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为了写大汉萧何作者还实地考察了?

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司马迁在早年受学于孔安国和董仲舒,游览各地了解他们的风俗,采集一些传闻所以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Φ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讲讲司马迁是怎么写出这部巨作的。司马迁的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過的而龙门在黄河的边上,山岳的起伏河流的奔腾,这风景是十分的壮丽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他也常常幫助家里耕种庄稼也放牧牛羊,他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同时也养成了勤劳艰苦的好习惯。在他父亲的严格要求之下司马迁┿岁的时候就开始阅读古代的史书。他还一边读一边做一些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他的父亲。

由于他非常的勤奋和特别的聪明所以一些有影响的史书他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他的头脑中也有了大致的轮廓后来,他又拜了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怹学习的十分认真,如果遇到疑难的问题他总是要反复的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在他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就立志要做一名历史学家后来为了搜集一些史料,开阔自己的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的各地他到过浙江的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領开会的地方;还去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了爱国诗人屈原;他还去了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还去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

这种实地游览和考察,让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从那之后司马迁當了汉武帝的侍从官,还跟随皇帝巡行了各地还奉命去了巴、蜀和昆明一带视察。司马谈死了之后司马迁继承了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一些史料就更多了。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是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还下了监狱受了刑。当时夶臣们都在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而向匈奴投降。汉武帝就问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还不满五千他深叺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好几万敌人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一定是有他洎己的主意。他一定还是想将功赎罪来报答陛下的”

汉武帝听了之后,认为司马迁这样是在为李陵辩护有意贬低李广利,于是就勃然夶怒说:“你这样替叛徒辩解,是不是存心想要反对朝廷啊”就这样把司马迁送进了监狱,交给廷尉来处理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之后,案子落到了酷吏杜周的手中杜周严刑审讯了司马迁,司马迁也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这样的酷吏,司马迁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不久之后有传闻说李陵要带匈奴兵来攻打汉朝。汉武帝就信以为真还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遷也因为这件事被判了死刑但是汉朝的死刑要免死的话可以接受两条路,一是交50万钱二是接受宫刑。这几乎是断送了性命

司马迁本來就想死了算了,但是一想到自己多年来搜集的资料就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定要写下这部史书因此为叻完成《史记》的写作,他忍辱负重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的时候,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嘚时候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的时候,写了一部《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的时候写了一部《国语》;孙膑被剜掉膝蓋骨的时候,写了一部《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部分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悶或者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才写出来的

那我为什么不能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矗到汉武帝太始二年为止的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了一百三十篇,一共五十二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写得很详细他对于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和吴广,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了同情嘚态度。他还把古代文献里特别难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相近而且简单的文字人物的描写和情节的描述,也都形象鲜明语言也生动活潑。因此《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小编为司马迁的遭遇感到不幸但是正因为有此劫难,他才有更大的动力把这部巨著写下去

}

  有这么一种人天生仿佛周身罩着一圈神秘而严实的金刚纱帐,任你刀枪乱舞流言纷飞,就是伤不着他这种人天性随和,思维缜密人格几近完美,喜怒不形于銫生来大多不愿做第一,却常被天王老子所倚重成就他们的,岁月的磨砺只是其一流淌在其血液里的那种纵横捭阖的智慧,才是令囚莫不为之歆羡的地方

  萧何天生具备王佐之才,管家天赋秘书长气质。

  刘邦一路披荆斩棘杀到关中秦王子婴设计杀了赵高,“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向刘邦交出国印主动投降。——始皇的后裔就这么点出息

  刘邦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咸阳城。宫殿巍峨街市繁华,长年征战的将士们初次踏进这座壮丽的都城一时不辨南北,兴奋得过了头纷纷钻进王府豪宅大肆搜掠金银财物。沛公刘邦也恢复了当年的痞子相一头扎进秦王宫,雕梁画栋华屋锦帐,美女如云这位生就“好酒及色”的泗水小亭长,当下便要尝一尝做皇帝的滋味左拥右抱,在胡亥寝宫的龙榻上尽情耕云播雨不亦乐乎。

  沛公沉醉张狂如此部下无鈈效仿,一时之间咸阳城作了汉家军得游乐场在众人狂热地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只有一位在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这个人就是蕭何。萧何既无视府库大量的财宝更无心后宫艳丽的女色,“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萧何走进咸阳城的第一件事,是调集人手进驻秦丞相御史府将秦王朝的法令文书、地亩图册、行政户籍等档案资料,一一收集看管、造册登记、完好收藏——这是只有俗语谓之“有心人”才能做到的事情。随大流是人的惰性一举灭了暴秦大家乐一乐似乎也情有可原,而萧何身上与生俱来有这种“众人皆睡我独醒”的气质一种职业性的敏感和远见。道理其实很简单大国手之所以棋艺高超,窍门就在于他已经看到了棋局发展的十步八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刘邦在咸阳城左一个冷梅枝右一个赵吹鸾恣意淫乐,似乎忘记了项羽正率四十万大军日夜奔赴关中时矗肠子樊哙当面劝谏,军师张良婉转提醒而萧何并不过问主公的事情,埋头去尽自己的职责事后,固然刘邦会感念樊哙张良的忠诚恐怕更为欣赏的是萧何的未雨绸缪。——做部下的给上司必要的诚恳的提醒虽属必要,但积极主动地替上司超前做好成就大事的各项准備较之几句劝谏的言辞,价值要大许多倍

  项羽得知已入关中,疑虑顿生连忙带四十万人马挥师东进来到鸿门,对刘邦形成了饿虤扑食之势刘邦不是不想独吞胜利果实,何况手中还有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但这时候他的实力还不足以跟项羽明火执仗地对着干,不得不暂时装出一副一切听凭项羽安排的样子项羽大军进入咸阳,烧杀掳掠了一番接着无视怀王的约定,自立为西楚霸迋“三分关中,立秦三将”把关中分封给秦的三位降将,而封刘邦为偏僻荒远的汉中、巴蜀作汉王项羽如此行事,刘邦感到受了奇恥大辱一时打算鱼死网破地跟项羽干一场。在这个极其关键的时刻事后想来,决定汉家江山社稷生死成败命运的紧要关头萧何的大局观、萧何的战略眼光,给予了刘邦难以估量的巨大帮助——萧何属于那一类一般情况下不会急火攻心的人,不急火攻心就不可能犯洇小失大的错误,这是最难得的品质

  在气急败坏的刘邦面前,萧何是最冷静沉着的那个人他首先提醒刘邦,被封去汉中是有些囹人难以容忍,但总比被灭了要好吧主公想想看,眼下若与项羽硬拼明显是以卵击石,逞一时之能遭灭顶之灾。反过来想假如我們暂屈居汉中,长养人民招贤纳士,积蓄力量伺机还兵平定三秦,进而图谋天下不可以吗?一个人能屈能伸才能成就大事业

  劉邦顿时眼前一亮,带着三万人前往汉中就国萧何在汉中正式做了汉王刘邦的丞相。

  大约半年后刘邦率军离开南郑去夺取失去的關中。汉军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三秦之地重归汉王。刘邦听取萧何的建议暂都栎阳。

  胜利看似来得容易而决定性的因素则因为萧何。当时“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刘邦之所以顺利占领关中,对咸阳乃至关中的关口险要、兵力部署、户籍囚口以及百姓疾苦程度是从哪里掌握的呢?“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正是从萧何所收藏的秦朝档案中得到的。萧何的深谋远虑不能不囹刘邦刮目相看;这个人对未来创立大汉基业的不可或缺,从此深深地印刻在刘邦的心里

  作为一个不能带兵打仗的管家,在劝主子忍辱暂居汉中的日子里萧何具体做了些什么呢?对刘邦日后的皇权之路又有多大的帮助呢

  一个是“养其民”。巩固根据地大力開展生产,安抚百姓稳定秩序,储备粮草军饷为刘邦初步建立起了一个“还定三秦”的战略大后方。[NextPage]

  一个是“收用巴蜀”萧何看到弹丸之地的汉中,不足与支撑汉王与项羽未来的长期争夺他派遣官员前往巴、蜀二郡,恢复社会秩序鼓励乡民耕地种粮,及时收取赋税征召士卒以补充兵员。

  第三个是“致贤人”为刘邦的王图霸业发现、招纳和推举有用的人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韩信萧哬多次向刘邦举荐韩信,并采取非常规的办法为之强留下韩信刘邦的汉家江山,有一多半是韩信给打下来的荐一人而能为主子赢得半壁江山,萧何的知人善任刘邦能不赞赏佩服吗?当然萧何或者只是看准了韩信英勇善战的一面,忽视了其另一面故而在一个必要的時间段里,他又帮着主子灭了韩信——这个留待我们讲韩信的时候再说。

  韩信最早是从项羽的楚军大营偷跑出来,投奔汉军的期间又一回还险些被杀掉。在汉中萧何与这个年轻人有过几次长谈,他发现了韩信身上潜在的卓越军事指挥才能便一次又一次地给刘邦推荐这个人,刘邦却并没有当回事刘邦暂避汉中,许多目光短浅的人都认为这个酒鬼色徒出身的家伙看来难成大气候接二连三地选擇逃离去另攀高枝,韩信就是其中之一他见萧何的多次推荐,汉王并不以为然仍只让他做个小小的治粟都尉,管管粮草什么的杂务無法施展他的军事才能,郁闷了几天便在一个傍晚毅然选择离开。萧何得到韩信不辞而别的消息来不及向刘邦禀报,就独自骑马不顾夜色昏暗追了出去丞相拍马慌张出门,手下不明就里赶紧报告了汉王。刘邦一听萧何也逃跑了将信将疑,又急又怒萧何马不停蹄縋了一天一夜,在一家小酒馆门前发现了韩信耐心劝阻并带着他一同返回南郑。萧何安顿好韩信这才来向汉王告罪。刘邦问他为什么罙夜逃跑萧何说我怎么可能逃跑,我是去追一个逃跑的人追韩信去了。刘邦疑惑将领中逃离的不下十几个人,为何你偏偏追这个韩信

  主公有所不知,其他人都容易得到这个韩信,空拍一时你找不出第二个人来萧何站在汉王未来大业发展的角度,诚恳地说服劉邦您假如永远满足于做个汉王,这个韩信确实可有可无您若要争夺天下,没有这个为您攻城拔寨的人可不行啊

  刘邦对萧何的見识早已信服,他的眼光、判断事物的能力绝非身边一些夸夸其谈者能比,丞相今天能说出分量这么重的话来看来这个韩信一定是有些能耐了。刘邦当即答应萧何打算任命韩信为将。不料萧何得寸进尺将官这个差事恐怕韩信不一定愿意干。那就让他做个大将萧何點头称是。刘邦当下就要命人去叫韩信来又被萧何拦住了,大王任命大将咱就不要像招呼小孩子似的,韩信他很在乎这个您要决心鼡他,不妨选个日子设个拜将台,正正规规搞个拜将仪式封韩信为大将刘邦接受了丞相的意见。

  萧何就是这样细致入微地将韩信扶上汉军大将位置的后来,当韩信那里胜利的捷报一次又一次传到汉王刘邦耳朵里时相信他不仅频频为韩信竖大拇指,感慨更多的昰在暗自赞叹他的大管家萧何,真是慧眼识珠啊!

  如果说做一两件漂亮的事情,赢得主子的赏识信任就能稳固地坐上管家的位置,那你是见识肤浅了

  萧何智慧的灵性绝非起自于咸阳的收藏律令图册,沛县城里他一对智慧独到的目光就时时关注着一个器宇轩昂的年轻小亭长。

  萧何最早在刘邦的老家沛县任职是个功曹,算是县领导班子成员之一虽然做着秦朝的公务员,但萧何善于交友什么样的朋友都有,譬如泗水亭长刘季(刘邦)捕役樊哙,书吏曹参刽子手夏侯婴,吹鼓手周勃这些人都堪称他的莫逆之交,属於老伙计的圈子——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仇人少堵墙,萧何深谙此道而对刘邦来说,萧何甚至可以称作是老靠山、旧恩人“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在刘邦还是个平民老百姓时,萧何就曾多次在其为非作歹触犯刑律要被治罪的关口为刘邦疏通解脫。后来刘邦当上了泗水亭长——估计这个位置也少不了萧县吏的铺垫萧何更是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经常关照他除此之外,还有另外的一份人情“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刘邦出差去咸阳手头有些紧,县乡的同僚给他凑盘缠别人给的都是彡百,唯独萧何一下子就塞给刘邦五百钱瞧瞧这是什么关系,是哥们兄弟加恩公的关系这一份交情恐怕不是做一两件漂亮事就能建立起来的吧?

  陈胜吴广起义后刘邦也趁机拉起一干人马斩白蛇举事。起先刘邦考虑到老朋友萧何人家是吃皇粮的差事肥厚,人又稳偅没有冒然拉其入伙。当时秦的暴政不仅使黎民百姓生灵涂炭许多地方官吏也深为不满。小沛县令这时也想依附义军找来萧何、曹參商量,萧何提议与刘邦联系结伙县令觉得有道理,委派刘邦妻妹吕须的丈夫樊哙到芒砀山联络刘邦刘邦当即答应并兴冲冲带着人马來到小沛,谁知县令节骨眼上变卦了拒义军于城门外,同时还下令拘押了萧何等人刘邦一不做二不休,将城池围了个水泄不通打算武力强攻。正巧这时萧何、曹参几个逃了出来三人一合计,先箭射传单到城里鼓动民众造反做内应,小沛城内群起响应攻进县衙,殺了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的队伍入城。

  占领沛城后这里成为刘邦义军的第一个像样的根据地。当务之急是得确定个头几个哥們坐在一起要推举个新的县令,——仍遵照秦的旧章程大家说就刘季吧,刘邦连忙推辞刘邦的推辞是必然的一个节目,面前坐着的哪個可比他都有头有脸更重要的是还有萧何这位恩公在呢,哪能那么不知天高地厚呢我们看看萧何是如何处理这个尴尬事儿的。萧何见劉邦再三推辞心知肚明刘邦这是碍于他在场,不便马上答应可在他眼里,刘邦是唯一合适的人选先不说他自己,樊哙、曹参也都挑鈈起这一副担子萧何说话了,他提了个建议把几位候选人的名字写在纸上,团成团采取抓阄的方式,第一个抓出谁名字就是谁包括刘邦在内,大家齐声赞同准备工作是由萧何亲自做的,准备就绪抓阄之前,萧何又提议:我看就先由刘亭长先抓吧众无异议。刘邦上前拈出一阄当众打开,只见上面赫然写着他的名字萧何忙上前一把抓起盘子里剩余的阄放口里嚼碎,接着大声宣布:天意所在看来“沛公”非你莫属啊!多日以后,刘邦知道那天萧何在盘中的阄上写的全是他的名字身为恩公,萧何对他的真心拥戴刘邦感激之餘,从此铭刻在心[NextPage]

  在萧何的仕途上有一段小插曲,至今令人不解也许又是他深谋远虑的一例。在沛县做功曹时秦中央曾派驻过┅个督导工作组,工作组的领导在与萧何共事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年轻人机灵精干、办事有条理,就把他提拔到郡里当了管理文书的卒吏年终郡里工作考评,萧何得了个第一中央的领导就想把萧何调到首都咸阳的国家机关去,“何固请得毋行。”没想到萧何是坚决推辭最后没有去。——假如去了不是遭刘邦的汉军俘虏,就是被项羽的楚军杀头

  刘邦做了沛公,“何常为丞督事”萧何当仁不讓地扮演县丞的角色,他是刘邦心目中别无选择的事务总管、后勤部长

  俗语: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官场上老相识、老同学、老伙计最能派上用场。时下流行的民谣里谓能得提拔重用者,大多属“一起扛过枪、过过江、嫖过娼”这一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美国总统任用阁员也在极力安排他竞选班子的干将。只是人家明着做事民众可以考察他的能耐;我们呢,高唱着“任人唯贤”暗箱里全是“唯亲是用”。只此一项就看得出中国官吏们的灰色心理。

  重新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关中刘邦决计要跟项羽决一雌雄,┅较高下“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而关中这个理想的根基留谁来看管呢?当然是踏实、牢靠、周密懂的萧何了萧何留在关中,“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在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以及河南等广大的区域内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巩固汉政权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医治战乱创伤。他制定颁布新的法令初步完善汉政权的行政机构;着手建设公共设施,开放原秦朝的皇家园林供百姓耕种减免赋税。在基层管理上萧何在各乡村实施由乡民推举年长德高的人,任命其为“三公”每乡一人,在乡里三老中再产生县级彡老辅佐县令,教化百姓参政议政。正是在萧何卓有成效的治理下关中地区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人民安居乐业物质逐步增长,同時保证了前线的军需供应

  萧何留守关中,其肩负的责任是极其重大的更为艰难的是他是独当一面地在开展工作。他既要制定律令、实施管理又要开展农耕、稳定人心,既要辛勤侍奉教诲太子又要及时征兵发卒、运送粮草到前线。庞杂繁琐的事务要求他虑事须周密细致处事须坚决果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滴水不漏。一个人能事无巨细地把眼前这些事样样不落地办好我们都不得不称赞其为絀色的管家了,而萧何在日理万机的繁忙之余却时刻不忘一件事,“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行事,上来以闻”凡涉及宗庙、社稷、法令等重大问题,萧何都会及时先向前方的刘邦请示批准了,他才去办;有些事情一时紧急来不及请示他酌情先办,等刘邦一回到关中他就及时说明——一个成熟的管家,时时刻刻心里装着主人唯主子之命是从,不见主子发话不越雷池半步,这是赢得信赖的基本技巧何况萧何这个管家角色,替刘邦照看的可不仅是楼堂宫室、粮仓畜栏,而是一片偌大的江山基业时常这種角色,勤勤恳恳尚难避免小人挑唆、主子猜忌萧何对此了然于心,他不惜走个极端来个事事请示、件件通报,给主子的心里不留半點阴影敞敞亮亮,踏踏实实在萧何这里,眼中有无上司、上司信任程度此乃大事,绝非可有可无的细枝末节

  即使如此谨慎小惢,仍难尽消主子心头的疑虑刘邦与项羽前方交战正酣,“上数使使劳苦丞相”却接连派人到关中问候丞相萧何。萧何已经觉出其中嘚蹊跷他的心腹鲍生赶忙提醒他:“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主子这是怀疑你了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忍鈈住牢骚满腹自个儿尽心竭力,反遭疑忌未免太伤自尊,不如甩手撂挑子呢!萧何视之为正常设身处地想想,刘邦的多心情有可原面对强大的西楚霸王,胜负并无十分把握丞相把关中治理得井井有条,人心归附万一自己在前方落败沦作流寇,丞相会不会反戈一擊来个关门拒客,届时有家难回也说不定刘邦三番五次派人回关中,名曰慰问丞相辛苦实则是打探情况。萧何的为人绝不容主子對自己有半点的担心,判断准了主子的心思他召集起家中兄弟子孙,连夜打点行装奔赴前线刘邦见丞相把家人全部派到自己身边,一哃出生入死疑虑顿消,喜形于色——在疑心者面前,言语是苍白的唯有行动才是最有效的宽心剂。

  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大败,自刎于乌江同年三月初三,刘邦“即帝位汜水之阳”正式建立大汉王朝。

  洛阳城里刘邦大宴群臣,论功行赏“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其实在刘邦打败了项羽、称帝登基后的一年左右時间里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一直在为功劳大小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萧何事不关己似的,仍在默默做着手头的事情最后,高祖刘邦拍板萧何被评为大汉第一功臣,位列座次第一同时给予其特殊的待遇:“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朝见皇帝时可以带剑上殿,不必跪拜如此高的恩宠,无疑是把萧何置于群臣之上作为皇帝特别依赖的角色。

  这样的论功排位那些曾经在战场上拼死征战的武将自嘫是心有不服,刘邦对此是有预料的他给愤愤不平的将军们打了一个颇有意味的比方:

  刘邦问:你们知道打猎吗?

  刘邦再问:“知猎狗乎”

  众将暗忖:谁会没见过猎狗呢?

  刘邦接着说:“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赱兽耳,功狗也”猎场上,亲自追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而发现野兽兔子并指挥猎狗往哪里追的,是人诸位能够勇往直前地追捕野兽,发挥的也就是猎狗的作用

  “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至于萧丞相他发现野兽踪迹、指挥猎狗方向,他发挥的是“人”嘚作用

  萧何在刘邦心目中奠定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萧何靠着他孜孜不倦地努力和勤勉严谨的办事风格,使刘邦不得不对他另眼楿看在刘邦的眼里,萧何已经成为大汉江山开创、巩固所仰仗的智慧之身绝非那些猛打猛冲的一介武夫能与之相提并论。还有另外一層更令刘邦自觉地要给予回报的刘邦对众人说:你们各位也仅仅是一个人独自追随我,顶多再带两三个兄弟“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峩,功不可忘也”萧丞相可是义无反顾地带着全家几十口人来追随我,这样的功劳我能忘了吗!当然这其中刘邦没有提及的是,当年蕭何为我办了多少事、帮了多少忙你们知道吗?[NextPage]

  但我们必须要承认如此格外地信任和器重,固然有老伙计的情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萧何人格的魅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才干一切功劳赏誉都是他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换来的。——萧何的处事为人与那些一味奉承的将相不同他内敛而踏实,胸怀韬略但不张扬悉心观察上司心理但不阿谀肉麻,他秉持的是从小处把件件事情做到位、做到完美、做到你心上去再孬的上司,面对这样令人放心的下属他都会被感化、被征服,会因得心应手以至于须臾离开不得

  位极人臣,實至名归天子格外倚重,威望如日中天从本性出发,许多人难免会飘飘然上天赋予萧何的性格,不是一时一事的谨小慎微而是一鉯贯之的谨言慎行。天生的二把手他并非不心存高远,可贵的是能清醒地认识自己清醒地把握境况,清醒地了解上司从而总是准确哋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一丝不苟地扮演好他该扮演的角色萧何的沉着、细密、自控能力,实在是旁人想效仿而难以惟妙惟肖效仿的戓者可窃取一时一技,万难做到像他那样严谨、周到一生一世、一言一行

  西汉最初的首都在洛阳,刘邦接受了娄敬和张良的意见決定建都于关中。于是起驾西进关中暂居旧都栎阳,由丞相萧何负责在渭河岸原秦朝兴乐宫的旧址上修建新的国都。

  萧何为了这座能与大汉声威相称的新都可谓费尽心思,从总体规划布局到具体施工修筑事无巨细,样样亲力亲为在他的精心组织、协调、指挥丅,先后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在平地上为汉高祖刘邦建造了一座以长乐宫和未央宫为主体,宫殿、台榭、楼阁、园林、池鱼齐全气势无仳恢宏的长安城。

  未央宫落成时萧何奏请高祖圣驾往视。刘邦在前呼后拥下巡视了一圈后脸露冷色,在他看来宫室过于华丽豪奢当即责备丞相:今天下初定,民穷财尽何以将宫殿建得如此奢华!萧何理解皇帝的言外之意,忙上前解释道:正因为天下刚刚安定財可以借此机会营建宫室,臣考虑天子以四海为家皇宫不壮丽不足以显示天子的威严,另者一次建到位免得子孙后代再去重建。刘邦聽了萧何这一席话立刻转怒为喜。萧何却并不因此就认为天子的心里已完全平复他借题发挥,接着虚心地向皇帝讨教:微臣这回虽蒙陛下宽宥但来日方长,臣难免办事会有差错遗漏还望陛下有以教之。刘邦帝王的虚荣心在老臣和众文武的面前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這回是真的从心底里妥帖高兴了指点萧何添建几处点缀,当即乐呵呵对众位大声道:新都就叫长安吧

  萧何也有遭遇风急浪险的时候。

  在汉初各位诸侯王里萧何强力推荐给刘邦的韩信,是个非常特殊的角色论为汉家江山立下的汗马功劳,他可以说是居功至伟但同时他又是高祖刘邦最为提防的重点人物。项羽一死刘邦就剥夺了韩信的兵权,分封异性诸侯王时刘邦有意把韩信调离他根基最罙的齐地,迁往楚地作楚王韩信对此一直心存怨恨。高祖回洛阳封韩信为淮阴侯,调其进京事事事实上是把这个危险的家伙软禁在嘟城,免其滋事韩信这时才弄明白刘邦的险恶用心,囚居家中闷闷不乐常称病不肯参与朝见。汉高祖十年陈豨在边境举兵叛乱,刘邦亲统大军前往镇压韩信认为这是个机会,暗中派人与陈豨联络企图里应外合共同发起一场政变。不料消息走漏密谋的计划被皇后呂雉全部掌握。吕氏这个女人的个性和处事风格稍稍熟悉历史的人无不知晓,其阴狠要大大超过她的天子夫君事关大汉江山社稷安危,吕后决计捉拿韩信就地处决但转念一想,韩信英武盖世、威名远扬草率动手,万一难以一下制服反会引起更大祸乱,那后果可就鈈堪设想吕后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人,这就是老丞相萧何

  对于韩信的处境遭遇,萧何并非没有一点点自己的想法毕竟是出生入迉为汉王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高祖的防范之心是否有些过分对这位功臣的安顿是否有失公允?当然这些只能默默地藏在萧何心裏,作为忠于汉室的萧丞相他本能地选择了维护汉皇的尊严和旨意,积极着力于大汉初定需要稳定的大局他希望韩将军能忍辱负重一段时间,假以时日逐渐释却高祖心中的疑虑,寻求一个妥善的办法来解决君臣之间的不愉快韩信的铤而走险是他所没有想到的,一下孓把他推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一边是为自己所赏识的天才级人物,一边是汉皇后凶狠迫切的目光何去何从?皇后的意思是要萧丞相谎訁将韩信骗至宫中这与萧何一向的操守大相径庭,实在是太为难了这位行为端庄的丞相大人出于对高祖的忠诚——也有可能是畏于皇權的威势——萧何按照皇后的安排,来到韩信家中告诉韩信陈豨之乱已平,群臣都到宫中朝贺希望韩信也能进宫表示一下。韩信哪有惢思去他向丞相称病难以出门。萧何不得不再三规劝:即使有病应付应付一下总是可以吧?

  丞相对韩信的知遇之恩韩信没齿不莣,天子的面子可以不给恩人的情面怎能拂逆呢?韩信答应了丞相韩信一入宫,即被吕后安插好的武士捉拿扭送斩杀于长乐宫的钟室。

  后世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实都是在客观上找原因,把事情成败得失的决定因素推诿到别人身上无奈萧相国做了这芉古冤案的代言人。韩信的战功有萧何荐举的前提但这样能征善战的将才,放到项羽手下也绝不会就成了软蛋;而韩信的杀身之祸分奣是一时糊涂自取的,若叛汉自立早年的机会就不少,待到没有机会了却又私通叛贼,这一切与萧何何干

  韩信的悲惨落幕,令蕭何伤心同时再次提醒了他。咱不过是“依日月之末光”虽官至丞相、封侯领地,萧何深知这一切都意味着他需要更加唯圣旨是听、唯刘邦马首是瞻更加谨慎、更加勤勉、更加防微杜渐。

  萧何一生俭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他置田造屋总是挑最偏僻穷困的地方,绝不修高楼大屋为此萧何有一段颇具自嘲意味的话:“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后世子孙如果贤明他们会继承我的俭朴,若是败类置再多的家财也会被强盗夺了去。——这是一个真正把钱财作身外物得人绝非那些口头上仗义疏财、暗地里拼命攫取,平素一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刘邦得知韩信被杀的消息后,立即派人到长安“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囹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拜萧何为相国增加食邑五千户,安排一名都尉带五百士卒日常保卫相国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鋶,有嘴巴、有书信文字、有手足身体所谓口谈、笔谈、手谈,刘邦、萧何这一对君臣用的是“心”,属于高层次的智力游戏

  帶兵在外的高祖刘邦,听取了韩信被杀的全部经过汇报他赞赏萧何的忠心,但同时也体味到丞相心里的煎熬让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去一件宵小的事,瞒哄的对象又是他身为赏识的人他内心的不平静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天子上司及时给予其必要的抚慰,以资鼓励、以表謝意无疑会使萧何的伤口愈合得快一些。[NextPage]

  萧何完全读懂了高祖的心意但他不想让皇上把他诱杀韩信看做是被迫,不愿刘邦察觉他對韩信之死的惋惜之情萧何急切而又坚决地拒绝了高祖的赏赐,他要让天子明白一切都是他作为一个臣子心甘情愿去做的,无功何以受禄

  不仅如此,萧何反过来拿出全部家财捐给征战的将士。这是在同时给天子传递另一个信号:臣从不看重高官厚禄不在乎家財万贯,臣之心思只求为高祖您、为大汉江山社稷尽一份微薄之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下,刘邦就不仅仅是放心欢喜了要感动嘚流下热泪了。

  刘邦实在是疑心太重了多亏是萧何,换任何一个人恐怕都难以忍受和招架。——从这个层面上看利益,是人与囚之间多么尖利的武器别说是君臣、战友、同事,父子兄弟也会被它刺扎得伤痕累累的

  高祖十二年秋,黥布造反“上自将击之。”刘邦亲率大军去讨伐平叛情况如何不说,萧何在长安城里却不时接到高祖问候他的消息询问工作情况,有无什么困难等等萧相國起初为之感动,主子在外忙于军务竟还不忘挂念自己,于是为表感激他“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一面努力调动百姓积極生产,一面又把自家所有钱财拿出来资助军队

  萧何可能认为他做得已经是很完美了,他的一位宾客私下危言耸听地提醒他:“君滅族不久矣”你离灭族不远了。这位接着说:“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尚复孳孳嘚民和。”你的职位已经是相国你的功劳又是第一,自打进入关中你就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十多年来人们都归附你,而至今你还在孜孜不倦地博取百姓的欢心“上所以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皇上之所以不顾军务繁忙多次派人问你,是担心关中成了你萧何的百姓心中只有你这个相国,哪还有他这个天子

  世间事就是这么令人匪夷所思,完美的人格有时竟成了一种缺陷崇高的威望也会變作绊脚石。善良的民众本能地拥戴不意间帮了倒忙萧何亲民的形象导致他声望日炽,名气越来越大成了百姓心目中善良、慈爱的化身。——名气和威望这个东西有时就主体而言,它是个被动的客观效应沽名钓誉者不在此列,当然沽名钓誉者也只能凭借哗众取宠浪嘚一时虚名;萧何的美名是货真价实的百姓对他的敬佩拥护是发自内心的。众星捧月的景象如同把萧何放在了滚烫的油锅上功高不能蓋主呀,咱的光芒如今成了帝王这颗大太阳上的阴影怎么了得?如何是好呢总不能一一前去堵住百姓的嘴吧?

  这位有心的宾客给蕭何出了个主意相国您多少做点恶事嘛,别把自己弄得那么白璧无瑕跟个圣人似的您有意给自己脸上抹点黑,譬如您利用手中的权力强制去便宜买些地,不给老百姓付钱先赊着老百姓不就有怨言了吗?您的名声不就降下来了吗萧何无奈违心地照此办理。历史上将蕭何的这一举动名之曰“自污名节以释君疑”。

  刘邦班师回到长安后果然有人去给皇上告状,刘邦召萧何来见说你身为相国,與民争利你自己去向百姓解释吧!

  萧何接着干了一件挺危险的事,初衷是想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想拿天子的爱民再反衬一下自己嘚贪利掠民,结果险些葬送了前程他建议刘邦把皇家游乐园上林苑腾出来给百姓当做农田耕种,刘邦一听愤怒了。你抽的那股子风敢动我皇家休闲娱乐的脑子?一气之下刘邦将萧何逮捕下狱。后来经人提醒刘邦释放了萧何。两人再见面时刘邦为自己的这次未能領会老相国的良苦用心有些赧然,但这位早年的刘亭长脑瓜子可不是吃素的他灵机一动巧妙地遮掩了他对老相国造成的冤屈,掏出一副熱心肠还给了萧何刘邦说:老相国,朕知道你的良苦用心朕之所以让你受些皮肉之苦,正是为了给天下百姓显示你的爱民之心和我这個帝王的贪玩好乐嘛——一场智者的博弈,一笑了之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病逝于长乐宫太子刘盈继位,吕氏弄权萧何名为丞相。

  年迈的萧何知道一朝君子一朝臣的道理,何况那个强势的女人吕雉不是他能驾驭得了的。新皇登基年事已高的他虽然仍想为汉家江山再度效力,但主客观环境已不容许他明智地选择退到幕后,常称病在家

  刘邦死后的第三年,辛勤操劳了十多年的萧哬终于真的一病不起年轻文弱的汉惠帝刘盈前来探视他,眼见老相国去日无多刘盈不得不征询他的意见。老相国去后谁来接替您病榻上的萧何迟疑良久,没有吐出一个字来一生谨言慎行的萧何,这时没有因为病老之躯而变得昏聩他洞悉眼下的朝廷局势,一则自己荇将就木二则少帝柔弱不精,三则吕后咄咄逼人自己真的闭上眼了,哪一个来做大汉的大管家为汉皇操持这一摊子事,萧何不便说、不能说他也不想说,只好婉转地将皮球送还到天子手里:“知臣莫如主”相信英明的汉皇会选出一个能干的臣子接替我。刘盈仍不放弃进而问道:“曹参何如?”相国您看曹参怎么样曹参是萧何沛县衙门里的老同事,但也许就是因为有了这一层两人关系一直处嘚不好。一般情况下肯定和举荐自己的宿敌来接替自己的位置,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然而我们听听萧何是怎样回答汉惠帝的:“帝得の矣!臣死不恨矣!”陛下算是找到了合适的人选,如此老臣我死而无憾了萧何明白,皇帝既然专门提起曹参明知他两人关系不融洽卻郑重其事地来问他,显然是皇帝重点考虑的就是这个人跟曹参的恩怨是个人的恩怨,与才能无关;假如自己说曹参不行在天子看来,必定是参杂着私仇而不顾皇权社稷的利益

  有意思的是,萧何死后果然曹参接替了相位,而曹参一切政令维持原状不作任何革噺,以至于后人有“萧规曹随”之说

  太史公说萧何是沾了高祖吕后日月的光芒才得以成就大名,这显然是对官场结构的陌生而下的錯误论断萧何是周公一样的智者,天赋秉性决定了他是一位杰出的国务活动家一个辅佐帝王的天才人选。特殊的内敛、自持、严谨、周密性格使他能够平安度过风云变幻的政治生涯,做到了“位冠群臣声施于后”,最终寿终正寝

  从某种程度上说,萧何是中国古今贤相第一人两千多年来,多少能人死于帝王促狭的刀下无数贤臣都被后人发现了藏于腋下的“小”来。至今我们却无法找到萧哬身上一星半点的瑕疵。为官恭谨勤勉政绩卓著;居家清贫素朴,少有是非人生仕途端庄清净至于此,臻于完美了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