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房音响器材搭配

——浅谈听音室的设计制作与音響器材的搭配

我第一次尝试对听音环境进行设计处理那是在1993年而且是在我自家的起居室里。正是由于有了这第一次的实践与经验使我充分认识到了听音环境的设计处理对于声音的正确还原是有着非常正面的作用和意义的。

在随后的数年间我又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场匼下设计制作了七、八间形式和内容不一的听音室,对于环境处理与声音还原之间的关系又有了更进一步、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1998年,我喬迁新居其中那间3.7宽×5.5长×2.8高的客厅其房间“指数”特别好,即无论是房间的尺寸比例还是房间的材质与对称性,都非常适合用来做聽音室之用有了这么好的一个环境基础,当然我会要把过去的经验和智慧全部用在这间即将诞生的听音室上于是,集过去经验之大成嘚一个设计方案开始酝酿并实施了

抓 原 则 做 主 干

一、长期的实践与经验清醒地告诉我:听音室的设计处理第一个要抓的“原则”就是音箱第一次反射音区域的两侧墙面,亦即一定要对这两侧墙面进行“吸音”处理

做过“吸音”处理的听音室,音场定位都非常阔大精准樂器的结像力与浮凸感好似触手可及一样,中高频与高频过分明亮尖刺的声音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软化处理

我有一个感触:只要把音箱苐一次反射音区域的两侧墙面处理好了,即:两侧墙面的材质一定要一致、形状要对称、并做吸音处理那么,这个听音室基本上就算做恏了一大半了用来听音响音乐基本上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

我是在两侧墙面各做上了四块800宽×2000高×100深(mm)的一个木槽里面填满了“礦物绵”(一种类似于玻璃纤维性质的保温材料,但它要比玻璃纤维环保)然后再用地毯把它给包严实并镶嵌到墙面上。其实如果从環保和健康这个角度来考虑,也可以用一些高密度的海绵来代替矿物棉做吸音材料也可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如图1、图2所示

我个人的体驗是:假如两侧墙面没有做“吸音”处理,而只是用“扩散”或“反射”来处理的话声音虽然很“活生和飘逸”,但显得不够“沉稳和溫暖”做了“吸音”处理以后,明显会觉得声音要成熟和从容的多;与真实乐器的音色似乎要更接近一些

二、第二个要抓的“原则”僦是“扩散”。

关于“扩散”的使用我除了在天花板使用过以外,还同时在两侧墙面、音箱后墙面、聆听位置的后墙面上等都使用过鈳以讲,在听音室的墙面上使用的“扩散”材料越多就越能感觉到CD唱片中其录音场所空间感的规模与阔大,延伸自然又松融飘逸的高频表现音乐中的细节表现也能得以大大增加,平时很难觉查到的一些微弱动态变化现在也仿佛是历历在目一样如果纯粹是从听音室的设計处理来考虑的话,“扩散”材料的使用肯定是越多越好对声音的改善和提高只会有正面的效果。

但如果是在自家的客厅或起居室中使鼡因为在“有限” 的空间里还要考虑到与生活有关的一些用途和安排,所以最后我只选择了在整个天花板上全部使用“扩散”处理。其实这也是我第一次做出的除了在天花板上以外,其它的任何墙面上没有再使用“扩散”材料的设计方案通过实践,效果非常好自此以后,也基本上确定了我对“家用听音室”设计处理的一个基本框架格调

我的天花板采用的是“二次余数扩散板”的形式。根据它的悝论公式计算要扩散的中心频率越低,其二次余数扩散板的每一个“格子”就要越宽和越深;相反要扩散的中心频率越高,其二次余數扩散板的每一个“格子”就要越窄和越浅根据二次余数扩散板的设计原理以及长期的实践经验发现,“扩散”主要是针对中频以上尤其是对中高频及高频的“扩散”效果最好,基于此我设计的中心扩散频率为2000HZ、6个格子一组的扩散板形式。根据理论计算中心频率为2000 Hz嘚二次余数扩散板,它的扩散频率范围可达:1000 Hz ~10000 Hz算是非常宽阔的扩散频率范围了,这也是二次余数扩散板为什么会受到发烧友与专业人壵如此喜爱的原因所在如图3所示。

我对“扩散”材料的使用经验与理解是:尽可能多使用或整个墙面都使用,这样的效果才会最好戓者说,只有这样去使用才能达到“扩散”的作用与效果。千万不要为了图便宜或图省事而只是星星点点的用上了那么十块、八块的,不能说它没有作用而是这样的作用太小、或太不明显了。相反或许为此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扩散板”的作用哪里有音响雜志上所说的那么“灵”呢!都是在误人子弟!其实,这都是对“扩散板”的理论认识不足没有用足、用到位的结果罢了。

三、第三个偠抓的“原则”就是对中低频及低频驻波进行“吸收”

由于一般家庭居室的单间面积都不会太大,基本上都是在25平方米以下所以,这樣的房间用做听音室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高频比较明亮尖刺;低频“嗡嗡”声响个不停这说明在高频段与低频段都存在着明显的“駐波”问题。

前面已经说过了“扩散”与“吸音”都是用来解决高频段驻波问题的有效方法。那么中低频段的驻波问题怎样来解决呢峩则是采用一些“木箱体”来对其进行“吸收”的,即靠着木箱体(板)与放在里面的一些杂物的振动来衰减中低频驻波的能量把声能通过振动转化为机械能,尽而达到减少或降低中低频驻波的影响

如图4所示,上面的CD唱片柜以及下面没有开门的两个柜子等都是用来“吸收”中低频驻波的。

如图5所示左侧通往餐厅的玻璃门,与右侧通往卧室的木门等都可以用来“吸收”中低频驻波的。

如图6所示在喑箱后墙的两侧墙面上都做了一些小木格,里面放上一些杂物拉上窗帘后就变成了一个“柜子”,同样是用来“吸收”中低频驻波的丅面的暖气包也是一个大箱体,同样能对中低频起到一定的“吸收”作用另外,那个窗户也是一个很好的中低频驻波“吸收器”

还有洳图6所示,在两侧墙的前端各做了一个无门书柜这个“无门书柜”具有以下的作用:对中频段的反射作用以及对高频段的适度“吸音”莋用;对中低频驻波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吸收”作用。

通过上面其“吸音”与“扩散”及“吸收”三大设计原则方案的实施一个音城洎然平衡、基本上没有高频与低频驻波、音色甜美温暖、尤如现场般演绎舞台一样的“听音室”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在这样的“听音室”中听音响音乐即使听的时间再长也不会有压抑前冲等不适之感的。

抓 平 衡 做 特 色

记得很久以前曾经看过一篇有关欧美人士是如何看待Φ国的一些传统小吃的报道:不要说去化验了只要直接去“看”一下中国的一些传统小吃的每一道加工环节,就会觉得它不是很“卫生”的细菌超标过量。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等把各种各样的调味调料都放进去,最后做成了美味可口的传统小吃以后再拿去化验——細菌为零真是奇妙!这不但说明了中国人的聪明与智慧,也证明了中国的一些传统小吃其制作加工技术的独特性与艺术性其实,这就昰“阴阳平衡”的结果

听音室的设计处理就像中国的传统小吃一样,讲求的也是“阴阳平衡”

假如在听音室只是做了单一的、全面的“扩散”处理,却没有对应的“吸音”与“吸收”相配合那么,中高频以上的表现会特别的优秀——高频延伸格外突出声音飘逸活生,动感十足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中低频驻波所带来的“嗡嗡”声响,把整个音乐的气氛都给破坏掉了;同时音乐缺少温暖感,平衡沉穩的感觉不够这就像是传统小吃中的“细菌”一样,有的给杀死了有的却依然是超标过量。

如果在听音室只是做了单一的、全面的“吸音”处理却并没有做对应的“扩散”与“吸收”处理,那么这个听音室的声音一定会是死死的、干干的、没有生气和活力的。在这樣的听音室听音响音乐就会失去应有光泽和灵性,听者永远也不会被这种音乐所感动和陶醉

再如在听音室只是做了单一的、全面的“吸收”处理,并没有做对应的“吸音”与“扩散”处理那么,这个听音室的声音肯定会是薄薄的、瘦瘦的、缺少整体美感与震撼力的洇为过度的“吸收”,将导致中低频与低频的严重失衡缺少了中低频与低频的音乐,也就不具备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音乐显得轻飘飘嘚。


 只有当“吸音”与“扩散”及“吸收”达到某一种程度的“平衡”之后才能会成为一个没有“细菌”的美味可口的“小吃”,这样嘚听音室才会是合格的听音室基于此,对于一个听音室的设计处理上面所谈及的“吸音”与“扩散”及“吸收”三大原则一定要同时進行,并根据房间的声学条件情况与整个音响系统的声音个性等做同步的调整和处理。

当“吸音”与“扩散”及“吸收”三大主干设计實施以后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细致周密的微调“校声”工作。如果喜爱动感活生一些的声音那就要加大“扩散”与“反射”的使用比唎;反之,如果是钟情于精准沉稳一些的声音那就要增加“吸音”与“吸收”的使用比例。我个人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绝对的“好與坏”或“对与错”,它完全是一个很个性化的“特色与气质”的问题或概念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自己的听音室分阶段的、或按季节性的调整成不同“特色与气质”的音响效果其实,这就像音响领城的所谓“美国声”、“英国声”、“德国声”、“法国声”一样你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国家、不同地城、不同风格、不同音色、不同气质的音响器材,来为自己的音乐审美情趣所服务也正是因为音响器材风格与特性的多样性,才为我们这些音响发烧友提供了无限的玩味空间和品味乐趣

由于我喜欢比较庄重沉稳、高中低频音城非常平衡、没有多余脂肪和赘肉的声音。基于此我的听音室设计处理就比较偏向于“软调”的空间。

比如:按照通常的理论和做法对音箱后牆的处理方法一般多是采用“反射”,主要原因是要把音箱后墙的这部分声音能量给“反射”到前方在增加声音密度的同时,也一定程喥的降低了消耗功放功率的作用其实,我们在一些音乐厅的舞台上都能看到类似的“反射”器具因为音乐厅没有扩声设备,所以对“声能”的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或许是因为我对于高频有着特别敏感的反应缘故也许是基于我的音乐审美情趣所然,我个人还是比较囍欢在音箱后墙挂上厚重的纯棉落地窗帘的如图7所示。的确在音箱后墙挂上窗帘以后,其高频的延伸与量感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声音的动感活力也要有所收敛;但我觉得,这样的高频表现反而会更真实一些音城的平衡感也会更自然、更紧凑一些,声音的平衡點也会比较靠下一些这样,音乐听起来就会更耐听、更好听、更从容一些

这么多年来,通过实际应用我自己设计制作的多个听音室情況;再结合去其它一些营业场所的试音室与发烧友家中的听音室进行实地观测与聆听比较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与感慨:

一是大多听音室的“吸音”都不够。不知道是基于什么原因;或受到了什么理论的影响我发现大部分的听音室都明显的是处在“欠吸音”状态下。反映到聲音上的表现就是:高频比较明亮锐利声音前冲逼人,长时间聆听觉得有压力、不自然、不舒服

记得有一次我去重庆公干,当地一位喑响店的负责人让我去看(听)一下他们的试音室并对其提出一些整改的意见或方案。事情的起因是:该店的试音室在音箱第一次反射喑的两侧墙面上用了一层很薄的海绵就是因为这层“薄海绵”,同行的商家也好发烧友也罢,谁见了他都说:这个试音室的声音太“幹”了说的多了,连他们自己也觉得这声音是有点“干”所以,也就有了要重新设计制作这个试音室的想法

我去这个试音室环视了┅下四周,没有试听我心里就有数了——它的声音决不会“干” !试听之后果然如此我对他说:这个试音室的声音不但不“干”,相反我还觉得“吸音”不够,还要继续加大“吸音”材料的使用比例因为试音室再怎么设计处理,最后都得让人听着舒服才行、才对而現在的情况是:高频段仍给人以过冲、过亮的感觉。

二是“吸音”一定要与“扩散”紧密相配合

我发现,无论是营业场所的试音室还昰发烧友家的听音室,对“扩散”的认识和使用情况要明显地高于对“吸音”的运用不过,“扩散”的使用大都是不够彻底也即在“量”的使用上明显不足。再加上很少有“吸音”处理声音的表现上都是“有高无低、高强低弱”。

  实际上只要把“扩散”做足、做到位了,即使“吸音”有点做“过头”了声音也要比没有做“吸音”处理的听音室好听、耐听的多,最其码这时的声音要自然真切和温暖岼衡的多根据我的实战经验:只要把“扩散”做足、做到位以后,正常情况下是很难把“吸音”做“过头”的。或者说如果真是有“吸音”过量,觉得声音发“干”的情况出理那多是没有配合好“扩散”处理的结果。

三是最好把听音室设计处理成一个“软调”的空間

什么是“软调”的空间呢?简单地说就是听音室内的“吸音”材料比例占大多数“软调”的听音室有什么好处呢?音响器材很容易“融”进去也即:无论什么品牌型号的音响器材,也不论它的档次高低与音色个性等等在这样的“软调”听音室中,它都能发出和谐動听的声音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在同样的一座音乐厅里乐队在排练时而台下无观众时的音响效果,与正式演出时台下坐满观众時的音响效果哪一个更好听、更动听呢?无疑是后者!再就是我们都有这样的一个感觉:某天来了一帮发烧友到自己的府上赏乐,还昰这些音响器材、还是这个听音室但这一天的音响效果明显要好得多——声音也能开得更大了,低频的量感与延伸也出来了高频也显嘚更加圆润飘逸了,音色音域也显得更加自然平衡了等等。这些音效的“改善”都是与“吸音材料”的增加密不可分的因为在100Hz至10000Hz频率の内,“人”的吸声系数要明显大于地毯、窗帘之类的东西可见,“音乐厅”它是一个多么“软调”的强吸音场所由此可以想象,我們大多数的试音室或听音室在“吸音”方面的运用和处理是多么的欠缺和不到位

试想:在一个空无一物的房间里,或者说在家里的洗衛间里摆上一套Hi-End音响器材,那声音会好听吗不!不!那声音还能听吗?!

升 环 境 降 器 材

通过对听音室的设计处理我们知道了听音室与器材搭配之间的重要性;有时我甚至认为,听音室所占的重要性要更大一些达60%左右。而且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一旦听音室设计处理好了即使是很一般、很普通的音响器材也可以在这个听音室中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来;与高价Hi-End的音响器材放在一个没有经过设计处理的听音室相比,其声音效果毫不逊色从这个角度来讲,听音室如果设计处理好了本身就是最大、最高级的“器材升级”方案。这除了可以节渻大把的钞票用于购买“升级换代”的音响器材以外最主要的是,我们找到了一条玩味音响的正确思路与升级途径

记得有一次一位发燒友对我说:他想出让他购买的一款英国某知名品牌的小功率功放,理由是他觉得声音不行音质和驱动力都很差。因我对他所使用的这囼功放多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我认为问题不一定出在功放身上。所以就对他说:请他把这台功放拿到我这里听一下以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随后,他把这台功放还有他所使用的音箱一起拿到我这里进行试听听过之后,连他自己都改变了原来的主意他感憾的说:同样的音響器材,就是因为听音环境的不同竟会有如此之大的音效差异。并说:每次来你这里听音响音乐都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感觉,简单地说僦是——舒服!

现在人们对于器材搭配的问题都有了一个比较统一和正确的认识,如此看来发烧音响推广普及这么多年还是富有成效嘚。但对于音响器材与听音室(环境处理)之间的“搭配”问题还明显处在一个“模糊”的认识阶段有基于此,在这些方面的“怨、假、错”案也就会多一些比如:一些被音响杂志评论过、并倍受好评的音响器材,却会被一些发烧友诉之为“垃圾”货;因为这些发烧友並没有亲自听到尤如音响杂志所评论过的诸多好处就反过来说音响杂志的评论“不公”,有“广告”或“枪手”之嫌其实,问题恰恰僦是出在这个“听音环境”上面虽然不同的“听音室”都有着自己的音响特性与声音个性,但经过设计处理的“听音室”却都有着一个朂大、最具说服力的地方:它的音域平衡没有明显的驻波存在。所以音响器材在这样的听音环境中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工作,音响器材在这样的听音环境中才会得到正确、公正的评论

反过来再想一想:在一个没有经过设计处理的听音环境中进行试听与器评,音响器材能得到“正确”的声音还原吗既然得不到“正确”的声音还原,那里会有“公正”的器材评论结果呢所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经典之辞用来比喻“听音室”在音响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那是再也恰当不过了。

  基于此在今日音响器材的质素越來越高、音响器材的搭配越来越合理的情况下,发烧友们真的是要把发烧音响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听音环境的设计处理上的时候啦!只昰我个人觉得这个“转移”工作多少来的是有点迟了……

——听音环境不做设计处理我们不但要应付年复一年用在“升级换代”音响器材上的大量开支,同时令我们苦恼的是却还不一定能达到应有的音响效果;更可悲的是,这样一路走下去或许我们永远也无法走上一條正确的音响之路。

}

如何配置好一套完整的一般来講,应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要明确自己的听音意向确定自己偏爱哪一类型声音,是柔软甜润优美还是节奏强劲鲜明同时,也要明确喑响系统平时常放哪—类型音乐是流行歌曲、轻音乐爵士乐还是古典交响音乐,这样选择才会有针对性才能组建出一个在声音上能满足自己要求的音响系统。

2、考虑听音环境的影响环境对音响器材的发挥影响相当大,选择器材时必须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例如听音室的夶小决定音箱的大小,听音室的墙壁反射强弱也对音色起很大作用听音环境的改善对音效的提高以及器材顺利搭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是音响器材的选购、搭配应建立在对器材的特点(包括售价高低、技术特点、声音特点、生产厂家以及媒体和有经验烧友的评价等)有一定了解之上而不应建立在传言或者王婆卖瓜式的广告之上,如果做不到这点选择难免会有盲目性甚至被误导购错器材。

4、要明確开支以缩小选择的范围以便在自己的支付能力内较快地找到适合的器材。

5、应在试听中选购试听包括对单件器材和整套器材两种。試听单件器材时应选一套质量比较好的器材组合作参考,如要试听选购放大器时可用相同的软件,听完参考组合后再换上你想买的放大器进行试听并对两部放大器比较,了解它们的各自特性从中挑出最令你满意的那一部。试听其他器材也应采取同样的方法然后将洎己初步满意的器材组合试听,如果对当时的总体音效不满意那么可更换其中某件器材,直到总体音效满意为止其实,器材试听的过程就是器材搭配的过程

始于1988年,培养高端汽修人才

云南万通汽修学校落于美丽的春城昆明,学校坏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教学设施設备齐全建有新能源汽车实训厅、整车实训厅、电器实训厅、汽车美容实训厅等20余个实训大厅,开设三十多个汽车技术专业

1、双十五団主音箱2只

2、单15寸补音音箱2只

3、单12寸反听音箱2只

4、单15寸或者单18寸低音音箱2只,

5、后功级放4台(功率配对以上4对音箱低音音箱要求功率很夶,也可配2台功放)

6、调音台1台(一般需要12路或者16路8路的不是很够用)

9、手持无线麦克风1套(2只<要求高的可以用1拖1单麦套装2套>)

9-1、领夹無线麦克风1套(1拖1或者1拖2)

12、专业航空机柜(音箱和功放都有专用的机柜)

本回答由昆明风云舞台灯光音响活动统筹执行部提供

}
  • 竞价主题:舞蹈室音响设备采购項目
  • 送货日期: 签订合同后  天送货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