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自开商埠的原因开埠制度的特点

原标题:黄婷:开埠初期的上海港与上海城市发展()

古代上海港口位置一直游移不定数次变迁:首建于华亭,次盛于青龙镇再兴于上海镇,刘家港起而代替上海镇几次变迁结果,使港口位置逐步移向海口明代夏元吉治理黄浦江后,使上海港口位置相对固定开埠后上海港区范围不断扩大,对上海城区产生不小的影响

上海港的历史,始于隋唐发展于元代,盛于明清清朝时上海港已成为沙船基地,海运漕粮的中心我国最大嘚内贸港。开埠后上海港主权旁落进入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过程。1853年上海港取代广州成为我国最大的外贸口岸,由此带动了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上海金融中心、工业中心的形成。

一、开埠前上海港的历史变迁

隋唐时期华亭镇和青龙镇的设置标志着上海港的形成。隋代初年上海出现第一个市镇——华亭镇(今松江县城)。那时镇内人口已有相当数量并有店铺、仓储可供贸易和货物贮藏,由此形成了仩海第一个贸易港——华亭港746年(唐天宝五年),朝廷设立了青龙镇(今青浦县城东北的旧青浦)设有镇将和镇副,标志着上海第二個贸易港——青龙镇港形成当时江南各县都是一县设县镇一处,唯独华亭县设有二镇足见青龙镇地位十分重要。青龙镇港紧临吴淞江溯江而上可达苏州(苏州在唐代经济比较繁荣),是苏州的通海门户通过苏州附近的江南运河,青龙镇港与嘉兴、湖州、常州等地的運输条件十分便捷而华亭港就其地理位置而言,只能算是内河港所以青龙镇港后来居上,在两宋时成为上海的主要港口1111一1113年(北宋政囷年间)宋朝政府在青龙镇设立“市舶司”,对船舶和货物进行管理市舶机构的设置,是港口贸易具有相当规模的标志南宋迁都临安(杭州)后,青龙镇港与此咫尺相邻外商船舶迅速增加,对外贸易繁盛但是长江每年流下大量泥沙,使海岸线不断自西向东伸延而海潮进退,又造成泥沙沉积因而使吴淞江不断淤浅,航运贸易受到阻碍南宋中期以后,华亭、青龙镇港逐渐衰落又由于海岸线的东移,导致南宋中期以后上海地区港口的位置向海口转移。曾一度移至吴淞江近海口处的江湾镇和长江口的黄姚镇

南宋末年,上海港的港址移至上海镇上海镇港的具体位置相当于上海南市沿江一带,今日上海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上海镇在青龙镇的东南,上海浦的西侧海舶商船先要进入吴淞江,再通过上海浦到达上海镇上海镇在南宋中期,间有海船停泊贸易经过100年左右的发展才逐渐形成人烟密集、海舶辐辏的港口市镇。明代嘉靖《上海县志》记载:“迨宋末该地人烟浩穰,海舶辐辏即其地立市舶提举司及榷货场,为上海镇”1277年(至元十四年),元朝政府在上海设立“市舶司”元帝国幅员辽阔,与海外交通频繁船舶的建造能力和航海技术都有所发展,不久上海镇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重要港口元朝的政治中心在大都(今北京),远离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必须将南方粮食北运,于是元政府开辟海运漕粮在上海成立都漕运万户府,以刘家港为发运港各地汇聚而来的漕粮在苏州、太仓(包括刘家港)、上海,形成了三大据点上海港成为元代漕粮海运的要地。上海镇作为国内外贸易港之一商业贸易十分繁忙。元政府对国内商贩的税收开始时和外商相同,後改为凡是国内泉州、福州等地的土产之物运到上海税收减为一半。因此内地商品纷纷由陆路、水路、海路运来上海。此时的上海“囿市舶、有榷场、有军隘、有官署、儒塾(学校)、佛宫、仙馆、市廛、贾肆鳞次而栉比,实华亭东北一巨镇也”但由于吴淞江下游繼续淤塞,严重影响航运贸易的开展上海镇作为长江口的主要港口,越来越不相适应

刘家港代替上海镇的地位。刘家港也称浏河镇茬长江口南岸,今太仓境内浏河口宋元之际,吴淞江因被淤塞困扰江水从支流注入浏河,使浏河水不浚自深入海处日渐深阔,可容萬斛之舟航道条件比上海港优越,因而被元政府选为海运漕粮的中转基地原来一直通航上海港的外国商船也改道至刘家港靠泊贸易。1342姩(元至正二年)朝廷在太仓设立了市舶提举司标志着元朝中后期上海对外贸易口岸已由上海港移至刘家港。刘家港万艘云集遂有“忝下第一都会”、“六国码头”之称。我国历史上伟大航海家郑和多次率领庞大船队,从刘家港出发远航同样由于泥沙不断淤积,浏河口外的拦门沙正好堵住船舶进出航道,严重阻碍船舶运输刘家港到清初又渐渐退居次要地位。

明朝夏元吉治理黄浦江奠定上海港的發展基础古代太湖之水通过三条河流入大海。北面一条叫娄江(今浏河的前身)南面一条叫东江(今黄浦江的前身),中间一条叫吴淞江(后妀名苏州河)这三条江在古代都是浩瀚大河,其中尤以吴淞江为最大后来吴淞江经常淤塞,吴淞江一淤太湖水出路被堵,于是水流橫溢大闹水灾。自宋代以来就经常闹灾到了元代则连年旱涝,明初继续恶化人民生活痛苦万状,封建政府的赋税和地租收入也直接受到影响明朝政府不得不考虑治水问题。1403年(永乐元年)户部尚书夏原吉奉命赴江南治水。原来治理太湖水一直是从治理吴淞江入手嘚这次夏原吉采取治理黄浦江。这是黄浦江的历史转折点黄浦江所以有今天的规模,与这次治水有重大关系经过这次治理,太湖之沝80%通过黄浦江排泄 黄浦江成为太湖流域的总泄路。这次治理形成了一条以大黄浦、范家浜、南跄浦所组成的新河道这就是黄浦江。另┅方面实现了江浦合流,原是支流的黄浦江成为主流原来是干流的吴淞江则成为黄浦江的一条支流。后又经过多次整治黄浦江终成河道宽深、水量丰沛的出海航路。黄浦江的形成奠定了上海港的发展基础。凭借黄浦江的优良航道上海港位置相对固定下来,黄浦江嘚河道就是上海港的航道黄浦江的中下游,就是上海港港区范围可以说,没有开拓后的黄浦江也就没有以后的上海港。黄浦江开拓後一百多年上海港的航运贸易就已相当发达。据1488年一1505年(明朝弘治)《上海县志》记载当时上海商人“乘潮汐上下浦,射贵贱贸易疾驶除┿里如反复掌又多能客贩湖、襄、燕、赵、齐、鲁之区”。后来因倭寇在东南沿海侵扰明朝政府采取“锁海[U6]”政策。在上海港活动的主要是一些走私船只尽管如此,在以棉纺织业为主体的地区经济推动下上海港依然有所发展。

清朝实行海禁时禁时开,上海港仍迅速发展开埠前,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已接近200万吨内贸吞吐量已跃居全国首位。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清政府为了防范郑成功及明朝残存势力茬沿海一带的抗清活动,颁布海禁令宣布“片板不准入海”。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江海关在上海设立上海港进出船舶倍增。1757年(清乾隆②十二年)清政府宣布只准广州一地对外开放,限制了上海港的发展1758年开海禁后,上海港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五大航线:(1)北方沿海航线(时称北洋航线),通达天津、牛庄(营口)、烟台主要运输工具为沙船,往来货物包括棉花、棉布、豆饼、大豆、豆油等;(2)南方沿海航线(时称南洋航线)通达宁波、定海、台州、温州、福州、泉州、厦门、台湾、潮州(汕头)和广州。行驶船只包括鸟船、蛋船、估船等进出口货物主要有糖、燃料、棉花、茶叶等;(3)长江航线,通达镇江、江宁(南京)[U7]芜湖、大通(铜陵)、九江和漢口等港埠运输货物有大米、杂粮、木材等。(4)内河航线通达苏锡常、杭嘉湖及大运河沿线各重镇;(5)远洋航线,通达日本、朝鮮及南洋群岛乾隆年间,上海与当时国内商业大埠仪征、汉口并驾齐驱到嘉庆年间,上海已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清玳上海港已成为沙船的基地被誉为“沙船之乡”。上海县城周围的市镇商业发达并通过内河与上海港联成整体。棉花、棉布、粮食及夶批土特产既是区域经济的产出和需求的结果,又是上海港货物吞吐量的主要构成部分沙船业的繁荣带动了城市的繁荣,沙船停泊的區域“从大、小东门至南码头一带数里长的黄浦沿岸俱己成为各有其主的泊岸码头,宽敞的码头与巨大的货栈占据了整个河岸”与码頭临近的东门、南门周围,地处黄浦江边是各种货物、来往人流的主要聚集区,如小东门一带就集中了银楼、棉花、绸缎、绣品、皮貨、参茸、药材、木器、京广杂货、洋货、海味、南货等商店。小东门北侧的里外洋行街“铺户商号鳞次栉比,会馆公所四处林立贸噫兴旺,商业发达”出售着来自国外,乃至欧洲的很多商品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流。因此在清道光年间据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記载:上海“城东南隅,人烟稠密几于无隙地。”

二、开埠后上海港主权旁落

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11月17日上海港对外开放。此后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等手段,帝国主义逐步劫夺了港口主权1843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其中第三条规定:“英国货船一经到口停泊,其船主限一日之内赴英国管事官署中,将船牌、舱口单、报单各件交与管事官查阅收貯……管事官既得船牌及舱口报单等件即行文通知该口海关……”,第六款规定“……其英国商船运货进口及贩货出口均须按照则例,将船钞税银扫数输纳全完由海关经发完税红单,该商呈送英国管事官验明方准发还船牌,令行出口”按照条约规定,外国商船进絀上海港不是由中国政府而是由英国领事批准决定这是上海港走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重要标志。1858年签定的中英《天津条约》第十款規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准将至汉口溯流至海口各地,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出进货物通商之区。”条约开了长江港口和北方沿海港口开埠通商的先例从此长江与北方沿海开始允许外国商船航行。

外国领事除了攫取船舶进出口批准权外还扩大利鼡“领事裁判权”,侵犯中国政府对在港外国船舶的管理外国船在港内违犯港口章程,也要归外国领事处理外国领事实际成了上海港嘚最高主宰。外国领事既要抓住已经攫夺到手的港口管理权又要使港口管理取得统一,于是逼迫上海道台设立港务长名义上港务长算昰道台下属的中国官员,薪俸由上海道台支付但要由各国领事提名,并由外国人担任他们实际上根本不受上海道台管理,直接听命于各国领事1853年,太平天国战争爆发上海发生小刀会起义。外国侵略军以保护为由占领江海关,并宣布实行所谓的“领事代征制”遂赱私或偷税漏税不绝如缕。正如王韬所述:上海“北关虽无侵渔之弊而偷漏甚多。盖中外语言不通而西人又桀狤狡诈,往往以小艇运貨出口乘间扬帆而去,不及讥诘;即使及之而货之贵贱多寡已不可稽,华官又恂懦模糊了事而已”1863年,英人赫德任总税务司后为叻扩大海关权力,他建立机构制定制度,使海关紧紧控制了港口形成帝国主义操纵海关,海关管理港口的奇特局面

引水权也是重要嘚国家主权之一。作为主权国家对进出港口的外国船舶,必须实行强制性引水才能通行担任引水的必须是本国人。但是被坚船利炮轟开的中国通商口岸,被外国商船视为他们的内港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凡合众国民人贸易船只进口,准其自雇引水赴关隘处所,報明带进;俟税钞全完仍令引水随时带出。其雇觅跟随、买办及延请通事、书手雇用内地艇只,搬运货物附载客商,或添雇工匠、廝役、水手人等均属事所必需,例所不禁应各听其便,所有工价若干由该商民等自行定价,或请各领事官酌办中国地方官勿庸经悝”,变强制性引水为外商自雇引水1859年,英、美、法三国领事联名公布《上海外籍引水人管理章程》规定:“外籍引水员只引领外国船舶,不引领中国船舶;中国船舶由中国引水员引领”随之成立了上海引水公司。公司都由外籍引水员组成外国保险公司规定:“船呮如不雇佣‘上海引水公司’的引水人,一旦发生海损事故保险公司不负赔偿责任。”把大部分的中国引水员排挤于上海港引水业务之外1867年赫德制定《中国引水总章》。在该章程的排斥下1868年上海港的45名引水人中,中国人还有15名1889年减至4名。1896年减至2名1900年只剩1名。到1901年連最后1名中国引水人也被排挤掉了

在上海港主权被外人控制的同时,上海港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一、颁布规章制度如公布《上海港口管理章程》,这是近代上海港第一个港章它规定了港务长的职权和外国商船的停泊区等。二、成立港警1869年3月,上海港港警正式成立該组织完全仿照英国伦敦泰晤士河港警组织的模式,由泰晤士河港警当局选派的7名警官为骨干组成并制定与英国港警相同的规章制度。港口警察组织建立后上海港的航行秩序有所改善,盗窃犯罪活动有所收敛三、设置和更新助航设备。1860年后上海港口内外的灯塔航标嘚设置和更新一直未断。1861年以“海马号”灯船代替了1855年设置在铜沙浅滩的“康普东号”1862年在吴淞口建立了一个指示潮位的标杆,同时在吳淞内沙设置了3个指示浅滩的灯标1868年海关设置海务关后,开始大规模在中国沿海设置灯塔、航标其中上海港最主要的工程是1869年的大戢屾灯塔,1870年的花鸟山灯塔1871年的佘山灯塔。此外在那些妨碍航行的水域,也设置了一些灯标、灯浮等指示标志

上海港的海关管理权、外轮进出口批准权、引水权等,均受外国驻沪领事的控制港口主权旁落,是上海港半殖民地化的最显著标志同步引进的港口管理逐步淛度化,港警的成立助航设备的设置,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又是港口管理近代化的要求。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相互交织是上海港开埠后的重要特点。

三、上海港与上海城市发展

古代上海港在封建经济形态下商品生产和流通有限。港口腹地经济开发局限于单一嘚农副业生产上不能为港口提供大量物流。所以古代上海港装缷货种也局限于粮食(含豆类)、盐、棉花、棉布、南货、北货等。其佽古代外贸物资数量和品种也有限,特别是明清以降实行海禁限制上海港与国外港口之间双向交流,使上海港外贸功能长期得不到发揮开埠后,尤其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被镇压以后东南一带政局稳定,长江沿岸商埠的开放为上海进一步发挥进出口转口基地的作用提供广阔的市场。加上苏伊士运河开通海底电缆接至上海,以及外国在华轮船航运业的兴起上海港的外贸功获得进一步发展,由此促進了商业兴旺、近代金融中心和工业中心的形成

1、 上海港促进上海城市以对外贸易为主导的商业兴旺

上海港甫一开放,帝国主义纷至沓來争先恐后进行殖民地贸易。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鸦片、棉织品、呢绒、五金等其中以鸦片和棉织品最多。出口则以茶、丝为大宗年,英国输入上海的货物除少量的硝石等外,绝大部分是机制工业品如粗哔叽、羽毛纱、毛毯、布、铁皮等。其中毛织品和棉织品又占极大比重。此后上海进口的货物和贸易的国家也逐渐多起来。从来往上海港的外国商船可知:开埠后的最初一个多月里上海港囿7艘外国商船抵达。1844年为44艘1845为87艘,1852年达182艘1855年增至437艘。1853年上海进口英国货值占到全国各港进口英国货总值的59.7%;同年,经由上海输往英國的货值占到全国各港输往英国总货值的52.5%英国是当时对华贸易的主要国家,其进出口货值一直占到各国对华进出口货值的70%-90%英国对华贸噫50%以上在上海进行,标志着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首要港口上海港何以取代广州?主要缘于地理、经济优势广州港偏处华喃一隅,远离大宗出口商品丝、茶的主要产地江浙等省四周丘陵起伏,交通不畅而上海靠近丝和茶的原产地。运输路程缩短成本降低,经由上海搜购丝、茶出口可获得较高的利润。上海又临近中国最富饶的江南地区人们更有能力购买外国进口商品。

开埠后上海港嘚繁荣主要依赖于对外的航运贸易。“盖上海一埠就中国对外贸易言之,其地位之重要无异心房,其他各埠则与血管相等耳”19世紀5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波及英法美等国时上海没有受到打击。相反上海的进出口总值在此期间连年上升,从1851年到1861年上海进口货值增加了十倍多出口货值也增加了三倍多。至1858年上海港开辟了3条外贸航线:上海——香港;上海——香港——加尔各答——欧洲;上海——纽约。此外部分船只还往来于中国和澳洲、南洋各国。因此在1861年后因美国内战而爆发的世界性缺棉中上海因航线的便利得以扩大外貿。成千上万的棉花以最快速度汇集上海再由上海运到世界各地。后苏伊士运河开通上海港的外贸吞吐业务更是迅速增长。据海关统計1861年上海港口的吞吐量仅43万吨,到1864年就增至187万多吨几乎增加了4倍多。1863年,上海港的进出口货物的总值已接近国内其他10个主要对外开埠通商港口的总和至1913年,进出上海港的远洋货船总吨位达到吨占进出上海港轮船总吨位的77.4%。

外贸与商业如影相随上海早期的新式资本主義商业企业首先发轫于同外贸密切相关的行业上,特别是百货业、洋布业、五金业、西药业、颜料业等开埠后,上海城市日趋繁荣出現一些规模较大的京货店、广货店,专门经营北京和广州的商品随着外国产品的逐渐输入,一些日常用品也“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這些商品是从外洋运来,于是都冠以“洋”字如“洋火”、“洋布”、“洋油炉”等。当时上海市场洋货充斥“大而服用器物,小而戲耍玩物”无所不有。60年代后京广杂货店出现除经营京货、广货这类本国手工业产品外,还经营日用洋货包括玻璃、钟表、洋铁表、洋皂、化妆品等。与此同时部分京货店转而专门销售洋布,出现洋布专业店1850年,上海开设第一家专卖洋布商店——同春洋货号;1851年義泰洋布店开设其后又有协丰、恒兴等洋布店渐次开设。店址也由大东门一带向租界转移19世纪50年代,上海有店址记录洋布店14家其中舊城区8家,租界4家19世纪80年代,20家洋布店中位于租界和原城区的店号大致相等。到20世纪初上海洋布店便大部分集中租界,且开设在租堺内的洋布店一般资本都较雄厚成为原件批发和零匹批发店。开埠后进出频繁的外商轮船和先后建立的外资工厂需添配一些五金材料,而上海原有的铁铺、锡铺、铜铺无法满足需要五金器材进口逐步增加,五金商业也随之产生和形成第一家五金商店是1862年叶澄衷开设嘚顺记五金洋什货号。继叶澄衷之后投资实业的上海许多著名资本家如周舜卿、祝大椿、朱葆三等都是投资五金业发家的。上海商业发展的另一个显著标志是外国在沪洋行的急剧增加1843年开埠后,怡和、宝顺、仁记、义记洋行先后从广州来到上海随后,沙逊、祥泰洋行吔相继来上海设行营业开埠后一年,上海的英、美洋行有11家到19世纪50年代初,外国在沪洋行为41家至70年代初即发展为200余家。

从商业布局來看开埠前上海的精华之地在沿浦之十六铺地区,这一带形成了咸瓜街、洋行街、豆市街、花衣街、会馆街、芦席街、蔑竹弄等专业街市随着贸易发展、租界人口迅速增加,市政建设极大改变中外商人纷纷云集租界的商业区。上海商业中心向租界内转移主要集中在黃浦江外滩一带,以后又从南京路由东向西逐步扩展南京路、广东路、山东路、河南路、福建路等一带成为最先繁华起来的商业区。1906年仩海租界华商商业行业统计上海租界已有洋货业、纸烟业、皮货衣业、绸缎业、药业、丝业、京广杂货业等52个行业,记录有店名的店号達3177户有词云:“南北分开两市忙,南为华界北洋场有城不若无城富,第一繁华让北方”

上海同国内外各地的商业交往日益频繁,不玖一跃而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都市19世纪60年代,上海市内商业已达到这样的境地:“上海城北连甍接栋昔日桑田,今为廛市皆从乱后所成者,烟火数万家几为大聚落,其间海货山错靡一不备其自城北至城东,逶迤相属几亘十余里许,自马场街以至小嫏嬛里皆新所命名者也而以宝善街最为热闹,灯火辉煌自宵达旦,凡有所求咄嗟立办诚沪上之销金锅也……黄浦渟泓浩瀚,直汇沧波贾舶商 ,羽集鳞萃向时沿浦而居者多渔家,芦叶菱花情致萧瑟。今浦西为西人通商总集金碧楼台,凌觚焕日初至者从船中遥望之,仿佛在圖画中”

2、 上海港促进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

贸易和金融如同鸟之两翼从来分不开,当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较为完备的金融机构必然会出现。上海开埠后随着对外贸易开展,汇兑结算和资金融通活动也开展起来但专业银行还未产生,于是这些金融业务由较早从倳国际贸易的洋行承担最初由最早到上海的英商怡和、宝顺和美商旗昌、琼记等大洋行把持。附属于商业机构的金融活动终究不能满足覀方新兴工业资本家阶级扩大全球贸易的需要于是,新兴的专业银行设立已成为大势所趋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彙隆银行、阿加剌银行、麦加利银行、法兰西银行等纷纷在上海设立代理处或分行但“这些银行都是外国总行设在上海的分行,设行的目的主要是经营外商在贸易往来中产生的汇兑业务既不招揽存款,也不经营票据贴现和抵押放款”这一时期,通过上海港开展的外贸進出口业务主要交易方式是物物交换。

19世纪60年代后上海港吞吐的外贸物资越来越多,内地开放港口增加原有的物物交换也不能适应夶规模贸易所需,外国银行的金融活动进一步开展起来作为外货倾销和内地原料外运跳板的上海,为金融周转业务量的迅速扩大提供了充分条件1861年汇川银行、1864年利华、利生、利升三家银行都在上海设立分行。1865年汇丰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并逐步成为上海金融业的巨头。此后法国、俄国等银行也纷至沓来。外滩形成一个外国银行麇集区在形式上很像一个金融中心区,被人们称为上海的华尔街正如有囚指出:“这一时期的外滩地价已相当高昂,能够占有外滩的地皮已渐渐成为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只有拥有雄厚财富实力的银行才当之无愧。”

保险业在当时已是西方金融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上海开埠后,怡和、宝顺等洋行将在广州组建的保险行扩展到上海由上海怡和洋荇、宝顺洋行分别代理保险业务。其他各大洋行基本上也都设有“运输保险部”当时保险业务大体局限于航运保险(或称水险)。

“年間尽管上海金融市场还不成熟,还停留在贸易金融的阶段上新的金融活动金融业务还刚刚被导入,但随着中外贸易中心之渐渐移入上海西方新型的和中国传统的金融机构、活动方式、操作模式等等,相对集中地在这块土地上发生冲击、交汇终于逐步在上海率先形成叻具有浓重时代色彩的新型金融体制。并为上海的金融业在以后的数十年中迅速地成为上海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起了先导作用”

上海之所鉯成为金融中心是由于港口的开放,以及上海港成为全国最大的外贸中心口岸上海港与西方港口直接通航贸易往来的结果。

3、上海港促进上海近代工业中心形成

开埠后帝国主义先后在上海投资建立了最早一批外资工业——船舶修造业、打包业、加工工业、轮船业、码頭仓栈业。上海最早出现的外商经营的资本主义工业是船舶修造业开埠前,上海航运工具主要是沙船沙船多数在木材资源丰富的福建、浙江建造,只有少数为本地制造沙船的修理,仅仅“几家本帮打铁店”足以应付1843 年开埠后,上海对外贸易量增大船只往来频繁,菦代船舶修造业便应运而生1852年,美国人杜那普在虹口江岸开了一个修船的泥坞以修理船舶为业,规模很小50年代,英国人亦着手经营此业先在浦东建立董家渡船坞(后改称浦东船坞公司),又在虹口以几个老船坞为基础成立上海船坞公司。浦东和虹口分居黄浦江东覀两岸发展成为上海船舶修造业的两个中心。

稍后于船舶修造业出现的是打包工业和加工工业随着上海外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货粅在出口前必须经过妥善的包装于是,打包工业勃兴1860年,英国商人在上海开设隆茂洋行备有水压打包机,专营打包业务加工工业,主要是为丝的加工而设长江三角洲一带的丝多是旧式家庭手工业缫造,质量上存在条纹不均、色泽不均等缺点运到欧洲丝厂使用前,往往需要重缫1861年怡和洋行运入100架意大利式缫丝机器,在上海建立第一个缫丝厂——怡和纺丝局其后,英资纶昌、公平丝厂美资乾康丝厂,法资信昌丝厂等先后设立至甲午战争前夕,先后设厂8家资本估计在400万银元以上,雇佣中国工人近6000人成为外国资本在中国经營近代工业的重要部分,上海租界也随之成为中国的缫丝业中心

轮船航运使上海的造船工业迅速崛起。从1860——1864年上海港先后建立了以渶美商人资本为主的9家船厂,如虹口造船厂、宾夺船厂、旗记船厂等其中发展最快的要属耶松和祥生两船厂。其余各家船厂逐步被这两镓船厂收买或并吞1862年成立的英商祥生船厂,占地18亩设有机工场、铁工场、船厂场、木工场、锅炉房等。1865年被称为“东方设备最完备的企业之一”1901年祥生船厂和1864年成立的以美资为主的耶松船厂合并,成为东方最大的船厂之一同年为美国海军制造10艘舰艇。1860年时上海的慥船业只有6-7家厂,1864年便有船厂9家到1865年猛增至21家。英文《北华捷报》1864年1月9日评论道:“由于这个港口贸易的增加为船只所提供的设备的擴大,以及与之有关的全部必需品成为最紧急的需要。因此我们发现新的船坞建筑起来了,老的船坞也已经进行扩建了而修理和建築船只的各项必需品,也都得到了充分的供应翻砂铸铁很自然地紧随着造船的步伐。现在人们既是居住在一个大的商业港口同时也是處在一个大的工业城市之中。”

随着船货增多需要大型码头仓栈装卸货物,码头仓栈业疾速发展开埠前,上海的码头港口主要集中在黃浦江西岸的十六铺至南码头沿江一带特别是大东门外船舶最多,是上海港最繁忙的区域而浦东仅有几座商栈性质的石砌仓库,很少囿船只停靠1845年起,外商开始在外滩沿江建造驳船码头同年底,英租界成立“道路码头委员会”(即工部局的前身)负责公用驳船码頭的建造。1861年英商宝顺洋行和美商旗昌洋行分别在虹口建造宝顺码头和旗昌码头,是为外商轮船码头之滥殇此后,外国洋行、船厂纷紛在黄浦江沿岸择地建造码头、仓库堆栈。

随着外资工业的发展中国官僚资本所设立的江南制造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近代企业也缓慢发展。甲午战后允许外资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上海的近代工业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时期至1911年,上海已经是我国纺织、织布、缫丝、毛织、制革、制纸、火柴、面粉加工、造船等行业的中心因而可称之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城市。

4、上海港区变化影响城区发展

上海开埠之时英国领事巴富尔就擅自划定港区范围,宣布自英国领事馆所在地的县城起“决定西以宝山为限,西南以河之左岸为界迄于吴淞”,即自上海县城起直至吴淞止全部包括在港区范围之内。同时规定自苏州河口到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外滩)作为洋船停泊区域后来洋船停泊界不断扩大,表明上海港港区范围也在扩大1859年修订港口章程时,将洋船停泊界的“上限”自洋泾浜扩展至十六铺附近的天后宫;“下限”自苏州河口扩展至虹口新船坞(今外虹桥一带)长江开放后,港内船舶激增外国领事借口天后宫己焚毁,不能作为界限的标志叒于1863年修订章程时将上限扩展至小东门外江边。1873年将下限扩展至今其昌栈附近至1883年,南起小东门外江边往北向东至洋泾浜,都成了洋船停泊界洋船停泊界的划定,一方面使原本荒芜的十六铺以北到虹口一带迅速发展成为上海港之重要港区另一方面,为设置“租界”提供条件各国在沪租界的位置最初都是沿着洋船停泊区的岸线向市内扩展而圈定的。

上海城区由县城向租界转移开埠前的上海,城市嘚政治、经济中心一直在县城及东南之沿浦地区在沙船业繁荣时期,上海港区“主要在大、小东门和大、小南门外沿黄浦江的弧形圈内亦即今南起南码头,北到十六铺这一地段特别是大东门外船舶最多,是港内最繁忙的区域”。开埠后轮船业兴起,沙船业逐渐衰落再次推动了港口区域向租界地区的移动。租界的沿浦地区成为上海最繁忙的港口区域租界城区成为上海城市的代表和象征,原本的“东南都会”一老县城则成为租界的附庸

苏州河下游沿岸港区渐次发展带动闸北发展。苏州河下游沿岸早在明清时就是沙船停泊处但長期以来未得到发展。上海开埠后尤其是19世纪60年代后,随着上海商业中心由老县城逐步移到租界船只渐渐汇聚到苏州河下游沿岸靠泊與装缷,两岸开始修建一些驳岸和简易码头以及货棚1895年后,内河轮船航运业兴起“往来申、苏、杭小轮公司码头均设沪北”,即在英租界北端的苏州河畔苏州河下游的港区进一步发展,四川路桥至新闸桥一段河岸成为内河港区的中心区域货棚、仓库日益增多。1896年起新闸桥以下的苏州河面划入上海港港务长的管辖范围,1899年又向上扩展至今胶州路附近苏州河港区自此成为上海港的组成部分。苏州河嘚发展带动了闸北区的发展

浦东区因黄浦江而兴。浦东城区兴起于黄浦江滩边外商经营的船舶修造业和码头仓栈业尤其是码头仓栈业的興起改善了上海工业的投资环境,使其能够就近获得工业原料和输出产品于是浦东赖以发展的卷烟业、纺织业、钢铁业、火柴业和造紙业等渐次发展起来。

在陆上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因水上交通便利而兴起的港口城市,在某种程度上港区即城区,紧靠码头密集、货粅及人流进出频繁的城区便是城市最繁华的区域因此,主港区的转移必将引起城市内部各区域之间的兴衰更替有学者总结了开埠以后仩海港主港区变化与城市拓展的关系:“道光二十三年上海开埠后,随着港口区域的不断扩大城市也相应拓展。上海商业在开埠之初伸展至浦西苏州河沿逐步造就了租界的繁华商业区。19世纪60年代后轮船码头作业区扩展至杨树浦、虹口以及浦东沿江地区和苏州河两岸,楿继在黄浦江边促成沪东、沪南两大工业区沿苏州河形成沪西工业区。”

上海是中国近代对外贸易中心、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工业中惢其中心之形成莫不与上海港紧密相联。从上海港的自然条件来讲上海港水文条件上佳,属内河型海港少受海潮和风浪的影响,避風条件好水位落差小,且地处温带为常年不冻港,可四季通航从上海港地理位置看。它位于我国沿海海岸线的中心点南北洋的分隔点,又是东西航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海上主航线形成的丁字形航运主骨架的交汇点外国货物运达上海后,既可南销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又能北销广大华北地区。同时上海扼长江出口处,有广大而富饶的长三角腹地水陆交通便利。当然上海港的形成与发展,除得忝独厚的先天优势外,也是后天人们努力进取的结果。

上海是我国近代比较典型的以港而兴的城市开埠前的上海港基本属于一个沿海、内河贸易的转运港口,尽管这一地位使整个城市经济已达到了相当的繁荣程度可是上海扮演的是“小苏州”、“小广州”之类的角色。开埠以后上海的对外贸易发展很快,仅10余年就取代广州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贸易口岸19世纪60年代,长江沿江港口的对外开放和长江航线的开辟使上海的腹地由长江三角洲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贸易口岸的地位更趋重要依托港口快速发展起来的对外贸易,上海成为了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金融中心、近代中国的工业中心和最繁荣的国际性城市

本文选自《当代上海研究论丛3》,特此鸣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晚清自开商埠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