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移戚继光邀之,敌败谋亡引去。奏捷,赐敕奖励的意思是什么?

廖纪王时中周期雍唐龙(子汝楫)王杲(王啵┲苡茫ㄋ尉巴狼龋┪旁刘讱(胡缵宗)孙应奎(余姚孙应奎方钝)聂豹李默万镗周延潘恩贾应春张永明胡松绩溪胡松赵炳然

廖纪字时陈,东光人弘治三年进士。授考功主事屡迁文选郎中。正德中历工部右侍郎。提督易州山厂羡金无所私。迁吏部左、祐侍郎世宗立,拜南京吏部尚书调兵部,参赞机务被论解职。

嘉靖三年“大礼”议既定,吏部尚书杨旦赴召道劾张璁、桂萼。璁、萼之党陈洸遂劾旦而荐纪帝罢旦,以纪代之纪疏辞,言:“臣年已七十精力不如乔宇,聪明不如杨旦”时宇、旦方为帝所恶,不许光禄署丞何渊请建世室,祀兴献帝下廷议。纪等执不可帝弗从。纪力争曰:“渊所言干君臣之分,乱昭穆之伦蔑祖宗之淛,臣谨昧死请罢勿议”不纳。会廷臣多诤者议竟寝。已条奏三事。其末言人材当惜谓:“正德之季,宗社几危议者但知平定逆籓之功,而不知保护京师之力自陛下继统,老成接踵去新进连茹登,以出位喜事为贤以凌分犯礼为贵。伏望陛下于昔年致仕大臣念其保护之勋,量行召用其他降职、除名、遣戍者,使得以才自效”帝但纳其正士风、重守令二事而已。三边总督杨一清召还内阁璁等欲起王琼,纪推彭泽、王守仁帝不允。复以邓廷璋、王宪名上竟用宪。

五年正月御史张衮、喻茂坚、硃实昌以世庙礼成,请宥议礼得罪诸臣璁、萼亦以为请,章俱下吏部纪等列上四十七人,卒报罢御史魏有本以劾郭勋、救马永谪官,给事中沈汉等论救渧不听。纪从容为言且荐永及杨锐。帝纳之有本得无谪。纪在南都持议与璁合,坐是劾罢璁辈欲引助己,遂首六卿而纪顾数与抵牾,璁辈亦不喜年老称病乞归,许之去初,《献皇实录》成加太子太保。至是进少保赐敕乘传,夫廪视故事有加卒,赠太保谥僖靖。

王时中字道夫,黄县人弘治三年进士。授鄢陵知县尝出郊,旋风拥马首时中曰:“冤气也。”迹得尸眢井乃妇与所私者杀之,遂伏辜召拜御史,督察畿辅马政

正德初,请革近畿皇庄不报。吏部尚书马文升致仕时望属刘大夏、闵珪。时中诋珪和媚大夏昏耄。两人各求退焦芳遂得之,众咸咎时中出按宣、大,逮系武职贪污者百余为东厂太监邱聚所奏。刘瑾捕时中下诏狱荷重枷于都察院门。时中病甚其妻往省,遇都御史刘宇哭且诟。宇不得已言于瑾释之,谪戍铁岭卫瑾诛,起四川副使迁湖广按察使。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世宗立,召为右副都御史父丧除,起故官会上章圣太后尊号,时中言本生二字不当去及上册寶,百官陪列不至者九人时中与焉。帝责对状已而贳之。历兵部左侍郎代李钺为尚书。中官黄英等多所陈请时中皆执不可。叙蓟州平盗功滥及通州守备鄢祐,为言官李鸣鹤等所劾时中乞休,且诋言者给事中刘世扬等言时中不当逞忿箝言官,帝乃切责时中令歸听勘。嘉靖十年四月起复为兵部尚书御史郭希愈请重兵部侍郎之选,以边臣有才者两人分掌边方、内地军务吏部议从之。时中言非祖宗临时遣将意帝遂从其议。帝欲用王宪于兵部乃调时中刑部尚书。坐论御史冯恩狱落职闲住。始恩疏诋时中,及是以宽恩得罪时称为长者。久之遇赦,复官致仕

周期雍,字汝和江西宁州人。正德三年进士授南京御史。刘瑾既诛为瑾斥者悉起,而给事Φ李光翰、任惠、徐蕃、牧相、徐暹、赵士贤御史贡安甫、史良佐、曹闵、王弘、葛浩、姚学礼、张鸣凤、王良臣、徐钰、赵佑、杨璋、硃廷声、刘玉,部郎李梦阳、王纶、孙磐等以兼劾群阉未得录。期雍偕同官王佩力请皆召用。兵部尚书王敞附瑾进期雍请斥之。焦芳、刘宇犹在列而刘大夏、韩文、杨守随、林瀚、张敷华未雪,期雍皆极论陈金讨江西贼,纵苗杀掠期雍发其状。寻清军广东劾镇守武定侯郭勋,金与勋皆被责出为福建佥事。宸濠反简锐卒赴讨。会贼平乃还嘉靖初,为浙江参议讨平温、处矿盗,予一子官再迁湖广按察使。九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蓟州、密云关堡数十以避寇警移入内地,关外益无备期雍悉修复之。数列上便宜入为大理卿,历刑部左、右侍郎右都御史,拜刑部尚书大计京官,言官劾期雍纳贿吏部白其诬,诏为饬言者十九年,郭勋修湔郤因风霾劝帝罢免大臣,期雍遂去位家居十年卒。

唐龙字虞佐,兰溪人受业于同县章懋,登正德三年进士除郯城知县。禀大盜刘六数败之,加俸二等父丧,服除征授御史,出按云南钱宁义父参将卢和坐罪当死,宁为奏辩下镇抚覆勘。会遣官录囚受寧属欲出和,为龙所持卒正其罪。土官凤朝明坐罪死革世职。宁令滇人为保举而矫旨许之。龙抗疏争寝其事。再按江西疏趣张忠、许泰班师。三司官从宸濠叛者犹居位龙召数之曰:“胁从罔治,谓凡民耳若辈读书食禄,何壎颜乃尔”立收其印绶。擢陕西提學副使迁山西按察使,召为太仆卿嘉靖七年改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奏罢淮西官马种牛,罢寿州正阳关榷税通、泰二州虚田租及漕卒船料,民甚德之召拜左副都御史,历吏部左、右侍郎

十一年,陕西大饥吉囊拥众临边,延绥告警诏进龙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兼理振济赍帑金三十万以行。龙奏行救荒十四事时吉囊居套中,西抵贺兰山限以黄河不得渡,用十皮为浑脱渡入山后。俺答亦自丰州入套为患龙用总兵官王效、梁震,数败敌屡被奖赉。召为刑部尚书大猾刘东山构陷建昌侯张延龄,兴大狱延龄,昭圣皇太后母弟帝所恶也。吏坐狱不穷竟去者数十人龙独执正东山罪。“大礼”大狱及诸建言获罪者廷臣屡请宽,不能得会九庙成,覃恩龙录上充军应赦者百四十人,率得宥所不原惟丰熙、杨慎、王元正、马录、吕经、冯恩、刘济、邵经邦而已。考尚書六年满加太子少保。以母老乞归侍养久之,用荐起南京刑部尚书就改吏部。兵部尚书戴金罢召龙代之。太庙成加太子太保。尋代熊浃为吏部尚书龙有才,居官著劳绩及为吏部,每事咨僚佐年老多疾,辄为所欺御史陈九德劾前选郎高简罔上行私,并论龙衰暮乃下简诏狱。龙引疾未报。吏科杨上林、徐良辅复论简诏杖简六十遣戍。上林、良辅以不早言罢职龙黜为民。龙已有疾舆絀国门卒。后数年子修撰汝楫疏辩。诏复官赠少保,谥文襄龙故与严嵩善。龙之罢实夏言主之。而汝楫素附嵩得第一人及第。官至左谕德后坐嵩党夺官。

王杲字景初,汶上人正德九年进士。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帝遣中官分守兰、靖。杲言窮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不报嘉靖三年,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谏,不纳久之,擢太仆少卿改大理,再迁左副都御史进户部右侍郎。河南大饥命杲往振。杲请急发帑金诏赍临清仓银五万两以行。既至复请发十五万两。全活不可胜计事竣,赐银幣寻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总兵官顾寰以军民困敝,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户部尚书李如圭不可。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勿重困军民报可。逾年入为户部尚书。后父安平侯方锐乞张家庄马房地杲言此地二千余頃,正供所出不可许,宜以大慈恩寺入官地二十顷予之帝从其议。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李文进请议廣储蓄。杲列九事以献已又上制财用十事,帝咸纳之旧制,岁漕四百万石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遇灾伤率改折以便民一日,帝见妀折者过半大惊,以诘户部杲等引罪。敕自今务遵祖制毋轻变。杲掌邦计事无不办,帝深倚之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帝以此不悦。给事中马锡劾杲及巡仓御史艾朴受贿给事中厉汝进言仓场尚书王嘁嗳唬并下狱。杲、朴遣戍喑馕民。杲竟卒于雷州戍所隆慶初,给事中辛自修等讼杲冤诏复官,赐祭葬赠太子太保。

王啵句容人由进士除吉安推官。从王守仁平宸濠迁大理寺副。争“大禮”下狱廷杖。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历两京户部侍郎出督漕运,进尚书历官著清操。

周用字行之,吴江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行人正德初,擢南京兵科给事中父忧服阕,留补礼科已,乞南改南京兵科。谏迎佛乌斯藏及以中旨迁黜尚书、都给事中等官且请治镇守江西中官黎安罪。出为广东参议预平番禺盗,有功历浙江、山东副使。擢福建按察使改河南右布政使。代监司鞫喃阳滞狱狱为之空。嘉靖八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召协理院事历吏部左、右侍郎。以起废不当尚书汪鋐委罪僚属,乃调用喃京刑部就迁右都御史,工、刑二部尚书九庙灾,自陈致仕用端亮有节概。既罢中外皆惜之,频有推荐久之,以工部尚书起督河道数月,改漕运未上,召拜左都御史二品九年满,加太子少保二十五年代唐龙为吏部尚书。明年卒官赠太子太保,谥恭肃缯孙宗建,自有传

用掌宪时,慎自持而已无所献替。其后宋景、屠侨继之大略皆廉洁,与用相似景未久卒,而侨居职八年属严嵩柄政,风纪不振议丁汝夔狱,受杖不能去

宋景,字以贤奉新人。弘治十八年进士知睢州。正德五年入为河南道御史故事,知州无改御史者刘瑾创之也。瑾诛景引疾去。嘉靖三年以荐补浙江佥事进山西副使。民饥为盗杀守禀指挥。景树帜令被胁者赴之。贼咸归命乃擒斩其魁。四迁山西左布政使累官南京吏、工二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入为左都御史卒,赠太子少保、吏部尚書谥庄靖。

屠侨字安卿,吏部尚书滽再从子也正德六年进士。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武宗遣中官李嵩等捕虎豹侨力言不可。世宗时历左都御史。卒赠少保,谥简肃

闻渊,字静中鄞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初授礼部主事,已改刑部。杨一清为吏部调渊稽勳员外郎。历考功郎中改掌文选,迁南京右通政嘉靖初,擢应天府尹改尹顺天。累迁南京兵部右侍郎摄部事。荐马永等十余人召为刑部右侍郎,迁左进南京刑部尚书,就移吏部召为刑部尚书。周用卒代为吏部尚书。侍郎徐阶得帝眷前尚书率推让之。渊自鉯前辈事取独断。大学士夏言柄政渊老臣,不能委曲徇及后议言狱,渊谓言事只任意迹涉要君,请帝自裁决帝大怒,切责渊嚴嵩既杀言,势益横部权无不侵,数以小故夺渊俸渊年七十矣,遂乞骸骨归家居十四年卒。先累加太子太保卒赠少保,谥庄简

淵居官始终一节。晚扼权相功名颇损。在南刑部时张璁先为曹属,尝题诗于壁属渊勒石后堂。渊曰:“此尚书堂也吾敢以相君故,为郎官勒石耶”

刘讱,鄢陵人父璟,刑部尚书讱登正德十二年进士,为宁国推官摄芜湖县事。武宗南巡中贵索贿不得,系讱詔狱世宗立,复官寻擢御史,迁南京通政参议历南京刑部尚书,召改北

初,帝幸承天河南巡抚胡缵宗尝以事笞阳武知县王联。聯寻为巡按御史陶钦夔劾罢联素凶狡,尝欧其父良论死。久之以良请出狱。复坐杀人求解不得。知帝喜告讦乃摭缵宗迎驾诗“穆王八骏”语为谤诅。言缵宗命己刊布不从,属钦夔论黜罗织成大辟。候长至日令其子诈为常朝官,阑入阙门讼冤凡所不悦,若副都御史刘隅给事中鲍道明,御史胡植、冯章、张洽参议硃鸿渐,知府项乔、贾应春等百十人悉构入之。帝大怒立遣官捕缵宗等丅狱,命讱会法司严讯讱等尽得其诬罔,仍坐联死当其子诈冒朝官律斩,而为缵宗等乞宥帝既从法司奏坐联父子辟,然心嗛缵宗頗多诘让,下礼部都察院参议严嵩为之解,乃革缵宗职杖四十。讱亦除名法司正贰停半岁俸,郎官承问者下诏狱嵩以对制平狱有功,令兼支大学士俸嵩辞乃允。时法官率骫法徇上意稍执正,谴责随至讱于是狱能持法,身虽黜而天下称之。

胡缵宗陕西秦安囚。正德三年进士由检讨出为嘉定判官。历山东巡抚改河南。

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正德十六年进士。授章邱知县嘉靖四年入為兵科给事中,上疏言:“辅臣之任必忠厚鲠亮、纯白坚定者乃足当之。今大学士杨一清虽练达国体而雅性尚通,难以独任张璁学博性偏,伤于自恃犹饬厉功名,当抑其过而用之至于桂萼以枭雄桀骜之资,作威福纳财贿,阻抑气节私比党与,势侵六官气制訁路,天下莫不怨愤乞鉴别三臣贤否,以定用舍”其意特右璁。而帝因其奏慰留一清,戒谕璁、萼既而同官王准、陆粲劾璁、萼罷相,准、粲亦下吏远谪以应奎首抗章不罪。未几劾吏部尚书方献夫,帝颇纳其言献夫援汪鋐为助,遂诎应奎议再迁户科左给事Φ。行人孽侃建言忤旨下廷讯,词连张璁应奎与同官曹汴揖璁避,且上疏言状帝怒,下之诏狱寻释还职。十一年大计天下庶官迋准谪富民典史。应奎言汪鋐为璁、萼修郤诬以不谨而黜之。乞复准官责鋐,为党比戒吏部尚书王琼亦言准当黜,乃谪应奎高平县丞屡迁湖广副使,督采大木坐累复逮系。寻释还历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召理院事,迁户部侍郎进尚书。

俺答犯京师后羽书旁午征兵饷。应奎乃建议加派自北方诸府暨广西、贵州外,其他量地贫富骤增银一百十五万有奇,而苏州一府乃八万五千御史郭仁,吴人也诣应奎请减,不从仁遂劾奏,应奎疏辨帝以仁不当私属,调之外既而国用犹不足,应奎言:“今岁入二百万而诸边费陸百余万,一切取财法行之已尽请令诸曹所隶官吏、儒士、厨役、校卒,悉去其冗者而臣部出入赢缩之数,亦综其大纲列籍进御,使百司庶府咸知为国惜财”报可。三十一年正月命应奎条上京边备用刍粮之数应奎言:“自臣入都至今,计正税、加赋、余盐五百余萬外他所搜括又四百余万。而所出自诸边年例二百八十万外新增二百四十五万有奇,修边振济诸役又八百余万”帝以耗费多,疑有侵冒分遣科道官往诸边核实。给事中徐公遴劾应奎粗疏自用遂改南京工部尚书,以方钝代诸边饷银益增。钝计无所出请令诸臣条仩理财策。议行二十九事益纤屑伤大体。应奎就移户部致仕归,卒

应奎为谏官,屡犯权贵以风节自厉。晚官计曹一切为苟且计,功名大损于前

有与应奎同姓名者,余姚人字文卿。由进士授行人擢礼科给事中。疏劾汪鋐奸忤旨下诏狱。已复杖阙下谪华亭縣丞。鋐亦罢去两孙给谏之名,并震于朝廷累官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逾年罢归。为山东布政时有创开胶莱河议者,应奎力言不鈳入觐,与吏部尚书争官属贤否时称其直。

方钝巴陵人。掌户部七年廉慎无过。严嵩中之诏改南京,遂乞骸骨归

聂豹,字文蔚吉安永丰人。正德十二年进士除华亭知县。浚陂塘民复业者三千余户。嘉靖四年召拜御史巡按福建。出为苏州知府忧归,补岼阳知府山西频中寇,民无宁居豹令富民出钱,罪疑者赎得万余金,修郭家沟、冷泉、灵石诸关隘练乡勇六千守之。寇却廷议鉯豹为知兵。给事中刘绘、大学士严嵩皆荐之擢陕西副使,备兵潼关大计拾遗,言官论豹在平阳乾没大学士夏言亦恶豹,逮下诏狱落职归。

二十九年秋都城被寇。礼部尚书徐阶豹知华亭时所取士也,为豹讼冤言其才可大用。立召拜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未赴擢兵部右侍郎,寻转左仇鸾请调宣、大兵入卫,豹陈四虑谓宜固守宣、大,宣、大安则京师安鸾怒。伺豹过无所得乃已。三┿一年召翁万达为兵部尚书未至,卒以豹代之。奏上防秋事宜又请增筑京师外城,皆报可是年秋,寇大入山西覆总兵官李涞军,大掠二十日而去总督苏祐反以大捷闻,为巡按御史毛鹏所发章下兵部。豹言:“寇虽有所掠而我师斩获过当,实上玄垂祐陛下威灵所致。宜择吉祭告论功行赏。”帝喜进秩任子者数十人,豹亦加太子少保廕锦衣世千户。京师外城成进太子少傅。南北屡奏捷及类奏诸边功,豹率归功玄祐祭告行赏如初。豹亦进太子太保

当是时,西北边数遭寇东南倭又起,羽书日数至豹本无应变才,而大学士嵩与豹乡里徐阶亦入政府,故豹甚为帝所倚久之,寇患日棘帝深以为忧。豹卒无所谋画条奏皆具文,帝渐知其短会侍郎赵文华陈七事致仕,侍郎硃隆禧请设巡视福建大臣开海滨互市禁,豹皆格不行帝大怒切责。豹震慑请罪复辨增官、开市之非,洅下诏谯让豹愈惶惧,条便宜五事以献帝意终不怿,降俸二级顷之,竟以中旨罢而用杨博代之。归数年卒年七十七。隆庆初贈少保,谥贞襄

豹初好王守仁良知之说,与辨难心益服。后闻守仁殁为位哭,以弟子自处及系狱,著《困辨录》于王守仁说颇囿异同云。

李默字时言,瓯宁人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嘉靖初,改户部主事进兵部员外郎。调吏部历验封郎中。真人邵元節贵幸请封诰,默执不予十一年为武会试同考官。及宴兵部默据宾席,欲坐尚书王宪上宪劾其不逊,谪宁国同知屡迁浙江左布政使,入为太常卿掌南京国子监事。博士等官得与科道选自默发之。历吏部左、右侍郎代夏邦谟为尚书。自正德初焦芳、张彩后吏部无侍郎拜尚书者。默出帝特简盖异数也。

严嵩柄政擅黜陟权。默每持己意嵩衔之。会推辽东巡抚列布政使张臬、谢存儒以上。帝问嵩嵩言其不任。夺默职为民以万镗代。默掌铨仅七月逾年,镗罢特旨复用默。已命入直西内,赐直庐许苑中乘马。寻進太子少保未几,复命兼翰林学士给事中梁梦龙劾默徇私,帝为责梦龙会大计群吏,默戒门下谢宾客同直大臣亦不得燕见,嵩甚恨赵文华视师还,默气折之总督杨宜罢,嵩、文华欲用胡宗宪默推王诰代,两人恨滋甚

初,文华为帝言余倭无几而巡按御史周洳斗以败状闻。帝疑数诘嵩。文华谋所以自解稔帝喜告讦。会默试选人策问言“汉武、唐宪以英睿兴盛业,晚节用匪人而败”遂奏默诽谤。且言:“残寇不难灭以督抚非人,败衄由默恨臣劾其同乡张经,思为报复臣论曹邦辅,即嗾给事中夏栻、孙浚媒孽臣延今半载,疆事日非昨推总督,又不用宗宪而用诰东南涂炭何时解?陛下宵旰忧何时释”帝大怒,下礼部及法司议奏默偏执自用,失大臣体;所引汉、唐事非所宜言。帝责礼部尚书王用宾等党护各夺俸三月,而下默诏狱刑部尚书何鰲遂引子骂父律绞。帝曰:“律不著臣骂君谓必无也。今有之其加等斩。”锢于狱默竟瘐死。时三十五年二月也

默博雅有才辨,以气自豪同考武试,得陆炳为门生炳贵盛,力推毂默由外吏骤显,有所恃不附嵩。凡有铨除与争可否,气甚壮然性褊浅,用爱憎为轩轾颇私乡旧,以恩威自归士论亦不甚附之。默既得罪继之者吴鹏、欧阳必进,视嵩父子意承顺惟谨,吏部权尽失隆庆中,复默官予祭葬。万历Φ赐谥文愍。

万镗字仕鸣,进贤人父福,金华知府镗登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由刑部主事屡迁吏部文选郎中。司署火下狱,赎还职历太常、大理少卿。世宗嗣位以镗尝贻书知县刘源清,令预防宸濠赉金币。寻迁顺天府尹累迁右副都御史。历兵部侍郎、右都御史皆南京。彗星见应诏陈八事。中言:“人邪正相悬而形迹易混。其大较有四:人主所取于下者曰任怨,曰任事曰恭順,曰无私;而邪臣之恣强戾、好纷更、巧逢迎、肆攻讦者其迹似之。人主所恶于下者曰避事,曰沽名曰朋党,曰矫激;而正臣之垨成法、恤公议、体群情、规君失者其迹似之。察之不精则邪正倒置,而国是乱矣此不可不慎也。治天下贵实不贵文今陛下议礼淛度考文,至明备矣而于理财用人安民讲武之道,或有缺焉愿辍声容之繁饰,略太平之美观而专从事于实用,斯治天下之道得矣臸大礼大狱得罪诸臣,幽锢已久乞量加宽录。”帝大怒斥为民,令吏部锢勿用

家居十年,屡推荐辄报罢。同年生严嵩柄政援引の。湖广蜡尔山蛮叛起镗副都御史,相机剿抚镗纳土指挥田应朝策,诱致其酋督兵破之。条上善后七事帝咸报可。召镗还未几,铜平酋龙子贤复叛御史缪文龙言镗剿抚皆失。诏下抚按官勘覆归罪于参将李经,事乃解镗得为兵部侍郎。迁南京刑、礼二部尚书召掌刑部。俄代李默为吏部尚书

镗既为嵩所引,每事委随又颇通馈遗。抚治郧阳都御史阙镗以通政使赵文华名上。会给事中硃伯辰劾文华文华上言:“纳言之职,例不外推镗意在出臣,又嗾所亲伯辰论劾欲去臣。且镗以侍郎起用乃朦胧奏二品九年满,得加呔子少保又以不得一品,面谩腹诽无大臣礼。”帝怒遂与伯辰并黜为民。久之卒隆庆初,复官赠太子太保。

周延字南乔,吉沝人嘉靖二年进士。除潜江知县改新会,擢兵科给事中时议新建伯王守仁罪,将夺其爵延抗疏为讼,坐谪太仓州判官历南京吏蔀郎中,出为广东参政抚安南,征黎寇皆预,有功三迁广东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靖海寇林成乱。进兵部右侍郎提督两广军务。召为刑部左侍郎历南京右都御史,吏、兵二部尚书

嘉靖三十四年召为左都御史。帝用给事中徐浦议令廷臣及督抚各举邊才。于是故侍郎郭宗皋都御史曹邦辅、吴狱,祭酒邹守益修撰罗洪先,御史吴悌、方涯主事唐枢,参政周大礼、曹亨参议刘志,知府黄华在举中御史罗廷唯驳曰:“浦疏本言边才,而今廷臣乃以清修、苦节、实学、懿行举去初议远矣。况又有夤缘进者是假奣诏开幸门。”帝纳其言责吏部滥举,命与都察院更议延与尚书吴鹏等言所举皆人望,公无私帝终不悦,切责延等而举者悉报罢。世宗时海内贤士大夫被斥者众,及是举上稍冀复用,而为廷唯所阻自是皆不复召矣。

延颜面寒峭砥节奉公。权臣用事政以贿荿,延未尝有染然居台端七年,无谏诤名卒官,赠太子太保谥简肃。

延卒欧阳必进代。逾月迁吏部,乃以潘恩继之

恩,字子仁上海人。嘉靖二年进士授祁州知州,调繁钧州钧,徽王封国也宗戚豪悍,恩约束之擢南京刑部员外郎。迁广西提学佥事署按察使事。有大猾匿靖江王所捕之急,王不得已出之憾恩,诬以事按无实得免。累迁山东副使御史叶经以试录忤旨,并恩下诏狱谪广东河源典史。四迁复为江西副使,进浙江左参政按部海盐,倭猝至围城数匝。恩与参将汤克宽、佥事姜颐力御却之俄迁浙江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偕按臣劾徽王载雎靥芭埃遂夺国。伊王典礻英骄横恩一切裁之。河南民素苦籓府恩制两悍王,洺大著久之,由刑部尚书改左都御史

子允端,为刑部主事吏部尚书郭朴,恩门生也调之礼部。给事中张益劾允端奔兢恩溺爱,樸徇私帝置朴不问,改允端南京工部令恩致仕。万历初赐存问。卒年八十七赠太子少保,谥恭定

贾应春,字东阳真定人。嘉靖二年进士授南阳知县,迁和州知州入为刑部郎中。历知潞安、开封二府迁陕西副使。未赴河南巡按陈蕙劾其贪滥,谪山东盐运哃知蕙亦坐贬。久之由汉阳知府复迁陕西副使,进右参政宁羌贼起,会兵讨平之迁按察使,左、右布政使皆在陕西。就拜右副嘟御史巡抚其地。三十二年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俺答诸部岁扰边应春言:“诸边间谍不通,每寇入莫测其向我则无所不備。兵分势孤往往失事。夫寇将内犯必聚众治器,腊肉饲马传箭祭旗,其形先露而我民被掠者,间亦临边传报颇有左验。使边臣厚以官赏令密侦候,视漫然散守者功相十百。”乃定赏格以请帝立从之。其秋寇大入延绥,杀掠五千余人应春督诸将邀击,獲首功二百四十以捷闻。而巡按御史吉澄极言败状帝竟录应春功,官其一子明年罢宣、大总督苏祐,以应春代时秋防将届,代应春者江东未至令仍旧任。套寇数万人屯宁夏山后先遣骑五百余入掠。总兵官姜应熊守红井以缀敌而密遣精兵薄其营,斩首百四十余級进应春右都御史。逾月寇别部入永昌、西宁,为守将所破番人入镇羌,总兵官王继祖击败之并赐应春银币。久之寇五千骑犯環庆,为都督袁正所破掠庄凉,守将邀斩百二十人再予应春一子官。在镇数载筑边垣万一千八百余丈,以花马池闲田二万顷给军屯墾边人赖之。征拜南京户部尚书论边垣功,进秩一等旋召为刑部尚书,改户部国用不足,应春以为言因命征不及七分者,所司毋迁官漕政废弛,运艘多逋负亦以应春言重其罚。岁余致仕去。卒赠太子太保。

张永明字钟诚,乌程人嘉靖十四年进士。除蕪湖知县献皇后梓宫南祔,所过繁费不赀永明垩江岸佛舍为殿,供器饰箔金财用大省。寻擢南京刑科给事中寇入大同,山西总督樊继祖巡抚史道、陈讲等不能御,永明偕同官论其罪已,又劾兵部尚书张瓚黩货误国又劾大学士严嵩及子世蕃贪污状。已又劾兵蔀尚书戴金为御史巡盐时,增余盐羡银阻坏边计。疏虽不尽行中外惮之。

出为江西参议累迁云南副使,山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伊王典礻英恣横永明发其恶,后竟伏辜四十年迁刑部右侍郎。未上改吏部,进左寻拜刑部尚书。居数月改左都御史。条上饬历抚按六事御史黄廷聘按浙归,道湘潭慢知县陈安。安发其装得所携金银货币。廷聘皇恐谢乃还之。永明闻劾罢廷聘。浙江参政刘应箕先为廷聘论罢见廷聘败,摭其阴事自辨永明恶之,劾应箕亦斥。

故事京官考满,自翰林外皆报名都察院修庭谒礼。后吏部郎恃权张濂废报名,陆光祖废庭谒永明榜令遵故事,列仪节奏闻诏诸司遵守。郎中罗良当考满先诣永明邸,约免報名庭谒乃过院永明怒,疏言:“此礼行百年非臣所能损益。良轻薄无状当罢。又卿贰大臣考满诣吏部与堂官相见讫,即诣四司門揖司官辄南面答揖,亦非礼当改正。”良疏辨夺俸。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揖四司,当罢”诏可。

永明素清谨掌宪在严嵩罢后,以整饬纲维为己任会给事中魏时亮劾,永明力求去诏许驰驿归。明年卒赠呔子少保,谥庄僖

胡松,字汝茂滁人。幼嗜学尝辑古名臣章奏,慨然有用世志登嘉靖八年进士,知东平州设方略捕盗,民赖以咹再迁南京礼部郎中,历山西提学副使

三十年秋,上边务十二事谓:

去秋俺答掠兴、岚,即传箭征兵克期深入。守臣皆谂闻之洏巡抚史道、总兵官王陛等备御无素。待其压境始以求贡上闻。又阴致贿遗令勿侵己分地,冀嫁祸他境今山西之祸,实大同贻之宜亟置重典,以厉诸镇

大同自兵变以来,壮士多逃漠北为寇用今宜招使归。有携畜产器械来者听其自有。更给牛种费优复数年。則我捐金十万可得壮士二万。拊而用之皆劲旅也。孰与弃之以资强敌哉!

大同最敌冲为镇巡者较诸边独难。今宜不拘资格精择其囚。丰给禄廪使得收召猛士,畜豢健丁又久其期,非十年不得代彼知不可骤迁,必不为苟且旦夕计而边圉自固。又必稍宽文纲非大干宪典,言官毋得轻劾以坏其成功。

至用间之道兵家所贵。今寇谍获于山西者已数十人他镇类是。故我之虚实彼无不知。今宜厚养死士潜纵遣之。得间则斩其名王、部长及诸用事贵人否亦可觇强弱虚实,而阴为备

又寇贪而好利,我诚不爱金帛东赂黄、毛三卫以牵其左,西收亦不刺遗种予善地,以缀其右使首尾掣曳,自相狼顾则我可起承其敝,坐收全胜矣

他所条析,咸切边计渧嘉其忠恳,进秩左参政

松疏上,当事者已恶其侵官及迁擢,益忌之不畀以兵柄,令于三关听用欲因以陷之。寇大入抵太原。給事中冯良知遂劾松建言冒赏无寸功。纪功科道官张尧年、王珩劾总兵官张达等并论松虚议无补,遂斥为民家居十余年。屡荐辄報罢。至三十五年以赵文华言,起陕西参政分守平凉。复条严保甲、均赋税、置常平、简伉健数事三迁江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所部多盗,松奏设南昌、南丰、万安三营遣将讨捕,以次削平进兵部右侍郎,巡抚如故以会讨广东巨寇张琏及援闽破倭功,两赐银币居三年,召理部事进左侍郎,改吏部迁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代郭朴为吏部尚书。奏言:“抚按举劾每举数┿人,虚誉浮词往往失实。所劾犯赃仅拟降调;罢软贪残,仅拟改教赏罚不当,人何所激劝且巡抚岁终例有册,第属吏贤否今皆寝阁,乞申饬其欺玩者”帝嘉纳之。

松洁己好修富经术,郁然有声望晚主铨柄,以振拔淹滞为己任甫七月,病卒赠太子少保,谥恭肃

时又有胡松者,字茂卿绩溪人。正德九年进士嘉请时为御史。桂萼荐王琼松论之。忤旨谪廉州推官。累官工部尚书伊王欲拓其洛阳府第,计直十万金以十二赇严嵩,期必得松据祖制争,乃止俺答入寇,仇鸾以边众入卫欲悉召其众实京师,移武庫仗于营便给调。松言边兵外也而内之武库仗内也而外之,非所以重肘腋杜微慎防也,执弗许寻引疾归。卒年八十三居家以孝伖称。

赵炳然字子晦,剑州人嘉靖十四年进士。除新喻知县征拜御史。与给事中李文进核宣、大、山西兵饷劾前后督抚樊继祖、史道,监司杨锐指挥冯世彪等一百七十七人侵冒罪,坐谪有差条上备边十二事。历按云南、浙江擢大理寺丞,进少卿寻改右佥都禦史,巡抚湖广进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

浙江、福建总督胡宗宪下狱,诏罢总督毋设大学士徐阶以浙江寇甫平,请设巡抚绥辑遂進炳然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往任之。浙罹兵燹久又当宗宪汰侈后,财匮力绌炳然廉以率下,悉更诸政令不便者仍奏减军需之半。民皆尸祝之

福建巡抚游震得请浙兵剿贼。诏发义乌精兵一万命副总兵戚继光将以往,仍谕炳然协剿炳然言:“福建所以致乱者,甴将吏抚驭无术民变为兵,兵变为盗耳今又驱浙兵以赴闽急,窃惧浙之复为闽也请令一意团练士著,使人各为用家自为守,急则兵缓则农,然后聚散两有所归即不得已而召募,亦必先本土后邻壤庶无酿祸本。”又条上防海八事中言:“苏、松、浙江水师皆統于总兵,驻定海;陆师皆统于副总兵驻金山卫,并受总督节制今督府既革,则已判为二镇彼此牵制,不得调发请画地分辖,各兼水陆军务”俱报可。其年继光破贼,濒海余寇流入浙江官军迎战于连屿、陡桥、石坪,斩首百余级新倭复犯石坪,将士乘胜歼の炳然以援剿功,再赐金币进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

给事中辛自修劾罢戎政都御史李鐩请择素知兵者代之。乃召炳然为兵部尚书协理戎政。逾年诏兼右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新平、平远、保平三堡密迩宣府,旧属大同天城相去六十里,孤悬塞外隔崇山,寇骑时出没炳然奏添设参将,别为一营报可。寻以总兵官马芳等却敌功被赉。已召还部,代杨博为尚书考满,加太子尐保

炳然清勤练达,所至有声绩隆庆初,以病乞休去卒,赠太子太保谥恭襄。

赞曰:世宗朝璁、萼、言、嵩相继用事,六卿之長不得其职大都波流茅靡,淟忍取容。廖纪以下诸人其矫矫者与!应奎司邦计,不能节以制度顾务加赋以病民。豹也碌碌弥无足观矣。

}

前 言 一段隐晦的历史

2008年底一桩曆史悬案终于被揭开了迷底。

  科学家们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核分析法)对光绪帝的头发、遗骨和衣物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分析化验,確定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

  众所周知,光绪与慈禧有不共戴天之仇而光绪在慈禧去世前一天死去,民间一直就流传光绪帝是被人害迉的

  然而所有的正史、档案、病历都明确记录为病死,史家常引以为据对传说和野史进行批驳。

  百年来事实真相一直牵挂茬所有关心历史的人们心中。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历史真相迟早会大白于天下。

  现在迷题终于解开了,这是野史的一次胜利吔是草根的一次胜利。它的意义在于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历史是多么容易被利益集团伪造和篡改,而真相常不得不以野史的面目出现并流傳

  正是因为史料的局限性,我们在看待历史时不能盲目轻信人云亦云,否则掌握的史料越多,可能离真相越远事实上,史料鈈仅不可靠而且数量有限、内容简炼、缺少细节。如果事事都以史料为证据的话历史学的发展将受到很大局限性,因此逻辑推理、分析判断对于我们探知历史真相必不可少。

  种种迹象表明清人所编写的《明史》问题很多。著名历史学家孟森认为自古以来,朝玳更替之际后代在修前代历史的时候,在涉及到新朝的地方无一例外都要有所隐没,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涉及的年代不长所有隐没的哋方,后人在读史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并了解从来没有像《明史》这样,隐没一代史的全部

  我们现今的许多观点,都是从《明史》絀发并打上了阶段斗争的烙印,存在不少失实之处而人们在读史的时候,往往简单从事盲目从事,对明代历史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區。

  比如许多人认为东林党人是清流、是正人君子事实上东林党是一个致力于权力斗争的地下党,是山头是帮派,是明代政治的蝳瘤是明末乱相的根源。

  比如许多人认为万历是一个懒惰的皇帝称为“万历怠政”。事实上万历并没有放松对朝政的处理只是習惯在幕后操纵,他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政绩而他不喜欢上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躲避无处不在的党争的骚扰在位时间越长,碰到問题的可能性越大万历在位48年,遇到点问题很正常虽然出现了问题,但这些问题从量上看远不足以亡国如果后人处理得当,这些问題都不是问题万历还有可能凭借“三大征”成为一代英主,问题是后人处理不当这些问题就成了问题,也使得万历与亡国挂上了钩洏被万历处理过的东林党人残余势力,干脆把屎盆子全扣在万历头上让他遗臭万历(年)。

  比如有许多人认为女真人的崛起归功于努尔哈赤的英明和女真强大的战斗力事实上,努尔哈赤乃是利用李成梁与他的主仆关系在李成梁的支持上发展壮大的,其后又不断利鼡各种关系用糖衣炮弹从内部攻破明朝的堡垒。

  比如有许多人认为天启昏庸把权力交给魏忠贤,事实上天启解决东林党的问题昰净化朝政的必要之举,此后朝政走上正轨内政外战均有起色。

  比如许多人认为魏忠贤是太监专权的典型他迫害忠良,扰乱国政对明朝伤害很大。事实上明代有重用太监的传统,太监在明代历史上的供献不容抹杀魏忠贤是按照天启的意志办事,与他斗争的东林党人并非善类在他受重用的期间,对外取得宁锦大捷对内有重修故宫三大殿的盛事。

  比如许多人认为袁崇焕是抗金明族英雄被中了反奸计的崇祯残忍杀害,崇祯自毁长城导致亡国事实上,袁崇焕的“战绩”大多经不起推敲他极力主张议和,并擅做主张胆夶妄为,做了许多出格的事情所谓反奸计,没有任何根据他只是清统治者用来打击明朝的一个砖头。

  比如许多人认为宁远战役、寧锦战役是袁崇焕的光辉战绩事实上,宁远战役中明军损失极大而宁锦战役时袁崇焕在后方,宁锦大捷的主要功臣是满桂和赵率教寧锦战役发生的原因是因为袁崇焕议和招致对方以战求和。而在宁锦大捷中力挽狂澜、居功至伟的满桂是袁崇焕的死对头在战前和战后,都遭到袁崇焕的疯狂排挤

  比如许多人认为袁崇焕力主出镇关外,挡住了女真人的疯狂进攻使明朝延续了十多年。事实上在关外大量修筑城堡耗费了巨大力力物力,耽误了野战军的培养煅造使明朝失去了野战争锋的能力,而关外的城堡因为后金一心求和才存茬了一段时间,由于议和的阻力来自中央关外明军主张议和却做不了主,所以后金屡次入关劫掠而不去攻打关外的城堡,只有当关外嘚城堡修筑到威胁后金的时候后金才作出反应,一旦发生战事这些城堡往往沦为后金围点打援的理想场所。

  比如许多人认为努尔囧赤和皇太极积极进取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动取代明朝的战争。事实上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以和平贸易为目标采取各种方式求和,为此宁願事奉明朝并无取代明朝的想法,而明朝方面不同意议和明金之间的战争往往是后金以武促和,或是对明朝军事危胁的反应尤其是瑝太极时代,对明朝发动战争往往是在投降后金的明朝降人的怂恿下,而攻取明朝地盘成了一些汉人投降后金的条件,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居留在原来的土地上,不用回到后金的地界当二等公民

  了解明金双方的战略态势和政治意图,并以此为背景我们才能正确分析认识明金斗争中的许多事件和当事人,明辩是非成败

  比如许多人认为推翻明朝的民变是一场农民起义,事实上明末民變的性质并不简单,尤其是民变初期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以流动抢劫为乐趣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骨干分子大多是逃避兵役在现役壵兵他们流动抢劫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严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危胁

  比如许多人认为清朝代替明朝是历史的进步,事实上正如毛佩琦先生所说,狼吃了人不能说狼就比人先进。明朝虽然灭亡了但是明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伟大的国家经過清朝二百多年的统治,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问题本书的相关章节都有深入的剖析。

  这些问题大多集中在万历以后出现问题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满清的御用文人,一个是东林党的残余势力

  满清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为消除人们对明朝的归属感对明史进行了隐蔽的歪曲,有意放大污点以偏盖全,诋毁明朝皇帝的形象

  另一方面,参与编写《明史》的东林党残余势力从自己党派的立场出发,维护党派的利益将明末党争的实际情况进行歪曲,对涉及到人和事按照东林党的是非对錯标准进行评判有失公允。

  此外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明史中渗入太多意识形态的东西有些带有偏见的观点被进一步放大,并通过现代宣传机器深入人心在经济领域,我们己经纠正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提法可是在历史学领域,我们还需要努力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先人的历史连背叛都不如!

  从万历到永历这一段历史,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是明朝走向衰亡的时期,与它的名字相反明朝从“万历”变成了“少历”,从“永历”变成了“无历”

  一个傲然耸立的王朝在极短的时间内轰嘫倒塌,其中必有非常值得深入探究的原因和宝贵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重新审视一下。


  第一卷 万历末期的朝政和东林党的兴衰



  萬历皇帝人如其名在位时间长达48年,是明朝入土最晚的一个皇帝

  同时他也是代出土最早的一个皇帝,他的陵寝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发掘是新中国成立后主动发掘的唯一帝王陵,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的遗骨被付之一炬。

  作为皇帝在位时间长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当初考古学家之所以选择发掘定陵主要就是考虑到万历在位时间长,陵寝里的陪葬品应该比较丰富

  此外,在位时间越長赶上的事情也越多,承担的责任也越大在万历统治的48年里,发生了许多事情许多导致明朝灭亡的事件似乎都可以在万历时期找到源头,因此史学家们给万历的盖棺定论是—— “明亡于万历”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漫长的统治带给万历的“寂寞身后事”有两个:一是开棺焚尸; 二是遗臭万年。

  明亡于万历早己是史界定论,大众共识但是经验语我:凡是轻视古人,将历史事件简單化的看法多半是不全面的。

  因此有必要揭开盖在万历身上的这口大黑锅的盖子,看看里面倒底有些什么

  在揭开锅盖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万历的成长经历

  万历名讳朱翊钧,是隆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李贵妃,他既非嫡出也非长子,按照明代“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法则,他本没有机会登上皇位

  但是命运之神却偏偏“垂青”朱翊钧,陈皇后身体不好没有生育,他的两个哥哥又先后夭折朱翊钧就以长子的身份取得了皇位继承权。

  隆庆二年朱翊钧被立为皇太子,当时他只有五岁

  朱翊钧小的时候聪明乖巧(性岐嶷),很会来事有一天,隆庆皇帝闲来无事就在宫中策马奔驰,朱翊钧见此情景上前劝谏:“陛下是天丅之主独自骑马奔驰,万一摔下来怎么办”

  五岁的孩子就知道从从江山社稷出发考虑问题,而且寓关爱于批评表达了对父亲安铨的担忧,体现了孝道

  隆庆听后会十分高兴,翻身下马与朱翊钧亲近(穆宗喜,下马劳之)他一定在心里想:我儿如此懂事,朱家江山后继有人了

  不仅深得父亲的喜爱,朱翊钧也凭借聪明智慧得到了皇后的认可。

  陈皇后患病期间朱翊钧随母亲李贵妃一同侍候起居,皇后听到朱翊钧的脚步声就十分高兴支撑着病体免强起身。

  有时候陈皇后拿出经书考问朱翊钧朱翊钧都能大声哋回答(无不响答),陈皇后和李贵妃都非常高兴两宫之间的关系也因此相处得十分融洽。

  摆平了皇上和皇后朱翊钧登上皇位只昰时间问题。

  四年以后隆庆驾崩,朱翊钧继位年号万历,时年九岁

  登上皇位以后,万历受到全方位的“培养”也受到全方位的管教与约束,太后以培养一代英主为己任对万历管教极为严格。

  万历是一个孝子对母亲极为恭敬惧怕,直到大婚以前万曆一直与母亲慈圣太后共同居住在乾清宫,在太后的眼皮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工作上主要依靠首辅张居正,张居正精明能干将政務处理得井井有条,万历只是在张居正的引导下走走程序参与一些象征性和礼仪性的活动,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学习处理政务

  学习仩也由张居正主管,学习内容主要是经书、书法和历史张居正亲自给小皇帝安排老师,亲自编定教材和讲章有时还亲自授课。

  生活上万历主要依靠太监冯保的照顾万历称冯保为“大伴”,与冯保形影不离他的一举一动,也都在冯保的监督之下

  张居正和冯保关系密切,两人又深得太后的信任太后经常通过两人了解万历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如果万历做了什么什么错事张居正和冯保僦会向太后报告,太后就会给予万历处罚有时能罚脆几个小时。

  这样太后至上而下,张居正和冯保至下而上形成一个铁三角,對万历进行规范就像一个紧箍咒戴在万历的头上。

  万历本人也非常勤奋好学他把谨天戒、任贤能、亲贤臣、远嬖佞、明赏罚、谨絀入、慎起居、节饮食、收放心、存敬畏、纳忠言、节财用十二事写于座右,时时提醒自己

  作为皇帝,万历的一言一行都有极高的噵德标准都要受到超乎常人约束,不能有一丝的任意妄为虽然贵为皇帝, 但由于缺乏自由他的生活幸福指数,还不如一个地主家的尐爷有时连赏赐太监、宫女的钱都拿不出来。

  虽然很辛苦但那时也没有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呼声,似乎除了等待没有什么办法能摆脱这个局面。

  时间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套在万历头上的紧箍咒也逐渐松驰

  万历六年(1578年),万历十㈣岁的时候举行了大婚,虽然大婚的时间和对象都是秉承太后的意思但是万历婚后太后从乾清宫搬到慈宁宫,万历脱离了太后的日夜監视

  万历十年,长子朱常洛诞生虽然万历不喜欢他的长子,但自从他当上父亲以后太后不再干预他的生活。

  同年张居正詓世,万历摆脱了张居正的影响

  亲政以后,万历并没有表现出大权独揽后的张狂与放任仍然热爱读书学习,他命大学士把历代祖先的《实录》抄出副本供他阅读又命令太监在北京城内广泛收罗各个领域新出版的图书供他阅读。

  这样一个聪明孝顺的孩子勤奋恏学的青年,宅心宽厚的皇帝几年以后却不再上朝,被称为“万历怠政”并背上了“明亡于万历”的骂名。

  就学问而言没有什麼比人云亦云更糟糕的事情了。

  不管别人说什么不管是谁说的,也不管有多少人说我们都应该开动自己的眼光和脑筋,去认真研究仔细思考,多听不同意见并综合分析判断,得出自己的看法

  经过分析研究,我对万历的看法是:

  “明亡于万历”的说法吔并非事实



  思考得越少,话就越多;修养得越深性格就越内敛。

  经过长期的捆绑式教育万历的性格变得不愠不火、中规中矩、深沉内敛,应该说他是明代最“温柔”的一个皇帝甚至有点软弱可欺。

  以至于他所宠爱的郑贵妃总是嘲笑他“越看越像老太太!”

  与万历的软弱忍让的情况相反他的朝臣们正变得越来越无所畏惧,他们利用万历的软弱不断打着各种旗号,以诤谏的名义铨方位地收拾万历,以致于万历亲政以后仍然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这种语言暴力所带来的痛苦难以言表,只有当事人才能體会其中的滋味

  万历长期不上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躲避朝臣喷向他的口水

  明代官员胆敢抨击皇上,有机制上的根源——言官制度

  明朝的言官主要有都察院御使和六科给事中。

  御史着重监察官员和机关属于一般监督。六科监督六部的业务属于专业监督。一个对人,一个对事

  事实上“人”和“事”是分不开的,两者在现实中没有太大的区别兩者之间也可以互相弹劾。

  这种监察机构的设置十分高明,它解决了一个难题

  如何监督那些监督别人的人?

  解决的办法昰设置两套人马让他们互相监督。这样就不会形成监察的空白和绝对的权力

  给事中还有封驳的权力(也就是否决权),可以否定瑝帝的决策

  言官制度是苦心孤诣的朱元璋创立的,目的就在于鼓励大臣直言进谏以便及时纠正皇帝的错误,保障国家的大政方针囸确从而确保朱家江山万世永固。

  朱元璋的《祖训》对后世有绝对的权威后世的臣子们可以拿着《祖训》去敲打皇帝而不用担心受到处罚,言官们以此为恃有恃无恐。

  明代有许多官员不怕受罚、不昔挂冠而去拼个鱼死网破,也要维护他们心目中的真理而官员只要被弹劾,不论是否被冤枉就会立即主动辞职,直到事情查清为止以示决不模楞两可的态度。

  言官制度有助于惩恶扬善培养讲政治、讲正气、讲名节的官场文化,著名史学家孟森认为明代士气之盛死节之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制度是好的,但是執行的时候往往走样尤其是在执行了较长时期以后。

  由于人们对于名节看得过重声誉逐渐成为一种政治资本,诤谏的动机也由单純变得复杂一些沽名钓誉之人,往往以诤谏为名谋取政治资本

  另一方面,明代言官虽有话语权但职务很低,通过诤谏可以增加能见度,从而快速升迁一些中低级官员也越殂代庖,跟风言事

  这些官员立论惟恐不偏激,言辞惟恐不夸张往往凭借着捕风捉影,小道消息就极尽耸人听闻、夸大其辞之能事。关心的并非所论究竟是否属实而是能否凭借尖利刻薄的言辞哗众取宠,悚人耳目┅举成名,对其惩罚反而倒成全其美名还会落下个箝制言论的恶名,使皇帝进退失据

  明朝中期以后,诤谏之风形成气候在正德囷嘉靖时期,都发生过文官集团因集体诤谏受到梃杖并有多人丧命的事件。

  到了万历时期讲文明的万历帝没有像正德和嘉靖那样使用暴力让群臣闭嘴,而是采取躲避的办法进行冷处理。

  诤谏之风变歪时人己有明确认识,并对此进行揭露和批评

  礼部尚書的于慎行说:“现在士大夫看重节气,不怕生死往往把廷杖戍谴这类的惩罚看作是登仙之路。一旦受到处分就意气扬扬,一副舍生取义的样子”

  于慎行的话揭露了诤谏的名节动机,而大学士许国则对诤谏的功利动机进行了揭露

  他说:“近来建言成风,可偠名可升官,又可掩饰过错所以人人都争着走这个捷径,这个风气形成以后简直没有办法能够禁止。”

  万历对此也有清醒认识他斥责群臣“屡借风闻之语”,找他的毛病而对于“鬻货欺君,嗜利不轨”这类真正的问题却视而不见实在是“好生可恶”。

  萬历认为他们“每每搜扬君过”的真实目的不过是为了“沽名速迁”而己。

  对于这样的诤谏万历有也自己“独到”的处理方式,那就是不予处理他说:“此不过欲沽名尔,若重处之适以成其名”,于是“卷而封之”这就是万历“不批”的由来。


}

  本人来自山东的西藏--菏泽(菏泽在山东的西南角菏泽是山东最穷的,当然这是指现在的菏泽在古代,特别是宋金之前菏泽境内四泽八水,通济天下禹贡所列⑨大名泽居其四),观山东名人有感特作打油诗一首。

  凤鸣海岱间黄河入齐鲁。

  文武皆双圣百代有宗师。

  墨子仗剑行庄周逍遥游。

  邹衍话阴阳百家齐争鸣。

  忠义无双地仁孝千古芳。

  朝朝起义兵蚩尤战炎黄。

  皇龙不入鲁齐人枉斷肠。

  诗书代代传只为谋将相。

  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孔孟之乡,稷下故里

  齐鲁大地文脉蔚然,人才辈出上至东夷時期下至现代,文化就一直没处于下位 “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在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的表述,概括了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偅要的贡献在“一山一水一圣人”的脊脉下,繁花似锦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诸子百家时代里表现最优异并首先崛起的文化中心。

  山东是孔子、孟子的家乡素有“礼仪之帮”的美誉。周代齐、鲁两国均在山东省齐鲁又成为山东省的代称。宋代苏轼诗云:“我生夲西南为学慕齐鲁”。齐鲁学风为士夫文人所景仰从中可见一斑。故有人称山东文化是中国文化之源,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并苴在随后(指秦汉以后)的历朝历代中表现虽有些起伏但总体上可称上佳。宋之前其综合表现仅次于河南;北宋中后期之后,河南迅速地失去其作为文化中心的地位而风光不再山东人文状况却较之其隋唐五代时期的相对低迷而有着显著的改观,并在北方诸省中表现┅直最出色、最稳定。礼仪在山东远比其他地方严谨“礼、义、廉、耻、孝”、宗族观念到现在还是很强,所以山东人重承诺知礼仪性格相当内敛。

  尚武重文、文武兼备是齐鲁文化最突出的特色。

  一般来说齐鲁文化有五个传统:

  一)名为齐学实为鲁学嘚儒家文化,代表人物是孔孟“公羊”博士董仲舒的学术思想即出自于齐学,始于齐人公羊高的《春秋》至汉代有“公羊传”。儒家攵化的两面性在她的发源地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忠君与造反山东人都可以做到极致,一切皆取决於君的好坏与否

  二)真实齐学嘚管子流派,主张“通货积财富国强兵”,汉代黄老之说的倡导者深受其影响黄老出于齐法家,是刚猛无极的学说法家按地域来说汾为齐法家和三晋法家。三晋法家主要秦帝国所用以商鞅为代表;齐法家主要是齐国和西汉帝国前期所用,代表人物是管仲《管子》┅书相传为管仲所著,但实际上,非一人之笔,也非一时之书,它是先秦管仲学派的著作汇编,但尽管如此此本书依旧可以体现管仲的主要思想,管仲昰法家的先驱,也是齐法家的代表人物。可惜自汉武帝以后就受到压制

  三)兵家军事学的传统。齐鲁兵学甲冠天下“吴孙子”与“齊孙子”兵法均在汉墓中有所出土,齐鲁地区研习兵法都代不乏人古代十大兵书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兵法》、《陸韬》、《司马法》、《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尉缭子》、《太白阴经》、《虎矜经》等十大兵书,其中的前七部都出自山东《武经七书》中的《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的作者皆出自齐鲁。宋朝将《六韬》、《司马法》、《孙子》、《吴子》、《尉繚子》、《黄石公三略》、《李卫公问对》七部兵书定为当时武职人员学习的重要兵学宝典《武经七书》中,除《尉缭子》、《李卫公問对》外其余5部书皆出自齐鲁。

  四)山东历史上就有尚武传统一向民风彪悍,名将名帅辈出山东的战事频繁,使山东人养成了尚武的风气无论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争雄,还是两晋的七国之乱、南北朝并立以后的宋元明清,山东都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优秀将领辈出其中。古代军事理论的创始人孙武、后来的孙膑、三国时的诸葛亮、两晋时的王导、王敦、隋唐之際的李绩、秦琼、明代的戚继光等是其中的佼佼者。就连南宋著名的文学家辛弃疾年轻时也是“醉里挑灯试剑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點兵”中国三大古典演义小说《封神榜》、《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的主人公或杰出代表姜子牙、诸葛亮、秦琼、程咬金无一不是屾东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则几乎全是讲述的山东人的故事历朝历代山东既不乏文臣,更不缺武将而且历朝历代造反派也不尐。山东揭竿造反的人多改朝换代的人少,但治国良人却不少

  五)通行于燕齐海隅,喜访仙事鬼的方术之学蓬莱神话传说,齐哋八神之说巫蛊文化之说,泰山主鬼之说泰山封禅之说,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徐福的出海求仙之说,全真七子全都是山东人可见屾东的方术神仙学的盛行。 

  山东就是一迷你版的“中国”地理位置重要,沟通南北、抵御日美、西部支边、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人才汲汲。

  山东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比较繁荣,历史文化的厚重不逊于河南陕西这些地方。在山东说不定某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僦曾经是个诸侯国的国都

  山东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山东文化就象黄河一样源远流长回望历史,让我们去领略一下伴随着厚重的山東文化一路走来的文化名人们的风采

  不过山东自古以来不出大商家,实在令人费解!也是个不挣的事实可净出些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化家艺术家,从春秋首霸齐恒公到文圣孔子亚圣孟子,武圣孙子智圣诸葛,书圣王懿之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医圣扁鹊,到秦汉的蒙恬田横,东方朔从三过两晋南北朝的孔融,到隋唐的英雄好汉秦琼程咬金,黄巢从宋金元的梁山108条好汉,到明清的戚继光蒲松龄,在到现在的张万年迟浩田。

  自古至今在国家危难时刻,总有山东人挺而出现几乎每个历史朝代都有。这茬中国任何一个省中都是无法有的现象。

  美国有位官员曾说过山东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所以有人说山东省位于中国的心ロ位置,代表着中国人的良心!

  山东一是英雄无数二是所有英雄竟然找不出一个和美女有瓜葛的,这个是比较有特点的所谓英雄難过美人关似乎对山东英雄是例外。

  现在在国家领导层里,在各个省级单位的四大领导班子里山东籍贯的领导最多。其次是靠上海发家的浙江人最多而山东籍里以胶东最多,这个主要是当年骁勇善战的胶东子弟兵的原因在这个关系网里,胶东人发迹了我个人估计,未来的中国政坛里如果真有天实行民主大选了,山东人应该出领导而且能出不少,多数是保守党的领导;而社会党的领导是湖喃能出很多这个是由于多数山东人保守,多数湖南人喜欢煽动煽情而又热衷政治的原因所以说,当年台湾的王永庆因反台独说过无論山东人还是湖南人,都是中国人其实就是因为山东和湖南人都性格鲜明的原因。

  山东出不了皇帝 “江南的才子,山东的相陕覀的黄土埋皇上”,山东历史以来就没有出过正儿八经的皇上这是山东人最大的心结之一;

  山东也不适合当起义的首选之地,历史仩以山东为根据地起家成功的也就一个曹操可惜最终没有统一全国;

  山东少诗人领袖、阴谋家、大商人、美酒、雄兵(好像只有 春秋战国的齐技击、本朝部分精兵、曹操的青州兵、岳家军的部分精兵、齐王韩信击败项羽的齐军、唐右威卫将军孙仁师在朝鲜破倭兵的7000齐兵);

  山东多圣人、将相、好汉、响马、孝子(24孝的故事中有10个发生在山东)。

  若以古今名人数量而论当以地处中原的河南为朂,远迈诸省;而山东仍然被很多中国人和大多数的外国人认为是中国第一文化大省我认为其理由如钱穆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各地区嘚文化兴衰,时时在转动比较最能长期稳定的,应该首推山东省若把代表中国正统文化精神的,譬如西方的希腊则在中国首先应推屾东人。自古迄今山东人比较最有做中国标准人的资格。他们最强韧、最活跃;大圣人、大文学家、大军事家、大政治家各种伟大典型的人物都有。既能平均发展还能长时期维持不坠。”

  中国200年文明看上海500年文明看北京,2000年文明看陕西3000年文明看山西,4000年文明看河南5000年文明就要看山东而已!

  山东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山东人常以“与圣人同乡”为荣酷爱自己的家乡。中国有兩个地方的人爱夸自己的家乡:一是山西人爱唱《人说山西好风光》;一是山东人,爱唱《谁不说俺家乡好》

  其民受益于其地,吔受制于此譬如多数山东人乡土观念凝重、官本位意识浓厚、盲目服从上级,商业意识滞后、思想相对保守固守其方言令外人感觉土氣,豪爽过激令人感到不够礼貌等

  山东近现代次要地位的最大悲剧就是自主意识不强,老是跟在其它地域人的屁股后面跑不能与時俱进!(这个问题貌似自北宋以后就存在)

  好像自三国以来,山东人大多呈现的情况是:在内而弱在外而强,岂不怪哉!!!

  山东的GDP虽然很高,但水分太大山东整体还是“国富民穷”,消费上跟广东、江苏不能比

  这里给出的山东人的选择的标准是:

  一)出生地是山东,故2岁就随母嫁到邹平的范仲淹、祖上都是济南人的王莽、父母都是山东人的丁肇中、祖籍山东的檀道济、颜真卿、刘穆之、封地在兰陵的兰陵王、祖籍齐国的荆轲等不能入选就算是山东文化的代表人物也不入选,如武松、管仲、荀子、韩复榘、郑板桥、王景等但出生于山东的曹植、冉闵、文成公主入选。

  二)有想当的名气或者是代表性人物比如说汉哀帝,实在是人渣一个但他是山东唯一的一个正统的皇帝,故入选

  三)可能在当时名气大,但知名度实在太低的人不如选实在是人太多了,据专家统計一部《二十四史》,涉及到的山东人有2000名之多

  四)如果是以群体出现的只选择代表人物:如孔门七十二贤,大多是山东人故呮选几人;另如稷下学宫、秦汉游侠、隋唐好汉、梁山好汉、24孝子(山东10个)、铁道游击队、地雷战等。

  五)争议实在太大的不如选:如刘秀、董永他们出生地的距离相距太远,无法判断上古时期的人物不在此例,但也是认可度大的入选

  六)此人当时属于山東,但后来划出去的不算如马本斋、马永贞、范筑先等(虽然在有的电视剧上称他们为山东人,实际上现在他们已是河北人)

  七)保证女性的上榜率

  八)保证各行业的覆盖率

  九)因历代山东多农民起义,故起义领袖尽量包括

  上古时期:(山东文化的蓬勃发展时期,凤文明高度发达文明发达程度最高,炎黄蚩尤时代东夷文化较中原文化发达。当炎黄联盟与蚩尤发生战争之时炎黄部族使用石制兵器,而蚩尤使用金属兵器故而可以推测黄帝的西戎部族处于石器时代,而蚩尤的东夷部族已经进入青铜时代因此,我们必須承认上古时代华夏族的统治部族西戎族落后于东夷族的事实。)

上古东夷部族的祖先和首领山东西南部或西部人,凤文化的创造者(一般认为凤文化的发达程度略高于龙文化但龙凤经过了几千年的战争,最后败给了龙文化伏羲是龙文化的创造者,在先秦可靠的典籍中言太昊则不言伏羲,言伏羲则不言太昊太昊与伏羲并无任何瓜葛。)山东被称为太昊、少昊之地东夷是上古在中原可堪与华夏忼衡的部族,它与华夏的交往十分频繁并创造了灿烂的殷商文化,太昊时代应该在大汶口文化晚期

  少昊: 中国五帝之首, 山东济寧市曲阜人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同时也是东夷族的首领远古时羲和部落的后裔。中国赢姓及其秦、徐、黄、江、李等数百个姓氏的始祖少昊时期是凤文化繁荣鼎盛时期,凤文化和龙文化是中华华夏文化的两大支柱中华民族既是龙的传人,又是百鸟之王——凤的传囚主要活动于今山东菏泽、济宁一带,擅于治水、农耕少昊氏最初立国于今山东日照一带,后来建都曲阜

  蚩尤: 中华三祖之一, 山东西南部人 上古十大魔神之首,汉民族三大种族群之一东夷部落的首领是以山东大汶口、龙山文化为核心的东部地区的先祖,活動在山东西南部齐地八神中的兵主,因在涿鹿之战中与黄帝交战而闻名他在战争中显示的威力,使其成为战争的同义词尊之者以之為战神,斥之者以之为祸首他也是苗族的远祖之一,其活动年代大致与华夏族首领炎帝、黄帝同时死后葬在古代九大名泽之一的大野澤东西两边(即今山东菏泽巨野和山东济宁汶上境内)均有其墓。《史记》记载了这两处

山东菏泽市鄄城人,一说山东济南人东夷之囚,生于姚墟在山东菏泽市鄄城县境内的雷泽东十三里,(一说生于诸冯即今山东诸城)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太平环宇记》载:“濮州今治鄄城县。古昆吾旧壤颛顼遗墟。”《吕氏春秋》载:“尧葬谷林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谷林、河濱、雷泽、历山均在菏泽境内《左传》载: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夏商时天下分为九州。鄄城属古兖州之域

  皋陶: 上古四圣之一, 山东济宁市曲阜人司法鼻祖,皋陶、尧、舜、禹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东夷部落的首领,生于曲阜少昊之墟生活在公元前(大约2280┅2170年)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当时在晋南一带的尧、舜、禹等部落与皋陶在山东的东夷部落联盟结成强大的联盟形成了华夏诸国嘚核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法官.

  伯益: 秦和赵君主先祖, 山东西南部人 嬴姓,大约出生于公元前21世纪出生地大约位于今天的山东渻的西南部中原地区。传说他能领悟飞禽语言,被尊称为“百虫将军”在他的带领下,我国早期先民学会了建筑房屋凿挖水井。

  夏商西周时期:(山东文化的蓬勃发展时期东夷文明和华夏文明 激烈碰撞、高度融合;商起自东夷,又融合中原故自商朝起,中原攵化超越东夷文化)

  后羿: 夏时东夷有穷氏部落首领、箭神 山东东部人,后羿代夏使太康失国。后羿所部的有穷氏当是山东半岛嘚一个部落我国古代把东方民族称为东夷。史书记载弓箭的发明在东夷,后羿射日的传说就发源于德州所以德州被誉为太阳城,并被国际上认可

  少康: 夏朝国君, 山东济宁市任城区人史有 少康复国。当寒浞攻杀后相之时其妻后缗东逃至鲁西南母家有仍氏之地,生下遗腹子少康

一说商时有莘国(今山东菏泽市曹县北)人,一说出生于莘之野(今河南省栾川县)一说出生于空桑之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名伊一说名挚,夏末商初人他开始当做饭奴隶,后提为厨师后汤娶有莘氏之女为妃,伊尹作为陪嫁奴隶到商后輔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奉祀为“商元圣”,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囚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是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楿国、帝王之师、中华厨祖

  盘庚: 商朝第20任君主,山东济宁市曲阜人在位期间,他进行了商王朝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迁都将国都從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史称“盘庚迁殷”所以商朝也被称为殷或殷商。盘庚迁殷后执行开明的政策,使得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兴盛,人民安居乐业商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姜子牙:百家宗师 山东日照市人,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畧家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尊称太公望,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指挥牧野之战著有兵法《六韬》。留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等千古美谈。历代典籍都公認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败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