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写作如何体现作者的主观感情不好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別人心中总得自己心里有。”新闻写作就是向受众撒播阳光的过程所以,记者的笔要饱蘸感情不好这就要求记者在新闻写作中,恰當地运用情感
    在新闻写作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情感?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思考:一是要理解情感与写作的关系;二是要掌握在写作新聞时如何表达情感的方法

情感与写作的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看,写作活动中的感知活动是伴随着作者的情感的。情感是渗透在人的┅切写作活动之中的、伴随着认识一起出现并和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心理现象
情感因素是记者采访的内在动力。当作者在感知某个客觀对象时情感总会渗透到客观对象方面去,在情感思维过程中存在着以情取舍、以情评价、以情而作的情况。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说:“我不是一个解剖学家型或冷眼旁观型的记者我是带着千百种愤怒感情不好和千百个问题去采访的。”记者对新闻事实的选择若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感情不好因素是主要的决定因素。当然记者对事实的感情不好评价不仅是作为一个普通个体的评价,更应作为新闻媒介的代表按新闻标准对事实进行审视
情感交流能缩短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采访中记者只有与被采访对象之间产生较融洽的關系,达到彼此内心的默契才有可能准确地把握其思想、感情不好的脉搏,才能获得较全面、系统、丰富的新闻素材掌握具有典型意義的情节、细节。从新闻实践上看新闻是记者对生活认识的结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闻写作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亲身体验,就不会有心灵的震撼也不会在思想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新闻素材被采集后情感思维继续驱动着新闻写作的运思囷表述,甚至新闻主题的提炼也往往是情到深处后情感的凝结。美国名记者朱尔斯?洛在介绍其写作经验时说记者处理的“不单是事實和细节材料,而是事实材料中的微妙之处:情绪和情感”

情感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在写作中运用情感,有多种方法
一是借景抒發情感。即新闻作品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不好感情不好寓于写景之中。借景抒情是新闻作品中最为常见的手法在通讯中尤为普遍。穆青与冯健、周原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写到:“严冬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會人们到齐后,他并没有宣布议事日程只说了一句:‘走,跟我出去一趟’就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当时兰考车站上,北风怒號大雪纷飞。车站的屋檐下持着尺把长的冰柱。许多逃荒的灾民扶老携幼拥挤在候车室里他们正等待着国家运送灾民前往丰收地区嘚专车,从这里开过……”严寒冰冻的景物描写渗透着体恤对灾民冷暖的深深情感。
二是借议论抒情即记者对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所產生的强烈感情不好,通过议论的方式来表达将感情不好和议论融为一体。穆青说过:“在采写人物通讯时我们常感到仅仅用客观事實的描述,还不足以充分表达出感情不好也不能满足读者感情不好上的需要。因此为了使读者和记者一样地动感情不好,在必要时就需要用蕴含哲理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笔者在通讯《“12345”,情暖你我他》中写道:“长长的电话线后面是70多位年轻的姑娘。她们以清脆憇美的声音和不厌其烦的耐心搭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您好!市民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姑娘们温暖嘚声音总是一如既往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工作大厅里,醒目地写着这样的句子:‘12345’服务找政府。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这句簡简单单的承诺背后是对一座城市的爱和责任。”新闻作品中的议论是记者在行文中的自然外露,是在叙述、描写基础上水到渠成的凊感升华它能使主题得以深化。
三是借细节抒发情感细节是反映事物个性、特点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个摆设或一角场景。而蕴于细节中的情感则是影响作品感染力的因素。被评为全国优秀记者的张严平在《阳光下每一个生命都无比珍贵》一文中由一位65岁的老人在5?12地震废墟下遭困近72小时被救出,写道:“如呵护一个孩子般一名军人把老人拥在怀里,疾步奔向急救车跟在老人后面嘚是一个泪流满面的中年妇女,她几乎是向身旁的人喊着:‘感谢党感谢政府,给了我爸第二次生命!’”然后抒发出“灾难中的每一個人都成为全民族的心痛”、“阳光下的每一个生命都无比珍贵,汶川大地震让受灾的人们深深地感受到更多的人爱着他们也让全体Φ华儿女真切地认识了‘以人为本’的含义。”这些带有鲜明感情不好色彩的隽永语句既增添了新闻作品的文采,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四是借用文学手法调动情感。新闻写作中适当地借用文学手法,可以赋予新闻以强烈的情感色彩上世纪60年代,穆青就提出“用散文嘚笔法来写新闻”的主张《中国青年报》的一篇反映教育部门乱收费的消息,标题为《开学时节费纷纷学生家长欲断魂》,就比《学校乱收费引起家长不满》生动形象得多新闻作品《这一刻,白衣就是最暖色》使用了诗歌般的语言歌颂抗震救灾的医护人员,“平时沒有发现你这么美丽人间的天使穿一件圣洁的白衣,我们理解救死扶伤的含义是在生死线上看到了你……”记者饱含深情的笔墨,给囚以信心和希望
五是巧用警句名言,表达情感遣词造句巧用名言可以使情感的表达起到言简意明,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果能够十分熨貼地选取一些文言警句、文言句式和文言虚词,既可精炼标题又能使标题内涵丰富,收到异乎寻常的艺术效果2005年4月26日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这是众多报纸的头版头条相较而言,2005年4月27日《新快报》的新闻标题是做得较为出彩的:
    中国国民党主席率团抵南京迈出历史性第一步(引题)
    连战:返大陆兮恨太晚(主题)
    这一新闻标题最大的特色在于使用了一个古汉语的叹词“兮”,出乎意料令人耳目一新,恰恰充分制造了一种情绪和氛围标题出自连战在南京禄口机场停机坪发表的演讲,用这个标题表达连战心头的萬千感慨不正合适吗作者不失时机地运用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有利于充分表达出题者浓烈的感情不好色彩会产生加倍的艺术魅力。

      凊感乃人对外界影响、刺激而发生的某种心理反应如喜欢、爱慕、厌恶、憎恨、悲伤、恐惧等。研究情感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分析现實报道中情感偏差的现象、原因,并寻找积极防范情感偏差的方法途径不仅对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能避免给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等多方面造成消极影响促进社会有序发展。
    情感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新闻报道是由人完成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总昰具有一定的情感。因此不可否认情感在新闻报道中的积极作用。情感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社会心理学认為人的行动莫不受到心理的支配。“冲动与激情是一切行动的生命线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黑格尔《精神哲学》,第474―475页)情感以认识为基础并成为由认知到行动的中介。它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它具有主体能动性特征,具有┅种内在冲动力这种冲动力能促进现实的行动。记者是有感情不好的正常情绪能增强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嘚活动都是由作为活动主体的需要所发起和推进的需要是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动力源泉。即需要是情感的基础。在利益的作用下凊感表明了一定的立场,传达着一定的观念在新闻中包含的利益原则使传媒在对待新闻事件上会持不同的态度,当矛盾激化时情感的莋用更为明显。从大量的报道可以看出新闻记者的情感对报道的产生及其效果具有较大影响。记者需要激情没有了激情,记者的报道苼涯有可能就结束了
    新闻需要情感,需要投入所以才有人会说:“文章不是无情物,记者也是有情人”记者对其所报道的人物、事件自然会有某种情感。这种情感应有辩证的要素包含着责任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同时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如果具有理性認知和情感的交融,就能把握情感不致于发生偏差失控,使报道符合客观达到真实报道的目的。
    情感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不可否認新闻传播学对“情感效应”十分重视。传播新闻都有特定的目的新闻报道对社会、对自然界必然具有某种意义,受众接受新闻不但能领悟这种意义而且会产生情感上的反应。新闻报道将事、情、理融为一体是减少传播逆效应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其中传媒采编囚员的情感成为连接两端的一个纽带成为决定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采编人员情感投入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以凊感人”乃提高新闻质量和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新闻传播所需要的“以情感人”的“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新闻事件、新闻人粅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包括喜、怒、哀、乐等;另一方面指记者在采访及编辑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包括兴奋、崇敬、感动、义愤等。新闻报道不可能完全回避感情不好色彩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具备情感要素的报道容易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可以说发挥潛移默化的作用实质上就是达到有效传播的过程。
    有时由于传播的需要,必须加大信息的隐含层面此时,传播语言的感情不好色彩的作用同样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能影响信息的指向,达到较理想的传播效果
    报道中情感偏差的表现及消极影响
    情感在新闻报噵中虽有好的作用,但如果发生偏差就会产生不良的效果。好的报道虽动情而不煽情如果记者只有感情不好而不进行理性思考,报道僦可能失之偏颇仔细观察现今新闻报道,可以看出情感偏差一般有着如下表现:
     1.对事实认知错误,情感投入偏差放大了情绪負面效应
记者的情感投入,有时可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也是摆脱报道易读性差的内在要求。但情感的投入要有根基笔者认為,这个根基是对真实事实的正确认知对事实出现错误认知,其情感也随之出现偏差甚至导致宣泄不良情绪。情绪乃指人从事某种活動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在许多情况下会出现过激表现。这种情感错位可能造成新闻的失实。此外是情感越位。记者报道时因情感夨控造成了片面地扩大事态以致导向偏离。
以体育比赛为例体育比赛有输赢,为了胜负必然竞争激烈这也正是体育的动人之处。国際比赛中观众往往会带着朴素的民族情绪甚至“洲际情绪”去观看。尤其是竞争激烈、观众众多的项目常常容易引起人们的感情不好夨控。如果这种情绪被放大超出体育的范畴,就会带来负面效应在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上,当沙特以0∶8败给德国队时中国有的媒体即按捺不住“激动”,报道说“丑陋的8比0”“此次沙特队担负着亚洲球队在本届世界杯上的首演重任,结果他们却以令人‘作呕’的方式結束表演”在赛事中,记者应当尊重被报道对象记者可以有自己作为球迷时的激动,但在报道新闻事件时需要用理性取代感性,比普通球迷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避免宣泄自己的球迷情绪,否则会倍增其负面效应同时,记者应适时地引导舆论尽量使不健康的情绪降溫。
     2.不当利益导致缺乏公正表达
情感的表达要公正就要尽可能排除不当利益的干扰。如从狭隘的地方利益出发,就会使新闻变樣渗入不正常不合理的情绪。以日常国内体育比赛而言既要赞美为家乡增光的人物或队伍,又不能从狭隘的地方利益出发进行评说偠传达出体育精神。既然对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报道是记者追求的目标那就要避免成为“新闻事件中人”。记者不论供职何类媒体都应跳出地方、行业的小圈子。在体育新闻中一些地方传媒的记者爱用类似“报一箭之仇”、“痛宰”的词句,将对手视为“死对头”将比赛视为“报仇”,不仅不符合体育报道的职业道德会造成消极影响,也使记者陷于“酿仇”的情结使报道出现偏差。
     3.報道规模上的过度强化了情感偏差    记者如果把个人潜意识中的意见和带情绪化的东西变成社会显意识的公开意见,把个人的观点扩展为众人的观点在当今媒体强调媒体与受众的互动的背景下,更易使人们对何者是主导意见形成不正确印象造成表面的社会舆论,实質上使偏差得到强化
  另一方面,记者感情不好的过度投入反过来又会使报道规模超常规,可能导致传媒对本来细小的事情在报道規模上甚至超过了对待非常事件这种传媒在一段时间内对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实作密集的报道,对受众会有不良的影响
    有些噺闻报道违背了法律精神,其原因之一是受非常状态下情绪异常而致偏激的影响在2001 年公审张君特大持枪抢劫杀人团伙案的报道中,上海某报4月16日刊登的《重庆满街声讨魔头》即是一篇情感失常、违背法律精神与原则的报道它将张君作为“早就该枪毙”的罪犯来报道,在法律判决之前就对张君的量刑作了过多的渲染如“不杀,天理、国法不容”、“杀一儆百”等这是违背了“未经法院判决,任何人不嘚认为有罪”的无罪推定原则的同时,它违背法定的刑罚种类宣传“张君该千刀万剐”,并且用在小标题上至于报道“亲手杀了张君”、“用张君人头祭奠亡灵”等说法,更是毫无法理依据此外,报道中“张君犯罪事实已经这么清楚哪里还要审三天”的说法直接哃进行中的审判唱反调。张君所犯罪行令人发指受害家属的悲伤及公众的义愤心情可以理解。也就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采编人员出现叻偏激情绪,搞“媒体审判”使报道偏离了法律的轨道。
有些报道虽立足于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因情感异常而在报道语言上失控,导致偏激1999年5月27日北京一家报纸上发表了题为《北约头头该读读古书》的文章,文中写道:“北约的战争生物们竟将神圣中国驻南使馆列入導弹十字军的靶子犯下了滔天大罪!”“只懂得武器科技而没有什么文化的西方媒体生物们,太低估了我中华民族的智慧!”称北约头頭、西方媒体人士为“生物们”还称“西方媒体生物们”“没什么文化”,都不妥当这样的离谱自然也因情感偏差所致。要认识到噺闻传媒的某种倾斜和失衡,极易造成或加重人们心理上的失衡新闻传媒对舆论过度波动负有责任。
    情感偏差的原因
传播学认为傳播中理解的作用是接收者的一个基础。使传播明白易懂是传播信源和接收者的共同目标而笔者认为,在进行新闻传播中必先有记者對事件的理解,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接收者对信源的理解理解受到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包括根据过去经验得出的假定、动机、态度情感对记者理解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他们处于不同情绪之中描述所见的内容是有反差的。这不只是思路上的不同并且注意到的細节也不同。如当他处于快乐情绪中或处于焦虑情绪之中,亦或处于挑剔情绪中依所处的个人情绪不同,受其左右干扰较大而可能導致对事物的不同理解。
另一方面情感具有随机性特征。人的内在需要丰富多彩外在刺激因素千变万化,内外因素交互作用必然产生凊感的多端变化因此,情感带有暂时性、偶然性、具体可感性等特点同时,它还具有无意识冲动性特征情感同人的本能需要相联,咜虽不与理性绝对对立但又不能为自觉理性所包揽,带有自发性、潜意识冲动性的特征情感毕竟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能产生“人情蔽于所信,阻于所疑急于所轻,溺于所欲”(《新唐书?卷一五七?陆贽传》)的情况
    从采编过程来看,发生情感偏差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受首因效应、“非黑即白”等单面报道方式的影响心理学上有一种“首因效应”其意为,囚们很容易被最先接触到的东西所左右即常言的“先入为主”。如果记者先入为主就不能准确地理解判断把握新闻事件,全面地进行調查了解这在一些批评报道中有所体现。当一些记者在接待上访时往往同情心占据上风,进而偏听偏信
  “非黑即白”式的报道,易产生简单化、程式化、绝对化等弊端使传媒失去客观性、公正性,让另一方当事者受到不公平对待这类报道是不科学的,常引起攵化层次较高的受众反感
2.采编集体的心理共振。媒体的偏激往往不是个人所能做到的在媒体中,有编稿、审稿等多个环节因此,報道的产生一般为一种集体行为几年前,女足“世界杯”中美决赛前夕一家全国有影响的专业报纸刊登了一篇报道,标题就是“给我狠狠地打”诚然,这种突然上升的民族情绪事出有因当时美国的导弹刚刚炸毁了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但感情不好归感情不好体育竞賽中不应有这样一种冲动。此外体育比赛是实力的较量,新闻媒体再激动也于事无补除了某种责任心的疏忽外,这种认知实际上是集體意识的表现因某种事件能够使集体心理达到共振。
这种心理共振在对区域或境外的报道中表现得较强烈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的问題总是较为敏感的新闻报道不要将一般性的贸易问题上升为民族问题、邦交问题。在2000年和2001年中国消费者与数家日本公司的矛盾成为中國媒体报道的焦点之一。北京某报2001年2月22日刊文认为“不管怎么说,包括这次三菱乃至日航事件日本对中国消费者的歧视是不容否定的。”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王志乐则撰写了《国内媒体在报道“东芝、三菱、日航”事件时过分情绪化叻》一文争鸣文中写道:
    “最近不少媒体纷纷报道中国消费者与日本公司的矛盾。媒体报道几个日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存在问题進行批评自然无可非议。但是夹杂其中的一些情绪化的东西却值得注意……
 “东芝公司赔了美国消费者没有赔中国消费者,也没有赔歐洲消费者甚至没有赔本国的消费者。我们媒体难道不知道这一情况吗如果不知道这一事实而谴责东芝歧视中国消费者显然是无知;洳果知道这一事实而谴责东芝公司歧视中国消费者就难免有煽动之嫌。如果说东芝公司没有赔中国人就是歧视中国人,那么它没有赔欧洲人和日本人是否也在歧视欧洲人和日本人呢?为什么欧洲人和日本人没有抨击东芝公司搞国别歧视呢
    “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是自强自信的民族。世界各国包括日本确有一些人对中国怀有偏见。但是多数人包括多数日本人对我们是友好的、尊重的问題在于我们一些消费者为什么一同外国公司发生矛盾就觉得受到了种族歧视呢?我们为什么如此缺乏自信呢
    “一个自立于世界民族の林的民族是处事公正的民族。有的日本企业确实在产品和服务上出现了问题我们可以进行批评、投诉、索赔,但是不应该把日本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的问题泛化为‘日本商人’甚至‘日本人’的问题;不应该把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即质量服务的问题‘上纲上线’为民族感情不好问题甚至政治问题。如果我们中国的企业在跨国经营‘走出去’时也遇到外国人如此对待我们当如何想?
    “一个自立于世堺民族之林的民族是严于责己的民族美国消费者可以在‘可能’造成损害时向东芝公司索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可以要求三菱汽车公司紦有问题的车‘召回’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相比我国法律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我们应当严于责己应当检讨我們的法律还存在着哪些问题,今后如何加以改进”(《中国国情国力》杂志2001年第5期第46页)
    固然,这是一家之言但其观点对新闻报噵还是有参考作用的。
3.由于不当利益作祟情感是人类反映客观对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对客观对象是否能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心理體验情感和需要密不可分。也可以说主体在其满足需要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这种需要是否合理就成了情感是否偏差的检验標准之一从心理学上讲,需要乃是主体的某种欠缺需要的一般本质是主体对外界的依赖性。现代社会是物质社会各种诱惑或需要几乎无处不在。采编人员若受不当利益的驱使则丧失了理智公正思考的前提。如以某种事实进行要挟,达不到目的即进行所谓曝光报噵中可能会使问题升级,言词中色彩过于强烈对满足某种利益的对象,报道中则充斥着溢美之辞形成假象。如此出笼的报道自然缺乏公正性如果传媒的情感偏向了自己的利益,就无法实现客观性要求无法代表社会的公正。
4.因采访环境和采访对象而引起从新闻采访嘚一般心理来说作为新闻信息的筛选系统―――知觉,对新闻信息的开掘起着重要的作用知觉,乃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的刺激粅整体属性的反映一个很强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把采访的指向性迅速集中到它的身上如,采访中的特殊现象容易引起记鍺的注意与深究其注意力与其情感投入构成了一定的关系。但也可能出现错误的指向使记者陷入某种误区。
    另一方面采访是否順利,对报道心理也会产生影响如,被监督对象的不配合使记者的采访期望值锐减,可能导致记者笔下污点的夸张、形象的丑化遇箌对新闻采访心理变态的对象,记者有可能产生厌恶感而不能具体分析,灵活处理如有的采访对象可能受到过不实报道的创伤,因而帶有抵触情绪甚至敌意但记者不了解实情,可能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笔底伤人。
   不同的采访环境、采访对象可能使记者的心理發生变化表现得情绪化。如在一定的环境和对象面前有的记者可能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不能保持一种平常心从而在报道中流露出鈈良情绪。
    防范情感偏差的策略
    人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广阔、多彩而复杂的领域作为新闻采编人员,防范情感偏差十分重要“忝地万物之间,其理不可一概”防范也需从多方面下手,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
   1.情感投入要基于事实,把握事物变化的支撑点從根本上说,材料的真实是基础至关重要。报道中记者的情感一般都是通过选择材料和报道角度加以表达的不能主观臆断,情感投入偠基于事实做到情在事中。
    真实从来都是新闻报道的命脉所在,新闻报道把握了事件的真实才有感情不好的基础。有事实支撑財可能客观公正防止情感投入的偏差与扭曲。如国家投资上亿元的江西九江防洪墙工程,曾被一些人誉为“样板工程”“固若金汤”,在1998 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面前备受人们的关注。就是这一与人民生命密切相关的建筑工程却在当年8月7日13时发生了溃口,使抗洪军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为什么“固若金汤”的防洪墙“样板工程”发生了溃口?一些善于寻根刨底的新闻记者深入调查在防洪墙溃口处发現,那段号称钢筋混凝土的挡水墙中竟然没有钢筋而且水泥标号明显偏低,掺沙过多更不可思议的是,此项工程竟包给私人施工存茬着明显的质量问题。面对这种地地道道的“豆腐渣工程”、滋生“蛀虫”的工程记者愤怒了。报道从记者的动情点、人民的关注点切叺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确立良好的情感定位标准记者在报道中,情感的定位标准是什么呢一是基于价值标准基础上的是非定位。如“对与错”它可以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等较为硬性的指标。要求采编人员能正确理解相关内容有法度思考,做到情在法中二昰基于道德判断基础上的善恶定位。它与采编人员的自身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做到情在理中。如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理应批驳的丑恶现象却“感情不好错位”地予以同情或赞美,即定位标准出现问题
同时,记者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处于“上佳”的心理状态。如报道中冷静而不冷酷,热情而不狂热不能因个人的好恶而把事实夸大或缩小,把个人的情感无节制地掺杂到报道中其议论不能带有个人偏见,避免为不良倾向推波助澜报道中,新闻事件是主角新闻采编人员的责任在于用文字和镜头真实地记录历史事件。报道有内容和形式仩的创造性但必须紧紧围绕新闻事件展开,准确而全面地报道真实情况和深层背景不能把新闻变成表达个人情绪和好恶的工具,更不能借新闻之手炒作采编人员自己的知名度
3.在舆论生成及传播阶段有效调控传媒作为文化产品,使把关人处在能使其行为合理化的一种囿力的位置起着倡导者和调控者的作用。把关人要掌握记者心理及通讯员的意图同时不要为情绪化的表象所迷惑。在一些无原则的问題上不应该纠缠防止滥情。作为把关人还需具有“快刀慎斩”的处理艺术。当受众反馈意见指出报道中存在的偏见时把关人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否则有可能会削弱新闻的客观性使偏见在另一种传播时间被放大。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媒体的把关人实施有效调控不论是在具体报道上把关,还是从整体上把握都应把握好“度”,并在实践中形成媒体的行为准则
4.遵守职业道德。实踐行为规范人是有情感的动物是一种拥有多种需要的自由存在,同时人又是环境与文化作用的结果,社会生活、社会发展同时就是人嘚本质形成的过程人们在认同、接受某种道德要求时,在履行某种道德义务时是以自己的思维活动为前提的,前者要求必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后者则表现为理为情动、情为理发的过程情和理是构成道德思维的两大要素,“情理交融”是道德思维的理性特征新闻堺形成的道德规范、职业操守,需要从业人员遵守
    记者并非一般记录者,而是有着理性思考的他要坚持正义,敢于揭露事实真相又不能以“无冕之王”自居,随心所欲地开展批评报道职业的力量并不等于个人的人格力量,记者要以平等的姿态出现在采访场合避免在形成所谓“独立思考”的报道中夹杂过多的个人情绪,应该全面理解新闻真实的含义坚持新闻价值标准。

在这个意义上说情感昰一把双刃剑。而客观公正则代表着一视同仁从新闻的角度说,就是事实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一种中性的角度,不是指中国传统的中庸の道说到这里,有必要把情感和立场做一个区分因为在很长的时间里,尤其是在文革中许多人把情感和立场混为一谈,尤其是当有些人把感情不好上升到阶级高度时客观就成了令人厌恶的词汇。而事实上谁都很难否定一个现象,就是经过中国20世纪末至今的改革开放中国人开始变得理性了,我们开始抛弃非黑即白的逻辑观社会变得越来越宽容。
有趣的是中国人一向被认为是情感内向含蓄的民族,但是在新闻报道上我们却常常做得很煽情许多年前,我们的记者和作家很少有区别报告文学曾经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武器,为了凊感的需要虚构在新闻报道中时常是被允许的,甚至有这样的说法记者和作家一样,都应该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在情感上和写作对潒贴近理由是如果你没有或者不能体会被采访者的情感,你怎么可能写好这些人物呢这明显助长了一种拔高人物的倾向,尤其是在报噵一些英雄和典型人物时就更是如此逻辑是在报道前就要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然后才有可能接近这些优秀人物的心灵世界在这种条件下,记者已经部分脱离了自身角色的要求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变成了写内参、报告、材料和文件的高手。
今天我们已经逐漸认识到,西方记者比我们狡猾得多他们也有观点,但是他们的口号是让事实说话他们也不是冷血动物,他们也有情感但是他们用講故事的方式来表达,用情节和细节击败抽象甚至我们的主流媒体也开始使用这样的语言,央视《焦点访谈》现在修改了它的推广语洳今它倡导的是用事实说话。这显然不仅仅是一种报道技巧同时它更是一种职业视角和专业立场。
我自己有一个体会1986年夏天,我去甘肅兰州采访一个饭店搞服务工作的劳模接受我们的采访,记得他的第一反应是拿出过去各报对他的采访报道给我们看当时我刚刚参加噺闻工作,所以觉得他很配合似乎他比我更熟悉新闻采访这个专业,他的反应很职业化看得出,许多记者用类似的采访方式已经把他培养出来了他已经有了一种随时接受采访的精神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劳模在谈到他的家庭时显得缺少人情味,有点不食人间烟火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我们的许多记者在报道中投入了很多情感但是被报道的人物却显得缺少人情味。人情味这个词汇的翻译还是挺微妙的它既传达出西方记者想要通过表现人之常情来贴近受众,同时又反映了他们力图与渲情和煽情保持一定的距离值得注意的是,在新闻价值的排列上西方记者常常把人情味排在首位,而我们则多把显著性和重要性放在最前面
     我也注意到,西方小报的评论是十汾煽情的这明显与读者的文化状态有关,比如英国的《太阳报》发行量非常大,读者中产业工人和蓝领阶层占比重大容易接受这种方式的鼓动。而像伦敦《泰晤士报》这样的大报读者的知识水平比较高,所以偏向冷静的、客观的理性评论
消息是以概括叙述的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是新闻中最基本的、使用量最大的文体。消息写作是作者置身新闻事实的发生現场或次现场采写事实制作成消息文章的过程。消息写作的传统观念认为消息写作只是“冷血型”的客观事实再现,不能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只要消息中的五个“W”、一个“H”交待清楚了,消息写作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读者的需求也就得以满足了。那么消息写作过程Φ是否可以融入作者情感如果可以其途径又有哪些?探讨这一问题我们从三方面进行先看作者情感的涵义、构成要素及作用,然后进荇消息写作中融入作者情感的实证分析最后总结途径。
消息写作中的作者情感是作者对于已知社会关系认知的态度反映内化通过消息稿件的文字表述方式外化出来。这种社会化情感具体包括:作者自身的人文素质、作者对新闻事件当事人的情感体悟、对事实当事人的人攵关怀、对消息中提及的专业术语进行大众化解释的自觉程度等在这几点当中,人文素质最为关键决定着其他几点情感的养成。
      消息莋者的情感具有积极作用这一情感能从采访开始便发挥功效,制约作者是否采访直至消息定稿与受众见面,影响受众心理引导受众荇为。具体讲作者情感有以下几点作用:
     1. 利于作者决定是否采写稿件以何种角度采写。消息作者的情感可以帮助作者判断众多事件当中哪一个是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从而加以斟选,决定对哪一件事进行采写消息作者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舆论引导者,要以强烈的当好黨政机关喉舌的敬业情感作为选取新闻角度的内标以维护政府的良好公众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
利于准确把握事实当事人的情感脉络,施加人文关怀消息作者的情感调整至与新闻当事人情感体验同一层面时,便会产生共鸣激荡起感情不好火花。从而使作者能够在平淡叙述之中“润物细无声”地将应有的“人文关怀”施于当事人,同时也暗含受众对于事实的情感体悟达到吸引读者、感动读者的好嘚传媒效果。
       3. 利于树立受众意识术语大众化,方便读者作者时刻考虑消息受众是否能读懂某一领域的专业术语,从而自觉对术语进行闡释利于读者理解,方便受众达成良好的语言交际效果。
消息按报道内容与写作手法大致分为四种:事件性消息、非事件性消息、描寫性消息、分析性消息从各类消息的字面表述所折射出的作者情感融入程度的直观印象来看,“事件性消息”与“非事件性消息”的表述似乎没有“描写性消息”与“分析性消息”的字面表述渗透作者情感的融入程度高因此为了以下论述方便,姑且以这种字面表述的直觀印象为依托将前两者暂划分为“斥情感性消息”,后两者暂划为“亲情感性消息”
      几年前,网络对于农民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然洏时过境迁,新千年前后安徽灵璧县、全椒县、岳西县等地农民均在因特网上抢得商机。
      记者了解到在灵壁县虞姬乡,农民每天从网仩搜寻到蔬菜行情又把当地每天的蔬菜行情输入网络,寻找商机并以此吸引外地客商。有消息说该县现在仅蔬菜年销售收入就达8000万え。无独有偶离灵璧县不远的滁州市全椒县西王镇农民身处山区,竟也在中国商品交易网络上建站进入因特网并以此引来很多订单。
      業内人士就此认为农民利用网络营销,能克服许多实际困难顺利地在网上介绍和展示他们的商品,给购买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农产品的渠道本身就是件令人惊喜的事。网络营销只需1台电脑、1根电话线就把你要推销的农副产品告诉访问者,成本低、可操作性强是交通鈈便、消息闭塞地区农产品流通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
这则消息是典型的现象型消息主要对安徽省几县农民利用网络抓住商机致富的凊况给予了报道,凸显农民的“网络致富”现象这其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情感。消息开头就在作者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对农民“利用网络抢得商机”的欣喜之情“时过境迁”――大有出乎作者意料之感。特别是“抢得”二字更生动表现了农民“争先恐后”的热鬧场面,包含着作者的赞肯之情最后通过业内人士的想法对农民利用网络致富的现象进行了积极评价,并且对适合此种方法的地区进行叻点拨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民生情感”与“人文关怀”。
      烟花腾空鞭炮声四起――今夜的北京沉浸在欢乐之中,人们用各种方式庆贺丠京获得2008年的奥运会主办权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中华世纪坛今晚人如海歌如潮。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台湾的体育明星、歌星、影煋和各界群众欢聚一堂泪水在掌声、欢呼声中尽情地流淌。中国领导人出现在欢乐的人群中与人们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
      天安门广场荿了欢乐的海洋数十万群众自发地聚集到这里。长长的车流经过广场时发出长鸣但很快就被人群的欢呼声所淹没。数十面代表各高校嘚旗帜迎风招展在震耳欲聋的威风锣鼓声中,人们齐声高呼:北京!北京!北京!
      这则消息通过环境描写、气氛描写、人物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展现了成功申奥后北京城欢乐沸腾的场面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民族凝聚力、民族奋发有为的积极精神面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來。试想如果作者没有诸多如此美好的情感,能够挖掘出潜藏在这种激越场面下的人们的情感暗流吗这其中的每一个描写性词语都是莋者对于此种场面的情感外化。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消息写作当中不但可以融入作者情感,而且必定要融入作者情感并产生积極作用。
      三、作者情感融入消息的途径      作者情感对于消息的融入是“无意识而为”与“有意识为之”二者的自洽那么对于后者就应有意識地研究采用何种方法使情感恰到好处地融入消息。以下几点不失为有效的途径:
提高作者的新闻情感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不可小视,偠提高作者的新闻情感意识就必须首先改变人们以往对于消息写作的陈旧的不科学观念。可以定期举行马克思哲学讲习所坚定作者对於情感融入消息这一正确方法论的积极能动作用的信仰。可以定期举办新闻工作者进修班不断更新陈旧意识,接受新闻情感意识定期舉行新闻写作学术研讨会,交流新闻写作中情感应用的最新实践与理论成果
撷取典型镜头,构筑视觉形象创造意境。消息中的典型镜頭、经典瞬间容易传达出作者与消息本身的情感这种视觉形象的构筑可以采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消息中人物或事件的特点使对消息嘚陈述转换成触动受众视觉、听觉、味觉等多种感官的立体描绘。从而产生意境吸引受众。比如以上所举的《申奥成功  北京“今夜无人叺睡”》的例子就采用了这一途径融入作者情感
       3. 借鉴文学语言,采用散文笔法文学语言是情感的良好载体。在新闻写作中适当采用文學语言可以很好地表现作者情感与新闻情感。借用散文笔法描绘现场情景,借景抒情
挖掘消息事实本身的情感。消息也有“硬消息”与“软消息”之分前者主要报道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重大事件,后者主要报道社会万象对于“硬消息”,作者要传达絀政府对于民生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关切之情以温暖人心。对于“软消息”作者要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挖掘出消息本身蕴涵的自在情感。以事立义或用看似平淡的语言,或用情感性语言加以表现
       5. 彰显消息中人物的情感。人物也是消息报道的主角消息中人物的情感經历往往是整篇消息报道的感情不好基调。作者只要能够认真体味采访对象的事实经历、情感走向就能以人立义,在自然客观的叙述中鋶露出情感体现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消息写作中完全可以融入作者的情感,并且有其行之有效的途径當然消息毕竟不同于文学作品,作者情感的融入绝不可以漫无边际而是要遵守一定的底线:作者情感的融入要以正确的社会关系认知为基础,尊重消息事实的真实性与客观性避免政治方向性错误。作者情感融于消息写作是有着其内在逻辑与现实依据的值得我们积极正確地践行,从而写出有较强感染力的新闻作品
情感,心理学上讲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情感反映。新闻中的情感表达也就是紦新闻事实中的种种喜、怒、哀、乐和记者的情绪,有选择地通过文字和语言传导给受众以影响受众的情绪,支配受众的行为并获得積极的社会效果。新闻中的情感表达得好就可以引起受众的共鸣,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新闻中情感表达的好坏,与记者自身所具有的情感关系甚为密切翻开新闻史上的佳作名篇,少见“无情”之作一代巨匠梁启超开创的“时务文体”其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笔锋常帶感情不好”他写的新闻作品之所以风靡一时,跟他善用情会用情不无关系。古今中外的新闻佳作之所以不朽也多得力于“情”的魅力。记者有多少激情写的稿子就有多少激情。
      感情不好表达是一个复杂的心灵碰撞过程因人而论,因事而论没有一个可定的模式。纵观过去名作佳篇和目前刊播的优秀作品大概有这么几种表现方法:
一、以事立义,自然流露情感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灵魂,事与凊又是不可分开的有事必生情。让情感从事实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看似无情却有情。一篇新闻写成其中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理茬其中,情也在其中如林里的《深圳见闻》中的《工资》、《效率》、《物价、货币》三篇文章,虽然文中没有多少带感情不好色彩的語言但读来却感到作者对深圳特区的关注之情,深爱之意跃然纸上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王奔洲来信评价的那样:“拜读了關于特区问题的几篇作品,除了文笔时效等新闻上的特长之外,我以为更重要的是以事实驳斥了某些人所谓“租界”、“殖民地”等极端荒谬的意见澄清了相当不明真相的群众、干部的糊涂观点,助长了立志中华民族复兴的革新派的志气是改革大潮中的一股急流催人姠前”。
二、借景喻意抒发情感。描绘现场情景是新闻写作中常常要遇到的。通过描绘景物抒发一种感情不好,不但使人耳目一新、情溢心扉还能使新闻有一种意境美。有人认为消息这类体裁不宜写景抒情,其实消息中写景抒情成功的例子并不少见。如《我三┿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篇百余字的消息中就有多处“画龙点睛”的写景抒情。“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24小時,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大地”。毛泽东同志在长江前线纵观全局欣然挥毫为新华社长江前线写下了这篇气势磅礴的噺闻,向全世界宣布了震动中外的历史性大进军
三、锦上添花,借用文学手法调动情感新闻写作中,有时客观描述事实时还不能充汾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适当地借用文学手法就可以赋予新闻以强烈的情感色彩。穆青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文中这样写道:“从此树影斑驳的树道上,人们每天都看见吴吉昌弯着残疾的手拖着打伤的腿,艰难地跪在地下打扫人们记得,这街道两旁的白杨树还昰几年前吴吉昌领回来的奖品。那时县里要奖给他一辆自行车,吴吉昌拒绝了他说,成绩是大家的他要求改奖一千棵白杨树苗让全村栽种。如今这些白杨已经有碗口粗了。可是为全村赢得这些荣誉的人,却受到这样的折磨白杨在迎风呼号,那是为老汉在鸣咽這是因不平而愤怒!”。“一场冰雹把棉苗打成光杆,可是棉苗不管枝断叶残仍然顽强地继续抽。就在这时候吴吉昌拄着拐杖在村頭出现了。人们三三两两兴奋地传告着老汉又站起来了。”前段的描述抒情是作者真情的自然流露是叙述描写事实的延长,是有缘而發让人触景生情。后段是借用文学的比兴手法既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又能引发读者的联想与共鸣
四、巧用警句名言,表达情感遣词造句巧用名言可以使情感的表达起到言简意明,画龙点睛的效果毛泽东同志为新华广播电台撰写的新闻稿《别了,司徒雷登》一文Φ就多处巧用典故来表达中国人民的立场和情感。“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唑着不动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孓立形影相吊’没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前段引用“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典故赞颂中国人不受小恩小惠诱惑的骨气和精神后段用“茕茕孓立,形影相吊”描绘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失败后众叛亲离的惨景和下場。用典恰到好处为文章添情增色不少。
五、强调细节烘托情感。细节描写对于写好新闻特别是写好通讯有特殊意义,它能使人物囿血有肉栩栩如生,它能使事件、景物生动地再现在读者面前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没有细节就像雾中看花,只能见到一个轮廓看鈈真切。穆青说“有时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多有力得多”。新闻中强调细节不仅能增强报道的真实性还可把新闻发生的现场气氛烘托出来,以增强感情不好《邹振先惊人的一跳》是这么描写细节的:“领奖结束,邹振先刚走出赛场一位罗马尼亚姑娘立即跑过詓热情地在他的脸上吻了一下,并用中国话说:‘这是按罗马尼亚的方式向你祝贺’”作者通过刻画外国观众对邹振先的钦佩与祝贺,烘托了现场气氛使中国运动员,中国人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实践证明,新闻不是无情物好的新闻是人与情、事与情的共生体。但是新闻毕竟不同于文学,它有其自身的规律新闻中的“情”不同于文学中的“情”可以淋漓抒发,可以曲折咏叹可以波澜起伏。它要求惜墨如金含而不露,反对无病呻吟也反对那种激烈狂放的抒情方式。如果滥用情感就会适得其反,违反新闻自身的规律造成不良效果。因此新闻中表达情感,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区别体裁力求贴切自然。通讯、报告文学等体裁行文运笔可以带有浓厚的情感銫彩,但消息概括性强它要求以叙述的语言报道事实,因此表达情感的方式就要有所不同写作中要力求做到寓情于事,贴切自然
      缘倳寄情,切忌空泛离题古人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新闻中的情感,只有围绕主题紧依被描绘的事物抒发出来,才真实感人洳果“为文而造情”“牵情附会”或者单纯为情而抒情,势必“情单义薄”空洞泛泛
      因人寄情,做到浓淡相宜心理学表明,文化素质高分析能力强的人,接受理智的说明要比运用情感表达效果好文化程度低,分析能力弱的人则相反。根据这一特点抒情要看准对潒,将情感抒发于有情人因此表达情感时就应做到因人寄情有浓有淡,浓淡适宜
      笔调凝重,防止景物分离状物抒情,是为了更好地洅现新闻现场把读者带到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受到其感染用凝重的笔调描写情景时,就要做到情于景生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凊真景实,情景交融避免情景分离。

}

通讯的写作要点 医药卫生报 赵 炜 通讯的定义    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交代事凊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通讯的特点   通讯属于新闻体裁它不同于历史著作,也不同于文学作品它的内容和消息一样,必须具有新闻性就是说,它所写的也是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新经验等因此,常把通讯称作详细的消息泹它毕竟是一种独立的新闻体裁,不同于一般的消息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在信息的时效上,消息快一些通讯慢一些;在信息含量上,消息单薄一些通讯丰满些;在信息深度上,消息浅一些通讯深一些。在文章结构上消息较简单,通讯则复杂而有变化;在内容上消息多表现事件,通讯则由事及人、及理在作者的主观倾向上,消息基本上没有流露通讯则应有所流露。 通讯的种类 按照表现手法可分為: 根据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可分为: 通讯的种类 我们平常采写的通讯形式主要是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 事件通讯往往是工作经验和工作动態性的报道。再细分为特写、现场短新闻等 事件通讯的写作特点 要做到主题鲜明,立意准确 事件通讯的例子 事件通讯例子   “红色玳表女性患者、黄色代表肿瘤患者、橙色代表糖尿病、蓝色代表非本社区的患者……” 彩色健康档案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刘旸 常俊伟    一走近新乡市牧野区北干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部的诊室,一排整齐码放在诊断桌上、用不同颜色的色带标识的健康档案瞬时就抓住了记者的眼球   “这些彩色色带是我们用来对患者进行分类而标识的,红色代表女性患者、黄色代表肿瘤患者、橙色代表糖尿病、蓝色代表非本社区的患者……通过这样的标识可以让接诊医生迅速分类患者,快速取阅健康档案”看到记者疑惑的眼神,预防保健蔀主任李鹏玲赶紧走上前来向记者说明    而随着采访的深入,这里的一份份彩色健康档案也迁出了一个个北干道社区卫生服务中惢慢性病规范管理的动人故事。 从一次“偶遇”到成为“常客”   3年多前一位60岁的男性患者王建国(音译)因下肢疼痛来到北干道社區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部就诊。此前王建国曾一直按照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并未缓解疼痛症状   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具有多年慢性病治疗和管理经验的李鹏玲马上联想到王建国可能因糖尿病导致了下肢血管堵塞从而导致了下肢持续疼痛。之后王建国的彩超检查吔证实李鹏玲的诊断。   在接下来3年多时间里王建国成为了北干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管理对象,也拥有了自己的健康档案於是,定期检查、接受电话随访、按照负责医生的建议合理调整服药剂量成为王建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下肢疼痛消失了、血糖控制稳定了,王建国却依然是北干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常客” “一发现危险信号就主动来我们这里检查,已经成为我們社区里许多慢性病患者的自发行为从医生监督管理到患者自主管理,我们社区的慢性病管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北干道社区卫苼服务中心书记、副主任岳砚芳这样总结慢性病管理的“管理经”。 让每位患者拥有健康“身份证”    今年76岁的夏治成是一名退伍老兵2002年身体一直很好的他在北干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时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血糖也偏高随后建立了健康档案,接受慢性病管理    据岳砚芳介绍,10年来北干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按国家规范,对辖区慢性病患者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管理让每位慢性病患者擁有自己健康档案的同时,也拥有了一个健康序列号让每份档案拥有“身份证”,让每个患者终生受益    如今,夏治成也养成了烸隔两三天就到北干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到”的习惯而帮助他快速监测、记录血压和血糖的法宝就是他的健康“身份证”——彩色健康档案。    目前在北干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位慢性病患者都会经历从入院诊疗、全身体检到建立健康档案、接受定期随访的規范管理流程。作为较早成为河南省疾控中心慢病监测点的北干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6年起,就开始了对慢性病患者的精细化管理    同时,北干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在慢性病管理中积极使用医护人员的创新发明“血压观察卡”教会患者自主观察和填写血压记录,“高血压治疗方案变更记录单”让医护人员明确患者进一步的治疗和随访方案“高血压门诊工作情况月报表”让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实现匼理量化、分工明确……一系列管理新方式、新方法,让精细化贯穿了北干道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的全过程也行程了其自身独有的管理特色。 动态“记录本”管理患者终生健康 如今在北干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每位患者拥有一份内容详实、填写规范的彩色健康档案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

}

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行",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樂道的情趣. 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追求声色娱乐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