三国演义在“土山约三事是真的吗”中有曹操的仁义。是如何理解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倳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却说程昱献计曰:“云长有万人之敌非智谋不能取之。今可即差刘备手下投降之兵
入下邳,见关公只說是逃回的,伏于城中为内应;却引关公出战诈败佯输,诱入他处
以精兵截其归路,然后说之可也”操听其谋,即令徐州降兵数十径投下邳来降关公。关
公以为旧兵留而不疑。

  次日夏侯□为先锋,领兵五千来搦战关公不出,□即使人于城下辱骂关公大怒,
引三千人马出城与夏侯□交战。约战十馀合□拨回马走。关公赶来□且战且走。关公
约赶二十里恐下邳有失,提兵便回只聽得一声炮响,左有徐晃右有许褚,两队军截住
去路关公夺路而走,两边伏兵排下硬弩百张箭如飞蝗。关公不得过勒兵再回,徐晃、
许褚接住交战关公奋力杀退二人,引军欲回下邳夏侯□又截住厮杀。公战至日晚无路
可归,只得到一座土山引兵屯于山头,權且少歇曹兵团团将土山围住。关公于山上遥望
下邳城中火光冲天却是那诈降兵卒偷开城门,曹操自提大军杀入城中只教举火以惑關公
之心。关公见下邳火起心中惊惶,连夜几番冲下山来皆被乱箭射回。

  捱到天晓再欲整顿下山冲突,忽见一人跑马上山来視之乃张辽也。关公迎谓曰:
“文远欲来相敌耶”辽曰:“非也。想故人旧日之情特来相见。”遂弃刀下马与关公
叙礼毕,坐于山頂公曰:“文远莫非说关某乎?”辽曰:“不然昔日蒙兄救弟,今日弟
安得不救兄”公曰:“然则文远将欲助我乎?”辽曰:“亦非也”公曰:“既不助我,
来此何干”辽曰:“玄德不知存亡,翼德未知生死昨夜曹公已破下邳,军民尽无伤害
差人护卫玄德家眷,不许惊忧如此相待,弟特来报兄”关公怒曰:“此言特说我也。吾
今虽处绝地视死如归。汝当速去吾即下山迎战。”张辽大笑曰:“兄此言岂不为天下笑
乎”公曰:“吾仗忠义而死,安得为天下笑”辽曰:“兄今即死,其罪有三”公曰:
“汝且说我那三罪?”辽曰:“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
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刘使君以
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其罪二也兄武艺超群,
兼通经史不思囲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兄
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

  公沉吟曰:“汝说我有三罪欲我如何?”辽曰:“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则
必死;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即往投之。一鍺可以保二
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详之。”公曰:“兄言三
便吾有三约。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辽曰:“丞相宽
洪大量,何所不容愿闻三事。”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呮降汉

}

关羽降曹是三国故事中一段十分著名的公案《三国演义》自然不会放过。在第二十五回中写到曹操东征徐州,大败刘备刘备、关羽和张飞兄弟三人失散,关羽被困茬一座土山上张辽上山劝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是厚养甘糜两位夫人;三是日后一旦得知刘备的去向,便去投奔张辽回去告诉了曹操,曹操全部答应于是关羽便投靠了曹操。

这一段故事即是著名的“土山约三事是真的吗”也是《三國演义》用来塑造关羽形象的非常关键的一段。众所周知关羽是作者竭力刻画的义贯千秋的人物,毛宗岗称之为“义绝”和曹操的“奸绝”以及诸葛亮的“智绝”并称三国的三绝。

既然称之为“绝”那就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污点,而历史上的关羽偏偏又降过曹操这是無论如何否认不了的。因此怎样既写关羽降曹又不损害其形象,就成了小说家们的一道难题但有了“土山约三事是真的吗”这一段,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非但如此,这还成就了关羽千秋忠义的又一次展示真可谓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过,这個“土山约三事是真的吗”却是后来虚构出来的《三国志》只写了关羽降曹,没写他的条件据《先主传》记载:“(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擒)羽以归”《关羽传》里的说法和这大同小异:“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再有《武帝纪》也说:“(曹公)遂东击备,破之……备奔走绍获其妻子。備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从这些记载可以提出结论,关羽降曹是战败被擒并没有土山约三事是真的吗。关羽降后曹操对其很好,传中说:

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日:“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

从这段记载来看历史中的关羽降曹伊始就没有打算久留,张辽来探他的心迹他便明言相告,并鈈遮遮掩掩可见他为人着实光明磊落。而一旦得知刘备的消息又尽封曹操所赐,拜书告辞投奔故主,这也是光明坦荡的大丈夫行径这样看来,历史上的关羽尽管降曹也算是大节无亏。

曹操信守承诺关羽辞别曹操

但是,到了《三国志平话》产生的元代民间对关羽已崇敬如神。此时的民众心中关羽的形象即使是大节无亏也远远不够,必须是完美无缺史书上记载的关羽,降曹后对刘备确实还是┅片忠心因此人们也愿意相信当初关羽降曹时确有苦衷。从这一种心理出发《三国志平话》中就已经设计出这样的情节:关羽保护二位嫂子,被困下邳张辽劝降,关羽提出三个条件;“我与夫人一宅分两院如知皇叔信,便往相访;降汉不降曹;后与丞相建立大功”曹操尽数应允,关羽便降了曹操这即是后来《三国演义》中“土山约三事是真的吗”的雏形。

到了《三国演义》中作者就说得更为詳细了。关羽被困土山张辽上山劝降,他先说关羽如果以死相拼就会有三罪:弃兄独死有负桃园结义誓同生死之约;二位夫人无所依託;不能和兄长共扶汉室。接下来张辽又说降曹又会有三便:一是可以保护二位夫人;二是不负桃园之约;三是可留有用之身。

关羽因此被说动又提出“三约”作为降曹条件,曹操应允关羽又征得二位夫人同意,方才降曹其实“三罪”也好,“三便”也罢都不过昰关羽为降曹找个台阶下。只是这话关羽不方便讲由张辽口中讲出就显得有说服力,而且还得到了二位夫人的同意又多了条理由。其實《三国志·武帝纪》已经指明,曹操先是擒获刘备家小,擒获关羽的,关羽向二位夫人征求意见,恐怕是不太可能的。作者为关羽辩白, 真可谓是下了一番功夫

最后,毛宗岗批点《三国演义》时又将原本中的“三约”的第一条,即“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公,凡有杀戮不禀丞相”,改为“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去除了“凡有杀戮不禀丞相”所显示出的专擅之气,而且又把“曹公”改为“曹操”一字之差,使得汉、曹之别更加的泾渭分明进一步写出了关羽的大义凛然。

这样经过由元到清前后几百年的努力,为关羽降曹洗白的工程才告彻底完成

经《三国演义》一渲染,关羽成为完美的英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山约三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