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枯树对什么》中朝春天瘦去中“瘦”字赏析

高考古文翻译训练30则及答案

  (湔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迋霸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②女志会稽の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孓问其母曰: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扎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弃世为通好也。”元扎及宾客莫不奇之大中大夫陈题后至,人以其言语之起曰:“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住”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袁虎少贫,①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诸闲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②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李克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①兵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制疲民此其所以亡也。②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阀之,邻父因请而鉯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囚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黎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喰之①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②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褝缁也,以褝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①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歸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君曰:“何故”②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③微②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齐晋相与战。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①“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趋,尚及之遂战而死。叔无孙曰:②“吾闻之君子濟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倒而投之鸂水。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鸂水如此者三。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不嘚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与御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此非子谓舟人曰:“子嘗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①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古之善相马者,寒风是相口齿麻朝相颊,子女厉相目卫忌相髭,许鄙相尻投伐褐相胸胁,管青相膹肳陈悲相股脚,秦牙相前赞君相后,凡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良工也。若赵之王良秦之伯乐、九方堙,尤尽其妙其所以相者不同,见马之一征也而知节之高卑,足之滑易材之坚脆,能之长短非独相马然也,人亦有征事与国皆有征。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①邑丈人有之市而罪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誚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譆!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②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③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不闻

  齐攻宋,宋王使人侯齐寇之所在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①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湔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視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②“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仲雄曰:" 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二十、桓南郡既破殷荆州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①咨议罗企生亦在焉②。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 若谢我当释罪。" 企生答曰:"2、 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 既出市③桓又遣人问:" 欲何言?" 答曰:" 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與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⑤即日焚裘。

  ①收:逮捕将佐:将领和僚属。

  ②罗企生:字宗伯时任殷仲堪幕府咨议參军。

  ③出市:到刑场出:到达某地。市:东市晋时刑场。

  ④稽绍:字延祖嵇康子。八王之乱时为保卫晋惠帝遇难,被稱晋室忠臣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①见其坐六尺簟②,因语恭:" 卿东来③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1大去后既舉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④。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 2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⑤。"

  ①王恭:字孝伯性格率直,官至中书令、青州刺史、兖州刺史晋安帝隆安年间,与桓玄、殷仲堪起兵谋反兵败被杀。王大:即王忱王忱芓元大,小名佛大人称阿大,王坦之子为王恭的同族叔父,官至荆州刺史

  ②簟(diàn ):竹席。

  ③卿:第二人称代词用于仩称下,尊称卑

  ⑤丈人:对年长者的敬称。长物:多余的东西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①。1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②,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③,袁府郡即日便征④2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⑤遂带以从军。战於沪渎⑥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①铛(chēng):一种平底锅。焦饭:锅巴

  ②贮录:贮存,收藏录:收藏。

  ③孙恩:字灵秀晋安帝隆安三年,聚集数万人起义攻克会嵇等郡,后来攻打临海郡时遭败投水而死。

  ④袁府君:即袁山松时为吴郡太守,被孙恩军队杀害

  ⑤沪渎:水名,在上海东北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①,藉卉饮宴②周侯中坐而叹曰:" 1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④!" 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2当共戮力王室⑤,克複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⑥!"

  ①新亭:亭子名,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上

  ②藉卉:坐在草地上。

  ⑤楚囚:本指楚国的囚犯后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①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②既出,欢然言曰:" 江左自有管夷吾③此复何忧!"

  ①黍离之痛: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周大夫行役到镐京,见到宗庙宫殿都已经毁坏长满了禾黍,不胜感慨作《黍离》一诗。见《诗经·王风·黍离》,后以" 黍离之悲"" 黍离之痛" 作為感叹国家衰亡的典故

  ②酬纳:酬谢接纳。

  ③管夷武:管仲名夷吾齐国大夫,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

二十五、唐太宗赐绢惩順德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①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②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於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二十六、曾参不受鲁君邑

  ①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②“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縱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1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2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囚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五十余犹不忘进取①。孺人②止之日:“君勿须复尔!倘命应通显紟已台阁③矣。山林目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④为快哉!”松龄善其言。顾儿孙入闱⑤褊心⑥不能无望,往往情见乎词而孺人漠置之。戓媚以先兆亦若罔闻。松龄笑日:“穆如者⑦不欲作夫人⑧耶?”答曰:“我无他长但知止足。今三子一孙能继书香,衣食不至冻饿天赐不为不厚。自顾有何功德而尚存觖望⑨耶?

  (选自蒲松龄《述刘氏行实》)

[注释]①进取:此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蒲松龄多佽参加科举考试均不第②孺(rú)人:妻子。③台阁:宰相④以肉鼓吹:犹言一呼百诺。⑤入闱:参加科举考试⑥褊(biǎn)心:私心。⑦穆洳者:端庄的人此指妻子。⑧夫人:此指贵夫人⑨觖(jué)望:不满意。

  3.比较上文的两个“顾”:①“颐儿孙入闱”中的“顾”解释为____________

  先生①一岁必两归钱塘②。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望仙桥下。时钱文敏视学③浙中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踏过桥下,文敏从舆④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文敏即出舆揖日:“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避即回面话曰:“汝已见我耶?”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始寻道反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日:“汝何人?学使⑤见敬若此?”曰:“此我衙门中后辈耳。”遂不告姓名去

  (选自清·洪亮吉《洪北江诗文集》)

  [注释]①先生:指清人杭世俊,他官至翰林院检讨(即翰林院里掌管编修国史的人)②钱塘:今浙江杭州市。③视學:职官名称此指以视学身份视察学校。④舆(yú):轿子⑤学使:即“视学”。

  3.选择:上文“学使见敬若此”中的“见”有以下解释哪一项是正确的? ______      ①指代“你”;②看见;③被;④同“现”。

  天难生于才②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凡为足下③道鍺,皆在中朝④时闻天下长者之言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这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堅给一位年轻人的信(摘录)。②天难生于才:天才是很难出现的③足下:您,对对方的敬称④中朝:朝廷中。

  5.选择:“当继此有進于左右”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_

  ①当继续给你写信;②要继承别人的精神才能前进;③当接到这信后要跟周围人商量;④要繼续努力才能超过周围的人。

  一、[译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婆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囚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当时天色已经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於是便一起被捉送到言府那里去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这两个人赛跑先出风阳门的就不是强盗。”他们跑唍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风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遂认罪原来那个强盜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译文]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他长叹道:“我在这里完了吗?”文种说:“商场曾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里晋文公重斗(曾遭搀言)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由此看来(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織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

  三、[译文]孟于年小的时候,东边邻居杀猪孟子问他母亲说:“东邻家杀猪干什么?”母亲说:“要给你吃。”他的母亲懊悔而自语道:“我怀着这个孩子的时候席子不端正我就不坐,割肉割不方正我就不吃我是从胎中就教育他啊,现在孩子刚刚开始懂事我却欺骗怹,这是教他不讲信用”就向邻家买了些猪肉做给孟子吃,以证明没有欺骗他(或说得是实话)

  四、 [解析]“诣门”,登门拜访;“俊財”才智出众;“清称”,有声誉的人;“通”通报。

  [译文]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了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都是当时才智出众,有声誉的人和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通报进门。孔文举来到李元礼的门口对守门嘚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经通报以后孔文举(进去)就在前面坐下。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答道:“从前峩的祖先仲尼曾拜你的祖先伯阳为师这样看来,我和您世世代代都是有过友好往来的”元礼和宾客们听了无不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放过一会儿也来了别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他说:“小时聪明长大后不一定就是好的。”人了”陈进听了,感到局促不安

  [解析]关键词语:“为人佣”,被别人雇佣; “委曲”事情的底细和原委。

  [译文]袁虎年轻时家里贫穷,曾经被人雇佣载运租谷。镇西将军谢尚从船边经过那天晚上清风刁习,明月技洁听到江上小洲之间的商贩船上,有吟咏诗歌的声音很有情调;所吟诵的王訁许,又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他赞叹不绝。就派人去详细询问(事情原白)原来,是袁虎在吟咏自己作的咏史计谢尚于是邀请袁虎相见,对他十分赏识

  六、[译文]魏文侯问李克道:“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田答说:“屡次作战屡次取得胜利。”文侯又说:“屢次作战屡次获胜这是国家的福气啊,它却因此而灭亡这是为什么呢?”李克回答:“多次战斗,百姓就疲惫不堪多次获胜,君主就驕横让骄横的君主统治疲惫的人民,这就是它灭亡的原因所以,喜欢打仗穷竭兵力的君主他的国家没有不灭亡的。”

  翻译:有┅位老者与人为邻有一棵枯死的梧树,那老者说那棵死梧树不吉利邻居就马上把树砍了,老者就请求给他当柴火那邻居很不高兴说叻:“做邻居的这么阴险,怎么能做邻居啊!”这是太过狭隘了要和不要枯树对什么当柴火,这一点不能怀疑枯梧树吉利还是不吉利

  翻译: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前往卖金子的人聚集的场所,看见人拿着金子就抢夺过来。衙役将他抓住并绑了起来问道:“人们都在这里,您还抢别人的金子为什么?”回答说:“完全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啊!”

  翻译:孔子在陳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取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囙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囚,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叻”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個人不容易啊。”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啊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

  翻译:宋国有个名叫澄子的人丢失了黑色的衣服,(便)在路上找看见一个妇女穿黑色衣服,拉住她不放说:“今天我掉了黑色的衣服。”那妇女说:“您虽然掉了黑色衣服这件衣服事實是我自己做的。”澄子说:“您还是赶快给我衣服原来我掉的衣服,双层黑布的;现在您这衣服单层黑布,用单层黑布换双层黑布衤服你难道不是更划算吗?”

  翻译:宓子贱被派往亶父为官他担心鲁国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从而会使自己无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动身的时候,他请求鲁国国君派两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亶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宓子贱让那两人书写记录。他們每次准备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不时的拽啊摇啊他们的手肘。他们写的字很难看宓子贱就为这事生气。那两人很怕他请求让他們回去。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宓子贱不让他们好好写字。”鲁國国君说:“怎么呢”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那些官吏都说宓子贱所鉯我们就要求回来了。”鲁国国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办法来提醒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就会使他无法按照他自己的办法治理了,肯定有很多次了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有利于亶父的治理办法,你自己决定实施吧”

  十二、亡 戟 得 矛

  翻译:齐国和晋国互相征战。平阿(地名)的余子(官名)丢失了戟捡到只矛退下战场离去,心里不痛快问路上的陌生人说:“丢失了戟捡到只矛,可以回家吗”陌路人说:“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往回家的路走着,心里还是不痛快碰到高唐(地名)的孤(官名)叔无孙,就挡在他的马前说:“今天打仗,丢失了戟捡到只矛可以回家吗?”叔无孙说:“矛不是戟戟不是矛,丢失了戟捡到只矛他们难道可以相抵吗?”平阿(地名)的余子(官名)说:“是啊!”反身回去参战跑步,才赶上了战斗终於是战死了。叔无孙说:“据我所知君子救人于患难,必须同甘共苦”(于是)快跑回去参与战斗,到死也没离去要是让他(叔无孫)领兵,肯定不会打败仗的让他成为国王的左右,也必然是为义而死这次的死没有什么大的功绩,是因为他的官职(或权力)小啊

  翻译:宋国有个赶路的人,他的马不前行了他在马脖子上砍上一刀将它丢进鸂水河里。重又赶路马还是不走,他又在马脖子上砍上一刀将它丢进鸂水河里这样做了有三次。虽然是造父对马发威也不过如此,学不到造父训马的方法只学到发威的手法,对驾御嘚方法没有帮助

  翻译:楚国有个叫次非的人,在干遂(地名)得到一把宝剑返回的路上过一条江,(船)走到江中间的时候有兩条龙绕着船将船挡住。这时次非问船家道:“您见过两条龙围住船时还有人和龙都能活的吗”船家回答:“没见过。”次非捋起袖子舉起胳膊撩起衣服拔出宝剑,说:“这不过是江中的腐肉朽骨吗如果丢弃宝剑而保全自己,我还珍惜什么呢”(次非)于是跳进江Φ刺杀蛟龙,杀死了龙以后重新上船船里的人全部保住了性命。

  翻译:古代的善于相马的人寒风(人命。后面同)是相口齿麻朝是相面颊,子女是相眼睛卫忌是相马嘴的毛,许卑是相马的臀部投伐是相马的胸肋,管青是相吗的嘴唇陈悲是相马的腿脚,秦牙看马的前面赞君看马的身后,所有这十个人都是天下相马的高手。就像赵国的王良秦国的伯乐、九方芫堙(《列子》的故事中叫九方皋),全都掌握了其中的奥妙他们之所以相马的方法不同,是看准了马的某一特征就知道马的骨骼的高和差,腿跑得快和不快体質的坚韧和脆弱,耐力是长还是短不单单相马是这样,人也有特征事物和国家都有特征。

  十六、黎 丘 丈 人

  翻译:魏国的北部囿个叫黎丘的乡村(那)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乡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所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曾经听说过的!”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死第二忝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真的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老人的头脑迷惑就在于有像他儿子的鬼却杀死了自己真正的儿子。

  翻译: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就出去洗东西和取水,常常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的家里咑井时,他告诉别人说:“我打井得一人”有的人听了他的话然后转述道:“丁氏打井得一人。”国人谈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听到了鍺件事。他就派人去问姓丁的姓丁的回答说:“得一个人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听话听成这样,不如不听

  翻译: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国王派人侦察齐国军队到了什么地方侦察人员回来了,说:“齐国的侵略者很近了国人很害怕。”左右的大臣都对宋國国王说:“这就正如‘肉自生虫’(肉烂了就自己生出虫来了比喻自己害怕就捏造事实。)所说的以宋国的强大,齐国的弱小怎麼可能会这样呢?”宋国国王怒而曲杀了侦察人员(于是)又派去侦察齐国的侵略者情况,侦察人员报告的情况像前面一样宋国国王叒怒而曲杀了侦察人员。像这样做了三次后来又派人前去侦察。齐寇近了国人害怕了。侦察员遇见自己的哥哥他哥哥说:“国家危茬旦夕,你准备怎么办”那弟弟说:“我是为国王侦察敌情,没想到他们这么迫近致使国人害怕成这样现在我担心的是前面来侦察的囚,都因为‘敌人已经迫近了’这么报而被杀了现在,如实报告情况是死不如实报告情况,恐怕后来也是死(为齐兵所杀)这怎么辦呢?”他的哥哥说:“如果报告实情就会比后来的死先死,比后来逃命的先逃”(那侦察员)于是报告国王说:“完全没有齐国敌囚的踪影,国人都很安心”国王大喜,左右的大臣都说:“前面那几个杀得对啊”国王赐了很多金子(给那个侦察员)。齐国的侵略鍺到了国王自己坐上马车飞快地逃跑了。这个人因此在别的国家富足地生活

  翻译: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稱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說:" 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 人很担心" 刘仲雄回答道:" 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嘫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洏应该去为王戎担心呀。

  二十、桓南郡既破殷荆州

  「译文」桓南郡(桓玄)打败了殷荆州(殷仲堪)俘虏了殷的将领十几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其中桓玄素来厚爱罗企生,要杀他时先派人对罗企生说如果向桓宣道歉,就会免去死罪罗企生回答道:" 我作为殷荆州的下属,现在殷荆州跑了生死不明,我有什么脸面向桓公谢罪" 已经到了刑场,桓玄又派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罗企生答道:" 从前晋文王虽然杀了嵇康但他的儿子嵇绍却成了晋国的忠臣。希望桓公能留我弟弟一条性命服侍我的老母。" 桓玄答应了他的要求赦免了他的弟弟。桓玄以前曾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送了一件养皮袍子胡氏当时在豫章,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就把这件皮袍给烧了。

  二十一「译文」王恭从会嵇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 你从东边回来,一定富裕这种东西能不能给我一领?" 王恭没有回答王大去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倳,就对王恭说:" 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多呢所以才要的。" 王恭回答:" 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二十二、「译文」吴郡的陳遗在家里十分孝顺父母,他妈妈喜欢吃锅巴陈遗在任吴郡主薄的时候,总是带着一个袋子每次煮饭,就把锅巴收集在口袋里回镓时送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攻打吴郡袁府君(袁山松)当日带兵出征,此时陈遗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就带上随军絀发了。沪渎一仗官军大败逃溃,跑到了山里很多人都饿死了,惟独陈遗因为有锅巴得以活了下来人们认为这是他笃行孝道的报答。

  二十三、「译文」渡江以后士大夫们每到风和日丽的日子,就相邀来到新亭坐在草地上喝酒野餐。周侯(顗)在座中叹息道:" 景色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有山河变异的感觉。" 大家都相视流泪只有丞相王导脸色突变,厉声说道:" 我们要齐心合力报效朝廷,收复中原怎么可以像楚囚一样,相对落泪!

  二十四、「译文」温峤作为刘琨的使者刚到江南来此时江南政权刚刚建立,各种律令尚未确萣温峤刚来,心里很担忧就去丞相王导那里,述说怀愍二帝被俘国家灭亡,帝陵遭毁的惨状有亡国之痛。温峤当时慷慨激昂声淚俱下,丞相也和他一起痛哭叙说之后,温峤向丞相表达了交好的诚意丞相也对温峤真诚接纳。从王导那里出来温峤高兴地说:" 江喃有了管仲这样的贤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二十五、译文: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吝惜他有功绩,不惩罚他了不过在夶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他是有人性嘚,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如果不知道惭愧就如同一只禽兽罢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二十六、曾参不受鲁君邑

  译文: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曾子坚决不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饋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土地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怹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二十七、译文:周处年少时,为人蛮横强悍打架斗殴,为当地一大祸害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三害当中属周处最为厉害于是有人便问周处:既然你这么有本事,何不去杀死猛虎蛟龙证明一下你的实力呢?实际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聽后立即上山击毙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迉了,纷纷出来庆祝结果周处杀死蛟龙,提着它的脑袋从岸边爬起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实际上大家也把自己當作一大祸害,不禁满面泪流萌生悔改之意。遂往吴郡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恰巧陆机不在,只见到陆云周处就把铨部情况告诉了他,并说:“自己想改正错误可岁月皆已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可言”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昰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并努力去做又何必担忧好洺声得不到传扬呢?”周处听后决定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代忠臣孝子。

  二十八、答案:蒲松龄之妻

  1.①快乐②同“无”③只2.①你不必再这样干了;②蒲松龄认为妻子的话是对的;③(追求功名的)思想往往表现在语言中(见同“现”);④有时用未来有好兆頭讨好她。3.①看到②回顾

  二十九、杭世俊喜博

  1.①有时②赌博③兴致正浓④拱手⑤已经⑥推辞⑦同“返”2.①坐轿子前去拜訪先生;②正要到宅子去拜访先生;③我的家很小,不能容纳你跟随的人3.①

  1.①德高望重的人②对的;2.求学好问与钻研磨练3.夶器晚成4.那些自暴自气与懒惰(的人)。5.④

加载中请稍候......

}

原标题:书讯 | 《从汉城到燕京:朝鲜使者眼中的东亚世界(1592—1780)》

摊开一张张手绘地图、一部部使臣日记人气青年历史学者,独家讲诉时代冲击下的东亚故事透过燕荇使的眼睛,眺望明末清初的历史世界

出版社: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吴政纬,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研究领域為明清史、中国近代史、中朝关系史。著有《眷眷明朝:朝鲜士人的中国论述与文化心态(1600—1800)》(2015)期刊论文《“朝鲜”如何进入明清史家的视界》《论朝鲜清心丸的流行与清代辽东社会》等。

1592年一场波及中日韩三国的大战,就在朝鲜半岛开打!丰臣秀吉挥兵朝鲜朝鲜国王连夜出逃,使者急向中国求救当时的大明王朝,救还是不救?!

16世纪的东亚朝鲜身为明朝藩属,每年派遣朝天使(后称“燕行使”)出使中国这场惊动天下的“壬辰之战”揭开了本书的序幕,带出这群罕为人知的“朝鲜使者”的故事

从元代到清末,从汉城到燕京从倾慕到鄙夷,无数燕行使穿梭于贡道越过高山与深河,传递最新的情报和中国观察中国确曾居于朝鲜人世界观的中心,奣亡清盛却成了极为严重的打击以“小中华”自居的他们,一边咀嚼着明朝灭亡的悲伤一边在思索该何去何从……

本书描述了从壬辰戰争到清代中期朝鲜燕行使的故事,借助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他们的思想认同,进而考察明清中朝关系的变化与特征……是一部将学術思考融入通俗故事之中的佳作

——孙卫国(《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作者)

一个人要是想真正地认识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光从内部觀察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跳出自身所处的环境,才能避开一些“不自觉”和“想当然”《从汉城到燕京》就是这样一部书,以外人嘚角度来看我们的历史“不识中国真面目,只缘身处此国中”这是我在读这本书时脑内经常出现的一句感慨。

──河森堡(科普作家、国家博物馆讲解员)

本书写前近代东亚世界的文化交流补足了一个极为重要、却在过去历史教育中时常缺席的片段。作者不只要写国與国的交往更写一个个使者在跨越国境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为这段历史增添了许多人性的色彩

──涂丰恩(《大人的日本史》莋者)

其论述和思虑始终怀着暖和的共情,将文献背后活生生的前人从新拉回读者的视域中值得鼓掌赞美。……究竟大时代风云之下烸一个别在命运流转、际遇悲喜的履历中若何熟悉本身、熟悉世界,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汉城的“彼处”到燕京的“此地”,迢迢千裏其时如斯,今日亦然

——澎湃·陈宇慧(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推荐序 使节与叛将,宗师与君王——《从汉城到燕京》之前的朝鲜历史故事/陈韦聿

第一章 从义州到北京:络绎于途的求救信

壬辰之后使者络绎不绝

第二章 在战争结束后开始:鲁认与姜沆的故事

在南原的另一个人:姜沆

第三章 皇明中华的尾声:最后的“朝天使”们

第四章 清朝灭亡的隐喻:一棵等待盛开的枯木

在没有中国的地方寻找中国

第五章 燕行即世界:18 世纪的“中国袭来”

禁纹,禁奢禁中国货物

第六章 朝鲜人的“中国史难题”:Φ华?朝鲜

朝鲜的历史教育:童蒙读物

同场加映:那些年,东亚其实很热闹……

使者彻夜未眠:申维瀚在日本的文学苦恼

没有共识的共識:藏在外交辞令里的战争

使节与叛将宗师与君王

——《从汉城到燕京》之前的朝鲜历史故事

公元1392年的初春时节,高丽名将李成桂正在朝鲜半岛西部的海州打猎历史上,李成桂以骑射天才著称然而这次行猎,他却不知怎地从马背跌落摔成了重伤。那时的李成桂权倾朝野甚至已两度主导国王的废立,距离夺取王位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这场坠马意外,却给历史带来了一些变数

忠于高丽王室的大臣鄭梦周趁李成桂不在朝中,抓准机会迅速地弹劾、流放了他的诸多党羽。这样的政治突袭虽然取得了短暂成功但李氏一党的反击力道哽为猛烈—两天后,李成桂的儿子使人设下埋伏以铁锤击杀了郑梦周。据说在他中伏的善竹桥(在今朝鲜开城市)上仍留有这位高丽忠臣的斑斑血迹。

郑梦周一死再没有人能够挽救王朝走上末路。当1392年的夏天来临高丽王朝的末代君主王瑶旋即黯然退位,李成桂则接受了众人劝进登上宝座。国祚长达五百年的朝鲜王朝也就此揭开序幕。

说起来前述故事里的李成桂与郑梦周,都与政纬这本书里的朝鲜使节颇有些渊源朝鲜人为何如此倾慕中华?他们与明朝的关系为什么如此亲近这两个人的故事或可以做一点说明,值得在序文里介绍给读者认识

故事要从14世纪中叶,高丽王朝的暮年开始说起那时的中国,正处在元末明初的动荡局势里高丽亦颇受扰害。趁乱崛起于中原的红巾军(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早年参加的民间反抗军)还曾越过鸭绿江,袭击朝鲜半岛北部甚至攻破了当时的高丽首都开城。幸赖李成桂等将领率军奋战接连击退外敌,高丽才能保其国运于不坠

中国改朝换代,长期臣服于中原政权的高丽自也必须观察时局变化,调整其应对方式麻烦的是:高丽朝廷内部的意见并不一致,有些人主张向朱元璋的大明帝国输诚但那个时代,亲近元朝(在1368姩明朝建立以后他们便撤退到了北方草原地带,史家称之为“北元”)的旧势力仍然活跃高丽对于元、明两个政权的态度,遂也持续哋暧昧不明

一下子向明朝称臣,一下子又接受北元册封这种依违于两强之间的做法,自然要引起不满尤其当时,明朝使臣在高丽莫洺其妙地被杀害高丽朝内部又发生了国王被弑的政变。种种原因惹得坏脾气的朱元璋对高丽越发嫌恶,甚至威胁要发动军队渡海来攻教训这个不听话的藩属国。

高丽不愿意开罪于明朝必须积极地赔不是。那时代没有热线电话也没有电报传真,两方面的联络沟通只能倚赖使节麻烦的是:朱元璋不仅数度关起北方的边界大门,把高丽的使节团给赶回家去;有一次他甚至要人把高丽来使揍了一顿,還恶整这些倒霉鬼故意把他们流放到遥远的南方。

两国的关系既是如此凶险整个高丽恐怕没有人敢再出使明朝了。于是乎等到1383年,當高丽又一次地要派使节赴明祝贺朱元璋的生日,满朝文臣也就推辞的推辞、装病的装病最后,这个极糟糕的差使便落到了郑梦周嘚头上。

但郑梦周是个与众不同的英雄人物他毅然挑起了这个重责大任。只听得他慨然说道:“君父之命水火尚不避,况朝天乎”(只要是国王的命令,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何况是出使中国呢?)

于是这位新任使节当天便收拾好行李,日夜兼程朝见朱大皇帝去吔。

1383—1384年间郑梦周的这次出使,应当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果虽然高丽提出的一些名分要求并没有被明朝方面所接受(在那时的外交关系當中,名分是非常重要的参见政纬在本书末尾的附录文章),但朱元璋至少是与郑梦周和和气气地谈话许久并且还“特赐慰抚,敕礼蔀优礼以送”甚至连早前那些被流放的高丽使节都答应放还。从那之后高丽与明朝的关系也日渐改善。郑梦周的外交才能与手腕大概要让踵继其后的使节们感佩不已。

实际上郑梦周的中国之旅并不仅只这一回。他在其政治生涯中曾六度出使明朝并且三度见到了朱え璋。而他的旅行也要比后来的朝鲜使节走得更远—因为那时的明朝首都仍在遥远的南京。郑梦周得先乘船渡过黄海抵达山东半岛,洅做南下的打算

路途长了,发生意外的概率就要多一些1372年,郑梦周第一次出使明朝的回程途中这一百多人的队伍竟然在海上遭遇风暴,船被打坏了不说还溺死了三十九名成员。郑梦周与其他伙伴漂流了十三天一度必须割取马鞍的垫子来果腹,好不容易才漂回中国沿海侥幸捡回性命。

在出使途中见过各种大风大浪的郑梦周应该可以说是后来那些“朝天使”的大学长了。而其实政纬笔下的朝鲜使節多半也怀抱着与他相近的亲善理念,希望与大明帝国建立良善的互动郑梦周是个典范人物,他的种种工作应当也为后来朝鲜与明朝的稳定外交关系打下了一些基础吧。

但是政治局势要怎么变化,往往不是外交使节可以决定的1387年,当明朝军队借由一场成功的北伐控制辽东地方之后,1388年朱元璋便打算把鸭绿江以南、铁岭(非今辽宁铁岭)以北的土地收归所有。

这个决定引起了高丽内部的强烈反弹。为此高丽国王甚至不惜单方面废除宗藩关系,乃至于对明朝发动战争当时已建立起赫赫战功的李成桂,曾举出四个不可发兵的實际理由(所谓“四不可论”)当面劝阻国王,但未被接受

最好的外交使节也难以违抗他的政府,但军队领袖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那年春天,李成桂被任命为统帅带领着五万多人的军队来到鸭绿江口的威化岛。而当他的撤退请求再度被朝廷驳回以后李成桂便发动叻一场著名的兵变,即所谓的“威化岛回军”—说穿了就是掉过头来打回自家首都,俘虏国王逼迫他退位。明朝与高丽之间的战争警報遂也因此解除(不过,高丽国王的发兵仍然可能有些作用,因为朱元璋后来答应了高丽的要求并不坚持要在铁岭划界)。

李成桂嘚兵变帮助他攀升到高丽王朝的权力顶峰,再过四年李氏一党便杀害了郑梦周,并将李成桂推上了王位然而,假若他当年果真服从迋命带着兵马打进辽东,高丽与明朝大概要陷入好一阵子的决裂这本书里的朝鲜使节,后来能否上路也就很难说了。

在更后来的中朝关系史里李成桂的诸多作为,也有关键性的影响这不光是说他在王朝擘建以后,确立了“事大主义”的方针使得朝鲜与明、清两朝维持着长期稳定的宗藩关系(于是有了这本书里的诸多使节故事);另一方面说的也是,他当上国王以后崇奉儒家思想的基本国策。

高丽王朝的时代儒学教育便已开始普及。尤其在13世纪末期南宋大儒朱熹所发展出来的“性理学”传入以后,更引起知识分子的热烈回響事实上,前文提到的郑梦周就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朱子学者,并且被后来的儒学界奉为“东方理学之祖”尤其是他对高丽王朝忠贞鈈贰、以身殉道的事迹,更是备受后人推崇认真说起来,在朝韩历史里面郑梦周作为一名儒家学者与精神典范的影响力,要比他外交使节的身份还来得更为巨大

在文章开头所述及的那场政争里面,李成桂的儿子李芳远尽管杀害了郑梦周但在他当上皇帝(朝鲜太宗)鉯后,却必须表彰这位不侍二君的忠烈之士让他入祀孔庙。这是因为整个朝鲜在李成桂的时代即已朝着儒教国家的方向发展。那时與郑梦周齐名的儒家学者郑道传主持了各方面的改革,他所编纂的《朝鲜经国典》设计了整个国家的大小规制其理论根据也是儒学。

换呴话说儒家思想在这个时代,由上到下逐渐渗透了整个社会渗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那样一种氛围里面,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麼本书里的朝鲜使节一个个都是仰慕中华的儒家士大夫,并且会以深厚的汉文化素养为傲甚至能够将这些知识转介给日本人了。

郑梦周与李成桂一个是外交使节与儒学宗师,一个是兵变领袖与开国君王两个主张亲近明朝的大人物,对于后来的中朝关系都有深刻影响或许可以说,本书当中那些使节的旅行道路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他们打通的。本书第一章距离朝鲜王朝的开端,约莫已有两百年那么遙远但你将发现,两百年后的朝鲜历史其实仍与这两个人紧密相连。

总觉得写序这件事情理当要帮助读者熟悉这本书,提示一些先備知识或者阅读进路于是决定在序文前约略地介绍李成桂与郑梦周的故事。我自己并不特别研究朝鲜历史故而政纬嘱我为这本书作序嘚时候,其实颇觉惶恐只希望上述故事对于读者接下来即将展开的阅读旅程,能有些帮助

除了作品本身,一篇序文也应该要谈谈这位寫书的作者我之所以结识政纬,得说到“故事:写给所有人的历史”两三年前,这个新成立的互联网媒体集合了学院内外热爱文史工莋的年轻人为大众读者撰写文章,并且一同切磋写作技艺我亦有幸参与其中一些工作,继而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伙伴包括政纬。

其实茬那之前我很早就在学校里听过政纬的名字。研究生时代政纬与我同样求学于台湾师范大学,只是他晚了我几个届次总不大有机会碰面。不过政纬是我们这一辈学生里面异常出色的一个。就实际成绩来看能够像他这般在硕士阶段便已有数篇文章登上台湾顶尖的学術期刊,着实罕见

更难得的是,这样一个潜力无穷的学术人才也怀有一份为学院外读者写作的热情。在“故事”网站里政纬是相当難能可贵的一个作者,实在来说他所着重书写的中朝关系史主题,普通读者可能会感到陌生但政纬在网站上发表的文章,却仍旧广受歡迎—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出于上述种种缘故,在“故事”当中我们几个与政纬相熟的伙伴,都十分期待他在写作方面的持续经营而政纬则慨然回报了这样一本厚实的书。书里的六个章节全系未曾发表的新作不仅方方面面地刻画出朝鲜使节的故事样貌,并且首尾連贯呈现出长时段历史的变化转折。政纬同时凭借着他对朝鲜历史文献的熟稔添入了许多精彩的图像史料。假若读者仍觉意犹未尽建议你找到他早前出版的另一本(并不艰涩难读的)学术著作《眷眷明朝》,配合本书一起阅读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增益,乐趣也是绝好

在中文出版市场上,政纬这本书其实难得今天走进坊间书店,若要在架上寻获一本朝韩史选择恐怕有限。而若想觅得一本书讲朝鲜時代的赴明使节那得换个地方,找一所藏书足够丰富的大学图书馆若是更贪心一点,要找到一部面向大众又具有知识深度的朝鲜时代故事书写政纬这本书大约已是凤毛麟角了吧。

写朝韩历史的书籍如此贫乏在出版能量充沛的台湾,似乎颇为奇怪近几年,“韩流”對于亚洲各国和地区的影响力早不是新闻以朝韩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在台湾也颇有市场前文提到的李成桂、李芳远、郑梦周、郑道傳等历史人物,在近几年的韩国电视剧中频繁地登台亮相本书第二章末尾提到的柳成龙及其《惩毖录》,在2015年亦曾被韩国 KBS(韩国放送公社Korean Broadcasting System)电视台改拍成大河剧,中文世界也不乏观众

朝韩的历史故事活跃于我们的荧幕上,却没有相应的书写能满足社会大众的知识欲求真是很可惜的事情。政纬的这本书填补了一些缺憾而如果读者还期待更多作品,真应该试着敦促他、鼓励他一直写下去(记得带上几瓶好酒我想会有点用处)。

我没有很明确地问过政纬不过我想,喜欢写作故事的人多少都受了同一种念头的影响:“这么厉害的故倳,不能只有我看到”政纬的研究生涯仍在往前开展,他未来在学术路上的发现与创获必然也要与这本书里的朝鲜使节一般精彩绝伦。期盼喜欢这本书的读者能提醒他惦着那种冲动把他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大家知道,并且持续地为我们写故事

导言:一幅名为朝鲜的思想地图

重现过去,探寻古人的思想状态是历史学家的职志。史家穷尽一生搜罗各种可能的线索,拼凑答案正式出版的著作、私密珍藏的日记、课堂上的讲话记录,文字像是海洋史家意欲打捞名为意义的宝藏,揭露那夹在黑白之间的真相什么最能显露一个人的世界觀?他怎么认识世界定义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这是令人着迷的历史疑问带领我们走到一张张地图面前,重新思索这是什么?

世纪的朝鲜人他脑海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要徒步多远才能离开朝鲜?越过边境直至尽头,是北极、南极吗世界是球状体?人类曾經没有谷歌地图仍必须想尽办法,刻画世界的样貌可以说,关于世界的知识背后由一套历史认识支撑。远渡重洋的游历是少数人的特权描绘世界的模样基于探索未知的热情,是奢侈与浪漫;地图是最佳的代言人,向无缘外出的人诉说这个世界不着边际,但请听峩娓娓道来

试着端详两张由朝鲜人绘制的地图(图1、图2),我们可能较熟悉图1乍看之下,朝鲜人笔下的中国大体符合实情,不论是沿岸的轮廓或是重要河川如黄河、长江的相对位置。当然我们能轻而易举地指出失真的部分:河川与陆地的比例失衡,中国大陆东部與西部的比例尺不一致

然而,“真实”与否不是衡量该图的唯一标准其中巧妙处甚多,值得一一申述首先,朝鲜半岛的大小显然与現实不符放大不少。其次此图应作于清代,从图右下侧有“台湾府”右上有“宁古塔”“沈阳”即可知之。其三画者知道中国之外另有天地,左上角列有“荷兰国”“大西洋”“小西洋”左下角注明“暹罗国”“占城”,透露来自域外的消息不过绘者显然是以Φ国为中心,于是勉强将中国之外的地理知识紧缩一隅,聊备一格

那么,图中的中国本身有什么问题

既然是一张清代的中国地图,為何北京旁写着“顺天府”南京则是“应天府”,这都是明代的用语再者,圆圈红底注明战国时期的国家又用小字写下孔子、张良、东方朔、周瑜、郭子仪等历史人物,这张图似乎更像是历史教材在我眼中,它所呈现的是层累叠加的中国历史而且明显是以朝鲜为Φ心出发的世界观。

朝鲜领土的尺寸膨胀不少相形之下,日本则显著缩减以朝鲜为中心,能够发现更多图中意在言外的表现方法例洳不论是由陆路、海路,朝鲜前往北京的旅程地名标记频繁,相对位置较准确由朝鲜北上,经辽东、凤凰城、广宁、宁远、山海关這些顺序皆符合实情。往西渡海在山东半岛登陆,北上直抵燕都这些皆是粗略的轮廓中精细的存在。这位朝鲜绘者投射更多的始终昰朝鲜自身,而不是中国这是阅读此图的法门,提醒我们表层印象之后别有洞天

“中国地图”的意义是揭示另一条通往“真实”的道蕗,读者必须在中国聆听朝鲜的声音才能明了辽东、山东的细节何以如此详尽,日本、荷兰国却遭受冷落忽视这皆是有意识的安排,體现朝鲜的世界观

现在,目光移至图2“天下总(揔)图”此类型的图又被称为“天下图”,在17、18 世纪的朝鲜极其流行目前学界对此圖所知不多,各有诠释天下图吸引众多研究者注意,起因于它的不可解这张图充斥太多未解之谜。天下图为什么是一张“圆形地图”大陆与海洋为何是圆形的?中间的中国尚且容易理解然而“三首国”“流鬼国”“大人国”,这些夹带着诡谲气氛与想象真实的名词却满布纸上,引人遐想

世纪的朝鲜人描绘世界的模样,上述两张图是最常见的答案这都是“真实”,绝非虚构探究朝鲜人的世界觀令人着迷,图上未知的国度曾让人信以为真:中国居于天下之中世界围绕着中国旋转。世界起源从盘古开天辟地说起继而女娲补天,中国的历史象征天下纸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说得更多的是中国,而不是今时今日的“世界”中国曾经主宰东亚区域的知识,朝鲜上下莫不服膺我总觉得,想读懂这两幅图首先要了解中国,才能进而掌握朝鲜的位置

前面提到的“中国地图”,对辽东的描绘最为细致原因极其简单,因为这是朝鲜人最熟悉的路线从元代开始,直至清末朝鲜人沿着几乎一致的路线,络绎不绝由朝鲜前往中国,从漢城到北京相较于中国内陆,辽东地区诸如“凤凰城”“锦州”等小地名跃然纸上理由不外乎这是朝鲜人的必经之地。

明清时代的中國曾有一套与周边国家互动的游戏规则学术式的称呼是“朝贡册封体系”,也就是经由中国承认周边国家的政治主权周边国家名义上姠中国效忠,相互允诺所形成的国际政治关系笔者无意深究朝贡体制的兴起与衰落,只想指出缘此制度,朝鲜必须履行外交义务逐姩向中国派遣使节团。

因此朝鲜人在中国的旅行像是惯常的风景,他们穿梭于贡道上从中国带回最新的情报。这条路线是通向世界的窗口主要向朝鲜展开。

朝鲜使节团是浩大的巡礼成员约三百人,按例连年向中国开拔明清是传统中国的盛世,人口众多百姓富足,制度精良皆曾缔造文化的伟业,很难想见欧洲国家能够统领如此巨大的帝国并各维系二百余年。朝鲜使者是亲历中国的见证人他們约需耗费四十至六十日,走过一千二百公里才能抵达北京。根据几幅朝鲜人绘制的地图可知路程贯穿辽东,他们先是穿越崇山峻岭见识沙漠荒野,然后目睹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接着走进最繁华的北京城。

朝鲜使臣在北京有固定的居所也就是接待外国使节的会哃馆,因为就在玉河桥旁俗称玉河馆。在明代朝鲜贡使停留四十日,然后踏上归途相形之下,清代较为宽松使节团可以停留两个朤,间或有超过的例子从朝鲜人的世界图,谈至朝鲜使节团实是因为使节团的成员值得一提,其中不乏朝鲜思想界的著名文人他们來回往复中朝之间,形塑朝鲜的世界观

朝鲜素称礼仪之邦,自号“小中华”也就是最像中华的外邦。为了凸显自身的文化高雅朝鲜官方拣选颇具威望的高官,以及擅长汉文诗赋的文臣担任使节团的要职。他们穿着明朝样式的服装走在前往中国的道路上,处处彰显漢学素养体现东国有人的尊严。朝鲜自1392 年开国后仿效明朝制度,科举同样使用儒学经典是一个处处复刻明朝的国度。理解这一层財能想见朝鲜使臣履及中国土地的喜悦与振奋:这不仅是政治上的宗主国,更是文化母国前往中国的使行不唯是政治任务,更像是朝圣問道的实践

这种情况在清代突遭巨变,代明朝而起的清朝不是汉人政权而是源自东北,被朝鲜视为“夷狄”的“女真人”如本书正攵所示,清朝代替明朝兴起是对朝鲜最严重的打击他们一方面咀嚼明朝灭亡的悲伤,另一方面思索何去何从小中华如何自处世界,是數个世代朝鲜读书人的疑惑从今人的角度观之,理解清朝的关键词绝非“夷狄”事实上这是一个疆土远迈前朝,历久绵长的伟大时代然而,对于这些身着“大明衣冠”的朝鲜人而言“清国是胡虏夷狄”的观念根深蒂固,牢不可破他们认为中华文化已亡,指责清代嘚汉人不思念明朝于是朝鲜使者在中国的旅程,像是寻访明朝的过往他们凭吊逝去的文化母国,即使政治上服膺大清内心却未曾退讓一步。

明清时期的中国是怎么样的时代这是复杂的问题,朝鲜使臣在中国的见闻像是一条线索提供与众不同的答案。前往中国是此苼难得的际遇因此不少跟随使节团进京的读书人,将所见所闻写下这可能是一份日记,也可能是提交官方的报告书按照惯例,使节團中的“书状官”返抵朝鲜后需要向朝鲜国王提交见闻,这像是官方差旅的核销报告内容是最新的中国观察,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朝鲜宮廷知悉世界变迁的消息

相较于呈交官方的报告书,性质私密的日记更引人注目日记像是封藏心底的悄悄话,只能跟自己说根据现囿的研究可知,写作日记的动机部分是为了回国后出版一本最权威的“中国观察”,因为得以前往中国的终究是少数光荣返乡的人才囿话语权。无缘一睹中国的朝鲜人才是多数他们通过阅读前人的笔记、日记、报告书,在朝鲜体验中国由此观之,朝鲜使节团实扮演哆重的角色他们不仅仅是政治使者,更是中国观察团、中华文化的传译员他们与朝鲜国内的读者共享眼前的中国。

深入朝鲜使者的日記是理解朝鲜世界观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反复切换中国和朝鲜的视角在交错变换的过程中捕捉朝鲜读书人的思想状态。观看中国地图嘚方法是以朝鲜为中心,画一个同心圆层递推展,含括全局因此,阅读中国就是理解朝鲜,而朝鲜使臣的中国之旅是完美的机遇提供所有必备的素材—文化认同、历史知识,以及大时代的冲击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故事。

学界习惯将朝鲜使者的见闻称为“燕行录”燕是北京的古称,可以简单地将此理解为“前往北京的记录”然而,这种称呼流行于清代不是明代的产物。对于景仰明朝的朝鲜人洏言这不是燕行,而是朝见天朝上国的行旅因此常称以《朝天录》《朝天日录》,由此可见朝鲜人对明、清两朝的观点迥然有别

《燕行录》是来自域外的中国观察,历明清两代不断根据统计,朝鲜平均每年向清朝派遣三个使节团这是一个规律性“发现中国”的历史机制。中国与朝鲜的文化交流不只是目睹大山大海的旅行,朝鲜使节带回的信息比起所见所闻更值得关注他们在中国寻访金石书画,竭力搜罗关于中国的知识装箱封存,运回朝鲜燕行是莫大的文化工程,向朝鲜输入最新的中国我们能借此窥视朝鲜读书人对中国嘚感怀与观察,也能从中领略中国的风貌

明清两代的首都,除了明朝初年定鼎南京外绝大部分的时间都肇基北京。朝鲜使者对于中国嘚首善之都另有称呼尤其在清代,特别称为“燕京”如前所述,因为出使的终点是燕京于是又称使行为“燕行”。这个词在朝鲜的語境中甚是平常。明万历元年(1573)朝鲜官方即派遣使者“发向燕京”,最后一任赴明使节金堉(1580—1658)亦自称是“奉使燕京”

明清易玳,相同的首都换了不一样的主人不变的是朝鲜使臣继续使用“燕京”代称北京,有时甚至作为“大清”的同义词清康熙十五年(1676),朝鲜君臣议论起清廷编修《明史》便说道“燕京所修之《明史》”,在此“燕京”等同“大清”朝鲜国王接见使者,也是聆听他们“陈燕京事情”这里说的不唯是北京趣事,更是诸多中国见闻

综观本书各章的故事,朝鲜使者登场的舞台散落两处之间即朝鲜国首嘟“汉城”,与明清两代的京师“燕京”笔者选择燕京取代北京,一方面考虑到朝鲜读书人出使北京惯用燕行的古意一方面这个颇具朝鲜特色的词,强调本书系从朝鲜贡使的视野出发考察他们眼中的东亚世界(朝鲜、中国、日本)。

本书旨在述说朝鲜使者在中国的故倳目的是揭示朝鲜人眼中的景色,引领我们重新体会各种历史故事进而探究朝鲜读书人的世界观,阐明他们心底的中国与天下究竟有哆远有多大故事的终结是朝鲜忘却了明朝,为了追述这段思想运动的兴起与衰微必须从一场东亚国际战争谈起,直至一段中国和朝鲜嘚真挚友情而止以下,简述各章的构思

第一章“从义州到北京:络绎于途的求救信”从1592 年的壬辰倭乱说起。关于这场战争的专精研究甚夥学者关注丰臣秀吉出兵朝鲜的动机,以及在朝鲜半岛上四处燃起的狼烟是谁击退日军,保卫山河这是中国和朝韩史家的兴趣所茬。相形之下本书无意为战争盖棺论定,评断谁是谁非笔者的企图是述说朝鲜使者的故事。我们容易忽略战争期间来回义州、北京的朝鲜使臣他们拼尽一切,只为保全母国当国家危在旦夕,这些使臣经历了什么他们做了什么?这是本章想要探究的隐微故事

第二嶂“在战争结束后开始:鲁认与姜沆的故事”试图描绘另一场战争。将目光远离朝鲜半岛壬辰倭乱仍在持续。两位朝鲜人因缘际会被俘洏流亡日本奔回母国是他们毕生职志。他们如何出逃在日本沦为人质俘虏的岁月,造就什么样的日本观更重要的是,透过他们的眼聙理解壬辰倭乱的另一面向。

第三章“皇明中华的尾声:最后的‘朝天使们’”目标是呈现明代中国的景貌在壬辰倭乱之后,一般认為朝鲜知识人孺慕中国感激明朝再造朝鲜的恩德,感戴明朝是中华文化的母国细细审酌朝鲜使臣的明朝观察,在倭乱之后他们如何評价中国?这是符合理想、实践儒家的乌托邦吗再者,朝鲜与明朝紧密联结当明朝走向死亡,朝鲜游人能嗅出亡国的氛围吗他们如哬经历明末,面对大时代的崩裂

第四章“清朝灭亡的隐喻:一棵等待盛开的枯木”说的是明朝灭亡后的故事。1644 年明朝灭亡,这不仅是Φ国人的难题也是朝鲜人必须响应的设问。在明朝灭亡之后朝鲜如何安排自身的位置,他们如何看待清朝的存在最吊诡的莫过于大清入关后,历经顺治、康熙直至乾隆年间,四境晏然歌舞升平。信奉“胡虏无百年之运”的朝鲜使者如何理解、响应这个世界?他們是坚守爱戴明朝的立场还是悄然改变?

第五章“燕行即世界:18 世纪的‘中国袭来’”着眼于物质文化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商品。18 世纪中国制造的货物宛如潮水,席卷朝鲜上下朝鲜使节团不仅肩负文化任务,同时也是重要的商贸管道朝鲜如何通过使行贸易,向中国購买各种必需品朝鲜使者与大清的物质交流,如何影响他们对中国的观感形塑新的世界观?此外朝鲜使节团的亮眼明星,不应止于舞文弄墨的文人士大夫那些随团出行的奴仆、译官、管理马匹的下人,同样值得关注

第六章“朝鲜人的‘中国史难题’:中华?朝鲜”作为最后一章,一方面总结前几章的脉络呼应各种历史陈因的积累;另一方面,试图阐明朝鲜的世界观在18 世纪的剧烈变迁明朝灭亡之后,朝鲜读书人普遍思念明朝他们热衷于撰写明朝历史,甚或放弃仕途为明朝守节。这不是与众不同的选择而是数个世代有志の士共同的表态。然而这一切究竟如何终结?在最“思明”的世代他们如何遗忘明朝,逐渐走向今日的主体认同本章以一场中国、朝鲜的友情开端,进而申论其历史意义道出思明现象的尾声。

朝鲜使者来往中国、朝鲜之间写下无数关于中国的观察。但是正如图1 所示,即使在名为中国的场域我们仍应注意朝鲜的分量,这像是画中画提醒着朝鲜主体性的存在。越过高山与深河朝鲜贡使看见了什么?这是最令我着迷的问题而本书是最渺小的尝试。我想诉说图上的未知有意义;我想描绘,一幅名为朝鲜的思想地图

本书不是專业的学术著作,在一开始的构想中它其实是历史故事书。自 2017 年 7 月在台湾出版后常有朋友提及,将本书定义为“通俗书”根本名不副實建议改口为“科普书”。读者很容易通过作者的背景、书名判断一本书的“属性”。这种模式套用在我身上答案不外乎是“一名曆史学系出身、研究中朝关系的博士生”,而这似乎局限了这本小书的意义说来或许令人发笑,出版后的苦恼与忧虑较多是向友人澄清与阐述《从汉城到燕京》是什么,而非深入地讨论内容

我会想写这本不成熟的小册子,原因除身为一名博士生的“学院身份”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原因。我从高中时期开始较广泛接触历史后特别着迷于剧烈变动的时代下,人们的抉择与行动例如两宋之交的“南北人”“归正人”,或是清初的“明遗民”他们深刻地触动着生活在 21 世纪的我。固然得以为此添加不少学院色彩的按语或借用思想史和文囮史的分析方式,揭露更多“学术的我”然而事实很简单,赵园先生说“被光明俊伟的人格所吸引是美好的事”,诚哉斯言

由此我拜入林丽月老师门下,也是缘于本书出现的朝鲜知识人有太多太多吸引“明遗民研究者”的地方探究具有魅力的思想文化,对我而言是致命的诱惑尽管当我冒失地闯入这个研究领域时,关于朝鲜的“思明”议题已有极为丰厚的研究成果如葛兆光、孙卫国、杨雨蕾诸位先生的著作是书案上永远不会下岗的守护神。更不用说张存武老师我不敢擅用任何名词形容和评价老师的学术成就,只能仰望而已

对於曾就读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学生而言,“中研院”近史所是很奇妙的地方修过丽月老师的课的同学都知道,郭廷以(1904—1975)先生是近史所的创办人也是师大历史系的教授。郭老师教授“明清史”“中国近代史”直从近代早期(early modern)一路向下,探究近代的形成

此后不免受到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的影响亚洲学界开始关注朝贡体系、中国对外关系,乃至周边国家的历史张存武老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入所,尽管他本打算研究中美关系但从哈佛大学归国后,他倾注大部分的心力研究清代的中朝关系这些回忆片段之间的联系,构成师大生活的日常以及那有一搭没一搭的与丽月老师、张老师的闲谈,全都积累成一种自以为是的感觉而我总尝试著述说出来。

还记得写完硕壵论文后不久与罗乐然博士一同吃意大利面。当时我在许多方面遭遇无法解决的麻烦心烦意乱之下遂当着他的面说道:“此后不再研究《燕行录》。”现在想来冒失无礼尤其是在几年后出版本书,更显得前后矛盾吧!但是人的思想与言行本就随时可能改变,所谓的湔后一致乃至忽略情绪和境遇的判语,说得更多的是作者自己的话

尽管已有所警觉,并严格按照古代遗存的文献考究和再现本书或許不免也会有我“自我言说”的可能。值得庆幸的是前辈学者的业绩,以及丰富的古籍数据随时能纠正错误。“豆瓣读书”上卧虎藏龍的读者不啻期刊论文的审查者虽然很害怕,但这样的机制才能更快找出问题

不过评分和评语真的就能带领这个时代,让这个世界更恏吗有时候面店老板可能心情不好,有时候店里客人可能特别多各种场合变幻莫测,而我们只见着眼前的那一刻评分系统无法考虑箌老板的父亲刚去世,或是刚聘入新人的窘境评语自然也需要一定分量的“情绪”推动,才能督促人们打开手机为“日常”写下几句洎以为是的建言。

量化产生的数字指针无法准确地承载“缘分”“情绪”“巧合”、人与人的各种相遇,以及一位作者深夜写着后记的惢情一碗拉面好吃吗?一本闲书好看吗我希望这能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枯树对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