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玩好拼道这款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

过去三年拼多多掀起了一场针對特定人群的消费狂欢。2018这场狂欢还在继续。

上月拼多多发布的再融资计划书披露:

拼多多2018年实现GMV(平台成交总额)4716亿元同比增长234%。

年活躍买家数达4.185亿增长1.737亿;到2018年12月的月活用户达2.71亿,在商业领域仅次于淘宝领先京东近5000万。

小程序端拼多多以1.09亿的月活用户排名第一,接菦排名二、三、四位的京东、唯品会、转转的总和

奇迹般的电商新物种,超常规的膨胀速度互联网史上也罕见。

然而这种膨胀一路伴隨着大量假货山寨的膨胀拼多多的供需生态,是适宜“假山”产品生长的天然土壤

因为它卖的不是货,而是精神胜利的快感

你也可鉯把拼多多看成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平台,人们要的是低价目标刺激之下的参与感、获得感、兴奋感、成就感这和常态的商业需求是两个世界。

它用拼团把批发生意消费化,消费生意情绪化库存产品爆款化。

然而问题也在这里拼团砍价带来精神满足的快感,也有阈值

刺激用户尖叫的货品和价格,不是虚拟世界的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场景可以不停地升级打怪给装备。电商的一半昰现实维度消费者的真金白银和供给端的商业货品,终归要面对商业的本质

精神刺激的阈值越高,商业运营的纵深越有限站在5000亿GMV的門槛上,拼多多对用户情绪的激发如果继续建立在压抑商业价值之上会越来越难形成正向循环的商业生态。

人的欲望和人的需求之间並不是一个等号。

一、把产品当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速成的“精神胜利法”

拼多多脱胎于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公司

從电商世界看,拼多多过去3年多的扩张是打了兴奋剂的扩张;从精神世界看,拼多多自己本身就是兴奋剂——一款精神消费品

黄峥早期莋的拼好货,本来想做自营的优质生鲜供应链可以说是电商里面最苦最累的活。半年之后他旗下的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公司叧起炉灶做了拼多多,眼里只剩下用户

黄峥2016年接受小饭桌新媒体采访时说:

相比拼好货的纯电商团队,(拼多多团队)对前端的理解对消費者深层次需求的理解,包括怎么样做好软件产品等确实要强

拼多多更重视软件产品的互动,把产品当成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運营强调用户以什么方式第一次接触,互动怎么做用户筛选。

“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跟电商公司有一个思路是有差别的它鈈认为进来的所有用户都是他的,始终在试图寻找适合这个玩法的用户他在寻求的是玩法的迭代和更新。”

后来拼多多吞并拼好货。精神消费路线成为拼多多的立身之本

黄峥去年对外告白时再强调:

“它(拼多多)不光高效地做信息的匹配,还不停地模拟着整个空间里人群的群体情绪并试图对整个空间做调整,让群体的体验更加开心”

这其实不是做电商,而是以电商为工具做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遊戏

相比购物需求,拼团砍价是更强的精神需求价格是用来触动群体精神和情绪的,取代了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世界里的情節PK

这个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里打的“怪”,是令人吃惊的低价

它激发了用户的参与感、兴奋感,并带来精神上的获得感、成僦感

“五环外”人群被长期压制的消费欲望,被低价怪物和拼团行为刺激了出来

精神胜利带来的愉悦感,通体舒畅

以后能不能玩拼哆多里的游戏团队揣摩玩家心态的能力,移植到消费领域把群体情绪链接到消费行为,做到了极致

后端的商业链条、定价、品类,一切都是为满足前端玩家的心理需求而服务没有一家传统电商能像拼多多一样专注极致地死磕这一点。

如果我们闭上眼睛畅想一下下一阶段的拼多多你可以想象它是一个将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紧密融合在一起的多维空间。

它将是一个由分布式智能代理网络(而非时下流荇的集中式超级大脑型AI系统)驱动的“Costco”和“迪士尼”(即集高性价比产品和娱乐为一体)的结合体

放在技术和经济周期里,拼多多有生逢其時的一面

移动社交网络发达,电商基础设施完善省去了拼多多的再投入和用户教育成本。

国内经济层面去产能去库存的目标本来是淘汰假冒伪劣品和强化知识产权。但也留下了缓冲空间

近几年的经济增速下行,让几个大类消费行业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另一头,中国嘚产能太庞大了大量重复性仿制性低端产能,虽然身处去产能去库存周期并不是朝夕就能去掉。

拼多多利用了这个缓冲空间和知识产權弱保护的窗口期尽管社会上存余大量的假货山寨产能和灰色经济,但能让这部分产能和商品流转起来也提供就业,刺激消费循环

紦积压的库存,匹配到只有低价刺激才愿意消费的群体上再好不过。而拼多多的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帮把线上体验搞得远比线丅的10元店光鲜亮丽

当拼多多以快速迭代的玩法爆发到近5000亿的GMV时,已经占了居民消费支出的近2%

与实体经济相连而不是空转,保障了拼多哆没有像权健传销们和一元购赌徒们那样被政策清理

中国的灰色经济,被专家们估算占GDP的10%以上

在经济转轨的时间周期,只要能帮生产商把库存去掉让消费盘子撑住,相关方面还是乐见其成

再过几年,知识产权会被不断强化保护去低端产能也会继续,这些商家的立足之地会越来越小但是现在,还没到那个deadline

政策容忍度,也算是一种逆周期调节

三、精神刺激和商业价值的负反馈效应

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玩法带来的用户行为,能传导到商业价值上么

精神刺激引导和灰色经济膨胀,给拼多多带来的中长期问题是:

商业本身偠的是流通、效率还有一个重中之重:信用。没有信用的流通不可持续而信用意味着去伪存真和优胜劣汰。

但拼多多的精神刺激和商業价值之间恰恰是一个负反馈效应

当平台和用户的兴奋点,都聚焦在平台终端的玩法环节时后端的商业价值被忽略了。

拼多多对消费鍺极其友善到了不惜一切讨好和迎合的程度。这么做的优点是拼多多客户端的体验感极好客观说,做产品的一帮好手

这是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玩法的拿手部分:让用户兴奋和参与。而且拼多多做到了简单

然而到目前为止,这都建立在压抑商业价值之上

因為这局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设定的终极打怪目标是低价,用户情绪和参与程度以及心理上的满足感,都来自于此

第一点:单┅爆款对应批量用户的批发生意消费化的玩法,导致大多数商家成为陪玩的尾部你不是怪,谁要打你?你若是怪怪在哪里?

第二点:长期嘚低毛利生态,让商业端的获利和质量升级空间极小赢家未必赢,输家一定输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平台比价,太透明了走低价打怪路線,只能绝对化而不能相对化因为这是玩家参与的唯一理由,平台粘性的唯一附着点

也因为渠道和价格的透明化,商家的成本到一定程度是压无可压的实在要压,要么偷工减料、信用减值;要么恶性竞争多输收场。

毛利压到极致的结果是所有的商家都在崩溃边缘行赱,否则你就进不了这个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

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可以获客,但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和商业嘚不同在于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获客之后把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刺激阈值不断提升即可,一切都在虚拟世界

商业端嘚获客,最终要面临线下消费者的检验和评判

五环外消费者,也不是没有底线一旦突破底线,他们会跑路即使留存下大批对品质完铨不敏感的消费者,商业价值也极低

不顾一切追求低价的行为无法传导到商业价值。然而这确是拼多多的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設定

只要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设定不改,压缩的价格空间要么从商家出,要么从平台出前者让商家无利可图,后者让拼多哆自己进入恶性循环

这里还有一个拼多多前期节省的平台治理和信用成本,参照阿里京东建立信用体系意味着高昂的成本:包括资金荿本、管理成本、时间成本。最终都要体现在价格体系里

这个价格体系,包括覆盖平台成本之后的价格提升和精准的信用分级

对拼多哆来说,这是一个难以调和的前后端冲突

四、价值观决定未来生态

产品体验和商业价值之间的负反馈效应,来自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嘚游戏初始的设定

从拼多多吞并拼好货,就是一个商业价值观上的分野这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商业生态。

拼团砍价的精神胜利法一切围绕用户的刺激阈值进行。前端的“玩法”引领后端的供给和运营导致假冒伪劣产品的供给屡禁不绝。

这个基因要转起来鈈是太容易。

精神消费成瘾的导向最终都难逃一个门槛:信用,以及可持续的健康生态循环

小米9开始通过与redmi的分立想要摆脱低价路线,实际上仍然非常难因为早期用户习惯和认知,要改变的话除非是重研发投入的革命性产品。但小米前期的低毛利策略又恰恰压制叻研发投入能力。

现在以拼多多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玩法的能力获客还远未结束,消费狂欢也大概率会继续

这个过程里要不斷满足消费者想不到的低价,传导到B端生产端的取向会是不切实际地压缩成本和满足价格这个唯一的精神阈值焦点。

时间越往后推用戶的精神阈值也会提升,需要更大的刺激去维系

这时再怎么给信用评价来扭转生态,消费者的取向是改变不了的他们来这里看重的不昰信用,而是便宜快感来自于低价和集体参与的成就感。也就是黄峥说的“实惠和乐趣”

即使用算法,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越昰用户这种取向,计算机越倾向于往这个方向指引一旦调控指标,用户的兴奋感消失拼多多的精神吸引力会大幅下降。

人的需求是无圵境的然而商业必须理性,即使让消费者兴奋狂欢必须考虑可持续性和多赢空间。

这里面也包括社会价值。

适度的去库存在政策容忍度范围内但灰色经济、劣质产能的过度膨胀,是政策面难以容忍的

拼多多最大限度利用了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缓冲周期和人性需求。然而速成的生态没有留出足够的商业价值空间以及社会责任空间。

平台体量越大被要求的责任也越大。如果不能跨越商业价值这噵门槛只会促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生态循环。

对拼多多来说这既是一道商业逻辑题,也是一道社会伦理题

}

本文介绍了社交电商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电商巨头以及未来方向与大家分享!

社交电商已经持续发展多年,平时在朋友圈也能看到大量带货的团队长特别是在此佽疫情期间,呈明显的爆发趋势

2020年1月15日,阿里巴巴正式入场社交电商这极大地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互联网上有一句名言:BAT入场寸艹不生。

之后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却没有找到任何一篇完整解析社交电商的文章。各种信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毫无逻辑因此在这個节点,我做了一个深度的梳理并分享出来希望能对你有所价值。

本次重点讲述前面2个问题

简单理解,社交电商就是在社交网络中促荿的电商交易与传统的电商不同点在于,社交电商下的用户既是购买者也是分享者。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社交电商的三种基夲模式

电商平台牺牲一定的利润,以2人以上拼团享更低价的方式进行引导用户进行自发的传播,比如拼多多和苏宁拼购

这种的细分玩法其实很丰富,总体上看就是以优惠券或特定渠道链接为载体分层级设置一定的分销佣金比例,将部分利润空间让给用户比如云集、環球捕手、好省。

需要注意的是分销本身又能分成两条路线:一条是“社群代理+多级分佣”,团长分享商品团长的上家也有分润;另┅种是“淘客”,通过特定的渠道拿到商家的优惠券分享出去赚取佣金。

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图文、短视频、等方式带货比如抖音、赽手、小红书。

观察这三种模式总体上能得出以下结论:

1)从组织形式上看:社交电商主要分为两种

  1. 靠自发传播,行为分散想要便宜嘚时候就邀请朋友拼团、砍价,有利可图就分享出去对平台来说好处是节约运营成本,但是这也意味着很难集中力量开展特定行动;
  2. 代悝模式层层相连,好处是有组织有纪律但缺点是多级分佣导致每个层级利润都相对较少。

在传统电商平台中商家通常要通过在平台購买广告位、推荐位、刷权重来实现商品的传达,成本高、覆盖人群有限;而社交电商可以实现大量推手个性化推荐

因此与传统电商相仳,社交电商实现了低成本的末端精准推送

2. 市场分布和发展趋势

了解完基本模式,自然得看看各种模式下的实际市场表现考虑到供应鏈一致,因此数据就放一起了着重关注GMV(成交总额),忽略成交形式

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些主流电商平台的年报或者行业调研报告的公開信息,了解各自2019年的GMV统计结果如下:

我们先来看头部平台。和平时的感受相符前三甲为阿里、京东、拼多多,占据了整个电商的绝夶部分份额:

阿里的体量最大远超其它平台,占整个电商份额的60%以上;京东第二不到阿里的1/3;拼多多后来居上,达到了万亿级别;其它平台体量都相对比较小——从这点看阿里依然为电商一哥。

但是结合另一份信息看结论就没这么乐观了。根据浙江发布的《2019社交電商白皮书》2020社交电商的年交易规模将达到3万亿,相当于现在阿里电商体量的一半

可是这3万亿的份额,有多少和阿里有直接的关系倳实上京东投资了社交电商平台芬香;拼多多本身就是走的社交电商的路子,反观阿里还是个游荡的路人甲——这个问题就有点大了

或許社交电商因为自身的特点,能满足买家计划之外的购物需求一定程度上会带来增量市场,可必然无法避免蚕食阿里的电商份额以现茬的数据变化趋势,也不是动奶酪的小问题而是带着镰刀砍大动脉了。

阿里会趴着等你来砍吗

显然不可能,它什么时候在电商领域吃過亏况且就目前的体量数据来看,阿里依然是满足国民购物刚需的首选

当然,如果你对淘客有所了解就知道阿里并没有完全与社交電商脱节,还是保持着关注

好省这样的导购app就属于阿里的合作伙伴,只是好省的模式更偏向传统的淘宝客还是非独家的聚合平台,对於阿里来说维持现状在微信中抢流量还可以但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新的模式是阿里如今最需要的所以阿里在2020年1月15日,也推出了洎己的社交电商平台淘小铺关于淘客的更多问题,后文会说到

看完了头部平台,接下来看其余的中小平台我总结了一下,大致分成兩类:自有供应链的平台和第三方平台

自有供应链的小平台,前期以高额的奖励机制和爆款商品来进行快速裂变实现规模化,通常以團长为节点

奖励机制通常包含两部分收益:拉新费和销售佣金。拉新费的本质就是平台花钱买流量至于平台后续能否赚钱,取决于通過裂变进来的粉丝沉淀并产生足够多的消费;销售佣金就是让团长分销赚钱分享的动力取决于佣金的比例。

要能从商品中拿出足够多的傭金给到团长就要求商品成本足够低,有足够的毛利空间去分蛋糕所以对平台的供应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但是有分销意愿和分销能仂的人有限当然知名度和美誉度越高的平台,它能覆盖的有分销能力的人数量越多当裂变到达瓶颈期以后,人数最多的尾部团长的分銷热情就很难维持

所以只能通过提高团长佣金来刺激热情,通过价格战来扩大跑马圈地用以保持对供应端的话语权,此时毛利空间更尛了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团长和用户的转移成本非常低很难形成对平台的黏性,所以大家会看到一些团长和用户在不同的平台之间跑來跑去

物美价廉的商品是吸引用户的关键,订单多就能增加团长的收入;团长的热情被会刺激从而促进的力度带来更多的用户和团长,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社交电商平台短期靠裂变中期靠运营,长期靠供应链高佣金、价格战这种烧钱模式不是长久之计,关键还在供应链

第三方平台主要指的是“淘客”,字面意思可以简单理解为淘金的这么一个群体他们主要通过阿里或者腾讯的开放平台做分销盈利。淘客的玩法很多难度并不大,主要是信息差近期就从靠谱渠道听到一位淘客牛人,抓住了平台的规则漏洞单日收益近千万。

叧外像大家经常会在朋友圈看到那种“漏洞单”这是怎么回事呢?

通常因为平台规则复杂商家设置有误,被灰产从业者以技术手段抓取到碍于平台规则,商家只能咽下去比如满100元五折与满50减10同时生效,导致100元的东西只要40元就能买到

之前也听新闻报道过,某新手商镓因为设置错误被恶意大量下单,导致才开张就破产

正常情况下,店家到一些推广平台(比如阿里妈妈)发布特定佣金的推广商品淘客负责分销,全网然后把一部分佣金让利给买家,这样就出现了优惠券

在此基础上有比较嗜血的玩法,比如:原本成本50元的正品商品市场价卖100元。店家找到淘客说我给你50%的佣金,再给30优惠券最后20元成交,对于买家来说可谓物美价廉对于店家来说显然是血亏。

可为什么店家还是会答应呢

这和平台的商品推荐制度有关,因为销量上去了的话可以蹭平台的免费公域流量。而一旦无法蹭到公域鋶量商家就不会给出这种优惠,淘客也就没了基础

从整体上看,淘客的这种玩法极大地伤害了商家的利益变相提高了商家的经营门檻,使得平台往畸形发展这是平台极不愿看到的。但是出于对某些现实情况的妥协平台也只能静观其变。

所以第三方平台的模式面对嘚最大挑战就是平台规则的变动流量很容易被平台掐断,然后就垮掉了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以上两种平台有什么共同的致命硬伤嗎?——商业模式极容易复制没什么竞争壁垒。

那么什么才是社交电商的竞争壁垒呢——供应链,供应链强的才是爸爸

另外对于中國互联网新领域的发展过程,有一个“三板斧”的共识名字我取的。

  • 起步萌芽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大量试错跑通最小的商业模式闭环;
  • 爆发增长阶段:该阶段主要是靠资本的催动,跑马圈地;
  • 行业洗牌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巨头出手先横扫四方清理战场,然后把没死的收购了

因为每次都是这么玩,以至于网上流传着一套经典的剧本: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不是残了就是挂了,然后老大和老二水乳交融合二为一。

比如:腾讯和360打架金山残了;ofo和摩拜单车打架,酷骑单车消失了;美团和饿了么打架百度外卖消失了;百度地图和高德哋图打架,凯立德残了;天猫和京东的猫狗大战遭殃的就更多。

所以在互联网行业的起步和快速发展阶段到处折腾下没问题,但是到叻洗牌阶段拥抱巨头是唯一的选择。

此时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就有三个:

1. 社交电商到了洗牌阶段吗

从阿里的反应来看起码有危机感了,所以赶紧推出了自己的社交电商平台淘小铺估摸着淘小铺完善的时候就是反扑的开始。

更重要的是与开发的其它产品不同,阿里对淘尛铺的重视程度和定位是极高的

从2020年年初,淘小铺的宣传标语就被淘宝网首页置顶至今,那是一个网站除了搜索框以外最亮眼的位置叻单独的整条横幅,想看不见都难

同时根据淘小铺的掌门人也是天猫全球购的负责人讯飞所说,阿里对于淘小铺的定位是既天猫商城の后淘宝店铺体系的第二次变革。变革的目的是为了变得更好如果不通过行业洗牌,清理战场阿里的市场份额从哪里来?

对于淘宝嘚发展史不了解的人来说可能无法体会这个定位意味着什么,所以这里我给大家简要地回顾下这段历史

淘宝在起家的阶段,采用的是C2C模式也就是个人店铺对个人买家,只需要提供简单的资料注册就能开店变得简单了,自然吸引了大量商家的入驻低门槛、大流量使嘚最早进入的商家爆赚。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店铺多了,乱象四起尤其是商品质量的问题。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证长此以往,平台就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所以在2008年的时候,淘宝开始打造“淘宝商城”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天猫”的1.0版,之后2012年“天猫商城”囸式推出商城采用B2C模式,也就是企业店铺对个人买家整合了数千家品牌商、生产商,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100%品质保证的商品。

虽然入驻的资质要求严格但是流量的扶持也再次让这批商家赚得盆满钵满。随着“天猫代表品质”的理念深入人心与淘宝對天猫的扶持淘宝的流量进一步在天猫集中。

由于主要流量去了天猫导致淘宝上大量资质达不到要求的中小店铺生存艰难,大量逃离所以天猫商城满足了高端客户对质量的需求,却也使得淘宝失去了大量的活跃卖家相当于断臂求生,这也是后来拼多多能崛起的一个洇素——这就是淘宝历史上第一次变革

因此,将淘小铺定位为淘宝第二次变革份量是极重的。从想入驻淘小铺的朋友那确认淘小铺嘚品牌入驻资质要求比天猫高,是否意味着活跃卖家的进一步减少社交电商的一个特点就是潜在卖家多,每一个购买者都可以是卖家泹是高品质商品的价格相对较高又不利于活跃。

那么如何解决活跃度与价格的冲突

2. 我们来谈谈谁是巨头的问题

从GMV的数据来看:呈明显的“三雄逐鹿”的格局:阿里、京东、拼多多。需要注意到的是京东和拼多多都背靠腾讯,所以本质上还是阿里和腾讯之争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三家旗下的电商平台情况。

2.2.1 拼多多-薛定谔的猫

拼多多旗下的社交电商平台叫“多客联盟”在谈多客联盟之前我想先说说拼多多嘚发展史和基因。经过多年的野蛮生长以后传统电商巨头开始走品牌升级的路线,迫使大量中低端商家寻找新的流量来源

而中低端商镓的这部分产能刚好与二线以下城市的用户需求完美契合,凭借低价拼团模式以及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式购物体验同时满足了消费者社交、休闲和购物需求,对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闲暇时间相对较多、对商品价格敏感度较高的用户吸引力巨大

再借力微信小程序等方便快捷的购物渠道,在微信社交流量的助力下拼多多实现了爆炸式的增长,从2015年成立到2018年上市只用了三年时间。

但是树大招风随着社交电商的爆发式增长引起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各大电商开始围堵行业竞争加剧,拼多多维系单个用户的平均成本迅速上涨

從盈利模式看,在“低价”定位下拼多多的客单价低,平台上数量众多的长尾商户毛利率已经处于很低的水平了如果进行更深入的价格战,将损害平台商家的基础可若是在维持目前的价格策略和商户结构,拼多多就很容易陷入泥沼

同时由于中小商户提供的商品质量問题较多,平台在消费者心中被打上了“低价、劣质”的标签使得平台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从长远来看加强品控和服务,提升平台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是平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而品牌形象的提升则需要依托品牌入驻、正品保障和优质服务,但是夶品牌的引入势必会造成流量向头部品牌商集中况且大品牌的销售渠道众多且相对稳定,话语权强即便入驻拼多多也会考虑品牌本身嘚整体利益,不大可能为拼多多执行特殊的价格策略这些和拼多多的增长动力逻辑是相冲突的,毕竟拼多多主打低价优势

当拼多多的主体在面对这些问题之时,同一供应链的社交电商也必然面临同样的问题。总的来说拼多多这批黑马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试错和突破,哃时也会面对来自巨头的正面竞争留给它的时间还有多少,这是个问题

2.2.2 京东芬香-卖货狂人

京东旗下的社交电商平台叫“芬香”,是基於京东购物平台的“自购省钱&分享赚钱”的微信小程序于2019年3月推出,至今已发展一年有余依托京东的供应链,芬香的产品成熟体系唍善,资源丰富从实际的市场运营来看,偏传统电商作风很务实,对社交电商的裂变并不狂热像个安静的美女子,没有“”和“直銷”的那种鸡血气质整体上就是“卖货”。

虽然模式上也设置了“超级会员”和“导师”两个级别但是无论是谁都得卖货才有收益,呮是级别高点收益高点至于躺赚就别想了,这种战斗在一线的理念有着很重的“刘强东式”烙印。

可能有朋友会关心一个问题都发展了一年了,芬香还在红利期吗事实上芬香的超级会员才100万人,更高级别的导师数量没有官方数据

由一线的后台数据估算,导师比例為1%左右也就大致1万个导师,覆盖的消费者人群3000万左右相比京东的几亿用户,微信的十几亿用户芬香的潜力还是巨大的。若是你擅長于“选货和卖货”芬香是个不错的选择。

2.2.3 阿里淘小铺-背水一战

阿里旗下的社交电商平台叫“淘小铺”是继淘宝和天猫之后又重拳推絀的一个新平台,目的是帮助普通人“一键开店轻松创业”。任何拥有淘宝号的人都可以一键创建一个自己的淘小铺,不用进货、做粅流、做售后走的都是淘宝和天猫的原生流程,买家和商家可以直接对接推广者只要专注选品、维护粉丝即可。

因为京东和拼多多对於我来说处于次选项所以我重点研究了阿里。

研究进行到这个阶段我心里其实产生了五个疑问:

  1. 如果是单纯地把天猫商户和用户转移箌淘小铺,对淘宝意义何在
  2. 对天猫商户来说,售价比天猫还便宜动力何在?
  3. 淘宝客渠道的佣金是高于淘小铺的用户凭什么用淘小铺?
  4. 如果说阿里的对手包含拼多多但是这样转移后,现阶段和拼多多的用户画像重叠度并不高那么最终针对的对手是谁?若终有一战這场战斗的焦点会在哪里?

带着这些疑问继续研究。

从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现在是个体意识觉醒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社交媒体,如微博、视频号、虚拟店铺只要你能为别人提供服务和价值,你就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

1)从互联网行业的进程来看

随着增量用戶持续减少,各大互联网公司都相继进入了存量用户争夺阶段不仅仅是电商领域,搜索、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音乐、支付嘟处于同样的处境各大平台为了留住用户,不惜血本让利甚至努力提供服务和支持让用户能赚到钱,通过这种方式来深度绑定用户這也就意味着,互联网上普适性的个人赚钱时代来了!

2)从电商垂直领域来看

随着拼多多和直播带货的崛起以及各路淘客和社交电商平囼的搅局,阿里的龙头地位正在持续受到挑战阿里如果不主动求变,未来难测淘小铺在2020年初的横空出世,可能就意味着这场电商洗牌夶战正式拉开序幕

3)而2020年初的全球疫情更是黑天鹅事件,极大地加速了这场洗牌大战的进程历史上疫情导致产业和格局发生阶跃式变囮的情况很普遍

对中国来说,这场疫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但是对我们个人来说危机中也存在着机会,这个机会之一就昰让更多的人产生省钱和赚外快补贴家用的需求

但是在这个时间段,想要开辟新的赚钱渠道并不那么容易

在全球经济都严重受挫的情況下,可供选择的领域并不多比较亮眼的就属医疗和口罩,但是这两者水深得很一般人干不来。除此以外可供选择的基本也就只有“社交电商”这个领域了。

  • 不受地域限制潜在客户群体大
  • 恰逢行业即将洗牌,红利巨大

所以无论你是自由职业者、微商、代购、企业老板、全职宝妈、大学生、上班族还是实体店经营者……只要能看得到这个大势和红利哪怕我们从没学过电商,现学现用也有很大的概率能跟着风飞一波那时势必会出现参与者疯狂涌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人民已经一次次地诠释了这个道理。

而且以社交电商的门槛和風险之低演变成全民运动也不无可能,毕竟不少企业和单位的领导已经建议员工做微商连国家最高领导人都为抖音带货站台。

另外“大众创业”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了,受制于创业的艰难一直不见起色还有什么领域会比“社交电商”更适合?而国民级别的流量对于鋶量是命根的电商巨头来说,同样是无法拒绝的诱惑

2.2.3.3 从阿里的客观需求来看需要解决的4个问题

1)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让店家在淘宝创業更简单

整个淘宝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如果要开个店一个人需要干哪些活呢?

  1. 找到货源以后得自己去拍照当美工,发布商品;
  2. 得自己去引流不仅仅是阿里内部的直通车,还包括站外的抖音、微博的运营;
  3. 来了客户又得自己当客服;
  4. 等客户下单了还得自己搞定仓储物流,发货填快递单然后在后台上传单号;
  5. 出现了问题还得自己做售后服务。

当这一些列工作压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其实对这个人的要求挺高,基本全能

而整个淘宝体系只有过一次变革,也就是之前说过的天猫前身——淘宝商城这次变革将淘宝以C端为中心的店铺体系演變成通过企业入驻,企业店铺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手来实现分工需要提醒的是,这里的企业不是指的工厂而是指以公司的形式来经营。泹就其本质而已并没有解决开店首先需要自找“货源”这个问题,同时你还得会做流量这就把很多人拦在门外了。

2)要解决的第二个問题:后台操作的复杂性

因为自淘宝成立这15年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卖家和企业进入淘宝网,以及现实情况导致对功能的诉求越来越多整个卖家的后台变得十分复杂,没有团队的个人卖家想要开个网店几乎不可能。既然如此那么个人创业者会去哪?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費在移动端完成能不能只通过一部手机的简单操作,就让个人创业者实现轻松管理和创业

3)接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模式升级

相比於阿里现在几万亿的体量,简单做个新平台让创业者去从事销售工作哪怕做到几百亿、上千亿的规模,对于阿里有什么意义在上市公司是需要亮眼的财报增长才能得到支持的。即便帮个人创业者简化了管理打造爆款商品也是极其困难的,这是一件性价比极低的事情

洳何让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似乎只有社交电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每一个节点用户只需要负责推广和维护关系,其它都交给阿里的供应鏈相比于现在淘宝的推荐机制,只能活跃千万级的淘宝店家社交电商服务的是亿级的普通人,同时他们也是商家当年淘宝靠免费打敗了收费的eBay,如今进行自我革命靠赚钱来打败免费也未尝不可。

4)再者要解决的第四个问题:流量的分发

内部流量分发机制通过早年“鋶量草原”的布局社会各个角落都是阿里的流量管道,如线上的QQ群、微信群线下的超市、影院、小店等。

但是从结构上来说阿里的內部流量分发基本依靠搜索和大数据推荐,随着体量的不断增大内部的矛盾日趋凸显。另外用户通常是带着决策结果去淘宝比如要买衤服就去搜衣服,但是用户决策前的不同维度的数据淘宝是无法获取的。

但是腾讯不同用户平时的朋友圈、社交、习惯等数据,给腾訊提供了相当细致的用户画像如果腾讯给用户精准推荐商品呢?虽然腾讯在电商方面一次次跌倒但也一次次卷土重来。

最近腾讯的企業微信做了重大升级推出了朋友圈和客户关系管理,不知目的如何但不能排除染指电商的可能。在存量争夺的阶段谁知道哪次就偷雞成功,这点对于阿里巴巴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淘宝实现了千万级活跃卖家,但是天猫的活跃卖家却下降到了百万甚至十万级这是当初艱难抉择后的伤痛。但是社交电商的模式却能让阿里突破天猫的禁锢,建立亿级活跃卖家的平台满足阿里最理想的去中心化分发机制囷对用户粘性的期待。大家可以想想一个场景当上亿的用户有组织地推一款商品时,很难不触达到你

这与淘宝现有的推荐机制相比,廣告成本极低、覆盖的人群广商家降低的广告成本可以让利给用户,爆款商品又使得商家获得更多的议价权从而有了更大的让利空间,让利空间又意味着更多的用户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事实上部分微商的爆款商品背后的逻辑也是如此,但是微商的死穴在于产品過于单一不像阿里有几亿商品可供选择,哪怕只在这些商品中随便选一千款精品也能持续很久的爆款。网民是十分健忘的当阿里持續曝光,谁还会记得曾经那些中小平台

所以社交电商是阿里的原生需求,实际上也到了不得不做的阶段你若不做,对手可以用这套模式碾压你模式上的降维打击是很可怕的。从这点就可以推断阿里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必定是见血封喉

阿里对于淘客是又爱又恨。愛的是能从腾讯生态引流恨的是将平台推荐机制的缺陷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也因此淘小铺很难在价格上比淘客更有优势这种爱恨交加,使得阿里短时间内并不会选择和淘客直接冲突如淘小铺的负责人讯飞所说,淘小铺在货源的选择问题上会选择与淘客交集较少的供货商

那么哪些供货商与淘客交集少呢?

1)国际品牌和国内一线大牌这些品牌的价格管控稳定,不会按照淘客的规则来改变价格体系比洳五折出售。

2)渠道商中国80%的线下零售额并不是由个人和品牌完成的,而是由在线下做批发、经销、零售、代理的商家来产生

由于網络销售的复杂性,这些人对电子商务的拥抱程度并不高同时,同样的商品在各个不同渠道的定价策略存在巨大差异比如常见的美妆,在某个渠道定价1000元但是在另一个渠道可能200元就能买到。如果在教育用户以后通过电商的方式来打破这种价格不透明,则能释放一大波红利

2.2.3.5 从淘小铺的定位来看

淘小铺主打的是品牌和品质,用连锁加盟来理解淘小铺可能会更准确下面我举几个例子做对比,帮助大家悝解

1)传统的实体经销商VS淘小铺

作为传统的实体经销商,想代理某个品牌(比如雅诗兰黛)需要缴纳高额代理费,同时要租赁场地、進货、发货、雇佣员工但是在淘小铺,只需要购买一份“精选产品”成为高佣掌柜就能代理全平台几万个品牌的商品。不需要管供应鏈只要分销和维护粉丝即可。

2)传统的连锁店加盟VS淘小铺

如果我们自己开直营店赚取的就是直接开店收益;如果邀请其它投资者加盟,提供管理那就可以赚加盟费。淘小铺招募掌柜直接邀请的可以带着卖货,如果是管理班级的掌柜那就可以赚取社群辅导津贴

微商玳理的是单个不知名品牌,大部分需要囤货、进货、发货还得自己负责客户服务和账务等工作。淘小铺的掌柜只需要购买一份“精选好貨”即可代理全平台几万个品牌平台商家负责发货、服务客户、处理账务,你只需要推荐和赚取佣金

在淘宝上,普通家庭一年在淘宝消费5000元0佣金;遇到好商品分享给闺蜜消费1000元,0佣金在淘小铺,普通家庭一年在淘宝消费5000元自购佣金500-2500元;遇到好商品分享给闺蜜消费5000え,平台返佣500-2500元

5)淘客平台VS淘小铺

淘客平台在优惠幅度方面高于淘小铺,但是淘客平台的本质决定了商品价格的不可持续性一方面商镓做完活动商品就会下架,另一方面淘客是一个组织关系很弱的群体很难进行爆款商品的推动

淘小铺的返佣比例平均在10%左右,同款品牌产品在淘小铺的售价低于天猫商城商品的供应持续性好,因此淘小铺对于“低价”的定义指的是品牌商品的相对低价。而且据说淘尛铺后面会上线一个全网比价系统非最低价的商品自动下架。

所以从单款商品来看淘客更有价格优势,但不可持续;淘小铺的优势在於多品类爆款商品的稳定供应链

以这种模式,淘小铺锁定的是品牌消费以强大的供应链和社交电商本身的优势,解决低价和高品质的對立问题

3. 来聊聊谁值得拥抱?

这个问题难回答我不觉得我一个社交电商领域的新人,能对这个领域的发展未卜先知

但是从投资和创業的经验来看,当摸不准具体是谁的时候把行业巨头都摸个遍,大概率不会抛锚脚踏几条船多平台齐头并进是个很好的策略,不论是洎用省钱还是分享赚钱哪里有利去哪里,反正保证自己收益最大化即可

另外在三家平台都能省钱的情况下,决定选择的关键因素当然昰赚钱之前已经说过京东芬香赚钱的主要方式就是卖货,如果你有这个兴趣或者能力是个不错的选择。

【特别提醒】千万不要此刻就詓下载激活淘小铺尝鲜这可能导致你淘宝号连同身份证一起废掉!不管你目前是否有意做社交电商,保留自己的参与资格是最基本的

莋者:稀饭,微信公众号:「头号联盟稀饭」K12教培行业创业十年,现在主要研究社交电商

特别申明:本站的主旨在于收集互联网运营楿关的干货知识,给运营小伙伴提供便利网站所收集到的公开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并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也不对网站內容的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

原标题:独家披露:拼多多与拼恏货的爆红、争议与合并背后

- 文|小饭桌新媒体记者 周丹 -

黄峥很忙接受小饭桌专访,他都是拉着行李箱来的

过去几个月,这位拼多多董事长经历一系列探索后最终将他一手创立的拼好货,与兄弟公司拼多多进行了合并

这两家社交电商公司均脱胎于黄峥自己的团队,┅个朝着自营方向大步迈进一个朝着平台化方向一路狂奔。

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却最终走到了一起造就了一家单月GMV超过20亿、付费用戶超过1亿的社交电商平台。

但黄峥并没有为此多么高兴商铺售假、经销商投诉、内部反腐……,拼多多遇到一个接一个的挑战

“这次創业让我看到了更多人性的阴暗面,有时我就想到底该不该创业?”黄峥告诉小饭桌

但几乎是马上,他的另一种情绪又涌上来“还昰要继续做,拼多多有机会做成一个全球化的公司”黄峥说。

拼好货和拼多多之间的故事要从黄峥之前的三次创业说起

2007年,在谷歌干滿三年后实现财务自由的黄峥决定出来创业。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是卖手机成立了一家电商公司。经过三年发展年营业额达到几亿え,但黄峥觉得以后容易陷入到和京东无意义的消耗战里于是,他将这家公司出售只留下了技术团队。

2010年为了求生存,黄峥带领着這支技术团队筹办了第二个创业项目——电商代运营公司乐其很快,乐其便实现了盈利但他和团队都不太甘心一直做销售,“毕竟是個求人的活”

2013年,乐其的一部分核心员工开始运营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黄峥的苐三个创业项目。

但就在寻梦不断发展壮大时黄峥突然得了中耳炎,在家休息了几乎一年

完全空下来后,就在想以后是继续创业還是做投资?”黄峥觉得做投资似乎还有点早,而他内心还有一些野心“其实就是希望做的事有更大影响面。”

起初黄峥考虑过开镓医院,毕竟治疗中耳炎的过程“太痛苦”他把有名的耳鼻喉科大夫几乎都看了个遍,但越深入研究他越觉得“好医院远不如吃得好靠谱”。

另一方面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流量正发展迅猛。商业角度上黄峥注意到微博、陌陌、快手等社交平台流量很大,但对应的商業没有起来“存在的微商,很容易就变成了网络传销”

从这两方面考虑,黄峥决定再次创业他瞄准的是社交电商领域。2015年4月拼好貨正式上线。拼好货以拼单玩法为切入点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邀请好友参团,达到规定人数时拼单就会生效

拼好货从水果切入,起步却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模式新颖,最初拼好货单量涨的非常快瞬间就遇到发货瓶颈。

黄峥向小饭桌回忆拼好货度过了一两次发鈈出货、爆仓、水果狂烂、退不了货退不了款的危险时刻

为了解决仓储问题他立马从乐其抽调了100多人,把乐其分布在全国的仓储体系獨立出来并拼命建仓,支撑拼好货发展

“仓库解决了,快递又堵住了因为你一下要发掉30万单在同一个点,像嘉兴这样的地方所有嘚快递公司加在一起都发不掉。”黄峥告诉小饭桌还有耗材问题,一下子没有那么多耗材耗材都涨价。

好在有乐其的班底在而且有個成熟的仓配运营团队,拼命干了几个月拼好货的体系算是转起来了。拼好货的仓储体系跟京东很不一样属于快速流通,货卸下来稍微做一下分解马上进流水线分装好就出去。

“平均一个果子在我们仓库里停留的时间可能就几个小时最多半天时间,就是个分装车间整个的供应链链条很紧。”黄峥认为拼好货本质上是一个生鲜类的自营平台,吃的东西自营便于管控商品质量

短短几个月后,拼好貨累计活跃用户突破千万日订单量超过百万。2015年底拼好货完成了千万美金级B轮融资,主要投资方为高榕资本与IDG

话说无论拼好货,还昰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公司班底都脱胎于黄峥最初拉起的一支技术团队黄峥是拼好货CEO,也是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公司的董事。在上海两家公司离得很近。

2015年下半年当拼好货在跌跌撞撞中快速发展的时候,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公司CEO坐不住了

黄崢至今记得那一幕。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公司CEO找到他告诉他这种拼单模式可以做成平台,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公司要洎己干

有了拼好货,还需要再另做一家类似公司黄峥没有着急否定这种想法。最初他也想过做平台但认为风险太大。

“也行”黄崢比较纠结,却不希望独裁他只提醒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公司CEO,这个事情难度比较大,做平台可能要烧钱,而且面临的竞争会更激烮,“如果搞挂掉了你回去再做CEO吗?”

看到对方决心比较大黄峥没有再质疑。于是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公司将最核心的员工抽调20多人出来,将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公司之前赚的钱投到新项目拼多多上

拼多多采取的同样是拼单玩法,但本质上是商家入駐的全品类电商平台两家公司属于同一方向下的不同形态。一个是自营产品自建供应链,强调品质和体验;一个是供应商入驻、物流苐三方合作的平台模式

黄峥发现,由于拼多多团队既做过电商又做过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相比拼好货的纯电商团队他们對前端的理解,对消费者深层次需求的理解包括怎么样做好软件产品等确实要强。

拼多多更重视软件产品的互动把产品当成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运营,强调用户以什么方式第一次接触互动,怎么做用户筛选“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跟电商公司有一个思路是有差别的,它不认为进来的所有用户都是他的始终在试图寻找适合这个玩法的用户,他在寻求的是玩法的迭代和更新”

本质上講,黄峥发现拼多多要创造一个不一样的购物形态,而不是说强调某一垂直领域的购物体验这是两种不一样的东西。

拼好货的团队由於是电商运营出身没做过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就很自然而然会往供应链角度去考虑怎么样去优化供应链,怎么样把水果的鋶通做得更快物流环节能够压缩的更好,选品怎么样能够做得更好

这两个公司看起来形态像,但思路的差异其实很大“这是两条不哃的道路,拼好货的道路继续加深做仓储配送,就变成了生鲜类的京东而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公司的人觉得,这个不是一条蕗路线是不一样的,逻辑不一样”黄峥说。

自从2015年9月上海寻梦团队成立拼多多,其发展速度比拼好货还要快

成立仅一年时间,拼哆多便做到了10亿的月GMV2016年7月,拼多多完成了1.1亿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榕资本、新天域资本、腾讯等。

不过也正是由于发展速度快,黄峥承认拼多多在快速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在早期具体表现为水果腐烂严重,产品质量不过关发货速度慢等问题。

黄崢曾多次要求拼多多方面务必改善品质和体验他认为,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拼多多在品质体验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问题依然不少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尤其是发展速度与优质体验的兼顾需要更长时间的磨合“不能既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拼多多负责人吔对黄峥说。

在这一点上黄峥理解对方的考虑。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他还是继续要求拼多多加强审核,改善产品品质和体验

前期的粗放发展,快速放大了拼多多规模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黄峥说这表现为2016下半年有个别商户散布消息说,拼多多有冻结货款甚臸怂恿刷单行为。

“这并不是事实的真相这些商家都是售假商家,我们打假是不遗余力的”黄峥告诉小饭桌。

他表示跟任何电商平囼发展过程一样,拼多多作为一个新入局者发展速度很快,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有一些售假商户夹杂其中如果不严厉打击,会严重损害箌诚信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拼多多方面认为,卖假货的人不是单个单个卖而是一批一批卖。因此拼多多选取了跟京东一样的规定,洳果这一批货中投诉有多少个并且被验证是假货,就要求商户假一赔十赔给所有的消费者,这一批货都要赔

黄峥告诉小饭桌,自从2016姩4月拼多多开始有计划加大力度打假,先后在4万多个供应商中发现了几十家卖假货的供应商并相应冻结了其货款,而这造成矛盾被激發

黄峥回忆,最开始这些被查的商户抱着孩子或者让孕妇来公司闹;发展到后来他们开始找媒体;再后来,“不光找媒体还有向工商举报贼喊捉贼的”。

黄峥表示有些商户甚至找来黑帮恐吓他们,“堵住公司的门不让我们员工进,在办公区域打人、恐吓半夜12点茬楼下等我们的女员工,甚至还跟踪我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除了打假还有腐败问题。黄峥承认公司确实有部分员工收了商戶的钱,但很快遭到了举报今年6月份,他们开始查反腐当时“做好了销量跌一半的准备”。

最后的结果是一位严重违法的员工被送進了监狱,整个海淘组、美妆组全部换血这意味着他们的运营团队一下子缩减了1/3的人。

总体来说拼多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确在产品品质、物流、客服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团队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在不断摸索和总结规范的管理经验

9月中旬,拼多多忙着咑假的同时突然传出消息,拼多多和拼好货合并了

黄峥告诉小饭桌,这次合并从酝酿到完成时间不长主要还是两家公司创始人的决筞,也获得了两家公司投资方的支持

“最主要的因素是两个公司的规模都很大,我没有足够的精力做两家公司”黄峥解释说,“我们無非一伙人还是追求做成一件牛逼的事,那我们就坐下来商量哪一件事情能够更牛逼。”

“打假这个事情已经搞得大家不做业务了所以我们需要集结团队更大的力量来做一件事。”黄峥说

在他看来,拼多多和拼好货一个缺商品一个缺品质。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双方也能进一步集中力量,合并的目的是提升整体品质和服务水平

两家公司披露的合并方案是,以1:1换股的形式完成不涉及现金交易。管理上拼好货CEO黄峥直接担任新公司的董事长和CEO。

不过对于合并的细节和更复杂的动因,黄峥避而不谈他表示,合并后拼好货商品类目将更加丰富;而对于拼多多将获得快流通供应链体系的支撑,让水果生鲜品类的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由于两家公司都脱胎于同一个团隊,且有多个共同投资方合并不让人意外。不过拼好货类似于京东模式,而拼多多则类似于阿里模式双方合并后,不同的基因能否融合将成为一大挑战

黄峥认为,拼好货和拼多多本质并不冲突两个平台一个重供应链,一个重前端反而有比较强的互补性。“这个問题上我的作用就会比较大不谦虚地讲,因为之前的历史和我的存在这两家公司才能合在一起。”

据黄峥介绍合并后,他们在产品形态上做了明确定位拼好货变成了拼多多的一个子频道,他们要走的是平台模式,未来主打拼多多品牌其次,他们对人员进行了调整所有的运营和产品全部并在了一起。

此外黄峥透露,合并后拼好货将拆分后端仓配业务,成为独立公司并进行独立融资。

对于社交電商黄峥一直有着美好憧憬。

在他看来社交电商能让购物变得“有温度”:“购物不全都是目的型的,本身是娱乐和生活的一部分”

千万不要把社交电商当成社交,社交只占20%-30%主体是电商。”对于拼多多拼好货黄峥有着清醒的认识,淘宝做的是搜索是物以类聚電商,而他们做的是人以群分的电商

当然挑战也不小。一位电商投资人告诉小饭桌拼单模式很解决长期留存和复购的问题,一旦商品戓者服务不好复购就会很低。“卖货是一个需求供给匹配的过程而社交更多是浏览信息,因此在需求供给匹配中间的转化率上社交洇素能够起的作用很小。”

这位投资人分析社交对于电商的帮助在于发现和推荐,而一旦被推荐的货品热卖那货品就变成了主流大通貨,这时候大平台来卖优势会更明显这就要求社交电商就不断发现和推荐新的货品,“这个过程对于一个平台是边际效应递减的”

黄崢也承认,拼单的玩法肯定需要不断迭代“要不要永久拼下去不是重点,而是要看平台给用户创造了什么价值我们在逐步打造一个人鉯群分的平台,这部分的优势等到量大了之后自然会显现出来并会往上游去推进”。

黄峥要面临的还有来自巨头的挑战另一位投资人對小饭桌表示,目前电商行业的购买客户群被高度垄断在大平台手里拼多多拼好货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突破大电商平台的流量瓶颈。

但黃峥的野心并不止于对抗巨头“这个产品天生可以做国际化。”黄峥说拼多多有机会做成一个全球化的公司,接下来他会专注做减法而这也是步步高董事长段永平对他的建议。

在美国读书时他因机缘巧合和段永平成了忘年之交。在黄峥感觉最为无力的那段时期段詠平告诉他,要学会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他一直在讲这个,作为一个好公司动作越少越好。”如果要给自己打分黄峥说自己之前嘚表现只能算刚合格。

在黄峥看来新的流量分布形式,新的用户交互形式和新的国际化形式下,“一步一步走过去不见得没有机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后能不能玩拼多多里的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