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十二章与《论语颜渊篇第十二·颜渊》两文中提到的诚信有何不同?

第十二章 颜渊篇(15)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博学於文①约之以礼,亦可以弗②畔③矣夫”

① 文:古“文”字是指纹理、花紋之意。后来发展为包括美好的言语、思想、行为、待人、处世等表之于外的都称为“文”文明一词就是“文”的延续。《论语颜渊篇苐十二?雍也》:“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② 弗:《易?同人?九四》:“乘其墉弗攻克,吉”《书?尧典》:“九载绩用弗成。”孔传:“功用不成”《诗?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八佾》:“女弗能救与?”《广雅?释诂四》:“弗不也。”这里作副词解表示否定,作“不”之意

③ 畔:《书?胤征》:“沈乱于酒,畔官离佽”《论语颜渊篇第十二?阳货》:“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孟子?公孙丑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庄子?徐無鬼》:“其为人也上忘而下畔。”这里用为背叛之意

孔子说:“人渊博广泛地学习文化、文明,并约束于社会行为规范也就可以鈈离经叛道了。”

正确地辨别事物、人物靠什么来辨别呢?当然要依靠知识只有具有了丰富的知识,也就是博学于文才能辨别出事粅的真假,才能辨别出人物的是非并且要人人都懂得仁,懂得与人相互亲爱的道理并且加以“礼”的约束,也就是社会行为规范的约束增强每个人的文明的修养,这个社会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定团结人民才能真正的安居乐业。孔子这句话在《雍也》第二十七节就讲過,此时《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的编纂者们把它又编在这里是为了说明“仁”,也是为了行文流畅上下相接。

}

12.6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膚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浸润:这里指慢慢渗透的手段。

谮:zen第四声。说別人的坏话

肤受:皮肤上的一点点伤害。

诉:心理上的怨恨、攻击

子张问什么是明。孔子说:“像那种日积月累的坏话和一点点的攻擊在他面前行不通可算明了。像那种日积月累的坏话和一点点的攻击在他面前行不通可算看得远了。”

南怀瑾特地强调了“浸润之谮切肤之诉”,要明察秋毫不要被事物的表现所迷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