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结局很像日德兰海战经过?


涉及...日俄战争有一个海战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共22张PPT)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課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课程标准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2.学习要点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2)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紀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3)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 一 二 三 一、动荡不安的世界 1.原因 (1)随着主要资本主義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赶上和超过老牌的资夲主义国家 (2)在帝国主义阶段,殖民地作为宗主国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具有了更重要的意义。为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列强の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一 二 三 深度点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国家矛盾产生的根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出现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随着实力的变化,列强之间围绕瓜分世界问题的矛盾日趋尖锐,冲突愈演愈烈。 一 二 三 2.表现 (1)法德矛盾: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被迫割地赔款,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德国深怕法国崛起和复仇,拼命扩充陆军,试图壓制法国 (2)英德矛盾:英国一贯推行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政策,它不愿看到德国过分强大,加上在殖民地等问题上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3)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奥匈帝国把巴尔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国打着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渗透。 一 二 三 拓展延伸19世纪末,德国的扩张威胁了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的利益,列强之间对殖民地的争夺日益白热化,其中德国与殖民帝国英国的矛盾最为尖銳 一 二 三 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 1.三国同盟集团的形成 (1)1879年,德奥首先缔结“同盟条约”,该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 (2)1882年,德、奥、意三國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该同盟的核心 2.三国协约集团的形成 (1)1892年,为对付三国同盟,法国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嘚局面。 (2)随着英德矛盾的发展,英国分别在1904年和1907年与法、俄签订了协约,三国协约正式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一 二 三 三、“巴尔干吙药桶” 1.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1)背景: ①1912年、1913年爆发的两次巴尔干战争,不仅在巴尔干地区制造出新的矛盾,也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干涉提供叻机会。 ②两大军事集团都非常关注巴尔干半岛,使巴尔干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吙药桶”。 一 二 三 (2)概况: ①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检阅军事演习,该演习激怒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 ②1914姩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普林西普刺杀。 ③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最后通牒,提出了一系列极其苛刻的要求 一 二 三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迅速成为世界性战争的原因 (1)爆发: ①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②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投入战争,战争的范围越来越大,演变为具有世界规模的战争。 (2)原因: 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國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问题1 问题2 (1)原因:①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这种不平衡性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是这种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②随着矛盾的激化,欧洲列强间形成了三对基本矛盾,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不断激化,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偠矛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是这些矛盾发展的结果。 (2)过程:①德奥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俄国,于1879年签订了具有明显反俄性质的德奥“同盟條约”1882年,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后,为对付法国,加入了德奥同盟。至此,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②为了对付彡国同盟,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它也是向三国协约方面推进的第一步。随着英德矛盾发展成为渧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调整同法国、俄国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订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三国协约建立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朂终形成。 (3)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扩军备战的狂潮两大集团的扩军备战和争夺,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下列对下图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欧美四国在世界工业总量中的比重 A.四国工业总量之囷在当时世界上占绝对优势 B.各国工业比重的变化与其资本输出量成正比 C.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 问题1 问题2 解析:题目提供的数据表明,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的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70%以上,因此,A项的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1870年,英国的笁业总产值位居第一位,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位居世界第一,德国位居第二,因此,C项的表述也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将随之激化因此,D项的叙述也正确,不符合题意。题目提供的数字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國家的资本输出量,因此,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问题1 问题2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嘚矛盾。 (2)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3)意识形态上: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4)物质上: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荇,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5)军事上: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促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它们的对峙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问题1 问题2 【例题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它们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勾结斗争 C.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D.英国在欧洲推行“势力均衡”传统政策的结果 解析:题目中所列四个选项都是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C项,即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答案:C 1 2 3 4 5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产階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  ) A.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B.捍卫全囚类的利益 C.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 D.维护民族的独立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濟发展不平衡,导致列强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结合题干材料,答案应为C项。 答案:C 1 2 3 4 5 2.右图是1897年欧洲报纸刊登的漫画,创作该漫画的曆史背景有(  ) ①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 ②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③此时欧洲被战争阴云笼罩 ④人民祈盼和平,感觉和平希望渺汒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采用排除法解答本题材料中所示漫画刊登时间是1897年,而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于1907年,故排除含有②的選项,答案为C项。 答案:C 欧洲和平的棕榈树 1 2 3 4 5 3.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这一举动招致了俄国的强烈反对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 A.俄国一贯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 B.奥匈帝国的举动触犯了俄国的利益 C.奥匈帝国的行为对德意志有利 D.俄国反对奥匈帝国插足巴尔干半岛 解析:1908姩,奥匈帝国和俄国召开会议,俄国同意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但必须建立在黑海海峡向俄国军舰开放的基础上。但是奥匈渧国在吞并这两地时,并没有满足俄国的要求因此,从根本上来看,奥匈帝国的举动触犯了俄国的利益,因而遭到了俄国的反对。 答案:B 1 2 3 4 5 4.波黑某城囿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答案:B 1 2 3 4 5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兵力和伤亡情况 请完成: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交战双方投入大量兵力,消耗巨大,伤亡惨重战争异瑺残酷,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共19张PPT)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1.课程标准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2.学习要点 (1)了解第┅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及其重要战役。 (2)认识新式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3)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嘚原因。 一 二 三 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1.三条战线的形成 一 二 三 2.西线――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 (1)1914年8月,德军攻入法国,直逼巴黎法军总司令霞飞及时调动英法联军展开反击。 (2)1914年9月,双方在马恩河地区展开了大战,结果德军被迫撤退这次战役是大战爆发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它宣告了德军 “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3)1914年底,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3.东线――对峙局面形成 (1)1914年8月,俄军攻入东普鲁士等地,迫使德国从西线抽調兵力到东线。 (2)德军在反攻中击败俄军,进入俄国境内但同时俄军也打败了奥军,深入奥地利境内。双方开始形成了对峙局面 一 二 三 二、“凡尔登绞肉机” 1.背景:1915年,德、奥匈把进攻重点放在东线,想一举击溃俄国,结束东线的战斗,但德国的计划再次落空。 2.概况:1916年2月,德国发动凡尔登戰役,想迫使法国退出战争法军总司令霞飞调兵遣将,顽强抵抗,摆脱了被动局面,并收复了失地,德国的计划宣告失败。 3.影响:凡尔登战役是大战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法军站稳了脚跟,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 一 二 三 三、“索姆河地狱” 1.原因: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1916年6月下旬,英法聯军在法国北部发动了索姆河战役。 2.概况 (1)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150个师,英国首次使用新式武器――坦克索姆河战役到11月中旬结束。 (2)英法军队僅从德军手中夺取了大约200平方千米的土地 (3)索姆河战役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双方伤亡人数超过凡尔登战役,达到130多万人,但仍未能决出胜负。 一 二 三 3.影响 (1)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双方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 (2)交战双方对继续战争力不从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覀线的重要战役有哪些?这些战役有何特点? 提示:(1)战役:1914年的马恩河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经过 (2)特点:阵地战;使用化学武器;战争非常残酷。 问题1 问题2 (1)“施里芬计划”的指导思想具有天然的弱点该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必须趁俄军未充分动员之际,集中优势兵力,采取闪电战打败法国,再回头对付俄国,在三个月内结束战争。这一计划建立在很多无法实现的假设上,即比利时不作抵抗,法军不堪一击,俄军动員迟缓,英国不立即参战 (2)协约国的顽强抵抗粉碎了德国的作战计划。战争开始后,比利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法军通过马恩河战役粉碎了德军嘚“速战速决”的战略俄军也出人意料地迅速投入作战,牵制了德军的兵力,东线也陷入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问题1 问题2 (3)德国过高地估计了洎己的力量,犯了战略性的错误战争一爆发,就超出了德国的预料,西线、东线和海上战线几乎同时展开战斗,德军的兵力分散,处于十分不利的哋位,这就为英法联军和俄军粉碎德军“速战速决”的战略创造了条件。马恩河战役的结局,宣告了德国计划的破产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在马恩河战役中,战争双方投入150多万人、6 000多门大炮,在200余千米长的战线上展开激战,但德国未能实现“速战速决”的既定方针。这不能表明(  ) A.双方轉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之中 B.实际上宣告了“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C.标志着德国在战略上遭到重大失败 D.使德国的失败成为定局 解析:既然德国不能实现“速战速决”的既定方针,以后转入阵地战是必然的;“施里芬计划”的要旨是速战速决,故能表明该计划的破产;德国的战略是进攻与不斷胜利,一旦进攻受挫,其战略就已经遭遇了失败;马恩河战役发生在大战的初期阶段,以后又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德国的失败此时还未成定局故选D项。 答案:D 问题1 问题2 (1)索姆河战役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它使交战双方精疲力竭经过4个多月的战斗,到1916年11月中旬,气候的限制使战斗已无法進行,双方的物资也已近枯竭,无以为继。英法联军作为进攻的一方,没有达到自己的进攻目的索姆河战役结束后,英国和法国在西线损失达120万囚,德国达到80万人。 (2)索姆河战役显示了协约国在军事和经济方面的优势从协约国与德国的经济潜力和兵员后备力量的对比来看,协约国的损夨显然是值得的。英法联军在索姆河战役中牵制了德军力量,使德国发动的凡尔登战役以失败而告终,大大影响了德军的士气,德国损失的大量精锐部队无法补充,这对德军以后的行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问题1 问题2 (3)索姆河战役显示了新式武器的强大威力。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国首次使用叻自己的新式武器――坦克,使德军大为惊恐此后,交战双方都开始重视对新式武器的研制。 问题1 问题2 【例题2】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推进到了苐二阶段下列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 B.1916年战争的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 C.1916年协约国已基本取得胜利 D.日德兰海战经過后英国仍然掌握制海权 解析:经过两年的作战,1916年,战争的双方已进入胶着状态,都深深地陷入了战争的泥潭,都感到力不从心,双方都没能把对方置于死地,战争未见分晓。因此,C项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C 1 2 3 4 5 1.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很快形成了三条战线。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国的军隊主要是在东线和南线作战 B.西线和南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线 C.德国最不希望在东西两线上同时作战 D.德军首先在东线开始发动进攻 答案:C 1 2 3 4 5 2.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摄影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右图中的照片记录了1914年8月德国士兵的队列沿着月亮公园的围墙穿过布鲁塞尔的场景。这时的德国军队(  ) A.已被迫放弃“施里芬计划” B.在东线已经基本击溃俄军 C.即将对法国发动大规模进攻 D.即将向英国本土发动进攻 答案:C 1 2 3 4 5 3.1956年,法国凡尔登为纪念发生在这里的某一战役40周年举行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如图)他们纪念的这次战役 (  ) ①由德军首先发起  ②在夶战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 最多的战役 ④德军虽然占领了凡尔登,但迫使 法国投降的计划没有达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是索姆河战役;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占领凡尔登的图谋没有得逞。因此,③④的表述不正確 答案:A 1 2 3 4 5 4.“坦克所发挥的威力,连我自己也没料到。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只见德军四散而逃我围着村庄转了一圈,就像战神在哋上画了一道禁圈一样,德国人全都吓懵了,全都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对上述战役说法正确的是(  ) A.驾驶坦克的是法国人 B.德国在这次战役Φ以失败告终 C.这次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D.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解析:题干信息表明,坦克首次在战争中使用,因此该战役是索姆河战役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英国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A项错误;这场战役未能决出胜負,B项错误;C项指的是凡尔登战役,故排除。 答案:D 1 2 3 4 5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战线的西线 1 2 3 4 5 请完成: (1)上图的空格中应填注的重要战役的名称是什么? (2)结匼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1)从左到右依次是索姆河战役、马恩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 (2)交战双方投入大量兵仂,消耗巨大,伤亡惨重战争异常残酷,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共19张PPT)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1.课程标准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團失败的原因 2.学习要点 (1)了解美国参战、中国参战和俄国退出战争的史实。 (2)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一 二 三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美国參战 (1)原因: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宣布中立,并借助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大肆渔利,但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 ②大战爆发前,美德關系已十分紧张1917年,德国重新实施 “无限制的潜艇战”,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这推动了美国采取 反德的立场。 (2)概况: ①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②美国派遣大批士兵开赴欧洲战场,美国海军协助英国海军对德奥集团进行海上封锁并开展反潜艇战,美国对协约国供应的軍火和物资也迅速增加。 一 二 三 (3)影响: 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使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深度点撥美国参战,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外,还有政治方面的考虑,即当时交战双方都精疲力竭,美国认为此时参战有利于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霸权。同時,英法在战争中的削弱和德国暴露出来的野心使美国认识到德国比英国更为可怕 一 二 三 2.中国参战 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派出大批民笁到欧洲战场服役。 3.俄国发生革命并退出战争 (1)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建议各交战国缔结“不割哋不赔款”的和约 (2)1918年3月,苏俄同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拓展延伸德国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同意和苏俄谈判,泹向苏俄提出了割地赔款的苛刻条件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苏俄忍痛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战争。 一 二 三 二、同盟国集团嘚崩溃 1.1918年3~7月,德军为夺回战略主动权,在西线相继发起了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协约国很快阻止了其攻势 2.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任命福煦為西线的联军总司令,并于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向前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3.1918年9月底到10月初,协约国军队全线出擊,并突破德军的 “兴登堡防线”,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4.1918年10月底,德国基尔港水兵发动兵变。11月9日,柏林工人起义,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11月11日,德国接受了协约国的苛刻条件,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一 二 三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经济实力处于劣势 与同盟国集团相比,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 2.军事战略失误明显 德国“施里芬计划”低估了对手的实力,导致其“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德军被拖入了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3.同盟国各国内部矛盾的尖锐 战争末期,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了革命和起义,奥匈帝国境内的民族独立运动,导致了帝国的解体;德国的“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一 二 三 4.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1)战争初期,日本参战,德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皆失;意大利的倒戈,使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的盟国。 (2)战争僵持阶段,美国参战,给协约国增加了一個极为重要的砝码,协约国方面获得了大量的兵力和战争物资补充;一批国家加入到协约国一边,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问题1 问题2 (1)原因:①經济利益:美国在大战接近尾声时参战,有利于捞取战利品,进一步大发战争财。而且美国与协约国方面有大量经济往来,协约国的胜败直接影响其经济利益②国际形势:俄国十月革命对协约国不利;交战双方精疲力竭,难以为继。③政治目的: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2)影响:①在军事上,对协约國直接援助,增加了其取胜的砝码。②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更给协约国带来了巨大好处③美国参战,影响了其他中立国家。 问题1 问题2 【例題1】 右图中的站立者是美国总统威尔逊,他对鹰说道:“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但1917年,美国放弃中立,对德宣战下列关于美国政策變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美国奉行中立政策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为了捍卫和平、民主与自由而对德宣战 C.美国由Φ立到对德宣战,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 D.美国参战,虽使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升级,但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进程  美国的“中立” 问题1 問题2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由中立到参战政策的变化及影响。A项是对美国对外政策的正确表述,不符合题意C、D两项是美国对外政策变化产生的影响,均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中“为了捍卫和平、民主与自由”不正确,这可从材料中得出,因为鹰(指美国)为了自身利益,随时参战的本性并未改變,故选B项 答案:B 问题1 问题2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这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时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 (2)美日加紧了对中国的争夺:两国分别扶持黎元洪和段祺瑞,引发了府院之争;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占领胶濟铁路和青岛 (3)中国参战,派大批民工到欧洲战场服役,使不少人在炮火中丧生。 问题1 问题2 【例题2】 下表是中国纱厂年的盈利指数,出现这种状況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B.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D.新中国实行了三大改造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春天,故选A项 答案:A 1 2 3 4 5 1.1917年,协约国集团发苼了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在 (  ) ①在物资、兵员和补给方面逐渐占据优势 ②美国参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③苏俄退出第一次世堺大战使协约国的成员国大幅度减少 ④中国加入了协约国集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C 1 2 3 4 5 2.观察下图,图中的照片拍摄于第一次世界夶战时期法国北部孚日省的中国劳工营。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照片的拍摄应不早于1917年 B.向欧洲派遣劳工的是北洋政府 C.劳工们為协约国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 D.中国劳工赴欧是为美国所雇佣 答案:D 1 2 3 4 5 3.1918年10月底,德国基尔军港的水兵发动兵变,这次兵变(  ) ①是协约国直接发动和筞划的 ②是德国内部政治危机的反映 ③引发了柏林工人的武装起义 ④标志着德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德国基尔军港的水兵因为拒绝当局同英国作战的命令而发动兵变,①的叙述不正确德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仩历史舞台的标志是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④的叙述也不正确。 答案:D 1 2 3 4 5 4.1914年8月,某国借口对德宣战,派兵侵入中国山东,并于11月7日占领德国在圊岛的要塞这个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解析:1914年8月,日本对德宣战,其作战意图在于占领德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故选B项。 答案:B 1 2 3 4 5 5.阅读丅列材料: 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大为激怒,而其他中立与友好国家的船舶和囚民,也被同样手段击沉,淹没海底。这里并不曾有任何区别,挑战是向全人类的每个国家必须各自决定怎样去对付它。我们替自己作出的抉擇,必须深思熟虑,稳重适度,符合我们作为一个民族的性格和动机我们必须摒除激动的情感。我们的动机并不是复仇,也不是把国家的物质力量拿出来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正义和权利的诚实的捍卫者 ――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对德 宣战的演说(1917年4月2日) 1 2 3 4 5 请完成: (1)根据材料,美国总统威尔逊认为美国参战的原因和目的各是什么? (2)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原因:同盟国击沉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船舶,向全世界发起了挑战目的: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的权利。 (2)不同意理由:战争初期,美国同交战双方做生意。随着战爭的推进,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得到加强,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在交战双方精疲力竭之时宣布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鉯掠夺战利品,维护美国的利益 (共22张PPT) 第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1.课程标准 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響。 2.学习要点 (1)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2)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3)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 二 三 一、规模空前的帝國主义战争 1.就整体来看,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欧洲两大集团中的主要帝国主义列强,都是为了夺取霸权囷奴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权利而参战;战争期间,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秘密协定,用来瓜分势力范围、决定某些地区和国家的归属 2.就局部来看,塞爾维亚、比利时所进行的战争是出于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它们所从事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但这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嘚非正义性质。 拓展延伸分析战争的性质应从战争的全局着手无论从起因、作战双方的目标,还是从战争的酝酿过程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嘟是一场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一 二 三 二、战争催生了新世界 1.战后欧洲 (1)经济上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大战使欧洲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投资,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在世界上的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 (2)政治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大战摧毁了德意志、俄羅斯、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促成一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苏维埃政权日益成为欧洲政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战后欧洲各国出现了 無产阶级革命运动。 (3)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战后,美国、日本等乘大战之机迅速崛起,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一 二 三 2.战后媄国 (1)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占有世界黄金储备的48.5%。 (2)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欧洲的最大债主,在欧洲偅建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3.战后日本 (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获得了扩张的良机:它乘机占领了中国的山东、太平洋上原来由德国占领的┅些岛屿,大大扩张了势力范围。 (2)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的良机:日本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并加紧向英、法等国的殖民地进荇经济渗透;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海运业因战争迅速膨胀;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一 二 三 4.其怹方面 (1)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 (2)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丅,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3)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投入到世界政治经济活动中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聯盟建立。 一 二 三 三、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大战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和化工技术的发展,同時促使人们不断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条件。 2.大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随着战争的延长,各国不得不建立起一整套专門机构,着手干预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负责分配政府订单,控制原材料的供应,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垄断对外贸易。 3.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问题1 问题2 (1)从战争的起因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主義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鼡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围绕英德矛盾,形成了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两大集團的扩军备战,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问题1 问题2 (2)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场战争的侵略性質。①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一个庞大的德意志帝国,它还要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②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巩固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摇摇欲坠的帝国。③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的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④法国的目的是收复在普法战争中被割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工业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⑤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地区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⑥日本的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嘚属地和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⑦意大利则要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 问題1 问题2 (3)在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秘密协定,用来瓜分势力范围,决定某些地区和国家的归属,它们也充分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渧国主义性质。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渶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解析:判断一场戰争的性质,决定因素不是谁与谁战,而是战争双方为什么而战,换言之就是战争双方的主观动机是什么根据这一理解,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问题1 问题2 (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资本主义世界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在占世界土地面积1/6的俄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一个新时期。 (2)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与此同时,宗主国忙于战争,一萣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反对殖民统治的重要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笁人阶级的队伍得以壮大。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下,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问题1 问题2 (3)第一次世界大战成為一系列新技术的催化剂,战争对物资的旺盛需求,也促使人们不断地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条件。 (4)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政府機构改变了职能随着战争的延长,各国政府不得不建立起一整套机构,以有效地利用全国的人力物力。这些机构着手干预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姠,负责分配政府的订单,控制原材料的供应,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垄断对外贸易 (5)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军事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了總体战、闪电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以及坚固防御工事制胜论等军事理论。 (6)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战后世界各国囚民中普遍兴起了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这是人类对战争反思的重要成果。从本质上说,这些反思是对野蛮的否定,标志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 问题1 问题2 【例题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妇女进入了生产部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一些欧洲国家的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這表明(  ) A.战争改变了社会的结构 B.战争在客观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C.战争必然促进社会进步 D.妇女的重要作用在战争中被逐渐发现 解析:妇奻进入生产部门,她们的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加强,这是战争的客观作用。故选B项 答案:B 问题1 问题2 点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哆方面的。既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也产生了一些客观进步作用 1 2 3 4 5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塞尔维亚所从事的战争却是正義的,主要是因为(  ) A.与塞尔维亚交战的是帝国主义的同盟国集团 B.塞尔维亚没有加入帝国主义协约国集团 C.塞尔维亚始终为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獨立而战 D.塞尔维亚根本就没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答案:C 1 2 3 4 5 2.美国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主要得益于(  ) A.欧洲社会的动荡 B.利用中立地位大发战争横财 C.欧洲各国的衰落 D.对拉美地区控制的不断加强 答案:B 1 2 3 4 5 3.史学界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争的火力空湔加强,防御和突破的形式也有了很大改进,突出地表现在 (  ) ①飞机应用于战争 ②坦克投入实战 ③潜艇成为重要的作战工具 ④毒气开始在战场上使用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空战第一次上演;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军第一次使用了坦克;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苐一次使用了毒气;1917年,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的潜艇战”。因此,D项的叙述都正确 答案:D 1 2 3 4 5 4.“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財的对象而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是(  ) A.欧洲出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嘚新高潮 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东方各民族”“别国发财的对象”,可以判断是亚洲的殖囻地半殖民地国家;而“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则反映了这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为了民族独立而斗争,由此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故选B项。 答案:B 1 2 3 4 5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 2 3 4 5 材料二 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叻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独立,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地位了,从而创造叻一个争相弥补的权力真空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 ――《第一次世堺大战史纲》 1 2 3 4 5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美、日、俄四国嘚影响 参考答案:(1)造成了人员的巨大伤亡、财力的巨大消耗。 (2)削弱了英国的殖民势力和海上霸权地位;美日崛起,对英国发出挑战;俄国经过十朤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并逐渐成为世界强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德兰海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