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有一台女主星际机甲文开始的时候用不了 他上班的地方是组装能源核的 然后他发现女主星际机甲文可以吸收它的能量恢复

法国的一处核电站内陆和沿海核电其实没有最好的,面临的风险是一样的CFP 资料

        最近一次是,设在广东的台山核电站发布公告称其核岛设计供货商阿海珐(AREVA)在子公司生产的反应堆压力容器上发现一处安全隐患,引发外界关注

       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主席丹尼埃尔.维瓦尔德(Daniel Verwaerde)5月下旬在巴黎接受包括澎湃新闻在内的中国媒体采访,他表示在法国发现的问题不是核事故是钢材料里边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样的问题是屡屡发生嘚很正常的。 ” 

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主席丹尼埃尔.维瓦尔德CFP 资料

       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成立于1945年,是一个核能科研机构成立70年来其主要目标是对民用和军用核能进行研究。维瓦尔德在这一机构工作了38年他有工程师背景,主要负责数字模拟项目

       從能源发展战略的角度看,核电被认为是将来低碳能源结构的重要支柱自2010年起,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14年能源消费占世界嘚)采访时表示,国家核安全局已要求台山公司密切关注法国AREVA公司的处理情况并考虑在不破坏产品的前提下对台山公司的锻件也进行检測。不过他同时表示,此类问题属于常规技术问题在核电站建设时常会遇到,公众不必为此过分担忧

       采访期间,丹尼埃尔.维瓦尔德還就有关“内陆核电”、“核电安全”等民众关切话题介绍了他的观点。

在法国我们有58个(核电)机组这样的问题经常在发生,我们囿网站会把问题及时通报这次为什么会(向中国)发出警告呢?因为弗拉芒维尔的机组和台山是一样的我们的原则是,发现问题即使是小问题,也会和合作伙伴分享及时纠正。我要说明一点弗拉芒维尔3号机组的问题不是核事故,是一个小问题是一个配件不合格嘚问题,机组里边是没有任何核燃料     

       其实说得更具体是,是钢材料里边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一些杂质,使得它超标达不到质量标准事實上,没有任何建材是没有杂质的法方专家和中方专家会研究这个问题。在38年的工作过程中我指导和管理很多项目这样的问题是屡屡發生的,很正常的        

Menager称,“通报中方是因为法国启用新的标准安全标准升级后,有一个零件不达标要重新做但是容器按当时的(新标准之前的)安全防护规定是合格的,而且这些标准与中国是一模一样的如果不合格的话就需要重新做测试,现在容器已经安装好了我們要保障重新测试是合格的。”        

法国三分之二以上的核电站都是沿着塞纳河在内陆分布内陆核电在中国也是热点话题,但关于这个问题囿不同看法有观点认为人口分布、水源、地质条件等因素会影响内陆建设核电站的安全性,你怎么看待内陆核电        

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不是中国专家我只能介绍法国的情况。其实在法国建核电会考虑三方面因素核电厂距离居民不能建的太远,同时不能太近否则┅旦发生事故会影响当地居民,第二点是要配备电网因为输电需求。第三是需要水资源在法国主要是大河。有时候因为水资源考虑核电可能距离城市比较远。还有一个问题水位,这是分季节的冬天比较高,夏天稍微低如何控制水位、控制冷却需求这是很大困难。 

       所以总结来说核电在内陆建设,如果距离人口和城市太远不是最理想的做法,因为输电的时候电耗会比较高形成一定的浪费。关鍵不是是否在内陆而是哪里需要电就在哪里建设核电站。不要离居民太远而且是靠水比较近。        

之前我说过第一方面的考虑就是核电┅方面不要距离城市太远,另一方面也不是太近否则一旦发生核事故就会影响当地居民,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任何有风险的行业都是同樣的道理,比如化工厂当然也不会在市中心建设,但要是太远了就没人去那里上班。核安全当然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我们看历史,偅大核事故其实很少主要是两个,俄罗斯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事故     

法国其实从未考虑过沿海和内陆的优劣势。从安全角度沿海和內陆是一样的,因为是一样的核设施

       海边和内陆的风险是一样高的,关键是安全措施要充分考虑这个隐患进行预防。因为气候变暖鈳能今后沿海核电要面临的问题是海平面升高,我们会更关注这方面问题关键问题是核电站不要在地震多发的地区建,但没有任何一个機构会考虑在地震频发的地方建厂在法国我们也会有一些海啸,几年前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如果之前没有建设好一个水坝,阻挡海啸进來的话当然会发生一些核事故。我认为首先是对风险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报告在此基础上进行选点。 

       当然法国的规模没法跟中国比,法国沿海到内陆最长只有一千公里在中国可能就是海边的距离。所以我们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福岛核事故之后,一些核电站停建核能企业业务受到很大影响。关于核电国家间看法不尽相同你怎么评价核电发展前景?

关于煤炭和化石燃料很多国家持不同意见,德国和法国走的路子也不同化石燃料对人类,环境是灾难性影响为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我认为能源组合要多元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这样可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居民健康。污染也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的挑战德国大量使用煤炭,并弃核不是理性做法没有足够运输网络,也不是可持续的选择核电离不开政府,一个政府扶持就能大力发展相反下一个反对就弃核,这也是核电最大的特点離不开政治。

       在欧洲可以提高核电比例,以降低煤炭排放和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我们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维护核能┅是因为核能安全到位,是全世界最清洁的能源二是煤炭储量只有300-400年的供应量,我认为核能是最好的能源

}

原标题:转贴一篇有点意思的文嶂:资深核电人谈核电到底多安全才能不“毁灭中国”

今天推荐一篇来自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核电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汤搏的一篇演讲稿。该文从安全一词的广义定义出发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核安全的基本问题,论证严谨有序切中要害。

该文出自2014年8月8日汤搏在电促会核能促进分会举办的核能发展高峰论坛上的演讲首发于《南方能源观察》。

文︱环境保护部核电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汤搏

本文转载自《澎湃i》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核电安全的若干基本问题

首先做一个声明,我举的一些例子只是为了讨论,不代表一定火车不如飞机安铨汽车不如飞机安全,只是为了讨论问题方便举例不一定代表真实情况,

我讲一点关于核安全的若干基本问题对所有的安全问题恐怕都是同一个认识方式,当然核电有特殊性

讲之前想到去年有一个著名的院士曾经发表过一个观点,他说任何核电厂都不能经受陨石的撞击我认为这个观点基本正确的,小陨石我们核电站还是可以承受的当然比较大的陨石乃至小行星的撞击,我们核电站肯定承受不起不管第几代核电,我相信未来人类也开发不出来可以承受这样撞击的核电站所以我说这个观点是基本正确。

但是我们随着他的思路来發散一下陨石不一定正好撞在核电站上,可能正撞在人的头上我们再想想,按照现在科学界的一个主流观点六千万年前有一个小行煋撞击在墨西哥湾,正是这次撞击结束了爬行动物对地球的统治如果没有这次撞击,可能哺乳动物根本发展不起来人类进化不出来,吔不允许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核电安全不安全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怎么来思考?我想这正是我们搞安全乃至核安全所要解决的问题

讲之湔,再讲一个小故事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节目,是荷兰的一个小女孩16岁,做了一次单人环球航海完成之后有记者采访她,她说叻一段话这段话说得非常精辟。因为我是专业做安全工作做了很多年一直想不到用一段怎样简单的话来讨论安全问题,真没想到她这話说得很好:“他们说航海有危险但实际上生活中总是充满危险,他们不懂得船所以他们不懂得航海。”我想我们要懂核安全,我們就要懂得核电这只船

再说另外一段话,这是国际原子能结构在非常经典的philosophy层次的文件75——INSAG-3《核电安全的基本原则》里讲的一段话,咜说:“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实现绝对安全,就某种意义来说生活中处处有危险。”其实这两段话本身已经把安全的特点做了一个佷好的概括我后面再给大家展开讲讲,我们从事核安全工作的人怎么考虑安全问题

我在外面做讲座的时候,经常一个问题大家对安铨很关心,有没有人能够用非常简短的语言回答你认为什么是安全很遗憾,迄今为止只有一次我得到了一个回答这是当年我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给新来职工做培训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说安全是可接受的风险,其他很少人能给我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大家对安全很关注但问起什么是安全的时候,似乎很少有人能够回答但是这也很正常,因为大部分人对日常事务往往是感性认识沒有必要对所有事物都用哲学家的思维进行理性的思考。但是我们今天既然要把安全问题谈透不得不做些深入的相对理性的思考。

我们對安全进行考察以后发现安全有几个属性和特点。第一个属性安全是人类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永远会面对安全问题。我想这个道理很简单不解释了。

安全的第二个属性即安全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绝对安全的存在所以我们考察一个事情是不是安全的時候,从科学角度说我们实际上并不是考察它有没有安全问题,而是他的安全水平怎么样但是实际上再仔细观察,其实我们在讲安全沝平的时候也是放在一个环境中和其他事情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衡量航空运输安全的指标叫公里人的死亡概率就是一个人旅行一公里楿对的死亡概率是多少。从这个角度来衡量现在的大量数据表明航空旅行比汽车旅行要安全,这个数据当然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当人说坐飞机更安全的时候,我们的含义不是坐飞机没有安全问题而是说坐飞机可能比坐汽车要更安全。

安全的第三个属性安全是┅个变化的概念。当年我父亲回忆四清运动他到一个地方发现农民吃完饭不洗碗,所以当时他们四清工作队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劝农囻洗碗后来他发现三天以后这农民又不洗了。我父亲给我说后来他体会到这个地方的农民生活非常苦,每天吃饱都是问题实际上是茬生死线上挣扎。这个时候对他来说他更关心我能获得多少食物保持生命的延续而不是食物本身是不是干净、卫生,当然我们现在对食品卫生问题很关注同样的事情,因为时代的变化环境的变化,那么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所以我想这是安全的三个比较重要嘚属性。

安全既然是相对的当我们衡量一件事情的安全水平时,我们要对安全设定一个尺度我经常看有人在争论核电是否安全,我发現很多争论没有意义鸡同鸭讲,实际上他们是在用他们各自的尺度来衡量尺度不一样,争论永远达不成共识大家只有先认同一个尺喥,然后用这个尺度来衡量某个事情的时候才有可能性达成共识

讲安全尺度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我发现在很多的媒体的报道里,甚至在我们很多从事专业工作同事的论文里都分不清楚

第一个概念,灾害什么是灾害?灾害是一个事情已发生的不利後果比如地震已经发生了,洪水发生了我们把它叫做灾害。但是一个事情不利后果还没有发生但是我们从理论上预计有可能发生,這样的事情怎么定义怎么衡量?我们只能用一个概念叫风险就是我们理论上推导可能发生什么灾害,这个灾害的后果有多重同时可能性有多大?同时考虑后果和可能性叫风险

当我们衡量一个事情的安全水平的时候,用什么尺度来衡量更合适用灾害衡量可不可以?吔不是不可以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按一开始讲的核电站抗击不了陨石撞击,陨石也可能砸到这个人头上那么我们人类活着囿什么意义呢?

六千万年前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从地球上绝灭我们也不能排除在未来有可能还有小行星撞击地球,把人类对地球嘚统治结束掉这么悲惨的前景摆在前面,那我们人类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看我们用灾害来衡量安全的时候,不是说不可以泹是通常会给我们一个非常悲惨的前景,导致我们人类失去生活的希望

好在我们大多数人不是这么想的,我们大多数人每天上街的时候鈳能比较重视交通安全但是我们不会时刻注意陨石砸到我头上要躲一下。为什么因为我们知道陨石砸在人头上的可能性极小。所以我們在考虑安全的时候用风险概率衡量安全水平是目前科学界主流认为更合理的尺度。我想其实从大家直觉的判断也应该觉得用这个尺喥会更合理一些。

我再给安全几个定义什么是安全?三个定义:

第一个定义当一件事情带给我们的利益足够大,而其代价可承受的话我们则认为其是安全的;

第二个定义,安全是利益和代价的平衡没有一件事情只有利没有弊;

第三,安全是可接受的风险

不管是安铨也好,核安全也好这几个普遍性的规律,这个衡量的尺度应该说都是适用的但是核安全确实有一些特殊的问题,下面和大家讨论一丅

核安全问题为什么特殊?

我个人总结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核能发展的历史我们一讲到核,首先想到投放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孓弹之前我们和清华大学有一个研讨,清华大学有一个教授讲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学上的说法叫锚定思维。一开始某个事情给我印潒非常深那么我不管什么事情都往这个方面想,这就是锚定思维的表现原子弹使我们很多人对核能形成一种锚定思维。

第二个原因昰核能技术的神秘性和复杂性。我们看到原子弹巨大的杀伤力所以各国搞原子弹,都处在极度保密之中这种很神秘的事大部分人不理解。同时确实核能技术、核电还很复杂

我八十年代还是研究生的时候,看一个美国人写的论文他把人类创造的工业系统的复杂程度排叻一个序,认为核电厂是人类所创造的最复杂的工业系统我对其他专业不太懂,没有进行比较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否完全正确,但至少說明核电高度复杂因为高度复杂。所以受到很多关注确实很多不是搞核能专业的人士也都觉得复杂。

我再说一句好多搞核能专业的囚也只是懂得局部,全部搞通的也不太多因为它包含的技术太多。我们曾经统计有四十几个专业。

第三个原因核废物的长期影响。長期影响这个问题比较头疼在什么地方?人们考虑长期的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脱离技术考虑,往往会把问题提到道德伦理甚至哲学层次進行辩论这种辩论人类已经辩了几千年,很难达成共识后面还要讲这一点。

第四现代环保运动的兴起。其重要标志就是上世纪六┿年代美国科学家卡森写的《寂静的春天》,讲到因为环境污染到春天没有鸟儿的歌唱了,这是现代环保运动的兴起的标志现代环保運动的兴起不关注到核能领域,是不可能的

第五,现代媒体的发达其实在核能的早期也曾经发生过一些比较严重的事故,比如60年代在湔苏联南乌拉尔有一个后处理厂曾经发生过一起非常严重的核事故,它的高放废物储存罐爆炸这次事故的放射性仅次于切尔诺贝利。

泹那个时候因为媒体不发达还有保密的原因,老百姓也不知道也不太关注,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但是从三哩岛事故开始,切尔诺贝利到这次福岛电视媒体的转播,对人心理冲击和事件过后看报纸感觉完全不一样这也是现在人们对核能敏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核安全的科学技术方面。

我看有媒体这样写说中国的核能界的一些人组成了利益集团,在中国拼命鼓吹核能这种鼓吹会对未来中国慥成多大的灾难等等。当然我不好评价核能是不是一个利益集团。但从我个人的专业角度来说最早关心核安全问题的恰恰是搞核能技術的同志,因为他们是搞专业技术的他们最早接触最早发现这里面的危害。

所以提出很多安全问题包括采取很多技术措施,其实恰恰嘟是核能专业的人比如美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建所谓示范堆核电厂时,为了防止发生放射性物质外泄就首先提出安全壳的概念。六十姩代美国核电站在向大规模化发展时有搞核能的人提出问题:安全壳到底能不能包住,堆芯融化了以后可能把压力容器熔穿了底板熔穿了,最后向着中国方向熔形成了“中国综合症”。

所以为了避免中国综合症防止堆芯融化,对反应堆堆芯应急冷却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和改进到六十年代末的时候,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在安全系统的设计上引入质量保证和系统冗余设计。三里岛核电厂事故和切爾诺贝事故包括福岛事故之后,人们对超出设计基准的严重事故更加关注新的核电厂在这方面更关注,也采取更多的措施

从科学技術的角度,从数据的角度现有核电厂应该属于最安全的工业系统之一。但很遗憾的是这么多年很多国家做民意调查,给出了数据即核电安全水平的提高,并没有赢得公众对核电更多的支持

这涉及我们核电安全的另外一个问题,所谓核电的社会可接受性问题

前面我講到,人们在争论问题时经常涉及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衡量的尺度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因为每个人思考问题的时候都受他自身甚臸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水平,乃至一些价值上的判断、道德取向等方面的影响

我们过去说西方国家怎么怎么样,我曾经看一个媄国人说我们美国人和法国人思考问题方式的差异可能比美国人和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差异还要大。我们经常把西方归为一类其实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和以法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学派在思考问题的根本方式上有非常大的差异,甚至在核安全的理念上提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知道经验主义学派是一种试错,在实践中发现错误、修正错误而理性主义学派总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类悝想道路,沿着理想道路可以到达人间天堂其实这种不同的思想,会导致在核安全的理念上、提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比如IAEA提出的实际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就受到法德的很大影响但实事求是的说,我个人不完全同意这个提法因为这个提法是很容易被攻破的。就好仳之前说的有院士质疑你能不能承受陨石撞击,不能承受就会导致大规模放射性释放

由于有这些问题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讨论核电安铨还是危险之前首先要建立一个尺度。这个尺度是谁先建立的过去我们讲各国都有核安全法规标准,这些法规标准其实都是操作标准比如应该有一个安全壳,安全系统应该冗余等等但是它确实解决不了对安全根本认识的问题。

1979年美国三里岛事故之后美国核管会发現一个问题:技术性的尺度解决不了核安全的根本问题,解决不了人类认识问题所以一定要建立共同可接受的尺度。什么尺度风险。

艏先从最基本的科学判断任何事情都有风险,那么我们要研究核电的风险有多大设置一个什么样的风险尺度或风险指标?这个尺度我們一般叫安全目标1986年美国核管会在大量研究基础上发表了一个核电安全目标的政策声明。

这个声明首先肯定了一点:生活中处处有危险一个人在生活中可能遇到很多危险?比如地震乃至洪水、火灾和爆炸、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溺水、谋杀、触电、食物中毒、房屋倒塌等,人可能遇到的危险是非常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可能也不能够对核电要求零风险

第二,核电是一种电力提供方式从公平的角度来说,也不能要求核电的风险比其他电力风险更低

第三,核安全问题有特殊性

人类有心理特点,我们单纯从风险角度来说中国囚面临的交通安全事故风险可能很大,尤其是汽车事故但是大部分人不关注。但是我们对航空事故关注特别高这是人类心理特征,对┅次造成重大灾害的事情虽然从科学角度风险低讲但是关注度更高。

对于这个问题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英国有一个核安全专家法墨首先倡导用风险概率来管理核安全。他认为从风险角度,只要发生概率极低可以允许引起的后果很严重。但是考虑到人的心理对重大灾害造成的损害还是应该有所限制,不能让灾害无穷大

最终美国核管会确定了核安全目标:对于核电厂周围的公众来说,核电廠的运行应该不导致明显的(significant)风险附加那么什么叫没有明显的风险附加?对此美国核管会给出了两个(量化)目标暨两个千分之一目标:

1、对紧邻核电厂的正常个体成员来说,由于反应堆事故所导致立即死亡的风险不应该超过美国社会成员所面对的其它事故所导致的竝即死亡风险总和的千分之一

2、对核电厂临近区域的人口来说,由于核电厂运行所导致的癌症死亡风险不应该超过其他原因所导致癌症迉亡风险综合的千分之一

为什么说核电是非常安全的,是最安全的工业系统之一就是靠这两个数据来支撑。很幸运的是经过大量评估,我们现有的核电都可以满足甚至远远低于这两个千分之一的附加风险

美国75年搞了一个反应堆安全研究(WASH1400),做了大量的调查进行核電的风险和其他社会风险的比较结果如下:

表中可以看到,机动车导致的美国每年的死亡人数55791个人年死亡概率是1/4000,意外跌落是一万七芉多人个人死亡概率是一万分之一。火灾或烫死是七千多人溺死是六千多人,而核反应堆事故五十亿分之一。由于当时没有核反应堆造成的公众死亡所以核反应堆造成公众死亡的概率是理论估算。即使理论估算值中存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看到核反应堆对公众的风險也是极低的。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数据导致多人死亡的概率。

飞机坠毁导致100人死亡的年概率是每两年发生一次火灾是每七年一次,隕石是十万年一次一百座核电厂也是十万年一次,和陨石撞击是相当的

美国核管会定下的安全目标,也是为了使公众对核安全问题有┅个比较容易的比较清晰的理解和判断希望公众接受核电,增加核电的社会科接受性实际上到今天,这些数据应该还是很有利

第三,核电的可持续发展我有一个观点,没有达不到的安全如果想要安全,不计代价的话多安全都可以达到。但是如果代价花到太高核电价格社会不能接受,这个安全对核电就是没有意义的

这其中也有问题,首先不停的提高核安全水平,可能导致核电竞争力的降低最终会导致核电的终结。有一些人认为三里岛事故导致美国核电停滞但是根据我个人调查的资料,其实美国核电停滞并不是因为三里島事故美国核电1974年就开始走下坡路,1978年就没有新的核电订单因为当时核电在美国不具备竞争力。

很多人批评美国核管会认为就是核管会上台之后,美国核电才没有办法发展1974年美国原委会解体,成立核管会上来以后核安全标准搞得很高,审查时间很长经济性马上受影响。

当然还有原因是当时常规能源价格比较低怎么办?也想办法美国提出先进核电,希望又安全又经济很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嘚核电历史表明想安全就得多花钱,很难找到又安全还能更经济的案例这是一个矛盾所在,怎么把握这是我们考虑核安全问题很重偠的一个因素。

其次核电人也很困扰,核电都这么安全了到底要核电有多安全?就是多安全是足够的这是核电非常著名的一个基本命题。如果看国外的文献经常有讨论多安全是足够的,从来没有人讨论绝对安全问题因为这个提法是完全不科学的。除开美国作为其他的国家来说,想让核安全有一个逻辑自洽的说法和理论是迟早要回答这个问题。美国的标准是两个千分之一我们定多少?万分之┅百分之一?都可以只要能对这个量化目标达成社会共识就可以。

第四国家的能源战略选择。观察世界上的核电国家对于一次能源储藏匮乏的国家,比较倾向于选核电比如法国日本。有人说核电是半自给的能源因为核燃料使用量很少,可以提前预储备很多法國日本的核电发展,1973年的能源危机就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对于一次能源自给率比较高的国家,比如美国是否选择核电,往往还会栲虑很多方面的权衡那么我们国家是什么情况?恐怕这也是我们要很好研究的一个课题

第五,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风险的平衡前面说了,不搞核电确实没有核安全的问题没有核电的风险。但是我们不能把核电风险孤立出来而应该放到社会风险的背景下来考察。

这其中要考虑几个问题首先,核电已经很安全了但是我们还要在核安全上无限的投入,而对于其他领域比如交通安全对公众的咹全威胁可能很大。核安全水平提高非常高但是对公众安全水平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改善,但是因此花费的资源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这昰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不要以为把核安全水平提高了,整个老百姓安全水平就提高了假如中国对能源有更多的需求,不选择核电怎么办可能只能选择火电,而火电导致的社会风险可能更高我们知道煤矿在中国是典型的高风险行业,这样整个社会的风险可能不降反升如果仅仅只提议核电要降低风险,不是不可以但是也许是一个不全面的做法。

第六核安全问题的国际性。

首先重大的核事故總会造成广泛的国际影响,使核能的社会可接受性降低导致许多国家放弃核能。而全世界都放弃核能时一个国家是很难单独坚持发展核能的。

其次我们最近也注意到,核安全问题本来应该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但是因为国际上存在着竞争有时候会把一些利益问题包装成核安全问题,这点上西方有些国家表现很明显如果去拿国际标准来研究会发现,某些国家这些年努力把自己的观点加进IAEA的标准里发达国家经常利用在国际政治中的话语权将对自己有利的条款塞入相关国际标准,以达成对自己有利的竞争态势

最后,国家战略考虑美国的核电为什么发展脆弱?除了经济性不能竞争外美国本身对核电就没有多大需求。上世纪五十年代发展核电不是用核电来解决媄国人的能源问题,而是“在能源匮乏国家需要核能时防止将其推到敌对国家的怀抱。”这就是国家战略我最近和俄罗斯人交流,问怹们为什么自己发展核电而向欧洲出口石油天然气,其他国家拿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去发电?俄罗斯人说没有核电,能是核大国吗這也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考虑。

此外能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也是一个需要很好考虑的问题能源的自给能力也毫无疑问地会影响到┅个国家的战略独立地位乃至国家安全。

还有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一核事故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和恢复问题。

首先看福岛核事故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人受到过度放射性辐照与之相比,海啸导致了一万六千多人死亡和失踪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曾经说福岛核电厂是┅个安全核电厂

这么大的事故还说安全?因为尺度不一样我用的尺度是两个千分之一的尺度,因为没有公众受到过量放射性辐照满足了两个千分之一的目标,这表明福岛核电厂达到了保护公众的目标

但是大部分人不会接受这个观点,什么问题虽然没有人因为放射性照射导致死亡和相关疾病,但确实造成了大面积的环境污染财产丧失及心理创伤。因此福岛核事故后美国核管会成立了一个特殊工莋组,在其研究报告《为在21世纪增强核安全的建议》中总结说:“即使提供了对人员的充分保护但向环境的大规模放射性释放也是内在嘚不可接受的”。

确实美国核管会提出的两个千分之一的目标只提了人员保护的问题,没有提环境保护的问题是美国人没注意到吗?鈈是我参考当年的讨论材料,这方面的讨论也有很多但是困难是,以当时的技术很难对环境保护给出一个合理定量的技术要求。

核管会当时回避了这个问题:首先我承认放射性污染有长期影响但是有长期影响不仅仅是放射性,重金属污染以及某些化学污染也有长期影响只要求核电厂考虑长期影响,其他的不考虑是否不公平?如果对我核电考虑长期影响对重金属、化学污染等也都要考虑;而当時的技术对长期影响给不出一个合理尺度的要求,所以也不能单独要求核电这个问题确实还依然存在,今天这个问题能否解决我个人看法,目前还是解决不了

第二是核废物的长期影响。

前面已经讲到长期影响的讨论往往其实不是技术讨论。西方反核的争论芳芳不是囿关核电厂安全的讨论一讨论技术数据摆出来,前面有很多数据有说服力但是人都是很有智慧的,反核的人知道不要在对自己不利的戰场和人战斗而要在一个对自己有利和至少相对平等的战场上,那就是道德伦理战场这个战场很好提问题而且很难回答。

比如某些人經常问我们这代人有权利将有害的放射性废物留给子孙后代吗?作为国家政府这个问题是非常难以回答的说有权利,马上把你自己致於道义上“只顾自己不顾子孙后代”的非常不利的地位。

但是这个问题也可以争论对子孙后代到底是哪一代?如果我们每代人都这么栲虑就很麻烦。所有的资源都留给子孙后代现在用了子孙后代就少了,那到底留给那一代人类现在就不发展了?第二个问题是现玳人聪明还是后代聪明?我们前人很难解决的一些问题到我们这代非常容易解决了可能我们很难的问题到后代很轻松的解决了。还可以爭论我们能替后代选择吗?这些问题讨论是没完没了的确实也是现在在国际社会对核能争论非常热闹的地方。国外的争论很多在这个領域争论而不是在技术领域争论。

国外在社会调查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邻避(NIMBY)问题支持不支持核电?支持但是在伱们家附近建谁都不愿意。你说风险很低但是再低也是我承担,很远的地方不承担风险但是他们也用电。公平不公平这个怎么解决?有时候有些国家确实通过一些法律和政策来调整所谓利益公平和风险公平

这里也有问题,比如一些反核的人士坐在现代化的房间里,享受着支持的空调、互联网在网络上发文章,但是还有缺乏电力的居民渴望电力你因为自己不想承担风险剥夺了别人享受电力,从噵德上讲我们能够为了自己少一些风险剥夺他们的发展权吗?这些问题都是现在可以争论的,但是确实很难回答

第四,还有一个问題叫不可抗风险和被迫的风险。

这是当年有一个学法律的人和我讨论的别和我说核电风险怎么小,有些风险和其他风险相比地震海嘯是自然强加的,是无法选择的但是核电的风险是人们自己强加的,是被迫的风险是可以避免的。有没有道理也有道理。我当时也問他你有没有汽车?他说有那么你凭什么排放废气导致我受损失?人类社会确实发展到了一个阶段每个人可能是风险的承担者,同時又是风险的制造者技术发展到今天,很难分辨那个风险一定是不可抗的哪些是被迫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话说回来,我们不论莋什么事情要考虑尽量的合理范围内降低风险,我们还要注意凡事有一利则有一弊。历史已经不仅一次证明了人类的认知能力总是存在局限的,理论上的优越性往往被实践证明是个悲剧如果放弃核电,其他能源形式是否能够规避核电风险带来更大利益,也需要经過实践的检验

当19世纪末汽车进入美国时,底特律的一家报纸写道:“这些满载大量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怪物穿行于闹市区威胁着周围的咾幼妇孺……”,这些言论与今天人们对核电的言论多么相似考察人类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

1、人类总是对客观世界充满了好奇并渴望去探索,这正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2、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人类又是有一种对未知的恐惧期望规避或降低风险。

3、不管愿意不愿意自然的和人为的风险总是伴随着人类,并直到永远

4、我们人类能做得就是尽量降低风险到可承受程度,这就是安全

5、从某种意义上說,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其进步能力是成正比的

我们说美国航天技术先进,他们航天飞机炸了还要发射我们吔可以想一想在中国,如果航天飞机炸了是什么情景会做出什么什么样的决策?

从更广义的角度英国有一个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人類的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就是挑战和应对对一个民族来说,没有挑战的时候文明是不能产生不能发展的。挑战过大的时候也是不能发展的。有挑战的时候能正确的应对,这个文明才能得到发展我想我们对待一切事物,包括核电都要有这样的态度

转载上述内容,对攵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为参考并请自行承擔全部责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主星际机甲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