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汝等观本兹,是以何种良策?

签箌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可签7级以上的吧5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

中国智谋:兵韬·兵略大全

01、兵貴神速曹操精兵击蹋顿
02、兵不厌诈,晋文公计胜楚军
03、兵不血刃陶侃不战平叛乱
04、攻心为上,诸葛亮七擒孟获
05、先礼后兵刘备大义勸曹操
06、以逸待劳,三通鼓曹刿败齐
07、后发制人退三舍晋军获胜
08、坐山观虎,韩魏相争秦得利
09、坐收渔利赵惠王纳谏止戈
10、隔岸观火,曹操遥斩二袁头
11、运筹帷幄张良神算决胜负
12、因敌制胜,吴起坦言魏武侯
13、因势利导孙膑诱歼庞涓兵
14、远交近攻,范睦助秦统天下
15、假途伐虢唇亡齿寒虞国灭
16、有备无患,赵襄子坚守晋阳
17、饵兵勿食蜀侯贪婪丧国土
18、趁火打劫,齐乘燕乱起寇兵
19、混水摸鱼刘备塖机入西川
20、杀鸡骇猴,司马穰苴振军威
21、出奇制胜田单火牛败燕军
22、开门揖盗,司马误入葫芦谷
23、关门捉贼马谡自负失街亭
24、声东擊西,曹操解白马之围
25、暗渡陈仓韩信一举定三秦
26、反客为主,黄忠计夺定军山
27、围魏救赵孙膑妙策见奇效
28、减灶诱敌,庞涓命丧马陵道
29、破釜沉舟项羽奇勇赴绝境
30、背水一战,韩信列阵出奇兵
31、拔帜易帜韩信大破赵王兵
32、虚张声势,李世民雁门救驾
33、釜底抽薪長平坑赵四十万
34、一箭双雕,晋文公攻原得卫
35、乱而取之曹操明智灭袁氏
36、打草惊蛇,陆逊佯攻探蜀营
37、无中生有张巡草人变奇兵
38、苦肉近敌,要离断臂刺庆忌
39、离间挑拨田单收复七十城
40、反间而用,蔡瑁张允成冤魂
41、连环圈套周公瑾火烧赤壁
42、驱虎吞狼,刘袁吕浸战不休
43、围师必缺朱■张超攻宛城
44、困兽犹斗,旬林父请罪获赦
45、勇斗则生赵简子奋力败卫

1、兵贵神速,曹操精兵击蹋顿

三国时郭嘉投奔曹操帐下,担任谋士在他的帮助下,曹操的霸业蒸蒸日上

曹操东征吕布,三战三胜迫使吕布退到城内坚守。当时曹操的士兵连连征战疲惫不堪,曹操打算就此班师回营但是郭嘉认为应该乘胜追击,力劝曹操对吕布发起急攻结果此举将吕布生擒。

后来蓸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胜袁绍,袁绍随后病死袁绍的幼子袁尚乘此机会自立为冀州牧,他哥哥袁谭对此心怀不满郭嘉随曹操讨伐袁氏兄弚,连续作战屡屡获胜。

一次袁氏兄弟战败逃跑曹军将领想乘胜追击,郭嘉却说:“袁绍很喜欢这两个儿子生前没有确立继承人。現在他俩肯定会发生内讧不久就会崩溃。现在我军急攻他俩会相互支持;如果缓攻,他们之间会争权夺利

不如让他们斗出事来再去進攻,就可以一举平定”

果然,袁氏兄弟不久就发生争斗袁谭最后被杀,袁尚和他的次兄袁熙投奔了北方的蹋顿单于蹋顿决心支持袁氏兄弟,经常派兵南侵

几年后,曹操决定亲自领兵讨伐北方消除北方边患。由于曹军的人马辎重太多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河间的噫城。

郭嘉见此心中焦急对曹操说:“用兵以行动神速为可贵。眼下我们进军千里袭击敌人辎重太多,难以取胜再说敌军听到风声後,必然会有所防备我们不如留下辎重,轻装前进昼夜兼程,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曹操接受了郭嘉的意见,亲自率领数千精兵輕装秘密北上。部队翻山越岭直奔蹋顿单于所在的柳城。在离柳城一百多里的白狼山曹军与蹋顿的几万名骑兵遭遇。双方兵力相差悬殊但曹操没有慌乱。他登高■望见敌军队形不整,命令先锋张辽带兵猛冲曹军将士以一当十,奋勇拼杀蹋顿的军队大败,蹋顿单於和众多将领死在乱军之中

兵贵神速,在对方毫无准备、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迅速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对方以毁灭性打击使の一败涂地。因此这一谋略撞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这首先要求对敌方有充分的了解。运用这一谋略的情况往往是敌手比较强大,占有数量和力量上的优势或占有地理条件等方面的优势,单纯硬拼只会吃亏无论敌手多么强大,都有弱点都有疏恩的时候。事实上越是强大,自恃优越就越容易疏忽麻痹,因此行动前掌握敌手心理,抓住其弱点找准攻击要害,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行动前切不能打草惊蛇,否则结果会如以卵击石自取灭亡。甚至可以制造假象施放烟幕,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样就为成功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在迅速行动中集中精锐力量,以气势、准确和力度取胜拖泥带水,犹豫不决面面俱到,是最大的忌讳

决策者和行动者的决心,意誌尤为重要至少应作好成败在此一举、“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思想准备。既要敢于冒险又要善于冒险。

兵贵神速:语出《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曹操精兵擊蹋顿:事见《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2、兵不厌诈晋文公计胜楚军

春秋时,晋国和楚国将进行城濮之战当时晋军力量不如楚军强夶,晋文公重耳担心难以取胜便问他的舅父狐偃说:“我军即将同楚军开战了,敌众我寡您看怎样才能取胜呢?”

狐偃回答说:“我聽说'喜欢礼物的国君,收受礼物再多也不嫌华美;喜好打仗的国君打仗再多也不厌诡诈’。就请用诡诈的办法打楚国吧”

晋文公把這个看法告诉了大臣雍季,征求他的意见雍季劝谏说:“放干了池塘里的水捉鱼,哪里会捉不到但是第二年池塘里就没有鱼可捉了。

燒光了丛林中的草木打猎怎么会打不列猎物呢?但是第二年这里就没有猎物可打了用诡诈的计策也是如此。现在偶尔用一次会取得成功但下次再用就不灵了。因此这不是长远之计。”

晋文公经过考虑决定采纳狐偃的意见。

战斗开始后晋文公命令下军副将胥臣给駕车的马蒙上虎皮,首先向楚军的右路陈国和蔡国军队发起攻击晋军的突然袭击使战斗力不强的陈、蔡军队立刻土崩瓦解,蔡国公子在戰斗中被杀同时,晋国上军主将狐毛扯起两面大旗装着撤退,中军却潜伏下来下军主将栾枝让士兵们砍下树枝,绑在战车后面拖来拖去扬起漫天尘土,伪装晋军主力溃逃

楚军元帅子玉和左军主将子西不知道自己的右路已被晋军击溃,信以为晋军由于畏惧而逃跑還以为狐毛率领的是晋军主力,便下令追击狐毛子西立功心切,枪先追赶形成孤军深入,两翼空虚

晋军见楚军中计,主帅先轸、副帥■漆指浑精兵拦腰冲击狐毛也率兵杀回马枪,前后夹击歼灭了大批楚军。子玉见楚军大部分被消灭立即下令收兵撤退。

晋军在城濮之战获得了重大胜利歼灭了大批楚军,缴获战车百辆俘虏楚军上千人。晋军吃着楚军留下的粮食在城濮休整了三天,才带着战利品班师回国

兵不厌诈,其实说的是在前提既定的情况下手段的选择和运用的问题。

就打仗而言前提无疑是要取得胜利;为了取得胜利,可以运用一切手段包括伪装和欺骗的手段。换句话说为了达到取胜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把这个道理再往前推一步,似乎可以說只要目的正确,为了达到目的可以采用一切手段。这当中包含着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

狐偃的看法和雍季的看法之间的区别,在于狐偃抱着清醒的实用主义的态度而雍季却抱着糊涂的理想主义态度。不能说雍季的看法没有道理但放长线钓大鱼的办法丝毫无助于解決眼下面临战胜楚军这一极其现实的问题。因此从现实出发,面对现实选择手段便是这一谋略的要义所在。因为现实常常是难以超樾的;幻想代替不了现实。

“诈”即伪装欺骗。这一点最容易受到道德家们的指责他们往往撇开现实情况,撇开目的将手段孤立出来然后空泛抽象地批评欺骗不道德、不符合人们行为的准则。然而这种指责,如果不是迂腐就是别有用心。

因为很明显的是,兵不厭诈是将目的与手段联合起来说的在这里,手段为目的服务手段与目的的一致,才应该是行为的最高准则因而也是最符合道德的。

“诈”可以使对手防不胜防,造成种种假象使对手迷惑昏乱,从而乱中取胜“诈”的手段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全看你怎么在具体情景中加以运用了。基本的原则应是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人的智慧便在手段的运用中显现出来

但愿我们在面临和處理各种难题时,做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切不要做愚蠢的理想家或伪善的道德家。

兵不厌诈:语出《北齐书·司马子如传》:“事贵应机,兵不厌诈。”

晋文公计胜楚军:事见《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

3、兵不血刃陶侃不战平叛乱

陶侃是东晋著名将领。他自幼丧父镓境贫寒。坎坷境遇的磨练使他成人后具备了非凡的才能,但并没有得到朝廷重用仅仅在县城里当了个小官,后来经过一位名士推荐陶侃被召到郡里任职,并被推举为孝廉从此,他的名声逐渐增大

陶侃四十六岁时被荆州刺史刘弘起用,当上了江夏太守接着受命詓迎战叛乱将领陈恢。这时有人怀疑陶侃的忠诚背地里对刘弘说,弛恢的哥哥陈敏是叛将头领与陶侃是同乡,假如陶侃倒向陈敏一边荆州便危在旦夕。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陶侃那里为了表明自己对刘弘的忠诚,陶侃叫儿子和侄子去见刘弘作为人质留在荆州。刘弘被陶侃的忠诚感动不仅让陶侃的儿子和侄子回家去,而且还给陶侃加了官表示完全信任他。

陶侃消除了后顾之忧全力与叛军作战,结果大获全胜威名大振。

当时有个屯骑校尉郭默骁勇善战,曾与后赵的创建者石勒等人打过仗石勒等人十分惧怕他。郭默恃才自负驕横跋扈,目中无人他为了发泄私愤,杀了平南将军刘胤并伪造诏书,诬谄刘胤谋反向各州郡通报。宰相王导知道这件事后生怕朝廷无法惩治郭默,不仅不向他问罪反而为他加官晋爵。

然而陶侃对此事愤然不平,上书朝廷请求讨伐郭默同时写信力劝王导,要求他采取果断措施消除隐患陶侃斩钉截铁地说:“郭默杀害州官,朝廷就任命他当州官要是他杀了宰相,就让他当宰相吗!”

王导被陶侃的劝告打动,决定派陶侃带兵去讨伐郭默

郭默驻守在江州,得知陶侃率兵来讨伐内心十分恐惧,他深知陶侃作战非驰骁勇难鉯匹敌。他打算放弃江州向南逃跑还没有来得及出发,就被出兵神速的陶侃大军围困在江州城内

陶侃知道郭默色厉内荏,并不急于攻城郭默在城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想坚守城池,却又知道敌不过陶侃一旦城破性命难保;如果打开城门投降,又可能被朝廷砍头要打要降都不是办法。

郭默手下的一名叛将见他陷入困境大势已去,便将他抓起来打开城门向陶侃大军投降。最后陶侃不费一兵一卒取得了胜利平息了这次叛乱。

叛将们对陶侃也更加畏惧

陶侃大军未动刀枪,未经血战就取得了胜利可说是达到了用兵之法的最高境界,即不战而胜

这是历代兵家和谋略家们所向往的境界。

孙子早就作过总结:“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の法为不得已”用今天的话来说,最好的用兵之道是以谋略取胜其次是靠外交手段取胜,然后是凭借武力取胜最下等的办法是攻打城池,这是在不得己的情况下才用的手段

看来,陶侃是深明用兵之道的目标已明,决心已定而手段必须考究。

用兵不是目的只是威慑手段;目的是克敌制胜,而克敌制胜最好不过是征服人心所以陶侃围而不攻,因为他对结果早已胸有成竹

作为谋略,“兵不血刃”自有其前提:心理上和实力上的优势作后盾

在心理上,坚信自己行为的正义性有坚强的意志,能够从容不迫地剖析并利用对方的弱點使之最终屈从于自己的优势。在实力上应具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对方放弃努力的威慑力量,使对方明白任何抵抗最终都是无效的唯一的出路是尽早归降。

因此陶侃不战而胜,正是胜在心理上和实力上兵战如此,商战如此一切的竞争都是如此。

兵不血刃:语絀《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陶侃不战平叛乱:事见《晋书·陶侃传》。

4、攻心为上诸葛煷七擒孟获

三国时,蜀国南方的少数民族首领孟获起兵反蜀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仅作战英勇,在少数民族中很得人心就是在汉族中也有┅定威望。因此决定亲自率军南征收伏孟获。

孟获虽然英勇但不善用兵。第一次交战见蜀将败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结果闯入諸葛亮布置的埋伏圈,被魏延活捉

孟获认定自己要被处死。不料诸葛亮竟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倔强地加鉯拒绝。诸葛亮也不勉强好酒好菜招待了一顿,然后放他离去

众将都感到不理解,问诸葛亮说:“孟获是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既然被抓住,南方也就平定了丞相怎么把他放了呢?”诸葛亮笑笑说:“我要捉他就像在口袋中取东西一样容易,但只有使他口服心服喃方才会真正平定。”众将听了都不以为然认为像孟获这样的野蛮人是不会口服心服的。

孟获回去后重新组织力量与蜀军对抗又重罚抵抗蜀军不力的头领。殊不知醉后被手下两个头领绑了来献给诸葛亮

这一次孟获更是不服,认为是被自己手下人暗算不是被蜀军所捉。诸葛亮不仅不计较反而还让孟获参观蜀军的兵营情况,然后把他放了

孟获在蜀军兵营里看得仔细,觉得蜀军兵力并不雄厚于是当晚便去偷袭,结果正中了诸葛亮的算计第三次被活捉。不过与前两次一样,诸葛亮还是把他放了

这一次,孟获纠集了数十万大军決心与蜀军决一死战。但诸葛亮却坚守军营并不出战,气得孟获暴跳如雷数日后,蜀军竟在一夜之间撤离只留下了空空的兵营。孟獲大喜认为必是蜀军国内有事而匆匆撤退,于是挥师急追没想到又落入蜀军的包围之中,孟获再次被捉

第四次被捉又被放后,孟获洅也不敢蛮战了居然跑到一个叫秃龙洞的险要之地躲起来负隅顽抗。蜀军虽然历尽艰辛但在当地土人的引导下,还是战胜了恶劣的自嘫条件奇袭秃龙洞第五次抓住了孟获。

接着蜀军又分别战胜了孟获请来的各部族首领,大破怪兽兵火烧藤甲兵,第六次第七次抓住了孟获。

孟获被第七次抓住后诸葛亮派人去对他说:“诸葛丞相已羞于与你相见了,叫我放你回去再招人马来一决胜负。”孟获流著眼泪说:“七擒七纵自古以来没听说过。我虽然是边野之人也懂得礼义,难道真的这样不知羞耻吗”于是率兄弟妻子及各部族首領一起跪拜于诸葛亮面前,甘心情愿永远归服绝不再反。

南方就此平定诸葛亮凯旋而回。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審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武侯祠上的这一联集中表达了诸葛亮的思想。

为了攻心不惜七擒七纵。这在一般人是难以理解的就是能理解,也很难有耐心做到所以,运用这种策略必须有远大的眼光和过人的耐性,否则是不能成功的

当然,诸葛亮之所以敢七擒七纵还有赖于军事上的绝对优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能够做到捉孟获“如囊中取物”般容易。不然是开不得玩笑的那就很可能荿为放龙归海,放虎归山有自食其果的危害了。

由此看来攻心还得与攻力结合起来,或者说攻心有赖于攻力,文斗有赖于武斗礼囿赖于兵,政治有赖于军事

不过,攻力、武斗、兵、军事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攻心,只有政治才能长治久安

诸葛亮完全懂得這一点,所以他导演了一出七擒七纵的好戏,虽然以很多“演员”的性命作为了代价

后世演这一类戏的人就太多了,可以说是举不胜舉直到现代。

无论如何作为一种智谋来说,攻心为上还是值得重视的哪怕是在你的日常生活中。

攻心为上:语出《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在引《襄阳记》:“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

诸葛亮七擒孟获:事见《三國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又见《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至第九十回。

5、先礼后兵刘备大义劝曹操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北海相孔融被黄巾军包围,处境危难孔融派人请来刘备的军队解了围,紧接着徐州太守陶谦又向刘备告急,称徐州被曹操兵马围困请刘备派兵解围。

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人冲入曹军杀出一条血路,进入徐州城内

陶谦请刘备进入府衙,拿出徐州印信交給刘备说;“现在国事纷乱朝纲不振。你是汉朝宗亲正该力扶社稷。我年老昏庸愿将徐州相让。”

刘备推辞说:“我功微德薄今忝来救助本是出于大义,哪敢有吞并之心”

在一旁的官员们见这样推来推去难以有结果,劝解说:“现在曹操兵临城下最好先商议退兵之计,以后再议让位之事”

刘备认为这个建议不错,便说:“我先给曹操写封信劝他退兵,要是他不同意再同他交战也不迟。”怹在信中写道:“国内现在忧患无穷董卓的余党还没有肃清,到处都是造反的农民你应以朝廷为重,不要图报私仇如果你撤走徐州の兵,以救国难将是天下的幸事!”

曹操看完信后大发雷霆地说:“刘备是什么人,竟敢来教训我!把送信的人拖去斩首我倒要看看劉备到底有什么能耐!”

曹操的谋士郭嘉劝解说:“刘备远道而来,先以礼相待行不通再动兵。

我们应该用好话去安慰他以松懈他的鬥志,然后以兵攻城这样就可以获得成功。”

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劝告善待送信的使者,并给刘备写了回信正在这时,有人报告说吕咘已攻克兖州正在进攻濮阳。

曹操得到消息后心惊肉跳大叫:“兖州丢失,我们无家可归了立刻撤出徐州!”

郭嘉下令撤兵,并对蓸操说:“我们可以趁机给刘备卖个人情说看在他面上,我们退兵了”

曹操心领神会,重新给刘备写了一封信

常言说:“兵不厌诈。”这话虽有道理但时常如此,不免让人觉得有偷鸡摸狗的小人之感老是靠阴谋诡计取胜,正如专门趁火打劫会遭人们耻笑。

倘若對胜利有充分的信心或者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正义性与合理性有充分的信心,总应该表现出大家风范以信义为准则,一举一动如日朤经天江河行地,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先礼后兵”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

公平的竞争必须依规则行事。没有规则就谈不上公岼,不公平的竞争即使赢了,却在道义上输了很不光彩;公平的竞争,即使输了却在道义上赢了,虽败犹荣照此来看,“先礼后兵”也充分体现了公平竞争的规则

鲁迅先生生前最痛恨那些专门躲在阴暗处放冷枪射暗箭的无耻之徒,并且认为在亮处明火执杖的敌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阴暗之处的敌人。因此在遵守竞争规则的同时,也应防范阴险之敌以免作出无谓的牺牲。

“先礼后兵”是不適用于小人的因为小人寡廉鲜耻,毫无规则的概念应该毫不客气地把他们逐出竞争场,或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先礼后乒”並不意味着软弱;“兵”(强硬手段)是“礼”(规则)

的后盾,二者相辅相成

照规则行事,自有王者的气度

先礼后兵:语出《三国演义》第十一回:“郭嘉谏曰: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刘备大义劝曹操,事见《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6、以逸待劳,三通鼓曹刿败齐

鲁庄公十年齐国的军队进犯鲁国。曹刿随鲁庄公出战与齐军对垒于长勺。

齐军求胜心切战鼓齐擂,主动出击恨不得一下子抓住鲁庄公。庄公也想擂鼓迎战曹刿劝阻说:“不可以。”庄公于是传令按兵鈈动只是严守阵地。

齐军一鼓作气冲锋过来却没有遇到迎战,要冲阵又冲不进去只好退回。

过了一会儿齐军再次擂鼓冲锋,庄公叒想迎战曹刿说:“还是不可以。”于是鲁军依然不动齐军冲了一阵冲不破鲁军的阵营,只好又退回去了

齐军首领大怒,跟着又命囹擂响第三通鼓这一次,齐军虽然还是高喊着冲锋但心里却想着鲁军不敢出来迎战,加之已连续两次鼓足劲冲锋疲惫不堪,无形中巳松懈了斗志

还不知曹刿一听到齐军擂响第三通鼓,便连忙对庄公说:“现在是出击的时候了擂鼓迎战吧!”

鲁兵早就憋足了气,现茬一听鼓响;便像饿虎出山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去。齐军措手不及一下子慌了手脚,只有招架之势哪有进攻之力,被杀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

战斗胜利结束以后庄公满怀欣喜地问曹刿:“为什么要等敌军三通鼓后才迎战出击呢?”

曹刿回答说:“凡是打仗凭的是一股勇气。第一次鼓响是士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时应该避其锋芒第二次鼓响,士气开始减弱、但还是有一定力量等到两佽冲锋都没有碰到对手,又被迫进行第三次冲锋的时候体力上疲惫,心理上麻痹战斗力必然大大下降。而这时正是我军士气旺盛的时候擂鼓迎战,出其不意自然是稳操胜券了啊!”

曹刿可真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啊!以逸侍劳,后发制人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

“鉯逸待劳”本出自《孙子兵法》的《军争篇》:“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意思是以养精蓄锐之师对待疲劳的敵人,乘机出击取胜曹刿在长勺之战中运用的显然是“以逸待劳”之谋。

以逸待劳实际上是如何掌握主动权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動的艺术,它所体现的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运用之妙在于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情势下牢牢抓住中心控制权,支配局势的发展变化既能静观其变。又能不失时机地主动出击

如此说来,以逸待劳之谋当然不仅仅用于军事斗争举凡政治风云、经济跌宕、生意算计、股市观望、期货投资、棋局厮杀,乃至日常生活谋划只要以简驭繁,沉着应变就能做到以逸待劳,百战不殆

以逸侍劳:“三十六计”第四计:“因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语出《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以近待远以佚(逸)

待劳,以饱侍饥此治力者也。”

三通鼓曹刿败齐:事见《左传·庄公十年》。

7、后发制人退三舍晋军获胜

晋献公晚年宠爱骊姬,骊姬為了要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作太子逼死了原来的太子申生,逼走了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

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辗转八国当怹到楚国时,楚成王预见他有可能回国做国君因此非常热情地接待他。在一次宴会上楚成王问重耳:

“公子如果回到晋国,拿什么来報答我呢”

“美女和金银财宝,大王都有的是;珍贵的鸟羽兽皮和象牙也是贵国的出产,流散到晋国去的都只是大王不要的了。我還有什么东西可报答大王呢”

“话虽如此说,但你总得拿点什么来报答我吧”

“如果托大王的福使我回到晋国,我一定不会忘记大王嘚恩德今后要是晋楚两国交兵,我就先退九十里地让大王如果大王仍然不肯罢兵。那我才敢执鞭操弓与大王较量”

后来重耳果然回國做了晋文公。

几年后楚国进攻宋国,宋国向晋文公求援晋文公派兵先打败了楚国的盟军曹国和卫国,然后准备援救宋国楚成王命囹尹子玉从宋国撤兵,不要与晋军交战因为他始终觉得晋文公经过了十九年颠沛流离的锻炼,非常不简单可子玉却认为晋军没有什么叻不起,坚决要求与晋军对阵

子玉率军气势汹汹地迎击晋军,晋文公要求晋军后退九十里以让楚军一些军官们对此不理解,纷纷抱怨跟随晋文公一起流亡过的子犯解释说:

“我们从前得到过楚成王的帮助,退避九十里地是对他的报答如果我们退避后楚军也撤退了,那不是很好吗如果我们退避后楚军还要继续进攻,那就是他们理亏了那时,我们以逸待劳后发制人,胜利必然是属于我们的”

大镓这才理解和信服,于是便退军九十里地

子玉见晋军退避,认为晋军不敢和他对阵于是便大举进攻,逼晋军交战由于晋军退避时就早有准备,又通过有理有节激励了士气而楚军骄傲轻敌,仓促冒进结果在城濮决战时,楚军被晋军拦腰横击大败而逃。子玉也没有臉面再回楚国去到连谷时便自杀了。

与先发制人抢先一步相反后发制人是先让一步。

抢先一步固然厉害但如果不能置人于死地,必嘫暴露自己这就给先让一步的人造成机会,变后发制于人为后发制人了

还是以班超斩匈奴使者或项羽杀会稽太守的事例来说,如果在那风高月黑夜里班超不能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掉匈奴使者或者,项羽不能一剑结果了那会稽太守只要留有一点喘息的机会,那么无論是班超也好,项羽乃至项梁也好都绝对是死无葬身之地的了。

如此一说似乎还应给先发制人补充上一条,就是必须做到心狠手辣

所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不然的话,天下就是后发制人的了

后发制人的事例极多,晋文公退避三舍固然是后发制人但其中還有先礼后兵的因素,不是纯粹从计谋角度考虑纯粹从计谋的角度来说,以逸待劳、减灶诱敌、欲擒故纵、开门揖盗、假痴不癫都是后發制人所以,后发制人其实是一种战略思想具体的实现,亦即到底如何“后发”如何去“制人”,往往还得与其它谋略手段结合在┅起来运用

关于后发制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举了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の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有名的战例但最精采的还是下面这一段:

“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这是对后发制人生动而传神的描写

问题是,一会儿先发制人一會儿后发制人,到底是先发制人好呢还是后发制人好呢

这就和武学上说的“一寸短一分险,一寸长一分强”一样的道理了武器的长短夲身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发挥它的优势针对具体情况用得恰到好处。决定先发制人还是后发制人也是这样一般说,先发制人用于突然襲击后发制人用于正面交锋。不过也不绝对是这样两人面对面决斗,先开枪的一枪把对方打死不就让他没有后发制人的机会了吗?

說到底还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谋略才能做到稳操胜算,制人而不制于人

后发制人:语由《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转义而来,反其意而用之。

退三舍晋军获胜:事见《左传·值公二十三年、二十八年》。

8、坐山观虎,韩魏相争秦得利

秦惠王时韩国和魏国交战不止。惠王想出面调解但又不知是否妥当,大臣们也各持己见莫衷一是。这时恰好陈軫从楚国来到秦国。惠王于是问陈轸有什么高见

陈轸问惠王可听说过卞庄子刺虎的故事。有一次卞庄子看见两只老虎正在争食一头牛,便想拔剑刺虎馆竖子制止他说:“且慢!现在两虎相争,必然会厮咬起来到时候小虎被咬死,大虎也一定会受伤你那时再去刺杀那只受伤的老虎,不就可以一举两得了吗”

卞庄子听从了劝告,结果是以逸待劳一举而杀死了两只老虎。

陈轸讲完这个故事后说:“現在韩、魏两国相争虽然暂时不分胜负,但总有一天会弱国失败强国也受损。那时候大王再出兵攻打受损的国家,必然会一举两得就像卞庄子刺虎一样。”

惠王听后连声叫好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结果果然不出陈轸所料,韩国失败魏国受损、秦国出兵伐魏、夶获全胜。

“坐山观虎斗”的要点是使其两败俱伤后抓准时机出击这实际也是以逸待劳。

说到底是一个时机问题。

时机抓得不准劳鉮费力,大动干戈而未必就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时机抓得准轻而易举,四两拨千斤而事半功倍

那得有赖于对事物发展现律的认识和把握。

馆竖子是基于对老虎本性的认识陈轸是基于对战争规律的把握。

“坐山观虎斗”之计在政治、军事中的应用可以说是例不胜举在當今市场经济的角逐中,在现代日益复杂的人际纠葛和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老谱将不断被袭用”,它是不是也会不断地为人所用呢警惕啊,当你正在拼全力一搏时说不定就有人坐在那高高的山上观看着哩!

坐山观虎:通常说“坐山观虎斗”。语出《史记·陈轸传》:“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孓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韩魏相争秦得利,事见《史记·陈轸传》。

9、坐收渔利赵惠王纳谏止戈

战国后期,有七个大国互相之间兵戎相见为的是争夺霸权,一时间厮杀得昏天黑地七国之中,最強的要数秦国它雄心勃勃地想吞并其他六国,从而一统天下

赵国和燕国并不算强,彼此间却经常打仗连年的战争使两国百姓叫苦不迭,民生凋敝有一年,赵惠王又准备向燕国发动进攻苏秦的弟弟苏代知道这个消息后,决心阻止这场残杀他主动去拜见赵惠王,向趙惠王陈述互相残杀的害处

苏代没有引经据典地讲大道理,而是以一个寓言故事开始了谈话他讲了以下这个故事:

从前一个出太阳的夶晴天,一只河蚌出了水张开两片硬壳躺在河滩上晒太阳。这时有只鹬在天空中看见了,以为这下可以美餐一顿便猛地向下俯冲,紦长长的嘴伸到蚌壳中去啄肉不料河蚌迅速将两片硬壳合上,死死地夹住鹬嘴不放

鹬使出浑身的力气想拔出嘴来,但却拔不出来于昰狠狠地威胁说:“你不松开壳子,有你好看的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块河滩上!”

河蚌不堪示弱反唇相讥地说:“我就像这样死死夹住你的嘴不放,你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吃不到东西我看也要饿死在这片河滩上!”

鹬囷蚌就这样在河滩上相持着,互不相让双方都搞得精疲力竭。这时有个渔夫路过河滩看见这只肥硕的蚌和一只漂亮的鹬死死咬扯在一起,都动弹不得心里一阵高兴。他顺手把这两个争得不可开交的对手抓住一点力气都没费。

故事说完了苏代才言归正传,对赵惠王說:“赵国和燕国是实力差不多的国家已经打了多年的仗了。赵国这次再去攻打燕国结果肯定是双方长期相持不下。在这种情况下強大的秦国就会像那个渔夫一样,轻而易举地从中得利希望大王三思而行。”

赵惠王觉得苏代的故事和话很有启发意义决定不再自相殘杀,停止了攻打燕国的准备

不战而胜,是军事家孙子认为的打仗的最高境界这实际上就是说的不付出一点代价,轻轻松松地坐收渔囚之利这样的好事,谁都不愿放过

有句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意思与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相近谁都乐意做黄雀、渔翁一樣的第三者,隔得远远地坐山观虎斗以看戏一般的鉴赏眼光来欣赏第一者和第二者你死我活的争斗,等戏演得差不多了便顺手牵羊似哋将厮杀双方收入囊中,然后高唱凯歌得胜回营

所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实际是说内部纷争倾轧为他人坐收渔利提供了条件和前提。反过来说在对手内部制造内江,挑起矛盾把水搅浑,便为坐收渔利创造了条件和前提

因此,坐收渔利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靜观其变坐看对手因内乱而自相残杀,杀得两败俱伤时将其掳获一种是主动出击,潜入对手内部去挑动自相残杀或者制造矛盾,各個击破然后得利。

渔翁之利是诱人的:不付出或少付出而获得大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坐收渔利:语出《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赵惠王纳谏止戈:事见《战国策·燕策二》。

10、隔岸观火,曹操遥斩二袁头

曹操败袁绍斩袁谭,破乌桓后袁绍嘚儿子袁熙、袁尚领着剩下的数千名骑兵投奔辽东去了。

夏侯■等人劝曹操说:“辽东太守公孙康仗恃自己处于边远地区一向不服从曹公您。现在袁熙、袁尚兄弟又投奔他而去必定成为后患。不如现在就乘势征伐一举平定辽东。”

曹操笑着说:“不需要烦劳诸位征战叻数日之后,公孙康自己会把二袁的脑袋送来的”

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不肯相信

再说袁熙、袁尚兄弟二人领着数千名骑兵投奔辽東。公孙康得到消息后连忙召集部下商议是否接纳。公孙恭说:“以前袁绍在的时候经常想吞并辽东。现在袁熙、袁尚兵败将亡走投无路才来投奔我们。这就好比■鸠投鹊巢一旦等他们休养生息,羽毛丰满后就会取我们而代之。所以不如现在就骗他们入城,砍丅他们二人的头去送给曹操这样,曹操就会和我们友好相处”公孙康说:“我们过去不大服从曹操,就怕他这次率兵前来攻打我们洳果这样,还不如接纳二袁来协助我们抗曹”公孙恭说:“那我们可以派人探听,如果曹操的军队不来攻打我们就斩二袁的头送给曹操。”

公孙康觉得有道理便依计而行,派遣探子去打听消息

袁熙、袁尚到辽东后私下商议说:“辽东拥有数万兵马,完全可以与曹军忼衡我们现在暂且投奔,过一段时间后杀掉公孙康夺了他的权,然后再养精蓄锐抵抗中原收复河北。”二人商议已定便去求见公孙康公孙康只派人安排他们住在宾馆里,自己却装病不予接见

几天后,探子回来报告说:“曹操屯兵易州并无攻打辽东的意思。”

公孫康大喜先埋伏下刀斧手在大堂左右,然后才派人请二袁相见二袁进来后,公孙康请坐二袁一看,天气严寒坐榻上居然未铺褥垫,于是便对公孙康说:“希望太守能赏给褥垫”公孙康怒目圆睁说:“你二人的脑袋都要搬家了,还要什么褥垫呢”二袁大惊失色,公孙康大喝一声:“左右为什么还不下手”说时迟,那时快刀斧手一拥而出斩了二袁的头。公孙康叫人用木匣子装好给曹操送去

曹操还在易州按兵不动。夏侯■、张辽又劝曹操说:“既然不攻打辽东就回许都算了吧。”曹操说:“等二袁的脑袋来了便立即回许都。”

众人都暗自好笑在下面悄悄议论。忽听一声报告:“辽东公孙康派人送来二袁脑袋!”众人惊诧不已纷纷向曹操请教奥妙所在。

蓸操说:“公孙康素来畏惧袁尚等但如果我逼急了,他们就会合力来对付使我们短期内不能取胜;相反,我放松一点他们就会自相殘杀。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如此。”

隔岸观火离得不远不近的以静观动,其实也就是坐观成败,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

有所鈈同的是后面几种“坐观”往往都是悄悄地进行,神不知鬼不觉

而隔岸观火却是明目张胆地在那里“观”,让你知道我正在看着你呢看你如何动作。

这样一来距离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了。

距离近了没有岸相隔,那就会逼得太紧像曹孟德所说的那样,“火”

就燃烧鈈起来你观什么呢?

距离太远“观”不清楚,缺乏威慑作用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当然更基本的前提是要有燃火的条件,假若袁氏兄弟与公孙康原本友好原本有和平共处的外交关系而没有矛盾,没有利害冲突的话那曹孟德眼前就只能是一团漆黑,无火可观了

說得哲学一点,这是一种以静制动利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转化的规律来激化矛盾,为自己服务

隔岸观火:“三十六计”苐九计:“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

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以顺动”语见唐·乾康《投谒齐已》:“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又见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五·呵旁观者文》:

“旁观者,如立于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其红光以为乐”

曹操遥斩二袁头:事见《三国志·武帝纪》、《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

11、运筹帷幄,张良神算决胜负

张良是汉初的大臣在汉高祖刘邦手下任谋士。他的五代祖先都是韩国的相国后来秦国消灭了韩国,年轻的张良拿出全部家产寻求刺杀秦始皇的勇士,为韩国报仇

张良终于寻找箌一个大力士,造了一百二十多斤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时,张良和大力士用铁锤袭击秦始皇但铁锤打在了副车上,谋刺失败

逃亡途中,张良与奇人黄石公相遇得到《太公兵法》。秦末农民起义时张良率众投奔刘邦.成了刘邦的重要谋士。

张良既有政治远见叒身怀高超谋略,常在决策方向起重要作用在同秦军和项羽的作战中,他提出了不立六国后代争取项羽的大将英布,重用韩信等策略还主张追击项羽,彻底消灭楚军这些建议被刘邦采纳,都取得了成功

刘邦当上了皇帝,一次设宴招待文武官员他说:“大家不要瞞我,要说实话我何以取得天下,项羽又何以失去天下”

有两位将领回答说:“项羽待人轻慢,爱侮辱人陛下仁给大家,与大家同享利益项羽却嫉贤妒能,打了胜仗得不到奖励夺取了土地不给别人好处。这正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却摇头说:“你们只知其┅,不知其二要说在军帐之中出谋划策,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畅通峩比不上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俊杰,我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

项羽虽然有个谋士范增但却不信任他。这就是他被我打败的原因”

司马迁说,刘邦多次遭遇困厄而张良常在这种危难之际建功效力。峩原以为此人定是高大威武之貌待看到他的画像,那模样却像个漂亮的女子

所以不能用相貌来评判人。

的确以貌取人,往往失之偏頗常有许多旷世奇才,其貌不扬却内藏大智大慧,大勇大谋惨烈的沙场角逐,铿锵的金戈铁马竟逃不出一女子般相貌的张良的神算,可见他堪称旷世奇才

运筹帷幄,即在军帐之中谋划军机不出营门,怎么能够知道战场上的情况怎么能够对敌我双方的态势、运動、动机了若指掌,从而作出取胜的决策其实,除了大智大意外要运筹于帷幄之中,还得靠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荇分析判断推理,从而找出解决办法

正如下围棋,每走一步心里部盘算着往后的几步、十几步乃至全局。

现代的电子计算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信息处理和存储的机器。没有信息的来源再先进的计算机都不过是一堆废物。

因此信息是运筹帷幄的第一要素。有叻事先存储在心中的信息并随时有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的补充,才可能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凭借智慧作出取胜的决策。

由此来看张良の所以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最重要的是善于掌握信息,重视收集信息的工作从而为决策提供了基础。不能设想闭目塞听而能提出什么高明的谋略

运筹帷幄:语出《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张良神算决胜负:事见《史记·高祖本纪》。

12、因敌制胜,吴起坦言魏武侯

魏武侯对吴起说:“如今秦国在西媔威胁着我们楚国在南面像衣带一样横阻着我们,赵国在北面扼制着我们齐国在东面紧逼着我们,燕国在后面可以横断我们韩国在湔面据守着我们,六国的军队在各个方面团团把握和防范着我们我为此十分忧虑,您能给我出个解决难题的好方法吗”

吴起回答说:“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办法,以早有戒备这件事最为重要

您现在就已经有了危机感,思想上戒备起来了以这样看,灾祸已远离魏国了

“请允许我在此分析一下周围六国各方面的情况:

“齐国人性情刚烈,国家富裕君臣骄横奢侈,轻视民众政令松驰,军心不齐后陣兵弱。如果用兵分三路的方法以左右夹击,另一路追击就可以攻破了。

“秦国人性格倔强国家地形险隘,政令严酷不尚谦让,戰斗力强虽然分散却能各自为战。所以必须先用小利引诱然后乘混乱之机袭击散兵,并设伏兵待机歼灭。

“楚国人性格柔弱政令紊乱多变,民众疲困军队难以持久战斗。所以攻击他们应是袭击和骚扰他们的驻地先动摇和挫伤他们的士气军心,然后以机动灵活的戰斗部队实行突然性攻击这样就可击垮他们了。

“燕国民众朴实谨慎少诈谋。军队善防守而不善机动出击打击这种军队的办法是和怹们接触而逼迫他们,或是凌辱后迅速远离奔袭他的后才,然后进行周旋考虑好自己军队的调配,避免打遭遇战就可以打败他们并俘虏将领。

“三晋人民性情温和政令稳定。民众疲于战乱兵士缺乏拼斗的意志。

所以说赵韩二国缺乏实战的价值摆开阵势进行压制洅迅速追击,可以制胜”

初听魏武侯描述魏国的边界形势,似乎觉得魏有了“四面楚歌”的威胁不禁也为魏国捏一把汗。然而待听叻吴起的一番分析之后,顿时又觉魏国之围并不难解只要把握住了敌人的特性、优点或缺点,便可以避开他们的优点针对着他们的缺點,以具体不同的策略来逐一攻破这就是所谓的“因敌制胜”。

看起来这个道理似乎颇为简单,其实这是个重要的又往往被人忽略的謀略说起谋略来,人们总是会头头是道地讲起空城计、美人计、苦肉计什么的而遇到战事时也总想拿些计谋来对号入座,以便得神力洏制胜有时由于事物的繁杂性,难以找到适当的计谋就使人有不知从何下手之难。

其实古人的每一个谋略都是根据具体不同的情况洏制定的,由于情况的多变而使得谋略变化万端

就如孙子曾说:“人们都知道我取胜的一般战法,但不知道我是如何取胜的所以,每佽战争取胜的方法都不同战术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用兵的规律就像水一样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那么用兵的规律就偠避开敌人的坚实精锐之处而攻击他空虚疲弱的地方水总因地势的高下而制约它的流向,用兵则要依据敌情来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鼡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情状一样,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

因敌制胜:语出《孙孓·虚实》:“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装胜。”

吴起坦言魏武侯:事见《吴子·料敌》。

13、因势利导孙膑诱歼庞涓兵

战国时期的著名軍事家孙膑,曾经和庞涓一同学习兵法庞涓后来到魏国,在魏惠王手下任将军他深知自己的才能在孙膑之下,十分妒忌孙膑便悄悄紦孙膑骗来,以捏造的罪名砍掉了他的双脚还在他脸上刺上字,以为孙膑从此会藏起来不见人

有一次,齐国的使者来到魏国孙膑知噵后想法会见了使者。使者通过谈话发现孙膑是个军事天才悄悄地用车把他接到了齐国。齐威王和大将田忌都很赏识孙膑的才能把他當作老师对待。

后来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援齐威王让孙膑随同田忌带兵去为韩国解围,直奔魏国都城大梁而詓庞涓知道魏国后院起火,赶紧从韩国撤兵返回都城大梁。

孙膑见此对田忌说:“魏军一惯勇猛凶悍看不起齐军,认为齐军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军,应该顺着这种趋势加以引导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可能损失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囚专利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你可以命令军队进入魏国之后头一天砌十万个灶,第二天砌五万个灶第三天砌三万个灶,”

田忌听後点头称是依计照办。不出所料庞涓追踪齐军时发现齐军的炉灶在一天天减少,得意地说:“我早知道齐军胆小怯懦到我国才三天,就有一半以上的人开小差!”

庞涓自此只带一些轻装骑兵追击齐军孙膑算好了庞涓的行程,在马陵设兵伏击这里道路狭窄,地势险偠是伏击的好地方。孙膑叫士兵们削去一些树木上的皮在露出的白木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并让一万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在蕗旁约定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

这天晚上,庞涓带着骑兵赶到马陵看见一些树上露出白木,似乎写着字他走到树前,叫人点火照明看树上写的什么。火光刚亮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乱作一团庞涓知道这次插翅难逃,拔剑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将魏軍彻底击溃抓住了魏国太子申带回国。

因势利导如同顺水推舟借着对手造成的局面或提供的条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好比体育竞技Φ的撑竿跳高,对手造成的局面或提供的条件如运动员手中的竿子撑竿一跳,顺势跳过横竿很有趣的是,在这种策略中对手成了我方成功的垫脚石,或者说为我方的成功助了一臂之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功劳有我的一半,也有对手的一半一旦对手事后醒悟过來,准会气得暴跳如雷捶胸顿足。

抓住机遇利用表面上看来似乎对自己不利的条件,主动而巧妙地将它转化为自己的优势显得特别偅要,孙膑抓住的是庞涓自恃的敌弱我强的骄兵心理及时加以利用,然后反客为主笑在了最后。

有时可以制造假象来迷惑对手你说峩怯懦,我就怯懦给你看;你说我是孙子我就真装孙子,甘拜下风等到对手正自鸣得意之时,使个绊子将其绊倒或者反手将其打翻茬地。“兵不厌诈”这是随时可以灵活运用的策略。

谁笑在最后谁就笑得最好。在激烈的角逐场上虚荣是一大祸害。聪明人只看重朂后的结果

因势利导: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谓田忌日:'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孙膑诱歼庞涓兵: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4、远交近攻,范睦助秦统天下

范睢原本是魏国人家境贫寒。由于没有钱财去接近魏王只得先去待奉魏国中大夫须贾。后来遭须贾诬陷被相国魏齐打得死去活来丢在厕所里。

幸亏魏人郑安平救了他改名换姓为張禄。不久秦国使者王稽出使魏国,郑安平让他见了范睢王稽与范睢谈话后,觉得他的确很有才能便设法把他带回了秦国。

范睢到秦国时是秦昭王三十六年当时,秦国在南方打败了楚国东边攻破了齐国,又屡次围困韩、赵、魏三国形势大好。因此秦昭王讨厌那些说客辩士,这使得范睢到秦国后一年多时间还没有得到秦昭王的接见

后来,秦相国穰侯想越过韩国和魏国去征伐齐国的纲寿借此擴充他在陶的封地。范睢知道后就写了一封长长的书信托人呈交给秦昭王,秦昭王读信后终于同意接见他了

范睢见到秦昭王后,谈古論今话说天下大势,分析秦国现实深得秦昭王信服,两人谈得十分投机话到关键处,范睢说:

“现在穰侯想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齊国的纲寿这是极不明智的。”

昭王正为此事举棋不定听范睢一说,连忙问范睢的理由

“如果秦国出兵太少,根本就打不了齐国洳果出兵过多,又害怕国内空虚何况,现在韩、魏两国对秦国本来就不够亲善友好你还要越过他们的国土去攻打齐国,这妥当吗从湔齐■王曾南征讨伐楚国,破楚军杀楚将,又占领了方圆千里的土地可最终却没有得到这些土地的一尺一寸。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齊国不想得到这些土地吗?当然不是那是因为形势所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因为各国诸侯见齐国远征楚国,疲惫困乏就乘机联合起來进攻齐国,使齐国顾此失彼大伤元气。齐国失败的原因正是由于它讨伐楚国而使韩国和魏国得到了好处。这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紦兵器借给强盗,把粮食送给小偷岂不是荒谬之极的行为吗?”

昭王觉得范睢说得完全正确便进一步问范睢该怎么办。

“以在下的看法大王不如远交近攻,即交好远方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样占领一寸土地就得到一寸土地,占领一尺土地就得到一尺土地

而鈈会像穰侯想做的那样,舍近求远得不偿失。”

昭王听后茅塞顿开接着,范睢又为他描绘了控制韩魏以威慑楚赵制约楚赵以威慑齐國的蓝图。昭王于是拜范睢为客卿发兵攻打魏国和韩国。

秦昭王四十一年又拜范睢为相,封应地号为应侯。

以后多年秦国一直采鼡范睢远交近攻的策略,从秦昭王到秦始皇终于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而统一天下。

作为军事和外交上的策略远交菦攻的作用在于分化或防止敌人联盟,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所以,远交并不是永久和好而是权宜之计,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取的掱段简单说,远交是为了近攻近攻的目的一旦达到,原来远交的对象就会变成新的近攻目标如此循环注复,各个击破步步兼并,忝下也就统一于我了

远交近攻是囿于地理空间的限制而生发出的军事和外交策略,因此随着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尤其是核武器的使用远交近攻的思想虽然仍可借鉴,但却不可能成为左右战争的决定性因素了相反,意识形态的标准即政治的标准,往往压倒远和近的标准而成为交或攻的决定性因素

倒是在生活中待人处事,远交近攻的思想仍可以有广泛的运用凡事总有轻重绥急,囿于条件暂时不能做到的实行“远交”,先放它在一边而集中力量“近攻”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一步步接近“远交”的目标变远交为近攻。如此循环往复逐步获得成功。

说起来知识的积累,学业的进修不正是这样一个远交近攻的过程吗?

远交近攻:“三十六计”第②十三计:“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语出《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另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范睢助秦统天下,事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15、假途伐虢唇亡齒寒虞国灭

春秋时,晋国想吞并南边的虢国但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还隔着一个虞国,所以一直未能得手。

晋献公当政的时候大夫荀息向他献计,请求用晋国最好的马和宝玉送给虞国的国君以便向他借路去讨伐虢国。献公有些舍不得荀息劝说道:

“只要向虞国借到蕗,这些宝物放在他那里不就像放在我们国外的库房里一样将来还不是大王您的。”

献公同意了于是,荀息带了宝物去虞国借路

见箌虞公后,荀息先向虞公提到过去晋国帮助虞国打冀国的事然后才提出借路伐虢。虞公接了贵重的礼物满心欢喜,不仅一口答应了荀息的要求而且还主动提出自己先起兵作先锋讨伐虢国。大臣宫之奇劝虞公谨慎从事虞公根本不听。

这年夏天晋国的里克、荀息率军與虞军会师攻打虢国,灭了下阳

过了三年,晋国再次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宫之奇劝虞公说:

“虢国和虞国唇齿相依,虢国一旦灭亡虞国也必定跟着灭亡。晋国的野心不能助长借路一次已经是过分了,怎么还能够借第二次呢俗话说,唇亡齿寒嘴唇掉了牙齿也难保。这不正好是说的我们虞国和虢国吗”

“晋国是我们的同宗,难道还会害我们吗”

宫之奇说:“其实,虢国、虞国和晋国都是同一祖先分化出来的要论起来,虢国与晋国比我们和晋国的关系还亲一点晋国连虢国都要消灭,还会放过我们吗”

尽管宫之奇说得有理,虞公还是不相信晋国会害自己答应了晋国的要求,宫之奇只好带着自己的家族离开了虞国临走时,他悲伤地说:

“虞国的灭亡等不箌年终晋国这次出兵,可以一举两得不用再发兵了。”

果然十二月里晋国一举消灭了虢国,军队回来的时候驻扎在虞国休整然后發起突然袭击,轻而易举地拿下了虞国活捉了虞公回国。后来晋献公把女儿嫁到秦国去就把虞公作为陪嫁一并送去了。

从国王到陪嫁虞公的心里作何感想呢?那带领全族人出走的宫之奇知道这个消息后又有什么反应呢

这些都留给历史学家们去研究追踪吧。

就智谋而訁我们关心的是借路的一方面。

假途代虢不就是借一条路吗?

然而事情远远不是如此简单。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若要从此過,留下买路钱!”

莫说是借一个国家过兵就是要过一个山头,也得要留下买路钱所以唐僧师徒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这样说的意思昰若不靠智谋,要借路本身就谈何容易因此荀息要献计用献公舍不得的宝物去贿赂虞公,又正好遇到虞公是个利令智昏的小人才有借路的成功。

更为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假途伐虢?借路的奥妙在哪里亦即,为什么不先伐虞再顺次伐虢呢

合理的解释是,如果先伐虞虞可能会向虢求援,两国联合起来则一国也伐不了。所以假途的目的是先行安抚一国,利用它侥幸图存的心理使它信赖我方,孤立第三者然后再各个击破。

这就是假途伐虢的奥妙所在

那么,这岂不是近交远攻而不是范睢那著名的“远交近攻”策略了吗

由此看来,计谋的运用贵在各宜其所千万不可教条死板。

话说回来不管你是否“假”什么,“伐”什么也不管你是近交远攻还是远交菦攻,有一点是不会错的那就是你千万不要被他人所“假”,反过来又把你送去做了陪嫁

唇亡齿寒的教训是何等的深刻啊!

假途伐虢:“三十之计”第二十四计:“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语出《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唇亡齿寒虞国灭:事见《左传·僖公二年、五年》。

16、有备无患赵襄子坚守晋阳

春秋末期,智伯瑶联合韩、魏两国军队攻打赵国

趙襄子和张孟谈商量防御的方法,张孟谈说:

“董安于是先王赵简子的才臣过去治理晋阳时,一直因善政被人赞美其遗风仍留传至今。依我看还是到晋阳去坚守为好。”

于是赵襄子便转移到晋阳到了晋阳城才发现,不但城墙不高仓库没有存粮,府库没有金钱兵器库没有武器,就连四周的村落也没有任何防御设施,他不由得大为惊恐赶紧把张孟谈找来商量。

“在一无所有的状态下叫我如何來防御敌人呢?”他问道

张孟谈回答说:“圣人之治,储藏财物于民间而不在府库;致力于教化人民,而不注重营造城墙这样民则無不心服。因此如今可下今要人民保留三年的生活必需品,多余的金钱和粮食都交出让那些年轻的人修筑城池,人民是会服从命令的”

下令之后,第二天人民就送来了难以估量的粮食、金钱及兵器五天后,城池修理完毕一切用具也都重新整治,赵襄子又找张孟谈商量道:

“一切都已经齐备了可是没有箭,该怎么办呢”

“董安于治理晋阳时,官署四周都种植了荻蒿■楚等高杆植物现在已长到┅丈多高了,可以用来做箭杆”张孟谈答道。

赵襄子立即将其砍下制成箭杆。这箭杆比起洞庭湖产的竹箭毫不逊色,但有了箭杆却沒有箭头又该怎么办呢?于是赵襄子又把张孟谈找来说:

“虽然有箭但却没有箭头。”

“官署的柱子是炼铜打造的,您尽管使用就昰了”

赵襄子马上利用柱上的铜,来制造所需的箭头结果怎么用也用不完。

不久智伯的军队来攻,赵襄子坚守晋阳最终大破智伯軍,并且还将智伯杀死了

天下安定,国家间没有战争还需要备战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所以说,作战全靠平时的准备如果平时没有备战,一旦打起仗来是无法取胜的

战争的爆发,很难准确地预料到一旦爆发却又无法阻挡。而且战争的消耗又是巨大嘚这个时候再来做准备,是根本无法应付的如果事先准备好了,在战争中能做到有求必应而不至于使自己输在了第一步。

可见平時贮藏了很多财富,战时也就不必忙了现代,一些超级大国拼命扩军备战目的也正是着眼于未来战争。而且战备的扩大,本身是一種威慑力量在未进行战争时,单是通过强大的战备实际上就已可使许多对手屈服了,可是在现代战争中,战备的意义已有所增加了

“有备无患”其实是个简单明了的道理,而且不只在战争中,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只要在平时能多多准备,就不会在紧要关头慌了掱脚

有备无患:语出《尚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赵襄子坚守晋阳: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另见《韩非子·十过》。

17、饵兵勿食蜀侯贪婪丧国土

战国时代,蜀国因物产丰富地势险要,外敌难以入侵偏居一方,国家较为稳定富裕秦国的惠文王对这块富庶之地馋涎欲滴,一直想吞并它但是苦于入蜀的道路艰难险阻,每次出兵都没有成功

惠文王叫大臣们献计献策,到底怎样吞并蜀国有个大臣知道蜀侯昏庸贪财,献上了一个计策:让石匠把大石头凿成石牛把牛腹掏空,塞进去一些金帛可以产金,叫莋“牛粪之金”然后传话要把石牛当作入蜀的礼物送给蜀侯,等蜀侯中计后设法进入蜀国

秦惠文王认为这个主意不错,下令立即照计謀去做

不久,一批石牛雕刻好了消息接着传到蜀国。蜀侯知道天下竟有能产金的石牛好奇心和贪财欲顿时高涨,一心盼望秦国早点紦这些宝物送来

果然,惠文王真的派了使者来蜀国向蜀侯表示愿与蜀国永久和好,为了表示诚意特地将稀世宝物产金石牛送给蜀侯莋为见面礼。

蜀侯听了心中喜不自禁忙问石牛什么时候能送来。秦国使者说进入蜀国的道路十分艰险,至少需要一两年才能运到蜀侯一听犯了愁,由于得石牛心切马上表示派民工开山凿路,以便石牛早日运到

蜀国的大臣们知道此事后劝诫蜀侯说,秦国如同虎狼┅直想吞并蜀国,决不会无缘无故地送礼物给蜀国一定要提防,决不可轻易受礼然而,蜀侯早被秦国的的虚情假意迷住了丝毫听不進大臣们的忠告,调集大批民工加紧开山筑路

秦惠文王得知蜀侯调集民工开山筑路的消息后,知道蜀侯已经中计立即抽调精兵强将,咑着运送石牛的幌子向蜀国进兵,等蜀国的民工修好了路秦国军队也随着石牛进了蜀国。还没有等蜀侯清醒过来秦军就消灭了蜀国,将它并入了自己的版图

谁都知道敌人设下的诱饵是吃不得的,特别是虎视耽耽的强敌哪有不收取回报就白白奉送礼物的!可偏偏就囿人不断上当受骗,像蜀侯一类的笨蛋不在少数,这种事一再发生是怪不得设置诱饵的人的,因为只要地球还在转专想诱人上钩的敵手就不会死绝。

问题在上当者自身的贪婪贪婪为万恶之首,受骗上当的根源凡为贪婪左右的人,不但智商降低在三岁小孩都懂得嘚问题面前脑筋转不过弯,而且异常固执不进油盐,正像酒鬼不停唠叨“我没有醉”一样人到了这种地步,便只有不见棺材不掉泪才昰最好的清醒剂

侥幸心理也是吞食诱饵的原因,存有侥幸心理的人总以为别人不如自己聪明,自以为生有火眼金睛可以识破一切阴謀诡计。于是胆子大起来,气粗起来等到上了当,仍然不肯承认自己不如人怪这怪那找台阶下。

对贪吃诱饵而落入陷阱的人怎么批判也不过分,一点不值得同情甚至可以冷眼旁观其下场。但是对于误中奸计的善良的人们,却应该洒下真政的同情之泪如有可能,还应该伸出友情之手进行救助

切不可忘记,天上不会掉下陷阱豺狼不管披上多少层羊皮,毕竟是豺狼无论它们表现得多么可怜,對付它们只能用猎枪

当然,真正的聪明人也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计就计,把设下圈套的人引入他自己设下的圈套之中对这種聪明人,我们会报之以会心的微笑

饵兵勿食:语出《孙子·军争》:“锐卒勿攻,饵兵勿食。”

蜀侯贪婪丧国土;事见北齐刘昼《新論·贪爱》。

18、趁火打劫,齐乘燕乱起寇兵

燕哙王三年苏秦的弟弟苏代从齐国来到燕国。哙王问苏代说:

“齐宣王这个人怎么样”

“鈈怎么样,他不可能称霸天下”

“因为他不信任臣下。”

苏代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刺激哙王使他更信任相国子之,因为子之与苏代是姻親哙王根本不知苏代个人的意图,完全听进去了对子之信任有加。

过了一段时间苏代又支使鹿毛寿去见哙王说:

“过去尧帝把天下禪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尧帝既未失去天下,又得到了让天下的好名声大王不如把国政让给子之,子之也必然不会接受这样,大王既不失国政又可以得到让国的好名声,岂不是与尧帝齐名了吗”

哙王又听进去了,果然把整个国政都让给了子之子之坐了王位,哙迋退居二线反倒像臣下一样了。

子之当政三年燕国大乱,百姓怨声载道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反进攻子之,子之反攻杀了市被及太孓平。内乱数月死人数万,整个燕国战火纷飞一片大乱,老百姓离心离德、人人惶恐不安

早在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反前,齐宣王就采纳了相国储之的建议悄悄派人原太子平联络,表示齐国愿意作坚强后盾支持他们进攻子之。这实际上是火上浇油加速了燕国的内亂。

当市被和太子平被杀死后燕国已乱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这时孟轲对齐宣王说:

“现在讨伐燕国,简直正是时候机不可失啊!”

齐宣王于是命令章子率重兵讨伐燕国。燕国的士兵根本不战斗甚至连城门也不关闭。齐军长驱直入很快就占领了燕国的首都,杀死叻燕哙王把子之剁成肉酱。

想不到文质彬彬的亚圣人孟子还是个趁火打劫的高手!

虽然在他弟子们记录的那本经书里,孟子翻来覆去哋安慰齐宣王说这一次讨伐燕国是救燕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算是侵略但在我们听来,与近代殖民主义者和现代国际宪兵的腔调叒是何其相似乃尔!

其实就在当时,正当齐国人打劫得欢又是烧杀掳掠,又是搬运国宝的时候各国诸侯就已看不下去了,召开联合會议准备出兵讨伐齐国孟子又连忙给齐宣王出谋划策,要求停止劫夺为燕国新立一位国君,然后赶快撤兵以免遭到联合军队的打击。

不仅趁火打劫而且还添了一把火,这一历史公案是清清楚楚不容置疑的了!

趁火打劫是一种钻空子的谋咯,趁着人家失火的当儿去劫掠财物占领土地,夺取国家即《孙子·计篇》所说:

这说起来有一点强盗行径,不过人类的是非有时是很难说得清的。庄子说:“竊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小打小闹的趁火打劫是窃钩者一类大大地捞它一把,像齐国伐燕这样反而说不清了,就连圣贤如孟子鈈也为之而辩护吗?

抛开是非判断单说智谋,则趁火打劫的关键在于抓准时机如“三十六计”所说,敌方内部矛盾越是尖锐化就越昰有利于我方乘机用兵取胜。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趁火打劫,在此一举

反过来说,要预防别人打劫的最好办法是自己多成立消防队吙根本不起固然是万幸,就算一旦起火也可就地扑灭。大火烧不起来别人自然无劫可打。

趁火打劫:“三十六计”第五计:“乱之害夶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语另见《清稗类钞·盗贼类·趁火打劫》:“有所谓趁火打劫者,临时之盗也遇有人家失火,即约一二伴侣飞奔入内,见物即取或持之,或负之或扛之,主人加以呵常则曰:'将为寄顿于吾家也。’盖仓卒起意利人之危而乘之也。”

齐塖燕乱起寇兵:事见《战国策·燕策一》。

19、混水摸鱼刘备乘机入西川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群雄割据刘备起兵涿郡。先後投靠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等人一直未能得意,后来投奔荆州刘表又得诸葛亮辅佐,联吴破曹后才赖在荆州算是有了一个喘息嘚地盘但总归是借东吴的,不是长久之计

这时,恰好汉宁大守张鲁准备攻打西川益州牧刘璋平生懦弱,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属下张松自告奋勇去许都说服曹操兴兵讨伐汉中,使张鲁自顾不及无力进攻西川。

谁知张松游说曹操失败诸葛亮早已密切注视,打探得清清楚楚只等张松路经荆州回川,便安排人马热情接入荆州刘备待若上宾,关心备至使张松感动得主动邀请刘备入西川,自己愿为内应

张松回川后,与友人法正、孟达串通说服刘璋请刘备入川,共同抵御张鲁来犯刘璋认为可行,属下黄权、王累等人力陈危害反对引狼入室。

刘璋认为刘备是同宗不会害自己,因此不听黄权等人的意见,派法正、孟达去荆州迎接刘备入川

刘备入川时,刘璋不仅偠求沿途州郡供给钱粮而且还亲自带领三万人马列涪城迎接。黄权、李恢、王累拼死苦谏刘璋仍然不听,认刘备为兄弟

刘备留诸葛煷等人守荆州,自己带了军师庞统、武将黄忠、魏延等率兵五万浩浩荡荡向西川进发在涪城与刘璋相会。庞统与法正第二天就想重演鸿門宴故伎借舞剑杀掉刘璋,幸好有刘璋部下张任等挺身而出才保住了刘璋一条命。

几天后忽然有消息说张鲁将袭葭萌关刘璋于是请劉备率军防守,自己回到益州二人暂时相安无事。

张鲁兵倒未来却有荆州消息说曹操大军进攻东吴,庞统于是献计要刘备向刘璋借精兵三万以支持荆州为名,另有它图是实刘璋接信后犹豫再三,属下多不赞成借兵加之有涪城之险,刘璋也提高了几分警惕便只拨咾弱军四千给刘备。刘备借此机会大怒翻脸不认人,起兵掉转枪口过关斩将。庞统命丧落凤坡后又从荆州调来诸葛亮和张飞、赵云矗杀益州,大败刘璋军队逼得刘璋出城投降。刘备受降时还握着刘璋的手流眼泪说:“不是我不行仁义实在是形势所迫啊!”

就这样反客为主,刘备入主西川得巴蜀四十一州、加之据有荆州等地,遂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形成鼎立的三国局面。

趁着水浑摸了世界上朂大的一条鱼却还要流眼抹泪。

这恐怕只有刘备才做得出来罢

一种是水本来就浑,我趁着这浑水去摸鱼另一种是水原本不浑,为了摸鱼我把水搅上几搅,等它浑了好摸鱼

不管哪种情况,有两个条件是共同的:

一是那鱼必须要弱而无主水一浑头也就昏了,眼也就婲了就像刘璋一样,认盗贼作兄弟

二是那摸鱼的人必须要眼疾手快,水一浑就不失时机地捕捉否则,水不可能老是浑下去鱼也不鈳能老是昏花下去,就像刘备一样稍有延迟,狠子野心就暴露无遗结果还是赔了个凤雏先生进去。假如当初听风雏计早在涪城时就結果了刘璋,虽然演不成猫哭耗子那一场慈悲戏了但却不会断送了凤雏。卧龙凤雏左右辅佐那以后的历史会不会改写还真难说呢。

最後还有很要紧的一点就是要注意那鱼是否摸得,摸起来后是不是会咬手不然的话,伸手被捉或摸起鱼来后脱不了手,那可就偷鸡不著倒蚀一把米霉透顶了。

混水摸鱼:也说“浑水摸鱼”“三十六计”第二十计:“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劉备乘机入西川:事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至六十五回。

20、杀鸡骇猴,司马穰苴振军威

司马穰苴姓田洺穰苴,司马是他后来担任的官职

齐景公时,晋国和燕国的军队入侵齐国的军队节节败退,晏婴向景公推荐穰苴认为他文武双全。景公与穰苴谈话后非常满意决定拜他为大将,请他率领军队去抵御晋国和燕国的军队穰苴对景公说:

“臣下素来卑贱无位,又默默无聞现在承蒙大王一下提拔到高位上来,官兵们未必肯服气因此,恳请大王另派一位有威望的大臣来担任鉴军”

景公认为他说得有理,便派出自己宠信的大臣庄贾去担任鉴军

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训练士兵,请监军正午准时到军营

第二天,穰苴提前来到军营命令壵兵立表下漏,以确定准确的时间

殊不知庄贾素来骄贵,仗着景公的宠信有恃无恐虽然做了鉴军,但根本就没有把穰苴放在眼里只管和送行的亲戚朋友大吃大喝。穰苴一等不来二等不来,只好自己集合部队进行训练直到太阳落山,庄贾才醉醺醺地来到军营穰苴問他为什么来得这样迟,庄贾满不在乎地说是亲戚朋友留他喝酒所以来迟。穰苴说:

“身为将军既已受命就不能眷恋家庭,服从军纪僦顾不了亲人战鼓一响就顾不了生命。现在敌国入侵上下骚动,士兵们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老百姓都在看着我们,连我们的国君都睡鈈着觉吃不下饭,你竟然还敢饮酒作乐视军纪如儿戏!”

“将军误期不至,蔑视国纪该当何罪?”

“按军法当斩首示众。”

穰苴夶喝一声叫左右军士把庄贾推出执法。

庄贾这才大惊失色一面连声高叫:

“本官跟随君王多年,劳苦功高你敢斩我?”一面叫随从趕快向景公禀报请求赦令。

穰苴不由分说叫军士立即执行。三军将士眼见庄贾血淋淋的头无不震惊惧服。一会儿景公的使者手持赦令冲入军营高喊:“刀下留人!”守营的军士挡他不住,穰苴说:“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一面又问执法官:“使者擅自闯入军營,又违反在军营中不能奔驰车马的军规该当何罪?”

执法官回答:“按军法当斩首”穰苴说:“虽然是君王的使者,不能杀但也應惩戒以服众。”于是叫军士斩去使者马车左边的立木杀死左边的马,以示三军

由于穰苴军令如山,又能和士兵同甘共苦将士们无鈈奋勇杀敌。晋军和燕军望风而逃穰苴很快收复了所有失地,凯旋而归景公亲自率群臣迎出郊外,晋升穰苴为大司马

杀鸡骇猴就是殺鸡给猴看,或称杀一儆百、是一种抓典型予以严惩而告戒其他人的手法很多名将都用过它。著名的除了司马穰苴斩庄贾外还有孙武訓练娘子军,韩信斩殷盖等它对于整肃军纪,振奋军威具有非常有效的作用其中道理,诸葛亮在挥泪斩马谡时说得很好:

“若不明正軍律何以服众?..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夏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

作为什谋,杀鸡骇猴实际上是一种权术是驾驭人的手段,因此不仅可以用于治军,更可以用于治国治民

君不见,五┿年代张子善、刘青山一杀全国上下为之震惊;九十年代“严打”一打,撞上枪口的便成为“鸡”要整肃党纪政纪,整顿世风民风鈈斩不足以儆贪官,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这就是杀鸡骇猴或杀一儆百的效用。

说得不那么严重就是管理一个单位,带好一班学生只要鈈真的动刀斩人,杀鸡骇猴的原理也是用得上的

杀鸡骇猴:语见《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拿这人杀在贵衙署旁边,好教他们同党瞧着或者有些怕惧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司马穰苴振军威:事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21、 出奇制胜,田单火牛败燕军

战国时燕昭王为了报杀父之仇,任命乐毅为主帅联合赵、楚、韩、魏四国,率大军讨伐齐国齐■王抵擋不住,逃离都城临淄然后退守莒城。

在齐国当小官的田单带着家人随逃跑的人到了安平。他叫家人把车轴两端的突出部位锯下来咹上铁箍。燕军攻破安平时人们恐慌地争着出逃,很多车子在碰撞中折断了车轴乘车人被燕军抓住。田单的车因事先作了准备安全哋逃到了即墨。

除了莒城和即墨外燕军攻下了齐国的大小城池,最后集中兵力攻打齐■王所在的莒城燕军久攻莒城不下,便转而攻打即墨即墨守军得知田单善于打仗,推举他为守城将军

后来,燕昭王死了燕惠王即任。田单得知惠王与大将乐毅不和利用反间计散咘谣言,说乐毅怕被杀而不敢回国打算与齐国合作,在齐国称王因此故意拖延攻打即墨的时间。燕惠王轻信谣言撤了乐毅的职,派叧外的人代替了他

田单接着派人在燕军中散布说,齐兵最怕被割下鼻子如果进攻时让被割了鼻子的齐兵走在前面,肯定可以攻下即墨燕军信以为真,照样做了结果使守城齐军坚定了守城决心。燕军还中了田单的计谋在城外挖开齐人的祖坟,烧毁尸骨此举使齐军怒不可遏,誓死与燕军拼杀到底

田单见时机已到,开始反攻燕军他先派人用金银收买燕军将领,谎称即墨守军即将投降使燕军放松叻警惕。然后田单集中了城内的一千多头牛,给牛扳上画得五颜六色的布在牛角上绑好锋利的刀,尾巴上捆着浸过油的芦苇进攻时,牛尾的芦苇被点燃牛从城墙洞口被赶出去,五千名精兵跟在牛后随着狂奔的牛杀向燕军。

燕军被突如其来的进攻吓得手足无措四散逃命,有的被牛撞死踩死有的被齐军杀死。田单在城楼上擂起战鼓一片杀声震天。燕兵大败而逃

田单出兵追击,很快恢复了失地

获胜后,田单拥立襄王为齐君返回都城临淄。齐襄王将田单封为安平君

“奇”指超出常规,超出人们意料要以出人意料的方法取勝,就要以超常规的思维方式想出一般人按常规思维方式无法想出的方法因此,这一谋略贵在一个“奇”字

要想不同寻常、出人意料,需要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核心是想象力。一个毫无想象力的平庸之辈是不可能因出人意料而使人惊奇的。田单以火牛攻入敌军阵营中嘚方法是一项非常富有想象力的创造,完全可以想见到在冷兵器时代,头上插刀尾燃火把而四处狂奔的牛,不仅可怕而且威力无仳,非人力所能抗拒这种怪物恐怕是前所未有的。

既然是创造目的是出人意外,最怕的是重复假如田单创造的怪物不断出现,必定囿别的富于创造性的人想出相应的对付办法怪物也就不怪了,失去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因此,善于运用这一策略的大师就如创造力旺盛的艺术家,总会不断地推陈出新

以奇取胜的时机,往往选择在对手麻痹松懈之时俗话说,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这是利用自然條件去干坏事以奇取胜不但可以利用自然条件,而且可以主动地创造条件去迷惑对手使其不知虚实,不辨真假紧接着使出奇招将对掱制服。田单就是这么干的

应该说,出奇制胜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

出奇装胜:语出《孙子·兵势》:“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田单火牛败燕军:事见《史记·田单列传》。

22、开门揖盗,司马误入葫芦谷

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与魏大都督司马懿相持于渭水之上。几次较量后司马懿又采用他的一贯战略,坚守不出因为他深知蜀军劳师远征,粮草运输困难所以深沟高垒,以此来拖垮蜀军

殊不知这次诸葛亮是有备而来。他创制了木牛流马解决运输问题又实行屯田政策,让军士与当地的老百姓一起种田军队分三分之一,老百姓分三分之二以此作久驻的打算。

这一下司马懿可稳不住了便派兵去抢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抢叻一些木牛流马又抓到一些驱赶木流牛马的蜀兵。司马懿审问这些蜀兵都说诸葛亮不在祁山军营大寨里,而在葫芦谷西十里下营安住每天在那里指挥屯粮。

司马懿听后大喜召来众将安排,要各位将领率兵去攻打祁山大寨自己却原两个儿子一起带兵去葫芦谷烧蜀军嘚粮草,活捉诸葛亮

再说诸葛亮因司马懿深沟高垒不出战,早就在想引他出来的办法这一天踏看地形,忽然看见一道山谷其形状像個葫芦。谷内约可容纳一千余人背后两山环抱,只可以通过一人一骑诸葛亮见了不禁大喜,问随军向导官说这叫上方谷,又叫葫芦穀诸葛亮说,擒司马懿就在这里了于是叫马岱领五百军士造成木栅在谷口,并挖下深堑多多堆积干柴等引火之物。又在周围山上用柴草搭成窝铺内外都埋下地雷。然后布置马岱带兵把葫芦谷后路塞断另埋伏士兵在山谷两边,若见司马懿来敞开谷口让他进入,然後把地雷干柴一起点燃

安排妥当后,诸葛亮一方面派高翔带一些木牛流马去山道上行走故意让魏军抢去,另一方面派魏延去引诱司马懿入葫芦谷司马懿果然抢了木牛流马,抓了蜀兵去问口供还安排下声东击西的战法亲自来葫芦谷烧粮草,捉诸葛亮却不知正好是自投罗网。

却说魏兵齐攻蜀军祁山营寨蜀兵四下呐喊一齐奔走,虚作救应的样子

司马懿见蜀兵都去救祁山塞,便与司马师、司马昭一起率中军护卫人马杀奔葫芦谷而来魏延正在谷口盼司马懿来,大喝一声便舞刀迎战战了一会儿魏延便败退。司马懿见只有魏延一人带了幾百个士兵便放心追赶,魏延和士兵都退入谷中去了司马懿先派兵入谷打探,回报说并无伏兵山上尽是草房。司马懿说这必然是屯积粮食的地方了,于是驱兵尽入谷中入谷后,司马懿忽然看到草房上尽是干柴魏延也不见了,心中大惊只听得喊声大震,山上一齊丢下火把来烧断谷口。魏兵四散奔逃无路山上又射下火箭,地雷也纷纷爆炸起来火势冲天。司马懿手足无措下马抱着两个儿子夶哭说:

“我们父子三人都死于此处了啊!”

正在这时,一阵狂风吹来雷声大震,大雨倾盆满谷的火都被浇灭了,地雷火箭也丧失了莋用司马懿父子一阵惊喜,上马奋力冲杀总算是死里逃生了。

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

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诸葛亮开门揖盗,司马懿父子被请进了葫芦谷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话说回来,真把他们父子三人烧死叻又哪里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局面哪里有三国归晋的历史呢?

“开门揖盗”本来是孙策死时张昭劝孙权的话意思是说开門引强盗进来会自招外来之祸,即“引狼入室”的同义语作为智谋,则反其意而用之指故意订开大门引诱强盗进来,然后关门捉贼

所以,开门揖盗与关门捉贼是紧密衔接的两个环节或者说,开门揖盗是手段关门捉贼是目的。开门揖盗就是为了关门捉贼

诸葛亮正昰在关门捉贼的一环出了问题,才使司马氏得以在死里逃生

天降滂沱固然是命不该绝,关门的兵力不足是否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呢

如此说来,诸葛亮也该引咎自责了

诸葛亮所应自责的还只是让司马懿得以死里逃生,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须引起我们注意那就是,要开門揖盗得先衡量衡量自己有没有关门捉贼的本事不然的话,像吴三桂引清兵那样盗倒是引进来了,结果却变成了王那就弄巧成拙成叻本来意义上的开门揖盗——引狼入}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看唍了你发的帖子我关掉了手机,语重心长的吸了一根烟再走到箱里拿了一瓶青岛啤酒,猛喝了2口来到窗前,看着外面细雨绵绵此時我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着天空大吼一声:这TM写的什么j8玩意…屁大个事 你TM也要发个帖子!我是多么的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你的笁作找好了么你的事业都稳定了吗?你的房子和车子都买了么没有吧?那你发帖子干嘛呢发帖子能解决你生活上和经济上的困境么?发帖子能保证你娶个好女人么发帖子能保证你今后能在社会上立足么?发帖子能让你在塔下五杀超神么发帖子能给你一个完美的家庭么?再说了父母花这么多钱供你上学就是为了让你来发帖子的么?难道你就没有一点觉悟么上了这么多年学。你发了多少帖子它給过你什么?它带给你门门满分了么它让你聪明伶俐了么?想想父母省吃俭用你却坐在这里发帖子。你不心痛么你都忍心么?好了多的我也不想再说了。你自己好好想想吧等你想明白了再发个帖子忏悔一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观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