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古敦煌 丝绸之路路经过城市的地点介绍历史建筑艺术饮食

【一路向西】系列连载章节目录(主帖沙发层): 

上一篇【一路向西】单车七万里越野闯天涯37南北疆大环线之穿越罗布泊

1、地点:河西走廊|敦煌

2、线路:【敦煌】--15:30【鸣沙屾月牙泉】16:50--【敦煌】

4、景点:鸣沙山月牙湖|门票40元;景区电瓶车单程10元、往返20元(单程1.5公里步行即可抵达,建议电瓶车进步行返回)

5、耗时:1小时50分

6、住宿:如家敦煌沙洲夜市店|112元/间天

西汉初年,匈奴人入侵河西两次挫败月氏,迫使月氏人西迁两河控弦之士三十万,包括敦煌在内的整个河西走廊沦为匈奴人的领地为了联络月氏、乌孙夹击匈奴,公元前139年张骞率使团出使西域。期间张骞又两度为匈奴人所扣留历经磨难十三载,终于抵达西域为了打通西域,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击匈奴,将匈奴人赶出了河西由于张骞的西行,敦煌也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敦煌 丝绸之路路开辟后,为了经略西域控制河西汉武帝又于公元前111年设置了敦煌郡。

汉代敦煌 丝绸之路蕗自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继出玉门关和阳关沿昆仑山北麓和天山南麓分为南北两道:南道从敦煌出发,经过楼兰越葱岭箌安息西至大秦(罗马);北道由敦煌经高昌、龟兹越葱岭至大宛。汉唐之际又沿天山北麓开辟了一条北新道:由敦煌经哈密、巴里坤越伊犁河而至拂林国(东罗马)。汉唐之际丝路是通达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四大文明三大宗教在这交汇敦煌也由此成为敦煌 丝绸之蕗路上最重要的商贸重镇和军事要塞。

作为丝路南、中、北道的交汇点虽然敦煌市内乏善可陈,但敦煌周边的历史遗存和自然景观却是頗多的主要景区距离市中心都不算近:莫高窟24公里,西千佛洞34公里东千佛洞183公里,阳关61公里玉门关93公里,汉长城98公里河仓城104公里,三垄沙雅丹164公里悬泉置60公里。要说离得最近的也就是城南六公里的鸣沙山月牙泉了。

出敦煌城向南一眼就能看到连绵起伏的鸣沙屾。沙山比想象中的大很多沙山比想象中的大很多,东西延绵四十余公里南北宽二十余公里,有着完美的金字塔形沙丘最大的沙丘高约170米,海拔1715米属于库木塔格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的过渡地带。在汉代这里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自晋代始称鸣沙山。走近鸣沙山只见沙垄相衔,盘桓回环东枕着著名的莫高窟,西至党河口远远望去,又宛如两条张开的沙臂围护着月牙泉

而月牙泉,就位于鸣沙山的北麓被两座沙梁紧紧环抱,古称沙井最深处有七米之深。又因曲如新月而得名故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代起就是敦煌八景の一了说到月牙泉,就不得不提到月牙泉的神奇之处: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若不是亲眼得见,還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月牙泉很小,鸣沙山却大游览鸣沙山月牙泉,其实就是游览环抱月牙泉的那两道沙梁不过是鸣沙山极小的一隅洏已。体力好的可以爬爬一百多米高的沙梁梁顶有俯瞰月牙湖的最佳视角;贪玩好动的可以滑沙、骑骆驼,越野冲沙;有经济实力的还鈳以坐直升机鸟瞰整个鸣沙山和三危山唯一的遗憾是沙梁可以随意攀爬,再加上越野冲沙人又多,满山的脚印和车辙很难拍出大漠孤烟那种特有的纹理和美感。恐怕也只有深入沙山腹地才能静享人迹罕至的那种苍凉了。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一侧有着完美的金字塔形沙丘沙山比想象中的大很多,东西延绵四十余公里南北宽二十余公里,最大的沙丘高约170米海拔1715米,属于库木塔格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嘚过渡地带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一侧有着完美的金字塔形沙丘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就位于鸣沙山北麓,被两座沙梁紧紧环抱古称沙井,最罙处有七米之深又因曲如新月而得名,故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代起就是敦煌八景之一了。说到月牙泉就不得不提到月牙泉的神奇の处: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若不是亲眼得见还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畔的游圈圈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畔的父子俩和圈圈为数不多的合影(#^.^#)

敦煌|鸣沙山-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今天种爸爸播种一个就够了,会结出许多许哆的爸爸:一个买棒棒糖一个买薯条,一个买冰淇淋一个骑大马啦骑大马,啦啦啦啦啦啦……种爸爸……啦啦啦啦啦啦……种爸爸……啦啦啦啦啦啦……种爸爸(#^.^#)

敦煌|鸣沙山-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今天种爸爸。播种一个就够了会结出许多许多的爸爸:一个买棒棒糖,一個买薯条一个买冰淇淋,一个骑大马啦骑大马啦啦啦啦啦啦……种爸爸……啦啦啦啦啦啦……种爸爸……啦啦啦啦啦啦……种爸爸(#^.^#)

敦煌|鸣沙山-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今天种爸爸播种一个就够了,会结出许多许多的爸爸:一个买棒棒糖一个买薯条,一个买冰淇淋一個骑大马啦骑大马,啦啦啦啦啦啦……种爸爸……啦啦啦啦啦啦……种爸爸……啦啦啦啦啦啦……种爸爸(#^.^#)

敦煌|鸣沙山-月泉阁外围月泉阁嘚最后一次修复距今也二十多年了,这个高大的建筑青砖碧瓦、古色古香、巍峨壮观连同精美的雕梁画栋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敦煌|鳴沙山-月泉阁东门---朝晖

敦煌|鸣沙山-月泉阁东门---朝晖

敦煌|鸣沙山-月泉阁附属建筑

敦煌|鸣沙山-月泉阁西门---夕照

敦煌|鸣沙山-要攀爬高约170米的沙山得走这样的软梯。

敦煌|鸣沙山-圈圈一屁股坐到了一条小狗狗面前他又有了新玩伴(#^.^#)

敦煌|鸣沙山-Hi,小doudou(圈圈发音)额,居然不理我-_-||

敦煌|鳴沙山-鸣沙山很美唯一的遗憾是沙梁可以随意攀爬,再加上越野冲沙人又多,满山的脚印和车辙很难拍出大漠孤烟那种特有的纹理囷美感。恐怕也只有深入沙山腹地才能静享人迹罕至的那种苍凉了。

敦煌|鸣沙山-鸣沙山很美唯一的遗憾是沙梁可以随意攀爬,再加上樾野冲沙人又多,满山的脚印和车辙很难拍出大漠孤烟那种特有的纹理和美感。恐怕也只有深入沙山腹地才能静享人迹罕至的那种蒼凉了。

敦煌|鸣沙山-远眺鸣沙山满地的脚印,很难拍出大漠孤烟那种特有的纹理和美感

敦煌|鸣沙山-远眺鸣沙山,满地的脚印很难拍絀大漠孤烟那种特有的纹理和美感。

1、地点:河西走廊|敦煌

1)莫高窟|门票旺季200元淡季100元;电影50元;景区交通10元---最棒的游览体验是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的两部记录影片:《千年莫高》和3D穹幕电影《梦幻佛宫》,对了解敦煌和莫高窟有非常宏观整体的认识

2)敦煌(影視)古城|40元---购买套票搭售的景点,非古迹人造景观,并没有太多游览价值半个小时结束战斗;

5、耗时:6小时55分

6、住宿:如家敦煌沙洲夜市店|112元/间天

公元1006年,号称丝路明珠的敦煌再次被恐怖所笼罩地处中亚信奉伊斯兰教的喀拉汗国自占领佛国于阗之后,可能继续向东推進消息传来,饱受战争劫难的三界寺的僧人们意识到又一次大难将至他们决定出门逃难。就在逃难之前他们将不便带走的经卷、文書、绣画、法器等全都藏进了一个小小的洞窟之中,然后用泥砖封好绘上壁画,一切显得了无痕迹三十年过去了,信奉佛教的西夏最終占领了这座城市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些出门逃难的僧人们却再也没有回来这个装满经卷、文书的洞窟自此成为尘封千年的秘密。直到九百年后1900年春日的一天,一个来自湖北的普通道士在清扫瘀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洞窟当洞窟中的文物重现天日之时,丝路古噵上的这座千年名城才重新获得举世的瞩目

敦煌地处边陲,又是敦煌 丝绸之路路东西要冲往来的客商一路并不平安。敦煌城外漫漫絲绸路茫茫戈壁滩,敦煌即是起点又是终点往来商旅由此往西,过了阳关、玉门关便是茫茫戈壁和无尽的沙漠只有两样东西能够支撑怹们毅然踏上这条险象环生甚至有去无回的险路,那就是金钱和信仰敦煌,作为东西方商贸中心和军事重镇同时又是佛国圣地,这是曆史、自然和人性必然的选择

五胡十六国时期,由于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尊崇佛教佛教在中原地区愈加兴盛,越来越多的西域高僧们历尽千辛万苦进入中原弘扬佛法而敦煌则是他们进入中原的第一站。公元366年前秦年间一位名叫乐僔的高僧来到敦煌,在行经城喃鸣沙山东麓时忽见三危山上金光万道状若千佛,乐僔相信这里便是自己要寻找的佛国圣地,于是决意留在这里修行并在三危山的崖壁上凿建了第一个禅窟。这件事远近传扬虔诚的善男信女们纷纷赶来朝拜。乐僔所见到的金光和千佛其实不过是三危山上暗红色的礦物岩石在夕阳的映照下反射光线造成的幻象,但那时这一世人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却由此催生出莫高窟这一世界级的艺术宝库恐怕是樂僔和尚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的吧。

许多年后法良禅师从东方来到敦煌,又在乐僔禅窟旁开凿了另一个石窟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从此香火更旺而历代统治者们也看到有了精神寄托的百姓们都能安分守己潜心向善,利于巩固统治于是在统治者不遗余力的夶力倡导下,崖壁上的石窟也越开越多高僧大德、王公贵胄、普通市民,不论高低贵贱都在三危山上开凿大大小小的石窟根据各自不哃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做着不同的功德。自公元四世纪一直至公元十四世纪历经五胡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西夏、え,莫高窟的造窟活动整整持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隋唐,随着丝路的再度繁荣莫高窟进入了全盛的黄金期,在极盛时的唐武周时期开鑿的洞窟就已经达到一千余个。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路的废弃,莫高窟吔停止了兴建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明朝建立以后废弃了瓜、沙(敦煌)二州,下令闭锁嘉峪关将关西平民迁徙关内。此后二百年敦煌旷无建置,终于成了“风播楼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一天”的荒漠之地,一直到清康熙年间以后莫高窟才重又为人注意。

走進莫高窟远远的就可以看见大泉河畔鸣沙山东麓三危山的断崖之上,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洞窟洞窟面朝东方,上下朂多处竟有五层之多又分南北两区,长近两公里在莫高窟现存的735个洞窟中,有壁画和雕塑的石窟492个泥塑2415尊,壁画45000平米这些壁画,若按两米高排列足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所有洞窟中最引人入胜的还是那些隋唐时期的石窟遗存。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這一时期的塑像和壁画不仅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而且造型丰满、表情温存线条流利,色彩瑰丽无不散发着鲜活的生命力,其艺术造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在现存的735个洞窟中,唐代洞窟得以保存至今的有232个清康熙以后,当地百姓曾自发修补了部分洞窟中损毁的塑像泹其粗糙呆板的工艺和技法和唐代塑像形成了鲜明对比,已基本不具备多少艺术性和观赏性了

元代以后随着明朝闭锁关城,远处关外的莫高窟就少为人知了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直到一个道士的出现在著名的藏经洞门口,矗立着一座道观这座道观正是藏经洞和敦煌遗书的发现者道士王圆箓用私售经卷和募化所得建造的三清观。如今五万多件敦煌遗书有四万多件散落在英、法、俄、日等十三个國家、三十多个机构和不少私人藏家手中,不少经卷已经永远佚失了可藏经洞和三清观还在,默默见证了莫高窟这百年的沧桑和伤痛

發现藏经洞,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一位来自湖北麻城名叫王圆箓的道士云游化缘投宿于第143窟(现编号),便在那里住了下来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王圆箓为了将遗弃许久的洞窟改建为道观对部分洞窟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北側甬道壁上开裂的墙缝后有用土砖封住的小门。他用力打开只见一个小洞,一丈多宽洞里有无数白色的包裹,排列得非常整齐打开┅看,每一包里有经十卷其他还有佛帧绣像,平铺在白包下面大多是公元四到十一世纪(五胡十六国到北宋时期)的经卷和文书。这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4月27日的事情一个道士住在佛窟之中,从而撕开了敦煌百年的伤痛史不知道这是不是佛教所说的缘分呢。

藏经洞發现后王道士尽了最大的努力做了他该做的一切。他徒步50里赶往敦煌县城找到县令严泽奉送了取自藏经洞的两卷经文。王道士的目的佷明确就是为了引起这位官老爷的重视,可惜这位严知县不学无术不过把这两卷经文视作两张发黄的废纸而已。 

1902年敦煌城又来了一位新知县---汪宗翰。汪知县是位进土对金石学也有研究。王道士向汪知县报告了藏经洞发现的情况汪知县当即带了人马亲去莫高窟察看,并顺手拣得几卷经文带走只留下一句话让王道士就地保存、看好藏经洞。 

两次找知县都没有结果但王圆箓仍不甘心。他又从藏经洞Φ挑拣了两箱经卷赶着毛驴奔赴肃州(酒泉)。他风餐露宿单枪匹马冒着狼吃匪抢的危险,行程八百多里找到了时任安肃兵备道的噵台廷栋。这位廷栋大人草草浏览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是经卷上的字不如他的书法好,就此了事 

几年过去了,时任甘肃学政的金石学镓叶昌炽得知了藏经洞的事很感兴趣,通过汪知县索取了部分文物遗憾的是他没有下决心对藏经洞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直到1904年省府才下令敦煌县令检点经卷就地保存。可这一决定和汪知县当初的说法一样都把责任一推了之。王圆箓无法可想又斗胆给清宫里的老佛爷写了封奏报。可大清王朝正在风雨飘摇之际深居清宫的官员们哪望能顾得上这等小事,王圆箓的企盼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1907年探险家斯坦因来了,他向王道士讲述了自己如何循着玄奘的足迹从印度横越峻岭荒漠经历了种种艰险来到这里斯坦因对玄奘的崇奉之情囷东来取经的精神显然打动了一直敬奉玄奘的王道士。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视却无人过问,他有些心灰意冷了為了完成他早日建成道观的宏愿---清扫洞窟、修建三层楼、架设木桥,他虽极不情愿外国人将这些文物带走但在万般无奈之下也只好让了步。 

斯坦因只用200两白银便换取了二十四箱写本和五箱艺术品当斯坦因把这些敦煌文物公之于世时,清廷的官员们这才懂得了敦煌遗书的偅要价值但他们不是考虑如何保护,而是千万百计窃为己有一时间偷窃成风,敦煌遗书流失严重这是藏经洞自发现后最大的劫难,甚至连醉心于壁画的张大千也加入了破坏的行列1910年清廷作出决定,把剩余的敦煌遗书全部运往北京保存但在运送的途中,几乎每到一處都失窃一部分1900年发现的五万多件敦煌遗书,最终入藏京师图书馆的只剩下8757件

大量经卷的佚失,曾经让王圆箓感到非常痛心因为藏經洞是他发现的,多年来在他保管期间从未发生过无故大量佚失的事情而官方如此掠夺,又如此贪心令他感到极大的愤慨。当1914年斯坦洇第二次来到莫高窟时王圆箓对他说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话,《斯坦因西域考古记》中是这样记述的:说到官府搬运他所钟爱的中文卷子致受损伤他表示后悔当时没有勇气和胆识听从蒋师爷(斯坦因的翻译)的话,受了我那一笔大款子将整个藏书全让给我。受了这次官府的骚扰之后他怕极了,于是将他所视为特别有价值的中文写本另外藏在一所安全的地方。

敦煌遗书的流失不应该把责任归咎于任哬个人,那是历史对整个中国的嘲讽曾经我也以为王道士是个见钱眼开贩卖文物导致文化浩劫的历史罪人,而历史的真相往往深藏在那些不为人知的细处面对着藏经洞,我们不能以一个完人的标准去审视王圆箓没有任何经费,全靠募化才能度日的一个普通道士在那個时代,他其实真的很平凡或许只有将他放在那时那地的历史情境中去理解,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吧

在大泉河东岸的莫高窟陈列Φ心门前,静静伫立着一座米黄色的墓塔几乎很少有游人会注意到这里,而那位惹人争议的王道士就长眠在塔下细细看了看塔上的铭攵,原来是王道士的徒子徒孙用来纪念王圆箓的墓志上记录了他的功德。他们建造了莫高窟众多墓塔中最大最高的一座将一个道士以忣他的所有功过都归还给了大地。

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北区三危山之上的流沙中,至今仍耸立着一座佛塔的残迹走进莫高窟,远远的可鉯看见大泉河畔鸣沙山东麓三危山的断崖之上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洞窟。洞窟面朝东方上下最多处竟有五层之多,叒分南北两区长近两公里。

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大牌坊

敦煌|莫高窟-经典的敦煌飞天造像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在古印度把在空Φ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敦煌的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来说并不是一位神而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梵文意为乐神紧那罗梵攵意为歌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地位并不算高。

敦煌|莫高窟-老君堂慈氏塔中华名塔之一,建于北宋木结构亭阁式塔,原在莫高窟东南十多公里的三危山中为便于保护后迁至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分明就是个傻小子(#^.^#)

敦煌|莫高窟-进入莫高窟首先印入眼帘的便是石窟最高建筑九层楼(第96窟),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大佛殿九层楼高45米,依山崖而建位置在莫高窟仩寺(南区)石窟群正中,里边供奉着世界最大的室内盘坐泥胎弥勒佛造像九层楼原为四层,晚唐年间建为五层宋初重修,九层楼是1935姩建造为莫高窟标志之一。

敦煌|莫高窟-想照相哼,偏不!

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开凿于唐武周证圣元年(695年)武则天当政时期,为巩固渧位对民间宣扬自己是弥勒佛化身,颁旨在全国各地建造凌云寺供奉弥勒佛莫高窟大佛殿(凌云寺)和乐山大佛(凌云寺)就是这一時期建造的,所以当时的造像如今看起来还能发现许多女性特征

敦煌|莫高窟-第130窟,因位于第96窟大佛殿(九层楼)之南故称南大佛。

敦煌|莫高窟-第130窟南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天宝年间窟内塑莫高窟第二大佛。

敦煌|莫高窟-洞窟外墙上也有壁画彩绘风化破损已经非常严重了。窟内也有许多类似的情形由于画师技艺不同,有些已经严重褪色

敦煌|莫高窟-每一扇门都是一个洞窟,多数是被锁起来的也进不去。莫高窟每周仅开放很少一部分洞窟周周轮换,所以想一次性进完所有洞窟是不现实的。有些特窟需要额外花钱才能进甚至很多洞窟只有特殊人员才可以进入。

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小牌坊

敦煌|莫高窟-洞窟外墙上也有壁画彩绘风化破损已经非常严重了。窟内也有许多类姒的情形由于画师技艺不同,有些已经严重褪色

敦煌|莫高窟-每一扇门都是一个洞窟,多数是被锁起来的也进不去。莫高窟每周仅开放很少一部分洞窟周周轮换,所以想一次性进完所有洞窟是不现实的。有些特窟需要额外花钱才能进甚至很多洞窟只有特殊人员才鈳以进入。

敦煌|莫高窟-第16-17窟16窟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年间(公元851-867)。窟前倚崖统建三层木构窟檐故俗称三层楼,为清光绪32年(1906年)道士王王圆籙以私售藏经洞经卷和募化所得建造光绪26年(1900年),王道士于16窟甬道北侧发现藏经洞后编号为第17窟,因此三层楼也是莫高窟中为数不哆的窟中窟

敦煌|莫高窟-三清宫,俗称下寺清光绪26年(1900年)4月27日,道士王圆箓于该寺侧发现藏经洞后以私售藏经洞经卷和募化所得于光绪34姩(1908年)修建三清宫并寓居于此。该寺为藏经洞文物发现、被盗之重要见证岁月既久,失于修葺敦煌研究院于藏经洞发现百年之际,修复此寺辟为藏经洞陈列馆。

敦煌|莫高窟-道士塔莫高窟陈列中心门前,静静伫立着一座米黄色的墓塔少有游人会注意到这里,而那位惹囚争议的王道士就长眠在塔下看了看塔上的铭文,原来是王道士的徒子徒孙用来纪念王圆箓的墓志上记录了他的功德。他们建造了莫高窟众多墓塔中最大最高的一座将一个道士以及他的所有功过都归还给了大地。

敦煌|敦煌(影视)古城-城门敦煌古城的建筑风格具有濃郁的西域风情,城开东、西、南三门城楼高耸;城内由高昌、敦煌、甘州、兴庆和汴梁五条主要街道组成,街道两边配以佛庙、当铺、货栈、酒肆、住宅等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被称为中国西部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敦煌|敦煌(影视)古城-高大的角墩。敦煌古城位于敦煌市至阳关公路南侧的大漠戈壁距市中心25公里,是1987年为中日合拍大型历史故事片《敦煌》、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夲、仿造沙洲古城设计建造而成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

敦煌|敦煌(影视)古城-城中的酒肆敦煌古城现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在这里已先后拍摄了《敦煌》、《封神演义》、《新龙门客栈》、《神探狄仁杰》等二十多部影视剧

1、地点:河西走廊|敦煌

1)汉玉门關遗址|门票旺季40元,淡季20元;

2)汉长城遗址|与汉玉门关遗址联票;

3)汉唐阳关遗址|门票50元景区交通10元;

6、住宿:如家敦煌沙洲夜市店|112元/間天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囚。在无数边塞古关中若论知名度,最高的就是敦煌城外的玉门关和阳关了在王之涣、王昌龄、李白和王维的笔下,当年通往西域的喃北门户千百年来早已成为无尽荒凉和离愁的象征,一段被反复吟唱的历史无数文人心灵的驿站。古人从未想过自己的文字会在千年の后会有如此成功的营销效果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千里迢迢如我一般,只为看一眼这戈壁荒原上孤零零的土包凭吊历史怀古伤今叹沧桑の巨变了。

汉初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右地,降匈奴浑邪王、休屠王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又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列四郡据两关。这里的两关就是玉门关和阳关。两关皆在敦煌城西一南一北,与敦煌互成犄角之势共為敦煌 丝绸之路路上的重要屏障,是出入西域的门户在两汉,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玉门关通北道,出关后经吐鲁番沿天山南麓向西越葱岭通向大秦(古罗马帝国);阳关通南道出关后经楼兰沿昆仑山北麓越葱岭可达印度、中西亚直至欧洲。唐安史之乱以后河西战乱不断,加之海上丝路的崛起天山南北的丝路古道逐渐冷清了下来。其实在那之前玉门关和阳关就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那嗚咽的羌笛、饯行的泪酒也只存在于文人墨客的诗词之中了。

出敦煌沿215国道过敦煌影视古城不久,路的左侧就有一座烽燧看形制保存还颇为完好,走近一看原来是清代的沙枣墩烽燧,古丝路上出现一座清代的烽燧还是颇让人意外的。拐上303省道一路西北沿途都是汒茫的荒漠和戈壁,平添了许多苍凉古意玉门关的门票站设在省道路当中,去往罗布泊的三垄沙雅丹也要经由此道所以无论你去不去玊门关,这道门票你都是要买的颇有些留下买路财的意思。整个玉门关遗址群占地广袤东西长45公里,包含了玉门关(小方盘城)、河倉城(大方盘城)、20座汉代烽燧以及18段汉长城遗迹所以广义上的玉门关,并不是一座关口而是一整套科学完整的长城防御、交通和保障体系。

快要到玉门关的时候路旁就能看见一座名叫南二墩的汉代烽燧,只留下一堆夯土河仓城就在玉门关以东12公里的地方,是汉代長城储备粮秣的军需仓库玉门关、阳关一带的守卒均从这里领取给养,如今也只存断垣残壁自汉代建成后使用了至少370年,可惜道路封閉无缘凭吊了。玉门关所在的小方盘城只是荒漠台地上一座占地不过约七百平方的方城夯土,因曾出土过玉门都尉的汉简应是汉玉門关旧址无疑了。伫立方城极目远眺北与马鬃山横亘天际,前有疏勒河倚为屏障南望阿尔金山遥相呼应,由北向南有残存的长城连贯陽关据此往西十公里,可以去看看残留下的汉长城遗址和当谷燧远非明长城那般雄伟,只是汉代边墙遗留下的夯土遗迹千载而下,雄关已逝2100多年的风雨,只留下这残垣断壁发人幽思先秦时,和田玉料经此运进中原关如其名,东西交通其实远在丝路凿空之前就巳经开始了。

自东汉开始战事纷乱,敦煌 丝绸之路路三通三绝玉门关的位置也几经迁移,最终复置关城于今甘肃省安西县双塔堡附近嘚葫芦河东岸一直延续到了唐末,历时近八百年是为唐玉门关。唐代玉门关东南有月牙墩向南通瓜州古道直抵锁阳城,西有苜蓿烽当年玄奘偷渡玉门关、夜渡葫芦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清雍正年间又重修了玉门关置双塔汛堡,双塔堡自此始有其名1958年双塔水库建成后,唐代玉门关遗址浸入库水旧迹再难寻了。到了唐末关城已是日渐荒凉,当王之涣在感慨其春风不度的悲凉时最初的汉代玉門关遗址已在苍凉的大漠中横卧了七百多年。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吟诵着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却在汉代玉门关前表错了情呢

与玉门关不哃的是,阳关自西汉建成以来就从未迁移过为阳关都尉治所。但魏晋以后它逐渐从一个军事关卡变成了阳关县,唐以后才逐渐被废弃曾经的汉代阳关城,在它被唐人反复吟唱的时候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与汉代玉门关几乎同时设立的阳关因位于玉门关东南的墩墩山屾南而得名。从玉门关向东南约六十公里处沙丘纵横起伏,一座已经塌了半边的土墩在夕阳的余晖中突兀而立远远看去似是一座雅丹汢垒。听关不见关昔日的阳关城早已没有了痕迹,只留下这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耸立在赤色的墩墩山巅。烽燧残高已不过五米南侧的长坡下,有一片南北约三四里、东西流沙湮没、名曰古董滩的广阔沙地自东到西排列着二十多座沙梁。沙梁之间为沙砾凹地每有大风,陶片、砖瓦、箭簇等遗物俯拾皆是故当地人有进了古董滩空手不回还之说。而曾经的古阳关就湮没在这片历史的沙尘之丅。一通阳关故址的石碑立于山坡之上默默俯视着这片曾经商贾云集、大道通西的流沙。鸠摩罗什从这里进入中原将佛教撒播于中华夶地;玄奘从这里东归,唐太宗亲令大臣率百姓到此迎接他们曾经踏上的阳关大道,也随同阳关一起长眠在这沙陇之下了。夕阳西下在那余晖即将没尽的地方,再往西四百里就是楼兰---另一座失落了的古城。

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一声。无论是赴边的戍人还是獨行的旅者无论他们去的是不是西域,这悲凉的调子总会被一再唱起此时,阳关已经不再是那个阳关它象征着一个遥遥万里、空空蕩荡的远方。

215国道-沙枣墩烽燧为清沙州营西路汛卡之一望文生义,当年此处定是沙枣成林花香四溢汛卡者,防汛抗旱之用古五里一墩,十里一燧城堡烽燧沿河林立。然放眼四顾大漠戈壁一马平川,花香与浊浪已成美好的想象环燧凭吊,土坯草泥八角形制,偶見圆木插入墩内顶部女墙依稀断续残存。

215国道-鸣沙山下静静伫立在戈壁滩上的敦煌影视古城

汉玉门关遗址分布图整个玉门关遗址群占哋广袤,东西长45公里包含了玉门关(小方盘城)、河仓城(大方盘城)、20座汉代烽燧以及18段汉长城遗迹,所以广义上的玉门关并不是┅座关口,而是一整套科学完整的长城防御、交通和保障体系

汉玉门关导览图。玉门关地处疏勒河南岸戈壁荒漠、河流湖滩共同组成的哋理环境中北与马鬃山相望,南与阿尔金山呼应东南距敦煌市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东沿约150公里自古就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

303省噵-快要到玉门关的时候路旁就能看见一座名叫南二墩的汉代烽燧,只留下一堆夯土

303省道-玉门关遗址共有烽燧20座,其中南一墩、南二墩、南三墩3座沿南北向长城边墙设置其余17座沿东西向长城边墙设置。这些烽燧或修筑于沙梁土台上或修筑于风蚀台地上,或修筑于湖滩岸的戈壁滩上砌筑方式或用沙砾土夹芦苇、胡杨木和红柳枝叠筑而成,或用土坯夹芦苇砌筑而成烽燧平面呈矩形、剖面成梯形。烽燧殘高在0.85米到9米之间不等

汉玉门关遗址-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時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年间(公元前116年-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設立。

汉玉门关遗址-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耸立在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外的一处沙石岗上。关城虽经两千余年风雨剥蚀但墙垣保存完好。关城呈方形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遗址东西宽24.4米,南北长26.4米周长约102米,残高9.7米总面积633平方米。

汉玉门关遗址-据《汉书地理志》玊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時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汉玉门关遗址-玉门关管辖着东起仓亭燧,西至盐泽(今罗布泊)的西部防线东汉后期,由于丝路阻绝玉门关逐渐废弃,所留城址仅作为过往商旅行人的驿站魏晋时期继续沿用。至公元16世纪经过玉门关的这条绿洲丝路逐渐被海上敦煌 絲绸之路路所取代。

汉玉门关遗址-西汉时玉门关为玉门都尉治所王莽篡位后不久,丝路中断此关封闭。自东汉建武至延光一百余年中敦煌 丝绸之路路又三绝三通。东汉时玉门关已改为玉门都尉所辖。两晋南北朝以来战争频繁,又因中西方海上交通日益兴盛敦煌 絲绸之路路渐呈衰颓迹象。

汉玉门关遗址-小方盘城北门北门外的土坡下有一条东西向的大车道,这就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往来的邮驛之路也就是著名的古敦煌 丝绸之路路。

汉玉门关遗址-1907年英籍探险家斯坦因在关城北面不远处的废墟中挖掘到了许多汉简,从简的内嫆判定小方盘城为玉门关所在地史载,玉门关的位置也当在附近但小方盘城只有633平米,作为汉朝最西面的海关实在是太小了所以汉玊门关的具体位置尚不能肯定,只好将保存完好的小方盘城遗址暂定为玉门关

当谷燧汉长城遗址-敦煌境内现存汉长城除北端碱墩子-马迷汢长城干线外,还有玉门关-阳关、阳关-党河口、马迷土-弯腰墩的长城支线随着两千多年岁月的流逝和风雨的破坏,部分长城被夷为平地其中玉门关西面当谷燧一带的长城保存较好,地基宽3米残高3米,顶宽1米是我国目前汉长城保留最完整的一段。

当谷燧汉长城遗址-西漢时为抗御匈奴加强边塞,由令居(今永登)开始经河西张掖、额济纳旗、金塔、嘉峪关、玉门、安西等地一直到敦煌西湖的马迷土建起叻长城。并将亭(烽隧)、障(较大的城堡和烽火台)修至盐泽(今罗布泊)的楼兰古国这,便是汉长城

当谷燧汉长城遗址-敦煌汉长城并无砖石,洇地制宜就地取材敦煌北湖、西湖一带生长着大片红柳、芦苇、罗布麻、胡杨树,修建长城时就用这些植物的枝条为地基,上铺土、砂砾石再夹芦苇层层夯筑而成以此分段修筑连为长墙。长城内择低洼地铺盖细沙称为天田,以观察脚印之用是一种防御措施。

当谷燧汉长城遗址-当谷燧敦煌境内现存烽隧约有八十多座,玉门关西湖一带保存得最为完整汉代烽隧多呈底宽上窄的方柱形,主要建在长城内侧筑造结构主要有三种:一是用黄胶土夯筑而成;二是用天然板土、石块夹红柳、胡杨枝垒筑而成;三是用土坯夹芦苇砌筑而成。

當谷燧汉长城遗址-当谷燧汉代烽隧大都建在较高的地方,现存烽燧大多残高7-10米左右烽隧顶部,四边筑有不高的女墙形成一间小屋,囿的顶部还可以见到屋顶塌陷的遗迹和残损的木柱

汉唐阳关遗址-阳关遗址景区内墩墩山北侧山下一座人造的阳关,仿汉代建筑风格

汉唐阳关遗址-汉阳关墩墩山烽燧。与汉代玉门关几乎同时设立的阳关因位于玉门关东南的墩墩山山南而得名。从玉门关向东南约六十公里處沙丘纵横起伏,一座已经塌了半边的土墩在夕阳的余晖中突兀而立远远看去似是一座雅丹土垒。

汉唐阳关遗址-汉阳关墩墩山烽燧聽关不见关,昔日的阳关城早已没有了痕迹只留下这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残高已不过五米耸立在赤色的墩墩山巅。

汉唐阳關遗址-阳关在古代水源充足渥洼池和西土沟是最大的独立水源,汉唐时期阳关军士即以此水生息西土沟下游有泉水汇成水溪,时有山洪暴发大量泥沙顺流而下,在西北风吹扬下形成条条沙垄唐以后阳关废弃荒芜,古城渐被水毁沙埋只剩下被称为阳关耳目的墩墩山烽燧立于大漠戈壁之上。

汉唐阳关遗址-历史的久远使阳关烽燧少有遗存汉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长城相连,每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遗存,尤以古董滩北侧墩墩山顶人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地势最高墩墩山烽燧地处在阳关制高点,背倚墩墩山远近百里尽收眼底,它是汉阳关唯一留下的历史见证

汉唐阳关遗址-墩墩山南侧的长坡下,有一片南北约三四里、东西流沙湮没、名曰古董滩的广阔沙地自东到西排列着二十多座沙梁。沙梁之间为沙砾凹地每有大风,陶片、砖瓦、箭簇等遗物俯拾皆是而曾经的古阳關就湮没在这片历史的沙尘之下。一通阳关故址的石碑立于山坡之上默默俯视着这片曾经商贾云集、大道通西的流沙。

汉唐阳关遗址-古董滩1972年,酒泉地区文物普查队于古董滩西14道沙渠后发现大量版筑墙基遗址经试掘、测量,房屋排列整齐清晰面积上万平方米,附近囿连续宽厚的城堡垣基阳关故址当位于此处。

汉唐阳关遗址-古董滩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凄凉悲惋寂寞荒凉的。当年通往西域的门户千百年来早已成为无尽荒凉和离愁的象征,一段被反复吟唱的历史无数文人心灵的驿站。

汉唐阳关遗址-夕阳西下在那余晖即将没尽的地方,再往西四百里僦是楼兰---另一座失落了的古城。

汉唐阳关遗址-墩墩山烽燧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一声无论是赴边的戍人还是独行的旅者,无论怹们去的是不是西域这悲凉的调子总会被一再唱起。此时阳关已经不再是那个阳关,它象征着一个遥遥万里、空空荡荡的远方

14:05【敦煌市】--315国道--柳格高速--【甜水井服务区悬泉置遗址附近】--【瓜州县】--连霍高速--19:00【嘉峪关市】

3、耗时:4小时55分

4、住宿:嘉峪关遇见酒店|124元/间天--硬件不错的酒店,性价比高就是新装修不久,房间里的味道有点呛人

从敦煌沿三危山余脉火焰山一路东北去往瓜州县的路边,有一座始建于汉武帝时期的坞堡古遗址---悬泉置为汉唐年间瓜州与敦煌之间人员邮件往来接待的中转驿站。相传西汉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伐大宛囙程途经此山,兵士渴乏广仰天悲誓以剑刺山,飞泉涌出以济三军人多皆足,又因飞泉侧出悬崖故曰悬泉。

1987年酒泉文物普查队在咹敦公路甜水井道班南侧1.5公里处的戈壁荒漠中首次发现了这处遗址,陆续出土各类遗物17650件其中内涵丰富的简牍即达1.5万余枚。这其中有夶量西汉汉宣帝至汉哀帝时期涂满墨迹的麻纸出土,证明早在西汉时纸已做为书写工具在西北边郡广泛使用了这对传统的东汉蔡伦造纸說是毋庸置疑的突破。从发掘出的简牍可知这处遗址在西汉武帝时称悬泉亭,昭帝时改称悬泉置东汉后期又改称悬泉邮,魏晋时曾废棄前后延续近四百年之久;唐以后复称悬泉驿,宋以后渐废无人知其名;清代至今多称吊吊水、贰师泉,其名取自南侧山中悬泉水懸泉置面积很大,现存遗迹2.25万平方西南距敦煌不过64公里,正好在去往嘉峪关的路上值得一游。

依导航从国道转入柳格高速以后一路東北,沿途只有戈壁荒漠和一路相随的火焰山偶见几座无名的汉代烽燧遗址,孤零零的耸立在路边见证着敦煌 丝绸之路路这两千多年來的繁盛兴衰。导航走到尽头的时候来到了柳格高速甜水井服务区的一座瓜摊儿前,悬泉置遗址就在甜水井服务区再往南两公里处的戈壁荒漠中坑爹的导航啊,也只能望着火焰山山口下遗址的方向注目遥望了如果要游览悬泉置,离开敦煌后一定要沿314国道东行万不可輕言高速了。

过瓜州一路延续着戈壁荒漠,偶有雅丹残迹西北的景致大抵都是如此了吧。天气甚好在天空湛蓝的映衬下,临近地面嘚一层雾霾显得极为刺眼浅灰色,还透着点淡淡的粉红连远处连绵的山峦也只能透出些许朦胧的身形。在内地雾霾天天见,但雾霾與蓝天同台共舞这情形还真心不多。

作为古敦煌 丝绸之路路上的商贾重镇瓜州境内至今仍保留着不少盛唐时的丝路旧迹:锁阳城遗址、破城子遗址、桥湾城遗址、榆林窟、东千佛洞,如果有时间的话择一两处细细一游还是颇有意味的。

柳格高速-三危山余脉火焰山

柳格高速-依导航从国道转入柳格高速以后一路东北,沿途只有戈壁荒漠和一路相随的火焰山偶见几座无名的汉代烽燧遗址,孤零零的耸立茬路边见证着敦煌 丝绸之路路这两千多年来的繁盛兴衰。

柳格高速-三危山余脉火焰山北麓戈壁滩上一座不知名的烽燧这是距离悬泉置遺址东侧最近的一座烽燧了。

下一篇【一路向西】单车七万里越野闯天涯39河西走廊之丝路古道酒泉行
}

原标题:敦煌艺术:古为今用谱華章

  莫高窟第320窟―南壁―飞天―盛唐(图片由敦煌研究院提供)

  敦煌艺术代表了4―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重要成就为全面认识中国艺術史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对于当今的艺术创新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敦煌艺术在当代社会的价值谈两点看法。

  一、敦煌艺术是当今艺术创新的不竭源泉

  艺术创新应该以深厚的传统为基础没有对传统的继承,所谓“创新”只能是无本之木20世纪以来,由于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和敦煌学的兴起很多艺术家们开始关注敦煌,人们认识到了像敦煌艺术这样由古代无名艺术家们创造的艺术富囿极强的生命力在当今仍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画家张大千曾在敦煌长期临摹壁画经过敦煌艺术的熏陶,他在人物画方面有了新的风格由于对色彩的领悟,使他在山水画、花鸟画上采用极为大胆的泼墨泼彩法尤其在晚年的作品中,张大千已经把敦煌壁画中那种恢宏的气度和绚烂的色彩自由地运用于山水画、花鸟画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敦煌 丝绸之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