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懂得消费的人喜欢买贵不买贵的便?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进店前想买价格更便宜、产品也很满意的A,但最后出店时却买了价格更昂贵产品更高端的B。但其实如果让你直接比较B和A你会觉得A更好。这是为什么呢本文從理性人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帮你解决“我到底该不该加点钱买个更好的”的问题本文译自Medium,作者Robert Jameson原标题为 The Weird Economics of Apple Upsell,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很多经济学理论、预测模型和政策制定都是基于理性人的假设,即假设人在本质上是理性的但是,这个假设合理吗这要取决于我们所说的“人是理性的”到底是什么含义。

有时理性意味着假设人们做决定是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人们会优化自己的选择追求福利最夶化。

乍一想这似乎是一个挺奇怪的假设,因为人们经常会做出一些看起来毫无理性、违背自身最大利益的决定

例如,有些人吸烟伱我可能都觉得吸烟不好,但吸烟者自己可能认为他们从吸烟中获得的乐趣比得癌症和早死的风险增加更重要而且,从这个角度来看鈳以认为他们仍然是理性的,通过继续吸烟来最大化自己的福利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假定人们做决策时会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是不现实的即使是从他们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这种假设只是一种脱离现实的一厢情愿的想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有非理性的恐惧和偏见影响他们的决策过程。他们做出的各种决定都与自己利益最大化相悖许多人也会承认这一点,比如他们知道自己喝酒戓抽烟的坏处大于好处但还是会继续。

不过在更加尊重现实的经济学家们构建经济模型并对人们的行为做出预测时,通常也会假设人們是“理性的”——狭义上的理性

人们不是随随便便做决策的,决策是有模式的人们会遵循一些决策规则。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的决策茬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

举个简单地例子解释一下:

一个人有三个选择:A、B和C。如果他更喜欢A而不是B更喜欢B而不是C,你可能想当然嘚会认为他更喜欢A而不是C

这就是理性假设的主要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预测人们未来的决定。

这一点佷重要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模式可以作为模型和预测的基础,那么经济学家和商业分析师建立模型进行预测就可能是徒劳但经济学家囷分析师认为,人们通常符合这种狭义上的理性这也就意味着可以建立有用的模型,预测是有效的

但对理性的假设毕竟也只是一种假設,而不是事实它有错的时候。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苹果的“向上销售”策略(向上销售指根据既有客户过去的消费喜好,提供更高價值的产品或服务刺激客户做更多的消费。)

“花1249美元买个手机我到底在干啥?”

大家都知道苹果在高端销售方面非常厉害。他们鈈会硬推销像那些咄咄逼人的汽车销售人员一样向你施压,让你为各种升级和可选的额外费用买单

相反,苹果只是设置了他们的产品類型和价格结构让客户的头脑中进行向上销售,这个过程完全靠自己自己给自己推销。

以当前的iPhone为例

比如有一款64GB的 iPhone 8“只要”449美元。對大多数人来说这已经够用了。

但是…再加50美元你就能买到128GB的版本这样你就不用担心内存不够用了,这才是你心仪的版本

但是…你看到XR只卖599美元,这款新手机才推出一年比已经推出三年的iPhone 8增加了很多更新,所以或许这才是属于你的那一款

但是…这款只有64GB的存储空間,要不就买个128GB的版本只需再多花50美元而已,也就是649美元

但是…要是这样的话,再加50美元就能买到iPhone 11了这可是苹果公司全新的主流机型——仅售699美元。

但是…又是内存的问题128GB的版本显然更好,只要多花50美元也就是749美元。

如此继续下去……功能多点价格高点,最后洳果你想要屏幕更大点可能会花1249美元买个256GB的iPhone 11 Pro Max。

所以一开始你可能是想花449美元买一部手机,但现在你却在认真考虑要不要以1249美元的价格購买一部iPhone 11 Pro Max这个价格可是449美元的三倍。

这时你可能会停下来问问自己:“花1249美元买个手机,我到底在干啥”

或者你可以直接下单,毕竟做这个决定你是遵循了一个理性和合理的过程,你可以回头看看决策过程每一步似乎都非常合理。

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直接比较449媄元的iPhone 8和1249美元的iPhone Pro Max,你可能很快能做出判断:iPhone 8是更好的选择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向上销售”的过程就是基于非理性的。

产品A、B、C和D的價格依次升高如果在A和D之间直接选择,A可能更优

“向上销售”的过程是一个非理性偏好的循环:

但是,是消费者真的失去理智了吗還是在他们表面的疯狂背后依旧有某种理性?也许是有的

如果A和D是所有的可选项,A可能会成为赢家但是B和C的存在改变了这种情况。

首先中间产品B和C的存在阻碍了人们直接比较A和D,人们会本能地将一款产品与可选范围内的下一款产品进行比较而忽略整体情况。

第二吔许更重要的是,B和C的存在让人们觉得选择A并不好

B的存在让人们觉得如果买A会不爽,因为B更好些只是稍微贵一点。同样的原因C的存茬让人们觉得买B也不好,D让人们觉得选C不好

A可能是比D更好的选择,但是人们选择D是因为没有选择E让他们对选择D感到不开心

享受是一种主观的体验。而中间产品的存在会减少人们从价格更低的产品中获得的乐趣因为人们总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疑虑,即认为自己应该加点錢买个更好的

为了避免这种疑虑,人们很容易选择买那个贵的但一旦你屈服于这种怀疑,就会陷入困境因为还有更高级的产品在等著你。所以你最终买的手机比你实际需要的功能强大得多而且价格也比你最开始的预算多得多。

但奇怪的是在某种意义上,你的选择昰理性的买了更贵的产品你会更快乐——但这只是因为中间产品的存在,它在你脑海中植入那种了挥之不去的疑虑而你可能要花很多錢来消除这种疑虑。

如果没有人买这些中间产品对苹果来说也没什么关系。它们存在的主要目的可能就是“让你做出买更贵型号的决定”的心理垫脚石如果你能假装它们不存在,就能遵循本心买那个更便宜的这样做不仅能省下一大笔钱,还不会让你觉得自己买的东西鈈好但你能假装它们不存在吗?够呛

总之一句话,人很奇怪但即便是在人们做出一些看起来最不合理的决定时,也往往存在某种合悝性

而且,苹果公司赚的盆满钵满他们可能并不是很在意人是否是理性的。

推荐阅读:为了健康你应戒掉这3种常见食物

}

为什么很多国人都觉得买房是必偠的呢除了丈母娘这个硬性的规定外,到底哪些因素导致了现在很多人拼命赚钱买房呢?

下面这这八大理由你一定无 法 拒 绝

1、房子虽然是給人住的

但它却代表了你的绝大部分身家

房屋属于固定资产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你支付了一大笔首付,每月还要支付并不轻松的房贷但這些都是投资啊!按照租房族的观点,你花了168万租房这168万是真真切切花出去了,没有任何声响的房子还是别人的。

但是你花了400万买房,这400万还是你的只不过从人民币变成了固定资产。与其把每个月的钱用来交房租不如用来还月供。

2、房子是一笔风险储备金

当你有┅套房子的时候你会觉得底气更足,敢于尝试以往不曾有过的消费行为而当你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把房子卖了能够瞬间扭转洎己的困境。这种情况很普遍很多创业的朋友通过抵押房子来获得第一笔启动资金,经营出现问题也能以房子来周转当然当你家庭遭遇大病等不幸的时候,卖房子也是支持医疗的最后一步棋

3、房子与教育永远也分不开

虽然现在我们试图努力避免人们过度因为孩子上学洏追逐学校周边的房子。但恕我直言目前以及未来,还看不到彻底分离的可能从全世界来看,没有哪个名校周边的房子不贵的即使昰那些租房即可入学的学校,周边的房子唯一的优势就是交通便利点仅仅是因为交通便利也会比较贵。

举个特别不恰当的例子吧安徽嘚某中学,那些镇子里的民房大多数是自建的两三层的小楼,稍微改造下十几间的出租房一年就能贡献几十万的收入。一所学校就能让周边的居民靠出租就博得这么大的红利,更何况那些自带名校门票的房子了房子不能决定子女教育质量,但能提供氛围仅仅因为這个原因,家长们也是乐于买单的

网上有很多鸡汤,婚姻应该和房子脱钩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越发骨感我们已经被现实训练得愈發务实。没有房子啥也不会干而那些真正敢于裸婚的人,结果一般只有两个一个是继续在底层挣扎,一个是双方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未来收入增长空间很大,房子已经提前预支了

我身边有这样一个牛B的案例,一个朋友的同事双方都不是本地人,也都没有房子婚後也都没有房子,从结婚到生子都是租房过的,相当辛苦我还挺佩服他的勇气的,他过得挺不容易的孩子交给老家父母带。如果要父母来北京帮他带孩子他又实在负担不起租一套大房子的成本。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选择了迂回战术,考取了某中央事业单位的职位给孩子解决集体户口,自己也有职工宿舍孩子能上内部幼儿园。但整体收入有所缩水未来买房也基本上没有希望,但孩子能接受教育恐怕也算是解决眼前的问题了吧。

5、房子看得见摸得着踏实

虽然是一堆钢筋混凝土,但它是有证书的70年不变,红本本攥手里很踏實虽然,现在的楼市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很大买房带来的财富想象力也远比不上十年前,但对以稳字为先的国人来说除非有更优质的資产出现,否则买房不止

6、房子也是脸面,代表的是你的成绩

当你有套房的时候你会发现身边的人都是羡慕嫉妒恨,别说这种感觉嫃的挺不错。买得起房的人无论首笔资金谁出的,至少代表了你能够调动资源买房那些贷款买房的人,虽然不敢跳出去创业但大部汾人会更加努力工作,收入增长幅度也很明显

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大学毕业五年工资仅增长了一倍,但自从买房后两年时间内收叺增长了150%以上,买完房后又想着买车还想着买好车,这不是收入增长带来的底气是什么房子倒成了驱动力。

7、租房和买房的差异大

租房说的再美好人们仍然只认一点,租房是为房东打工买房是为自己投资,高下立判任何理由在这个差异面前都显得很苍白。

租房具囿不稳定性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临时被房东通知尽快搬离的窘境,年轻的时候不觉得什么可一旦结了婚、有了孩子,事情就会变得麻煩起来因为你对户型和学区等有了更多的需求。因此房子应该买,而且越早买越好你的生活也会因为有了房子而变得更加稳定,你嘚家人也会对这个城市更有归属感

8、买房有利于提升生活品质

一些人认为,买房要支付一大笔首付每个月还要省吃俭用来还贷,生活品质肯定会受到影响不过,这样的局面仅限于五年之内买房者随着工资的增长、优惠政策的发布、以及货币价值的改变,房贷会变得輕松家庭资产会有所增加,生活品质也会有所提升

而租房者的生活品质在五年之间可能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资产也没有太大的增长

從心里角度来说,买房的人内心满足感会越来越强但租房者则会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慌。

总得来说买房者可能短期内会有压力,泹从长远来看生活品质能得到巨大的提升。

随着解放路北段的通车西湖学校开始建校等,漯河北区各项配套得以快速发展未来该板塊规划新建住宅建筑面积将不断扩大,形成核心居住区区域板块建设日臻完美,价值前景不言而喻

檀溪谷,雄踞核心地段南依辽河蕗,北靠淞江路西傍汤山路,东临解放路与漯河北高速咫尺相望。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网给本区域的居家出行带来无限便捷区域未來发展潜力无可限量。

运跃檀溪谷总建筑面积达400000㎡,容积率为3绿化率高达45%,以高层形态为主同时规划了商业以及公共设施等配套。

檀溪谷以其全新的社区开发理念营建出一处属于漯河居住历史上罕见的集城市生态、学府社区、花园景观、高端物业、品质空间、休闲養生等于一体的恢弘大盘!

檀溪谷拥有投资千万元打造的稀缺低密花园,一步一景物移景异,其以光照充足为核心楼间距最高处达76米,戶户推窗见景一系列不同的主题景观,从而创造出如同山水画一般的园林美景

檀溪谷1期现房,五证齐全正交房……清盘出售,钜惠折扣!(预售许可证漯住建售字第号、号)

檀溪谷“1+1双层地下车位”买一个车位停两台车1000元排号火热进行中!

2019年,檀溪谷欢迎您!

地址:淞江路涵洞东五百米路南

1、本公众平台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转载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部分源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2、本公众平台所刊载的楼盘广告、产品图片、广告词文字、活动链接等仅为要约邀请,买卖双方的權利义务以最终签署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为准所涉及的销售信息最终以运跃檀溪谷售房部最新公布为准

}

(12分)目前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喥越来越快,购买和更换手机的人也越来越多而这一影响也到达了中学校园。近日随着苹果手机iPhone6发布,这一话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某校同学在探讨这一问题时,甲、乙、丙同学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甲同学:“我自己的手机我喜欢就行了,管它是否时尚主流管咜有没有摄像头去玩偷拍,它有个性够反叛、跟我有feel,我就要它!”

乙同学:“我的手机要向广告、向父母、向名牌、向明星看齐”

丙同学:“只买对的不买贵的贵的”。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甲、乙两位同学的见解分别受到哪种消费心理的影响?(4分)

(2)你认为中学生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要践行哪些原则(8分)

(1)甲同学:求异心理;乙同学:攀比心理。(4分)(2)原则: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8分)

析:本题以讨论会的形式考查课夲的基础知识,是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形式比较新颖。甲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乙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丙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苐二问依据课本基础知识回答理智的消费者要践行的原则,包括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節约艰苦奋斗。考点:消费心理、消费原则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辅资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买贵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