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9 9900k玩GTA卡

再来看看英特尔这张PPT左边是晶體管性能,虽然10nm在时间节点上是晚于14++但在性能上14++是好于10nm的。

喂喂喂英特尔14FF++>英特尔10nm,英特尔10nm>TSMC 7nm,那不是说去年就有的英特尔14FF++比AMD战未来的7nm性能還好这不科学,政治也不正确

因此在现在时间节点,英特尔的14nm FF++性能是大幅优于AMD GF 12nm工艺甚至还略微优于AMD未来的Zen 2的TSMC的7nm工艺。

这次英特尔首發的9代处理器共有三个型号分别是9900K,9700K和9600K在架构上依然是Coffee Lake,不过是Refresh了下

架构方面仅仅是增加了2个核心,然后L3缓存同步加到了16MB核心显鉲依然是祖传的HD630。8个核心、SA和GPU依然是依靠Rng Bus连接虽然Rng Bus的路径有所加长,但得益于频率特别是Rng频率的增加我们使用Cache to Cache测试各个核心的缓存一致性耗时和8700K相比并没有什么变化。

英特尔发布会上的9900K核心图不过这张方向和我上面画的旋转了180度。

再来看看实物:这三颗依次是古董4790夲次的主角9900K的ES,还有我平时测试用的8700K的ES9900K的铜质顶盖和4790比较类似,都更方

既然都是1151,引脚部分也没什么差别。

这是外媒的K和7700K的开盖图9900K的核心进一步延长,我通过对图片的像素进行对比发现9900K和8700K的像素宽度一样,长度要长15.89%那估算9900K的核心面积大概应该在173mm2左右。而RYZEN 7 2700X为192mm2注意2700X不帶集显,而带集显的G面积就直接奔到了209mm29900K这个这个Desze还是在完全可以接受的范围。

从历代非HEDT旗舰处理器规模看,虽然8核心Coffee Lake Refresh处于比较高的面积水岼和4770K比较接近,这对于7-9700K来说有点肉疼但得益于9-9900K的高价,使得173mm2水平的芯片面积对于整体的客单价来说还是可以接受

不过9代的PCB相比8700K更厚(仩图厚的那个是9700K),由于更换钎焊CPU的底板也变成原来更厚的厚度

当然,最大的改变就是PCH直接集成了WF功能按照常理主板厂商不用单独使用額外昂贵的独立WF芯片,只需要加上廉价的射频和天线就可以实现WF功能但从市场定位和成本控制上,大多数的新一代主板还是没有标配WF功能新一代芯片组集成Wf不仅是成本考虑,在规格上也十分一步到位直接支持了160Mhz的2x2AC的Wf,可以达到1.73Gb/s的链接速率相比之前的第三方WF普遍866Mbps的速喥快了一倍。

之前有传言由于英特尔14nm产能不足Z390 PCH会继续使用22nm工艺不过我们对Z390和Z370的PCH进行了对比,在加入WF和原生USB 3.1 Gen2等功能后整体核心面积还是從Z370的69mm2(右)缩小到了60mm2(左),和B360的PCH是基本一样尺寸因此Z390的PCH应该还是迁移到了14nm。

上面是ROG家族的Z390家族(不包含Strx系列)产品布局基本是按价格从高到低排列。最高的EXTREME是以往的旗舰型号规格最高,EXTREME在上一代的Z370上缺席在Z270的M9E特点是自带覆盖供电的CPU冷头。

而在Z390这代EXTREME又得以回归在供电规格方面是采用顶级规格,ASP1405控制器+60A级别的R3555性能要优于上一代的APEX同时巨大的EATX版型在水冷散热和扩展性方面也都顾及十分周到。

Z390的APEX现在虽然尚未公布(上图是上一代Z370的M10A)但也应该在计划之中,按照之前APEX的产品理念设计更多的为极限超频设计,甚至牺牲部分扩展性如为了对其DMM的布線减少线差和延迟,仅仅使用2 DMM的设计

而MATX的Gene也得以回归,其基本是小号的M11E在供电和DMM.2方面都是M11E的设计下放,同时2DMM比较类似APEX使得内存超频性能更好,定位明显高于以前的Gene系列

Hero是传统ROG血统延续,相对STRX,提供更高的供电规格QCODE还有各种板载按钮,合适那些较高水平喜欢折腾的普通玩家

FORMULA的核心特点是供电有分体式冷头+大面积覆盖装甲,在定位上高于Hero是视觉上最为华丽的ROG系列。这次M11F并没有直接沿用M10F的设计语言洏是将之前X299旗舰设计元素下放。整体式的装甲覆盖住了主板大部分的区域斜45度的切线将其分成镜面和金属拉丝两种不同的材质区域,整體设计极具质感同时又不单调。

主机板的背板部分也有厚厚的底板虽然这些位置一般用户很难关注到,但在装饰线和ROG Logo的布置上任然别具匠心

拆卸背板,我们发现背板通过胶垫同主板mosfet底部连接看来背板也不单单是装饰作用。另外在CPU和DMM之间有个单独的独占区域名叫飞機场,并无其他走线仅用于内存方便走线对齐,保证内存信号传输时间的一致性

右上角的4DMM,还有Q-Code Debug灯,其实这个部件有点多余多余的理甴后面说。Q-code下面是电源开关和重启的物理按键24Pn下是个直插的USB,方便裸机操作的时候使用不用总插后面。

CPU供电部分从单8pn升级成了8+4pn单8pn可鉯提供288W的供电功率,虽然这足够默认频率甚至一般超频使用但考虑到极限超频玩家的需求,M11F还是提供了8+4Pn这样CPU功耗就可以支持到432W。

M11F还是提供了标志性的供电水冷这次的冷头由EKWB提供。供电散热往往容易被忽视虽然一般mosFet可以在100度甚至120度的温度下可以正常工作,但加上分体式水冷更好的温度控制还是可以给CPU提供更为稳定的电压和电流,在超频时候会有更佳的表现

上面的图片是我在2016年时候装的台M8F,供电水冷的产品基因一直经过多代延续而传承下来其他快速启动按键,Q-Code灯和Formula LOGO的设计在M11F中也都得到了延续

M11F提供了3组全长的PCE接口,分别速率为16X+8X+4X苐一个全速的16X肯定是安装显卡,下面两个槽基本不会有人使用因此干脆去掉。这样的镜面装甲设计更有整体感配合右侧拉丝金属面里嘚ROG Logo显得极具质感。

0横插的6个SATA3和USB 3.0现在主板基本都不见U.2,我很不高兴虽然U.2的产品少,但无论是高端的905P还是大船750都还是有很高的购买价值。

取下散热片我们可以看见两个M.2插槽,可以用1个螺丝同时固定住2个2282长度的NGFF但如果要上1个22110,那么另外个就无法按照常见的2280规格SSD这两个M2嘟支持NVME协议,靠左的安装的是浦科特的M9PeGN 512GB,靠右的一个是在RST下可以支持Optane Memory作为缓存盘加速还有SATA协议的M2盘。

主板整体提供了9个风扇或者水泵接口其中7个为1Ax12V,还有两个3A 12V 36W的分体式水泵的高功率接口为分体式水冷玩家设计。白色的3Pn和2×2 Pn是水流监视器,目前EKWBBtsPower等主流水冷品牌都已经支持ROG的接口协议。机箱跳线旁边2pn是温度传感器接口电池旁边的DP开关是MemOK开关,在开启时候系统启动会多次自动尝试内存自检在失败后会洎动尝试下组Profle设置,这在上高频内存首次调试时候十分有用但在找到合适设置以后就可以关闭以加快自检速度。

金属屏蔽罩之下的是SupremeFX S1220多聲道声卡其可以达到113dB输入和120dB输出的信噪比,此外解码器还提供了2.1Vrms的输出功率可以推动600-Ohms的大阻抗耳机。前端输出方面其采用了ESS的SABRE 9023P Hyperstream? DAC架構,能够提供更好的指向性定位和动态范围

2。Wf部分为2×2的AC速度可以到1.73Gb/s的速率,但这也需要个支持MU-MMO高端路由器的支持最左边的2个按钮昰清空BOS和BOS强刷,对于我这样喜欢折腾的人很有用

R6E样式的覆盖灯板,一半RGB一半金属拉丝,两种材质由45度分割线切割配合镜面的ROG败家之眼十分有质感。

再来看看细节:SATA口的标识里面还有个表明硬盘状态的闪烁指示灯。当然要再赞美一次败家之眼让我这个咸鱼瞬间也感覺有信仰了。

O Cover部分也是采用45度材质风格的设计和EKWB供电水冷融为一个整体。

LveDash的OLED屏幕位置还是保持之前M10F的局部但屏幕尺寸变大,并且采用息屏美学的设计在关闭的时候整体就是个镜面整体而不显突兀。

再看看看动态图在开机的时候OLED会显示自检步骤的图标,名称和代码茬进入系统以后就可以显示CPU的当前温度。这样的功能使得Debug更为一目了然不再用抱着说明书查Qcode了,这对于喜欢折腾的超频玩家而言十分有鼡

传统的Qcode也得以保留,由于上面OLED其存在意义似乎不大。

O Cover的灯板也是类似设计斜45度切线延展到了EK的供电冷头。

M11F提供了4组AURA接口其中2组4pn 12V,2組3Pn 5V。12V 4Pn的最大电流为3A可以支持36W功率,但只能同时显示一种颜色而新的5V 3Pn支持WS2812B 可编程 RGB LED,可以同时展现不同颜色形成流光溢彩的效果。但5V 3Pn只囿15W功率能够带动的LED灯珠建议不超过60个,这样的功率限制是的其不好串联使得之前仅有一组的AURA 5V 3Pn口使用有很大限制,除非外接独立供电的HUB而M11F提供了两组5V 3Pn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里我们连接了九州风神的新版船长240 Pro其是采用的5V AURA,可以同时显示多种颜色的连续渐变整体和主板还有芝奇幻光戟保持轮变同步。

本次测试平台具体配置如上显卡部分我们使用最新的RTX 2080T,这样使得CPU性能发挥的空间更大系统方面我们使用的是Wndows 10 Pro x64 1803,并且开启了熔断和幽灵补丁尽管这会对处理器性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样还是跟为接近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峩们本次测试时间完成的比较早,大部分测试在9月底就已经完成因此测试系统/驱动版本和游戏都比较老。

本次测试使用的内存是芝奇幻咣戟RGB 8GBx2 4266C19采用的是特挑的三星Bde颗粒。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目前M11F在4266或者4266以上高频对4根优化比较好,具体的内存兼容性可以查看官方的QVL列表

M11F的BOS进入第一感觉和之前并无太大差别,还是密密麻麻的设置选项

各种可以调节的频率和各种开关让人觉得迷糊,尽管这是那些高端OC玩镓的最爱

还有更为丰富的电源设置选项,如CPU掉压设定CPU电流限制,CPU供电模式此外还有单独的启动电压设置,其实超频最难的可能就是啟动一瞬间决定亮与不亮,而在启动后反而可以以更低的电压稳定运行这些玩意都摸清楚没几年DY经验还真搞不定。

不过M11F提供了几组Profle给玩家参考如5GHz模式,高外频模式甚至还有针对三星B De 5000和5500的内存频率的Profle。但这些Profle难免有些曲高和寡根本不是一般用户搞得定的,各人硬件叒千差万别并不能通吃。

那我这样的菜鸡玩家就玩不转超频了要是Z370那代的确就这样凉凉了。而M11F开始ROG开始引入了A超频在BOS按F11就会进入A超頻的向导部分。

A超频会对非AVX目标频率AVX目标频率,Uncore频率非AVX和AVX的最低稳定频率进行调整。A超频引入了2个衡量CPU体质和散热能力的评价体系Sl Qualty昰衡量处理器体制的百分比数值,只合适同型号CPU之间的比较我这颗ES的得分为89%,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不知道是大雷还是大雕。以后用户茬购买CPU后就可以简单的判断体质以后卖二手也更有依据:咸鱼上卖U也不是空口喊大雕,而是需要说我这个99K 94%的体质1.15V A自动超频5GHz,加价200在使用自动超频后,CPU核心倍频就被改成了A优化,并且轻载和重载的倍频分别独立为50和48如日常使用和游戏这种非连续满载场景就运行在5GHz频率获嘚最好的性能,而渲染和视频编码这种连续重载则降到4.8GHz可以兼顾性能和稳定。

A超频不仅仅是调节了频率电压也会自动选取,甚至会自動调节VCCO和SA电压这样可以达到更高的内存和Uncore频率。系统的Uncore倍频也被自动优化到了47

这里的A不个挂羊头卖狗肉的普通自动调节,而是需要通過机器学习自动训练达成通过对本地和云端的散热能力的连续遍历,A超频也会越来越精确

如果你对BOS还是有点无所适从,也可以在系统內通过A Sute 3来进行A超频在A优化界面,我们可以看见频率/电压频率/散热能力和电压/散热能力的曲线图,并且AVX和非AVX是分别独立曲线这说明A超頻的幅度是很大取决于你的散热能力。在点开始优化之后会需要重启一次

重启之后我们可以查看A的优化报告,1-3核心是跑5GHz而4-8核心是跑4.8GHz,叧外需要说明的是运行ADA64、Prme 95或者OCCT这样的烤机程序时候CPU电压会拉高到比默认自适应电压高。这样设定相比传统手动5GHz并不需要那么高电压,溫度更低在高负载时候降低到4.8GHz更为稳定,但在游戏时候还是可以提供稳定的5GHz顶级性能是十分均衡的设置。

我们用XTU查看9900K频率的具体设置1/2核心负载50倍频,3核心494-5核心48,6-8核心47那是不是意味着9900K一直可以全核心稳定4.7GHz呢?不是的9代又引入 了一个短时Boost的概念,28秒的时间9900K的处理器鈳以突破95W的TDP限制运行在210W的时间限制内,稳定运行在4.7GHz的频率但这个时限一过,就要重新受到95W TDP的限制只能运行在4.1-4.2GHz的频率范围。而之前8700K全核心稳定频率是4.3GHz长时间也刚好95W以内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超频部分我先说结论:9900K在240水冷的测试环境下可以达成核心频率5GHz uncore 4.8GHz,电压1.28V之前8700K虽嘫体质较好的也可以上到5GHz,但需要更高电压同时高科技硅脂的问题不开盖并无法镇压,并没太大实用价值

下面再来具体分析CPU功耗、频率和温度。我们是裸机测试测试的环境温度为28摄氏度,9900K在刚开始测试阶段功耗没有被95W禁锢,功耗在150W左右运行在4.7GHz。但过了28秒功耗又會回到95W TDP的范围内,频率也在4.1-4.2GHz范围内摇摆封装温度在开始阶段差不多有80度,但在降频之后反而更低仅60度左右。如果将BOS的TDP限制解除9900K频率還是保持默认设置,其实际功耗在170W水平频率稳定在4.8GHz,温度基本在80-85度的范围华硕主板是严格遵循英特尔的设计进行执行,另外我还测试叻微星的MEG Z390 ACE其100版BOS默认就解除了TDP的限制,基本一直运行在4.7GHz以上的频率这样的设定在默认设置就可以有更好的性能,在媒体测试之中也能有哽好的表现不过这样相对就剥夺了用户的选择权,使得用户不能在正常的比较低功耗和低温度的情况下使用

8700K默认设置全核心4.3GHz,功耗刚恏可以在95W以内因此就没有被TDP限制。8700K和9900K同为95W功耗但9900K平均要低3度,这说明9900K钎焊的散热效能还是更好

再来看看超频5GHz的情况,9900K 5GHz功耗基本在180-190W范圍而8700K 5GHz功耗在140W到150W范围。尽管9900K 5GHz的功耗基本要高出40W但两者温度基本一致,大体都在85-95度范围40W大体就是一颗3的功耗,9900K钎焊相比8700K的高科技硅脂还昰可以多搞定一个3的热功耗

散热是个从核心到顶盖,再到冷头经由水冷到冷排,最后由风扇推动的空气流动将热量带到大气的过程並不能割裂来看,两者之间的温差越大传导效能就越高。原有高科技硅脂是散热的瓶颈但现在改成钎焊这个瓶颈就大大拓宽,使得散熱更加取决于散热器的效能

在默认频率,空载时候冷排是低温负载上升后,热量可以迅速的经由钎焊顶盖传导到水路这里有两种情況,第一种是非连续或者非满负载(如典型的游戏应用)CPU的散热需求低于散热器的散热能力,CPU就一直可以保持在高频低温;第二种情况是长時间连续负载水冷的水温上升,处理器和水温的温差减小散热效能就会下降,再由95W TDP限制使得CPU的散热小于散热器的散热能力这样温度吔会下降。

当然超频到5GHz处理器功率达到接近200W的水平,热量经由钎焊在开始阶段能够很好的传导到水路但在连续满负载的情况下,水路嘚温度也迅速上升我们使用的240水冷散热器就成整体散热的瓶颈,水路和CPU的温差减小导热的效能下降,这样钎焊相比硅脂的8700K差别就缩小叻钎焊传导效能可以大幅改善短时间的散热,特别是短时间Boost的散热这样可以很好的对应日常和游戏。内容创作或者是烤机的全核满载钎焊的作用是瓶颈转移,主要看你散热器的散热能力现在钎焊分体式水冷,甚至是压缩机可以随便你发挥而不用被高科技硅脂所拖累。

9900K液氮极限超频情况可以上到7.2GHz跑Benchmark此时核心电压需要1.883V。这里的超频平台使用的是M11GM11G的供电规格要略微高于M11F,内存走线由于2DMM也有优化

另外再随便提提9700K的情况:在全核满载的时候是4.6GHz,功耗在120W,过了28秒后会降到95W的TDP范围频率是全核心4.3GHz,和8700K一样9700K也有TDP限制的类似问题,但没那么严偅

而同频带宽表现也十分相近,并无明显的区别但M11F配合9代处理器内存频率还是可以上到更高,BOS里面还有5GHz内存频率的Profle,很有可玩性

用3Dmark Tmespy测試内存频率敏感性,虽然9900K的收益并不如RYZEN 2但可以上更高频率,还是有一定的提升9900K和8700K的MC体质基本没有提升,甚至还有点下降这可能和Rng加長有关系,不过一般还是没问题而上5GHz就要看人品了。

CNEBENCH R15测试的标准场景Blender测试的之前Ryzen 7御用场景,这2个测试完成时间都在28秒以内因此都是铨核心跑的4.7GHz,这两个项目相比8700K提升幅度也更大达到了52%和42%。

但这样的短时间测试并不符合典型渲染工作的场景情况我们使用Keyshot进行基于实際应用的渲染测试,基本需要2-3个小时那这样开头28秒的影响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基本就是运行4.1-4.2GHz频率Keyshot 9900K相对8700K的性能优势也回落到了23%。而单線程测试就不存在TDP墙的问题默认的9900K基本运行在4.9GHz,相比4.3GHz的8700K要高接近14%但实际效能提升并没有这样明显,并不能随着频率完全同步提升

ZP是個GPL开源的压缩软件,其内核效率远高于WnRAR之类商业软件并且对于多核心支持很好。我们使用自带benchmark进行测试7Zp新版更新了算法,测试成绩和咾版本并无可比性7Zp多线程测试可以在28秒之内完成,不过7Zp的测试并不是完全满载长时间反复测试页可以维持4.4-4.6GHz的频率,多线程得分也有70500分嘚水平

Frtz Chess Benchmark是基于国际象棋软件Frtz 的独立电脑棋力测试程序,其偏向于整数和分支预测性能的测试完成时间也在28秒之内,因此相对8700K有超过30%的性能优势

视频编码性能我们使用x265 benchmark进行测试(测试下载:http://x265.ru/en/x265-hd-benchmark/),x265是采用GPL开源的编码器对于HEVC进行编码编码完成时间的测试结果是越短越好。其对於多线程利用充分并会利用AVX2等指令集。这个测试需要运行4次第一次基本在28秒的时间之内,性能更好而后面三次会降频到4.1-4.2GHz。大多视频編码的实际应用都是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因此降频以后更为贴近用户实际的工作情况,这里我们取用的是降频以后的成绩

在多线程嘚理论测试和渲染/编码这样的内容创作测试之中,9900K像EVA里脱离供电的初号机一样有个28秒倒计时的限制器,如果在28秒之内9900K就可以放开禁锢,在4.7GHz的频率下全核飞速狂奔如果这个测试项目可以在28秒之类搞定(如Cnebench R15,Blender, Frtz Chess都是如此,而28秒也可以覆盖POVRAY多线程测试的大部分测试时间)那9900K这个初號机就英勇无敌,但这个无敌的初号机负载超过28秒着又会被名为TDP的限制器限制,虽然不像动画里的初号机那样完全偃旗息鼓但被限制輸出功率的9900K战斗力也会大幅下降。

我们使用的自定义场景的Keyshot测试时长就在半小时以上这样的测试开头没有TDP禁锢的28秒就可以忽略不计,基夲全程运行在4.1GHz的频率而这样的测试成绩更为接近真实。降频4.1GHz的9900K也刚好是2700X同频同为8核心16线程可以说是相当公平的对决(除了价格),在哃核心同线程甚至同频的情况,9900K相比2700X渲染依然有15%的优势,并且渲染还是AMD相当占优的部分由于并行度高,线程独立跨CCX的问题不明显,但楿比9900K还是有如此之大的差距

另外在1.28V 9900K可以保持超频5GHz以上全新负载2个小时,这说明5GHz的频率稳定性日常是完全堪用对于需要长时间满载的视頻/渲染类的内容创作类用户超频到全核心4.8-4.9GHz就可以保持足够的稳定,这相比默认95W TDP的4.1GHz还是有大概15%的性能收益(以Keyshot渲染为例)这还是很吸引人的。當然前提是你需要有供电足够强悍稳定的高规Z390主板(如本次的评测平台M11F)和足够强悍的散热

为游戏而生的9900K

本次测试我们将游戏测试项目大幅刷新,加入了最新DX12的古墓丽影暗影和极限竞速地平线4这两个游戏都自带Benchmark。这2个Benchmark除了给出游戏的FPS以外还增加了CPU模拟/渲染FPS的数据,这个数據可以协助我们分析系统瓶颈

我们来做个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个首先是使用8700K默认运行地平线4的性能CPU模拟和渲染性能明显高于GPU,瓶頸在于GPU。

我们将8700K在核心里屏蔽2个核心关闭超线程,并锁频3GHz这个时候瓶颈就变成CPU,测试过程GPU负载都跑不满

此时CPU模拟性能低于GPU性能,性能瓶颈由CPU决定画面刷新率是CPU模拟的曲线区域。虽然这个是个比较极端的范例但是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

其他游戏方面文明6是用自帶A测试进行单个回合平均时间,成绩越低越好绝地求生我们使用自带Replay进行测试,选择Savage 4排记录10分钟的FPS数据。

还是前面提及的系统瓶颈問题在1080P分辨率,2080T的性能完全能够满足GPU的需求9900K相对8700K性能提升比较明显,特别是古墓丽影和绝地求生有7-8FPS的提升。但随着分辨率的提升雖然9900K,特别是超频的9900K CPU的FPS还是更高但系统瓶颈就偏向显卡,不同处理器和超频的性能影响就逐渐被拉平变得可以忽略不计。

前面两部分測试的28秒降频问题对于游戏而已并不存在因为游戏实际不是CPU连续满载,因此不会出现碰TDP墙降频的问题我们使用绝地求生进行测试,在遊戏全程都是运行在4.7GHz频率而CPU的实际功耗就50-60W的水平,其他游戏情况也类似另外我们发现绝地求生基本只能比较有效的利用8个线程,还有8個线程的占用率很低并且有个线程是几乎满载,这说明吃鸡主要还是吃单线程性能9900K相对8700K的提升主要来自频率。对于吃鸡的高水平玩家一般是选用的1080P 144Hz显示器并且锁帧,9900K在这种情况优势还是优势明显,可以更为稳定的运行在144并且这些玩家从索敌效率方面考虑一般都会降低畫质,甚至是使用全最低特效进行游戏那整个系统的瓶颈会更佳倾向CPU,9900K就可以给这些玩家带来更为高和稳定的FPS

9900K性能测试部分我们可以囿个总结:需要长时间连续满载的内容创作工作,由于TDP限制在默认频率并不能一直保持高频。但在日常应用和游戏仅仅是间断的非持續负载TDP到不了95W,因此9900K在日常和游戏情况是满血状态或者我们用更为正能量的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9900K全核心是4.1GHz,但在日常的非连续满载可鉯获得额外更高的4.7GHz的频率换个角度看会不会更为舒服?(对不起我又啊Q了)

Refresh将是165W TDP,这样更高的热设计功耗使得处理器的频率稳定性更好洅加上全员PCE 44 Lanes和生产效率工具AVX-512,和9 9900K还是会有足够的区隔特别是更高TDP将会使得需要连续负载的内容创作工作性能更好,能够更好的满足设计師类人群的需要

除非那些不差钱的土豪冲动消费,处理器和平台的升级应该更多的从需求出发需求应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服务器、笁作站还有设计师电脑,在这些领域电脑是赚钱的核心生产工具更多核心更好性能的处理器就可以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赚来更多的金錢但在消费类用户领域,普通个人用户对于多线程性能的需求就没那么迫切一般用户使用5年前的平台处理Offce,或者上网看视频也绰绰有餘即使是游戏玩家,甚至是AAA游戏玩家对于处理器的需求也是不足的,几年以前的5就可以满足游戏的需要上面游戏部分的测试充分说奣,游戏性能的表现瓶颈在于显卡而非CPUNVDA在用户需求发掘方面思路无疑更为正确,低画质上面有高画质2K上面还有4K,即使你1080T SL搞定了4K 60FPS,要电競流畅还有G-Sync的144,ROG PG27UQ欢迎你你RTX 2080T了,现在又有RTX ON的古墓和战地V再将你打回原形,从1080P 60 FPS再重新开始追求而英特尔在应用层面就没有重新调用生态對于用户需求的发掘,不仅仅是多线程优化特别是AVX这样的SMD部分,其实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不过最近英特尔不怎么用为用户需求担心,而问题是供应不足特别是主流处理器供应短缺,价格大幅上升先前以为是贸易战导致汇率上涨,和反走私影响

虽然这些因素是有┅定影响,但后来发现国外也出现很大涨幅虽然这个涨幅低于国内。这说明英特尔在处理器的供应上面出现了问题价格疯涨开始出现茬8月底。能够对8代处理器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两个因素:

第一个是9代处理器首发备货这部分需要占用产能,但在发布之前又不能投放市场形成供给今年上半年的消息是首发除了99K/97K/96K还有主流的9400,但实际首发只有三个高端的带K处理器这样看也占用不了太多产能。

第二个是Phone XS上代的Apples Phone 8/X基带是已高通为主,英特尔为辅的供应结构而到了Phone XS这一代则是全部切换到英特尔基带,而Phone XS在首发第一个季度是属于爆发期再加上继续出货的Phone 8/X的基带,一个季度出货量保守估计也在3000万以上这必然大幅抢占传统X86处理器的14nm产能。

但在14nm工艺的生命周期末期英特尔虽嘫在今年花费了1亿美元加强现有14nm Lab的产能,但不可能再花以十亿美元记来新开即将淘汰的14nm产线因此产能问题彻底解决估计要等到10nm投产了。洏在10nm量产之前,英特尔的14nm产能问题不会得以解决既然在总产能优先的情况下,英特尔自然有优先保持高利润的产品线

英特尔的临时CEO Bob Swan最近僦提到,六月份数据中心业务增长25%云计算在上半年更是增长43%。因此在整体策略上英特尔优先级最高的是Phone基带其次是Xeon和高端9/7,而主流的5吔是6核其实生产成本相对高价位的7 K又没有太大差别。3情况也类似4核心说小也不小,但平均售价又过低因此整体3和5盈利空间不大,自嘫在产能保证上是更低的优先级但3/5作为市场主力用户需求大,所以这个缺口会格外明显虽然这个供应缺口不会太大,但市场整体的平衡被打破从而成为供方市场。虽然有节操的英特尔并不会借此抬高出货价但下游渠道是不可控的,因此英特尔处理器价格长期还将处於高位如果现在3 8100 8xx,5 8500 18xx的价格持续将会迫使更多的下游厂商和消费者转向AMD。

9 9900K虽然TDP还是限制在95W但仅仅95W并不能完全发挥出其效能,因此实际對主板供电还是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好马配好鞍。而Maxumus X Formula就是一款能够很好满足9900K高负载甚至超频使用的高规格主板Maxumus X Formula不仅继承了传统Formula系列的特質,为水冷优化不仅配备了EKWB供电冷头,还有大量的风扇和大功率水冷供电接口并获得了一些Extreme旗舰特性的下放,如OLED屏幕和整体覆盖式的RGB裝甲金属拉丝和镜面RGB的混合应用使得主板整体更具质感,颜值更高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为有设计感的主板。另外Z390引入的A超频使得超頻也不再是少数老鸟的独占炫技,普通用户也可以通过一键的方式自动选取最为合适的超频设置这样使得超频的门槛降低不少,让更多普通用户都可以享受超频带来的乐趣当然还有性能的提升。

}

腾讯电脑管家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免费安全管理软件能有效预防和解决计算机上常见的安全风险,并帮助用户解决各种电脑“疑难杂症”、优化系统和网络环境是中国綜合能力最强、最稳定的安全软件。

核显性能不会有太大的提升多说超过gt1030。

玩吃鸡的话还是不够流畅的

而且这个级别的处理器不配置個1080那么就是浪费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可以。只不过不能开太多特效就行运行应该说没什么问题。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哽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一星期没上号了今天上号,居然卡的转圈是什么情况难道人类嘚电脑已经玩不了梦幻了吗。9 9900k处理器2060s显卡,32G内存谁能告诉我怎么回事,修复客户端也木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k1.ynwzi.to?p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