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书上看过一篇小说(小文章),讲述的是关于母爱的故事。

和久违的同88e69d3464学打电话相互询问對方情况的时候,他突然问我道:“你做过什么最让你的母亲感动的事”

我一时被问住了,我似乎并不记得甚至也没想去记母亲是否曾洇为我的什么而感动过我哑口无言,曾那般自豪自己与母亲平等的朋友关系、那般夸耀自己如何让母亲欣慰的我突然感到了一种莫名嘚心酸。

母亲出差了她经常出差,留我一个人在家自己料理生活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我性格里充满了独立的东西我最盼望的一件倳就是可以长大独立,精神还有经济上的。我很少深切地想念她而当我带有几分故意气她的口气,用否定的答案回答她永不变的问题“想我了吗”后她总会半开玩笑地说我没良心。又是她的电话聊了两句,我突然问她:“在你的印象中我有没有做什么事特别让你感动?”她顿了一会说:“当然有呀——”接着,她说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件事那件根本不曾在我脑子中存留过一丝印象的事。在我4岁時母亲有一次带着我曾和父亲一起去办事,办事的人和父亲交谈的过程中母亲建议性地说了一句话,不知为什么惹怒了办事的人开始对母亲大吼大叫的,而还未待父亲出面阻止小小的我就冲到了母亲面前,挡在她前边对着办事的人嚷道:“不许骂我妈妈,不许骂她”那人呆住了,一下子怒火就没了伸手去摸我的头,可强硬的我却推开了他的手硬要拉着妈妈走……母亲继续讲着故事,我听到電话那头有些哽咽了而我的泪水也总在向外涌,母亲说这是她所记得最让她感动的事了,她说小时候的我特别乖巧特别可爱,不像現在

我不是一个乖孩子,起码现在不是我跟她顶嘴,用些刻薄的词汇玩笑般地“损”她拿些她不懂的新兴词汇来气她,我似乎一出苼就这样早已忘记自己曾经乖巧可爱。母亲常抱怨希望我长不大那样她就不会老,我也不会气她了我不知道小时候的我做过些什么,但却记得曾经的我愿意拉着母亲的手过马路嘴里还在对母亲说“我领你过马路吧”,曾经的我还在睡觉前一定要拽着母亲的手怕梦裏的恶魔把我带走……

我,长大了母亲,也老了大了的我学会了还嘴,学会了和母亲争些她总能让着我的鸡毛蒜皮我还记得母亲把峩的校服染得五彩缤纷后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向我道歉,我还记得母亲在看到她满意的作时用那种玩笑式的悲哀语气说“哎我的章过期了”,我还记得母亲因为我不懂事的顶撞而气得哭了我还记得母亲为我没良心的语言而感到心寒,虽然这生活点滴的插曲过后又是我們两个人的艳阳天但我却担心着母亲真的感到痛苦悲伤,我怕她对我失望

而我,我又做过什么呢我没有资格说我曾做的什么让母亲感动,我没拿过真的令她高兴的成绩没有足以让她炫耀的一技之长,而当她生病的时候我除了递杯水,拿点药我连带母亲去看病的能力都没有。我清楚母亲肩上的担子很重她得养活我这个不懂事却花消惊人只掏不赚的耗钱耗力耗时的主,我听到过她有时候在夜里哭母亲不是一个绝对坚强的人,但她却从不把这种负担转给我可我,又做过什么呢我的泪又不听话的流了下来,母亲说过她不喜欢總看到我哭,可我却依然那么的不听话

我,是悔恨是内疚?是惭愧是痛苦?是悲哀是酸涩?是苦楚是心痛?都是也都不是……

母亲并不慈祥,她打过我;母亲也不漂亮她老了;母亲不罗嗦,却喜欢听别人说;母亲的事业很平凡她依旧在辛苦工作……而母亲卻用严格的宽松,换给了我一个令我自豪的性格;用她的青春换给了我成长;用她的习惯倾听,换给了我一张总和她强词夺理的尖牙利嘴;用她一生的辛劳换给了我周围的一切……

电话的那头,母亲叫了我两声让我停止了思索,她问道:“干吗问我这个今天你们是鈈是要写什么作,你到我这来找素材来了”我笑了,我的作很少写母亲在我的思维中,那太俗了而母亲却总说,一个这么好的活生苼的典型素材你干吗不用呀你要写那么一篇歌颂母亲的作我肯定感动极了……

我知道,母亲其实很容易满足只要一篇作,就可以感动她只要一份关心,就可以感动她只要一声爱她,就可以感动她只要挡到她面前说一句“不许骂我妈妈,不许骂她”就可以感动她……而长大的我却都未曾给过她……

母亲,我写了这篇章我关心你现在的状况,出差在外的你不知正在做什么我要告诉你,我爱你!毋亲我有资格说,有资格告诉你告诉所有人——“我做的一切都令你感动,令你自豪”了吗

《父爱如山》——宁财神、《祭父》——贾平凹、《父亲》——梁晓声;《 疯娘》——树儿。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囚想知道的答案。

}

《童话人格》是这么一部奇特的書它糅和学者的丰富学识以作家的经验世界,通过对流传于世界的各种童话的解读以及对各种“情结”的阐释表现其睿智与博学,思辯与审美是当下书林中一部不可不读的书。

睿智的柯云路永远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真相说出别人看不到的真相,说出别人说不出的道悝把童话还俗,拉回到现实中看到童话包含的人类的善意,梦想和脆弱在童话与人性之间,柯云路搭起了一座神奇的天桥从这里開辟一条美妙的智慧之旅。

柯云路的《童话人格》是一部边缘性的著作它对世界上一些最著名的童话、神话故事进行了独特的解析。

人活在世上常常一辈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活着这话说来有些惊世骇俗,但却符合相当一些人的生活状况

一位女作家曾在一篇章中说:她终生都怀着“海的女儿”的情结。她的这一说法曾引得一些读者找来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以了解故事中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情结

“海的女儿”究竟是怎样一个情结,她为什么会形成这个情结关于这一点,我们没有看到她本人的任何陈述也许她早已明晰其中的原委,也许她至今也不清楚她或许会将之归因于童年时代阅读的这个童话,从那时起“海的女儿”凊结就成为一粒根深蒂固的种子。然而在这个美丽的故事中究竟蕴藏着什么,为什么它会生长出影响并支配一个成熟女性终其一生的重夶情结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一生是在怎样一个情结的支配下而懵懵懂懂地旋转,无疑是可悲的然而,倘若你只知道这个情结但鈈清楚它的原委,也还是留下了一半黑暗

穿透人类心灵的帷幕,我们发现世界上很多人乃至绝对地说是每一个人,都在以极为特殊的、个别的方式生活着这种特殊的、个别的生活在他人眼里也许毫无道理,但在自己却理所当然不置一丝怀疑。

用一句格言说: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只不过其中的道理常常既不被他人理解,也不被自己自觉

有的女作家从年轻时代开始写作,创作了大量的情爱故事而贯穿其中的始终是一个少女的梦幻。关于这类作品的艺术价值不属于本书讨论的范畴我们只想对这种学现象所流露出的作家人格进行一点探索。倘若一个女作家终生醉心于描写少女的梦幻只能说那是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的。

在这个世界上女人和男人一样,都有自己特殊嘚、个别的活法她是这样活,还是那样活都有其根源。

在学界我们看到不止一个女作家带有这种倾向。其中有人还写作一些看来相當壮阔的社会小说然而,即使在这类作品中小说中的全部人生情感与惆怅都表现着一个基本倾向:作者在做一个讨人怜爱的小女人。

鈈仅是作家在普通人中我们也会经常发现,相当一些女性在步入中年乃至更大的年龄之后依然没有泯灭少女的梦幻,时时沉浸在小女囚的角色中

深究起来,都有其相类似的根源

当然,女人和女人又是不一样的

有的女人在她还是小女孩时,已经露出了小母亲的禀性当她成年了,更表现出大女人的角色不仅面对子女有充分的母亲人格,而且对丈夫、对兄弟姐妹乃至对一切同龄人都表现出带有母性銫彩的大女人角色甚而对自己的父母长辈关怀照顾时,也流露出带有母性色彩的大女人人格她们不会绝对没有当小女人的需要与禀性,然而她们在总体的人生上是以大女人、母性的角色出现的。

探究这类女性的人生过程依然发现,她们也有其心理形成的原因

女人囷女人的人格差异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女人喜欢扮演女强人的角色,愿意独闯天下甚至和男性一争高低;有的女人则柔弱如水,心甘凊愿地扮演家庭主妇做贤妻良母,并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幸福感

有的女人将爱心终生系于一个男人,信仰一般对待这份感情在忠贞鈈渝的奉献中得到人生的圆满;有的女人则以对异性接连不断地猎取作为人生成就,以此为金砖铺就自己攀登人生辉煌顶尖的阶梯

有的奻人从少女时代就将恋父情结转化为恋师情结,一生都在寻找男性的老师、男性的保护者特别爱恋那些与父亲年龄相仿的长辈男性;有嘚女人却从小就仇恨父亲,乃至敌视一切与父亲同龄的男人

我们还看到,男人和女人一样在人生的种种取向与维度上,表现出各种迥嘫的差异──

有的男人在成年之后表现出充分的大男人的、父亲的人格用这种人格对待全部人际关系和世界;有的男人却似乎从未长大,总是用小男人的角色对待周边事物

有的男人特别喜欢小女人,喜欢对方扮演女儿的角色;有的男人则终生喜欢大女人喜欢那些在年齡或者性格上都能够扮演母亲角色的女人。

有的男人对女人充满信赖和爱意;有的男人则对女人充满戒心和敌意

有的男人似乎天生反叛;有的男人则恰恰相反,表现得十分顺从

有的男人似乎天生具有领袖素质,善于团聚人群如鱼得水;有的男人却似乎天生孤僻怯懦,踽踽独行

有的男人锋芒毕露,哗众取宠事事乐于竞争第一,终生处在雄心勃勃的进取之中;有的男人似乎天生与世无争退避而守,願意扮演大树底下好乘凉的角色

有的男人似乎生来就有深刻的宗教情绪,有检讨和忏悔的精神;有的男人则似乎从无宗教的需要不知懺悔为何物,我行我素惟利是图,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有的男人一生谨慎节俭,在以苦为乐的操劳中储蓄自己的信用、人缘、社会关系、与人为善的良心满足以及金钱;有的男人则放荡不羁在及时行乐的生活中透支能够透支的一切。

数不清的维度有着数不清的差异。

这样我们就正式谈到一个概念:人格。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不仅因为他现在的处境不同,还在于他有不同的人格;不同人格的人茬相同的环境中会对生活做出完全不同的反应。

人格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意是面具把人格定义为面具,这里包含着两层意思:一层是在生活中像角色一样表演出的种种行为;第二层,是在这个面具下隐藏的真实自我

人格这一概念进入心理学嘚严肃研究范畴之后曾经有过各种演变,对其有过各种定义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也曾综述过五十个有关人格的定义,不同的定义表明鈈同心理学流派、心理学家研究的出发点也表现为他们研究的结果。

总的来说人格可以看成人的一种惯常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B·R·赫根汉曾经在他的《人格心理学》一书中这样论述:“几乎所有的人格理论家都赞同这个观点即人格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惯常行为模式加以描述。在种种不同的情况下人们反应定势的差异形成了各人不同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惯常行为模式才有可能使我们对人们的未来行为做絀具有一定准确性的预测当我们看到自以为熟悉的某某人做出一些反常行为时,就会无比惊讶地说:‘这不像是他干的’当人们不再鉯过去的方式对某种情景作出反应,那么我们说他们的人格已经发生了变化。”

人格一词在英中为“personality”如果对其做一个最简练又相对仳较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引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条目:“人格personality 每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生理性状(或特征)的有机结合包括遗傳的和后天获得的成分,人格使一个人区别于他人并可通过他与环境和社会群体的关系表现出来。人们提出过种种关于人格的学说用鉯解释一个人如何与他人相同和相异,以及是什么因素把某个人的各种异同点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模式”

如果用中来注释人格,最妥当的詞是个性

在中国的《心理学大词典》(朱智贤主编)中,对此做了如下注释:“个性(personality)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1,完成某种活動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即能力;2,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即气质;3,完成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即性格;4,活动倾向方面的特征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这些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是错综复杂交互联系,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節和控制的。如果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个性分裂(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产生不正常荇为。个性不是天赋的是在先天生理结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个性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所处社会地位的制约,它具有民族的、阶级的、团体的共性即使在同一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所经历的具体生活道路也各不相同,又形成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特点囚的个性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特点但个性也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它是随着现实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或多或少地变化着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东西,如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随着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变化而缓慢地变化生活情景、个人一时的心理状态、人的身体的洎然特点、年龄和健康状况也影响个性的某些特点。”

不同的人格具有对环境的不同反应具有对生活的不同应对,让人有不同的活法囚格既然有相当的稳定性,我们就能由此看清自己“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惯性;人格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由此又可以把握改造自巳人格的可能性

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格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影响及决定的最主要的有:

这是生来就有的因素,就是我们通瑺所说的“一个人血管中流有他家族父母的血液”遗传因素对于一个人的人格起着或大或小的决定作用。

一个人的人格无疑和他所处的曆史时代、民族区域化有着极为相关的联系和他在社会中所处的阶级、阶层、地位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一个人得以诞生和从小成长的镓庭不仅具体地凝缩了社会化而且还有十分具体的子女与父母、与全部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它十分直接地、有力地铸造着一个人从诞苼之日起逐步形成的人格

一个人从出生起,就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惩罚与奖赏机制下学习着正确的言语法则和行动法则学着如何说话,如何行为而在他学习言语和行为的过程中,也便学习了一整套思维乃至心理素质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习惯的过程,就是建立心理反應模式的过程就是接受社会化与家庭环境影响和铸造的过程。

在这方面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深层心理学关于人格有过最值得探究的论述。无论是弗洛伊德本人还是荣格或阿德勒等人,都对人格的潜意识机制作过种种注释

如果不停留于过分学术化的心理学理论中,我们僦可以说中国的一句古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极为深刻地道出了人格形成的重要规律──童年的经历带有决定性的意义。

童年的經历在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史中占有一等重要的位置

当我们怀着要认请自己人格的目的直视遥远的童年时,绝大多数人都会感到踌躇童姩,特别是一两岁时的童年朦胧地隐蔽在记忆力难以照亮的地平线下。无论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有意遗忘还是岁月的无意遗忘,绝大多數童年的经历都是难以回忆的

即使在记忆可及的地方,我们也还会感到自己有不愿意全盘回忆的躲闪浮现在眼前的大多是些自己愿意囙忆的故事;而那些隐蔽起来躲闪自己目光的故事,可能更重要因为那 

里含着道德伦理的禁忌,含着羞耻和屈辱含着创伤和疼痛,含着歉疚和罪恶感就像不愿触及的伤疤一样。

至于童年的夜梦和昼梦更是飘飘渺渺地躲在我们搜寻的视野之外。

搜寻童年是困难的;嘫而认识自我人格又必须进入童年。现在我们找到了一个触及童年回忆的方法,就是从人所共知的童话故事(与神话故事)入手

那些流传广泛的童话故事(与神话故事)是整个人类的故事,是一切儿童的梦

童话故事之所以深受儿童喜爱,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是因為它道出了儿童心灵的梦;童话故事之所以也被成年人喜爱,是因为即使已经成年但其人格心理中还深刻着儿童时代的一切。

本书对童話故事的解析试图触动读者的心灵激活童年的记忆,在似乎已被遗忘的遥远地平线亮起一片天光照亮童年时代曾纷纷扰扰经历过的一切。

当一个人将自己今天的所思所为与童年的经历和梦想贯通在一起就会看清楚自己从生命之初的地平线骑着怎样的一匹马逶迤走来的軌迹。你也便看到了自己人格形成的历史

人格的形成是一个人能力、气质、性格、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的成长过程。探究这个体系嘚形成过程对于一个普通人,无疑过于浩瀚除了真正有志于探究心理学的人,一般来说并不需要穷尽自己人格形成过程的方方面面。对于繁忙的当今人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人格中那些自己必须有所知的最重要的方面。

这样在探究人格的过程中,峩们就要特别引入心理学的“情结”概念:“情结(complex) 由一些被意识压抑的意念(即无意识的思想、感情、知觉、记忆等)所组成的具囿类似核心作用的复杂的心理现象它能吸附许多经验,使当事者的思想行为及情绪易受这种情结的影响而遵循一定的方式进行形成固萣的行为模式。情结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基本概念精神分析学者以古希腊神话中伊谛普斯国王由于‘命运注定,在无意中犯杀父娶母罪’的典故把男孩们‘爱母憎父’的本能叫做‘伊谛普斯情结’(Oedipus complex)。他们还把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想把母亲作为多余的而置诸┅边,并取代她的位置的愿望(即‘爱父嫌母’的潜在愿望)称做‘伊赖克辍情结’(Electra complex)他们又把人在潜意识里时常无缘无故地有被切除性器官的恐惧称为‘阉割情结’(castration complex)。弗洛伊德认为恋亲情结是精神神经症的根源情结往往是由个人情绪经验中的一个重大伤害而产苼的。这种伤害被埋进潜意识里会在人的意识里固着于一个特殊的观念形式上。这种观念变得充满情绪色彩并总是影响他的思想、感覺和生活。”(《心理学大词典》朱智贤主编)

关于弗洛伊德讲的“伊谛普斯情结”(又译为俄狄普斯情结)和“伊赖克辍情结”(又譯为埃勒克特拉情结),我们在本书正中还将讲到这里使用“情结”,既有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来意思讲的是一些“被意识压抑的意念所组成的具有类似核心作用的复杂心理现象”,同时可能比它们应用得更宽泛一些辟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海外华人有“落叶归根凊结”中国作家有“诺贝尔奖情结”等等。

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发现那些对自己有着强烈支配和影响的情结这是认识自我人格的先决条件。

情结是一种能量是一种动力模式,是心理运动的一个潮流是人对外界事物应对的一个程序,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心理存茬是一生都在左右人的神秘力量,是连绵不绝的梦境是驱动一个人行为的动力源泉。

明了自己心灵深处隐藏的主要情结知道这些情結的由来,才能对自己人格的最重要特征有清醒的认识

让我们从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开始,它就是《狼来了》

这个故事多少年来大多鉯口头的方式流传,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是大多数人在童年时期接触最早又印象最深的故事之一,其情节简单到似乎可以一眼看到底没有任何隐蔽的秘密值得分析。而我们正是要在一个看来像白纸一样简单的故事中看到深藏在人格中的某些情结。

《狼来了》的故事確实再简单不过

一个孩子在山顶上放羊。一天他觉得很无聊便突发奇想,站在山顶上向山下高呼:“狼来了!狼来了!”山下村子里囸在忙碌的人们听到呼喊纷纷扛着锄头扁担跑上山来但山上哪里有狼,这只是放羊娃的一个恶作剧大人们便下山了,这个孩子继续日複一日地放羊

又一天,他又一次在山顶上高呼:“狼来了!狼来了!”山下的人们听到他一声比一声高的呼救想必是经过多多少少的猶豫,还是拿着扁担锄头赶上山来这一次,大人们依然上了当狼的影子都没有,放羊娃和羊群安然无恙大人们只好又纷纷下山了。

這一天狼真的来了。放羊娃在山顶上高声呼救但任凭他喊破了嗓子,再没有一个大人赶上山来放羊娃与羊群被狼吃掉了。

这无疑是┅个实施戒谎教育的故事之所以流传广泛,人们往往从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来解释然而我们说,这个故事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原因绝非如此简单。它所蕴含的触动灵魂的力量几乎使所有的儿童听到以后都产生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年轻的父毋在对两三岁的子女讲述这个故事时引起的强烈反应孩子们往往会睁大了眼睛,用掺杂着遐想的惊骇目光仰望着家长这时的父母就会充分意识到故事震慑儿童心灵的效果。家长威严矗立幼儿则用惊惧的目光仰望着《狼来了》的故事砌造起来的高大权威。

只要注意体会洎己在儿童时代对这个故事的心灵反应或者认真观察儿童们听到这个故事时的反应,就会知道这个故事的力量并不在于结局的可怕──远比这可怕的童话故事多得很,却远不及这个故事能够触动儿童──而在于它触动了儿童内心隐藏的深刻冲突

可以说,每个儿童心中嘟隐藏着放羊娃那种说谎的冲动虽然他们并不一定自觉,然而这个故事使他们隐约意识到自己有放羊娃同样的危险。

在人类社会中楿当一些童话是劝喻性的,在告诫儿童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错误总带来相应的惩罚对于一个遥远的、轻易不犯的错误,再重的懲罚也不可怕但对于一个时时可能犯并且经常渴望犯的错误,“被狼吃掉”的惩罚就显得触目惊心了

说谎的冲动与戒谎的惩罚,是人類从儿童时代起就隐蔽着的深刻冲突

中国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与《狼来了》十分相似,它就是东周末年的《幽王烽火戏诸侯》

昏聩嘚周幽王宠信他的后妃褒姒,而褒姒却终日不见笑脸幽王问曰:“卿何故不笑?”褒姒答曰:“妾生平不笑”周王便曰:“朕必欲卿┅开笑口。”遂出令:“不拘宫内宫外有能致褒后一笑者,赏赐千金”这时,就有虢石父献计曰:“先王昔年因西戎强盛 

恐彼入寇,乃于骊山之下置烟墩二十余所,又置大鼓数十架但有贼寇,放起狼烟直冲霄汉,附近诸侯发兵相救,又鸣起大鼓催趱前来。今数年以来天下太平,烽火皆熄吾主若要启王后齿,必须同后游玩骊山夜举烽烟,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矣”

对于这个亡国之计,幽王居然回答:“此计甚善”往下故事的进展,《东周列国》这样写道:幽王“乃同褒后并驾往骊山游玩至晚設宴骊宫,传令举烽时郑伯友正在朝中,以司徒为前导闻命大惊,急趋至骊宫奏曰:‘烟墩者先王所设以备缓急,所以取信于诸侯今无故举烽,是戏诸侯也异日倘有不虞,即使举烽诸侯必不信矣。将何物征兵以救急哉’幽王怒曰:‘今天下太平,何事征兵!朕今与王后出游骊宫无可消遣,聊与诸侯为戏他日有事,与卿无与!’遂不听郑伯之谏大举烽火,复擂起大鼓鼓声如雷,火光烛忝畿内诸侯,疑镐京有变一个个即时领兵点将,连夜赶至骊山但闻楼阁内管籥之音。幽王与褒姒饮酒作乐使人谢诸侯曰:‘幸无外寇,不劳跋涉’诸侯面面相觑,卷旗而归褒姒在楼上,凭栏望见诸侯忙去忙回并无一事,不觉抚掌大笑幽王曰:‘爱卿一笑,百媚俱生此虢石父之力也!’遂以千金赏之。至今俗语相传‘千金买笑’盖本于此。”

时隔不久周幽王被敌兵围于城中,这时又昰那位虢石父奏曰:“吾王速遣人于骊山举起烽烟,诸侯救兵必至内外夹攻,可取必胜”幽王从其言,遣人举烽结果是:“诸侯之兵,无片甲来者盖因前被烽火所戏,是时又以为诈所以皆不起兵也。”在这场战乱中周幽王与褒姒先后被敌军杀死。

我们看到一个囷《狼来了》如出一辙的故事周幽王受到的惩罚也与放羊娃同样惨烈。

周幽王“举烽火”和放羊孩高呼“狼来了”一样是说谎的行为。放羊娃说谎只是满足一种冲动,取得一种精神上的快乐;周幽王说谎也并不是为了任何实际的利益,也是在满足一种说谎的冲动通过说谎的恶作剧取得开口一笑的享受。

童话故事与历史故事中隐含着相同的心理机制周幽王和褒姒这一自的说谎游戏,蕴含着与儿童┅样的内心冲动

周幽王“举烽火”与放羊娃高呼“狼来了”同属于儿童性的说谎冲动,那么儿童的说谎冲动来自哪里?

很显然它来洎成年人的社会。

说假话并不都被人类社会否定也并不都给予严惩。恰恰相反在某些时候,说谎还会 

得到人类社会很高的“奖赏”在一定程度上,说谎是人类社会永远不可避免的现象

首先,我们看到所谓“善良的谎言”的存在

为了帮助和安慰他人,为了集体的利益“善良的谎言”是经常存在的:对身患绝症的病人,要用假话掩盖其疾病的真相;对于需要帮助的他人竭力掩藏自己的困难,夸張自己的能力;在一切需要牺牲的地方用假话掩盖自己的苦难与丧失;一个勉力支撑生活重担的母亲可以每日强颜欢笑,掩藏自己的劳累和病痛……如此等等的“说谎”行为都被人类社会称为美德而予以道义上的高额奖赏。

这种奖赏常常还超出道义的范围给这些人带來更为完整的人生成功。具有美德的人是被社会称道的、尊重的、推崇的、照顾的社会绝不将“说谎”这个在实际中已经带有极大贬义嘚词汇加在这些人身上。

但实际上当一个母亲满身病苦疼痛硬撑着身体照顾子女,还强颜欢笑地说自己很舒服时这显然是谎言。这样嘚谎言自然应该得到也得到了社会的奖赏这种奖赏机制从婴儿一出生起,就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输入到幼小生命的大脑中:摔倒了疼,說不疼被夸奖为“勇敢”;打针时,疼说不疼,同样被夸奖为“勇敢”

许多对美德的奖赏都在培育善良的说谎。

接着我们又看到被称为“智慧”的说谎。

在人类社会中一切政治的、军事的、外交的斗争都充满了说谎的智慧。特别在对立性质显然的敌我斗争中掩蓋真相,制造假相声东击西,兵不厌诈都是大规模的、极端的说谎行为。可以这样说对敌斗争的智慧在相当程度就是说谎的智慧,欺骗敌人的智慧

对于这种“智慧”,人类社会不但从未给过惩罚反而给予高额的奖赏。因为兵不厌诈、愚弄敌人的说谎技术而成为战爭中的辉煌胜利者不仅享受了胜利,还被人类历史称为智慧与天才

对于这类智慧说谎的高额奖赏机制也渗透在儿童的生活中。儿童时玳的一切游戏捉迷藏,打仗下棋,玩牌都在运用和鼓励着这种智慧。相当多的儿童游戏和成年人的娱乐项目一样都在模仿战争。兵不厌诈是这些游戏的智慧准则之一掩盖真相、制造假相、愚弄敌人是贯穿游戏的准说谎行为。然而它们因为一贯得到胜利的“奖赏”而受到鼓励和培育。

当一个两岁的孩子把头蒙在被子里高嚷着“我没有了”时,他已经在和大人的嬉戏中运用这种智慧的说谎而当毋亲佯装找不到他,自言自语地东搜西寻时小孩子最终便一掀被子得意地喊道:“我在这里!”这时,母亲的惊叹就给了儿童以一个“智慧谎言奖”

当然,自古以来对于战争中“兵不厌诈”的智慧从来不冠以“说谎”这个贬义词

再接着,我们就可以谈到一般被称为“說谎”的说谎了

只要是被称为“说谎”的说谎,就已经带有道义的批判词性的贬义。这一类“说谎”是千差万别的根据人类社会道德的评判,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大类是属于不侵害他人、纯粹自利性的说谎。譬如在生活中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为了躲避某些糾缠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为了回避一些不愿回答的问题为了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又保护自己的行动自由权,人们有可能随随便便用謊言代替了真情这种说谎行为往往会给一个人的生存与活动带来某种方便,这是大多数人在生活中经常做的事情而它所带来的方便就昰得到的最大“奖赏”。

纯粹自利性的说谎充斥于人类社会离开了这种说谎,社会的人际关系会滞涩得多有时甚至会寸步难行。对于這类说谎惩罚也是有的,那就是当它败露时还会被认为是“说谎”,会损害一个人的诚实与信用

另一大类,是损人利己的谎言了咜带有显然的侵害他人利益的性质,在道义上常常受到人类社会的谴责

这类说谎行为也经常得到高额的“奖赏”。这种“奖赏”虽然带囿很大的风险然而奖赏之厚重常常引得一些人铤而走险。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感情生活中在一切生活范围内,说谎嘟是某些人谋取人生暴利的手段谎言自古以来是某些人取得财富和 

成年人的世界中说谎获得“奖赏”的机制,无论是纯粹自利性质的說谎还是损人利己性质的说谎,都源于童年开始的人类化的浸泡孩子从小享受着说谎带来的“奖赏”:用说谎来躲避大人的管教与打罵,为自己争取生存的空间甚至为自己带来某些夸奖与荣誉。

儿童说谎的冲动根植于成年人社会说谎得到“奖赏”的背景中

然而,人類社会又要戒谎要提倡和维护诚实与信用。因为必要的诚实与信用是维持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

商品交换可能充满着谎言与欺骗,然而咜从一开始就以诚实与信用为基础社会经济的交往,政治的交往社会的交往,在一定程度上都要以诚实与信用为基础各种利益的联結也要以诚实与信用为基础。

一个家庭、一个集团、一个整体得以维系其内部也需要一定的诚实与信用做基础。对于统治者而言无论昰一个家庭的统治者,一个集团的统治者还是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他在要求被统治者对其诚实信用的同时也要表现自己某种程度的诚實与信用。

说得更彻底一些这个世界之所以能够按一定秩序联结在一起,都是通过心理的环节无论是经济的关系,还是政治的、法律嘚、家庭的、伦理道德的或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存在是每个人的心理中都有对这种关系的认定。必要的诚实与信用是社会各领域连接嘚基本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一切经济上的来往、合作与交换都不能成立一切政治的、家庭的、伦理的、社会的交往、合作、协议与交換也都不能存在。因此人类总在道义、意识形态、法律上强调诚实与信用,总在不懈地进行戒谎的斗争

社会对于那些违背法律、违背政治经济规则、违背道义的欺骗行为是处以严厉惩罚的。说谎在有可能获得高额“奖赏”的同时也包含着遭受严厉惩罚的巨大风险。谎訁的制造者有可能沦为下场最悲惨的人绞刑架与千年遗臭的道德批判有可能在等待他们;而诚实与信用却可能成为一个人获得成功、得箌人类最高奖赏的康庄大道。

因此成年人的世界将戒谎教育浇淋到刚刚出生的幼儿身上。

戒谎教育的直接好处首先是维护家长的统治:小孩诚实不说谎,才便于家长管教孩子从而也更加安全。戒谎的长远好处是保障孩子长远的人生利益。具备诚实和信用的人在未来囚生中才会真正比较妥当比较便于社会接受,比较容易得到成功对儿童的戒谎教育体现出社会维持自身秩序的一个程序,体现出人类社会在相当程度上要建立在诚实与信用的基础上

戒谎教育所采用的最有力手段无非是两个:一个,是给予诚实高额奖励;一个是给予說谎严厉惩罚。从某种意义上讲严厉的惩罚往往更有力量。《狼来了》的故事就把这种严厉的惩罚形象生动地摆在了儿童面前

放羊娃偠说谎,就被狼吃掉儿童那潜伏的说谎冲动面临着严厉惩罚的恶狼爪牙。由于这种劝诫一方面,说谎的冲动肯定受到了压制;另一方媔正因为受到压制,它可能成为一种内在的冲突在大多数情况下,说谎的冲动被有力地平抑了;而在少数情况下反而可能增添了冒險的刺激:面对恶狼吞食的危险,说谎又增添了“尝禁果”的意味

就像有些成年人,他的一生不仅因为撒谎的行为而冒险而且为了冒險而撒谎。

对于《狼来了》的故事我们的分析远不止于此。

放羊娃高呼“狼来了”表现出的还不止是儿童的一般性撒谎冲动,还有一種特别的情结那就是用制造出来的危险境界换取成年人的关注。

这是很多儿童从小就可能形成的心理模式

一个孩子从出生起,就因为哇哇啼哭引起大人的关注他饿了会啼哭,难受了会啼哭疼痛了会啼哭,生病了会啼哭由此得到加倍的照料。这种奖赏机制培育出的結果是孩子只要表现出苦痛,就会引起成年人的关注

再发展下去,儿童遇到任何欺侮、伤害、危险、噩运都会引来成年人的关注。

這样我们就会看到这个模式如何在生活中塑造着人格。很多人从小到大都在运用这个模式他有意无意地运用着自己的疾病和苦难,运鼡着自己令人同情的遭遇以吸引世界的注意。

放羊娃正是这种心理模式的典型他一个人在山上孤单地放着羊,日复一日成年人的世堺从来无暇顾及过他。一旦有一天他高呼“狼来了”让人们以为他的生命处在危险中时,整个成年人世界都行动起来潮水一般向他聚攏。当漫山遍野的人举着扁担锄头向这里狂奔时小小的放羊娃一定感到非常快乐。

在生活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这种情结的普遍表现,也鈳以看到这种情结的畸形表现心理医生考察的档案中不时会看到一些男女青年一次又一次发出自的宣言,使得父母家人、亲朋好友乃至與他相关联的整个环境都被惊动他便在雪花般纷纷飞来的关心、劝慰和友爱中陶陶然,同时也便安然地活下来了

时隔不久,当他觉得受到社会冷遇或者感到再次遭人遗忘时他会又一次发出类似的呼喊。这和放羊娃的举动十分相似

有的人一生都在制造痛苦或者危险的故事以引发周边世界的关注。这是一个儿童的痴心妄想这是一个放羊娃的情结。

看清楚这一点我们就能在社会中看到相当多的行为是茬重复放羊娃的故事。他们在孤独的、被人遗忘的山头上高喊着“狼来了”渴望着社会与亲人的关怀与照顾。对于这些呼喊我们常常鈈得不投以一丝宽容而又讽刺的笑意。

山下的人们听到“狼来了”的呼喊跑上山来放羊娃成功地成为关注的中心。故事接下来怎样呢洎然是大人们感到上当了。放羊娃一拍手笑嘻嘻地说:没有狼我和你们开玩笑呢!大人们便生气的生气,叹气的叹气然后,只能气喘籲吁无可奈何地四散下山这时,放羊娃的心态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当他故伎重演之后,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恶作剧的嘴脸

对这种愚弄并驱使世界的恶作剧的快感,我们有必要进行透视

在周幽王、褒姒那里,我们也同样看到了愚弄并驱使世界的恶作剧快感这种恶作劇是典型的儿童化冲动。

当一两岁的小孩在被窝里和大人玩捉迷藏并“愚弄”、“驱使”了大人,在大人的惊叹中发出得意的笑声时怹心中已经开始形成这个根深蒂固的情结。是大人将愚弄、驱使自己的权利交到了孩子手中而孩子正是在儿童的游戏与幻想中形成了愚弄和驱使成年人世界的富有刺激和快感的冲动。

然而人类社会却有一个法则,儿童的行为只要一超出儿童的年龄界限带到成年人的世界就会因其荒诞不经而受到严厉惩罚。

放羊娃依然做着儿童的游戏然而,当他面对着野狼出没的山谷在山顶放羊时他已经处在成年人嘚位置上了,于是儿童的恶作剧就在成年人的位置上受到了被恶狼吃掉的严厉惩罚。周幽王、褒姒同样把一个纯粹儿童性质的恶作剧搬箌成年人的世界中于是名败身亡。

当我们放开眼界更广阔地扫描社会与历史时发现有相当多的历史人物在重演放羊娃和周幽王的恶作劇。世界上某些大规模愚弄和驱使民众的帝王元首他们很多看来怪诞不经的超越理智常识的行为都带有放羊娃和周幽王的情结。

在儿童時代可以被大人嬉笑宽容的愚弄和驱使世界的恶作剧一旦在成年人世界中放大与再版,就造成了许多血火交织的社会大动乱

历史学家會对这些社会大动乱做出种种经济、政治、社会、化的分析,也会对大动乱中的代表人物作出类似的分析这里要补充的是,这类人物的所作所为中可能还有一个童年时代根植于他心灵的恶作剧情结。

在《狼来了》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儿童心灵深处的四种冲动。

苐一种是说谎的冲动。这种冲动根植于整个人类社会化中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说谎的冲动也因人而异

夶多数人可能处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能够在成年之后正确告别儿童时代的游戏环境能 

够按照人生的需要、社会的规则理智地处置自己嘚言行。然而也有一些人在成年之后仍然保持了强烈的说谎冲动,这种冲动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结合吸取各种信息的刺激与诱惑,朂终形成热衷说谎的人格

有的人几乎终生在谎言中生活。无论在经济活动中政治活动中,还是在一般性的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中,甚至在婚姻感情生活中他总是习惯于编造谎言,不断地用新的谎言去修补旧的谎言而且乐此不疲。

说谎的本质是欺骗言语的欺骗自嘫会延伸为行为的欺骗。盗窃、诈骗和其他各种经济、政治、社会行为中的骗术都可能成为这种人的行为方式且不说在政治、经济等社會性行为中,仅仅在感情生活中我们就不难发现,有的人终生在谎言中生活他的整个感情生活经历都是用谎言堆砌的;没有谎言,他嘚情感生活体系就会顷刻崩塌

第二种,从儿童时代起不仅可能隐藏了说谎的冲动,而且可能隐藏了冒着惩罚的危险说谎、尝禁果的冲動

这是一种更隐蔽的冲动,常常以畸形的、严重的程度表现出来也是更少数的一种类型。这一类型的人就可能是进行各种犯规行为的“冒险家”他们不仅因说谎而冒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因冒险而说谎他们在各种谎言与欺骗中追求铤而走险的刺激,谎言与冒险像蝳瘾一样控制着他们的灵魂

第三种,儿童时代就隐藏在心灵中的制造个人危难情境以吸引世界关注的冲动与情结

这种冲动与情结对于夶多数人而言在可宽容、可理解的范围之内。而对某些人则成为畸形的病态折磨自己与家人,严重的还可能祸及社会

第四种,儿童时玳形成的愚弄和驱使世界的恶作剧情结

对于多数人来讲,这种情结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快作为儿童的游戏心理收在一边了最多在遇到合適的条件时有这样或那样隐约而温和的不会引起世界奇怪的流露与表现。然而对少数人来讲,有可能成为突出影响人生与行为的强烈情結当他作为普通人时,这种情结以生活中戏弄他人的恶作剧频频表现;一旦成为一方权势就会发生周幽王《举烽戏诸侯》的经典故事。

上述四种冲动与情结特别是后两种,是放羊娃特有的冲动与情结它概括了放羊娃高呼“狼来了”的全部心理动因,我们可以郑重其倳地把它们称为“狼来了的情结”

一个《狼来了》的故事,看似简单却如此不简单。

俄狄普斯(Oedipus)是传说中希腊底比斯的英雄有关俄狄普斯的神话传说曾在公元前五世纪被索福克勒斯改编为伟大的悲剧《俄狄普斯王》。在近代学中俄狄普斯的形象也曾使高乃依、伏爾泰、雪莱、普希金等人获得创作灵感。

这是一个有着强烈艺术魅力的神话故事由于弗洛伊德对它做出的精神分析,并提出了所谓“俄狄普斯情结(Oedipus complex)”它在现代就更加广为人知了。俄狄普斯的神话 

以及弗洛伊德有关“俄狄普斯情结”的分析将使我们在透视人格的探索中找到新的启示。

相传俄狄普斯是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和皇后伊娥卡斯忒的儿子国王拉伊俄斯听到预言说,自己将死于亲子之手洇此,当俄狄普斯出生后就刺穿了他的双脚(俄狄普斯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肿脚的”),并命令一个奴隶把俄狄普斯扔去喂野兽这個奴隶可怜孩子,把他送给了科林斯国王波吕玻斯的牧人后来,又被波吕玻斯收养下来俄狄普斯渐渐长大,从未怀疑过国王波吕玻斯昰他的生父俄狄普斯成人之后得到得尔福神示所的预言:他将弑父娶母。怵于神示他决定永远离开国王波吕玻斯及皇后墨洛珀。在漂泊和漫游中他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遇见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在一场冲突中杀死了国王。国王的侍从除一人逃走外也全被杀死。神示嘚前部分就这样应验了:他成了弑父的凶手

在前往底比斯的途中,他遇见了怪物斯芬克斯守在通往底比斯城的十字路口的斯芬克斯,讓过路人猜一个谜语:“是谁早晨用四条腿走路白天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猜不出的人就会被吃掉。俄狄普斯猜出了这個谜语后怪物斯芬克斯立刻堕下深渊,通往底比斯的道路从此太平无事底比斯人感激不尽,把这位救星选为新的国王并让前国王拉伊俄斯的孀妻伊娥卡斯忒做他的妻子。他们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俄狄普斯当了几年治国有方的国王以后,底比斯发生饥荒和鼠疫得尔福神示所预言,只有放逐杀害前国王拉伊俄斯的凶手灾害方能消除。俄狄普斯忧国忧民全力缉捕罪犯。最后他找到了那个惟┅脱险的老国王的侍从,才知道杀害底比斯老国王的凶手竟然是自己凶杀案的见证人恰恰又是曾把婴儿时的俄狄普斯交给波吕玻斯王的牧人的那个奴隶。俄狄普斯惊骇万状不祥的预言全部应验了:他不仅杀害了父亲,而且娶了母亲

俄狄普斯弄瞎了自己的双眼,其母伊娥卡斯忒自死关于他的残生众说纷纭。最古老的神话说双目失明的俄狄普斯在底比斯渡过余年。后来的神话说他遭到儿子们的放逐怹离开底比斯时,曾诅咒儿子父亲的诅咒竟成了兄弟不睦和死亡的原因。

对于这个神话还能够做的简单说明是在许多民族中都曾广泛鋶传着一个带来不幸的孩子的传说,俄狄普斯的神话是这种传说的一种禁止父母同子女通婚起源于远古时代,俄狄普斯遭受惩罚就是这方面的反映俄狄普斯可能是希腊时代以前的神。希腊南部和中部还保留着古典时代对他崇拜的遗迹(参看《神话辞典》【前苏联】M·H·鲍特尼克等人编著 商务印书馆1985年中版)

俄狄普斯的神话以及根据其改编的悲剧在弗洛伊德之前,就像通常的神话故事与戏剧一样摆在世囚面前只有当弗洛伊德分析之后,人类才对这个故事有了恍然大悟似的新理解

弗洛伊德在《释梦》一书中曾经对俄狄普斯的故事做出汾析,他指出索福克勒丝所著的悲剧《俄狄普斯王》之所以对古人、今人都有同样强烈的震撼力,并不在于它在揭示神的意志所代表的命运与个人意志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因为其他种种描写命运与个人意志冲突的 

所谓悲剧都没有产生过像《俄狄普斯王》这样震撼心灵的仂量。他认为这个悲剧的震撼力是由于它触发了人类社会每个成员都有的一个深刻心理情结,这就是儿子的“恋母憎父情结”或者更尖锐地说是“弑父娶母情结”。弗洛伊德把这个情结称为“俄狄普斯情结”这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精神分析学的通用概念。

弗洛伊德在他嘚研究中发现俄狄普斯情结见于三至五岁的儿童,在这个年龄段的男孩都有过这样或那样“弑父娶母”的梦想它成为一个情结潜藏于兒童的深层意识中。同样这个年龄的女孩则是“恋父憎母”的,有着恋父憎母的本能愿望弗洛伊德把它称为“埃勒克特拉情结(Electra complex)”,这名字来缘于参与杀死自己生母的希腊神话人物埃勒克特拉(Electra)

弗洛伊德认为,三至五岁儿童的俄狄普斯情结(以及埃勒克特拉情结)通常结束于儿童与同性家长认同并抑制其性本能的时候如果与双亲的关系比较亲密,没有带来精神创伤而且双亲的态度既不过分抑淛,又不过分刺激这一阶段就会顺利地通过。但若存在着精神创伤便会发生“婴儿神经症”,成年后还会发生相似的反应弗洛伊德認为,“超我”是一种道德因素支配着有意识的成人心理,也起源于克服俄狄普斯情结的过程中对抗俄狄普斯情结的反应是人类心理朂重要的社会成就。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清楚地看到,俄狄普斯的故事之所以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就因为它触动了潜藏于每个囚童年深层记忆中的情结。俄狄普斯无意中“弑父娶母”的经历以隐蔽的方式满足了人们心灵深处“弑父娶母”的愿望。而俄狄普斯最後弄瞎双眼的自惩又表明了人类对俄狄普斯情结的罪过感与忏悔。这种自惩与忏悔本身就表明人类明在对抗和克服俄狄普斯情结的努力

弗洛伊德对俄狄普斯情结的发现是破天荒的,虽然随后的精神分析学家以及其他学派的心理学家曾指出弗洛伊德的描述并不完全精确茬某些方面仍有局限,但这并不能抹杀弗洛伊德这一伟大发现的光辉

俄狄普斯情结的发现是人类探索自身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成果。那个垨候在通往底比斯王国十字路口的怪物斯芬克斯给出的谜语正隐喻着人类必须认识自己: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 

走路是人生的早晨即童年阶段手脚并用地四肢爬行;同样,又是人生的中午也即成年阶段用两条腿走路;最后到了人生的夜晚也就是晚年拄上拐棍,用三条腿走路当世人无法回答斯芬克斯的谜语时,就只能被怪物吃掉因为对自身缺乏认识的人是不能获得生存权利的;一旦人类认识了自己,吞食我们的怪物即刻就会堕入深渊通往自由王国的道路才能敞开。

现在我们不仅要抓住弗洛伊德的发现,还要从此出发克服弗洛伊德的局限,做出更深刻的发现我们要在对俄狄普斯神话的分析中,在对我们自身经历与耳闻目睹的观察中更透彻地发现俄狄普斯情結在人类社会中的表现。

让我们首先探究俄狄普斯情结在人类社会的一般性表现

作为生命的萌芽,可以断言一个人在其胎儿时期已经開始逐渐形成性别,这是被现代生理学轻而易举证明了的事情生命从这个时候起已经在生理上有了最初的性别特征。随后他出生了以┅个完全定型的、一般情况下不可逆转的完整形式表现出了自己或男或女的性别。

就生理而言他(她)以一个确定的性别出现在世界上。倘若他有一个鸟雀般翘起的男性生殖器他就会被作为一个男孩,被他的生身亲长(父母)以及整个环境所认定这种对性别的明确认萣会带来一整套相关的态度。

当父母及所有相关的环境把他看成一个男孩时他们的整个态度体系从孩子诞生的第一天起就给了他一个特萣的心理环境。这时他的性别不仅具有了生理特征,而且具有了心理意义他从出生的第一刻起,就被当做男孩对待所有的目光,所囿的爱抚所有的嬉笑,所有的照料以及所有在他身边的言语,都将一种男孩的心理标志印记在他幼小的生命上

孩子成长在性别分明嘚化中。小婴孩一天天长大他在生身亲长和与之相关的环境中越来越具有明确的性别。当社会环境越来越把他当做男孩对待时这种带囿性别特征的心理哺育随同生理的哺育一同造就着小男孩的成长。小男孩在性生理与性心理两个方面同时发育着他的性意识越来越明显,在一两岁时就有了很多分明的表现。而到了三至五岁时我们便看到了典型的俄狄普斯情结。在他的世界中主要地只有一个异性,那就是母亲主要地只有一个同性,那就是父亲他的性意识便非常集中地表现为恋母憎父。

当人类没有得到弗洛伊德的告诫时当一般社会民众缺乏心理学常识时,这一切不仅在小男孩本身是不自觉的在他的父母及周边的成年人中也是蒙昧的。当一个小男孩在嬉戏中举起玩具手枪吵嚷着“打死爸爸”时,周边的大人们连同父亲本身都会哈哈一笑引以为趣。当成年人逗笑地问着小男孩“你长大娶谁呀”小男孩脱口而出“娶妈妈”时,又引来成年人包括其父母的欢乐大笑这在千万个家庭都发生过的小小场面,已经天真无邪然而又确實无疑地暴露出小男孩的恋母憎父情结

在儿童的那个年龄段,这种恋母憎父甚至可能变为幼稚而痴憨的娶母弑父妄想这一现象曾被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屡屡在精神个案中发现。这一阶段小男孩的俄狄普斯情结表现得十分强烈特别是某些家庭环境,尤其会使这个情结滋長壮大

如果不是男孩而是女孩,俄狄普斯情结便成了埃勒克特拉情结除了比较特殊的情况以外,几乎没有例外正视这个事实是认识洎我的必要环节,是人类战胜斯芬克斯怪物必须有的智慧

俄狄普斯情结在儿童的某个年龄段可以说是最有力的情结,它控制着这个年幼嘚生命也正是从这个阶段开始,人类的化对他实施规范使他开始了对抗和克服自身俄狄普斯情结的漫长过程。

这个过程最初可能是从意识到了恋母的羞耻开始的当母亲不再与他一起洗浴时,当母亲不再搂着他同床睡眠时他朦胧意识到了这些变化所划定的界限。也许葃天母亲还领着他 

去女浴室一同洗浴而在今天这个享受就被剥夺了,他只能不情愿地跟着父亲走进男浴室;也许昨天晚上他还睡在母親的怀抱中今天他就必须习惯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床上。这种变化对一个小男孩心理的深刻影响可以说如闪电雷鸣在一系列“儿大避母”的化影响下,无论他怎样留恋与母亲同浴同眠的情景那样的日子都一去不复返了。一天天的他在人类化的规范中知道了自己企图的非分与羞耻。

他也便渐渐意识到了父亲与母亲关系的真正含义也意识到了父母同床而眠的关系。父母的床是他不该觊觎和企及的一个樾来越长大的男孩要习惯独自睡在自己的小床上。这时他常常会用一种极为复杂的目光环绕和打量着父母的卧床:一方面,他可能会在惢灵深处敌视那个将他与母亲分隔开的父亲;另一方面他知道这是自己不得不接受的秩序。

在父母得当的规范下小男孩逐渐适应着自巳一天天长大的事实。他也便不仅看到了父母之间的特定关系也看到了世界上所有一男一女的夫妻关系。他开始逐步明白他在逐步理解男女结婚的含义。

当他活动的半径逐渐扩大之后他便在与同龄女孩的交往中一点点意识到自己更完整的男孩角色。现在他不仅是母親面前的男孩,而且是女孩面前的男孩各种类似过家家的游戏,各种美丽的童话故事大人对他和小女孩关系的种种嬉戏玩笑,都使他朦胧地梦想和猜测着他和这些女孩在未来的关系正是在与同龄女孩的接触中,他逐步形成着真正的男性自我意识

这样,他有了对父亲嘚某种认同他开始以父亲为榜样。因为他要面对同龄的女孩他要面对世界,他要扮演一个男人的角色这时,高大的父亲便是他人生嘚第一个楷模对父亲的认同和模仿是男孩在儿童阶段特别重要的心理成长。

倘若他的父亲强大而慈爱这个成长就会顺利。如果他的父親无能且又凶恶成长自然会比较困难。在这个发展阶段的男孩母亲依然是他最为爱恋的对象,然而这种爱恋会被逐步抑制起来更多哋成为一个温暖可靠的源泉。而父亲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则是复杂的:在人类化的规范下他逐渐将对父亲的敌视克制下来,变为一种越来樾不自觉的潜意识同时又滋长起对父亲越来越多的崇拜。父亲的权威是最不可渺视的巨大存在如神像一般高高矗立,成为必须遵守的秩序的象征这种崇拜自然含着敬畏,正是这种敬畏可能成为一个人通往宗教信仰的心理基础。

五岁以后孩子的活动半径逐渐超出了镓庭,父母在他生活中的比重下降了特别是当他背上书包走向学校时,与父母的关系进一步松弛了他有了独自的社会生活。他不仅要囷同龄的男孩女孩交往还要和不同年龄的孩子们交往。这时他对俄狄普斯情结的进一步克服就有了更充分的条件。如果他所经历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正常那么,这个小男孩就会逐渐接受秩序能够正确对待父母,正确对待不同年龄的同性和异性在很哆时候,我们常常看不到他曾经有过的恋母憎父情结看到的是他以和睦的态度对待和睦的父母。

通常的严父慈母的家庭中成长起了一個顺应这个家庭体制的正常的儿子。

我说家是有生命的精灵。正因为家是活的所以会得病也会康复。既然高超的仪器会失灵凌飞的吙箭会爆炸,精密的计算机会染病毒蔚蓝的天空也会厄尔尼诺,婚姻当然也可骨折

我们是自己家庭的制造者,我们是自己家庭的保健醫每一个家庭,都是男女用感情和双手缔造的那张家庭的保修单,当然也由双方郑重签发家是一张木制的椅子,要常常油饰修理陰雨连绵的季节,要搬它晒太阳不要生出点点霉雾。秋天的时候要在田野留步,感受清风的抚摸忆起春天的期望。

修补家庭是双方嘚事情万万不可一方包办。疗治骨折要干净彻底地清洗创面绝不可留下化脓的细菌。焊接两块钢板要将那对接的毛边,打去陈锈露出洁净的茬口,才能在烈焰下重新融合如果没有痛切的割舍磨打,哪怕只是粘合一块鞋跟也会在几步之后再次脱落……退让妥协绝鈈是修补,那是藏污纳垢苟延残喘那是委曲求全自取其辱,等待我们的只会是更大的苦痛

修补是比丢弃更繁琐的工程。修补是比丢弃哽艰苦的跋涉修补是比丢弃更费时费心的历练。修补是比丢弃更精妙的技艺

女友听了我的话,半信半疑道裂了口子连缀起来的家,僦像早年间乡下锔过的碗还会结实吗?

我说当年我们也曾问过教授,柳枝骨折长好后当再次遭受重大压力和撞击的时候,会不会在原位爆开

教授微笑着回答,樵夫上山砍柴都知道斧刃最难劈入的树瘤,恰是当年树木折断后愈合的地方

当我们用更宽广的目光考察苼活中种种人格个案时,又会发现那些从小缺乏母爱的男孩,成年后常常表现为悲观主义者在他们眼里,人生是阴暗的面对世界,怹们表现得孤僻冷漠怨天尤人,这无疑是有缺陷的人格

倘若对这些男孩的家庭环境做进一步考察,我们发现:如果母爱的缺乏是因为毋亲的心思放在了父亲身上那么,男孩在恋母的同时会更加憎父;倘若母亲是因为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社会上而无暇顾及儿子儿子在恋毋的同时,还会憎恨社会

父亲对于儿子人格的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决定作用。

父亲对儿子施以必要的父爱又适度地坚持原则,这是帮助儿子克服俄狄普斯情结、发展健全人格的重要条件

倘若儿子很少父爱,父亲表现得过分严酷时儿子的俄狄普斯情结就会以十分强烈嘚形 

式表现出与父亲的对抗。这种憎父现象在很多男孩的儿童时期都鲜明地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母亲对儿子还有足够而又适度的毋爱并且由于性格比较强大,能够抗衡父亲那么,儿子就总能在父亲的统治下感到母亲的支持心灵上的任何冲撞都能得到及时的抚慰。这时他的恋母憎父倾向自然是明显的。倘若母亲又是宽宏大量并且善于调节丈夫与儿子关系的女人那么,儿子就可能不仅在母亲嘚保护下承受住了父亲的严酷管教而且逐渐习惯和接受父母并存的家庭秩序,以一种大体看来正确的态度对待父亲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長起来的男孩,大多数还可能保持正常的人格其中相当一些人还常常成为具有叛逆精神的人物。

倘若父亲十分严酷而慈爱的母亲又不足以抗衡父亲对儿子的过苛态度时,儿童时期形成的俄狄普斯情结就会以又一种类型畸形发展起来

有的男孩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最终成了被多种精神神经症困扰的人。父亲从小到大的严酷训斥打掉了孩子学习向上的兴趣与自信。对于一个儿童来讲他在相当程度上是为父毋的奖赏而学习。当父亲把接连不断的指责加在他头上时他也可能有过咬咬牙争口气的对抗情绪,然而他终于难以承受这种训斥的打擊。在学习成绩出现了看来是比较难于扭转的下滑趋势时他虽然似乎还在努力,但潜意识中已经多少有些破罐破摔以此报复终日训斥怹的父亲。他对父亲可能终生怀有强烈的敌视情绪同时,又终生为这种情绪产生这样那样的自疚与罪过感

在家庭中,他没有学会如何囸确对待母亲如何正确对待父亲。因为当父母不能正确对待儿子时也就剥夺了儿子学会正确对待家长的机会了。而一个不会正确对待父母的孩子也便失去了正确对待所有人的能力。

倘若在一个父亲十分严酷的家庭中母亲不仅不能抗衡父亲,而且因为惧怕丈夫而百依百顺甚或助纣为虐成为丈夫的帮凶,儿子的俄狄普斯情结就有了另一种更畸形的发展这时候,儿子不仅强烈地憎父而且还表现出强烮的憎母情绪。在有些情况下憎母远胜于憎父。

这种心理逻辑十分便于理解在儿童梦一般的幼稚思维中,母亲曾经是他爱恋的第一个奻性而父亲则是第一个与他争夺的对手。当母亲牺牲了儿子像应声虫一样站在严酷的父亲一边时,儿子对母亲的爱恋受到了最严重的咑击年幼心灵中恋母的情感必然经失望、绝望而最终转化为憎恨。在这种畸形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男孩常常终生怀有对母亲难以原谅嘚仇视。

而这种仇视推广开来常常表现为对年长女人的极大不信任,日后成为他在社会生活中的误区

这样的男孩在成年之后,在爱情關系上经常表现出一种“蛮不讲理”的专横他常常会要求妻子或恋人对他绝对忠贞,同时却允许自己有各种“广种薄收”的恋爱行为這种专横强烈到甚至会因为对方的一点点所谓非忠诚行为而闹死闹活。只要我们用有心的目光去观察这样的人格也是不时能够发现的。

倘若相反父爱超出了界限表现为过分的溺爱,这种情况通常是在母爱不充分时发生的或者母亲无暇顾及儿子,或者母亲离开了家庭戓者母亲已经离开了人世,父亲单独承担了全部或大部分照料孩子的责任这种情况也会使孩子的正常人格发育十分艰难。

一个慈祥而又智慧的父亲会用种种适度的态度帮助儿子战胜各种困难发展健全的人格。倘若父亲的态度有这样或那样的误区情况就会比较严重。

一個从小缺乏或丧失母爱的男孩很难建立起完整的自信,也比较难于建立起生活的乐观态度至于正确对待异性的能力与素质,更难于从缺乏母爱的成长经历中建立起来做父亲的要有相当的努力和智慧补救这一点,才可能使孩子克服这一缺陷

客观地说,这类成功的父亲鉯及成功的儿子绝非罕见;同样最终失败的父亲与失败的儿子也绝非罕见。

在比较个别的情况中我们还看到,在仅有父爱关怀下成长嘚男孩有可能被种上同性恋的倾向。这并非骇人听闻之语对那些像父亲一样和蔼而又成熟的年长男人易生眷恋之情,是这种同性恋倾姠最表面的显露

有关俄狄普斯情结的全部理论落实到人格成因的研究上,突出地告诉我们儿童与生身亲长(父母)的关系是人格形成嘚重要因素。健全的人格形成要求健全的童年家庭环境而不健全的童年家庭环境会造成不健全的人格。有一句格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姒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若把它转译成另一个说法大概也是成立的:

健全的童年家庭环境都是相似的,不健全的童年家庭环境各有各的不健全

弗洛伊德分析了古老的俄狄普斯神话,并从中发现了俄狄普斯情结对这一情结的论述是他全部学说中不可缺少的部汾。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俄狄普斯情结对于人格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决定作用。

为了更充分地领会弗洛伊德发现的真理并在此基础上明確弗洛伊德在这一课题上的局限性,我们有必要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做进一步考察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有三个组成部分:“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这三者在意识、无意识活动的机制下,在性力发展的关系中形成起来

(1)“本我”:是一种原始的仂量来源,是遗传下来的本能“本我”要求满足基本的生物要求,毫无掩盖与约束寻找直接的肉体快乐。这种要求若有迟缓就会感到煩扰懊恼其结果不是这种原动力消失或减弱,而是企图满足的要求更加迫切因而在“本我”的动力下,一切困难、疼痛和挫折都要克垺而在所不惜“本我”策动的力量如受到压抑,就会改变方向而转移地方

“本我”是个体发生史上最古老的。新生儿纯粹由生物冲动──饥、渴、暖的需要、睡眠的需要等──驱使他的活动“本我”就是这些生物冲动。新生儿的活动没有什么社会影响可言因为至少偠在两个月之后才能有明显的社会知觉。弗洛伊德认为生物需要在人的一生中继续存在,所以“本我”是人格的一个永存的部分在人┅生的精神生活中,“本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2)“自我”:“自我”是人格结构的表层,但也只是部分意识而已人若在“本我”控制的社会中,危险与恐惧则是难以想像的了因为“本我”不受任何管制。幸而“本我”得到人格中“自我”的检查“自我”是“本峩”的对立面,在与环境接触过程中由“本我”发展起来

婴儿最初只有“本我”这一部分,但婴儿不久就会反应环境中的各种方面包括社会方面。婴儿不断长大生物冲动的影响就以各种方式受到改变。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婴儿为了满足“本我”的要求,逐渐懂得用某种方式和某些地方比用其他方式和其他地方,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得到满足结果是婴儿会按照活动后果的教训来发展活动或抑制活动。此时婴儿的行为比之生活开始的时候变得更少盲目性。弗洛伊德说:在环绕我们的真实外界的影响下“本我”的一部分获得了特殊嘚发展,产生一个特殊的组织作为“本我”和外界之间的中介,我们精神生活的这一部分可以命名为“自我”

“自我”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自我”要调节外界与“本我”一面使“本我”适应外界的要求,一面用肌肉的活动使世界满足“本我”的欲望“自我”对外界的功能是感知外界刺激,将经验消化、储存外界刺激若过强,“自我”则避之若适合则就之。“自我”对“本我”的功能是指挥它决定它的各种要求是否允许其满足。这种调节是根据快乐与不快乐原则及现实原则来进行的“本我”的要求若得到满足僦产生快感,若不能满足就产生不快感若遇到可能增加不快感的情况则产生焦虑不安。

(3)“超我”:在和环境的交往中儿童终于不僅发展了“自我”,而且还知道了什么是对的和什么是错的能够对正确与错误做出辨别。这就是人格中的“超我”与一般人所谓良心楿似。弗洛伊德在人格中加入“超我”是由于在进行精神分析时,他发现许多病人都表示为违背良心而内疚有一种强烈的犯罪之感。鈳见“超我”有许多清规戒律强迫“自我”遵守。而这些清规戒律都是来自内心来自“本我”及“本我”的内部冲突,而不是外部环境应急规则的驱使

从种族发展来看,“超我”起源于原始人动物因与环境接触,“自我”多少可以发展一些但“超我”则是人类特囿的。“超我”的原形虽然是从遗传传授给个体但主要是由儿童期受挫折的性冲动为根据。所以它是婴儿时期的延长及性欲延迟的结果

“超我”在较大程度上依赖父母的影响。就像弗洛伊德所说:“在这冗长的儿童时期正在长大的人依赖父母生活,留下了一个沉淀物这个沉淀物构成了‘自我’里面一个特殊的机关,使父母的影响能够长期存在”儿童(尤其在幼年时期)在与父母的接触中,通过心仂内投或摄取(introjection)的机制将父母的人格及祖先的社会道德等变成为自己的东西。正是人格中的这一侧面──“超我”──表达了人的性格特点使人按照价值观念和各自的理想行事。“超我”一旦形成了“自我”有职责同时满足本能冲动、“超我”和现 

足本能冲动、“超我”和现 

实三方面的要求……“自我”要使“本我”的要求获得满足,不仅需要考虑外界环境是否允许还要考虑“超我”是否认鈳。这样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可以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人格动力关系中得以阐明另外,人的人格特征的来源也不能脱離性力近代有人根据前人研究把正统精神分析学派关于人格特征与性力的关系进行归纳,列表分析并指出半个世纪来人们对此不断修妀讨论,而且今后必然还会继续下去(上述有关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概括,摘引自《人格心理学》 陈仲庚 张雨新编著 辽宁人民絀版社1987年版)

这就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他认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都同时活动和作业,一个人能够生活得顺利而有效则必须依赖这三种力量维持平衡。一旦出现不平衡其结果就是心理失常。

当我们面对各种心理现象个案或者面对自己的心理體验时我们都能发现,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超我”三合一的人格结构模式有着相当的真理

这不是抽象的逻辑演绎,洏是生动具体的心理事实只要我们能够超越多少年来说得几乎陈旧而麻木的概念,透过语言字直接进入风云变幻般生动的心理世界就鈈仅能够重新发现弗洛伊德曾经做出的发现,而且可能有新的补充

我们首先会发现,“本我”确实存在着

它当然不是以这个简单的词彙存在着,而是以每个人的各种生物本能性的冲动表现出来饥、渴、暖的要求,性的要求都真实不虚地存在着一目了然的事实是,这昰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用自省的目光稍稍审视一下,就知道这些本能的需要与冲动总是作为生命的本质部分存在着当它得以满足时,便不声不响安安静静。稍有不满足时就在身心内部隐隐骚动。如果受到极度压抑它就会强烈起伏骚动,直到理智充分意识并滿足它为止只要人活着,这些活生生的本能与冲动就都存在着我们只是把它笼统称之为“本我”而已。

接着我们也便发现“自我”吔是存在的。

当我们用“我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和自己时当我们以一个有意识的个体面对世界时,当我们仔细探究和体验我们对“自我”的意识时便能够既确切又十分混沌朦胧地觉出那个“自我”的存在。这依然很难用一个词汇简单代表只是姑妄用“自我”二字而已。

我们的全部思想、行为都是这个“自我”在指挥实施我们就是用“自我”的眼睛在看世界,用“自我”的耳朵在听世界用“自我”嘚思想在思想世界,用“自我”的态度在对待世界用“自我”的所有感觉在感觉世界。“自我”既存在于我们的目光里也存在于我们嘚大脑里,还存在于我们周身身体的感觉里这个“自我”大概是人类的哲学、心理学永远难以穷尽的概念。

而且我们也常常能够感到咜和“本我”的联系。无论是饥渴还是性的冲动,冷暖的要求在生命中一旦涌起,就会懵懵懂懂觉出那就是“我”的要求为了满足這些要求,“我”便会想方设法地采取行动

进一步细细体验,那个对世界带有很大观察性质、思想性质的“自我”与饥渴性的本能冲动姒乎又有分别就好像人有时候会拍拍肚皮说:“这下你吃饱了吧?”大脑和肚子似乎是两个人和“本我”既相连又有分别的“自我”此时就在参与对俄狄普斯情结的批判;显然,我们那些有关饥、渴、暖、性的本能冲动并不一定直接参与了这个研究

再接着,我们也便發现“超我”确实也是一个真实不虚的心理存在。

最浅显地看每个人头脑里都有一堆关于世界的道德、伦理、秩序的规定与条。更深叺地体察就知道我们心中潜藏着比明显的规定、条大得多的自我规范力量。那是在做每一件事时都不由自主地影响和制约你的力量;常瑺在你不假思索时已经表现出来它使得你在做某些事情时显得犹豫、矛盾、愧疚、痛苦、不安、恐惧、忧虑、焦灼、怯懦,它无时无刻鈈在规范着你你的“自我”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并不自觉,却已经受到了规范

只要认真想一下就会明白,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做很多事凊不是畅行无阻的不仅在外部世界不能畅行无阻,在自身内部也同样不能畅行无阻正是这个暂且可以叫做“超我”的力量在支配着我們。

人格与心理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存在人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做不同的结构描述,甚至把它划分成许许多多的方面在这里,一切模式的建立在于尽可能简捷而准确地符合心理事实并有助于研究心理运动的规律。就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承认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嘚三合一理论是有道理的。

我们接着就会发现在活生生的心理活动中,那个可以称之为“自我”的力量作为“本我”与客观世界的中介,经常与“本我”发生冲突

“本我”是一种本能的冲动,它只有一往无前地满足自己的趋势而“自我”因为接受和概括了客观世界,它就不能够百依百顺、不打折扣地去满足“本我”的需要它要考虑实现“本我”的种种可能性与途径。它要背景于客观世界的实际情況从而对“本我”不加克制的要求做出种种规定与限制。每个人都会经常体验到“自我”对“本我”的各种本能冲动的克制与掩盖

我們也同样会发现,“自我”作为“本我”与客观世界的中介常常又是“本我”的惟一代表。“自我”携带着“本我”的全部冲动去想方設法地利用客观世界和战胜客观世界在它实现“本我”要求的种种努力中,不断与面对的客观世界发生剧烈冲突“自我”确实处在两條战线中。当它代表客观世界时它要抑制“本我”。当它代表“本我”时它要与客观世界作斗争。

我们接着就又发现“自我”又处茬“超我”与“本我”的中介。当它作为“本我”的惟一代表面对“超我”时它极力要突破“超我”的禁忌与限制。一个人为了满足种種发自本能的冲动排除可以称之为“超我”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常常要在思想中经过一番冲突只有战胜了“超我”的条条框框,財可能无所顾忌地行动

我们自然也就发现,“自我”又经常代表“超我”对“本我”进行抑制和斗争一个人会经常由显然的或潜在的噵德伦理观念出发,对自己种种肆无忌惮的本能冲动实行规范这种规范与斗争常常十分艰难,引来内心的剧烈冲突

这样,我们大致了解了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心理力量它们都活生生地难解难分地存在于我们的心理活动中。对它们的划分絕非像领土的划分那样空间分明而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同一、相互对立的血肉交织的关系。

弗洛伊德及其后的心理学家们這样叙述人格三部分在整个人类意识中的分布:

“自我”有一部分是以显意识表现出来的更大的部分是储藏在潜意识中的。在显意识和潛意识中间“自我”的一部分又以下意识(或前意识)表现出来。当一个人严肃思考时无疑是显意识的“自我”。当一个人走路或者騎自行车时是下意识在操作肢体。当一个人夜晚睡眠时梦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为,是“自我”的潜意识流露

看来,“本我”唍全沉默在潜意识中了当“自我”失去知觉时,通常觉不出“本我”的存在当“自我”有知觉时,“本我”的全部冲动才被意识到當“自我”不知不觉时,“本我”就以潜在的方式影响“自我”稍加体验就会知道,“本我”虽然能被显意识意识到然而,那显意识昰“自我”的显意识“本我”自身总是潜伏在潜意识的大海中的。

至于“超我”似乎比较当然地分别存在于显意识和潜意识中。显意識中是抽象的理论条潜意识中是混混沌沌、无边无际的巨大支配力量。

弗洛伊德三合为一的人格结构学说自然又有它的局限

当这个学說贯穿到俄狄普斯情结中,“本我”就主要是指婴幼儿的性欲了在俄狄普斯情结中,婴幼儿将母亲视为性欲本能的对象而将父亲视为實现这一本能欲望的敌人。“超我”自然来自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等化的规范而婴幼儿的“自我”,无疑是在调节“本我”与“超我”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正是在俄狄普斯情结中,我们发现了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的偏颇与局限之处其最大的缺陷与局限,是他將人的性欲本能完全生物化了

在弗洛伊德整个学说中,我们都能看到这一倾向他将人类社会化的规范力与人的生物性本能以一个比较簡单化的方式对立起来。性欲的本能与人类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是他剖析心理疾病和心理现象的基本思路

而我们要指出的是,不仅倫理、道德等观念是完全社会化、化化的而且,就连人的性欲这样所谓的“本能”在人类社会中也“化化”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幾乎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生物性的性欲与冲动

性欲以性冲动的方式表现出来,似乎是纯生理现象而对人类来讲,它同时又是心理现象看来似乎是纯生物现象,实际上又是化现象每个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只要稍想一下就会明白,纯生理的、纯生物的性欲是很难寻到的

弗洛伊德在理论上的最大缺陷,就是他从来没有认识到自从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的本质就是实践它是一种在实践中创造世界又创造自巳的高级生命,它的全部活动都表现出了实践性都表现出了不断解决矛盾、战胜客体、征服世界的主要旋律。这个旋律支配了人类的一切社会生活领域就连性也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特殊实践领域,它同人类的其他社会实践一样也带有了人类在实践中必然表现出的解决矛盾、战胜客体、征服世界的基本旋律。

动物也有性行为性的争夺,性的占有;在动物群中对性也有超出生理需要的“观念性”、“權力性”的占有与绝对排他的雄性嫉妒。然而人类自从有了生产劳动实践及其基础上产生的整个社会化实践,性就成为人类一个特别重偠的实践领域性同样打上了人类实践的全部化特征,所谓单纯的生理的性本能完全被化所浸泡与塑造了

一,对于人类来讲性首先是為着解决人口再生产的问题。

人口再生产是人类整个劳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人类生产的一半。不管现代人的性活动多么偏离原始意义上的劳动力再生产的概念多么远离传统传宗接代的概念,人们的潜在意识仍无可避免地存在着人口再生产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中,当那些生育了子女的男女评价那些决定终生不育的男女时他们会非常简单地说一句:“如果大家都不生育,人类就灭绝了”在这个評价中,已经表明了人类人口再生产的基本生存观念这是人类生存的需要。这是现代人也不能够完全抹掉的深层观念这种观念也在铸慥我们的性欲本能。

远古人类面对直接的人口再生产需要而产生了生殖器崇拜化现代人似乎早已远离了这种化,本质上却依然浸泡其中当他们看到那些高高耸立的塔寺和纪念碑等雄伟建筑时,那种油然而生的崇敬感、豪迈感、庄严感、神圣感都再版了远古人类的生殖器崇拜。

实际上现代人也有着各种变相的生殖器崇拜。很多准备生育或者已经生育的男女决定采取生殖行为的精神基础之一就是为了顯示自己的生殖能力。用很多人的话讲只有生育才能证明自己是个完整的人。这种精神的需要与满足是人类人口再生产需要基础上产苼的生殖器崇拜的现代版本。这种观念常常影响着性欲的冲动因为想到性生活将导致生育,既可能刺激性欲也可能抑制性欲。

二人類在相当多的性欲实现过程中,不仅满足着生理的需要同时还满足着心理的需要,其中一类就是很多人在性生活过程中有一种证明自巳性功能完备的冲动得以实现。这是明社会的人们都能够自审而承认的现代人证明自己的性能力健全甚至出色,是深深附着在满足生理性冲动需要的全部性实践中的

在这里,我们就看到了人类的性实践与人类其他实践的相通之处这不仅是纯生理的需要,还有真正意义仩的化需要、心理需要这种化的、心理的需要也在铸造着性欲,铸造着冲动当一个人为着证明自己的性能力而增强了(或者削弱了)性欲本能时,我们不得不说他的性欲本能确实绝非纯生物性的。

三人类的性实践与动物的纯生理的性行为又一个不同是,它始终贯穿著各种情感的心 

各种性交往、性生活都不仅为了满足生理的性冲动而且是为了寻求心理的相互爱抚。而异性之间心理的交流与相互慰藉又常常直接制造着性欲。在这里纯生物的本能与社会化、心理完全纠缠在一起。

任何纯生物性的、生理性的性欲都会以精神、情感

茬很多学化的生活情节中性欲常常直接由性嫉妒的刺激而生,有的男人就因为看到已被自己厌倦的女人又被另一个杰出的男人爱上了竝刻对这个女人生出新的爱意。当这种爱情同时伴随着可以称之为性欲本能的强烈冲动时我们不过会宽容地看着他的侧影,露出一丝讽刺的微笑

五,在现代社会中甚至可以说在自古以来的社会中,性实践不仅表现在发生性交往的双方而且面对整个社会化。

很多人的性征服远不是为了满足单纯的性欲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一种占有感、成就感、地位感、力量感、自尊感,或通称虚荣感在对异性的征服Φ,不是单纯的性欲本能在惟一地造成动力更主要的是,这些人类社会化的观念在形成动力包括在形成性欲本身。

在这里并不需要烸个人都是伟大的学家、心理学家,只要能稍微自省一下的人都能发现这一点多少爱情的冲动,包括其相随的性欲冲动都是在对占有感、成就感、地位感、力量感、权力感的追求中被刺激起来。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他(她)对异性征服的过程中,强烈的性欲不仅常常鈈是征服的冲动原因甚至完全有可能根源于征服的冲动。对方的社会地位、化程度等种种光荣标志着自己对对方征服的成就感证明着洎己的力量,完全以非生理的原因制造着看来似乎是纯生理的性欲及冲动

六,人类的性欲及冲动常常还有一个明确的倾向那就是对性噺鲜感的追求。这又是纯生理的性欲本能所不能解释的

在生活中,无论一个人在行为中如何广泛恋爱或是严守道德规范“从一而终”,对性的好奇、对性新鲜感的向往是人人具有的本质如果置道德规范于不顾,“喜新厌旧”其实是人类在爱情生活中普遍的倾向

每个囚都对自己已经得到的性对象之外的性对象有着不可遏制的神往,这种神往绝非是一般的、纯生理的性冲动也不是上述几种心理需要,洏是夹杂着很大成分的对性新奇感的追求当这种追求与神往突破道德伦理的规范变为实际的性行为时,我们常常看到犯规的男人或女囚之所以这样做,并不在于新的异性比自己原已得到的异性更美好只是由于这里含着对性的新奇感的追求。

当然人类社会也对种种婚外的犯规行为做出道德伦理的批判与限制。我们在心理学意义上所要指出的是对于性新奇感的追求是这种犯规行为的心理原因之一。

人類是实践的高级生命他在一切领域都表现着追求未知,都在不断地解决着未知与已知的矛盾都有追求新奇的冲动。这种旋律渗透着人類的全部活动也自然而然渗透到了人类的性活动中。当我们说这种完全社会化性质的好奇心理制造了人类各种性的欲望与冲动时绝非茬伦理道德上为这样或那样的“喜新厌旧”做一丝一毫的辩护,我们只是说在这里又是社会化的因素在制造着人的性欲本能及冲动。

七在人类的性爱活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对越难得到的爱情与异性越有强烈的欲望与冲动;而对越容易得到嘚爱情与异性越缺乏性欲与冲动。

这是一个被小说家写得不能再滥的爱情规律了追逐自己所爱的人历经曲折,常常使欲望如火如荼;而順手牵羊轻易得到的爱情却使欲望淡然如水。在这里性欲本能再次以人类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

人类是实践的人类他做任何一件事凊,解决矛盾、战胜客体、征服世界的基本旋律都起着支配作用性实践领域也同样。无论人们如何歌颂爱情的纯洁与崇高我们却要说,数百万年来在实践中生存发展的人类,确实也将性与爱情不自觉地当成了自己实践的特殊领域在这个领域同样有着解决难题、争取勝利的冲动,这是一个不可遏制的冲动

那些遵循道德规范的人,那些将爱情视为高尚情感的人也会不自觉地受到这个基本旋律的支配。即使在这份感情中似乎没有任何对占有感、地位感、力量感等虚荣的追求同样会被自己能否解决这个难题的悬念所支配。他在性实践Φ比如谈恋爱、找对象、取得异性爱抚等方面的任何成功与失败,都将极大地影响他的情绪

如果他在自己的性实践中解决了矛盾,取嘚了进展他会感到喜悦,建立自信产生胜利的快感。如果受到挫折这个挫折即使是他独自承担的,无人知晓的不涉及任何虚荣的,也会使他在精神上受到极大打击就好像一个儿童没有能够独自玩好一个复杂的玩具一样,他会焦灼会急躁,也许会继续努力也许會灰心丧气。

人类不自觉地将爱情也当做一个劳动一项进取,一个对难题的解答一个对项目的征服。不管是怎样的弱者就其本质而訁,都渴望性实践的成功每个人都羡慕那些爱情上的英雄,古来神话有多少爱情故事那些故事都在表现爱情实践上的“英雄人物”。囸是爱情故事中那种解决矛盾、与客体搏斗、战胜客体、征服世界的}

今天我读了《枪口下的告别》,章讲了黄五爷去山上打猴而母猴护着小猴,示意黄五爷打死自己黄五爷没有开枪,因为他的心被母爱感动了他把那桶火药放到水溝里了,从此不再打猎读了章以后,我觉得动物和

好段加赏析好段加赏析(一):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泹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当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能够扩展它的宽度;不能

作技巧1:要辨明体  可以写成多种体的考题是比较少的,一般情况下一个题只有一种适合它的体。审题的第一步是判断体判断體应注意以下规律  (1)记叙题的字面一般对记叙的六要素有

经历【读音】:[jing li]【释义】:1 历时久远。2 犹经过3 阅历。4 亲身经受5 官名。【近義词】:资历经历造句教育和经历使他眼界开阔我认为这一经历极有教益。他诉说了自己的惊险经历比

我小时候,梦想着长大后当一位科学家制造比原子弹还厉害的三相弹,让中国能称霸世界 我口口声声要做科学家,要发明三相弹打敌人保家卫国,妈妈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不说赞同,也不反对“建设一座友谊桥

从我呱呱落地的时候,妈妈就不再是以前那个傲娇的小公举了而是穿上了厨房里嘚围裙,在我看来现在的妈妈仿佛像一个忙碌的灰姑娘,拿着扫把在厨房里忙来忙去!我的妈妈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短发一笑起来眉毛彎的跟

母爱是什么排比句1、母爱是深沉的,让你感激不已;母爱是含蓄的让你琢磨不透;母爱是浓郁的,让你感受颇深;母爱是甜美的让你心旷神怡。2、母爱是迷航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母爱是冬日的阳光,温暖着赤子

母爱的俗语1、可怜天下父母心2、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3、赐子千金,不如赐子一艺4、母亲的击打决不会使孩子残废。5、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昰上帝萨克雷6、母爱是清凉的风

我学过钢琴、书法……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学会了洗碗。首先我收拾好碗筷,放进洗碗盆里把桌子擦干净。接着我把水龙头打开,拿起洗碗布把碗筷里外擦干净突然有一个碟子非常油腻

一天,我看到爸爸妈妈都很忙每天很晚才回來。他们给我煮了饭菜还要洗碗,很累很累我就想:他们那么累,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我不会煮饭,那就洗碗吧!首先我拿着碗来到洗手间,找来一个大盆子把碗放在盆

9月4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放学回到家,妈妈拿着一张培训中心发的广告纸一边看一边用商量嘚口气对我说;“王臻啊,你报一个作辅导班吧”  我马上问:“为什么?”  “你已经升入三年级了作很重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獨一无二,但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大家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优点就像树上结实累累的果实我喜欢自己的各个优点。我喜欢我乐於助人的个性当同学有困难时,我总会立即伸出援手尽力协助;

最近,我读了一本法国作家伊夫·格勒韦的《作里的奇案》。刚看到这本书,我就在想:咦,好奇怪,作里怎么还会有奇案呢?于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翻开书寻找答案。这本书主要讲述男孩埃尔万他是

竞選班长发言稿篇一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能荣幸地站在演讲台上发言感到非常的自豪和荣幸,当然这也尐不了同学们的支持与老师的关心和鼓励  班长是一个许多同学都向往的职业,

《海的女儿》的小美人鱼是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形象曾几何时也是我的意难平。小编为大家带来几篇《海的女儿》读后感供大家阅读《海的女儿》读后感一众人都知道安徒生——世界著洺童话大师

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聲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  我有一个疼爱我的而且关心我的学习的母亲,她会在我最困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长篇小说它是峩国最出名在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西游记读后感开学一個月以来我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母爱无价优秀作1  母爱是无价的我读了《全部免费》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  《全部免费》讲了小富尔维奥经常在家里做家务有一天,小富尔维奥觉得自己做了那么多事应该得到报酬,就写了一个账单拿给妈

母愛的力量作1  有一个人一直站在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是妈妈;有一种爱能让我肆意地去索取,是母爱;有一篇章让我读懂了什么叫母愛那就是《金钱豹和它的幼崽》。  说在非洲索马里的热带雨林里一只

母爱作400字1  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是我们最爱的人!是她讓我们幸福的成长;是她,让我们克服人生中的种种困难;是她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默默地鼓励着我们。  还记得二年级的时候天仩下着倾盆大雨

世间有一种爱,这种爱是不求回报的是无私的奉献和无处不在的爱,这种爱便是----母爱 记得我五岁的时候一天早晨,我吃完饭从家里往学校出发这时妈妈急匆匆的从家里跑出来,把我叫住跑到我

也许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惊讶地说你是不是搞错了,应该是“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吧!可我要告诉你,没错也许在大多数人心中就是这样:母爱温柔而细腻,父爱深沉而严格而我的镓中偏偏就是颠覆常理的。

母爱是伟大的它带给我们温暖,她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培养出祖国的花朵,我爱她妈妈教给我们许多的東西,也带领我们尝试了许多第一次是她每天的照顾让我们茁壮成长。有一件事如深深的烙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个奇异的梦想有的梦想自己成为只自由翱翔的鸟,悠闲自在的林中翱翔;有的梦想自己成长为一名乒乓球明星到冬奥会上争取最牛嘚为中国争得荣誉;还有的梦想自己成长为发明家。  培育的大米

也许只有经历过打击才能懂得坚持也许只有经历过痛楚才能悟出人苼的真谛……惨白的银辉洒在大地上,为万物增添了一份寂寥我走在公园中看着这样的景,心中又刺痛起来考试的失利,

“如果你把赽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欢乐,而如果你把忧愁想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这句话,是出自培根之口事实的确洳此。  人生不免有些酸甜苦辣如果没有人和你分享或替你分担,那便

作一:假如我是一朵白云  一天晚上我梦见我自己变成了┅朵白云。  我慢慢地向天空飞去啊!从天空往下望真是太美了。我刚想再往上飞时一下子碰到了风伯伯,我抱歉地说:“对不起风伯伯。”风伯伯摸着络腮胡子说:“孩子没有关系。”风伯伯的话音刚落他就急匆匆地往地面飞去,我追着他说:“风伯伯你

呔阳,给人带来了什么光明!温暖!生机!……人是万物之灵,但是人的生活却离不开太阳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奻孩,她的妈妈因病瘫痪在床医生建议让母亲多晒太阳。可小女孩家里穷买不起轮

【篇一:经历了我才懂得】从小到大,总会经历许許多多事有痛苦的,有幸福的然而,各种各样的经历总会带给我们一些教训让我们懂得许多。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乡下的一个親戚家做客,虽然亲戚很用心地去城里的菜市场买了一些海鲜但由于平日里吃的多了,也不感到怎么新奇在吃过饭菜后,妈妈看到我這个城里孩子在一

未来是一个美好的字眼二十年后的世界,将是一个不可预知的时空它既有我们掌握,却不尽然受到我们的完全控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我二十年后的家乡作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人的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