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不好,世界经济就一定差吗

  摘要:从实体到优势从优勢到核心竞争力,实体是基础所以透过这个角度去想,我们现在很多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角度出了特别大的偏差经济过冷,金融过热这是我们经济低迷徘徊不振最根本的原因。

  (搜狐财经思想库:让思维有乐趣让思想有力量!汇集

顶尖财经智库,分享罙刻透彻的调查研究旨在普及常识,为网友提供思想洞见和专业分析)

  2016年5月20日,由福卡智库主办的“2016金融变局?企业突围”主题論坛在上海成功举办。数百位各行业的企业家、金融行业专业人士、权威专家出席本次论坛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和媒体的关注。本文根据福卡经济论坛“2016金融变局?企业突围” 现场演讲整理

  作者 | 谭雅玲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非常容幸应福卡智庫的邀请来到上海参加2016年非常有意义的这么一个论坛特别感谢王德培教授来邀请我作一个演讲,因为我们之间在学术交流上已经历史很悠久了然后我们的观点、个性和禀性都非常相似,因为我们都觉得作为一个学者应该对现实负责任对国家负责任,对市场负责任所鉯我们要讲真话,讲实话

  走到今天中国经济的纠结性非常突出,大家也是想通过这样的论坛寻找思路寻求专业的答案,对于中国經济我觉得2016年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我们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再加上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它的复杂因素非常大,所以我们如何评估如哬去认识, 对我们各行各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根据王德培教授和福卡智库这次命题的主题我自己报的题目昰外部风险加大、内部突围不准。美国经济有那么差? 欧洲经济有那么差吗? 日本近来有那么差吗? 中国、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有那么好嗎?

  1 世界经济真的有那么差吗

  带着这样的问题,当前的舆论导向――世界经济低迷徘徊是不准确的我研究世界经济30年,什么叫世界经济低迷2%左右。什么叫世界经济中速3%左右。什么叫世界经济高速5%左右。我们有那个必要去恐惧世界经济吗? 世界经济有那么差嗎

  中国的外贸不好,外需不振这句话到底对不对,我们要认真的去思索我们的外贸还有多少人在干? 我们的外贸利润还有多少? 我們的外贸它的品质和核心竞争力到底有多少? 面对这样一种形势,我们需要的是深思我用了一个“内部突围不准”, 为什么我们在放弃外贸,我们在抓投资甚至我们在极端的投机。 这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一件好事吗

  我观察了世界经济、中国经济30多年,回想2000年前后中國是靠什么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是中国外贸千万别忘了这段历史,正是中国的外贸托起了中国的地位中国的地位託起了中国的货币。

  2 经济低迷的最根本原因:经济过冷金融过热

  我们的循环路径是怎么走过来的?从实体到优势从优势到核心竞争力,实体是基础所以透过这个角度去想,我们现在很多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角度出了特别大的偏差经济过冷,金融過热这是我们经济低迷徘徊不振最根本的原因。

  我到过前海它是一个新兴的自贸区,我们参加首届经济论坛考察前海的时候,湔海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前海有多少机构我问了一句,这些机构中金融投资类占多少对方答90%。

  这种配置对吗? 它能够真正把中国经济帶动起来、盘活把中国的金融搞强大吗?我们大家都会知道不会的。按照我们走过的经历按照中国的经验,我们现在的定义和定位昰非常不准的80%、90%的国民在从事金融投资、投机。

  美国是世界金融的强国是很有地位很霸权的大国,华尔街很强大美国的金融很強大,美元很强大美国人干金融的比例有多少?40-60%我们是不是太偏了,所以从这个角度去想我们在分析现在形势的时候,首先需要纠囸我们的情绪摆正我们的位置。

  钢铁人是干什么的是干钢铁的,钢铁的优势是什么规模,钢铁的弱势是什么不精,没有核心技术没有核心的产品 ―― 粗钢、螺纹钢世界老大,占比不到50%精钢、特钢排不到世界的地位,占比只有2%我们要思考的是把2%变成50%。但是峩们的钢铁不干钢铁了从2012年开始钢铁亏损、巨额的亏损,钢铁人干什么干期货、干石油、干黄金、干,剩余资金库存集中到了金融集中到了投资。这个行业的领域是发人深省的一次教训是血淋淋的教训。所以我们在面临这种环境的时候是需要把情绪平和是需要把惢态正常下来。

  3 金融:外部风险正在加大

  虽然我们的经济形态叫新常态但是“我们是否正常”是一个前提,正如习总书记最菦刚刚讲过的新常态不要翻新词语怎么看待我们的经济形势,怎么看待我们的热点这对当下我们去认识客观情况,认识国情认识世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基于我30多年对国际市场的观察外部风险加大,我从三个角度来论证:

  一美国关注价值我们关注价格

  // true report 7494 摘要:从实体到优势,从优势到核心竞争力实体是基础。所以透过这个角度去想我们现在很多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角度出了特别夶的偏差,经济过冷金融过热,这是我

}

一个让你秒懂法律的公众号

贸易戰、房价泡沫、A股暴跌

2018年会不会出现经济危机

对此,我们想给大家讲四个故事

图:严宏昌一家中间者为严宏昌

1978年,29岁的严宏昌

当上了洎己村子的生产副队长

雨水不足庄稼就长不好

安徽省受旱的耕地面积高达46%

小岗村整个村子的人都吃不饱饭

无论他们怎么勒紧裤腰带硬撑

箌了11月份,粮食还是不够吃了

邻居都已经外出讨饭吃了

1970年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

严宏昌就带着一家老小五口人

他就负责把家人要来的馍

恏不容易要了几个馍过来

看着他们面黄肌瘦的样子

严宏昌这个大男人就觉得特别愧疚

几天来压抑的情绪也爆发了

严宏昌脑子里只剩下了两個字——

严宏昌几乎什么活儿都干过

挖水塘、挖土方、建筑队

严宏昌都是干活最卖力气的那个

严宏昌每个月除了自己赚的钱

还能给生产队仩交15元

他也成了小岗村的生产副队长

可是,当时各个村子都是吃大锅饭的

这就导致了越是肯辛苦干活的人

所以哪怕严宏昌卖命地干

小岗村还是出了名的贫困村

"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在1978年,刚经过10年动乱

就有足足7.7亿的贫困人口

明明新中国建立已经几十年了

亿萬农民最关心的还是一个

现在小岗村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在当时,这可是一项大事

难道他们一群有手有脚的大老爷们

召集到了会计严立華的家里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荿,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他们18个人为了吃饱饭

成了整个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序幕

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

就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

因为自己的粮食要自己负责了

20多年吃救济粮的日子就此成为历史

小岗村嘚事迹很快传了出去

1981年,全国正式放开包产到户

1982年实行了24年的人民公社

让死水一样的中国看到了希望

要想富,我们自己先要改革

邓小平紦副总理谷牧叫到办公室说:

"我们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你替我走一趟欧洲和美国

我年纪大了,就跑中国近一点的地方"

此后谷牧去了欧洲和美国

邓小平去了日本和新加坡

全国人民都在疯狂地抢购东西

但凡是过日子要用的东西

图:抢购商品,1988上海

在武汉有人一下子买了200公斤食盐

在南京,有人买了500盒火柴

在广州有个大姐买了10箱洗衣粉

在湖北,一个县的银行因不能及时支付

被愤怒的群众把柜台都推翻了

大家洳此狂热地抢购东西

那时改革开放10年了

老百姓的家里有了电视、洗衣机

大家伙儿能坐在电视机前面

然而,改革在改变了大家生活的同时

仳如在计划经济的时候

可是,在不同的商家手里

相同的东西质量未必相同

好的赖的价钱都只能一样

大家没有把商品做好的动力

反正是好昰孬都是一个价

1988年中国有的地方

已经放开了商品价格管制

可是有的地方还是定量定价

这时候,市场上的部分商品

"计划价格""市场价格"

由於市场价格远高于计划价格

利用手里的关系"走后门"、"批条子"

他们为了批条子到处找人行贿

还造成了严重的腐败问题

这个政策被形容成"价格闯关"

《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

没想到的是,这一下全国震动

本来是统一定价的价格便宜

那会不会一下子涨到天上去?

那我嘚工资岂不是变相少了

于是,在新闻放出来的当天

前面说的疯抢物资的情况

于是通货膨胀席卷全国

1988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

创造了建国鉯来的历史记录

图:年居民消费价格曲线图1988年通胀率史无前例的高

在抢购风潮席卷全国的三个月里

全国居民的存款足足少了300亿!

被要求盡量不要去抢东西

如果你要去买一个高压锅

拿了结婚证明才能买高压锅

不然单位会认为你是故意添堵

那一年,我们GDP增长率由11.3%

发了40个条例、决定、通知

物价在几个月内慢慢稳定了下来

政府定价的比重越来越小

95%的零售商品价格全部放开

90%的农副产品也放开了收购价格

老百姓不用洅排队抢购商品

买菜时的选择也丰富多了

1992年邓小平南巡的时候

"中国相当于有一个囊肿

我们给它吃药,但吃什么都没用

直到最后拿把刀把咜捅破

脓流出来了也就好了"

图:1992,小平南巡

有个叫李东北的工人下岗了

他在这个厂子干了二十年

在老李眼里这个厂子就是他的家

生病叻,去职工医院看病

儿子长大了去子弟学校上学

他觉得自己的半条命都搁在厂子里了

这二十年来,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可是现在因为廠子要裁员

他这个劳动模范竟然下岗了

厂子给了他"买断工龄"的七千块钱

但是对于他下岗后的日子来说

这7000块,不过是杯水车薪

吃饭的钱谁出孩子上学的钱谁出?

未知的明天让他焦头烂额

像老李这样的人有2000多万

我们的工业发展得太快了

有96%的工业消费品都过剩的

全国一年能造3000萬台彩电

但是只能卖出去2000万台

有12个省的工业都在亏钱

其中还有很多大型的国企

国企亏了钱就要找银行贷款

这些贷款到最后都还不上

1998年,四夶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31.38%接近破产的边缘

世界银行在当年直接宣称

"中国银行业从技术层面看

很多民营企业已经轰然倒下

明天倒下的會不会是我?

等待中国的将是经济的全面崩溃

是造出来的商品没人买了

结构繁冗,有很多人闲着不做事

产出来的商品也没有竞争力

于是朱镕基大刀阔斧地改

再把股份变成集体或者个人的

骤然出现的2000多万下岗工人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而成的

这场大裁员,原本是要裁掉哆余的人

可是在实际执行的时候

有的企业是按照要求裁员的

为了保住自己在厂子里的亲戚

反而裁掉了真正能干的工人

也被这些人贪掉了┅大半

他们明明是优秀的劳动模范

却要在这场裁员中黯然下岗

还要被扣掉本来就为数不多的补贴

还要和其他好吃懒做的人一样

黄宏演了一個叫《打气儿》的小品

十八岁毕业,我就到了自行车厂

我是先入团后入党我上过三次光荣榜

厂长特别器重我,眼瞅要提副组长

领导一跟峩谈话说单位减员要并厂

全国有很多像老李一样的下岗工人

小品里的话,一半对一半不对

的确有很多能人"被下岗"了

但是他们不是"自愿嘚"

他们也不觉得自己"光荣"

能干的工人更不愿意下岗

都没有人给过他们选择的权力

在当时,因为改革动了很多人的蛋糕

不少官员纷纷指责朱鎔基

有一次国际记者去采访朱镕基

"无论前方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

我都将一如既往前仆后继

是开放了中国外贸进出口自主权

把国内消费不完的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

炼钢的工人不是没活儿干吗

在东南沿海的城市修高速公路

上海、南京、青岛、济南、杭州

宁波、厦门、广州、沈阳

一个个高速公路修起来了

但是它们甩掉了惊人的亏损

中国的制造业也活下来了

与此同时,1998年前后

再就业工程、中小企业接纳等措施

也让一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了

四大国有银行的1.4万亿不良贷款

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反而增长了5.1%

而通胀率变成了-0.8%

都面临着中国一样的困境

1998年嘚亚洲金融危机

图:经济危机企业倒闭,泰国关门

东莞一家鞋厂的员工小吴

2000多号工人没拿到这个月的工资

做出来的鞋子都是卖给美国人嘚

会直接联系他们老板补货

小吴已经在这里干了七年

他知道这家鞋厂效益好得很

平时连工资晚发都很少碰到

怎么一夜之间就倒了呢

美国為了救华尔街的金融大亨

从美国引发的金融大地震

在度过了1998年之后

稳定在7~8%之间,维持了很多年

还成为了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但是美国絀现了经济危机

"世界工厂"的货又卖不掉了

从2008年11月到09年的一季度

我们对美国进口增速是负的

本来要卖到美国的电视、冰箱、电脑

因此,我国沿海地区的企业

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

当时我们沿海地区的失业人数

所有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

明天失业的会不会是我?

我们的好ㄖ子还能过下去吗

把卖到美国的货卖到中国农村去

那时,虽然改革开放几十年了

有很多村子还没有通上电

所以哪怕农民都富裕起来了

泹是家里也没有买电脑、冰箱的计划

于是,中国拿出了4万亿投资

就是农村的电、网、路的铺设

国家电网给农村铺上了电

农民兄弟就开始买電视、买冰箱了

现在全部补贴到了中国农村

小吴这样的人不会失业了

还在这次改革中焕然一新

更重要的是因为东西卖不出去了

在08年之前,中国制造给人的印象

中国制造特别是广东地区的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自主品牌

在2008年时,世界上的手机品牌

被诺基亚、苹果、HTC几家霸占

华為、小米、oppo等中国品牌

就击败各路强敌跻身世界前列

在让人百感交集的2008年

可是,中国的命运似乎就是这样

中国就注定会碰到巨大的挑战

促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改革

一次又一次把挑战变成机遇

在2008年为了解决金融危机

有不少流入了房地产行业

把中国的房价连续推高了10年

带来嘚巨大贫富差距问题

也让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出现了裂痕

医疗改革问题、教育问题

10月份的A股千股跌停

以及延续了一整年的制造业困境

还是让紟年变得风雨飘摇

我手上的钱会不会缩水?

我的股票什么时候能赚钱

惊心动魄的逢"8"之年

我们就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

我们在非洲的投资、一带一路的推进

把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依赖减少

不断降低美国经济对中国的影响

同时大力治理环境问题、贪腐问题

促进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級

今年的各种大事,对我们来说

各项中国制造业加快升级

去进攻发达国家科技最后的高地

中国开放的石油期货市场

也把人民币加速推向全浗化

建立美元霸权之外的人民币金融体系

与此同时在遥远彼岸的美国

类似08年金融危机的前兆

加上白人至上主义抬头导致的种族问题

和我們类似的贫富差距问题

在今年要到期的四期国债问题

俄罗斯已经放弃了美元结算石油

每个国家都似乎有预感一般

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会来吗?

我都会想起《三体2》的最后

罗辑和三体人的那段对话:

你们的孩子居然不害怕"

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的"

如果你有法律相关的问题

「 大 眾 律 师」

马上关注公众号「Lawyer点评」

点击「阅读原文」更可以直接进入网站

}

假新闻之争因特朗普而起但它囷每个人都有关

马克·扎克伯格成了众矢之的。

大选结束之后,Facebook 成了不少媒体评论的这个平台上泛滥的假新闻被认为帮助特朗普进了白宮。

一批专门制作假新闻在 Facebook 上吸引人点击赚广告费的欧洲网站被曝光,它们大多制作关于特朗普的假新闻——没什么政治目的只是他哽受关注。

Facebook 内部已经有一批员工也开始私底下质疑公司政策,自己成立了“特别工作组”来调查假新闻对大选的影响

过去一周,扎克伯格两度出面解释公司对于虚假信息的看法Facebook 也调整了广告政策,不再为假新闻网站输送广告

正在海外访问的奥巴马也谈到了假新闻问題,他说“我担心的不是某一方具体的误导和宣传而是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国内的、国外的、社交媒体上的它们让投票者难以分清真假。”

引来质疑的是这个平台的算法它如何为每月访问的 18 亿用户提供内容。 

Facebook 不完全根据时间排列信息它会记录并分析用户的行为方式,给你展示你更可能想看的东西那些你看了标题就不想点进去的东西会出现得越来越少。

关于这个算法的讨论不只停留在假新闻还涉忣了另一个问题——它是不是导致了大众的分裂。

在算法的影响下人们不太看得到意见相左的人和信息。

它的影响也已经超越了美国总統大选今天越来越多的信息获取渠道都在效仿 Facebook。你的微博时间线也早就被新浪根据你偏好整合过;你每次的点击、或忽略一条新闻都會影响今日头条日后的推荐……你的行为,经过科技公司的算法生成了一个个各不相同的互联网世界。

假新闻的讨论从互联网的出现就開始到社交网络时代,互联网公司彻底取代媒体决定你看到什么美国大选只是新旧守门人冲突的爆发。

你究竟该看到什么信息谁来萣义信息是否“真实”?是媒体、科技公司、政府还是直接交给用户自己

美国大选将这个暂时可能找不到理想解决方案的问题又提了出來。跟我们一起看一下各方的声音

《经济学人》:科技公司应该修改自己的算法,避免“过滤泡沫”

关于假新闻事件《经济学人》的編辑汤姆·斯坦德(Tom Standage)在最近的中做了一次回顾。

他认为科技公司的问题不在于平台上泛滥假新闻,而是“过滤泡沫”就是你只看到那些你“爱看”的东西,最终这些东西让每个人有了自己的个人互联网。

为什么媒体说假新闻把特朗普推上了总统宝座

斯坦德:首先,我们应该注意的是“特朗普赢了总统竞选因为 Facebook 这些平台上有假新闻”这样的观点完全是个陷阱,事情没这么简单

假新闻确实是个问題。就这次事件来说一个位于马其顿的假新闻网站发了很多题材广泛的假新闻,特朗普和希拉里的也在其中

那些关于特朗普的假新闻吸引了很多特朗普支持者的关注,因为很多人点击所以就被 Facebook 算法判定为热门,或者“最佳内容”上了热搜话题。Facebook 就将流量导到这个假噺闻上去了假新闻网站从中赚大把广告费。

但可以看出来这些网站做假新闻的目的是因为钱而不是政治。因为他们一开始对于要生产什么假新闻还是很摇摆不定的他们只想要吸引流量。当时大选正在进行所以他们就利用人们对这个话题的兴趣,看什么能带来更多的鋶量就发哪种假新闻。

科技公司的问题在哪里

斯坦德:他们在大选之后才宣布不给这些假新闻网使用广告产品,这也是他们被批评的原因

但更深层次的问题不只是禁止使用广告产品,而是时间线里完全不显示这些假新闻内容

对这些平台来说,更大的挑战是“如何判萣哪一个新闻源是可信的”这不仅是一个数据科学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

当前的方法是:《纽约时报》看起来比较可靠,人们看起來都去点击它后来也没有人抱怨是假新闻。但这真不是一个系统想象一下,Google 和 Facebook 都引入了这个筛选机制民主党支持者说福克斯是个不鈳信的新闻源,共和党支持者说《纽约时报》不是可信的新闻源……那怎么办呢你总不能让人们来投票决定这个事情然后生成一个算法。

Google 的排名系统能否更好地处理假新闻

注:Google 判定内容质量的方法,不仅看网站内容的“基本数据”更重要是“元数据”(meta data,可以理解为“描述资料的资料”)

斯坦德:但 Google 的问题是,他们判定信息的标准不在于信息是否“准确”而是人们是否点击它,他们是否停留在这個页面足够久所以这个网站价值如何。

一个很明显的倾向性问题是到底 Facebook 和 Google 想要什么?而社会更广泛意义上来说需要什么

Facebook 也设立了一個目标,但它解决问题的尝试是个悲惨的失败它的人工审核的热门话题一开始被说是有偏向性,所以他们用算法来替代了人工然后热門话题上就出现了假新闻了。

算法质量有问题这是当然但更重要的是,Facebook 最终的目的是它想让你始终留在他们的平台上,让你的行为尽鈳能的有粘性

要达到这个目的,所以他要给你喂那些你可能会看得很投入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根据你之前的行为推荐的。这意味着这些東西可能是这些:你朋友发的东西你说你感兴趣的东西,还有那些你之前看得很投入的东西

缺点就在这里,这些你很爱看的东西可能是真的,也可能不是这只是你“看得很投入”的东西而已。因此你只会被投喂一些和“你之前看得很投入的资讯”相接近的内容,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你没有听到那些跟你意见相左的消息你也不会看到挑战你价值观的内容,Facebook 让你存在一个“过滤泡沫”(Filter Bubble)里面

所以對于过滤泡沫,解决方法是什么

斯坦德:有一些可以沿用质量筛选,有些可以用人工编辑推荐还有算法推荐结合起来,但这个系统怎樣能不被控制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过滤泡沫这个词汇的创造者伊莱·帕里泽(Eli Pariser)说,你就应该在时间线上强制加入一些人们不感兴趣的內容例如叙利亚新闻。但我不觉得那是答案

Facebook 也可以这么做,在我的偏好如音乐、电影、美食的基础上给我推荐和我品味接近,但政治观点不太一样的人或者机构账号,让我去看看它们都在关注什么

这事情很奇怪,我们之间连接越来越多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比任何時候都容易,但在英国我们分裂成了支持脱欧和不支持脱欧的两群,美国也分裂成两群人这分裂的两群人里面,很少人认识另一边的囚这是一个很惊人的事情。

对于科技界的挑战是怎样不让这个过滤泡沫变大。

科技批评家尼古拉斯·卡尔:科技公司做不好信息“守门人”,它们也不想做

著有《浅薄》、《玻璃笼》等科技反思书作的等专栏作家尼可拉斯·卡尔(Nicholas Carr)在博客Facebook、Twitter 等新媒体赶走了信息等“舊守门人”,但新的守门人不一定更好

来见见我们的新守门人,比旧守门人更糟糕

尼可拉斯·卡尔:我们想要从限制中解放出去,直到这些限制提醒我们,为什么一开始要创造这些限制。

很久以前也没有多久其实,有一种东西叫做“主流媒体”它们派遣很多的记者、編辑还有事实查证者,去给我们过滤新闻我们渐渐对这些“守门者”很愤怒,之所以这么称呼它们是因为它们的过滤系统限制了我们閱读和眼光。它们这群精英在市场不确定性中获得霸权,在信息的流动中植入它们自己的价值观它们是“反民主”的,把我们变成了被动的听众媒体内容消费者。

然后互联网来了信息像洪水一般涌进门,将这些“守门者”都卷走了我们为自己解放了过滤系统庆祝著,我们赞美着“新媒体”带来的民主化那原来被看作是听众的人们重新掌权,在他们用手指一挥中夺取了精英记者的权利成为新秩序中的领头者。“你曾经是新闻的编辑选择什么东西能上头条。现在我们自己编辑新闻我们选择什么自己的头条和版面。”

“这也意菋着媒体现在在人民的手中了”另外一个庆祝者说。

所以每个人都能控制、创造、推广、传播搜寻任何他们想要的信息,并与之交互进入媒体的门槛已经没有了。媒体本来像一个单向的管道现在成了一个公开的泳池……今天,人们在挑战和改变媒体……但明天他們会挑战政治、政府、市场营销、教育。这不仅是一个媒体变革尽管这是我们首先看到的影响。这是一个连锁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权威人士是对的旧媒体消解了,“我们”夺回了控制权尽管更大规模的信息传播并不是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公众控制的媒体“公开的泳池”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化粪池;“我们自己的头版头条”充斥着假新闻而“连锁反应一般的变革”则将我们自己导向了混乱、无知、耻辱和错误信息道路。现在我们把最后一根稻草放在了那群冲破“旧守门人”的骇客手里——Facebook、Google、Twitter,让它们成为我们的新守门者尽管这些平台并不适合,它们也讨厌成为这样的角色

人类编辑原本周到但有缺陷的判断被取代,我们走向的是这样一个未来:一套程序员编写嘚秘密算法这套算法有着一个强大的系统可以屏蔽冒犯言论以及我们不同意的观点,而算法的背后都是合同审核者在企业律师的指引寫出来的。

这个没有那么伟大的数字时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再一次虚心地吸取过去的教训,用更快的速度把希望、失望和我们祖輩的妥协重新拾起来。

历史就是一张不断循环的 GIF 图

右派媒体 The Hill:让科技公司或者政府来定义“假新闻”,这事情很危险

政治新闻网站 The Hill 是一個稍微偏保守的新闻机构而在假新闻事件上他们的观点也和主流媒体机构不一致。

编辑 “假新闻事件”并不是真假本身而是跟政治倾姠有关系。

Kristin Tate:“主流媒体”和自由派人士并没有为这个尴尬的、大型的失败负责而是把责任推给了假新闻网站,然后说 Facebook 在大选期间充斥著假新闻

最近一周,主流新闻网站发表了数不清的反思文章标题大多都是这样子的:“ Facebook 假新闻对于政治是灾难”、“Facebook 如何帮助特朗普贏得总统竞选”还有“Facebook 假新闻正在威胁民主”……

Facebook 经常在时间流出现假新闻吗?是的但 Facebook 应该行动起来,去掉某些内容的网页吗Kristin Tate 说,她覺得绝对不行

“怎样定义‘假新闻’这事情已经相当棘手——还要允许 Facebook,一个第三方机构或者更糟糕,比如说政府来给我们下定义,这事情很危险因为这会让双方的激辩停下来。”
“举个例子一个在 Facebook 上否认气候变化真实性的媒体,是不是假新闻这个问题的答案峩们并不清楚。市场应该决定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在我们的时间流上。”

Kristin Tate 很相信传播假消息的账号,市场自己会惩罰他们:“那些假新闻的 Facebook 页面会失去他们的信誉以及他们的读者。我们不需要 Facebook 去惩罚这些作恶者因为用户会自己做这件事情。”

她更傾向于认为主流媒体抱怨的“假新闻”,其实跟政治倾向更有关系:

“但最近的‘假’新闻事件并不是真的关于假新闻,而是关于一些更阴暗的事情:人们想让那些不是左派的新闻或者意见静默下来看看《纽约杂志》最近公布的假新闻网站黑名单吧,几乎所有引述的唎子都是保守派的网站”

流言粉碎网站负责人:不是社交网站的问题,而是人们对媒体失去了信念

流言终结网站 Facebook 假新闻问题,不能怪罪在大众的传播

“不是社交网站的问题,人们正在寻找一个发泄对象另类右派人士当权,所以人们找发泄对象这事情最近都不会结束”

Brooke Binkowski 认为,假新闻事件的根源更阴暗假新闻标题一般很耸动,稍有见识的读者很容易分辨出来但问题是现在人们普遍不信任媒体:

“泹目前的问题是,大众广泛对媒体机构失去了信念——所以没有任何媒体机构被当作是可信的”

Binkowski 觉得新闻现在赚钱不容易,很多媒体机構资源越来越少所以这些媒体的记者要“正确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你已经在写到今天的第五条新闻你头仩的编辑也被开除了,没有什么事实查证的措施你只能自己 Google 获取信息,也没有什么学术杂志和其他专业资料来源——你完全可以毁掉这個新闻故事”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当生活没有进步,人们就开始怀疑专家

假新闻事件的背后更大的变化是大众对专家失去了信任感,无论那是传统媒体机构、政府机构还是专业人士

在美国《华盛顿邮报》工作了 18 年的政治记者塞,这事情可以从美国联邦储备委会湔任主席格林斯潘说起

1990 年代,格利斯潘被媒体业界看做是“经济学家中的经济学家”和“巫师”他帮助制定的政策让美国通胀降低,讓美国经济好转虽然这里头带有一定的幸运成分:适逢中国改革开放,成为生产大国所以美国进口产品的价格可议下调,通胀也更好控制

但无论如何,他的成功曾经让他在经济政策上有极大的话语权

但他的继任者,珍妮特·耶伦(Jante Yellen)却失去了这样的权威性和话语权她的经济政策也像格利斯潘那样轻易被信任。

以下内容翻译自塞巴斯蒂安·马拉比最近在中和彭博社记者乔·韦森索尔的对谈:

为什么囚们不相信专家了?

马拉比:基本的原则是专家或权威人士发布数据或结果的时候,人们本来很乐于相信他们但当生活没有什么进步,人们就会对权威人士很生气甚至问说,“到底是谁把这些人选上去的”

停滞的中产阶级生活标准,还有不确定的未来已经将人们導向了怀疑论。例如在 90 年代人们对于科技只有好话,关于硅谷、个人电脑、光学纤维电缆等等现在你去看关于科技的新书,更多是关於人工智能掠夺我们的工作对于专家和专业人士的负面观点更彰显了人们缺乏安全感。

马拉比:就总统大选为例20 世纪的前 75 年,科技帮助建立总统选举权威你有电台和收音机,可以让罗斯福来做炉边谈话电视网帮助了肯尼迪成功当选。

但里根成了第一个想在电视黄金時间播放讲话而被拒绝的总统因为当时电视网络正在和有线电视竞争。有线电视之后是播客,然后是社交媒体随着沟通渠道越来越囻主化,总统选举从一个一对多“大讲坛”形式变成了“子弹讲坛”互相交火的模式,这对于专家和权威人士目前面对的问题

我今年囿参与了一个伦敦公司的初创过程。我们有一个网站专门做英国脱欧公投期间的事实纠错系统。人们热爱传播各种假信息而我们尝试朂快速度去修正这些假信息。但人们更爱扭曲现实他们会忽略我们更正的事实,即使这些事实是我们一个专业的团队用了很多精力、技術手段去传播的如果人们刻意去忽略而且制造假消息,继续制造假消息你能做什么呢?

在传统媒体失势的情况下政府机构工作会更困难吗?

马拉比:在 90 年代格林斯潘成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99.99% 的声音来源,如果机构里面谁想要对大众发声他会阻止他们,这方面他非瑺严苛而继任者珍妮特·耶伦(Jante Yellen)是个更民主化的人,她允许她的同事们向公众发声所以中央银行里里面,少于 50% 的声音来自于耶伦本囚

因为社交媒体满是噪音,机构没有一个统一的强力声音其他声音可能会被淹没。尽管我是个英国人但我在华盛顿做了 18 年的记者。鉯前我喜欢嘲笑我的同事说 18 世纪美国的宪法是对付“君主专制”的好方法,但在 21 世纪这套宪法变成了糟糕的主意,因为“制衡”到处嘟是:媒体在攻击你智库团、说客推测你所话的隐含意思,社会的本质在日益多极化所以机构更需要将权力统一到手里,减少分裂

囚人都在一个公开的“信息版”上

彭博社的记者乔·韦森索尔(Joe Weisenthal)的观点更激进:

韦森索尔:另外一个因素是,媒体的本质改变了

社交媒体、自媒体正在打破传统媒体的话语体系。在 90 年代我们唯一看到对艾伦·格林斯潘的批评,并不是在 WSJ、CNBC 或者 CNN 上,而是在股票论坛当囚们看到股价下跌就会抱怨他。现在所有人都在这种“公开论坛”上了。

我们有无限多个信息源人们可以据此塑造自己的“现实”,戓者说个人的、更窄的所谓现实在媒体时代捧起来的专家,他们并没有原来那样一下就获得整个体系的支持

大家都热爱“透明”和“公开”,但每个人都有话语权了之后透明公开这种“好事情”的末日也来到了。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这事情实际的利益了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