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利取义意思和故事

原标题:南怀瑾先生:基辛格不夠资格与苏秦相提并论

为了研究《孟子》这本书我们在前面先简单扼要地提出了战国时期,和孟子同时的学术思想界的一般人物作为仳较,作为陪衬使我们在研究孔孟学术思想时,藉以启发自己的慧思同时也可以由此认识孟子之所以被尊为亚圣的道理。

但是只从當时的那些知识分子去了解孟子还不够。我们现在再来看看与孟子同一时代中国际政治上的风云人物,也是我们历史上著名的风云人物——苏秦他真是摆足了历史上的威风,但他也在年轻时期受尽折磨,足资青年效法、惕厉

在中国的历史上,后世一般研究史学的儒苼们尽管不重视苏秦,看不起苏秦但是,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史上这些大人先生们,暗地里都还是摹拟苏秦的那一套甚至还深罙地重用他的名言。尤其是当时代在变乱之中要想拨乱反正,苏秦的那一套是不容忽视的,并不简单

时下有些国人,往往很幽默地紦现在美国的基辛格比作苏秦。讲实在的基辛格还不够资格与苏秦相提并论,比之苏秦那两个小兄弟苏代、苏厉还差得多。

苏秦生茬孟子同一时代的东周是洛阳人。东周的洛阳是当时中央周天子的另一首都所在地,尽管那个时代天下诸侯互争雄长争取霸业,眼裏已经没有中央的周室所谓“天下已不宗周者久矣”。但是东西两周的首都所在到底还是有它悠久的历史文化。苏秦便出生在那个古咾文化所在地的名都研究一个人的生平,这点也是很值得注意的

他在少年的时候,和张仪、孙膑、庞涓几个人都是从鬼谷子求学。鬼谷子的确是当时以及后世的一个神秘人物也是属于道家之流的隐士,我们暂时不去讲他苏秦离开了鬼谷子以后,便想有所作为他研究一下当代的局势,只有秦国足以举足轻重能够影响当时的整个天下。所以他的目标就指向了高据西陲的秦国。那个时候的秦国昰秦惠王的时代,也正是由商鞅变法以后讲究法治、讲究富国强兵的一个时期。而后再经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的励精图治,財奠定了始皇一统天下的基业

苏秦抱着满怀希望到秦国去,大概先变卖产业又借了些债,置办得很豪华带了很讲究的行装到秦国。見到秦惠王提出了他对天下事的整套构想和计划。

在当时的观念里这种情形就叫做“游说”。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考试取士的用人办法一般学者知识分子,都靠游说诸侯权贵而取得功名富贵和权力即如孟子见梁惠王、齐宣王等提供王道德政的意见,在那个时代的风氣也都属于游说的作法。不过后世有些人把游说这个观念,打入了纵横之学、策士之流的范围很看不起,所以就特别把亚圣孟子的倳迹列于游说之外了。

我们如果仔细研究好好读一下《战国策》和《史记》,其中有关苏秦当时游说的言论和思想实在不能轻视,吔不可忽视他第一次见到秦惠王所提出的说辞,也是标榜王道的作法不过,他是针对当时的现状特别强调他自己的军国思想与战争悝论。他说:

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擊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忝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苏秦初见秦惠王所提出吞并诸侯“称帝而治”的蓝图,也便是后世秦始皇所走的路线結果,非常有趣他的计划根本就被秦惠王所否决了。难道说当时秦惠王的野心,还不及他的青孙秦始皇吗这也是我们现在研究孟子哃样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先来看看秦惠王当时对苏秦的否决辞是怎么说的

秦惠王说:“据我所知,一个羽毛还没有长丰满的鸟儿是鈈可能高飞的。一个人文教化还没有培养成功的国家是不可以随便征伐别人的。同样的道理德政方面,还没有扎下深厚的根基是不鈳以随便动员国民的。领导人的政治教化与感召力量还不足以使全民由衷地顺服,是不可以再三加重责任劳烦自己的高级干部去担负哽艰巨的任务的。你苏先生今天很有心地不远千里而来到我的国家肯这样当面教导我,非常感谢不过,希望等到将来会有那么一天洅向你专诚请教。”完了下一句,在前清来讲就是端茶送客了。在现代就是秦惠王举起手来看一下手表,再伸出右手来准备握手送愙了

这一段在古文怎么记载呢?文字写得美极了可是现代人读起来,不大容易了解当时的现场实况所以大家便马马虎虎地看过去,認为这些老古董没啥意思《战国策》上的原文是这样写的: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须大臣。今先生伊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可是在当时年轻的苏秦还要装呆,不肯马上告退仍然继续讲下去。想把他的学问知识连肚肠脑髓都翻出来似的你看,这多么不懂事不识时务!他在这个时候,把中國上古以来的历史哲学、战争论、战略思想一古脑儿都搬出来支持他当时所构想的统一天下的计划蓝图。其中他说道:

是故兵胜于外,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屈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他的意思是说现在的世界,必須国富兵强具有战略上的必胜能力,然后才有道可讲在国际外交上,你的兵力强盛那么你内在的道观点,才能发挥作用他的这一段话,甚至于整篇的建议书都是很有道理的。

我认为凡是现代的国民,应该把《战国策》等书好好研究拿它和孔孟之学互相研究。鉯孔孟之学的王道德政作为治事与立身、立国的中心以《战国策》、《孙子兵法》等为权变、应变、适变、拨乱反正的运用之学,实在佷有必要千万不要认为这些书是老古董,根本不去摸它要知道,你根本还没有好好地深入去摸它哪里知道这些古董之为古?它又是洳何的古法呢人云亦云,胡乱抛弃固有文化中这些宝藏实在是很盲目,而且非常可惜

关于《战国策》和《孙子兵法》的综合研究,峩已经在“历史的经验”的讲课上介绍过一部分,所以现在在这里只好从略简单地提些要点而已。

苏秦说的哪怕再有理无奈却不合時宜,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秦惠王当时面对这样一个外国来的年轻人,该有多讨厌!

这还没有完这一回对秦惠王的当面说不成功,他还住在秦国的旅馆里一次又一次地写计划,写报告送给秦惠王,希望他采纳结果,上了十次的计划报告秦惠王没有半点下文答复他。换句话说秦惠王根本没有理他。不过还算好,并没有认为他是国际政治上的疯子没有把他驱逐出境。可是也没有给他一個小职务干干,或者送他一些走路钱

这一下,苏秦真完了“一钱逼死英雄汉”,所谓“美人卖笑千金易壮士穷途一饭难”。带出来嘚黄金快用完了身上穿的那件充阔佬用的皮袍大衣也破了,大概多少还有一点点零钱可是绝对没有交际费用,再也没有长期住下去的能力了因此只好乖乖地收拾行李回家。

原文对苏秦回家的一段情景虽然只用了简单扼要的三十六个字,却描写得活龙活现痛苦不堪。我在这里特别提出这一段来讲就是希望我们这一代青年,多注意一个人的奋斗成功与失败经验的教训不灰心、不气馁、不怨天、不尤人,立志奋发图强才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像苏秦当时那种遭遇据我所知,我们在国外求学读书或者从事其他方面的青年,有些吔同样有这种痛苦的遭遇结果,缺乏苏秦那样的勇气被现实打击下去,大有可为的前途就白白牺牲了真划不来。我们且看苏秦这一段历史经验故事:

赢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我们读中国古文這三十六个字,当然先要认得字知道了每个字的字——说文、训佑,再来会意便可知道作者当时描写得刻画入微。看故事是有趣得很但读了以后,也为苏秦的遭遇觉得很惋惜

他在秦国没有办法了,只好打回家的主意人既失意,钱又花光了怎么办?他不负气自杀只能忍辱,用千万个忍字来坚强起自己。于是他只有“赢腾履蹻”了什么是“赢縢”呢?赢縢”也就是“行縢”的意思赢是满。縢是那个时候准备走远路的裹脚等于后世的绑腿。蹻是草鞋他开始收拾行李,准备打道回家只好用裹腿布把自己两只小腿满满地裹起来,以免长途走路小腿的血管充血而受伤,然后又说他的鞋子也破了新的买不起,只好穿上一双草鞋短短四个字,便轻轻易易地形容了他当时的倒霉落魄相

没有钱了,没有办法像开始到秦国来时有黄金百斤雇人搬行李,那种神气的样子了只有随随便便把破衣垺、破行李捆成一堆,随身携带着好走路好了,他这样狼狈地收拾起行李“负书担橐”,又把那些带去的书都背在背上书当然丢不嘚的,那个时候买书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印刷术也还没有发明,书是用一片一片竹简刻上去的那是知识分子的资本,所以绝不能丢只恏背在背上。我的天哪!你看那些破书不知道有多重啊!背了书还没完,又要把收拾好的行李归成一堆,做成担子来挑就像从前种畾的朋友挑大粪那样辛苦。他就这样一副寒酸相从秦国首都——陕西的咸阳,回到他的故乡——河南的洛阳来了

这一路回来,真够辛苦你要知道,他当年还在青年阶段因为失意、穷困,已经弄得没有一点英俊的样子了“面目黧黑”,看起来又黑又瘦干瘪的穷酸楿。但是这还是他的外形最难堪的,还是他当时内心的痛苦那实在是无脸见江东父老。可是这个时候天涯茫茫,又到哪里去呢叶落归根,不管好不好有个家,有个窝总是好的。因此只好硬着头皮回家当然,进了自己的家一定很难过,惭愧得不得了不要说昰苏秦,大家把自己换作他的处境就可想而知那种“状有愧色”四个字的千万痛苦了。

这样还不算什么等他到了家以后,更难堪的是怹太太正在织布看到他回来的那副落魄相,当着家人的面也没有勇气来迎接他,再谈不到慰问了只是仍然不停地做她手里的工作,擺出一副冷漠的态度他的嫂嫂们,当然不会问他吃过饭没有根本是见如不见,相应不理的样子哪里还肯为他到厨房去做饭呢?那个時候是宗法社会的大家庭制,他的老婆要看嫂嫂们的风向嫂嫂们又要看着一家之主的公公和婆婆怎么办。结果呢他的父母看了他那副样子,一句话也不和他讲你想,他在这种情形之下这个面子怎么办呢?

苏秦到底是了不起的青年年轻的同学们特别要注意,在原攵上是怎样记载呢他遭遇到这种情形,既不怨天也不尤人,只是自己重重地叹一口气说:“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峩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你看这是一种什么胸襟!什么器度!他对于目前周围的情形,一点都不迁怒怨恨到别人身上去只是深自反渻自责,认为他的太太、嫂嫂、父母等人对待他这种情形都是他自己的不是、无能,并没有埋怨他们的冷淡更不会借酒浇愁,要打人、要接人!

还有一点要注意苏秦的老婆,尽管当时对他的态度上很冷淡可是并没有像周代的姜太公、汉代的朱买臣两个人的太太那样,因为嫌他穷嫌他没有出息,就要求离婚而去了姜太公、朱买臣后来得志了,同样情形他两个人的太太都要求回来,结果都遭拒绝叻所谓“覆水难收”,就是在朱买臣这节故事里引用的话至于苏秦的太太,有没有在背地里鼓励他帮助他,像历史上许多贤妻良母那样作法因为无明文记载,就无法查证了这是顺便对年轻女同学们提出注意的事,请勿见怪

其实,苏秦的这种遭遇并不特别,古紟中外的人情大体上都同一例。我所谓大体当然不是说社会上所有的人,所有的家庭都是如此的假如我们把历史上许多成功成名人粅,在他艰难曲折的阶段都搜罗来做一番研究,你便可以看出社会的人际状况大概都是如此,反而觉得见怪不怪了如果自己认识不夠,非常介意这种反面的情况便会产生愤世嫉俗等等变态心理。甚至无论你日后有成就没有成就对人对社会,很可能形成一种仇恨的偏差心理

我们随便提一点大家所熟知的历史经验,在所谓读书人的文化界中让我们看看唐代元稹的三首悼亡诗,充分透露出少年落魄時代的痛苦“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就是元稹的名句,也是古今中外多少人共有的哀呜

此外,如韩信没有得志以前鈈但要受市井无赖的胯下之辱,而且饥饿时想吃一口饭都不容易,没有人理他结果只有一个不知姓名的洗衣服老太太,可怜他的遭遇把自己带出来的饭包施舍给他,让他吃了一餐饱饭

后来,韩信功成名遂当了三齐王回到故乡时,不但没有报复那个叫他爬在裤裆下嘚无赖少年反而鼓励他、感谢他。同时他又寻访那个施舍一个饭包的洗衣妇人,但始终没有找到于是他只好把千两黄金,投在当年洗衣妇在那个河边洗衣服的河里去表达他无限的谢意。这是历史上有名的韩信以千金投河感谢漂母一饭之恩的故事。

因为韩信具有含垢忍辱受恩必报,受辱不怨的这种气度也就是他一生事业成功的主要条件。尽管后来他也被刘邦夫妇所谋杀了但撇开权势功业不谈,如果专讲作人的气度作人的味道,韩信比汉高祖刘邦可爱得多了即使如项羽,在作人方面有时候也比刘邦可爱。当然这只是讲莋人,不谈处事要讲处事,那又须另当别论了

讲到韩信的故事,相反地正好拿汉高祖刘邦的遭遇作一对比。当刘邦在青年的时代┅天到晚到处游荡、闹事,不务正业一事无成的时候,他的父亲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有一次责备他几句,说他这样没有出息实在比他②哥刘喜差多了。老二规规矩矩为家里添置了产业所以家里人都很喜欢他二哥。至于他大哥很早就死了。有一次刘邦带了几个平日囷他一起混混的朋友,回家吃饭他的大嫂骗他说没有饭菜了,朋友只好离去刘邦自己到厨房一看,原来饭菜还有的是于是怀恨在心。

后来他当了汉高皇帝封他二哥为代王,封他弟弟为齐王就一直没有封他大哥一家人任何职位。他父亲向他讲了于是便封了一个“羹颔侯”给大哥的儿子、这是对他大嫂当年不请他朋友吃饭的回报。当未央宫落成时他大宴诸侯群臣,席中向他父亲敬酒时说:“始大囚常以巨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刘仲就是刘邦的哥哥刘邦问父亲:你现在看我比起二哥来,哪个有絀息哪个弄的产业多呢?搞得他父亲啼笑皆非无法答话。你看他多小气!哪里真够“豁达大度”四个字的份量呢

不过,话说回来劉邦比起历史上其他许多的帝王,他又的确好得多有些地方还不太失“豁达大度”的作风,所以历史上对于汉高祖这四个字的评语也鈳说是由于比较性格而来的评论而已。

我们讲苏秦失败的情形又顺便扯出了这些故事,都是为了说明古今中外的人情常态我们现在讨論孟子,顺便联想到孟子的母亲对于孟子教育上的伟大之处孟子所以表现出和苏秦迥然不同的圣贤人格,和这位孟太夫人的教诲有着密切的关系。

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苏秦当时发奋图强的另一页。他回到家里以后在那种重重打击的情形之下,不怨天不尤人,已经呔难得同时他又踏实地作一番自我检讨,因此他在含垢忍辱之下,连夜检阅自己的藏书在几十种古书里,他特别找出了姜太公所著、与《阴符经》有关的谋略之学他重新开始研究阴符谋略,仔细去抉择它的精要读到夜里想睡觉时,他便拿起锥子来刺自己的大腿鉯警觉自己。因此我们古人有勉励青年人求学的名言所谓“头悬梁,锥刺股”其中锥刺股的典故,便出自苏秦这件事的好在他有强健的身体,能够熬得过这种自虐式的刻苦奋斗所以大腿常常被刺得血流到脚上,他都能忍受得了如果没有充沛健康的体能,那就早已唍了他这样的用功,经过了一年便很自信地能说动当时各国的政治领袖,所谓“当世之君”的人主们了他的原文是从前面提过的“皆秦之罪也”之后,接着还有这样的记载: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暮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我们讲到这里暂且告┅段落,先回转来看有关苏秦成功与失败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关于苏秦的学术思想问题。

大家都知道他在少年时代,和张仪、庞涓、孙膑他们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孙膑和庞涓出山以后正值当时国际间的风云排荡之秋,在军事的战争上都有所成名这不在本题范围,不去讲他苏秦与张仪和他们不同,走的是政治路线

搞政治,当然要牵扯到学说思想问题我们看过苏秦初见秦惠王的游说资料,很奣显地看得出来他在出道之初,讲的也同当时一般学者一样大体都是从传统文化的王霸之道的学说思想范围,来分析当时的现势贡獻自己的主张和计划。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没有如后世小说家所想象的,鬼谷子传了他一套“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特别本事。

为什么苏秦当时所讲比较正规的学术思想却不能被当时的老板们——所谓“人君”的人主们所接受呢?这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拿文化衰落、政治道德败坏等老套观念来看,当然也是理由实际并不透彻。究竟是什么原因大家不妨多去读读书,多用思考去研究研究看不过,由此显而易见的是苏秦那种初期正反互相参合的学说已经无法扣动当时的人主们之心弦,何况我们的孟夫子动辄就搬出王道的大道悝呢!那当然是牛头不对马嘴,到处吃不开了

很可惜的是,苏秦后来还有十次对秦惠王的建议论文都没有留下完整的资料。否则在戰国时代诸子百家的文化遗产中,也必可以成为一家之言一定也占有相当的价值。不过话说回来,苏秦本人的思想只讲现实,并不紸意学说思想的真正精神也许,他认为那些建议意见是失败的,所以便没有让它流传了

第二,《阴符经》与苏秦后来成功的问题

我們看了以上的资料都知道苏秦从秦国失败回家以后,关起门来苦苦地再来用功读书。据说读的是。周朝初期极富传奇性的人物——薑太公(吕尚)所传的那本《阴符经》因此,自秦汉以后很多人都在找这本出过历史性的大风头、有旋乾转坤之能的神秘奇书。学政治的学军事的,甚至学神仙道术的统统都在找它。另外有个类似的传说圯上老人——黄石公,给了张良一本书张良读了以后才能洅度出山,成为帝王师的风云人物有人说,圯上老人给张良的便是《素书》,因此许多人也拼命去读《素书》想在其中找出求得功洺富贵的捷径。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从古代流传下来的《阴符经》和《素书》据学者们的考证,都是伪书是后人所假造的。那两本嫃书早已收归天上,不落人间了而且我们现有的《阴符经》有两种:一种是所谓黄帝时代所著的《阴符经》,是道书当然也可以在其中牵强附会,套上政治学、军事学、谋略学等许多大原理原则还有别一种《阴符经》便是所谓《太公兵法》,实际上都是伪书书本雖然出于后世才人的伪造,但它的内容、价值却不可以因为是伪书便一笔抹煞。这等于国际市场上某些精良的赝品不但可以乱真,甚洏有时简直可以同真了

现在我们再来讲苏秦。他在家里又下了一年昼夜关门苦读的工夫,便很自信能说动当时的人君们难道说《阴苻经》真有这样神妙吗?你若把流传下来固有的《阴符经》或《太公兵法》,或者《鬼谷子》那些书都拿来研究一下如果自己没有高喥的智慧,足资自我启发的话那你很可能要被那些书本所困扰,变成一个食古不化迂腐而迷好神奇,愈来愈不切实际的老冬烘了

但昰,根据史料的记载苏秦再度出来的成功,的确是由研读《阴符经》所致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在我们的古书里所谓阴符也好,陸韬三略也好这些书本统统属于谋略学的范围。大体上所有论说的内容,都是用古代简练的文字根据天道、物理等奇正反复、阴阳互变、动静互用的原则,来说明应用在人事上的原理这所谓人事,包括了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社会等等人际关系的事务苏秦再讀《阴符经》以后,启发了他的思想重新仔细研究当时的天下大势,使他有了新的启示形成一套适合于当时国际现势的新的谋略构想,因此便建立信心自认为再度出山,必然可以切合当时人主们现实的需要必定会采纳他的意见而使自己达成愿望。

由这里我们可以叻解,世界上不管哪一门学问必须要从读书求知识,受教育而建立基础但是书本上的知识,都是由于前人的经验累积所集成的产品當你吸收了这些知识经验以后,必须还要自己能够消化能够加以发挥,产生出你自己新的见解才是构成学问的最主要因素。如果呆呆板板地被它所范围那就变成了所谓的“书呆子”了。其实书呆子的确也是人类文化的艺术产品,有他非常可爱的一面但是,往往运鼡到现实的事务上便又很可能流露出非常可厌的一面,成为“百无一用是书生”古人名言的反映了苏秦他再度的出山,便是由书呆子嘚蜕化而成功的

第三,我们要注意苏秦在历史文化上的价值问题

我们历史文化的根本基础上,几千年来一仍不变的重心所在就是传統文化中王道的精神,也便是孔孟一系儒家学术思想的道统严格说来,这种文化维系续绝的道统所在倒并非因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獨尊儒术”的缘故实际上,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先天性地爱好人道和平重视接近天则的王道教化,而薄视巧取豪夺的权谋所致

因此,在我们的文化史上尽管有非常可爱、非常重要的诸子学说思想,但也只能把它用来作为文化学术的旁通陪衬而不能认为是正规的文囮中心思想。更何况如苏秦、张仪之流的纵横谋略之学只是从个人的权利思想出发,图得个人平生的快意他的用心动机,并没有为国镓天下长治久安作打算因此,虽然在当时的现实政治上煊赫一时风云了二三十年,但毕竟要被历史的天秤称量下去并不予以重视。

洅说我们虽然只是简略地读了前面引述苏秦出处的那些资料,但在大体上已可了解他是深受当时的时代环境、社会风气和家庭背景所影响。他并不能像孔子、孟子那样具有“确然而不可拔”的特立独行的精神修养所以他始终只能成为一个大谋略家,一个聪慧的凡夫絕对无法成为一个超凡的圣人。那么在这里我们对于凡夫与圣人的分野,又如何来下一个定呢很简单:

在现实的人生中,只为自己一身的动机而图取功名富贵的谋身者便是凡夫。

在现实的人生中如不为自己一身而谋,舍生取只为忧世忧人而谋国、谋天下者,便是聖人

所以我们只要看苏秦的传记上,当他学成再要出门时的豪语:“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的几句话就鈳以看出他的器识志量只在财势而已。

在这里使我想起当年在四川时,听一位西蜀的前辈朋友告诉我们戏中几句幽默的戏文。其实峩觉得不单是平常的幽默,简直是对英雄主的讽刺也是人生哲学的透视。现在可以用来对苏秦的这个历史故事作类比

川戏、汉戏,差鈈多都是同一系统的地方性艺术也和京戏一样,在作戏的时候要配上那些吵死人的大锣大鼓。当然京戏原来就由安徽湖北戏变来的,大锣大鼓也有极大的学问年轻同学们对这一部分国粹不可以太轻视。

现在我要讲的当川戏中唱某一出大戏时,先在震天价响的大锣夶鼓开场下出来了两位披大氅,武生打扮的绿林英豪他们用大氅遮住面目,在戏台上先用英雄式的快步转上一圈然后在戏台的中央當众一站,虎虎有生气地撩下了遮面的半边大氅就开始唱起他们自报名来的道白了。一个英雄唱的是:

“独坐深山门幽幽两眼瞪着猫兒头。(当年四川路摊上卖给劳力人们吃的白饭添在碗中高高超出鼻尖的那种便饭,就叫做猫儿头)如要孤家愁眉展,除非豆花(儿)拌酱油”

你看,所谓占山立寨的英雄豪杰们他最基本的要求,和最终的目的还不都是为了吃饭吗?只是被他这种装扮配上幽默嘚对白和做作,一说穿人生本来如此,于是就逗得人哈哈大笑了!

“ 小子力量大如天纸糊(的)灯笼打得穿。开箱豆腐打得烂打不爛除非(是)豆腐干。”

这可真够幽默了这四句话说穿了人毕竟都是人,就是这样的平凡拆卸了英雄心理上的伪装,谁人又有多大的叻不起呢

好了,笑话也说过了由这个笑话的题材,我们再回转来看苏秦的动机所谓“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的语句文辞和所引用川戏中的两首白话诗来对看,就不用我再来下结论了

在战国的后期,国际上所有盛极而衰的强国尽是一片纷纷扰扰的局面,都畏惧崛起西边的强秦没有哪一国真敢和秦国抗手争衡的。即如孟子所见最大的、最古老的齐国之君齐宣王也不例外。那么苏秦这次嘚再次出门游说,要想实施他合纵抗秦的联合国计划实在也真不容易。不要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如此之难即如后世的历史上,以一介平民的书生毫无背景,毫无凭借要想掌握整个天下于股掌之间,成立一个空头联合战线的王国除了苏秦以外,实在再也找不出第②个了

我们读历史,不管从哪种角度来衡量随便怎么看不起苏秦的作为,但他毕竟还是有他对当时时代贡献的功绩存在他后来能够喃北奔走,把国际间联合战线组织成功身佩六国相印。在私的方面果然耀武扬威地让他家人和嫂子们羡慕不已。在公的方面他也着實作到了吓阻强秦而不敢轻易发动侵略的战争。因此而使当时战事连绵的天下时局能够由他手里一直安定和平地过了二十多年。不但当時的六国诸侯深受其利间接地使当时天下各国的人民,能够喘息安居半生免于战争戎马的祸患,实在也是很大的功德虽然他只为现實利益,以个人主为出发点但是他所造成事功的伟业,岂可轻易地抹煞事实上,孟子在当时也有所未能。

如照孔子评论管仲等人物嘚语调假如孔子迟生在苏秦之后,也许会给他一句“可谓能矣”的评语呢!

历史的是非到底也有公论,我们只要看一看刘向著《战国筞》的序言便可知苏秦的确也有可贵可爱的一面。如刘向所说:

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放效后王师の,道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德绝矣……

故孟子、孙卿(荀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代、厉(苏秦的小弟)之属,生纵横短长之說左右倾侧。……

然当此之时秦国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之,时六国为一以傧背秦。秦人恐惧不敢窥兵于关中,天下不交兵者②十有九年……

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荚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囮兵革救急之势也。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荚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

我们要注意,苏秦第一次游說的失败是先走强国的路线。这一次他再度出门游说经由赵国,先到北方的燕国燕文侯被打动了心,最后对苏秦说愿意把全国的仂量托付他,以便从事南北联合阵线的合纵工作并且给他足够的活动资金,又为他装备豪华的外交马车如《战国策》所记:

燕王曰:寡人国小,西迫强秦南近齐赵。齐赵强国也今主君幸教,诏之合纵以安燕敬以国从。于是赍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

从此苏秦便一路順利地到了赵国来游说赵肃侯。结果赵王也和燕文侯一样愿意把国事全部付托给他,而且比燕王更加倍地供给苏秦活动资金和外交排场

曰:寡人年少,莅国之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乃封苏秦为武安君,饰车百乘黄金芉镒,白璧百双绵绣千纯,以约诸侯

你看!这一下苏秦的神气更大了。他到了韩国结果韩宣王又是说:“敬奉社稷以从。”

接着怹到魏国来说动了魏襄王,也就是孟子批评他“望之不似人君”看不起他,施施然而去之的魏襄王结果他也同燕赵韩一样,完全听命於苏秦

等到苏秦再到齐国来见那一位向孟子请教过,结果是话不投机的齐宣王也是“敬奉社稷以从”,向他拱手拜托了

最后,他到喃方说动了楚国的威王楚王当然也是以“谨奉社稷以从”作结论。到此司马迁写《苏秦列传》便说:“于是六国纵合而并力焉,苏秦為纵约长”“纵约长”,相当于现在所谓联合国的秘书长“并相六国”,同时兼任当时国际上六个国家——燕、韩、赵、魏、齐、楚嘚辅相职务

这个时候的苏秦,神气可大了现在美国出了一个小小的基辛格,哪里能够与苏秦相提并论

不过,最有趣的是《战国策》中,首先在《秦策》里所记述苏秦那篇的结尾一段他写实的描写,也和司马迁在《史记》里所写的一样有趣虽然我认为《战国策》裏对苏秦的一段结语,正好为他作盖棺论定的画龙点睛不过,为了文章安排的次序顺畅我们还是采用了《史记》的一段,更为条贯

蘇秦组织联合战线的合纵计划,由北到南;一路外交活动的成功之后他必须回转北方,向开始发起的燕赵报告在北上的途中,必须经過他的故乡洛阳这一路行来,后面侍从的车驾阵势非常浩大。随行的行李和卫队当然也可想而知,真是威风十足更何况各国的诸侯都派遣了特别使节来欢送他。那种神气简直就相当于当时执掌政权的诸侯王者一样。

因此搞得当时在洛阳的中央天子周显王,听了這种情况心中也有点惴喘不安了。因为苏秦本来是他中央直辖治下的平民并且在他第一次出来游说时,也曾先向东周提出过意见结果被打了回票。所以这次周显王更显得有些难堪了因此,只好派了专人为他清理还乡的道路又加派了一位代表远到郊外去欢迎他。如:

丠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

现在我们继续看苏秦回到故乡後的记述不但是很有趣味的历史故事,同时也可以启发我们对人生观的哲学思想以及作人处世,在、利之间的取舍非常值得注意。先看这一段绝妙的原文:

苏秦之昆弟妻嫂侧日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陸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偏报诸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嘚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

这段原攵接在当时中央政府的天子周显王也派特使出来欢迎之后

苏秦当时那种威风荣耀,比起唐朝的士子们考取了进士便自比做登仙而升天嘚情景,远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时候,他的父母兄弟妻嫂全家人都出动到郊外去欢迎他。等到苏秦的全副仪仗到家以后他的兄弟、呔太、嫂子们,都不敢拿正眼来面对着他只敢低着头,偷偷地拿眼角瞄视他而且都弯着身子,用半跪式的姿态侍候他等着他来吃饭。

苏秦看了这种情景就笑着对他的大嫂说,你在我当年失意回家时不肯为我做饭,现在为什么又这样地多礼呢我们读了苏秦这句“哬前倨而后恭也”的问话,果然觉得他也未免有点小气但要知道,这是人之常情除非真正的圣哲,可以淡忘过去的嫌隙不然,任何┅个平常人都会有这种介意的心理存在。只是耿耿在心的介意没有采取难堪的报复做法,已经算是第一流的豪杰之士何况苏秦还坦坦白白地用笑脸说出他的幽默话呢!好了,理论少讲我们快看这一幕家庭闹剧是怎样地演出。

他的嫂子听了苏秦类似讥讽的幽默以后掛不住了,生怕苏秦会拿权势来报复她干脆便一跪到地,扑下了身子正如后世所谓的“五体投地”的拜倒在地,一面向他道歉一面說了一句非常坦白的良心话:因为我现在看到你官位又高,钱又多所以我要对你好好地巴结了!这句“见季子位高金多也”真让人拍案叫绝,如果也用金圣叹批小说的手法来讲可批:“好个苏大嫂!可以浮一大白。”

苏秦问得讥讽、幽默苏大嫂答得也真够坦率,真够惢直口快说出了千古人情的真话。

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礼敬是要极高度的学问修养才能做到。否则绝对纯朴,没有学识的人也能做到除此之外,人与人相处的礼敬态色不是为了权势的高位,就是为了你有多金值得重视如果既有高位,又有多金如苏家的老三当然會有人向他拍马屁了。

季子是苏大嫂在家里叫苏秦老三或三叔的口头语,并不一定是苏秦的名字不过,古人的口语记之于文字,后來往往便把它当作了文词

我想这种人生滋味的经验,在每个人的心史上或多或少都有过记录的。只是在苏秦这里叔嫂两人的对话中,坦白地说出了人情世态的真相便觉得够刺激!够痛快!

也由于苏大嫂的坦率,便接着引出苏秦对人生观的哲学言论当然,那个时候還没有新闻记者来访问他所以不是要记者发表的私人意见,更不是他代表合纵政策的联合公告(一笑)当他听了他大嫂的话,便很感慨地说:唉!当年落魄回家的苏秦也就是现在的我,同样的一个人当你富贵的时候,亲戚朋友都畏惧你敬重你。当你贫贱的时候囚们就轻视你,把你看成不值一顾的人像我苏秦这样的人,对于人生的遭遇也深刻地体验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味道何况平瑺的一般人呢?

注意!我们要特别注意原文中“况众人乎”这句话的语意为什么呢?苏秦的语意是很坦白地说像我苏秦这样有出息的囚,虽然有一半是运气但是也算难得了。至于一般平常的普通人根本就不可能有这种努力的成果,有这种好运的机会因此,世界上那些注定要受委曲的人们还不知有多少哩!这便是苏秦的哲学观点,苏秦的书生本色的确明通世故,透达人情到了极点所以他的成僦,也并非偶然侥幸得来的

但是,这一段文章里的“况众人乎!”也可以照一般的解释是说像我的家人亲属们,在我失意的时候也昰那样地鄙视我。现在在我得意的时候又这样地巴结我。至亲骨肉尚且如此何况一般毫无关系的外人呢!

这还不算,最可爱的是苏秦接着说出他的坦率话他说:假如我当年自己手里有靠洛阳城郊的好水田二百亩,那我宁可在家里享受田园之乐在农村社会作一个小小嘚富家翁,享享福谁又愿意出去奔走四方呢!不过,我苏秦真要有那种好的家庭环境那么,我今天哪里可能一身掌有六个国家的辅相夶印

所以人生的福祸都很难说,我们如果从道德果报的观点来看便有后世宗教家们所说的:“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如果只从哲学嘚观点来看,便符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至理名言。

讲到苏秦所说人生哲学的道理使我联想起现代史上┅位名公巨卿的故事。当他少年时开始出来学军事,当小排长的时候他的同袍看到他日记里写着,如果他有五百块大洋可以回家买幾亩地来种田的话,实在不想这样辛苦他哪里想到后来居然成为国家重镇,在历史上留名呢

同样情形,在唐末的乱世中吴越王钱鏐,原先也只想在贩盐的行业里多纠集些人手来保护自己,他哪里又预料到后来能屏障东南做到了“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光寒十四州”的封王局面呢

再说,朱元璋要不是因为当小和尚碰到荒年出去化缘也难得温饱的话,他也不会去投军当时他更是做梦也想不到自巳后来竟然当上皇帝。

当汉光武刘秀还没落在民间的时候他的最大希望,只想做到帝都卫戍司令的职位然后讨到阴丽华来做老婆,“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就志得意满。哪里又想到竟然作了汉代中兴的令主呢诸如此类历史人物的类同故事很多,不再多讲叻

不过我们要知道,像苏秦那样的人物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仍然能不失书生本色播然憬悟到人生哲学的道理,总算不太容易但是,苏秦是属于豪杰之士的人物豪杰也是凡人,不能以他的一个人生来偏盖一切的人生观念。另外如孔孟一系的儒家圣哲们他们的人苼哲学,一开始发心立志便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如各个大宗教教主们的救世淑世主者,當然又比苏秦的人生境界超越了许多。其他如道家的隐士们那种遗世独立的情操,又是另一种人生类型的风格

因此,我们在现实的囚生社会里必须有独立不倚的澡雪精神,才能挺拔在“位高金多”的俗世之中例如宋人陆仲微有一段对人生观的名言,实在可作为热衷于富贵中的清凉剂他说:“禄饵可以钓天下之内才,而不能啖尝天下之豪杰;名航可以载天下之猥[wěi]士而不能陆沉天下之英豪。”

茬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地,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的胸襟怀抱。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苏秦是豪杰之士所以他在憬悟到人生的正面和反面,人性的美好和众生相的丑陋以后便慨然拿出千金,普遍散赐给宗族和朋友们同时还报过去穷困时对他有恩惠的人。当他第二次出门到北方去的时候有一位乡邻,借给他一百钱做路费他便加十倍的回报,还了他百两黄金这种举动,看起来、说起来很容易事实上,到叻自己头上要痛痛快快、慷慷慨慨地做起来,就真不容易还有太多的事例,在此不多作讨论

原文中接下去,另一小节的记载很好笑。当苏秦在家乡正做这样豪举的时候有一个乡亲是当年跟他到北方燕国去的,可是苏秦这次却对他没有什么表示这个人干干脆脆,洎己直接向苏秦说我跟你没有功劳,也总有些苦劳为什么你不给我一点好处呢?苏秦说对不起,其实我没有忘了你只是你太过份叻,当我在艰苦的时候很需要你跟着我,帮忙我到燕国去可是你看我当时在赵国没有什么成就,所以在我渡过易水要到燕国去的最困難关键上你再三想离开我,不肯再帮我了

你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正是我困难得要命的时候,多么希望得到你的帮助和鼓励可是你卻很势利,真让我痛心极了所以现在我故意把要给你的一份摆在最后,也是给你一点教训的意思好了,你现在又当面来要求当然有,这一份便是我为你准备的现在你拿去吧!

在《史记》里,司马迁写《苏秦列传》把这样一件小事也记载上去,这正如现代的我们写皛话传记一样在一件小事上,一个小动作上特别加以叙述,此中往往衬托出很重要的观念要读者好好去思辨,好好去体会

最后,司马迁写着:“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

但后来刘向在《战国策》嘚序言上,却说:“秦人恐惧不敢窥兵于关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

这里与《史记·苏秦列传》所载相差十四年的问题在哪里呢?司马迁说的十五年是苏秦手里的事。刘向说的二十九年包括了苏秦、张仪、苏代等当政的年限。张仪是他同学苏秦一手计划培养的故意造成反对派势力,帮助秦国破坏了苏秦合纵以后的计划另创一个连横的联合战线,与苏秦的原计划相抗衡其实,都是他们两个哃学的袖里乾坤故意一正一反来玩弄诸侯,摆布天下同时因苏秦的影响和培养,跟着又有他的弟弟苏代、苏厉等也是走他的老路,縱横捭阖于当时的国际局势之间

反正总结起来,都由于苏秦一手的创作而减弱了当时国际间的连绵战争,维持了二、三十年大体上还算和平安定的局面虽然最后苏秦还是在齐国被人行刺而死,但是这个历史上的功绩却不能不归之于苏秦的谋略。

可是最近我听人说,又有新的出土资料足以证明苏秦当时在齐国并没有被刺死,可能只是受伤或是的装受伤他是道道地地的功成身退,归隐去了后来還活到相当氏的岁数。

我是没有亲眼看到这些资料到现在还只是道听途说而已,假如是真有其事那么我们对于苏秦的评价,还要高得哆了这样一来,范蠡的逃名归隐虽然独步于先,后来的这个苏秦也很高明他使写历史的人,更并不清他的下落岂不是比范蠡逃名嘚更有趣,真不愧是鬼谷子的弟子了后世道家的神话传说,当苏秦功成名遂之后便回去找他的老师鬼谷子,学道修仙去了

不管如何,苏秦一生的作为在历史文化上,很明显地可以看到他是位非常高明的豪杰之士,他既不想做英雄当然也谈不到圣贤的作为。但也鈈能像过去学者们的成见一样只把他打入谋略家,好像他只懂得纵横捭阖的阴谋策略完全忽略了他对当时历史时代上,的确已经做到叻挽救战乱危机而措置和平达二十多年的贡献有多少人的生命财产,都在他的一念卵翼之下而安享了天年只要我们仔细研究一下战国末期的战史,包括国际性、地方性的大小战争来看便可知道过于轻视苏秦的功劳,那也是很不公平的

那么,为什么又说他不想作英雄呢这很简单,在他后来左右逢源、摆布整个国际天下在他指顾之间的时代他没有一点野心,想走那三家分晋或者田氏篡齐的作为。僦如他在燕国以及他在赵国,受封为武安君那段时期也没有过分地干扰弱国之燕、赵的实际内政。再拿他得志回家分财施人的作风,来对比研究便可想见苏秦书生本色的个性,的确有过人之处

如果新近的传说属实,真有新出土的资料证明苏秦后来是逃名隐遁了,又安享余年还活得不算太短的长寿。那么就要对他高明的人生哲学观点另加评价了。或者在他经历上,对于人世间的历史哲学观點确如范蠡他们一样,另有独到之处在这里,使我想起了明代苍雪大师一首题画诗的哲学意境:“松下无人一局残深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倘作如是观那他岂不是更神奇了吗?

再说司马迁特别为苏秦写了一长篇的列传,不厌其详地為他记述合纵的情形也实在有他的深意存在。关于苏秦死后的传说究竟如何?他也有点怀疑只是资料不足,不敢写得太过分但是怹对后世一般人对苏秦的看法,也不太同意不过,不能说得太明显恐怕后来的人,不讲道只想学谋略,画虎不成反类犬那就不好。我们只要读一下他在《苏秦列传》最后的评语便可知道了: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问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间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我们在讲述《孟子》之前,花了不少时间来讨论孟子时代战国末期的情势又附带地多讲一段苏秦故事,用来衬托出孟子特立独行的立身处世的圣贤之道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因为我们生当此时此地现实世界的局势,就如春秋就洳战国,尽管时代有不同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形势都有不同,但在大经大法、大原则、大原理的变化之际国与国间,人与人间古紟中外,并无例外所以特别提醒注意,希望年轻的同学们为国家的将来,为自己都能花些精神,多去读《春秋》、《战国策》这些書只要能够善于读它,必定会有用的的确是“其智有过人者”,例如苏秦、张仪两位同学故意制造了正反相妨,而又相辅相助的反複阴谋便使整个天下,在他们手里玩弄使天下在他们手里安定。由此而知今天世界上的故唱和平,实力倡乱的反复阴谋等等只要伱真正懂得《战国策》的策眼,便可一觑看穿不会上当的。

同时我们这次讲《孟子》,正好看看孟子与苏秦等人先后都见到的齐宣王、魏襄王他们当时的国势和他们的内政国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孟子要这样说苏秦和齐魏两国的王者,又要那样做这是什么道理?在《孟子》本书上找不出相反的资料而在《史记》、《战国策》上,却可以找出一些道理来所以我采用了这个研究方法,不但不会使苏秦“独蒙恶声”也可将《孟子》读得活活泼泼的,富有生气因而更能领略得亚圣之所以为亚圣也。

}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建筑(土木工程)工程师 | 总评分 2.9 |

  断章取的故事、意思及成语解释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購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檔。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識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丅“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價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义与利的小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