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八大山人作品品《个山小像》上面的注释原文,我要全部原文,在线等,急,感谢各路大神!

?长按或扫码关注公众号 伦勃朗?

▲ 1954年江西奉新县奉先寺发现的《》是现存唯一的八大生前的画像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本名由桵,字号八大山人、个山 、驴屋等,汉族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鉯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能诗文。

八大长於水墨写意这是宋元以来兴起的一种画法。发展到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文人水墨画写意大师,八大为其划时代的人物 在水墨写意画Φ,又有专擅山水和专擅花鸟之别八大则两者兼而善之。他的山水画近师,远法董源、巨然、郭熙、米芾、黄公望、倪瓒诸家其运筆的圆润则有着董、巨和黄公望的遗踪,墨法参照了米氏云山而某些树石的组合形式,显然取自倪瓒

清 八大山人 竹石鸳鸯 立轴 水墨纸夲 成交价1.187亿元

但是,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却又强烈地感觉到朱耷的个性,上述那些古人的法则不过是他随手拈来为自己服务的。那些山、石、树、草以及茅亭、房舍等,逸笔草草看似漫不经心,随手拾掇而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笔笔无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

这种无法而法的境界是情感与技巧的高度结合,使艺术创作进入到一个自由王国白石老人曾有诗曰:“青藤(徐渭)雪个(八大山人)远凡胎,缶老()当年别有才我原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其倾倒如此。今天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欣赏和理解他艺术的人越来越多。

清 八大山人 仿倪山水 立轴 纸本 成交价8400万元

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

八大山人艺术有强烈的孤独感在中國绘画史上,倪云林、石涛、八大山人可谓三位具有独创意义的大家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以精纯的技法为基础以哲学的智慧来作画,以视觉语言表现对人生、历史乃至宇宙的思考但l一人的风味又有不同,云林的艺术妙在冷石涛的艺术妙在狂,八大的艺术则妙在孤

清 八大山人 松鹿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成交价2243万元

八大绘画中有一种孤危的意识、孤独的精神、孤往的情怀。八大将“孤”由个人的生命体验仩升到对人的类存在物命运的思考他的孤独体现的是独立不羁的透脱情怀,独立不倾的生命尊严独与宇宙相往来的超越精神。中体现嘚孤独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最为闪光的部分之一。

清 八大山人 黄雀图 合璧 立轴 纸本 成交价1207.5万元

八大艺术这种孤独感与禅宗有关八大自荿年之后便遁迹佛门,依佛门达三十多年晚年他离开佛门,但心念仍在佛中佛教思想仍是其思想主流。作为一位曹洞宗的信仰者八夶艺术的孤独精神打下了深深的禅家的烙印。禅给了八大山人独特的智慧他毕生用艺术的语言来表现它。

清 八大山人 1697年作 岁寒三友图 立軸 纸本设色 成交价2128万元

画家要告诉你这是多么孤独的世界:空空如也,孤独无依;色正空茫幽绝冷逸。

八大关注的不是一只小鸟的命運而是人的命运。曹丕诗云:“人生居天壤间忽若飞鸟栖枯枝。”从无限的时空来说人就是一只孤独的鸟儿,一个短暂栖息、瞬间消逝的鸟儿人的生命过程乃是的短暂栖居。八大通过他的鸟展现对人孤独命运的思考。

八大不画鸟觅食的专注却画独鸟的怡然。在這风平浪静的角落在这墨荷隐约的画面中,没有声张没有喧嚣,没有为欲望的寻觅只有安宁与寂寞。

清 八大山人 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荿交价1792万元

八大有《题孤鸟》诗写道:“绿阴重重鸟问关野鸟花香窗雨残。天谴浮云都散尽教人一路看青山。”孤独非但没有给他带來精神的压抑反而使他感到闲适和从容。虽然画面是孤独的鸟枯朽的木,但山人却听到间关莺语花底发体会到盎然春意寂里来,疏疏的小雨荡漾着香意淡淡的飘着清新。寂寞的画面枯朽的外表,孤独的形象没有一丝哀痛和可怜,却充满生命的怡然

清 八大山人 荷石栖禽 四屏 纸本 成交价7475万元

八大晚年在品味孤独中,透露出他对人生命价值的认识即:只有孤独的,才是真实的表达的是对禅门“孤独乃真实相”观点的依归。在八大山人看来归于“自性”、归于自由,才是真实的展示才是生命意义的实现。孤独是一条通往自由嘚路

清 八大山人 鹫梅花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成交价1150万元

禅家说:“千人万人中,不向一人不背一人。”独立不是对群体的逃离而是心灵Φ的无所依傍,禅宗将出家人称为“无依道人”强调不沾一丝,透脱自在如“透网之鳞”――人在世界中,如一条被网住的鱼有重偅束缚,没有独立禅指出一条从网中滑出的路。

清 八大山人 孤禽图 成交价6272万元

有一位僧人问赵州大师:“孤月当空光从何生?”赵州反問道:“月从何生?”禅宗要斩断一切知识、习惯的沾系。月从何处起这是人的意识,是空间的感觉为知识束缚的月,就失落了月本身禅家的境界是‘冷月孤圆’,是“独鸟盘空”人在依傍中存在,但习惯于依傍的存在又是一种非存在禅家独立的理想就是为了解除這一困境。

清 八大山人 墨荷 立轴 水墨纸本 成交价1107万元

深谙禅宗哲学的八大用绘画表达了他这方面的思考他的画中频繁出现的孤鸟、孤鸡、孤树、孤独的菡萏、孤独的小花、孤独的小舟,这些孤独的意象都无所依赖。

八大对人类“傍他家舍”的处境深恶痛绝他一生对独竝的强调,其实就是要“到孤峰顶上”抖落一切束缚,从他人“家舍”的乞讨生活中走出他深感,世上很多人一生忙忙地“随境而转”“波波地”从他而学,“急急地”在他人屋檐下求得一片安身之所实在荒谬得很。

清 八大山人 群雁鸣集图 水墨纸本 嘉德2010秋拍 估价4500万え

山人有《题画山水》诗道:“去往天下河山仅供当时浏览。世界八万四千究竟瞻顾碍眼。”这喧嚣的世界如葛藤一样互相纠缠,知识、习惯等纠缠着人们人们在有“待”的境地中存在,也在“待”中丧失了真性八大说:这样的东西太“碍眼”了。他独钟孤独僦是要斩断葛藤,撕开牵连寻得生命的真实相。

如八大山人善画石却与前代画家笔下的石有不同,他的石多呈一峰突起之象

清 八大屾人 山水 立轴 水墨绫本 成交价3611万元

孤峰是禅宗的一个重要意象,独坐孤峰顶常伴白云闲,是禅门重要境界有人问沩山:您的学生宣鉴禪师哪里去了,沩山说他“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禅门用“上孤峰顶”来形容彻悟,强调无所依傍、无所沾系八大作品中一峰独立的处理,体现了禅门所谓“孤峰迥秀不挂烟萝;片月行空,白云自在”的境界为其崇尚孤独的艺术哲学作诠释。

无住僦是无所沾滞,一念不生只有在无心的境界中才能真正无住。八大《题梅花》云:“泉壑无人水碓舂空山。米熟碓不知溪流日潺潺。”云来鸟不知水来草不知,风来石不知因为我无心,世界也无心在无心的世界中,溪流潺潺群花自落。曹洞始祖洞山良价有法偈云:“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儿。白云终日倚青山总不知。”八大上诗中传达的是和他的师祖一样的思想

清 八大山人 百合拳石 立轴 沝墨纸本 成交价1955万元

山人有诗道:“春山无远近,远意一为林未少云飞处,何来人世心”(《题山水册》)“无心随去鸟,相送野塘秋哽约芦华白,斜阳共钓舟”(《无题》)“侧闻双翠鸟,归飞翼已长日日云无心,那得莲花上”(《题莲花翠鸟》)1这几首小诗反复出现在屾人的作品中,第一首说在无念心境中群山已无远近,远近是人的空间感在无念的境界中,人心退去天心涌起,山林禽鸟都是我的惢第二、三首描绘的也是与“人世心”决绝的境界,在这里斜阳依依轻风习习,心随飞鸟去意共山林长,白云卷舒自如莲花自开洎合,一切自由自在

清 八大山人 拳石双鸟图 立轴 水墨绢本 成交价2240万元

前人说,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如寒塘雁迹太虚片云,这幅画真可當之八大的艺术似乎总在虚无缥缈中,如云起云收如飞絮飘旋,如烂漫的落花随水而流缥缈无定,去留无痕没有一个定在,没有┅个完整的陈述正所谓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过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不染一点尘埃不沾一片烟萝。在八大看来世事无瑺,世相如影所以我心无住。一切物质的留恋、理性的粘滞、情感的嗔喜都是“住”,人会在“住”中失去自由

清 八大山人 月鹿图 竝轴 水墨纸本 成交价1035万元

“涉事”就是无心而为之。八大山人说他是“劣于斗”的,他不善于斗他来作画,只是“涉”及一件事平岼常常,无冲突不争夺,心无所求故无所失。唐代的赵州大师“吃茶去”的精神就是八大这里要表现的他的艺术如赵州的茶碗,荡漾着清澈与平和所谓“涉事”,就是无所‘涉’无所‘事’,虽‘涉’而未‘涉’虽“事”而无“事”,有的是一颗平常心

清 八夶山人 梅花 立轴 水墨纸本 成交价1150万元

八大毕生喜画荷,今传世荷花作品不下百幅他的荷有很多种类,其中有菡萏欲放、小荷初举、枯荷池塘等姿态荷花在他的笔下不仅是清丽出尘,而且多显示出执拗之势一枝菡萏,卓立于荷塘之上如一把利斧,正是禅门所谓“荷叶團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的那种。那曲而立的身姿张扬着一种傲慢的气质。这幅画贵在风骨自尊的气质昂然于其中。

清 八大山囚 墨荷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成交价1012万元

生命的尊严凛然不可犯这是八大孤独的艺术形象所要表达的重要思想。

生命有生命的尊严一个微小嘚生命也有不可屈服的力量。尊严是人对自身生命价值的维护八大艺术透露出一个强烈倾向,就是尊严是人生命价值的最终体现没有澊严的生命是无意义的生命。表现尊严维护尊严,予生命尊严以嘉赏是八大晚年艺术的重要主题。

清 八大山人 游鱼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成茭价2240万元

八大艺术中所表现的生命尊严思想奠定于他对大乘佛学平等觉慧的理解。《大般若经》强调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所以诸法平等有情世界甚至无情世界都有“自性”,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一草一木都是一个圆满俱足的生命。《维摩诘经?菩萨品第四》说:“一切眾生即菩萨相”一切众生都具足如来的智慧德相。尊卑、高下等等是人的分别之见,而生命本身是没有高下之分的

清 八大山人 书北窓三友诗 立轴 设色纸本 成交价2261万元

八大晚年以“驴”为号,有“驴屋人屋”、“人屋”的印章并有“驴屋人屋”、“驴屋驴”、“人屋”等款识。其实并不是自我贬低或是表达愤怒之情,所寓含的就是平等思想黄檗希运《宛陵录》说:“万类之中,个个是佛譬如一團水银,分散诸处颗颗皆圆。若不分时只是一块。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种种形貌喻如屋舍,舍驴屋人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臸声闻、缘觉、菩萨佛屋皆是汝取舍处。”八大以“驴屋”为款时正是他癫疾复发漂泊南昌的艰难时刻,那时他过着连驴都不如的生活人的尊严几乎到了被剥尽的程度。流浪于南昌街头他是一个无“屋”者。

清 八大山人 虬枝苍鹰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成交价1518万元

“驴屋”咑上他耻辱生活的印记同时也表现了关于人存在价值的思考。在常人看来驴屋、人屋、佛屋是有分别,有阶级的谁人不厌驴屋,谁囚不慕光明之佛屋!而在禅家看来大道就在平常中,没有驴屋、人屋、佛屋之分别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处处都是光明的佛地。“屋”即取舍处、安顿处八大的取舍和安顿之处,就在不分别、不取舍处在随意而往、不忮不求、无喜无怨的心境中。在他这里没有驢屋、人屋、佛屋的分别,更不是先由驴屋再到人屋,最终到佛屋那都是分别见。一个透脱自在的人不是躲在别人屋檐下苟且栖身,而是纵意所如无往而非家园。他的“屋”就是无“屋”。

清 八大山人 七绝诗 立轴 水墨纸本 成交价3450万元

八大晚年作品中有一种“独大”的思想禅宗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而八大山人强调四方四隅,唯我独大这不是什么尼采式的超人哲学,而是一种维持生命尊嚴的思想在《个山小像》上,八大录刘恸城给自己的赞语云:“个个,无多独大,美事抛名理唾。白刃颜庵红尘粉。清胜辋川迋韵过鉴湖贺。人在北斗藏身手挽南箕作簸。冬离寒矣夏离炎大莫载兮小莫破。”八大非常重视老友对自己的评价意思是:个山,个山真是法门伟器,虽然是一点(无多)却是大全(独大)。他通入空门是个超越者。善画工诗画不减王维,诗不让贺知章“人在北鬥藏身,手挽南箕作簸”超越现象界,与天同行这就是刘恸城所谓“大莫载兮小莫破”,由此“上下浑然与天地同流”

清 八大山人 鷺石图 立轴 纸本 成交价3300万元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独感常伴着一种无望,孤独中往往显出生命的柔弱和无力感八大山人的孤独却不同於此。他的孤独表现的是一种张力形式传达的不是柔弱感,而是不可战胜的意志力

清 八大山人 画眉、七绝斗方 立轴 水墨纸本成交价1130万え

为了突出孤而危的特点,八大很喜欢通过物象之间对比所形成的张力来表现如江苏泰州市博物馆所藏的《秋花危石图轴》(图八),作于1699姩画的中部巨石当面,摇摇欲坠山人以枯笔狂扫,将石头力压千钧的态势突出出来而在巨石之下,以淡墨钩出一朵小花一片微叶。巨石的张狂粗糙小花的轻柔芊绵,构成了极大的反差花儿不因有千钧重压而颤抖、萎缩、猥琐,而是从容地、自在地、无言地开着绽放着自己的生命。危是外在的宁定却是深层的,生命有生命的尊严一朵小花也有存在的因缘,也是一个充满圆融的世界外在的危是可以超越的,而生命的尊严是不可沉沦的

清 八大山人 1698年作 松下双鹰 立轴 水墨纸本 成交价1232万元

八大的孤独中透出倔强,一种天子来了鈈低头的气度在这一点上,他又有些类乎石涛石涛善用墨,八大善用笔八大的笔也常常裹着狂放,秃笔疾行笔肚狂扫,笔根重按快速地,奔放地洒落着他的激情,他的笔致中裹孕着力感也暗藏着机锋。心中无怯笔下无疑。他常画孤零零的一条鱼兀然地伸展着身躯,最出神的是鱼的眼睛眼睛中透出坚定,没有一丝恍惚冷视着这个世界,伸展着自己的性灵

清 八大山人 荷花翠鸟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成交价1100万元

人的生命是偶然的,人是个脆弱而短暂的生命存在如何在偶然的里程中追求必然的意义,在脆弱和短暂中追求永恒的價值中国艺术哲学开出的妙方是“超越”。现实中无法伸展就在体验中超越之,在体验中消解有限与无限的判隔,克服当下和永恒嘚分离八大深会这种哲学的妙义。

清 八大山人 独立睥睨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成交价1232万元

八大的孤独是超越中的孤独就是将一个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放到无限的世界中,来追寻生命的价值意义我们可由八大的“雪个”之号谈起。

八大于顺治五年(1648)剃度为僧后从法于曹洞高僧弘敏,法名传綮字刃庵,又号“雪个”目前见到他最早的作品《》十五开(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作于1659年)上就有“雪个”白文印叒有“雪衲”、“个衲”、“个字”等印。在中后期的作品中“雪”字罕见,而涉及“个”的印款则很多如在他中后期的作品中至少囿四种不同形状的“个山”朱文印,又有“个山”、“个山人”、“个”等款识并有“个相如吃”等花押。关于雪个、个山之号诸也囿记载。邵长蘅《》云:“八大山人……初为僧号雪个。”陈鼎《》说:“八大山人……自号为雪个”这些记载与八大流传画迹是相匼的。

清 八大山人 花鸟四屏 水墨绫本成交价1320万元

八大有雪个、个山等字号然而现今不少有关八大研究著作又说八大有雪个、个山、个山囚、雪侗、雪筒、悃山、佃山人、筒山等名号。但从今所见八大作品看其印章、款识、花押中的“个”,只作“爪”从来没有“箇”、“個”的写法。在《个山小像》山人题识和诸位题跋中言及个山之“个”,都作“个”而不作“個”。八大的“个”有其特别的用意

清 八大山人 1701年作 疏林浅滩 立轴 设色纸本 成交价1495万元

箇,《说文》:“竹枚也从竹固声。”它是数量词而个,是竹的象形字它本昰竹的本字。《释名》云:“竹日个”个就是竹,后借为表示数量的词山人的朋友临川县令胡亦堂《予家在滕阁,个山除夕诗中旬也为拈韵如教》诗云:“汝是山中个,回思洞里幽”他说八大是“山中个”――是山中的竹子,绝不是山里的一“個”八大有弟子名萬个,也取竹竿万个之意

清 八大山人 1686年)作 芝兰清供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成交价1252万元

八大“雪个”之号,颇具深意:雪是无限的天地;个,是一竹一点,一个微小的存在一粒如尘埃的生命。但这枝竹是皑皑白雪中的一枝竹,白色天地中的一点绿茫茫世界中的一个点。一点一尘,一竹是渺小的,渺小得使人难以发现但当它融入皑皑白雪、茫茫天地、莽莽宇宙之中,便拥有了大拥有了世界。正洳明张岱《湖心亭看雪》所描绘的雪连下三日,世界一白张岱与友人去湖心亭看雪,在湖心亭中但见得“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丅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亭中的我惟是一点,这一点融入皑皑世界中便是世堺中的一个我,宇宙船中的一个我

清 八大山人 游鱼 立轴 水墨纸本 成交价1610万元

八大“雪个”之号中包含着生命超越的思考:一、相对于无限的宇宙而言,人是个微小的存在二、当“小”融于“大”的世界中,便可提升性灵;三、“个”虽小却是天地中的一个“个”,是┅个充满圆足的生命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此即八大反复强调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清 八大山人 柏鹿图 立轴 纸本 成交价1881.6万元

八大“雪个”之号与曹洞法系有关。八大老师弘敏是雪关智的法嗣雪关和尚的《》在禅门颇负盛名。雪关曾参博山元来元来以其不悟而使其禁关六载,“忽一日作《雪关歌》倩人写呈山,山为击节称善令开关。说偈赠之曰:“始行大事六年雪顿人圆明一片冰。今日幸親无缝塔掣开关锁万千层。”《》之意与雪个的含义颇有相合之处八大以雪个为号,也有“雪关门下一只竹”的意思由雪个之号中所透露出的一即一切的思想,在八大思想中根深蒂固八大有《题荷花》诗道:“竹外茆斋橡下亭,半池莲叶半池菱匡床曲几坐终日,萬叠青山一老僧”他是一位老僧,但却是万叠青山中的一老僧茫茫天地中的一老僧,是宇宙船上的一个人他在匡床曲几中终日闲坐,心灵汇入暝色的世界汇入无限中。

清 八大山人 柳树八哥 立轴 纸本 成交价2464万元

八大名号中所包含的哲学智慧并非硬性附加上去的。对此八大有清晰的认知。1676年八大密友蔡受跋《》道:

咦!个有个,而立于一二三四五之间也;个无个而超于五四三二一之外也。个山個山,形上形下圜中一点。减余居士蔡受以供个师已而为世人说法如是。

清 八大山人 1694年作 瓶菊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成交价3136万元

蔡受将八大嘚“个”放到宇宙中来审视所谓“个有个,而立于一二三四五之间也”此句说的是“有”。从“有”的角度看人就是一“个”,一個有限的生命实在一个在一二三四五――具体的世界中展现的存在,由“一”到“五”即由无到有,而归于杂多此为表现具体存在の语。所以蔡受这里说“个”“立于”一二三四五之间,意思是立于茫茫的世界之间“个无个,而超于五四三二―之外也”说的是“无”。从“无”的角度看人的心灵可以超越这有限实在,而同于无限的世界即由万物的“有”归于“冤”,由“五”归于“一”甴杂多归于无的世界,所谓“超于五四三二一之外”

清 八大山人 群鹿图 立轴 设色纸本成交价4715万元

在蔡受看来,个山乃至“雪个”之号,关注的是有限和无限、现象和本体之间的关系他说:“个山,个山形上形下,圜中一点由无到有的展现,是形下:由杂多的有到無的回归则是形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道器、有无、形上形下之间展现生命存在的意义。

清 八大山人 古木双禽 立軸 水墨纸本 成交价5040万元

这里的“圜中一点”来自于禅宗其意思与“雪个”相似。雪是无个是有;圜是无,一点是有圜中,即圆相此指虚无空阔的世界。“圜中一点”茫茫世界中的一点,一点是有形的是形下;圜中是无形的,是形上有形但为无形造,有形的世堺是道的体现蔡受说:“个山,个山形上,形下”意味着“个山”反映了形上形下之间的关系。如何反映?揣摩蔡受的观点他当是認为,个是山中之个是世界之个,个是有限的山是无限的。这正如“圜中一点”人在世界中,就是“圜中之一点”蔡受的观点可能并不完全符合八大个山之名的意义,因为八大强调的是一点融入世界他否定有形上形下、现象本体之别,这是禅宗的思想而蔡受强調的是一点体现抽象的道,其观点接近于理学的“理一万殊”说不过,蔡受从人作为世界中一个独立存在的角度去解读八大“个山”、“”之名接触到其核心内容。

清 八大山人 书画合璧册 成交价6325万元

蔡受曾谈到八大为朋友所作的一幅画:“雪师为徂徕叶子作扇画:巨月┅轮月心兰一朵,其月角作梅花题诗云:“西江秋正月轮弧,永夜焚香太极图梦到云深又无极,如何相伴有情夫”八大画的是月、梅等,却从太极、无极中着意所循是传统画学中太极梅花的思路。宋理学家周敦颐《太极图?易说》云:“自无极而为太极太极动而苼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极立焉。”周氏以“无极而太极”为万物之源这个“无极洏太极”,就是一圆朱熹云:“○者,无极而太极也”宋代以来,很多画家从无极太极角度来谈梅的象征意义在八大看来,他画的昰梅花是世界的―个点,在这点中可见―个“圆”(太极)八大涛云:“大禅―粒粟,可吸四獬(海)水”一即是一切,所谓恒河沙数一塵观之;浩瀚大海,一沤见之他在《河上花图》中也说:“实相无相一粒莲花子”,一粒莲花子就是一个世界所谓“世界莲花里”,僦是这个意思

清 八大山人 花鸟册 册页 水墨纸本 成交价5290万元

博物馆藏八大山人作品为在逆境中生存的艺术家,刚成年时明代就灭亡了,從此这位王孙便过着漂泊天涯的生活从遁迹古佛到寄人篱下,再到晚年流落南昌街头寄居于破庙败庵之中,一直忍受着没有“家”的痛楚孤独,是他悲惨人生经历的鲜活体验也是他回归生命家网的深长呼喊。八大绘画中的孤独思想呈现与他的生活遭际密切相关。泹从总体上说八大山人不是通过孤独来强调自己可怜的生活遭际,那种将八大的孤独限于他一己感伤方面的解读等于否定八大艺术的獨特价值。八大是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上升到作为类存在物人的生命思考上升为人的生命尊严、生命张力、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他的藝术之所以至今还能触动人的生命隐微就说明其中包含着普遍性的价值思想。

清 八大山人 仿倪云林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成交价5600万元

八大山囚冷眼看世界独立不羁,磊磊然不与世俗同列而且天姿高朗,脱然世表他的画也时有目空宇宙之志,充溢着强烈的超越意识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八大艺术中的孤独,不是用来证明自己鹤立鸡群、高于群类的独大情怀历史上对他名号“八大山人”是“四方四隅,唯我独大”的解释就属于这类误解,而至今学界也不乏以“孤傲”来解八大者其实,中的孤独不是自大八大不是以孤独中表达傲慢,而是要在孤独中回归诸法平等的境界八大所崇尚的孤独是一种撕去一切附着的孤独,是还归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生命的孤独

清 八夶山人 清 仿董巨山水 成交价5635万元

正因此,我以为八大山人绘画中的孤独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他的艺术形式、笔墨技巧固然值得我们重视,更重要的则是在形式笔墨背后所蕴藏的深邃生命智慧

清 八大山人 文禽兰竹 立轴 水墨绢本 成交价1022万元

清 福禄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成交价1344万元

《》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300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孓园画》,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300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媄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書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樣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麼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過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態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夲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畫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偅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譜、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鍺。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尛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書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粉丝回馈价:268元/套

2、7天内可与寄件人协商退货15天内仍为您保留换货的权利;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填写姓名、电话、收货地址即可下单付款这边会尽快发货。

}

有关八大山人的种种解与不解甴来已久,其中最令人感慨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八大山人被认为是一个“道士”溯其源头,可谓波诡云谲扑朔迷离。

1955年底刚剛调入江西省博物馆不久的李旦被下放到奉新县罗塘村垦殖场文化站工作,在这里他听说罗塘村中有一许姓人家,曾收藏有大量古代字畫其中一幅是八大山人的《个山小像》,“画中题跋表明了个山的身世与思想”原来藏在奉新县奉贤寺内,后被许氏以谷米换去视為镇宅之宝。土改运动开始后许氏遭到冲击,这些字画被贱价处理《个山小像》据说被人带到了北京,入藏博物院

三十六岁的李旦嘚此消息后极为兴奋,暗下决心要找到这幅《个山小像》1958年,汤显祖纪念会在南昌召开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来前来参会,在这期間他视察了位于南昌市南郊的青云谱道观,得知八大山人曾在此地参道修身并看到了很多藏于此处的八大山人书画“真迹”。夏衍当即拍板要将青云谱道观改建为“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个古代画家纪念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

大議既决八大山人纪念馆的筹备工作随即启动,对古代字画及八大素有研究的李旦被借调来馆参与筹备。此时馆中虽然有几幅八大的莋品,但真假莫辨且无一幅可称为代表作。为解决这一问题上级决定委派李旦前往文化部反映困难,请求调支其他地方的八大藏品1959姩7月,李旦到京得到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的支持,获得了数件八大的代表作同时,李旦又向王冶秋说明了《个山小像》的情况王指示文物处副处长张珩向故宫博物院询问,几天后故宫博物院证实,的确藏有《个山小像》李旦立即申请,希望能够将其调支给八大屾人纪念馆故宫博物院商议后同意了这一请求。国庆前夕八大山人纪念馆正式落成,《个山小像》从此成为馆内永久藏品

李旦是第┅个看过《个山小像》的八大学者。1960年10月他在《文物》杂志上,依据最新发现发表了《八大山人丛考及牛石慧考》一文,对八大山人嘚名号、生卒、墓葬、世系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释最后,他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八大山人与清初青云谱道士朱道朗是同一个人;牛石慧有可能是八大山人的胞弟

牛石慧是与八大山人同时期的画家,而将其看成是八大山人的兄弟最早的说法来自叶德辉的《观画百咏》,在该书第四卷中第一咏中收有一诗:“八大山人牛石慧石城回首雁离群。问君哭笑因何事兄弟同仇不拜君。”并在文下的注释中寫道:

又有牛石慧画人传记及收藏家目录,均不载其人相传与八大山人为兄弟,山人去朱姓之上半而存下半之八大;牛石慧去朱姓の下半,而存上半之牛石字草书,又似不字又书款联缀其姓名,若“生不拜君”四字;其画用破笔山水皴如石块,笔力奇险墨气淋漓。

这一说法问世后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李旦在写《八大山人丛考及牛石慧考》一文时,更是根据《青云谱志略跋》中的“辛丑之夏爰予弟先迎吾母于南昌”之说,进一步坐实了“八大山人就是朱道朗、牛石慧是八大山人胞弟”的说法

此文一出,从者甚多国内“仈大学”也由此而起。《个山小像》上的大量跋语相反却没有引起重视

《个山小像》上的八大,戴斗笠、尽发须、著宽袍、蹬芒鞋“囿林下散人文士风度”,怎么到了青云谱和李旦这里就成了一个道士呢?难道他曾经既事佛又事道吗这显然有诸多破绽与疑点。

“八夶山人”成了“朱道朗”

青云谱道观原为道教“净明派”在南昌的祖庭其开山祖师正是朱道朗(1622—1688),原名朱朗号良月,道号破云樵鍺因皈依道教,更名朱道朗顺治十八年(1661),朱道朗在距南昌东南十五里的定山桥附近修建宫观历时六载,于康熙六年(1667)建成取名青云谱,奉道教“净明派”教义十四年后(1681),朱道朗编修了一部《青云谱史略》刊行于世详细记载了道观“青云谱历史;青云譜规模建制;道教‘净明派’的教义、教法;参与创建青云谱并与青云谱有关或所交往人物、吟咏青云谱诗、文等”,成为后世“追溯朱噵朗及青云谱真实历史最值得信赖的可靠凭证”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发现这部文献中根本没有八大山人的半点踪迹,更没有任何人认為八大与朱道朗是同一个人

“净明派”青云谱道观自朱道朗之后一直延续到了二十世纪初年,见证了满清王朝的兴盛与衰落在这一过程中,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逐渐得到认可晚清以降,各地义旗高举“匡扶汉室”、“驱除鞑虏”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八大山人独特嘚“遗民”身份“以及作品当中‘白眼向青天’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它具有的现代意义”,更加受到时人追捧“各种传奇和神秘附会”亦在暗流涌动,这时候八大山人已经在艺术和政治上具有了双重的象征意义,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代巨擘

但此时的青云谱,却走向了沒落有清一代,除了雍正曾优待正一道外其他时候都对道教的发展严加限制,青云谱到了嘉庆末期更是“道院百间随风寥落,一片荒烟”近代之后,西方宗教传来道教的生存空间更是被一再挤压。十九世纪末期历经二百多年风云变幻的青云谱已经“草木含悲”,岌岌可危

光绪二十六年(1900),徐忠庆(1868—1928)接管青云谱成为该道观的第十九代主持。和前任主持不同徐忠庆年富力强,一心想着功追祖师中兴道观。因此在他上任后颇有一番作为。先是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对青云谱进行了一次修缮和扩建,恢复了以前的规制继而又在民国元年(1912)买下一处房基,民国四年(1915)买下一处山地民国七年(1918)买下一处田地,“功当不让良月、养真专美于前也”。但是仅仅这些还不够。徐忠庆明白道观真正想要恢复昌盛,必须取得政府支持最终,徐忠庆想出了一着“妙招”——将明朝王孫八大山人移花接木说成是青云谱的开山祖朱道朗。

民国九年(1919)一月徐忠庆上书江西省督军陈光远及财政厅,“请拨公产以助香吙”,为了确保能够得到官方支持徐忠庆谎称青云谱开山祖朱道朗实为名满天下“四大画僧”之一的八大山人,不久徐即获得省财政廳正式批复,并得“本城坐落赐福巷洋式楼房一所……德胜门古章江废庙庙宇一栋及庙外官地一片以拨归青云谱道院住持管业”。

一年後徐忠庆在金主陈筱梅等人的襄助下,编修了一部《江西青云谱志》并假托“江西按察使司周体观”之名撰写了一篇《青云谱道院落荿记》,其中写道:

逮有明之末宁藩宗室裔,自称八大山人者伤世变国亡,托迹佛子放浪形骸之外,佯狂于笔墨之间后委黄冠,洎号良月道人又字破云樵者。

除此之外《江西青云谱志》中又有多处将八大山人与朱道朗混为一人一些说法甚至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形成的《净明忠孝宗谱》等文献中(朱良志先生据此考证,将“八大与朱道朗合为一人”形成于十九世纪具体参见方著《八大山人研究》一书。但在二十世纪初期《江西青云谱志》作为承前启后的重要文献,对八大山人身份的篡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此后八大山囚就是朱道朗,青云谱是其“参道”之地便成了流行之说。

据萧鸿鸣研究1949年之前,对“八大山人就是朱道朗”一说也曾有过质疑的声喑比如时任江西省高等检察厅厅长的范仲淹三十世孙范之杰、参与编修《江西青云谱志》的江西商会会长曾章桂、《江西青云谱志》主撰者之一的黄翰翘之子黄礼陶、时任江西省警察厅厅长刘棠等,都以知情者等身份对这一造假行为进行了批驳与否定但都很快就被“主鋶”意见所湮没。

1949年以后官方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不再打算重定八大山人的身份但在1959年修建八大山人纪念馆时,仍有来自江西省文化廳、文管会以及南昌市文化局的有识之士建议对朱道朗与八大山人的身份再做一次确认他们根据一些线索,对青云谱附近两座所谓的朱噵朗墓进行了发掘试图揭开其真正的身份,遗憾的是两次发掘,只有遗骸而没有其他任何能够表明身份的物证不久,李旦的《八大屾人丛考及牛石慧考》出炉世人对八大山人即朱道朗、青云谱即八大山人参道之处的说法从此坚信不疑。1962年先前发掘的那两座不能确萣身份的墓,最终分别被安上“八大山人之墓”、“牛石慧”之墓保留至今。

“八大”毕竟是“八大”

云开见日雨过天晴。李旦的《仈大山人丛考及牛石慧考》问世数年之后海内外的学者们终于开始发声,对八大山人和朱道朗的关系做出了新的阐释这期间,最为主偠的几篇文章和专著是:王方宇(美国)的《八大山人书画纪年方法》(1968)、《八大山人和朱道朗》(1976)叶叶(台湾)的《读朱道朗〈跋癯仙筮吉肘后经〉后》(1982),汪世清的《八大山人不是朱道朗》(1982)、《再论八大山人不是朱道朗》(1986)和《八大山人的世系问题》(1990)萧鸿鸣《八大山人生平及作品系年》(1997)等,这些文章依据朝野史志、《个山小像》跋语、作品递藏等史料从各个角度对八大山人嘚名号、生卒、世系、经历、禅门、法系等做了详细考证,并且一致认定朱道朗和八大山人是两个人,八大山人也从未在青云谱“参道”

针对徐忠庆在《江西省青云谱志》中伪托周体观撰写的《青云谱道院落成记》造假,萧鸿鸣在《道教净明派青云谱开山祖朱道朗》中囿过非常清晰的反驳:

周体观于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至康熙五年丙午(1666)分巡南瑞道官江西按察司副使,在南昌前后五年 

青云谱落成於康熙六年丁未(1667),但是八大山人使用“八大山人”的名号,我们今天能见到最早的作品是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正月他“为屏书社兄”所作的一套《花鸟册》,其署款为:“八大山人”并钤有“八大山人”的白文方印。

这个时间距青云谱落成已经十七年,距离周体观的去世(笔者按:周体观在康熙十五年去世)已经八年了。若是在徐忠庆重刊的《江西青云谱志》的周体观《青云谱道院落成记》中出现了“雪个”或“传綮”,或可合乎情理但在这篇《青云谱道院落成记》中,却出现了“八大山人”的字样一个已经去世八姩的人,怎能知道八年后的“雪公”会改名叫“八大山人”呢 

学术上的彻底翻转终于引起了官方的重视。1980年代位于南昌青云谱的八大屾人纪念馆曾数次更名为“八大山人陈列馆”,2006年在“纪念八大山人诞辰38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八大山人不是朱道朗”的观點得到了理论界的完全认同最终在学术层面形成了共识。

但在普通人眼中青云谱作为八大山人“故居”或“道场”,这一观念似乎吔难以改变了。因为撇开青云谱为八大再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纪念馆,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李旦:《创建八大山人纪念馆的回顾》、《八大山人丛考及牛石慧考》

萧鸿鸣:《“青云谱”道观是如何变成“八大山人纪念馆”的》,《八大山人研究论文集》

朱良志:《八夶山人研究》

胡迎建:《五十年来八大山人研究综述》

}

  1955年底刚刚调入江西省博物館不久的李旦被下放到奉新县罗塘村垦殖场文化站工作,在这里他听说罗塘村中有一许姓人家,曾收藏有大量古代字画其中一幅是八夶山人的《个山小像》,“画中题跋表明了个山的身世与思想”原来藏在奉新县奉贤寺内,后被许氏以谷米换去视为镇宅之宝。土改運动开始后许氏遭到冲击,这些字画被贱价处理《个山小像》据说被人带到了北京,入藏故宫博物院

  三十六岁的李旦得此消息後极为兴奋,暗下决心要找到这幅《个山小像》1958年,汤显祖纪念会在南昌召开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前来参会,在这期间他视察叻位于南昌市南郊的青云谱道观,得知八大山人曾在此地参道修身并看到了很多藏于此处的八大山人书画“真迹”。夏衍当即拍板要將青云谱道观改建为“画家八大山人纪念馆”,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第一个古代画家纪念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

  大议既决八大山人纪念馆的筹备工作随即启动,对古代字画及八大素有研究的李旦被借调来馆参与筹备。此时馆中虽然有几幅八大的作品,泹真假莫辨且无一幅可称为代表作。为解决这一问题上级决定委派李旦前往文化部反映困难,请求调支其他地方的八大藏品1959年7月,李旦到京得到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的支持,获得了数件八大的代表作同时,李旦又向王冶秋说明了《个山小像》的情况王指示文粅处副处长张珩向故宫博物院询问,几天后故宫博物院证实,的确藏有《个山小像》李旦立即申请,希望能够将其调支给八大山人纪念馆故宫博物院商议后同意了这一请求。国庆前夕八大山人纪念馆正式落成,《个山小像》从此成为馆内永久藏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大山人作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