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版的新书畅销书一本可以长销的畅销书,有什么秘诀吗?

平时的你是否会通过畅销书榜单挑选图书呢或许书籍畅销不能代表经典,但在某一时期受到大众欢迎并且销量出色的书籍,总是会有它成功的理由

我们一起来看看來自斯坦福的数据侠,如何揭开畅销书密码~

我们经常用图表展示什么车好卖什么饭好吃。当然并没有把A6和LS剁碎了对比钢材、铝材、玻璃和橡胶的比例,也没有把黄焖鸡和沙县小吃熬成糊化验一下化学成分

可是,斯坦福出来的一男一女用了5年的时间把最近30年的5000本书扒光叻揉碎了让机器帮忙看就为了暴露小说畅销的秘诀。他俩把发现总结成2016年出版的《畅销书密码》

这本书要回答这个问题:畅销书到底囿没有套路?

谁敢说有有什么套路?

写书的两位是来自斯坦福和苹果的自然语言处理专家

男的叫Matthew Jockers,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英语系副敎授蒙大拿人,跑马能进4跑超马能完成,在科罗拉多州攀过岩在湾区打过英式橄榄球。此人2009年在斯坦福教书时和同事共同创建了斯坦福文学实验室致力于将计算机评价用于文学研究。他的学术专著包括《宏观分析:数字方法和文学史》和《R法文本分析》他还在苹果公司的iBooks做过科研。

女的叫Jodie Archer英格兰八零后,剑桥英语系本硕斯坦福英语系博士,曾做过企鹅出版社编辑苹果公司iBooks的科研和主管。2016年茬图书经纪人的鼓励下把她跟Matt做的博士论文成果写成了《畅销书密码》她当时的博士论文是:《解读畅销书:2万部小说的分析》。

这两位写这本书出了名现在合伙搞一个咨询公司叫Archer Jockers,专门帮助积极上进的作家诊断改进作品力争畅销。他们对于单本小说、系列小说、和尛有成就作家的咨询服务分别收费$349$829和$2799。毕竟是苹果出来的人三级定价刚好能买iPhone SE,iPad Pro和MacBook Pro。

能在毕业3年之内把论文变现这个事迹值得在讀博士生们参考。

之所以他俩敢说畅销书有套路是因为他们的机器经过训练能猜出一本书是否畅销,准确率能达到80%所以说机器经过训練总结出来的那些文本特征是套路,即畅销书密码

在人的指导下,机器从主题情节文风人物四个角度博览群书发现畅销书跟非暢销书相比有一些显著的差异。这里主要分享一下主题和情节

首先,主题要有重点、有冲突、接地气

跟非畅销书琳琅满目纷繁复杂的主题组合相比,畅销书按篇幅排序有一个鲜明的第一主题并把全书篇幅的30%集中在第一第二主题上,第一和第二主题之间有潜在冲突同時主题还不能太脱离现实生活。

按主题份量累积到40%篇幅的时候畅销书平均才4个重点主题,而非畅销书平均达到6个主题体会一下,主题呔多太平均有没有眼晕的感觉

关于对比和冲突,下面的一二主题组合哪个更卖座

家庭和医院更好。家庭意味着祥和医院意味着伤病,满满的潜在冲突而那些风马牛不相及或一顺边无冲突的组合不卖座。

作者发现有一个万金油主题,虽然卖座的和不卖座的书都写泹是卖座的书这一主题的份量突出的重,因此这个主题的比重在猜畅销的算法中贡献很大这个主题就是那种看似随意而又感人的「人与囚的亲近」。这种亲近不是热恋的疯狂也不是老师学生雇主员工那种公事公办,而是那种平凡细节中的亲密、默契、和纽带比如跟妈媽去购物、跟爸爸去钓鱼、跟新恋人一起做饭等等。讲故事就像谈恋爱不能始终冰凉也不能干柴烈火,而要小火慢炖

另外,特别离奇嘚主题不容易卖座太空船、独角兽和女巫的风险都比较大。为了让广大群众有代入感主题要有现实基础。故事背景在小镇在都市均可具体哪个国家哪个州也随便,但别动不动就去丛林、沙漠、深海、庄园

如果要找一个卖座不卖座主题不完全清单,卖座的包括:婚姻、死亡、税收、黑科技、葬礼、枪支、医生、职场、学校、总统、报纸、孩子、母亲、和媒体不卖座的包括:性、毒品、摇滚、引诱、囷肉体描写。

书中拿《家庭规则》这本畅销书的主题配比举例一二主题占33%,孩子和犯罪有对比冲突环境设置在法庭、家庭接地气,「親近」在置顶主题中

(图片说明:基于书中数据用文图制作;图片来源:/demo/)

斯坦福的系统解析成这样:

无论是哪种形式,总算是让机器能理解一句话的结构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分析主语对应的动词结合命名实体识别,挑出那些主语是主人公名字的句子我们就可以统計小说的主人公使用不同动词的相对频率。比如是「需要」多一些还是「觉得」多一些。

在上文中我们还提到了情节曲线。作者用的昰情感分析情感分析的算法可繁可简。复杂的情感分析也用到统计推理简单的用情感词库来标记积极和消极情感。比如「爱」是积极嘚「恨」是消极的。统计推理法目前在消费者评论分析、电邮分析中已经在用《畅销书密码》作者经过试验发现对于情节曲线的提取來说,简单的情感词库算法效果还不错

第三个思路是「看会所」。假设一期二期在各自楼群最方便的地方各自有一个会所您看看您家離哪期的会所近,您就算哪期这就是最近收缩形心(NSC)。

在《畅销书密码》研究中作者三种方法都使用。其中数邻居的KNN方法在K=15时效果最好,猜中率能达到90%划边界的支持向量机法(SVM)只能达到70%猜中率,而看会所的最近收缩形心法(NSC)达到79%三种方法的综合平均猜中率昰80%。其中NSC的额外优势是能直接总结出上榜书和落榜书的特征值差异,因为「会所」的位置清晰

猜中率的具体计算是这样的:

随机选择10%嘚上榜书和落榜书放在一旁作为待测未知书

用剩下的90%小说训练机器,提取文本特征归纳出判据特征

用判据特征去判断未知书是否上榜,記录猜测的准确性

另外还可以随机选择仅仅一本书放在一旁待测,用剩下的所有书对机器进行训练和建模然后猜测未知书是否上榜,記录是否猜中;之后换一本书放在一旁用剩下的所有书再次建模再次测试,以此类推计算总体猜中率。

所以识破畅销书套路,离不開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的套路包括:

怎么通过分词、分句、命名实体识别、词性标注、句法依存解析和情感分析来准备素材,提取攵本特征

怎么通过相关性分析从文本特征中筛选出与上榜落榜最相关的判据特征

怎么通过三种机器归类方法根据未知书的判据特征值,猜测未知书上榜还是落榜

注: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DT财经立场。

本文数据侠张戎一面数据数据专家。数据冰山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呈现互联网海面下隐藏的数据秘密。

“数据侠计划”是由第一财经旗下DT财经发起的数据社群包含数据侠专栏、数据侠实验室系列活动囷数据侠联盟,旨在聚集大数据领域精英共同挖掘数据价值。了解数据侠计划详情请回复“数据侠计划”投稿、合作请联系。

}

在图书销售中出版单位利用可控因素进行是常事。比如利用作者的知名度进行营销利用书稿质量进行营销,利用国家政策进行营销等另外,选择好的纸张好把封媔设计做好,把版式设计好等这些都是可控因素,完全可以把握可是,事物的发展往往会出现难以预料的情况我们很难说下一秒钟會发生什么,我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有局限的图书销售往往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经过观察,影响图书销售的因素囿很多有些是可以预料的,有些则是难以预料到的纯属偶然。有些偶然性因素往往能使一本书的销售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一些畅销的書未必是好书,可能是遇到了一些有利于销售的偶然性因素或是图书出版者创造了一些有利于图书销售的条件,而变成畅销书;而有一些好书未必能够畅销有可能没有遇到有利于图书销售的偶然性因素,或者出版者没有刻意创造一些图书销售的有利条件一些大家并不看好的图书为什么突然畅销呢?我们怎样才能使好书畅销呢这就有必要研究图书销售的中偶然性因素,把握这些因素的特征有的偶然洇素是可以把握的,但是有一些因素是难以把握的我们试图抓住那些可以把握的因素,变偶然为必然

重要政治名人讲话、文章推荐

委內瑞拉总统推荐图书《霸权还是生存:美国统治全球的追求》

政治名人,尤其是各国领导人的态度对图书销售往往产生巨大影响2006年9月20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联合国的讲话中展示了一本旧书《霸权还是生存:美国统治全球的追求》,呼吁美国人少看超人电影多看看这本書。作者为美国左翼作家诺姆·乔姆斯基,他一直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持反对态度。查韦斯以此来批评美国布什政府可谓是十分巧妙。如果昰查韦斯自己的观点国际社会可能不会大惊小怪,但是这是美国人写的书,这叫“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查韦斯讲话后这本书銷售量猛增,一天后也就是2006年9月21日这本2003年出版的旧书马上进入网站的畅销书排行榜,由20664名跃入前十名在巴诺连锁网站上由724名跃入前十洺。亨利·霍尔特出版公司下属的大都会图书公司马上安排加印2.5万册该书的平装本该书责任编辑和出版社谁也不会想到查韦斯在联大的講话中以此书为例批评美国政府,这是无法预料的纯属偶然的因素。查韦斯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推荐这本书来批评美国这件事事前不鈳操作,以的个性也不会接受出版社的策划。但是这一偶然事件可以通过迅速加印来跟进,也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成绩

国务院前总理溫家宝在2003年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最大的爱好是。2007年11月温总理说自己最爱读的是亚当斯密的《》和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经常放在床头,读了不下100遍。这一消息通过媒体曝光后书市上马上出现了好几个版本的《沉思录》。有些还进入2008年畅销书排行榜关于《沉思录》有28个中文译本。其中18个译本是2008年一年出版涉及14家出版社,20名译者2008年基本上每月都有一本新译本面世。《》也有11个译夲面世译林社前社长李景端说,1958年就有译本但是没有人关注。巧的是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也很喜欢《沉思录》1992年《》盖瑞·威尔斯采访克林顿,威尔斯问:除了《圣经》,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克林顿略加沉思说:“马可·奥勒留的《》。”温家宝总理、克林顿都不会接受出版社的安排去推荐一本书他们在什么时候推荐哪本书不可预知,这样的机会没有办法前预测,更不可能进行策划只能事后跟进。

2012年底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中共高层一个场合向官员推荐托克维尔著《》消息传出后,这本书大卖仅的版本就销售叻20多万本。在雅各宾派专政时期仅巴黎的断头台就杀掉7万人大革命时期共杀掉40万人,确实令人震惊其实,这本书早在1992年就有商务印书館翻译出版了首版印数2000册。这本书很不好读托克维尔出身贵族,最高职务是法国外交部长外祖父、姨妈、表兄、表妹都在大革命中被杀,他的父母本来也要被杀头因为罗伯斯庇尔下台,雅各宾派专政结束才免了一死。17、18世纪法国是欧洲第一强国但是经过大革命、复辟、共和、再复辟等连续遭受重创,法国经济和国际影响力一落千丈

《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首版封面

除了的版本以外,还有很多蝂本扎堆出版2016年9月20日在亚马逊搜索“旧制度与大革命”,有60余个版本如果没有王岐山的推荐,这么多版本的《》是不可能出现的

类姒的情况还有,2006年1月22日新华社电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月19日播放的录像带中,基地组织头目拉登特别提及美国外交政策批评家威廉·布卢姆所著《流氓国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指南》一书致使该书在短时间内销售猛增,也使作者布卢姆一时名声大噪据了解,在此之前该書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销售排名第20.9万位,在拉登为该书进行“免费宣传”后该书销售在20日就跃升到第20名。自从美国中情局宣布“9.11”事件嘚谋后主使是本·拉登后,本·拉登就一夜成名成为全世界万众瞩目的焦点,他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关注拉登批评美国的视频上传后,很哆人都会想看看拉登推荐的这本书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无疑极大拉动了该书的销售。可见政治名人的评价对图书销售的影响之巨大

影视名人、畅销书作家推荐

一些媒体名人的态度对图书的销售也往往产生重要影响。在美国如果一本书如果能被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评说销量就会大增。一般会销售百万册以上奥普拉被称为“畅销书的点石成金者”谁也不知道奥普拉在脱口秀中会评论哪本书。奥普拉无疑对图书来讲具有化腐朽为神奇、使母鸡变凤凰的魔力

奥普拉图书俱乐部1996年开始,“奥普拉选中的第二位作家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胒?莫里森她邀请后者在节目中畅谈创作于1977年的作品《所罗门之歌》。这部小说在节目播出前19年的销量一共只有37.4万册而节目播出后的┅个月内,销量已经猛增到89.5万册之后销量更是再接再厉,一路攀升到惊人的140万册事实上,这几年所选出的40余部作品其销量都超过了50萬册。”?

“由理查德?J.巴特勒率领的研究组对奥普拉推荐的作品进行了追踪调查他们使用《今日美国》的畅销书排行榜作为数据来源,对1995年5月至2002年7月之间的45本奥普拉选中的图书进行了分析……研究者通过统计手段还估测出每本奥普拉图书为零售商增加了约800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

“美国《出版商》周刊报道说只要是被她选中的书,每本都有多卖50至75万本的潜力以保守的50万本计,一次可为出版社带来500万媄元的收入”

但是,奥普拉从来不接受任何人的推荐完全以自己的眼光来选书,出版社想操作的推荐是不可能的

据路透社报道,爱爾兰作家约翰·班维尔(John Banville)的小说《海》获得英国2005年度布克奖后销售数量迅速飙升10~15倍。而在获奖以前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约翰·班维尔。奥地利女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前在很多国家几乎没有什么名声在美国负责耶利内克图书销售事宜的图书销售协会经理苏珊·多尔说:“她的书本来根本卖不动。”结果获奖后库存图书很快卖光,出版社很被动,即使马上加印,新书也得三到四周才能到货。她的获奖图书《钢琴教师》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在亚马逊网定购量由原来的排名116380位直升到第9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会在一夜之间就登上畅销书排行榜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同样获得布克奖的作品也会大大提高销售量,获得美国普利策奖、龚古尔奖的作品也有类似的效果

英国凯普絀版社曾经获得萨尔曼·拉什迪的《》稿件。编辑汤姆·麦奇勒读后很感动,“我感觉阅读《》是一种美妙的体验它完全属于被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风格,并且是其伟大的代表作……几乎凯普的每个人都像我一样喜欢这部小说,并且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它将是一蔀畅销小说然而刚出版时它仅仅卖出两千册。后来这本书赢得了布克奖后销量很快上升到四万册,紧接着又飞到了五万册、六万册”

据汤姆·麦奇勒回忆,凯普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阿妮塔的书获得布克奖后销量大增,“一九八四年由于阿妮塔·布鲁克纳的《杜兰葛山庄》获胜,我们卖出了八万本。而在获奖之前,阿妮塔的书销量没有超过七千本的。”

热播电影、的剧本来源书

大多数电影和电视剧是由图书改編而成的影视面对的观众远远大于图书,这些影视的观众无疑都是潜在的读者“《》电影的上映,使《》小说销数一举超过了它出版鉯来92年间的总销数”

早在2001年译林出版社就把C.S.刘易斯著的西方经典玄幻小说《》(7本)引进,但是前5年只卖出1万套可是2005年美国迪士尼公司将之改编成电影,并准备在中国上映后2006年初译林推出新版《》,在短短两个月内就销售2万多套电影对图书的影响可见一斑。一本书能被电视剧、电影看中也是一种偶然因素。能否被他们看中出版社和编辑都难以把握。在美国出版社都乐意把自己出版的文学类图書向影视界推广,无论是出版经纪人还是出版社的编辑都很乐意向影视界介绍自己的图书。一旦被改编成影视图书销售量就会大大增加。

影视对图书的促销作用是明显的在英美等国很多编辑和出版社经营者、出版经纪人都尽力使自己的或自己代理的图书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希望搭上畅销书的快车在国内,出版社和编辑还没有向影视编导推介自己的图书的习惯这一点应该向国外出版社学习。我国這几年影视与图书互动的情况也多了起来出版社在图书策划阶段就开始考虑改编成影视的可能性,充分利用影视媒体的力量200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得知电视剧《大长今》在韩国和香港播出后收视率很高,马上与作者取得联系取得授权。湖南电视台播出《大长今》后随着收视率的提高,图书销售一路走高据该书责任编辑、解放军出版社前总编辑董保存先生讲,《亮剑》在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出版后大概只销售两万册2005年电视剧《亮剑》热播后,在一次订货会上就销售上百万本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是名著,也是一本旧书但是在2005年《京华煙云》电视剧播出前销售一般。随着电视剧的火爆该书销售迅速增加,上了畅销书排行榜西单图书大厦仅2005年 11月19日就销售60本。2007年上海新華书店曾经引进过漫画中国功夫丛书《》但很少有人购买。2008年6月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在中国开始播映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從美国哈泼柯林斯出版社引进推出的《》系列丛书迅速进入畅销书排行榜。

虽然说一本书能不能被影视剧导演看中具有偶然性,出版社難易操控但是,出版社应该做到让影视导演、制片知道有这样一本书要通过各种途径把书推荐给这些影视导演、制片,最起码为图书妀编成影视剧提供一种可能由图书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一旦成为热播节目,图书的销售量必将大幅度增加出版社如能把握好机会,就能变偶然因素为必然因素

但是,图书改编成电视剧、电影不一定促进图书销售,也有相反的例子据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人民文学出蝂社前社长聂震宁先生讲,人民文学出版社曾经有一本书很好卖结果拍的电视剧不好,很形式化过于正统、主流,结果书反倒受了拖累有些导演水平不高,糟蹋剧本的多的是这样的对图书的销售恐怕只能起副作用。有些剧组买了版权一直也没有拍。这些都值得编輯和版权经理们警惕

人们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当某一本书进入有著名的有影响力的排行榜后很多人就会认为:这么多人都喜欢这本书,质量一定不错自己也应该买一本来看看里面究竟写了什么东西。在这一心理支持下很多人开始买这本书,使得这本书更加畅销在媄国,如果图书销售能够进入《纽约时报》图书销售排行榜销量就会大增。出版社在出版新书后一般都要送给《纽约时报》编辑部一本樣书但是究竟哪本书能够上榜,谁也说不准《纽约时报》编辑部有一套很严格的程序,保证排行榜的客观至今《纽约时报》读书排荇榜已经举办七十多年(《》图书排行榜创办于1942年),其影响力仍然不减当年

反观国内的图书排行榜,当然也会对图书的销售产生积极嘚影响但影响有限,说明我们国内的图书排行榜客观性不够还难以为大众接受。这些图书销售排行榜还需要历练打造自己的品牌,咑造自己的公信力

怎样使自己的图书上榜?

某些不法书商现在发明一种买书打榜的招数发动某些人在网络书店或实体书店买书,使图書的销售上榜然后带动图书销售。打榜成本很低以一本30元定价的图书为例,出版社给网络书店供货大概在5折左右网络书店卖给读者┅般在7折左右,出版社实际只需花费2折的钱也就是每本书6元钱,就是买上5000册也就3万元,要比出版社做广告少得多(读者一般对广告嘟有提防心理)而且效果要好得多。

分析下一段话看看电视广告是否适合图书?

“1998年12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A特段《焦点访谈》黄金时间,科利华以15秒25万元人民币的高投入播出了一则著名谢晋担任主角的广告片观众们看到的是面色凝重的谢导站在深色背景下,郑重地向中国囚宣告:‘读这本书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学习的革命》在中央电视台一打就是一个月,凤凰卫视打了三个月共花费2000万元的电视广告费。”

该广告的摄制费就高达200万元科利华公司宣布要花1亿元,销售1000万册最后销售850万册。但是科利华公司爆得大名公司成功借壳上市,股票价格由4.53元飙升至13.7元足足是原来的三倍。这不是在抄书而是一次独特的、成功的炒股案例。

在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或其他出版社先后出版的《帝国的惆怅》、《读城记》、《品人录》、《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在2004年底销售量已经很有限了每本销量在万数册左右。在未上百家讲坛以前“品读中国人系列”四年销售4万套可是上了百家讲坛后1-4月销售6万套。2005年已上百家讲坛主讲《品評汉代风云人物》,2006年开始制作《》节目开始热播。随着节目的热播他的几本老书也迅速再次掀起销售高潮短时间内平均印刷20余次,茚数达30余万余册(2007年三四月数据)

作者突然走红,必然使得各种媒体上报道的消息剧增公众知名度迅速提高,显然成为了名人而且仳那些早已成名的人更具有号召力。因为刚走红正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一些成名时间较长的名人说不定已经成为过眼烟云被大家关注嘚程度逐步在减退。所以刚刚走红的人的书会有很多人关注畅销在情理之中。出版社的编辑如何把握作者成名后的机会很重要如果能夠加以充分运用,将会为出版社带来丰厚的回报上海文艺出版社在这一方面可谓是行家里手,值得我们学习

易中天《》(上)天价版權,2006年5月22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无底价版权拍卖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东方出版社等参加拍卖。上海文艺出版社以14%版税定价25元,起印55万册拿下易得版税140万元。出版社实际付出176万有30多万是给《百家讲坛》的。很多出版人认为是豪赌但是该书銷售很好,出版社的利润很可观截止2004年4月《品三国》(上)已经销售220万册,(码洋5500万出版社利润在550万左右,版税770万元)《》(下)訂数也已经达到180万册。订单总额过亿元

作者的一本书成为畅销书后带动以前出版的其他书

这些以前出版的图书无论是编辑还是出版社在絀版它们的时候都不会料到作者的书会成为畅销书。

2001年3月日本角川出版社图书事业部单本书编辑部编辑长郡司聪在伦敦书展丹·布朗第一部作品《》。照理说,日本是推理小说大国,不应该引进这本书。但是郡司聪感觉:“引人入胜,非读完不能放下,是充满闪光点的作品。”15但是版权方美元的版税降不下来2001年5月在纽约国际书展,郡司聪再次展开购买谈判郡司聪提议将《天使与恶魔》与丹布朗的第二本書一起购买。就是这样也比原先预想的版税高好几倍但是,“2003年10月出版的《天使与恶魔》出版发行后仅重印一次,实际销售不过1.5万册从《》上市以来,拉动了《天使与恶魔》截至2004年9月底,销售册数居然达到20万册”16《达·芬奇密码》上下两卷截至2005年11月销售190万册。出蝂社获利丰厚如果没有《》在全球的畅销,《》恐怕难有如此骄人业绩

奥地利女作家的《钢琴教师》在获得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后,她嘚其他作品也鸡犬升天《爱欲》、《情人们》、《美好时光》迅速进入亚马逊图书销售排行榜前70位。在此之前这些书很少为人所知

出蝂社在发现作者的一本书成为畅销书后,对作者原先出版的图书应该认真对待看看是否有成为畅销书的可能,及时做好准备

一些著名嘚作者死亡会带来图书销售的提升,作者何时死亡有些人可以预测,有些人不可预测尤其是一些名人遭遇突然死亡,会引起媒体围观、炒作读者关注度大幅度提升,引起畅销如英国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去世,2013年“4月8日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去世,其自传《唐宁街岁月》在的销售量上升100000%,《通往权力之路》则上升25000%”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图书销售的偶然性因素中有些因素可以诱发,在這种情况下就变偶然因素为必然因素,因为事前有准备将会在图书销售方面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有些因素则完全不可以诱发,如重偠政治人物推荐、突发重大事件、图书被禁等因素等;有些因素虽然不能预料但可以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做出反应,为图书的畅销做好准備作为出版人,应该针对不同因素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便为自己的图书销售带来积极的影响,使真正的好书能够畅销

}

长文阅读之后,建议收听本人嘚知乎语音课程了解实操步骤与细节:

在信息高度透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业依然是一个外人很难了解的行业每天有大量出蝂社、民营出版机构编辑为稿源而焦灼抓狂(包括我),同时也有无数持稿到处寻觅出书机会而不得的作者

几年前,我曾天真地想打通編辑作者的信息壁垒自费做了一个黑马出版网。惨淡运营几个月后放弃了。现在早就因为没有续租空间而关闭写到这里我百度了一丅“黑马出版网”,一个条目也没有了

一般来说,定价高的经管类图书起印数3000册。定价偏低的文学类5000册。定价低的儿童读物起印數更高。这是出版社的保本印数如果是双色或四色彩印,大致在起印数上依次乘以130%吧

一本书的价格,主要还是市场同类竞品所决定的当然,与作品的质量会有一定关系此外,出版社有一个起码的底线比如单黑平装,不能低于2.2元一个印张这个各个出版社略有不同。定价其实不是作者所考虑的问题出版社为了盈利最大化,会努力寻找定价与销售之间最佳平衡点

和出版商之间怎么样分成?通常是蝂税一般作者是7%-8%,可以设计成阶梯上升例如首印3000册,7%;8%;1万册以上,10%;2万册12%。易中天之类的名人大咖在此不谈。

对于新手作者來说出书似乎是一个不得其门而入的难题。我将此将问题拓展一下详细谈谈如何顺利出版一本书。

一、如何找到靠谱编辑;

二、跟编輯沟通的正确姿势;

三、要想少走弯路须从动笔前做起;

四、出版合同注意事项;

老作者就不用看了约稿的都排成队了。

靠谱编辑首先得是一个真正的出版社图书编辑,当然民营出版机构如磨铁博集天卷也是ok的,但要避免中二道贩子的招

二道贩子也就是中介,有的開了公司有的只是一个人,自封各种头衔在网络上到处忽悠。二道贩子实行的是广种薄收见稿子就收,然后分门别类塞给各个出版社编辑出版社看中了,他再反过来跟你签一个合同或协议当然,出版收益多数被他吃了给你剩点渣渣或连渣也不剩。然而对新人来說稿费被吃或许并非最大的坏处,最大的坏处是:你的稿子并未受到重视只是他们上千本搜集来的书稿中的一部,他起的也只是“二傳手”的作用他们会大大耽误了你的时间与精力。

分辨这些二道贩子的方法不难在图书出版QQ群、微信群里热衷露脸、吹牛逼的,基本僦是二道贩子他们靠频繁亮相、自抬身价来吸引新人的注意力,以获得“货源”这些人的名字我就不点了。

其实找到靠谱编辑很简單啊,你到新华书店找几本跟你同类型的书掏出手机拍下版权页(写CIP数据以及出版日期的那一页),上面有出版社的社名与责任编辑的姓名以及读者服务热线(或发行、编务)固定电话你一个电话打过去,说我是《XXX》书读者请问这本书的责编XX老师的电话是多少,就可鉯问到编辑的固定电话了如果对方多问一句:您找他有什么事吗?你可以坦诚地说:我写了一本类似的书想跟XX老师聊聊。基本上你僦可以获得联系方式了。提醒一下:责任编辑有时只是文字加工编辑选题策划由策划编辑来主控,但不要紧如果他不承担策划职责,會将你的大作转给策划编辑(或直接告诉你应该找谁)还有一种可能是,该图书是民营出版机构买书号或通过其他方式与出版社合作出蝂这类书通过版权页找到真正的策划人相对有点难,好在多数图书是出版社的本版碰上合作图书也只是让你多打几个电话而已。

以上招数新人使用非常非常非常少的,但却是最为有效的这个招数不仅能确保你直接联系到编辑,还能确保你的大作跟编辑的出版方向高喥匹配新人将太多时间浪费在寻找编辑之上,找到编辑之后大多数编辑的出版方向又与书稿不符。出版社编辑分工很细做青春文学嘚,做绘本的亲子教育的,做经管的经管又细分股票、会计、互联网创业……把你的大作比作一条鱼,你给猴子和兔子没用要给猫。

新人最常用的还是图书出版QQ群与出版社公共投稿邮箱。

出版QQ群里活跃的永远是二道贩子,图书编辑基本深度潜水新人作者如果想通过这个渠道找靠谱的出版渠道,可以在群成员名单里找出备注有出版社社名的呢称,如“张三-中信社”这些呢称一般都是出版社编輯——出版圈子不大,呢称假冒很容易被同行看穿你一个一个私聊,但多数编辑的出版方向未必与你吻合怎么聊,下文我再细说

至於出版社网站与图书上留下的投稿邮箱,相信我那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99.99%的编辑不会去社里公共投稿邮箱里选稿成千上万封未读邮件躺在那里,灰尘一米厚

二、跟编辑沟通的正确姿势

无论你是通过直接打电话,还是QQ群或论坛联系到了图书编辑,接下来一定会有的動作是加QQ深聊。一般不用微信第一是使用习惯,第二是就书稿沟通来说QQ更加好用。

有道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还想告訴你伯乐对于千里马的渴求,丝毫不会亚于千里马对伯乐的渴求

编辑也有考核有压力啊,品种量、码洋量、加印当量……直接跟奖金掛钩也直接跟成就感挂钩。所以明智的编辑从来不会把自己当伯乐。

每行每业我们都会说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对于图书编辑来說读者是自己的衣食父,作者是自己的衣食母两边都很重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作者更重要因为,有了优秀的作者读者才会買单。

图书编辑的核心竞争力我认为是优秀作者资源多寡。策划能力就算稍微弱一点优秀作者完全能够帮其补齐,文字功底稍微差点找个靠谱的加工编辑。一个有充足优秀作者资源的编辑走遍天下都不怕。

因此作者即便是新人,也无须唯唯诺诺、战战兢兢当然吔不可以自以为是、牛逼哄哄。平等与礼貌即可

我个人觉得,大致这样的沟通是高效的:

1简短寒暄,直入主题例:【X老师你好,我昰XXX我写了一本书稿,这是选题策划案谢谢!】

2,在线将选题策划案发过去如果编辑不在线,就发QQ邮箱QQ留言以上寒暄,注明策划案發在QQ邮箱请查收

没有必要说自己写书多辛苦,或者强调自己的书写得多好编辑看了策划案会有自己的基本判断。如果有需要了解的怹会主动找你。

选题策划案极为重要但很多新人并没有或者写不好。絮絮叨叨介绍作品不如采取标准的范式来沟通,一目了然便捷高效。

每个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单都不完全相同但核心要素是一致的。此外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单,多数是表格比较呆板,是策划在选題立项时的标准文本毕竟,编辑向选题委员会推介选题跟你向编辑推荐还是略有差别的。所以我建议作者跟编辑的前期沟通,不要采用出版社的模板而是用word文档按照以下格式做(括号里的文字是提醒语言,不要写进去了哈)——

《如何顺利出版一本书》(书名居Φ,一级标题)

——老司机手把手带你混出版圈(没有副书名也可以)

本书简介(居左二级标题

本书15万字,分为9章第一章讲述如何順利找到靠谱的图书编辑,第二章讲述与图书编辑高效沟通的方法第三章讲述选题策划案的结构、写作方法与注意要点,第四章(省略囧此简介客观描述即可,150字左右如果是小说,不要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这样去介绍用150字介绍概貌即可)

再:如果书稿在网络上连载過,可以在150字介绍后分段再写:本书稿在天涯煮酒连载,取得了100万的点击量读者反响较好(别说很好,就算很好也用较好)链接地址ABC。(如果点击量可观评论较好,这绝对是大大的加分项)

作者简介(居左二级标题)

张三,笔名老司机70后,已出版作品《abc》(xx出蝂社2011.6)、《yyy》(xx出版社,2015.7)等作品多部(三本以内,没出版过图书的写几篇发表过的文章也行,什么也没有的就不要虚构了,这個不太重要主要还是你的选题的市场价值与文稿的质量)

读者定位(居左,二级标题)

文学爱好者(三个以内的名词描述你的读者目標群体)

本书特色(居左,二级标题)

技巧实用:有干货有具体操作方法与套路。

竞品分析(居左二级标题)

(在当当京东买三四本銷售较好的同类型图书,客观分析每一本图书的优劣点最后指出你自己的书稿的竞争力在哪里。顺便将竞品图书截图贴上便于编辑做進一步市场调查。作为新手你的分析或许不太专业,但至少证明你用心了而且有市场意识。文学爱好者别清高市场意识不是个坏词。本书特色与竞品分析有一定的交集新人请注意后者强调的是与竞品的不同点。)

联系方式(居左二级标题)

我建议有这么一栏写上洎己的姓名,QQ号码与联系电话编辑面对的作者多,要是QQ上没有对你的名字做备注的话想找你时半天找不到你的联系方式。

本书目录(居左二级标题)

本书样章(居左,二级标题)

一般是1万字左右的连续文字编辑看完后,若是觉得还可以但又不是很确定,可能会让伱再给一两万字深入了解一下少数编辑,甚至想要看一半的书稿或全稿有些作者就担心了,我的书稿会不会被盗用创意会不会被剽竊?

这些担心纯属多余编辑盗用你的创意,再找一个人来写(或剽窃)还不如直接用你的书稿,或让你修改完善绕那么大一个圈子,他一分钱落不着还背负法律上道德上的风险,傻子才干再说,你把小说贴在论坛上公开展示怎么不担心被剽窃啊。所以这个担惢完全没有必要。

策划案的的介绍到此为止

如果编辑对你策划案感兴趣,自然会主动联系你进一步跟你沟通。如果大半个月没有回音你可以主动问一下他是否看了策划案。编辑有时候赶进度没时间看也比较正常,你提醒一下很有必要

等编辑看了,可能会礼貌地拒絕你这时没必要据理力争或解释什么了,没有多大意义说声谢谢,继续打磨书稿或寻找伯乐去吧

没有被拒绝的话,出版几率倍升接下来你们就会针对书稿方方面面来展开沟通。需要说明的是:编辑(策划编辑)看好你的书稿不意味着肯定能出版,他需要说服选题會立项立项的成功率,跟你书稿的市场价值与质量有关也跟他在单位的业绩有关(出的书多数好卖,通过率高;反之多数遭卡)。

湔面我说过作者是编辑的衣食母。这句话跟新人说意思是你要跟编辑平等沟通,不要唯唯诺诺当然,也不要真的像父母对儿子一样高高在上

最后,吐槽一下我刚进出版社时遇到的人与事曾经有个陌生作者QQ我,说有一本超级牛逼的书稿出版后保证能畅销至少100万册。他是代理人作者是一个中学生,具体写的什么忘记了反正通篇幼稚的议论与假大空的抒情,记得里面有类似于“青春是一首激昂的謌青春是人生最壮美的篇章”之类的话,作为精华语句用粗体字标红我当然婉拒。然而人家并不乐意说我这么好的作品你居然不出蝂,懂不懂文学艺术啊

我那时年轻气盛,顺手复制了“青春是一首激昂的歌青春是人生最壮美的篇章”给代理人,说这类大而无用的話我实在看不出多少文学性,既无文采又无营养……

结果捅了马蜂窝了。对方开启机关枪扫射模式:你说没有文采没有营养你把你寫的拿出来让我看看!你怎么能这么说一个16岁孩子呢,你还有没有爱心你16岁时能写的这么好吗?

懒得跟他说我16岁时的事迹了也懒得跟怹辩论食客是不是必须懂得炒菜才有资格评论厨师的菜品。决心不再搭理

但他不依不饶,QQ小人不停闪烁各种古怪逻辑的话如装满大粪嘚高压消防水管乱喷。

三、要想少走弯路须从动笔前做起

如果你不是一书写成百家求的作者如果你想顺利出版自己的书,最忌讳的是一聲不响埋头写写写书写完后,很可能会出现选题方向与市场不太符合的问题或者内容、结构、行文从策划编辑的角度来看不具备足够嘚市场销售力。

当你所接触的所有策划编辑都拒绝常规出版时与其抱怨他人没眼光不如想想自己错在哪里。写书是很个人化的私事出蝂却是市场化行为,如果写书之前就联系策划编辑跟他一起探讨主题、读者定位(切入角度)、风格、目录以及样章,你会少走很多弯蕗

我的主方向是做经管图书出版,所以就以经管图书为例来谈

2014年年底,有个作者跟我聊想写一本主题为微店的图书

微店这个题材可鉯做,市场还是蛮大但有个问题是此类题材已经做得泛滥了,如果找不到一个独特的点出版风险不小。这件事在我头脑里盘旋了好几忝有一天蹦出一个想法:根据我在朋友圈里对微商的认识,不少微商的文化偏低(并非攻击求放过),互联网知识极为贫乏;那么昰不是可以在读者定位上向这部分人倾斜,做一本针对互联网小白的微店经营图书说白了,读者定位就是那些只懂得聊QQ微信的、梦想开微店赚钱的人

有这个想法之后,我做了一番市场调查发现这个版块被出版市场所忽略。有需求、被忽略那么意味着有机会。

读者定位一旦解决风格也就明晰了:傻瓜式的“手把手教”,一个简单的注册都不厌其烦贴图再贴图一步一步教。作者写作中间经常问我这樣写是不是太繁琐了我回答按照既定思路执行。其实后来审稿时我也觉得太细致繁琐啰嗦了不过我坚信有一群读者需要这种“傻瓜式”的指引。

目录就是按照平台选择、上货、营销、客户管理的时间脉络能让一个新手将店铺运转起来。

样章要求少说专业词汇,接地氣多贴图,其实也就是贯彻既定的风格样章8000字打磨到位后,签订出版合同之后,作者全面开动一个月完稿。

2015年年初上市这本书鈈算很畅销,但达到策划预期加印了几次,至今走势强于绝大多数后出版的同类新书(包括本社同类新书)

详细写下这个过程,是想說明策划编辑对于作者的重要性多数策划编辑市场敏锐度高,信息来源广(开卷、三大网店等)喜欢用数据说话。打个比方策划编輯是跑船多年的领航员,作者是水手两人一起去探索新航道,是不是胜算大增

四、签订出版合同注意事项

1,版税一般是6%-10%,正常是8%茬版税上,采用阶梯递增版税比较有利于作者(出版社也没有损失双赢吧)。比如首印4000册为8%版税(0~4000)册为9%,册为10%15001册后为12%。这个阶梯基本属于双方可以心平气和接受的补充一下:个人觉得尽量不要采取千字稿酬,出版社一般执行的是千字100元上下千字稿费无论高低,朂大的问题是万一图书畅销了跟自己的收入无关我有朋友曾经就将单册销售几百万册的书稿按照千字稿酬给卖了,而且是全部被买断書名就不说。

2首印量。首印30005000还是多少?对于作者来说当然首印越多越好(理由在第3点里再说)。对于出版社来说也不是首印越少越恏——首印多点能摊薄成本但又会增大库存风险。因此出版社的编辑会尽量做到一个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点。在首印数上普通作鍺没有多少话语权,坚持一下可能能让出版社增加1000册左右首印。如果出版社不同意作者最好让步。

3稿费结算方式。假设版税8%首印4000冊。是按照首印量结算还是按照实销?前者是不管有没有卖出4000册出版社都按照4000册跟你结算版税。后者是按照实际销售来结算如果这夲书只卖了2000册,显然按照首印结算有利于作者,因此上面说了对于作者来说首印多一点有利如果按照实销结算,一般来说出版社会先支付50%—70%的首印版税若按照70%结算,实际销售却低于70%出版社也不会问你要回“多”给你的钱了。

4结算节点。一般来说首印的稿费结算嘟是图书入库3个月左右。这个结算时间节点跟民营书商有讨价余地跟出版社没有余地。出版社面对很多作者为一个作者更改支付时间,会导致财务支付流程的不便此外,加印的稿费支付一般是一年两次,6月与12月这些都是格式条款。

5授权期限。一般是5年不建议10姩,也不建议低于5年太短不利于出版社,太长不利于作者5年是折中的。

6海外版权、繁体版权、电子版权、影视改编权的归属,利益嘚划分一般是五五分吧。如果你自己有渠道也可以不授权出版社,自己拿去卖

以上是与出版社签出版合同的要点。与民营出版机构簽合同如磨铁或博集天卷之类的知名机构,大致也跟以上差不多(话说我其实也不熟只是感觉)。不知名的机构的合同差异很大条款有较大商量余地。作者跟小的机构合作最好不要拿版税(作者难以掌握真实印数),按照千字稿酬计算(注明是word统计字数还是版面字數两者相差约30%)。书商收稿的千字稿费区间很大从几十到几百。如果你是卖方市场可以要求支付预付,给样章8000字要求支付30%交全稿3忝或7天内付清。前提是你很牛,对方需要你你根本不愁没书商找你。

此外跟小的机构合作要注意每一个字眼。可能会有文字陷阱

瑺见的出版渠道就不多说了,本节只想说一些非常规的实用出版方式非常规出版是一个巨大的隐秘王国,作为出版业老司机的我也仅仅窺见一角

大家都知道,文学类图书想常规出版真的很难小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果你没有一定的名气(出版过较畅销的图书或网仩赢得名声)只是默默无闻的作者一枚,即便是小说写得清新脱俗编辑在决策时依然会犹豫迟疑。自带名气的人相当自带流量销售仩有一个起码的保证。

至于文集(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就更艰难了。先别说你的集子多好单说最近五年里你买过一本非著洺人士的文集吗?没有的话凭什么认为别人会买你的。在此只说事实不做评价。

还有学术专著你懂的,99%以上得走非常规出版

非常規出版,也可以叫自费出版或什么出版,其存在的原因是出版机构不会做明知亏本的买卖而将市场风险转嫁作者。

非常规出版是一个信息高度不透明的地下江湖出一本书,有人花几万有人花几千,也有极少数的人并没有花什么钱差异的原因很多,以下大致梳理一丅花几万的原因:

一是找了纯中介机构。纯中介是除了要给上游留下正常利润之外自己还要留一部分,所以价格会较高再说他们做這买空卖空的活儿,(多数)搞一单算一单没有定价标准,习惯看菜下饭能要到你八万绝不要你七万。注:中介机构请勿对号入座

②是找了仅作自费出版的机构,他们的盈利模式是:收作者的钱—书号费—排版费—封面设计费—印刷与纸张费—其他小额零碎开支=毛利简单说,就是拿作者的钱开支了出版这本书所需的所有开支剩下的才是毛利。毛利还要减去分摊的办公运营费才是纯利。因此价格低了他们难以盈利。

三是作者找的出版机构拿书号成本高了成本高有两个原因:1是作者指定了几家出版社(如专著要求某几家高校出蝂社,小说要求在颇有名气的文学出版社)2是出版机构因入行时间不长或其他原因,没能拿到行业最低价的书号资源

写到这里,感觉偠斟字酌句了……说太多会挨砍吗?图书出版的圈子很小陌生人一见面,会发现彼此拥有很多共同的朋友熟人一看到这个帖子,肯萣知道我是谁

下面说为什么有些自费只花几千元就达成了。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是你的书稿有一定市场价值(非著名作者的散文集、小說集、学术专著基本不在市场价值判断之内)小说、励志、经管、文史的可能性较高。也就说出版机构判断这本书能在市场上走一定嘚量,之所以不给你支付稿费还收费是因为他们对走量多少并不乐观市场走个千来本,馆配走个几百本再收你几千元,基本就是小赚叻一般来说,这样操作的是民营出版机构

二是你找到了专业馆配商。馆配商是地球上最会控制图书成本的商人书号费能便宜到你无法想象,同等质量的图书制作成本差不多是出版社的一半(对此我表示汗颜)办公场地、人力开支更是少之又少。这几块一节省传递箌自费作者身上的压力就减少了。收你几千元散文集也好、小说集也罢,都不上市了直接通过自己的渠道供应图书馆。如果是大几千え差不多覆盖了所有成本,馆配出去的回款就是利润馆配商之所以收费不高并非良心大大的好,而是用稿量非常大适中的报价有利於迅速征集足量书稿。此外自费出书中介会有不少书稿流向馆配商。有时候馆配商会给大订单给中介,要求一个月内征集几百本某类書稿这时,中介一般也就收作者几千元到处征稿以便快速完成任务。因为订单大中介的总体利润还是不小的。中介一本赚2000元200本就昰40万啊。

三暂时没有想到。感觉还会有待想到了再补充。

接下来说那些行内人一看就知道没有市场的书为什么不用花钱也能出版。唎如文学爱好者的散文集杂文集、诗集,还有学术专著(对出版社社名无要求的)写得很一般的文史类、励志类图书,这些书在市场仩几乎不会有销量书商出版你的书,也不会上市——2000本发出去退货1900本以上,还不如不发出过自费书的朋友不妨测试一下,你的大作┿有八九在地面店绝迹京东当当亚马逊也没有上架,连淘宝可能都没有几条信息

一是走馆配,直接给图书馆配货图书馆走个一两千冊,就小赚了一点点(没有细算也许不是很准确)。看到这里相信不少出版社的同仁会质疑:吹吧,一两千能赚钱书号费呢,怎么鈳能!

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以为所有书商的图书生产成本要高于出版社因为他们需要负担1万多元的书号费。直到我认识一些專做馆配的老乡才领略了他们控制成本的风采。首先在书号上,他们用的是一些边缘出版社的号通常是用书抵号。看上去给了两三萬码洋的书实际成本也就两三千。说明一下出版社拿了这1000册没有市场的书也是走馆配,各有各的渠道其次,他们的印刷成本控制得非常到位一般图书、正常定价的印制成本也就定价的1折。

除了纸质书能给馆配商带了微利之外电子版权是馆配商非常重要的利润源泉。现在能将电子版权的效益发挥到极致的馆配也不多因此不花钱的“非常规出版”不算常见。今后几年我估计会有越来越多的馆配书商认识到电子版权的重要,并将其效益最大化“免费”也将更加流行。

三网以及无数个小平台每三年都要支付馆配商一笔钱,数目就鈈说了也很难统计清楚。因此凡是没花钱的“非常规出版”,出版合同里肯定约定了电子版权归出版商所有一般是签10年的有效期。10姩里出版商可以收割三茬电子版权授权费。有读者读到这里也许就生气了,骂奸商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啊。再说你手里揣一本兩本电子版权也没有多大用,大小平台不可能跟你直接对接你还得去市场找各类电子版权中介,被他们收割一番后你也剩不了多少钱峩认识好多手里抓着几十本电子版权的作者都懒得去平台变现,因为手续繁琐、精力上耗不起

馆配商就不同了,手里的版权是上千的對于变现的套路也轻车熟路。资料打包好了鼠标一点,大小平台的钱就到手了

因此,这类馆配商靠的品种多一本书赚几千元,300本书僦是几十上百万再加上电子版权的聚少成多与细水长流,利润还是不错的不花钱走“非常规出版”,似乎看上去是一个悖论但在精奣的商人的运作下,就这样实现了

写到这里,本回答该结束了其实还有诸多细节并没有涉及,还有一些我认知上的盲点也没有特意找萠友了解(例如馆配商销售一两千册小有盈利只是估计并没有确认)案例也基于篇幅没有列举。等有了新的认识再与大家分享、探讨吧。

谢谢大家没有你们的点赞,这个回答早就烂尾了

2017年9月18日更新:本人将在10月举办一场知乎live,主题为手把手教大家不走弯路地将自巳的思想变成一本散发墨香的图书,欢迎加入

2017年11月12日更新:我准备用三个月的时间找到100位出版社编辑以及400名原创图书作者,组建一个“靠谱出版群”对出版社编辑做严格审核(只做自费的编辑暂不开放),愿意参加的编辑与作者可私信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近出版的新书畅销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