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海云南十大茶叶品牌概况-李拂先生写的 哪里可以看到

  (红色部分为猿抱子的注解、疑问黑字部分为李佛一先生原文)

  普洱云南十大茶叶品牌,驰名天下其实现今之普洱并不产茶。或谓十二版纳各产茶区域在過去曾隶属普洱,以是得名而普洱府志载,距今百数十年前十二版纳出产云南十大茶叶品牌,概集中普洱制造同时普洱又为普思沿邊一带云南十大茶叶品牌之集散地。后制造逐渐南移接近茶山。由普洱而思茅而倚邦、易武。今则大部集中佛海制造矣“普洱茶”┅名之由来,当以开始集中普洱制造以普洱为集散地得来为近似。

  注1:明代至解放前普洱圆茶的原料主产地是古六大茶山。民国時期勐海逐渐成为藏销紧茶原料和成品的加工中心,也加工少量圆茶、砖茶普洱茶以集散地普洱而的得名。疑问一以现今勐海留存嘚几万亩古茶园看,明清两代勐海是否是普洱茶的原料主产地之一

  十二版纳,原包括思茅、六顺、镇越、车里、佛海、南峤、宁江、江城之一部及割归法属之猛乌、乌得两土司地。至近今所谓之十二版纳则以前普思沿边行政区域为范围,即车里、南峤、佛海、宁江、六顺、镇越等县区及思茅之南部江城之西部。其猛乌、乌得两土司地早已不包括在今之十二版纳之领域内矣。

  澜沧江自北而喃微东斜分十二版纳为江内、江外两个区域。东为江内西为江外。六顺、镇越两县及江城之西、思茅之南属江内车里(一部分在江內,今景洪)、佛海、南峤等县及宁江设治区属江外一般人大部以江内产,即镇越、思茅县属之易武、倚邦、革登、莽芝、蛮砖、架布、漫腊(这些茶区今皆属西双版纳)及车里属之攸乐山(位于江内)一带所产者为“山茶”江外产为坝茶,按“坝”为摆夷语其义为原野,其实车佛南各县之云南十大茶叶品牌并不产生于原野,而繁殖于海拔四千尺以上之山地或四千尺上下高原附近之丘陵。车里盆哋海拔较低约一千八百尺。而茶树之散布则高在四千尺以上之勐宋(今勐海的一个乡),五六千尺之南糯山及攸乐山“坝茶”一名,似为不伦

  佛海产茶数量,在近今十二版纳各县区为数最多,堪首屈一指同时东有车里供给,西有南峤供给北有宁江供给。洎制造厂商纷纷移佛海设厂加以输出便利关系,于是佛海一地俨然成为十二版纳之茶业中心。素以出产普洱云南十大茶叶品牌著名的陸大茶山以越南关税壁垒之森严,及运输上种种之不便反瞪乎后矣。

  注2:民国时期原料充足的勐海成为十二版纳云南十大茶叶品牌加工中心。

  兹以佛海为本文叙述范围旁及车里、南峤及宁江设治区域。多年来搜罗之记录皆远寄他方旅途匆匆,尽一日之力就记忆所及者为之。挂一漏万知所不免也。

  佛海、车里、南峤及宁江等县区凡海拔四千尺左右之山地,或原野附近之小丘陵皆滋生茶树。尤以佛海一县之产区最广佛海共分四区,区各一土司曰勐海土司、勐混土司、勐板土司及打洛土司。

  勐海土司所属各村落即郢勐海(佛海县治所在)、曼兴、曼海、曼贺、曼谢、曼买、曼丹、南里、曼扫、曼真、曼夏、曼耷、曼喷弄、曼拉闷、曼赛、曼斐、曼董、曼旮、曼丁景、曼鲁、曼蛮嶝、曼降、曼峦、曼录、曼法、曼崃、曼磊、曼蚌、亚康、曼舀、曼满、曼崀、曼泐、曼袄、曼榜、曼两、弄罕、曼先、曼中、葩宫贺南、大小呼啦、贺岵六村、葩珍五村、葩盆黑龙塘、上下水河寨等六十余村。海拔由三千九百五┿尺至六千尺不等村村寨寨,无处不茶只不过产量有多少而已。

  勐混土司区与勐海区地理环境约略不同,产茶范围亦颇广阔。勐板、打洛两区海拔较低面积不大,产茶范围限于少数高地带。兼之距离市场(勐海)太远不便集中。勐板因人户稀少野生茶樹,大都任其飘零满山无人采摘也。

  车里产茶区分布江内外。江内以攸乐山为中心江外以南糯山及勐宋(两地现今都属勐海)為中心,车里之三大产茶区也曼累、勐笼、落水洞及其他各地次之。

  南峤(现属勐海现勐海包括当时佛海、南峤、宁江等县,原屬车里的勐宋、南糯山等地现均归勐海)产茶区遍布于景真、勐翁、景鲁、景迈兑、西定、勐满、旧笋各自治区域。

  宁江则以曼糯、勐阿、勐亢、景播等处为最惟出数不多耳。

  各县区产茶量大概估计则佛海约一万担,车里八千担南峤五千担,宁江五六百担若有销路资本,再尽力于茶园之整理如剪枝、除草、壅根、施肥及荒废茶园之开发利用,则产量可增至十万担之数也

  产茶时期,起自国历三月尾至九月或十月止每年有六七个月之采摘期。在三月尾和四月初采摘者曰“春茶”,曰“白尖”以概系白毛嫩芽之故。过此所生产者曰“黑条”色泽黑润,质重而色味浓厚为制造“圆茶”、“砖茶”之主要成分。黑条之后曰“二水茶”又曰“二蓋”,叶大质粗叶色黑黄相间。二水之后曰“粗茶”概系黄色老叶,不复有黑条间杂其内品质最为粗下,专供制藏销紧茶包心之用九月初再生一次之白毛嫩芽曰“谷花茶”,盖其时正当谷禾扬花之季当地人民称稻曰谷子,因此遂名其时所产之白毛嫩芽为“谷花茶”或“谷花尖”品质次于春尖,叶色则反较春尖为光华漂亮不易变黑,通常用作圆茶之盖面

  谷花茶之后,尚有一次之粗茶盖為数不多。其时已届农人秋收之期跟着即有樟脑之出产,一般茶农于秋收之后群趋于樟脑之制造,不复再有人上山采茶矣

  就易武,倚邦方面茶商说来则佛海一带所产之茶为“坝茶”,品质远不如易武、倚邦一带之优良然易武乾利贞等茶庄,固尝一再到江外采購南糯山一带所产者羼入制造而佛海一带,每年亦有三五千担之散茶运往思茅经思茅茶商再制造为“圆茶”(又称七字圆)、“紧茶”分销昆明及古宗商人。制者不易辨恐饮用者亦不能辨别谁是“山茶”,谁为“坝茶”也

  就个人所知:江内外云南十大茶叶品牌,除极少数外似为同一品种。且各产茶区之地理环境亦大致相同。不过易武方面茶农对茶园知施肥、壅根、除草、剪枝等工作,而佛海一带则无之耳

  民国二十三四年期间,著者尝以佛海附近所产云南十大茶叶品牌制为“红茶”寄请汉口兴商砖茶公司黄诰芸君玳为化验,通函研究据复函认为品质优良,气味醇厚而西藏同胞且认为和酥油加盐饮用,足以御严寒、壮精神、由幼而老不可一日戓缺。虽由于嗜好习惯之各不相同而佛海一带云南十大茶叶品牌品质之不坏,可得一旁证

  注4:这里的“红茶”是指类似后来滇红嘚全发酵红茶,还是指装篮发酵的后发酵茶

  佛海云南十大茶叶品牌制法,计分初制、再制两次手续土民及茶农將云南十大茶叶品牌採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竹席上反复搓揉成茶,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別品质裝入竹篮。入篮須嘚湿以少許水分以防齏脆。竹篮四周范以大竹蘀(俗称饭笋叶)。一人立篮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云南十大茶叶品牌,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云南十大茶叶品牌,通称为“散茶”

  注5:发酵工艺,湿水—入篮—筑茶—分口堆存发酵

  李拂一先生明确的結论是: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云南十大茶叶品牌,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疑问二,不规则发酵是如何不规则昰指多次发酵,还是篮中各部分发酵不规则疑问三,暗褐色红茶是指干茶暗褐色,汤色红还是叶底暗褐色,汤色红

  可以确信嘚是,解放前“散茶”指的是装篮发酵茶

  制造商收集“散茶”,分别品质再加工制为“圆茶”、“砖茶”或“紧茶”。另行包装┅过然后输送出口,是为再制造兹分述于下:

  (一)圆茶。圆茶大抵以上好云南十大茶叶品牌为之以黑条作底曰“底茶”;以春尖包于黑条之外曰“梭边”;以少数花尖盖于底及面,盖于底部下陷之处者曰“窝尖”盖于正面者曰“抓尖”。按一定之部位同时裝入小铜甑中,就蒸汽受蒸使之柔倾入特制之三角形布袋约略揉之,将口袋紧结于底部中心然后以特制之压茶石鼓,压成四周薄而中央厚径约七八寸之圆形茶饼,是即为圆茶不熟练之技师,往往将底茶揉在表面而将春尖及谷花尖反揉入茶饼中心,失去卖样普洱雲南十大茶叶品牌揉茶技师之最高技术,即在于此如底面一律,则此项揉茶技师则失其专家之尊严矣。每七圆以糯笋叶包作一团曰“筒”七子圆之名即源于此。每篮装十二筒南洋呼为一打装;两篮为一担,约共重旧衡一百二十斤此项圆茶每年销售暹罗者约二百担,销售于缅甸者约八百担至一千五百担

  加工:1、按一定之部位,同时装入小铜甑中就蒸汽受蒸使之柔;

  2、倾入特制之三角形咘袋约略揉之,将口袋紧结于底部中心;

  3、以特制之压茶石鼓压成四周薄而中央厚,径约七八寸之圆形茶饼

  结论:圆茶是黑條为底,春尖撒面、谷花尖点缀的拼配茶工艺是先蒸汽蒸软再倾入布袋、略揉之不能破坏配茶层次、石鼓压。疑问四春尖和谷花尖要鈈要装篮发酵?因为发酵茶和不发酵茶拼配口感是难于协调的

  (二)砖茶。砖茶原料以黑条为主底及面间有盖以“春尖”或“谷婲尖”者,按一定秩序入铜甑蒸之使柔,然后倾入砖形模型压之使紧,是为“砖茶”每四块包作一团包时块中心尚需贴一小张金箔,先用红黄两色纸包裹外面加包糯笋叶一层,再装入竹篮即成竹篮内周须衬以饭笋叶,每篮十六色每担计两篮约共重一千一百余斤。专销西藏少数销至不丹、尼泊尔一带。年约可销二百担至三百担此外尚有一种小块四方茶砖,仅洪记一家制造装法包装,大体与磚茶相同只不需贴金,年约销四五十担

  (三)紧茶。紧茶以粗茶包在中心曰“底茶”;二水茶包于底茶之外曰“二盖”;黑条者洅包于二盖之外曰“高品”如制圆茶一般,将各色品质按一定之层次同时装入一小铜甑中蒸之,俟其柔软倾入紧茶布袋,由袋口逐漸收紧同时就坐凳边沿照同一之方向轮转而紧揉之,使成一心脏形茶团是为“紧茶”。“底茶”叶大质粗须剁为碎片;“高品”须先一日湿以相当之水分曰“潮茶”,经过一夜于是再行发酵,成团之后因水分尚多,又发酵一次是为第三次之发酵,数日之后表裏皆发生一种黄霉。藏人自言黄霉之茶最佳天下之事,往往不可一概而论的:印度茶业总会曾多方仿制,皆不成功未获藏人之欢迎,这或者即是“紧茶”之所以为“紧茶”之惟一秘诀也紧茶每七个以糯笋叶包作一包曰一“筒”。十八筒装一篮两篮为一“满担”,叒叫一驮净重约旧衡一百一十斤左右,专销西藏少数销于尼泊尔、不丹、锡金一带,年可销一万六千担

  其经由思茅或思茅茶商淛卖给藏人古宗者,每篮只装十五筒两篮为一担曰“平担”。竹篮内周亦需衬以饭笋叶篮口并需以藤片绊牢,与“圆茶”、“砖茶”の装法相同只篮形或长或方,或大或小稍有不同耳。竹篮竹叶、藤片扎篾(即竹丝)等包装费用每担约半开滇币五六角左右。其取噵缅甸即转运西藏之“紧茶”于运抵仰光后,需再加麻包并打明标记牌号,方能交船运即每色约费工料卢比五安那至六安那。亦有茬中途如景栋或瑞仰即需加缝麻包者在景栋加麻包之费用较大,然损失则鲜至运达加嶙崩(Kalimporg)之后,尚需再用兽皮(牛羊皮之类)加包方可运入西藏。包装费用高出生产费数倍,真是“豆腐盘成肉价钱”矣!

  由佛海出口之“紧茶”除少数销售于不丹、锡金及胒泊尔一带外,大多数皆运入西藏方面销售并非完全外销,不过国内无路可走(由思茅经下关、大理、阿墩子入藏须三四个月之马程,方抵拉萨由佛海经缅即至拉萨不过三四十日),不得不支出大量之买路金(每年约三十余万卢比之巨)而假道于外耳。在八九年前缅属孟艮土司境内,尚未通行汽车时佛海每年出口云南十大茶叶品牌,概须取道澜沧江之孟连土司出缅西北运至缅属北掸部中心之錫箔(Hsipaw)上火车,由锡箔西南运经瓦城再直南经大市(Thazi)而达仰光。由仰光再换船三日或四日至东即加尔各答上岸由加尔各答再上火車,北运至西哩古里由西哩古里用牛车或汽车运抵加嶙崩。至此又须改用骡马驮运入藏由佛海至锡箔一段马程,最少需十八日方可到達锡箔至仰光须三天至五天。到达加嶙崩最速需一月之期此过去佛海藏销云南十大茶叶品牌之惟一出路。嗣后缅东公路修至公信(又莋贵兴)佛海云南十大茶叶品牌出口,遂有一部分舍西北锡箔路线而道西南孟艮路线者由佛海西南行经孟艮,再西行经打崞而至公信马程仅十四日。由公信交汽车运达瑞仰或海和然后换火车再西行至大市。由大市直向至仰光至少可减少四五日之行程。由佛海至孟艮(景栋)一段马站为期仅六日,最迟亦不过一周由孟艮两日之汽车可至瑞仰。再一日直快火车即可到达仰光较诸西北锡箔路线,減少一半以上之行程所以迄今不再有取道锡箔之一途者矣。

  由佛海至孟艮(即景栋)之骡马运费每驮即一担约卢比三盾半至三盾㈣分三;景栋至瑞仰汽车约费六盾半;瑞仰至仰光火车费约三盾四分一至三盾半;仰光至加尔各答船费约三盾半至三盾又八分之七不等。總计每担(即两篮)云南十大茶叶品牌由佛海至加尔各答转运费最高额约需卢比十七盾又八分之五之数,如需运至加嶙崩则每担尚需加火车汽车费三盾至四盾余也。此外如景栋、瑞仰、仰光等处之办事费皆未计算在内也。

  佛海一带云南十大茶叶品牌产量在云南境内,为数最多而价值最廉。民国十六年前制“紧茶”用之三塔货散茶(即黑条三成,二水及粗茶七成)曾一度跌至每担(旧衡一百斤)半开滇币四元。近两三年来因运销活跃,较过去颇呈高涨之势然最高纪录,亦尚未超过十四元也兹将最近三年来生叶各色初淛散茶及再制茶之价格,附表于下以资对比。

  生态叶初制云南十大茶叶品牌及再制茶价格表(按照佛海市计算)

}

  1928年实力雄厚的鹤庆商人张静波入驻佛海(今勐海)开办恒盛公茶庄,张还高薪请来思茅师傅来茶庄做紧茶至此,云南的四大商帮石屏帮、玉溪帮、腾冲帮、鹤庆幫全都聚集佛海这种经济成分的组成其优势与竞争力已胜于易武,1928年至1937年间又有省内外一些实力不等的商人相继入驻佛海办茶庄1937年佛海私人茶庄已达20多家与易武已不分高下,成为澜沧江西岸最大的云南十大茶叶品牌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

  如果说几十个私人茶庄在佛海还算小打小闹,那么1938年云南的地方财团陆氏集团办的思普企业局南糯山试验茶厂便是当时的云南省政府开发佛海茶业的大手笔而1939年南京政府财政部控制的中茶公司办的佛海茶厂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官僚资本集团孔宋财团在西双版纳的强势亮相。车、佛、南的10多万亩古茶園吸引着私人老板、地方财团、中央财团的眼球三股势力汇集佛海办茶业,佛海的天时、地利、人和使其他地方无法与之竞争1939年至1942年佛海成为云南省最大的云南十大茶叶品牌加工中心和出口基地,易武的地位日趋式微

  为什么民国时期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僚到私人商户都汇集到佛海加工发展云南十大茶叶品牌一是佛海当时拥有云南省面积最大的茶园(至1950年仍有10万亩);二是因为英国人在缅甸修了鐵路、公路,使勐海云南十大茶叶品牌运往东南亚和西藏缩短了路程;三是因为抗战爆发国家需要外汇而销往东南亚和西藏的茶都能换取外汇,四是佛海废除了近千年的封建领主统治建立了与内地一样的政府管理机构,为各种经济成分的进入提供了社会条件有原料,囿销路有官方保护,道路也畅通只要加工出产品钱就滚滚而来,各路诸侯奔佛海办茶就不为奇

  历史上,普洱、思茅在明、清时期的繁盛皆因云南十大茶叶品牌西双版纳的云南十大茶叶品牌明清时期大都在普洱、思茅交易,清咸丰五年(1856年)大理杜文秀起义占领滇西十八年又攻占普洱3年多普洱南部的六大茶山的云南十大茶叶品牌从清咸丰年间起就开始折向,绝大部分往东南亚、广东、香港方向銷普洱、思茅茶市因乱战从咸丰年起走向衰落,同治末年(1874年)杜文秀起义虽被平息但从光绪年至民国26年,六大茶山各茶号将云南十夶茶叶品牌销往东南亚、广东、香港等地的走势却一直没有改变普洱、思茅未能恢复到咸丰年以前的景象。

  澜沧江西岸的勐海光绪初年已有汉人进入收散茶一部分销缅甸,一部分销江东的易武、倚邦一部分经澜沧、双江、凤庆、巍山运往大理,而不从普洱、景谷、景东方向走到1930年以后勐海运西藏的茶全部改道由打洛出境经缅甸、印度入西藏,勐海茶已不走普洱、思茅

}

喝茶您是打算糊糊涂涂喝一生?

还是花三个月时间清清楚楚养生一辈子?

这个重要么那得看您对自己身体负不负责

凭什么信任我?我说你的茶你自己和我视频泡,拍照片看茶

能评出什么?古树天然,有机生态,农残拼配,纯料是否传统晒青工艺,能否越陈越香准确度70%

明明白白喝茶是簡单喝茶的开始,简单喝茶是美好的基础希望更多的人正确传播云南十大茶叶品牌知识,让更多的人喝到美好简单喝茶,为身体负责

之前,有茶友说李拂一虽然是109岁但是他是研究云南历史的,并不是喝茶的在此,仁易说茶还是那句老话90%以上的文字都是可以拿来验證的并不是吹牛,李拂一先生既是一名云南历史研究专家也是普洱茶的专家,他与范和钧同是佛海茶厂创始人也就是现在的勐海茶廠的前身,今天就转载一下佛海茶厂创始人之一勐海茶厂前身,又集云南史学家茶寿之普洱茶人李拂一的事迹,他是我们最敬仰的一位实干家同时,我们感谢现代普洱茶历史研究者——杨凯他为普洱茶补充了不少遗漏的历史文献。如果说历史文化是普洱茶的香火,那么仁易说茶一直做着让香火发光的事我们尽心尽力让更多的人体验到普洱茶文献上说到的特性,并用视频一一将他们展现出来

李拂一先生和范和钧先生都是佛海茶厂的创建人。

李拂一先生1939年写的文章《佛海茶厂概述》中记载到:佛海云南十大茶叶品牌制茶计分初淛,再分两次手续土民及茶农将云南十大茶叶品牌采下,入釜炒使凋枯取出于竹席上反复搓揉成条,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戓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别品质装入竹篮入篮需湿以少许水分,以防齑脆竹篮四周,放以大竹(俗称饭笋竹)一人立蓝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然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云南十大茶葉品牌,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茶通称曰“散茶”。制作商收集“散茶”分别品质再加制为“圆茶”、“砖茶”及“紧茶”。

同一文章中李拂一先生又写到了紧茶的制作,“紧茶”以粗茶包在中心曰“底茶”二水茶包于茶底之外曰“二蓋”,黑茶者再包于二盖之外曰“高品”如制圆茶一般,将各色品质按一定之层次同时装入一小铜甄中蒸之其柔软,倾入紧茶布袋甴袋口逐渐收紧,同时就坐櫈边沿照同一之方向轮转而紧揉之,使成一心脏形茶团是为“紧茶”。“底茶”叶大质粗须剁为碎片“高品”须先一日施以相当之水分曰“潮茶”,经过一夜于是再行发酵成团以后,因水分尚多又发酵一次,是为第三次之发酵数日之後,表里皆发生一种黄霉藏人自言黄霉之茶最佳。

( 注:发酵工艺湿水—入篮—筑茶—分口堆存发酵)。

李拂一先生明确的结论是: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云南十大茶叶品牌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但疑问不规则发酵是如何不规则,是指多次發酵还是篮中各部分发酵不规则?暗褐色红茶是指干茶暗褐色,汤色红还是叶底暗褐色,汤色红

可以确信的是,解放前“散茶”指的是装篮发酵茶

2010年9月7日晚9时,李拂一先生于台北过世享年109周岁。

作为一个普洱茶历史的研究者惊闻此讯,一种悲痛、失落、空洞嘚感觉充斥内心毕竟,李拂一先生是我们和遥远的清朝、普洱茶的过去、金三角那个混沌时代的时空连接点他是大清边疆最后的见证囚,是普洱茶雄起的缔造者云南合作事业的实践者,是金三角这个边境怪胎的助产士是勐海茶厂主任,是企业家、政客、学者、民族攵化的传播者……

我们所推崇的普洱老茶有很多就是经他的手运到缅甸、泰国的。有他在我们的茶喝得很真实,普洱茶的历史也很鲜活他的逝去,将这种真实感带走了历史走入了干瘪、枯燥的文献状态。

李拂一先生祖籍广西其父1898年来到云南,1901年十月初三(公历11月13ㄖ)李拂一出生于云南普洱县(今宁洱县)。

其实拂一并不是李先生的名,他原名李承阳字复一,拂一是他的笔名后来,因笔名鼡得多他便以笔名行世,各种登记表上也用笔名真名反倒被人们忘记了。

先生少年时命运多舛9岁时父亲病故,11岁时母亲去世他只囿领着两弟一妹靠父亲留下的二百两银子艰难度日。在普洱读中学时父亲的同僚为他谋了个电报生的位子,他半工半读于1918年6月在普洱Φ学毕业。后来虽然他在广东读过大学担任南京《新亚细亚》杂志社的编辑,但他并不愿意对外宣传而更愿意以自学成才的形象出现。难怪姚荷生在《水摆夷风土记》中称他“少年时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没有得到什么遗产,完全凭自己优秀的头脑不断地学习和勤勤恳恳地工作”,“成了边地进步的象征佛海的意见领袖”。

1921年他与西双版纳最高行政长官——普思沿边行政总局局长柯树勋之长奻柯韵桐在思茅结婚,1923年李先生辞去思茅电报局工作到车里发展。1925年他担任富滇银行车里(今景洪市)分行经理二年后,云南省建设廳厅长张邦翰把他调到昆明担任党务工作,这使他与云南的上层建立了一些联系随后,他在云南省建设厅、教育厅、西双版纳各县当┅些教育局长、合作社经理、政府秘书之类的小官并把家迁到了佛海县(即今勐海县勐遮镇)。这段时间李先生先后著译了《车里》、《泐史》(傣族史)、《暹程记略》及《车里宣慰世系考订稿》(傣王宫廷史)、《滇边失地孟艮土司之考察》等著作。

大约在1923年纳覀族商人杨守其联合腾冲洪盛祥、鹤庆恒盛公麝香号、腾冲云和祥等发现了一条从佛海经过缅甸再到印度葛伦堡,并转运进入西藏的运茶の路此时,西双版纳云南十大茶叶品牌生产和加工中心从六大茶山和思茅转移到佛海从1923~1938年,佛海从过去只有一家茶庄发展到二十多镓

历史上,茶大多是以产地命名的普洱茶也不例外。尽管普洱茶的产地在今天的西双版纳但那时西双版纳是普洱府辖地的一部分,並且普洱又曾经是这些茶外运的主要通道,因此普洱茶就以大地方命名了。在清代普洱茶的销售主要有四个方向:一、通过四川的敘府(今天的宜宾)运往四川、湖北、京城等地;二、通过老挝、越南出口香港、南洋;三、通过大理、丽江运往中甸、大凉山、西康等藏、彝地区拉萨和成都方向。这三条路运输的都是紧压茶(早期成都方向也是散茶为主)第四路为云南本省销售,主要是散茶

那时,滇茶进藏道路艰辛除去大雪封山的时间,每年只能跑一个来回沿途还时常发生的土匪抢劫、寺院搜刮、部落之间的战争,军队的劫掠吔使这条路成本奇高杨守其他们发现的这条新路虽然要穿越两个国家,运输路程加长运输方式也混杂着马帮、汽车、火车、轮船等形式,但终究是现代化运输为主没有土匪,安全性非常高同时,时间、金钱上也都大大地节省了

民国时期,边地的公务员工资是很低嘚但土地并不要钱。李拂一为补贴家用申请了百余亩茶山,于1930年在佛海开起了自己的茶庄——复兴茶庄。当时佛海主要生产蘑菇頭紧茶,这种茶虽说制作工艺比较麻烦但用料粗老,价格低廉西藏方面需求量极大。复兴茶庄也是生产紧茶年产量二三百担。此外佛海还生产另外两种茶,一种是砖茶一种是圆茶(现名七子饼茶),主销缅甸、泰国经常往来于其间的李拂一也想改革,他发现泰國、缅甸的咖啡馆都在卖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红茶如果能用勐海茶制作成红茶,市场前景无限1934年,他将自己试制的红茶寄到汉ロ请专业评茶师审评,认为品质优良气味醇厚,但不知何故最终没有形成生产。

也是在1934年4月李拂一以体弱多病为由,辞去南峤县(辖今勐海县勐遮、景真等地)教育局长回佛海担任教育局长,这样可以更好地照顾茶庄的生意那时,佛海最大的茶庄是腾冲董家(總号洪盛祥)开设的洪记(经理姓叶)和鹤庆张相时(总号恒盛公麝香号)开设的思茅恒盛公号这两家资金充足,运输量也比较大洪盛祥由于在缅甸、印度经营石璜、翡翠、云南十大茶叶品牌等物资,资金相当充裕并与当时主政的英国殖民者关系密切,因此他们可鉯在沿途印缅各地委派自己的代理人帮助包装、理货、联系陆运海运等。而那些中小茶庄做这些工作则需要花很高的成本加上中小茶庄銀根紧张,他们往往要向印度放债人借高利贷茶运到印度的葛伦堡等待和藏商交易的时候,他们又急于出手好还掉债务。而此时洪記就开始降价倾销,压低市场价格当这些小商人以较低的价格卖掉云南十大茶叶品牌离开葛伦堡后,洪记又把茶价提起来这样,吃亏嘚永远是中小茶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拂一联合佛海当地的中小茶庄成立佛海茶业联合贸易公司,李拂一任经理由公司负责在沿途寻找代理,在加尔各答、葛伦堡租用仓库统一运输,统一销售一时各茶庄如周文卿的可以兴(李拂一最忠实的盟友)、马鼎臣的鼎興号、王球时的时利和(后加入反对联运的阵营)以及一些边民的合作小茶庄纷纷加入。

由于长年生活在茶区又亲自经营云南十大茶叶品牌,李拂一对整个思普区版纳的云南十大茶叶品牌非常熟悉因此,他在1933年出版《车里》一书时专节对当地的茶业作了介绍,并在他擔任主笔的南京《新亚细亚》杂志撰写了《西藏与车里之云南十大茶叶品牌贸易》一文一九三八年,李拂一受省政府委托去泰国、越喃侦察日本人的动向,在回昆明汇报的时候他顺便写就《佛海茶业概况》一文,文中对佛海——包括从佛海出境的车里(今景洪县)以忣南峤(今勐海县)等地的茶业从产量、质量、制法、包装、运输、价格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其中有一段文字是介绍当年的紧茶工艺嘚:“‘紧茶’”以粗茶包在中心曰‘底茶’,二水茶包于茶底之外曰‘二盖’黑条者再包于二盖之外曰‘高品’。一般将各色质量按一定之层次同时装入一小铜甑中蒸之,俟其柔软倾入紧茶布袋,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就坐凳边沿照同一之方向,轮转而紧揉之使荿一心脏形茶团,是为‘紧茶’‘底茶’叶大质粗,须剁为碎片‘高品’须先一日湿以相当之水分,曰‘潮茶’经过一夜,于是再荇发酵成团之后,因水分尚多又发酵一次,是为第三次之发酵表理皆发生一种黄霉。藏人自言黄霉之茶最佳”

这段文字中,李拂┅对发酵的描述并不完善如果再参考范和钧先生《佛海茶业》的记录:“须高品、梭边各百五十斤,概须潮水使其发酵,生香且柔軟便于揉制。潮时将拣好茶三四篮(约百五十斤)铺地板上厚以十寸为度,成团者则搓散之取水三喷壶(每喷壶之容量为一○六盎斯)匀洒叶上,然后用耙用脚翻转匀拌,又再铺平洒水拌搅至三次为止。大约每百斤茶用水六百三十六盎斯(约三十斤余)茶与水之仳例为七七与三三(此处有误,应为六七与三三之比-笔者注)潮毕则堆积一隅,使其发酵热度高时中心达华氏一○六度,近边约华氏⑨十二度皮面易被风干,故须时加以水曰被单水。水量为一壶半如为细茶,则所需水量较次潮工非熟练者不能胜任,水量过多則茶身易于粘袋破烂,且干后收缩茶身变小不合卖相。过少则揉时伤手且分量太重,不适包装轮运底茶绝不能潮水,潮水者内起黑黴曰中心霉,不堪食用劳资纠纷时,工人时用此法为报复资方之计。”则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当年的发酵工艺由此可以搞清一个困惑我很久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印度人多年来觊觎云南茶在藏区的销量他们在印度仿制的心脏形紧茶却总是中心发霉而无法被藏民接收?可见技术的细节决定了一个产业的命运。

李拂一先生的文中还指出佛海除生产普洱茶外,由于佛海茶价格低廉如制成红茶,则茬南洋的销售价格将是印度、锡兰茶价格的一半竞争力相当突出,如运往欧美“前途之发展,尤为不可限量”而恰在此时,他在昆奣遇见了中国云南十大茶叶品牌公司董事长寿景伟寿对他的见解非常认可。是时中国东部传统的出口茶产区已经沦陷,寿也正在为中俄中美之间以云南十大茶叶品牌交换抗战物资寻找新的云南十大茶叶品牌产区。所以当年12月与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联合成立云南中国雲南十大茶叶品牌公司时,他立即委任李拂一为云南中国云南十大茶叶品牌公司的职员

虽然有李拂一的报告,但云南中茶公司仍然对佛海当地的茶树品种、云南十大茶叶品牌资源、政治、经济、金融、民族、民智、劳工等状况等是否适合设厂并不十分明了为慎重起见,擬定计划之后决定先派范和钧前往调查1939年4月,范和钧带着清华大学毕业的张石城来到缅甸等待正在印度处理联合贸易公司仓库着火、緊茶被烧事件的李拂一。随后他们一起回到佛海。在佛海范和钧住在李拂一家,每天他们共同调查茶业情况和边区经济、政治、文囮情况,招收学生筹措生产资金,共同展望未来此时,李拂一历年所积累的气象报告和对西双版纳、印、缅等地的考察笔记对范和钧幫助极大同时,李拂一利用在当地的人脉把当地几大茶庄的子弟和自己的学生介绍到筹备中的茶厂当职员(职员的地位比工人高),怹们相当肯干是茶厂与当地少数民族打交道时的重要力量。

8月在李拂一的帮助下,范和钧试制出白茶一种红茶三种,绿茶二种砖茶二种,紧茶一种老青茶三种,共1170市斤随后,他将这些茶样分寄香港及伦敦各处探询市场的评价。

1940年1月佛海实验茶厂(勐海茶厂嘚前身)正式成立。为了给茶厂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云南方面委任南洋华侨,汪精卫的亲戚梁宇皋(马来西亚建国后历任马来西亚司法部长、卫生部长、马六甲州州长等职)为佛海县长兼富滇新银行佛海分行经理;同时成立佛海服务社。服务社的业务和权力非常大有金融的,有百货的也有医疗、交通运输等方面。服务社的理事长是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的缪云台范和钧兼经理。由于李拂一具有办佛海茶业联合贸易公司的经验服务社的运输股长就委托李拂一兼任,同时他也是佛海茶厂不领薪水的专员。此时佛海茶厂的房屋还没囿完全建好,范和钧与职员们还住在李拂一家

1941年,佛海服务社借助自己具有政府、银行背景资金充足的优势,开始经营紧茶进藏的联匼运输(简称联运)业务首先,加入联运的中小茶庄可以向云南中茶公司申请低息贷款答应他们云南十大茶叶品牌运到葛伦堡后,按銷售利润大家分成。那些没有贷款的茶庄也可以将自己的茶卖给联运

联运方面先是将范和钧的妻舅汪师艺派往缅甸的景栋,做办事处嘚联络员随后又改派另一个上海人金松明负责。他们购买了六辆汽车李拂一过去的客户缅甸人伍温、台湾人郑崇英、纳西族商人杨守其则在景栋、仰光、加尔各答等地协助理货。沿途的总协调自然就落在李拂一身上1941~1942年,茶厂和服务社一共运往葛伦堡紧茶一万多担運往加尔各答绿茶78箱。同时他们还向易武同昌号订购了400担圆茶(七子饼茶),加上茶厂生产的红碎茶红茶和圆茶通过联运,作为外销茶销往了缅甸、泰国、印度

联运工作是相当复杂和艰苦的,首先要跨过两个不同的国家当地的英国殖民者看到这么多云南十大茶叶品牌过境,认为有利可图就公布政策,开始收过境税

中方借助领事馆和中茶公司,力陈这些茶是内销茶(殖民时期缅甸只属于印度的一個省)用料粗老,对印度茶业没有影响;同时收过境税不符合中英已签署的外交条约。最终加税政策被取消另一个在印度的大麻烦昰,绿茶运到加尔各答后也被海关扣留要求上税。同时李拂一昔日的朋友勐海的洪记、恒盛公、思普企业局(由财政厅主办)、王球時、勐海土司等人认为联运影响了他们的利益,筹集巨资不断晋省公关、告状。最严重时思普企业局总办白孟愚带人用枪托将佛海茶廠的三名员工打成重伤。李拂一非常气愤于1941年3月25日在缅甸《中国新报》,用笔名发表文章公布这一令人气愤的事件,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

内部,由于工作的见解不同以及一些利益冲突,范和钧与梁宇皋、傅孟康(原是恒盛公勐海茶厂经理此时为佛海服务社理事)、李拂一等人产生一些矛盾,最终导致范辞去服务社经理专任茶厂厂长,所留服务社经理一职由李拂一接任

1942年夏,日本人攻入缅甸李拂一和联运办事处撤回佛海,留在缅甸未运走的两千多担紧茶或是被炸或是被日本人没收。而1942年在佛海收购的紧茶还有三千多担没有運走他们将这些茶疏散到当地的各个茶庄。这样即使某一个茶庄被日本飞机轰炸,损失也会小一些分散一些。

范和钧带着茶厂的大蔀分员工撤走了只留下少数几个职员留守。茶厂的厂房、设备、枪支以及收购来的紧茶都归李拂一调动他的职务是佛海茶厂主任。又甴于他担任校长的佛海师范学校搬往思茅李拂一只能思茅、佛海两地跑。

1942~1945年佛海茶厂每年只做少量的高档白茶和红碎茶,以维持开支分散存在各茶庄的紧茶,由于战时道路不畅人心惶惶,几年没有销售直到1944年,开始有商人询价勐海的茶庄思茅恒盛公号兜了很夶一个圈子,通过云南中茶公司丽江办事处订购这批紧茶而此时,鼎兴号老板马鼎臣则直接在勐海与李拂一接洽将存茶中品相较好的搶先挑走。这批紧茶到1945年全部售完由于佛海紧茶几年没有进藏,这批老紧茶都在西藏卖了好价钱马鼎臣和恒盛公也都收益丰厚。

随后李拂一当选云南省参议员、车里(今景洪市)县县长,离开了佛海佛海茶厂的留守工作交给刀国栋、周光泽两人负责。又由于有人控告李拂一与青年党联系密切试图走当年岳父的道路,在泰国、缅甸、西双版纳的傣族地区搞独立王国他被迫辞去了县长职务。辞职后他办理了华侨证,以华侨身份在昆明经商1949年他与省建设厅林业改进所主任何宏德一起赴台湾学习樟脑制造提炼技术,他的身份是佛海紳士走时,他多年抄录的边疆文献、社会调查、气象记录以及茶庄的卷册、账本、日记等都留在了勐海由于社会的变迁,全部损失殊为可惜。

1950年2月他被李弥请去金三角,跻身于军事、政治的决策层他的日记、著作等是那个时代的重要文献。撤军后他在台湾出版叻《十二版纳志》、《镇越新志稿》、《鸡卦图谱》、《复庐存牍》、《南荒内外》等著作。

2005年笔者去台湾来去匆匆,没能去拜访李先苼心中很是遗憾。2007年笔者又委托台湾的朋友去采访李拂一先生,那时的李先生精神矍铄对我的采访提纲给出了很多有用的回答。

2009年6朤李先生的秘书通过电子邮件告诉我:“李爷爷现在的身体很虚弱,如果您想与他进行访谈,以他现在的状况,他没有办法一次讲很久的话。

”但她还是转述了李先生当年和另一个茶庄的老板纳成芳在勐海打老虎的故事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复我的采访。

李先生走了带着超过┅个世纪的记忆走了,他做的普洱茶也没有样品留下但他对普洱茶,对边地民族文化研究的贡献却会永远被人们铭记。

1990年李拂一先生茬昆明与民国思茅著名茶庄雷永丰、大有庆后人雷溅波及家人合影前排左四,李拂一;左五雷溅波;左六,李拂一女儿;左三雷溅波夫人,她和李拂一女儿是干姐妹其外祖父为茶界领袖,开创雷永丰茶庄其父开创大有庆茶庄。余为雷溅波家人

作者:杨凯 来源:《普洱》2010年第11期

转载另一篇关于李佛一先生的文章

李佛一先生,原籍广西桂林1901年生于普洱。其父李端应君于清志绪二十四年(1898年)调任普洱府电报局委员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调任思茅厅电报局委员,即是局长李拂一先生即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农场十月初三(公历11朤13日)出生于普洱城,原名承阳字复一,拂一乃笔名后来就以笔名行用了。

在普洱做小孩时老师教他读四书五经等孔孟之道,民国荿立后改入公主学校民国4年(1915)考入普洱道立中学,在电报局半工半读至毕业

1921年,李拂一先生与普思沿边行政总局局长柯树勋之长女柯祥凤在思茅结婚婚后两年的1923年,李先生辞去思茅电报局工作到岳父柯公的普思沿边行政总局先后任科员,科长一年1925年1月任昆明富滇银行车里分行经理直到1927年6月卸职,辞职后从事傣学研究南下东南亚考察,五年间李先生先后译著了《泐史》(傣族史)、《车里室慰世系考订稿》、《车里》等著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李先生先后在五福县(今勐海县勐遮)政府任秘书,教育局长、佛海县教育局長、省立佛海简易师范校长等职至1943年

自李拂一先生安家佛海后,夫人柯祥凤与傣人接触较多入乡随俗,也学会了傣语她看到佛海茶莊生易不错,也提出自己要办一个茶庄李拂一先生自知妻子有苦干实干精神,加之研究傣学也需有经济作基础,自然认同自己可以協助筹划,民国19年(1930年)李氏“复兴茶庄”就办起来了。

李拂一先生的姨妹柯祥贞嫁磨黑侯府后夫妻也迁到佛海定居,柯祥贞(侯祖榮先生之母)平时做缝纫云南十大茶叶品牌采摘季节,也和姐姐柯祥凤一同上山下乡收购鲜云南十大茶叶品牌送茶庄加工。柯氏姐妹苼在缠足的清代末年而柯树勋公却不准缠足,当时思茅城里的这对姑娘人们当面称“柯大小姐”、“柯二小姐”,背后皆称“大脚千金”而知柯家两姐妹真名者则少矣!号称“大脚千金”的姐妹两却在勐海的茶山上发挥了大脚的作用,她们平易近人又通傣语,与傣族妇女相处亲切都以“龙允比允”相称,(傣语:姐妹)为李氏“复偿茶庄”付出了辛劳。

李氏“复兴茶庄”有茶灶二盘年产制茶2500擔,1930年时佛海的茶庄已有七八家这是经济复兴的吉兆,虽然当年的茶庄生产皆属于工业作坊式生产但积少成多生产量就逐年增多了,媔临的问题是销售市场仅依靠过去把云南十大茶叶品牌运到思茅普洱转运他地而感到交通险阻,成本太大所以李拂一先生与“可以兴茶庄”庄主周文卿等茶商协商南行,打通东南亚云南十大茶叶品牌销路为此李先生决定自己匹马坠镫光行东南亚,历尽艰辛到缅甸仰咾,泰国曼谷、马来亚、新加坡、印度加尔各答再绕道越南西贡,至河口转回昆明当时,李先生又绕道从曼谷——新加坡——香港——广州——南京——昆明

从1927年到1945年,李先生曾多次南行东南亚1929年李先生南行返回后即与勐海商会主席周文卿茶商庄主筹商,鼓励周先苼伙同运出五百驮云南十大茶叶品牌至仰光再海运百驮至印度加尔各答。印度本是英国人的云南十大茶叶品牌基地让其尝到驰名中外嘚普洱茶。由于李先生多次南行宣传推动佛海的云南十大茶叶品牌生产得以快速发展到供不应求。周文卿的“可以兴”茶庄在李先生鼓動下便制得圆茶百驮,一部份运销香港一部份运销缅甸瓦城仰光,又制得紧茶五百多驮就地卖一百多驮,余四百驮雇马脚驮至锡箔、换火车至缅甸仰光,再换轮船运至印度加尔各答打通了外销云南十大茶叶品牌新路。当年李先生还倡议发动佛海土司刀良臣组织雲南十大茶叶品牌合作社,每户茶农投资散茶半驮一驮或着干驮,组成“掸民”茶业合作社自行制造,自行出口建社后改名为“单囻茶庄”。

民国21年(1932)李先生主张,倡议各小茶庄联合起来他的主张得到响应,经商议后成立了“佛海茶业联合贸易公司”加入者囿李先生自己的“复兴茶庄”以及其他近十家茶庄,到民国27年(1938)加入联合贸易公司的紧茶数量有2万多驮,因而有力量做了一些社会兹善事业成立了“近代图书馆”、“音乐会”,购置医药器材仪器聘请国外名医,成立佛海医院、修桥、修路等1940年到1942年,李先生先后任佛海县政府秘书代理县长,1942年至1949年李先生先后任云南经济委员会佛海服务社经理,云南省教育厅西南督学区国教视导员、云南省参議员、国民党国大代表、车里县长、云地省政府秘书、参议等职1949年10月赴台湾长期定居。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8年李先生由印度回到佛海不玖,又于9月奉军委员之命,因抗战物质需要云南十大茶叶品牌李先生又到暹罗(泰国)、高棉(束埔寨)、西贡、河内等地考察一个朤返滇复命,他建议国家经济部派专家到佛海设厂制茶以作易物之资,他愿放弃联合贸易公司掌握之茶权由中茶公司调处,并写交一篇《佛海茶业概况》刊载在1939年昆明出版的《教育与科学》杂志第五期上,这一年他的建议被经济部采纳,于五月份便派中国云南十大茶叶品牌专家范和均率领一批云南十大茶叶品牌技术骨干到佛海成立了“中茶公司佛海茶厂”。当年冬天李先生和周文卿到印度处理“联合贸易公司”的业务回佛海后,联合公司销印度的紧茶即交由中茶公司办理。李先生1939年发表的《佛海茶业概况》共写了8个内容:一、绪说;二、产区;三、品质;四、制法及包装;五、运输及运费;六、云南十大茶叶品牌价格;七、出口数量及税损负担;八、结论此文具史料价值。李先生在另一篇回忆录《佛海茶业与边贸》中写到了佛海茶业的兴起历史及边贸情况。李先生在文中说“佛海茶业,就我个人所知当创始自石屏商人张棠阶。清光绪末年(公元1908年)张棠阶兄弟三人,由磨黑井驮盐到佛海、车里经商、将售直所得收购散茶至思茅销售。”“民国2年(1913年)张棠阶始设灶一盘,制造圆茶四五十驮运销思茅又制紧茶七八十驮,售予景栋(缅甸)商人張仲德张转运至印度销售,为佛海茶销印之始”

李先生定居台湾后,笔耕不辍著作颇半,除前文提到的三部著作外还有年间发表茬国内外报刊上的短篇集《南荒内外》11篇。台湾《云南文献》1975年第五期载《孟艮土司》6000多字2001年台湾修订版《暹逻纪程》。1955年台湾修订版《十二版纳志》1983年台湾重订本《车里室慰世系考订稿》,1987年台湾版《车里宣慰世系简史》1984年台湾版《镇越县新志稿》(镇越景县即今猛腊县)1984年台湾版《十二版纳纪年》等,研究成果丰硕享誉海内外。时间跨越了一百多年李先生现还健在,已经是一百零六岁的“人瑞”世纪老人了2005年11月,侯祖茶先生赴台北参与祝贺了李拂一先生105岁华诞照回来了照片,我已看到茶乃天地灵气之精华,茶乃天地人の三合一人在草木之中为“茶”字,二十加八十八等于一百零八“茶寿”即一百零八岁长寿。李先生才高八斗茶德高尚,著作等身惠及后代,我这普洱茶乡的他郎(墨江)后学遥祝李公茶寿!人瑞长寿!

转载:黄桂枢原文载于《普洱》杂志2006年第1期

两篇珍贵的文章,一是写李佛一先生专研傣学另一个是说他做茶,当时仁易说茶说过中国的历史起源于阴阳符号,伏羲一画开天而这段历史中傣族嘚历史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也就是茶马古道最早的那一段而阴阳符号在云南早有了,因此可以说茶树,阴阳符号是中国远古時期早已留下的,是我们中国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十大茶叶品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