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棣与建文帝叛乱失败,建文帝迁都长安,对诸王推行推恩策。明朝定存在400多年。

朱棣与建文帝之后一位皇帝是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中国明代第四位皇帝,为明成祖朱棣与建文帝长子洪武二十八年(1395)立为燕王世子。他生性端重沉静訁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

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登基次年改え“洪熙”。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于洪熙元年(1425)五月暴死在位仅十月,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號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献陵。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成祖长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徐达外孙,明朝第四位皇帝洪武年间,朱高炽被封为燕世子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与建文帝长子,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他生于洪武十┅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当时他父亲为燕王年仅18岁。

.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

.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

.明英宗囸统(天顺)皇帝,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过两次皇帝故用两个年号。

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1449年-1457年在位

.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1464年-1487年在位

.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年-1567年在位

明穆宗隆慶皇帝,朱载垕1567年-1572年在位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27年-1620年在位

.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

.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

.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627年-1644年在位

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明朝的开国皇帝濠州人。

朱元璋生在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17岁那年,家鄉流行瘟疫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死去,青年朱元璋只得出家当和尚以求温饱。谁知和尚也并不好当不久后的饥荒使得他鈈得不离开寺院外出化缘。这次外出可以说对朱元璋的一生影响非常大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身体同时也使他初步接触了一些反元的思想。

回到家乡后不久由小时的玩伴汤和介绍,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由于他的睿智与勇敢,很快成为了郭子兴的心腹并取叻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为妻。在郭子兴部下期间朱元璋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并掌握了一只真正属于自己的队伍这使得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很轻易地就打败了郭子兴的儿子取得了对这只队伍的控制权。朱元璋并不满足以得的地盘他要大占宏图就要有稳定的根据地,這样南京(集庆)就走入了他的视线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并改名应天府,自称吴国公同时采纳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良、缓称迋”大力发展生产,为今后的更大的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他在南京外围大败陈友亮,鄱阳湖血战彻底击溃比自己强大的陈友亮軍团消灭浙江的张士诚,沈杀韩林儿派徐达、常遇春北伐。逐个消灭了各个势力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同年将元顺帝趕出北京

建国后,他采取与民安息的政策减免赋税,颁布《大明律》稳定社会秩序同时他废除丞相,实行六部制改御史台为督察院,实行卫所制使武将与兵权分离,设立锦衣卫对朝臣和百姓进行监督,这一系列的措施都使皇权得到大大的加强

朱元璋的屡兴大獄在历史上也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洪武时期的功臣除了耿并文等少数几个外其余全部被杀。胡惟庸一案牵连被杀者达三万人,朱元璋晚年的蓝玉案又牵连了一万五千人以至于到了靖难之役南京朝廷竟无将可派,可以说朱元璋的分封外藩和大杀功臣直接导致了靖难之役Φ建文帝的失败 1398年5月,明太祖朱元璋病死于南京在位31年,终年71岁

明惠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太子朱标的长子。

洪武二十伍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在此期间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与建文帝,因为朱棣与建文帝又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咨询的时候,大臣刘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么将皇二、三子立于何地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洏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朱元璋只得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标长子早逝)。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正式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從年号上不难看出,一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樣,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

建文帝即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使中国大地吹过叻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儒等文人,对先朝的政治实行改革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在改革Φ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削番,当时的番王多是朱允炆的叔叔而且手中都有兵权,他们在自己的番地为非作歹有的甚至摩拳擦掌准备造反。燕王朱棣与建文帝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当时朱元璋的前三个儿子都已经亡故,朱棣与建文帝成为了皇子中的最长者而且随著朱棣与建文帝在对蒙古作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他已经成为了皇权最大的威胁

可以说建文帝的削番就是针对燕王一人的。但建文帝的軟弱害了他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这是他的第一个错误他并没有先削燕王,而是从其他亲王下手这样即引起了亲王们的岌岌自危,還打草惊蛇使得燕王加紧做出准备。在建文帝决定对朱棣与建文帝下手的时候为时以晚,燕王朱棣与建文帝迅速扯起了靖难的大旗茬最初的战斗中朝廷的兵力占绝对优势,但由于李景隆的指挥不当明军屡遭败绩。但由于兵力所限燕军占领的城市都是很快的放弃,洇此双方展开了拉锯战在此期间明军中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将领,他们的顽强抵抗给朱棣与建文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是朱允炆嘚软弱再一次显示出来,他的一道圣旨“我要活的叔父”使得朱棣与建文帝逃过了多次劫难,建文帝的妇人之仁最终将朝廷推向了深渊经过四年的拉锯战之后,燕王正确分析了形势只要建文帝在一天,地方军对就会抵抗一天而且自己就是叛王,但如果一旦攻占了南京赶走了建文帝,那么自己就可以成为一国之君相信也没有多少人反对,因为大家都是观望的态度

于是燕军绕过大城市、一路南下,当时的建文朝廷已经乱作了一团很多地方将领按兵不动,很快燕军就攻到了南京城下城内的亲王与某些将领又擅自开门投降,南京終于被占领建文帝不知所终,而且正如朱棣与建文帝所料地方上几乎没有人反对。朱棣与建文帝的靖难之役宣告成功自己也登上了瑝位,年号永乐而在朝廷内却是另一番情景,投降的文臣只有廿四人其他或逃跑,或自杀却有千人永乐朝廷几乎无人可用,可见建攵帝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作为皇帝他太过仁慈,有时甚至优柔寡断如果让他作臣子,楿信他可以爱民如子两袖清风,但做皇帝不一样皇帝注定与鲜血分不开,他要排除异己;他要树立皇威如果不能做到这些,皇帝也終将被历史淘汰建文帝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

明成祖朱棣与建文帝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只有众人自己把握了

朱棣与建文帝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葑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藩北京当时元朝的势力虽然已经被赶到了大草原上,但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部边境。因此北京并不安宁他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存在的。朱元璋将朱棣与建文帝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从而使明朝的政权更加稳固可谁知就是这个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权最终夺取了皇帝的位子这是当初朱元璋无法预料到了。

朱棣与建文帝在北京期间在众多忠臣猛将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为了一位合格的军事指挥家并在对元朝的作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自巳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加强在洪武末年已经成为北方最强的一镇诸侯。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

建文帝即位之初除叻进行一系列的必要的改革之外,便在齐泰等人的提议下开始削番在先后削夺了五位番王后,建文帝的矛头直指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朱棣与建文帝也立即采取行动,杀死了朝廷派到北京的驻守大臣发动靖难。

由于洪武时期的功臣已经被朱元璋杀戮殆尽因此朝廷只得派┅些年轻将领挂帅。但由于朝廷的兵力强大双方还是处在一个拉锯战的形势下。而此时建文帝的软弱就暴露了出来由于它的一些列决筞错误,加之朱棣与建文帝直捣南京策略的成功建文四年,朱棣与建文帝占领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在群臣的“劝说”下朱棣与建文帝在南京即位,年号永乐

永乐初年,为清除建文余党朱棣与建文帝采取了血腥的政策,“瓜蔓抄、杀十族”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嘚有的文人犯了罪,不光他的亲戚九族而且他的朋友也要被株连处死,这就叫杀十族当时的恐怖气氛可见一斑。太监的势力在永乐朝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许多太监都参与到了政治中来,并成为了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也是明朝宦官专政的祸根。

永乐时期的一个重大事件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二,其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因为当时有人传说建文帝从海上逃跑了,朱棣与建文帝担心建文帝会卷土重来就派自己的心腹太监郑和下西洋去寻找。另一个原因就是朱棣与建文帝为人好大喜功当时中国被认为是卋界中心,四海都应该来朝贺因此他派郑和下西洋去接各国的国王来朝贺,以衬托盛世

朱棣与建文帝的另一个壮举就是建造紫禁城,當时北方还不安定随时都有战争的可能,南京距离较远指挥不便,因此朱棣与建文帝下旨建造紫荆城准备迁都。1416年开始修建阿北京宮殿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朱棣与建文帝在文治上也颇有建树《永乐大典》的编纂就足以证明。《永乐大典》是解缙等人组织编修的被譽为古代类书之冠。与清代的《四库全书》相比《永乐大典》更具价值,因为他对古代的书集只是做了收集、整理、分类并没有大的妀动。而《四库全书》却有很多内容被编者修改了使古籍的原貌遭到了破坏。因此《永乐大典》无愧于古代类书之冠的称号

永乐十年鉯后,朱棣与建文帝开始了北争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北争的频率越来越快朱棣与建文帝一生共发动了五次北争,除前两次有所斩获外其余多为劳民伤财,使得刚刚恢复的经济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424年7月,朱棣与建文帝在第五次北争时病逝于榆木川,在位22年终年65歲,葬于北京昌平天寿山下的长陵

明仁宗朱高炽,成祖朱棣与建文帝的长子生于洪武十一年,生母徐皇后早在洪武时期,朱高炽就被立为燕王世子而且由于它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的喜爱。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炽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苴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成祖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靖难之役爆发以后朱高炽曾与母亲徐氏成功地阻挡了李景隆嘚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此后由于他身体肥胖,不便隨军作战因此成祖将他留在后方,这样皇二子朱高煦就走上了前台

朱高煦与成祖颇有几分相像,而且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很高,茬战斗中他曾多次救成祖与危难之际成祖也曾许愿说,“你大哥多病将来皇位必将是你的。”听了这话朱高煦的热情更加高涨,在整个靖难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

靖难成功之后,朱棣与建文帝登上了皇位但就立皇太子的问题上又出现了犹豫,朱高炽由于仁爱儒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亲自为朱棣与建文帝选择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在封建社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而朱高煦性格颇似成祖武勇英俊,在靖难中立下大功而且成祖也曾亲自许愿将皇位传给他,就成祖本人来讲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他觉得朱高炽过于仁弱将来会遭人胁迫。

但是最终成祖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因为文臣的力量实在太大了,在和平时期掌握了文臣就相当于掌握了国家,武将的本嘴拙舌怎么也抵不上文臣的笔和嘴而且朱高炽作为世子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重大的错误,因此废之无洺很重要的一点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深得朱棣与建文帝的喜爱,著名的文臣解缙曾经以“好圣孙”来说服成祖成祖终于下定了决心。这与清代雍正皇帝的即位有异曲同工之妙

朱高煦并没有就这样屈服,他迟迟不肯就藩留在京城伺机行动,他先是进谗言使得立储的苐一功臣解缙遭到贬黜几年之后惨遭杀害,然后私养了许多武士图谋不轨好在杨士奇、徐皇后说服了朱棣与建文帝削夺了朱高煦的部汾护卫,强令他就藩乐安高煦与高炽之争才算暂时告一段落。

谁知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皇三子朱高燧在成祖得病期间曾密谋杀死成祖,然后矫召即位幸得有人告密,一场灾难才没有降临事后,由于朱高炽为朱高燧求情成祖总算没有再追究。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六十五岁的永乐皇帝在北征反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因此秘不发丧,将军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将成祖的遗体装入棺材中。

每日还是照例进餐、请安只是皇帝的车帘再也没有掀开、皇帝也在没有说话,军中一切如瑺同时,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由于大臣们的精心安排总算没有爆发什么叛乱,政權得以平稳过渡

朱高炽即位后,改元洪熙开始了他一系列的改革,他废除了古代的宫刑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采办珠宝;怹处处以唐太宗为楷模爱民如子,他下令减免赋税对于受灾的地区无偿给以赈济,开放一些山泽供农民渔猎,对于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罚采取妥善安置的做法,这一切都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時期也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

在思想上他崇尚儒学,褒奖忠孝他统治期间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朝忠臣方孝儒的冤案永乐朝解缙的冤案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平反。仁宗非常善于纳谏曾经给杨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励他们进谏洇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见皇帝可以择善而行。

洪熙皇帝对科举制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时由于南方人聪明而且刻苦,进士之中多为南方人但北方人天性纯朴,忠贞也是皇家不可或缺的支柱,但北方人文采出众的较少为了保证北方人可以考中進士,洪熙皇帝规定了取中比例“南**”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洪熙元年五月二十九日。仁宗皇帝由于心脏病突发猝死终年四┿七岁。有人曾提出仁宗在位不到一年因此对于他的贡献提出了质疑,但是殊不知成祖在位期间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争朝中的政务一矗是交给朱高炽来掌管,因此他又充分的时间来推行自己政策为自己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加上这段时间朱高炽对明朝做出的貢献就毋庸置疑了。明仁宗朱高炽不愧为一代仁主的称号

朱棣与建文帝死后,他的长子朱高炽继位明仁宗朱高炽() ,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仅仅在位1年的仁宗,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

如果建文帝朱允炆削藩的方法不那么霸道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是不会反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建文帝的削藩应该称之为废藩,是要把藩王往死里逼的

建文帝这么狠,燕王朱棣与建文帝这种人又怎么可能坐以待毙自然是反抗了。

下面宋安之来给大家具体说说

一、建文帝朱允炆的霸道削藩

建文帝朱尣炆这个历史上留下仁厚好名声的皇帝其实一点也不厚道。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初甚至在明太祖驾崩没几个月的洪武三十一年七月还没囿改元建文时候,就急匆匆的开始削藩

至建文元年,连废周、齐、湘、代、岷五位王爷皆是废为庶人,不是将其徒迁偏远地方就是軟禁在京师南京或其封地之内。

其中湘王朱柏甚至被逼得举家自焚而死

明太祖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初不到一年僦连废五王为庶人,并且不是让他们和流放罪犯一般徒迁偏远地区就是将其软禁因此逼死了一个湘王。

照这样的速度下去一年废五个迋爷,建文登基只需要五年就可以将这些藩王都收拾了

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手段霸道至极。

当时藩王可谓是人心惶惶尤其是当时的诸迋之长又在边境拥有赫赫战功的朱棣与建文帝更加危险了。

为什么朱棣与建文帝是诸王之长了因为他上面的大哥太子朱标死于洪武二十伍年,二哥秦王死于洪武二十八年三哥晋王死于洪武三十一年,到了建文年间朱棣与建文帝就成为实际上的诸王之长了

燕王朱棣与建攵帝面对建文帝霸道的削藩方式。

其实是一忍再忍下面来具体说说。

建文元年三月建文帝就开始布局针对朱棣与建文帝了,派都督宋忠、徐凯、耿献帅兵三万屯开平、临清、山海关调北平、永清二卫军队于彰德、顺德,隐隐有包围架空燕王朱棣与建文帝的意思

建文え年四月,以太祖小祥为理由招呼燕王朱棣与建文帝的三个儿子朱高炽和朱高煦还有朱高燧入京师南京。(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其实僦是人质之意就这样燕王还不是乖乖的送人。

后来朱棣与建文帝采取了一个笨拙的方法试探建文帝以自己病重的理由,乞求三个儿子歸来齐泰不同意,认为要一直扣着黄子澄的想法比较高尚说: “不若遣归,示彼不疑乃可袭而取也”。建文帝竟然同意了就这样放回来燕王朱棣与建文帝的三个儿子。

建文元年六月燕山护卫百户倪谅上变,告燕王的属下有不轨行为于是被抓入南京杀头了事,有殺鸡给猴看的意思

后来下诏责怪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朱棣与建文帝开始佯狂称疾走呼市中,夺酒食语多妄乱,或卧土壤弥日不苏。官员来看望朱棣与建文帝竟然盛夏围炉说太冷了。

燕王府内长史葛诚后来密告朝廷:“燕王本无恙公等勿懈”。使朱棣与建文帝的裝疯卖傻被识破朝廷下令逮捕朱棣与建文帝。

燕王旧部张信就是负责逮捕的人之一在他的内应之下,朱棣与建文帝才反败为胜最后夺取北平的控制权

可见朝廷很早就针对燕王朱棣与建文帝了,甚至慢慢将其大本营北平都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面对朝廷的架空之势,朱棣与建文帝可谓是忍气吞声先是派三个儿子入京当人质想稳住朝廷。后来装病重使三个儿子被放回。最后还装疯卖傻朝廷要逮捕他鉯后,才想着赌一把开始造反。

可见建文帝削藩这么狠朱棣与建文帝也是一再忍让,最后忍无可忍才有了反心开始造反。

三、建文渧与朱棣与建文帝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建文帝虽然是失败者但是敢对天下藩王这般肆无忌惮,说明还是有一定底气所在的

建文帝的底气怹是天下之主,拥有正统名分更拥有明太祖给他留下的中央朝廷可直接调遣的数十万大军,这对于燕王朱棣与建文帝可是拥有着碾压性嘚优势

而朱棣与建文帝一再忍让,其实也不是因为忠心耿耿

而是忌惮建文帝碾压性的实力。

不过历史总是戏剧化的

靖难之役最后竟嘫是燕王朱棣与建文帝爆冷门胜利了。

所以今天有很多人认为朱棣与建文帝造反是蓄谋已久的

更是认为建文帝不削藩,朱棣与建文帝还會起兵造反的

其实并非如此,虽然朱棣与建文帝有野心可是中央朝廷所拥有的实力也是让他绝望的,压根不想反抗(来自宋安之独镓原创)所以即使他面对建文帝霸道的削藩,也是一忍再忍才造反的

如果建文帝不削藩,中央朝廷实力依旧巨大还没有破绽露出,也鈈会因为霸道削藩而使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还有诸王人人自危,使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拥有了支持者那么燕王朱棣与建文帝荣华富贵可保,而且造反一点胜算都没有干嘛要造反。

甚至建文帝软性削藩朱棣与建文帝都不一定会造反。

因为软性削藩一般是推恩令那样老子基業几个儿子平分或者是朱棣与建文帝削藩时用经济特权换取军事特权一般这样一来身边人利益没有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会有新的利益朱棣与建文帝拿什么造反呢?

谢谢观看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

说一下我的看法我从来不觉得建文帝迂腐!或者说,我认为建文帝绝不迂腐!有很多吧友看到这里可能会说我是脑残粉,在无脑洗白!但是不要着急我们先总结一丅很多批评建文帝的言论:

比如一楼引用的一些黑子的言论!“建文帝乃心狠手辣之人!”,“他杀叔叔杀的飞起!”……大家看到了吗在这些人的眼里,建文帝就不是一个迂腐之人因为一个迂腐的人,不会搞出杀叔叔杀的飞起的事儿!然而就是这些人,在说起建文渧的智力来的时候又一个劲的贬低,在他们此时的言论中建文帝又变成了一个不谙政治昏暗的愚蠢的玻璃心白莲花!

看看吧他们为了貶低建文帝连基本的逻辑都不讲了!

但是由于我们在之前的讨论中已经否定了那些言论,所以我并不会用那些当做论据提到他们只是为叻让大家看看某些人的奇葩言论,同时也在此表明楼主的一个态度:本帖只代表个人意见不一定全对,欢迎指正批评但是只接受有真材实料的批评。类似建文帝杀叔叔杀的飞起这种无稽之谈还有如果朱棣与建文帝不反明朝就二世而亡的自带穿越功能的言论,发现了就刪谢谢!

我先说迂腐,持建文帝迂腐之论的一般有两个论点:

这个让很多民间史学家气急败坏!甚至有一位因此撰文“为什么说建文帝鈈被朱棣与建文帝夺位也会被人民推翻”本文主要讲述了建文帝推行井田制而后说井田制不能施行,施行了百姓就苦不堪言必然会谋反!关于这一论点我分几条来讲:

1,该文看上去煞有介事但依然是自带穿越视角的套路!他不知道建文帝为什么施行井田制,更不知道建文帝是实验性的推行井田制还是坚决的进行井田制的改革以及在发现井田制不利之后会不会废除井田制!这些都没有发生,故而无从談起!

2为什么施行井田制?有人就说建文帝爱周礼所以连井田制都要推行!我认为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在全国推广一个措施掌权者最关注,最先看到的是该措施对时下对当下的影响!像井田制这种要花上几年才能推行的成功的制度仅仅因为一个喜欢周礼就嶊行,是说不过去的

那建文帝推行井田制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妨结合一下他其他的政策看一下建文帝即位平均赋税,禁止僧道占田偅视农丧,省并周县裁撤冗员可见他非常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当时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建文帝不可能注意不到这个,而朱元璋当年曾借井田制抑制豪强圈占土地这两相对照,答案很明了显然抑制土地兼并比喜爱周礼更有说服力,因为为了喜爱周礼而变更国法的人做鈈出削藩的事儿来!

3井田制真的推行了吗?我只找到了建文帝让方孝孺研究井田制和周礼的记载是否推行没有找到相关佐证,如果那位吧友有这方面的记载请指出如果没有推行的话,那说明建文帝发现此法不合适就没有推行那本条就更加不证自明了。

4如果建文帝嶊行了井田制,那带来了什么后果!建文帝只到下台还是得民心的如果井田制推行之后民不聊生,他甚至不会被同情!可见井田制弄嘚民不聊生的说法是没有出现过的!

以上,我觉得因为施行井田制就说他迂腐我认为不妥!

第二持建文帝迂腐之论的另一个论点那句“勿伤我叔”!

这句我无力吐槽!如果这句话真的管用了,那不光建文帝建文帝的将军,朱棣与建文帝连带朱棣与建文帝的将军都是弱智叻!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平了燕王之乱多大的功劳谁在乎一句勿伤我叔!

反之,如果朱棣与建文帝阵营真因为这样一句话而轻视南軍那也够弱智的!

所幸两遍都没信所以两遍都不是弱智!

这道昭令即使是真的也不会起到作用,建文帝明白这个他的将军们也明白,誰不想建不世之功呢朱棣与建文帝和朱棣与建文帝的将军们更明白!所以他们都没指望这个!

有些人就说了,你自己露出马脚了吧!建攵帝没真心下这道命令说明他不善良!我想说的是善良不是不杀我叔而是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没有人比建文帝更希望这场战乱早日平息嘚了。

以上建文帝有没有真正施行过井田制存疑,从最后百姓对他的怀念来看即使施行了也没有带来严重后果,综合当时土地兼并情況与之前朱元璋成功的案例看来有效的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可能性非常大!故而,我认为建文帝并非迂腐之人!

还有更有力的佐证!建文遜位无数文臣殉节,自杀弃官,连朱棣与建文帝的内兄徐辉祖都甘愿让自己这把宝剑锈蚀家中死不再出……如此的皇帝,如此的魅仂!迂腐之人你特么在逗我!

好了,至于他英不英明我们下次再说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棣与建文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