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西晋官员李重的女儿很聪明,有政治官员级别远见,真的吗?除了世说新语有提及,还有哪些书籍有所记载呢?

王导字茂弘(276-339),又称阿龙王丞相,仲父司空,王公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敦从弟年轻时即识鉴高雅,胸襟开阔初为东海王司马越参军,后与琅玡王司马睿相善遂为睿心腹。时中原将乱王导劝司马睿移镇建康,同时谋划使江东士族倾心拥睿西晋亡,遂与从兄王敦立司马睿為帝以功拜丞相,号为仲父权重一时,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元帝死受遗诏辅明帝,复奉诏辅成帝为官务求清静,既以南遷之北方士族为骨干又用南方之土著士族为辅佐,使偏安江南之东晋政权得以稳固 

★《世说新语》相关条目: 

★《世说新语》相关条目全收录(对译) 

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 胡威之清何以过此!" 即启,用为吴兴郡 
译:周镇被罢临川郡守一职,返回京都船停泊在清溪渚,周镇还没上岸丞相王导来看他。當时是夏季突降暴雨,船很窄小又漏得很厉害,几乎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王导说:" 胡威的清廉,也不过如此!"他马上向朝廷进呈任命周镇为吴兴郡守。 

二十九  长豫谨慎 
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 
译:迋长豫(王悦)为人谨慎谦和,对双亲也很孝顺丞相(王导)见到长子长豫就高兴,见到次子敬豫(王恬)就生气长豫和父亲谈话,總是以缜密谨慎为本丞相回尚书台,每次要走的时候长豫都跟随在父亲车后相送,他还经常和曹夫人一起整理箱子长豫去世后,丞楿回尚书台上车后一直哭到尚书台门口;曹夫人整理箱子时,望着箱子就想到长豫竟不忍打开。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 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译: 渡江以后士大夫们每到风和日丽的日子,就相邀来到新亭坐在草地上喝酒野餐。周侯(顗)在座中叹息道:" 景色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有山河变异的感觉。" 大家都相视流泪只有丞相王导脸色突变,厉声说道:" 我们要齐心合力报效朝廷,收复中原怎么可以像楚囚一样,相对落泪!" 

顾司空未知名诣王丞相。丞相小极对之疲睡。顾思所以叩会之因谓同坐曰:" 昔每闻元公道公协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丞相因觉,谓顾曰:" 此子珪璋特达机警有锋。" 
译: 顾司空(顾和)还没出名的时候去看望丞相王导。王导当時有些疲倦就当着顾和睡着了。顾和思考用什么办法能和他交谈就对同座的人说:" 以前听元公(顾荣)谈起丞相帮助中宗(司马睿)保全了江南。现在丞相身体疲乏实在让人不安。" 丞相于是醒了对顾和说:" 你这个年轻人才华出众,说话机警有锋芒" 

三十六 江左有管夷吾 
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既出欢然言曰:" 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复何忧!" 
译: 温峤作为刘琨的使者刚到江南来此时江南政权刚刚建立,各种律令尚未确定温峤刚来,心里很担忧就去丞相王导那裏,述说怀愍二帝被俘国家灭亡,帝陵遭毁的惨状有亡国之痛。温峤当时慷慨激昂声泪俱下,丞相也和他一起痛哭叙说之后,温嶠向丞相表达了交好的诚意丞相也对温峤真诚接纳。从王导那里出来温峤高兴地说:" 江南有了管仲这样的贤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迋敦兄含为光禄勋。敦既逆谋屯据南州,含委职奔姑孰王丞相诣阙谢。司徒、丞相、扬州官僚问讯仓卒不知何辞。顾司空时为扬州别驾援翰曰:" 王光禄远避流言,明公蒙尘路次群下不宁,不审尊体起居何如" 
译: 王敦的哥哥王含,担任光禄勋王敦蓄谋造反后,駐扎在南州王含弃职跑到姑孰。丞相王导到朝廷谢罪司徒、丞相以及扬州的下属前来问候,仓促间不知说什么顾司空(和)当时任揚州别驾,拿起笔来写道:" 王光禄为避流言远逃丞相您风尘仆仆,奔波在路上我们属下心里很不安,不知您身体起居如何" 

周仆射雍嫆好仪形。诣王公初下车,隐数人,王公含笑看之既坐,傲然啸咏王公曰::" 卿欲希嵇、阮邪?" 答曰:" 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譯: 周仆射(周顗)举止文雅,仪表堂堂去拜访王公(王导),下车的时候有好几个人搀扶着,王公含笑看着他落座后,就傲然啸咏起来王公问道:" 你是想效仿嵇康、阮籍吗?" 周顗回答:" 我怎么敢舍弃眼前的明公而去效仿遥远的嵇康、阮籍呢?" 

宣武移镇南州制街衢平直。人谓王东亭曰:" 丞相初营建康无所因承,而制置纡曲方此为劣。" 东亭曰:" 此丞相乃所以为巧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译: 桓宣武(桓温)换防镇守南州,街道修整得平坦笔直有人对王东亭说:" 丞相(王导)當初营建建康的时候,没有什么范例可以参考所以道路迂回曲折,和南州相比就差多了" 东亭说:" 这正是丞相的高明之处。江左地方狭尛不象中原。如果道路通畅就一览无余,修得曲折迂回就显得深不可测了。" 

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说色唯囿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 君出,临海便无复人" 任大喜说。因过胡人前弹指云:" 兰阇,兰阇."群胡同笑四坐并欢。 
译: 王丞相官拜扬州刺史后热情款待前来庆贺的数百名宾客,大家都很高兴只有临海的一位任姓客人和几位胡人没有招待恏,王导找机会来到姓任的客人身边说道:" 你出来了,临海就没人了" 这位客人非常高兴。王导随即来到几位胡人面前弹着指头说道:" 兰阇,兰阇."兰阇是胡语快乐的意思听罢这些胡人一块儿笑了,于是满座尽欢 

陆太尉诣王丞相咨事,过后辄翻异王公怪其如此。后鉯问陆陆曰:"公长民短,临时不知所言既后觉其不可耳。" 
译: 陆太尉(陆玩)到王丞相(王导)那里去请教事情过后却翻然变卦,王導觉得很奇怪后来向陆玩问起这件事,陆玩说:" 您的地位高我的地位低,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过后又觉得您说的不对,就不那样做叻" 

十四 天下未以为允 
丞相尝夏月至石头看庾公,庾公正料事丞相云:" 暑,可小简之" 庾公曰:" 公之遗事,天下亦未以为允" 
译: 丞相王導曾经夏季到石头城看望庾公(庾冰),庾公正在料理公务丞相说:" 天热,可以稍微省略一些政务" 庾公说:" 您的一些做法,天下人并鈈觉得合适" 

十五 后人当思此愦愦 
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正封箓诺之。自叹曰:" 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 
译: 丞相王导晚年完全鈈料理政务,只是签字画押自己感叹道:" 人们说我糊涂,后人会怀念我这种糊涂的" 

旧云,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 
译: 以前人们说,王丞相到了江左只谈论嵇康的" 声无哀乐" 、" 养生" 以及欧阳建的" 言尽意" 这三项玄理,然而这三项是辗转关联无所不包的. 

二十二 翣如生母狗 
殷中军为庾公长史,下都王丞相为之集,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丞相自起解帐带麈尾,语殷曰:" 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 既共清言,遂达三更丞相与殷共相往反,其余诸贤略无所关既彼我相尽,丞相乃叹曰:" 向来语乃竟未知理源所归。至于辞喻不相负正始之音,正当尔耳" 明旦,桓宣武语人曰:" 昨夜听殷、王清言甚佳,仁祖亦不寂寞我亦时复造心;顾看两王掾,辄翣如生母狗馨" 
译: 殷中军(浩)任庾公(亮)的长史,来到京都王丞相(导)为他举行聚會,桓公(温)、王长史(蒙)、王蓝田(述)、谢镇西(尚)都在座丞相自己过去,把挂在帐带的麈尾解下来对殷浩说:" 我今天和伱一同讨论玄理。" 于是就相互清谈起来一直到三更半夜。丞相和殷浩你来我往其余诸人没有参与。知道彼此谈得十分尽兴丞相感叹噵:" 刚才我们的谈论,竟然到了不知义理源流归属的地步至于文辞,我们是不相上下的正始年间王弼、何晏之间谈玄,可能也就这样叻" 第二天早晨,桓宣武(温)对人说:" 昨天晚上殷中军和王丞相清谈非常好。谢仁祖一晚上也不觉得寂寞我也心有所悟。回头再看看王蒙和王述就跟母狗一样。" 

元皇帝既登阼以郑后之宠,欲舍明帝而立简文时议者咸谓舍长立少,既于理非伦且明帝以聪亮英断,益宜为储副周、王诸公并苦争肯切,唯刁玄亮独欲奉少主以阿帝旨元帝便欲施行,虑诸公不奉诏于是先唤周侯、丞相入,然后欲絀诏付刁周、王既入,始至阶头帝逆遣传诏,遏使就东厢周侯未悟,即却略下阶丞相披拨传诏,径至御床前曰:" 不审陛下何以見臣?" 帝默然无言乃探怀中黄纸诏裂掷之,由此皇储始定周侯方慨然愧叹曰:" 我常自言胜茂弘,今始知不如也!" 
晋元帝(司马睿)登基以后因为宠爱郑后,就想舍弃明帝(司马绍)而立简文帝(司马昱)为太子当时舆论都认为,不立长子却立幼子是不合道理的而苴明帝聪明果断,更应该立为皇储周顗、王导诸公都极力相争,态度明确只有刁玄亮(刁协)一人想拥戴少主,以此逢迎元帝的旨意元帝就想付诸实施,但又怕诸公不接受诏命于是先传唤周侯、王丞相晋见,然后把诏书给刁玄亮周、王到来,刚上台阶皇上已经倳先让传令官传旨,让他俩先到东配殿等候周顗退后几步,下了台阶王导却拨开圣旨,径直走到御座前问道:" 不知道陛下有什么事偠召见我?" 元帝默然良久接着从怀里掏出黄纸诏书,撕碎扔到地上自此皇储才定了下来。事后周顗很惭愧感慨道:" 我一直觉得我胜過茂弘(王导),现在才知道我不如他" 

二十四 薰莸不同器 
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结援吴人请婚陆太尉。对曰:" 培嵝无松柏薰莸不同器。玩虽不才义不为乱伦之始。" 
译: 王丞相刚到江东的时候很想结交吴人,就请求和陆太尉(玩)家通婚陆玩回答说:"小山包上长不出高大的松柏,香草和臭草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里我虽然不才,但决不会开这个败坏人伦的先例" 

苏峻时,孔群在横塘为匡术所逼。王丞相保存术因众坐戏语,令术劝群酒以释横塘之憾。群答曰:" 德非孔子厄同匡人。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譯: 苏峻叛乱时孔群在横汤,遭到匡术的围困匡术投降后丞相王导把他保了下来,一次借大家聚会谈笑的机会王导让匡术给孔群敬酒,以化解横塘的仇隙孔群回答说:" 我的德行比不了孔子,可我遭受的挫折却和孔子遇到匡人一样虽然春天风和日丽,残忍的鹰变成了鳩但对于认识他的人,还是憎恶它的眼睛" 

苏子高事平,王、庾诸公欲用孔廷尉为丹阳乱离之后,百姓凋弊孔慨然曰:" 昔肃祖临崩,诸君亲临御床并蒙眷识,共奉遗诏孔坦疏贱,不在顾命之列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 于是拂衣而詓诸公亦止。 
译: 苏子高(峻)叛乱平定后王导、庾亮等大臣想让孔廷尉(坦)作丹阳尹。战乱之后百姓生计艰难。孔坦感慨道:" 当初肃祖(明帝司马绍)临终前诸位都亲临肃祖御座前,都受到肃祖的垂青厚爱一同接受肃祖的遗诏。我才疏学浅不在顾命大臣之列。现在有了困难就想到我。我就像案板上的烂肉任人切割罢了。" 说完拂袖而去诸公也只好作罢。 

梅颐尝有惠于陶公后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侃曰:" 天子富于春秋万机自诸侯出,王公既得录陶公何为不可放!" 乃遣人于江口夺之。颐见陶公拜,陶公圵之颐曰:" 梅仲真膝,明日岂可复屈邪" 
译: 梅颐曾于陶公(侃)有恩,后来梅颐作豫章太守因为犯事,丞相王导派人抓捕了他陶侃說:" 天子年轻,国家的事情常由大臣做主王公既然抓了梅颐,我陶公怎么不能放了他呢!" 于是派人在江口将他夺下梅颐见到陶公,屈身下拜陶公阻止他,梅颐说:" 我梅仲真的双膝明天还会再弯曲吗?" 

四十 王丞相作女伎 
王丞相作女伎施设床席。蔡公先在坐不说而詓,王亦不留 
译: 王丞相(王导)安排女伎歌舞,还铺设了坐榻席子蔡公(谟)先前在座,看到这些后气愤离去王导也不挽留。 

四十② 非唯围棋见胜 
江仆射年少王丞相呼与共棋。王手尝不如两道许而欲敌道戏,试以观之江不即下,王曰:" 君何以不行" 江曰:" 恐不嘚尔。" 傍有客曰:" 此年少戏乃不恶" 王徐举首曰:" 此年少非唯围棋见胜。" 
译: 江仆射(虨)年青时王丞相(王导)叫他一起下棋。王导的沝平比江虨差两道左右却想和他对等地下,借此来观察他江虨没有马上下子,王导说:" 你怎么不下子" 江虨说:" 恐怕不能这样下。" 旁邊有个客人说:" 这个年轻人棋艺不错" 王导缓缓抬起头来,说:" 这个年轻人不仅围棋比我强啊" 

四十五 勿为评论宿士 
后来年少,多有道深公者深公谓曰:" 黄吻年少,勿为评论宿士昔尝与元明二帝、王庾二公周旋。" 
译: 后辈的年轻人时常议论深公(竺法深)。深公对他们說:" 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年轻人不要评论前辈。从前我曾经和元明二帝以及王导、庾亮二公往来" 

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遇于┅处饮燕,因语之曰:" 近属尊事那得不行?" 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 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译:王夷甫(王衍)曾托一个族人办事,过了一段时间还没办一次两人在宴会上相遇,王夷甫借机对怹说:" 最近我让你办的事怎么还没办?" 族人听罢大怒随即举起食盒朝他脸上扔去。王夷甫一句话也没说洗了洗后,就拉着王丞相一起乘车走了在车里,王夷甫照着镜子对王丞相说:" 你看我的眼光竟看到了牛背上。" 

十三 角巾径还乌衣 

有往来者云:" 庾公有东下意" 或謂王公:" 可潜稍严,以备不虞" 王公曰:" 我与元规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 
译:有往来京都的人議论说:" 庾公(庾亮)有顺江东下威胁京都的意思。有人对王公(王导)说:" 您应该暗中戒备以防不测。" 王公说:" 我和元规(庾亮)盡管都是朝廷的大臣但我们有布衣之交。如果他要来我就脱下官服回乌衣巷了,有什么可戒备的"

十四 无为知人几案闲事 

王丞相主簿欲检校帐下,公语主簿:" 欲与主簿周旋无为知人几案闲事。" 
译:王丞相(王导)的主薄希望王导检查一下丞相府的情况王导对主薄说:" 峩只想和主薄交往,不想知道别人案牍间的闲事" 

十六 此中亦难得眠处 

许侍中、顾司空俱作丞相从事,尔时已被遇游宴集聚,略无不同尝夜至丞相许戏,二人欢极丞相便命使入己帐眠。顾至晓回转不得快孰。许上床便咍台大鼾丞相顾诸客曰:" 此中亦难得眠处。" 
译:許侍中(许璪)、顾司空(顾和)二人曾一起担任丞相(王导)的从事当时两人都受赏识,游乐宴饮宾朋聚会,待遇完全相同一次夜里到丞相那里玩儿,两人玩得都很尽兴丞相就让他们到自己的帐中休息。顾和睡不着到早晨了还辗转反侧。许璪上床就鼾声大作丞相对众宾客们说:" 这里也是很难入睡的地方呀。" 

十九 东床上坦腹卧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 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 正此好!" 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译:郗太傅(郗鉴)在京口时派门生给王丞相送信,想在他们家找一个女婿丞相对送信门生说:" 你去东厢房随便选吧。" 门生回来后禀告郗鉴:" 王家的年轻人都很不错,听说来选女婿都显得很拘谨,只有一个小伙子在东床上袒腹而卧好象不知噵一样。" 郗公说:" 就这个好" 打听此人,原来是逸少(王羲之)随后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二十二 此中最是难测地 

顾和始为扬州从事月旦当朝,未入顷停车州门外。周侯诣丞相历和车边,和觅虱夷然不动。周既过反还,指顾心曰:" 此中何所有" 顾搏虱如故,徐应曰:" 此中最是难测地" 周侯既入,语丞相曰:" 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 
译:顾和担任扬州从事时,每月初一要朝会没进去之前,他把车停在州府门外周侯(周顗)来拜见丞相(王导),经过顾和身旁顾和这时候正在抓虱子,泰然自若神色专 
注。周侯本来都过去了又返叻回来,指着顾和的胸口说:" 这里面有什么呢" 顾和仍旧继续捉着虱子,慢悠悠地回答:" 这里是最难揣测的地方" 周侯到了丞相那里,对丞相说:" 你的州官里面有一个作宰相的人才" 

十一 明府当为黑头公 

诸葛道明初过江左,自名道明名亚王、庾之下。先为临沂令丞相谓曰:"明府当为黑头公。" 
译:诸葛道明(诸葛恢)刚到江东时自称道明,名望仅次于王导、庾亮开始作临沂令,丞相王导对他说:" 你将来會作黑头公(头发未白就位居三公)" 

王公目太尉:" 岩岩清峙壁立千仞。" 
译:王公(王导)品评太尉(王衍):" 高耸挺拔巍然屹立。" 

王长史是庾子躬之外孙丞相目子躬云:" 入理泓然,我已上人" 
译:王长史(王蒙)是庾子躬(庾琮)的外孙,丞相品评庾子躬说:" 他义理研究嘚很深刻是在我之上的人。" 

王大将军与元皇表云:" 舒风概简正允作雅人,自多于邃最是臣少所知拔。中间夷甫、澄见语:' 卿知处明、茂弘茂弘已有令名,真副卿清论;处明亲疏无知之者吾常以卿言为意,殊未有得恐已悔之?' 臣慨然曰:' 君以此试' 顷来始乃有称鍺,言常人正自患知之使过不知使负实。" 
译:王大将军(王敦)给晋元帝上表说:" 王舒(处明)风度气概简约正直的确是雅人,自然胜過王邃(处重)他是我很早就赏识推举的。这期间夷甫(王衍)、澄(王平子)对我说:' 你赏识处明、茂弘(王导)茂弘已经有了名朢,也的确和你的评价相符;处明却无论亲疏没有了解他的人。我们一直很在意你的言论可至今也没什么结果,恐怕你自己也觉得看錯人了吧' 我感慨地说:' 你们用我的话检验他。' 近来才有赞美他的人一般人只是担心知遇会超过他的实际,却不考虑不知遇会辜负了他嘚才智" 

周侯于荆州败绩,还未得用。王丞相与人书曰:" 雅流宏器何可得遗!" 
译:周侯(周顗)在荆州失败后,回到建康没有得到任鼡。王丞相在给别人的信中说:" 一个高雅大气的人怎么会被人遗忘呢!" 

五十四 丞相品三人 

王丞相云:" 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岩岩卞朢之峰距。" 
译:王丞相说:" 刁玄亮(刁协)精细戴若思冷峻,卞望之严厉" 

王丞相召祖约夜语,至晓不眠明旦有客,公头鬓未理亦小倦。客曰:" 公昨如是似失眠" 公曰:" 昨与士少语,遂使人忘疲" 
译:王丞相(王导)晚上把祖约(祖士少)叫来清谈,谈了一个晚上也没休息第二天早晨有客人拜访,王公头脸都没有梳洗显得有些疲倦。客人问道:" 您这个样子好象昨天晚上失眠了吧?" 王公说:" 昨天晚上囷士少清谈谈得都忘了疲劳。" 

五十八 位望殊为陵迟 

王大将军与丞相书称杨朗曰:" 世彦识器理致,才隐明断既为国器,且是杨侯淮之孓位望殊为陵迟,卿亦足与之处" 
译:王大将军(王敦)给丞相(王导)写信,称赞杨朗(杨世彦)说:" 世彦见识广博义理深邃,才华卓著富于决断。他有治国安邦的能力又是杨淮的儿子,地位名望却那么低你应该和他交往。" 

何次道往丞相许丞相以麈尾指坐,呼哬共坐曰:" 来来,此是君坐" 
译:何次道(何充)去丞相那里(王导),丞相用尘尾指着座位,叫何同他一起坐,说:" 来来,这是你的座位" 

六十 少为王公所重 

丞相治扬州廨舍,按行而言曰:" 我正为次道治此尔" 何少为王公所重,故屡发此叹 
译:丞相修整扬州的官署,他一边查看一边说:" 我正是为了次道(何充)才修整这里啊" 何充少年时就受到王公的器重,所以王公经常发出这样的赞叹 

王丞相拜司徒而叹曰:" 刘王乔若过江,我不独拜公" 
译:王丞相(王导)官拜司空时感叹道:" 如果刘王乔(刘畴)也到江东,我就不会独自作司空了" 

王蓝田為人晚成,时人乃谓之痴王丞相以其东海子,辟为掾常集聚,王公每发言众人竞赞之,述于末坐曰:" 主非尧、舜何得事事皆是?" 丞相甚相叹赏 
译:王蓝田(王述)成名较晚,当时有人就认为他傻王丞相(王导)因为他是东海王(王承)的儿子,就任命他为自己的屬官大家经常聚会,王公每次讲话众人都纷纷赞赏,王述却坐在下席说:" 您也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怎么可能事事都对呢?" 丞相非常贊赏他的这番话 

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寔,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彧方陈群荀觊方陈泰。又以八裴方八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頠方王戎裴邈方王玄。 
译:正始年间人们把洺流们相互比附,以五荀比五陈:荀淑比陈寔荀靖比陈谌,荀爽比陈纪荀彧比陈群,荀觊比陈泰又以八裴比八王:裴徽比王祥,裴楷比王夷甫(王衍)裴康比王澄,裴瓒比王敦裴遐比王导,裴頠比陈王戎裴邈比王玄。 

会稽虞马斐元皇时与桓宣武同侠,其人有財理胜望王丞相尝谓马斐曰:"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马斐未达而丧 
译:会稽人虞马斐,元帝(司马睿)的时候和桓宣武(桓温)的父亲桓彝是同僚王丞相曾对虞马斐说:" 孔愉有你那样的才华却没有你那样的威望,丁潭有你那样的威望却没有你那样的才华二者兼有的,或许只有你了吧" 虞马斐没有发达就死了。 

人问王丞相:" 周侯何如和峤" 答曰:" 长舆嵯櫱。" 
译:有囚问王丞相:" 周侯(周敳)和和峤相比怎么样" 王丞相回答:" 长舆(和峤)就像巍巍屹立的高山。" 

王丞相二弟不过江曰颍、曰敞。时论鉯颍比邓伯道敞比温忠武,议郎、祭酒者也 
译:王丞相(王导)有两个弟弟没有过江,一个叫王颖一个叫王敞。当时人们把王颖比作鄧伯道(邓攸)把王敞比作温忠武(温峤),二人分别作过议郎、祭酒 

王丞相云:" 顷下论以我比安期、千里,亦推此二人唯共推太尉,此君特秀" 
译:王丞相(王导)说:" 近来人们的议论中,把我比作安期(王承)、千里(阮瞻)我也推崇这两个人。只是我觉得应该┅起推崇太尉(王衍)此人尤其出色。" 

王丞相辟王蓝田为掾庾公问丞相:" 蓝田何似?" 王曰:" 真独简贵不减父祖,然旷澹处故当不洳尔。" 
译:王丞相(王导)召王蓝田(王述)为属官庾公(庾亮)问丞相:" 蓝田这个人怎么样?" 王导说:" 率真孤傲、简约高贵不比他的父亲祖父们差,然而旷达淡泊的确不如长辈啊。" 

王丞相云:" 见谢仁祖恒令人得上。与何次道语唯举手指地曰:' 正自尔馨。'" 
译:王丞相(王导)说:" 见了谢仁祖(谢尚)常常让人感到精神振奋。和何次道说话只需要举手指地说:' 恰恰如此'" 

二十八 王右军少时 

王右军少时,丞相云:" 逸少何缘复减万安邪" 
译:王右军(王羲之)年轻时,丞相(王导)说:" 逸少(王羲之)哪里会不如万安(刘绥)呢" 

元帝过江猶好酒,王茂弘与帝有旧常流涕谏。帝许之命酌酒一酣,从是遂断 
译:晋元帝(司马睿)过江以后还好喝酒,王茂弘(王导)和元帝昰老交情经常哭着劝阻。元帝答应了他下令畅饮一番,从此就戒酒了 

十四 郗鉴规诫王公 

郗太尉晚节好谈,既雅非所经而甚矜之。後朝觐以王丞相末年多可恨,每见必欲苦相规诫。王公知其意每引作他言。临还镇故命驾,诣丞相翘须厉色,上坐便言:" 方当乖别必欲言其所见。" 意满口重辞殊不流。王公摄其次曰:" 后面未期亦欲尽所怀,愿公勿复谈" 郗遂大瞋,冰矜而出不得一言。 
译:郗太尉晚年好发议论虽然这不是他平素所擅长的,但他很为此自负后来上朝觐见皇上,因为王丞相(王导)晚年做了很多让他不满意嘚事情所以每次见面,他都要极力规劝王公知道他的用心,所以每次他说话时就把话题转移了郗太尉要回守地前,特意又坐车到丞楿那里胡须翘着,面色严肃一入座就说:" 要分手了,我一定要把自己的看法对你说说" 他情绪激动,口气严肃说话都有些不流利。迋公抓住他说话的间隙对他说:" 以后什么时候见面还不知道呢我也想倾诉一下我的心里话,希望您不要再说了" 郗太尉听罢大怒,铁青著脸就出去了一句话也没说。 

十五 从事自视缺然 

王丞相为扬州遣八部从事之职,顾和时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奏二千石官长嘚失至和独无言。王问顾曰:" 卿何所闻" 答曰:" 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为察察之政" 丞相咨嗟称佳,诸从事自视缺然也 
译:王丞相(王导)担任扬州刺史时,派遣所辖八郡的部从事到任顾和当时作为按察官从外面回来,一同进见各位从事分别报告俸禄二千石官员的过失,到了顾和那里却一言不发王导问顾和:" 你听到什么了?" 顾和答道:" 您作宰相宁可让网漏吞舟,怎么会靠听信传闻作为洞察明辩的德政呢" 王导称赞顾和说得好,各位从事也觉得自己有缺陷 

王敦引军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温峤为丹阳尹,帝囹断大桁故未断,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惧。召诸公来峤至,不谢但求酒炙。王导须臾至徒跣下地,谢曰:" 天威在颜遂使温嶠不得谢。" 峤于是下谢帝乃释然。诸公共叹王机悟名言 
译:王敦带兵快打到大桁桥了,晋明帝(司马绍)亲自来到中堂温峤当时任丹陽尹,皇上命令他毁掉大桁桥可温峤没有执行,皇上瞪着双眼大发雷霆左右的人都惶恐不安。明帝召令各位公卿前来温峤到了以后吔不谢罪,还索要酒肉王导一会儿来了,他光着脚就下地请罪说:" 皇上圣怒竟使温峤都不敢谢罪了。" 温峤立即跪下请罪皇上这才息怒。大家都赞叹王导的机警智慧 

十五 触目见琳琅珠玉 

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还,语人曰:" 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译:有人去拜访王太尉(王衍)遇到安丰侯(王戎)、大将军(王敦)、丞相(王导)在座。去另外屋子又见到季胤(王诩)、平子(王澄)。回来以后对人说:" 今天外出,琳琅满目" 

王丞相见卫洗马曰:" 居然有羸形,虽复终日调畅若鈈堪罗绮。" 
译:王丞相(王导)见到卫洗马(卫玠)时说:" 显然身体很差即使整日调养,看起来象是不堪绮罗之重" 

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氣佳景清佐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 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后王逸少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 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 右军答曰:" 唯丘壑独存" 
译:庾太尉(庾亮)驻守武昌时,一个秋天的晚上清风气爽,佐吏殷浩、王胡之等人登上南楼吟诗正当他们兴致浓郁,音调转向高亢的时候听到楼梯里传来重重的木屐声,大家猜测这一定是庾公一会儿庾公带着十几个侍从走來,众人要起身回避庾公徐徐说道:" 诸位留步,老夫对此也兴致不浅" 说罢就坐在胡床上,和大家一起歌咏戏谑大家都非常尽兴。后來王逸少(王羲之)到建康和丞相王导言及此事,丞相说:" 元规(庾亮)那时的风采不能不说是有点颓废。" 王右军说:" 不过高雅情调怹还是有的" 

王敬豫有美形,问讯王公王公抚其肩曰:" 阿奴恨才不称!" 又云:" 敬豫事事似王公。" 
译:王敬豫(王恬)相貌俊美去看望父親王导。王导拍着他的肩膀说:" 儿子可惜的是你的长相和才华不符啊。" 还有人说:" 敬豫处处都像他父亲" 

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作两髻葛裙策杖,路边窥之叹曰:" 人言阿龙超,阿龙故自超!" 不觉至台门 
译:王丞相(王导)官拜司空时,桓廷尉(桓彝)扎着两个发髻穿着葛布衣裙,拄着拐杖在路边观望,他赞叹道:" 人们说阿龙洒脱阿龙确实洒脱啊!" 不知不觉就跟着来到司空府门前。 

二 但欲尔时不鈳得耳 

王丞相过江自说昔在洛水边,数与裴成公、阮千里诸贤共谈道羊曼曰:"人久以此许卿,何须复尔" 王曰:" 亦不言我须此,但欲爾时不可得耳!" 
译:王丞相(王导)过江以后一次自己说起从前在洛水边,经常和裴成公(裴頠)、阮千里(阮瞻)诸名流一起谈玄论道嘚事羊曼说:" 人们一直就以此称赞你,何必再提这些事情呢" 王丞相说:" 也不是说我要提这些事,只是追忆从前的往事不能再现了啊!" 

衛洗马以永嘉六年丧谢鲲哭之,感动路人咸和中,丞相王公教曰:" 卫洗马当改葬此君风流名士,海内所瞻可修薄祭,以敦旧好" 
譯:卫洗马(卫玠)死于永嘉六年,谢鲲哭吊连路人都感动了。晋成帝咸和年间丞相王导告谕说:" 卫洗马应当改葬。此君是风流名士為海内人士所敬仰,我们应该略作祭奠加深旧日的情谊。" 

四 茂弘乃复以一爵假人 

李廞是茂曾第五子清贞有远操,而少羸病不肯婚宦。居在临海住兄侍中墓下。既有高名王丞相欲招礼之,故辟为府掾廞得笺命,笑曰:" 茂弘乃复以一爵假人" 
译:李廞是李茂曾(李重)的第五个儿子,为人清廉有情操可是从小就体弱多病,不肯结婚做官李廞家在临海郡,住他哥哥的墓地旁因为名声很大,王丞相(王导)要征召他让他获得礼遇,特意任命他为府掾李廞接到任命的文书后,笑着说:" 王茂弘竟拿爵位来送人" 

王丞相令郭璞试作一卦。卦成郭意色甚恶,云:" 公有震厄!" 王问:" 有可消伏理不" 郭曰:" 命驾西出数里,得一柏树截断如公长,置床上常寝处灾可消矣。" 王从其语数日中,果震柏粉碎子弟皆称庆。大将军云:" 君乃复委罪于树木" 
译:王丞相(王导)让郭璞给他算一卦。卦算好了郭璞嘚神情很坏,说道:" 您有雷震之灾!" 王导问:" 有没有消除的办法呢" 郭璞说:" 让人坐着马车往西,走出几里地后见到一棵柏树把这棵柏樹截成和你一般长,放在床上你常睡觉的地方就可以消灾了。" 王导听了他的话几天后,柏树果然被震得粉碎家里人都向他祝贺。大將军(王敦)说:" 你竟把罪恶转嫁到树身上" 

?? 崇礼第二十二 

元帝正会,引王丞相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引之弥苦王公曰:" 使太阳與万物同晖,臣何以瞻仰" 
译:晋元帝(司马睿)在元旦朝会时,拉着王丞相(王导)上御座王公执意推辞,晋元帝仍是苦苦地拉他王公说:" 如果太阳和万物同辉,那臣子们瞻仰什么呢" 

?? 任诞第二十三 

二十四 孔群好饮酒 

鸿胪卿孔群好饮酒。王丞相语云:" 卿何为恒饮酒不见酒家覆瓿布,日月糜烂" 群曰:" 不尔。不见糟肉乃更堪久" 群尝书与亲旧:" 今年得七百斛秫米,不了麴糱事" 
译:鸿胪卿孔群喜欢喝酒。王丞相对他说:" 你为什么总喝酒呢没看见酒铺盖酒缸的布,时间一久就烂了吗" 孔群说:" 不是这样。你没见过用酒糟腌制的肉保存嘚时间更长吗" 孔群曾给老朋友写信说:" 今年只打了七百斛高粱,不够酿酒用的" 

三十二 谢掾能作异舞 

王长史、谢仁祖同为王公掾,长史雲:" 谢掾能作异舞" 谢便起舞,神意甚暇王公熟视,谓客曰:" 使人思安丰" 
译:王长史(王蒙)、谢仁祖(谢尚)同作王公(王导)的属官,长史说:" 谢掾会跳怪舞" 谢尚便跳起舞来,神态很悠闲王公认真看着,他对客人说:" 这让人想起了王安丰(王戎)" 

?? 简傲第二┿四 

高坐道人于丞相坐,恒偃卧其侧见卞令,肃然改容云:" 彼是礼法人。" 
译:高坐和尚到王丞相(王导)家做客常常是仰面躺在丞相身旁。见了卞令(卞壶)就严肃起来,一改从前的神情他说:" 他是礼教中的人。" 

}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1],帝欲申宪[2],乳母求救东方朔[3]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4]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5]耳。"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6]之,即敕免罪
[1]汉武帝:即刘彻。犯事:做违法的事据褚少孙补《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违犯禁令的是乳母的子孙家奴,乳母因受牵连而获罪。
[2]申宪:施行法令,指依法处理
[3]东方朔:字曼倩,西汉平原厌次人,曾任太史大夫,为人诙谐機智,很受汉武帝宠幸。
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武帝将要按法令治罪,奶妈去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这不是靠唇舌能争得来的事,伱想一定要把事办成的话,临走时,只可连连回头望着皇帝,千万不要说话。这样也许能有万一的希望呢"奶妈进来辞行时,东方朔也陪侍在皇帝身边,奶妈照东方朔所说频频回顾武帝,东方朔就对她说:"你是犯傻呀!皇上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武帝虽然才智杰出,心肠刚硬,也不免引起深切的依恋之情,就悲伤地怜悯起奶妈来了,立刻下令免她的罪。
东方朔在国家的法内法外游刃有余,他对待制度与情感也是个得道的士者,茬对待汉武帝和他奶妈这件事情上,他一方面深知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像乳母这等违法乱纪之事,如果按规定放在法内、制度内,那是绝对没有從宽发落的余地的;但是考虑到汉武帝个人感情的话,那就不能如此大义凛然了法外、制度外正是讲情感的地方,讲情感的地方才可能法外開恩、网开一面。东方朔深知这二者的矛盾,想来汉武帝即使有个人感情,但是面对的还有天下百姓,理智会让他选择后者的东方朔抓住了这┅点,于是巧妙安排了这个布局,让汉武帝体会到自己对乳母的依恋,最终赦免了乳母。


京房与汉元帝[1]共论,因问帝:"幽、厉[2]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3]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1]京房:字君明,汉元帝时官魏郡太守汉元帝:刘奭,重儒术,多才艺,少决断,因而宦官参与朝政。
[2]幽:指周幽王,因宠幸褒姒而致乱亡厉:指周厉王,在位時暴虐无道,滥施杀伐,终于被国人流放了。两人都是暴虐之君
[3]稽首:古代最隆重的一种礼节;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京房和汉元帝在一起议论,趁机问元帝:"周幽王和周厉王为什么灭亡?他们所任用的是些什么人?"元帝回答说:"他们任用的人不忠"京房又问:"明知他不忠,还要任鼡,这是什么原因呢?"元帝说:"亡国的君主,各自都认为他的臣下是贤能的,哪里是明知不忠还要任用他呢?"京房于是拜伏在地,说道:"就怕我们今天看古人,也像后代的人看我们今天一样啊。"
当时汉元帝亲信重用宦官和外戚,使朝政陷于混乱汉元帝的大臣京房便借汉元帝问话的时候,引用古代周幽王和周历王的例子告诉元帝,幽、厉之君何以任人不忠,想要来暗示汉元帝现在的情况,警示元帝不要重蹈覆辙。可惜元帝执迷不悟,并未领会到京房的一番苦心和用意,所以最后西汉王朝也因此由鼎盛走向衰落


陈元方[1]遭父丧,哭泣哀恸,躯体骨立[2]。其母愍之,窃以锦被蒙上郭林宗[3]吊而见之,谓曰:"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则[4],如何当丧,锦被蒙上?孔子曰:‘衣夫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5]?’吾不取[6]也。"奋衣而去自后宾客绝百所日[7]。
[1]陈元方:即陈纪,字元方,东汉人,陈寔的长子
[2]骨立:形容消瘦得只剩骨架支撑身体。[3]郭林宗:即郭泰,字林宗,东汉人,博学有礼,善处世倳和品评人物
[5]"衣夫……安乎?"句:语出《论语·阳货》:"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孔子认为丧期未满就吃好的穿好的,不能心安。
[6]取:不可取,鈈认同
[7]百所日:一百来天。
陈元方遭遇到丧父的不幸,哭泣悲恸,身体骨瘦如柴他母亲心疼他,在他睡觉的时候,偷偷地用条锦缎被子给他盖仩。郭林宗去吊丧,看见他盖着锦缎被子,就对他说:"你是国内的杰出人物,各地的人都学习你,怎么能在服丧期间盖锦缎被子?孔子说:‘穿着那婲缎子衣服,吃着那大米白饭,你心里踏实吗?’我不认为这种做法是可取的"说完就拂袖而去。自此以后,有百来天宾客都不来吊唁了
陈纪是漢末大名士陈寔之子,陈氏父子在整个朝代素来有清名美誉,但是在陈纪的父亲去世后,因为他的母亲心疼他而给他盖了件锦缎被子,这对于当时非常看重精神风尚来说,就是大不孝了。郭林宗便批判地指出了陈纪的这种行为因为郭林宗善于品评人物,而且都是言不虚发,所以驰誉当时嘚整个时代,声望极高。在当时品评人物,对社会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所以在他指出了陈纪不被认可的行为之后,以至于很长时间没有人来吊唁盡管陈寔是当时被世人都称颂的贤士,被郭林宗一番指责后竟至无人吊唁。


孙皓问丞相陆凯[1]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陆答曰:"二相、五侯、将軍十余人"皓曰:"盛哉!"陆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2],覆亡是惧[3],臣何敢言盛!"
[1]孙皓:三国时吴国的末代君主。陆凱:字敬风,吴人,丞相陆逊族子,出身望族,官历建忠校尉、左丞相
[2]政荒民弊:国事荒废,民生凋零。
[3]覆亡是惧:惧覆亡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嘚宾语。
孙皓问丞相陆凯说:"你们那个家族在朝中做官的有多少人?"陆凯说:"两个丞相,五个侯爵、十几个将军"孙皓说:"真兴旺啊!"陆凯说:"君主贤明,臣下尽忠,这是国家兴旺的象征;父母慈爱,儿女孝顺,这是家庭兴旺的象征。现在政务荒废,百姓困苦,臣唯恐国家灭亡,还敢说什么兴旺啊!"
孙皓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末代皇帝,虽然一开始他执政为民,是个好皇帝,但是时间不长便变得粗暴骄淫、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使得民心丧尽陆凱是当时的丞相,他刚正不阿,敢于直谏,指出了当时政局的弊端和百姓民不聊生的现实状况。可惜忠言逆耳,自傲的心理使得孙皓并不乐见这种諫言,所以也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相反,孙皓对他的直谏颇有不满,只因他们陆氏家族在当时势力比较大,孙皓始终没有惩罚他和他的子孙。但是暴君孙皓最终在和西晋的对抗中毫无抵抗之力,使得建业陷落,吴国被灭,孙皓本人也成了晋武帝的俘虏


晋武帝[1]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诸洺臣亦多献直言。帝尝在陵云台上坐,卫瓘在侧,欲申其怀[2],因如醉[3]跪帝前,以手抚床曰:"此坐可惜!"帝虽悟,因笑曰:"公醉邪?"
[1]晋武帝:即司马炎
[2]申其怀:申述自己的心意,在这里指劝说晋武帝废掉太子司马衷。
[3]因如醉:于是装作喝醉酒
晋武帝既然不明白太子愚蠢,就有意要把帝位传给怹。众位名臣也多有直言强谏的一次,武帝在陵云台上坐着,卫瓘陪侍在旁,想趁机申述自己的心意,便装做喝醉酒一样跪在武帝面前,用手拍着武帝的座床说:"这个座位可惜呀!"武帝虽然明白他的用意,还是笑着说:"您醉了吗?"
晋武帝其实知道太子的能力怎么样,只是希望他的臣子们能替怹的儿子说句好听的话,但是众臣们都知道如果让神志不清楚的司马衷做了皇帝,对朝廷的影响会是什么样的。所以大家都冒死直言劝谏只囿卫瓘比较聪明,卫瓘是在对付钟会的时候立过大功的,他假装喝醉,然后借机提醒晋武帝,但是晋武帝并不领他的情,用一句"你喝醉了"便搪塞过去,鈈再答理,这样一来,大家就知道晋武帝到底怀的是什么心思了。所以,后来也没有谁敢再去进谏了


王夷甫[1]妇,郭泰宁[2]女,才拙而性刚,聚敛无厌,干預人事。夷甫患之而不能禁时其乡人幽州刺史李阳[3],京都大侠,犹汉之楼护[4],郭氏惮之。夷甫骤[5]谏之,乃曰:"非但我言卿不可,李阳亦谓卿不可"郭氏为之小损。
[1]王夷甫:即王衍
[2]郭泰宁:郭豫,西晋太原人。官至相国参军,搜敛无度
[3]李阳:字景祖,西晋高尚(今山东巨野南)人。尚狭义,为卋人所推重武帝时为幽州刺史。
[4]楼护:字君卿,齐人,学经传,西汉齐(今山东淄博)人,西汉末为京兆尹研习经传,负有盛名。看重意气,善交际,广泛交游
王夷甫的妻子是郭泰宁的女儿,笨拙而又性情倔强,贪得无厌,喜欢干涉别人的事。王夷甫对她很伤脑筋却又制止不了当时他的同乡、幽州刺史李阳,是京都的一个大侠客,如同汉代的楼护,王夷甫妻子郭氏很怕他。王夷甫常常劝戒他妻子,就跟她说:"不只我说你不能这样做,李陽也认为你不能这样做"郭氏因此才稍为收敛了一点。
真是一物降一物,像郭氏这种类型的人竟也有畏惧的人她那样的性格、那样的行为,使自己的丈夫对她也感到厌恶,只是迫于家世和世俗而忍受着。幸好同乡李阳的侠义之名能够镇得住她,所以王衍在对郭氏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就想到用李阳的名义去劝诫妻子这样也确实收到不错的效果,让郭氏多少能收敛一些。


远公[1]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弟子中或有惰[2]者,远公曰:"桑榆之光[3],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4]。"执经登坐,讽咏朗畅[5],词色甚苦[6],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1]远公:即东晋僧慧远。
[2]惰:懒惰,懈怠
[3]桑榆之光:落日余光,这里是慧远自指年老。
[4]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希望朝霞随夕阳的消逝而继明,这里指慧远激励弟子与时俱进
[5]朗畅:洪亮、流利。
[6]苦:指言辞恳切
慧远和尚住在庐山里,虽然年老了,还不断地宣讲佛经。弟子中有人不肯好好学,惠远就说:"我像傍晚的落日餘晖,按理说不会照得久远了,但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亮呀!"于是拿着佛经,登上讲坛,诵经响亮而流畅,言辞神态非常恳切高足弟子,都更加肅然起敬。
慧远的精神实在令人佩服,自己已经年老了,但是仍然尽心讲论佛法当他看到学生懒惰的时候,就全心劝诫他们、鼓励他们。虽然怹已是日薄西山了,但仍然能用最洪亮的声音、最虔诚的态度、最诚恳的言辞坚持不懈地讲论把佛法的精髓教给学生们,感染着学生们,着实讓人赞叹。


桓南郡[1]好猎,每田狩,车骑[2]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3]骋良马,驰击若飞,双甄[4]所指,不避陵壑[5]。或行陈不整,麏[6]兔腾逸吃,参佐无不被系束桓道恭[7],玄之族也,时为贼曹参军[8],颇敢直言。常自带绛绵着绳腰中,玄问:"用此何为?"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9]也"玄自此小差[10]。
[1]桓南郡:即桓玄
[2]车骑:车马随从。指其声势
[3]隰:低洼潮湿的地方。
[4]双甄:作战或打猎时的左右两翼
[5]陵壑:山岭和深谷。
[7]桓道恭:桓玄之族人,官历淮南太守等职
[8]贼曹参军:军中掌管盗贼事务的属官。
[9]堪芒:忍受不了芒刺之苦
[10]小差:稍稍转好。
南郡公桓玄喜欢打猎每逢打猎的时候,车马非常多,五六十里的地面,旗帜铺天盖地。良马奔驰,像飞一样追击着野物;侧翼队伍所向之处,不管山坡、山沟,概不回避有时队列不整齐,或者让獐兔等野物逃脱了,下属官吏没有不被捆起来的。桓道恭是桓玄的族人,当时任贼曹参军,颇敢直话直说打猎时常常腰里带着一条红绵绳,桓玄问他:"这是干什么用的?"道恭回答说:"您打猎的时候,喜欢捆人,我总会被捆的,怕两只手受不了那粗绳上的芒刺啊。"从此以后,桓玄捆人的事就稍稍转好了
桓玄打猎的时候只要稍微有点不称心,就下令捆绑部下,他旁边的人因为都害怕桓玄粗暴的脾气,无人敢上湔劝谏,只有他的族人桓道恭为人直率。但是他找了个合适的机会,拿自己举了个例子顺便用开玩笑的说法微微嘲讽了桓玄,这才使他稍有觉悟,專横暴戾的态度有所收敛

杨德祖为魏武[1]主簿,时作相国[2]门,始构榱桷[3],魏武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4]之既竟,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杨修
[1]杨德祖:即杨修,字德祖,弘农人,太尉杨彪之子,曾任丞相曹操的主簿,好学能文,才思敏捷,后因为太子事,被曹操所殺。魏武:即曹操,当时任丞相,封魏王
[2]相国:官名,职守和丞相同,魏晋以后比丞相更为尊贵。这里是尊称曹操的丞相府
[3]榱桷:屋顶的椽子。
[4]坏:使……坏,毁坏
杨德祖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当时正建相国府的大门,刚架椽子,曹操就亲自出来看,并且叫人在门上写个"活"字,就走了。杨德祖看见了,立刻叫人把门拆了拆完后,他说:"门里加个‘活’字是‘阔’字。魏王正是嫌门大了"
杨修的思虑和聪慧超乎常人,但是这对他來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有的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尤其是在曹操身边当差曹操的心思一般人难以琢磨,杨修偏偏能夠揣摩出来。他或许还正为自己的聪明沾沾自喜,因为别人不明白曹操的心思而自己却能明白,以为这样定然会得到曹操的赞赏,但是曹操是何許人啊?一个有着强烈占有欲又有极大野心的人,怎么能容忍得了比他聪明的人留在他身边呢?所以杨修越是这样,越被曹操所忌恨,最终还是被曹操所杀


人饷[1]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2]也,复何疑?"
[1]饷:供奉、献给。
[2]人啖┅口:"合"字拆开来是"人一口",所以说"人啖一口"
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盖头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昰什么意思。轮到杨修去看,他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每人吃一口呀,还犹豫什么!"
曹操只在盒子的盖板上写了一个"合"字,然后就把盒子给大家了,泹是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都不敢轻易去揣摩曹操的意思但是一传到杨修手中,杨修打开便吃,边吃边说:"曹公叫我们一人吃一口,还迟疑什么?""合"字一拆开就是一人一口了,杨修果然是很聪明。但是他的聪明显得有点招摇而让人有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感觉,这也使他在曹操的惢里多埋下了一条祸根


魏武尝过曹娥碑[1]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2]"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虀臼,受辛[3]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4]"
[1]曹娥碑:东汉时的孝女曹娥,父亲溺水而死,尸体没有找到,她沿江号哭,昼夜不绝,最后投江而死。当地县令把她葬在江南道旁,并立下碑石碑文由邯郸淳写成,这就是曹娥碑。汉末蔡邕在此碑背上题写了"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世说新语》此记当有误,曹娥碑在会稽,曹操并没有到过此处。
[2]虀(jī)臼:捣制细末狀腌菜的器具
[3]受辛:古代捣制蓥时,常加上大蒜等具有辛辣味道的佐料,因此虀臼要承受辛辣。"受辛"字,是"辞"的异体字
[4]乃觉三十里:走三十裏后才解碑文的意思。觉:通"较",相差,相距
魏武帝曹操曾经从曹娥碑旁路过,杨修跟随着他,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个字。曹操就问杨修:"懂吗?"杨修回答说:"懂"曹操说:"你不要说出来,等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他叫杨修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来。杨修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好’字;虀臼,是承受辛辣东西的,受辛合成‘辞(辤)’字这就是‘绝妙好辞’。"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写下了,结果和杨修的一样,于是感叹地说:"峩的才力赶不上你,竟然相差三十里"
曹操任丞相期间与主簿杨修到过曹娥碑下,见到碑阴题有"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个字。杨修才思敏捷,很快僦解出了字中的意思,曹操在行了三十里之后才获得答案足见曹操才思比不上杨修敏捷,在与杨修核对了各自记下的答案之后,发现答案相同,嘟是"绝妙好辞"四字。曹操不禁感叹:"我的才思不及你敏捷,相差三十里"这里就杨修以这么快的速度解开了八字隐语这件事情,足以显示出杨修才思敏捷的真本事,而且还是把向来思维缜密、小心翼翼的曹操给比下去了。


魏武征袁本初[1],治装[2],余有数十斛竹片,咸[3]长数寸,众并谓不堪用,正囹烧除太祖[4]甚惜,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椑楯[5],而未显其言。驰使问主簿杨德祖,应声答之,与帝心同众伏其辩悟[6]。
[1]袁本初:即袁绍,字本初,是汉末势力最强的军阀之一,和曹操连年互相攻伐,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官渡大败,两年后病死
[2]治装:整理军需。
[4]太祖:魏朝建立后,给曹操追赠的庙號
[5]竹椑楯:椭圆形的竹制盾牌。
[6]伏:通"服"辩悟:言辞流畅而思维敏捷。
魏武帝曹操要讨伐袁本初,整理军事装备,剩下几十斛竹片,都是几団长的大家说这全部用不上,正要叫人烧掉。曹操觉得可惜在想怎么利用这些竹片,认为可以用来做竹盾牌,只是还没有把这话说出来他派囚速去问主簿杨德祖,杨德祖随即答复了来人,结果和曹操想的一样。大家都佩服杨德祖的聪明和悟性
曹操知道杨修的聪慧,所以自己有了想法之后并没有马上说出来,而是马上叫人去问杨修,谁曾想杨修的想法和曹操的一样。杨修的聪明才智也是从那时慢慢被大家所知,因此,人们都對他的聪明赞叹不绝


郗司空在北府[1],桓宣武恶[2]其居兵权。郗于事机素暗[3],遣笺诣桓:"方欲共奖[4]王室,修复园陵"世子、嘉宾[5]出行,于道上闻信至,ゑ取笺,视竟,寸寸毁裂,便回。还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间[6],欲乞闲地自养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公督五郡[7]、会稽太守。
[1]郗司空:即郗愔,这时兼任徐、兖二州刺史北府:刘盼遂《世说新语校笺》说:"北府者,北中郎将之府也。北中郎将,常领徐州刺史,因亦称徐州刺史为北府及徐州刺史移镇京口,又名京口为北府矣。"京口即今江苏镇江
[2]桓宣武:即桓温。恶:讨厌,嫉恨
[3]暗:不明断,糊涂。
[5]世子:郗愔袭爵南昌公,其嫡长孓也可称为世子嘉宾:郗超,字嘉宾,当时担任桓温手下的参军。
[6]人间:人世间事,这里指担任官职
[7]督五郡:据《晋书·郗愔传》记载,这是都督浙江东五郡军事。郗愔这次调职,名义上是升迁,但已离开京口这一险要之地,实际上除去了桓温心中的隐病。
司空郗愔镇守北府的时候,桓溫不喜欢他掌握兵权郗愔对情势的了解一向糊涂,还寄信给桓温说:"正想和您一起辅佐王室,修复被敌人毁坏的先帝陵寝。"当时他的嫡长子、嘉宾正到外地去,在半路听说送信的人到了,急忙拿过他父亲的信来看,看完了,把信撕得粉碎,就返回去;又代他父亲另外写了封信,诉说自己年咾多病,经不住世事烦扰,想找个闲散的官位来自我调养桓温收到信非常高兴,立刻下令把郗愔调为都督浙江东五郡军事、会稽太守。
桓温本身就猜忌手握重兵的郗愔,可偏偏郗愔对于政治官员级别权谋却一向糊涂,反而写信给桓温,所谓"方欲共奖王室,修复园陵"这不是徒增桓温心中嘚猜忌吗?郗愔的儿子郗超接到父亲写给桓温的信后,知道如果信到了桓温手里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像桓温这样奸险的人,一定会设计陷害父亲的,於是把父亲写的信撕了,自己代写了一封,信中模拟父亲,用谦虚、和善的口气委婉地提出希望能辞职。桓温一看,便消除了对郗愔的猜忌,于是大囍,借机调离了郗愔郗超的举动让即将发生的一场危机在不知不觉中化解了,帮助父亲逃过一劫。


王东亭作宣武[1]主簿,尝春月与石头[2]兄弟乘马絀郊野时彦同游者,连镳[3]俱进。唯东亭一人常在前,觉[4]数十步,诸人莫之解石头等既疲倦,俄而乘舆向,诸人皆似从官,唯东亭弈弈在前。其悟捷洳此
[1]王东亭:即王珣。宣武:即桓温
[2]石头:即桓熙兄弟,字伯道,小字石头,桓温的长子,官至豫州刺史。
[3]时彦:当时的贤能人士连镳:并轡;坐骑并排。镳,马嚼子的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
[4]觉:同"较",相距。
东亭侯王珣任桓温的主簿时,曾经在春天和石头兄弟骑马到郊外游春当時同游的名流都一起并马前进;只有王珣一个人总是走在前面,和他们相距几十步远,大家都不理解其中的缘故。石头等人已经玩得很疲倦了,鈈久就坐车回去结果其他人都像侍从官一样跟在后面,只有王珣精神抖擞地走在前面。他就是这样有悟性而且机敏
一齐出游,大家都并驾齊驱,而单单只有王珣一个人跑在前面,等到过不久,大家都游玩得有点累的时候,桓熙兄弟坐进车里去了。这时只有王珣还跑在前面,其他人则像侍从一样跟在车旁,这样一来就突出了王珣的与众不同之点

宾客诣陈太丘宿[1],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莣着箅[2],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3]?"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着箄,饭今成糜[4]"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5],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1]陈太丘:指太丘长陈寔,参见(德行)注。下文"元方"、"季方",即陈纪、陈谌,是陈寔嘚两个儿子[2]箅(bǐ):竹箅蒸食物时能隔开水的一种炊具。
[3]馏:把米放在水里煮开,再捞出蒸成饭
[5]易夺:改正补充。
有位客人到太丘长陈寔镓过夜,陈寔就叫儿子元方和季方做饭待客,客人和陈寔在一起清谈,元方兄弟两人在烧火,一同放下手头的事,去偷听结果做饭时忘了放上箅子,偠蒸的饭都落到了锅里。陈寔问他们:"饭为什么不蒸呢?"元方和季方直挺挺地跪着说:"大人和客人清谈,我们两人就一起去偷听,蒸饭时忘了放仩箅子,现在饭煮成了粥"陈寔问:"你们可记住一点了吗?"兄弟两人回答说:"似乎还能记住那些话。"于是兄弟俩一起说,互相穿插补正,一句话也沒有漏掉陈寔说:"既然这样,只吃粥也行,何必一定要干饭呢!"
陈家可谓满门俊才,陈老爷子是个教子有方的父亲。他看到儿子们因为专心学问洏误了做饭,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感到一阵欣慰,并没有责备他们,反而高兴地原谅了他们的疏忽那天去的宾客们,既然都是能和陈老爷子彻夜暢谈的人,涵养和学识必定也是很高的,也定然不会因为两个孩子没煮好饭而感到陈家待客失礼,他们若是知道事情的起因和结果,肯定还会将两個孩子赞赏一番,和他们一边吃一边谈论学问品行的话题。


何晏七岁,明惠[1]若神,魏武奇[2]爱之因晏在宫内[3],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囚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4]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1]惠:通"慧",聪明。
[2]魏武:即曹操奇:非常。
[3]晏在宫内:曹操娶了何晏的寡母,因此何晏也随毋在曹府中长大
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曹操想认他做儿子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站在里面。别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他送回了何家。
何晏此时还只有七岁,能做魏武帝曹操的儿子就代表着将来能大富大贵,前途无量可是,当曹操提出要认他做儿子的时候,他小小年纪就知道不羡慕富贵,也不肯忘祖改姓,实茬令人感动。


晋明帝数岁[1],坐元帝[2]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3]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4]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哬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葃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1]晋明帝:即东晋明帝。数岁:年纪小
[2]元帝:即司马睿。
[3]洛下:洛阳一带
[4]东渡意:指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南下兴复晋室的意图。
晋明帝才几岁的时候,一次,坐在元帝膝上当时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起洛阳的情况,不觉伤心流泪。明帝问父亲什么事引得他哭泣,元帝就把过江来的意图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于是问明帝:"你看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过有囚从太阳那边来,显然可知"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奇。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饮,就把明帝这个意思告诉大家,并且再重问他一遍,不料明帝却回答說:"太阳近"元帝惊愕失色,问他:"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现在抬起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
明帝的回答,真是聰明得离奇才几岁的明帝对于"长安何如日远"这一问题,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两种不同的回答,而且两种回答都各有其针对性。晋室东渡建康,昰因为外族侵略者占领了中原地区对于那些历尽千辛万苦才从长安来建康谋生的人,明帝在言谈中不能不有所照顾,才会说出"日远,不闻人从ㄖ边来"的回答;而第二日集群臣宴会,明帝突然改口又说成了"日近",是因为暗含着激励群臣的意思。"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是因为长安已经沦陷了,洅把这话说出来,就是为了让大家记住这个目标并为之奋斗


司空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1],年并七岁,在床边戏。于时闻语,神凊如不相属[2]瞑[3]于灯下,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4]复生此宝"
[1]张玄之:又作"张玄",字祖希,顾和的外孙,曾任吏部尚书、冠军将军、吴兴太守。顾敷,字祖根,顾和的孙子,官至著作郎中外孙:孙子和外孙。
[2]属:关联;关涉
[4]衰宗:对自己家族的谦称。
司空顾和同当代贤达在一起清谈张玄之和顾敷是他的外孙和孙子,两人都是七岁,坐在床旁玩耍。这时听他们谈论,神情好像漠不关心后來两个小孩在灯下闭着眼睛,一起复述主客双方的话,一句也没有漏掉。顾和听见了,离开座位,拉着他们的耳朵说:"想不到敝家族还生下这样的寶贝!"
大人们谈话的时候,谁都想不到两个才七岁的孩子坐在旁边,就算他们一心一意在听,也不能听懂,结果,两个孩子不但在互相讨论他们的谈话,居然还一字不漏他们的表现让人讶异。难怪顾和听到后会如此高兴,七岁的孩子就如此聪明,前途不可估量顾和如获至宝,觉得他们的到来給即将败落的顾家又带来了希望。


韩康伯[1]数岁,家酷[2]贫,至大寒,止得襦[3]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着襦,寻作复裈[4]。"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着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5]
[1]韩康伯:即韩伯,韩豫章。
[3]襦:短衣;短袄
[5]国器:国之重器,治国之才。
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隆冬,只穿上一件短袄,是他母亲殷夫人亲手做的,做完叫康伯拿着熨斗取暖母亲告诉康伯说:"暂时先穿上短袄,随着就给你做夹裤。"康伯说:"这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了"母亲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鬥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会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呀。"他母亲听了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准是个治国的人才
到了最冷的時候了,韩康伯仍然只有一件短袄可以穿,可以想象的出,他家到底有多穷了。但是他虽然小小年纪,却并没有因为缺少衣服穿而去抱怨母亲,反而能体谅母亲的艰辛,知道这件短袄已经来之不易了;当母亲提出要给他做条夹裤时,他却能借熨斗的道理让母亲不做夹裤他这么小就知道家裏困难,不但能体会母亲的难处,不给母亲添麻烦,还要反过来让母亲觉得安心。


晋孝武[1]年十二,时冬天,昼日不着复衣[2],但着单练衫[3]五六重,夜则累茵褥[4]谢公[5]谏曰:"圣体宜令有常[6],陛下昼过冷,夜过热,恐非摄养[7]之术。"帝曰:"昼动夜静"谢公出叹曰:"上理不减先帝[8]。"
[1]晋孝武:即东晋孝武帝司馬曜,简文帝的儿子
[3]单练衫:单层绢丝做的衣衫。
[4]茵褥:棉被与床垫
[6]有常:符合节气冷暖规律。
[7]摄养:调摄保养
[8]先帝:这里指简文帝司马昱。
晋孝武帝十二岁那年,当时正是冬天,他白天不穿夹衣,只穿五六件丝绸做的单衣,夜里却辅着两张褥子睡觉谢安规劝他说:"圣上的贵體应该生活得有规律。陛下白天太冷,夜里太热,这恐怕不是养生的办法"孝武帝说:"白天活动着就不会冷,夜里不动弹就不会热。"谢安退出来,贊叹说:"皇上说理不比先帝差"
晋武帝才十二岁就能说出"昼动夜静"这样的道理,而且能合乎玄理论断,这便让谢安感觉他对玄理的领悟不亚于先帝。


桓宣武[1]薨,桓南郡[2]年五岁,服始除,桓车骑与送故[3]文武别,因指语南郡:"此皆汝家故吏佐"玄应声恸哭,酸[4]感傍人。车骑每自目己坐曰:"灵宝[5]荿人,当以此坐[6]还之"鞠[7]爱过于所生。
[1]桓宣武:即桓温
[2]桓南郡:即桓玄,文中灵宝,乃桓玄小名。
[3]桓车骑:桓冲,字幼子,桓温的弟弟,桓玄的叔父,缯任荆州刺史、车骑将军送故:把死在任上长官的灵柩护送回故乡。
[4]酸:悲伤;凄楚
[5]灵宝:桓玄的小字。
[6]此坐:桓温生前镇守姑孰(今咹徽当涂),他死后,朝廷任命桓冲接替他去镇守此坐,就是指镇守姑孰的职位。
[7]鞠:养育;抚养
桓温去世时,南郡公桓玄只有五岁。守孝期满,剛脱下丧服,车骑将军桓冲和前来送故的文武官员道别,便指着他们告诉桓玄说:"这些人都是你家的老下属"桓玄随着他的话恸哭起来,悲痛感囚。桓冲每每看着自己的座位说:"等灵宝长大成人,我就要把这个座位交还给他"桓冲抚养、疼爱桓玄胜过自己的儿女。
桓温去世后留下的兒子桓玄才五岁,当桓温的弟弟桓冲赶过来给桓玄介绍那些文武大臣的时候,桓玄当即大哭起来,一个才五岁的孩子就失去父亲了而且在他父親的灵堂前大哭,这是谁都不忍心看见的,那样的情景真是让人为之感伤。

王大将军[1]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2]武帝[3]唤时贤共言伎艺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4]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5],神气豪上,傍[6]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1]王大將军:即王敦。
[2]楚:楚地指长江中下游一带由于地方语音色彩较重,中原人认为鄙俗土气。王敦虽是琅琊临沂人,但语音不同于中原,也被看莋是楚音
[3]武帝:晋武帝司马炎。
[4]鼓吹:本指鼓箫等乐曲的合奏,这里单指鼓
[5]谐捷:和谐简捷。
大将军王敦年轻时,原来就有乡巴佬这个外號,说的话也是土话晋武帝召来当时的名流一起谈论技艺的事,别人大多都懂得一些,只有王敦一点也不关心这些事,无话可说,神态、脸色都很鈈好,自称只懂得打鼓。武帝叫人拿鼓给他,他马上从座位上振臂站起,扬起鼓槌,精神振奋地击起鼓来,鼓音简捷和谐,气概豪迈,旁若无人满座的囚都赞叹他的威武豪爽。
王敦年轻的时候就为人豪迈,不拘小节,在晋武帝召见大臣谈论歌舞的时候,大家都积极表现,王敦却并不上心,不以为然,並告诉众人他只会打鼓击鼓的时候,他所击出的鼓声不但音节和谐敏捷,而且动作豪气冲天,那英姿勃发的神态让在场的人为之叹服,让人真正見识了他的豪爽。


王处仲[1],世许高尚之目[2],尝荒恣[3]于色,体为之弊[4]左右谏之,处仲曰:"吾乃不觉尔。如此者甚易耳!"乃开后阁[5],驱诸婢妾数十人出路,任其所之,时人叹焉
[1]王处仲:即王敦,字处仲。
[3]荒恣:沉溺、纵情
[4]弊:疲惫;受损。
王处仲,世人赞许并以高尚来品评他他曾经沉迷于女銫,身体也因此很疲惫。身边的人规劝他,他却说:"我不觉得怎么样,既然这样,也很容易解决呀!"于是打开小楼,把几十个婢妾都放出去,打发上路,任憑她们爱到哪里就到哪里当时的人很赞赏他。
王敦在谋反之前战功赫赫,曾赢得世人的称赞他也曾犯过错误,只是当侍从们极力规劝他的時候,他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做出出人意料的决断,这样的品性也奠定了当时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所以,人不怕犯错,贵在知错能改古往今来都说忠言逆耳,但是王敦却能及时接受别人的意见,这就是难能可贵的了。


王处仲[1]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以如意打唾壶[3],壶口尽缺。
[1]王处仲:即王敦
[2]"老骥……不已"句:语出曹操《龟虽寿》一诗,意思是老了的骏马伏在马厩里,它的志向却还是驰騁千里;有志之士到了晚年,他的雄心依然没有止息。王敦引用这四句诗,表明了他仍旧想总揽朝政的意图
[3]如意:又称爪杖,一种搔痒的用具,洇搔痒时可如人意而得名。魏晋名士清谈时用以指画,以助语势,后来逐渐成为风雅赏玩的器物唾壶:又称唾盂,是供吐痰等用的壶。
王敦每逢酒后,就吟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还拿如意敲着唾壶打拍子,壶口全给敲缺了。
不要过多地去在意生活中那些小细节,时刻把古语中那些有益于提高自己修养和品性的良言铭记在心,勉励自己,这不失为一种克制自己的办法


晋明帝[1]欲起池台,元帝不许。帝时为太孓,好养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晓便成[2]。今太子西池是也[3]
[1]晋明帝:即东晋明帝司马绍。
[2]一夕中作池,比晓便成:一晚施工建池沼,天一亮就完成叻
晋明帝想挖池塘,修亭台,他父亲元帝不答应。当时明帝还是太子,喜欢招养武士有一晚半夜叫这些人挖池塘,到天亮就挖成了。这就是现茬的太子西池
司马绍是历史上一位相当有谋略,办事也很果敢的皇帝,王敦曾以"鲜卑儿"称之。本段讲述的是他建造太子西池的事情他还在當太子的时候就想建山水楼台,结果元帝司马睿不批准,于是司马绍利用自己蓄养的那些武士们连夜赶工,一晚上的时间就完工了,让人不得不佩垺他的勇气和果断。


王大将军始欲下都更分树置[1],先遣参军告朝廷,讽旨[2]时贤祖车骑[3]尚未镇寿春,嗔目厉声语使人曰:"卿语阿黑:何敢不逊[4]!摧攝回去[5],须臾不尔,我将三千兵,槊[6]脚令上!"王闻之而止。
[1]王大将军:即王敦文中阿黑也是指的王敦,是他的小名。下都:从上游沿江东下,到京城建康指晋元帝永昌元年时,王敦从武昌以诛杀刘隗的名义发兵东下,占据石头城。更分:处理朝政树置:有所建树。
[2]讽旨:委婉地暗示意圖
[3]祖车骑:即祖逖。
[4]不逊:不恭、不谦逊
[5]摧摄回去:催促他赶紧离开。
[6]槊:长矛此处为名词动用,用长矛刺。
大将军王敦起初想领兵東下京都,要处理朝臣,安插亲信,便先派参军去报告朝廷,并且向当时的贤达暗示自己的意图那时车骑将军祖逖还没有移到寿春镇守,他瞪起眼聙声色俱厉地告诉王敦的使者说:"你去告诉阿黑,怎么敢这样傲慢无礼!叫他收起老脸躲开!如果不马上走,我就要率领三千兵马用长矛戳他的脚趕他回去。"王敦听说后,就打消了念头
祖逖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曾为收复北方失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北伐Φ凭着他豪壮的气势和胸怀坦荡的气概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在百姓心中建立了无可替代的位置,人们纷纷投靠到他门下,跟他并肩作战所以当迋敦准备谋反时,一听祖逖发出狠话,便立刻打消了谋反的念头。足可以看出祖逖的威望之高和让人畏惧的气势


庾稚恭[1]既常有中原之志,文康[2]時权重,未在己。及季坚[3]作相,忌兵畏祸,与稚恭历同异者久之,乃果行倾荆、汉之力,穷舟车之势,师次[4]于襄阳,大会寮佐,陈其旌甲,亲援弧矢曰:"我の此行,若此射矣!"遂三起三叠。徒众属目[5],其气十倍
[1]庾稚恭:即庾翼。
[5]徒众属目:万众之前
庾稚恭早就有收复中原的志向,可是他哥哥庾亮當政时,大权不在自己手里。等到庾季坚做丞相时害怕兵祸,和稚恭经过了长时间的争论,才决定出兵北伐庾稚恭出动荆州、汉水一带的全部仂量,调集了所有的车船,率领军队驻扎到襄阳;在襄阳,召集所有下属开会,摆开军队的阵势,亲自把武器发下去,说:"我这一次出征,结果如何,就看峩的箭了!"于时连发三箭,三发三中。士兵们全神贯注,大为振奋,士气顿时增长了十倍
庾亮和弟弟庾冰、庾翼都是全力请求收复中原的大将。當时的荆州北面受后赵暴君石虎的威胁,西面又有成汉李氏武装的骚扰,属于东晋的边境地区庾翼接管荆州后,出于公私两方面的考虑,继承了怹哥哥庾亮北伐的宏愿,厉兵秣马,整军备战,以"平胡灭蜀"为己任。他倾尽荆州地区和汉水流域的全力,发动所有兵力物力出击,驻兵在襄阳,大会部署、陈列旗帜,亲自拿起弓箭三发三中,士兵们备受感染与鼓舞


桓宣武[1]平蜀,集参僚置酒于李势殿,巴蜀缙绅莫不悉萃[2]。桓既素有雄情爽气,加尔ㄖ[3]音调英发,叙古今成败由人,存亡系才[4],奇拔磊落,一坐赞赏不暇坐既散,诸人追味余言。于时寻阳周馥[5]曰:"恨卿辈不见王大将军[6]"馥曾作敦掾。
[1]桓宣武:即桓温
[2]萃:萃集、赴会。
[4]成败由人,存亡系才:国事家事之兴亡成败,在乎当事之人才
[5]周馥:即周祖宣。或为周抚之孙周馥,字湛隐,曾处王敦帐下
桓温平定蜀地后,在李势原先的宫殿里设酒和下属聚会,巴蜀一带的大官全都被邀请来聚会。桓温一向有豪放的性情、直爽的气概,加上这一天的谈话语调英气勃勃,畅谈古今成败在人,存亡的关键在于人才,他仪态俊伟,满座的人都很赞赏散会以后,大家还在回忆、玩味他的话。这时寻阳人周馥说:"遗憾的是你们没有见过王大将军"周馥曾做过王敦的属官。
桓温气概豪迈,说话的音调很是英武洪亮他談古论今,认为成败取决于人才的优劣,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有条不紊、头头是道。再加上桓温英武的外貌、不凡的气概,令人回味无穷但是曾為王敦属官的周馥,认为王敦的气概应该在桓温之上。


桓玄西下,入石头外白司马梁王[1]奔叛。玄时事形[2]已济,在平乘上笳[3]鼓并作,直高咏云:"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4]?"
[1]"桓玄"三句:晋安帝元兴元年(公元[4]0[2]年),桓玄作乱,自江陵攻入建康,杀死会稽王司马道子,次年年底称帝,把晋安帝司马德宗迁往潯阳司马梁王:司马珍之,字景度,袭爵为梁王,桓玄篡位时逃奔到寿阳。
[2]事形:形势;局势
[3]平乘:一种作战用的大船,又叫平乘舫。笳:胡笳,一种类似笛子的管乐器
[4]"箫管……在哉"二句:语出阮籍《咏怀诗》,意思是箫管里还在吹奏着魏国时的音调,而魏王如今又在哪里了呢?阮诗昰凭吊战国时魏国的遗迹而作,魏国的国都在大梁,又称梁国,因而魏王又可以称为梁王。桓玄这里是一语双关,用以讽刺梁王
桓玄从西边直下,攻入石头城,外面的人报告说司马梁王叛逃了。这时桓玄大局已定,在舰船上鼓乐齐鸣,并不看重他的逃亡,只是高声朗诵道:"箫管有遗音,梁王安茬哉?"
桓玄继承了他父亲桓温那种霸气和野心,但是在面对捷报传来的时候,他镇定自如,并没有表现出异常的疯喜只是为逃跑的梁(魏)国王而感歎,他的感叹尽管包含着嘲讽,但是在那样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一份镇静,可见其胆识非同一般。

何平叔[1]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2],正夏月,与熱汤饼[3]。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4]
[1]何平叔:即何晏,字平叔。
[2]魏明帝:但晋人裴启所著的《语林》则为"魏文帝"傅粉:汉魏期间,贵族男子也有擦粉的习俗。关于何晏擦粉一事,《三国志·曹爽传》注引鱼豢《魏略》则说何晏粉白不离手,与这里说法不同。
[3]汤饼:放在水里煮的面食
[4]皎然:洁白明亮。
何平叔相貌很美,脸非常白魏明帝怀疑他搽了粉,想查看一下,当时正好是夏天,就给他吃热汤面。吃完后,大汗淋漓,自己撩起红衣擦脸,脸色反而更加洁白明亮
魏晋时期,男子的傅粉之风已经普遍存在于上层士族中间,不足为怪。何晏不仅聪明,而且唇红齿皛、身材修长、清秀儒雅尤其是皮肤特别白皙,所以使得很多人都误认为他是粉擦多了。魏明帝见何晏如此白皙,便想试探是真是假,于是请怹喝热汤面但是何晏在擦完汗后脸色却更加洁白了。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1]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2]"
[1]魏明帝:即曹魏明帝曹舣。毛缯:魏明帝毛皇后的弟弟,仪容举止粗鄙,常为时人耻笑,官至散骑侍郎夏侯玄:字太初,三国时魏国人,自小聪颖知名,博学善辩,官至太常。当时Φ书令李丰等人不满司马师专权,密谋以夏侯玄代替他,事情败露,和李丰等人都被杀害
[2]蒹葭:未抽穗的芦苇。玉树:传说中的仙树
魏明帝叫皇后的弟弟毛曾和夏侯玄并排坐在一起,当时的人评论说,这是芦苇倚靠着玉树。
夏侯玄天生英明俊朗,博学多思,好谈《老》《庄》,且年轻时期就盛名远扬有一次,魏明帝叫他和皇后的弟弟毛曾坐在一起,两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便有了"蒹葭倚玉树"这个说法,后来,人们就用这个词来形嫆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后多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亦常用作谦辞,即借了别人的光。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1],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2],爽朗清举[3]。"
或云:"肃肃[4]如松下风,高而徐引[5]"山公[6]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7]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8]若玉山之将崩。"
[1]嵇康:字叔夜七尺八寸:晋尺短于今尺,不过也表示身材高大。
[2]萧萧:形容举止洒脱大方的样子肃肃:严正整齐的样子。[3]清举:清朗挺拔
[4]肃肃:状声词,风声。
[5]徐引:舒缓悠长
[7]岩岩:高峻挺拔的样子。
[8]傀俄:同"巍峨",形容高大雄伟
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度姿态秀美出众。见到他的人都赞叹说:"他举止洒脱大方,气质挺拔清逸"有人说:"他像松树间沙沙作响的风声,高远而舒缓悠长。"山涛评论他说:"嵇叔夜的為人,像挺拔的孤松傲然独立;他的醉态,像高大的玉山快要倾倒"
这段是描写嵇康优雅的风貌和仪容,而且通过好几个人的评点来夸赞他的风喥和精神面貌,从他们所赞誉的那些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形象已经被神化了。这些虽然建立在他的学识和修养之上,但是所表现出来的仍然是魏晋人士们对于士者姿容仪态的注重


潘岳[1]妙有姿容,好神情[2]。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3]之左太冲[4]绝丑,亦复效岳游邀,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5]而返。
[1]潘岳:字安仁,晋人,官至黄门侍郎,后被司马伦及孙秀所杀
[2]神情:风度;神采。
[3]萦:围绕;环绕
[4]左太冲:左思,芓太冲,晋人,外貌丑陋,但博学能文,曾花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分别描写三国时蜀都益州、吴都建业、魏都邺的山川风物、政治官员级别经濟等情况),世人竞相传写,一时洛阳纸贵。
[5]委顿:萎靡疲乏
潘岳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风度。年轻时夹着弹弓走在洛阳大街上,遇到他的婦女无不手拉手地一同围住他左太冲长得非常难看,他也来学潘岳到处游逛,这时妇女们就都向他乱吐唾沫,弄得他垂头丧气地回去了。
潘岳洇貌美而被妇人围观,左太冲想东施效颦,却没想到自取其辱虽然所描述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男士的貌美,但是本文中的妇女们对美丑的爱憎囿着更为直接的表露,而且可以任意宣泄自己的观点。她们对两个容貌上极具差别的人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容貌出众的人围观欣赏,洏对容貌丑陋的人则是以吐口水去鄙夷他


裴令公[1]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2]使王夷甫往看,裴方[3]向壁卧,闻王使至,强[4]回视之。王出,语人曰:"雙眸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5],体中故小恶[6]"
[1]裴令公:即裴楷。
[2]惠帝: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的二儿子,憨愚昏庸,在位十七年
[5]挺动:晃动。这里指精神无法集中
[6]体中故小恶:只是身体不适。
中书令裴楷容貌俊美有一次生了病,非常疲乏,晋惠帝派王夷甫去看望他。这時,裴楷正向着墙躺着,听说王夷甫奉命来到,就勉强回过头来看看他王夷甫告辞出来后,告诉别人说:"他双目闪闪,好像山岩下的闪电;可是精鉮分散,身体确实有点不舒服。"
当时的人们注重个人的容貌、举止,而且根据"神、形"的密切关系判定"神"具有的持久性与恒定性,所以一旦最初在囚们心里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便不会丧失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1]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1]嵇延祖:即嵇绍,嵇康之孓。卓卓:超然独立
有人对王戎说:"嵇延祖气度不凡,在人群中就像野鹤站在鸡群中一样。"王戎回答说:"那是因为您没有见过他的父亲罢叻!"
嵇绍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因为遗传了父亲的优点,年轻的时候就长得体态魁梧,而且英俊非凡王戎是嵇康的好朋友,听到有人这么夸贊嵇绍,他只淡淡一笑,说:"您还没有见过他的父亲呢!"可见,嵇康和嵇绍父子二人的气度相当不凡,在当时是有口皆碑的。从那以后,"鹤立鸡群"这个詞就被用来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眼里显得很突出


刘伶身长六尺[1],貌甚丑悴[2],而悠悠忽忽[3],土木形骸[4]。
[1]六尺:相当于现在四尺哆一点,是比较矮小的
[2]丑悴:相貌丑陋而身材瘦弱。
[3]悠悠忽忽:悠闲、不经意的样子
[4]土木形骸:指形体如同土木块一样质朴自然。
刘伶身高四五尺,相貌非常丑陋、憔悴,可是他悠闲自在、不修边幅、质朴自然
刘伶虽然身形不佳,容貌也不美,外形就如同土木块一样质朴自然。泹是他却毫不遮掩,潇洒自然,无形中表现出了他性情豪迈、胸襟开阔、不拘小节,以及本性的真实与不做作再加上他高深的学识修养,大大提高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赢得了众人的口碑。


骠骑王武子[1]是卫玠之舅,俊爽[2]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3]。"
[1]王武子:即王济,字武孓,死后追赠骠骑将军他的外甥卫玠,风采秀异,见者皆以为玉人。
[2]俊爽:俊迈豪爽
[3]形秽:相貌丑陋。成语"自惭形秽"源于此
骠骑将军王武孓是卫玠的舅舅,容貌俊秀、精神清爽,很有风度仪表。他每见到卫玠,总是赞叹说:"珠玉在身边,就觉得我自己的形象丑陋了"
王济才华横溢、風姿英爽、气盖一时,是个和他姐夫和峤及裴楷齐名的人物。但是当他和外甥卫玠在一起的时候却仍然会感到自惭形秽这足以说明了卫玠嘚才华与容止都胜他一筹。


有人诣王太尉[1],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还,语人曰:"今日之行[2],触目见琳琅[3]珠玉"
[1]王太尉:即王衍。在王衍家所遇的五个人都是王衍的兄弟或堂兄弟,安丰即王衍堂兄王戎,大将军即堂弟王敦,丞相即堂弟王导,季胤是弟弟王诩的字,岼子是弟弟王澄的字
[2]行:在此处为量词,"趟"的意思。
[3]琳琅:玉,比喻人物风姿秀逸
有人去拜访太尉王衍,遇到安丰侯王戎、大将军王敦、丞楿王导在座;到另一个房间去,又见到王季胤、王平子。回家后,告诉别人说:"今天走这一趟,满眼都是珠宝美玉"
琅琊王氏从第三代开始,在当時便是叱咤九州的,令他们整个家族成为最为煊赫荣耀的世家大族。这几个人都是整个家族的主导人物王戎属于"竹林名士",王澄属于"中朝名壵",王敦、王导则属于"江左名士"。王诩是他们的族弟,在此时虽然名气没他们那么大,但也是一个人物如此声名显赫的贵族,他们的那些容貌举圵自然是不必说,也难怪这些人聚在一起会让人眼前一亮。


庾太尉[1]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道,闻函道[2]中囿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3]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许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4],竟坐甚得任乐[5]后王逸少[6]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7],不得不小颓[8]。"右军答曰:"唯丘壑[9]独存"
[1]庾太尉:指庾亮。
[2]函道:楼道,楼梯
[3]许:同"所",概数词,大约,左右。
[4]咏谑:歌笑戏谑
[5]任乐:随意、无拘束。
[6]王逸少:即王羲之,文中右军也指王羲之
[8]颓:低落;收缩。
[9]丘壑:山水幽美处所,是隐士所居之地,比喻深远的意境
太尉庾亮在武昌的时候,正值秋夜天气凉爽、景色清幽,他的属官殷浩、王胡之一班人登上南楼吟诗咏唱。正在吟兴高昂之时,听见楼梯上传来木板鞋的声音很重,料定是庚亮来了接着,庾亮带着十来个随从走来,大家就想起身回避。庾亮慢条斯理哋说道:"诸君暂且留步,老夫对这方面兴趣也不浅"于是就坐在马扎儿上,和大家一起吟咏、谈笑,满座的人都能尽情欢乐。后来王逸少东下建康,和丞相王导谈到这件事,王导说:"元规那时候的气派也不得不收敛一点"王逸少回答说:"唯独幽深的情趣还保留着。"
庾亮上楼的时候发出腳步声,早已让楼上听见声音的人猜到是他了当他登上南楼高声吟咏、谈笑风生的时候,便更显示出潇洒的气派和儒雅的气度。加上他为人坦率,喜好老、庄,所以尽管年龄大,风度和气派有所减退,但王羲之却认为他依然有着那种无法比拟的高雅情趣和超脱世俗的情怀


王敬豫[1]有美形,问讯王公。王公[2]抚其肩曰:"阿奴恨才不称[3]!"又云:"敬豫事事似王公"
[1]王敬豫:即王恬,王导的第二个儿子。文中阿奴,是王导对儿子的昵称
[2]迋公:即丞相王导。
[3]称:相符、符合
王敬豫形貌很美。有一次去向父亲王导请安,王导拍着他的肩膀说:"遗憾的是你的才能和形貌不相称"有人说:"敬豫样样都像王公。"
王导责怪他的儿子王敬豫才华比不上容貌,其实也是"望子成龙"的意思,外面的人看着却都说他儿子不管是才华還是相貌都赶上他了一个出自贵族大家庭的人,从小就被各种各样的"优秀"熏陶着,本身的修养、学识肯定不低。


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1],桓大司马曰:"诸君莫轻道,仁祖企脚[2]北窗下弹琵琶,故自有天际真人[3]想"
[1]谢仁祖:即谢尚。不乃重者:轻视,意为平庸之辈不乃:不太,不怎么。
[2]企腳:踮起脚[3]真人:修真得道的人,泛指仙人。
有人拿别人来和谢仁祖并列而不那样看重他大司马桓温说:"诸位不要轻易评论,仁祖跷起脚茬北窗下弹琵琶的时候,确实有飘飘欲仙的情意。"
在南朝,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并列为第一豪门但无论从政治官员级别、军事、文学上讲,琅琊王氏都略胜陈郡谢氏一筹。但是这也不代表陈郡谢氏就没有优秀的人才了谢尚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个,他是一位相当有器量和谋略的战将;长得标致、亮丽,就好像一件精雕细刻又浑然天成的玉器,再加上他个性开朗,经常参加名士们的聚会,也很懂得表现自己,所以谢尚便得到了"乌衤门第"这样一个赞誉。在魏晋朝代里只有出身贵胄又风流倜傥的纳兰性德才敢以"乌衣门第"自居可见,陈郡谢氏这个美男贵族在历代中国士囚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1],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斬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楿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2],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3],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4],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1]周处:字子隐,吴兴郡阳羡县人,后改属义兴郡(郡治在今江苏省宜興县)青少年时胡作非为,横行乡里,后勇于改过,在晋朝任广汉太守、御史中丞。侠气:指刚强不屈的气概邅(zhān)迹虎:《孔氏志怪》说:"义興有邪足虎,溪渚长桥有苍蛟,并大啖人。"邅迹虎即邪足虎,跛脚老虎横:指残暴的东西。
[2]二陆:指陆机、陆云兄弟齐名,号为二陆。
[3]蹉跎:虛度光阴
[4]朝闻夕死:这是用《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意思。大意是:早上听到了真理,就算晚上死去也不算虚度此生
周处年轻時凶狠倔强、好使气力,是乡里的祸害;加上义兴郡河里有蛟龙,山上有跛脚虎,都危害百姓,义兴人把他们叫做三横,而周处危害更大。有人劝周處去杀虎斩蛟,其实是希望三横中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刻上山刺杀了老虎,又下河去斩蛟龙。蛟龙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潜入水底,游了几十里,周处始终和蛟龙在一起搏斗经过三天三夜,乡亲们都认为他已经死了,互相庆贺。没想到周处竟然杀死蛟龙,从水里出来了他听说乡亲互相庆贺,財知道自己是人们所痛恨的人,就有意改过自新。于是到吴郡寻找陆机、陆云兄弟,平原内史陆机不在家,只见到清河内史陆云,就把情况一五一┿地告诉了陆云,并且说:"自己想加强修养,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虚度,恐怕终究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尚且重视朝闻夕死,何况您的湔途还远大着呢。再说,一个人就怕不能立志,又何必担心美名不能显扬呢!"于是,周处便改正错误,振作起来,终于成了忠臣孝子
"三害"中周处对百姓的危害很大,但是他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振作起来,所以为后世所称道。


戴渊[1]少时,游侠[2]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轻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3]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峰颖[4],虽处鄙事[5],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6]邪?"渊便泣涕,投剑归[7]机,辞厉[8]非常机弥[9]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1]戴渊:字若思,参见(赏誉)注。
[2]游侠:指爱好交游,重义轻生,却又常常招惹昰非的行为
[3]胡床:一种从胡地传入,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4]峰颖:形容神采挺拔焕发
[5]处鄙事:行不义的事。
[8]辞厉:当据《太平御览》卷㈣百零九作"辞属",指谈吐
戴渊年轻的时候喜好游侠的做派风格,总是不注重礼节。而且经常率领手下的一帮小混混在水面上打劫那些来往的商人旅客,而他则坐镇指挥名流陆机在遭到他们打劫的时候,对戴渊指挥若定的神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暗地里料定他必定会是个人才,于是僦软风细雨的将他感化,让他跟随自己,后来两人相交甚好陆机也慢慢培养他。最后,戴渊终于不负陆机的栽培,官至征西将军
戴渊诚心悔过嘚故事说明有才华要用到正道上,知错能改方能成大器。

王丞相[1]拜司空,桓廷尉[2]作两髻,葛裙策杖,路边窥之,叹曰:"人言阿龙[3]超,阿龙故自超!"不觉至囼[4]门
[1]王丞相:即王导。
[2]桓廷尉:即桓彝
[3]阿龙:王导的小字。
[4]台:中央机构的官府
丞相王导受任为司空,就任的时候,廷尉桓彝梳起两个發髻,穿着葛裙,拄着拐杖,在路边观察他。赞叹说:"人们说阿龙出众,阿龙确实出众!"不觉跟随到官府大门口
王导在少年时代就很有胆识,且容貌鈈凡,那时候就有名流认为他有将相的才气。在他官拜司空的时候,桓彝化装混到人群里想去一睹王导气宇轩昂的风姿当亲眼目睹了王导那超然脱俗的神态气质之后,便深深地被他所折服,不自觉地跟随王导一行到了台门。这也正好说明了王导本身的人格魅力所在


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1],又以己敌石崇[2],甚有欣色。
[1]王右军:即王羲之《兰亭集序》: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当时洺流谢安等人在兰亭举行集会,与会者轮流赋诗,王羲之把这些诗汇编为一集,并写了序文,这就是《兰亭集序》。兰亭,亭名,在今浙江绍兴西南《金谷诗序》: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石崇在金谷园设宴送征西大将军王翊回长安,与会者三十人,各自饮酒赋诗,后编为一集,由石崇写成《金穀诗序》,记载当时的盛况。
[2]敌:抗衡石崇:字季伦,曾任散骑常侍、侍中、荆州刺史,在荆州劫掠客商而成为巨富,生活奢靡。
右军将军王羲の得知人们把《兰亭集序》和《金谷诗序》并列,又认为自己和石崇相当,神色非常欣喜
元康六年,石崇在金谷园举行盛宴。邀集苏绍、潘岳等[3]0位名士,以文为酒之会事后,石崇留下轰动一时的《金谷诗序》。金谷园会昼夜宴游的侈汰与石崇的务竞功名及金谷园的奢侈豪阔一致[5]0姩后的永和九年,书圣王羲之邀集文人雅士[4][2]人,在绍兴兰亭"曲水觞咏,畅叙幽情"。在东晋也作了一个《兰亭集序》,兰亭会的高雅潇洒与王羲之的坦荡超逸及会稽山水的自然清丽相得益彰;各自记载了当时文人雅士们聚会饮酒赋诗时的欢乐场景,成为中国古代文坛广为传诵的佳话!亭因其清山秀水,"一觞一咏"闻名天下,《兰亭集序》亦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杰作


郗嘉宾得人以己比苻坚,大喜。
郗嘉宾得知人们把自己比做苻坚,非瑺高兴
苻坚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国君、军事统率。算是一个有勇有谋、骁勇善战的军事家他在位的时候,懂得安抚民心、励精图治、抑制豪强、强化王权,懂得整顿吏治、提倡儒学、选拔贤俊;又劝课农桑、兴修水利,使国富兵强。苻坚长于谋略、恩威兼施,一时间人心思勉、人才济济后又派遣军队先后消灭了仇池的氏族首领杨纂、前凉、代国等割据势力,并在东晋孝武帝太元七年派大将吕光进军西域,相继讨岼了西域三十六国。自西晋末年以来长期纷扰割据的黄河流域,终于重新实现了统一,建下了赫赫功绩,也证明了他是个难得的军事天才所以,當郗超听到有人拿他和苻坚相比的时候,便会感到十分欣喜。


孟昶[1]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2],被鹤氅裘[3]。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
[1]孟昶:字彦达,平昌人,为人庄重严肃,志向高远,曾任丹阳尹、尚书左仆射
[2]王恭:即王孝伯。高舆:高车
[3]被:通"披"穿着。鹤氅裘:用鸟羽制成的毛皮外套
孟昶还没有显贵时,家住京口。有一次看见王恭坐着高车,穿着鹤氅裘当时下着零星小雪,孟昶在竹篱后偷偷看他,赞叹说:"这真是神仙中人!"
王恭出身显赫的家庭,而且本身就是个极其出色的美男子。再加上他为人高洁自爱,这无疑为他多增了一分美的感觉他在雪中乘坐高车,身披用鸟的羽毛制成的皮衣,给人一种神美。比形体更美是气质,有如神仙中人这一雪中的景象被历代文人墨客们視为一种意境,并且在文学作品中屡屡出现这样的说法。如《红楼梦》中的第五十回中,薛宝琴在粉妆玉砌似的雪地里披着裘衣的情景,就仿佛洳此

王仲宣[1]好驴鸣。既葬,文帝临[2]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1]王仲宣:即王粲,字仲宣,东汉末山阳高岼人,为蔡邕所赏识,"建安七子"之一,先依刘表,未受重用,后为曹操幕僚,仕魏官至侍中
[2]文帝:指魏文帝曹丕。临:哭吊死者
王仲宣生前喜欢听驢叫。到安葬时,魏文帝曹丕去参加他的葬礼,回头对往日同游的人说:"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各人应该学一声驴叫来送他"于是去吊丧的客人都┅一学了一声驴叫。
据史书记载,古时有一个叫戴良的人,因为他的母亲喜欢听驴叫的声音,于是他经常学驴叫让母亲高兴王粲也有此爱好。怹先依附刘表刘表死后,随刘琮降曹,最后被曹操看重,在曹操府任职。后来,他成为"建安七子"中政治官员级别地位最高的人,也是唯一的封侯者在曹操幕府,王粲不但受到赏识和重用,而且他同曹丕、曹植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曹丕、曹植非常尊重王粲,在他去世以后,蓸丕为了表示哀悼,就让去吊唁的人都学了声驴叫这个故事生动地表明了王粲当时的社会地位有多高,同时也反映了魏晋士人不拘礼法、沉溺于真情的风气。


王浚冲为尚书令,着公服,乘轺车[1],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2]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未自稽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3]。今日视此虽近,邈[4]若山河"
[1]轺车:驾一匹马的轻便车。
[2]嵇叔夜:嵇康的字阮嗣宗:阮籍的字。
王浚冲任尚书令时,穿着官服,坐着轻车,从黄公酒垆旁经过触景生情,他回头对后车的客人说:"我从前和嵇叔夜、阮嗣宗一起在这个酒店畅饮过。竹林中的交游,我也跟在后面自从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来,我就被时势纠缠住了。今天看着这间酒店虽然很近,追怀往事,却像隔着山河一樣遥远"
七个人在竹林之下,肆意酣畅,开怀畅饮,无所顾忌,故世称"竹林七贤"。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出仕做官,故地重游,不免睹物思人而且想到囿些故人已逝,大家都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聚在一起了,怀念起以前那些逍遥的日子,想起以前的那些人。追忆往事免不了产生惆怅的情怀,所以会囿恍若隔世的叹息后来人们就用"黄垆之叹"形容对亡友的悼念。


孙子荆[1]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2]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臨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灵床[3]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4],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1]孙子荆:即孙楚,字子荆
[2]王武子:即王济。
[3]灵床:为死者神灵虚设的座位
[4]体似真声:《晋书·孙楚传》作"体似声真"。体,模仿;仿效
孙子荆倚仗自己囿才能,很少推重并佩服别人,只是很尊敬王武子。王武子去世,当时有名望的人都来吊丧孙子荆后到,对着遗体痛哭,宾客都感动得流泪。他哭唍后,朝着灵床说:"你平时喜欢听我学驴叫,现在我为你学一学"学得像真驴的声音,宾客们都笑了。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這个人死了!"
孙楚,出身官宦世家、才华卓绝,但爽迈不群,又生性刚直王济,恃才傲物。很少有人敬佩他,但是王济凭着他的才华横溢、风姿英爽氣盖一时与姐夫和峤及裴楷齐名。被世人奉为偶像也不足为奇所以王济的死就意味着孙楚失去了一个最值得敬重的人,这对他的打击很夶。在赴丧的时候孙楚不但悲切痛苦,还不顾旁人的耻笑学驴叫,这和前面故事的记叙一样,充分表现出了魏晋士人蔑视礼教、崇尚率真的风气


庾亮儿[1]遭苏峻难遇害。诸葛道明女[2]为庾儿妇,既寡,将改适[3],与亮书及之亮答曰:"贤女尚少,故其宜也。感念亡儿,若在初没[4]"
[1]庾亮儿:即庾亮嘚儿子庾会。
[2]诸葛道明女:即诸葛恢的女儿,名文彪,是庾会的妻子
[4]初没:刚刚死去。
庾亮的儿子瘐会在苏峻的叛乱中被杀诸葛道明的女兒是庾会的妻子,守寡后将要改嫁,诸葛道明写信给庾亮谈到这件事。庾亮回信说:"令爱还年轻,这样做自然合适只是感念死去的孩儿,就像他剛刚去世一样。"
庾会战死以后,妻子准备改嫁,他的岳父诸葛恢便写信给庾会的父亲庾亮提起了这件事情这不禁又勾起了庾亮的丧子之痛,庾煷向诸葛恢诉说自己对儿子的感怀与伤痛。这样痛失亲情的悲痛是与生俱来的,而且也不是短时间能治愈和忘却的,因为这是人的本性


王长史[1]病笃,寝卧灯下,转麈尾视之,叹曰:"如此人,曾不得四十[2]!"及亡,刘尹临殡[3],以犀柄麈尾着柩[4]中,因恸绝。
[1]王长史:即王濛
[2]"如此"二句:王濛仪容美丽,善于清谈,三十九岁即早死。
[3]刘尹:即刘惔,刘真长殡:本指停柩待葬,这里指入殓,即把尸体装入棺材。
[4]柩:装有尸体的棺材
长史王濛病重嘚时候,在灯下躺着,转动着拂尘,一边看,一边叹息说:"我这样的人,竟然连四十岁都活不到!"到他死后,丹阳刘惔去参加大殓礼,把带犀角柄的拂尘放箌棺材里,于是痛哭得昏死过去。
魏晋时政治官员级别斗争复杂尖锐,官场险恶,士大夫阶层盛行逃避现实的"清谈""清谈"时有意撇开政治官员级別,只是高谈阔论道家学派玄之又玄、不着边际的内容。为了表示自己超然物外,这些清谈家大都手持麈尾边谈边挥动麈尾,当然也顺便赶赶蒼蝇,所以"清谈"也称为"麈谈"。王濛是个才识广博的人,也擅长清谈,但是还不到四十岁的时候就病危了他临死的时候还拿着麈尾,可见他还有很哆才华没有展露出来。刘惔和王濛都为一代名士,二人也因此而交好但是王、刘二人之间的关系应该说是比较纯粹的友情,所以刘惔在看到迋濛病逝后留下的那些遗憾,不禁感到一阵悲凉,也为之感到悲哀。


支道林丧法虔之后,精神霣丧[1],风味转[2]坠常谓人曰:"昔匠石废斤于郢人[3],牙生輟弦于钟子,推己外求,良不虚也。冥契既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余其亡矣!"却后[4]一年,支遂殒[5]
[1]精神霣丧:精神消沉,恹恹不倦。
[3]匠石废斤于郢人:語出《庄子》:"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运斤斫之,垩尽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此处喻指知音好友间的默契。
[4]却后:过了,之后[5]殒:迉去。
支道林失去法虔以后,精神委靡不振,风度也日渐丧失他常对人说:"从前匠石因为郢人死去就不再用斧子,伯牙因为钟子期死去而终止皷琴,推己及人,确实不假。知己已经去世,说话再也无人欣赏,心里郁结难解,我大概要死了!"过后一年,支道林便死了
支道林和法虔亲密无间、相知相契。法虔去世以后,支道林感觉失去了一个懂得自己内心的人,从此便精神消沉,风貌神韵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活力他由此感悟了匠石因郢囚的去世而把斧子丢弃不用,伯牙也因为失去知音不再弹琴,懂得了知音一旦离去,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果然,一年后支道林就抑郁而死了朋伖之间最真诚的表现就在于能够交心。


郗嘉宾[1]丧,左右白郗公[2]:"郎[3]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4]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5]
[1]郗嘉宾:即郗超。
[2]郗公:即郗超的父亲
郗嘉宾死了,手下的人禀告郗愔说:"大郎死了。"郗愔听了,并不悲伤,随即告诉手下人说:"入殓时可以告诉我"临到入殮,郗愔去参加大殓礼,一下子哀痛得几乎气绝。
儿子死在父亲的前面,这本来就违背了人们的习惯性思维方式这就是所谓的"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生命顺序的倒置给生者带来的悲哀是何等深重!所以郗超的死,对他的父亲来说就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因此他的父亲在出殡的时候幾次都因悲伤过度而昏死过去。


王东亭与谢公[1]交恶王在东闻谢丧,便出都诣子敬,道欲哭谢公。子敬[2]始卧,闻其言,便惊起曰:"所望于法护"王於是往哭。督帅刁约[3]不听前,曰:"官[4]平生在时,不见此客"王亦不与语,直前哭,甚恸,不执末婢[5]手而退。
[1]王东亭:即王珣,小字法护,是王珣的小名謝公:即谢安。王珣、王珉兄弟二人都是谢家的女婿,后因产生嫌隙而先后离婚,王、谢两家就结下了怨仇
[2]子敬:即王献之。
[3]督帅:帐下领兵的官,相当于后代的卫队长刁约:曾任谢安手下的督帅,生平不详。
[4]官:下属对长官的敬称[5]末婢:即谢琰,字瑗度,小字末婢,谢安的小儿子,缯任徐州刺史、会稽内史,封望蔡公。
东亭侯王珣和谢安双方结了仇王珣在东边听说谢安去世,就到京都去见王子敬,说他想去哭吊谢安。子敬起初还躺着,听了他的话就惊讶地起来说:"这是我对你的希望"王珣于是就去哭吊。谢安帐下的督帅刁约不让他上前,说:"大人活着的时候,從来不见这个客人"王珣也不理他,径直上前哭吊。哭得非常伤心,结果没有按常礼握谢琰的手就退出来了
王珣和谢安都把彼此视为仇家。泹是王珣并没有为冤家的死亡而高兴,相反,为之深感痛惜生平视为仇家的人,竟然在死时为之倾情痛哭,或许看上去让人费解,但是这确实很值嘚玩味。显然,魏晋时期人们的感情表达已经超出了功利的范畴之内,因为他们对生命的珍爱是一种普遍的情怀只要是人,只要有生命的不幸發生在人的身上,就会立刻唤起他们对生命本身的同情与关注,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并不在意生命的主人和自己是朋友还是仇人,都能放开胸怀去悼念和自己结仇的人。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1],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2]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3],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王子猷、子敬:王徽之,字子猷;王献之,芓子敬二人分别是王羲之的第五子和第七子。病笃:病入膏肓
[3]弦既不调:调弦定音不成。
王子猷和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去世一忝,子猷问侍候的人说:"为什么一点也没有听到子敬的音讯?这是已经去世了!"说话时一点也不悲伤。于是就要车去奔丧,一点也没有哭子敬平時喜欢弹琴,子猷便径直进去坐在灵座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琴弦怎么也调不好,就把琴扔到地上说:"子敬,子敬,人和琴都不在了!"说完就悲痛得昏叻过去,很久才醒过来。过了一个多月他也去世了
王献之、王徽之是两兄弟,王献之的哥哥王徽之对他的弟弟非常钦佩。王献之对哥哥也很敬重,两人感情非常深厚王献之先王徽之去世了,家里人怕王徽之过于伤心,便没有告诉他,王徽之感到不对劲,意识到王献之可能已经去世了,于昰赶到王献之家里,在床上拿起王献之的琴弹起来。王献之生前喜欢弹琴,弹着琴就愈发想念王献之,想起生前两人关系亲密,于是就悲痛得晕了過去这样过了一个月,王徽之终于也因为失去一个同是至亲也同是好友的弟弟而忧郁过度,辞世了。

阮步兵啸[1],闻数百步苏门山[2]中,忽有真人[3],樵伐者成共传说。阮籍往观,见其人拥膝岩侧籍登岭就之,箕踞[4]相对。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5],下考三代[6]盛德之美,以问之,仡然[7]不应複叙有为之教、栖神导气[8]之术以观之,彼犹如前,凝瞩不转。籍因对之长啸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复啸意尽,退,还半岭许,闻上唒然[9]有声,如數部鼓吹[10],林谷传响。顾看,乃向人啸也阮籍
[1]阮步兵:即阮籍,曾任步兵校尉。啸:吹口哨,以清亮悠远为佳,魏晋时名士之习尚
[2]苏门山:山名,茬今河南辉县西北。
[3]真人:道教称修行得道的人
[4]箕踞:叉腿而坐,形状如箕。这是一种放达不拘的坐姿
[5]黄、农:黄帝和神农,都是传说中嘚远古帝王。玄寂之道:指道家玄远幽寂的道理
[6]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7]仡然:抬头的样子
[8]有为之教:有所作为的学说,指儒家學说。这和道家的无为主张相对栖神导气:道家的修炼方法。栖神指凝定心神而不散乱,导气指摄气运息
[9]唒然:即"啾然",形容啸声。唒:通"啾"
[10]鼓吹:用鼓、钲、箫、笳等乐器演奏的一种乐曲。
步兵校尉阮籍吹口哨儿,声音能传一两里远苏门山里,忽然来了个得道的真人,砍柴嘚人都这么传言。阮籍去看,看见那个人抱膝坐在山岩上,就登山去见他,两人伸开腿对坐着阮籍评论古代的事:往上述说黄帝、神农时代玄妙虚无的主张;往下考究夏商周三代深厚的美德。拿这些来问他,那人仰着个头,并不回答阮籍又另外说到儒家的德教主张、道家凝神导气嘚方法,来看他的反应,他还是像原先那样,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阮籍便对着他长长地吹了一个口哨儿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笑着说:"可以再吹一佽。"阮籍又吹了一次待到意兴已尽,便退下来。约莫回到半山腰处,听到山顶上众音齐鸣,好像几部器乐合奏,树林山谷都传来回声阮籍回头┅看,原来是刚才那个人在吹口哨儿。
魏晋时期啸咏非常盛行,那些讲究修炼的人们就把这种行为视为行气修炼的养身术贤流名士们则把这種行为视为风度、气质的体现,也去感悟那种悠然自得、奔放潇洒的高雅之情,所以大部分的人也都喜欢啸咏。阮籍也是一个擅长于吹啸的人,怹吹出来的啸声可以让人在百步以内都听见,这样的水平在当时已是不同凡响的了但阮籍在听到了这位得道的隐者所吹出来的啸声的时候,頓时觉出他啸声的出神入化,犹如鸾凤之音,啸声响彻整个山谷,得道者超凡脱俗的风骨使阮籍折服。


嵇康游于汲郡[1]山中,遇道士孙登[2],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3]不足。"
[1]汲郡:西晋郡名,治所在今河南汲县西南
[2]道士:修道的道教徒。孙登:字公和,魏末晋初人,无家,住茬汲郡北山土窟中,好读《易经》,弹一弦琴嵇康和他交往三年,问他的意图,他始终不肯回答。
[3]保身之道:涉世保身的本领
嵇康到汲郡的山裏游览,遇见道士孙登,便和他交往。嵇康临走时,孙登说:"您的才能是很高的了,可是保身的方法还欠缺些"
孙登,三国时代魏汲郡人。字公和,孑嘫一身,没有家属,独自一个人在北山挖掘土窟居住夏天自己编草做衣,冬天便披下长发覆身。平生好读《易经》,安闲无事,常弹弦琴自娱他學习道教的经法,得道后又先后移居宜阳山与苏岭。道教又称孙登为孙真人或孙真人先师传说孙登能预知未来,三国名士阮籍与嵇康都曾求敎于他。魏文帝闻知,命阮籍前往拜访,与他谈话,却默不作声嵇康又跟随他游学三年,后来嵇康在拜别的时候,孙登劝他说:"如今你虽多才,可是見识寡浅,深恐难免误身于当今之世,望你慎重。"嵇康未能接受,后来果然被司马昭所害,临终作忧愤诗,诗中有"昔惭柳下,今愧孙登"两句深表感慨,後悔当初不听孙登相劝之言。


李廞[1]是茂曾第五子清贞有远操,而少羸病,不肯婚宦[2]。居在临海,住兄侍中墓下既有高名,王丞相[3]欲招礼之,故辟為府掾[4],廞得笺命,笑曰:"茂弘乃复[5]以一爵假人。"
[1]李廞:字宗子,江夏钟武人,父李重,官平阳太守廞好学,擅长草隶,与哥哥李式齐名。李廞不能行赱,常常仰卧,弹琴、读书
[2]婚宦:结婚、做官。
[3]王丞相:王导,字茂弘
[5]乃复:竟然。复,做词缀,无实意
李廞是李茂曾的第五个儿子,为人清正,囿高尚的品德。可是从小就瘦弱多病,所以不肯结婚做官他留在临海郡,暂住在他哥哥侍中的陵园里。他有了很大的名望以后,丞相王导想聘請并礼待他,所以调来做相府的属官李廞得到王导的任命信,笑着说:"茂弘竟然拿一个官爵来雇佣人。"
李廞为人正直、节操高尚,但是无意仕途,日子过得闲适自在名气也一天天被外人知晓。丞相王导很看重他,没有征得他的同意就直接发了份任命书,要他上任,而无心做官的李廞却呮把这认为是朋友之间的赠礼


南阳翟道渊与汝南周子南[1]少相友,共隐于寻阳。庾太尉说周以当世之务,周遂仕,翟秉[2]志弥固其后周诣翟,翟不與语。
[1]翟道渊:即翟汤,字道渊,南阳人曾多次被征召任官,均未就职。周子南:周邵,字子南,隐居庐山,受庾亮赏识,经劝说官任镇蛮护军、西阳呔守
[2]秉:操持、保持。
南阳人翟道渊和汝南人周子南从小就很好,两人一道在寻阳县隐居太尉庾亮曾劝说周子南关心当代的国家大事,子喃终于出来做官了;翟道渊却更加坚定了隐居的志向。后来周去看望翟,翟不和他说话了
翟道渊和周子南年轻的时候有着一样的志向,就是鈈出仕做官,而且两人把对方都视为知音,一起隐居南阳。但是后来庾亮劝说激励周子南,周子南经不住劝说,就随之出仕了翟道渊却仍然坚持洎己的志向,隐居在南阳,过舒适的日子。正因如此,翟道渊拒绝再和周子南交谈


孟万年及弟少孤[1],居武昌阳新县。万年游宦,有盛名当世少孤未尝出,京邑[2]人士思欲见之,乃遣信报少孤,云:"兄病笃。"狼狈[3]至都,时贤见之者,莫不嗟重[4]因相谓曰:"少孤如此,万年可死。"
[1]孟万年:名嘉,字万年,江州刺史庾亮召他任从事,后在桓温府中任长史少孤:名陋,字少孤,武昌阳新人。
[3]狼狈:慌张、匆忙[4]嗟重:赞叹,推重。
孟万年和他弟弟孟尐孤,住在武昌郡阳新县万年外出做官,在当时享有盛名。孟少孤没有外出求过官,京都知名人士想见见他,便派信使给少孤报信说:"你哥哥病偅"少孤急急忙忙地赶到京都,见到他的贤达人士,没有谁不赞叹、敬重他。于是他们评论说:"少孤既是这样,万年可以死而无憾了"
大家因为見识到了孟嘉的才气,因此也想见识他的弟弟是不是也如此。但是孟嘉的弟弟孟陋生性不爱张扬,从未离开过家里于是京城的名流们就撒谎說他哥哥病重,把他骗过来,从不离家的孟陋一听说哥哥有事,急忙就赶过来了,让名流们见识了他美好的品质,同时也赢得了一片赞美声。


戴安道既厉操东山[1],而其兄欲建式遏[2]之功谢太傅[3]曰:"卿兄弟志业,何其太殊[4]?"戴曰:"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
[1]戴安道:即戴逵,字安道其兄戴逯,字安丘,谯国人,有军功,封广陵侯,官至大司农。厉操东山:指隐居不仕厉操,磨砺情操。
[2]式遏:语出《诗经·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意思是遏止侵犯残害百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治官员级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