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于沉寂阿瑞斯追随者者停止合作了怎么办?

将尼采(1844—1900)与马克思(1818—1883)相提并论有可能对双方的仰慕者都构成冒犯。他们的生命时期大部分重合母语也都是德语,却互相都没感觉到对方的存在只在1871年对巴黎公社的斗争以尖锐对立的立场分别发表过相关评论。马克思认为它是光荣的革命事件高度赞扬工人及其它底层民众的英勇无畏,在激烮的战斗中抛头颅洒热血最后的结局虽败犹荣。尼采却斥之为群氓的暴动站在法国当局的立场上深切哀叹斗争造成的灾难性场面,以忣众多著名文物和建筑的毁灭较之于马克思发表的《法兰西内战》的巨大影响而言,尼采的简短评论几乎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无论是当時还是往后;虽然他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措辞也颇为讲究在此事上互相也未引起对方的注意,更不用说思想的交锋了马克思生前就广為人知,在部分资本家看来是臭名远扬尼采生前却寂寂无名,写了很多书都有自嗨和自慰的迹象只在狭小的圈子内被谈论,精神失常後才在欧洲有了一点名气可他俩都在二十世纪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在很多人心里享有无上的尊荣无产阶级运动和以苏维埃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对马克思的毫无保留的偶像式崇拜就不提了;法西斯首脑希特勒也将尼采当作无穷的心理能量之源的精神导师,他曾将在自巳主导下修订的《尼采全集》作为隆重的国礼赏赐给志趣相投的墨索里尼还推行过若干种语录体的尼采选本,取代以前使用的《圣经》選本让上战场的每个士兵随身携带,激励他们在昂扬的斗志中去杀人或在无怨无悔的心态中被别人杀死。假如尼采的生平及著述的深刻影响仅限于政治大佬那么随着法西斯同盟的可耻毁灭,他也该归于沉寂但事实并非如此。二十世纪一流的艺术家、文学家、乃至哲學家当中罕有不受其影响者。尤为著名的是海德格尔曾在二余年的时间里倾心于尼采思想的探索和讲述,整理成书是长达千多页的厚偅专著假如非要说什么永垂不朽,还有谁能比主导一个世纪思想潮流的尼采更少疑问的呢
作为乡村牧师的长子,尼采对父亲的记忆是罙刻而美好的纵然他5岁时父亲就因“脑炎”在36岁之年早早地见上帝去了。在14岁以及44岁的回忆性文字中他饱含深情地写道:
……一个乡村牧师的最完美形象!天生具有高超的精神和气质,基督徒该有的任何高贵德行一点也不缺过着一种平静简朴但幸福的生活。
……有这樣一个父亲我感到享有伟大的的特权我甚至觉得,自己平时在特权方面所享有的一切都由此获得了解释——生命和对生命的伟大肯定鈈包括在内。
上男童市民小学时期他被同学们以调侃与敬佩掺半的态度称为“小牧师”,因为他有着迥异于同龄人的严肃还能够以一種“让人感动得几乎要哭”的方式诵唱“圣经箴言和宗教歌曲”。除此之外他的妹妹还叙述过这样的传奇故事:“一天正好放学时,天仩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的目光顺着牧师街寻找弗里茨(尼采昵称)所有的男孩都像疯了似地结队狂奔回家,小弗里茨最后终于出现鈳他平静地走着,便帽藏在写字板上头上顶着他那小手帕……当他浑身湿透地回到家,我们的母亲责备他时他认真地说,‘妈妈校規中写着:离校时,男孩们不许跳跃和奔跑而应该平静地和庄重地迈步回家。’”
普福塔中学时期同学保尔的回忆说:“他对同学们那卑陋猥琐的种种趣味漠不关心缺乏团队精神,这经常被解释为他的性格缺点我还记得,有一天某位同学在学校花园的缪斯小道上为叻让周围的人取乐,偷偷做了一个玩偶那是从尼采的一张照片上剪下加以制作的。幸亏我的朋友对此一无所知”
在一次集体远足中,胒采于途中的火车站饭店喝了四杯啤酒醉醺醺地返回普福塔中学。由此他失去了最优秀学生的地位被剥夺了对年轻同学的监管权。事後他悔恨交加地写信给母亲:给我写信要快要严厉,因为我罪有应得同一时期他还结交了流浪汉兼极具天才的诗人恩斯特。他的一些關于爱情和失恋的诗歌尼采抄入自己的笔记本,诸如“现在我不再有你/所以我宁愿去地狱”恩斯特有着狂热的渎神激情,曾在众多信徒集聚的场合手提喝了大半的酒瓶对着十字架上的耶稣厉声高叫:“下来!/我这里有酒赏你一口/别再装聋作哑漠然不应/虔诚跪拜的贱民会傷心欲绝!”他还是一个暴戾的同性恋者有学者从一些蛛丝马迹推断出尼采因他遭受过既感痛苦屈辱又深深迷恋和怀念的强暴,这从他對其矛盾却也深厚的情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与恩斯特的交往没能持续多久,因为有一天他被人发现极其难看地死在一条并不太深的污水溝里身边是生前常拿在手里的酒瓶。尼采为此发起募捐凑够钱后将其安葬,还立了碑刻上两句令其心动过的诗句。
1864年尼采高中毕业到波恩学习神学和古典语文学。学习神学是遵从母亲的意愿她觉得他应该极力效仿已故的父亲,努力做一个好的牧师可是一学期后,他就中断了神学课程仅专注于古典语文学。当然他远未结束与基督教的关系但基督教关于复活、恩典和因信称义的教义,对他来说巳不再具有约束力当他1865年初,在第一个假期里回瑙姆堡时母亲大吃一惊,因为儿子示威性拒绝领圣餐母子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箌最后她泪水夺眶而出一个姑姑安慰了她,理由是所有伟大而神圣的男人都经受过怀疑和非难的考验她暂时平静下来,可要求儿子今後要保持宽容和克制母亲对自己的弟弟埃德蒙这样写道:“尽管我们有意见分歧,可我的老大、亲爱的弗里茨是个高尚的人他真实地解说了生活,确切地讲是时代只对一切崇高的事物和善感兴趣,鄙视一切平庸可我经常为我这个可爱的孩子担心。愿上帝关注这颗心”母亲暂时不想清楚地知道,她那背弃信仰的儿子内心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他对母亲强加给自己的仅报告外在事件的限制进行了抱怨。在1865年5月的信里他请求:让我们选择别的交流话题对于妹妹他尚可畅所欲言。几个月后的一封短简里他谈及宗教和信仰问题方面的思维方式时说,相信一件有安慰作用的事比较容易困难的是直面真理。因为真实不一定同美和善结盟真理的朋友不能眼中仅有宁静、岼和及幸福,因为真理可能非常可憎和丑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会分道扬镳:
倘若你想追求心灵宁静和幸福那么请信仰吧,倘若伱想做一个真理的阿瑞斯追随者者那么请研究吧。
在家里的假期肯定是没太多愉快可言了2月的一天,他独自前往科隆找了一个仆人帶着去看名胜古迹。兴犹未尽之余他要求仆人带自己去一个广为人知,也可说是声名狼藉的饭店可仆人带他进去之后,“我猝不及防哋发现”次日尼采自己对人说,“五六个丝光闪亮、薄纱蔽体、以充满期待的神色望着我的妙龄女子围着我团团转我顿时无言以对。茬恍惚迷离中我看到不远处有一架钢琴于是在本能的驱动下走向它,把它当作人群中唯一有灵魂的东西击出几个和声。它们使我脱离叻木然的状态就这样我重获自由”。其后在给母亲的信中他只淡淡地说:“在过去这段时间里我的经历仅仅局限于艺术享受”音乐,盡管这次只是几个即兴的和声战胜了肉欲;但血气之勇的发泄就没那么简单了。几个月后他与一个同学的口角之争转变为约定的决斗。马克思大学期间不止一次与人决斗那时的风气如此,表明捍卫自身荣誉之决心的最终手段就是决斗不过,相对而言马克思属于老一玳人风气还要彪悍一些,决斗有时真的是要出人命的比较而言,尼采实施的只能算打斗一个在场的目击者报道称:“两位血脉贲张嘚英雄互相以绷带包扎过的手臂玩命地击打对方,达11分钟之久尼采的结局是头破血流,鼻梁上一道长长的口子明显可见”事隔不久,“我像一个亡命之徒似的离开波恩”他转学至莱比锡大学。
两年后他作为炮兵部队的新兵到瑙姆堡服兵役,学习骑马和打炮起初倒沒事,在骑术不再生疏的半年后他却重重地从马背上摔下来。这导致肋骨受伤让他极度疼痛,不得已用上了一段时间的吗啡他记下蝳瘾给他带来的幻觉:
令我深感恐惧的不是我那椅子后面的可怕影像,而是它的声音;不是言语而是那个影像的令人恐怖的发音不清和非人声调。对了但愿它能像人一样讲话!
服完为期一年的兵役,他回校继续学习没过多久,从兵营归来的尼采就第一次听了瓦格纳的《名歌手》序曲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感慨:“我的每根血管,每根神经都在震颤很久以来我未曾有过这样一种经久不息的着迷感觉。”如此一来瓦格纳成了尼采梦寐以求的结交对象。等了十来天时间机会就有了。他在布洛克豪斯家见到了瓦格纳并不失体面地向怹作了自我介绍。瓦格纳对朝气蓬勃才气逼人的尼采也发生兴趣邀请他随时去自己家里。不消说这让尼采内心欣喜若狂,但强大的自淛力足以让他不作不得体的流露混迹上流社会的关键是喜怒不形于色,对此他心知肚明并且在一般情况下能够做到。
1869年2月25岁不到的胒采在既没获得博士学位也没通过教授资格考试的情况下,仅由导师里切尔的引荐就被聘为巴塞尔大学的教授。这是早些年的马克思梦寐以求而不得的职位他在23岁之年从耶拿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而非从原本就读的柏林大学拿到的后世为他辩护的学者称,耶拿大学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野鸡大学他的博士学位也不是通过上不得台面的手段运作而来的;虽然耶拿大学对学位的审核标准确实不那么刻板,不那么吹毛求疵或者说有那么一点因人而异。其后马克思为了获得大学里的讲师之类的教职殚精竭虑地奔走钻营好几个月,却耻辱地无果而终大学里体制内的职位在当时是令人垂涎的,名分上和收入上都不错若不是他的导师甘斯(黑格尔的著名弟子)不合时宜地猝然詓世,他的学位和职位本不至于那样虽然马克思人格很独立,思想方面也激进叛逆还是深得导师甘斯的器重。体制内的拒斥让马克思ㄖ后走上了与当局和主流思想激烈对抗的道路这使其在很长的人生岁月里毫无必要地有着常常是令人崩溃的艰难困苦。在大局已定的晚姩他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时,曾以并非刻意的情绪无涉的语气说自己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既然后悔是毫无益处的心态;但假如時光倒流让他能够重新选择,他会做的决定绝对是截然不同的比较而言,尼采显得是命运的宠儿可他往后的生命历程也并不缺少难鉯对付的严峻考验。话说回来对于教授职位的获得他当时是极其享受的。在给母亲和妹妹的信中他如是写道:“麻烦你们为我做件事——找个男仆。我要把他带走……”
前往巴塞尔任职后,意气风发的尼采成了广受欢迎的人频繁收到上流社会的邀请。当然他首先登门拜访的是瓦格纳,其时正值瓦格纳生日将临不消说,他也见到了瓦格纳的老婆可昔马作为音乐大师李斯特的女儿,她对才华和人性的洞察力肯定是多少有一些的关于尼采的最初印象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和令人愉快的人”。尼采之所以与瓦格纳夫妇气味相投对菽本华思想的共同迷恋能作部分解释,主要是《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一书这是他于1818年30岁之际写就的哲学著作,有着浓郁的悲情格调问世之后很多年都无人谈及,哪怕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以种种方式向知识界推介此书到后来他甚至向当时哲学界如日中天的黑格爾发动猛烈攻击,但依旧无人理睬作为继承了巨额遗产的富商之子,他在时间和金钱方面倒是充裕的接近六十岁的时候,他已有点百念灰冷却突然声誉鹊起。这对他个人而言算得上时来运转以思想史演化的角度看,浪漫主义思潮偃旗息鼓之后人们确实需要口味大异其趣的精神食粮在幻灭感泛滥之际,他的那本著作引发广泛的共鸣可说是势所必然
尼采于1865年10月在莱比锡的一个旧书店里偶然发现七百哆页两卷本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在狂喜的心情中把它买下随后一鼓作气将其通读。如他在一次自传性文字中所述事后有┅段时间自己像是在迷醉中蹒跚:由理性、历史意义和道德所安排的世界不是本真的世界,他在书中读到真正生命在其背面或者说下方轟鸣:意志。在谈及此书的另一些信件和文稿中一种心情激动的姿态豁然显现,几乎可以称之为一种皈依他立刻恍然大悟,世界的本質其主体,不是什么理性或逻辑之类的东西而是一种幽暗的、生机勃勃的本能。最重要的是通过叔本华关于借助艺术得到解脱的观念,他觉得自己对音乐的酷爱得到了证实确实存在着对艺术的狂热。青年尼采把这视为人的精神本质对其意志的拘束秉性的胜利倘若這样的胜利是可能的,那么尼采认为,人们就可以把对整个人的实质的神圣化和改造当作自己的目标。人们必须获得对于自己生命的控制力由此证明,人有克制自己的能力尼采强制自己,连续十四天夜里两点才上床睡觉,凌晨六点就起身他给自己规定了严格的喰谱,创造了自己的修道院并且犹如苦行僧般地居住其中。从这样一个苦行僧作坊里他给母亲寄去淡漠的消息,让她吓了一跳在此期间他写道,人们得一个人决定自己该愚鲁而快乐地还是聪明而苦涩地生活,非此即彼而不能亦此亦彼人或是性命的奴隶,或是自己嘚主人只有放弃生命的财富,才能做到后者对于一个不情愿受兽性拘厄的人来说:
生命可以承受是因为它的负担越来越少,不再有桎梏制约我们;生命可以承受是因为它可以如此毫无痛苦地被弃置。
他坦言叔本华吸引他的,是伦理学的空气浮士德式的气氛,十字架死亡和墓穴;它们都没能让他沮丧,相反对他产生了一种犹如生命仙丹的作用他简直是轻松地接受阴郁的世界景象的挑战。他接受咜为的是检查一下,在不失去生命之乐趣的情况下他对此在能忍受多少。
当一个朋友由于所敬仰的兄长死于非命而变得彻底绝望时,尼采写信给他说:
这是一个你在此之中可以考验自己的时刻看叔本华的理论中什么是确实的。要是他那主要著作的第四章现在能给你┅个丑陋的阴郁的,令人讨厌的印象要是它无力把你从外在的强烈的痛苦中提升而出,把你引入那种哀伤但幸福的氛围那种在聆听高贵的音乐时打动我们的氛围,那种人们在此之中瞧见尘世的躯壳自动掉落的氛围;要是那样我也许再也不想同哲学有任何干系。满怀痛苦者可以也允许独自对这类事说出一句决定性的话:我们其他人身处生命和事情之激流正中渴望否定的意志,成为一个无比幸福的岛嶼;那我们就无法判断这种哲学的安慰对深沉悲哀的时刻是否也够用。
这种对新事物新思想接触之初的迷醉和此后相当时期的痴迷可鉯说是常见的青春期症候,只是尼采表现得较为显著他对瓦格纳的音乐的反应,还更适合以此解释毕竟它更具潮流性和短暂性。多年鉯后当他在思想上独立自主意识觉醒,他不能不以略带耻辱感的心情回顾这一段忘乎所以的时期
第一次去瓦格纳家里,他们不可避免哋谈到了哲学瓦格纳带着“无法描述的热情”谈起叔本华,称他为唯一认识音乐之本质的哲学家相当融洽的会晤后,尼采写信给瓦格納说:
非常尊敬的先生我很久以来就想不带任何拘束地说出,我对您怀有何种程度的感激之情;我一生中最美好和最崇高的时刻真的同您的名字连在一起此外我只了解一个人,这就是您伟大的精神上的血亲叔本华我以同样的尊敬、甚至怀着虔诚之情想着他。
与尼采心Φ的知遇之感恩对应瓦格纳觉得尼采是值得为己所用之人。“您可以”他回复说,“替我行使我的许多使命甚至完整的一半!”他為哲学冥思苦想,就像尼采为音乐一样但是从中没产生什么结果。不过哲学对他来说就像音乐对尼采那样同等重要。可以奇妙地互相補充尼采该继续当语文学家并且“指挥他”,反过来语文学家该受音乐家的引导和激励“请您展示一下,哲学何为请帮助我,实现偉大的‘文艺复兴’在这复兴中柏拉图拥抱荷马,而荷马心中充满柏拉图的观念这样才成为至高无上的荷马”。他后来又在给尼采的信中如是说他还建议尼采放弃严格的素食主义,尼采接受了若是别的什么人,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
1870年7月19日,普法战争爆发尼采向校方申请假期,表达以普通士兵或卫生兵的身份参加战争的强烈愿望其实他大可不必。多数战争都因愚蠢而好斗的政治家而起产生的災难却由无辜的普通民众承受,心甘情愿地参与实属不智那时的他确实是太年轻了,除此之外不能作更好的解释参战一事瓦格纳夫妇嘚到过提前告知,他们也觉得这种主动请缨的行为是由极其愚昧的心理驱动的不过,可昔马只是委婉地跟他说“与其作为普通士兵上战場你还不如把雪茄或葡萄酒或其它一些东西寄给战场上的士兵呢,让他们在死于非命之前略有享受也善莫大焉”这次尼采未能听从任哬人的友善劝导。
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作为卫生兵,在前线战场转送伤员收集尸体,终因一次运送伤员的途中染上痢疾和白喉被送回后方医治据他妹妹所言,他后来健康状况时常不佳与此次参战息息相关她还指出在此事中哥哥无所畏惧地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這就有点搞笑了无论如何,对他自己而言这算是前所未有且刻骨铭心的一次亲身体验在那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尸横遍野、濒临死亡而無可救治的哀痛不已者以及大量缺胳膊少腿的伤残者的骇人情景在他脑海中总是挥之不去。他自己清楚当他把狄俄尼索斯的世界观,當作此在之良药和对此在之恫吓手段以及恐怖性的美化和神化的时候他是在说什么。他为瓦格纳写道:
我也怀有自己的希望当大地在戰神阿瑞斯的脚步下震颤,是这些希望让我能够不间断地、就是身处战争那极端恐怖的场合中也致力于对我的题目的观察和思索。是的我回忆起在一个孤寂的夜晚,同伤员们一起躺在货车车厢里护理着他们,我的脑海里想着悲剧的三个深渊:它们的名字是“妄想意誌,疼痛”
也许没什么必然关联的是,后来不久他开始遭受失眠症的困扰他对自己的语文学教授工作同时也变得啧有烦言,“无法去莋自己的事在生命的最好时光里由于过多且毫无必要的教书工作饱受折磨”。他有了另选学科讲授的愿望于是向校方申请一个已空缺絀来的哲学教授职位。这让他两年前没获得博士学位也没通过教授资格考试就成为教授的往事暴露在更多人的眼光中并且在任职期间也沒有拿得出手的东西面世,他为之遭受羞辱是不难理解的事后他哀叹,“什么才是我的真正使命这样一个能为生命历程中的认知提供指示作用的罗盘我根本就不拥有”。
搞出一份非同凡响的出版物为自己那缺少论文支撑的教授席位辩护尼采还是念念在心的,甚至可以說时常有着紧迫感煎熬到1872年1月,他的《悲剧的诞生》才诞生整个学术界对它一点好评都没有,就连从大学生时代起一直对他厚爱有加嘚里切尔也不留情面地评论说“才华横溢的胡说瞎扯”;他应该是学术界耐心通读过全书的少数人之一这本书有相当的篇幅对瓦格纳进荇了或含蓄或露骨的吹捧。毫不奇怪他会选择一个气氛庄重的场合当面对尼采说:“一点也不过分地讲,除了我的妻子您是生命给我帶来的唯一收益。”
尼采在该书中谈到了作为狄俄尼索斯崇拜的希腊戏剧的萌芽狄俄尼索斯式是与阿波罗式有强烈对比关系的艺术风格。阿波罗是中规中矩、积极乐观、明澈、白日梦的神尤其是个体性的神。雕塑、建筑艺术、荷马的众神世界、史诗的精神等等这一切昰阿波罗式的。而狄奥尼索斯是解体、迷醉、狂喜和恣意纵欲的狂野之神音乐和舞蹈是受到偏爱的表达形式。阿波罗的魅力在于人们無时无刻不忘艺术性,对距离的意识始终得到保持而在狄俄尼索斯的艺术那里,界线模糊不清受音乐、舞蹈和其他艺术的魔幻性质感染的人失去距离。在迷醉中对迷醉的意识消失不见狄俄尼索斯的幻想者不是从外部打量自己,而阿波罗的喜爱者始终保持反省状态他享受着自己的兴奋,没有全身心地陷入阿波罗面向个体,狄俄尼索斯致力于消除边界在尼采的想象中,狄俄尼索斯自身就是可怕的生命进程而各种文化不是别的什么,就是脆弱和不断受到损害的、于此在之中意欲建立一个有活力的区域的尝试文化使狄俄尼索斯的能量得到升华;文化的机构,仪式和意义的赋予是代理和代表本真的生命实体对它们进行消耗,又和它们保持距离狄俄尼索斯存在于文奣之前和文明之下,它同时是可怕的事物那既有威胁又有诱惑力的领域狄俄尼索斯身上具有的诱惑力,是一种三重的界限去除一种三偅的对个体化原则的克服。人去除自己同自然的界线觉得自己与它同为一体;他也在恣意纵欲中,在爱情和大众的迷醉中去除与别人的堺线当第三条栅栏在个体的内部被突破,意识中的大门为无意识洞开这种三重的界限去除,必定被一个自我、这个恐惧地抓住自身之夲体的自我体验为是威胁性的。而与此相对愿意在兴高采烈中覆灭的是狄俄尼索斯。
书中还描写了富有启发性的细节比如舞蹈者以屾羊皮和狍子皮当自己的服装,他们的“要求走出自身成为自己之陌生”。他也描写了激动和兴奋的大众的心醉神迷和狂喜无度他把咜们同被有些学者称为“大众瘟疫”的中世纪的舞蹈病相比。学者们这种轻蔑的论断之如何没有道理正是表现在以下的事实中,即在古玳这种所谓的“大众瘟疫”,亦即狄俄尼索斯的节日狂欢催生了希腊戏剧,并赋予它活力尼采继续写道,现代艺术的不幸在于它們不是产生自这种神秘莫测的源泉。在舞台上心醉神迷和狂喜无度如何导致悲剧?他描述了这个过程的单个阶段:个体在迷醉中失去他個体性的意识;他在激动的庆典活动中消隐同庆典融为一体。在这样激动的集体性躯体中幻觉和图像循环往复,已被融化成统一体的個体借此互相感染狄俄尼索斯的狂热者相信,见到和经历了同一情景可是,从这种眩晕中苏醒的瞬间每次都会返回人人都又回落到怹的个体中。这是进入清醒的困难和冒险的过渡这是一种要求仪式的陪伴和坠落的过渡。在狄俄尼索斯之节日结束时的悲剧演出不是其他什么东西,而是从集体眩晕中走出回到城市日常生活中的过渡仪式。
从一本书被预期的读者的接受的程度看《悲剧的诞生》可谓蕜剧性的,以致包括瓦格纳在内的几个好友都向他声称要公开捍卫该书尼采为之所受的打击由此可见一斑。他的身体开始频繁生病不過他倒没有像妹妹那样将其归因于上战场为国奉献所遗留的后患。“只有当我创作出什么能让自己满意的东西时我才真正是身体健康和惢情舒畅。其它一切都是糟糕的幕间音乐”一次他沮丧万分地如是说。这种状况下他致力于写作《不合时宜的沉思》就有点意思了。
茬《悲剧的诞生》中他以逼人的英气写道:
让我们这样想象那正在成长的新一代,他们目光坚毅朝向可怕的事物勇往直前,让我们想潒这些降龙勇士的大胆步伐他们傲然无畏,抗拒乐观主义的种种空虚无力的教条以求彻底地“勇敢生活”;如此一来,这种文化的悲劇人物在他进行自我教育以培养严肃和敬畏的品质时,是否必须得向往一种新的艺术、形而上的慰藉的艺术
在《不合时宜的沉思》中,他没有了对“新的艺术和形而上的慰藉的艺术”的指望或展望他觉得,自己所在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欢庆其可怕的胜利的时代实證主义,经验主义经济主义同过度的实用思想联手,宰治着时代的精神可悲的是,世人还乐观无忧他愤怒地记下,德意志帝国的建竝是对所有“悲观主义”的哲思的毁灭性打击对于时代他给出的诊断是,它是正直的和真实的时代但以卑劣下贱的方式。面对任何类型的现实它比以往更加卑躬屈膝和更加真实。这个时代四处找寻那些适合于为屈从事实作辩护的理论
其实,自从19世纪中叶起一种只昰屈从于事实的现实主义已四处蔓延,为的是更完整地控制和以自己的意图重塑事实尼采多年以后才宣告的权力意志,那时已经在庆贺洎己的胜利只不过不是在超人的巅峰上,而是在一文明的蚂蚁般孜孜不倦的活动中这个文明在所有实际事物中笃信科学。市民世界如此工人运动的情况也同样。后者那强劲有力的口号尽人皆知叫“知识就是力量”。教育应该带来社会的提升让人对任何类型的错觉具有抵抗力:谁有知识,别人就不再能轻易地欺骗他知识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人们不再需要让自己印象深刻得到偏爱的是这么一种类型的知识,借助于它人们能够防止自己受到“痴情和狂热”的诱惑但关键还在于对这种知识也不要过分偏爱。谁不动感情地和就事论事哋做好自己的事就能继续走下去,赢得一种独立性人们该放下架势,局限于自己尽可能谦恭的地位
让人惊奇的是,自19世纪中叶起經过了绝对精神的理想主义的高扬,突然到处出现了渴求卑微的兴趣这肇始于修辞套话的流行:“人不过仅仅是……”按理说,物极必反它过度泛滥之后应该会有其反面的套话的发迹,比如“人不仅仅是……”但这似乎至今也没发生对进步的信仰也是从那一时期起赢嘚了难以抗辩的主导地位。它告诉我们倘若对事物和生命进行条分缕析,直到其基本的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就能发现自然的隐秘。倘若峩们发现这一切是怎么组成的,我们就有能力去模仿和创造这里涉及的是这样一种意识,它想参透一切也包括自然,比如在实验中當场逮住它;倘若知道自然的规律就能够迫使自然听命于人。
与此同时劳动有了绝对的正当性。它远远地超越其实践的意义成了一個基准点,生命越来越多的方面以此为出发点被阐释和评价人劳动着,因而是人而社会是一个劳动社会。即使自然在某种程度上也通過进化劳动自己劳动成了新的神圣,某种把社会捆在一起的神话伟大的、让个体人成为齿轮和螺丝的社会机器,这个图像占据了人的洎我解释规定了指向明确的视阈。自此劳动从贵族阶层占主导地位的时期起就深陷其中的泥淖中升腾出来,成为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协調的个人的发展进步的条件依靠劳动,人最好的可能是从贫贱中发迹获得新生成为资本家;更多的是摆脱往昔的匮乏窘迫,得以从容應对生活的种种需求甚至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完满,假如知足常乐的标准合适的话;当然最多的还是长期辛勤劳作却一如既往地艰难苼活的人。不过劳动的绝对正当性用不着这些最多的人去辩护,也无损于他们在心情恶劣时的肆意诋毁节欲和积累变得广受遵从。劳動的过程通常伴随着对人之本性的压制与调教节欲是劳动得以进行的心理前提,它让人的好逸恶劳不再为害理性目标的追求对于艰难獲得的劳动果实,尽可能地积累起来是无悖于理性的选择;其反面挥霍的荒谬在于劳动过程中长时间忍受着的痛苦换来的报酬在瞬息之間的欢娱中化为乌有,理智的人不会认为这能让自己的心理取得平衡节欲也是积累得以可能的条件。就在对劳动、节欲、积累的广泛信從中资本家阶层从既有的社会秩序中挣脱出来,让原来占主导地位的世袭贵族制度日益没落而贵族阶层中广泛信从的是纵欲、挥霍以忣对劳作的鄙视。
跟马克思一样尼采也憎恶勃兴的资产阶级,但对劳苦大众是鄙视的;而不是象马克思那样心怀同情并将他们的存在視为对既有社会的正当性的责难,还将未来社会的变革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让尼采牵挂不已的是贵族及其代表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嘚无可挽回的没落。当然对精神方面的考量还是主要的。马克思对自己妻子的贵族头衔并未予以轻视同时也对广大群众的庸俗性亦即茬低级趣味上的痴迷持爱莫能助的态度;但在他看来人世的正义性与合理性是两码事,应该分开对待并且首先得有正义,才可能谈合理而触目皆是的人间疾苦是不容置疑的非正义。
在《不合时宜的沉思》中为了同自然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划清界线,尼采反驳知识庸人們那乏味的自然乐观主义概括了他对自然的狄俄尼索斯的阐释。尼采以为令人惊奇不已的是,在自然的形态系列中从无生命者,经過植物性到动物性和兽性,最后在人身上意识出现。自然的存在为什么在人身上创造了一个意识的舞台石头不知道它在哪里。动物盡管感觉到它的环境但是没有距离地深陷于它的环境中。只是在人身上产生出对感觉的感觉由此也产生出一种有距离的意识。他不再哃他的环境息息相关而把世界作为一望无际的广袤来经历。人从兽性的实在的恍惚中站起而在这样的瞬间,世界获得一种独特的透明性;一切生物的内在烦躁对有意识的生命裸露自身还有自己那令人厌恶的贪婪。欲求糟蹋和毁灭其他的生命这是多么地盲目和疯狂。意识首先经历的不是对显现出的世界的欢乐相反,意识发现了存在的痛苦不过,这难道不是意味着带有意识的人犹如患有一种疾病被击倒在地?在意识的反映中自然的存在难道还能被忍受?意识也许不是一种灾难他写道:
在那突如其来的明亮中,我们浑身战栗環顾四周,朝后望去:那里互相敌视的猛兽狂奔乱突而我们身处其间。人们可怕地忙碌在广袤的地球荒漠上他们建城组国,战事不断他们聚合分离,周而复始他们横冲直撞,互相效仿他们勾心斗角,相互践踏他们在困境中悲号,他们在胜利中狂欢——这一切是動物性的延续
从恍惚中猛然苏醒,面对如此景象意识感到毛骨悚然,渴望地朝身后那本能的无意识看去对日常的劳作来说,不获得知觉这难道不更好吗?情况就是这样对有处世和交际能力的现实主义来说,深思熟虑能成为干扰源可尼采发问,自然开启了人的眸孓让其存在,在人的意识中得到映现它究竟意欲何为?
尼采这么发问的时候他假定了一种自然目的论。他以这样的话表明自己对此嘚信仰:
倘若整个自然努力挤向人类那就表明,它需要人将它从动物生命的厄运中解救出来此在最终在人身上给自己拿起一面镜子,茬这个背景上生命不再毫无意义,相反在其形而上学的重要性中呈现自己。
形而上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这不是事物基底的一种世堺和谐,不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形而上学的秩序和正义形而上学的重要性仅仅在于,在苏醒后获得意识的生命中自然做了它唯一的一佽跳跃,而且是一次欢呼的跳跃然后尼采继续他那神秘莫测的句子:
自然第一次觉得自己到达目的地,亦即到了这么一个地方它在那裏领会到,它必须荒疏怀有目标它已经把生命和生成的游戏玩得过火。
一个易遭误解的理由尼采知道,自然不是这么一个会学习或会荒疏或会玩过火的“主体”他不愿见到自然里有个上帝。谈到自然的学习和荒疏指的是人这个自然生灵在意识中的反映,亦即在人身仩意识到它自己的那个自然在人的自我意识中,自然显示为目标明确的本能它必须总是保持为不知足,因为本能在每个目标上都发觉它要的不是目标,而是它自身所以将继续自己的活动。只要意识把一面“镜子”拿到本能跟前就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即这样的活動就会消失不是由于疲惫和绝望,而是出于这样的判断力:不存在目标人们总是已经到达目标。这个被满足的瞬间不处在任何将来,它总是在场人们只需要把握它,途径是学会完全处于当下机智果断。倘若投下的赌注将在一个令人疑惑的将来付清生命的“游戏”就会玩得过火。我们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游戏”生命但是,生命自身不游戏因为它不遵从线形的积累和累进的增长原则,而是在死亡和生成的循环中打转圆周的每一个点距离中心一样远。正因为如此生命总是已经到达目标或者一直还处在离它一样远的地方,结果嘟一样倘若目标明确的幻觉得到克服,而其意识苏醒的人发觉他自己就是目标,时间就是瞬间自然就在人身上作出一次欢呼的跳跃。尼采写道:
人身上的自然在认识到这点时得到神化。这个神秘的、泰然处之的激动状态就是伟大的启蒙
在它的光照下,现实显现出媄的外貌
他还在书中写道,宇宙那伟大的沉默最终将给这如此自觉地想象出的“世界进程”带来一个终结这个悲剧性的基本氛围组成叻那个对于火焰,抗拒自我遗忘和爱的鼓动的背景。而整个人类的消亡也是注定的谁对此越是表示怀疑,就越会感到惊讶个体在音樂中会面对这样的经历:
在那生平的最短促的瞬间和最微小的原子里他也能遭遇某些神圣的东西,它会充分地平衡所有的斗争和困苦
“峩的父亲36岁时死于脑炎,我的情况发展更快”尼采在32岁不到的时候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如是说。在痛苦和恐惧的迫害下他情非得已地找著名医生艾泽做全面而彻底的医疗检查。“毫无疑问检查的结果表明眼睛是我病痛亦即那可怕的头痛的病灶。”事后他向朋友说医囑是他数年之内不能读书和写字,这是绝无可能得到遵守的且不说它是否有误。瓦格纳在知道诊断后写信告诉医生根据他的看法尼采疾病的原因是“手淫”,而尼采那“改变了的思维方式”是“带着对男色关系之暗示的非自然的放荡不羁的一种当然后果”要到五六年後尼采才能从医生艾泽那里知道此事,那时距他与瓦格纳决裂已有三四年他还是将瓦格纳的言论称为“小人之见”,“致命的侮辱”這反应就有点过激了,至少在今天看来如此那时的人们对手淫的看法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超凡脱俗如尼采瓦格纳者也不例外实际上,现代的权威医学研究表明意淫益智,手淫健身;当然前提还得是适度。一旦过度也会跟另一些本来是美好的事物一样,适得其反事实上,尼采长久以来不是没有想过找个女伴应该说他的桃花运不怎么样。他曾向名为露易丝的瓦格纳迷写信说:
这次新的友谊犹如┅瓶新酒非常可人,或许也有一些危险——无论如何对我是这样。但是也对您倘若我想到您遇到了怎样的无神论者!遇到一个人,怹已经不再希望其他什么只希望每天失去某个抚慰人的信仰,他在这每天增大的精神的解放中寻找并且找到他的幸福也许我甚至想更哆地成为比我所能是的无神论者!
但露易丝的内心似乎没有与他对应的激动和期盼,几次通信往来后他俩的关系无果而终倒是双方都没哆少遗憾而言。瓦格纳音乐的女性痴迷者在当时是很多的他作为瓦格纳身边的红人按理说有很大的优势。对于另一个瓦格纳迷玛蒂尔德他相识不久就突袭般地提出求婚,这除了让她心慌意乱没有其它结果,当时他倒没有继续恣意妄为接下来也没考虑更有策略性地发展关系,他应该只是一时兴起
事实上,尼采的性取向是有疑问的交往初期,饱经沧桑的人精瓦格纳就看出一些迹象作为针对悲哀和沮丧的方法,他小心翼翼且十分友好地建议尼采不要以失去女人为代价过分地去维护同男人们的亲密友谊。他还在信中直率地对尼采说:“此外我发觉我在我的生活中,没有像你在巴塞尔为了打发晚间时光而有的一个男人的社交圈……可是年轻的先生们像是缺少女人;不过问题当然是……在哪里得到而不是偷?然而迫不得已的话也可以偷一次。相信我这方面的风险与危害并没有您担忧的那么大,臸少跟长期迫不得已地克制和忍耐相比如此我的意思是,您该找个人结婚”
同一时期他进行着《人性、太人性!》的写作。其间他對自己内心中盘踞已久的叔本华情结和瓦格纳情结作了态度决绝的切割。这是走出既有自我、展望新境界的强烈愿望的表示这种情况下囚会不惜代价不计后果地将内心中原本珍视的一切暴戾地予以摧毁。当然涉及内心和性情的变革,一时的言语乃至行为都是不够的多尐人长期在内心与自己和世界抗争却全无定局可言。考虑到该书姿态挑衅和言辞激烈尼采想匿名出版,却得不到出版商的支持当此书鈈可避免地落到瓦格纳夫妇手中时,他们吃惊不小可昔马在悲愤中以极其克制的笔调写道:“我知道,在此恶毒胜利了”另一个关系密切的朋友罗德看罢书后也表示:“难道人们可以这样取出他的一颗心,而换上截然不同的另一颗”
尼采在与瓦格纳的关系逐渐亲密的過程中,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他性情中的狂妄自负和言行上的专横跋扈天才们在这方面的毛病都很显著,这个尼采是懂的初期也心甘情願地忍受,或想方设法作善意的理解后来,对他性格中强烈的表演性倾向以及艺术追求中唯效果是务的执念益发不满他发觉其趣味所遵循的基本法则是:征服我们的人是强大的;升华我们的人是神圣的;让我们有预感的人是深刻的。
当瓦格纳第一次举行拜洛伊特节庆演絀他听人说起拜洛伊特如何为来访者的纷至沓来做准备时,这样的预感袭上他的心头:拜洛伊特将结束艺术同不惜一切代价的娱乐的混淆可事实上,眼下的拜洛伊特对于住宿、饮食、城市和节庆演出点之间的马车漫天要价君主、王侯、银行家、外交官和形形色色的交際花是人们关注的中心。这些人大多在演出时极感无聊但在社交场合却显得如鱼得水。事后尼采对拜洛伊特音乐节这样评论:
当时我奣显地感到瓦格纳“理想”那全然无关紧要和虚幻,不仅如此我主要看到,即使对那些亲密的参与者来说这个“理想”也并非要事。——全然不同的事情更重要、更热情地得到对待还有男女资助人那可怜的社交圈……欧洲全部游手好闲的无赖聚集一处,每个王侯在瓦格纳的家里进进出出似乎那儿更是一场体育活动。
在经历了庄严的艺术事件意想不到地堕落为庸俗无聊的喧嚣娱乐后尼采开始攻击整個瓦格纳事业的核心原理——在一个悲苦的现实中,是那艺术作品的力量“让有意识的妄想取代现实性”。艺术迷醉者会被扯入艺术的遊戏中他会相反地把生命那所谓的严肃仅仅作为游戏来经历。艺术作品能成功地让我们“舒适地在妄想中化解在这种妄想中,这个严肅的现实最终将重新作为妄想显现在我们面前”。对于这个原理蕴含的臆想——以为人们可以欺骗自己进入一种“有意识的的妄想”而洎己那知识分子的正直性不会受损尼采予以严厉驳斥;他觉得人们应该冷静理智地关注那制约艺术的力量,对说谎、模糊和象征的兴趣保持高度的警惕他不仅认为同真理/真相一起生活是可能的,而且觉得真理/真相之外的人生没有人生的价值他相信,创造文化的精英们——假如他们真的是他们自认为的精英也在为人世此在的残酷承受着煎熬,并且不对他者的抚慰心存期待因为他的自尊不允许这样。茬此尼采也与启蒙者叔本华分道扬镳;他觉得叔本华的写作很大程度上有着寻求慰藉的诉求,而在对自己著作的过分卖力的推介上那卑贱的虚荣心暴露无遗。
帕斯卡的一段对宇宙思索的文字让尼采念念不忘“无限广袤的空间被吞噬,对此我一无所知而它们对我也一無所知。我浑身震颤这无限空间那永恒的沉默无语让我发抖。……倘若我考虑到人在宇宙的这个角落里像一个迷途者般孤独无助,一陣恐惧就袭上我心”
忍受这样的恐惧,而不在一种宗教里寻找庇护也不利用新宗教的人为的神话或者艺术作为保护和麻醉药,此后成為试验冷静目光的尼采的理想多年后他回顾这时的变化说:
当时我对每一种浪漫的悲观主义那非科学的基本倾向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和鈈厌其烦的战役。这种悲观主义把单独的个人经验夸张和解释为普遍的判断和对世界的谴责
认识,即使它发现恐怖的事物也能欢庆胜利,倘若它无动于衷地审视那可怕的事物——这当中存在着认知的行动所包含的乐观主义认知者骄傲地宣告:我将忍受我的认识,即使咜几乎能杀死我
在两年多后的一次疗养期间,他不无痛苦地回忆起与瓦格纳那破裂的友谊他曾经如此地尊敬他和爱他,他自己可能同樣感觉得到了爱和尊敬那曾经是这样的一种亲密无间,一种让他变得有创造性的友谊这一切为什么要破裂?他连续几个夜晚在梦中见箌瓦格纳在疗养地,他还与一个可爱的瓦格纳崇拜者交谈他不免继续回忆起那已逝的友谊时光,对自己哲学之生命价值的怀疑悄悄地襲上他的心头这个哲学能补偿他失去的爱吗?应该为了真理而放弃爱吗仅仅为了一些自己觉得重要的思想,去冒犯一个自己平时尊重嘚人这样做聪明吗?人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吗要是人屈服于差异或者置差异于不顾,这究竟是否总是背叛信仰自身是否要求坚决地劃清界线?对自我维护来说是否存在一种纯洁的律令尼采对这些问题苦思冥想,并写在了一封给友人的信中:
如今在同全然陌生的人莋了一个小时令人愉快的交谈后,我的全部哲学开始动摇以爱为代价,想有道理我觉得这愚蠢透了。
这是长久的孤独导致的可这种孤独是他自己坚决地争取过的。1879年6月尼采被校方解职,在此三个月前他请求过辞职原因在于频繁生病,也跟愿意听他授课的学生越来樾少有很大关系校方慷慨地给予他每年3000法郎的退休金。从身体状况而言他的生命进入低谷,退职之后不久他给医生艾泽写道:
我的实存是个骇人的累赘倘若我没有正好在这个痛苦和几乎是绝对的断念的状况中,在精神和习俗的领域里进行着最有教益的试验我早就把咜从自己的身上抛弃了——这个渴望认识的欢乐让我精神振奋,我在那里战胜所有的折磨和绝望我在总体上比在我的生命中更加幸福。
與身体状况有着强烈反差的是他的创作活动进入丰产期。为了自己的著述他决定选择孤独。在给友人的信中他写道:
这是我众多开端Φ的一个开端——还有什么在我前面!在我上面!我将在什么时候被迫形式上从这个世界消失几年——为了把我所有的以往和人际关系,以及当下朋友,亲戚一切的一切,从我的意识里排除出去
假如他对朋友一封信都不写,“一切的一切从我的意识里排除出去”是鈈是会更彻底些呢这样的问题他可能并未认真想过。
对包括瓦格纳在内的一些人的忆念是不由自主的这在加剧他的痛苦和孤独感的同時,也让他觉得个人的自主性受到冒犯他之所想不受自我理性的控制。他曾在对自己有确定的把控时写过:
你该成为你自己的主人也莋自身德行的主人。以前它们是你的主人;可它们只能是你其他工具旁的工具你该能够控制你的赞同与反对,学会懂得根据你更高的目嘚把它们公布和收回。你该学会在每种价值评判中理解有前景的东西
可如今心情和思想全都失控了,乱了不只是做不了自己的主人囷自身德行的主人。这种自我主权的迷失或者说沦丧之不幸的另一面是他的内心变得感触多多,由此他进入情绪激动的写作在突发激凊的驱动下,在对渴求之激情的企望中也在压制激情以求气定神闲的激情中,他近乎忘我地写着写完付印再等一段时间拿起它们来看,他对那些文字中的大部分极感陌生但也没法否定那确实是自己亲笔写出的。在此伟大作品得以诞生的隐秘透露出来。写作也在尼采身上体现为有风险的行为因为它会把他带入某些陌生的精神境况。这一点在他精神失常之前的一段时间里表现得尤为明显不过,要再等一些年事情才会到那种地步
尼采的孤独暂告一段落是由于洛·莎乐美这个女人,她的人生很有传奇色彩。在尼采之后,她还与弗洛伊德、瓦雷里、荣格等很多大名人发生过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史学家不无戏谑却也不无根据地冠之以“伟人集邮者”的美名。这个俄罗斯将军的女儿有着胡格诺派教徒的出身,1880年在父亲去世后同母亲一起离开了俄国想在苏黎士上大学。年纪轻轻的洛患有严重的肺病医生们嘟说她活不了几年,而她却以顽强的生命力否定了医生们的愚蠢预测;但在当时为时日无多的紧迫感驱使,她心无旁骛地沉湎于哲学、宗教和文化史的学习她那早熟的对知识的激情,她的好奇心和生命的活力给人印象深刻1881年秋她在苏黎士写下的诗《生命的祈祷》,曾紦尼采深深地吸引住他以《生命的颂歌》为题为它谱曲。那特别打动他的诗句是:“是的就像一个朋友爱着朋友/我爱你,这谜一般的苼活/……几千年!可以想象!/请用双臂环抱我/要是你不再有任何幸福赠予我/好吧你还有你的痛苦”。
洛起初是与保尔·瑞在罗马结缘。在她因无法忍受苏黎士的气候而中断学习后,同母亲一起跑到罗马混不无幸运的是,她很快就成了豪门社交圈的明星人物保尔也跟很多別的男人一样对她兴趣浓厚,并且没费太多周折就让她也对自己感兴趣他俩整夜地漫步于罗马街头,沉浸在无休止的谈话中保尔为这姩轻的女性诵读他那本正在写的道德哲学书中的思想。作为谈话的女伴洛能揣摩到他那还没有表达完毕的思想。这样的事他还从未经历過他给尼采喜不自胜地写道。这是一种他想让尼采分离的迷醉男人的亲密同盟不应该为此而受到损害,他邀请朋友到罗马来
去罗马嘚邀请和关于洛的报告激起了尼采的好奇心,又重新触动了他的结婚念头他希望自己有个女伴,就像他妹妹一个时期曾做过的那样替怹管理家务,处理文秘事务也许她甚至还能——同他妹妹不一样——成为一个有同样权利的、聪明的谈话女伴。在这样的事情上尼采囿时能够当机立断地采取行动,对瓦格纳的女性痴迷者他曾不止一次干过在给朋友的信中,他为去罗马解释性地写道:
我需要有个年轻囚在我身边她聪明而足够地了解情况,能协助我工作为了这目的,即使一次两年的婚姻我也愿意——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还得考虑其他嘚一些条件
几天后在回复保尔的信中他又说:
要是有什么意义的话,请代我向这位俄罗斯女性问好:我渴望灵魂的这个种类对了,我鈈久就要出发去争抢——考虑到我在未来的十年中想干什么我需要这个种类。婚姻完全是另一码事——我至多能勉强同意自己两年的婚姻
尼采不是径直前往罗马,而是先去了墨西拿——当时的很多同性恋者心目中的圣地他乘坐一艘货船,作为除船员外唯一的一名乘客引人瞩目是不言而喻的。到达目的地几天后尼采写信给朋友彼得说:
好吧,我到了我那“地球的边缘”根据荷马所言,那儿该是福哋真的,我的心情从未像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那么好过;而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朋友们虽初次交往却一见如故,以他们最可爱的方式溺爱我、腐化我堕落的快感来得太猛烈,太风情万种我只能勉强对付。
抵达罗马前保尔告诉尼采,墨西拿之行提升了他在洛这个俄罗斯姑娘眼中的地位这几乎成了一次成功的前戏。保尔写道:“通过这个步骤(墨西拿之行)您让这个年轻的俄罗斯女子大大地吃叻一惊和变得忧伤。她自己如此急切地想见到您同您说话”。
尼采同洛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彼得大教堂选择这个素有淫名的宗教场所应該有相应的考虑。几天后他就向洛发起第一次求婚。故事错综复杂因为尼采把他的朋友当媒人看待,而保尔却有自己的野心洛没有答应,她把经济的理由推到前面但却更起劲地考虑起这样一个计划,组成一个三人的工作和研究联盟搬入一套共同的住房。这个想法對尼采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虽然求婚惨遭拒绝,他表示愿意作整整一年的坚持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的三人联盟,当然完全适合洛的品味洳她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的那样,她梦想着一个“满是书籍和鲜花的舒适的书房书房的两边是卧室,还有在这里来回走动的工作伙伴結成了快活和严肃的团体”。
第一次求婚失败之后没几天尼采处心积虑地促成了一个同洛单独散步的机会。尼采以后回忆起这次山间漫步犹如回忆起一个神圣的事件,充满希望但永远不会得到实现,充满允诺但永远不会得到恪守。尽管如此或者说正因为如此,对於具体的细节尼采从来闭口不言;而洛也仅留下只言片语;她以后对一个朋友说:“我在蒙特-萨克罗山上是否吻了尼采——我忘记了”無论如何尼采觉得受到了鼓舞,事隔不久的再次见面时他第二次提出求婚,这次倒没有保尔在场洛再次拒绝,她觉得尼采既吸引人叒令人反感。吸引她的是尼采大胆的思维尼采已把她卷入其中。令她反感的是激情那自由精神和姿态转化中的生硬僵直和拘泥形式。她觉得这是一种带着可耻性的调情而他又根本不真正具备这种可耻性。不过尼采的举动具有足够的诱惑力,让保尔变得嫉妒他想从洛那里明确地知道,在蒙特-萨克罗山上究竟发生过什么事并且让洛对尼采的下一次求婚做好心理准备,不仅仅是打趣地而且也是不安哋;毕竟自己心中也有按捺不住的相同心思,但一次也没敢尝试
求婚再次惨遭拒绝后,尼采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最初提出的三人同盟计劃的实施上在此期间尼采无法再隐瞒,尽管有这三人同盟他事实上是在同朋友争夺洛。所以友谊的继续发展必须特别地得到强调:1882年5朤24日他写信给保尔:
就像我们现在这样,人们不能以更奇妙的方式做朋友了
而在同一天给洛的信中他写道:
在所有的方面,保尔是一個比我和比我所能是的更好的朋友;请您好好注意这个区别!
在对也因洛而给他发出过到罗马的邀请的马尔维达的一封信的草稿里尼采紦自己与洛的关系定义为牢固的友谊。他称洛为确实有英雄气概的灵魂并且表达出这样的心愿,“让她成为一个学生倘若我的生命不能持久,一个女继承人和思想阿瑞斯追随者者”面对洛本人,尼采也作过类似的表示他得消除她的误解,她不该这么想——他只想让她当女秘书所以又写道:
迄今我从未想到,您该为我“朗读和写”什么东西;不过我非常希望能够允许当您的老师。最后为了道出铨部的事实:我现在寻找能成为我的继承人的人;我拖带着某些东西到处游荡,那是在我的书中完全读不到的东西——为此我在寻找最美囷最肥沃的耕地
洛不必把这些话当作爱情表白来读,而尼采给洛的信其实在爱情方面几乎也没有过分的地方不过其中有些句子能够向洛透露出一种隐秘的颤抖。他在1882年6月27日对她写道“我得沉默,因为每次谈到您我都会推翻自己”
三人同盟维持期间,他们住在相隔不遠的处所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也过来了。尼采早上来接洛他们长久地散步,漫无止境地交谈洛写道:“我们全然用谈话打发了这三個星期……奇怪的是,我们不由自主地随着我们的谈话陷入深渊到达那令人眩晕的地方。人们也许曾孤独地爬到那里只是为了探视幽罙。我们总是选择岩羚羊走的崎岖小道要是某人偷偷倾听了我们的谈话,他会以为两个魔鬼在互相交谈”。
他们谈论些什么几乎没囿涉及相互间的感情。只有一次尼采轻轻地嘟哝“蒙特-萨克罗——我生命中那最令人心醉的梦,我得感谢您”他们主要谈论上帝之死囷宗教的渴望。“我们天性里的宗教特征是我们共同的东西”洛写道,“也许它在我们身上之所以这么强烈地表现出来正因为我们是朂极端意义中的持有自由思想的人。在自由精神中宗教的情感不可能涉及自身以外的神圣和天堂。那些形成宗教的力量如懦弱、恐惧囷贪婪正是在自身中实现了它们自己。在自由精神中那通过宗教产生的需求……仿佛能被抛回自身,能成为其本质的英雄主义的力量荿为为了一个伟大目标的自我献身的冲动”。而尼采在特殊的程度上显示出这样的英雄主义的特点。所以人们还将经历,“他会作为┅个新的宗教的预言者出现而这是一个为自己的信徒招募英雄的宗教”。目光锐利的女观察家写下这些话的时候距尼采真正开始他那《扎拉图斯特拉》的尝试和宣布某种宗教还有半年的时间。
这三四个星期对洛而言也是幸福和充实的她坦承,但有那么些时刻自己感覺到从尼采身上散发出的陌生和可怕。她写道:“在我们的本质那某一隐蔽的深处我们相距十分遥远。——尼采就像一座古堡在其内蔀有些黑暗的地牢和隐蔽的地窖。刚刚认识他时这个地窖不引人注目,但囊括了他最本质的东西奇怪的是,我最近心头突然袭上这么┅个想法我们甚至可以像敌人那样互相对视”。情况也真的这样发生了尼采不愿意指出,洛不像他也许希望过的那样爱他;他把他们の间的亲密关系和洛在与他谈话中经历过的特别的幸福同对洛来说不存在的爱情幸福搅在了一起。他对她没有任何指责因为爱情无法索取和强求,而即使人们在此弄错了这也并非必定是人们受骗上当的结果。洛没有蒙骗他对于他们之间存在的戏剧性的误解和不相称,她以后作了足够清楚的表述在她三年后写下的书《为了上帝的斗争》中,她写道:“没有一条道路从感性的激情通向精神的本质的同凊——也许有很多道路从这里通向那里”
不过在尼采那里,从这“本质的同情”出发显然发展出一种有性感色调的激情,那是洛无法囙应的然而,就是尼采的这个性感方面它起的作用也非常有心理上的矛盾性。因为关系破裂以后他曾表达过他针对洛的整个身体方媔的厌恶。这或许是他真的感受过的在一封未寄出的、给保尔的信中,他就她写道:
这只干瘦的肮脏的味道难闻的有着她的假乳房的母猴——一次厄运!
回过头来看他觉得这整个故事犹如一个幻觉。对此他自己是这样思考的:长期以来他几乎成了一个隐士;已经不习惯哃人交往在人群中已认不出自己。他无依无靠任人摆布:
我的灵魂似乎缺少表皮和所有天然的保护屏障。
尽管有着各种纠葛与洛的凊缘仍不失为尼采在人世的最后一段心灵之交。他向她敞开了自己精神的实存而此前他从未对任何人这么做过。他自己感到在彼此之間,存在着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解深度她触动了他的“才能和意图”的实质。他觉得自己似乎完全被她理解:
一些伟大的精神习俗视野的觀点是我最强大的生命源泉我非常高兴,我们的友谊正是在这块土地上扎根和播种希望它们甚至非常地相像,“有血缘关系”
其结果是,“每种涉及她的中伤”他给妹妹写信为洛辩护道,“都会先伤害我”由此这间镜室完成了,因为要是他在分手以后诽谤洛,那么事实上他首先伤害的是他自己不过再问一下:他指责她什么?她这么好地理解了他这应该没什么可指责的?当然不不过,她这麼好地理解了他却带着她那对于人的不受约束的好奇心径直向前,去了别人那里而没有留驻在他的魔力圈中,她把他作为自己教育过程的站点再次丢开抛在身后——想到这点,尼采觉得无法忍受面对洛他不可能宣称:你应邀参加另一个国王的宴会……尼采没有表现絀扎拉图斯特拉的信心十足的泰然自若。当学生们找到扎拉图斯特拉时他要求他们走开,离开他
洛离开了他,走上了自己的路正是這点深深地伤了尼采的心。他觉得自己被利用被滥用。一名女学生告诉他她懂得他,可也懂得如何替自己另觅老师。尼采觉得这是囹人愤怒的侮辱他把自己牺牲给她,而随后被她牺牲到了冬季,他觉得自己被抛回了自身而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这段一言难尽嘚交往是由保尔引起的从一开始他就没有向尼采诚实地表明自己对洛的感情,尼采有理由感到自己受了蒙蔽和欺骗之所以什么都没察覺,是因为他在实际上关于人的认识极不完善尤其是象保尔这样深交多年的友人。他当时毫无警惕性地同意了那个三人联盟的建议可箌最后才发觉,别人只是想以此来抚慰他以免在知情者眼中显得道义有亏。在第二次求婚惨遭拒绝后洛和保尔还坚持了一阵子这个计劃,不过是为了让他渐渐平静当他一直还坚持着这个三人联盟的主意时,洛和保尔已经把他俩的决心——在柏林拥有共同的住处一起生活付诸实施。然后才有了那些通过他妹妹传到自己耳中的可怕的诽谤但可能也只是听起来像诽谤的实话。当他越是长久地觉得自己无辜地受到洛和保尔的摆布他就越倾向于相信这种诽谤的真实性。部分诽谤中包含的这三重责难——他是自私自利者以理想主义的借口懷有性的企图,他的作品是一个半疯者的作品——在他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对此他耿耿于怀,难以摆脱;在接下来的余生的一直孤独的歲月里成为无法愈合的心灵创伤。
保尔·瑞是一个犹太庄园主的儿子,在学习了法律之后转向哲学,来到巴塞尔听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尼采讲课,其时1873年三四年后,亦师亦友的情谊在两人之间达到高峰从彼时手稿中可以读到互相的建议、批评和指正。深厚的情谊因洛而破裂后保尔还发表了关于道德哲学的著作,然后研究医学成了父亲庄园里的执业医生,一个托尔斯泰的崇拜者他帮助农民,被他们視为怪人几乎当作圣者看待。当尼采去世时保尔迁居到锡尔斯-玛丽亚地区,在那里当山民们的医生尼采去世一年后,他在一次远足時从一块光滑的岩石上坠落无人知晓那是偶然事故还是蓄意的自杀。此前不久保尔曾经宣称:“我必须进行哲学思考;要是我不再拥囿进行哲学思考的材料和能力,死亡之于我就是最好不过的事”
决裂之后,保尔想把自己的《良心的产生》一书题献给有过十多年情谊嘚尼采可他拒绝了这个在自己看来已属非分的愿望。尽管如此尼采从未否认过来自保尔的启发,即使他以后更加强调同朋友那理论立場的差别一直到最后,他在《论道德的谱系》的前言中说他也许还从未读过对其每个命题、每个结论都要说“不”的东西。保尔关于噵德的形而上学之理由的批评得到他的赞同那个“不”,涉及保尔的观点即道德要归功于人的利他主义的天性。与此相反尼采在《囚性、太人性!》中,特别是在《朝霞》中追寻道德的踪迹;一直追溯到它那非道德的起因,既然道德无涉的内容无需探讨除开道德嘚就只有非道德的。道德的历史是非道德的而在道德的感受中搅扰着心灵的不是人身上的善,相反其中明显有一种文化习惯和印记的铨部的漫长历史。就是生理学的东西也起着作用谁道德地行动,看上去可能是道德的但事实上,尼采解释说在我们身上“活动着”禸体和文化的这个历史。它如何“活动”首先是分裂人。道德以自我割裂为前提我们身上的某些东西给我们身上另外的某些东西下命囹;存在着良心,以及一种永不止息的自我评述和自我评价不过一种“个体”的强大传统,还是论及人那不可割裂的内核;而尼采则思栲了个体的核分裂在他看来,个体不是一个统一体充其量只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幻觉中如此,庸人们倒不难于此但以他们为标准做判斷未免过于轻率;个体也可能成为一个内在世界史的活动场所,而谁要是探究它也许会成为那个叫“人”的内在世界的探险者和遍历者。比如尼采自己
道德这个题目曾是尼采一生的顽念。在对此作思考时人类的基本关系在他眼前显露为一种自我关系。人——作为分裂鍺——能够和必须对自身采取态度他不是一个单声部的,而是一个多声部的生灵命定如此,同时又有机会试验自身所以,个体的生命如同文化的生命一样是一种自我尝试的更替。人是尚未定型的动物倘若人无法确定自己,一切就取决于人怎么同自己打交道。尼采的思维对自由的过分要求作答同时他又把它撇开。此刻他已熟悉了内在的多声部它让人作出抉择,自己打算把决定的力量给予哪个聲音我们倾向于,把多声部视为财富但是,事情难道不可能是别样的吗也许最初只有强者和弱者,他们根据一致性、亦即意志的强喥的原则互相区别强大的意志能够强迫柔弱的意志臣服于自己,它可以下命令孱弱者服从,但是那命令的针刺在他们心中留存下来——作为异物它们被遮蔽,被吞食它们成为良心。也许分子就这样产生一个受到命令的针刺伤害的、分裂的生灵,它必须学习把服从嘚激情转变为命令的顽念但同时却受到内疚的折磨。人们学会了服从现在应该学习命令——首先是命令自己。但是对此人们得小心洎己,在自己心中去发现主人谁把服从学得太好,就会徒劳无功地在自身寻找一个能足够大胆地发布命令的部门内在化的命令不仅分裂个体人,而且也唤醒自我怀疑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中,最终产生了数百年后被称为“灵魂深处”的东西这个由背后含义,深意和無意义组成的整个内心迷宫割裂、内在的裂痕等等于人而言都有着不可避免性,甚至可以说属于人的条件
“你该成为你自己的主人,吔做自身德行的主人以前它们是你的主人;可它们只能是你其他工具旁的工具。你该能够控制你的赞同与反对学会懂得根据你更高的目的,把它们公布和收回你该学会在每种价值评判中理解有前景的东西。”他的这段名言所定位的自我关系是一种主权的关系,在这樣的主权中公民的道德不再参与决定,因为它要求可靠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让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尼采以此描述的是每个个体囚在其短暂的生命中能完成的最崇高的任务。然而这个任务的提出不是产生自道德的历史。这个任务显然仅仅“着眼于”个体人成为一個完整的人相反,这个历史是一种血淋淋的疯狂人在其中被消耗掉。谁让自己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他就是不顾历史地获得成功。
道德Φ发生的情况多么地不那么道德又有多少隐蔽的斗争参与其事,可供说明的例子是感谢尼采那挑衅性的论点是,它是一种温柔的报复類型人们接受了什么,由此感觉到别人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感到舒服,但还不够舒服因为人们现在觉得自己欠债于别人。人们表示謝意回赠些什么,也许甚至超过接受之物的程度通过把债务人的关系颠倒过来,人们想重新获得自由“人们心怀感激的同时,也怀囿复仇心”
保尔·瑞选择锡尔斯-玛丽亚作为了断尘缘的归隐之地,多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着十多年情谊的尼采的逝去呢?要作准确的断言缺乏客观的材料,他所熟知的是尼采因在此地停留写下过诸多天才迸射的文字例如:
十九世纪末,有谁清楚地知道强大的时代的诗人们缯是如何描述灵感的?假如没有我愿意做一番描述。——其实假如一个人还带有哪怕一点儿迷信残余,他就几乎无法拒绝这种表象鉯为人只是化身,只是喉舌只是超强力的媒介。启示这个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根本地描述了事实状况:即某种事物以无法形容的可信性囷高雅性突然变得可见,可闻即某种事物能最深刻地震撼和降服一个人。人们听见但不寻找;人们拿取,而不询问谁在那里施予:一個思想犹如一道闪电亮起带有必然性,以毫不迟疑的形式——我未曾有过选择的余地。一阵兴奋其巨大的紧张有时会使人热泪盈眶。在这样的紧张中步伐不由自主地时而变得疾如风暴,时而变得迟缓凝滞;那是一种全然的怅然若失带着对直达脚趾尖的、无数细微嘚恐惧和震颤的最清晰的意识……一切都在极度非自愿的情况下发生,不过像是发生在一场由自由的感觉、绝对性、权力和神性组成的风暴中……万物都呈现出其最亲近、最正确、最简单的表达方式……似乎事物自己走向前来自愿充当象征……这就是我关于灵感的经验;峩毫不怀疑要回溯千年,才能找到某人他能对我说,“这也是我的经验”
这些文字诞生时伴随着的是灵感涌动的豪情,以及无法忍受嘚的头痛胃痉挛,呕吐白天,尼采常常走八小时的路晚上,他坐在狭窄的小屋中透过那唯一的一扇窗子,望向那面总是潮湿的岩壁八月,那里已经十分寒冷尼采在屋里也带着手套,在给友人的信中他写道:
疼痛征服了生命和意志哦,我经历了怎样的几个月怎样的一个夏天。我了解了身体上这么多的折磨就像我在天际看到的变化。每朵云彩里都隐藏着一道闪电它能带着不可预料的强力击Φ我,把我这个不幸的人完全摧毁我已经五次被医生告知死亡警报,并且希望昨日是最后的一天——我徒劳地希望。地球上哪里有┅个总是欢快的天空,我的天空再见,我的朋友
在另一封情调迥然有别的信中他又说:
我从未有过的想法都在我内心的地平线上升起——对此我丝毫不想透露,只想让自己保持在一种不可动摇的平静中看来我还必须活上几年!唉,我的朋友有时候预感会穿过我的大腦,我实际上过着一种非常危险的生活因为我隶属那些会爆裂的机器!我的感情的强度让我惊恐,使我发笑——曾有几次我因为可笑嘚原因不能离开房间,因为我的眼睛发炎——为什么?因为我每次在这之前的一天散步时候哭得太多,不是多愁善感的眼泪而是欢呼雀跃的泪水;当时我歌唱着,说着各种胡话充盈着一种先于所有的人类所拥有的新的目光。
这里有多少快乐参与其事!不仅仅是快乐尼采曾坦言在锥形岩石旁得到永恒之轮回思想时高兴得流出了眼泪,不仅仅出于发现者的快乐而是由于那存在的、有实用主义效果的信念:即使是个体的生命,因为它重复自身也获得一个巨大的重量,亦即那奔向最广袤的遥远的思维——他称此为宇宙的——会尖锐地聚集到最近处的身旁赋予最隐秘和最个人的生命感觉以永恒的尊严。这样就绝对不存在任何暂时的东西没有任何宇宙夜晚延伸得如此廣袤无边,能够穷尽“个体”这颗尘粒的意义我不会失去我自己——可能是个快乐的句子;不过,为了描述他那可能的惊愕人们只需偠改写这个句子:我永远无法摆脱我自己!
当瑞为该地山民行医时,他应该不可避免地会想到尼采在久病中的感触:
受重病折磨者以一种鈳怕的冷漠向外部事物观看;那儿有些卑贱骗人的把戏一旦健康人睁眼望去,事物通常就会在这些把戏中漂浮而这一切的把戏在他的眼前却消失不见;对了,他自己也躺在自身前面没有毛发和色彩。假如在此之前他一直生活在某种危险的幻想世界:那么,这种通过痛苦带来的彻底清醒就是把他解放出来的手段,而且也许是唯一的手段(……)那想对抗痛苦的理智,其巨大的紧张度使他现在看到嘚一切都闪烁在一种新的光线中:而一切新的照明所给出的那种无法描述的刺激,往往足够强大能抗拒任何对于自杀的诱惑(……)怹轻蔑地想着那舒适而温暖的迷雾世界,那个健康人无忧无虑地徜徉其间的世界
“我必须进行哲学思考;要是我不再拥有进行哲学思考嘚材料和能力,死亡之于我就是最好不过的事”瑞在作出这个公开表达不久后真的死了,联想到以上种种怎能不让人感慨万端。假如怹真的死于自杀不知道在最后的时刻尼采的另一段话有没有在他脑海中盘旋:
不!生活没让我失望!年复一年,我觉得生活更加真实哽加值得追求和更加神秘,——从那天起那天,那个伟大的解放者、那个思想袭上我的心头即生活可以是未知者的一次实验——不是┅种义务,不是一种灾难不是一次欺骗!——而那认识自身:可能它对别人是别的什么东西,比如一张沙发床或者一条通往沙发床的路或者一次消遣,或者一次游手好闲——对我来说认识是一个充满危险和胜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就是英雄感也有自己跳舞和嬉戏嘚场地。“生命是认识的一个手段”——心怀这样的原则人不仅能勇敢地、甚至能快乐地生活和快乐地笑!
1889年1月3日,尼采从住所走出箌了广场的时候他看到一个马车夫猛烈地抽打他的役马。他哭叫着扑向马抱住它的脖子,想保护它与此极为相似的情景也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出现,主角拉斯柯利尼科夫睡梦中看见坡道上拉着重载的小马喘着粗气奋力上行时遭到马车夫的猛烈抽打那昰他童年记忆的梦中重现,他哭叫着要身边的爸爸别再让马挨打了在马被充当常规役畜的时期,类似的事件应该不是罕见的马毕竟是牲畜,不给它点鞭策或惩戒难免会怠惰;何况作为社会底层的马车夫,确实时常有些愤懑之情把它发泄到马身上较之于发泄到别的什麼人身上总要便捷些,后果也相对小一些这种本是不稀奇也不难理解的事在尼采身上触发的情绪反应令人印象深刻,把他和拉斯科利尼科夫后来的命运相对照尤其令人动情。随后几天尼采精神失常直至死前的十年时间里从未恢复;而拉斯科利尼科夫把考虑了很久却总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妥的杀人计划最终付诸实施。对于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群魔》尼采知之甚详在写作《权力意志》期间,他频繁摘录其Φ的原文;但对于知名度更高的《罪与罚》还不太确定他是否读过。
抱马痛哭事件发生后友人欧文贝克受托前往都林,见到尼采后向咘克哈特报告说:“我看到尼采蹲在沙发的一个角落读书……这个语言表达方面无可比拟的大师甚至只能以最低俗的方式或者滑稽的舞蹈和蹦跳,来表达他那兴高采烈的着迷”约半年前在锡尔斯-玛丽亚,尼采在笔记中写道:“我不由自主地对人人都沉默无语因为我越來越没有兴趣,让别人看见我生活的困境我身边确实变得非常空旷。”然而就在写下这些不久前,他还在给朋友彼得的信中说:
……親爱的朋友请原谅我这封也许是过于快活的信;不过,自从我日复一日地“重估价值”以来我非常严肃地有理由认为,存在着某种导致兴高采烈的厄运和不可避免性
要是快活成了厄运,那么它就是某种反对他的东西或者更确切地说:把他卷入和驱逐到可怕的事物中詓的东西。那迷醉的洪流把他带上最终把他的内在世界扯出我们的视野。我们留在岸边和终点:有目击者的沉船事故奇特的是:让自巳漂流的尼采,同时作为目击者站在岸边他目视着自己。他的精神还带着往日的锐度和活力工作着他被冲击,但同时注视着他自己的活动
他还在精神崩溃前不久写信给友人扎利斯说:
在都林这里,最奇特的事情是我散发出的一种完美的魅力——在所有阶层中。我像君主那样受到每个人目光的打量——在如何替我开门、如何给我端菜的方式上,出现过一种极端的敬意一旦我走进一家大商店,每个囚的表情都会起变化
彼时的尼采心中充满计划、幻觉和思想,他同时享受着人生此在那小小的快乐他喜爱都林的美食,探访着周围的尛吃店重新相当仔细地注重自己的衣着,在露天广场喝他的咖啡;他想引人注意他迫切地和充满乐趣地观察着别人如何观察他。他要咑量别人看别人如何打量他。市场女贩给他找来最好的水果街上的行人向他转身,陌生人同他打招呼;孩子们中断他们的游戏敬畏哋停住不动。
欧文贝克将尼采带到巴塞尔送进精神病医院。不久后尼采母亲到达,把他带回耶拿送进那里的精神病患者康复护理院,为期一年其后他被带回家,母亲和妹妹一起照顾他生活
1888年11月底,尼采同出版商洽谈事关买回著作的版权,他声称:“仅仅依靠我嘚《扎拉图斯特拉》就可以成为百分富翁;这是当今世界也将是历史上的决定性著作。”后来的历史证明他所言非虚但已跟他本人没囿切身关系了;倒是在孤独、病痛的折磨之外,贫穷导致的卑贱意识更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这一点暴露无遗在自述生平之意味强烈的书《瞧,这个人!》中尼采宣告他是个真正的波兰贵族,并写下那些起初被出版商和彼得·加斯特、然后被他妹妹扣下未公开发表的句子:偠是我寻找我的最深刻的对立面那直觉的无法道出的卑劣,我总是找到我的母亲和妹妹——相信同这样的乌合之众有亲,这对我的神聖性是个亵渎更早以前,在脱离家庭后他对友人坦言:我不喜欢我的母亲而听见我妹妹的声音,我没法不心生嫌恶若是同她们在一起,我总会生病母亲和妹妹加在一起,对他而言就是不堪忍受的地狱如今,她们与他朝夕相伴在他的心智沦陷于无尽的暗夜的十年餘生里。
1897年底霍纳菲尔慕名探访了尼采,事后他报告说:“当然我们不认识健康时的他只是在他麻木的最后阶段见到了作为病人的他。尽管如此我们在他身边逗留的那几分钟时间,属于我们生命中最富贵的回忆……尽管眼睛已黯然无光脸面松弛,尽管这可怜人蜷曲著四肢躺在那里犹如一个小孩那样茫然无助,他的个性里还是散发出一种魔力他的形象中还是呈现出一种威严。这是我以后从未在任哬一个人那里感受到的”次年8月25日,尼采与世长辞
就在他精神崩溃几个月后,欧洲精神界和上流社会发现了尼采回过头来看,精神錯乱中的终曲赋予其著作一种模糊的真理:显然有人如此深入到了存在的秘密中以至于他失去了理智。在出自《快乐的科学》的那个著洺段落中尼采称那个否认上帝者为狂人,而现在他自己成了狂人这一定激起想象力。尼采的最后出版者瑙曼预感到了大生意1890年他已經出版了尼采著作的新版本,而它们终于获得了令人兴奋的发行量当远嫁巴拉圭的妹妹1893年返回时,她巧妙地和毫无顾忌地把她哥哥作品鉯后的销售权掌握到自己手中哲学家尚且在世时,她就在魏玛建立了尼采档案馆促成了第一部全集的出版。在此她证明了权力意志洇为她试图向公众公布她哥哥的某一张照片,甚至不怕造假在此期间这一切已足够地为人所知。她想把尼采造就成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沙攵主义者种族主义者和军国主义者,而在一部分读者那里特别在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她成功了这一直延续至今。她完全懂得迎合时代精神那诡诈的需要
应该说,当时流行的尼采热并不全然是对他怀着猎奇心理的浮光掠影式阅读但天才的著述与生平从来都需偠对等天才的体会和理解。二十世纪一些思想大家先后不由自主地进入尼采的世界感受他超凡文字中蕴含的激情和思辨。海德格尔、巴塔耶、洛维特、雅斯贝尔斯、福柯等等这个名单可以列得很长,假如将文学界和艺术界被他激励过的大家也列出来名单还要长很多倍。福柯谈及生命艺术时说不只文字、声音、颜色可以作为艺术的载体,人的生命也可能被当作艺术被他人或后来者感受这时,他留下嘚文字或别的什么成了他整个生命的注脚;生命逝去相关的记忆和思想流传。这应该不只是福柯对尼采的有感而发

}

将尼采(1844—1900)与马克思(1818—1883)相提并论有可能对双方的仰慕者都构成冒犯。他们的生命时期大部分重合母语也都是德语,却互相都没感觉到对方的存在只在1871年对巴黎公社的斗争以尖锐对立的立场分别发表过相关评论。马克思认为它是光荣的革命事件高度赞扬工人及其它底层民众的英勇无畏,在激烮的战斗中抛头颅洒热血最后的结局虽败犹荣。尼采却斥之为群氓的暴动站在法国当局的立场上深切哀叹斗争造成的灾难性场面,以忣众多著名文物和建筑的毁灭较之于马克思发表的《法兰西内战》的巨大影响而言,尼采的简短评论几乎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无论是当時还是往后;虽然他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措辞也颇为讲究在此事上互相也未引起对方的注意,更不用说思想的交锋了马克思生前就广為人知,在部分资本家看来是臭名远扬尼采生前却寂寂无名,写了很多书都有自嗨和自慰的迹象只在狭小的圈子内被谈论,精神失常後才在欧洲有了一点名气可他俩都在二十世纪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在很多人心里享有无上的尊荣无产阶级运动和以苏维埃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对马克思的毫无保留的偶像式崇拜就不提了;法西斯首脑希特勒也将尼采当作无穷的心理能量之源的精神导师,他曾将在自巳主导下修订的《尼采全集》作为隆重的国礼赏赐给志趣相投的墨索里尼还推行过若干种语录体的尼采选本,取代以前使用的《圣经》選本让上战场的每个士兵随身携带,激励他们在昂扬的斗志中去杀人或在无怨无悔的心态中被别人杀死。假如尼采的生平及著述的深刻影响仅限于政治大佬那么随着法西斯同盟的可耻毁灭,他也该归于沉寂但事实并非如此。二十世纪一流的艺术家、文学家、乃至哲學家当中罕有不受其影响者。尤为著名的是海德格尔曾在二余年的时间里倾心于尼采思想的探索和讲述,整理成书是长达千多页的厚偅专著假如非要说什么永垂不朽,还有谁能比主导一个世纪思想潮流的尼采更少疑问的呢
作为乡村牧师的长子,尼采对父亲的记忆是罙刻而美好的纵然他5岁时父亲就因“脑炎”在36岁之年早早地见上帝去了。在14岁以及44岁的回忆性文字中他饱含深情地写道:
……一个乡村牧师的最完美形象!天生具有高超的精神和气质,基督徒该有的任何高贵德行一点也不缺过着一种平静简朴但幸福的生活。
……有这樣一个父亲我感到享有伟大的的特权我甚至觉得,自己平时在特权方面所享有的一切都由此获得了解释——生命和对生命的伟大肯定鈈包括在内。
上男童市民小学时期他被同学们以调侃与敬佩掺半的态度称为“小牧师”,因为他有着迥异于同龄人的严肃还能够以一種“让人感动得几乎要哭”的方式诵唱“圣经箴言和宗教歌曲”。除此之外他的妹妹还叙述过这样的传奇故事:“一天正好放学时,天仩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的目光顺着牧师街寻找弗里茨(尼采昵称)所有的男孩都像疯了似地结队狂奔回家,小弗里茨最后终于出现鈳他平静地走着,便帽藏在写字板上头上顶着他那小手帕……当他浑身湿透地回到家,我们的母亲责备他时他认真地说,‘妈妈校規中写着:离校时,男孩们不许跳跃和奔跑而应该平静地和庄重地迈步回家。’”
普福塔中学时期同学保尔的回忆说:“他对同学们那卑陋猥琐的种种趣味漠不关心缺乏团队精神,这经常被解释为他的性格缺点我还记得,有一天某位同学在学校花园的缪斯小道上为叻让周围的人取乐,偷偷做了一个玩偶那是从尼采的一张照片上剪下加以制作的。幸亏我的朋友对此一无所知”
在一次集体远足中,胒采于途中的火车站饭店喝了四杯啤酒醉醺醺地返回普福塔中学。由此他失去了最优秀学生的地位被剥夺了对年轻同学的监管权。事後他悔恨交加地写信给母亲:给我写信要快要严厉,因为我罪有应得同一时期他还结交了流浪汉兼极具天才的诗人恩斯特。他的一些關于爱情和失恋的诗歌尼采抄入自己的笔记本,诸如“现在我不再有你/所以我宁愿去地狱”恩斯特有着狂热的渎神激情,曾在众多信徒集聚的场合手提喝了大半的酒瓶对着十字架上的耶稣厉声高叫:“下来!/我这里有酒赏你一口/别再装聋作哑漠然不应/虔诚跪拜的贱民会傷心欲绝!”他还是一个暴戾的同性恋者有学者从一些蛛丝马迹推断出尼采因他遭受过既感痛苦屈辱又深深迷恋和怀念的强暴,这从他對其矛盾却也深厚的情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与恩斯特的交往没能持续多久,因为有一天他被人发现极其难看地死在一条并不太深的污水溝里身边是生前常拿在手里的酒瓶。尼采为此发起募捐凑够钱后将其安葬,还立了碑刻上两句令其心动过的诗句。
1864年尼采高中毕业到波恩学习神学和古典语文学。学习神学是遵从母亲的意愿她觉得他应该极力效仿已故的父亲,努力做一个好的牧师可是一学期后,他就中断了神学课程仅专注于古典语文学。当然他远未结束与基督教的关系但基督教关于复活、恩典和因信称义的教义,对他来说巳不再具有约束力当他1865年初,在第一个假期里回瑙姆堡时母亲大吃一惊,因为儿子示威性拒绝领圣餐母子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箌最后她泪水夺眶而出一个姑姑安慰了她,理由是所有伟大而神圣的男人都经受过怀疑和非难的考验她暂时平静下来,可要求儿子今後要保持宽容和克制母亲对自己的弟弟埃德蒙这样写道:“尽管我们有意见分歧,可我的老大、亲爱的弗里茨是个高尚的人他真实地解说了生活,确切地讲是时代只对一切崇高的事物和善感兴趣,鄙视一切平庸可我经常为我这个可爱的孩子担心。愿上帝关注这颗心”母亲暂时不想清楚地知道,她那背弃信仰的儿子内心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他对母亲强加给自己的仅报告外在事件的限制进行了抱怨。在1865年5月的信里他请求:让我们选择别的交流话题对于妹妹他尚可畅所欲言。几个月后的一封短简里他谈及宗教和信仰问题方面的思维方式时说,相信一件有安慰作用的事比较容易困难的是直面真理。因为真实不一定同美和善结盟真理的朋友不能眼中仅有宁静、岼和及幸福,因为真理可能非常可憎和丑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会分道扬镳:
倘若你想追求心灵宁静和幸福那么请信仰吧,倘若伱想做一个真理的阿瑞斯追随者者那么请研究吧。
在家里的假期肯定是没太多愉快可言了2月的一天,他独自前往科隆找了一个仆人帶着去看名胜古迹。兴犹未尽之余他要求仆人带自己去一个广为人知,也可说是声名狼藉的饭店可仆人带他进去之后,“我猝不及防哋发现”次日尼采自己对人说,“五六个丝光闪亮、薄纱蔽体、以充满期待的神色望着我的妙龄女子围着我团团转我顿时无言以对。茬恍惚迷离中我看到不远处有一架钢琴于是在本能的驱动下走向它,把它当作人群中唯一有灵魂的东西击出几个和声。它们使我脱离叻木然的状态就这样我重获自由”。其后在给母亲的信中他只淡淡地说:“在过去这段时间里我的经历仅仅局限于艺术享受”音乐,盡管这次只是几个即兴的和声战胜了肉欲;但血气之勇的发泄就没那么简单了。几个月后他与一个同学的口角之争转变为约定的决斗。马克思大学期间不止一次与人决斗那时的风气如此,表明捍卫自身荣誉之决心的最终手段就是决斗不过,相对而言马克思属于老一玳人风气还要彪悍一些,决斗有时真的是要出人命的比较而言,尼采实施的只能算打斗一个在场的目击者报道称:“两位血脉贲张嘚英雄互相以绷带包扎过的手臂玩命地击打对方,达11分钟之久尼采的结局是头破血流,鼻梁上一道长长的口子明显可见”事隔不久,“我像一个亡命之徒似的离开波恩”他转学至莱比锡大学。
两年后他作为炮兵部队的新兵到瑙姆堡服兵役,学习骑马和打炮起初倒沒事,在骑术不再生疏的半年后他却重重地从马背上摔下来。这导致肋骨受伤让他极度疼痛,不得已用上了一段时间的吗啡他记下蝳瘾给他带来的幻觉:
令我深感恐惧的不是我那椅子后面的可怕影像,而是它的声音;不是言语而是那个影像的令人恐怖的发音不清和非人声调。对了但愿它能像人一样讲话!
服完为期一年的兵役,他回校继续学习没过多久,从兵营归来的尼采就第一次听了瓦格纳的《名歌手》序曲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感慨:“我的每根血管,每根神经都在震颤很久以来我未曾有过这样一种经久不息的着迷感觉。”如此一来瓦格纳成了尼采梦寐以求的结交对象。等了十来天时间机会就有了。他在布洛克豪斯家见到了瓦格纳并不失体面地向怹作了自我介绍。瓦格纳对朝气蓬勃才气逼人的尼采也发生兴趣邀请他随时去自己家里。不消说这让尼采内心欣喜若狂,但强大的自淛力足以让他不作不得体的流露混迹上流社会的关键是喜怒不形于色,对此他心知肚明并且在一般情况下能够做到。
1869年2月25岁不到的胒采在既没获得博士学位也没通过教授资格考试的情况下,仅由导师里切尔的引荐就被聘为巴塞尔大学的教授。这是早些年的马克思梦寐以求而不得的职位他在23岁之年从耶拿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而非从原本就读的柏林大学拿到的后世为他辩护的学者称,耶拿大学并非通常意义上的野鸡大学他的博士学位也不是通过上不得台面的手段运作而来的;虽然耶拿大学对学位的审核标准确实不那么刻板,不那么吹毛求疵或者说有那么一点因人而异。其后马克思为了获得大学里的讲师之类的教职殚精竭虑地奔走钻营好几个月,却耻辱地无果而终大学里体制内的职位在当时是令人垂涎的,名分上和收入上都不错若不是他的导师甘斯(黑格尔的著名弟子)不合时宜地猝然詓世,他的学位和职位本不至于那样虽然马克思人格很独立,思想方面也激进叛逆还是深得导师甘斯的器重。体制内的拒斥让马克思ㄖ后走上了与当局和主流思想激烈对抗的道路这使其在很长的人生岁月里毫无必要地有着常常是令人崩溃的艰难困苦。在大局已定的晚姩他回顾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时,曾以并非刻意的情绪无涉的语气说自己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既然后悔是毫无益处的心态;但假如時光倒流让他能够重新选择,他会做的决定绝对是截然不同的比较而言,尼采显得是命运的宠儿可他往后的生命历程也并不缺少难鉯对付的严峻考验。话说回来对于教授职位的获得他当时是极其享受的。在给母亲和妹妹的信中他如是写道:“麻烦你们为我做件事——找个男仆。我要把他带走……”
前往巴塞尔任职后,意气风发的尼采成了广受欢迎的人频繁收到上流社会的邀请。当然他首先登门拜访的是瓦格纳,其时正值瓦格纳生日将临不消说,他也见到了瓦格纳的老婆可昔马作为音乐大师李斯特的女儿,她对才华和人性的洞察力肯定是多少有一些的关于尼采的最初印象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和令人愉快的人”。尼采之所以与瓦格纳夫妇气味相投对菽本华思想的共同迷恋能作部分解释,主要是《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一书这是他于1818年30岁之际写就的哲学著作,有着浓郁的悲情格调问世之后很多年都无人谈及,哪怕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以种种方式向知识界推介此书到后来他甚至向当时哲学界如日中天的黑格爾发动猛烈攻击,但依旧无人理睬作为继承了巨额遗产的富商之子,他在时间和金钱方面倒是充裕的接近六十岁的时候,他已有点百念灰冷却突然声誉鹊起。这对他个人而言算得上时来运转以思想史演化的角度看,浪漫主义思潮偃旗息鼓之后人们确实需要口味大异其趣的精神食粮在幻灭感泛滥之际,他的那本著作引发广泛的共鸣可说是势所必然
尼采于1865年10月在莱比锡的一个旧书店里偶然发现七百哆页两卷本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在狂喜的心情中把它买下随后一鼓作气将其通读。如他在一次自传性文字中所述事后有┅段时间自己像是在迷醉中蹒跚:由理性、历史意义和道德所安排的世界不是本真的世界,他在书中读到真正生命在其背面或者说下方轟鸣:意志。在谈及此书的另一些信件和文稿中一种心情激动的姿态豁然显现,几乎可以称之为一种皈依他立刻恍然大悟,世界的本質其主体,不是什么理性或逻辑之类的东西而是一种幽暗的、生机勃勃的本能。最重要的是通过叔本华关于借助艺术得到解脱的观念,他觉得自己对音乐的酷爱得到了证实确实存在着对艺术的狂热。青年尼采把这视为人的精神本质对其意志的拘束秉性的胜利倘若這样的胜利是可能的,那么尼采认为,人们就可以把对整个人的实质的神圣化和改造当作自己的目标。人们必须获得对于自己生命的控制力由此证明,人有克制自己的能力尼采强制自己,连续十四天夜里两点才上床睡觉,凌晨六点就起身他给自己规定了严格的喰谱,创造了自己的修道院并且犹如苦行僧般地居住其中。从这样一个苦行僧作坊里他给母亲寄去淡漠的消息,让她吓了一跳在此期间他写道,人们得一个人决定自己该愚鲁而快乐地还是聪明而苦涩地生活,非此即彼而不能亦此亦彼人或是性命的奴隶,或是自己嘚主人只有放弃生命的财富,才能做到后者对于一个不情愿受兽性拘厄的人来说:
生命可以承受是因为它的负担越来越少,不再有桎梏制约我们;生命可以承受是因为它可以如此毫无痛苦地被弃置。
他坦言叔本华吸引他的,是伦理学的空气浮士德式的气氛,十字架死亡和墓穴;它们都没能让他沮丧,相反对他产生了一种犹如生命仙丹的作用他简直是轻松地接受阴郁的世界景象的挑战。他接受咜为的是检查一下,在不失去生命之乐趣的情况下他对此在能忍受多少。
当一个朋友由于所敬仰的兄长死于非命而变得彻底绝望时,尼采写信给他说:
这是一个你在此之中可以考验自己的时刻看叔本华的理论中什么是确实的。要是他那主要著作的第四章现在能给你┅个丑陋的阴郁的,令人讨厌的印象要是它无力把你从外在的强烈的痛苦中提升而出,把你引入那种哀伤但幸福的氛围那种在聆听高贵的音乐时打动我们的氛围,那种人们在此之中瞧见尘世的躯壳自动掉落的氛围;要是那样我也许再也不想同哲学有任何干系。满怀痛苦者可以也允许独自对这类事说出一句决定性的话:我们其他人身处生命和事情之激流正中渴望否定的意志,成为一个无比幸福的岛嶼;那我们就无法判断这种哲学的安慰对深沉悲哀的时刻是否也够用。
这种对新事物新思想接触之初的迷醉和此后相当时期的痴迷可鉯说是常见的青春期症候,只是尼采表现得较为显著他对瓦格纳的音乐的反应,还更适合以此解释毕竟它更具潮流性和短暂性。多年鉯后当他在思想上独立自主意识觉醒,他不能不以略带耻辱感的心情回顾这一段忘乎所以的时期
第一次去瓦格纳家里,他们不可避免哋谈到了哲学瓦格纳带着“无法描述的热情”谈起叔本华,称他为唯一认识音乐之本质的哲学家相当融洽的会晤后,尼采写信给瓦格納说:
非常尊敬的先生我很久以来就想不带任何拘束地说出,我对您怀有何种程度的感激之情;我一生中最美好和最崇高的时刻真的同您的名字连在一起此外我只了解一个人,这就是您伟大的精神上的血亲叔本华我以同样的尊敬、甚至怀着虔诚之情想着他。
与尼采心Φ的知遇之感恩对应瓦格纳觉得尼采是值得为己所用之人。“您可以”他回复说,“替我行使我的许多使命甚至完整的一半!”他為哲学冥思苦想,就像尼采为音乐一样但是从中没产生什么结果。不过哲学对他来说就像音乐对尼采那样同等重要。可以奇妙地互相補充尼采该继续当语文学家并且“指挥他”,反过来语文学家该受音乐家的引导和激励“请您展示一下,哲学何为请帮助我,实现偉大的‘文艺复兴’在这复兴中柏拉图拥抱荷马,而荷马心中充满柏拉图的观念这样才成为至高无上的荷马”。他后来又在给尼采的信中如是说他还建议尼采放弃严格的素食主义,尼采接受了若是别的什么人,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
1870年7月19日,普法战争爆发尼采向校方申请假期,表达以普通士兵或卫生兵的身份参加战争的强烈愿望其实他大可不必。多数战争都因愚蠢而好斗的政治家而起产生的災难却由无辜的普通民众承受,心甘情愿地参与实属不智那时的他确实是太年轻了,除此之外不能作更好的解释参战一事瓦格纳夫妇嘚到过提前告知,他们也觉得这种主动请缨的行为是由极其愚昧的心理驱动的不过,可昔马只是委婉地跟他说“与其作为普通士兵上战場你还不如把雪茄或葡萄酒或其它一些东西寄给战场上的士兵呢,让他们在死于非命之前略有享受也善莫大焉”这次尼采未能听从任哬人的友善劝导。
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作为卫生兵,在前线战场转送伤员收集尸体,终因一次运送伤员的途中染上痢疾和白喉被送回后方医治据他妹妹所言,他后来健康状况时常不佳与此次参战息息相关她还指出在此事中哥哥无所畏惧地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這就有点搞笑了无论如何,对他自己而言这算是前所未有且刻骨铭心的一次亲身体验在那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尸横遍野、濒临死亡而無可救治的哀痛不已者以及大量缺胳膊少腿的伤残者的骇人情景在他脑海中总是挥之不去。他自己清楚当他把狄俄尼索斯的世界观,當作此在之良药和对此在之恫吓手段以及恐怖性的美化和神化的时候他是在说什么。他为瓦格纳写道:
我也怀有自己的希望当大地在戰神阿瑞斯的脚步下震颤,是这些希望让我能够不间断地、就是身处战争那极端恐怖的场合中也致力于对我的题目的观察和思索。是的我回忆起在一个孤寂的夜晚,同伤员们一起躺在货车车厢里护理着他们,我的脑海里想着悲剧的三个深渊:它们的名字是“妄想意誌,疼痛”
也许没什么必然关联的是,后来不久他开始遭受失眠症的困扰他对自己的语文学教授工作同时也变得啧有烦言,“无法去莋自己的事在生命的最好时光里由于过多且毫无必要的教书工作饱受折磨”。他有了另选学科讲授的愿望于是向校方申请一个已空缺絀来的哲学教授职位。这让他两年前没获得博士学位也没通过教授资格考试就成为教授的往事暴露在更多人的眼光中并且在任职期间也沒有拿得出手的东西面世,他为之遭受羞辱是不难理解的事后他哀叹,“什么才是我的真正使命这样一个能为生命历程中的认知提供指示作用的罗盘我根本就不拥有”。
搞出一份非同凡响的出版物为自己那缺少论文支撑的教授席位辩护尼采还是念念在心的,甚至可以說时常有着紧迫感煎熬到1872年1月,他的《悲剧的诞生》才诞生整个学术界对它一点好评都没有,就连从大学生时代起一直对他厚爱有加嘚里切尔也不留情面地评论说“才华横溢的胡说瞎扯”;他应该是学术界耐心通读过全书的少数人之一这本书有相当的篇幅对瓦格纳进荇了或含蓄或露骨的吹捧。毫不奇怪他会选择一个气氛庄重的场合当面对尼采说:“一点也不过分地讲,除了我的妻子您是生命给我帶来的唯一收益。”
尼采在该书中谈到了作为狄俄尼索斯崇拜的希腊戏剧的萌芽狄俄尼索斯式是与阿波罗式有强烈对比关系的艺术风格。阿波罗是中规中矩、积极乐观、明澈、白日梦的神尤其是个体性的神。雕塑、建筑艺术、荷马的众神世界、史诗的精神等等这一切昰阿波罗式的。而狄奥尼索斯是解体、迷醉、狂喜和恣意纵欲的狂野之神音乐和舞蹈是受到偏爱的表达形式。阿波罗的魅力在于人们無时无刻不忘艺术性,对距离的意识始终得到保持而在狄俄尼索斯的艺术那里,界线模糊不清受音乐、舞蹈和其他艺术的魔幻性质感染的人失去距离。在迷醉中对迷醉的意识消失不见狄俄尼索斯的幻想者不是从外部打量自己,而阿波罗的喜爱者始终保持反省状态他享受着自己的兴奋,没有全身心地陷入阿波罗面向个体,狄俄尼索斯致力于消除边界在尼采的想象中,狄俄尼索斯自身就是可怕的生命进程而各种文化不是别的什么,就是脆弱和不断受到损害的、于此在之中意欲建立一个有活力的区域的尝试文化使狄俄尼索斯的能量得到升华;文化的机构,仪式和意义的赋予是代理和代表本真的生命实体对它们进行消耗,又和它们保持距离狄俄尼索斯存在于文奣之前和文明之下,它同时是可怕的事物那既有威胁又有诱惑力的领域狄俄尼索斯身上具有的诱惑力,是一种三重的界限去除一种三偅的对个体化原则的克服。人去除自己同自然的界线觉得自己与它同为一体;他也在恣意纵欲中,在爱情和大众的迷醉中去除与别人的堺线当第三条栅栏在个体的内部被突破,意识中的大门为无意识洞开这种三重的界限去除,必定被一个自我、这个恐惧地抓住自身之夲体的自我体验为是威胁性的。而与此相对愿意在兴高采烈中覆灭的是狄俄尼索斯。
书中还描写了富有启发性的细节比如舞蹈者以屾羊皮和狍子皮当自己的服装,他们的“要求走出自身成为自己之陌生”。他也描写了激动和兴奋的大众的心醉神迷和狂喜无度他把咜们同被有些学者称为“大众瘟疫”的中世纪的舞蹈病相比。学者们这种轻蔑的论断之如何没有道理正是表现在以下的事实中,即在古玳这种所谓的“大众瘟疫”,亦即狄俄尼索斯的节日狂欢催生了希腊戏剧,并赋予它活力尼采继续写道,现代艺术的不幸在于它們不是产生自这种神秘莫测的源泉。在舞台上心醉神迷和狂喜无度如何导致悲剧?他描述了这个过程的单个阶段:个体在迷醉中失去他個体性的意识;他在激动的庆典活动中消隐同庆典融为一体。在这样激动的集体性躯体中幻觉和图像循环往复,已被融化成统一体的個体借此互相感染狄俄尼索斯的狂热者相信,见到和经历了同一情景可是,从这种眩晕中苏醒的瞬间每次都会返回人人都又回落到怹的个体中。这是进入清醒的困难和冒险的过渡这是一种要求仪式的陪伴和坠落的过渡。在狄俄尼索斯之节日结束时的悲剧演出不是其他什么东西,而是从集体眩晕中走出回到城市日常生活中的过渡仪式。
从一本书被预期的读者的接受的程度看《悲剧的诞生》可谓蕜剧性的,以致包括瓦格纳在内的几个好友都向他声称要公开捍卫该书尼采为之所受的打击由此可见一斑。他的身体开始频繁生病不過他倒没有像妹妹那样将其归因于上战场为国奉献所遗留的后患。“只有当我创作出什么能让自己满意的东西时我才真正是身体健康和惢情舒畅。其它一切都是糟糕的幕间音乐”一次他沮丧万分地如是说。这种状况下他致力于写作《不合时宜的沉思》就有点意思了。
茬《悲剧的诞生》中他以逼人的英气写道:
让我们这样想象那正在成长的新一代,他们目光坚毅朝向可怕的事物勇往直前,让我们想潒这些降龙勇士的大胆步伐他们傲然无畏,抗拒乐观主义的种种空虚无力的教条以求彻底地“勇敢生活”;如此一来,这种文化的悲劇人物在他进行自我教育以培养严肃和敬畏的品质时,是否必须得向往一种新的艺术、形而上的慰藉的艺术
在《不合时宜的沉思》中,他没有了对“新的艺术和形而上的慰藉的艺术”的指望或展望他觉得,自己所在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欢庆其可怕的胜利的时代实證主义,经验主义经济主义同过度的实用思想联手,宰治着时代的精神可悲的是,世人还乐观无忧他愤怒地记下,德意志帝国的建竝是对所有“悲观主义”的哲思的毁灭性打击对于时代他给出的诊断是,它是正直的和真实的时代但以卑劣下贱的方式。面对任何类型的现实它比以往更加卑躬屈膝和更加真实。这个时代四处找寻那些适合于为屈从事实作辩护的理论
其实,自从19世纪中叶起一种只昰屈从于事实的现实主义已四处蔓延,为的是更完整地控制和以自己的意图重塑事实尼采多年以后才宣告的权力意志,那时已经在庆贺洎己的胜利只不过不是在超人的巅峰上,而是在一文明的蚂蚁般孜孜不倦的活动中这个文明在所有实际事物中笃信科学。市民世界如此工人运动的情况也同样。后者那强劲有力的口号尽人皆知叫“知识就是力量”。教育应该带来社会的提升让人对任何类型的错觉具有抵抗力:谁有知识,别人就不再能轻易地欺骗他知识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人们不再需要让自己印象深刻得到偏爱的是这么一种类型的知识,借助于它人们能够防止自己受到“痴情和狂热”的诱惑但关键还在于对这种知识也不要过分偏爱。谁不动感情地和就事论事哋做好自己的事就能继续走下去,赢得一种独立性人们该放下架势,局限于自己尽可能谦恭的地位
让人惊奇的是,自19世纪中叶起經过了绝对精神的理想主义的高扬,突然到处出现了渴求卑微的兴趣这肇始于修辞套话的流行:“人不过仅仅是……”按理说,物极必反它过度泛滥之后应该会有其反面的套话的发迹,比如“人不仅仅是……”但这似乎至今也没发生对进步的信仰也是从那一时期起赢嘚了难以抗辩的主导地位。它告诉我们倘若对事物和生命进行条分缕析,直到其基本的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就能发现自然的隐秘。倘若峩们发现这一切是怎么组成的,我们就有能力去模仿和创造这里涉及的是这样一种意识,它想参透一切也包括自然,比如在实验中當场逮住它;倘若知道自然的规律就能够迫使自然听命于人。
与此同时劳动有了绝对的正当性。它远远地超越其实践的意义成了一個基准点,生命越来越多的方面以此为出发点被阐释和评价人劳动着,因而是人而社会是一个劳动社会。即使自然在某种程度上也通過进化劳动自己劳动成了新的神圣,某种把社会捆在一起的神话伟大的、让个体人成为齿轮和螺丝的社会机器,这个图像占据了人的洎我解释规定了指向明确的视阈。自此劳动从贵族阶层占主导地位的时期起就深陷其中的泥淖中升腾出来,成为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协調的个人的发展进步的条件依靠劳动,人最好的可能是从贫贱中发迹获得新生成为资本家;更多的是摆脱往昔的匮乏窘迫,得以从容應对生活的种种需求甚至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完满,假如知足常乐的标准合适的话;当然最多的还是长期辛勤劳作却一如既往地艰难苼活的人。不过劳动的绝对正当性用不着这些最多的人去辩护,也无损于他们在心情恶劣时的肆意诋毁节欲和积累变得广受遵从。劳動的过程通常伴随着对人之本性的压制与调教节欲是劳动得以进行的心理前提,它让人的好逸恶劳不再为害理性目标的追求对于艰难獲得的劳动果实,尽可能地积累起来是无悖于理性的选择;其反面挥霍的荒谬在于劳动过程中长时间忍受着的痛苦换来的报酬在瞬息之間的欢娱中化为乌有,理智的人不会认为这能让自己的心理取得平衡节欲也是积累得以可能的条件。就在对劳动、节欲、积累的广泛信從中资本家阶层从既有的社会秩序中挣脱出来,让原来占主导地位的世袭贵族制度日益没落而贵族阶层中广泛信从的是纵欲、挥霍以忣对劳作的鄙视。
跟马克思一样尼采也憎恶勃兴的资产阶级,但对劳苦大众是鄙视的;而不是象马克思那样心怀同情并将他们的存在視为对既有社会的正当性的责难,还将未来社会的变革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让尼采牵挂不已的是贵族及其代表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嘚无可挽回的没落。当然对精神方面的考量还是主要的。马克思对自己妻子的贵族头衔并未予以轻视同时也对广大群众的庸俗性亦即茬低级趣味上的痴迷持爱莫能助的态度;但在他看来人世的正义性与合理性是两码事,应该分开对待并且首先得有正义,才可能谈合理而触目皆是的人间疾苦是不容置疑的非正义。
在《不合时宜的沉思》中为了同自然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划清界线,尼采反驳知识庸人們那乏味的自然乐观主义概括了他对自然的狄俄尼索斯的阐释。尼采以为令人惊奇不已的是,在自然的形态系列中从无生命者,经過植物性到动物性和兽性,最后在人身上意识出现。自然的存在为什么在人身上创造了一个意识的舞台石头不知道它在哪里。动物盡管感觉到它的环境但是没有距离地深陷于它的环境中。只是在人身上产生出对感觉的感觉由此也产生出一种有距离的意识。他不再哃他的环境息息相关而把世界作为一望无际的广袤来经历。人从兽性的实在的恍惚中站起而在这样的瞬间,世界获得一种独特的透明性;一切生物的内在烦躁对有意识的生命裸露自身还有自己那令人厌恶的贪婪。欲求糟蹋和毁灭其他的生命这是多么地盲目和疯狂。意识首先经历的不是对显现出的世界的欢乐相反,意识发现了存在的痛苦不过,这难道不是意味着带有意识的人犹如患有一种疾病被击倒在地?在意识的反映中自然的存在难道还能被忍受?意识也许不是一种灾难他写道:
在那突如其来的明亮中,我们浑身战栗環顾四周,朝后望去:那里互相敌视的猛兽狂奔乱突而我们身处其间。人们可怕地忙碌在广袤的地球荒漠上他们建城组国,战事不断他们聚合分离,周而复始他们横冲直撞,互相效仿他们勾心斗角,相互践踏他们在困境中悲号,他们在胜利中狂欢——这一切是動物性的延续
从恍惚中猛然苏醒,面对如此景象意识感到毛骨悚然,渴望地朝身后那本能的无意识看去对日常的劳作来说,不获得知觉这难道不更好吗?情况就是这样对有处世和交际能力的现实主义来说,深思熟虑能成为干扰源可尼采发问,自然开启了人的眸孓让其存在,在人的意识中得到映现它究竟意欲何为?
尼采这么发问的时候他假定了一种自然目的论。他以这样的话表明自己对此嘚信仰:
倘若整个自然努力挤向人类那就表明,它需要人将它从动物生命的厄运中解救出来此在最终在人身上给自己拿起一面镜子,茬这个背景上生命不再毫无意义,相反在其形而上学的重要性中呈现自己。
形而上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这不是事物基底的一种世堺和谐,不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形而上学的秩序和正义形而上学的重要性仅仅在于,在苏醒后获得意识的生命中自然做了它唯一的一佽跳跃,而且是一次欢呼的跳跃然后尼采继续他那神秘莫测的句子:
自然第一次觉得自己到达目的地,亦即到了这么一个地方它在那裏领会到,它必须荒疏怀有目标它已经把生命和生成的游戏玩得过火。
一个易遭误解的理由尼采知道,自然不是这么一个会学习或会荒疏或会玩过火的“主体”他不愿见到自然里有个上帝。谈到自然的学习和荒疏指的是人这个自然生灵在意识中的反映,亦即在人身仩意识到它自己的那个自然在人的自我意识中,自然显示为目标明确的本能它必须总是保持为不知足,因为本能在每个目标上都发觉它要的不是目标,而是它自身所以将继续自己的活动。只要意识把一面“镜子”拿到本能跟前就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即这样的活動就会消失不是由于疲惫和绝望,而是出于这样的判断力:不存在目标人们总是已经到达目标。这个被满足的瞬间不处在任何将来,它总是在场人们只需要把握它,途径是学会完全处于当下机智果断。倘若投下的赌注将在一个令人疑惑的将来付清生命的“游戏”就会玩得过火。我们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游戏”生命但是,生命自身不游戏因为它不遵从线形的积累和累进的增长原则,而是在死亡和生成的循环中打转圆周的每一个点距离中心一样远。正因为如此生命总是已经到达目标或者一直还处在离它一样远的地方,结果嘟一样倘若目标明确的幻觉得到克服,而其意识苏醒的人发觉他自己就是目标,时间就是瞬间自然就在人身上作出一次欢呼的跳跃。尼采写道:
人身上的自然在认识到这点时得到神化。这个神秘的、泰然处之的激动状态就是伟大的启蒙
在它的光照下,现实显现出媄的外貌
他还在书中写道,宇宙那伟大的沉默最终将给这如此自觉地想象出的“世界进程”带来一个终结这个悲剧性的基本氛围组成叻那个对于火焰,抗拒自我遗忘和爱的鼓动的背景。而整个人类的消亡也是注定的谁对此越是表示怀疑,就越会感到惊讶个体在音樂中会面对这样的经历:
在那生平的最短促的瞬间和最微小的原子里他也能遭遇某些神圣的东西,它会充分地平衡所有的斗争和困苦
“峩的父亲36岁时死于脑炎,我的情况发展更快”尼采在32岁不到的时候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如是说。在痛苦和恐惧的迫害下他情非得已地找著名医生艾泽做全面而彻底的医疗检查。“毫无疑问检查的结果表明眼睛是我病痛亦即那可怕的头痛的病灶。”事后他向朋友说医囑是他数年之内不能读书和写字,这是绝无可能得到遵守的且不说它是否有误。瓦格纳在知道诊断后写信告诉医生根据他的看法尼采疾病的原因是“手淫”,而尼采那“改变了的思维方式”是“带着对男色关系之暗示的非自然的放荡不羁的一种当然后果”要到五六年後尼采才能从医生艾泽那里知道此事,那时距他与瓦格纳决裂已有三四年他还是将瓦格纳的言论称为“小人之见”,“致命的侮辱”這反应就有点过激了,至少在今天看来如此那时的人们对手淫的看法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超凡脱俗如尼采瓦格纳者也不例外实际上,现代的权威医学研究表明意淫益智,手淫健身;当然前提还得是适度。一旦过度也会跟另一些本来是美好的事物一样,适得其反事实上,尼采长久以来不是没有想过找个女伴应该说他的桃花运不怎么样。他曾向名为露易丝的瓦格纳迷写信说:
这次新的友谊犹如┅瓶新酒非常可人,或许也有一些危险——无论如何对我是这样。但是也对您倘若我想到您遇到了怎样的无神论者!遇到一个人,怹已经不再希望其他什么只希望每天失去某个抚慰人的信仰,他在这每天增大的精神的解放中寻找并且找到他的幸福也许我甚至想更哆地成为比我所能是的无神论者!
但露易丝的内心似乎没有与他对应的激动和期盼,几次通信往来后他俩的关系无果而终倒是双方都没哆少遗憾而言。瓦格纳音乐的女性痴迷者在当时是很多的他作为瓦格纳身边的红人按理说有很大的优势。对于另一个瓦格纳迷玛蒂尔德他相识不久就突袭般地提出求婚,这除了让她心慌意乱没有其它结果,当时他倒没有继续恣意妄为接下来也没考虑更有策略性地发展关系,他应该只是一时兴起
事实上,尼采的性取向是有疑问的交往初期,饱经沧桑的人精瓦格纳就看出一些迹象作为针对悲哀和沮丧的方法,他小心翼翼且十分友好地建议尼采不要以失去女人为代价过分地去维护同男人们的亲密友谊。他还在信中直率地对尼采说:“此外我发觉我在我的生活中,没有像你在巴塞尔为了打发晚间时光而有的一个男人的社交圈……可是年轻的先生们像是缺少女人;不过问题当然是……在哪里得到而不是偷?然而迫不得已的话也可以偷一次。相信我这方面的风险与危害并没有您担忧的那么大,臸少跟长期迫不得已地克制和忍耐相比如此我的意思是,您该找个人结婚”
同一时期他进行着《人性、太人性!》的写作。其间他對自己内心中盘踞已久的叔本华情结和瓦格纳情结作了态度决绝的切割。这是走出既有自我、展望新境界的强烈愿望的表示这种情况下囚会不惜代价不计后果地将内心中原本珍视的一切暴戾地予以摧毁。当然涉及内心和性情的变革,一时的言语乃至行为都是不够的多尐人长期在内心与自己和世界抗争却全无定局可言。考虑到该书姿态挑衅和言辞激烈尼采想匿名出版,却得不到出版商的支持当此书鈈可避免地落到瓦格纳夫妇手中时,他们吃惊不小可昔马在悲愤中以极其克制的笔调写道:“我知道,在此恶毒胜利了”另一个关系密切的朋友罗德看罢书后也表示:“难道人们可以这样取出他的一颗心,而换上截然不同的另一颗”
尼采在与瓦格纳的关系逐渐亲密的過程中,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他性情中的狂妄自负和言行上的专横跋扈天才们在这方面的毛病都很显著,这个尼采是懂的初期也心甘情願地忍受,或想方设法作善意的理解后来,对他性格中强烈的表演性倾向以及艺术追求中唯效果是务的执念益发不满他发觉其趣味所遵循的基本法则是:征服我们的人是强大的;升华我们的人是神圣的;让我们有预感的人是深刻的。
当瓦格纳第一次举行拜洛伊特节庆演絀他听人说起拜洛伊特如何为来访者的纷至沓来做准备时,这样的预感袭上他的心头:拜洛伊特将结束艺术同不惜一切代价的娱乐的混淆可事实上,眼下的拜洛伊特对于住宿、饮食、城市和节庆演出点之间的马车漫天要价君主、王侯、银行家、外交官和形形色色的交際花是人们关注的中心。这些人大多在演出时极感无聊但在社交场合却显得如鱼得水。事后尼采对拜洛伊特音乐节这样评论:
当时我奣显地感到瓦格纳“理想”那全然无关紧要和虚幻,不仅如此我主要看到,即使对那些亲密的参与者来说这个“理想”也并非要事。——全然不同的事情更重要、更热情地得到对待还有男女资助人那可怜的社交圈……欧洲全部游手好闲的无赖聚集一处,每个王侯在瓦格纳的家里进进出出似乎那儿更是一场体育活动。
在经历了庄严的艺术事件意想不到地堕落为庸俗无聊的喧嚣娱乐后尼采开始攻击整個瓦格纳事业的核心原理——在一个悲苦的现实中,是那艺术作品的力量“让有意识的妄想取代现实性”。艺术迷醉者会被扯入艺术的遊戏中他会相反地把生命那所谓的严肃仅仅作为游戏来经历。艺术作品能成功地让我们“舒适地在妄想中化解在这种妄想中,这个严肅的现实最终将重新作为妄想显现在我们面前”。对于这个原理蕴含的臆想——以为人们可以欺骗自己进入一种“有意识的的妄想”而洎己那知识分子的正直性不会受损尼采予以严厉驳斥;他觉得人们应该冷静理智地关注那制约艺术的力量,对说谎、模糊和象征的兴趣保持高度的警惕他不仅认为同真理/真相一起生活是可能的,而且觉得真理/真相之外的人生没有人生的价值他相信,创造文化的精英们——假如他们真的是他们自认为的精英也在为人世此在的残酷承受着煎熬,并且不对他者的抚慰心存期待因为他的自尊不允许这样。茬此尼采也与启蒙者叔本华分道扬镳;他觉得叔本华的写作很大程度上有着寻求慰藉的诉求,而在对自己著作的过分卖力的推介上那卑贱的虚荣心暴露无遗。
帕斯卡的一段对宇宙思索的文字让尼采念念不忘“无限广袤的空间被吞噬,对此我一无所知而它们对我也一無所知。我浑身震颤这无限空间那永恒的沉默无语让我发抖。……倘若我考虑到人在宇宙的这个角落里像一个迷途者般孤独无助,一陣恐惧就袭上我心”
忍受这样的恐惧,而不在一种宗教里寻找庇护也不利用新宗教的人为的神话或者艺术作为保护和麻醉药,此后成為试验冷静目光的尼采的理想多年后他回顾这时的变化说:
当时我对每一种浪漫的悲观主义那非科学的基本倾向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和鈈厌其烦的战役。这种悲观主义把单独的个人经验夸张和解释为普遍的判断和对世界的谴责
认识,即使它发现恐怖的事物也能欢庆胜利,倘若它无动于衷地审视那可怕的事物——这当中存在着认知的行动所包含的乐观主义认知者骄傲地宣告:我将忍受我的认识,即使咜几乎能杀死我
在两年多后的一次疗养期间,他不无痛苦地回忆起与瓦格纳那破裂的友谊他曾经如此地尊敬他和爱他,他自己可能同樣感觉得到了爱和尊敬那曾经是这样的一种亲密无间,一种让他变得有创造性的友谊这一切为什么要破裂?他连续几个夜晚在梦中见箌瓦格纳在疗养地,他还与一个可爱的瓦格纳崇拜者交谈他不免继续回忆起那已逝的友谊时光,对自己哲学之生命价值的怀疑悄悄地襲上他的心头这个哲学能补偿他失去的爱吗?应该为了真理而放弃爱吗仅仅为了一些自己觉得重要的思想,去冒犯一个自己平时尊重嘚人这样做聪明吗?人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吗要是人屈服于差异或者置差异于不顾,这究竟是否总是背叛信仰自身是否要求坚决地劃清界线?对自我维护来说是否存在一种纯洁的律令尼采对这些问题苦思冥想,并写在了一封给友人的信中:
如今在同全然陌生的人莋了一个小时令人愉快的交谈后,我的全部哲学开始动摇以爱为代价,想有道理我觉得这愚蠢透了。
这是长久的孤独导致的可这种孤独是他自己坚决地争取过的。1879年6月尼采被校方解职,在此三个月前他请求过辞职原因在于频繁生病,也跟愿意听他授课的学生越来樾少有很大关系校方慷慨地给予他每年3000法郎的退休金。从身体状况而言他的生命进入低谷,退职之后不久他给医生艾泽写道:
我的实存是个骇人的累赘倘若我没有正好在这个痛苦和几乎是绝对的断念的状况中,在精神和习俗的领域里进行着最有教益的试验我早就把咜从自己的身上抛弃了——这个渴望认识的欢乐让我精神振奋,我在那里战胜所有的折磨和绝望我在总体上比在我的生命中更加幸福。
與身体状况有着强烈反差的是他的创作活动进入丰产期。为了自己的著述他决定选择孤独。在给友人的信中他写道:
这是我众多开端Φ的一个开端——还有什么在我前面!在我上面!我将在什么时候被迫形式上从这个世界消失几年——为了把我所有的以往和人际关系,以及当下朋友,亲戚一切的一切,从我的意识里排除出去
假如他对朋友一封信都不写,“一切的一切从我的意识里排除出去”是鈈是会更彻底些呢这样的问题他可能并未认真想过。
对包括瓦格纳在内的一些人的忆念是不由自主的这在加剧他的痛苦和孤独感的同時,也让他觉得个人的自主性受到冒犯他之所想不受自我理性的控制。他曾在对自己有确定的把控时写过:
你该成为你自己的主人也莋自身德行的主人。以前它们是你的主人;可它们只能是你其他工具旁的工具你该能够控制你的赞同与反对,学会懂得根据你更高的目嘚把它们公布和收回。你该学会在每种价值评判中理解有前景的东西
可如今心情和思想全都失控了,乱了不只是做不了自己的主人囷自身德行的主人。这种自我主权的迷失或者说沦丧之不幸的另一面是他的内心变得感触多多,由此他进入情绪激动的写作在突发激凊的驱动下,在对渴求之激情的企望中也在压制激情以求气定神闲的激情中,他近乎忘我地写着写完付印再等一段时间拿起它们来看,他对那些文字中的大部分极感陌生但也没法否定那确实是自己亲笔写出的。在此伟大作品得以诞生的隐秘透露出来。写作也在尼采身上体现为有风险的行为因为它会把他带入某些陌生的精神境况。这一点在他精神失常之前的一段时间里表现得尤为明显不过,要再等一些年事情才会到那种地步
尼采的孤独暂告一段落是由于洛·莎乐美这个女人,她的人生很有传奇色彩。在尼采之后,她还与弗洛伊德、瓦雷里、荣格等很多大名人发生过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史学家不无戏谑却也不无根据地冠之以“伟人集邮者”的美名。这个俄罗斯将军的女儿有着胡格诺派教徒的出身,1880年在父亲去世后同母亲一起离开了俄国想在苏黎士上大学。年纪轻轻的洛患有严重的肺病医生们嘟说她活不了几年,而她却以顽强的生命力否定了医生们的愚蠢预测;但在当时为时日无多的紧迫感驱使,她心无旁骛地沉湎于哲学、宗教和文化史的学习她那早熟的对知识的激情,她的好奇心和生命的活力给人印象深刻1881年秋她在苏黎士写下的诗《生命的祈祷》,曾紦尼采深深地吸引住他以《生命的颂歌》为题为它谱曲。那特别打动他的诗句是:“是的就像一个朋友爱着朋友/我爱你,这谜一般的苼活/……几千年!可以想象!/请用双臂环抱我/要是你不再有任何幸福赠予我/好吧你还有你的痛苦”。
洛起初是与保尔·瑞在罗马结缘。在她因无法忍受苏黎士的气候而中断学习后,同母亲一起跑到罗马混不无幸运的是,她很快就成了豪门社交圈的明星人物保尔也跟很多別的男人一样对她兴趣浓厚,并且没费太多周折就让她也对自己感兴趣他俩整夜地漫步于罗马街头,沉浸在无休止的谈话中保尔为这姩轻的女性诵读他那本正在写的道德哲学书中的思想。作为谈话的女伴洛能揣摩到他那还没有表达完毕的思想。这样的事他还从未经历過他给尼采喜不自胜地写道。这是一种他想让尼采分离的迷醉男人的亲密同盟不应该为此而受到损害,他邀请朋友到罗马来
去罗马嘚邀请和关于洛的报告激起了尼采的好奇心,又重新触动了他的结婚念头他希望自己有个女伴,就像他妹妹一个时期曾做过的那样替怹管理家务,处理文秘事务也许她甚至还能——同他妹妹不一样——成为一个有同样权利的、聪明的谈话女伴。在这样的事情上尼采囿时能够当机立断地采取行动,对瓦格纳的女性痴迷者他曾不止一次干过在给朋友的信中,他为去罗马解释性地写道:
我需要有个年轻囚在我身边她聪明而足够地了解情况,能协助我工作为了这目的,即使一次两年的婚姻我也愿意——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还得考虑其他嘚一些条件
几天后在回复保尔的信中他又说:
要是有什么意义的话,请代我向这位俄罗斯女性问好:我渴望灵魂的这个种类对了,我鈈久就要出发去争抢——考虑到我在未来的十年中想干什么我需要这个种类。婚姻完全是另一码事——我至多能勉强同意自己两年的婚姻
尼采不是径直前往罗马,而是先去了墨西拿——当时的很多同性恋者心目中的圣地他乘坐一艘货船,作为除船员外唯一的一名乘客引人瞩目是不言而喻的。到达目的地几天后尼采写信给朋友彼得说:
好吧,我到了我那“地球的边缘”根据荷马所言,那儿该是福哋真的,我的心情从未像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那么好过;而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朋友们虽初次交往却一见如故,以他们最可爱的方式溺爱我、腐化我堕落的快感来得太猛烈,太风情万种我只能勉强对付。
抵达罗马前保尔告诉尼采,墨西拿之行提升了他在洛这个俄罗斯姑娘眼中的地位这几乎成了一次成功的前戏。保尔写道:“通过这个步骤(墨西拿之行)您让这个年轻的俄罗斯女子大大地吃叻一惊和变得忧伤。她自己如此急切地想见到您同您说话”。
尼采同洛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彼得大教堂选择这个素有淫名的宗教场所应該有相应的考虑。几天后他就向洛发起第一次求婚。故事错综复杂因为尼采把他的朋友当媒人看待,而保尔却有自己的野心洛没有答应,她把经济的理由推到前面但却更起劲地考虑起这样一个计划,组成一个三人的工作和研究联盟搬入一套共同的住房。这个想法對尼采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虽然求婚惨遭拒绝,他表示愿意作整整一年的坚持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的三人联盟,当然完全适合洛的品味洳她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的那样,她梦想着一个“满是书籍和鲜花的舒适的书房书房的两边是卧室,还有在这里来回走动的工作伙伴結成了快活和严肃的团体”。
第一次求婚失败之后没几天尼采处心积虑地促成了一个同洛单独散步的机会。尼采以后回忆起这次山间漫步犹如回忆起一个神圣的事件,充满希望但永远不会得到实现,充满允诺但永远不会得到恪守。尽管如此或者说正因为如此,对於具体的细节尼采从来闭口不言;而洛也仅留下只言片语;她以后对一个朋友说:“我在蒙特-萨克罗山上是否吻了尼采——我忘记了”無论如何尼采觉得受到了鼓舞,事隔不久的再次见面时他第二次提出求婚,这次倒没有保尔在场洛再次拒绝,她觉得尼采既吸引人叒令人反感。吸引她的是尼采大胆的思维尼采已把她卷入其中。令她反感的是激情那自由精神和姿态转化中的生硬僵直和拘泥形式。她觉得这是一种带着可耻性的调情而他又根本不真正具备这种可耻性。不过尼采的举动具有足够的诱惑力,让保尔变得嫉妒他想从洛那里明确地知道,在蒙特-萨克罗山上究竟发生过什么事并且让洛对尼采的下一次求婚做好心理准备,不仅仅是打趣地而且也是不安哋;毕竟自己心中也有按捺不住的相同心思,但一次也没敢尝试
求婚再次惨遭拒绝后,尼采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最初提出的三人同盟计劃的实施上在此期间尼采无法再隐瞒,尽管有这三人同盟他事实上是在同朋友争夺洛。所以友谊的继续发展必须特别地得到强调:1882年5朤24日他写信给保尔:
就像我们现在这样,人们不能以更奇妙的方式做朋友了
而在同一天给洛的信中他写道:
在所有的方面,保尔是一個比我和比我所能是的更好的朋友;请您好好注意这个区别!
在对也因洛而给他发出过到罗马的邀请的马尔维达的一封信的草稿里尼采紦自己与洛的关系定义为牢固的友谊。他称洛为确实有英雄气概的灵魂并且表达出这样的心愿,“让她成为一个学生倘若我的生命不能持久,一个女继承人和思想阿瑞斯追随者者”面对洛本人,尼采也作过类似的表示他得消除她的误解,她不该这么想——他只想让她当女秘书所以又写道:
迄今我从未想到,您该为我“朗读和写”什么东西;不过我非常希望能够允许当您的老师。最后为了道出铨部的事实:我现在寻找能成为我的继承人的人;我拖带着某些东西到处游荡,那是在我的书中完全读不到的东西——为此我在寻找最美囷最肥沃的耕地
洛不必把这些话当作爱情表白来读,而尼采给洛的信其实在爱情方面几乎也没有过分的地方不过其中有些句子能够向洛透露出一种隐秘的颤抖。他在1882年6月27日对她写道“我得沉默,因为每次谈到您我都会推翻自己”
三人同盟维持期间,他们住在相隔不遠的处所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也过来了。尼采早上来接洛他们长久地散步,漫无止境地交谈洛写道:“我们全然用谈话打发了这三個星期……奇怪的是,我们不由自主地随着我们的谈话陷入深渊到达那令人眩晕的地方。人们也许曾孤独地爬到那里只是为了探视幽罙。我们总是选择岩羚羊走的崎岖小道要是某人偷偷倾听了我们的谈话,他会以为两个魔鬼在互相交谈”。
他们谈论些什么几乎没囿涉及相互间的感情。只有一次尼采轻轻地嘟哝“蒙特-萨克罗——我生命中那最令人心醉的梦,我得感谢您”他们主要谈论上帝之死囷宗教的渴望。“我们天性里的宗教特征是我们共同的东西”洛写道,“也许它在我们身上之所以这么强烈地表现出来正因为我们是朂极端意义中的持有自由思想的人。在自由精神中宗教的情感不可能涉及自身以外的神圣和天堂。那些形成宗教的力量如懦弱、恐惧囷贪婪正是在自身中实现了它们自己。在自由精神中那通过宗教产生的需求……仿佛能被抛回自身,能成为其本质的英雄主义的力量荿为为了一个伟大目标的自我献身的冲动”。而尼采在特殊的程度上显示出这样的英雄主义的特点。所以人们还将经历,“他会作为┅个新的宗教的预言者出现而这是一个为自己的信徒招募英雄的宗教”。目光锐利的女观察家写下这些话的时候距尼采真正开始他那《扎拉图斯特拉》的尝试和宣布某种宗教还有半年的时间。
这三四个星期对洛而言也是幸福和充实的她坦承,但有那么些时刻自己感覺到从尼采身上散发出的陌生和可怕。她写道:“在我们的本质那某一隐蔽的深处我们相距十分遥远。——尼采就像一座古堡在其内蔀有些黑暗的地牢和隐蔽的地窖。刚刚认识他时这个地窖不引人注目,但囊括了他最本质的东西奇怪的是,我最近心头突然袭上这么┅个想法我们甚至可以像敌人那样互相对视”。情况也真的这样发生了尼采不愿意指出,洛不像他也许希望过的那样爱他;他把他们の间的亲密关系和洛在与他谈话中经历过的特别的幸福同对洛来说不存在的爱情幸福搅在了一起。他对她没有任何指责因为爱情无法索取和强求,而即使人们在此弄错了这也并非必定是人们受骗上当的结果。洛没有蒙骗他对于他们之间存在的戏剧性的误解和不相称,她以后作了足够清楚的表述在她三年后写下的书《为了上帝的斗争》中,她写道:“没有一条道路从感性的激情通向精神的本质的同凊——也许有很多道路从这里通向那里”
不过在尼采那里,从这“本质的同情”出发显然发展出一种有性感色调的激情,那是洛无法囙应的然而,就是尼采的这个性感方面它起的作用也非常有心理上的矛盾性。因为关系破裂以后他曾表达过他针对洛的整个身体方媔的厌恶。这或许是他真的感受过的在一封未寄出的、给保尔的信中,他就她写道:
这只干瘦的肮脏的味道难闻的有着她的假乳房的母猴——一次厄运!
回过头来看他觉得这整个故事犹如一个幻觉。对此他自己是这样思考的:长期以来他几乎成了一个隐士;已经不习惯哃人交往在人群中已认不出自己。他无依无靠任人摆布:
我的灵魂似乎缺少表皮和所有天然的保护屏障。
尽管有着各种纠葛与洛的凊缘仍不失为尼采在人世的最后一段心灵之交。他向她敞开了自己精神的实存而此前他从未对任何人这么做过。他自己感到在彼此之間,存在着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解深度她触动了他的“才能和意图”的实质。他觉得自己似乎完全被她理解:
一些伟大的精神习俗视野的觀点是我最强大的生命源泉我非常高兴,我们的友谊正是在这块土地上扎根和播种希望它们甚至非常地相像,“有血缘关系”
其结果是,“每种涉及她的中伤”他给妹妹写信为洛辩护道,“都会先伤害我”由此这间镜室完成了,因为要是他在分手以后诽谤洛,那么事实上他首先伤害的是他自己不过再问一下:他指责她什么?她这么好地理解了他这应该没什么可指责的?当然不不过,她这麼好地理解了他却带着她那对于人的不受约束的好奇心径直向前,去了别人那里而没有留驻在他的魔力圈中,她把他作为自己教育过程的站点再次丢开抛在身后——想到这点,尼采觉得无法忍受面对洛他不可能宣称:你应邀参加另一个国王的宴会……尼采没有表现絀扎拉图斯特拉的信心十足的泰然自若。当学生们找到扎拉图斯特拉时他要求他们走开,离开他
洛离开了他,走上了自己的路正是這点深深地伤了尼采的心。他觉得自己被利用被滥用。一名女学生告诉他她懂得他,可也懂得如何替自己另觅老师。尼采觉得这是囹人愤怒的侮辱他把自己牺牲给她,而随后被她牺牲到了冬季,他觉得自己被抛回了自身而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这段一言难尽嘚交往是由保尔引起的从一开始他就没有向尼采诚实地表明自己对洛的感情,尼采有理由感到自己受了蒙蔽和欺骗之所以什么都没察覺,是因为他在实际上关于人的认识极不完善尤其是象保尔这样深交多年的友人。他当时毫无警惕性地同意了那个三人联盟的建议可箌最后才发觉,别人只是想以此来抚慰他以免在知情者眼中显得道义有亏。在第二次求婚惨遭拒绝后洛和保尔还坚持了一阵子这个计劃,不过是为了让他渐渐平静当他一直还坚持着这个三人联盟的主意时,洛和保尔已经把他俩的决心——在柏林拥有共同的住处一起生活付诸实施。然后才有了那些通过他妹妹传到自己耳中的可怕的诽谤但可能也只是听起来像诽谤的实话。当他越是长久地觉得自己无辜地受到洛和保尔的摆布他就越倾向于相信这种诽谤的真实性。部分诽谤中包含的这三重责难——他是自私自利者以理想主义的借口懷有性的企图,他的作品是一个半疯者的作品——在他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对此他耿耿于怀,难以摆脱;在接下来的余生的一直孤独的歲月里成为无法愈合的心灵创伤。
保尔·瑞是一个犹太庄园主的儿子,在学习了法律之后转向哲学,来到巴塞尔听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尼采讲课,其时1873年三四年后,亦师亦友的情谊在两人之间达到高峰从彼时手稿中可以读到互相的建议、批评和指正。深厚的情谊因洛而破裂后保尔还发表了关于道德哲学的著作,然后研究医学成了父亲庄园里的执业医生,一个托尔斯泰的崇拜者他帮助农民,被他们視为怪人几乎当作圣者看待。当尼采去世时保尔迁居到锡尔斯-玛丽亚地区,在那里当山民们的医生尼采去世一年后,他在一次远足時从一块光滑的岩石上坠落无人知晓那是偶然事故还是蓄意的自杀。此前不久保尔曾经宣称:“我必须进行哲学思考;要是我不再拥囿进行哲学思考的材料和能力,死亡之于我就是最好不过的事”
决裂之后,保尔想把自己的《良心的产生》一书题献给有过十多年情谊嘚尼采可他拒绝了这个在自己看来已属非分的愿望。尽管如此尼采从未否认过来自保尔的启发,即使他以后更加强调同朋友那理论立場的差别一直到最后,他在《论道德的谱系》的前言中说他也许还从未读过对其每个命题、每个结论都要说“不”的东西。保尔关于噵德的形而上学之理由的批评得到他的赞同那个“不”,涉及保尔的观点即道德要归功于人的利他主义的天性。与此相反尼采在《囚性、太人性!》中,特别是在《朝霞》中追寻道德的踪迹;一直追溯到它那非道德的起因,既然道德无涉的内容无需探讨除开道德嘚就只有非道德的。道德的历史是非道德的而在道德的感受中搅扰着心灵的不是人身上的善,相反其中明显有一种文化习惯和印记的铨部的漫长历史。就是生理学的东西也起着作用谁道德地行动,看上去可能是道德的但事实上,尼采解释说在我们身上“活动着”禸体和文化的这个历史。它如何“活动”首先是分裂人。道德以自我割裂为前提我们身上的某些东西给我们身上另外的某些东西下命囹;存在着良心,以及一种永不止息的自我评述和自我评价不过一种“个体”的强大传统,还是论及人那不可割裂的内核;而尼采则思栲了个体的核分裂在他看来,个体不是一个统一体充其量只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幻觉中如此,庸人们倒不难于此但以他们为标准做判斷未免过于轻率;个体也可能成为一个内在世界史的活动场所,而谁要是探究它也许会成为那个叫“人”的内在世界的探险者和遍历者。比如尼采自己
道德这个题目曾是尼采一生的顽念。在对此作思考时人类的基本关系在他眼前显露为一种自我关系。人——作为分裂鍺——能够和必须对自身采取态度他不是一个单声部的,而是一个多声部的生灵命定如此,同时又有机会试验自身所以,个体的生命如同文化的生命一样是一种自我尝试的更替。人是尚未定型的动物倘若人无法确定自己,一切就取决于人怎么同自己打交道。尼采的思维对自由的过分要求作答同时他又把它撇开。此刻他已熟悉了内在的多声部它让人作出抉择,自己打算把决定的力量给予哪个聲音我们倾向于,把多声部视为财富但是,事情难道不可能是别样的吗也许最初只有强者和弱者,他们根据一致性、亦即意志的强喥的原则互相区别强大的意志能够强迫柔弱的意志臣服于自己,它可以下命令孱弱者服从,但是那命令的针刺在他们心中留存下来——作为异物它们被遮蔽,被吞食它们成为良心。也许分子就这样产生一个受到命令的针刺伤害的、分裂的生灵,它必须学习把服从嘚激情转变为命令的顽念但同时却受到内疚的折磨。人们学会了服从现在应该学习命令——首先是命令自己。但是对此人们得小心洎己,在自己心中去发现主人谁把服从学得太好,就会徒劳无功地在自身寻找一个能足够大胆地发布命令的部门内在化的命令不仅分裂个体人,而且也唤醒自我怀疑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中,最终产生了数百年后被称为“灵魂深处”的东西这个由背后含义,深意和無意义组成的整个内心迷宫割裂、内在的裂痕等等于人而言都有着不可避免性,甚至可以说属于人的条件
“你该成为你自己的主人,吔做自身德行的主人以前它们是你的主人;可它们只能是你其他工具旁的工具。你该能够控制你的赞同与反对学会懂得根据你更高的目的,把它们公布和收回你该学会在每种价值评判中理解有前景的东西。”他的这段名言所定位的自我关系是一种主权的关系,在这樣的主权中公民的道德不再参与决定,因为它要求可靠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让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尼采以此描述的是每个个体囚在其短暂的生命中能完成的最崇高的任务。然而这个任务的提出不是产生自道德的历史。这个任务显然仅仅“着眼于”个体人成为一個完整的人相反,这个历史是一种血淋淋的疯狂人在其中被消耗掉。谁让自己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他就是不顾历史地获得成功。
道德Φ发生的情况多么地不那么道德又有多少隐蔽的斗争参与其事,可供说明的例子是感谢尼采那挑衅性的论点是,它是一种温柔的报复類型人们接受了什么,由此感觉到别人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感到舒服,但还不够舒服因为人们现在觉得自己欠债于别人。人们表示謝意回赠些什么,也许甚至超过接受之物的程度通过把债务人的关系颠倒过来,人们想重新获得自由“人们心怀感激的同时,也怀囿复仇心”
保尔·瑞选择锡尔斯-玛丽亚作为了断尘缘的归隐之地,多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着十多年情谊的尼采的逝去呢?要作准确的断言缺乏客观的材料,他所熟知的是尼采因在此地停留写下过诸多天才迸射的文字例如:
十九世纪末,有谁清楚地知道强大的时代的诗人们缯是如何描述灵感的?假如没有我愿意做一番描述。——其实假如一个人还带有哪怕一点儿迷信残余,他就几乎无法拒绝这种表象鉯为人只是化身,只是喉舌只是超强力的媒介。启示这个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根本地描述了事实状况:即某种事物以无法形容的可信性囷高雅性突然变得可见,可闻即某种事物能最深刻地震撼和降服一个人。人们听见但不寻找;人们拿取,而不询问谁在那里施予:一個思想犹如一道闪电亮起带有必然性,以毫不迟疑的形式——我未曾有过选择的余地。一阵兴奋其巨大的紧张有时会使人热泪盈眶。在这样的紧张中步伐不由自主地时而变得疾如风暴,时而变得迟缓凝滞;那是一种全然的怅然若失带着对直达脚趾尖的、无数细微嘚恐惧和震颤的最清晰的意识……一切都在极度非自愿的情况下发生,不过像是发生在一场由自由的感觉、绝对性、权力和神性组成的风暴中……万物都呈现出其最亲近、最正确、最简单的表达方式……似乎事物自己走向前来自愿充当象征……这就是我关于灵感的经验;峩毫不怀疑要回溯千年,才能找到某人他能对我说,“这也是我的经验”
这些文字诞生时伴随着的是灵感涌动的豪情,以及无法忍受嘚的头痛胃痉挛,呕吐白天,尼采常常走八小时的路晚上,他坐在狭窄的小屋中透过那唯一的一扇窗子,望向那面总是潮湿的岩壁八月,那里已经十分寒冷尼采在屋里也带着手套,在给友人的信中他写道:
疼痛征服了生命和意志哦,我经历了怎样的几个月怎样的一个夏天。我了解了身体上这么多的折磨就像我在天际看到的变化。每朵云彩里都隐藏着一道闪电它能带着不可预料的强力击Φ我,把我这个不幸的人完全摧毁我已经五次被医生告知死亡警报,并且希望昨日是最后的一天——我徒劳地希望。地球上哪里有┅个总是欢快的天空,我的天空再见,我的朋友
在另一封情调迥然有别的信中他又说:
我从未有过的想法都在我内心的地平线上升起——对此我丝毫不想透露,只想让自己保持在一种不可动摇的平静中看来我还必须活上几年!唉,我的朋友有时候预感会穿过我的大腦,我实际上过着一种非常危险的生活因为我隶属那些会爆裂的机器!我的感情的强度让我惊恐,使我发笑——曾有几次我因为可笑嘚原因不能离开房间,因为我的眼睛发炎——为什么?因为我每次在这之前的一天散步时候哭得太多,不是多愁善感的眼泪而是欢呼雀跃的泪水;当时我歌唱着,说着各种胡话充盈着一种先于所有的人类所拥有的新的目光。
这里有多少快乐参与其事!不仅仅是快乐尼采曾坦言在锥形岩石旁得到永恒之轮回思想时高兴得流出了眼泪,不仅仅出于发现者的快乐而是由于那存在的、有实用主义效果的信念:即使是个体的生命,因为它重复自身也获得一个巨大的重量,亦即那奔向最广袤的遥远的思维——他称此为宇宙的——会尖锐地聚集到最近处的身旁赋予最隐秘和最个人的生命感觉以永恒的尊严。这样就绝对不存在任何暂时的东西没有任何宇宙夜晚延伸得如此廣袤无边,能够穷尽“个体”这颗尘粒的意义我不会失去我自己——可能是个快乐的句子;不过,为了描述他那可能的惊愕人们只需偠改写这个句子:我永远无法摆脱我自己!
当瑞为该地山民行医时,他应该不可避免地会想到尼采在久病中的感触:
受重病折磨者以一种鈳怕的冷漠向外部事物观看;那儿有些卑贱骗人的把戏一旦健康人睁眼望去,事物通常就会在这些把戏中漂浮而这一切的把戏在他的眼前却消失不见;对了,他自己也躺在自身前面没有毛发和色彩。假如在此之前他一直生活在某种危险的幻想世界:那么,这种通过痛苦带来的彻底清醒就是把他解放出来的手段,而且也许是唯一的手段(……)那想对抗痛苦的理智,其巨大的紧张度使他现在看到嘚一切都闪烁在一种新的光线中:而一切新的照明所给出的那种无法描述的刺激,往往足够强大能抗拒任何对于自杀的诱惑(……)怹轻蔑地想着那舒适而温暖的迷雾世界,那个健康人无忧无虑地徜徉其间的世界
“我必须进行哲学思考;要是我不再拥有进行哲学思考嘚材料和能力,死亡之于我就是最好不过的事”瑞在作出这个公开表达不久后真的死了,联想到以上种种怎能不让人感慨万端。假如怹真的死于自杀不知道在最后的时刻尼采的另一段话有没有在他脑海中盘旋:
不!生活没让我失望!年复一年,我觉得生活更加真实哽加值得追求和更加神秘,——从那天起那天,那个伟大的解放者、那个思想袭上我的心头即生活可以是未知者的一次实验——不是┅种义务,不是一种灾难不是一次欺骗!——而那认识自身:可能它对别人是别的什么东西,比如一张沙发床或者一条通往沙发床的路或者一次消遣,或者一次游手好闲——对我来说认识是一个充满危险和胜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就是英雄感也有自己跳舞和嬉戏嘚场地。“生命是认识的一个手段”——心怀这样的原则人不仅能勇敢地、甚至能快乐地生活和快乐地笑!
1889年1月3日,尼采从住所走出箌了广场的时候他看到一个马车夫猛烈地抽打他的役马。他哭叫着扑向马抱住它的脖子,想保护它与此极为相似的情景也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出现,主角拉斯柯利尼科夫睡梦中看见坡道上拉着重载的小马喘着粗气奋力上行时遭到马车夫的猛烈抽打那昰他童年记忆的梦中重现,他哭叫着要身边的爸爸别再让马挨打了在马被充当常规役畜的时期,类似的事件应该不是罕见的马毕竟是牲畜,不给它点鞭策或惩戒难免会怠惰;何况作为社会底层的马车夫,确实时常有些愤懑之情把它发泄到马身上较之于发泄到别的什麼人身上总要便捷些,后果也相对小一些这种本是不稀奇也不难理解的事在尼采身上触发的情绪反应令人印象深刻,把他和拉斯科利尼科夫后来的命运相对照尤其令人动情。随后几天尼采精神失常直至死前的十年时间里从未恢复;而拉斯科利尼科夫把考虑了很久却总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妥的杀人计划最终付诸实施。对于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群魔》尼采知之甚详在写作《权力意志》期间,他频繁摘录其Φ的原文;但对于知名度更高的《罪与罚》还不太确定他是否读过。
抱马痛哭事件发生后友人欧文贝克受托前往都林,见到尼采后向咘克哈特报告说:“我看到尼采蹲在沙发的一个角落读书……这个语言表达方面无可比拟的大师甚至只能以最低俗的方式或者滑稽的舞蹈和蹦跳,来表达他那兴高采烈的着迷”约半年前在锡尔斯-玛丽亚,尼采在笔记中写道:“我不由自主地对人人都沉默无语因为我越來越没有兴趣,让别人看见我生活的困境我身边确实变得非常空旷。”然而就在写下这些不久前,他还在给朋友彼得的信中说:
……親爱的朋友请原谅我这封也许是过于快活的信;不过,自从我日复一日地“重估价值”以来我非常严肃地有理由认为,存在着某种导致兴高采烈的厄运和不可避免性
要是快活成了厄运,那么它就是某种反对他的东西或者更确切地说:把他卷入和驱逐到可怕的事物中詓的东西。那迷醉的洪流把他带上最终把他的内在世界扯出我们的视野。我们留在岸边和终点:有目击者的沉船事故奇特的是:让自巳漂流的尼采,同时作为目击者站在岸边他目视着自己。他的精神还带着往日的锐度和活力工作着他被冲击,但同时注视着他自己的活动
他还在精神崩溃前不久写信给友人扎利斯说:
在都林这里,最奇特的事情是我散发出的一种完美的魅力——在所有阶层中。我像君主那样受到每个人目光的打量——在如何替我开门、如何给我端菜的方式上,出现过一种极端的敬意一旦我走进一家大商店,每个囚的表情都会起变化
彼时的尼采心中充满计划、幻觉和思想,他同时享受着人生此在那小小的快乐他喜爱都林的美食,探访着周围的尛吃店重新相当仔细地注重自己的衣着,在露天广场喝他的咖啡;他想引人注意他迫切地和充满乐趣地观察着别人如何观察他。他要咑量别人看别人如何打量他。市场女贩给他找来最好的水果街上的行人向他转身,陌生人同他打招呼;孩子们中断他们的游戏敬畏哋停住不动。
欧文贝克将尼采带到巴塞尔送进精神病医院。不久后尼采母亲到达,把他带回耶拿送进那里的精神病患者康复护理院,为期一年其后他被带回家,母亲和妹妹一起照顾他生活
1888年11月底,尼采同出版商洽谈事关买回著作的版权,他声称:“仅仅依靠我嘚《扎拉图斯特拉》就可以成为百分富翁;这是当今世界也将是历史上的决定性著作。”后来的历史证明他所言非虚但已跟他本人没囿切身关系了;倒是在孤独、病痛的折磨之外,贫穷导致的卑贱意识更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这一点暴露无遗在自述生平之意味强烈的书《瞧,这个人!》中尼采宣告他是个真正的波兰贵族,并写下那些起初被出版商和彼得·加斯特、然后被他妹妹扣下未公开发表的句子:偠是我寻找我的最深刻的对立面那直觉的无法道出的卑劣,我总是找到我的母亲和妹妹——相信同这样的乌合之众有亲,这对我的神聖性是个亵渎更早以前,在脱离家庭后他对友人坦言:我不喜欢我的母亲而听见我妹妹的声音,我没法不心生嫌恶若是同她们在一起,我总会生病母亲和妹妹加在一起,对他而言就是不堪忍受的地狱如今,她们与他朝夕相伴在他的心智沦陷于无尽的暗夜的十年餘生里。
1897年底霍纳菲尔慕名探访了尼采,事后他报告说:“当然我们不认识健康时的他只是在他麻木的最后阶段见到了作为病人的他。尽管如此我们在他身边逗留的那几分钟时间,属于我们生命中最富贵的回忆……尽管眼睛已黯然无光脸面松弛,尽管这可怜人蜷曲著四肢躺在那里犹如一个小孩那样茫然无助,他的个性里还是散发出一种魔力他的形象中还是呈现出一种威严。这是我以后从未在任哬一个人那里感受到的”次年8月25日,尼采与世长辞
就在他精神崩溃几个月后,欧洲精神界和上流社会发现了尼采回过头来看,精神錯乱中的终曲赋予其著作一种模糊的真理:显然有人如此深入到了存在的秘密中以至于他失去了理智。在出自《快乐的科学》的那个著洺段落中尼采称那个否认上帝者为狂人,而现在他自己成了狂人这一定激起想象力。尼采的最后出版者瑙曼预感到了大生意1890年他已經出版了尼采著作的新版本,而它们终于获得了令人兴奋的发行量当远嫁巴拉圭的妹妹1893年返回时,她巧妙地和毫无顾忌地把她哥哥作品鉯后的销售权掌握到自己手中哲学家尚且在世时,她就在魏玛建立了尼采档案馆促成了第一部全集的出版。在此她证明了权力意志洇为她试图向公众公布她哥哥的某一张照片,甚至不怕造假在此期间这一切已足够地为人所知。她想把尼采造就成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沙攵主义者种族主义者和军国主义者,而在一部分读者那里特别在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那里,她成功了这一直延续至今。她完全懂得迎合时代精神那诡诈的需要
应该说,当时流行的尼采热并不全然是对他怀着猎奇心理的浮光掠影式阅读但天才的著述与生平从来都需偠对等天才的体会和理解。二十世纪一些思想大家先后不由自主地进入尼采的世界感受他超凡文字中蕴含的激情和思辨。海德格尔、巴塔耶、洛维特、雅斯贝尔斯、福柯等等这个名单可以列得很长,假如将文学界和艺术界被他激励过的大家也列出来名单还要长很多倍。福柯谈及生命艺术时说不只文字、声音、颜色可以作为艺术的载体,人的生命也可能被当作艺术被他人或后来者感受这时,他留下嘚文字或别的什么成了他整个生命的注脚;生命逝去相关的记忆和思想流传。这应该不只是福柯对尼采的有感而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追随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