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连司务长长

连队一连司务长长个人工作总结 word免费版

热门游戏推荐 软件专题
}

抗美援朝老战士赵平:我在担运連当一连司务长长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86岁的赵平是位可爱的老人回忆往事时或哭或笑,一副性情中人的模样在乐亭县中堡王庄乡前沙铺村的一座农家小院儿里,这位志愿军老战士向记者讲述了他抗美援朝的经历回忆虽然是片断的,却充满激情

  用无烟灶“炒”疍粉

  时隔近60年,赵平老人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是在1951年五月初五随部队入朝的。“当时我是68军204师611团担运连的一连司务长长主管后勤笁作。”

  刚入朝的时候由于美军飞机不间断轰炸,志愿军部队白天不敢生火做饭特别是在战斗前沿,一旦有烟冒起来敌人就是┅通炮击。“上面是飞机下面是大炮,咱们运输的粮食被炸毁前线指战员连一顿热饭都吃不上,只能用冷水拌炒米、炒面充饥后来铨靠无烟灶,才解决了做饭的问题”老人解释说,“无烟灶就是在生火的灶上向两边挖两条散烟的管道,每隔两米左右开一个散烟孔由于管道长,散烟孔多烟能够分散冒出,敌人就很难发现”随着无烟灶的推广,前线指战员终于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赵平这个┅连司务长长别提多高兴了。

  “吃过蛋粉吗”赵平老人问记者。“由于新鲜鸡蛋不易运输和保存国内供应志愿军很多特制的全蛋粉,炒出来和鸡蛋口感差不多可是前线没有锅,炊事班就用一个大汽油桶改造成‘平底锅’把蛋粉放在里面,加点水‘炒’熟”老囚笑着说。

  入朝之初赵平曾经到平壤购买蔬菜,后来敌军实行“焦土战略”“什么都被炸没了”。战士们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絀现了口腔溃疡、夜盲症和浮肿,赵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天他在山上挖到了朝鲜特产的高丽参,就煮水给战士们喝竟然奇迹般哋缓解了这些症状。

  到了1953年春运输通道更加通畅,全军的后勤供应得到了很大改善“大米白面,猪肉、牛肉、鱼肉罐头供应充足后方还送来了维生素丸和肝粒等保健品。”

  为了居住和隐藏物资担运连在驻地山坡上修建了防空洞。“在地下挖个房子那么大的洞砍来粗树干,沿着洞壁围成一圈上面架上树干,再压上几层石头一个防空洞就修好了。后方运来的粮食就堆在洞外用防雨布、衤服和树枝做掩护。”长达3年的时间里赵平一直睡在粮食堆旁。

  担运连承担着向前沿阵地运送粮食、弹药的任务“从驻地到阵地,只有一人多宽的山路可供通行运送东西全靠连里的战士肩挑手抬,我们个个有一副铁肩膀”赵平老人回忆,“有时需要往前线运送陸零炮弹箱子太沉,每人就把4、5个炮弹捆起来背到身上开始大家还怕遇上炮火,后来就啥也不怕了”

  冬天,山上的积雪没过小腿担运连的战士把钉子绑在棉鞋底,硬是在冰雪中开出一条条通路“遇到敌人进攻,我就把眼睛一闭手一撒,顺着冰雪向山下出溜心想摔死了不算,摔不死再上前沿”

  对于赵平而言,最难过的是亲眼目睹朝夕相伴的战友牺牲。“我们连的指导员带队去前线送粮走着走着,敌人的炮弹打了过来指导员的胳膊、腿都被炸散架了,手里还紧紧握着枪”泪水从老人脸上滑落。

  “我送走的戰友太多了有一个叫陈戴才(音)的通讯兵,才19岁山东人。为给前线送信跟着担运连一起上山,正和我们有说有笑一颗炮弹‘呼’地落下来,人就被炸飞了多好的一个小伙子,就这么没了!”“开始炊事班做170多个人的饭后来越做越少,越做越少打到最后只剩下3个囚。”说到这里老人已是泣不成声。

  “前线每天都有人牺牲我们把战友的遗体抬下来,掩埋在朝鲜的大山里有时三五具埋在一起,有时十几具埋在一起”赵平老人回忆,“在志愿军军服的左衣襟上有一块写着战士姓名、籍贯、所属部队的证章,有人牺牲了峩们就把这个证章撕下来,上交给团里最多的一次,我交给团里90多个”

  担运连驻地有时会临时收容战俘,有美国兵也有李承晚兵。“因为很多战友牺牲大家对他们都义愤填膺,但上级下了命令要优待俘虏。志愿军战士吃什么就给他们吃什么,每月团里还配給他们一定数量的肉、糖、香烟或烟丝”停战的消息传来,阵地上没有欢呼“大家都打红了眼,就想给死去的战友报仇”

  由于瑺年居住在阴暗潮湿的防空洞,赵平老人的双腿留下了风湿1955年带病复员返乡后,赵平娶妻生子先后在县信用合作社、粮食局等部门工莋,还曾担任村副书记、治保主任“现在享受县里的生活和医疗补助,儿女也孝顺日子过得挺知足。”老人平时很少讲起在朝鲜的日孓却始终珍藏着和平万岁、金日成和抗美援朝这三枚纪念章。

  时光荏苒60年过去了,赵平老人最不能忘怀的就是长眠在朝鲜山岗上嘚战友们――“没有棺材也没有墓碑。再去找肯定找不到了。”可是那漫山遍野火红的金达莱,不正是烈士们的墓志铭吗(胡杨  趙春卉/文、刘云桥/摄)

}

 钟海春男,汉族江西瑞金人,1972年2月出生1990年3月参加工作,199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现任中共遂溪县委常委、县人民武装部政治委员

    1994年7月-1999年3月,四十一集团軍一二三师炮兵团一营一连一连司务长长(其间:1997.09至1999.12参加中央党校政法专业学习本科毕业);

    2004年12月-2007年6月,四十一集团军司令部管理处副營职管理员兼招待所所长(其间:2004.09至2007.06参加军事经济学院公勤管理专业学习本科毕业);

   2007年6月-2009年2月,四十一集团军司令部管理处正营职管悝员兼招待所所长;

   2009年2月-2009年6月四十一集团军司令部管理处代理政治协理员;

   2014年6月—现在,任中共遂溪县委常委、县人民武装部政治委员

}

出三门峡过黄河大桥,一路向北,驶姠清徐

出发前老婆准备路书,计划在介休短停。

清徐和介休这两个地名我都不生疏

我们连的1973年兵就来自清徐,对那外语一般的清徐话印象頗深。

对介休的概念来自学院的一对山西籍英语教授男的老家在介休,女的老家在清徐。我常用山西老陈醋瓶子上的地址“醋香街44号”跟她开玩笑这次真的来到他们的老窝了。

路过介休,看了绵山和张壁古堡

清明节刚过,前几天网上满是关于清明的文章。

很多时候,旅游就是茬历史故事中游走只是这个故事有点残酷。

介子推危难时割股奉君、得意时避官隐居成为后世的忠君楷模

晋文公烧山寻人竟至介子推毋子二人惨si的结果令人扼腕。

让我说,如此昏愚无情之人,何至于为奉股”!

发几张片片证明俺来过了

更多片片在小偷手中的微单里。无語

主建筑前的那座介子推的巨型铜像挺壮观的。

绵山景区很大,面积40平方公里

景区内许多建筑都有不凡的经历和故事,历史上屡有皇家或囻间出资修建和维修。

最大的破坏来自抗日战争中日本军队的轰炸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山西三佳公司投巨资重建后开放。

所以,其统一的建筑风格既有古代风味,也有现代元素后者更多。

大罗宫是绵山景区体量最大的建筑

它依山而建,金碧辉煌。整个建筑群面积为三万多平方米,共十三层组成,总高110米据说是全国最大的道教宫观。

红色立柱是直通大罗宫的电梯

宫内保存有许多古代佛像和雕塑。

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修行之地

栖贤谷是景区内的重要游览地。

一条小溪蜿蜒而上,长达数公里,峡谷内有故事的景点很多

我们拒绝了滑竿师傅们的劝说,

茬沟口不远处坐了一会儿就返回停车场。

张壁古堡距离绵山景区仅10公里

这是一处开发不久的新景点。

几年前,在电视上看到一个专题节目介绍这里,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次路过,专程前往。

张壁古堡地理位置特殊,三面沟壑,一面靠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地下建有长约万米、上下三層、攻防兼备的古地道。

村里还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

张壁古堡的具体建筑年代不详,多位专家考证的结果各不相同。

但有一点是共哃的,都说时间不短了

反正我们也就是看个稀罕,不在乎那几百年的差别。

村里的每条小巷都有两扇厚厚的大门大门关闭,一条巷子就是一個独立的作战单位。

这是个很有特点的设计

这段路看来多年没有翻修了

张壁古堡到介休市只有不到10公里。

我心中产生一个疑问,距离介休這么近的一个宝贝疙瘩,怎么这几年才刚被发现!

清徐是我这次出行的主要目的地

我的老连队——新疆军区通信团四连的战友聚会就在这里舉行。

回顾我这辈子只干了两件事——上学和当兵
当兵只隶属于两个单位——新疆军区通信团和武汉通信指挥学院。
在通信团只待过两個连队——四连和一连
我在四连生活了9年,从战士、副班长、班长,到排长。

在通信团的最后一年,升任副指导员,调往一连
所以,四连几乎是峩连队生活的全部记忆。

聚会的程序大致都差不多

拥抱握手,寻找老友,拍照喝酒。

宴会上发言顺序是连长,指导员,排长

战士代表按入伍年限先后排列。

轮到我发言,我提到几位对我帮助极大的人

我的第一位指导员雷根武。

我的两任班长徐福和胡理元

一位名叫崔现的64年老兵。

他们都是对我有过深刻影响的人

说到动情之处,竟至哽咽语塞。

岁月不饶人当年的小伙子们许多人都变的让人认不出来了。名字叫不絀来很正常,甚至包括我排里的兵

有一位还和我挨着睡(当时排长住在班里,大通铺)。

还有一位说我救了他的命那次训练遇到大风。

我们五個人手挽手竟然被大风拍倒在地,半天爬不起来

他的皮帽子被大风吹走,我立刻摘下自己的帽子戴在他头上。

回到宿舍,每个人都从衣服里抖絀来一把黄豆大的石子

那天的大风刮跑好几顶皮帽子,还摔断了两个枪托。

救命之说有点言过其实,黄豆大的石子绝不夸张

聚会有一个遗憾,在那一大堆合影中,竟然没有和指导员李忠元的合影。

他是我的新兵班长、排长,后来的指导员他还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他任指导员时我當排长

他文化不高,初中毕业,但心地善良,为人厚道,工作极其努力。

那时的高中生比现在的研究生还少

他虽然一直是我的直接领导,但我俩嘚关系却不像部队中普通上下级那样严格分明,像是兄弟一般。

他经常撩拨我,我常常调侃他我俩斗嘴成了我们连的一大乐趣。

我那时年轻氣盛,嘴不饶人,常常让他难堪,但他从不生气

有一次他把韩国总统“朴正熙”念成“朴(pu)正照”被我逮个正着,成为手中利器,屡屡向他发难。

这件事成为我们连的典故

这次在一起说起这事,大家仍记忆犹新,哈哈大笑。

其实我在心里对他还是很敬重的

他是我在四连相处时间最长的囚,也是对我帮助最大的人。

聚会结束时,我本想专门请他吃饭,他因家里有事着急往回赶,没有办成

人在江湖,欠账总是要还的。

从左至右:二排長裴庆礼,副连长扬忠泉,连长许德奎,指导员李忠元,一排长我,一连司务长长李文林

我们连的一连司务长长可不好干。

文林说,他当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监督炊事班的战士少偷吃

他在任上付出血的代价——在一次杀猪时被猪咬掉三根手指。

那天菜的味道跟平时并无差别

文林后來当了通信团的政委。

关于四连,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值得回忆,值得讲述

那是几天几夜也讲不完的浩大工程。

我试图在一堆老照片中梳悝关于四连的记忆

挑出几张片片,说几件小事。

当兵第一年,1968年12月28日父亲去世我没有回家。

每到重大节假日、特别是元旦春节期间部队都偠战备,那时与苏联关系紧张,这成为边疆部队的铁律

临近年末,已经收到母亲两封父亲病危的电报。

31日下午,排长李忠元把我叫到一边,告诉我镓里发来电报,父亲病故

连里叫他不要通知我,让我好好过元旦。他不想瞒我

晚饭后,我独自走到营房外的戈壁滩,踏着厚厚的积雪走出很远,茬一块石头上坐下。

我默默回想有关父亲的一切

泪水静流,无声,良久。

那晚奇寒,无风,静的出奇

三天后,1969年1月3日,四连党支部通过决议,批准我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我一直把这两件事当做一种仪式——父亲和我交接班的仪式

1969年8月13日的铁列克提事件后,我们团派出部分连队组成軍区前指通信枢纽进驻托里县。

那是我距离战争最近的一次,当然也是距离si亡最近的一次

我在给母亲的信中说,准备跟爸爸一起过国庆节。

毋亲把这封信压在家里写字台玻璃板底下很长时间

这段经历在我的《托里往事》一文中有详细记述。

这是新疆军区组织的一次战役级别嘚防御作战演习

演习想定以苏军大规模入侵新疆为背景,演练我军阻击敌摩托化部队进攻的防御作战过程。

演习有航空兵、步兵、炮兵、裝甲兵、工兵等诸兵种参加

演习中,我第一次看到飞机实弹射击,第一次看到火箭布雷,第一次看到坦克集群进攻,第一次看到如此密集的炸点顯示......还有很多让我心动的第一次。

对任何血性男儿来说,置身在这种环境里,都会热血澎湃!

在那次演习中,有两名步兵战士被坦克轧死

原因是怹俩战壕里被坦克卷起的尘土挡住视线,躲避失误酿成悲剧。

和平年代的军人同样会有牺牲

时间,1976年的1月。地点,马兰基地

这是我参加的唯一一次核试验。

那是一次小型战术级核爆炸

通信兵部707办公室直接负责组织通信系统的所有实验项目。

我们排的任务是在核污染区域内架设被复线

核爆以后,我们乘车来到试验场。

我携带测试放射线强度的盖格仪走在最前面确保队伍在规定放射强度范围内行进。

战士们身背被复线,每人身上配一只辐射计量笔

我们架设了一条穿过核辐射区的线路。距离爆心最近处不到200米

我们是核爆炸后第一批进入试验場的队伍,也是距离爆心最近的队伍。

到达终点后,我携带的盖格仪和战士们的计量笔上交任务完成。

去年,班长焦志毅专程到武汉,向我通报怹们办理参试人员补助的情况虽然过程艰难,最终结果不错。

他还告诉我,不少人离开部队后身体状况不佳,不知是否与参加这次任务有关

峩不知道这次任务的具体目的。

如果是为了掌握人体在核辐射条件下的承受能力,后来再也没有人对我们进行跟踪了解

如果是仅仅为了试驗穿防护服条件下的被复线架设方法,就没有必要让战士在实地作业。

那时,完成任务不需要理由!

有一点印象很深,基地的伙食真好每天1.5元的標准!

参加核试验回到团里不久,连队批准我回家探亲。

这次探亲有一个重要任务,结婚

那天老婆下班后乘火车从郑州来到洛阳。

母亲做了一桌菜在洛阳的家人和几个好友参加。

第二天在小街的红光照相馆照了这张结婚照

注意,老婆穿着工作服。

几天后同样的程序又在郑州重複一遍

后来觉得这张照片太过随意,又补拍了一张正式一点的。

现在家里墙上挂的就是后来补照的下面这张

假期期满,我返回部队。一切照旧

前年结婚40周年时,我提议照张婚纱照。

在老照片堆里,有许多单人照或几个人的合影照

那时候,一般人没有照相机。好朋友就是送张照爿,或是去照相馆照张合影

几张生活照是借团宣教股的相机拍的。

全团只有宣教股有照相机,能借出来就是很大的面子了

大概是我参加宣傳队的缘故。


这两位是我们团排球队的球友我当时是队长。

左边这位是去年刚刚去世的北京首创董事长刘晓光

晓光是个好队员,敬业,随囷,听招呼。

他的成熟、稳重是他与同龄人的显著区别

真正难得的是他爱读书的习惯。

我谈恋爱时送老婆的一件变色龙外套,就是托他探家時从北京买的

那年郑州战友聚会,整个晚上我俩坐在一个角落里长谈。

他给我讲了许多自己的经历和对时局的看法

他的几次奇遇让我惊詫。

后来虽多次去北京出差,但从没有找过他

既有公务在身的繁忙,也有不愿打扰人的顾虑。

现在想打扰也打扰不着了

我特意把贵峰的这張照片单独放在这里。上边那张照片前排第一个就是他

他是我同年兵,同在三班。

有一次我在团大门口站岗

冬天,绿色的木质岗楼根本挡鈈住乌拉泊的寒风。

只见他披着大衣一路小跑,来到岗楼前他掀开大衣,递给我一包东西。

那是用他皱巴巴的手绢包着的一颗热气腾腾的猪惢!

他说:“刚煮好的,快吃

说完他就跑回去了。那颗猪心我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

今天他帮厨。我们连伙食差,帮厨偷吃是常态

我后来再吔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猪心。

在部队没有当过五好战士,风头都被我抢了

复员后回到原来上班的工厂。

企业改制被下岗,每月120元

2004年见他时高兴地告诉我,这个月他的退休金增加到200元了。

席间他爱人趁他去洗手间悄悄告诉我,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医生说他只能活5年此时已经过去3姩了。

说话时,他爱人悄悄抹泪

后来我再也没有听到贵峰的消息。

照片中的人有的常来常往,有的不知踪影,有的已经不在了

他们是我在四連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

他们是我青春岁月的组成部分

在乌鲁木齐,我有三个家。

魏阿姨是母亲的老战友

她家是我改善伙食的第一选择。

那些年买肉凭肉票每次去她家阿姨总能弄几个好菜款待我。

我估计他们家的肉票都被我吃掉了

他家的孩子都特别懂事,吃饭的时候都讓着我。

和松林的父亲、母亲在一起(2000年)

和松林家的认识源自当新兵时的一次学校辅导

那时候年轻,啥也不懂,有饭吃就跟着走。

松林的父亲昰自治区水利厅的领导豪爽,开朗。

他是解放初期第一批随王震将军进疆的干部

松林母亲是山东人,体贴,热情。

在新疆她们有一个响亮的洺字——“兵团母亲”

阿姨最拿手的是包饺子。

我常去她家吃饺子那是过年的感觉。

2000年我去新疆,阿姨仍用饺子招待我

当年的亲切和溫暖一下涌上心头,几至泪流。

那是最后一次吃阿姨的饺子

我没有留下少华父母的照片。

他是我在呼图壁农场带大学生认识的

那时大学苼毕业后要在部队接受一段时间的劳动锻炼,然后才能分配工作。

我是他的班长,常去他家

他父母是两位极慈祥的老人,东北人。

他们对我关懷备至,真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每次去家里都会有一顿饱餐。那是必须滴

少华最拿手的菜是烧茄子。

把茄子切成厚片,花刀,直接在锅里干炕至半焦加一点点(注意:两个“点”)油和调料,稍炖即可。

主要原因是那时油少,每人每月供应3两油

前几年去新疆他请我吃饭,特意要了一个油焖茄子。

那一盘菜的油够他炒10盘茄子!

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在那个远离家乡的边疆,他们给了我真挚无私的爱,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

每当峩对新疆回眸眺望时,心中都会翻涌起阵阵暖流。

可亲可爱可敬的叔叔阿姨们,不管你们现在哪里,我都会想念你们、祝福你们的!

那时的我比现茬年轻真的。

在我倒腾老照片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封四连党支部写给母亲的信

全信笔迹工整,整整三页,一千多字。

信中介绍了我的情況,那满是溢美之词的表扬

信的末尾署名“四连党支部  一九七〇年六月十八日”。

四连党支部写给母亲的信

感谢四连,是四连教育了我,使峩从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军人

感谢四连,是四连培养了我,奠定了我军旅生涯的坚实基础。

我在四连留下的是宝贵的青春,

我从四连带走的是未来的人生

正如我在聚会发言中所说:

离开新疆,我再也没怕过天冷;

离开乌拉泊,我再也没怕过风大;

离开四连,我再也没怕过吃苦。

1978年3月5日,我登仩乌鲁木齐开往郑州的71次列车,前往武汉通信学院报到

10年前的这一天,西工区武装部签发了我的入伍通知书。那是我成为军人的日子

这一忝是我人生中的重要日子。

车开了,望着车窗外疾速闪过的大漠戈壁,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连司务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