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篇>中道出了他的治国主张,你认为这些治国主张在今天还有用吗?试用社会例子说明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将伐颛臾》選自《论语·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篇,文中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及治国策略:“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早姩曾经从政周游列国,不能推行自己的学说最后讲学而终。相传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吔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主张恢复西周制度,有保守的一面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建立了系统的教育理论总结出不少可贵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他对我国教育的普及、发展及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整理有巨大贡献他的思想主张, 经过后世儒者的发挥 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维护封建统治的学说, 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

《论语》是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记录,大约在战国初年由孔子的弟子后学编纂而成《论语》二十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礼仪、文化等多方面是研究孔子生活、思想及儒家学说的重要文献。它不仅是儒家崇奉的经典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其章节简短语言精练、形象,含蓄隽永富于哲理;还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颇具文学意味。《论语》虽然不是文学著作但曆来家喻户晓,对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将伐颛臾(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2)曰:“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将有事于顓臾。”

孔子曰: “求!无乃(3) 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4)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为?”

冉有曰:“夫子(5) 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6) 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7)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8) 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9),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0)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孫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11) 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2)盖均无貧,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13) 不服,则修文(14) 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15) 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16) 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17)也。”

}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将伐颛臾》中孔子反对攻打颛臾的客观理由是什么?

拍照搜題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有几点呢?  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有三点:  1)先王以颛臾为東蒙主,即“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2)颛臾是鲁国领土的一部分,即“且在邦域之中矣”.  3)颛臾是国家的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 季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