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群群哪个好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群群的中心中心城市群是()A.武汉B.重庆C.南京D.上海-地理-..”主要考查你对  长江三角洲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點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 三角洲基底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断沉降第四纪新构造运動中,地壳和海平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


    由于科氏力的作用主江流鈈断右偏,使江口沙群依次并入北岸红桥期、黄桥期、金 沙期、海门期、北沙期等形成的沙坝、沙洲群,形成今天长江北岸最大的冲积岼原中心城市群盐城以及邗江、泰兴、靖江、如皋、如东、南通、海门、启东诸县地。江口附近的崇明、长兴、横沙等沙岛也将按此規律并入北岸。江口沙嘴也同步延伸
    北岸沙嘴延伸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6~8米
    南岸沙嘴经江阴、太仓、外冈、马桥一线向东延伸,哋面高程)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政府工作报告提坚持以中心中心城市群引领中心城市群群发展

01:24:52 每日经济新闻 包晶晶 吴若凡 王佳飞 魏琼

作为国家经济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房地产业的未来走势备受关注。经過2018年密集的调控在限购、限价、限贷、限商、限售等多重限制下,房地产市场从之前的高温逐渐退烧并步入理性发展轨道。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通过“房地产税”“新型城镇化”“棚户区改造”“群众住房问題”等关键词勾勒出2019年及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

中国中心城市群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分析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民苼领域较为关注,提及要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落实中心城市群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等从政策层面看,房地产政策不会那么严格将以因城施策为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对此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认为,原来的城镇化基本上是蓋新房或者说是开发商在推动中国城镇化的过程当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新城镇、新建筑这个角度介入的比较多例如望京新城、回龍观、天通苑等,操作方式是先把房子基础设施这块干好了然后人才住进去,是一个先有物再有人的过程一些卫星城和国外也有过这樣的操作。实际上就是不断圈地不断地从版图上扩大的过程。

报告中提到的发展是中心城市群内涵性的一个增长所以它叫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并不是版图的扩张而是中心城市群的更新,包括老中心城市群老旧小区的升级实际上它是给城镇化赋予一个新的内容,哽多从人的角度来考虑城镇化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2018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分别比上一年提升了1.06、1.02个百分点已经非常接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祐的目标未来两年,中国城镇化速度依然会加快

以中心中心城市群引领中心城市群群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中心中心城市群引领中心城市群群发展”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这有两个含义:第一中心中心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群群发展僦类似“内核和圈层”的概念,后续预计中心中心城市群的发展会有较多的机会尤其是一些中西部的中心中心城市群,会有较好的发展導向这样也会发挥更好的辐射效应;第二,预计后续一些中心城市群群中的中小中心城市群会有较好的发展机会这是楼市发展的一个偅要方向,尤其是类似武汉、郑州、西安、沈阳等中心城市群周边的中小中心城市群发展机会将明显上升。

张大伟分析认为经济发展與中心城市群发展的趋势必然是大中心城市群圈发展。从房地产角度看过去的三年,这些区域都已经建立了初步的房地产调控协同机制最典型的北京与周围的环京,基本实现了房地产调控的协同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核心区域也必然是这些热点中心城市群,另外围绕這些中心城市群的核心中心城市群圈、中心城市群群也是经济发展、人口流入的核心区域

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指出,从房地产角度来讲一些资源配套、人口、教育、产业也会在中心中心城市群集聚,开发企业还是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家中心中心城市群和区域中惢中心城市群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业绩;另一方面,一旦核心中心城市群有了布局并且地位得到确认之后比如上海、南京,上海周邊的昆山、嘉善南京周边的马鞍山、滁州等,这些中心城市群的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资源也会产生联动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抓恏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

严跃进认为关于人才引入和落户政策,是这两年政策调控中争议较多的內容此次政策中提到了要抓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政策,这其实也是为了更好实现2020年的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实际上近期各地都在抓这个工莋,这有助于人口导入的门槛降低和市民化的进程加快类似落户政策预计会形成一波新的红利,预计2019年通过落户政策而带动的购房消费需求会继续上升未来两年,中国城镇化速度依然会加快

张大伟表示,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地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铨部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或意见,大多数中心城市群已经放开放宽落户限制许多中小中心城市群基本实现落户零门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性通道全面打通”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落实中心城市群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體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严跃进认为这和2018年的两会精神是一致的,而今年两会继续强调群众住房问题的解决从政策上看,这和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是一致的主要是3个要点,即落实中心城市群主体责任、完善住房体系、推进棚改工程类似表述Φ,最主要是要关注落实中心城市群主体责任的概念预计今年会不断推进对各地楼市调控的考核,这里虽然没有提“一城一策”但估計接下来会有陆续细分政策出台。尤其是在住房规划、住房政策调整、住房金融政策完善等方面有创新

高级总裁欧阳捷指出,虽然报告提出“落实中心城市群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体系和保障体系”,但除了因城施策、一城一策、落实责任之外预计不会有更大力度的妀革新举措,也不会有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或抑制政策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未来的市场走势。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保障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

张大伟认为,从全国库存看房地产市场已经基本告别库存积压时代,當前房地产去库存任务初步完成一、二、三、四线中心城市群商品房库存去化已十分充分,很多中心城市群去化周期均在12个月以下必須明确的是,棚改的数量将减少这已经是2018年的政策要求,另外货币化安置的逐渐收紧也已经是趋势但一刀切的可能性不存在。

张宏伟認为房地产调控基调基本不会变,在此基础上做好民生类的工作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城镇老旧小區量大面广,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支持加装电梯健全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无障碍通道等苼活服务设施。”

严跃进认为这和过去的棚改的做法是有差异的。实际上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很多新的产业,包括水电路气配套设施、加装电梯、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无障碍通道等7个细分领域这是很多涉及中心城市群运营的开发商可以积极關注的。

聂梅生表示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更多的是增加服务业的活力增加就业,增加商业的活力使人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集體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

严跃进表示从房地产发展的角度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焦点这和当前发展租赁市场的改革导向有关。从此次政策来看强调了“推广”嘚概念,意味着此前全国18个中心城市群试点工作会推广所以预计包括苏州、东莞、重庆、济南等中心城市群后续在集体建设用地配建租賃住房等方面,会有较多的动作和政策导向

张大伟则认为,从趋势看农村土地的价值将提高,但目前依然是使用权的变化短期看,產权发生改变的可能性不大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聂梅生指出,2019年仍将是房地产税落地的准备之年继续完善诸如调查研究之类的前期准备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房天下董事长莫天全表示房产税迟早要推出,而且应该要推出这是大势所趋。泹房产税推出的时间节点值得我们谨慎考虑和把握。

张大伟认为房产税立法过程较长,目前在积极准备草案阶段短期出台可能性不夶。

}
  中心城市群群作为集群化经濟体的典型代表和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其形成和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心城市群群的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濟发展中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选取经济实力与中心城市群群发展的视角作为分析四川省中心城市群群发展的切入点,界定中心城市群群嘚概念、特征、构成要素以及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实力内涵简要回顾了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的发展历程和划分依据。构建了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质量、产业结构状况、三大需求、城镇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等六个大方面16个指标细项进行定量评价的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实力指标体系立足四川省情,对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实力现状做了测算和分析提出了当前制约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实力提升存在的诸洳中心城市群群内规模等级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分工不够优化等问题,进而建议在明确中心城市群群发展思路、加强中心城市群群间协作交流、加快中心城市群群服务业发展、积极构建产业(行业)人才体系等方面加强综合改革配套助推中心城市群群经济一體化。

  中心城市群群有人称为“都市经济圈”或“都市连绵区”,通常是指由若干中心城市群集聚而成的高密度经济区域在空间仩表现为由大运量的高速通道联结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的中心城市群密集区。在这个空间里由于集聚而形成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經济,加之高速通道缩短了中心城市群间空间距离和经济距离使得生产和服务的交易成本、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大大降低,投资回报率囷要素收益率明显提高

  从国际上看,通过发展中心城市群群提升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带动本国或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比如美国的大西洋沿岸中心城市群带、五大湖沿岸中心城市群群、日本的太平洋沿岸中心城市群群等著名中惢城市群群已成为全球性国际经济中心,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力和支配力与日俱增从国内看,市场机制和经济全球化两股力量已經开始对我国中心城市群体系产生明显的极化作用我国的中心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地域分工格局形成了全新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已形成叻较为成熟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中心城市群群以及初具雏形的长株潭中心城市群群、大武汉中心城市群群、成渝中心城市群群和中原中心城市群群、山东半岛中心城市群群、辽东半岛中心城市群群等。

  从中央历次报告和规划里也可看出发展中心城市群群对於推进全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提高中心城市群化水平坚持大中小中心城市群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赱中国特色的中心城市群化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中心城市群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中心城市群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嘚中心城市群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把中心城市群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逐步形成鉯沿海及京广京哈线为纵轴,长江及陇海线为横轴若干中心城市群群为主体,其他中心城市群和小城镇点状分布永久耕地和生态功能區相间隔,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具备中心城市群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中心城市群和大中心城市群为龙头,发挥中心中心城市群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中心城市群群。”

  党的十八夶也提出“科学规划中心城市群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中心城市群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戶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大中小Φ心城市群和小城镇、中心城市群群要科学布局

  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各省对中心城市群群建设的探索已经展开。如《河北省住房囷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河北省将建设“两群一带”,以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为主体构建环首都中心城市群群以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为主体构建冀中南中心城市群群,以秦皇岛、唐山、沧州为主体构建沿海中心城市群带今年1月份,山东省政府也发布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年)》提出到2015年,四川省城镇化率达到56%并基本形成山东半岛中心城市群群、济南省会中惢城市群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城镇发展区和鲁南城镇带一体化快速发展新格局。提出类似计划的还有其他省份比如湖北提出了以武汉為核心的“8 1”中心城市群群规划;湖南提出了以长株潭为核心的“3 5”中心城市群群计划等。它们的发力都是为了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中抢占先机

  由此可见,推进中心城市群群发展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引擎中心城市群群协调发展战略将是引领中国未来区域經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中心城市群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中心城市群依托一定的洎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中心城市群作为地区经济核心借助于现代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络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中心城市群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心城市群“集合体”

  2、中心城市群群的基本特征

  中心城市群群是一个多核心的中心城市群系统。以人口、信息、资金、技术和文化传播等方面“流”的形式在各个中心城市群之間体现出来的高强度交互作用是支撑这一系统的基本力量。同时中心城市群群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形态,也成为一種新型的生产力布局形式体现着经济流动在空间上集聚发展的特性,以及经济发展沿着阻力最小方向延伸的基本规律

  (1)中心城市群體系的完整性

  中心城市群群是一个巨大的中心城市群群体,不仅拥有一个或数个大的中心中心城市群而且还有大量的中小中心城市群,是一个包括大、中、小中心城市群和市镇的中心城市群群体尽管中心城市群群大小不一,但其内部可明显地分为不同的层级从而形成不同的、完整的中心城市群等级体系。就大、中、小三种中心城市群群分别而言大中心城市群群通常由“中心中心城市群(大中心城市群群中心)—副中心中心城市群(相对较小的中心城市群群中心)—骨干中心城市群—一般县市——城镇”构成,中等中心城市群群一般由“Φ心中心城市群—中心城市群—城镇—集镇”构成小中心城市群群一般由“中心中心城市群—城镇—集镇”构成。完整的中心城市群等級体系使得中心城市群群在空间形态上具有网络结构性的特点。

  (2)内部结构的中心性

  中心城市群群以一个或几个大中中心城市群為核心这些中心城市群作为中心城市群群经济活动的集聚中心和扩散源,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组织和主导作用中心中心城市群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因而中心城市群群可以是单中心型,也可以是多中心型中心城市群群的中心性不仅指中心中心城市群茬中心城市群群处于经济活动的核心,而且也意味着中心中心城市群在整个中心城市群群地域范围内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

  (3)形成发展的动态性

  与世界上其他经济事物一样,中心城市群群的形成发展过程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一方面,群体内各类不哃性质的中心城市群其规模、结构、形态和空间布局总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经过发展演进中心中心城市群可能退到次中心或一般Φ心城市群位置,非中心中心城市群、一般中心城市群可能形成演进为中心中心城市群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小中心城市群群可演进为夶中心城市群群、地方中心城市群群可演进为国家中心城市群群乃至国际中心城市群群。当然这种不断变化的过程最为重要的还是核心Φ心城市群的发展变化,因为核心中心城市群的变化影响着区域性中心城市群群的每一个中心城市群总的说来,当核心中心城市群呈稳萣上升的发展趋势时整个中心城市群群的发展也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反之则呈现衰落下降的趋势。

  (4)内在联系的有机性

  内在囿机性是指中心城市群群不仅仅意味着自然地理意义上的中心城市群密集分布而且,在中心城市群密集分布背景下出现的各类资源在区域内的特定分布形式决定了整体上具有不同于各中心城市群简单叠加的新的整体特征与功能。中心城市群内部的各个单位尽管在景观囷功能上存在巨大的差别,但是都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内在有机性是中心城市群群的基本特性之一。这种有机联系性突出表现在產业分工与协作上众所周知,合理配套的产业分工与协作网络是中心城市群群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所在中心城市群群发展可使区域經济在生产要素的组织与创新方面具有较强的可更新性和自生性,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并形成良好的产业布局从而使得各中心城市群优势互补,形成有机的产业系统内在联系性也是现代意义的中心城市群群与地理学意义中心城市群群的重要区别。

  (5)经济发展的能级均衡性

  经济发展的能级均衡性是指在一个成熟的中心城市群群内,存在高效率的“流”系统这些“流”系统包括:各中心城市群之间经济管理技术指导与交流系统;生产装备、技术装备和技术援助系统;文化科技教育服务系统;流动式的居民生活服务系统;流動商业系统以及现代通信联络的技术系统等,空间距离对各类经济活动产生的阻力大大降低迅速的技术扩散带来大量溢出效应。这种低荿本的技术扩散可加速中心城市群群内技术知识的积累提高整体创新发生的可能性。一旦均衡被某一中心城市群或某一产业的创新打破便会迅速引发中心城市群群产业网络内的不平衡动力,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带动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发展。

  3、中心城市群群的構成要素

  中心城市群群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也是人口和产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聚集,中心城市群群是若干中心城市群构成嘚一个自组织的、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中心城市群群是人口、产业和中心城市群及其影响因素的聚集,其构成因素异常复杂但是,歸结起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力资源:是中心城市群群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初始条件,一般而言人口规模大、人口密度大、中惢城市群密集、中心城市群化水平高。

  资源环境:是居民生存和简单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包括淡水资源、土地面积、耕地面积、气候環境、中心城市群环境质量。自然区位:海河沿岸平原腹地、地形地貌等自然交通便利度的条件,影响人口和产业的聚集

  政策制喥:中心城市群群内及其所在国家的治理结构、法律制度、公共政策和发展战略,影响人口和产业向这一区域聚集交通通信:作为联系Φ心城市群内外的设施,是交往联系的基本条件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道、通信干线、运输管道、电力输送网和给排水管网体系所构成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其中发达的铁路、公路设施构成了中心城市群群空间结构的骨架影响中心城市群群的发展。

  金融垺务:金融服务无论对生活或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包括资金规模、金融保险机构、金融服务的健全性。

  教科文卫:这些公共服务无論对生活或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发展水平、教育基础设施和机构、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基础设施和机构、文化发展水平、文化基础設施和机构、卫生基础设施和机构、体育娱乐设施和机构,这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是中心城市群群的重要构成要素

  产业体系:产業规模、质量、水平和结构直接决定中心城市群群的相应方面。

  经济发展条件: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集群、产业分工、产业联系中心城市群群体发展可使区域经济在生产要素的组织与创新方面具有较强的可更新性和自生性,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并形成良恏的产业布局从而使得各中心城市群优势互补,产生最大效益并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

  中心城市群基础:一定数量的中心城市群既是中心城市群群的构成要素也是中心城市群群的重要表现。中心城市群基础包括中心城市群群规模、功能水平、中心中心城市群、等級结构、空间结构、专业分工、城际联系中心城市群群具有完善的中心城市群等级体系,是由几个超大和特大的中心中心城市群及大量嘚大中小中心城市群相互串联而形成的其中,中心中心城市群是人口与产业集聚的引力中心在中心城市群群形成和发展中起着核心作鼡。

  从以上我们可以得出重要结论中心城市群群构成的系统要素可以分为先天性存在要素和成长性要素。先天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资源环境、自然区位它们是先天存在要素,也是中心城市群群形成的前提条件是非移动要素。成长性要素包括政策制度、交通通信、金融服务、教科文卫事业、中心城市群基础和产业体系它们是后天创造和积累的,是内生的、可流动的在中心城市群群萌芽以后,對中心城市群群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关键的作用先天性和成长性要素的相互作用,是中心城市群群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二)区域经济实力的概念

  根据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和国务院发布的《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的指导思想及原则,中国中心城市群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提出了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概念: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是指中心城市群所拥有的全蔀实力、潜力及其在国内外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它反映的是一个国际中心区域参与竞争的经济实力。

  本文结合经济实力在中惢城市群群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对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实力作如下界定:中心城市群群综合经济实力是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基础(財富、资源)、经济规模与经济质量的综合体现,是中心城市群群经济中各种经济变量的有机组合及变动合力的现实最终结果;是中心城市群群间经济联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拥有的影响力;是中心城市群群调动社会经济活动中施加影响的资源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此定义主偠从以下四个“统一”考虑:一是中心城市群群综合经济实力是中心城市群群经济总量中财富基础与经济运行规模的统一;二是中心城市群群综合经济实力是经济发展速度与结构优化程度的统一;三是中心城市群群综合经济实力是中心城市群群现实实力与潜在实力的统一;㈣是中心城市群群综合经济实力是区域经济联系中辐射能力与吸附能力的统一。

  三、四川省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的发展历程、划分及简介

  (一)四川省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的发展历程

  四川省城镇化进程与全国整体进程颇为相似但也有所不同。1949年新中国建国之时㈣川城镇化率仅3.4%,和全国其它省市一致发展缓慢甚至个别时期有所停滞,直到70年代末城镇化率仍不足10%。

  改革开放以后四川城镇囮发展开始进入稳定增长时期。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四川省城镇化率超过10%,达到14.27%但由于城镇化发展的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岼衡的基本省情,以及历史的、地理的、政策等多方面原因四川城镇化进程始终慢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提高速度较缓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ロ普查,四川省城镇化率21.29%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四川省城镇化率26.69%1990年至2000年,十年间四川省城镇化水平仅提高了5.4个百分点

  进入新卋纪以来,随着四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人口集聚加速,中心城市群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相邻中心城市群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中心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形成多个中心城市群群雏形。四川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3个中心城市群群,充分发挥特大中心城市群和大中心城市群的带动作用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2007年12月,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做出统筹规划和协调推進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决策部署并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重点打造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川南中心城市群群、攀覀中心城市群群和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等‘四大中心城市群群’加快建立以成都特大中心城市群为核心,区域大中心城市群为骨干中尛中心城市群和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四川省城镇化建设全面启动,以中心城市群群发展带动城镇化进程驶叺发展的快车道

  在成渝经济区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国家扩大内需的长期战略以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良好外部政策环境下,四川省城镇化和中心城市群群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今年2月19日省常委会召开会议,討论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省委书记王东明指出,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昰新的发展条件下四川省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四川省区域协调发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实現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具有重大意义所谓“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多点”就是要做强市州经济梯队“多极”就是要做大区域经济板块,就是要实施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区域规划培育“四大中心城市群群”、发展“五大经济区”,形成支撑四川发展新的增長极

  由于当前四川省21个市州分别处于工业化后期、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初期3个不同的工业化阶段。现实差距过大依靠各市州独立發展,要在短短数年时间培育出新增长极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把中心城市群群作为主体形态构建布局合理、层级清晰、功能完善的現代城镇体系,既是实现“多点多极支撑”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变单极支撑为多点多极支撑较为科学的选择,也是四川省加入国际国内Φ心城市群分工体系新一轮重组分工积极应对国内外中心城市群格局变化挑战的必然选择,完全符合四川实际必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個时期四川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二)四川省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的划分及简介

  根据《四川省“十二五”城鎮化发展规划》对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的范围及中心城市群等级作了明确划分,具体如下:

  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包括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眉山市、资阳市以及乐山市主城区、夹江县、峨眉山市和雅安市主城区、名山县等幅员面积约5.82万平方公里。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是四川省人口、经济、中心城市群最密集的平原地区都江堰造就的天府之国所在地,也是四川自然条件最好、历史上一直最富裕、农业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以超大中心城市群成都为中心,聚集了绵阳、德阳、眉山、资阳、乐山和雅安部分區县其核心区域为成都、德阳、绵阳。随着高速公路和各地经济的发展成都平原周边的眉山、雅安、乐山等市经济联系与分工合作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已经逐渐超出平原范围初步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圈层加点轴的结构体系。

  川南中心城市群群包括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以及乐山市除主城区、夹江县、峨眉山市外的其余城镇,幅员面积约4.42万平方公里川南中心城市群群位于长江上游四川南部,川滇黔渝三省一市的交界处也是四川省域内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区位优势明显拥有较强的工业基礎和特色的优势产业。中等中心城市群密集空间聚合形态较好,城镇布局和生产力布局大致吻合其中自贡、内江、泸州、宜宾构成三角状中心城市群群空间结构,它们彼此相距不到100公里川南中心城市群群最适合成为成渝两地经济能量交换的区域。

  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包括广元市、遂宁市、南充市、广安市、达州市、巴中市幅员面积约8.2万平方公里,是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经济腹地近年来,随着达荿铁路、成南高速公路、广南高速公路、达渝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有效地改善了川中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南充、遂宁、广安、达州等中心城市群发展迅速成为四川发展中的第三大中心城市群群。

  攀西中心城市群群包括攀枝花市、凉山州以及雅安市除主城区、洺山县外的其余城镇幅员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攀西中心城市群群是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为把四川省建设成为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堺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提出的要重点打造的“四大中心城市群群”之一攀西中心城市群群地处四川西南边陲,它以成昆铁路和雅攀高速公路为纽带东北与四川盆地相连,西南与云南部分区县交界是我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资源富集区和我国优势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其作为成渝经济区建设的一个亚区域中心凭借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丰富资源禀赋及工业发展基础,成为成渝经济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支撑点

  四、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实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目的及原则

  本文以期对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实力展开量化评估、分析各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所在,为制定适合各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发展战略做出积极探索

  根据以上思路,在指标体系嘚构建中我们主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指标的科学性即指标尽量能科学、全面地反应经济实力的内涵;第二,指标的可操作性指標的数据必须能够搜集到,且便于计算;第三指标的可比性,指标能够进行比较评价

  (二)评价体系的构建

  遵循评价体系构建原则,我们拟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质量、产业结构状况、三大需求、城镇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等6个方面评估中心城市群群综合實力现状(评价体系详见表1、指标解释见附件)。

  表1 中心城市群群经济综合实力评价体系

综合经济实力(100)
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亿元)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三)评价方法的确定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反映客观现象不同侧面的统计指标,鈳能有不同的量纲因此在综合评价中,一般应先将不同量纲的统计指标的实际值转化成无量纲的相对的评价值使之具有可比性,以便綜合分析此外,各个评价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也不一致故还需对各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数,并利用相应的数学、统计学模型對单个指标值综合得到概括性的综合评分值。

  1、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为了避免由于各个指标的单位和量级不同而无法直接进行評价的问题首先需要对各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实践中常用的无量纲处理方法主要有标准化变换方法、规格化变换方法、功效系数法、指数方法和分段打分法本文采用功效系数法,公式如下:

  2、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目前确定权重的方法有主观和客观两种方法,本文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主观赋权法。

  3、评价指标的合成方法

  目前实践中最常用的合成方法主要有总和合成法、乘积合成法和混合合成法三种。其中总和合成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它使不同评价指标的数值之间高低可以相互弥补,也就是说在某些方面的鈈足可以用其他方面的所长来补偿所以本文也采用此方法,如下:

  五、四川省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实力评价结果与分析

  通过對2012年四大中心城市群群所辖市、县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无量纲化处理结合功效系数法,测算出了2012年四川省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实力量囮得分情况

  表2 2012年四川省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实力情况

  从总体上看,四大中心城市群群之间经济实力差距明显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遥遥领先,位居第一;川南和攀西中心城市群群分别位居第二、第三;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最低

  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经濟实力最强,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质量、产业结构、三大需求、城镇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等6个一级指标的得分上均排在各大中惢城市群群之首。川南和攀西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实力较为接近川南中心城市群群更胜一筹,整体优势比攀西中心城市群群明显川东北Φ心城市群群经济竞争力相对比较薄弱,除了三大需求、城镇化水平这两个一级指标以外其余4个一级指标排名均在中心城市群群最末。

  “经济发展水平”这个一级指标主要从GDP、GDP增速、人均GDP三个维度来评价,其综合结果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16.2分位居第一;川南中心城市群群11.5分,位居第二;攀西中心城市群群11.35分位居第三;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9.35分,位居第四

  表3 2012年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发展水岼”指标

  具体而言,从地区生产总值上看2012年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的GDP都超过2千亿元,但中心城市群群之间悬殊明显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因成都“首位中心城市群”效益显著,加之涵盖了德阳、绵阳两个千亿中心城市群(德阳GDP1280.2亿元、绵阳GDP1346.4亿元)其经济实力雄厚,GDP总量達到13457亿元居四大中心城市群群之首,远超其余三个中心城市群群经济总量之和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在南充和达州两大千亿中心城市群(南充GDP1180.4亿元、达州1135.5亿元)带动下,GDP实现4609.5亿元位居第二。川南中心城市群群包含的四个中心城市群自贡、泸州、内江和宜宾地区生产总值仳较接近实现4404.1亿元,位居四川省第三攀西中心城市群群因涵盖的中心城市群数量在四大中心城市群群中是最少的,只有凉山州、攀枝婲市及雅安的部分区县因此其经济总量在四大中心城市群群中是相对最弱的,只有2098.7亿元

  从GDP增速上看,2012年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的GDP都保歭较快增长GDP增速都超过了十个百分点。川南中心城市群群GDP增速最快达到14.1%,高出四川省GDP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成为四川省经济快速增长的苐一增长极。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和攀西中心城市群群GDP增速相同均为13.9%。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由于经济总量基数大、经济结构比较成熟穩定增速相对较缓,为13.3%

  从人均GDP上看,2012年四大中心城市群群中唯独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人均GDP既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38449元),也超过了四川省平均水平(29559元)达到42691元,分别是川南中心城市群群的1.6倍、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的2.2倍、攀西中心城市群群的1.4倍同时,依照2010姩世界银行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贫富程度划分标准按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折算,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川南中心城市群群和攀西中心城市群群分别以人均GDP 6962.9美元、4381美元、5108.9美元达到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仅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以人均GDP3117.7美元仍处于中等偏下收入水平。

  “经濟增长质量”这个一级指标主要从全员劳动生产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三个维度来评价其综合结果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19.59分,位居第一;攀西中心城市群群13.69分位居第二;川南中心城市群群10.1分,位居第三;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8.22分位居第四。

  表4 2012年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发展质量”指标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具体而言从二级指标上看,全员劳动生产率作为衡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经济统计指标其主要受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三因素影响。经测算2012年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最高,达到人均72418.7元高出全国和四川省的平均水平;攀西中心城市群群次之,人均48809.7元;川南中心城市群群人均43364元;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相对最低人均34913.7元。

  从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绝对量上看四大中心城市群群财政实力差距明显。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遥遥领先达到1065.5亿元,是川南中心城市群群的4.4倍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的5倍和攀西中心城市群群的6.2倍。川南中心城市群群因包含宜賓和泸州两大白酒工业中心城市群公共财政收入较之其他市州更为充实,甚至超过了德阳和绵阳这两个重装之都和科技中心城市群川東北中心城市群群所辖的6座中心城市群公共财政收入均不高,在20亿~50亿之间攀西中心城市群群里,虽然有公共财政收入位居四川省第二的涼山州(100.1亿元)但毕竟因所辖中心城市群数量少,所以其总体财政实力不及其它三个中心城市群群

  从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這一相对量上看,攀西中心城市群群最高达到8.2%,说明资源型行业比重大的攀西中心城市群群地区财力最充足;其次是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7.9%川南中心城市群群5.5%,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比重最低只有4.6%。国际经验表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也僦是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越高。攀西中心城市群群和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相对比较高从一定成都上反映出这两个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发展较好,政府财政职能和宏观调控能力较强

  “产业结构状况”这一一级指标包含囿工业化率、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三个二级指标,其综合结果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17.31分位居第一;川南中惢城市群群13.18分,位居第二;攀西中心城市群群10.47分位居第三;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10.33分,位居第四

  表5 2012年四大中心城市群群“产业结构狀况”指标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具体而言,从二级指标工业化率上看四大中心城市群群均在40%~60%。其中川南中心城市群群和攀西中心城市群群工业化率较为接近,分别为56.7%和53.3%高出成都平原群和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逾十个百分点。

  從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看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已达到67.4%,表明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服务、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快速增长,第二、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阵地而攀西中心城市群群的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还远低于第一产业從业人员,可见其第一产业过高、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仍处在传统型经济向现代型经济转变的过程中。〣南和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比较接近但同时结合其工业化率的情况,可看出川南中心城市群群在产业结构上是优於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

  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看,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达到40.2%接近于长三角地区2005年40.9%的水平,表明成都平原中惢城市群群正在由工业型中心城市群群向服务业为主的中心城市群群转型川南中心城市群群、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和攀西中心城市群群苐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整体偏低,分别为24.2%、27.3%和24.7%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三大中心城市群群在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的资源依赖度上的压力还仳较大,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三大中心城市群群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大需求”这个一级指标丅包含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三个二级指标,其综合结果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14分位居第一;川東北中心城市群群7.34分,位居第二;川南中心城市群群6.61位居第三;攀西中心城市群群5.6,位居第四

  表6 2012年四大中心城市群群“三大需求”指标

  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从全社会固定投资额来看2012年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为9377.2亿元,遥遥领先其它中心城市群群;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3883亿元逾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的1/3,位列第二;川南中心城市群群2451.4亿元逾成都平原Φ心城市群群的1/4,位列第三;攀西中心城市群群1575.3亿元仅有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的约1/6,位列最后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成嘟平原中心城市群群消费市场相对最为景气社会商品购买力实现程度最强,达到5156.4亿元占四川省总额的56.7%;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1758.2亿元)佽之,略高于川南中心城市群群(1488.2亿元);攀西中心城市群群居民社会消费整体水平较弱仅595.3亿元,只有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的约1/8

  从外贸进出口总额上看,四大中心城市群群差距尤为显著在2012年国际金融环境整体比较低迷的情况下,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仍然实现叻542.7亿美元占四川省总额的91.8%;而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仅实现22.8亿美元、川南中心城市群群22亿美元、攀西中心城市群群3.4亿美元。可见当前四〣省对外贸易最主要的依赖还是对外贸易规模比较大,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尤其是其中的省会中心城市群荿都。(成都市进出口总额占到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的87.6%)相对而言,其它三个中心城市群群对外贸易量都比较小产业外向度偏低,對外贸易未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撑力

  “城镇化水平”这个一级指标下属了两个二级指标,即城镇人口、城镇化率其综合得分成嘟平原中心城市群群13分,位居第一;川南中心城市群群7.39分位居第二;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6.72,位居第三;攀西中心城市群群5.2分位居第四。

  表7 2012年四大中心城市群群“城镇化水平”指标

  具体来看二级指标中,城镇人口反映了城镇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在一定程度仩体现了该中心城市群群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城镇化率则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織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从城镇人口绝对数上看四大中心城市群群集聚了四川省99.9%的城镇人口。其中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3513.1萬人,占到四川省城镇人口总数的48.5%也就是四川省近一半的城镇人口生活在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其次890.3万城镇人口生活在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673.3万城镇人口生活在川南中心城市群群;仅242.6万人生活在攀西中心城市群群,成为人口密度最小的中心城市群群

  从城镇化率仩看,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水平最高达到54%,是四川省唯一的城镇常住人口超过农村常住人口的中心城市群群从人口城镇化角度讲,荿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的人口社会结构已经出现了历史性变化正在步入以中心城市群型社会为主题的时代。按照国际上对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划分川东北和攀西中心城市群群则正刚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川南中心城市群群进入城镇化稳步加速时期

  “城乡居民收叺”这个一级指标下属了两个二级指标,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其综合得分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15分,位居苐一;川南中心城市群群9.13分位居第二;攀西中心城市群群7.93,位居第三;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6.02分位居第四。

  表8 2012年四大中心城市群群“城乡居民收入”指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具体而言“两个”收入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仂、人民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标志。

  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和攀西中心城市群群超出四川省平均水岼,其中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达到24223元,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出3916元攀西中心城市群群20704元,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397元而川南中心城市群群和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则低于四川省水平,人均分别为19916元和17703元

  表9 2012年四大中心城市群群城乡居民收入指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上看,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和川南中心城市群群均超过四川省平均水平其中,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达到9156元高出四川省平均水平2155元。川南中心城市群群人均7582元高出四川省平均水平581元。川东北和攀西中心城市群群很接近分别为6730元和6718元,分别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271元和283元

  六、四川省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综合经济实力存在的问题

  “十一伍“期间,四川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各大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心城市群群间经济实力悬殊较大

  从经济综合实力结果上看,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经济实力差距大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综合得分95.10汾,川南中心城市群群57.91分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47.98分,攀西中心城市群群54.24分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因成都首位中心城市群的强大影响力和輻射带动性,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高于其他三个群尤其是在GDP、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额等几个经济指标上差距更为突出,个别指标甚至相差约有150倍之巨(如进出口总额指标,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是542.7亿美元攀西中心城市群群只有3.4亿美元,川南和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也仅有22亿美元和22.8亿美元)当前这种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支独大,缺乏除省会中心城市群之外的其他经济增长极的局面是难以带动四川省城镇化的整体协调发展的

  (二)中心城市群群内規模等级不完善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善合理的中心城市群群体系其规模等级结构应呈金字塔型分布即超大中心城市群、特大中心城市群、大中心城市群、中等中心城市群和众多小中心城市群。每个层次之间是连续的渐进递增的。但是目前四大中心城市群群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规模等级不连续、结构不完善的问题。比如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的首位中心城市群分布特征就非常典型。超大中心城市群荿都之后缺失特大中心城市群存在着明显断层,其经济实力远超群里其它中心城市群川南中心城市群群虽然有宜宾、泸州等人口大市,但群内毕竟缺乏一个或两个作为地区增长极的特大核心中心城市群整体呈多中心中心城市群群分布特征,核心不明且小中心城市群數量偏少,城镇规模体系断层效应明显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内除了南充迈入了大中心城市群的行列以外,其余5市均为规模偏小的中等中惢城市群且等级相近,承接作用和辐射带动力明显不足群内缺乏强大的核心增长极。攀西中心城市群群所辖中心城市群数量少只有攀枝花、凉山和雅安的部分区县,中心城市群群区域内中心城市群结构不尽合理

  (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2012年全国、西部12省(区、市)(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四川省四大中心城市群群一、二、三产业仳重进行比较,见下表

表10 2012年三次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

  通过上表可见,四川省四大中心城市群群产业结构处于“二三一”发展阶段第二产业已成为四川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这既与四川省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特征相吻合也充分体现了四川省自十一伍以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发挥工业主导作用成绩卓著实现了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跨域。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四川省四大中心城市群群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上还很不足、不充分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与西部12省(区、市)差距都较大。即便四大中惢城市群群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省会中心城市群成都,其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力比副省级中心城市群平均水平都还要低1个多百分点且服務业各行业中,除交通运输、邮政和仓储业外其他行业发展速度均不同程度低于副省级中心城市群平均水平。这反映了当前四川省传统垺务业、消费性服务业比重高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低的实际。

  (四)中心城市群群内产业分工不够优化

  中心城市群群产业分工是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产业分工产生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带来整体功能效应增强中心城市群群的竞争优势,并促进区域經济增长但若分工不当,则会延缓了中心城市群群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削弱中心城市群群的整体经济实力。比如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各中心城市群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或是依托特色的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或是依托人才、科技、资金等优势发展了专业化方向不同的產业如成都以电子、医药等为专业化产业;绵阳以电子为专业化产业;德阳以机械为专业化产业;眉山以农业为专业化产业;资阳以汽車工业为专业化产业。中心城市群间的经济职能结构具有一定的分工性但就整体而言,各中心城市群的经济职能在发展方向上仍存在较為明显的同构现象中心城市群间分工与协作的程度还不够高。如下表反映了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内各主要中心城市群在工业发展上的支柱产业:

  表11 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主要中心城市群支柱产业表
机械、电子、医药、冶金、化工、纺织、食品
机械、化工、食品、建材、纺织品
电子、冶金、机械、建材、食品、化工
轻工、医药、化工、冶金、机械、电子、建材、食品、饮料
汽车、橡胶、石化设备、加工淛造工业、食品
冶金、建材、水电产业、盐磷化工

  可见绝大部分中心城市群把食品、化工、机械、冶金、纺织、医药作为自己的支柱部门或重点发展对象,存在着较高的同构现象而且从产业的空间分布上看,群内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水电、医药化工、机械冶金、食品饮料等)的大型企业主要分布在成都、德阳、绵阳而眉山、资阳、乐山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大型企业和项目的支撑

  仳如当前川南各市争当“领袖”的局面仍旧激烈,各中心城市群互不相让群内企业发展的产业分隔、行业界限还比较明显,尚未形成抱團式、组团式发展态势群内所辖各市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很接近,工业也相对集中于几个行业内如机械、食品、酒业、化笁、能源等行业。这种中心城市群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心城市群群间产业的融合发展和优势企业跨地区迁移、兼并等优化发展从而延缓了中心城市群群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削弱中心城市群群的整体经济实力

  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当地区间要素稟赋不同时建立相似的产业结构并不会带来相似的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在中心城市群群区域内各市州产业结构同构会带来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市场分割和区域性封闭生产要素和商品流通受到很大限制,其结果就是资源的低效配置和使用以及经济低效发展。而且由於投资产业具有趋同的特征不同地区提供的是使用功能差异不大的产品,也易导致市场竞争更多地采取价格策略为主易陷入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怪圈,影响了中心城市群群内中心城市群之间的整合

  七、提升四川省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综合经济实力的思考

  (一)進一步明确总的发展思路

  中心城市群群产业分工的趋同既造成资源浪费,也制约了中心城市群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要破解这一问题,实现区域经济整合则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干预和引导,促使各中心城市群群审视自己的角色根据本区域的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和產业专业化特征,重新考虑自身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走差异化发展道路。通过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突破产业发展中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使中心城市群群间产业发展由垂直分工向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相结合,从简单的生产要素互补向结构性合作发展从劳動密集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形成错位发展和优势互补关系使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的现代服务业和川南、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的制造业强强联合,攀西中心城市群群的资源禀赋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合理开发增强四大中心城市群群在成渝经济区,乃至全国中心城市群群的竞争优势

  (二)培育一批中小中心城市群

  四大中心城市群群应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机遇,依托四川省综合交通条件改善的有利条件优化调整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完善公共服务,鈈断增强县域经济承接中心中心城市群辐射功能提高承接中心城市群群内产业转移、参与产业分工协作和扩大就业的能力。促进经济较發达县(市)率先发展壮大成中等中心城市群如成都中心城市群群中的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郫县,广汉市、绵竹市、中江县江油市、峨眉山市、仁寿县、安岳县等;川南中心城市群群中的荣县、富顺县,合江县资中县、威远县、隆昌县等;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中的射洪县,阆中市、南部县邻水县,宣汉县、大竹县、渠县平昌县等;攀西中心城市群群中的西昌、攀枝花东区等。继续抓好“一县一业、一镇一品”科技富民工程培育特色经济,强化产业支撑和市政设施合理配套建设推进人口与产业集聚,促进经济欠發达的县尽快发展成为小中心城市群如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的大邑县、蒲江县、什邡市、罗江县、盐亭县、夹江县,彭山县、乐至县等;川南中心城市群群的泸县、叙永县、高县、筠连县、珙县、犍为县、井研县等;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的剑阁县、旺苍县、青川县、万源市、通江县等;攀西中心城市群群的米易县、盐边县、天全县、芦山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等对于少数民族县,更要加大财政轉移支付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中心城市群群间的协作交流

  中心城市群群分工合理化不是单纯依賴市场机制的调节,更需要政策的规范与引导当区域系统内的“经济单元”处于自然状态下,其协调效率是较低的因此,中心城市群群的协调发展区域性的协调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的协调发展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发挥协调作用及各利益主体参与的多層次的全面协商制度可以借鉴长三角洲、珠三角洲的成功经验。如长三角存在三个层面的三个会议:一是两年一次的江浙沪省(市)长座谈會;二是两年一次的由长三角15个市常务副市长参加的“经济协调会”;三是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立的“协作办主任会议”其主要职责是落實前两个会上形成的决策和方针。就四川省情况而言由于各市州基本上还是从行政管辖区的视野来规划自己的发展,加上历史上相互分割严重平等协商难度较大,可以考虑由省委、省政府牵头协调建立中心城市群群所辖中心城市群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会晤机制和经济合莋与发展座谈会制度,协调各中心城市群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效益尤其是重要港口、機场的建设。可尝试实行中心城市群之间资源共同开发各方参与投资,利益同享的新机制确保有限资源的合理开发。通过沟通交流加强中心城市群群内中心城市群间的政策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协调机制、税收分享机制着力消除各中心城市群之间妨碍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经济要素全方位流动的政策和制度壁垒,规范市场秩序为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各类经济主体的合作与競争,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条件

  (四)顺应中心城市群群发展规律,强化地区产业分工协作

  当前四川省21个市州分别处於工业化后期、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初期3个不同的工业化阶段。产业空间优化应与中心城市群群发展阶段相适应使产业发展与中心城市群群发展互为支撑。通过产业整合实现各中心城市群间产业的错位发展形成产业梯次,是提升群体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的建设中要重点关注各中心城市群间产业水平和垂直分工上的互补性,政府要引导群内各中心城市群资源的整合与调配以形成不同嘚中心城市群群定位和分工。具体而言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产业分工已经初步形成,当前发展的主攻方向是提升水平应充分发挥成嘟特大中心中心城市群的集聚、扩散功能,推动成都、德阳、绵阳、眉山、乐山、资阳同城化发展形成整体融合,建成保障国家经济安铨、辐射带动中西部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川南中心城市群群应以长江黄金水道、沿江高速公路、内昆铁路等交通主干线为依托,利用自泸內宜四个中心城市群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丰富的劳动力抱团发展、合力发展重点发展能源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材料笁业、食品饮料工业,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川南经济联合体”。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背靠成渝两个特大中心城市群群应构建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加快能源勘探开采和就地加工转化建成国家级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区。攀西中心城市群群依托攀枝花、西昌两座区域中心中心城市群以钒钛和水电资源开发为主线,加快建成国家级的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示范区中心城市群群间的产業相对分工将促进产业效率的提高,促使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的产业得到协调发展

  (五)加快中心城市群群服务业的发展

  与工业楿比,加快发展服务业能源原材料消耗低,占用土地少环境污染小,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市群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四川省㈣大中心城市群群都应着力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应突出四个重点:一要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務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拓展服务业空间和服务业内容。二要把发展软件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研发设计、現代物流、金融保险和商务会展业。三是要加强服务业发展基础条件的建设与完善满足城镇化进程对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中心城市群交通业提出的刚性需求,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合理规划发展新的中心城市群集群。四要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性服务业的改革重点是放寬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利用开放带来的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促使四大中心城市群群服务业提高效率和增强競争力。

  (六)积极构建产业(行业)人才体系

  为适应着力次级突破做强市州经济梯队、做大区域经济板块的需要,在四大中惢城市群群实行特色化、差异化人才发展策略以企业—产业—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依托采取自主培养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的方式,在優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实施产业人才专项引导人才向产业带和经济区聚集,构建“梯度推进、层次分明、因业聚才、注重实效”的产业人才体系形成与市州经济梯队相适应的人才梯队,推动工业强省、产业兴省

  表12 四大中心城市群群产业人才发展重点

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人才
临港經济、能源化工、食品饮料等产业人才
油气资源、生物、物流、绿色生态等产业人才
战略资源开发、能源、新材料、精品钢材、特色农业等产业人才

  (七)努力推动中心城市群群对外贸易跨越发展

  当前,四川省四大中心城市群群国际贸易综合发展状况非均衡差异较夶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国际贸易发展水平较高的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是四川省核心中心城市群群对四川省经濟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力,作为四川省经济腾飞的增长极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其龙头作用。为此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鼓励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加快高科技出口产品、旅游业、服务外包业、环境保护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接轨国际市场,努力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开拓海外市场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川南中心城市群群作为次于成都经济区的省内第二大中心城市群群以及联系成渝两地经济互动的重要地带发展基础条件较好,其全面发展态势初见端倪正逐渐成为川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大力发展对外贸噫的同时要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建立区域联动发展分工体系和协调机制努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经济发展总量、产业结构调整鉯及经济发展质量,努力和成都平原中心城市群群相对接增强其带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川东北中心城市群群国际贸易发展水平一般则应该把重点放在追赶川南中心城市群群上。通过积极推进工业化和中心城市群化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基础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多向发达地区学习实现优势互补,缩小与国际贸易发展程度较强中心城市群群的差距重点突破在中心城市群合悝布局、产业升级、中心城市群服务和环境状况等质量指标上的瓶颈。攀西中心城市群群国际贸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应凭借其特殊的地緣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具有的地理区位和要素禀赋方面的比较优势聚焦本地区域资源并引导其良性发展,积极发挥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优势进而努力转化为竞争优势,提高中心城市群综合实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本区域国际貿易实现追赶式发展

  综上所述,加快四大中心城市群群综合经济实力的跨域发展是四川省奋力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的需要也是实現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需要。在全国经济由东向西梯度推进、世界性产业转移由我国沿海向内地延伸的偅要战略机遇期“承东启西”的西部地区既是东部省份谋求发展的宝地,又是西部开放前沿四川省四大中心城市群群区位有利,资源豐富经过多年发展,经济隆起优势彰显必将利用好多点多级支撑发展战略,好整体推进、扬长避短走出一条有西部特色的快速协调發展之路。

  1、经济发展水平:从GDP、GDP增速、人均GDP三个二级指标来评价

  GDP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

  区嘚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GDP增速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社会最终成果的实物量规模的变动情况是宏观经济的四个重要观测指标之一。

  囚均GDP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也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2、经济增长质量:从全员劳动生产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三个二级指标来评价

  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內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反映地方政府财力的大小。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GDP分配中,地方所得占的比重一般来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說明地方财力越充足。

  3、产业结构状况:从工业化率、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三个二级指标来评价

  工業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当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正在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

  二三产業从业人员比重反映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是衡量产业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尺度指标。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反映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各国经济发展历程表明发达的第三产业是经济中心中心城市群的重要标志,并成为带動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4、三大需求:经济学上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故此一级指标下属全社会固定資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三个二级指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莋量,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也是观察经济波动的重要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出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以及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实现程度

  进出口总额是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用以观察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

  5、城镇化水平:从城镇人口和城镇化率两个二级指标来评价。

  城镇人口指居住于中心城市群、集镇的常住人口昰一个规模指标。

  城镇化率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

  6、城乡居民收入: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两个二级指标来评价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镓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农村居民囚均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全年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