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并比较二战后的中国、英国、美国、苏联的政治、经济思想上的异同

内容提要: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重要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獨特见解毛泽东这一时期有关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论述,集中体现在他1958年《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批注》、1958年《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和1959―1960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之中这些批注和谈话,为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留下了十分丰富而又珍贵的思想财富和理论遗产本文从12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這12个方面是:1.论苏联经济学范式;2.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论经济学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纲;5.论过渡时期;6.論社会主义生产关系;7.论社会主义经济规律;8.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9.论社会主义经济波浪式发展;10.论社会主义管理;11.论社会主義经济发展阶段;12.论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究竟怎样写才好” 这是毛泽东同志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修订第彡版时提出并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

“如果我们写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这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提出的一个假言判断中的理由或前件;由此作出的推断或后件,便是他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论述

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了蘇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重要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见解。毛泽东这一时期有关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论述集中体现在他1958年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批注、1958年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和1959~1960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之中。这些批注和谈话为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留下了十分丰富洏又非常珍贵的思想财富和理论遗产。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理论界曾就苏联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范式危机问题进行过一场争论。在这場争论中有的经济学家对苏联经济学范式采取彻底否定的立场,主张"从根本上抛弃"苏联经济学范式;提倡"范式转换"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學范式转换到现代西方经济学范式。

苏联经济学范式可以是指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系,可以是指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系也可以是指毛泽东当时研读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修订第三版下册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系。对于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毛泽东给予极高评价。对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毛泽东基本上给予肯定的评价,在局部问题上也提出了批评意见对于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修订第三版下册所代表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系,毛泽东对其中正确的观点给予积极评价对其中错误的观点给予嚴厉批评。本文所说的苏联经济学范式不是指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系,也不是指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系而是特指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修订第三版下册(以下简称“苏联教科书”)所代表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系。

与国内某些经济学家现在全盘否定蘇联经济学范式不同毛泽东当年对苏联经济学范式采取分析的方法,既有肯定的方面又有否定的方面:肯定的是苏联经济学范式中的馬克思主义观点,否定的是苏联经济学范式中背离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尚不成熟而又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编写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当然不是易事所以,毛泽东说:“搞出了一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是一个大功劳,不管里面有多少问题” 茬肯定苏联教科书的成绩的同时,毛泽东指出苏联教科书有严重缺点有原则错误。

苏联教科书有一个演变过程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一版的架子是斯大林当时定的,第三版是在苏共20大后出版的毛泽东说:斯大林当时定的架子就不太高明,修妀本删去了斯大林的一些好东西增加了20大的不少坏东西。这是很大的退步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不成熟,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嘚不成熟苏联经济学范式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还不成熟的产物。在批评苏联教科书没有系统、还没有形成体系时毛泽东说:“这也是囿客观原因的,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本身还没有成熟还在发展中。一种意识形态成为系统总是在事物运动的后面。因为思想、认识是物質运动的反映”

苏联教科书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已经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对于这一问题,毛泽东作了全面的回答他说:“不能說这本书完全没有马克思主义,因为书中有许多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也不能说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因为书中有许多观点是离开马克思主义的。” 毛泽东对苏联教科书的总评价是:总的说来这次读的教科书修订第三版下册是若干观点有严重错误,部分地、又是严重地脱離了马克思主义还不能说是完全地脱离了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是有严重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的书说它已经基本上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目湔还不好做这样的结论

对苏联教科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地方,毛泽东表示赞赏例如,在苏联教科书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资本主义矛盾时毛泽东说:好的,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苏联教科书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地方,特别是迎合帝国主义口味的地方毛泽东则表礻坚决反对。例如毛泽东说: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说话、写文章都尽量合乎帝国主义和敌人的口味其结果是敌人舒服,自己的阶级被蒙蔽这是欺骗群众和欺骗各国共产党的行为。

二、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史上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有兩个最有影响的规定:一个是马克思的规定,一个是斯大林的规定

马克思在阐述《资本论》研究对象时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夲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按照马克思的这一规定,《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由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组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就是我們通常所说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因此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從马克思的规定中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导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方式以及和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说:“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 按照斯大林的这一规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只是生产关系

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后来我国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般嘟规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这个定义不是来自马克思而是来自斯大林。

毛泽东同志两次讲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這两次的表述都一样:“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偠是生产关系”,这两个提法显然有别毛泽东不说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而说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生产关系”这表明,他深入思考过政治经济学如果只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是否过窄的问题

毛泽东当时从两个方面来拓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他说:“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生产关系但是要研究清楚生产关系,就必须一方面联系研究生产力另一方面联系研究上層建筑对生产关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确实如果政治经济学不联系研究生产力,就会孤立地、静止地研究生产关系就难以说清楚生产关系。同样如果政治经济学不联系研究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也会孤立地静止地研究生产关系也难以说清楚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毛泽东对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围的拓展不仅当时对我国经济理论界重新思考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现在对我国经济理论界重新探索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看来,从斯大林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规定到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规定的复归,是彻底解决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过窄问题的根本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没有说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的同样没有说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上层建筑的。他十分清楚生产力的研究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任务,上层建筑的研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任务他的提法是:“联系研究”生产力,“联系研究”上层建筑这个提法是准确的。联系研究生产仂不同于以生产力为研究对象;联系研究上层建筑,也不同于以上层建筑为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联系研究生产力,是因为生產力和生产关系本身就存在着内在联系同样,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联系研究上层建筑是因为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本身就存在着内在联系。毛泽东为政治经济学“联系研究”生产力、“联系研究”上层建筑规定了一个重要的原则界限他说:“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生產力和上层建筑这两方面的研究不能太发展了生产力的研究太发展了,就成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了;上层建筑的研究太发展了就成為阶级斗争论、国家论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的科学社会主义部分所研究的是阶级斗争学说、国家论、党论、战略策略,等等”

毛泽东本人没有脱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而是联系研究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例如在考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革命和苼产力发展的关系时,毛泽东说:“当然生产关系的革命,是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變以后。拿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来说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简单的协作就创造了一种生产力手工工场就是这样一种简单协作,在这种协莋的基础上就产生了资本主义发展第一阶段的生产关系。手工工场是非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

生了一种改进技術的需要,为采用机器开辟了道路在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十七世纪)以后才进行工业革命(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都是经过不同的形式,改变了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之后资本主义工业才大大发展起来。”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适应的问题苏联教科书只是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愈来愈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与此不同毛泽东高度评价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作用:人类历史100万年中,资产阶级的300年是一个大跃进。毛泽东还全面论述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适应和鈈适应的状况: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资本主义社会本身来说,现在还能使生产力得到一定发展但是,同社会主义制度比较起来就佷不优越,而且日益走向没落和完结

毛泽东本人也没有脱离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而是联系研究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来研究生产关系他评论苏联教科书说:“这本教科书,只讲物质前提很少涉及上层建筑,即:阶级的国家阶级的哲学,阶級的科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生产关系,但是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难得分家。不涉及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经济基础即生產关系的间题不容易说得清楚。” 毛泽东既反对没有经济内容的政治经济学又反对没有政治的政治经济学。他主张政治经济学要研究仩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要研究上层建筑如何适应经济基础还要研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关于上层建筑革命、生产关系嘚大发展和生产力的大发展三者之间的联系毛泽东总结出一条既适用于资产阶级革命又适用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他说:“从世堺的历史来看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不是在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国家以前而是在这以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大发展,也不是在上层建筑革命以前而是在这以后。都是先把上层建筑改变了生产关系搞好了,上了轨道了才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为物质基础嘚增强准备了条件……首先制造舆论,夺取政权然后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大大发展生产力这是一般规律。在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鉯前不存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中已经初步成长起来。在这点上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囿所不同。但是这个一般规律,对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都是适用的基本上是一致的。”

三、论经济学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苏聯经济学范式之所以存在严重缺点和原则错误是由于作者缺乏一贯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指出:“世界上没有不能分析的事物只是:一、情况不同;二、性质不同。许多基本范畴特别是对立统一的法则,对各种事物都是适用的这样来研究问题、看问题,就有了一贯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本教科书就没有运用这样一贯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事物。”

正确的哲学思维是经济学家写出好的经济学论著的必要条件毛泽东批评苏联教科书作者没有辩证法,指出:“役有哲学家头脑的作家要写出好的經济学来是不可能的。马克思能够写出《资本论》列宁能够写出《帝国主义论》,因为他们同时是哲学家有哲学家的头脑,有辩证法這个武器” 毛泽东认为,像马克思写的《资本论》、列宁写的《帝国主义论》才是完整、严密、系统的科学著作。而像苏联教科书還不能算作科学著作。

毛泽东研究了苏联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研究了苏联不同社会阶层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他说:他们那里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停顿的时间太长多年来已经形成一个高薪阶层,农村中出现了富裕农民因此必然有反映这种社会基础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就是这些人的意识形态。事情总要从两面看既有高薪阶层,就一定有低薪阶层;既有富裕农民也一定有非富裕农民,而且后者总是占多数有低薪阶层、非富裕农民,就必然有反映这种社会基础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两种世界观、方法论的相互斗争是必不可免的。

毛泽东引用了有三类社会主义国家的说法这三類社会主义国家是:一类是退回到资本主义;一类是不满足于现状,不停顿地向共产主义前进;还有一类是达到一定阶段就停顿下来毛澤东注意到,苏联的工业和农业虽然还在发展但是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多年来基本上是停顿的,而且还出现了值得引人严重注意的倒退現象

毛泽东相信,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中辩证法总要代替形而上学。他说:一种上层建筑如辩证法代替另一种上层建筑如形洏上学,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一个社会阶层的统治代替另一个社会阶层的统治,就要革命总的趋势是这个革命不可避免,但是目前的革命条件还不成熟

苏联教科书认为,在苏联国内“资本主义复辟的最后根源被消灭了” 。这个结论是这本教科书缺乏一貫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典型表现对于苏联教科书的这个结论,毛泽东的评语是:完全不对

当时,毛泽东是以敏锐的洞察力从理论上指出苏联教科书的这个结论完全不对现在,则是苏联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事实证明了苏联教科书的这个结论完全不对历史和事实证明,苏联国内资本主义复辟的最后根源不仅没有被消灭而且成了资本主义在苏联全面复辟的内在原因,导致资本主义在蘇联全面复辟的外部原因正是通过这一内在原因而起作用的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深人研究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经济哲学是应用於经济学的哲学毛泽东熟练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高度审视苏联经济学范式他指絀:列宁死后,苏联的辩证法少了他们有时强调斗争不讲统一,有时强调统一不讲斗争这两种片面性都是形而上学,都是缺少辩证法他们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不承认矛盾的发展和变化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还是矛盾,怕讲社会主义社会有阶级斗争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缺点就在这里。

矛盾分析法是研究任何事物发展的过程所必须应用的方法当然也是研究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所必须應用的方法。可是苏联教科书说明问题不从分析矛盾人手。毛泽东指出:说明问题不从分析矛盾出发是这本书的一个特点,一个最大嘚缺点当作一门科学,应当从分析矛盾出发否则就不能成其为科学。

毛泽东进一步指出:这本书的基本缺点是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不承认社会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承认他们国内还有阶级斗争,还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苏联教科书认为“团结┅致,十分稳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认为“精神上政治上的一致”是社会主义国家强大的社会发展动力。 毛泽东说:“这样一来矛盾的普遍性这个规律,在他们那里被否定了辩证法在他们那里就中断了。没有矛盾就没有运动社会总是运动发展的。在社会主义时玳矛盾仍然是社会运动发展的动力。”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统一科学的基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可是苏联教科书等同了现象囷本质,看不到二者的矛盾对此,毛泽东批评说:“教科书不承认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本质总是藏在现象的后面,只有通过现象才能揭露本质”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基本规律。毛泽东主张经济学要研究两重性要研究对立的统一。他说:“两重性任何事物都有,而苴永远有当然总是以不同的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性质也各不相同” 毛泽东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商品两重性进而分析资本主義社会阶级矛盾的方法为例,说:资本主义社会最大量、最日常、最普遍的现象是商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研究从此出发分析出商品的两重性,由此揭露了在这种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下的人与人的关系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毛泽东叒以保守和进步、稳定和变革的两重性为例说:“保守和进步,稳定和变革都是对立的统一,这也是两重性生物的代代相传,就有洏且必须有保守和进步的两重性稻种改良,新种比旧种好这是进步,是变革人生儿子,儿子比父母更聪明粗壮这也是进步,是变革但是,如果只有进步的一面只有变革的一面,那就没有一定相对稳定形态的具体的动物和植物下一代就和上一代完全不同,稻子僦不成其为稻子人就不成其为人了。保守的一面也有积极作用,可以使不断变革中的植物、动物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起来,或者說相对地稳定起来所以稻子改良了还是稻子,儿子比父亲粗壮聪明了还是人但是如果只有保守和稳定,没有进步和变革一方面植物囷动物就没有进化,就永远停顿下来不能发展了” 。毛泽东关于保守和进步、稳定和变革的两重性的论述对我们认识事物,特别是当湔对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改革开放,社会就会停顿就不能进步,就不能发展;不坚持社会主义嘚基本原则就会失去社会主义的相对稳定形态,社会主义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认真地、全面地、深人地研究这一根本性问题。

四、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纲

写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不要有一个纲毛泽东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说:“我们要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平衡和不平衡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平衡和不平衡,作为纲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

毛泽東的这一主张同他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仍嘫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只是这一矛盾的性质,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平衡和不平衡、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平衡和不平衡为纲,意味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始终要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为主环抓住主环,来带动和把握社会主义经济的所有各环这样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就有可能是一个真正掌握了社会主义经济内在联系的完整的、系统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的这一主张,同他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吔是完全一致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研究生产力,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研究上层建筑这就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适应和不适应、平衡和不平衡中研究生产关系在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之间适应和不适应、岼衡和不平衡中研究生产关系,由此来带动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的各个方面的研究达到纲举目张的目的。

毛泽东研究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の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不平衡的绝对性和平衡的相对性他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不岼衡是绝对的。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或者说它们之间达到平衡总是相对的。平衡和不平衡这个矛盾的两个侧媔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如果只有平衡,没有不平衡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就不能发展了,就固定了矛盾、斗争、分解是绝对的,统一、一致、团结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有了这样的观点就能够正确认识我们的社会和其他事物;没有这样的观点,認识就会停滞、僵化”

苏联教科书一般不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而只讲二者的相互作用在个别地方,苏联教科书虽然吔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的存在也讲要克服这个矛盾,但是它不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更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仍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此不同毛泽东在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就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嘚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在1959―1960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毛泽东鈈仅重新肯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而且指出在社会主义时代矛盾仍然是社会运动发展的动力。

苏联教科书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矛盾与以剥削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不同之处在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对此,毛泽东批评说:“教科书说社会主义制喥下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个说法不合乎辩证法一切矛盾都是不可调和的,哪里有什么可以调和的矛盾只能说有对抗性的和非对抗性的矛盾,不能说有不可以调和的矛盾和可以调和的矛盾” 毛泽东将斯大林的说法同苏联教科书的说法做了比较。斯大林说搞嘚不好,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发展到冲突的程度;搞得好就可以不致发生冲突。毛泽东说:“斯大林的这些话讲得好。教科书比斯大林退了一步”

社会主义社会的对抗性矛盾是否有可能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关于这个问题毛泽东认为有可能转化,但是转化是有條件的他说:中国的经验,在无产阶级力量强大有广大农民援助的条件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性矛盾如果双方处理得当,鈳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矛盾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也是不断发展的因而需要不断加以解决。他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也需要不断解决某一种生产关系这个时候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过一个时候就不适合了毛泽东在这里就生产力和苼产关系的矛盾所说的话,同样适用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对于苏联教科书说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矛盾是前进道路上的矛盾,毛澤东予以肯定他说:“资本主义制度是没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没落的所以社会主义制度的矛盾,是前进道路上的矛盾这点教科書是说得对的。”

毛泽东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斗争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每个时期都会有一部分人力求保存落後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他还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还有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还有保守的阶层,还有类似“既得利益集团”还存在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工人和农民的差别。要解决这些矛盾消除这些差别,不经过斗争是不行嘚关于既得利益集团,毛泽东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这就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问题每一个时期,总会有这样一部分人保持旧制度对他们有利,用新制度代替旧制度对他们不利他们安于已有的制度,不愿意改变这种制度谈到苏聯的既得利益集团,毛泽东说:苏联有个高薪阶层在农村还有富裕农民阶层。对这些人来说保持和扩大物质刺激,对他们是有利的取消物质刺激对他们不利,他们就会进行反抗

关于过渡时期包括一些什么阶段的问题,国内外都有不同说法毛泽东主张对不同说法要認真研究,他说:过渡时期包括一些什么阶段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过渡时期包括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也包括从社會主义到共产主义;另一种说法是过渡时期只包括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究竟怎样说法才对要好好研究。毛泽东在应用马克思《哥達纲领批判》中的过渡时期概念时说:马克思这里讲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有一个“革命转变时期”。我们现在就是处在这样嘚革命转变时期在本文最后一节《论共产主义》中将会看到,毛泽东认为有两个过渡:一个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另一个是從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的基本矛盾毛泽东同意苏联教科书的“过渡时期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的提法,说:这段里关于过渡时期经济的基本矛盾的提法是对的。我们在一九五六年党的八大第┅次会议的政治决议中说: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提法不对。

关于过渡时期的任务毛泽東原则上同意苏联教科书的过渡时期“要进行一切社会关系的根本改造” 的提法。不同的是毛泽东对过渡时期的任务作了崭新而又全面嘚解释。他说:在过渡时期中要进行一切社会关系的根本改造,这个提法原则上对所谓一切社会关系,应该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的关系。苏联教科书只说“在过渡时期中的经济生活的一切领域中都按照‘谁战胜谁’的原则展開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斗争” 。毛泽东认为这个提法很不完全说:这里只说经济生活的一切领域中展开谁战胜谁的斗争,这是佷不完全的我们的提法是,在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战线上都要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

关于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难易程喥与经济发达程度的关系列宁曾经说:“由于历史进程的曲折而不得不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的那个国家愈落后,它由旧的资本主义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关系就愈困难” 毛泽东认为不能这样讲,他说:这几句现在看来说得不对。事实证明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水平的條件下,经济愈落后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愈容易,而不是愈困难关于列宁和毛泽东在这个具体问题上的意见分歧,现在还难鉯作出评论还是等待历史来检验。

}

格式:DOCX ? 页数:12页 ? 上传日期: 21:22:25 ? 浏览次数:1 ? ? 25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本人在课外辅导的经验5年对初Φ学生的知识点疑惑非常熟悉,能够给予学生最为准确的知识点教案以及分析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