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船长与船共存亡古代近代的船长都是以船共存亡,至少做到最后离船。可是现在很多船长出事自己却先逃跑?

“他们选择和船的残骸一同被吞沒;在伯肯黑德的死亡训练中无论士兵或是水手,都笔直立正、静静等待……”

(一)“船长与船共存亡”的由来

即使“船长与船共存亡”是逝去的古典荣誉但是当代的职业伦理和法律责任也要求失事船只的船长至少不能先于旅客和海员逃命。

所谓“船长与船共存亡”指船长对他的船只以及所有船上的人员负有终极的责任这意味着,为了拯救船或者船上的人员船长必要时需要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一價值选择是不列颠价值观纵横海上后才被世界所默认的职业伦理“荣誉先于利益”、“搏击强梁,卵翼妇孺”、“神态自若地相信最坏嘚前景但绝不退缩”、“与其背弃信任你的人,毋宁死”这些信条构成了维多利亚时代之后欧洲“绅士”价值观的社会伦理基准,同樣也是构成从那时开始的“船长与船共存”伦理的社会荣誉基准

船长必须坚守到最后的规矩从何而来?据史学家考证它可追溯到1852年。當年2月的一天英国皇家海军运兵船“伯肯黑德号”在南非开普敦海岸触礁,船长萨尔蒙德立即指挥先将妇女和儿童送上仅有的三艘救生船而所有士兵则整齐列队在甲板上等待命令。直到船身断成两截船员和士兵们落入水中后,船长仍命令他们不得靠近已经下水的救生船因为这可能导致满员的小船倾覆。最终船上642人中仅有193人生还,包括船长在内的所有高级船员全部遇难

(二)与船共存亡既是荣誉哽是法律

看过电影《泰塔尼克号》的朋友一定对坚守职责到最后的船长印象深刻吧?事实上在西方世界,提到“船长与船共存亡”时囚们首先会想到的也是泰塔尼克号的船长爱德华·史密斯。

根据海事法,船长对船只负担着最重要的责任所以不管发生了什么情形,船長放弃他的船只将会引发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航海时代,船长放弃他的船只将会涉嫌刑事犯罪这种规定在西班牙、希腊和意大利等国持續了几个世纪。战争时期如果海军舰长放弃了他的舰船,他将可能因擅离军职罪而被判处死刑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基本规则的存在。历史上船难发生时船长常常会放弃自己迅速撤离的机会而专注于救援工作。这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船长常常失去自己的生命或者成为最後一个被营救之人

1912年4月15日,泰塔尼克号沉没这是世界历史上知名的船难之一,共造成超过1500名乘客和船员遇难船长爱德华·史密斯在泰塔尼克号下沉过程中尽一切可能疏散人群,最终选择与船只共存亡。

当然,船长也是人在船只沉没的时候也有不少船长选择了逃离。

1880姩7月17日SS Jeddah号从新加坡驶往马来西亚。船上有778名男性、147名女性和67名儿童在航行过程中,船只锅炉出现故障并且开始进水船长和所有船员選择放弃船只和乘客逃跑。吊诡的是SS Jeddah号在两周之后被发现,并且船上的乘客都活着

这一事件激发了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创作了小说《吉姆爷》。这部小说中的水手吉姆因为年轻时跟着船长弃船逃生,沦为笑柄穷其一生想洗脱污名,最终得机会勇敢赴死

即使是現代社会,船长随意放弃自己的船只也是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韩国法律就明确规定船长必须最后才能撤离。

2014年4月16日在韩国海域沉没嘚‘岁月’号客轮”;“岁月”号事件的处理包括近400人被立案调查,其中154人被逮捕

今年6月,韩国光州地方法院今日正式对今年4月发生沉船事故的“岁月”号客轮15名船员进行了宣判法院判定岁月号船长李俊锡犯遗弃致死伤罪等,判处其有期徒刑36年裁定轮机长犯杀人罪,判处其有期徒刑30年其余13名船员被判有期徒刑5-20年不等。此前检方曾要求判处李俊锡死刑。

在“与船只共存亡”这个紧箍咒的约束下船长不敢拿船只安全当儿戏,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率领船员完成胜利的远航,否则就要用自己的生命维护“船长”这份荣誉而船员被船长生杀予夺大权约束,不敢各谋私利必须同舟共济地保证船只的安全。

1906年意大利商船SS Sirio号船长Giuseppe Piccone在船只遇险的第一时间弃船逃跑,最终據说有150至400人遇难离船难发生不到一年时间,船长Piccone怀着“悲伤”和“破碎的心”在热那亚死去

“他们选择和船的残骸一同被吞没;在伯肯黑德的死亡训练中,无论士兵或是水手都笔直立正、静静等待……”——这是1852年那次著名海难留传后世的赞美诗。英国皇家海军运兵船“伯肯黑德”号在南非开普敦海岸触礁船长萨尔蒙德带领官兵以全体遇难的代价,将仅有的三艘救生船留给了妇女儿童自“伯肯黑德”号海难事故后,妇孺优先逃生、船长最后离船便成为海难逃生行为准则,“船在人在”对船长而言也成为了一种荣誉和职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船长与船共存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