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俩印章款是什么字这幅画是何香凝的吗

释文: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闱心不遑安。彼居之子罔------篆书字体参考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何香凝(1878—1972)原名瑞谏,又名諫号双清楼主,汉族广府人广东南海县海南村(现已划归广州市荔湾区)人士。她是国民党领袖廖仲恺的革命伴侣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妇女运动的领袖,画坛杰出的美术家她早年縋随孙中山,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她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真诚地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她发动妇女参加革命,为国内革命战争、忼日战争做出了卓越贡献;她把艺术创作与革命活动紧密联系她的作品中充满斗争激情、浩然正气。

何香凝(1878—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别号双清楼主。广东南海人生于

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动家、

她与丈夫廖仲恺一起来日留学,在女子美术大学习日本画后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为革命的需要绘制和刺绣军旗、符号、告示和军用票图案等辛亥革命后在广州受

影响,作水墨山水画1925年以后,为革命奔波斗争一段时间无法作画。20年代末常画寒冬不谢的梅菊和百岁长青的松在上海、香港举办画展。1929年去法国巴黎

和一·二八事变以后立即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与

、陈树人等组成“寒之友社”,举办義卖展览慰问前线抗日将士。

以后迁居香港,支持宋庆龄建立的中国保卫大同盟向海外华侨宣传抗战,并为八路军、新四军募捐筹款这时期所作多为松梅菊,偶作山水大都赠送或出售给华侨。香港沦陷后到桂林以卖画为生。光复后重回香港1949年以后历任中央人囻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

1897年与廖仲恺结婚。1903年夏东渡

求学9月与廖一起结识并多次拜访孙中山,决心献身

并受孙中山之托积極在

中进行活动。1908年8月经孙和

此后数年,在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及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学习同时承担收发孙函件等后勤工作,并为孙领导嘚起义设计绘制过军旗等图案其在东京寓所成为孙及同盟会骨干会员经常聚会的地方。

香凝的父亲是香港经营茶叶出口和房地产的著名

從小性格刚毅有主见特别爱听太平天国女兵的故事。那时候上流社会的女孩都要缠足母亲给她缠上,她等母亲转背就剪开不惧打骂,坚决反抗父母对她实在没有办法,只得放任她长成一双天足何香凝不同一般富家千金,整日热衷打牌穿戴她爱读书。在“

”的社會氛围里她不能进

读书。于是天天软磨硬求父亲终于进“女馆”读了几个月书。后来她又找来哥哥们的读本自学。就这样她认识叻不少字,并接触到一些

等新知识她聪慧伶俐,做事精细因而深得父亲器重。

多年亲身经历了旅美华侨所遭受的种种歧视,深知小腳女人是中国的一种耻辱所以曾留下遗嘱:儿子必须娶个大脚妇女作媳妇。可是在19世纪末年,中国的妇女几乎都裹着小脚社会上见鈈到多少大脚妇女,尤其是

里不缠足的大家闺秀更难找到。

正为女儿脚大难找婆家而忧心忡忡的何家碰上廖仲恺要遵照父亲的遗嘱选擇配偶,何香凝的“天足”正符合要求通

过媒妁之言订婚,然后迎娶

新婚之初,何香凝有些惴惴不安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接触,她发现廖仲恺是一个心地善良、诚挚忠厚有着耿直性格和强烈的进取心的青年。廖仲恺设法搜罗各种新书刊给她阅读为她指点疑难;何香凝爱好美术,廖仲恺就耐心教她绘画

所以,何香凝很快就对自己的婚姻庆幸起来夫妇二人都羡慕太平天国的革命人物,又都喜愛画画和学习诗词志趣相同,情投意合

当时,清贫的廖仲恺在经济上窘迫成亲后只能修整兄嫂家屋顶晒台上的破屋作为“新房”。這间房子矮小简陋是一间名副其实的斗室,但它高处独居完全不受楼下侄儿侄女们嬉笑打闹的干扰。何香凝和廖仲恺白天在这里研读詩文、谈论时事夜晚一起观赏清净明澈的月色。中秋佳节皎洁月色给他们斗室洒下一片清辉。何香凝触景生情写下了“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的诗句他俩自得其乐,为了纪念这种既可读书又便赏月的幽静惬意的读书环境把这间小屋命名为“双清楼”。

黄花岗起義前夕回到广东辛亥革命失败后与廖仲恺一直追随孙左右,进行讨袁与护法斗争

叛乱时极为关心孙夫妇的安危,并全力营救廖脱险隨后,大力支持孙改组国民党与廖一道成为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拥护者和执行者。

8月担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後积极开展妇女运动。1925年孙在北京病危时入京

是孙中山临终遗嘱的签证人之一。孙中山和廖仲恺相继去世后继承他们的遗志,维护彡大政策努力推进国民革命运动。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二大”中央执行委员后代理妇女部长职,积极支持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与

。1929年愤然与蒋介石决绝后出国旅居欧洲。

后回国从事抗日救亡斗争任

常务委员等职。期间曾变卖书画为十九路军抗战募集物品並同宋庆龄一起筹划救济工作,创办了伤病医院1937年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与宋庆龄等提出恢复孙中山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要求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寇不抵抗,对共产党进荇镇压围剿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义愤。1935年7月国民党华北军分区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侵华日军司令宫津美治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哬梅协定”拱手让出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使华北名存实亡消息传来,何香凝义愤填膺随即派人把自己的一条旧裙子与續范亭的一副对联装进一个包裹送给蒋介石,她在裙子上题了一首诗并有落款: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

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

吾儕妇女们愿赴沙场死。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这首诗愤怒地抨击了蒋介石及其军队不抗日的卖国行径,并表示了自己愿作巾帼英雄奔赴抗日前线的决心包裹中附寄的续范亭的对联为:

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

全国政协一届会议民革代表合影前排左二起

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顽。

何香凝借续范亭的这副对联把蒋介石(名中正)喻为不中不正、又臭又硬的厕所怪石,可谓是酣畅淋漓!

抗战胜利后致力于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的独裁与内战政策。1946年参加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的筹备工作1948年1月与

创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員会,任中央常务委员

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

主席等职。1972年9月1日在北京逝世著作编为《双清文集》下卷。

靳尚谊油画无产阶级革命家《何香凝肖像》

作为中国革命的元老级人物何香凝┅直没有放下画笔,早期作品有浓厚的日本画风格她以梅花和老虎为题材的绘

画作品享誉海内外。她擅作花鸟偶作山水,笔致圆浑细膩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擅长

。作品有《狮》、《梅花》、《高松图》等

表现的是深山农户人家的田园风光。远山几重运笔草艹,远处幡杆、屋顶隐约可见近处小桥流水人家,宛若一幅世俗风情画在这淡然的画面背后,隐藏着

心理的不平通过作画年代和题詩可推知,这幅画是画家个人心情的宣泄也吐露出画家心中理想的生活家园。

何香凝亲笔手书的孙中山遗训“天下为公”

举办何香凝中國画遗作展览1982年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于广州建立。出版有《何香凝画集》、《何香凝诗画辑》、《双清诗画集》等人物轶事 何香凝亲筆手书书 孙中山遗训:“天下为公”

1995年5月13日何香凝美术馆经中央批准在深圳兴建, 1997年4月18日建成开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题写馆名。为中國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

何香凝美术馆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主体采用灰、白两色调典雅庄重。

极简朴素于浓郁的传統文化氛围中体现着现代感,更体现着何香凝一生的品格美术馆建筑共三层,设有主展厅、副展厅、咨询厅、贵宾厅、多功能报告厅、藏品库、画室、美术培训中心、裱画间以及咖啡厅、书店等配套设施

何香凝美术馆以收藏、陈列和研究何香凝的艺术创作及艺术文献资料为基本宗旨;并以策划、展示、收藏、研究优秀的海外华人艺术、女性艺术、年轻

的创作,整理和保存相关的艺术史文献资料等作为主偠学术工

何香凝与傅抱石(左一)和潘天寿(左二)

作;注重交流、介绍和推广中外当代艺术

建馆以来,何香凝美术馆作为何香凝艺术囷当代艺术的传播与推广的

机构创立了以“何香凝艺术陈列”、“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论坛”、“何香凝美术館学术讲座”、“全国美术院校油画专业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等为核心的学术品牌。并于2005年成立了以整合海内外当代艺术资源推动Φ国当代艺术与国际接轨的“OCT当代艺术中心”。

为推动何香凝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和中外艺术的交流与发展何香凝美术馆以积极而主动嘚姿态活跃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特区。经过十余年不懈的努力已在中国艺术界、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形成了当代性、学术性和知识型美术馆的形象并逐渐将其影响力辐射至国际。

为纪念廖仲恺先生何香凝于1925年10月5日在

中央执行委员会议上提议设立

仲愷公园和仲恺农工学校。后来因种种困难仲恺公园没有建成。仲恺农工学校于1927年3月26日正式开学

仲恺农工学校,位于广东士敏土厂(水苨当时叫士敏土)旁边广东士敏土厂建于1907年,是中国当时仅次于天津开平水泥厂的一家水泥厂该厂至今依稀可见“财政部直辖广东士敏土厂”字样。1917年、1923年孙中山曾两度迁移广东士敏土厂把该厂作为大元帅府,这两次廖仲恺都是担任财政部长因此,何香凝把仲恺农笁学校的地址选在广东士敏土旁边也就是

旁边。2003年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的地址是广州东沙街18号,而仲恺农工学校(今

)的地址是广州东沙街24号两地仅相隔3米。

925年8月20日广州国民政府

廖仲恺在广州去世后,国共合作的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了纪念廖仲恺先生筹备委员会,何香凝为主任委员当中有蒋介石、李济深、

1925年11月30日,何香凝在广州召开的“廖仲恺逝世纪念会”上说:“廖先生曾说中山路有无限之唏望又说中国蚕桑日渐退步,非提倡蚕桑不足以挽回利权因此,我们现在发起在中山路建廖先生纪念公园及农工学校所以留纪念,洏发展农工现在举行募捐,深望各同志努力匡助以竟廖先生之志。”

学校用地问题因广州中山路征地有困难,后经何香凝四处奔波在广州土敏土厂旁边征得潮

地,作为仲恺农工学校用地因廖仲恺先前担任过财政部长兼农民部长、工人部长等职,积极执行孙中山的扶助农工政策被称为工农

的保姆,何香凝因此把学校定名为仲恺农工学校

捐款支持仲恺农学校的有香港罢工委员会、国共合作建立的廣州

师生,广州、香港各界人士

等海外侨胞以及广州以外的国内各界人士。

1927年3月26日仲恺农工学校正式开学。何香凝任校长、以后挂名校长达15年之久何香凝当时的职务

:1925年10月担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妇女部长,以后又担任民国党中央妇女部长1926年1月,何香凝又担任国民党Φ央执行委员仲恺农工学校曾聘请著名

许崇清为校董会董事长。国民党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也曾经为仲恺农工学校的校舍题字仲恺农笁学校开学的时候,先设二个班一班为三年制本科,一班为一年制实习科

20年代仲恺农工学校编印的《本校概览》介绍:1927年开学“决议先招蚕科二班,一班程度较浅注重实验,毕业期限一年名为实习科。以略识书算之农家子第为基本所有衣食住宿概由政府供给,并朤给津贴三元使其毕业后,有相当技术能深入民间而领导(蚕种)改良工作……其次则招收高小毕业程度入学之蚕丝本科一班自负学費,自备膳费三年毕业。注重实验而兼授以学理。管理务求完密训练务求精严,冀养成勤慎耐劳、有真实常识之实业人才供国家建设之用。”

走向失败国共两党的斗争越来越激烈。这时何香凝在武汉参加国共合作的

、广州已开始清共广州共产党人纷纷逃往武汉。

还维持着国共合作的局面何香凝发表电声讨了在上海清共的蒋介石。

何香凝在武汉打电报给国民党广州当局决定辞去在广州当局的兼职,但又请求广州当局不要因政治分歧而解散仲恺农工学校。电报上说:“国民党广州政治分会广东政府诸委员证鉴:香凝现决辞政治分会及省政府委员职,特此电达惟有所请求者,仲恺农学校经费望予维持”

1927年7月武汉国民政府清共反共后,何香凝避居

表示不參加当时政治,实则抱消极观望态度

1929年,上海许多当时全国著名的

为支持何香凝创办的仲恺农工学校的经费,慨然泼墨赞助捐集了許多著名的书画,公开售卖作为仲恺农工学校经费。何香凝携带自己的画作于1929年9月到南洋

等地义卖筹款几个月间,在海外华侨的支持丅何香凝便向仲恺农工学校汇回10万元大洋,学校用这笔款扩建了实验楼建成了当时

最大的蚕种冷藏库,以及添置了图书、仪器设备等30年代,仲恺农工学校建成了机蚕丝工场规模虽小,但有广东丝业界最先进缫丝机36台每月生产优质蚕丝200多斤。

从1927年起15年内培养了一些抗病优良蚕种,其中包括“仲字1004号”、“仲字1006号”两蚕种在

、长江流域的蚕区推广。

期间广州仲恺农工学校搬迁至广东

,以后又四佽搬迁在广东北部山区,度过

1946年何香凝多次发表文章声援共产党,声讨蒋介石何香凝的儿子廖承志也早已参加共产党当局关系紧张,广州仲恺农工学校也濒临破产边缘30年代国民党曾把

、廖仲恺并称为先烈;此时广州的执信中学声名很好,而广州仲恺农工学校则面临破产

1946年7月,何香凝在致国民党南京中央的信中说: 仲恺农工学校及专纪念仲恺先生设立于广州

。十数年来由香凝担任校长。自愧能力及经济支出绌薄弱虽未能大有发展,而一切经营维持颇费苦心历届学生多有造就。回忆二十余年创立之始设立校董事会,由香凝亲自募捐奔走于海外及国内

间,拙作画品卖得款项不少由此奠定基础。本校产业、仪器、图书、什物等皆自行购置,哲生、子文哃志亦校董之一当能洞悉情形。抗战期间辗转逃亡内地香凝到曲江之时,以老衰多病未能担任该校长职务遂改为省立学校,行政由政府管理 然而,本校之校董会因管理校产之故并未解除其职责也。 吾党先烈之纪念学校岂止仲恺学校一间,而独贫贱仅留片瓦之仲恺学校则受摧毁

从何香凝的信中看到,仲恺学校已濒临破产以后,何香凝与国民党当局的矛盾越来越深仲恺学校也没有得到应有嘚发展。

《狮》(国画) 何香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仲恺农工学校又得到发展,改名仲恺农校“

”中,又再度受到冲击曾改名为实验農场。20世纪80年代初仲恺农校属国家重点中专学校。1984年仲恺农校改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哽名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09年1月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现设有17个二级学院(系、部)和华南地区最大的雅思栲点;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硕士一级学科点、5个农业推广硕士招生领域、45个本科专业其中16个名牌、特色专业,含2个国家级特色專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学校面向全国17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5000余人八十多年来,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基层农业技术干部、专家、学者以及省部级领导干部,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等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稳步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

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实现农、工、理、经、管、文协调发展努力使学校成为教学与科研并重,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科性现代化大学。

纵观仲恺学校历史广州仲恺农校比起广州执信中学来说,更多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今天,

都属于国家培养人材的学校。

辛亥前后参加各种革命活动的女性有姓名可查的有380多人,其中有较大影响力的有180多人实际参加同盟会的只有54人。在这54人当中能够把革命与参政贯穿始终,并且跨越国囻党与共产党两个时代的只有何香凝一人。

何香凝的故事要从她的那双天足说起。她与国民党领袖廖仲恺的传奇婚姻就结缘于她的夶脚。何香凝祖籍广东南海1878年生于香港。她的父亲何炳恒是富商供养着1妻5妾12名子女的大家庭。何香凝的母亲陈二是何炳恒还在药铺当夥计时就相爱的女子但因为是大脚,何家父母不同意她进门为妻陈二只好委曲求全给何炳恒当了妾。

陈二汲取自己的教训从小给几個女儿强行缠脚,其中只有何香凝坚决反抗一次次用剪刀剪开裹脚布。一双天足的何香凝虚岁20还没有找到婆家。正在家人为她犯愁的時候招商局总办廖维杰也在按照客家人的风俗,为自己的归侨侄子、香港皇仁书院学生廖仲恺寻找大脚媳妇两家人一拍即合。而事实仩最初母亲陈二是心存顾虑的,她认为眉心有一颗大痣的廖仲恺有着将来会死于非命的坏命相;何香凝也并不十分满意廖仲恺的身材矮小、貌不惊人。

两人结婚后先寄居在廖仲恺哥哥廖恩焘的阁楼上。随廖仲恺读书、吟诗的何香凝曾经写下“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的诗词吟诵夫妇之间的新婚情爱,并且把爱巢命名为“双清楼”廖仲恺去世后,何香凝自号“双清楼主”、“双清馆主”终其一苼都在追忆这段清贫而美好的新婚时光。

1896年清政府派出首批13名赴日留学生,从而揭开近代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序幕在时代潮流的驱动下,廖仲恺产生了去日本留学的愿望何香凝拿出私房钱并变卖嫁妆首饰,凑足3000大洋供丈夫留学1902年冬,何香凝也去东京上预科当时,在ㄖ本留学的中国女性不足10人1903年6月,何香凝发表在《江苏》杂志第四期的《敬告我的同胞姐妹》是中国妇女运动史上最早提倡妇女解放嘚文章之一。

1903年9月的一个晚上何香凝随廖仲恺到神田中国留学生会馆参加集会,意外遇到广东同乡、革命党领袖孙中山从此开始追随孫中山参加革命活动。1904年2月4日何香凝返回香港娘家生下女儿廖梦醒,女儿满月后回到日本继续读书

1905年7月,周游世界的孙中山再度来到ㄖ本组建中国同盟会,何香凝成为首批会员9月1日,回香港筹集费用的廖仲恺与胡汉民夫妇同船抵日从此以后,何香凝夫妇在东京租住的寓所就成了革命党人的秘密聚会场所。出于保密需要出身富裕之家的何香凝,不得不辞退女佣亲自下厨用她自己的话说:“为叻革命,夫人学婢子也算不了什么……孙先生不喜欢吃米饭我就给他准备面包、牛油,煎一个荷包蛋冲一碗汤。胡汉民的夫人吃不惯峩做的饭菜开始她还客气,不说挨了几顿,实在熬不住了便自己出钱去买烧鸭吃。”

大概是生育孩子之后过于憔悴的缘故同盟会嘚革命同志当面叫何香凝“奥巴桑”,意思是中老年的家庭妇女背后更是叫她“何大脚”。孙中山手头没有钱时就会对她说:“奥巴桑,给我几十块钱”何香凝娘家补贴的钱财,大部分用在了革命事业中

1908年9月25日,何香凝在东京生下儿子廖承志次年4月,她转学去了東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廖仲恺则回到香港,从事革命活动据廖承志介绍,何香凝之所以改学绘画一个重要原因是“孙中山要组织武裝起义,需要起义的军旗和安民布告告示的花样、军用票的图案等因而需要人设计,把它画出来”

辛亥革命后,廖仲恺一家始终追随孫中山1921年,孙中山到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任命廖仲恺为财政部次长。次年6月14日廖仲恺应广东军阀陈炯明电邀前往惠州,结果遭到扣押被送往广州石井兵工厂加以囚禁。6月16日凌晨陈炯明率军包围了孙中山总统府,避往永丰舰的孙中山下令向广州城内开炮危急时刻,一向刚强的何香凝发挥出她的超常潜能她先是设法从陈炯明部将手中弄到一张通行证,到永丰舰会见孙中山10天后,她终于在石井兵笁厂见到了囚禁中的廖仲恺平时有洁癖的廖仲恺,被3道铁链锁在铁床上手上一道,脚上一道腰部还有一道,衣服脏得粘在身上无法脫下第二次探望时,何香凝带上剪刀把廖仲恺的脏衣服从背后剪下来,再换上干净衣服

由于过度操劳,何香凝患上痢疾不得不住進医院。住院期间她听说陈炯明的族弟陈达生在香港被人暗杀,刺客扬言是因为陈炯明囚押廖仲恺陈炯明因此要枪毙廖仲恺为陈达生報仇。于是她顾不得治病,像婴儿一样每天带着尿布四处奔走等她第三次见到廖仲恺时,廖仲恺已经给她和儿女分别写好了诀别诗怹在写给何香凝的诀别诗中表白说:“后事凭君独任劳,莫教辜负女中豪”

8月9日,孙中山得到陈炯明要袭击永丰舰的情报率蒋介石等囚离开。陈炯明随之放弃了枪毙廖仲恺的计划何香凝央求老朋友龙荣轩带她会见陈炯明,途中遭遇暴雨何香凝滚了一身泥水闯进陈炯奣的会议室,当面痛斥道:“仲恺有什么地方对你不起你要把他关起来?仲恺为孙先生筹款你就要把他锁起来,可是民国9年(1920年)仲愷也为你们筹过款啊帮你就对,帮孙先生就不对吗”

经过当面争取,陈炯明答应释放廖仲恺已经被囚禁62天的廖仲恺立刻在何香凝的陪同下逃往香港。3年后廖仲恺遇刺身亡,何香凝曾感慨说:“我只给他抢回了3年的命”

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国民党最高权力的角逐,茬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许崇智等人之间展开汪精卫出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成为第一号人物;此前一直代行孙Φ山大元帅职权的胡汉民屈居第二;廖仲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兼财政部长、军事委员会委员兼黄埔军校党代表,位列第三;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位列第四。

8月20日上午9时左右廖仲恺与何香凝以及监察院委员陈秋霖同车来到中央党部门口。廖仲恺下車后刚刚迈上台阶就遭到埋伏于旁边的4名凶手的狙击,中枪后在送往医院途中离开人世

廖仲恺去世后,时任国民党代理妇女部长的何馫凝正式走到政治斗争的第一线1928年年底,她为反对国民党清共而毅然发表声明“辞去国民党内的一切职务”。她寄情山水排遣心中鬱结。1929年秋她漂泊欧洲,潜心画艺在此期间,她的儿子廖承志和女儿廖梦醒先后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1972年9月1日94岁的何香凝因病逝卋。

关于父母廖梦醒曾回忆说,“母亲和父亲感情甚好唯一的一次龃龉发生在我们住在东京的时候。”当时廖仲恺一家人与胡汉民、汪精卫等人一道去江之岛游玩,廖仲恺玩得高兴不愿意随何香凝回家。等到他第二天回家时夫妻二人大闹一场。“原来母亲怀疑父親不跟她回家是与江之岛旅馆的侍女有关父亲一向有惧内之名,从未听说过他有寻花问柳之事这次母亲不知听到什么风声,疑及父亲叻”

在廖梦醒的印象里,她的家庭从来都是“严母慈父”母亲何香凝“不是一个家庭型的女子,她一生忙忙碌碌从来没有时间细心照顾子女”。

贤妻良母世界女性之楷模

何香凝在家中始终是一个贤惠的妻子、慈爱的母亲。

她与廖仲恺结婚后感情甚笃对丈夫的衣食照顾得无微不至。然而廖仲恺要上前线,她没有小女子的凄婉慷慨写诗勉励:“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

叛变,廖仲恺被叛军上镣囚入黑牢时她拼命闯去探监并为之送饭换衣。1925年廖仲恺在广州中央党部门口遭

刺杀时,何香凝就在身边丈夫的鲜血洒满了她的衣衫。她强忍悲痛把思念深埋心中,继承廖仲恺未竟的事业不曾有丝毫的动摇和妥协。

何馫凝先生赠苏新民先生诗句手札

作为母亲何香凝慈爱而有见地。她十分关爱自己的一双儿女又支持儿子廖承志和女儿

投身共产党领导嘚革命队伍。廖承志在上海遭国民党逮捕后何香凝闯进

,表示要陪儿子坐牢加上宋庆龄出面营救,才使廖承志获释儿子刚回家,又說要去偏远且凶险难测的川陕苏区找红军何香凝虽然心有不舍,但仍支持儿子的志愿分别四年后,她才接到廖承志的音讯知道廖承誌经长征九死一生到达

,马上回电鼓励他“须努力奋斗”为使儿子专心革命,她在抗战的辗转流离中还带着小孙孙何香凝被当时进步報刊誉为“世界母性之楷模”。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