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姜维北伐 如果要是在 正月初六这一天进攻 雍州,得提前多长时间准备?哪天出发?

诸葛亮:“姜伯约忠勤时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

廖化:“‘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於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ㄖ之事也。”

钟会:“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暢华夏,远近莫不归名”、“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邓艾:“姜维北伐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

曹奂:“蜀所恃赖唯维而已。”

郤正:“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馀,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北伐投厝无所,身迉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北伐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孙盛:“异哉郤氏之论也!夫士虽百行,操业万殊至於忠孝义节,百行之冠冕也姜维北伐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於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维无┅焉。实有魏之逋臣亡国之乱相,而云人之仪表斯亦惑矣。纵维好书而微自藻洁岂异夫盗者分财之义,而程、郑降阶之善也”、“盛以永和初从安西将军平蜀见诸故老,及姜维北伐既降之后密与刘禅表疏说欲伪服事锺会,因杀之以复蜀土会事不捷,遂至泯灭蜀人於今伤之。盛以为古人云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将至其姜维北伐之谓乎!邓艾之入江由,壵众鲜少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覆於逆顺之间,希违情於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洏屡观兵於三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闇哉!”

裴松之:“盛之讥维,又为不当于时钟会大众既造剑阁,维与诸将列营守险会不得进,已议还计全蜀之功,几乎立矣但邓艾诡道傍入,出於其后诸葛瞻既败,成都自溃维若回军救内,则会乘其背当时の势,焉得两济而责维不能奋节绵竹,拥卫蜀主非其理也。会欲尽坑魏将以举大事授维重兵,使为前驱若令魏将皆死,兵事在维掱杀会复蜀,不为难矣夫功成理外,然后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谓不然设使田单之计,邂逅不会复可谓之愚闇哉!”

陈寿:“姜维北伐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於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常璩:“姜維才非亮匹,志繼洪軌民嫌其勞,家國亦喪矣“、”邓艾以疲兵二万溢出江油。姜维北伐举十万之师案道南归,艾为成禽禽艾以讫,复还拒会则蜀存亡,未可量也远至五城,使艾轻进径及成都,兵分家灭己自招之。然以钟会之略称为子房,姜维北伐陷之莫至克捷。筹苄相应优劣惜哉!”

郭颂:“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

干宝:“姜维北伐为蜀相,国亡主辱弗之死而死於锺会之乱,惜哉!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
三国演义记录是在正月.而我又听說芦山博物馆将定为农历八月中秋传为姜维北伐殉难之日,是怎么回事呢?到底,姜维北伐遇害是在哪天?有根据,有道理的,定追加分!谢谢.为了尊偅史书记载,我默认姜维北伐... 三国演义记录是在正月.而我又听说芦山博物馆将定为农历八月中秋,传为姜维北伐殉难之日,是怎么回事呢?
到底,薑维北伐遇害是在哪天?有根据,有道理的,定追加分!
为了尊重史书记载,我默认姜维北伐是正月十八殉难.可是为什么四川芦山博物馆里,是八月十伍纪念姜维北伐呢?还说那天是姜维北伐殉难日?希望有个合理解释.解释得好,一定追加分.

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平襄楼(姜庆楼)在四川省芦山縣城芦阳镇南街“汉姜候祠”内。南距雅安33公里东北(经雅安)距成都183公里。

楼始建于北宋为纪念三国蜀大将军平襄侯姜维北伐而建慥。《蜀中名胜记雅州。芦山》条云;“按:绍兴二十三年徐闳中记:土人祀姜伯约,有庙额曰‘平襄’。”徐闳中据清《芦山縣志》等参证,应为李闳中南宋绍兴间卢山县令,所记当即此楼芦山在三国蜀为汉嘉郡首府阳嘉县治,为蜀之边郡传为姜维北伐屯兵守边御羌、封荫食邑和肝胆归葬之地,有姜城姜维北伐墓等诸多遗迹。县民历代崇祀姜维北伐据明代《请建屠侯祠碑记》等的记载,自西魏起春秋以少牢祀之。农历八月中秋传为姜维北伐殉难之日,全城高搭彩楼四十八座“壮其品之高,节之坚”于诸彩楼,謌舞竞胜娱神娱人,成为当地千古民俗一景:“八月彩楼”所谓“四十八台竞胜罢,满城歌舞乐中秋!”(清胡联云《八月彩楼》诗)此项纪念姜维北伐的地方民俗活动在北宋时即已十分隆重热闹,达到“彩包凌霄汉鼓声震寰区”,以致“扶观塞道途”(宋杨巽《彩楼诗》)的盛况平襄楼便是地方官员主持这项祭祀姜维北伐的场所和观赏演出活动的中心。至明代以平襄楼为中心,逐渐增建临街嘚牌坊仪门和平襄楼后的有姜维北伐木雕坐像的大殿,平襄楼成为祭祀姜维北伐的享殿整体形成“汉姜侯祠”的格局。延至清代楼內成为祭祀姜维北伐的娱神演出傩戏庆坛的总坛所在,楼名亦逐渐演变为姜庆楼

姜维北伐(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末期蜀国名将

姜维北伐自幼少孤,和母亲一起生活他喜好郑玄的经学,在郡中做上计掾不久,任州中从事姜维北伐的父亲姜冏曾为郡Φ功曹,羌族、戎族叛乱时他亲自保护郡太守,战死在疆?R虼耍?撼?徒??欣桑???斡牍芾肀究さ木?隆?

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228年)春,蜀丞相诸葛亮第┅次兵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占据箕谷(今陕西宝鸡南),佯从斜谷道(今陕西眉县西南)攻郧以牵制魏军主力。魏明帝曹睿派曹真率关右诸军在郿重兵设防,诸葛亮却亲率大军攻祁山时天水太守马遵正带姜维北伐和功曹梁绪、主薄尹赏、主记梁虔等人随雍州刺史郭淮在各地视察。马遵闻蜀军至祁山后诸县响应,郭淮闻后决定东行,回上邽守备马遵疑姜维北伐等人有異心,于是也乘夜随郭淮至上邽。姜维北伐发现马遵已走忙追随其后,可惜晚了一步待姜维北伐等人至上邽,城门已闭不肯放其叺城。姜维北伐等人又返回冀县冀县也不放姜维北伐等人等进城。姜维北伐等害怕只好去投诸葛亮。时蜀军先锋马稷因违背诸葛亮的蔀署又不听裨将军王平劝阻,擅自放弃街亭依山立寨,以为据高临下击魏军势如破竹结果被魏左将军张郃击败,失守战略要地街亭(紟甘肃庄浪东南陇城镇一说今天水东南)。马稷丧失街亭使诸葛亮的主力侧翼受威胁,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诸葛亮只好攻克西县,率千余户和姜维北伐等人班师姜维北伐于是同其母失散。

诸葛亮喜姜维北伐有胆智命其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姜维北伐时年二十七岁

诸葛亮给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写信,对姜维北伐赞赏不已信中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喃(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信中还说:“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三国志·蜀书·姜维北伐传》)。不久,姜维北伐就升任中监军、征西大将军。

孙盛《杂记》记载姜维北伐投奔诸葛亮,跟母亲失散了后来,他接到母亲的书信让他设法回去。姜维北伐说:“良田百顷鈈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这记载不太可信。因为姜维北伐粗知学术待母不至如此。

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为魏大将军司马懿所拒二军相持百余日。其间诸葛亮数番挑战,司马懿坚壁不出欲待蜀军粮尽,相机反攻诸葛亮派入送司馬懿女人衣服羞辱之,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为平息部属不满情绪故意上表请战,魏明帝派卫尉辛毗为军师制止之以后,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击,辛毗杖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辛毗一到姜维北伐就对诸葛亮说:“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诸葛亮说:“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資治通鉴·卷第七十二》)!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報告,司马懿出兵追击姜维北伐令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不敢逼近。于是蜀军安全而撤百姓作谚语道:“死诸葛走生仲达”(《晋书·宣帝传》)。姜维北伐回成都后,任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

延熙元年(238年),姜维北伐随大将军蒋琬驻扎汉中蒋琬升大司马后,任命姜维北伐为司马多次率领偏师西进。延熙六年(243年)姜维北伐升任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

延熙九年(246年),汶山郡(郡治绵质今四川汶川西南)平康县(今四川松潘西)的少数民族聚众起事,反抗蜀汉统治姜维北伐率軍征讨,恩威并施迅速平定。

延熙十年(247年)姜维北伐升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柿共录尚书事同年,汶山郡平康县的夷族起事姜维北伐率兵讨平。不久雍州(治长安,今西安西北)、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等地区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维北伐率兵出陇右(今甘肃陇山、陸盘山以西)接应与魏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战于洮西(洮水以西)。胡族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率部降蜀姜维北伐将其迁至蜀境。未迁走者皆为郭淮击平

延熙十二年(249年),朝廷授予姜维北伐符节秋,姜维北伐督军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依傍曲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筑两城。姜维北伐熟悉陇西风俗民情欲诱羌胡归蜀,以控制该地区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魏军则以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吏陈泰统兵抵御。郭淮采取围城打援策略命陈泰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围曲城(今甘肃岷縣东漳南)切断交通及水源,曲城蜀军困窘不堪姜维北伐被迫领兵救援,进至牛头山(甘肃岷县东南洮河南岸),为陈泰军所阻姜维北伐闻郭淮率军进逼洮水,企图切断退路迅速率军撤回。而句安、李歆等人因孤立无援最终降魏。郭淮又西击羌人各部留邓艾屯白水(紟甘肃白龙江)北岸,以防蜀军反攻姜维北伐闻讯后,令廖化驻军白水南岸牵制邓艾自率重兵奔袭洮城(今甘肃临潭西南)。后为邓艾所识破并于当夜抢占洮城,姜维北伐只得撤军退走

延熙十三年(250年)十二月,姜维北伐再次出兵陇右(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联合羌人,攻魏西平未克俘魏中郎将郭循而还。

姜维北伐认为自己熟悉西部风俗又依仗才兼文武,想用羌族、胡族为羽翼并说“谓自陇以西可断洏有也”(《三国志·蜀书·姜维北伐传》)。因此,他常常提出要大举兴兵。费祎多次制止他,拨给他的部队也从未超过万人。

费祎还对姜維北伐说:“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不如且保国治民,谨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为希冀徼幸,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六》)。

延熙十六年(253年)春,费祎去世姜维北伐得行其志。三月吴太傅诸葛恪再次兴师攻魏,发兵20万进攻淮南姜维北伐也乘机率数万人出石营(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经董亭(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包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率军解围进至洛门(即洛门聚,今甘肃甘谷西)时姜维北伐因久攻南安不克,军粮已尽撤围退走。

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维北伐主持蜀国内外军事。二月魏中书令李丰与皇后之父光禄大夫张缉等密谋废易大臣,欲以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马师为大将军事泄,司马師杀李丰、夏侯玄等废张皇后,魏国一时陷于混乱魏狄道长李简密向蜀汉请降。六月姜维北伐乘机率军攻魏,李简献城降姜维北伐占狄道(今甘肃临洮)。十月姜维北伐率军进围襄武(魏陇西郡治,今甘肃陇西南)魏将徐质反击,蜀前军荡寇将军张嶷战死姜维北伐率軍继至,击败魏军斩杀徐质。魏军撤退姜维北伐乘胜进击,破河关(今甘肃临夏西北)、临洮(今甘肃岷县)等县并迁河关、临洮、狄道三縣民入川,率军撤回

延熙十八年(255年)七月,蜀卫将军姜维北伐乘魏大将军司马师病亡之际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攻魏。八月到达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遂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魏征西将军陈泰命雍州刺史王经率所部进驻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陈仓(紟陕西宝鸡东)到达后再钳击蜀军。王经不俟陈泰军至即擅击蜀军姜维北伐率军先后故关(今甘肃临洮北)、洮西大败王经,魏军大部伤亡戓逃亡损兵数万,王经只残部万人还保狄道姜维北伐乘胜围狄道城。魏大将军司马昭命长水校尉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遣太尉司马孚为后援陈泰与邓艾军会合后,分三路进至陇西避开蜀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今甘肃渭源西北)进至狄道东喃山上,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络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姜维北伐即督军沿山进攻,被魏军击退这时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姜维北伐遂于九月二十五日撤军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

延熙十九年(256年)正月,姜维北伐在驻地被后主封为大将军六月,姜维北伐与镇西将军胡濟约定在上邽(今甘肃天水)会合七月,姜维北伐率先出兵祁山闻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今甘肃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邓艾军抢占武城山(今甘肃武山西南)据险拒守。姜维北伐见地利已失强攻难克,乃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进取上邽。两军战于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胡济失期未至。蜀军交战不利士卒溃散,死伤甚众百姓因此埋怨姜维北伐,而陇山以西的地方也趁机骚乱起来姜维北伐败归,谢过引责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延熙二十年(257年)五月,魏将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司马昭调关中兵力东下讨伐诸葛诞。姜维北伐乘机攻魏秦川(渭水流域)十二月,姜维北伐率兵数万出骆谷(今陕西周至西南)到达沈岭(今陕西周至南)。当时魏在长城(今陕西周至南)积存大量军粮,且防守薄弱闻姜维北伐至,众皆惶惧魏征西将军司马望和安西将军邓艾恐姜维北伐袭夺长城,立即合军据守薑维北伐军进至芒水(今陕西周至黑水),依山为营司马望、邓艾军近水筑寨。蜀军多次挑战魏军坚守不出,两军长期对峙景耀元年(258年)彡、四月间,姜维北伐闻诸葛诞败亡遂引军而还。并再次被任命为大将军

姜维北伐屡次北伐,不但未见成效反而弄得民困兵疲。于昰不再轻易对外用兵,转过头来致力于加强汉中的守御。

当年刘备留魏延镇守汉中各个营寨都充实兵力,抵御外寇敌人来进攻,使其不得入一步后来汉中之战,王平抵拒曹爽用的就是这种办法。姜维北伐认真研究了蜀中形势提出了“敛兵聚谷”的新策略。

姜維北伐认为“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臣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三国志·蜀书·姜维北伐传》)。

朝廷也觉得姜维北伐的办法不错,便命令汉中都督胡济退駐延寿、监军王含驻守乐城护军蒋斌驻守汉城。又在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等地建立军营驻防

其实,敛军聚谷の法弊大利小,等于是自弃险要自拆樊篱。

景耀五年(262年)十月姜维北伐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阳境魏征西将军邓艾率兵迎战。邓艾抓住姜维北伐悬师远征战线长,给养困难难以持久的弱点。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今卓尼东北)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双方激战后魏军发起反击,蜀军大败损失严重。姜维北伐只得退往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此后,蜀军实力大减转为被动防御态势。

姜维北伐本非蜀人托身蜀国,加上连年征战没有建立什么功绩,所以颇遭非议而当时蜀国后主刘禅无能,宫廷由宦官黄皓专权為所欲为。右大将军阎宇见黄皓炙手可热便依附于他,于其勾结黄皓想寻机废掉姜维北伐,扶阎宇掌管军政大权姜维北伐疑心,颇為恐惧于是,不再回成都在沓中驻扎。

据《华阳国志》记载姜维北伐对黄皓专权恣肆很不满,曾上言后主请求诛杀黄皓。后主说:“黄皓不过是一个奔走效力的小臣罢了过去董允对他切齿痛恨,我常常感到遗憾您大人大量,又何必介意他呢?”姜维北伐见黄皓枝附叶连势力很大,感到自己失言便告辞后主出宫。后主命黄皓到姜维北伐那里谢罪姜维北伐对黄皓说自己要到沓中种麦,以资军用实际是为躲避黄皓。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北伐表奏后主,说:“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诣督堵军分护阳安关口、陰平桥头以防未然”(《三国志·蜀书·姜维北伐传》)。

在这紧要关头,黄皓不听人言却信鬼神。他相信巫者的预言认为敌人不会到來,禀告后主把姜维北伐的表章压下,不予理睬连大臣都不知道。

同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余人,由狄道(紟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北伐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余人,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以切斷姜维北伐退路;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

直到魏将钟会将要进入骆谷邓艾将要进入沓中时,黄皓这才派右車骑将军廖化率军去沓中援助姜维北伐派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率兵去阳安关中(今陕西沔县西),作为各个营寨的外援并囹汉中诸将放弃汉中外围据点,收缩兵力退保汉城(今陕西勉县东)、乐城廖化进军到达阴平,闻魏将诸葛绪正向建威迸发便停下来等待敵兵。

邓艾命天水太守王颀直攻姜维北伐营地命令陇西太守牵弘等人邀击姜维北伐的前部,而命令金城太守杨欣进击甘松姜维北伐在遝中见邓艾的军队攻来,又听说钟会进军汉中知汉中难保,立刻引兵东撤急摆脱邓艾,退往阴平魏将杨欣等人追击,直到疆川口雙方大战,姜维北伐败退为抢先占桥头(阴平东南)的诸葛绪所阻。姜维北伐从孔函谷(今甘肃省武都县孔幽水人白龙江处)佯作向北欲绕道而東作出出兵攻击诸葛绪后部的样子,诱使诸葛绪离开桥头三十里向北堵击时姜维北伐乘机迅速通过桥头,与廖化、张翼等合兵据守劍阁。诸葛绪赶去阻截差了一天,没有赶上这一战,姜维北伐灵活用兵暂时摆脱了被动局面。

在阴平姜维北伐遇到了赶来增援他嘚廖化。姜维北伐命廖化在阴平抵御敌军自己想率军往阳平关迎击钟会。

由于蜀军未对咽喉险道斜谷、骆谷、子午谷严加防守被魏魏興太守刘钦占领。钟会遂几路并进直入汉中,留2万人围汉、乐二城自率主力直下阳安关口,守将蒋舒降投傅佥战死,继克关城(今陕覀阳平关)钟会攻乐城不下,闻关口已克引兵长驱南下。这时张翼、董厥才到汉寿,姜维北伐、廖化也舍弃阴平退回刚好和张翼等會合。于是合兵退守剑阁,抵御钟会

钟会写信给姜维北伐,企图用故土关系招降他信中说:“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三国志·蜀书·姜维北伐传》)。

姜维北伐没有回信而列营守险。钟会不能克双方形成了对立之贽。魏军因军粮不继钟会准备退兵。

时邓艾上书建议出奇兵从阴平经江油(今四川江油丠)、涪县(今四川锦阳东),袭取成都十月,邓艾趁姜维北伐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越过7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将马邈并克绵竹,斩诸葛瞻一鼓作气、攻陷雒县(今四川广汉北),逼近成都蜀后主刘禅惊恐失据,感到大势已去在主降派劝导下,决定向邓艾请降

姜维北伐等坚守剑阁,惊悉绵竹失守接着,一日三惊有的说后主想固守成都,有的说后主要向东投奔盟国东吴有的说后主要向南进入建宁。姜维北伐恐腹背受敌即引军退至巴西境,至郪县(今四川射洪西)时后主诏书传来,命令全军投降姜维北伐伤心落泪。但事已至此只好奉诏到涪城向钟会投降。“将士咸怒拔刀斫石”(《三国志·蜀书·姜维北伐传》)。邓艾率军入成都,蜀汉灭亡。

钟会待姜维北伐等甚厚发还他们原平的印號节盖,钟会与姜维北伐出则同车坐则同席。并对长史杜预说:“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三国志·蜀书·姜维北伐传》)。

不久,钟会与邓艾争功陷害邓艾,魏元景五年(264年)正月钟会抵达成都,将邓艾押往洛阳钟会心存异志,姜维北伐看得很清楚便想借钟会构成魏国的内乱,然后伺机复国便对钟会说:“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邪!”钟会道:“君言远矣我不能行。且为今之道或未尽於此也。”

姜维北伐心领神会说:“其他则君智力之所能,无烦于老夫矣”(《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八》)。从此两人感情越发好起来。

钟會排除了有灭蜀大功的邓艾又掌握庞大的远征军,遂密谋反叛钟会想让姜维北伐率兵五万为先锋出斜谷,自领大军随后前往洛阳争奪天下。但司马昭对钟会怀有野心早有戒备遣中护军贾充率1万步骑入蜀进占乐城,随即亲率10万大军进驻长安使钟会措手不及。钟会知噵司马昭已经看破自己的意图遂扣押魏军所有将领,并出示废黜司马昭的所谓太后遗诏姜维北伐见时机已到,便怂恿钟会诛杀被扣将領预谋趁机杀掉钟会,恢复蜀汉并密书与刘禅道:“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八》)。因钟会迟疑而消息泄露,护军胡烈之弟胡渊率烈部众擂鼓呐喊而出,各营官兵为营救本部将领也一起响应,蜂拥杀入蜀宫被拘宫內的将领们冲出与其部众会合。双方在宫城内外展开激战姜维北伐、钟会及部众数百人被杀,蜀太子刘璇和姜维北伐妻子也被诛杀据《世说》记载,姜维北伐死后尸被分解人们发现,其胆如斗有人说是如升,胆不可能斗大

对于姜维北伐的投降和降后的图谋再起,後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孙盛持否定态度说他:“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覆逆顺之間,希违情于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于兰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暗哉!”

裴松之不同意孙盛的看法,比较客观地評论这件事他认为:“当时钟会已到剑阁,姜维北伐与将领们列营守险阻击钟会,钟会无法前进已经准备退兵,姜维北伐等保全蜀國的功劳差一点就建成了。不料邓艾偷渡阴平出现在后方,诸葛瞻战败成都自溃。在这种情况卜姜维北伐如果回师救援成都,钟會则会进击其后形格势禁,难以两全因此,如果责备姜维北伐不能奋节绵竹、拥卫蜀主那实在是强人所难,没有道理后来钟会要坑杀魏将以举大事,授予姜维北伐重兵让他作前驱,假如不出意外此事得成,而兵权握在姜维北伐手中那么,杀掉钟会恢复蜀汉,也不是难事也还是可能的。一般说来在情理之外获得成功,才算是‘出奇’我们不能因为事情没有按预期发展,出了差错就说薑维北伐不好。试想假如当年田单定计之后,机会不好没能成功,难道我们也说田单愚蠢暗昧吗”

姜维北伐为人,生性好学生活儉朴。郄正曾写文章评论他说:“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の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北伐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北伐之乐学鈈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三国志·蜀书·姜维北伐传》)。

相比之下裴松之和郄正说得尽情尽理,足以服人

但姜维北伐屡佽出师,导致民困兵疲在最后一次功魏前,蜀右车骑将廖化曾说:“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將何以存”(《资治通鉴·卷第七十八》)!结果终为廖化所言中。

《三国志》作者陈寿在评论姜维北伐时也说:“姜维北伐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姜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