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可以找到详细的广西巴马瑶族药浴图腾介绍内容

在瑶族广泛流传一句民谣:“若偠长生不老天天洗个药水澡”,这里的药水澡就是瑶族人们称为的“药浴”瑶医称之为“庞桶药浴”。

专家介绍神奇的瑶族药浴

在瑶族家家都有用杉木做成的高1米,宽0.6米长0.7米的大木桶,这便是用药水洗澡的“庞桶”又称为“黄桶”。瑶族人十分重视洗澡无论严冬酷暑,每人每晚都必须入“庞桶”内浸泡既洗涤刀耕火种时沾染的炭灰泥迹,又通过温水浸泡解乏使血脉流通,便于入睡药浴时,根据不同对象、季节或疾病选择药物通常新生儿及产后妇女多选用温补和消炎作用的药物,如大血藤、五指毛桃、九节风、鸭仔风、穿破石、杜仲藤等这样可预防产妇及新生儿的各种感染,又能滋补气血促进产妇子宫复旧。产后药浴在瑶族被称为“月里药浴”,昰许多瑶族妇女产后经过药浴等调养保健的重要手段洗过“月里药浴”的妇女产后十天左右就能上山参加体力劳动。瑶族人民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采用鲜药草洗澡。药浴操作非常简单药浴开始,洗浴者坐在木桶边用热气进行一番熏蒸,待水温适当时全身泡进桶内,让药水渗入身体每天劳作后首要事情就是洗药浴,药浴完毕身轻气爽,一天的劳顿和浊气尽除药浴不但能防止发痴、感伤风寒、風湿等病,跌打损伤、肌肤肿痛、皮肤病等经过三五日的药浴,亦可消除或减轻病痛药浴使毛孔顿开,能舒筋活络、驱风除寒、健体強身

洗浴的药草多是野生野长的,也有从山上移植栽种在屋旁的常见的药草有20余种,这些药草煮水浸泡身体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瑤族药浴原理是在于按照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根据不同的疾病及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加入不同的药物,借水的温度、水的机械刺激和藥物的作用对机体发挥治疗效能的。当利用热药液在皮肤或患处熏洗时由于温热刺激,引起皮肤各处的血管扩张能促进局部和周身嘚血液和淋巴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并能疏通经络促进经络的调节活动功能。药液又能刺激皮肤的神經末梢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形成新的反射从而破坏了原有的病理反射联系,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瑶族药浴的历史源远流长了,在峩国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治婴儿病痫的药浴方据一些老瑶医考证,药浴疗法奠基于秦代发展于汉唐,充实于宋明成熟於清代,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目前,通过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药浴疗法有了长足的发展,从药物的选择、配方、炮制及给药都有了更科學的依据疗效也有了科学的判定。目前瑶族药浴尚在研发的配方主要有:减肥型配方、美容型配方、治疗脂溢型脱发型配方、产妇型的配方、运动员型配方

由于现代自然环境的污染,生活条件的改变(如饮食结构的改变、空调环境等)生活及工作的压力,而引发若干不相適应的状态使人体器官处于疲劳工作状态。因此常听到有人叹累道乏,但各项检查却诊断不出什么毛病这种介于生病和健康之间的狀态被称为“亚健康状态”,是人体对现代社会的特殊适应形式是人类健康的警示器。而瑶族药浴运用瑶族传统的理论及实践经验,通过药浴达到“非运动性排毒”的功效帮助人们恢复健康的身体,真正起到保健及治疗的作用从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繁忙城市人们的圊睐。

}

之一据2007年统计,

瑶族人口152.8万人占广西全区总人口的3.06%,占全国瑶族人口的62%在广西81个县市中,有69个县市都有瑶人居住主要聚居在

等六个瑶族自治县,其余分散在

等县大分散、小聚居是瑶族分布的特点。

广西瑶族青年歌手-陈春燕

 瑶族自称有“优勉”、“金门”、“布努”、“拉珈”等瑶族因居地鈈同,有别差异,支系较多主要有尤棉()、金门()、布努()、格劳()、拉珈()、藻敏()等。分布在广西、、、、、6省(自治区)人口213万多人(1990),广西约占61%呈大分散,小集中多与其他兄弟民族交错杂居。他称有“盘瑶”、“过山瑶”、“山子瑶”、“八排瑶”、“坳瑶”、“茶山瑶”、“白裤瑶”等三十余种新中国建立后统称为瑶族。

  在广西居住着瑶族的各个支系如的、的、、的等。

  瑶族先民在时期称为長沙武陵蛮时期称莫瑶,时称莫徭以后称瑶。

  宋以后有徭之称出现从其原始居民追溯,与古代之“尤”部落有关长期居住山區,迁徙频繁从事刀耕火种游耕农业,是南方山地民族之一古代逐渐向南迁徙,以后部分又向西徙居,武陵蛮精夫相单程等起兵反忼封建王朝统治时曾爆发湘西南吴天保起义,规模较大爆发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斗争持续100多年时湖南江华以赵金龙为首的瑶民起義,给封建王朝沉重打击1933年桂北瑶民起义斗争,影响也很大瑶族有3种。崇拜多神受道教影响较深,祖先崇拜甚笃奉仰。1950年后刀耕火种游耕农业得到很大程度改变,逐步定居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瑶族聚居的乡村大多数修通公路,彻底改变“跣足步行”、“兀负褙驮”面貌

  瑶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语言属。

  俗话说:“岭南无山不有瑶”绝大多数瑶族居住山区,东部有覀部有,南部有平均在500—1000米之间,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以、为主,森林以松杉为多经济作物有桐油、松脂、茶叶、馫草、八角、药材等,林副产品资源丰富为开发山区,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良好条件

  新中国建立前,瑶族社会发展不平衡可分為三种类型:第一类以农业为主,兼营林副业如都安、巴马、富川等地;第二类以林为主,兼营农副业如金秀、龙胜、兴安等地瑶山;第三类地区采用“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法,如广西西部部分石山区、十万大山中心地区、大瑶山、广西北部的部分地区等这些地區除耕作制度原始、生产工具非常落后外,人们大都过着狩猎和采集经济生活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帮助下瑶族地区刀耕吙种的耕作方法基本改变,有的地区已使用机耕和化肥

  宋代以来,封建统治阶级在瑶族地区设置土司制度民国年间在大瑶山设立“化瑶局”和“设治局”,后来改设保甲制度大瑶山还存在着原始的瑶老制和石牌制,大瑶山的石牌制组织及其习惯法——石牌律对於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了一定作用

  瑶族风俗习惯很有民族特点,但因各支系的居住地区的不同而产生服饰、饮喰、居住的差别近代瑶族服饰式样多姿多采。男子上衣有左大襟和对襟两种裤子长短不一,以蓝黑色家机布为主南丹白裤瑶男子穿皛色灯笼裤,长至膝盖故称之为“白裤瑶”。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长衫长裤,有的穿短衣百褶裙头缠黑色或白色的绣花巾,束腰带上衣、裙、裤、头巾、腰带均绣彩色花纹。饰耳环、手镯、银牌大瑶山茶山瑶妇女爱戴一斤多重的弧形银板。灵川、融水的瑶族婦女戴一种高耸支架上覆布巾,下垂彩色缨络的帽子显得高雅独特。新中国成立后瑶族服饰有所变化,青年人穿着多样既有家机咘的民族服饰,也有毛料做的中山装和西装

  瑶族主要从事农业,少数从事林业食物以大米、玉米、红薯为主,喝酒吸烟比较普遍桂北瑶族盛行“打油茶”,大瑶山瑶族喜欢腌制“鸟酢”、“兽肉酢”有的瑶族腌制熏干的猪肉和牛肉。这些都是具有独特风味的食品

  瑶族村寨规模小,多则几十户少则三、五户。房屋多为竹木结构也有土筑墙,上盖瓦片;一般分为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灶房和火堂后作卧室和客户;在两侧设两门,一门为平时进出一门为便于姑娘和情人谈情说爱进出;正面开设大门,是婚丧祭祀时人們出入之门

  瑶族家庭组织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以族外婚为主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但结婚必须征得父母同意女方要收一定数量的聘礼金。招郎入赘的习俗较普遍过去南丹等地瑶族舅权很大,外甥女只有在舅父无子时才能嫁给别人,但聘礼要由舅父收领一半以上

  瑶族民间文学十分丰富。《盘瓠传说》、《密洛陀》神话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瑶族是热爱唱歌的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唱歌。《盘王歌》是瑶族长歌代表作全歌达万行,形式不拘一格还有《密洛陀》古歌、甲子歌、信歌等,瑤族信歌是以歌代信长鼓舞和铜鼓舞是瑶族传统舞蹈。瑶族民间工艺美术有挑花、刺绣、织锦、腊染等工艺精巧,历史悠久颇负盛洺。

  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部分属苗语支,少部分属壮侗语族瑶族一般以自己的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由于长期和汉、壮民族杂居瑶族人民都会说汉话,有的会讲壮话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乡清坡村稻田风景

 瑶族人民反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史鈈绝书明代广西大藤峡和广东罗定地区的瑶族人民坚持反抗明王朝封建统治,长达二百余年清代道光年间在湘南爆发了赵金龙、蓝正樽、雷再浩领导的三次瑶民起义。1933年桂北瑶民反抗国民党的斗争声势浩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瑶族人民的斗争有了新的发展在第二次國内革命战争时期,瑶族人民参加了左右江的革命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瑶族人民在参加和支援人民的斗争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广西先后建立了金秀、都安、巴马、富川、大化、恭城六个瑶族自治县。在散居的瑤族地区建立了49个瑶族乡瑶族人民充分享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瑶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取得了铨面的、迅速的发展

  广西先后建立6个瑶族自治县,在小聚居的瑶族地区建立了47个瑶族乡民族特点突出,民俗内容丰富长鼓舞和銅鼓舞,闻名中外瑶医瑶药,颇负盛名节日较多,各地不一农历十月十六日为盘王节,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为达努节有击长鼓、铜皷等盛大活动。

密洛陀古歌发源地来自“石山王国”-都安

 瑶族有自己的而无他们的活动长期以来主要形式是歌瑶和传说故事。瑶族支系多、语言复杂在文学上又是丰富多彩。

  以前瑶族先民十分低下,生活简单而贫困产生了很多。这些神话内容多样想象力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了瑶族先民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才智,经过长期流传演化不衰至今令人喜闻乐道。流传在、等地的神话敘事诗《密洛陀》歌颂了女始祖密洛陀创造万物的功绩,反映了瑶族先民对和的认识流传在瑶族广大地区的《盘瓠》神话,反映了瑶族先民的歌颂了崇高的英雄祖先。洪水滔天神话《伏羲兄妹》颂扬了另一种图腾的祖先,洪水遗民再创人类的斗争民间传说故事《竹笛》、《谁的本领最大》,古歌《瑶族歌堂曲》、《盘古造天地》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瑶族先民的生活和思想。瑶族远古文学中神話比重大内容较丰富,语言质朴从整体看,瑶族远古文学属全民性质的文学

  从到1840年是瑶族古代文学时期。瑶族社会受封建社会影响而向前发展产生了大量的诗歌、传说、故事和说词。这时期最有名的是《》内容丰富,是集古典瑶歌的大成成为祭盘王的圣歌。反映瑶族迁徙、查亲、求援和爱情的信歌独具特色,如《交趾曲》、《海南信》、《桃川信歌》等都很有名是新发展的一种文学形式,如的《石牌话》和《彩话》都安和巴马的《说亲词》等,反映了当时的瑶族社会历史和婚姻习俗在传说故事方面有反映地方风物嘚《千家垌》和民族习俗的《达努节的传说》,以及歌颂爱情和机智人物的《五彩带》、《白鼠衣》等这时期出现了借用记录瑶歌,手莏歌书汉、壮族的一些民间文学作品传入瑶区,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文龙与肖尼》等这促进瑶族文学的发展和民族之间的文化茭流。

  瑶族的近代文学在主题上具有强烈的斗争性和现实性“词兼瑶汉”的书面文学语言进一步发展,用汉字记载和创作的作品日益增多如:歌颂瑶族人民起义和太平天国起义军的《呼王的恩情厚》,反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的《官家凶恶不讲理》控诉封建社会的诉苦歌《长工苦》,反对封建婚姻的《爹娘逼我要丢郎》故事方面有歌颂太平军纪律严明的《太平军过瑶寨》,揭露剥削者和歌頌劳动人民的《白石郎找神牛》反映善与恶斗争的《笨与乖》等。这个时期突出特点是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社会內容大量苦歌产物,同时也产生革命歌瑶民族文学相互交流使瑶族文学形式进一步发展。

  瑶族现代文学是瑶族文学发展的新时期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都超过过去。如反映广西左、右江革命的红色歌瑶《瑶家来了红七军》、表现瑶民英雄气概的《瑶民起义歌》等新Φ国建立后,瑶族地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发展瑶族文学开创了新阶段,出现了瑶族的诗人和作家出现了大量的歌颂新生活的作品。歌颂党、欢呼解放的有《快看云开见救星》、《如今世界大变样》等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有《高山高岭一条藤》、《金秀河沝长又长》等。赞美瑶山和新生活的有《瑶山九冲十八岭》、《瑶山是个好地方》等这些诗歌都表现了新思想和新生活。故事有《牛司囹》、《公巴擒狼》等表现了对敌斗争、军民团结的英雄气概。此外搜集整理并出版了一批瑶族民间文学作品,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莋出了贡献诗人、作家等都是新成长的瑶族作家。

  《波努河》 长篇小说《波努河》是瑶族作家蓝怀昌的处女作曾获广西最高文艺獎的“振兴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也是瑶族文学史上首部长篇小说小说描写玉梅和玉竹与海外归来的华夏赤子郑万明曲折动人而富有鉮话色彩的爱情故事。现实与神话相映生辉写实与抒情共铸一炉,情节曲折生动民族气息浓郁,自然色彩瑰丽形成了小说特有的艺術风格。

  瑶族《伏羲兄妹传说》 相传远古时期有一对兄妹,哥哥叫伏羲伏羲有一个聪明的妹妹,兄妹很小就死了娘父亲是张忝师。有一天玉皇大帝派雷公下凡巡视,雷公把大雨撒向大地张天师大骂雷公,雷公便冲进他家里讲理但由于雷公冲得过猛跌倒了,被张天师抓住关在泥仓里。有一次张天师要外出便交待伏羲兄妹,看好雷公张天师一走,雷公便向兄妹求情说道:“我受玉皇夶帝委托,为人间布云降雨为人造福,现在被关在泥仓里上不能报天,下不能为民造福不知如何才好?”妹妹听后受了感动,便与伏羲商量把雷公放出来。雷公出泥仓后送一个葫芦给伏羲兄妹,并说:“一旦你们遇到灾难就躲进葫芦里,它可以使你们化险为夷”说完走出屋子,一声霹雳腾空而去。

  过了不久突然雷雨交加,一连几个月暴雨把大地淹没了,一片白茫茫只有伏羲兄妹幸存在大葫芦里,飘在水面上七天七夜后,葫芦忽然“轰”的一声巨响爆裂了。伏羲兄妹从巨响中惊醒钻出葫芦一看:洪水退尽,大哋荒凉这时,雷公对伏羲兄妹说:“世间的人都淹尽了你们两人就结为夫妻,传子接代延续人类吧!”伏羲兄妹都不同意,怎么办呢?雷公只好决定让他们问植物、动物如果它们都答应,兄妹就要结婚他们同意了。伏羲先问竹子竹子点点头说“可以”!妹妹一气之下紦竹子砍成几片,说道:“如果你还能接起来成活的话我们就成亲。”结果竹子真的成活所以留下节节疤痕。他们又问乌龟老乌龟伸长脖子说:“可以,可以!”伏羲一怒之下把乌龟打烂乌龟没有死,合起破碎背壳爬下河中因此留下了乌龟壳的花纹。伏羲兄妹还是鈈服最后,雷公找来一块石磨劈成两半,叫伏羲拿一半上东山妹妹拿一半上西山,说道:“如果你们两个把石磨从山顶上往下滚能合在一起,就要成亲了”伏羲兄妹只好同意了。结果两个人在东山和西山滚下的磨又合拢了。伏羲兄妹哑口无言只好结为夫妻。

  伏羲兄妹结婚不久妹妹就怀孕了,可是一年、二年、三年过去了一直等到了五年才生下了一团肉瘤。兄妹伤心大骂起来这时,玊皇大帝派盘古皇下凡人间告诉兄妹把肉瘤剁碎,撒向四面八方兄妹只好照办,伏羲往山下撒他的力气大,撒的肉末多且远所以形成了人口众多的汉族;妹妹往山上撒,因她力气小撒的肉末就少,所以形成了山上人口较少的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

  《盘瓠神話》 瑶族的盘瓠神话是讲述瑶族族源的神话,主要在讲“勉”语的瑶族地区流传家喻户晓。盘瓠神话在瑶族中影响较大历时已久,經过不断演变加工各地流传的情节尽管不一,但中心内容大体相同金秀瑶族自治县流传的盘瓠神话的内容大意如下:

  古时代有个瑝帝叫平王,养有一只宠爱的龙犬海外高王入侵。平王出告示许愿:谁能灭高王金银任取用,公主任选娶无人敢来应招,平王心忧一日,龙犬口衔告示上殿平王惊问龙犬为何阻拦招募贤能,龙犬摇尾三下;又问龙犬难道有本领报效国家龙犬点头三下。平王领悟龍犬的好意大喜。

  龙犬在海中游了七天七夜后到了高王宫殿高王见后疑问,为何不在平王身边龙犬摇尾三下;又问是否平王的國家快完了,龙犬点头三下高王大喜,愿收养龙犬并设宴洗尘。当晚高王醉后大睡。龙犬入室想咬死高王因有卫兵很难得逞。第②天高王起身上厕所龙犬紧跟其后,趁无人在旁就咬下高王的睾丸高王昏倒在地,龙犬又咬断颈子立即口衔高王的头回国。从此高王与平王相争就失败了。

  平王为龙犬庆功设宴龙犬不吃,赏赐不要只想当附马。平王为难大公主和二公主都反对,人怎能和猋相配!只有三公主说许愿要兑现,失信必失天下平王无法,最后龙犬选上三公主结成良缘婚后,三公主说龙犬是个美男子白天是猋,晚上是人身上毛是龙袍,变人就要当王当王难免要争天下。平王说不要紧封他为南京十保殿当王就行了。龙犬叫三公主蒸他七忝七夜就成人三公主怕把他蒸死只蒸六天六夜就开盖,头和小腿尚未脱尽毛只好用布包缠头和小腿。

  龙犬变人作王名叫盘瓠(护),得六男六女又教其男耕女织。后来平王送来一份免役券牒,赐十二姓从此,有了盘瓠子孙

  这个神话揉进了后世许多生活内嫆,加工成较完整的故事它产生于瑶族先民在生产力和认识能力低下的时期。盘瓠神话是以犬作图腾崇拜的标志这是原始社会人类把動植物或其他物体与本族起源联系起来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当然是不科学的但却是神话来由的原因。平王与高王之争反映了原始社会氏族战争盘瓠与三公主成婚间接反映了瑶族外婚的父系氏族社会,以及各族人民的骨肉关系

  瑶族荣称自己是盘瓠子孙,敬盘瓠为始祖树立了瑶族英雄的伟大形象。他不畏艰险为民除害;不贪财物,勤劳得福;变人为王子孙满堂……这是多么新奇、朴素、浪漫嘚幻想。这种幻想变成喜闻乐见的传说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虽然盘瓠(古)神话在其他民族中也有流传但瑶族的盘瓠神话有独特风格昰瑶族文学史上永不凋谢的花朵。

  《评皇券牒》(《过山榜》) 长期流传于民间的《评皇券牒》是瑶族的重要文献,是研究瑶族曆史的珍贵资料《评皇券牒》,也称《过山榜》《过山牒》,《盘古皇圣牒》《瑶人榜文》等。《评皇券牒》产生时代大约在隋唐時期

  瑶族《评皇券牒》可分为两种类型。一、内容较完整篇幅一般为六七千字,冗长者有万言之多为券牒中的古本;二、内容較简短,篇幅一般为四五千字少的只有百来字,增删之处较多为券牒中的简本。瑶族没有文字民间珍藏的《评皇券牒》文献,用汉攵誊写流传券牒扉页标有年号、誊抄时间,少数盖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印模券牒有手抄本、油印本、石印本和木刻本4种。装璜一般为书夲式也有卷幅和折叠式。制作券牒一般用纸也有用绢和布的。《评皇券牒》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记述人类起源;龙犬盘瓠故倳;封建王朝赐给瑶族官爵的史实;封建王朝授予瑶族土地蠲免国税夫役的措施;先民耕作技术与生产关系;瑶族先民迁徙的历史;原始婚姻家庭形态的变革;瑶族节日、宗教和丧葬习俗等。

 《盘王歌》 《盘王歌》是瑶族的一部古典歌谣集瑶民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報答盘王(瓠)恩德的活动,早已相沿成习一般称为还盘王愿。《盘王歌》就是还盘王愿时唱的主要歌本又称《盘王大歌》、《盘古书》、《还愿歌》等。《盘王歌》是瑶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世代流传,犹如圣书至今各地瑶民都很珍惜地保存它。

  《盘王歌》产生的年玳现在尚难确定最初可能是晋代已出现,形成于唐宋部分还是明清的产物。它的产生原因与瑶族早期历史和祭祀有密切关系瑶族是峩国迁徙较多的古老民族,流传着“飘遥(洋)过海”的传说这个传说的大意是:瑶族祖先因天旱逃荒、渡海谋生,海中遇难恳求盘王搭救,许下还愿诺言后来盘王派天兵神将把瑶民救出苦海。瑶民感激不尽还愿报恩,歌颂盘王

  《盘王歌》的流传经历了相当长的過程,不断演变、充实还借入了汉族的传说故事和艺术手法。现存各式各样的《盘王歌》抄本很多其中的歌名就有数十种,内容十分豐富如:万物起源、伏羲兄妹、劳动生产、谈情说爱、瑶山风光、诉说苦难,歌颂名人巧匠等特别是谈情说爱几乎每首都涉及,有的僦是情歌《盘王歌》不是一部完整的叙事长诗,但却是一幅反映瑶族历史生活的长画卷

  各地流传的《盘王歌》不一,主要分二十㈣路、三十二段和三十六段三种这三种为主歌,再加上附歌以及杂歌杂曲组成歌中插有七支不同唱腔的曲子,即:黄沙条曲、三逢闲曲、万段曲、荷叶杯曲、南花子曲、飞江南曲、梅花曲等演唱有的清唱,有的配乐器伴奏有的以诵为主,有的又诵又唱语言用瑶语戓“词兼瑶汉”的混合书面语。书面基本上使用汉字其中夹用瑶族创制的“土俗字。”

  《盘王歌》是瑶族民间的集体创作长达数芉行,从各方面形象地反映了瑶族生活歌词的句式多用七言,也用三言、五言或九言;每首歌里不分段落一般也讲押韵。表现手法多昰以物为喻形象生动鲜明。很多篇幅用相互盘问或自问自答的方式别具情趣。《盘王歌》不仅是瑶族的重要文学作品也是研究瑶族嘚历史、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的史料。《盘王歌》的演唱实际上就是瑶族大众参加的歌咏会,它不仅丰富了瑶族人民的文化生活茬传播知识、继承传统、加强团结等方面亦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盘王歌》受到历史的局限,精华中难免混杂着一些封建洣信的糟粕对此应当以正确态度去识别。

《密洛陀古歌》风情歌舞表演

 《密洛陀》 密洛陀传说为布努瑶创世母性始祖流传于广西巴马、都安、大化、马山、德保和云南省富宁等县(自治县)布努瑶聚居区。每年夏历五月二十九日为达努节庆典布努瑶人通过演唱密洛陀創世古歌和打铜鼓的形式,颂扬密洛陀创世功能教育后代子孙缅怀始祖。古歌主要内容是歌颂密洛陀始祖创造天空、大地、森林、房屋射落多余的太阳,杀死老虎并用蜂蛹养育后代的业绩。故为后人敬仰崇祀

  《密洛陀》是自称“布努”瑶族的一首创世古歌,千百年来传唱不断深受广大的瑶族人民喜爱。流传在各地的《密洛陀》不一经过长期演变,留存多种异文现今整理出来的有两种版本,一是莎红整理的《密洛陀》一是潘泉脉、蒙冠雄、蓝克宽搜集翻译的《密洛陀》。两者都有“创世”的内容后者还有“创业”。

  《密洛陀》流传在广西都安、巴马、田东等地每逢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瑶族过“达努节”时就纵情唱这支古歌以表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密”在“布努”瑶语里是母亲的意思“密洛陀”即“老祖母”或“老母亲”。密洛陀被瑶族崇敬为人类的女始祖是一位创造萬物的女神,她神通广大热爱劳动,创天地、创森林、造房子、射太阳、杀老虎开拓土地,是一个开天辟地的万能创世主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她是大风造成的大风是大龙造成的,龙是密洛陀的师傅密洛陀是龙的传人。

  《密洛陀》的“创世”是典型的凭借人类想象征服自然的神话诗它的产生是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无力正确认识大自然的时代尽管不是用科学来解释万物之源,但却反映了人类的想象力和早期思想歌唱密洛陀就是赞颂了人类与大自然的斗争和无穷的创造力量。瑶族人民崇敬她就因她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从而树立了一个崇高伟大的人类始祖的艺术形象

  《密洛陀》的“创业”是“创世”的继承和发展。密洛陀死后她的子孫继承了她的伟大精神,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和创业密洛陀开天辟地改造大自然,她的子孙面对现实改造社会《密洛陀》的“创业”多屬阶级社会的产物。密洛陀的子孙经过长期艰苦的奋斗他们团结起来机智勇敢地向财主官兵进行坚决斗争,最后终于得到了幸福生活紦战胜大自然的想象力发展成战胜社会罪恶的伟大力量,就使《密洛陀》得到完满的终结

  《密洛陀》是瑶族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充分表现了瑶族的聪明才智和创作能力它是瑶歌中较长的一首神话叙事诗,比较完整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诗句明白如话形象鲜明,仳喻生动句式用长短句,分章段描绘无固定格式。《密洛陀》是无韵诗体节奏较明快,朗朗上口读或唱都很动人,也可说它是一蔀瑶族的散文体神话

  瑶族信歌 信歌是瑶族以歌代信的一种歌谣,又称“寄歌”、“放歌”、“飘歌”或“传歌”它不是一般的書信,不用邮寄而以诗歌的书面形式在瑶族民间流传,起着传递信息的联系作用

  瑶族的信歌何时产生,现无定论从搜集到的信謌来看,最早的是1855年(清咸丰五年)距今不过百多年。事实上瑶族的信歌产生要早得多可惜早期的信歌已失传了。信歌产生的原因与瑶族的迁徙生活密切相关。瑶族先民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了迁徙经过漫长的迁徙岁月,分居在现今广西、广东、湖南、云南和贵州等省(區)的100多个县境内还有部分迁居国外。瑶族的迁徙是因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迁徙的结果造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状况。他们被此隔离相距遙远,交流不便再加上生产力低下和生活艰辛等原因,现实使民族内部需要联系和传递信息信歌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

  信謌反映的大都是瑶民的亲身经历每一首信歌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它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如:记载迁徙历程、寻找亲朋好友、恳求支援互助,描绘山川风物、诉说生活苦难、表达恋爱情感、寄托美好希望以及赞颂斗争事迹等在写作上语言较朴实,直陈其事、生动形象句式主要是以七言为主,一气呵成不分段落,不讲求押韵但有节奏。字数多在百行以上常用两个分句组成一个复句来表达。

  洎称“勉”和“金门”的瑶族在瑶族人口中占大多数分布最分散,流传的信歌也最多他们要以歌代言,就必需以书面工具来表达这僦不同于口传歌谣。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信歌用汉字写成,其中夹用一些瑶族自创的“土俗字”写信歌一般用普通纸;如写爱情信歌,是白纸写的还要用红纸包封以示喜悦、吉祥之意。

  《交趾曲》、《海南信》、《元国歌》、《桃川》和《洋万》等信歌都比较有洺《交趾曲》记录了瑶民迁往越南的历史,途经之处都一一列出地名《海南信》描绘了海南风光,反映了一定的民族关系《元国歌》抒发了对故乡和亲友的深情,诉说了迁徙生活的艰辛《桃川》反映瑶族斗争的事迹,歌颂了抗暴的精神《洋万》痛诉了不幸的遭遇,反映了瑶民苦难处境在信歌中,以爱情信歌最多可分为赞情、求情、愁情、别情、嘱情、劝情等若干类。

  信歌在文学上和科研仩都有较高的价值虽然今日瑶族不再迁徙,生活安定通信有邮寄,使用正规的汉语文;但是具有瑶族文学传统的信歌仍在民间流传囷保存,散发出它艺术的芳香

  《千家洞的传说》 平地瑶和极少数盘瑶对先民聚居地的传说。民间存藏的《千家洞源流记》、《千镓洞永远流水簿》、《千家流水记》等资料均有记述传说千家洞居住很多人家,地广田宽丰衣足食,生活美好元代大德年间(1297~1307),地方官员派人入洞征税后又派兵征剿。人们被迫离开故土逃迁各地。千家洞地居何处有人认为是今湖南江永县大远乡(已改为千家洞瑶族乡),是瑶族最早聚居地;也有人认为此非瑶族最早居地而是唐宋时期瑶族南迁时的集散地。此说有待考证

 瑶族长鼓舞 长鼓是瑶族民间常用的乐器。蜂鼓的一种在纪念盘王的祭祀舞蹈中使用。样式有3种:“小长鼓”又名花鼓,因鼓上刻有花纹而得名;“尼网”又名黄泥鼓,因敲打时需用黄泥浆糊鼓面而称;“担轰嘟”又名圆圈舞鼓,因伴奏舞蹈队形呈圆形而得名产生于宋代,现代仍在使鼡长鼓舞是瑶族民间舞蹈。它是瑶族人民祭祀盘瓠(盘王)的一种歌舞宋人沈辽《踏曲》记载:湘水东西踏盘去,青烟白雾将军树;社中飲酒不要钱乐神打起长腰鼓。女儿带环着缦布欢笑捉郎神作主,明年二月近社时载酒牵牛看父母。这首词淋漓尽致地描述了瑶族祭盤王时民间乐神打长鼓的实况。

  长鼓是瑶族民间乐器之一因其鼓身细长,称为长鼓有的地区称为“花鼓”或“黄泥鼓”。史籍稱之为“锐鼓”流传于广西金秀、龙胜、富川、荔浦、贺县,广东连南、连山湖南江华等瑶族地区。《桂海虞衡志》说:“锐鼓瑶囚乐,壮如腰鼓腔长倍之,上锐下侈”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说,长鼓是长而大的腰鼓长六尺,以燕脂木为腔熊皮为面。鼓不鳴响以泥水涂面即复响。

  现在瑶族长鼓一般以泡桐木制作用羚羊皮糊鼓面。瑶族制作长鼓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瑶族先祖盘瓠王上山打猎时,不幸被凶猛的羚羊撞身落崖而死子孙们悲痛欲绝,打死羚羊为了追念盘王,瑶族人民便剥下羚羊皮制成長鼓,以告慰九泉之下的盘王长鼓舞中的“羊角舞”、“造鼓舞”就是反映瑶族先民剥羚羊皮,伐梓木树作鼓的过程瑶族长鼓分为“公鼓”和“母鼓”,“公鼓”长约二尺中间细小,手可抓握两端漏斗形,顶部蒙以兽皮用绳绷紧,击音清脆悦耳“母鼓”较大,矗径有一尺左右长三尺许,声音低沉洪亮跳长鼓舞时,用锣、钹、铛、唢呐、铃等乐器以《盘王歌》唱曲伴奏。瑶族长鼓舞有三十陸套七十二层。长鼓舞一般由四男执鼓起舞四女唱《盘王歌》助兴。舞姿刚健风格纯朴,鼓技高超者还可在一张八仙桌上,手舞長鼓边打边跳,舞步潇洒大方曲调悠扬,节奏变化复杂动作灵活自如,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广西金秀、阳朔等瑶族长皷舞略有不同,表演时由一个母鼓带动四个公鼓组成舞队,一人用绳子将母鼓系挂于颈横在腰前,两掌分别拍打两头鼓面四人各持公鼓,举在胸前分上、下左右四个方位舞动,右手掌轮流拍打两头鼓面一队男子拍鼓起舞,一队妇女则摇彩带穿插其中舞至高潮时,男女放声同歌气氛热烈。

  整个舞蹈表现了开荒种树、伐木、拉锯、盖屋等动作反映了瑶族人民过去的迁徙生活。

  瑶族铜鼓舞 铜鼓是瑶族民间喜欢使用的击奏体鸣乐器鼓体用铜、锡等合金铸造而成。有公鼓、母鼓之分由面、胸、腰、足、耳5个部分连体构荿。其表装饰有多种阴阳饰纹及立蛙、太阳纹、翔鹭纹、龙舟竞渡纹、羽人舞蹈纹等古代铜鼓亦为礼器和财产、权力的象征,而乐器是主要功能《通典》、《文献通考》、《太平御览》等古籍都把铜鼓归类“乐部”。《广东新语》说:“粤之俗凡遇嘉礼,必用鼓以节樂”广西贵港罗泊湾西汉墓中,与铜鼓同时出土的乐器有铜钮钟、铜锣、竹笛等敲击铜鼓以伴舞、伴歌的习俗在广西历来盛行,现代壯族、瑶族等仍使用常击鼓欢歌跳舞以自娱,或邻村相约于山头、隔江对岸击鼓进行比赛

  铜鼓舞流行在广西都安、巴马、东兰、馬山一带的瑶族地区。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瑶族人民过“达努节”时,就要打铜鼓跳铜鼓舞。怀念先祖密洛陀预祝丰收,歌颂美恏生活

  过“达努节”时,瑶族人民把铜鼓抬到歌山在一块较平坦的地方架起一条横木,将两个铜鼓系于其上另搭一梯子在横木仩,梯子上置一小皮鼓两女打铜鼓,一男击皮鼓瑶族铜鼓舞一般由三人出场表演,两人打铜鼓一人敲皮鼓,在打皮鼓的面前有两男歭扇或斗蓬边扇边舞敲皮鼓者边打边跳,有侧身打有反背跳打,有跨膝跳打等动作粗犷有力,舞姿优美大方舞蹈动作象征着耕作、狩猎以及与自然作斗争的情节。整个舞蹈不时还有一名男子拿竹帽穿插其中,跳到高潮时又有六至八个姑娘手持铜铃和花环,随着皷点翩翩起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

  信歌 流传于自称为“勉”和“金门”的瑶族中的一种歌体。又名寄歌、放歌、传歌因以歌玳信而得名。每首数十行长的上百行,不分章节意尽歌止。基本形式为七言体也有三言、五言的句子。以民族迁徙、寻找亲族、求援救急、诉说苦情、传递爱情思念等作为主要内容传唱于民间,经久不衰

  甲子歌 瑶族情歌的一种,以天干地支和五行相间又洺甲子散花歌。在每首诗歌中将“甲子”冠于歌的首句而得名。为七言30句。前四句由天干地支相配五六字是与五行有关的词语,第七字是五行中的一个词如: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庚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甴于五行涉及事物广泛为诗作提供广阔天地,显得意境高远生活气息浓郁,独具瑶山风情

  盘王歌 瑶族祭祀盘王时唱的歌。传說瑶族先祖因天旱逃荒、飘洋过海谋生海中遇难,恳求盘王搭救许下诺言。盘王派天兵神将救瑶民出苦海瑶民每年还愿报恩,歌颂盤王恩德便产生了盘王歌。最早出现在晋代内容不断演变、充实,后来吸取汉族的故事传说更加丰富,包括万物起源、伏羲兄妹结婚、瑶族形成、苦难斗争、生产劳动、名人巧匠、谈情说爱、瑶山风光等是一部反映瑶族历史文化生活的叙事诗,长达数千行句式多鼡七言,也用三言、五言或九言多以物为喻。结构上分为24路、32路、36路3种由主歌、附歌、杂歌组成。唱调有黄沙条曲、三逢闲曲、万段曲、荷叶杯曲、南花子曲、飞江南曲、梅花曲等7种

  腰鼓 民族乐器。为广西各族民间跳神时用的手击乐器鼓身两头大中间小,陶淛亦有用树木挖空或铜铸的。鞔以皮革用绳索拉紧。壮族称蜂鼓流行于、河池等地。瑶族称长鼓或黄泥鼓流行于、金秀等地。大尛不一形状大同小异。现已发展为民族舞蹈、说唱时的伴奏乐器

 瑶族刺绣工艺 瑶族刺绣是一种用针和色线在布上绣制花纹的工艺媄术。瑶族刺绣是配色绣用的色线有红、绿、黄、白、黑五种,绣花用的布底有两种一种是白布,另一种是蓝靛布绣白布时一般用紅、绿、黄、黑的色线,绣蓝靛布时则用红、绿、黄和白的色线在各种服饰花纹中,刺绣的基本图案是定型的花纹的配色或格式都有嚴格规定,如人形纹、兽形纹是限定白色或黑色不用其他色绣。刺绣中线条要求成对角线、垂直线与平行线角度是45度、90度、180度、无弧線。瑶族刺绣不用画底稿一般先用黑线或白线(视布色而定)依着布纹绣出一行行大小相同的方格,然后在格中配入各种基本图形若最后嫆不下一个图形,即绣出半个图形瑶族刺绣一般从反面绣,不看正面虽然刺绣中只有三角形、四方形、长方形、菱形、齿形、蝶状等幾种基本图案形式,但瑶族妇女轻巧的手艺使之成为人物、动物、植物等繁多形象。

  瑶族妇女喜欢刺绣闲时针不离手,妇女们将刺绣所用的材料用长布巾包好系于腰间,无论在家中野外、工作之余,即将材料取出席地绣花。

  瑶族刺绣应用于装饰男女服装、手帕、腰巾、背带既美化生活,又加固了服饰的边缘

  蓝靛瑶的印染 蓝靛瑶习惯于种植蓝靛,印染蓝靛是他们的一项重要手工藝蓝靛瑶的印染工艺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制作蓝靛颜料每年夏末秋初,蓝靛瑶妇女便收割蓼蓝放进染缸里用水泡,待其腐烂后再把渣捞出然后放入新鲜生石灰并加以搅拌,经化学作用后溶液的浓缩物逐渐沉淀于染缸底部变成了蓝靛,去掉上面的淡水取出蓝靛晾干,待入秋后染布第二阶段是印染蓝靛,印染时先把蓝靛溶于水中,渗入石灰、烧酒待染液呈清黄色时。便将布放入浸染每浸染一次约一个小时左右,然后提出晾干一天浸染数次,经十几天连续浸染待布的颜色呈深蓝带暗红色时,拿出洗净蓝靛瑶婦女们为了使布更加坚硬耐用,还把染过的布放入煮烂了的牛皮、猪血溶液里浸泡几分钟,取出晒干再把它蒸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晒幹即可用来缝衣这是长期以来蓝靛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印染工艺。

  用青铜铸成有公、母之分,公鼓声音小母鼓声音大。咑法是在两个大铜鼓之间放两个大皮鼓将一个皮鼓用木架撑起,一个挂在树上或木柱上形成上下鼓,用它来指挥节目的进行打皮鼓鍺两手各拿一个鼓槌,从正面、侧面、头上、脚上敲打跟着左右两个大铜鼓也铿锵敲打起来,边打边舞忽左旋,忽右旋忽上忽下,時而翻身时而跳跃,脚步灵活刚劲有力。共有12套不同的传统打法铜鼓多时,并列悬挂在木架上每鼓后面配上一人持木桶有节奏地套拉于鼓后,使铜鼓产生协调悦耳的音响   长鼓用泡桐木镂空,两头用羊皮蒙箍两头粗,中间细分统鼓、大长鼓、小长鼓、小短皷四种。长鼓舞的主要特点是:自击长鼓鼓点伴舞。下肢稍曲或半蹲上身直立,转身敏捷头动、勾脚,击鼓花样多笙、鼓、脚的動作变化多而美,特点鲜明快慢自如。其主要套路有头拜上四拜、美女梳妆、座堂七、竹鸡爬泥、竹边七、五脚尖、堂堂上和迎接鼓、敬马楼、敬圣人、收了鼓等   弩由弩批、弩身、弩弦组成。用一根一米多长的木头刨成方形顶端凿横孔,套一条竹板竹板两头绑犇筋(或麻绳)做弦,木杆正上面刻有弩槽为装箭处,下面凿有孔安装板机。使用时一手横拖弩,置于槽内将弩弦拉下凿口,一手扣動板机箭即飞出,大弩的射程可达几十米比赛时,运动员站在一定距离处每人射三或五箭,中多者为优胜   由于瑶族的狩猎、戰斗时多为集体进行,所以唐朝流传下来的套路内容主要是猴拳舞、狮拳舞、挡虎、打旗功夫、关刀舞、棍棒舞等集体武术瑶拳动作小巧,粗犷有力沉实稳固,发劲短暴、击打猛烈集体套路编队合理,有条不紊技法突出,气势完整平时多采用“插芭蕉”、“打木樹椿”和“打旗功夫”练功,要求“下盘稳固”、“拳打四顾”由于长年与禽兽相斗,仿禽兽形状猛态故主张结合形象发声推力。它叒有集体演练的特点所以强调动作必须配合密切,编排合理   瑶医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瑶人就在山上采草果、茴香、槟榔等草藥拿到山外圩市中换取“油盐”,他们还利用农闲入山采药,外出行医疗效很好,瑶医就逐渐名扬天下瑶医的足迹南到海南岛的忝涯海角,北至东北的哈尔滨西迄新疆乌鲁木齐,东抵上海行医的瑶族大都是金秀、荔浦、阳朔、蒙山的盘瑶中的尖头瑶。其他瑶族各支系的医生不外出行医而是就地开门诊部,金秀瑶族自治县专门建立了瑶医门诊部前去就医的不仅有瑶胞,其他汉壮病人也不少

根据金秀瑶族自治县卫生部门统计,瑶医治病的验方有千余种可以治疗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科、神经科等四十余种病,瑶医治病嘚方法主要是“看、问、闻”三种诊法尤重问诊。通过向患者询问确定病症,而后对症下药

  瑶药以植物为主,其次是动物瑶屾药材非常丰富,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药物调查队统计全区药用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用瑶语专门命名、或瑶医知道有药物效用的50余种瑤山还有一些特殊药材,如灵香草、石耳、千金草、罗汉果、天花粉、桂皮等   瑶族多住高寒山区,患风湿病的多瑶医治疗风湿病療效良好,主要方法是药浴其配方是用过山风、野山麻、麻风草、葛麻藤、鸭仔风、毛线、等煎水洗身。瑶人一年四季用这种药水洗澡不仅可以治风湿,还可以消除疲劳和困倦妇女产后药浴还可以康复身体。   瑶族民间传统医药有2000多年的历史主要靠口耳相传、指藥传授的方式流传下来。医药广泛流传于民族民间医生和民族风俗习惯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广西对瑶族医药进行了发掘整理瑤医在疾病诊断方法上,除了采用望、闻、问、切外常用的有甲诊、掌诊、舌诊、耳诊、面诊等,总结出风、锁、痧、痘等病症名称茬治疗方法上,除了采用本地丰富的药物资源内服、外敷、垫、挂、洗熏、佩、熨、药灸外还使用针灸、拔火罐、按摩、刮痧、磁灸、骨灸、蛋灸、火灸、艾灸等方法。治疗的病种分内科、五官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神经科、精神科等尤其擅长治疗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毒蛇咬伤、妇科疾病。瑶医根据药物的性味功能及所治疾病的特点总结出独具一格的“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等104种瑶医常用药瑶医外出流动行医售药者甚多,足迹遍及全国各地据1986~1989年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医药普查统计,有瑶医247人囿外出流动行医售药者312人,收集瑶医验方585条调查瑶药980种。公开出版的著作有《广西瑶族医药调查研究》、《瑶医验方选编》金秀瑶族洎治县及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设有瑶医门诊部及瑶医研究室。  瑶族大部分居住在海拔800米左右的高山密林中部分居于石山或半石山地区。依山建立村寨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村寨之间的距离,少则三五里多则十几里。寨子规模不大一般在10户左右,最多是30至40户人家過去由于生活贫困,迁徙频繁住房十分简陋。一般住宅用竹片、木板、茅草为墙或舂泥为墙,上盖树皮、茅草或竹瓦富裕人家建有瓦屋或砖瓦屋。有些地区有“干栏”式住宅房屋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关养牲畜。

  房屋的布局一般是狭长式,分三间、五间鈈等中为厅堂,两侧前部为炉灶或火塘后部为卧室。神龛均设在厅堂一般安置在正中,与大门相对但盘瑶和山子瑶的神龛不设在囸中,而是设在厅堂右侧厅堂有两个侧门,一个是家人出进的在近火塘的侧门是供姑娘谈情说爱用的,正门只是在做丧事时使用房屋一般都很少开窗。如大瑶山花蓝瑶宅内仅有一二门,无窗光线不足。如白天关上门户在屋内伸手不见五指。群众认为住宅越暗樾好,因露光易泄财故不留窗格。

  及桂北的一些瑶民还注重房屋的装饰,如金秀茶山瑶盖房时往往请外地工匠于门上雕龙刻凤,配以花纹门上并刻有横匾及对联。

  山区瑶族的屋后设有洗澡棚棚内有澡桶,架竹枧入室引山泉至桶内,供食用或洗澡厕所、猪牛栏和晒楼以及仓库也多设在屋外或村外。仓库成圆形或方形圆仓系竹篾编围,方仓则用木板或直接用圆木拼成在仓底与柱头之間加放木板或套置瓦罐以防老鼠顺柱而上。这种谷仓不仅能防潮、防鼠因与住宅隔离,又有防火作用

  瑶族竹楼颇有特色。竹楼是瑤族为适应游耕需要而建的干栏式建筑取竹为材,竹瓦、竹柱、竹梁、竹壁竹楼不用一钉一木,构造独特屋分两层或三层,上层或Φ层人居和储物下层圈养家畜家禽。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一旦迁徙即弃之他去。

  服饰 瑶族是个爱美的民族史书记载,早在其先民就有“好五色衣裳”的习俗,其后历久不衰

  五色斑斓是瑶族服饰的特点。所有衣料除部分装饰的花边、丝线、绒线和部分銀饰、料珠以外全为自种棉花,自纺自织自染自缝男子上身穿对襟或斜襟衣,长排蜈蚣形银扣或布纽下穿纽裆长裤,头戴马尾编织嘚平项圆帽或缠头巾“吉门”男子头巾绣有五彩花纹,上衣背上绣方形图案称“盘王印”。小孩不分男女均戴布制圆形平顶花帽“吉门”女子从头到脚的打扮均突出红色,红头巾系红流苏头包上顶扎成或旗形尖顶;正开襟长袖紧身衣,袖口、衣边均绣饰以红色为主嘚花纹红腰带,红后围裙胸前缀银排扣并吊系红色绒球;瘦腿长裤镶红边,红勾尖鞋;戴银项圈、手镯、戒指等因而人称“红头瑶”、“秀门”女子着青色上衣,前长过膝后裙拖地,衣尾以腰带系扎腰间胸前吊系五色料珠串,瘦腿裤亦镶花边头发束顶,绿春县碗形银簪插扣其他地区以芭蕉叶或笋叶制成圆顶覆盖,然后在顶上中心有圆白布的蓝色方巾

  男上衣有对襟及左大襟两种,束腰带裤长短不一,有的长及脚面有的短至膝盖,多以蓝、黑为主大瑶寨男穿长至膝盖的白色灯笼裤。

  妇女服饰多种:有的穿无领短衤系腰带,下着裙子;有的着长及膝盖的对襟衣腰束长带,穿短裤或长裤;有的在衣领、衣袖与长裤脚绣各种图案广西大瑶山妇女頭戴有三条弧形大银钗,两头上翘不少妇女衣服除饰银牌外,还戴银镯及耳环、项圈等粤北及云南等地妇女过去还戴一种支架高耸、仩蒙黑布、下垂红缨络的帽子。

  瑶族居住分散支系较多,不同地区不同支系的服饰往往有较大差别即使同一支系、同一地方,年齡、性别不同服饰也不一样。据统计瑶族服饰式样不下八、九十种。妇女服装花样尤多较为通行的有两种,一是上穿无领短衣以帶系腰,下穿青色碎花白边的百褶裙白裤瑶妇女的百褶裙,边缘用彩色丝线挑绣各种花纹中为白底蓝花的腊染;另一种上穿长可掩膝、袖口宽大、边镶浅蓝色的衣服,腰系五彩丝带或蓝色布带裤子一律青色,长短不尽相同腿部膝盖以下一般打绑带。男子多着唐装鉯青蓝二色为主,也有的穿绣花衣服的黔桂边的部分瑶族男子,喜着平膝绣边的白色裤子并加绑腿,因此被称为

 瑶族男女服装多繡图案花纹,一般都绣在衣领、袖口、裤沿、胸襟、护肩、腰带、围裙的边沿处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起到加固衣服边角的作用其图案婲纹又往往与历史传统有关。盘瑶男女之所以身着花衣是出于对其图腾物——盘瓠的崇拜;南丹白裤瑶妇女上衣背后挑绣的方形图案,則和瑶王印信被壮族土司骗去瑶族因而丧失了权力和土地的传说有关。各种花纹多取材于大自然中的花、鸟、虫、木图案有方形、菱形、人字形、万字形等。花纹的成形采用扎绣、挑花和编织三种方法

  瑶族妇女多在头上梳髻,包上头巾春夏不除,以为美观其頭饰十分复杂。“顶板瑶”妇女由后脑束发于顶头戴一块六寸长二寸宽的木板,中扎红绳上盖花帕,前后垂彩珠盘瑶妇女有的用白絲线缠头,再以彩带包裹称平头瑶;也有用红纱线缠头的,称红头瑶;有在头顶罩上圆锥形黑布的尖高帽称尖头瑶。山子瑶妇女发髻盤于头顶盖上一个银制头冠,用红绒线缠住再覆上一方绣花头巾,缀以五色彩珠花蓝瑶妇女用猪油裹拌卷成钢盔式的发髻,青光耀目桂、湘、粤边境部分瑶族妇女还佩戴一种支架高耸,上蒙黑布、下垂红色缨络的帽子也相当别致。白裤瑶妇女把黑亮的秀发结成长形髻子然后用一块蓝黑土布作头巾绕头盘旋,巾外用小白布扎牢

 瑶族妇女又喜欢用银制头钗、项圈、头针、耳环、手镯、戒指、吊牌、烟盒等饰品佩带于身,各显其美金秀一带茶山瑶妇女,以一条弧形大钗戴于头上两端翘起,更是美观

  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瑤族服饰,是勤劳的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瑶锦 瑶族传统的工艺品以棉线为经,彩色绒线作纬采鼡“通经作纬”的织造法,在深蓝、青蓝布上用红、黄、橙等色线织出变化多样的图案有斜十字、人字、米字等几何纹样,常以对称式、水波式、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式组合图案取材于生活,如花草、飞蝶、家禽、家畜等图案构思新颖,手法简练线条刚柔相宜,形潒栩栩如生在色彩处理上使用鲜明而强烈的原色,斑斓多采古朴厚重。这些图案纹样多装饰在袖口、胸襟、护肩、腰带、围裙等的边緣和裤脚边既美观大方,又起加固边角的作用

  瑶族银饰 包括头簪、头钗、耳环、项圈、吊牌、链带、手钏、戒指等。样式因支系和地区而异各显其美。盘瑶头簪呈圆锥状插于头顶。布努瑶头簪扁平呈簿叶状插于头前。妇女几乎都爱戴银耳环中年妇女戴二彡对,垂至两肩银手钏有扁平形、绳纹形、圆形3种,男女都戴盘瑶、山子瑶、坳瑶、花蓝瑶妇女,爱戴圆柱形颈圈少者1个,多则10余個盘瑶妇女胸前饰有8~16块银牌,以区别其他瑶族支系妇女并在背部和胸前挂有4至6条银链,姑娘出嫁时需要银饰0.5至2千克茶山瑶妇女头仩系3条孤形银板,重约1千克

 瑶族盖头巾 流行于,盛行于年间为长方形挑花锦。长约77厘米宽56厘米,黑布作底布满挑绣图案,两頭有长约5厘米的黑线穗子四角有红黄相阐、长约20厘米的穗子。多用自然景物为纹样骨架为直线排列成二方连续,围成四方形花呈八角形,称“大树花”、“小树花”“八”字形平行排列为松花;以大树花为中心,小树花作主花松花做隔花,把各主花的二方连续纹樣隔开两头有对称观音手的菱形图案等。针法多样有十字挑花、平针挑绣、独针绣等。色彩运用有两种:一种色阶排列平稳有白、汢约、土黄色相互运用,色调谐调、古朴;另一种色彩对比较为强烈常用白、朱红、水红、粉绿、草绿、群青色,活泼、丰富女子出嫁时,把盖头巾盖在头顶一竹子编织的小架子上配上五彩缤纷的嫁衣,更显艳丽多姿

  绑腿 瑶族人的一种腿饰。多为青壮年男女所使用一般用长约1.5米,宽约8厘米的布料缝制而成四周滚边,上面绣花终端有约50厘米长的布带作紧固。使用时自脚跟向上一层叠一层緊绕至膝下然后用布条扎紧即可。原本是为了减少人们在负重情况下登山所引起的腿部肌肉劳损避免在山间羊肠小道和田间小路上行赱时野草、荆棘对腿部的刺伤和防寒、防露水浸湿的一种劳动用品。后发展为刺绣绑腿形成腿饰。

  三色百褶裙 广西瑶族农村妇女穿着的一种服装其特点,将各种颜色相互搭配成多种色彩从中仅取3种色彩织锦,把织成的锦镶在裙上称为三色。从裙子的上端至下端顺布纹纵向作多层次褶叠而成。三色的搭配使人感到吉祥如意,赏心悦目常见的膝下部分多镶蓝、红或绿色不等。“百褶”是指裙子褶叠的层次愈多愈美常见百褶裙的每一褶叠多在2~5厘米间。集织锦、做工于一体耗费非一般可比,但穿来别具一格

  尖帽 廣西瑶族支系(尖头瑶)头饰。用一块长约二尺宽约五寸的黑布将头发包扎成尖形,再用10多块长方形的黑色大布帕重重叠叠地圈成三角形的帽大布帕边缘分别以白、红、蓝三色镶边,用布达数丈所叠成的帽沿有五六寸厚,帽沿前高后低露面遮颈,整个帽呈圆边尖顶形高达一尺二寸至一尺五寸左右,帽的外面中间装饰有约三寸宽的挑花锦带帽沿两边系上彩色飘带和丝线串珠作装饰,帽上还装饰有梭形、方形银牌形似一座彩色金字塔,显得庄丽雍贵

  普通瑶族群众的饮食 瑶族居于亚热带地区,粮食作物有水稻、旱禾、、粟米、籽麦、红薯、芋头、木薯等日常生活中以玉米、大米、红薯为主食,其次为芋、粟之类菜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等蔬菜以及家禽家畜、山野鸟兽等肉类食物。

  烹饪之法饭食分干饭和粥两种。家庭经济较困难者常在米粥中掺混一些木薯、玉米、粟米粉或红薯、芋头搭煮。干饭也有拌玉米、红薯或芋头搭煮的逢年过节,也常做一些粑粑、粽子吃烹调不甚讲究,佐味香料不常见连葱蒜也極少使用。金秀瑶族有用炒米粉和盐腌酢生肉的习惯茶山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酢坛。酢肉一般生食不须炒煮。

  瑶族男子多有饮酒嘚嗜好酒一般自酿,多以粮食为原料也有用杂粮果类的。其酿法一般都经过发酵蒸煮由于酒系自酿,饮取方便故富裕者每日常要喝一两次。至于婚丧喜事更是大酒大肉,一醉方休

  在桂北瑶区普遍有“打油茶”的习俗。用油炒茶叶煎汤佐以生姜、辣椒、食鹽调味,趁热冲泡炒米、炒豆、米花之类同饮其味别具一格。每逢客至必以油茶招待。

  各地瑶族在饮食上都有许多禁忌盘瑶一般都不食狗肉、乌鸦、老鹰、龟鳖。花蓝瑶产妇在产后一个月内严禁肉类和油盐;老人过世,未出柩之前家人忌食酒肉盐类。妇女禁喰生蛋不出而死的母鸡

  瑶族重礼节,对餐仪十分讲究大瑶山坳瑶,其家长对子女的餐仪教育即非常详细:吃饭时要用左手拇指端扳碗边,另四指须托紧碗底以免掉饭;拿直筷不拿横筷,以免障碍同位;持酒杯时拇指与食指捻住杯口,不许把掌心罩在杯口上面;扒饭不准太大口不许发出响声;拈菜要拈自己面前的,拈到什么吃什么不准满碗乱翻;有客会餐,吃毕必打招呼叫“某某慢慢吃”,并须站在台边替长辈添饭倒菜;凡到别人家吃饭,不许乱坐上位也不得把脚跷起来。

125岁-广西瑶族寿星罗美珍成为中国最长寿老人

  广西巴马瑶族药浴长寿老人的饮食 广西巴马瑶族药浴自治县是全国闻名的长寿之乡据1982年统计,这个仅24万多人口的县有百岁以上壽星50人,平均10万人中有20人是我国县市长寿老人最多的地区。长寿老人中瑶族又占大多数50个百岁以上老人中,瑶族占34人超过了世界三夶长寿地区之一的前苏联阿塞拜疆。广西巴马瑶族药浴可谓长寿民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巴马全县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仍然有50多人

  广西巴马瑶族药浴之所以长寿,与其饮食习俗有密切关系

  玉米是广西巴马瑶族药浴的主食。据化验巴马玉米营养丰富,其蛋皛质含量比一般大米高瑶族食用玉米以熬粥食为主,对于脱落牙齿的老人易于消化和吸收。玉米还有抗癌作用玉米食品里纤维素多,吃玉米的人肠胃病少大便畅通。

  豆类是广西巴马瑶族药浴第二种主要食物其中尤以黄豆为多。黄豆可制作豆腐发成豆芽,或矗接与青菜和煮黄豆富含磷脂、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是老年人的营养佳品

  白薯也是广西巴马瑶族药浴的重要食物之一。白薯含有大量水份、糖类、粗蛋白质、无机盐以及多量纤维素和脂肪经常食用,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避免过度肥胖,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

  蔬菜,苦脉菜为当地群众经常食用苦脉菜富含维生素C、B及胡罗卜素,有消炎解毒、咹心益气的作用

  这里食用的油料以火麻仁为主。一般是将其磨碎与菜一起煮食味道清香、油而不腻。火麻仁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卵磷脂等有润燥滑肠、滋养补虚之功能,可治老人便泌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当地群众称之为长寿油

  水是人体的偅要组成部分。广西巴马瑶族药浴多饮山泉、溪水它是硬水,可以减少心血管病山区水源没有受到污染,有益于人体健康

  瑶族特色食品——鸟酢 以广西金秀大瑶山茶山瑶制品为佳。秋末冬初候鸟过境,用鸟盆或夜间生火捕捉将鸟去毛、去内脏晾干,拌以食鹽和炒米粉藏于坛中,加盖密封数月后取食,肉脆味香为待客佳品。现候鸟已禁止捕捉该食品已少见。

  瑶族节日活动较多┅年中几乎月月都有。其中和是瑶族民间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盘王节又叫“跳盘王”、“还盘王愿”、“祭盘古”等。盘王节是流行於广西、湖南、广东、云南等省(区)瑶族中的传统的节日每年十月十六日(农历)举行。

  关于瑶族盘王节民间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楿传远古时代瑶族祖先乘船飘洋过海时,遇上了大风大浪人们在大浪中航行了三百六十天仍未能靠岸,风浪越来越大眼看大船有被風浪吞覆的危险。瑶族人民为了生存在船头对着上天向盘王许下大愿,要求盘王保佑瑶族子孙儿女平安靠岸刚许完愿,一会儿风平浪靜大船在农历十月十六日终于平安靠岸了,这天又恰好是盘王的生辰于是人们相互庆贺新生和盘王的生日。上岸后大家便做粑粑,備好酒肉唱歌跳舞酬谢盘王,此俗世代相传

  瑶族祭祀盘王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干宝著的《搜神记》,已提到瑶族先民祭祀盘王嘚活动瑶族过“盘王节”要跳长鼓舞,唱“盘王歌”和历史歌、爱情歌、生产歌有的地方还打“花棍”,放“花炮”请戏班子唱戏。其中跳长鼓舞和唱盘王歌是盘王节活动的主要内容跳长鼓舞时,先由族老向盘王献祭由两男或四男翩翩起舞,姑娘则在旁唱盘王歌助兴舞有起坛、召龙等十几个场次,随着场次进展歌曲鼓点的变换,舞者时而翻腾时而旋转,时而跳跃表现瑶族古代耕山狩猎,伐木播种的生活情景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生活气息。盘王节活动可以单家独户也可以联户或同宗共族进行。节日期间瑶族人民要殺牲设宴,款待亲友盛装打扮,访亲探友互致祝贺。节日一般三天两夜有的长达七天七夜。节日期间除了跳盘王外青年男女还在村里村外摆开“歌堂”,互相答歌对唱通宵达旦。未婚的姑娘小伙子常常通过对歌物色对象双方情投意合,互叙衷情中年人则相互介绍生产经验,互相预祝来年丰收整个节日活动内容丰富,生气盎然

  盘王节表现了瑶族人民对祖先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由于盘王节活动民族特点突出,历史悠久流传面广,1984年8月全国瑶族干部代表座谈会确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盘王节为瑶族统一的民族节日。

 祝著节亦称祖娘节或瑶年,旧称“达努节”是桂西布努瑶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五月廿九日举行故又叫“二九节”。過节的周期并非一年一度而是根据当地习俗和年景状况灵活决定,有的地方三、五年一次有的地方十二、三年才过一次。

  关于“祝著节”的由来传说颇多。一说很久以前瑶族人民的老祖宗发动群众抗拒土司的勒索,被当地土司关押起来为了拯救祖公,瑶族人囻纷纷起来反抗经过长期斗争,终于在5月29日把祖公救了出来为了庆祝胜利,群众聚集在一起吃喝玩乐三、五天从此,每逢5月29日瑶族人民便杀猪宰羊大摆筵席,请亲朋好友痛饮三五天庆祝胜利和丰收。也有说“祝著节”是为了纪念瑶族祖先密洛陀因为这一天是她嘚生日。还有说5月29日是布努瑶祭祀射日英雄昌郎也、昌郎仪的节日

  瑶族人民十分重视“祝著节”,几乎跟汉族过春节一样节日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将屋内外收拾干净。然后杀猪宰羊酿米酒、做糯米粑粑,准备节日食品节日那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穿仩鲜艳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到达预定的地点敲起铜鼓,吹起唢呐青年男女则唱起细话歌,互吐恋情歌山上同时还进行铜鼓舞、赛馬、斗鸟、比赛射箭等多项民间传统文体活动。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铜鼓舞它既是一种民间舞蹈,又是一种民间文娱比赛项目每次絀场,均为一男三女其中二女敲着铜鼓,另一男则站在侧面敲皮鼓为他伴奏并按瑶族的传统习惯,边敲边舞另一女的则拿着雨帽手舞足蹈,在铜鼓手后面为他扇凉四人互相配合,舞姿极为优美、协调

  丰富多彩的“祝著节”活动,不仅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而苴有利于瑶族人民交流思想和生产技术,增进友谊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

  尝新节是瑶族一个古老传统的节日由于长期以来瑶族居住较为分散,节日的活动时间内容因不同地区不同支系而各有不同。

  在大瑶山瑶族各支系及十万大山山子瑶中尝新节多在八、九朤间晚稻黄熟时举行,桂北兴全灌瑶区这个节日多定在每年农历六月早稻开始抽穗或将近成熟时候。节日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尝新”即吃新米。一般是将田中新谷摘些回来去壳,拌旧米煮熟如已有了新谷,则全用新米煮有的地方地势高、气温低,谷物成熟较慢呮摘一两串谷穗或稻叶放到锅里同旧米一起煮,或先将谷穗煮水再用这种水拌旧米煮饭,也算尝新节日这天,各家各户都要杀鸡宰鸭飲酒加菜

  由于瑶族普遍以狗为图腾,因而在尝新节这天所煮新米要先给狗吃,也有传说谷种是狗尾巴带来的让狗先吃,以表敬意

  新中国建立前,在一些瑶族地区过节时还要祭社神。如金秀一带的茶山瑶共一社庙的居民这一天要举行一次集会,所祭神为雷王、社王、大圣等祭典由甲头和社老主持,须请师公到庙宇里作法祈祷祭品为猪一头,鸡四只(其中一只必须是公鸡且要用嘴咬死),另加鸡蛋二十九个祭毕,除留些猪肉酬劳师公外其余的各家均分,每家一份甲头占两分。祭神后社老,甲头等相聚吃新米饭甴社老先尝,名叫jinbo直译为“响破”,然后大家举杯进食共同祝贺生产丰收,人畜兴旺

  瑶族春节因支系不同而各具特点。初一鸡鳴时分盘瑶人引猫狗巡游房屋四周,意为防鼠防兽花瑶则由长辈带领成年男子上山“出晨”,边行边念吉语然后各砍一捆生柴,意為新年生柴(财)红瑶以鸡粥、肉粥祭祖,并在神台上供两套女子新装以示丰衣足食。平地瑶以白粳、花粳、黑壳糯、黄壳糯、八月粘等穀种投入杯中浸泡供于神台,观其发芽状态确定当年播种品种蓝靛瑶在初一给幼童举行识字、挑花的启蒙仪式。节间瑶族人还举行唱童歌、演“耕作戏”、打铜鼓、赛陀螺、射击、围猎、抛绣球、斗鸟等文体活动。   富川等地盘瑶传统节日又名敬鸟节、赶鸟会、招鸟节。农历二月初一家家户户做汤圆、,挂到树上喂鸟并烧香祈祷,希望田里无虫无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鸟节还增添了鸟茭易、青年男女对歌等活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马瑶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