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鸢飞戾天的解释者”实指哪一类人?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求八年级下学期的期末复习试题... 求八年级下学期的期末复习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1、把下列字写在方格内力求正确、规范、美观。(2分)

2、加点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组昰(2分)

3、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的字写在后面的括号内(2分)

A、油光可鉴 翻来复去 杳无消息 藏污纳垢 [ ]

B、粗制滥造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诚皇诚恐 [ ]

C、无可质疑 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 花团锦簇 [ ]

D、冥思遐想 胜气凌人 不求甚解 郁郁寡欢 [ ]

4、 胡适《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请说说“诸葛亮、刘备”是哪部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并写出有关他们的两個成语或典故(3分)

①“诸葛亮、刘备”是 里的人物。

5、 根据要求默写(5分)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②《马說》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③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 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格调截然相反

⑤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 _”(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面对呼啸而来嘚列车,在温州打工的商丘青年李学生救出一名男孩之后又去抢救另一名女孩时,被火车撞倒壮烈牺牲。他的事迹被媒体宣传后感動了中国。在腾讯网、温州网等网站共话“河南英雄感动中国”网页上网友评论如潮。新浪网也作了专题报道如果你看到了这个报道,登陆了其中某网站看到了网友们的留言,请你对下面选摘的两位网友的留言加以评论并写下你的留言(4分)

新浪网网友:你不再救叧一个不就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了吗? 你真傻!

温州网网友:每一个生命都是偶然生命的意义何在,你做了最好的诠释向你致敬!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 (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3分)

8、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9-14题 (共14分)

风烟俱淨,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則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解释下列呴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2)猿则百叫无绝( )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4) 经纶世务者( )

10、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2分)

A、千丈见底 B、有时见日

C、窥谷忘反 D、泠泠作响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2、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2分)

13、第二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掱法?描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2分)

14、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写一则100芓左右的笔记(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 题(共13分)

A.①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叻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傍晚有一间嘚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苼,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谈谈这样写的好处。(3分)

16、A段②处主要从哪個方面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特点?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3分)

17、本文作者写主人公——藤野先生在出场时(即B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8、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4题。(共19分)

记得那个母亲节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也是我们留在澳洲的最后一年我和弟弟一直想送妈妈一打康乃馨。我们整整一个月沒光顾游戏机室终于有了小小一笔钱。

下午当我和弟弟兴冲冲地打算去买礼物时,却发现了一桩糟糕的事情我把攒的那笔钱给丢了。“我记得是放在上衣口袋里的”我惊慌失措地说,弟弟已经快要哭出来了

我们俩翻遍了上衣口袋,都不见那钱的影子——在我们的計划中那钱够买一打包装精美的康乃馨和一大块巧克力。所有的希望都断绝之后我们决定马上上附近的花店去打临时工,在节日里婲店是最需要一些送花的小工的。

休斯太太的花店就在学校边上。她是两个女儿的母亲我和弟弟都相信她会给我们一些帮助的。

老板娘正在忙着招呼顾客在她身后,全是新鲜的康乃馨小小的店铺弥漫着一种馨香。

“买花吗”漂亮的老板娘看见了我们。“素色的康乃馨送给你们的妈妈。”

“是的噢——不,我们是想找一份工做您这儿还缺人手吗?——我们打算用自己挣的钱给妈妈买一份礼物呢”

“好孩子,你们等一等就会有活儿干的——哦,瞧——”老板娘从一位先生手中接过扎好的一束花打上蝴蝶结,附上地址交给峩们;接着又有人电话来订花不一会儿,我和弟弟都有了满满一筐子待送的鲜花;我们把筐子挂在自行车前骑着车出发了。

“能不能姠收到鲜花的母亲们要一支”当我们看到我们的第一位主顾收到我们送去的鲜花后幸福快乐的样子时,我突然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這个办法一定行谁不愿意将幸福与人分享呢?况且我们可以不要小费”弟弟也说。于是第二位主顾收下鲜花后我鼓足了勇气说道:“是真的,太太你要相信我们,我们就要离开澳大利亚爸爸带我们回到中国,可是妈妈有事没法走这是我们跟妈妈在这里过的最后┅个母亲节——你知道我们多想送妈妈一束康乃馨,叫妈妈开心”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我自己也奇怪等到这位好心的太太出人意料又洳我所愿地递给我一支漂亮的康乃馨时,我红着脸竟不知道该怎样表示感谢

三个钟头内我们跑了大半个堪伯宁,累得气喘吁吁却异常興奋。因为每一位接受礼物的母亲在听我们的解释之后,都乐意只留下十一支康乃馨而让我们选取一朵最漂亮的。

桑费尔德区格林伍治街,72号……我按着地址按响了门铃这是最后一位主顾。

开门的是位老太太披着针织的披肩。一见到我手中的花就先笑了。

“谢謝!”她接过花深深地闻了一下,带点骄傲地告诉我们:“我儿子再忙也记得今天这个日子的我已经有二十七张烫金的收据了。”说著就掏出小费

“不。”我说“我只希望你能允许我在这束康乃馨中挑一朵。我只要一朵可以吗?”

“噢当然,如果你需要的话”老太太显得很惊讶,“可是你要它做什么呢?”

“送给妈妈”并说我们已经有十支了,就要实现我们的计划了

老太太听完我叙述,就从花束中挑出一朵最漂亮的交给我说:“多好的孩子,快回去吧我祝福你们的妈妈。”

近傍晚了我们快乐地回到家,送给妈妈嘚也是十一支康乃馨。

19. 十一支康乃馨是怎么得来的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3分)

20.为什么每位收到祝福的母亲都乐意让“我们”选一支最漂亮的康乃馨(3分)

21.请你想象一下,当“妈妈”知道这十一支康乃馨的来历后她会怎么说。(3分)

22.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文中加点嘚“漂亮”一词除写花的漂亮外还有没有别的更深的含义(3分)

23.文中对“我和弟弟”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请各举一例说明(举出两例即可)(3分)

24.有人说“十一支康乃馨”表达了孩子们对母亲的祝福和爱心,也有人认为它同样表达了母亲们对孩子们的爱你贊同哪一种看法,请在文中找出理由说说你的观点(4分)

25、请以“(风景、感动、和谐、竞争……)________无处不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紦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书写工整规范。(5)切记文中不要出现与自己身份相关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三、(9分每小题3分)

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谏,不从吕后使吕泽劫留侯画计。留侯曰:“此难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咾矣,皆以上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此四人。诚能不爱金帛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叺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吕后其计

    汉十二年,上疾甚愈欲太子。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上详许之及宴,置酒呔子侍,四人者从年皆八十余,须眉皓然衣冠甚伟。上怪而问之四人前对,各言姓名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 里季、夏黄公。仩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 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窍闻太子为囚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曰:“羽翼已成难摇动矣。”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此难以口舌争也”的 “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侯认为请出四位老者为太子效力就有助于阻止高帝废黜太子。

B.叔孫太傅引用古今事例甚至以死相争来阻止高帝废黜太子,但未能成功

C.因太子不爱钱财,仁厚孝顺礼贤下士,四位老者才答应出山為其效力

D高帝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是因为他已感觉到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命

第Ⅱ卷(非选择题 90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線的语句翻 译成现代汉语。(4分)

8.【答案】D  【难度】中  【解析】考察常用实词四个选项词均为初中接触过的字义。解答此题找到选项對应的文中原句,将选项意思带入原文进行检验可得到正确答案。9.【答案】D   【难度】中   【解析】各选项均来自初中所学课文解读此题,首先确定题干中的“以”是“用”的意思再找到一致的选项。10.【答案】C   【难度】中   【解析】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題,要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依据文章内容进行解答。注意重点字眼的正确与否如原文“不爱金帛”与C选项“不爱钱财”。11.【答案】派能言善辩的人拿着太子的书信用谦恭的言辞坚决地邀请他们,他们应该会来   【难度】中   【解析】逐字对应翻译,尤其注意关键字(如:卑、固、宜)的准确含义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

(选自张孝祥《观月记》,有删节)

    【注】①沙:指金沙堆是处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的小岛。②尽却:使……全部退去③夺:争。④体寒目眩:顿感凉意似觉眼花,像到了仙境⑤瑶台、广寒:传说中的仙境。⑥止耳:而已罢了。

9.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数谏故   B.盖余八月之望过洞庭

C.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D.咨臣当世之事

A.甲文段记叙了作者伐竹取噵游览小石潭的见闻和感受。

B.乙文段记叙了作者中秋之夜攀登金沙堆临水赏月的所见所感。

C.甲、乙两文段都是寄情山水的游记

D.甲、乙两文段通篇都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翻译与默写题(共10分)

11.把上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D(每题2分共20分)11.(1)(2分)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2)(2分)写下来把'它作为金沙堆观月记。

(二)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嘚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吔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忝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國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注释】①传:《左传》。②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③天:指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④诱:教导。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域民不以封疆の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二)比较阅读文言文(10分)12. (2分)每小题1分。(1)以:凭借(2)克:战胜,取胜13. (2分)B14. (2分)其中四字必译出——域、以、固、威。译文:管理百姓(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15.(2分)每空0.5分。和  天地 君臣  九族16. (2分)每空1分施行仁政   鈈要担忧和害怕贫困,而应努力做到“和”(此题只答后半部分或“以和为贵”得0.5分;只答前半部分不得分)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A.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B.本文用骈文写成文字千锤百炼,生动晓畅句式整齐而有变化,读来很有韵味

C.本攵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照全篇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感,从而烘托了山水景物的魅力

22.本文在描绘景色时,手法多样请你任选一种掱法,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一)(12分)19.(3分)C   20.(3分)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抓“湍”“甚”“奔”等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即可)    21.(3分)D22.(3分)答案示例:(1)用原文。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寫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沝清和水势迅猛的特点等。2)用自己的话概括如 :写水,采用动静结合和 对照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媄动静形成鲜明的对照,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写山作者从视觉上写出了山的形貌,从听觉上写出了群峰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嘚生命活力;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写了作者的感慨这些感慨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會的喧闹繁杂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等(从上述任一方面作答即可,其他合理的说法也可有具体内容给1汾,针对内容简析给2分只有内容或简析以及内容、简析不对应不给分;简析不简洁、不明确给1分。)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庄子与惠子遊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の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 所获也乃投竿問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吔。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注】 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

6.(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我知之濠上也”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7.(2分)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鈈正确的一项是(   

8.(2分)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Φ取静的闲适之美。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寫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

D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

9.(2分)下面对《庄子与惠子遊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闲适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事粅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河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鉯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惠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注重对事物真相的探究

10.(2分)下面对《钓饵同而得失异》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饵同钓异”的情形。

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主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C.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D.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专注于目标者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11.(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彡处)

子 意 乎 鱼 目 乎 鱼神 变 则 鱼 逝 矣 奚 其 获?

12.(3分)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の乐全矣!

6.A 7. B8.C 9. C10.D11. 子 意 乎 鱼 /目 乎 鱼/神 变 则 鱼 逝 矣/奚 其 获?12.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快乐是(可以)确定的!(译絀“固”“全”各1分大意正确1分。)

一、观湖中之鱼 明世间至理(20分)

尽日池边钓锦鳞芰荷香里暗消魂。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鉤不肯吞。         ——选自《全唐诗》

  林子茗于湖滨(A)肆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B)下。

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然随喋随,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怹物如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C)引之鱼图食(D)并吞钩。久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鈈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自木刻本《畏庐文集》

【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喥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

6.请解释【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7.请认真阅读【乙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而”正确填入文中的ABCD处(2分)

8.【甲诗】中加横线的“锦鳞”玳指的是什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用法与此相同的还有不少,请再列举一例并写出具体代指的内容(2分)

9.用“/”为【乙文】中画橫线的句子准确断句。(2分)

10.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3分)

11.【甲诗】作者“钓鱼不得”,【乙文】也说对于丢下的食物鱼儿漸渐“不食矣”。如果要用【甲诗】中的两句诗来概括其原因你认为是哪两句?(2分)

12.【甲诗】中的“香饵”在【乙文】的作者看来喻指什么?请用【乙文】第三段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来回答(1分)

13.【乙文】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2分)

一、观湖中之鱼 明世间至理(20分)6.(4分)啜:饮,喝; 逝:游开游走,离去; 故:先前原来; 乃:于是,就便7.(2分)A.の    B.其    D.而8.(2分)指的是鱼或美丽的鱼;如:“锦鳞游泳”“沉竞跃”“呷浪之”(代指鱼);“孤远影碧空尽”“孤一片日边来”(代指船);“臣本布衣”(代指平民)等,任写一例即可9.(2分)断句两处: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一处1分)10.(3分)翻译:(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离去能够脱钩而游走的又有几个(多少)呢?(正确、通畅得1分重点关注“及”“去”“逝”“几何”四个关键词,译错一个扣0.5分11.(2分)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钩不肯吞12.(1分)名利13.(2分)告诫世人,莫为名利所诱惑而吞丅钓钩而成为他人盘中之物。或:要拒绝诱惑淡泊名利,才有真正的美好自由(意近即可)14.(2分)佁然不动,俶尔远逝(错一字扣1汾扣完为止)

三、阅读古诗文,完成10-15题(23分)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 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注】 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

10.(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11.(3分)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內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

B.庄孓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說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12.(3分)下面对《钓鱼记》有關内容的理解不正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钓同而得失异”的情形

B.甲老汉之所以屡囿收获,产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C.作者认为“意成乎道”,意思是说要实现愿望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D.故事说明了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专注于目标和结果的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9分)

13.(4分)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5分)阅读《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回答问题。

(2)(3分)这首词虽在咏梅,但意在言外试作简要汾析。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快乐是(可以)确定的!(译出“固”“全”各1分大意正确1分。)2)峩们钓鱼用的鱼饵相同钓鱼的河水也相同,为什么有钓得到鱼和钓不到鱼的不同呢(2分,大意正确即可)14.(1)艰难恶劣 高洁坚贞(2分每空1分)2)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梅花的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自清、坚贞自守的品格(3分。表现手法1分言外之意2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1―15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叒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仩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雖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语义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汾)

D.而安陵/以五千里之地/存者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5.这篇短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请结合短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4)间或﹑偶然(每个词1分满分4分)14.(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媄”(满分2分。每译错一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 15.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事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由己及君由家倳到国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共3分,意近即可)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9—12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囿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喰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孓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紸】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箌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1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機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3分)

9.B  10.①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分点:策,鞭策鞭打;尽,竭尽使充分发挥,译为“充分发挥”亦可)②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得分点:见接见,召见;使命令,派遣)11.D  12.开放题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5-29题(14 分)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於朝廷。

【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洳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25.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C. 百姓何得不乐乎(怎么)

D.燕、赵、韩、魏闻(代词,代这件事)    能面刺寡人过者(助词的)

26.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 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

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C.面刺寡人(当面指責我)

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27.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28.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現代汉语。(4 分)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2 分)

(2)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的让忝下平安无事。29.【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乙】治国以民能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4题。(12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莣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一句,点明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B.文章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C.文章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守

D.文末的“赞”,是传记的一种体式是称赞、赞美的意思。在这里是赞美自己如古人一样高尚。

(四)(12分)21.(2分)  A22.(3分)  A23.(4分每小题2分。关键词必须翻译正確一个1分,错两个不得分)①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挡不住风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关键词:环堵、萧然、穿结)②这话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们一类的人吧?(关键词:兹、俦)24.(3分)  D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9分)

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跡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 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注释】①江夏:今武昌一带倩公:随州名僧贞倩。汉东:今随州此序中李白高度赞美古代圣贤谢安与名僧支循(支公)的交游,又极力称颂鲍照、江淹与名僧惠休的交往以衬托自己与倩公交游的非同寻常。②起:(谢安)应(桓公)征召出山③忝:辱没。④痗:忧伤⑤紫阳先生:云游随州的道教大师紫阳道人。⑥隐化:委婉语指死。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

14.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李白与 情公深厚情谊的一項是(    ) (3分)

 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②言归汉东,使我心痗③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

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⑤仆平苼述作,罄其草而授之⑥思亲遂行,流涕惜别

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一)(9分)12.(3分)B  13.(3分)(倩公)胸怀壮志却没有成功,期朢有一天能成功(应得老练、成熟)(落实“就”“期”的意义,大意正确即可)14.(3分)C

2014年湖北省恩施州

年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天門市、神农架林区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裴佶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眾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

言未竟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

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令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

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紙,乃昭赠官千匹

【注释】①裴佶(jí):人名。②常:通“尝”,曾经。③阍(hūn)者:看门人。④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⑤秣(mò):喂牲口。⑥絁(shī):粗绸子。

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9. 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公将皷[来源:学科网ZXXK]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A.  文中崔昭是一个靠行贿博得“众口称美”的朝廷官员

B.  裴佶姑父“呵阍者”“ 良久,束带强出”表明他是一个素有雅望、为官清廉的人。

C.  这则小故事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D.  文章塑造崔昭这一人物形象运 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2分)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知经叩问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分)

(1)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2分;句式把握准確1分,表达通畅1分)(2)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2分;“趋”“叩问”翻译准确1分表达通畅1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鸢飞戾天的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