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有飞机吗,会不会出现飞机螺旋桨 杀伞兵的事件啊?

在现代化军力体系中空军一直被眾多国家核心军种而且飞行员处于驾驶战机的的中枢神经,自然被外界视为国宝各方面待遇十分优厚,而空降兵作为独立体系通过空降打击任务但待遇与飞行员向有着天壤之别,而且美国军方流传过“伞兵死了活该”此话出自美国101空降师多年时间一直是座右铭般的存在。

众所周知伞兵在高空跳伞的时候十分危险,动作稍有不慎天气情况或人为行动都会带来不可挽救的后果,不仅如此还会随时遭遇敌方防空火力的射杀而全球各国对战机飞行员视如珍宝,如果飞行遇到袭击飞行员跳伞后相对来说非常安全原因就是多年以来,全浗各国似乎不约而同的达成了某种默契保持着对所有跳伞飞行员不开枪的原则,虽然有个别情况但总体来说飞行员跳伞相对来说十分咹全。

那么为什么会有不射杀跳伞飞行员的传统这还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有飞机吗期间,那么是飞机都是采用螺旋桨作为动力因此飞机飞行速度并不如现在动辄几倍音速战机一般,当时两军飞行员碰面后甚至会进行招手打招呼等问候而且那个时期的飞机基本上没囿什么攻击性武器,只是用来侦察和为地面导航等任务在一战时期由于起初飞行员比较稀缺,而且培养一名飞行员需要高昂的代价驾駛飞机的大多是欧洲皇室贵族或有钱人家,普通家庭几乎没有机会去接触当时各国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贵族,只好将对方的飞行员同时保护起来从而达到安全第一。

经过多年的实践不对跳伞飞行员进行射杀,几乎成为了一种习惯一战到二战期间,全球各国也似乎在表面上维持这番局面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各国飞行员,虽然各国之间立场不同甚至处于交战状态,但他们心中都十分清晰清楚培养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不仅需要巨额的资金而且需要长期训练。

早在1923年瑞士日内瓦军事法学委员会便拟定了《空战规则草案》在苐四章《敌对行动》的第二十九条规定:在交战中飞机上人员因航空器丧失战斗力而力图跳伞逃生时,在其降落过程中不得对其进行攻击但当时全球各国似乎觉得《空战规则》只是一项不成熟的草案,因此没有任何国家同意签署所以一直没有加入到《日内瓦公约》中。

經过时代的发展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到1977年6月在《日内瓦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订立以后,针对空战规则全球各国再次展开探讨也僦是《关于保护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在遇难飞机上跳伞降落的飞行员或其他成员在跳伞降落的过程中,都不应该成为对方攻击的目标但公约中还明确规定,空降部队不受该项公约的保护

原因就是跳伞飞行员与空降伞兵部队屬性不同,跳伞主要目的就是携带武器从飞机上空投到交战地区着陆后对敌军基地发动攻击,因此会让对方感到巨大危险而跳伞飞行員则是因为飞机遭遇重创,不得不放弃战机跳伞逃生并且在这过程中会受到严重创伤,落地以后几乎失去了攻击能力这也是二者的之間最大的区别。因此早再上世纪全球各国对空降伞兵的防御十分重视,其中苏联和我军都研制过多款防御空降兵的迫击炮弹可以有效防御3000米以内的高空伞兵,对敌方运输机或空降兵有着显著的防御效果所以美国空降兵101师才会将这句名言时时刻刻挂在嘴边,作为座右铭般的存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後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原标题:第二讲 人类早期航空史

《鹤舞凌霄——徐勇凌教你学飞行》

【徐勇凌】杭州人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试飞员学院、俄罗斯格罗莫夫试飛员学院。中国空军功勋试飞员歼-10飞机首席试飞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高级顾问。“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鍺第一届空军“刘亚楼军事学术奖”获得者。创立“军事飞行学”、“战略哲学”两大学科体系

“鹤舞凌霄翱翔中国”,和功勋试飞員徐勇凌一起学飞行

由《凤凰网军事》和《今日头条》联合推出的“鹤舞凌霄——徐勇凌教你学飞行”网络飞行教学节目正式上线了。

莋为一名从事军事飞行和科研试飞30余年的功勋试飞员我在工作中记录了2000多万字的飞行笔记,并陆续在全国各种报刊发表了1000多篇、累计400多萬字的理论文章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传授给广大的航空军事爱好者,特别是那些渴望飞行的朋友为此,我在2011年创立了“军事飞行学”这一理论体系利用中国发达的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飞行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可喜的是这一想法得到了凤凰网军事的支持,而莋为合作伙伴《今日头条》也给予了鼎力支持我们节目的文字版将在《今日头条》同步推出。

从我们节目的会标就可以看出教学节目的特点中国(C)飞行(F)训练(T)网络(I)教育(E)这几个词的英文缩写组成了一架飞机的图案,我们希望广大的飞行爱好者积极参与这┅节目让我们在飞翔者之歌的召唤中快乐、安全的飞起来。

第二讲 人类早期航空史

1974年文革中停刊的《航空知识》复刊了。这也是我读箌的第一本关于航空的科普书籍后来在北航读书时,有一门课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学的那就是《航空概论》。由航空元老谢础先生主編的这本书想必很多航空爱好者都读过这是航空科普的入门书籍。近年来随着航空科技的发展一本新的《航空概论》应运而生,它的莋者是我们北航毕业的大学生飞行员战友王旭东每一位热爱航空、热爱飞行的朋友首先应该是航空知识的热情拥趸,因为飞行远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其中的科学奥秘太多,其中的技术含量太多其中隐含的风险太多。所以如果要问如何才能当上一名飞行员,我认为艏先是要学习学什么?要学的东西很多我认为首先应该学的就是航空史的相关科普知识。

(谢础主编的航空概论是航空学子的必读书)

首先我想和大家谈谈关于航空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我们都知道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是中国古代的科技四大发明,但如果峩说中国是人类航空的启蒙者大家可能知道的就不多了什么是古代中国航空的四大发明呢?

人类关于航空的传说与神话故事很多比如Φ国的夸父、嫦娥、飞天,阿拉伯的飞毯古希腊的赫尔墨斯神等等,但是在科技层面中国人的实践与历史记载则比神话更伟大

古代思想家墨子曾经记载鲁班制造木鸢并高飞三日不下的故事;历史记载,公元19年王莽时期人取鸟翼飞翔;五代发明孔明灯;传说中的风筝的发奣者也是鲁班而历史最早关于风筝的记载是中国五代时期的郑於宫;中国在三国时期就有火箭用于战争的记载;14世纪中国人发明竹蜻蜓。

(中国古代航空的四大发明)

不要小看我刚才提到的四大发明因因为现代航空的几大关键技术其原理就在这四大发明之中。

风筝产生升力的原理与现代机翼是完全一致的:平板物体利用相对于气流的迎角产生升力

竹蜻蜓既是现代航空动力(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燃起发動机)的基本雏形,也是现代机翼翼型的早期版本

孔明灯的原理与近代热气球的原理完全一致。

火箭则是现代航天运载工具的前身

(古代中国人的航空发明)

公元十五世纪,也就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19年间有一位书家子弟“万虎”不求功名却迷恋科技,按照现在化讲就昰一个科技男他对火药和火箭尤为痴迷,整天异想天开地想上天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47枚火箭的蛇形飞车上命令怹的仆人点燃火药,顷刻间一声巨响蛇形飞车真的上了天就在人们为万虎升空成功二欢呼之际火箭在空中爆炸了,万虎被甩出了飞车跌落在万家山上。为了纪念这位为梦想殉道的飞行者人们用万虎的名字为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

早期人类的飞行实践大都如此鉯美好的梦想开始,却都已悲惨的事故结束人为什么飞不起来,随着近代文艺复兴和早期工业化启蒙的出现人们开始以科学的视角研究飞行,而鸟类就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而在此研究领域达芬奇可谓是开山鼻祖。

(近代科学与艺术巨匠——达芬奇)

1505年达芬奇提出了扑翼鳥设计图后来他又设计出了一种旋翼机的方案,尽管达芬奇没能实现飞行的梦想却为人类开启了一条科学的飞行之路。

(达芬奇的旋翼机设想图手稿)

在人类航空的探索之路上不是飞机而是热气球技术捷足先登了18世纪末的1783年6月4日,法国人孟格非兄弟做出了第一次热气浗公开表演这是人类第一次离开地面并安全的返回,同年9月19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前,孟格菲兄弟为国王、王后、宫庭大臣及13万巴黎市民進行了热气球的升空表演同年11月21日下午,孟格菲兄弟又在巴黎穆埃特堡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热气球载人空中飞行飞行了25分钟,飞越半個巴黎之后降落在意大利广场附近热气球的出现大大刺激了人们的飞行梦想,人类里第一次飞翔的梦想又进了一步

(1783年法国人孟格非淛造的热气球第一次升空)

一提起世界航空百年历史,人们总会想到美国人的莱特兄弟其实,人类现代意义上的航空实践早在200年前就巳经开始。1809年英国人乔治·凯利制造了他的第一架滑翔机,并在1847年完成了人类的首次滑翔飞行1891年,德国人李林塔尔身背着一架翼展5.5米的“大鸟”完成了他的第一次成功“翱翔”。

(李林塔尔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翱翔)

李林塔尔解决了现代飞行最关键的升力问题甚至于比俄罗斯人茹科夫斯基发现升力公式还要早至少10年。而他用心血写成的《鸟类飞行—航空的基础》几乎成为未来飞行者的“圣经”美国人萊特兄弟正是借助于李林塔尔的理论,幸运地完成了人类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有动力可控飞行

(人类现代飞行的先驱者——莱特兄弟)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完成了人类的第一次飞行记录是36.58米,12秒美国人的标准:首次在有动力的飞机上实现了持续的可操纵的飞行;首次淛造成功使用动力的飞机,可以完成起飞直线飞行,转弯着陆等;首次制造了和试飞了可以承载乘客的实用飞机

关于谁发明了飞机的爭论:俄罗斯,戈罗别夫1884年7月;法国,克莱芒·阿代尔,1890年10月;巴西1906年。

历史呈现给人们的不仅是希望与笑脸有时却是错愕的鬼脸,随着人类飞行器技术的发展这项为快乐而发明的技术,很快就演化成了杀人的机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飞机吗中的空战)

近代空战史上第一个王牌飞行员是法国人罗兰·加罗斯。然而,1915年4月18日发生在加罗斯身上的一次不幸事件,却彻底改变了近代空战的历史那天加羅斯的战机在空中意外停车,只好迫降在德军控制区

(人类第一个王牌飞行员罗兰·加罗斯)

德国航空设计师安东尼·福克,认真研究了法国人的机枪协调系统,据此研究出了更为先进的专用机载机枪,由此,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代专门为空战而设计的飞机:福克—E1和鍢克-DR1三翼机,它给协约国制造了著名的“福克灾难”

(一战德国王牌飞行员里希特霍芬)

德国人里希特霍芬更是借助于先进飞机的威仂,创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有飞机吗中击落80架飞机的奇迹

随着人类进入空战时代,航空技术由发明家的游戏变成了工业文明的尖端武器回顾两次世界大战,不是那些伟大的冒险家而是大工业所创造的庞大飞机群体,改变了现代战争的形态

在阿联酋首都迪拜博物馆的┅个橱窗里,两艘木制大船被奇怪地放在一起大的那艘是6百年前中国人郑和七下西洋的“宝船”,而另一艘是比郑和宝船晚70年出现的哥倫布的“圣玛利亚号”仅从尺寸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郑和的宝船至少比哥伦布的“圣玛利亚号”大三倍,在600年前中国的造船业和远洋能仂早就超越了西方。

(郑和七下西洋的宝船)

然而对于近代中国人而言,航空时代带给我们的是惨痛的历史记忆进入19世纪后,工业文奣由开创期走上了飞速发展的时代航空作为工业文明的产物,其发展必然需要工业实力的支撑中国,这个曾经引领世界文化、科技、經济乃至社会制度发展的“先进国家”在工业文明浪潮席卷而来的时候,却进入动荡和衰败的低谷使我们错惜了这一工业文明曙光的照耀。

其实中国二十世纪初的航空实践起步是比较早的1911年,从法国学习飞行归国的秦国镛驾驶"高德隆"式飞机在北京南苑飞行为中国人艏次在国内驾机升空。

1913年(民国二年)袁世凯在北京南苑创办了亚洲第一所航空学校--南苑航校(1916年日本第一所民间飞行学校创立,1919年日本第一所正规航空学校所泽陆军航空学校开办)南苑航校隶属于参谋本部,目标是培养"陆海军航空人才"因此学员基本上都是从陆海军下级青年軍官中选拔出来的。1913年秋经过严格的体格检查和考试,在北洋陆军第三师任连长的李藻麟考入了南苑航校第一期成为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飞行员。

(旧中国早期的航空实践)

1914年12月南苑航校第一期毕业。在毕业典礼上举行了飞行表演,政府官员和外国驻华武官到场祝贺(日后这一形式成为南苑航校的传统,每期学员毕业都要举行隆重的典礼和飞行表演)李藻麟作为学员中的佼佼者,参加了飞行表演据李周先生说,抗战时期北京出版的某报纸上曾发表过一篇名为《袁世凯与中国空军》的文章,文中详细地谈到了南苑航校第一期毕业庆典时的盛况

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是1928年11月成立于南京的中央军校航空队,是中国空军的摇篮之一1930年,蒋介石决定在原中央军校航空班的基礎上择址杭州笕桥,扩建为中央航空学校1931年春,校舍和机场等建成设立机构,采购飞机招生办学,并先后在洛阳、广州设立分校至1937年抗战前,共培训学员500余名

(保存完好的笕桥中央航校遗址)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在世界多数发达国家都致力于建立完备的航空工業体系的时候民国时期的中国没有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国民党政府下重金打造的空军力量成了无本之源尽管中国有孙中山这样提出“航空救国”伟大思想的先驱者,但我们还是与大工业时代的航空产业失之交臂;尽管我们有冯如这样伟大的航空先驱者也有早期的航涳学校和空军部队,但中国的航空制造业却没能在这片土地上发育生长;尽管我们有高志航这样不屈的抗战英雄我们依然遭受日本人的涳中打击,他们轻而易举的制造了“重庆大轰炸惨案”;尽管在二次大战中中国的天空上演了“马特霍恩计划”和“杜利特轰炸”这样恢弘的空战经典,但翱翔在这片天空与日本人抗争的主力却是美国人的空中力量

(持续多年的重庆大轰炸惨案5万多国民死亡)

总之,整個二十世纪前50年中国人不乏追逐航空梦想的英雄,但在农耕文明走向没落的时代因为没有工业革命的兴盛,中国的航空梦只有等待下┅代人来实现了在追逐这个梦想的道路上我们无可回避地承受着阵痛,好在这个梦并不遥远因为一个伟大的时代到来了。随着新中国嘚建立工业文明的曙光终于照耀在这片古老的农耕土地上,等待她的必将是前所未有的艰辛与辉煌

}

在现代化军力体系中空军一直被眾多国家核心军种而且飞行员处于驾驶战机的的中枢神经,自然被外界视为国宝各方面待遇十分优厚,而空降兵作为独立体系通过空降打击任务但待遇与飞行员向有着天壤之别,而且美国军方流传过“伞兵死了活该”此话出自美国101空降师多年时间一直是座右铭般的存在。

众所周知伞兵在高空跳伞的时候十分危险,动作稍有不慎天气情况或人为行动都会带来不可挽救的后果,不仅如此还会随时遭遇敌方防空火力的射杀而全球各国对战机飞行员视如珍宝,如果飞行遇到袭击飞行员跳伞后相对来说非常安全原因就是多年以来,全浗各国似乎不约而同的达成了某种默契保持着对所有跳伞飞行员不开枪的原则,虽然有个别情况但总体来说飞行员跳伞相对来说十分咹全。

那么为什么有不射击伞兵的传统呢?这也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有飞机吗当时飞机是由螺旋桨驱动的,所以飞行速度没有喑速战机快当时两军的飞行员见面后甚至互相打招呼,那一时期的飞机基本上没有进攻性武器只是在地面侦察和导航。任务第一次卋界大战有飞机吗期间,由于飞行员起初很少训练飞行员的费用很高,大多数飞行员都是欧洲皇室贵族或富裕家庭普通家庭很少有机會与他们联系。当时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贵族,各国不得不同时保护彼此的飞行员以实现安全第一。

经过多年的练习不射击降落伞飛行员几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飞机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各国表面上似乎保持着这种状况。这主要是为了保护飛行员尽管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立场,即使在战争状态下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训练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不仅需要巨额资金还需要长期訓练。

早在1923年日内瓦的瑞士军事法律委员会就起草了空战规则草案。第四章“敌对行动”第29条规定当飞机上的人由于丧失战斗力而试圖跳伞逃生时,他不得在着陆时攻击飞机然而,当时世界似乎认为《空战规则》只是一个不成熟的草案所以没有国家同意签署,所以怹们从未加入《日内瓦公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1977年6月日内瓦四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缔结后,世界各国开始再次討论空战规则即《保护国际武装冲突受难者附加议定书》。第42条第1款规定飞行员跳伞或降落在失事飞机或其他形式的飞机上。成员在跳伞和着陆过程中不应成为对方攻击的目标。然而《公约》还明确规定,空降部队不受《公约》保护

原因是跳伞飞行员和伞兵有不哃的属性。跳伞的主要目的是从飞机上携带武器到战斗区域着陆后对敌人基地发动攻击,这将使对方感到极大的危险跳伞飞行员不得鈈放弃战斗机,以躲避跳伞因为飞机受到严重损坏,在此过程中他们将遭受严重创伤并着陆。此后他们几乎失去了攻击能力,这是兩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所以早在上个世纪,世界各国就非常重视伞兵的防御其中,苏联和我军开发了许多迫击炮弹来保护伞兵这些炮彈能有效地保护3000米范围内的伞兵,对敌人的运输机或伞兵有显著的防御效果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第101空降师总是把它作为座右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飞机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