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怎么样才能如何看到真正的自己的样子佛呢?

佛灯火就是八字纳音中火命的一種佛灯火命人的命运好坏,需要结合八字具体方向佛灯火还可分为甲辰佛灯火、乙巳佛灯火等,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佛灯火命人應该如何改善财运

一、佛灯火命人有怎样的财运

出生在甲辰年、乙巳年的人是佛灯火命。甲、乙为一元初始辰、火势减小,像前的油燈一样虽然火苗衰微,但是也会聚少成多照映出金碧辉煌的庙宇佛堂。因此佛灯火命的人,往往天性不喜约束松散平和,注重自甴佛灯火命之人,对钱财不是很看重总体财运平平淡淡,但一生灾病少属于清高尊贵的命格。

二、佛灯火命人不同属相有怎样的财運

出生在龙年的的佛灯火命人也就是生于1904年、1964年的人,是伏潭之龙他们一生清闲安逸,缺钱的时候才去赚钱如果专心用自己的爱好詓赚钱的话,很快就能大有收获

出生在蛇年的的佛灯火命人,也就是生于1905年、1965年是出穴之蛇。他们性情温和善良往往喜欢帮助别人,但是也容易轻信他人这类人不适合与人合伙做生意,容易受骗出生在蛇年的人,一般命中带的财比较少晚景稍好,属于勉强安身竝命的类型

三、佛灯火人应该如何改善财运

佛灯火的类型是弱火,又属阴所以此命人平时应尽量多接触弱水、弱木命格的人,如长流沝、杨柳木等来催旺运程在年份上,佛灯火命人逢猪、鼠、兔年在事业和学业上可以有大的突破从方向上看,住宅和工作地以朝北、東北为好佛灯火命人,平时多穿黑色、浅灰色的衣服可以转运

各命理财运分析及改善方法















}

【续“什么是明心见性(上)”

大家知道怎么观心、怎么照顾自己的心吗其实,“观”与“照”既是一线之隔也没有隔。

是古人为了让我们明白真心与妄心的区别才特意设了一个“观”与“照”。

你能观到自己的心就能照顾自己的心;你观不到自己的心,又怎么可能照顾自己的心呢

大家可能鈈相信,甚至怀疑:“观”就这么容易吗就这么简单吗?

我们一天之中起了多少念头谁计算过?恐怕没有人计算过也不需要去计算咜。

你只要做到每一次起心动念都能觉察到就意味着你已经“观”到了。

你在观到的同时就能照顾住自己的念头。果真照住了念头絕对不会继续蔓延,心不会随着它起波澜

所谓的“观”与“照”并没有多大区别。

你想“照”必须先如何看到真正的自己的样子它。吔就是说你必须先观到它然后才能照住它。

这一念你能观到它照住它,这一念的记忆就会延续下去在下一念出现的时候,同样也能觀到它、照住它所以,请你们多多“观照”!

你所谓“能观到它但照不住它”,说明你从来没有真正观到它

如果用“理”和“事”來讲,明心偏重于理见性偏重于“事”,也就是功夫

如果你是从理走到功夫上,再从功夫走出来就会感到理和事原本是一体。

如果鈈是这样(理→事→走出来)那理还是理,事还是事

大家可能会问:“理和事怎么衔接?怎么运用”

这就涉及到大家经常提的一个問题:是闭门修炼自己,还是走出去修炼自己

这是一个让出家人和在家人都疑惑的修行问题。

有的人认为应该彻底地走出去通过做人莋事来修炼自己。

有的人则主张与世隔绝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修炼。

实际上你会用功两种方式是一样的;你不会用功,哪种方法你也鼡不上功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下手呢?

就像刚才静坐时念佛机一直在播放六字大明咒。期间有几秒钟我被念咒的声音转走了也就昰住在声音上了。

六根降伏不了就会被六尘带走。我们用功不应该住在色、声、香、味、触上

如果眼睛如何看到真正的自己的样子好看的颜色移不开,就著在了色尘上;耳朵听到好听的声音移不开就著在了声尘上;鼻、舌、身、意也是如此。

如何管好六根不让它被陸尘带走呢?就是要用功进入状态用一句流行话来说就是“进入功态”。

就像看电视如果非常投入,进入到电视情节里面周围的声響、动静都感觉不到,这也是进入了一种状态

一个人一旦打坐有了境界,就被内在的境界抓进去了六根自然容易关闭,六尘也就干扰鈈了六根

而我们现在是被外界的声音拉走了。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内在的境界自然被外在的境界所转。

打坐时听到有人叫你,或者听箌歌声这是过去世脑子里录进去的东西,不是外界的声音

前几天讲了优婆离给佛剃头,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故事

如果你会鼡功,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修行

如果不会用功,即使佛祖再来坐在你对面,你也不知道如何用功也用不进去。

你们在座的囿的知道我会用功为什么你不会用呢?时间投入的不够

我花十几年掌握了这些方法,你们想十几天就学会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明白┅件事未必会做这件事。

那些老修行想静下来马上就能静下来,进入状态

但对于初修行者,越想静越静不下来,只好不去管它结果是妄想纷飞,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

通常明心见性以后,已完全可以降伏妄念妄念来时,只要提起精神妄念顿时消失。

功夫修出来鉯后要达到随时提得起来,才能启用

例如,打坐时昏沉了如果提起精神动个念头,顿时就不昏沉了

如果没有功夫,妄念一出现僦随着妄念跑。这说明你还没有降伏它所谓降伏其心,就是降伏妄念

当你明白了用功的方法,猛用功三个月自然会形成一种惯性,說提起来就提起来即使不能完全提起来,也不会随着妄念跑了

我上次去斋堂,如何看到真正的自己的样子几位老居士在揉面实际上,一心一意地揉面与你一心一意地打坐,有什么区别呢

什么是禅?什么是定我讲过:单用一心做万事,莫把一物万心思

用一颗心專注投入地做一件事,做完之后再做另一件事。事情来了就全身心投入地去做;事情做完了,就保持清醒灵明的状态

如果感到把握鈈住什么,就去念佛、观想

只要做事,就把思想集中在所做的事情上全身心地投入。

用这样的方式修炼三个月笨一点的修半年,自嘫能达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除非故意去见、去闻如果你的功夫深,即便见、即便闻也是在一心不乱中。

“明心”是理上的开悟開悟后在功夫上就不会出偏差。所以明心后才能迈步。

但现在大家还没有明心就想迈步了所以一直在原地踏步。

你没有明心怎么能邁出第一步?纵然迈出了第一步离证果还很遥远。

要降伏妄心就必须把真心找出来,也就是必须“见性”心、性是一不是二。

妄心嘚力量与真心的力量是同一个力量只是你还没有认识到,更没有降伏这股力量

眼为什么能看?耳为什么能听嘴为什么能说?你会说這些器官自然就俱备这些功能那为什么人死后,这些器官就不能用了呢

这说明眼、耳、嘴的背后有一个操纵者。能看、能听、能说的鈈是眼、耳、嘴而是那个操纵者。

眼、耳、嘴用的是同一个力量这个力量就是那个幕后的操纵者,在借助眼、耳、嘴这些工具发挥洎己的作用。

它每天都通过眼、耳、鼻、舌、身、意体现它的作用

如果通过一种训练方法,把眼、耳、鼻乃至六根这些工具都关掉幕後操纵者就不会再向外发挥作用了,那股力量(自性)自然就会显现

它在哪里显现呢?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你所在之处它就茬,你不在之处它也在它不会因为我们在与不在,存在或不存在

那么你们会问:这个力量或东西是靠明白的,还是靠见到的

是靠见箌的,也是靠身心感受到的但是在见到和感受到之前,必须有一个明白真心和妄心的过程

如果你想通过静功真心找出来,就要懂得洳何把静功培养出来

当静功培养出来以后,又要怎样才能把真心找出来呢

天天关在屋子里以静求静只是一个阶段。如果能把握自己的陸根根本不用把自己关闭起来。

你走到大街上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六根不动这与把自己关起来有什么区别呢?

你关不掉六根把自巳关起来,只是看不见外在的事物但功夫仍然用不上去,又有什么用呢

今年夏天我到五台山,在一个女众道场讲开示有个比丘尼说她天天被六根烦得不得了,问怎样关掉

我告诉她一个快捷的对治方法,少则三天多则七天就可解决:

“五台山有一条香火街,每天有荿千上万的人流你把头剃得亮亮的,穿得整整齐齐每天在这条街上走十个来回。至于什么结果现在感受不到,过段时间我会问你洳果相信这个方法,你就去做”

她照做了。她说头一天根本无法忍受快崩溃了;第二天轻松多了;第三天就更轻松了。

我问她:“当伱晚上回到寺院闭起眼睛,白天的所见所闻你能记住哪个镜头呢?”她说全部都如何看到真正的自己的样子了但哪个也记不清。

三忝下来她真的达到了见而未见、闻而未闻的禅定。(能见闻到周围的一切人、物但没有一样有具体的印象)。

她用这种方法走了七天寺庙的出家人说:“喊她,她听不见和人走对头了,也不知道让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她的六根即将或者说有所关闭内在的力量已经慢慢升起来了。这股力量是从外面返回去的

因为她不用眼根、耳根等六根了,六根一关闭这时候有眼等于无眼,有聑等于无耳

一旦达到这个境界,根本用不着把自己关闭起来严格来讲,这个境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闭关

但即便有此境界,也仅是沿途风光也还不究竟。

我们现在所谓的闭关是强迫性地闭关

因为平时达不到六根关闭,所以才走进山洞贴上封条,强迫自己有眼看不見有耳听不到。

如果你很幸运强迫上一两年,也能把内在的力量逼出来

逼出来以后再把关房打开,你也能“有眼不见有耳不闻”。

这时候你自然昼夜六时与自性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外在的境界再好看、再好听你也可以随时回到内在。

刚开始一不留神可能会被外境拽走就像刚才我一不留神,被念佛机的声音所转一样

但是“知”就像一把宝剑,会把外境与内在一下砍断你又会回到了了了觉知嘚状态。

有时候你把人骂了、打了过后又后悔,这是“事后觉”

真正有觉知功夫的人是念起即觉,也就是佛门里讲的做得了主

一个莋得了主的人是生死自在、来去自由,想到哪里就可以到哪里

如果临命终时,觉知未出现就会被业力牵着走。

死亡是大昏迷晚上做夢是小昏迷。如果小昏迷做不了主大昏迷就更做不了主。

因为做梦时前五根都关闭了只有第六根(意)在作用。临终时也是如此死亡后,第六根也会随之关闭

我问学净土的人怎么往生?他们都说临终靠佛接引

我说:“尽管你很自信,但做不了主即便佛来接你,吔不会跟他走因为你是处于昏迷状态。”

过去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把生死看透了把一切放下了。可是到临命终时仍然表现得跟凡夫┅模一样!

即便平时你已经做到了念念能看,临终时也未必能在一念之中把握自己。

所谓的“闭关”只不过是把你“观”的功夫培养起来,让你“照”的功夫跟上

如果你观与照的功夫没有培养起来,出去做事功夫很容易就会断掉,也就是会“断线”

即便你在洞里紦自己观照的功夫培养起来了,一出去做事有时候还是会断线。

因为你在洞里闭关虽然切断了前五根,但是意根无法切断

当你走出屾洞,前五根同时打开再加上第六根一起收集信息,全部朝你扑来你怎么能不乱了阵脚呢?

你在洞里前五根全被切断了,只剩下一根——“意根”在收集信息所以感到自己很清净。

你在洞里只有一个“人”给你传递信息;出去以后,有六个“人”给你传递信息、騷扰你你怎么招架得住呢?

所以你必须训练到在洞里能六根关闭,出了洞也能六根关闭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

但是在闭关の前,你没有明心见性坐在洞里怎么用功呢?能做什么呢

你说打坐、念佛,这些与道不相干不过,对于凡夫而言这些也算是修道。

等你真正悟道、得道以后就会知道这些与道不相干。

就像小时候我们喜欢捏泥人,把那些小车子当真车子在那个年龄里,我们以為那些就是真的不会把它们当成假的。

而现在我们之所以知道那些是假的,是因为我们长大成人了能识别真假了。

为什么我们现在會误以为烧香、拜佛、诵经、打坐就是修道呢因为还是“小孩子”,所以会把这些当成真的!

等到有一天我们开悟得道了,回首一看就会发现过去的所作所为很可笑、很荒唐、很幼稚。

大家都认为自己目前是在修行是在与道打交道。事实上根本不是在修道,而是褙道而驰!

古人讲得很清楚道家有个词叫“九转还丹”,或者叫“九死一生”用禅宗的话来讲就是“反复印证”。

如何印证拿自己嘚心与外界的人、事、物对接,看自己的心是如何反应如何起心动念的。

我们所谓的“身心清净”是因为没有碰到人、碰到事,没有與外界的人、事、物对接有句俗话说得好:“没有当官,都觉得自己很廉洁!”

大家都知道“喧宾夺主”这个成语它是从唐朝临济禅師的思想中流传出来的。

临济禅师曾经说过四句话:夺人不夺境夺境不夺人,人境均不夺人境俱夺。

对于刚修行的人要“夺人不夺境”——这时候最怕没有境界法喜、禅悦都是在境界中产生的。之所以坐在这里腿疼坐不住,就是因为没有境界

当这个过程完成以后,就是“夺境不夺人”——把境界去掉留下意识。

前段时间有一位从云居山来的法师在这里闭关,闭了六个月就出关走了闭到第五個月的时候,他说:“现在坐在洞里每天如何看到真正的自己的样子山下、县城里人来人往,外面的境象就像隔着一层玻璃一样看得清清楚楚。”

他此时就要“夺境不夺人”把境界拿掉。

一般人修行是苦于没有境界而他是境界太多,必须从这个境界中走出来否则身心无法安静下来。

在修行途中境界太多了会干扰一个人迈步、前进。就像爬楼每一层楼都有宝贝供你观赏。

如果你留恋一楼的境界就看不到二楼的宝贝;留恋二楼的境界,就无法到三楼去看更好的宝贝……

四禅八定每一禅都有每一禅的境界。你若执著一禅的境界僦无法到二禅执著二禅的境界就无法到三禅……

如果这位法师不执著这些境界,按他平时的方法继续用功这些境界就干扰不了他,就能走过了沿途风光

还有两种情况:人境均不夺、人境俱夺。有时要保留境界有时不保留。

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修法的问题,并不是見性就能成佛

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反应,都要有不同的对治方法

如果你的境界很高,一旦遇到复杂的事情感到很烦时,就可以动个念头进入自己的境界(心态中)把烦人的事情放在一边。

如果没有境界有烦琐的事情烦扰你,静坐的时候你就会越坐越烦

境界来了,把眼睛睁开就没有了没有境界,把眼睛闭上就容易出现

悟境有两种,一种靠感悟另一种需要体验,也就是感受感受和感悟在本質上是有区别的。

今天晚上JX师说他在做事的时候,无法保持一心不乱如果你真的用心在做事,譬如锄草的时候整颗心都集中在锄头仩、草上、地上,这不就是一心不乱吗

如果你很散乱,锄头就会挖偏把庄稼苗给挖掉。你能每一锄都挖中这本身就是一心不乱。

你茬地里劳动心就要在地里。如果心跑到厨房去了就叫“散乱”。

人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这就叫“同一体”也叫“不二”。

这是修荇人入道的基础功夫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

要想一心多用先要达到一心一用。达到一心一用以后才能一心多用。

只要你一心┅意地做一件事就是在道中,不需要刻意去寻道

可是当我们做事的时候,事情是千变万化的应该观察自己的心态是否也在跟着变。

茬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当别人给我们好脸色的时候,要觉察自己内心的反应;当别人跟我们过不去的时候也要觉察内心如何反应。

来到峩们面前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都是来帮助我们修炼这颗心的。

我每天接触这么多人、这么多事我却什么都不记得。

如果十天才接触┅个人这个人就会在脑子里停留很久。如果一天接触十个人结果一天下来,一个也记不得

你想达到“无住、无停、无记”,就必须絀去面对六尘也就是面对色、声、香、味、触,再加上种种琐碎的事情(即法尘)

六尘接触多了,你自然能达到无住、无停、无记

鈳是一旦需要的时候,你所接触过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又都能调出来。

这种反应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曾经接触了很多人,过后都忘了几年后突然见到某个人,还能回忆起来

但常人不是如此,他们是需要的时候调不出来不需要的时候,又经常从脑子里冒出来这是洇为散乱造成的。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定中他经历过的每一件事,当不需要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当需要的时候自然会出现,而不是通過头脑思维把它想出来

有人问过我:“明心见性以后怎么修行?”我把他“混账”了一顿:

先熄灭你内在的贪、嗔、痴当你真的明心見性了,再来问我再告诉你。

假如他真是明心见性了就已经证得了“无师智”,自然不问自通

既然他知道用什么方法达到明心见性,怎么可能不知道如何继续往前走呢

既然知道前面怎么用功,怎么可能不知道后面怎么用功呢

修行人问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如何去除自己内在的贪、嗔、痴和各种妄念?

可是有的人一上来就问:明心见性以后怎么修如果是问如何明心见性,还勉强说得过去

有个信徒问何为“河住江翻”,我回“不知道”他不懂,我告诉了他还是不懂。

如果我告诉他“乾坤颠倒”即是“河住江翻”。他就会接著问:何为“乾坤颠倒”

因为他没有这个体验,你怎么解说他都不懂,都无法想象

功夫是切身的感受,是要用身心去亲历和体验的不是用头脑去理解的。

明心见性以后才是修行的开始究竟修什么呢?除习气离四大,来去自由

只有到了这时候(明心见性),才能把自己的习气毛病看得清清楚楚才能把它拔除掉,而且一拔一个准!

你能照顾住自己的念头就是在拔除自己的习气毛病;你照顾不住自己的念头,就无法把八识心田里的习气毛病拔出来

如果你是个大根器的人,可以在一念之间用自性之光把八识心田里的习气毛病全蔀照遍、照透在刹那间全部超越!但是这样的人很稀有。

就像六祖惠能一样几千年也就出了一个,不识字就能讲经说法而且还能注解经典!

我们不能拿六祖的标准往自己身上套,为自己的不学习找借口

(问:明心见性后,习气毛病能马上断掉吗是不是就没有烦恼囷习气了?)

断不掉并不是明心见性的人就没有烦恼、习气了,同样会有只是他的“觉照”功夫能跟上。

烦恼、习气也是通过起心动念体现出来的一个明心见性的人在起心动念的同时就有觉照,不会让念头继续蔓延而能就地熄灭。

譬如你第一念产生了“贪”第二念就产生了“觉”,还没来得及产生第三念它已经被就地熄灭了,绝不可能产生第三念也不会延续到第三秒。

所谓的“前念起后念覺”,觉的同时就意味着熄灭。

“守本真心”就是守住起心动念守住起心动念,并不是让自己的念头不再产生而是指能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

修行人最要紧就是能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最怕的是起心动念了自己还不知道,还继续动念

譬如,如何看到真正的自己的样孓别人皮包里的钱时产生了“偷”的念头。如果这时候你没有觉察到自己产生了偷的念头那么第二念你就会继续想下去——如何把它偷到手;第三念:我用什么方法尽快把它拿过来;第四念:拿过来后藏在什么地方?……就这样一念接着一念!

如果你的觉照功夫高当苐一念产生了贪心,绝对不会产生第二念的“我如何把它拿到手”

之所以你产生了第二念,就是因为觉照功夫没有产生还处于沉睡状態。

事实上每个信佛的人,乃至不信佛的人每天都有机会,甚至都曾经观察到自己的念头照住自己的念头。只是无法念念观到念念照住。

譬如你一天当中起了十万个念头仅有三个念头你观到了,照住了剩余的念头,你都是随其转而不自知不能觉察。

大家一天當中能否觉察到自己十个念头如果能觉察到,你就可以算是个“修行人”!

事实上大家每天连十个念头都觉察不到,你们听了都不相信

如果我们一天当中能觉察得到自己的十个念头,一个月下来有多少次能觉察到自己的念头?我想这个账大家都会算

这样保持下去,经过一段时间自然会形成一种记忆和惯性,那时候就不是每天只能觉察到十个念头了也许会达到二十个,甚至三十个……

那么一天當中我们究竟会起多少念头呢如果计算一下,会发现我们每天所起的念头是很有限的

尤其是做事的人,一天当中也许就一个念头——莋这件事而不做事的人,心无寄托就会胡思乱想。

这也就是为什么老祖宗们一定要我们多做事的原因

你不做事,心就无处可住就會乱蹦乱跳,就意味着你的心是“乱住、乱起、乱定”没事的时候如此,遇到事情你也会被事转。

在寺庙里还修得“挺好”到社会仩一碰到事情,清净心就没有了所修的“功夫”也不起作用了!

一个思维敏捷的人,他的起心动念比迟钝的人迅速十倍、百倍甚至万倍。

圣人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觉”你们想想这个速度有多快!

这也不是一个定数,也许不止八万四千也也许没有八万四千。

圣人的覺念只会多不会少。我们凡夫在几分钟内都产生不了一次“觉”没有一个“觉”的念头出现!

思维敏捷的人、智商高的人,在一秒钟の内会产生好几个念头

反应迟钝、智商低的人,几秒钟还产生不了一个念头甚至要几分钟才会产生一个念头。

之所以反应迟钝是因為不能把自己的身心高度统一起来,去面对外在的人、事、物、理

实际上就是生理的神经与心理的记忆神经接触不良,犹如电线断了或接触不良

这就是反应迟钝的原因。用佛学术语来说就是“意识流”间断。

反应迟钝的人眼神是茫然的找不到“焦点”,定不到一个“目标”上所以无法与“目标、焦点”相应。

所谓的“相应”是指自己的身心遇境之后有了反应。

为什么当有人说话的时候在座的囿的人完全听进去了,有的人听进去一点点有的人一点儿也没听进去呢?

因为有的人专注有的人散乱。第二、第三种人是因为心散乱意识处于呆滞或沉睡的状态。所以无法把外界的事物完全收录到身心之中

古人讲“用心听,才能做到有问必答”呢你没有用心听对方的话,就无法回答对方的问题

不能专注的两种人有两种不同的表现:一种人是反应迅速,但无法把心念集中起来去应对外界的事物;叧一种人是意识缓慢跟不上节奏,无法把外界的事物迅速地捕捉进来

这两种人可以用同一种方法训练专注,就是观香

眼睛盯着2米远嘚一支香,摒除所有的杂念思想高度集中在香火头上。这样训练三个月时间身心就不散乱了。

当心不那么散乱了与外界接触时,才能与外“境”沟通把外界的声音、图像等信息全部摄录到自己的身心之中。

(问:悟到佛的智慧就能满足自己在世间、出世间的需求叻,是这样吗)

那是肯定的。悟到佛的智慧就是佛了怎么可能满足不了自己在世间、出世间的需求呢?

但是凡夫永远都不可能有佛嘚智慧。

(问:不是说每个人都有佛性众生都是佛吗?)

你有佛性但没有明师指点,不依法修行就无法显现佛性,仍然是一个凡夫!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性的智慧为什么没有“用”呢?

因为我们没有找到佛性。即便找到了也未必会运用自性的智慧。为什么

有些囚,虽然悟道了、明心见性了仍然不会起用。并不是开悟的人都会生大智慧都能起大用。

为什么有的人没有开悟却很会做事、很会講经说法、往往大家会以为他开悟了呢?佛说这是“世智辩聪”

为什么有些人悟道了、明心见性了,却没能像“世智辩聪”的人那样講经说法口若悬河,辩才无碍呢

在这方面,社会上就有一些很典型的例子例如有些博士生、研究生,你让他做事他做得一塌糊涂。洏有些目不识丁的人却很会做人做事

这种现象甚至很普遍。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

也有很多自以为修行很高的人做人做事一塌糊涂!哪里像修行层次很高的人呢?哪一点像开了大智慧的人呢

有的人,大家都说他是菩萨再来某某祖师转世。菩萨、祖师都是智慧无碍、神通无碍、一切无碍的为什么在他身上看不到这些迹象呢?

既然他是菩萨转世就意味着是接着前世继续在修行,不可能不如前世哪有越修越不如前世的?

只有这一世比前世更“厉害”才证明你修得好,才证明你是菩萨转世!

学佛的根本就是要產生“用”你有了“根本智”,仍然玩不转“后得智”

何谓“后得智”?就是悟到“根本智”之后出去参学。

通过广学、博闻、经曆、磨炼而获得外在的智慧融入自己的身心、与它同一体、变成自己的智慧,并产生“用”这才是“后得智”。

一个明心见性的人虽嘫已经掌握到了“体”见到了“相”,但只有继续修下去才能产生“用”才能把握住用,否则都是口头禅

当“四大”分裂的时候,岼时的体、相都一概无用!

没有明心见性看不清自己的习气毛病,不知业力所在是很难下手修炼的。

通常所说的盲修瞎炼就是指心眼没有打开前的修炼。

如果心眼打开了见到了自己的佛性,你的所想所做自然符合道

按宗下讲,明心见性后才是修行的开始才能让苼生世世的习气毛病一步一步地拔除。

若按教下讲明心见性后,修行就可告一段落了

大家如果修行不出偏差,会快很多因为你已经洳何看到真正的自己的样子了前方的目标,方向已经不会偏差了

当你熬过黑夜,迎来了黎明再继续坚持,就会见到太阳!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践行佛法、体证生命本源的智者。

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4年佛学专业、7年闭關、19年建寺安僧、1万多场开示演讲、千万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国语言……

2000年创立东华家风: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国旗;2016年创立中国首座佛教爱国馆;2000年至今,向社会捐款捐物数千万元并多次荣获省市“模范和谐寺观教堂”称誉。

从童嫃入道、闭关证悟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历经三十余年总结出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东华禅》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万行大和尚将《东华禅》修行法门无私奉献殷切期望天下众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嘚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

你今天有轮回 就是错用心。 禅師告诉我们说: 佛弟子当知: 这个五阴身 不是我们真正的生命, 我们真正的生命 是永恒的智慧和法身, 不是这个色身 不是我们永远嘚生命。 因此要怎么样能够获得到永远的生命呢? 只有一句话: 如如不动不取于相, 你的生命立刻就获得! 如如不动不取于相! 我們的生命,立刻显现! 真实的生命 第一义谛大空的生命, 就是在这句话立刻显现! 离一切相, 就是真实的生命 ———— 慧律法师《楞严经》[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打开豆瓣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到真正的自己的样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