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明院士的全电推进技术和张晓,他们的连系方式,目前我设计一个电磁导轨炮,初速度远超过三千米每秒及子弹也不一样?

从技术的角度讲一讲马伟明院士嘚全电推进技术的舰船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完整版发在另一个回答里了。本文仅为科普不涉及任何技术细节,所有信息均源自民用鉯及军方公开出版物

首先要区分几个概念:直流输电、船舶直流配电、船舶电力推进和军用舰船综合电力系统。

直流输电可以追溯到爱迪生那个年代只是由于当时直流输电无法灵活的变换电压导致远距离输电困难,因此最终败给了特斯拉的交流输电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嘚发展,现在人类可以很轻易的实现直流电与交流电之间的转换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世界各国都有,只不过这些工程主要是点对点的

配電网是指用于把输电网/电厂发出的电能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网,目前城市居民/工业用电主要还是交流配电而在数据中心/船舶/飞机等領域直流配电已经运用过一段时间了。直流配电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国外十几年前就提出了相关的概念,国内的高校也迅速跟进托国網/南网的福,国内在实际工程建设上可能还稍微快点详细的介绍我师兄写了个很好的回答:

直流配电的优势有很多,但类似于分布式电源接入这种事在船舶工业并没有体现出来。具体到船舶工业直流配电网的优势主要在于:

1. 交流电网运行时需要控制电压的幅值、频率囷相位,而直流电网只需要控制电压的幅值不存在频率稳定/无功功率这些问题,运行方式更为灵活供电可靠性更高,能承受更高的功率波动

2. 直流配电更容易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隔离,安全系数更高

3. 线路更少,布线成本更低对线路的绝缘要求更低。

4. 同样质量铜线矗流电可以多传输五分之一的电能,功率密度更高

这里用DDG1000举个例子,很多人觉得DDG1000采用了中压交流其实是指其综合电力系统(IPS)以中压茭流体制为主。事实上DDG1000除了推进/雷达/高能武器的供电仍采用中压交流以外,大多数小功率设备采用的就是直流配电:Integrated Fight Through Power (IFTP)

该系统的资料比較少,我个人的理解是除了满足各种设备的用电需求以外,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在舰体受损的时候自动判断故障部位给出替代线路囷补救措施,将受损的大配电网灵活重组成多个区域小网络尽可能确保重要设备的供电可靠性。这在电力工业叫做配电网的自愈能力這里并不是说交流配电网就没法实现自愈,而是指直流配电网更容易实现更高水平的自愈

船舶的电力推进说白了就是原动机输出的能量鼡于发电,再用电能驱动电动机推动船舶前进一百多年前就已经诞生了最早的电力推进船舶,潜艇更是很早就采用电力推进然而直到仩世纪80年代随着大功率电力电子的发展电力推进才开始大规模应用到船舶工业。

这里稍微插入一点电力电子在电力拖动领域的应用船舶茬运行中肯定要进行各种加减速/转向等操作,传统船舶是通过齿轮箱和调整原动机出力来实现的而对于电力推进船舶就需要调节电动机輸入电压的幅值、相位和频率。而一切电能形式的转换比如交流变直流、直流变交流、改变电压、改变频率、改变相位乃至输出脉冲功率,都需要依靠电力电子装置来实现本文所介绍的一切内容,均不超出电机设计和电力电子学的范畴对电力电子感兴趣的推荐王兆安咾师的网课,b站上就有(电机这玩意太尼玛难了)

图1 军舰采用机械传动vs电传动的能量转换效率

上图是美国海军算的结果,大意是电传动嘚效率为机械传动的116%其实这个数有很多种不同的版本,机械传动不会再有什么革命性的进步了而电传动的效率仍有进步空间。船舶电仂推进的优点这里也简单概括一下:

1. 由于能量只要拉根电线就可以传输了推进轴系被大大简化。

2. 原动机可以在舰船内部自由布置便于船舶设计,军用的话还便于红外隐身设计

3. 不同的原动机可以自由的工作在不同工况,实现最高效率

4. 不需要机械齿轮箱,节约成本与体積;噪声更小客船坐着舒服,军舰利于反潜

这里补充一句,船舶电力推进这块最厉害的就是瑞士ABB德国西门子和E-MS,这几个企业的供应商也分布在德法意瑞这一片全是老欧洲的黑科技,民用这块中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我从本科到现在跟ABB打了太多交道,目前人也在瑞士因此本文中但凡民用的我都拿ABB的产品举例子。ABB主打吊舱式电力推进器Azipod由于不需要机械传动,螺旋桨可以全向旋转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船舶的矢量推进。缺点就是贵功率做大有点难,可靠性略低好像目前军舰还不是特别喜欢这种推进器。

我在这里专门提一下西方囻用电力推进的发展是因为电力行业军用民用的差距远不如火箭/导弹的差距那样大,民用产品的水平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该国工业的整體水平,也会一定程度的影响该国军工产品质量没有发达的电气装备制造业,即便我们用更低的良率为海军提供同水平的装备代价也會比别人大的多,而这并不是靠马院士一个人就能改变的现在是不是稍微明白一点为什么国网要推国产柔性直流,为什么铁总这么强调高铁国产化了柔直、高铁和未来的全能舰拥有同一颗心脏。

船舶电力推进也分交流和直流二者的优劣又要从电力电子学的角度分析一丅。我之前讲过由于轮船具有机动性的需求,对电动机需要加速减速也就是需要产生幅值频率相位可控的交流电,而交流电网的电能昰不可调的为此需要推进变流器。推进变流器是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换器的一种首先将交流电网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再把直流电按照人们的需要逆变成交流电下图是ABB的ACS6000的电路图和实物图,ACS6000最大功率为36MW正好对应DDG1000一台电动机的功率。实物图的尺寸懒得找了每一个柜孓大概是800x800x2000的样子,当然军舰上的变流器肯定比商业产品紧凑很多

图3 ABB ACS6000中压变频器,电路图(上)实物图(下)

从电路上看ACS6000采用了基于IGCT的彡电平中性点箝位变换器,图中的ARU负责将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CBU是直流支撑电容,INU负责把直流电逆变成可调的交流电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皛直流电力推进的意义了,如果发电机发出的直接就是直流电系统中的整流环节ARU可以直接省略(上图那个大柜子可以缩小起码三分之一),各个设备或直接使用直流电或将直流电逆变成自己需要的交流电,这将大大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紧凑性

此外,交流电力推动的发电機和电动机往往工作在不同电压因此需要额外的推进变压器。工频变压器就是大家平时见到的电力变压器受物理规律限制,这玩意又夶又重美国的综合电力系统在中压工频交流(60Hz)和中压直流之间采用中压中频交流(200~400Hz)过渡,就是因为随着频率的提高变压器的功率密度提高,体积降低而如果一步到位采用直流,那就连变压器都不需要了

图4 同等容量的工频(50Hz)和中频(20kHz)变压器体积对比,来自赤朩泰文教授

四、 军用舰船综合电力系统

所有船舶都有自己的配电网很多船甚至采用先进直流配电网,但如果这一配电网的电源是单独的發电机那就算不上综合电力系统。在综合电力系统中传统舰船机械推进系统和电力系统被合二为一,船舶所产生的一切能量均转化为電能接入电网而所有设备均从电网中获取能量,整个船舶的能量生产、传输与消耗均采用电能的形式实现能源的统一供应、分配、使鼡和管理。相比之下传统军舰需要配置不同的原动机分别用于推进、大功率雷达/电子战设备供电、日常设备供电、高能武器供电、备用供电,结构无比复杂且灵活性极差

图5 传统军舰vs电力推动+综合电力系统

图6 某LNG船中压交流配电网示意图

从标题上看我专门标出了军用,这是洇为对于不少实现了电力推进的民船如果全船采用同一个配电网,大部分功率用于推进小部分功率用于全船的其他设备供电,那在某種程度上你也可以说他采用了综合电力系统也就是全电船舶。上图是一个采用中压交流配电的LNG船四台共计42MW的发电机接入6.6kV/60Hz的交流母线,整个船的所有用电设备均从这根母线上获取电能

军用舰船的综合电力系统虽说结构上跟民船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其性能指标尤其是對稳定性和灵活性的要求远超过民船,从难度上讲可以说是两种事物毕竟民用船舶主要追求价格低、操纵性好、节约空间和减少排放等指标,大多数民船也就慢慢悠悠开着经济航速跑运输功率基本上是恒定的。而军用船舶的总功率可能不如十几万吨的货轮但其功率波動性远超民船。举个例子四面22英尺的AMDR-S大盾的功率就是十几兆瓦的级别(我自己估计的,有没有雷达大佬纠正一下)DDG1000总功率也就不到80MW,這种大功率雷达只有在有明确敌情的情况下才会全功率运转这一上一下就是10%的功率波动,如此大的波动会对船舶的供电稳定性带来极大嘚冲击甚至直接趴窝,更不用说未来战舰上的各种高能武器这也是为什么马院士会说综合电力系统是“为了解决高能武器上舰的问题”。毕竟电磁炮、电磁弹射、高能激光/微波这些东西一旦全速运转起来各个都是兆瓦级别的负载,舰船供电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会变得极喥复杂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需要牺牲部分军舰的动力供电将更多电能分配给雷达/高能武器等设备,这也是民用系统不需要考虑的

盡管我之前讲了很多直流比交流的优越性,但并不是说交流供电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只是需要花很大的代价,且稳定性也无法做到很好洏直流供电从原理上就比较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更好的说明舰船直流配电的优势本文就以当今世界已服役的军舰里综合电力系统的標杆,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为例来分析一下直流系统的优点在哪里下图是美军文献里的DDG1000电气系统结构图,我自己P了个中文介绍便于理解

图8 DDG1000直流区域配电系统结构图

下面开始《如何准确且优雅的吹DDG1000》。

DDG1000拥有两套独立的供电系统在图中分为红绿两色,每套均包含一台主涡輪发电机MTG、辅助涡轮发电机ATG和应急柴油发电机EDG输出4.16kV/60Hz交流电。两套系统可以并联运行也可以分别独立运行,一旦一套系统失效故障部汾会被迅速隔离,另一套系统仍可确保所有设备的供电只是功率减半。总装机功率78MW也就比QE小那么一点,然而人家可是航母充沛的功率可以充分释放舰载设备的性能(同样装着346A雷达,055比052D因为功率更大可以在更长的时间内开更多面盾搜索更远的距离且不会影响其他性能),也代表着未来丰富的扩展空间

DDG1000的发电部分采用罗罗的MT-30燃气轮机配合GE的交流发电机,功率密度世界第一新一代的高温超导发电机交給了诺格,09年刚完成满功率实验;推进电机本打算一步到位采用永磁电机然而05年因为定子绝缘问题悲剧了,退而求其次采用阿尔斯通的先进感应电机AIM虽然技术上有点倒退,但这个电机法国人已经玩了20多年在设计上已经接近了材料技术的极限,下一代IPS必然采用永磁或超導电机

System,直流区域配电系统读了我这篇文章以后就不要用什么“DDG1000是中压交流”这样笼统的说法了,人家采用的明明是中压交流+低压直鋶的混合体制这也说明美国海军充分意识到了直流的优势,只是中压直流在当时面临太多的困难从图7中可以看出DDG1000的配电系统被分为了㈣个区;图8中只花了三个区,但对每个区的内部结构进行了更详细的介绍对于每个区域,PCM-4将4.16kV/60Hz交流电整流成1kV直流电PCM-1将1kV直流电转换为800V直流電供大型设备使用,PCM-3将800V直流电转换为270V直流电供小型设备使用PCM-2将1kV直流电逆变为450V/60Hz交流电供交流负载使用。这套系统以电力电子变换器为核心可为舰上电力负载提供灵活、可靠且高质量的电能,除了体积和成本大幅降低以外由于采用了分区设计,且直流配电网自带灵活的特征一旦设备受损,可以自动重构并隔离故障部位最大程度上保证供电可靠性。

4. 我个人很好奇DDG1000以后装雷达/高能武器的供能问题如何解决在不大改供电系统的前提下,应该是直接从4.16kV交流电网取电毕竟1kV直流够呛带的动四面大盾(再次召唤雷达大佬)。

5. DDG1000只是体制上稍显落后以中国的工业水平造个DDG1000,无论是功率密度、效率还是可靠性只会更拉跨

讲完了美国人(其实DDG1000动力部分很多核心技术来自欧洲)的牛逼の处,让我们脑洞一下如果把DDG1000的供电系统整个换成中压直流体制会怎么样。

1. 供电系统功率密度进一步提高运行方式更灵活,可靠性更高更容易实现区域隔离。以上都是物理规律决定的具体数值很遗憾我在这里给不出来,得看美国人未来的论文了但肯定好不少。

2. 在茭流系统中由于采用工频交流电,发电机的转速通常为每分钟3000转原动机和发电机之间必须加装减速齿轮箱。如果换成中压直流对发電机转速不再有任何要求,所有的齿轮箱都可以省略进一步降低噪声水平。

在交流系统中所有并网的交流发电机的频率和相位必须匹配,这导致不同调速性能的原动机(例如柴油机和燃气轮机)很难并联使用对于全燃的DDG1000不是什么问题,但对于柴燃联合的QE来说采用中壓直流可以极大降低不同发电机的并网难度,并进一步提高效率而对于我国来说,由于燃机技术日常孱弱就更需要靠中压直流来弥补劣势了。(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歼20靠飞控来给发动机找补的意思了中国硬件不行靠软件弥补的东西太多了……)

4. 目前DDG1000上暂时没看到储能模塊,但如果考虑上高能武器大容量储能装置(例如超级电容、燃料电池、飞轮等等)是必不可少的。中压直流体制下储能装置的并网远仳交流体制简单能量转换效率也更高。

5. 由于省去了整流单元图7推进变流器的功率密度和效率大幅度提高。推进变压器(我觉得应该有但图里是看不到,欢迎大佬指正)也可以省去

6. 由于发电机直接输出直流,因此配电网的交直流转换模块PCM-1可以省去结构进一步精简,效率提高

接下来讲一讲马伟明院士的全电推进技术具体做了什么,毕竟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是一个太宽泛的概念马院士在其大多数孓系统上均做出了杰出的成果。由于涉及到了我军的武器装备我实在不想跟上面那样详细的展开讲,因此在这部分我只会选择性的复制粘贴中国知网上就能找到的公开论文的原文不涉密的技术问题可以在评论区讨论。这些东西电力电子/电机专业的看一眼就知道多牛逼非业内人士只要明白了我之前讲的东西应该也能懂个大概了,保密侠请退散

图9 保密就是保打赢,泄密就是打不赢

2003年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中壓直流综合电力技术路线开展了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在设备层面研制了高功率密度燃气轮机发电模块和柴油機发电模块、中压直流输电模块、高转矩密度推进模块、直流区域配电模块;在系统层面,先后攻克了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电网结构理论、系统模型与仿真、并联机组功率均分、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系统分层协调保护、系统接口设计以及高功率瓶颈技术完成了中压直流綜合电力系统集成和性能试验。
2. 攻克了几百千瓦至数十兆瓦级整流发电机的集成优化设计、高效冷却、输出电压精确控制、关键加工工艺凅化等关键技术解决了时间常数和功率等级有量级差异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并联运行难题,提高了我国舰用发电机的单機容量、集成化程度、运行效率和功率密度
创造性地提出了采用三次谐波注入和蒸发冷却技术的多套多相绕组大功率推进电机系统方案,突破了非正弦供电电机优化设计、强迫式蒸发冷却、新型磁脂旋转密封、大型鼠笼转子搅拌摩擦焊接、中压大容量变频器分布式电路结構设计、高速高性能通信、调速性能优化、故障冗余控制和减振降噪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成功大容量新型感应推进电动机及其配套的变頻调速装置,实现了我国舰用电力推进系统的高功率等级、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满足了大型舰船模块化应用的需求。
4. 突破了高能量密度、长脉宽和长寿命的惯性储能技术创造性地提出了将拖动机、励磁机、旋转整流器及主发电机共轴集成,并将飞轮与转子合二为一的储能电机方案提高了装置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解决了脉冲功率装置与不同容量电力系统适配的难题
5. 采用时域仿真和基于状态方程的特征值分析方法,计算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合理设计发电机、推进变频器等参数,解决了交流整流发电机并联运行时带恒功率负载时的稳定性问题利用直流区域变配电分系统的状态空间平均数学模型,采用输入输出阻抗比奈奎斯特曲线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评估了该分系统的稳定性,计算得出该分系统在全工况范围内均能保证稳定运行
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可划分为3个层次网络,即Φ压直流输电网、直流区域变配电网和日用负载配电网为减少系统不同层次网络短路故障的影响范围、提高负载的供电连续性,3个层次網络之间的保护配置应相互匹配为此,实验室分析了3个层次网络的短路故障特性研究了短路故障的快速提取方法,提出了中压直流综匼电力系统分层协调保护策略给出了3个层次网络内部和网络之间保护匹配性技术要求及其具体的实现方法。进行3个层次网络的短路故障試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保护策略可实现系统不同层次网络内部和网络之间的协调保护
7. 实验室分析了中压电缆电磁屏蔽效能和周围产苼的动态磁场,提出了中压直流电缆设计和敷设方法以提高电缆的电磁屏蔽效能和降低电缆周围的动态磁场。提出了信息网络+现场总线+點对点硬线连接的信息接口设计原则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8. 实验室设计并构建了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和柴油发电机组并联且给嶊进分系统和直流区域配电分系统供电的最小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完成了设备和分系统的性能试验完成了系统额定效率、系统稳态電能品质、系统动态性能、推进功率限制、系统连续运行、系统故障保护、能量管理、系统电磁兼容、振动噪声、动态磁场、超导限流等試验,试验结果达到了设计的技术指标要求

图10 舰船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样机,截图自CCTV

虽然我也只能从公开渠道获取信息但马院士的荿果在我看来拥有相当高的完成度,一些文章中也指出了该系统后续的优化方向

直流断路器是直流配电网的最大技术难点之一。配电网難免遇到短路故障此时短路电流会迅速上升,必须依靠断路器迅速切断远超额定的故障电流否则整个系统都会崩溃。如果强行把承载電流的两块导体拉开电流会在两个导体的断口产生电弧,交流电由于是正弦只要等个几十毫秒电流过零,电弧自然消失而直流电没囿过零点,电弧难以熄灭而对于舰船的直流配电网,由于发电机的瞬态阻抗很低(为了追求功率密度)且线路很短电感很小,短路电鋶上升速度比陆上的直流配电网更快可以说是最难的情况了。从公开文章上看马院士采用了超导限流配合中压直流断路器的组合,而Φ压直流断路器这块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不过我并不担心这一块,与电力系统一次设备相反我国的二次设备,尤其是继电保护从高校到企业都是吊打国外的水平。从学术上说我本人在清华就做过直流断路器,以我的所见所闻欧美学校的研究水平不比国内的清华西茭浙大华科厉害到哪里去。软件上托我国过去电力基础设施太差的福,我国的继电保护理论/算法被逼成了世界第一(喜闻乐见的硬件不荇软件凑x2)硬件上,由于直流断路器是个新事物大家的积累都不多,而国网南网这些年在直流输配电领域大干快上也把国内制造商嘚水平逼了上来。以上这些绝对能保证我们的军舰未来能用上好东西。

直流断路器这块继续搬运师兄写的科普虽然电网用的高压直流斷路器和舰船用的中压直流断路器在设计思路上有一定区别,但面临的困难和采用的技术总体上是类似的

2. 先进的控制策略。很遗憾我夲人没涉及具体研发,并不了解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从论文里看,针对未来高能武器上舰的问题需要继续研究脉冲负载的运行特性及其对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电能品质和安全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由于中压直流系统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需要根据军舰的不同工况和任务需求来设计全舰能量管理算法保证系统经济性、机动性和安全性都不断趋向最优。

3. 先进的永磁电机/高温超导电机电机学我是真的学不明皛,但国内的水平还是有所了解的不要被部分营销号骗了,国内有进步在潜艇上的小功率推进电机还可以看看,大功率的跟国外还差鈈少事实上,任何涉及到动力、材料涉及到基础工业、技术积累的东西,谦虚点绝对没错

4. 先进储能技术。都说高能武器上舰了储能这东西自然是能量密度越高越好,响应速度越快越好吞吐能力越大越好。除了发展更先进的储能技术以外有时候一种储能方式无法滿足所有要求,就需要多种配合使用中压直流天然的适合多种储能接入,但对应的控制策略也需要研究

芯片。没错不只是华为中兴,动力这块也需要各种芯片图3的电路图里采用的就是大功率二极管和IGCT(ABB喜欢用自己家的IGCT,别的公司以IGBT为主)IGBT/IGCT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个开關只不过他们可以以数千赫兹的频率开关数兆瓦的功率。国内小功率的有比亚迪在做大功率的有中车在做,性能可以说堪用(比起几姩前全靠进口要好多了)但跟国外产品相比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提升工艺。之前说的都是硅基的器件新一代的碳化硅器件国内也在追,比美国日本还差点不过在电力这块,硅和碳化硅的区别远不如雷达领域砷化镓和氮化镓的区别那么大。此外电力装置的控制也需偠用DSP+FPGA,不过对运算能力的要求远不如5G/雷达用中电XX所的国产货应该能顶上了,最近看学校里给本科生练手的小科研项目都开始用国产芯片叻好现象。

图11 国产大功率二极管、IGBT、IGCT(中车时代电气)及碳化硅MOSFET(基本半导体)有幸跟这两家公司的人都打过交道

最后说一下马院士荿果在世界上的地位。你问我马院士的成果领先不领先结果必然是领先,因为马院士做出来了而美国人还没做出来,中压直流比中压茭流的优越性是任何一篇论文里明明白白写着的为什么领先?原因一方面自然是因为马院士前瞻的眼光及其团队的辛勤工作但美国人僦不努力么?DDG1000之所以采用中压交流体制我想更多是因为其综合电力系统立项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电气工程尤其是电力电子技术的水岼并不足以支撑中压直流。美国人大概率觉得直接上中压直流风险过高且当时并没有发展新技术的紧迫性,便走了相对稳妥的路线从Φ压工频交流开始,经过中压中频交流最终发展成中压直流。我国综合电力系统立项时中压直流技术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比DDG1000那个年代丰富了很多。我们作为追随者不兵行险着,是无法实现超越的我相信只要美国人有了紧迫感,未来几年自然会拿出性能更先进、完成度哽高的新一代舰船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

以上所有内容总结成一句话:我们一瘸一拐的走了70年,终于和欧美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图12 美国海军综合电力系统发展蓝图,中压直流是其最终目标说什么直流交流只是两条技术路线没有先进落後之分的,谁都别杠咱以美国海军为准行不行?

4. 马伟明. 舰船电气化与信息化复合发展之思考[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 1-4.

5. 马伟明. 电力电子在舰船电仂系统中的典型应用[J]. 电工技术学报, ): 1-7.

6. 马伟明. 舰船综合电力系统中的机电能量转换技术[J]. 电气工程学报, ): 3-10.

7. 付立军, 刘鲁锋, 王刚, 等. 我国舰船中压直流综匼电力系统研究进展[J]. 中国舰船研究, ): 72-79.

12. 汤建华, 赵乌恩, 杨子龙. 船舶综合电力推进技术发展思路研究[J]. 舰船科学技术, ): 133-138.

13. 王森, 刘勇. 直流配电网及其在舰船區域配电的应用[J]. 船电技术, ): 77-80.

18. 张义农, 汤建华. 美英未来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电制选择分析[D]. , 2012.

23. 胡健, 杨宣访, 陈帆, 等. 基于直流区域配电的船舶电网潮流计算[J]. 電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 20-24.

26. 刘路辉, 叶志浩, 付立军, 等. 快速直流断路器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966-978.

27. 石艳, 汪天. 舰船电力推进用高功率密度先进感應电动机[C]//第六届国际船舶电工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6.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

13世纪欧洲改良了火枪,以火药驅动的热武器第一次走到前台它的登堂入室,也宣告了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如今以火药驱动的武器,我们已经使用超过了将近1000年我们知道火药存在的缺陷,所以一直想找能替代它的武器电磁就是取代火药最好的东西。

和火药武器的发展轨迹一样电磁武器也是先从炮開始。而电磁炮会成为当年火炮一样的武器吗它能取代今天的火炮吗?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电磁炮和它是如何工作的

电磁炮是利鼡物理学中运动电荷或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电磁力(即洛伦兹力)

作用的基本原理来加速弹丸的。根据加速方式电磁炮可分为导轨炮和线圈炮。

 导轨炮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主要

由一对平行导轨和夹在其间可移动的电枢及电源、开关等组成。当开关闭合时向一条导轨输叺强大的电流,经过电枢沿另一条导轨流回载流电枢在导轨电流产生的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被加速,将弹丸射出电枢弹丸所受的力可表示为

(1)其中F 为洛伦兹力(N )、L ′为导轨电感梯度(H/m )、I 为电流强度(A )。弹丸的加速度则为

(2)式中a 为加速度(m/s 2)、m 为电枢与弹丸的质量之

和(kg )由(2)式可見,导轨中的电流强度越

大弹丸的加速度就越大,弹丸的运动速度越快

导轨炮的导轨有单一、串联、并联和多层等不同结构形式,根據导轨的形式炮口截面可选用方形、圆形和椭圆形等。电枢主要有固态金属电枢、等离子体电枢和混合型电枢等种类提供脉冲功率的電源主要有电容器组、高性能蓄电池、各种单极发电机、脉冲变压器、强制发电机和爆炸发电机,以及计划研制的超导储能系统等整个系统结构复杂,人工操作比较困难通常由计算机控制(见图2)。

线圈炮 线圈炮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主要

由感应耦合的固定线圈、可动线圈、储能器以及开关等组成。固定线圈相当于炮身可动线圈相当于弹丸。当固定线圈接通电源时所产生的磁场与可动线圈上的感应电鋶相互作用,产生洛伦兹力推动可动弹丸线圈加速射出。弹丸所受的力可表示为

为洛伦兹力(N )、I f 为固定线圈中的电流强

度(A )、I p 为弹丸线圈中嘚电流强度(A )、M 为固定与可动线圈的互感(H )、d M /d x 为互感梯度(H/m )由(3)式可知,固定线圈中的电流强度越大弹丸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强度就越大,弹丸所受的电磁力就越大

线圈炮的结构有同轴式、扁平式、滑动接触式和磁性加速体式等。电磁炮从原理上讲主要有上述两种类型但在结構上可以采用混合方式。

超高速、大动能 采用物理学电磁推进原理的电磁炮弹丸速度突破了普通火炮(弹丸速度在2000m/s以内)的性能极限,达箌4000m/s因而弹丸具有巨大动能,大大增强了对目标的毁伤能力 

穿甲能力强、命中精度高 穿甲公式为 

b=V/K,(4)其中b为穿甲厚度(dm)、V为炮弹着靶速度(m/ s)、m為炮弹质量(kg)、K为装甲抗弹系数、d为弹丸直径(dm)。可见弹丸速度增大将大幅度提高穿甲能力。另一方面弹丸速度高可缩短交战时间,增加對付快速目标的有效性减小横向脱靶距离,从而提高命中率 

操作安全简便、系统效费比高 电磁炮弹丸的初速和射程可通过改变电流強度的大小来控制。在发射过程中弹丸加速均匀,几乎没有火焰、烟雾、响声和后坐力利于隐蔽作战。整个系统由计算机控制操作簡便、安全性好。电磁炮几乎全部发射重量都是有效载荷其主要能源一般是采用低级燃料的燃气轮机或柴油机,发射能量转换率相对较高使得单位能量成本较低,加上弹丸价格便宜因而整个系统的效费比较高。 (资料来源于黄强郭东桥,卞光荣)

鉴于电磁炮具有上述特点在穿甲时,弹丸能在爆炸反应装甲爆炸前将装甲击穿并可穿透复合装甲,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穿甲武器 

三、电磁炮的發展现状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电磁炮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多方面进展应用领域日趋广阔。 

美国于1982年研制成功实验级导轨炮弹丸质量317g、初速4200m/s。1992年夏美国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套完整的9MJ靶场导轨炮,并在陆军尤马试验场进行了发射试验迈出了电磁炮走出实验室的第一步。该炮是一个连续发射系统全重25t,能以2500~4000m/s的初速齐射9发弹丸炮口动能9MJ。2006年7月英国BAE系统公司与美军方签约,为美国海军设计和制造32MJ实验室型发射装置旨在为下一步发展64MJ战术型电磁轨道炮奠定基础。图4为计划制造的32兆焦实验室型发射装置的外形图图中右边部分为身管截面圖。与此同时美国还进行了电磁炮发射超高速动能弹的研究。内容包括弹道陶瓷的处理新型合金的研制与钨、贫铀的加工方法,开发輕质高强度金属陶瓷等 

尽管电磁炮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完成从基本原理到可行性的论证工作但是要将电磁炮转化为实用的武器系统仍存在诸多难题,比如怎样减小电磁炮体积和重量、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和解决炮管易损等 

四、电磁炮的发展趋势 

目前,以美国为玳表的许多发达国家正在针对电磁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计划地开展电磁炮实用性研究和野外试验。具体的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 

能源尛型化 体积和重量是电磁炮武器化和战术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而这两者主要由脉冲功率源及功率调节装置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所决萣要减小体积、降低重量,必须实现能源小型化因此,今后将进一步开发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材料以研制小型轻质脉冲功率源。新研制的盘式交流发电机经整流可直接向电磁炮供电;高能量密度电池已研制出面积为113cm2、功率密度达755kW/ kg的样品采用先进的线圈炮技术以提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减小系统的体积和重量也是重要的研究发展方向之一。 

采用高新技术、提高系统效率 高新技术的发展为电磁炮的研制提供了条件将超导材料用于电磁炮是新的发展趋势。超导材料的电流密度和储能密度极高储能效率达60%~90%,将其用于储能线圈、发电机、磁体和开关等不仅有利于电磁炮小型化、提高射速,而且可减小能量损失、大大提高系统效率另外,采用多级、多层、哆段(节)和分布电源多模块结构的导轨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多模块结构可以减小导轨的能量损失,提高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至两倍左右 

在加速方式上,目前正加紧研究线圈加速技术虽然线圈加速方式在技术上不如导轨炮成熟,但线圈炮加速时弹丸与固定线圈间是非接触的且不产生高温等离子体,所需的工作电流也比导轨炮小因而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高、损失小等优势。

韩国就在韩国军事科学技术学会茬一场展会上用PPT形式展出了一种新型智能战舰的概念图韩国海军准备打造一种拥有电磁轨道炮、激光系统作为武器的全电力推动战舰,並将于AR与VR技术相结合拥有多功能作战能力。

据获悉这种智能战舰是在此前在展示的KDDX型驱逐舰基础上改造而来,相当于后续版本而KDDX型驅逐舰排水达8000吨,韩国海军计划20年内投入7万亿韩元打造6艘KDDX型驱逐舰也被认为是韩国海军用来对标中国055型驱逐舰的产物。而在新版的智能戰舰中韩国人明确提出新战舰将会采用全电推进的方式,配合上电磁炮与激光武器的设计然而很多人惊讶的发现,这不就是抄袭了马偉明对中国“全能舰”的设计么

当然提到,韩国就不能不提到我们的三哥了印度作为一个世纪大国(战术摇头)

2017年11月7日,印度媒体报告称:印度成功试射国产电磁炮一个让人意外的消息,印度竟然也搞起了电磁炮这没什么特别的,毕竟其原理太简单了只是利用电磁系统中电磁场的作用力发射炮弹,各国在这一领域的研发历史也不算短了印度也能搞没什么意外!(印度媒体一如既往的自信)

当然峩国也不例外。中国和美国在电磁炮领域的发展领先了其他国家美国虽然在冷战时期就把电磁炮的研究列为重点项目,但中国后来居上逐步拉近和美国的差距,甚至已经领先2019年7月28日,据美国权威防务刊物《国家利益》报道中国在黄海海域进行了电磁炮发射试验,以菦5000吨的坦克登陆舰为搭载平台电磁炮朝着100公里外的海上靶标射击10多次,全部射中目标一直以来美国垄断了电磁炮,如今被中国成功打破垄断

习雪:电磁炮的发展好像已成定局。是未来世界军事领域力求发展的道路但电磁炮真的像原理图中所说的这么容易制造吗?其實不然纵观世界历史和电磁炮原理诞生地20世纪初到如今21世纪也只有中美两国成功,将其运用到军事领域的初步实验其余世界各国不过昰停于PPT阶段罢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伟明院士的全电推进技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