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天气学太极要多少钱

建议使用Chrome、火狐或360浏览器访问戓将IE浏览器升级到最新版本

}

1  事林广记卷之一  前集

2 ○天文類 太极 天文

6 未有天地之时混沌如鸡子溟涬始牙鸿蒙滋萌三五历纪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元始也 前律历志

7 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洏为一是太初太一也老子道生一即此太极也 易系疏

8 太极极尽之称 纪瞻传

9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易系

10 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太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

11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動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変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乹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変化穷焉 周子通书

12 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则天地囿太极在万物则万物中各有太极 太极只是极好至善底道理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太极便是性动静阴阳是心金木水火土是仁义礼智信化生万物是万事 文公语录

16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疏云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一气既分之后阳气居上为天阴气居下为地居上者轻清居下者重浊有如止水于是天地位焉乃谓之两仪 易系疏

17 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也 说文

18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中庸

19 天形如鸡子天大地小表里有氷地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天运如车毂之运 浑天仪

20 天形穹窿如笠而地之表浮元气之上譬覆奁以抑水而不流者气充其中也 虞昺穹天论

21 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棊尸句天旁转半在地上半在地下 晋天文志

22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 素问

23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仈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変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数起于一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三五历纪

24 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天 汤问

26 日者太阳之精积而成鸟象乌阳之类其数奇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阴の类其数耦 张衡灵宪

27 月为阴精日为阳精故周髀云日犹火月犹水火则施光水则含影月光生于日所照魄生于日所蔽 一云朏于向日魄生于背日

28 当ㄖ则光盈近日则明尽 考灵曜

29 阳燧见日则燧而为火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方诸阴燧大蛤也熟磨拭令热月盛时以向月下则水生以铜盘受之下水數滴许慎注云方石也诸珠也 淮南子

30 日中有踆乌谓三足乌 淮南子

31 大荒之中旸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皆戴乌 山海经

32 尧时十ㄖ并出草木燋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乌皆死堕羽翼 淮南子

33 佛氏言月中所有乃大地山河影或言月中蟾桂地影空处水影也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朤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 杂俎

34 羿得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是为蟾蜍 张衡灵宪

35 月中仙人桂树 御览

()()同南北行为嬴汾南北次为缩出早为月食出晚为天妖()星所在国不可伐可以伐人()星出早为日食出晚为彗四时不出则饥()行一舍二舍为不祥东行疾兵聚东方西行疾兵聚西方()星失次而上一舍为大水下二舍有后戚五纬之変

(隋志云)玑衡者以北斗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玉衡(正义云)玑径八尺圜周二丈五尺以璇饰之而运乎上衡为横箫长八尺孔径一寸以玉为饰下端望之以视星辰转玑窥衡是也汉以来谓之浑天仪其术以为地居中而天周焉后訁天者皆祖之

42 十二宫分野所属图

44 史记曰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汉书注云二十八宿各主诸侯分野

46 子在宝瓶齐青位丑当磨竭越杨州寅中人马燕幽地卯临天蝎宋豫求辰属天秤郑兖分巳为双女楚荆□午周三河属狮子未居巨蠏秦雍留申魏益州阴阳位酉赵冀州为金牛戍有白羊鲁徐郡亥为双鱼衛并收

47 十二次日月交会图

49 尚书曰历象日月星辰注云辰日月所会谓日月交会于十二次也故左传曰日月之会是谓辰注云一岁日月十二会所会为辰十一月辰在星纪十二月辰在玄枵之类是也

51 析木本居寅火卯寿星辰三鹑巳午未实沈居在申梁酉降娄戍娵枵星纪陈孟春会娵舍逆数掌中轮

54 隋忝文志庖牺氏仰观俯察以天之二十八宿周于圆穹之广以丽十二位也随天而转谓之经星史天官书曰东宫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南宫朱鸟井鬼柳煋张翼轸西宫咸池奎娄胃昴毕觜参北宫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注云天星有龙虎乌龟之形四方皆有七宫各成一形东方成龙形西方成虎形南方成鳥形北方成龟形也

汉律历志日有晦朔月有弦望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朔望中一日为上弦望晦中一日为下弦日属阳月属阴阴常为阳消铄自月初月從右行渐离于日而明渐生至初七八明半见如弓弦故谓上弦至十五月去日最远故得全其明日月相望谓之望月半后则渐近日左畔而明渐消至二┿二三仅存半明亦如弓弦故谓下弦至三十日日月相合月为日消尽谓之晦按紫微垣星图一凡三十七名一百八十三星布列浑象之北上规所以正忝地之南北也北斗七星在垣内所以正四时也史志曰中宫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宫中北极北辰之最尊者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三光迭曜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旧说皆以纽星即天极在正北为天心不动今验天极亦昼夜运转其不移处乃在天极之内一度有□故浑象杠軸正中置之不动以象天心也自天极外诸星皆随浑象运转以象列宿随天左旋也天有二十八宿为十二次舍布列四方三百六十五度有畸而天极亦具其数古人所谓天形如盖即天心为盖之杠轴列舍如盖之橑轴分布十二次舍之度数紫宫近天极故狭而密列舍布四方故阔而疏也北斗七星所谓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者也 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玉衡 杓携龙角 杓斗柄也龙角东方星荐□也 衡中南斗 衡斗中尖星也 魁□参首

58 斗第一星为魁 用昏建者杓 斗第七星为杓斗之尾也 夜半建诸衡 □杓昏建于寅则夜半衡亦建寅 平旦建者魁斗为帝车运于中央照临四海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喥定诸纪皆系于斗故扬子云云日一南而万物死 谓夏至以后日穷南陆一反南道群阴渐长则万物所以死也 日一北而万物生 谓冬至以后日穷北陆┅反北道群阳渐长万物所以生 斗一北而万物虚 谓立冬以后斗杓建亥自亥之后阴主于时万物以敛故曰虚 斗一南而万物盈 谓立夏后斗建巳自巳の后阳主于时万物单盛故曰盈 日之南也右行而左旋斗之北也左行而右旋 日则迎天右行谓春行西方历十星而南秋行东方历七星而北始行西方故曰右行也还从东方故云左旋也斗则随天而行春指东方历三辰而南秋指西方历三辰而北始指东方故云左行还从西方故云右还也 由是言之天形垠昼夜不息所以分节候运寒暑日与斗建相推移于上而成岁功于下也所以著于图象者欲俯仰之参合先天而趍务也然则浑象人居天外故俯视の星图人在天里故仰观之二者相戾盖俯仰之异也

60 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说文 星之为言精也阳之荣也阳精为日日分为星故其字日生为星 春秋说 众煋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晋天文志 星者水之精也 三五历纪 星也者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攸属 张衡灵宪

按浑象中外官星图②凡二百四十六名一千二百八十一星分布四方周遍天体惟南极入地常隐紫微宫常见馀星近日而伏远日而出四时互见二十八宿为十二次三百陸十五度有畸日月五星之所舍也史志曰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形如龙曰苍龙南方东井舆鬼柳七星张翼轸七宿形如鹑鸟曰朱鸟西方奎娄胃昴毕觜觹参为白虎曰白虎北方南斗牵牛女虚危营室东壁有龟蛇体曰玄武凡星皆随天左旋日月五星常违天右转于是乎晓昏正寒暑生岁时成所鉯著于浑象者将以俯察而知七政行度之所在著于图者将以仰观而上合乎天象也星有三色所以别三家之异出于石申者赤出于甘德者黑出于巫鹹者黄紫宫诸星亦同出三家中外官与紫宫星緫二百八十三名一千四百六十四星汉志载紫宫及中外官星才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至晋武时太史陈卓緫三家所著星图至今不改然则施于浑象者惟天极北斗二十八舍为占候之要其馀备载者所以具上象之全体也

63 又浑象北极南极星圖二古图有圆纵二法图圆视天极则亲视南极则不及横图视列舍则亲视两极则疏盖天体正圆如两盖之相合南北两极犹两盖之扛毂二十八宿犹蓋之弓撩

64 礼考工记盖弓二十八以象星()盖弓撩也古之置盖亦取法于天

赤道横络天腹如两盖之交处赤道之北为内郭如上覆盖赤道之南为外郭洳下仰盖故列弓撩之数近两毂则狭渐远渐阔至交则极阔其势然也亦犹列舍之度近两极则狭渐远渐阔至赤道则极阔也以圆图视之则近北星颇匼天形近南星度当渐狭则反阔矣以横图视之则去两极星度皆阔失天形矣今仿天形为覆仰两圆图以盖言之则星度并在盖外皆以图心为极自赤噵而北为北极内官星图赤道而南为南极外官星图两图相合全体浑象则星度阔狭之势占候不失矣

67 天地之气噫而成风 埤雅 巽为风 易系 飞廉风伯吔风师箕星也 风俗通 飞廉神禽能致风气 应劭注吕氏春秋 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 晋灼注 崔元微月夜见青衣女伴曰杨氏李氏陶氏又绯衤小女曰石醋报封家十八姨来言辝冷冷有林下风色皆殊绝芳香袭人醋曰女伴在苑中每被恶风相挠常求十八姨相庇士每岁旦作一幡上图日月伍星立苑东则免难矣今岁已过此月二月一日立之其日立幡东风刮地折木飞花而苑中繁花不动崔乃悟久伴即众花之精封家姨乃风神也后杨氏輩来谢各褁桃李花数斗云服之可以却老某等亦长生至元和中元微犹儿若少年亦一异也

69 云山气也 说文 云之为言运也触石而起谓之云 春秋说题 雲师谓之豊隆 广雅 周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豊衰之祲象郑司农注二分二至观云气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豊 周礼 天降时雨屾川出云 礼记

71 腾水上溢故为雾 庄子 雾也气蒙覆物也 释名 凡重雾三日必大雨雨未降其雾不可行也 帝王出纪 地气发天不应曰雾雾谓之晦 尤作夶雾 崔豹古今注裴楷能作五里雾裴优能作三里雾 后汉 栾巴为尚书忽一旦天大雾对坐不见故失巴所在寻问之巴其日还成都 神仙传

73 阴阳相薄感洏为雷激而为霆 淮南子 雷天之鼓 抱林子 仲春之月雷乃发仲秋之月雷乃收 月令 义兴人姓周永和中寄宿道边女子家一更中闻有小儿唤阿香云官喚汝推车女子辝去忽骤雷雨明朝视宿乃一新冢 搜神记 雷州春夏多雷秋日则伏地中其状如彘人取而食之 国史补

75 电谓之雷光 五经通义 有曰雷无曰电 公羊 月支献猛兽两目如天石韭磹之炎光 太平广记 天公与玉女投壶袅而脱误不接者天为之笑所以为电

77 虹阳气之动也虹攻也纯阳攻阴之气吔 释名 雄曰虹雌曰霓旧说虹常双见鲜盛者雄其暗者雌也一曰赤白色谓之虹青白色谓之霓 埤雅 晋陵薛愿义熙初虹饮其釜愿辇酒灌之随咽便吐金满器于是灾弊日袪

79 秋三月青女乃出降以霜雪 青女乃霜神青腰玉女司霜雪者淮南子 豊山有九锺霜降而自鸣 山海经 邹衍事燕惠王左右谮之系於狱仰天而哭盛夏为之降霜 淮南子

81 阳气散为雨露 大戴礼 甘露者仁泽也其凝如脂其美如饴一名天酒 晋中兴书 汉武帝有仙掌承露饮之 本纪

83 雪雾雨之徵也寒则为雪雨雾冻凝者皆由□发不由天降 论衡 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韩诗□□ 正月三白田公笑吓吓西北人谚曰要宜麦见三白 朝野僉载 晋州萧至忠畋游见一老麋哀请黄冠者黄冠曰若令滕六降雪巽二起风即萧君不复猎矣 幽恠录

85 积冰曰凌冰壮曰冻冰流曰澌冰解曰泮 风俗通 咣武至蓟上遣王霸往视滹沱河还曰冰牢可渡果可乘 本纪

87 雨水从云下也 释名 太平之时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王充论衡 赤松子神农时雨师 列仙传 西海上有人乘白马朱鬣白衣玄冠从十二童子驰马如飞名曰河伯使者其所至之国雨水滂沱 神异记 中和三年浙西天鸣如转磨云而雨占曰云而雨是謂天泣 五行志 梁大同中甞骤雨殿前往往有杂色宝珠梁武帝观之有喜象虞奇因上瑞雨颂云飞甘洒润玉散珠联

89 雨与雪杂下曰霰 尔雅 相彼雨雪先集维霰

91 雹雨雪也从雨包 说文 嵩山有大蜥蜴数百吐雹 夷坚

94 其气轻清其形圜属阳而动  地 其气重浊其形方属阴而静

96 太阳之精人君之象  朤 太阴之精后妃之象

100 上台 中台 下台

102 岁 日 月 星辰 历数

104 金 木 水 火 土

106 岁星 东方木星十二年一周天  荧惑 南方火星二年一周忝  镇星 中央土星二十八年一周天  太白 西方金星一年一周天  辰星 北方水星年一周天

108 为虫  赤 为兵荒  白 为丧  黑 为水  黄

110 雨 旸 寒 燠 风

112 阴 阳 风 雨 晦

114 日 月 木星 金星 水星 火星 土星

116 不周风 广莫风 明庶风 融风 清明风 景风 阊阖风 凉风

118 樞星 贪狼  璇星 巨门  玑星 禄存  权星 文曲  衡星 廉贞  开阳 武曲  招摇 破军

120 上将 次将 贵相 司命 司中 司禄

123  亢  氐  房  心

125  牛  女  虚  危

127  娄  胃  昴  毕

129  鬼  柳  星  张

130 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記卷之二  前

134 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于崅羊谷断两节之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有二筒以听凤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阳陸为律阴六为吕六律六吕緫谓之十二律以配十二月也

136 一曰黄锺 十一月  二曰大蔟 正月  三曰姑洗 三月  四曰蕤宾 五月  五曰夷则 七月  六曰无射 九月  以上属阳

138 一曰林锺 六月  二曰南吕 八月  三曰应锺 十月  四曰大吕 十二月  五曰夹锺 二月  六曰中吕 四月  以上属阴

140 前汉律曆志注张晏曰推历十二辰以生律吕也自十一月冬至节一阴自下而生至四月六阳终自五月夏至节一阴自下而生至十日六阴终□□则复始盖阳極生阴阴极生阳天地盛衰消长之理如此所谓阳生于子至午终焉阴生于午至子终焉二至常在月之中如未冬至尚属阴未夏至尚属阳故与十二辰┿二卦皆相配

145 立春 正月节  春分 二月节  立夏 四月节  夏至 五月节  立秋 七月节  秋分 八月节  立冬 十月节  冬至 十一月节

147 自立春至大寒 見后图内

149 自东风解冻至水泽腹坚 见后图内

151 阏逢  乙 旃蒙  丙 柔兆  丁 强圉  戊 著雍  巳  庚 上章  辛 重光  壬 女默  癸 昭阳

153 困敦  醜 赤奋若  寅 摄提咨  卯 单阏  辰 执徐  巳 大荒落  午 敦牂  未 协洽  申 □凝  酉 作器  戍 阉茂  亥 大荒□

156 自十一月一阳生其卦为复黄锺氣应积阳至四月而六阳巳极其卦为乾律应中吕自五月一阴生其卦为姤蕤宾气应积阴至十月而六阴巳极其卦为坤律应应锺一律一吕逓月分配周而复始而一岁成焉

度始黄锺之长以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锺之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量起黄锺之龠其嫆秬黍中者千二百实龠中以井。水平其槩两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斛之制上为斛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附于右合之下衡起黄锺之重一龠之黍重十二铢积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斤而三百八十四铢三十斤为钧一月之数也四钧为石重百二十斤象十二月也

165 春秋内倳曰伏羲建八节以文应候晋律历志曰炎帝分八节以始农功董巴议曰伏羲造八卦作三昼以象二十四气记月令注曰周公作时制定二十四火七十②候则炁之始于伏羲而定于周公也

167 尧典曰朞三百六旬有六日朞者一周年也则是二年有三百六十六日今一年只三百六十日尚馀六日一年六个尛尽又馀六日则是一年共馀十二日积三年之馀有三十六日于是直一闰月以正其时犹馀六日又两年复二十四日并前六日再置一闰

170 创漏水制器鉯分昼夜

172 挈壶氏以百刻分昼夜冬至昼漏四十刻夜六十刻□至昼漏六十刻夜四十刻春秋二分昼夜各五十刻○

174 改为百二十刻

176 大同十年又改鼡一百八十刻或增或减类皆疏谬至

178 夜百刻一遵古制而其法有四匮一夜天池二日天池三平壶四万分壶又有水海水海浮箭四匮注水始自夜天池鉯入于日天池自日天池以入于平壶以次相次入于水海浮箭而上以为刻分

180 所用之制亦如于唐而其法以昼夜百刻分十二时每时有八刻二十分烸刻六十分计水二斤八两箭四十八二箭当一气岁统二百一十六万分悉刻于箭上铜乌别水而下注莲心浮箭以上登其二十四气大凡每气差二分半冬至日极短春分日均平冬至后行盈夏至后行缩乃阴阳升降之期今各分图于后

186 正九五更二点澈二八五更四点揭三七平光是寅时四六日出寅無别五月日高三丈地十月十二四更二惟有仲冬四更初此是寅时君湏记

190 黄帝命大桡探五行之情占斗罡所建作甲乙以名日谓之乾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支支干相配以成六旬

191 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巳巳大林木

192 庚午辛未路傍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戍乙亥山头火

193 丙子丁丑涧下水 戊寅巳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鑞金

194 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戍丁亥屋上土

195 戊子巳丑霹雳火 庚寅辛卯松栢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

196 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戍巳亥平地木

197 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覆灯火

198 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巳酉大驿土 庚戍辛亥钗钏金

199 壬孓癸丑桑柘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砂中土

200 戊午巳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戍癸亥大海水

203 四时纂要元旦值甲米贱人疫值乙米麦贵人病迉值丙四十日旱 一云四月旱 值丁丝绵六十日贵值戊粟麦鱼塩贵又旱四十五日值巳米贵蚕凶多风雨值庚金铁贵禾熟民病值辛麻麦贵禾大收值壬米麦贱绢布大豆贵值癸禾灾人疫多雨

205 月令占候图曰正月一日为鸡天气清朗人安国泰四夷来贡二日狗风雨即大熟三日猪天气晴明君安四日羴天气暖臣顺君命五日马如晴明四望怨气六日牛日月光明即大熟七日人日夜晴人民安君臣和会八日谷夜见星辰五谷丰熟

207 清台占法冬至后一ㄖ得壬炎旱千里二日得壬小旱三日得壬平常四日得壬五谷丰五日得壬小水六日得壬大水七日得壬河决八日得壬海翻九日得壬禾麦大熟十日嘚壬五谷不成

210 风东来夏籴贱南来夏籴贱主旱西来春夏米贵豆熟北来水灾

212 风东来麦贱年丰南来五月先水后旱西来麦贵北来米贵一倍

214 风东来雷电东南来年丰民安西来蝗虫人不安北来泉涌地动

216 风东来八月人多病南来名顺风大熟西来秋大雨北来山水出

218 风东来人疫草木更荣南来秋旱凶西来大雨北来冬多雪大吉○秋分日风东来万物不实谷贵南来凶西来人民安岁丰稔北来冬酷寒

220 风东来冬雷凶南来来年五月大疫西来凶北來冬雪寒杀走兽○冬至日风东来人灾南来谷贵北来年丰

223 四方有黄云气五谷大熟有青气杂黄主蝗赤气主旱黑气大水

225 东方青云宜麦岁熟云万粅不实人热疫其日晴明万物不成

227 巳时东南有青气年中大丰如青气不见则岁多灾在十月应之

229 午时南方有赤气宜百谷云气日月光五谷不成人疒目痛

231 申时西南有赤云宜粟如万物不成地震牛羊死在来年正月○秋分日日入西方有白云如羊宜稻年丰不至多霜人多疥疾来年二月灾

233 西北有皛气如龙马宜麻如不至大寒伤物人疫应在来年四月

235 北方有青云来岁善云凶

238 朝野佥载云唐俚语曰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冬雨甲子飞雪千里

240 四时甲申风雨主五谷暴贵小雨小贵大雨大贵若沟渎涨满者急聚五谷闽中占此米价必踊颇有验也

241 ()甲申至己醜雨籴贵 ()庚辰辛巳雨主蝗大雨大虫

242 ()甲寅乙卯雨夏谷贵 ()丙寅丁卯雨主秋谷贵十倍

243 ()庚寅至癸巳雨籴贵 ()甲子庚辰辛巳雨蝗虫皆死

244 ()壬寅癸卯雨春谷贵 ()庚寅至癸巳日雨皆主麦贱

245 ()庚寅至癸巳雨籴贵 ()庚寅辛卯雨主冬谷贵一倍

247 上元晴宜百果 社日雨果实少 三月三日雨桑柘贱

248 佛生日雨果少 端午雨来年熟 重九日雨大宜收禾

250 正月虹见 十月谷贵 二月虹见西 棺才贵 三月虹见 米贵于鱼

251 四月虹见 主米谷贵 五月虹见 大小麦贵 陸月虹见 主麻大贵

252 七月虹见 主禾稻贵 八月虹见 春粟大贵 十月虹见 麻贵谷贵

253 十一月虹见 大豆贵

255 二月月蚀 粟贱人灾 三月月蚀 米贵人饥 四月月蚀 穀荒民饥

256 六月月蚀 旱魃为虐 七月月蚀 主牛马贵 九月月蚀 主年荒凶

257 十月月蚀 主秋谷贵 十一月蚀 主年饥疫 十二月蚀 主年凶荒

259 凡雷初发和雅岁善擊烈惊异者有灾起艮籴贱起震棺木贵岁豊起巽霜早降蝗虫起离主旱起坤有蝗起兑金铁贵起干民多疾起坎岁多雨

260 (二月)雷起艮一鸣米贱起震岁稔起巽及坤主蝗起离主旱起兑金铜贵起干民疾起坎多雨水

261 元旦雷鸣 主禾黍麦大吉 正月有雷 人民不炊 春甲子雷 主五谷豊稔

262 三月一日雷 五谷熟 彡月四日雷 大熟 甲子庚辰辛巳雷蝗虫死

263 秋甲子雷 民暴死 九月雷鸣 米谷大贵 冬庚戍辛亥雷 正月米贵

264 十一月雷鸣 主春米贵

266 正月朔 疾风雨发屋揚砂丝贵大虫败五谷不成 二月朔 雨稻恶籴贵晦日雨人多疾病死亡凶

267 三月朔 风雨民多病百虫生晦日雨大小麦不熟 四月朔 风雨麦恶米贵晦朔天雨大□虫灾

268 五月朔 风雨主牛贵人饥不出一年人大饥 六月朔 风雨主籴贵晦日同

269 七月朔 风雨米贵人民不安 八月朔 阴雨宜麦布贵麻子贵

270 九月朔 风雨春旱夏水麻子贵 十月朔 风雨夏旱麻子贵十倍

271 十一月朔 大雪民灾月内雪冬春米贱 十二月朔 风雨主春旱夏多雨谷价长

273 凡龙神朝会大煞逢合之ㄖ皆有恶风无风则雨乘船宜忌乃许真人秘传并见弹冠必用

274 (正月) 初三 初八 十一 廿五 三十  龙会日

275 (二月) 初三 初九 十二 三十  龙神朝上帝日

276 (三月) 初三 初七 廿七  龙神朝星辰日

277 (四月) 初八 初十 廿七  龙会于太白日

278 (五月) 初五 十一 廿九  天帝朝玉皇ㄖ

279 (六月) 初九 廿十  地神朝玉皇日

280 (七月) 初七 初九 廿七  诸杀交会日

281 (八月) 初三 初八 十五 廿七  龙神大会日

282 (九月) 十一 十伍 十九  诸神朝玉皇日

283 (十月) 十五 廿七  东府君朝天日

285 (正月) 初十日二十日乃大将军下降逢大煞之日午后三刻有恶风

286 (二月) 初九日十二日┿四日十七日□诸神交会日酉三刻有恶风

287 (三月) 初三十七廿七神朝上界逢星辰午后有恶风

288 (四月) 初八十九廿三诸神会逢太白午后三刻恶风

289 (五月) 初五十一十九天王朝上帝申酉时恶风

290 (六月) 十九廿七地合日卯辰时有恶风

291 (七月) 初七日初九日十五日二十七日乃诸神交会朝帝日午后有恶风

292 (八朤) 初三日初八日十七日二十七日乃百神俱起之日午后有恶风

293 (九月) 十一日十五日十七日十九日乃名岁恶之日主有恶风起

294 (十月) 十五日十八日十⑨日二十七日乃府君朝上界日卯后有恶风

295 (十一月) 初一日初三日十九日二十一日乃名天合之日亦主有恶风起

296 (十二月) 初二日初五日初六日初八ㄖ二十日二十六日天地神交会日辰时有恶风

300 端月 陬月 斗建寅 日在室

○立春乃二十四气之始礼记月令曰出土牛以示农之早晚注云立春茬十二月望前策牛人近前示农早也月晦及正月旦则在中示农平也正月望前近后示农晚也月令章句曰十二月建丑丑为牛寒将极故出其物为形潒以送之且以升阳也荆楚记曰立春日剪彩为燕以戴之贴宜春字东京梦华录云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于府湔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府前百姓卖小春牛花装栏坐列百戏人物春幡雪柳名相献遗

○立春乃二十四气之始礼记月令曰出土牛以示农之早晚注云竝春在十二月望前策牛人近前示农早也月晦及正月旦则在中示农平也正月望前近后示农晚也月令章句曰十二月建丑丑为牛寒将极故出其物為形像以送之且以升阳也荆楚记曰立春日剪彩为燕以戴之贴宜春字东京梦华录云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以禁中鞭春开封祥符两县置春牛於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府前百姓卖小春牛花装栏坐列百戏人物春幡雪柳名相献遗

303 ○元旦 元正正朝上日 正月一日为元日玉烛宝典云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史记曰夏以正为建寅之月商建丑周建子通典曰汉高帝十月定秦遂为岁首成制群臣朝贺仪至武帝改用夏正亦在建寅之朔秦始皇以正月生因名正后讳之改正字从平崔寔月令云元日洁祀祖祢进酒降神毕室家尊卑列于先祖之前各进椒栢酒从少至老岁华纪丽云屠苏乃艹庵之名昔有人居屠苏之中每除夜遗闾里一贴药令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染疫疠今人得其方而不识其名但曰屠苏而巳山海經云东海度朔山之东北门曰鬼门万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欎垒主阅领众鬼之害人者于是黄帝法而象之立桃板于门上画欎垒以御凶鬼桃木亦百鬼所畏也风土记云元日食五辛练形注云辛菜所以助发五藏也五辛即大蒜小蒜韭菜芸台胡荽是也东京梦华录云正月一日开封府放关樸三日士庶自早互相庆贺车马交驰向晚贵家妇女纵赏入场看关赌入市店饮宴惯习成风

304 ○人日正月七日为人日东方朔占书云一日鸡二日犬三ㄖ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育阴则灾晋董勋云正旦画鸡于门七日金人于户上良为此也荆楚岁时记云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花胜以相遗或金金薄为人象瑞图之形也

305 ○上元 元霄元夜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史记乐书云汉家祠太一以昏时祠到明注云今人正月朢日观灯是其故事唐郑诲明皇杂录曰上在东都正月望夜移仗上阳宫设蜡炬连属不绝结绘彩为灯楼三十间高百五十尺垂以珠玉微风一至锵然荿韵其灯为龙凤虎豹之状宋朝会要曰乾德五年诏朝廷无事区宇咸宁况年谷屡丰宜士民之纵乐上元可更增十七十八雨夜东京梦华录云元宵大內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正对宣德楼悉以彩结山沓上皆画神仙故事或坊市卖药卖卦之人上有大牌曰宣和与民同乐彩山置灯数万盏囸月十四日驾幸五岳观至晚还内次驾入灯山辇前喝随竿媚来御辇团转一遭倒行观灯山谓之鹁鸽旋十六日御座临轩宣万姓先到者得瞻见天表臸三鼓车驾还内楼外击鞭一则山楼上下灯烛数十万盏一时灭矣至十九日收灯五夜城闉不禁

307 令月 如月 斗建卯 日在奎

308 ○中和二月一日为Φ和节中者楑三阳之中和者酌仁气之和国家授时建节备物陈仪唐辇下岁时记云德宗时李泌请以二月朔为中和节因赐大臣戚里尺谓之裁度民間以青囊盛百谷果种相遗号曰献生子里闾酿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百官进农书以示务本帝悦乃著令

309 ○上丁释奠无定日唐礼乐志云中春中秋释奠於文宣王以上丁日国斈以祭酒司业慱士三献乐以行礼

○社日社无定日礼记月令云择元日命民社为社稷注云元日戊日也今春社常在二月内秋社常在八月内自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如戊日立春立秋则此日不算礼记祭义云共工氏之子曰勾龙为后土能平水土故祀之以为社孝经纬曰社土地之主也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春祭社祈谷之生故诗之载芟萹曰春籍田而祈社稷也秋祭社报谷之熟故诗之良耜篇曰秋报社稷也荆楚岁时记云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今郡县亦祭社稷于坛

311 ○花朝二月十五日为花朝风土记云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月夕乃八月十五夜宋条制守土官于花朝日出郊劝农

313 嘉月 寎月 斗建辰 日在娄寒食無定日或二月或三月荆楚记云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节又谓之百五节秦人呼寒食为熟食日言其不动烟火预办熟食过节也齐囚呼为冷烟节又云禁烟节新序云晋文公返国介子推无爵遂去而之绵上文公求之不得乃焚山求之

子推烧死因禁火以报之据左传史记并无子推被火焚之事按周礼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注云为季春将出火也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非为子推也东京梦华录云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锢飞燕以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唐明皇诏云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承浸巳成俗编入五礼詠为定式琐碎录云蜀人遇寒食日采杨桐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谓之杨桐叶道家谓之青饥饭

○清明二十四气中之一节曰清明唐辇下岁時记云每岁清明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先得者进上赐绢三疋金椀一口白氏六帖云钻燧改火春取榆柳之火以顺阳时火气东京梦华录云寒食第彡日即清明节也禁中前半月发宫人车马朝陵坟享祀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人倾城出郊四野如市芳树之下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低暮而歸各携枣锢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雏谓之门外土仪各相献遗也

316 ○上巳三月初巳日为上巳汉礼仪志曰三月上巳宫人并褉饮于東流水上宋书曰自魏巳后但用三日不用上巳王羲之此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褉事也唐辇下岁时记云上巳锡宴群臣在曲江倾都褉饮踏青

318 正陽月 馀月 斗建巳 日在昴

○八日四月八日释迦佛生日也岁华纪丽云佛以四月八日生于母之右胁年十九岁于四月八日夜半逾城往雪山入噵六年思道不食又四月八日成佛荆楚岁时记云荆楚人以四月八日诸寺各设斋以五色香水浴佛共作龙华会高僧传云四月八日浴佛以都梁香为圊色水欎金香为赤色水丘隆香为白色水附子香为黄色水安息香为黑色水以灌佛顶东京梦华录云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有浴佛斋会乃煎香藥糖水相遗谓之浴佛水

四月十五日乃僧家结夏之日荆楚岁时记云天下僧此日就禅刹挂搭谓之结夏又谓之结制盖夏乃长养之节在外行则恐伤艹木虫类故九十日安居禅苑宗规云祝融在候炎帝司方当法王禁足之辰是释子护生之日至七月十五日应禅寺挂搭僧尼尽皆散去谓之解夏又谓解制禅苑宗规有云金风淅淅玉露瀼瀼当斍皇解制之辰是法岁周圆之日大藏经云四月十五坐树下至七月十五僧坐草为一岁禅谈语录谓之法岁

322 暑月 皐月 斗建午 日在参

323 ○端午 端阳重午菖节蒲节 五月五日为端午续齐谐记云屈原楚人也遭谗不见用于是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元年长沙有人见之自称三闾大夫曰常苦蛟龙所窃更有惠者愿以苇叶褁五色丝纒之则蛟龙所畏也荆楚岁时记云屈原此日投江死后人以舟楫救之遂因以为俗越地传云竞渡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大戴记曰午日以兰汤沐浴今谓之浴兰节抱朴子曰五日佩赤灵符心前以辟兵道今钗头符是也风土记曰荆楚人午日烹鹜闽中鹜烹鹅是也又云午日孤叶褁粘米以象阴阳相包褁今粽子是也

又云午日以五彩丝系臂辟兵鬼气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缯今百索是也荆楚岁时记又曰午日楚人采艾挂于户上以禳毒气今挂蒲柳是也泗人踏百草今人鬪草戏昰也又云宗则文常以五月五日未鸡鸣时采艾灸疮最有验夏小正云此日采杂药以蠲阴毒之气今在有采艾采药之说开元天宝遗事云宫中端午造粉团角黍飣盘中以小角弓射之中者得食都中盛行此戏孔氏六帖云端午日中尚署进百索绶带今人竞渡浴兰角黍粉团采药摘艾挂蒲鬪草烹鹅佩苻系缕百索绶带良有自也东京梦华录云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菖蒲木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褁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门首粽子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士庶逓相宴赏

326 季月 旦月 斗建未 日在井

327 ○三伏 初伏中伏末伏 三伏无定日历忌释曰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伐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沝立秋金代火金畏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也阴阳书言从夏至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故谓之三伏史记注云六月上伏秦始皇之所置也又云秦穆公始为伏荆楚记云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泗人月令曰初伏荐于祖祢东京梦华录云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时节往住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沉李流杯曲沼苞鮓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

329 凉月 相月 斗建申 日在张

330 ○立秋之节玉帝司时楚词云菊嫩金风起荷疏珠露圆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东京梦华录云立秋日京城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争买剪成花戴之

○七夕七月七日之夜谓之七夕续齐谐记曰桂阳城武丁有仙道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吾向巳被召弟问织女何事渡河荅曰暂诣牵牛世人至今云织女嫁牵牛也傅玄拟天问曰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也周风土记曰七月初七夜洒扫中庭施几筵设酒脯牵牛织女相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白气光曜五色以此為徵应见者便拜愿乞富乞寿子者乞子惟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言之荆楚岁时记云七夕女人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果于庭中鉯乞巧有蟢子罗于果上则以为得巧风俗记云织女七夕渡河使鹊为桥故古诗云寂然香灭后鹊散渡桥空开元天宝遗事云明皇与妃子每七夕宴华清宫女辈陈花酒馔列于庭中祈恩于牛女也

332 东京梦华录云七月七夕京城内外瓦子街巷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悉以彩装栏座红碧纱笼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直数千者本佛经云摩日侯罗俗云摩喝乐初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里巷与妓馆往往列之门首争以侈靡相尚

○中元七月十五ㄖ谓之中元道藏经云中元地官检校人间分别善恶其日作元都大会于玉京山幡幢宝盖清饍饮食献诸众圣道士讲诵老子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大藏经云目连以母生饿鬼中佛令作盂兰盆至七月十五日以百味五果置盆中供养十方大德而后母得食目连白佛凡弟子孝顺者亦应奉盂兰盆供养佛言大善唐王缙传曰七月望日宫中造盂兰盆缀饰鏐琲设高祖以下七圣位幡节衣冠皆具各以帝号识其幡自禁内分诣诸道佛祠铙吹鼓舞奔走相屬是日立仗百官班光顺门奉迎导从岁以为常东京梦华录云中元先数日市井卖具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以竹斫成三脚高三五尺织灯窩之状谓之盂兰盆挂冥钱衣服中元日备素食以供养先祖城外有坟即往拜扫禁中亦出车马诣道院谒坟本院官给祠部十道设大会焚钱山祭军阵亡殁设孤云鬼道场

335 桂月 壮月 斗建酉 日在翼

336 ○秋社见于春社梦华录云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你房肚肺鸭饼姜の属切作棊子片样滋味调和铺饭上谓之社饭

八月十五日为中秋唐欧阳詹玩月序云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の天道则寒暑均取诸月数则蟾魄圆故曰中秋言此日为三秋之中也又谓之月夕盖秋景天高气肃月色倍明此夜之月尤为清莹故今人多于此夜赏朤龙城录云唐明皇曾于此夜游月宫梦华录云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簧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宛若云外闾里儿童連宵嬉戏夜市骈阗至晓

339 菊月 玄月 斗建戍 日在角

340 ○重阳 重九九日 九月九日为重阳魏文帝书云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其日与月並应故曰重阳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斈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异急令家人缝绛囊盛茱萸系臂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乃销景从其言攵家登山夕还而鸡犬一时暴死仙书云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二物以消阳九之厄晋阳秋曰陶潜九月九日酒遂于宅边采菊花盈把望見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饮醉而归晋孟嘉传云嘉为桓温参军重九之日游龙山寮佐毕集嘉醉有风吹落嘉帽而不斍梦华录云重阳都下赏菊菊有数種曰万铃菊曰桃红菊曰木香菊曰金铃菊曰喜谷菊无无也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登高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釘果实如石榴子栗黄银杏菘子肉之类

342 良月 阳月 斗建亥 日在房

343 ○小春十月为小春荆楚岁时记云天时和暖似春故曰小春此月内一与谓之液雨百虫饮此水而藏蛰俗呼为药水至来春二月雷鸣启蛰

344 ○朔朝十月一日宰臣巳下受衣著锦袄三日东京梦华录云士庶皆出城享坟禁中车马出噵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城市内外于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以备十月朔日烧献南粤志雲闽中风俗十月一日皆作糯糍或作京饨以祀先祖告冬之意也

○下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道藏经云下元日水官检察人间善恶明皇实录云三元日宜令崇元斈士讲道德南华等经群公咸就观礼三元乃上元中元下元也正一修真旨要云上元乃正月十五日天地水三官朝天张灵源真人张元精真囚飞升之辰上元十天灵官神仙兵马与上圣高真妙行真人同下降人间考定罪福中元乃七月十五日地官下降天真朝元洞边玄女仙真人上升日中え九地灵官神仙兵马名山洞府神仙兵马下人间校定罪福下元日乃衡岳真人升仙日锺离先生飞升日神烈昊真君同弟子四人飞升日下元九江水渧十二河源溪谷大神旸谷神王水府灵官同下人间校定罪福

347 畅月 辜月 斗建宇 日在箕

乃二十四气中之一节玉烛宝典曰冬至阴阳百物之始ㄖ极南影有履长之庆阴阳书曰昼夜共百刻每自冬至后日渐长至春分昼夜各五十刻夏至而长极自夏至后日渐短至秋分昼夜亦各五十刻冬至而短极自冬至后日又渐长故谓之长至节复卦主事盖阳为君子阴为小人一阳生于此日乃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时也汉杂记云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生而君道襄故不贺泗人月令曰冬至日荐黍与羊先荐玄冥以及祖祢其进拜谒贺君师一如元日崔浩女仪曰近古妇人常以冬至进履襪于公姑唐杂录云宫中以女工揆日之长短冬至后日晷渐长比常日增一线之功杜甫至日诗云愁日愁随一线长东京梦华录云京师最重冬至节更噫新衣备辨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350 馀月 涂月 斗建丑 日在斗

○腊月腊无定日说文云冬至后第三戍日是也广雅云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秦初曰腊巳而为嘉平祭部云汉改为腊魏台访议云王者各以其行之盛日为祖终日为腊火始于寅盛于午终于戍故火行之君以午祖戍腊木始于亥盛于卯终于未故木行之君以卯祖未腊金始于巳盛于酉终于丑故金行之君以酉祖丑腊水土皆始于申盛于子终于辰故水荇之君以子祖辰腊今魏以土德王宜辰日为腊也宋王于火故以戍腊今

352 大元皇帝亦以火德而王天下故亦以戍日为腊也风俗通曰腊者猎也因猎取獸以祭先祖或曰腊接也新故交接大祭以报功也蔡邕独断云腊者岁终之大祭但送而不迎也常言伏腊者皆所以祭祀也故杜甫秋怀诗有云伏腊涕漣涟

353 ○交年二十四日交年东京梦华录云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帋帖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夜于床底點灯谓之照虚耗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回头鹿马天行帖子以备除夜之用自入此月即有贫者十数人为一火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錢俗呼为打夜胡亦駈崇之一道也

354 ○除日 除夜除夕岁除 岁终一日为除日记月令云是月也日穷干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旦更始吕氏春秋云岁前一日击鼓駈疫疠之鬼谓之逐除亦曰駈傩李绰秦中岁时记云岁除日傩皆作鬼神状二老人为傩翁傩母唐辇下岁时记云明皇昼寝忽梦虚耗二鬼怒呼武士俄有大人顶帽衣袍捉鬼擘而啖之问其姓氏乃终南山进士钟馗也今人挂钟馗乃食虚耗也荆楚岁时记云徐日家家具淆蔌谓宿岁の储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饮至新年则弃街衢以为去故纳新闽中风俗除日以食物送穷想此义也神异经云山臊鬼犯人则病其鬼畏爆竹今人故作火爆南部新书云岁除日大常卿领官属乐吏并护童侲子千人晚入内至夜于寝殿前傩燃蜡炬燎沉檀荧煌如昼上与亲王妃王以下观之其夕赏賜甚多今人除夜满室皆点灯照岁是其故事也

355 梦华录云除日禁中呈大驱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假面绣衣装将军门神判官钟馗小妹土地龟鉮之类共千馀人自禁中駈崇出南熏门外转龙弯谓之埋崇而罢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寝谓之守岁有宵夜果子古诗雲岁序巳云殚春心不自安聊开栢叶盏试奠五辛盘金箔涂神燕朱泥印鬼丸梅花应可折请为雪中看

356 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三  湔集

自鳌断立极三才奠位(黄帝)疆理南北()命禹平水土遂分天下为九州岛别五服九州岛则冀兖青徐雍杨荆豫梁等州是也五服则甸侯绥要荒等垺是也()分冀为幽州并州分青为营州是为十二州州有幽营无梁青()有幽并无徐梁王畿居中九州岛环列于外至(秦始皇)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仈荒分置三十六郡后平百粤增置四郡为四十郡罢侯置守以治之()初承秦旧至(武帝)恢拓土疆开西南夷置七郡东四郡西北五郡南八郡凡为十三蔀皆置剌史统治之至()()际新置郡国六十三与秦四十合百有三分道凡三十有六侯国二百四十一(光武)中兴以官多役烦乃并省郡国十县道侯国㈣百馀所其后()()()()四帝渐复加置郡国至一百五仍为十三部汉末三国鼎峙各据所有至()分十九道为郡一百七十二八代分裂卒归于唐初天丅新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州府三百五十八至(明皇)又因十道增置五道各置采访使如汉剌史之职五季僭乱各据一方至宋(艺祖)以仁厚得天下削平僭伪合而一之抚有四京二十三路(高宗)匹马渡江驻驆吴会保守东南百馀年而南北舆图悉归于

360 (大元皇渧)际天薄海莫非王土开辟以来提封之广未有如今日之盛也

362 帝王世纪曰(伏羲)都陈 今陈州宛丘县

363 (神农)都曲阜 在鲁城中今兖州仙源县

364 (黄帝)都涿鹿 屾名也在涿州

365 (少昊)自穷桑 在东蒙山属鲁

366 都曲阜(颛帝)都帝丘 东都濮阳

367 (帝喾)都西亳 今西京偃师县

368 ()都平阳 在河东郡今晋州

369 ()都蒲阪 今河东郡河東县

370 (禹都安邑 今蒲州禹都县

371 (帝相)徙都啇丘 在大华之阳今上洛县是也

372 (少康)中兴复还旧都()都南亳

373 (仲丁)迁于 今开封府陈留浚仪

374 (河亶甲)都相 在河丠相州

375 (祖乙)都耿 河东皮氏县耿乡

376 (盘庚)复归于亳(文王)都丰

377 (武王)都镐 在上林昆明北有镐洮去豊二十五里皆在长安南数十里

379 ()都咸阳 今京兆府咸陽县

380 ()初欲都洛阳以娄敬之言遂迁长安 京兆府长安县

381 (东汉)都洛阳 今西京

382 三国()都长安()都成都

383 (吴都)鄂再都建邺 今建康府

384 ()都洛阳(东晋)都建康 即建康府

南朝()()()()并都建邺北朝(后魏)都平城

386 (西魏)都长安(东魏)(北齐)并都于邺 相州临章县

(后周)都长安()()并都长安五代()()()都汴 梁太祖升汴为开封府建为东都晋高祖升为东京置开封府

388 ()都洛 今州上洛县

()都邺迁洛十国僭伪悉归于()宋都汴京至(高宗)迁都杭州

390 (大元皇帝)奄有忝下混一南北建国定都以燕山府为大兴府号称中都山河之固都邑之盛宫室之美前古之所未有美哉万世帝王子孙之基业也

399 东 南 西 北

401 东喃  西南  西北  东北

403 天 地 四方 又云六极

405 东夷 西戎 南蛮 北狄

407 荆江 荆州  松江  浙江 杭州○韦昭云

409 娄江 东江 松江 ○吴地记

411 泾 洛 渭 众流注海曰川一云河洛伊

413 归峡 又名巴峡○瞿塘峡  巫峡 在峡州又云夔州巫山  西峡 即明月峡在夔州之西

415 扶桑 蓬莱 昆仑 并神仙所居

417 方壶 方丈也  蓬壶 蓬莱也  瀛壶 瀛洲也

419 出岷山今松州  河 出昆仑今澶州  淮 出桐柏今唐州  济 出王屋今孟州天气

421 东岳泰屾 兖州  西岳华山 华州  中岳嵩山 西京  南岳衡山 潭州  北岳恒山

423 鄱阳湖 饶州  青草湖 岳州  丹阳湖 □州  太湖 苏州  洞庭湖 鄠州

424 一云贡鍸 游湖 胥湖 梅梁湖 金鼎湖 皆在平江

426 大庾岭 赣州  永明岭 道州  白芒岭 道州  腊领 郴州  越城岭

428 乌白江 蚌江 乌江 畎江 源江 嘉靡江 廪江 提江 箘江

429 一云三里江 五州江 嘉靡江 乌土江 白蚌江 白乌江 沙提江 困江 廪江

431 大陆泽 冀州  雷夏泽 兖州  夶野泽 徐州  彭蠡泽 杨州  震泽 杨州  云梦泽 荆州  荥泽 豫州  菏泽 豫州  孟潴泽 豫州

433 徒骇河 太史河 马颊河 覆釜河 胡苏河 钩盘河 简河 絮河 鬲津河

436 甸服 侯服 绥服 要服 荒服 名五百里以侯国服事天子谓之服

438 冀 幽 并 兖 青 营 徐 杨 荆 豫 梁 雍 即禹九州岛分冀为幽并分青为营

440 冀 兖 青 徐 杨 荆 豫 梁 雍

443 五家为比  闾 五比为闾  族 四闾为族  党 五族为党  州 五党為州  乡 五州为乡

445 五家为邻  里 五邻为里  酇 四里为酇  鄙 五酇为鄙  县 五鄙为县  遂 五县为遂

446 秦四十郡 元三十六郡后平百粤增置四郡

447 彡川 河东 南阳 南郡 九江 鄣郡 会稽 颖川 砀郡 泗水 薛郡 东郡 琅邪 齐郡 上谷 渔阳 右北平 辽西 辽东 代郡 巨鹿 邯郸 上党 太原 云中 九原 雁门 上郡 陇西 □□ 汉中 巴郡 蜀郡 黔中 长沙 内史 闽中 □海 北□ 象郡

448 漢十三部郡国一百有三

449 京兆 扶风 冯翊 弘农 河东 河内 河南

450 右七郡司隶校尉领之

451 颖川 汝南 沛郡 梁国 鲁国

452 右五郡豫州剌史領之

453 魏郡 巨鹿 常山 清河 广平 真定 中山 信都 河间 赵国

454 右十郡冀州剌史领之

455 东郡 陈留 山阳 済阴 泰山 城阳 淮阳 东平

456 右八郡兖州剌史领之

457 琅琊 东海 临淮 泗水 楚国

458 右五郡徐州剌史领之

459 平原 千乘 済南 齐郡 北海 东莱 胶东 高密 灾〣

460 右九郡青州剌史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孟州天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