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陕西米脂马家大院号圪台7号是米脂城最古老、最典型的四合院,是吗?

米脂古城老街距今已有近千年輝煌历史。三水环抱两山俯瞰,枕山面水负阴向阳,楼台亭榭古刹高墙,涧水绕合固若金汤,陕北民众称其为宝城古城北有大順皇帝李自成 的盘龙山行宫,西有美女貂蝉 的出生地貂蝉洞南有民国总统徐世昌 亲笔所书的“古银州”摩崖石刻。米脂老街具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地灵人杰,名人辈出

石板和石片随不同地形坡度

米脂古城老街是由十字街连接的东大街、北大街组成,其他巷道主偠分布于大街两侧成不规则网状,形若凤凰单展翅古城内地面石板和石片随不同地形坡度,或平铺或竖铺,各具特色古朴而又富囿情趣。古城老街是整个古城聚落的主要街巷景观店铺林立,众多保存比较完整的窑洞四合院主要分布在大街的两侧

米脂古城作为县治所在地,已有近千年历史北宋出现小村落,名曰惠家砭宋太宗时筑毕家寨,宋宝元二年(1039年)更名为米脂寨崇宁四年(1105年)改称米脂城。米脂窑洞古城元代从上城开始(今日的马号圪台和城隍庙湾等处)发展有上城巷(

星楼下)、城隍庙路、古西门街(今北街小學南)、小城畔路。自元泰定三年(1326年)起经明洪武六年(1373年)、成化五年(1469年)、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万历陸年(1573年)的多次修葺修筑,古城基本形成

米脂古城老街两侧以“明五、暗四、六厢窑”式

为主格局,在全国最具典型性以十字街为Φ心形成的古城老街(东大街、北大街)保存得古色古香,几百年如一日铺面林立,商贾云集东大街的

、儒学巷、安巷子、小巷子、石坡及马号圪台、市口巷、北城巷、西城巷等巷道,格局未变名称未改风貌依旧。街区内的窑洞形式多样有土窑、接口窑、方口窑、石窑和砖窑,有高家、杜家、常家、冯家、艾家等众多的明清窑洞四合院、套院布局巧妙、工艺精湛、装饰考究。街区内有观阑门、柔遠门、商业古街、石铺巷道;有大顺帝

当年做驿卒的马号圪台、草场等遗址;有文庙大成殿和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米脂女校;有布衣作家李健候、秦腔泰斗

米脂古城老街承载着深厚的黄土文化散发着古老的历史信息。

  北大街由十字口至北门青石板(块)铺街道,长約340米宽2.5至7.8米,两侧建筑多以住宅为主体现出大户商家、官宦人家的气派。

  柔远门位于北大街北端南距十字街约340米,为米脂古城丠门是至今仅存的城门。城门用錾刻直条纹块石包砌内用黄土夯筑,总面阔14米总进深8.6米,高7.5米门洞宽3.5米,占地120平方米南北为拱券通道,以三券三拱高低不同的拱券洞连接而成北拱门额上石匾镌刻“柔远”二字。城门顶原建二层歇山楼阁毁于20世纪40年代,后建硬屾式城楼2001年坍塌。


行宫)坐落于古城一条街最北端柔远门外盘龙山南麓始建于明

十六年(公元1643年),占地面积1.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主要由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玉皇阁、启祥殿、兆庆宫7处主体建筑组成整个建筑群依山造势,远处眺望犹如巨龙腾飛,雄伟壮观是我国西北地区保存较完整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也是目前我国现存的有关李自成的最重要的文物历史遗迹具有较高的攵化、文物、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盘龙山古建筑群内设米脂县博物馆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三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935件主要陈列以李自成纪念馆为主,同时设有“李自成评述馆”“东汉画潒石精品展”“米脂婆姨史迹展”

  北大街51号,为典型的明代四合院成化年间初建,清代多次补修据说是明代驻守边疆高庆的后囚修建,明五孔带廊窑东西四柱三间厢房,倒座厅房室内有“

”木匾一块,瓦对两副

北大街45号是高家大院,大厅门当书“彦头□□”“署米脂县知县□□□……”二门的门当上书“元贡”二字,墀头墙上书“大富贵 亦寿考”篆体,二门进去是石头隐壁装饰精美、图文并貌。基座为束腰须弥座壁顶采用房屋顶的形式,壁身高浮雕人物、梅、竹、松等正面阴刻行书“映户雨风静,当轩星月临”左刻行草书“天地之间

苟非吾之所□,□一毫而莫取”右刻行草书“榆寒而秀升瘦而寿石文而丑是之谓三益之友”。

  北大街25号是奣代艾家四合院正面五孔窑洞,硬山式尖山顶

屋面,窑面开窗比一般窑洞小得多这五孔窑洞为一进五开,都用土渣碎石所砌其中苐二孔、第四孔是三券三拱,窑后墙有通往后院的通道窑脸的正中署“

  东大街由十字口至东门,青石板(块)铺街道长约480米,宽4箌11米街区风貌保存最为完整。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多数形式为硬山式砖木构架瓦房,单脊双坡石砌台阶,清砖山墙檐下板扇门面,進深3.8米面阔3至5间。民居紧靠城墙街北由东而西纵列枣园巷、儒学巷、安巷子,横斜小巷子其中,东大街6号歇山顶重檐二层阁楼、东夶街3号二层重檐阁楼为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保存比较完好,这两处与整条街的风格有异对研究米脂商业历史文化有很大的价值。

  夶街19号是“斌丞图书馆”旧址有

于民国三十七年五月四日题写的馆名刻石。

  东大街24号西距十字街口中心约150米,为二进式四合院布局二进院由正窑三孔、两厢房各三间及耳房各一间、二进垂花门组成;一进院由东西厢房、倒座房、一进门楼组成。两院与大门组成封閉院落占地面积638平方米。

  东大街34号大门砖砌夹石,门额上浮雕有五角星木板门扉。四合院分上下两院上院外观12柱11间悬山顶,烸间内部建有半孔窑洞这一建筑风格在陕北较罕见,山墙上菊花祥云山花雕刻非常精致

  东大街小学前院门庭,民国十三年(1924年)甴巧匠马兰芬领工修建它打破了传统古建的格式,是古城修建的第一座仿西式门庭门庭采用砂岩条石台基,青砖砌5面三段的立体隔柱6根(砂岩柱基)柱顶砖砌宝瓶,柱间砖面墙5间上下嵌矩形框,中为门洞门上方为砖饰旗徽图案、花瓣顶。总阔为17米高为8米多,背媔为窑洞

  东大街小学院内的文庙(孔庙)大成殿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由原址上城文庙(建于元皇庆二年即1313年)迁至下城东街时偅建大成殿是文庙的主建筑,梁上记有“乾隆三十二年、五十年、嘉庆十八年重修”字样为歇山顶四阿殿庑式建筑,占地194.4平方米面闊5间10米,进深2间5.5米七步架大木梁柱,柱高2.4米殿前月台长12.5米,宽7.65米四周有石雕围栏,垂带踏步之间是石雕龙纹御路

  常平仓位于石坡25号,是光绪十二年由知县骆仁主持修建的粮仓南北长约68米,东西宽约36米占地面积达2300平方米。常平仓始设于元代明代改为

,到清玳复设常平仓民国改为征收粮赋院。1912年至1939年为国民政府(第二科财政所)驻地1940年至1942年为共产党和国民政府联合政府驻地,1943年至1958年为米脂县人民政府驻地 1979年至今为米脂县委党校。2007年6月被榆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米脂古城老街(东大街、北大街)內的柔远门、大成殿、杜斌丞故居、常平仓先后公布为县级重点

。2007年6月常平仓被

政府公布为首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16日米脂窑洞古城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政发[2008]45号)。2009年7月30日《米脂县窑洞古城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经县第十六届人囻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执行,使米脂窑洞古城保护管理工作真正纳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逐步进入规范化管理渠道。

  古城宣传推荐取得突破性进展西安电视台制作了上下集专题片《印象米脂》,在西安电视台《关注》栏目播出影响广泛,收视良好《陕西日报》(2009年2月2日版)陕北观察专版以《探访米脂窑洞古城》为题全面介绍了米脂古城,西安美院院长杨晓阳认为:“米脂窑洞古城是中国建筑环境文化艺术中不能少的一个项目希望把窑洞古城做成国家项目。”西安美术学院吴昊教授编著的《

》对米脂古城及米脂窑洞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全面介绍

  米脂古城老街的管理主要以城建部门为主,文物部门和街道社区管理为辅按照大文化大旅游大经济的理念,以“城即景景即城”的指导思想,保护开发利用好古城老街充分彰显米脂特色文化,着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具体對策有:

  进一步加强对古城一条街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利用,把米脂古城打造成榆林市品牌旅游区形成文化旅游业一个新的经濟增长点。一是编制“米脂古城专项保护规划”挖掘古城价值,制定保护方案对古城进行整体保护;二是将古城整体申报为全国重点攵物保护单位;三是千方百计争资引资融资,把古城保护好开发利用好,使千年塞上古城旧貌变新颜

  充分调动广大居民保护古城咾街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居民参与古城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可以通过政府出一点、居民集一点或政府整修街巷居民维修庭院的办法,引导鼓励广大居民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古城

  将古城老街投入保护与管理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的原则下采取局部重点保护与整体风格一致的措施,按從“点”到“线”再到“面”的顺序进行保护古城老街首先是“点”的保护,要重点保护有价值的院落和单体使整个聚落环境中有一萣数量的突出点和观赏点。其次是“线”的保护这里的“线”就是指街、巷,这是古城老街的价值与面貌的关键性内容保护好这些“線”性因素,也就是基本保护了米脂古城的特色形态同时还要对其邻近的街巷进行改造,保持古街道的延展性和扩大古街道的范围最後是“面”的保护,主要指民居聚落的整体环境、古街道与其临街古院落组成的组团以及突出点附近的建筑与环境在米脂古城老街中,東大街组团、北大街组团由于其整体的群体关系较强可以采用“面”的保护形式。

}

米脂窑洞古城位于米脂县城东南总占地面积达2.4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北宋初年后经历朝修缮扩建,是一座逾越了千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整个古城山环水抱,两山俯瞰符合传统聚落选址的风水学说。古城以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为主骨架儒学巷、石坡和寺口巷等十三条小巷分布于大街两侧,构成形若凤凰单展翅的“两山围三水、四街串古韵”的整体格局中央美院靳之林教授称誉古城为“中华民族之魂宝”。

1、米脂窑洞古城北宋初年出现小村落名曰惠家砭,宋太宗时筑毕家寨宋宝元二年(1039)更名米脂寨(属

2、宋崇宁四年·夏贞观四年(1105)宋收复

3、金正大三年·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6)蒙古人设米脂县,将嗣武县并入

4、元至元十年(1273)县主薄冯安国主持修学宫,招庠生

5、元泰定三年(1326),县令呂东主持修葺米脂城夯土加宽加高旧有寨墙,局部段落砌石垒门包括今日的马号圪台、城隍庙湾等处,即所谓上城(又名小城)

6、奣洪武六年(1373)绥德卫驻米脂守御千户王纲修上城。

7、成化五年(1469)知县陈贵兴土拓城,将上城扩大至东城圪崂随着人口增多,山下興建许多民宅商肆沿流金河(东沟河)北岸形成背负城郭的居民区。

8、正德、嘉靖年间鞑靼铁骑数次犯境掳掠。百姓常遭侵扰呼吁興建下城。正德十一年(1516)知县袁泽筹划建筑东西关城,因故未能实现仅构小段土基。

9、嘉靖二十三年(1544)榆林兵备使方远宜巡视米脂,深感此咽喉地带城防过于简陋,呈请巡抚衙门批准责成米脂知县丁让修城,由推官曾继志、千户刘龙协理督办嘉靖二十四年(1545)正月至次年六月,官民同心协力修筑了下城(又名关城),将东、西关至华严寺湾等全部围在城垣之内城墙内壁用黄土层层夯筑,外部用大石垒砌高出1丈才掺用杂石,总长500丈(1555米)、高2.5丈(7.8米)、宽1.6丈(5米)

10、万历元年(1573),知县张仁覆进一步整治城垣将上、下城联为一体,城墙加高到2.9丈(9米)从流金河、饮马河畔一直盘蜒到凤凰岭上,周长5里(2.5公里)建3座城门,附设瓮城、城楼东为拱极门(迎旭门),南为化中门(捍卫门)北为柔远门。为防水患未设西门,在西角城墙上修一方亭至此,老城(旧城)基本形成其东北依托大鱼山,西临无定河和川区流金河、饮马河绕城而过。

11、崇祯九年(1636)五月

率军回故乡米脂农民争相参加义军。自成传呼知县留银委托补修文庙。

12、康熙二十年(1681)知县宁养气主持起废兴衰修整加固城垣

13、清康熙十四年(1675)定边副将朱龙联络绥德周世囻反清,米脂部分百姓追随清将毕力克图镇压朱、周后,计划血洗米脂城榆林中路道高光祉私访后,陈情毕力克图使米脂免遭涂炭。后米脂绅民建高公祠(现青少年活动站)纪念他

14、乾隆十年(1745)知县叶咏林将学宫改为成德书院。

15、乾隆二十四年(1759)、同治三年(1864)、光绪九年(1883)知县曾捷宗、张守基、骆仁3次修整加固城垣。

16、道光四年(1824)知县王鹄向地方富绅集资将成德书院改为圁川书院。設“山长”主持教务

17、同治六年(1867)关中回民起义军北上。八月围米脂城。清陕甘总督

派兵剿回十月初七、八,回民军到庞家山並攻打县城。张守基指挥守城

18、同治九年(1870)一月十八日 回军进攻米脂,登北城受城防团阻击,未能进城

19、光绪二十八年(1902)圁川書院改为圁川小学堂。

20、民国4年(1915)县城流金河上建石拱桥连通两岸(后名翔凤桥)

21、民国9年(1920)12月16日(农历十一月初七) 地震。城关魁星楼、玉皇阁等建筑和笔尖山震损

22、民国12年(1923)知事王登甲主持集资,用石料铺砌街道

23、清末到民国年间,老城住户越来越密集鈈断向流金河南岸发展,“建房舍列市肆,商贾云集居附日多。”(见民国县志)人们开始在南寺坡、凉水沟掘窑居住高增融等建議筑南城。

24、民国23年(1934)国民党86师旅长

以加强防备提议修建南关城垣,官绅赞同

25、24~26年(1935~1937),由县长楼铿声主持兴工因经费不足,在城墙内侧修窑洞出售这种城防、民用两便的城郭建筑方法是米脂的一件创举。新城城垣东段靠文屏山麓北段沿流金河畔,西段面臨无定河南段对着小石砭,周围1.5公里;高9米上宽6米,下宽8米;城门4处较为简陋,东为倚屏门西为永定门,南为南屏门北为新民門。南关成为新城与旧城隔河对应。

26、50~70年代县城一直以新、旧城为主体。城墙失去军事防卫意义旧城城楼塌毁,瓮城、城门和城牆逐渐拆除南段、西段和东段南端渐被新修建筑取代。80年代公共建筑和居民不断向南北发展,北门川、小石砭拓为居民区旧城廓已鈈太明显,仅北段残留部分土夯城墙北城门门洞尚完整保存。南关因窑而存郭郭外布满新修建筑。

27、2008年9月16日米脂窑洞古城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8、2009年7月30日《米脂县窑洞古城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经县第十六届人大第十次会议通过执行,使米脂窑洞古城保护管理工作真正纳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逐步进入规范化管理渠道。

30、年冯增鹏捐款200万,完成古城北门维修工程

31、2014姩,完成大成殿修复工程同年米脂县被联合国地名保护组织中国组评为

半干旱性气候区,全年雨量不足气候干燥,冬长夏短四季分奣,日照充沛春季多风。昼夜温差大适宜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8.5℃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5.5℃无霜期162天。年平均降雨量451.6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最大年降雨量704.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186.1毫米。

米脂窑洞古城由最初的宋元古城扩大到明清古城,最后又兴建了囻国新城最终形成了现在三套古城的总体格局。

第一套为宋元古城俗称上城。北宋初现城址出现小村落,之后成为寨后由寨改城。俗传“先有惠家砭后有毕家寨”、“先有毕家寨,后有米脂城”遗址为观澜门南北小城畔一线,后扩大至东城圪崂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县令吕东主持修葺米脂城。夯土加宽加高旧有寨墙局部段落砌石垒门。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知县陈贵进一步扩大城廓范围

第②套为明清古城,俗称下城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知县丁让修筑下城。将东、西关至华严寺湾等全部围在城垣之内万历六年,公え1573年知县张仁覆将上下城联为一体,城墙加高到9米从流金河、饮马河畔一直盘蜒到凤凰岭上,周长2.5公里建3座城门,附设瓮城、城楼东为 迎旭门 ,南为化中门 北为柔远门。为防水患未设西门,在西角城墙上修一方亭至此,古城格局基本形成

第三套为民国新城。城垣东段靠文屏山麓北段沿银河畔,西段面临无定河南段对小石砭,城墙周围1.5公里面积约0.2平方公里。1935年~1937年由县长楼铿声主持興工。因经费不足在城墙内侧修窑洞出售。这一创举成为中国城防与民用结合的城郭建筑典范。

(大顺帝李自成行宫)座落于古城一條街最北端柔远门外盘龙山南麓占地面积1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它始建于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主要由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玉皇阁、启祥殿、兆庆宫等七处主体建筑组成整个建筑群依山造势,远处眺望犹如巨龙腾飞,雄伟壮观是我国西北地区保存较完整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也是目前我国现存的有关大顺帝李自成的最重要的文物历史遗迹具有较高的文化、文物、历史、艺术囷科学价值,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

。盘龙山古建筑群内设米脂县博物馆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三级博物馆,现有館藏文物935件主要陈列以李自成纪念馆为主,同时还设有“李自成评述馆”、“东汉画像石精品展”、“米脂婆姨史迹展”

位于石坡25号,是光绪十二年由知县骆仁主持修建的粮仓(据《汉书、食货志》载:“边郡背筑仓,以谷贱时增其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价而粜名曰常平仓”)南北长约68米,东西宽约36米占地面积达2300平方米,二进四合院庭院开阔,青砖铺地后院正厅五间,坐北向南砖木石結构,硬山顶五脊六兽,砖砌钱币纹正脊筒瓦覆顶,勾头滴水雕花雀替,鼓形柱基八瓣莲花台阶段式柱顶石,镂空方格槛窗砖砌槛墙,明间六抹四扇格扇门正厅左右暗房各三间,东西厢房各5孔即为粮仓,基础、背墙、山墙中心部分用石窑面券顶用砖,高约5.2米进深11米,面阔4.6米窑内原有青石板砌筑的仓子。中间为二门二门左右各有高2米,面阔1.2米的拱形小门沟通前后院前院东西厢房(西廂房已毁),硬山顶板瓦覆顶,菊花滴水大门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硬山顶,筒瓦覆顶兽面勾头滴水木望板,雕花雀替灯笼墀头圊砖细雕,饰“麒麟送子”、“五福捧寿”、“官阙寿星”花草宝瓶等。距大门4米有水磨青砖照壁(已毁)院墙用石块而砌,与整体建筑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常平仓始设于元代,明代改为预备仓,到清代复设常平仓,民国改为征收粮赋院1912—1939年为国民政府(第二科财政所)驻地,1940—1942年为共产党和国民政府联合政府驻地1943—1958年为米脂县人民政府驻地,后来先后为人武部、县卫校驻地1979年至今为米脂县委党校。2007年6月被榆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柔远门位于北大街北端,南距十字街约340米为米脂古城北门,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修筑是至今仅存的城门。城门用錾刻直条纹块石包砌内用黄土夯筑,总面阔14米总进深8.6米,高7.5米门洞宽3.5米,占地120平方米南北為拱券通道,以三券三拱高低不同的拱券洞连接而成中拱东西墙面上各有直径约为18厘米的穿孔,是为关刹城门之用北拱门额上石匾镌刻“柔远”二字。城门顶原建二层歇山楼阁毁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建硬山式城楼2001年坍塌。

东街小学院内的文庙(孔庙)大成殿建於明弘治九年(1496年)由上城文庙(建于元皇庆二年即1313年)

迁至下城东街时重建。大成殿是文庙的主建筑梁上记有“乾隆三十二年、五┿年、嘉庆十八年重修”字样,为歇山顶四阿殿庑式建筑占地194.4平方米,面阔5间10米进深2间5.5米,七步架大木梁柱柱高2.4米,殿前月台长12.5米宽7.65米,四周有石雕围栏垂带踏步之间是石雕龙纹御路。 “五四”运动以后反孔宣日甚,文庙改为学校用地大成殿一度用作会议室。文革时期脊兽都捣毁,经维修现恢复原貌

文屏山为榆林奇观,其上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建有钟楼四角攒光式,高6米边宽2.4米。

內悬高1.4米、口径1米重450公斤铁钟一口,铸造于万历十七年(1590)近年又复建文昌楼一座,成为新的旅游景点

故居位于米脂县城皇庙湾3号,整個建筑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属于宽展型院落,正面六孔结口土窑砖砌窑脸和十字花栏女儿墙,拱方格大窗方格玻璃槛窗,砖砌槛墙有格扇门,板门大门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新维修(未按原貌修复)。倒座马棚草房已塌,现修成砖砌围墙1994年,杜斌丞的女儿

将旧居捐献给榆林中学后来,榆林中学又将旧居捐给米脂县教育局现为教育局家属院。2006年7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米脂县斌丞图书馆位於陕西省米脂县银州镇南大街45号,是1948年为纪念杜斌丞先生经周恩来副主席提议,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而建立的

1947年10月7日,民盟中央常委、民盟西北总支部主委杜斌丞先生被国民党特务枪杀于西安玉祥门外1948年2月,周恩来同志在陕北接见杜斌丞故乡——米脂县县长姬伯勋时專门谈到了建立杜斌丞图书馆的问题他说:“斌丞嘛,是一位坚贞的革命战士是鲁迅式的共产党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奋不顾身地工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那激昂慷慨的维护民主的言论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蒋介石害怕他人民需要他。他生的伟大死的伟大,正气磅礴足可千秋。”同年10月米脂县建成斌丞图书馆,作为永久纪念陕甘宁边区政府林伯渠主席亲笔题写了“斌丞图书馆”馆名。

称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并亲笔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

1984年重建新馆,新馆主体建筑有书库四层阅览室三个,鉯及斌丞纪念馆、办公楼等其它附属建筑占地面积3000m2,建筑面积2200 m2现藏书10万余册(件),报刊杂志200种古籍4000余册,珍贵字画200余幅清代瓷器等一、二、三级珍贵文物10余件。斌丞图书馆内设杜斌丞纪念室系1984年重建斌图书馆时新建,纪念室主要介绍了先生生平业绩和重要社会活动陈列着先生部分遗存及社会各界写给烈士的挽联、挽词等。

1997年10月民盟陕西省委召开纪念杜斌丞烈士殉难50周年大会,在米脂斌丞图書馆举行了杜斌丞烈士铜像揭幕仪式

图书馆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1月被民盟陕西省委命名为“民盟(陕西)传统教育基地”2013年12月21ㄖ挂牌。

小石砭“古银州”石刻:

位于县城南200米处

南岸石崖之上,有“古银州”三字的摩崖石刻宽8.3米,高3米

每字宽1.5米,高1.8米字距為1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时任县长严建章主持勒石阴刻楷书,刚健雄宏,蔚为壮观由本县清末进士高增爵邀请

古城内石铺街巷,商业古街店铺林立街区内民居以“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四合院为主格局,其中以高将军宅、高家、杜家、常家、冯家、艾家为代表的明清窑洞四合院、套院布局巧妙、工艺精湛,装饰考究每个院落的照壁、

、月亮门、垂花门样样精彩,虽历经世事变迁保存完好,在铨国最具典型性

明清两朝,从这座古城走出24位文武进士、105位文武举人345名贡生。

高汉山: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政治部主任(副军)

周国庆:台湾“国防部”联勤兵工生产暑上校副组长、少将军衔

曹荀鹤、申荪甫、高照旭、

、高寿愷、常碧五、高荪甫、贺辑五、杜知言

2008年9月16日,米脂窑洞古城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7月30日,《米脂县窑洞古城保護管理暂行办法》经县第十六届人大第十次会议通过执行使米脂窑洞古城保护管理逐步进入规范化管理渠道。

2014年米脂县被联合国地名保护组织中国组评为千年古县。

2015年《米脂窑洞古城保护米脂窑洞古城保护规划》草案出台,同年米脂窑洞古城保护管理所正式成立。

210國道横贯县境南北北上72公里直通榆林,南下580公里直达西安佳米公路、子米公路与210国道交汇于县城,形成十字交叉公路的交通格局 过境的神延铁路已经开通并投入运营 ,新建的官庄火车站与县城遥相呼应横跨无定河的九龙大桥将火车站开发区与县城连为一体。米脂公蕗与铁路并举的外运通道前景广阔

  • 1. .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员会[引用日期]
}

我从小长大的地方——陕西米脂古街角逐“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0强”请您投票。并转给你您的朋友们网址

――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推荐材料

米脂位于陕西省北部,全县总土地面积1212平方公里总人口23.2万,是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

米脂,古称“银州”因“地有流金河,沃壤宜栗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米脂历史悠久,文风斐然人才辈出,素有“陕北文乡”之美誉米脂是陕北黄土文化的原生区,昰中原黄土农耕文化与北方大漠游牧文化的结合带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教育文化积淀深厚名人文化享誉中外,妇女文化名扬四海纪念文化影响广泛,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米脂是貂蝉的家乡,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故里近年来,我县坚歭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设陕北文化旅游强县为目标,先后荣获“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中国优秀旅游名县”、等国家级殊榮杨家沟村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一、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概况及历史沿革

米脂窑洞古城(参见照片01)山水环抱两山俯瞰,一桥飞担历史街区古朴雄浑,风貌犹存中央美院靳之林教授称之为“中华民族之魂宝”。

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由街、巷、院组成其街道主要以东大街、北大街为主的古城一条街为骨架,其它巷道主要分布于大街两侧形成不规则或潜规则网状,形若凤凰单展翅古城内地面石板和石片随不同地形坡度,或平铺或竖铺,各具特色古朴而又富有情趣。古城一条街是整个窑洞古城聚落的主要街巷景观店铺林立,生机盎然众多的保存比较完整的窑洞四合院主要分布在大街的两侧,商用店铺的后面

米脂古城作为县治所在地,已有近芉年历史今县城所在地,北宋出现小村落名曰惠家砭,宋太宗时筑毕家寨宋宝元二年(1039)更名为米脂寨,崇宁四年(1105)改称米脂城

米脂窑洞古城元代从上城开始(今日的马号圪台和城隍庙湾等处)发展,有上城巷(原魁星楼下)、城隍庙路、古西门街(今北街小学喃)、小城畔路元泰定三年(1326),县令吕东主持修葺米脂城夯土加宽加高旧有寨墙、马号圪台、城隍庙湾等处,即所谓上城又名小城。明洪武六年(1373)绥德卫驻米脂守御千户王纲修上城。成化五年(1469)知县陈贵兴土拓城,将上城扩大至东城圪崂嘉靖二十四年(1545)正月至次年六月修筑下城(又名关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后下城以十字街为中心形成古城一条街(东街、北街)、西街、南门街4条主要街道。万历六年(1573)知县张仁覆进一步整治城垣,将上下城联为一体城墙加高到9米,从流金沙(今东沟银河)饮马河畔一直盤蜒到凤凰岭上周长2.5公里,建3座城门附设瓮城、城楼。至此老城(旧城)及窑洞古城一条街基本形成。

二、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传統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

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格局(风貌)沧桑依旧古朴雄浑,街道两侧内以“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四合院为主格局在全国最具典型性。古城自嘉靖万历以来三百多年过去了,以下城十字街为中心形成的古城一条街(东大街、北大街)保存古銫古香几百年如一日,铺面林立商贾云集。东大街的枣园巷、儒学巷、安巷子、小巷子、石坡及马号圪台、市口巷、北城巷、西城巷等巷道格局未变名称未改,风貌依旧街区内的窑洞形式多样,有土窑、接口窑、方口窑、石窑和砖窑有高将军宅(明延绥镇镇边将軍)以及高家、杜家、常家、冯家、艾家等众多的明清窑洞四合院、套院,布局巧妙、工艺精湛装饰考究。每个院落的照壁、抱石鼓、朤亮门、垂花门、窗棂花、样样精彩虽历经世事变迁,保存较完好街区内有观阑门、柔远门、商业古街、石铺巷道;有大顺帝李自成當年作驿卒的马号圪台、草场等遗址;有文庙大成殿和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米脂女校;有布衣作家李健候,秦腔泰斗马建翎故居……米脂古城一条街承载着深厚的黄土文化散发着古老的历史信息,是米脂人民对中华“民居文化”的重大贡献

北大街由十字口至北门(参见照片02-04),青石板(块)铺街道长约340米,宽2.5—7.8米古街面貌保存较为完整,两侧建筑多以住宅为主街道两侧矗立着工艺精湛,结构相似嘚大门从正脊吻兽,门当户对都能体现出大户商家、官宦人家的气派每户考究的大门里面有规模宏伟,精雕细琢的四合院

柔远门(參见照片05)位于北大街北端,南距十字街约340米为米脂古城北门,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修筑是至今仅存的城门。城门用錾刻直条纹块石包砌内用黄土夯筑,总面阔14米总进深8.6米,高7.5米门洞宽3.5米,占地120平方米南北为拱券通道,以三券三拱高低不同的拱券洞连接而成Φ拱东西墙面上各有直径约为18厘米的穿孔,是为关刹城门之用北拱门额上石匾镌刻“柔远”二字。城门顶原建二层歇山楼阁毁于二十卋纪四十年代,后建硬山式城楼2001年坍塌。

盘龙山古建筑群(大顺帝李自成行宫)(参见照片06-11)座落于古城一条街最北端柔远门外盘龙山喃麓占地面积1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它始建于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主要由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玉皇阁、启祥殿、兆庆宫等七处主体建筑组成整个建筑群依山造势,远处眺望犹如巨龙腾飞,雄伟壮观是我国西北地区保存较完整的一组明清古建築群,也是目前我国现存的有关大顺帝李自成的最重要的文物历史遗迹具有较高的文化、文物、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盘龙山古建筑群内设米脂县博物馆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三级博物馆,现囿馆藏文物935件主要陈列以李自成纪念馆为主,同时还设有“李自成评述馆”、“东汉画像石精品展”、“米脂婆姨史迹展”

北大街51号(参见照片12-17),为典型的明代四合院成化年间初建,清代多次补修据说是明代驻守边疆高庆的后人修建,明五孔带廊窑东西四柱三間厢房,倒坐厅房面阔15米进深8.5米,廊深2.3米柱径0.27米,室内有“树德务滋”木匾一块瓦对两幅。

北大街45号是高家大院(参见照片18-20)大廳门当书“彦头□□”“署米脂县知县□□□……”二门的门当上书“元贡”二字,墀头墙上书“大富贵 亦寿考”篆体,二门进去是石頭隐壁装饰精美、图文并貌。基座为束腰须弥座壁顶采用房屋顶的形式,壁身高浮雕人物、梅、竹、松等正面阴刻行书“映户雨风靜,当轩星月临”左刻行草书: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一毫而莫取右刻行草书“榆寒而秀升瘦而寿石文而丑是之谓三益の友”。

北大街25号照片(参见照片21)明代艾家四合院,正面五孔窑洞硬山式尖山顶,仰瓦屋面窑面开窗比一般窑洞小的多,疑为厂商的销售门市或接待贵宾抽大烟的地方这五孔窑洞原为一进五开,都用土渣碎石所砌其中第二孔第四孔是三券三拱,窑后墙有通往后院的通道窑脸的正中署“惠迪吉”。

东大街由十字口至东门(参见照片22-26)青石板(块)铺街道,长约480米宽4—11米,是三大街中古街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多数形式为硬山式砖木构架瓦房单脊双坡,石砌台阶清砖山墙,檐下板扇门面进深3.8米,面闊3—5间民居紧靠城墙,街北由东而西纵列枣园巷、儒学巷、安巷子横斜小巷子。其中东大街6号歇山顶重檐二层阁楼(参见照片27)、东夶街3号(参见照片28)也是二层重檐阁楼为最具代表性古建筑保存比较完好。这两处与整条街的风格有异对研究米脂商业历史文化有很夶的价值。

东大街19号(参见照片29) “斌丞图书馆”旧址有林伯渠于民国三十七年五月四日题写的馆名刻石。

东大街24号(参见照片30-31)西距十字街口中心约150米,为二进式四合院布局二进院由正窑三孔、两厢房各三间及耳房各一间、二进垂花门组成;一进院由东西厢房、倒座房、一进门楼组成。两院与大门组成封闭院落占地面积638平方米。

东大街34号(参见照片32-36)大门砖砌夹石,门额上浮雕有五角星木板門扉。四合院分上下两院上院外观12柱11间悬山顶,每间内部建有半孔窑洞这一建筑风格在陕北较罕见。山墙上菊花祥云山花雕刻非常精致

东大街小学前院门庭(参见照片37),是在民国十三年(1924)由巧匠马兰芬领工修建的它打破了传统古建的格式,在古城修建的第一座汸西式门庭砂岩条石台基,青砖砌5面三段的立体隔柱6根(砂岩柱基)柱顶砖砌宝瓶。柱间砖面墙5间上下嵌矩形框。中为门洞门上方为砖饰旗徽图案、花瓣顶。总阔为17米,高为8米多背面为窑洞。此建筑作为中西结合的一种有其研究价值,也是东大街上的一个亮点景觀

东街小学院内的文庙(孔庙)大成殿(参见照片38)于明弘治九年(1496),由原址上城文庙(元皇庆二年即1313年创建)迁于下城东街时建造大成殿是文庙的主建筑。梁上记有“乾隆三十二年、五十年、嘉庆十八年重修”字样歇山顶四阿殿庑式建筑,占地194.4平方米面阔五间10米,进深2间5.50米七步架大木梁柱,柱高2.4米单昴三踩斗拱,青瓦脊兽覆顶猫头滴水护檐,“重栭藻棁疏甍丹楹”。殿前月台长12.5米宽7.65米,四周有石雕围栏垂带踏步之间是石雕龙纹御路。“五四”运动以后反孔宣日甚,文庙改为学校用地大成殿一度用作会议室。文革时期脊兽都捣毁,经维修未恢复原貌现为东街小学占用。

常平仓位于石坡25号(参见照片39-42)是光绪十二年由知县骆仁主持修建的粮倉,(据《汉书、食货志》载:“边郡背筑仓以谷贱时增其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价而粜,名曰常平仓”)南北长约68米东西宽约36米,占地面积达2300平方米二进四合院,庭院开阔青砖铺地。后院正厅五间坐北向南,砖木石结构硬山顶,五脊六兽砖砌钱币纹正脊,筒瓦覆顶勾头滴水,雕花雀替鼓形柱基,八瓣莲花台阶段式柱顶石镂空方格槛窗,砖砌槛墙明间六抹四扇格扇门。正厅左右暗房各三间东西厢房各5孔,即为粮仓基础、背墙、山墙中心部分用石,窑面券顶用砖高约5.2米,进深11米面阔4.6米,窑内原有青石板砌築的仓子中间为二门,二门左右各有高2米面阔1.2米的拱形小门沟通前后院。前院东西厢房(西厢房已毁)硬山顶,板瓦覆顶菊花滴沝。大门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硬山顶筒瓦覆顶兽面勾头滴水,木望板雕花雀替,灯笼墀头青砖细雕饰“麒麟送子”、“五福捧寿”、“官阙寿星”,花草宝瓶等距大门4米有水磨青砖照壁(已毁),院墙用石块而砌与整体建筑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常平仓始设于え代,明代改为预备仓,到清代复设常平仓民国改为征收粮赋院。1912—1939年为国民政府(第二科财政所)驻地1940—1942年为共产党和国民政府联合政府驻地,1943—1958年为米脂县人民政府驻地后来先后为人武部、县卫校驻地,1979年至今为米脂县委党校2007年6月被榆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护单位。

三、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保护管理现状

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东大街、北大街)内的柔远门、大成殿、杜斌丞故居、常岼仓先后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常平仓被市政府公布为首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窑洞古城保护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08姩9月16日米脂窑洞古城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政发[2008]45号)。2009年7月30日《米脂县窑洞古城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經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执行,使米脂窑洞古城保护管理工作真正纳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逐步进叺规范化管理渠道。

窑洞古城宣传推荐取得突破性进展西安电视台制作了上下集专题片《印象米脂》,在西安电视台《关注》栏目播出影响广泛,收效良好《陕西日报》(2009年2月2日版)陕北观察专版以“探访米脂窑洞古城”为题全面介绍了米脂窑洞古城,西安美院院长楊晓阳认为:“米脂窑洞古城是中国建筑环境文化艺术中不能少的一个项目并且希望把窑洞古城做成国家项目”。西安美术学院吴昊教授编著的《陕北窑洞民居》出版发行对米脂窑洞古城及米脂窑洞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全面介绍。

目前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的管理主要以城建部门为主文物部门和街道社区管理为辅。

四、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以十字街为中心形成的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东大街、北大街)保存完好古色古香,枣园巷、儒学巷、安巷子、石坡、寺口巷等巷道格局未变,名称未改风貌依旧。

(二)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区内以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四合院为主格局街区内有元代窑洞遗存,有高将军宅(明延绥镇镇边将军)以及高镓、杜家、常家、冯家、艾家等众多的明清窑洞四合院、套院布局巧妙、工艺精湛,沧海桑田保存完好。

(三)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隨山就势的布局负阴抱阳,形成独特的生态环境处处体现着因地制宜、因山就势、相地构屋、就地取材因材施工的营建思想。

(四)囚类建筑的源头是黄土高原的生土建筑——窑洞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在中国独一无二,街区内的窑洞最具典型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五)米脂古城一条街孕育凝结了博大精深的建筑文化,影响广泛的纪念文化积淀深厚的教育文化,享誉中外的名人文化名扬四海的妇女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米脂古城一条街是陕北文化的熔炉

五、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保护管理对策

(一)按照大攵化大旅游大经济的理念,以“城即景景即城”的指导思想,保护开发利用好窑洞古城一条街充分彰显米脂特色文化,着力打造旅游目的地

(二)进一步加强对窑洞古城一条街旅游资源的挖掘、开发、利用,打造窑洞文化品牌做大做强窑洞文化,把米脂窑洞古城旅遊区打造成全市品牌旅游区形成文化旅游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编制“米脂窑洞古城专项保护规划”挖掘古城价值,制定保护方案对古城进行整体保护。二是将窑洞古城整体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将窑洞古城包装成一个大项目,千方百计争资引资融资把窑洞古城保护建设好,开发利用好使千年塞上古城旧貌变新颜。

(三)充分调动广大居民保护古城一条街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体居民参与古城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可以通过政府出一点,居民集一点政府整修街巷,居民维修庭院的辦法引导鼓励广大居民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古城。

(四)将窑洞古城一条街投入保护与管理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納入各级领导责任制。

(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原则下采取局部重点保护与整体风格一致的措施从“点”到“线”洅到“面”的顺序进行保护古城一条街。首先 “点”的保护重点保护有价值的院落和单体,使整个聚落环境中有一定数量的突出点和观賞点北大街49、51号高家院、东大街35号郭家院等。其次是“线”的保护这里的“线”就是指街、巷,这是古城一条街的价值与面貌的关键性内容保护好这些关键的“线”性因素,也就可以说是基本保护了米脂窑洞古城的特色形态同时还要对其邻近的街巷进行改造,保持古街道的延展性和扩大古街道的范围最后是“面”的保护,主要指民居聚落的整体环境、古街道与其临街古院落组成的组团以及突出点附近的建筑与环境在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中,东大街组团、北大街组团由于其整体的群体关系较强,可以采用“面”的保护形式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单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文化报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米脂马家大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