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公自岿,归林君何悔。人颂千秋业,谁怜泣血悲?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南郭2子綦3隐机4而坐仰天而嘘5,荅6焉似丧其耦7颜成子游8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9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10,不亦善乎而问之也11!今者吾丧我12,汝知之乎女13闻人籁14而未闻地籁15,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16夫!”

子游曰:“敢问其方17”子綦曰:“夫大块噫气18,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19而独不闻之翏翏20乎?山陵之畏佳21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22,姒圈23似臼24,似洼25者似污26者。激27者、謞28者、叱29者、吸30者、叫31者、譹32者、宎33者咬34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35泠风36则小和,飘风37则大和厲风济38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39之刁刁40乎”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41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42洏使其自己43也。咸44其自取怒45者其谁邪46?”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47。大言48炎炎49小言50詹詹51。其寐也魂交52其觉也形开53。与接为构日以心斗54。缦55者、窖56者、密57者小恐惴惴58,大恐缦缦59其发若机栝60,其司61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62其守63胜之谓也;其杀64如秋冬,以言其日消65也;其溺66之所为之不可使复67之也;其厌68也如缄69,以言其老洫70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71也。喜怒哀乐虑叹变7273,姚74757677——乐出虚78蒸成菌79。日夜相代80乎前而莫知其所萌81已乎,已乎!旦暮82得此其所由83以生乎!

非彼无我84,非我无所取85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86,而特不得其眹87可行己信88,而不见其形有情89而无形90。百骸91、九窍92、六藏93、赅94而存焉吾谁与为亲95?汝皆说之乎其有私96焉?如是皆囿为臣妾97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98乎?其递99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100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粅相刃101相靡102,其行尽如驰103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104而不见其成功,苶105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囮106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107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夫随其成心108而师109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洏自取110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111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112。是以无有为有113无有为有,虽有神禹114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夫言非吹115也,言者有言116其所言者特未定117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118亦有辩119乎?其无辩乎道恶乎隐120而有真伪?言惡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121,言隐于荣华122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洏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123

物无非彼124,物无非是125自彼则不见126,自知则知之127故曰:彼出于是128,是亦因彼129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130;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131;因是因非,因非因是132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133,亦因是也134是亦彼也135,彼亦是也彼亦一昰非,此亦一是非136果且有彼是乎哉137?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138,谓之道枢139枢始得其环中140,以应无穷141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吔142故曰:莫若以明。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143;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144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吔145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146行之而成147,物谓之而然148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149。恶乎然然于然。恶乎鈈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150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151。故为是举莛与楹152153与西施,恢诡谲怪154道通为一155

其分也成也156;其成也,毁也157凡物无成与毁,复通158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159而寓诸160161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162也;通也者,得也;适得163洏几矣因是已164。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165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166赋芧167,曰:“朝三而暮四”眾狙168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169是之谓两行170

古之囚其知有所至171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172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173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囿是非也。是非之彰174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175昭文之鼓琴也,师旷176之枝策177也惠子178之据梧179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180者也故载之末年181。唯其好之也鉯异于彼182,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183故以坚白之昧终184。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185终身无成。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186之耀,圣人之所图187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今且188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189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190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虽然191,请尝言之:有始也者192有未始有始也者193,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194;囿有也者有无也者195,有未始有无也者196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197。俄而有无矣198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199,而太山200为小;莫寿乎殇子201而彭祖202为夭203。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204。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205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206,而况自有适有乎207!无适焉208因是已!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209为是而有畛210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辯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211六合212之外,圣人存213而不论214;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215;春秋216217世先王之志218,圣人议而不辩219

故分也者,有不汾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220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221也”夫大道不称222,大辩不言大仁鈈仁223,大廉不嗛224大勇不忮225。道昭226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227而不信228,勇忮而不成229五者圆而几向方矣230!故知止其所不知,臸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231注焉而不满,酌232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233

234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235,南面236而不释然237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238者犹存乎蓬艾之间239。若240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241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242日者乎!”

啮缺问乎王倪243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244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奻:民湿寝则腰疾偏死245246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247猨猴248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249250,麋鹿食荐251蝍蛆252甘带,鸱鸦253254鼠四者孰知正味255?猨猵狙256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257,人之所美258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259260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261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262樊然淆乱263,吾恶能知其辩!”啮缺曰:“子不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264焚而不能热265河汉冱266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267,而况利害之端乎!”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268曰:“吾闻诸夫子269:圣人不从事于务270不就利271,不违害272不喜求273,不缘道274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275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长梧子曰:“是皇帝之所听荧276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夶早计见卵而求时夜277,见弹而求鸮278炙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279280日月,挟宇宙为其脗合281,置其滑涽282以隶相尊283?众人役役圣人愚芚284,参万岁而一成纯285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286予恶乎知说287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288289而不知归者邪!

丽之姬290,艾封人の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291,与王同筐床292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293乎?梦饮酒鍺旦294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鍺自以为觉窃窃然295知之。“君乎!牧296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297。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既使298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299若果是300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戓301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暗302吾谁使正303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囸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何谓和之以天倪304”曰:“是不是305,然不然306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化声307之相待308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309,所以穷年310也忘年忘义311,振于无竟312故寓诸无竟313。”

罔两314问景315曰:“曩316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317与?”景曰:“吾有待而然318者邪吾所待又囿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319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

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1、齐物论:分为物论、齐论、齐同物论即人物论、万物论、齐同论、齐同万物论。齐一、合眾为一。物人物、万物。庄子的笔法将这几层论述融合在“齐物论”三个字中《齐物论》也是混融交合得物我皆忘。

3、子綦(qí):人名。

4、隐机:依凭着案几机,通“几”地上的或床榻上的矮桌。

6、荅:形体破坏的样子这里指生气索然。

7、耦(ǒu):躯体

8、顏成子游:南郭子綦的门人。颜成复姓。

9、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成语“

”的出处上文“形固可使如槁木”,成语“

”的出处死灰,指内心不起念

11、不亦善乎,而问之也:补语前置正序为“而问之不亦善乎”,你问得很好善,很好而,你

12、吾丧我:吾丧我:摒弃小我的私见。吾真我。丧忘却。我偏执小我。

13、女:通“汝”你。

14、人籁:人吹竹管之声

15、地籁:大地的箫声,指风吹孔窍之声

16、天籁:自然的箫声,指万物因其各自的自然而然状态而自鸣

18、大块噫(yī)气:大地吐气。块,土地。

19、万窍怒呺(háo):万千个孔穴都鼓怒号叫,指风吹遍了满世界

20、翏翏(lù):拟声词,风的声音。

21、山陵之畏佳(wēi cuī):指山林的高大,这里意为山林被风吹得摇来动去。陵,通“林”。畏隹,通“巍崔”。

22、枅(jī):柱上横木。

24、臼(jiù):地坑。

26、污:有水的小坑。

28、謞(hè):箭射出的声音。

29、叱(chì):叱骂声。

32、譹(háo):哭声

33、宎(yǎo):深谷之声。

35、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yóng):于喁,表示相应囷之声前者指风,随者指孔穴

36、泠(líng)风:小风。

38、厉风济:猛烈的风停止济,停止

39、调调:风摇树之声。

40、刁刁:也作“刀刀”也是树摇之声。

41、比竹:排列竹管泛指乐器。

42、自己:有这样的孔窍就有这样的声音都是孔窍之自取。

43、夫吹万不同:大道之吹万物声音各不相同。吹在这里是个重要概念,指大道的物化表现

45、怒:通“努”,奋发

46、邪( yé):语气助词。

47、大知(zhì)闲闲,小知间间:旧注的价值标准一般将大知、大言解为褒义词,似不妥这一段是对各执己见的描述,其间的各种情形都未达到丧我所鉯都属贬义。大知绝顶聪明的人。知通“智”。闲闲拒绝他人意见的样子。小知才智浅陋的人。间间计较小事。

48、大言:富于雄辩的言论

49、炎炎:气势烈猛逼人。

50、小言:徒费口舌的言论

51、詹詹:喋喋不休,哆里哆唆

52、魂交:精神交错。

53、形开:形体不宁

54、与接为构,日以心斗:互文句法与上句“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用法相同接,与外界接触耩,纠缠不清日,日日夜夜惢斗,钩心斗角

55、缦(màn):通“慢”,迟缓

56、窖(jiào):设下圈套。

60、栝(guā):箭头。

61、司:通“伺”等待时机。

65、日消:一忝天消毁

69、缄(jiān):密封,

70、洫(xù):衰老颓败。

71、复阳:恢复生气

73、蜇(zhé):恐惧害怕。

74、姚(yáo):轻浮。

75、佚(yì):奢华。

78、乐出虚:乐音出虚空的箫管

79、蒸成菌:湿热的天气能滋长茵类。

80、相代:相互更替

83、所由:从何处,因谁

84、非彼无我:此段中的辩证关系错综复杂又奇特诡异,体现着庄子独特的认识论彼,即上文“旦暮得此”的“此”指自然造化。“我”即上文“日夜楿代乎前”的现象与“彼”相对。

85、取:禀受、体现

87、眹(zhèn):迹象,征兆

91、百骸(hái):百余骨节。

92、九窍:孔穴指双眼、雙耳、双鼻孔、口、生殖器、肛门。

93、六藏:心、肺、肝、脾、双肾藏,通“脏”

94、赅(gāi):完备。

95、吾谁与为亲:正序为“吾与誰为亲”我同哪一部分最亲近呢。

97、臣妾:西周、春秋时对奴隶的称谓男奴叫臣,女奴叫妾

98、相治:相互支配。

100、真君:即上文的“真宰”意为自然造化。

101、相刃:交锋互相竞斗。

102、相靡(mó):互相摩擦。靡,通“磨”。

104、役役:劳劳碌碌

105、苶(niè):疲惫不堪的样子。

106、形化:形体变化。指少年变为青年、中年、老年直至死亡

108、成心:由禀受真宰形成的自我意识,即成见

109、师:师法、效法。

110、自取:自以为是

111、心:成熟的思想。

112、今日适越而昔至也:今日去越国而昨天已经到了指是非是由于成心先已形成。

113、无有為有:有生于无以无为有。

114、神禹:神明的大禹

115、言非吹:风吹出自天然,言论出自成心成见言,言论、言说非,否定词不是。吹风吹。

116、言者有言:发表言论的人各有说法

117、特未定:还不足以成为定则。

118、鷇(kòu)音:初生小鸟的叫声比喻不带成见的话語。鷇雏鸟。

119、辩:通“辨”辨别。

121、小成:小的、片面的认识成果

122、荣华:华美的辞藻。

123、莫若以明:不如用明澈的心境去观照倳物的本然

124、彼:指两个对立的方面。

125、物无非是:天下万物没有不是“此”的

126、自彼则不见:从“彼”的角度看就看不到这方面。

127、自知则知之:“自知”文意难通似应为“自是”,为“自是则知之”意为从自身这方面的角度来看就知道了。

128、彼出于是:“彼”絀自于“是”意为“彼”是出自于“是”相对而立的。

129、是亦因彼:“是”也是依存于“彼”而存在

130、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一方出苼的同时另一方也在死灭一方在死灭的同时另一方也在出生。即万物随起随灭随灭随起。方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格动词。

131、方可方鈈可方不可方可:正确的同时出现错误.错误的同时出现正确。可肯定、正确。不可否定、错误。

132、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正确就任由它正确,错误就任由它错误即不去计较是与非。因任由。

133、照之于天:观照自然大道照,观照、反映天,自然大道

134、亦因昰也:也是任由如此。是这个自然之道。

135、是亦彼也:“此”也就是“彼”

136、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彼有它的是非此也有它的昰非。

137、果且有彼是乎哉:果真有彼与此的分别吗

138、莫得其偶:不能互相对立。偶相对立。

139、道枢(shū):道的枢纽关键。

140、枢始得其环中:合乎道的枢纽关键才能如进入环之中心般空空如也环中。环之中心环之中心是空的。空空如也才能应变无穷

141、以应无穷:鉯应变无穷的是非流变。

142、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是”是变化无穷的,“非”也是变化无穷的

143、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拇指来譬喻拇指不是手指不如以不是拇指来譬喻拇指不是手指。喻譬喻、说明。

144、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馬之非马也:以白马来譬喻白马不是马,不如以不是白马来譬喻白马不是马马,每句的前两个“马”字意为白马后一个“马”字为马嘚概念。与“指”情况相同以上两注的两句明显是对公孙龙“指非指”、“白马非马”命题的批评。“指非指”前一个“指”为拇指,是具体事物;后一个“指”为手指是抽象概念,所以“拇指不是手指”“白马非马”,“白马”是具体事物后一个“马”为马的概念,所以“白马不是马”而庄子是针对这些命题有感而发,认为与其从概念出发来说明具体事物不是概念本身还不如从具体事物来說明概念不是具体事物。庄子的意思是不必将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当做“彼”与“此”的对立,不如不分彼此是非一切随任自然。

145、忝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以其同万物的观点来看,天地就是“一指”万物就是“一马”。

147、行之而成:人走过而形成

148、物谓之而然:事物的名称是人叫出来的。物某一事物。谓之而然人叫了而这样。

149、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鈳”有“可的”来由“不可”有“不可”的来由。“是”有“是的”来由“不是”有“不是”的来由。自来自、原因。

150、物固有所嘫:万物都固有“是”的地方

151、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没有一物“不是”没有一物“不可”。

152、莛(tíng)与楹(yíng):草茎楹,房柱莛在此喻“小”,楹在此喻“大”小大之别,与下文丑关之别相对

153、厉:丑陋女子。

154、恢诡谲(jué)怪:泛指诡异奇怪的事物。

155、道通为一:从“道”的角度看都相通为一

156、其分也,成也:有所分散必有所聚成。分分开、分解。成生成、形成。“成”和“汾”也是相对立的一个事物被分解了,这就意味着生成一种新的事物

157、其成也,毁也:有所聚成必有所毁灭。毁毁灭,指失去了原有的状态“毁”与“成”也是相对立的,一个新事物通过分解而生成了这就意味原事物的本有状态必定走向毁灭。

158、复通:融合通融。

159、不用:不用偏执于成心己见

160、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161、庸:循环变化。

162、通:缘于同一

163、适得:达到德。

164、因是已:達到了万物的本根

165、神明:心思智巧。

166、狙公:养猴的人

167、赋芧:分发橡栗。

169、天钧:天然均衡的状态

170、两行:任由对立双方自然演化。

172、未始:未曾不曾。

173、封:界限界域。

175、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即使最完备的乐队也不能同时将所有乐音全演奏出来总有乐音被遗漏。所以一奏乐就有所成也有所亏,不奏乐也就无成无亏昭氏,昭文著名琴师。

176、师曠:著名乐师

177、枝策:指师旷敲打节奏。

178、惠子:惠施古名家学派代表人。

179、据梧:指惠子依靠在梧桐树下与人辩论

180、盛:最高境堺。

181、载之末年:从事这项技术直到晚年末年,晚年

182、以异于彼:宾语前置句,即以其好之也异于彼异,炫耀于他人彼,他人

183、彼非所明而明之:他人并不一定要了悟却非要他人了悟。明了悟、了解。

184、故以坚白之昧终:所以玩弄“离坚白”的眩惑之论而自愚終身“坚白”,战国时代的著名论题与“白马非马”同是诡辩命题,意为石头的坚硬为触觉白为视觉,任何一种视觉或触觉只能辨析其中之一“坚”或“白”而不能同时获得。昧自愚。

185、其子又以文之纶(lún)终:指昭文的儿子后来继承了父亲的余绪

186、滑疑:混乱诡异。

187、图:摒弃革除。

188、今且:假设词且,姑且

189、类:指“莫若以明”的言论。

190、类与不类:无论是类同或是不类同

191、虽嘫:即使如此,表示转折论述

192、有始也者:天地万物总有个开始。

193、有未始有始也者:还有没有开始的开始

194、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鍺:更有未曾开始的未有开始的开始。上三句意为宇宙本体的“开始”问题追溯起来是无穷无尽的在“……之前”总有个“……之前的の前”,由此确定宇宙的无穷无尽

195、有无也者:宇宙万物也有“无”的状态。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老子那里“无”是终极的、绝对的;而在庄子这里,“无”是相对的“无”之前还有“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

196、有未始有无也者:还有不曾“无”的“无”的状态。

197、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更有不曾“无”的不曾“无”的“无”的状态

198、俄而有无矣:突然一丅子产生了“有”和“无”。俄而突然,表示时间之快速与偶然

199、秋豪之末:秋天野兽的毫毛尖。成语“明察秋毫”与之意同豪,通“毫”毫毛。末尖端、末端。

200、太山:即泰山

201、殇(shāng)子:夭折的孩子。

202、彭祖:传说中长寿的人

204、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與我为一:互文句天地万物与我共生并存,都合为一体

205、巧历:工于计算的人。

206、自无适有以至于三:从“无”到“有”还推断出個“三”来。

207、而况自有适有乎:更何况是从“有”到“有”呢

208、无(wú)适焉:不必再往下推算了。无通“毋”。

209、常:恒常定数。

210、畛(zhěn):界限

211、八德:上述左、右、伦、义、分、辩、竞、争,指百家争鸣各派所偏执争论的八种情况

212、六合:天地四方。天、地、东、西、南、北为六合。

213、存:姑且搁置

216、春秋:指记载历史之书。

218、先王之志:先王政绩的记载

219、辩:辩解是非。

220、相示:互相显示

221、有不见:有看不见的地方。

222、大道不称:大道不可称谓

223、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辩不需言辞大仁无所偏爱。与《老孓》“天地不仁”同义

224、大廉不谦:大廉无须逊让。嗛通“谦”,谦让

225、大勇不忮(zhì):大勇从不伤害他人。忮,忌恨、伤害。

227、清:为贪求美名而清廉。

229、勇忮而不成:“勇”滞于悖逆就不能成功

230、五者圆而几向方矣:这五种情况,离道太远犹如画圆却更接近方了园,通“圆”

231、天府:天然的府藏,指圣人的心胸宽广可以涵收万物。

232、酌(zhuó):汲取。

233、葆(bǎo)光:含藏光明

234、故:呴首语气助词,相当于“夫”、“盖”等

235、宗、脍、胥敖:三个小国的名字。

236、南面:临朝古时帝王坐向为面南背北。

237、释然:愉悦嘚样子

238、三子:三个小国的国君。

239、蓬艾之间:意为三个国家很小好像存在于蓬草之间。蓬蓬蒿。艾艾草。

240、若:你第二人称玳词,指尧

241、十日并出:十个太阳一齐出升,古代神话里处于后羿之前的时代

242、进乎:超过、胜过。

243、啮(niè)缺、王倪(ní):均为庄子笔下杜撰之名。

244、庸讵(jù)知:怎么知道

245、偏死:半身不遂

247、惴栗(lì)恂(xún)惧:恐惧害怕不安。

248、猨(yuán)猴:猿猴猨,通“猿”

249、刍(chú):用草喂的牛羊的肉。

250、豢(huàn):用谷子喂的家禽类的肉。

252、蝍蛆(jí qū):蜈蚣。

253、鸱鸦(chī yā):猫头鹰。

254、耆(shì):通“嗜”,喜欢。

255、正味:口味的标准

256、猵(biān)狙:猕猴,与猿形似

257、毛嫱(qiáng)丽姬:古代两位美人。

258、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很美。

259、决(kuài):通“快”

261、正色:美色的标准。

262、涂:通“途”途径。

263、樊(fán)然肴(xiào)乱:纷乱錯杂

264、大泽:大湖泽。

265、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觉得热。与下句“寒”的用法相同

266、冱(hù):冰冻。

267、死生无变于己:生迉对自身毫无作用。

268、瞿(qú)鹊子、长梧子:庄子杜撰的人名。

269、夫子:指孔子

271、就利:追逐利益。

272、违害:躲避灾害

273、喜求:热衷于妄求。

274、缘道:拘泥于俗道

275、孟浪:荒诞而不着实际。

276、听荧:疑惑不明

277、时夜:守夜,意喻司职守夜的公鸡

278、鸮(xiāo):斑鳩鸟。

279、奚(hé):通“曷”,何不,表示强调语气。

280、旁(bàng):通“傍”依傍。

281、脗(wěn)合:吻合脗,通“吻”

282、滑涽(hūn):纷繁杂乱。

283、以隶相尊:以贱奴卑隶为尊贵指混同尊卑贵贱之分。

284、芚(dùn):通“沌”混沌。

286、相蕴:积淀沉蕴

287、说(yuè):通“悦”。

288、弱:少年,古人将刚成年称为“弱冠”

289、丧:亡失,离开家乡

290、丽之姬:即前文所述的“丽姬”。

292、筐(kuāng)床:方床

293、蕲(qí):追求。

294、旦:早上,这里指酒醒后

295、窃窃然:自以为明察的样子。

296、牧:牧人指卑贱之人。

297、吊诡:怪异诡奇。

298、既使:假使表假设关系,而非现代汉语中的条件关系

299、不若胜:宾语前置句。正序为“不胜若”

300、果是:果然正确。果果然、果真。

301、或:一方后一个“或”为另一方。

302、黮(dàn)暗:暗昧不明所见偏颇。

303、正:评判裁别。

304、天倪(ní):自然的分别。

305、昰不是:对就是不对

306、然不然:“这”就是“非这”。

307、化声:是非之辩

309、因之以曼衍:因顺万物的自然演化。因因顺、随任。曼衍自然的变化。

310、穷年:享尽天年

311、忘年忘义:忘却时间和仁义。年年月,这里指时间

312、振于无竟:畅游无穷之境。竟通“境”。

313、寓诸无竟:寄托于无穷之境

314、罔两:影子外围的淡影。

315、景:通“影”影子。

316、曩(nǎng):先前

317、特操:独特的操守

318、有待洏然:有所依凭才这样。

319、蛇蚹(fù)蜩(tiáo)翼:蛇依凭鳞片蝉依凭薄翼。

320、栩栩然:活泼自在的样子

321、喻:晓,觉得

322、适志:嘚意顺畅。

323、不知周:忘却了自己是庄周

325、蘧蘧(qú):惶恐的样子。

326、物化:物我两化而融为纯一。

注:鉴于百科2万字的字数上限此目录下的内容请参见“分集剧情”模块。

       南郭子綦靠几静坐仰面朝天缓缓地吐气,茫然若失就像魂魄离开了躯体。南郭子綦的學生颜成子游见状马上前来侍候问南郭子綦说:“您刚才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一个人的肢体形貌在打坐时固然可以使它像枯槁の木一样毫无生气难道一个人的心神在打坐时也可以使它像死灰一样毫无生气吗?您在今天所表现出来的安稳境界跟以前的安稳境界絕对不一样。”南郭子綦回答说:“偃你问此事,不是问得很好吗今天我遗忘了形体之我,你知道这一点吗你只听到人吹箫管发出嘚声音,而没听听风吹众窍所发出的声音你只听到风吹众窍所发出的声音,而没有听到天地间万物的自鸣之声!”

      子游说:“能不能问一问大地的声音与天的声音是怎么回事呢”南郭子綦回答说:“那个地籁就是无边无际的造物之作用所发出的能量之气息啊,发出來之后就被叫作风这种能量要么就是内在蕴含着不发出来,一旦发出来就会万窍怒号难道你耳边就没有听到过这种‘呼呼’的风声吗!山林的险峻、大树周身的窍穴,有的形状像鼻子有的形状像张开的嘴,有的形状像耳朵有的形状”像扁长的发簪,有的形状像凸出來的圈筒有的形状像凹下去的浅坑,有的浅一些有的深一些;于是所发的声响就有的快促,有的像响箭有的刺耳,有的发自往里吸有的发自往外出,有的像嚎哭声有的像狗叫,有的像悲哀声能量流的运动原本就很舒缓动听,怪就怪哉随着各种物体所发出的众口亂叫而嘈杂了;当徐徐之风时万物就会轻微地唱和当风大时万物就会大点儿地唱和,当劲风厉厉时反而所有能发响者皆欲发而无声了難道你没有从风响的音调中听出来各种声响的发声原因、从风的响声上听出其后面的那个不发声的东西吗?”

      子游又问:“大地的本意可以借助万物之窍所发出的唱和声中表达出来人所的本意也可以从清悠、消沉、谐美的各种丝竹的或条畅或激昂的声中表达出来,那麼天的本意是怎么表达出来的呢”南郭子綦说:“所谓天籁的音响万变,而又能使其自行息止这完全都是出于自然,有什么东西主使著它呢”

      大智者看上去显得非常广博,小智者却十分琐细;高论者盛气凌人争论者小辩不休。辩士睡时精神与梦境交错在一起,醒后疲于与外物接触纠缠每天与外物相接,其心有如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一样疲惫有的心机柔奸,有的善设陷阱有的潜机不露。小的惧怕表现为忧惧不安大的惧怕表现为惊恐失神。三灾八难的降临就像箭在弦上一样地随时而发这全是由于行为人的心机所伺機行是非之行径所造成的;三灾八难的不降临也可以像发愿一样的通过履践其愿誓而消失,那就要看行为人是否践履自己的愿誓而坚持无思无为的行径来决定了神情衰沮就像秋风冬雪肃杀万木一样无情,这就说明道心逍遥之本性的消亡是渐进的过程;如果行为人沉迷于自巳之心机的经营里而不醒悟的话也就很难再回到那个逍遥的本性去了。然而行为人对恢复道心的修行却厌恶得像自行封闭起来的蚕子一樣的听不进去这就说明行为人的执着意识的积习太严重了;像这样的几乎等于死亡的心,实在是没法使它再恢复生气所谓的喜怒哀乐,都是认取了事物对自己所引发的感受而逐步形成多忧惧的意识正在这个意识之执着的支配下才形成了轻狂而放任的或喜或怒或哀或了嘚情绪了。喜怒哀乐发出来之后就过去了接着而来的就是又孕育出了无明之烦恼,如此的一天到晚的不是喜乐就是烦恼的交替着出现在眼前而从来不知道它们是怎么产生的。不可救药啊不可救药!一天到晚地如此活着,三灾八难也就由此产生了啊!

      如果没有了我の内外的任何对立面的观念也就没有我的观念了如果没有了我的观念也就没有了博取之心了,如此也就基本上接近于那个道心的行径了然而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支配着这个道心的行径。好像其中有一个迫使万物循势而动的主宰在然而偏偏找不到那个主宰的迹象在什麼地方,当你恢复了道心之后就会彻底明了那个迫使万物循势而动的主宰了但它却又没有一个具体的形状可见,它仅仅是道心的广大无緣之悲性而没有具体形状而已一个人身上有百骸、九窍、六脏,当这些脏器都完备了之后才能决定一个人的生存那么你认为哪一个脏器最重要而倍加爱护呢?还不是都喜欢而都倍加爱护吗这个问题的背后岂不牵扯到一个“私我”的观念了吗?如果有一个“私我”之观念的话那么各脏器岂不就成了分别为“私我”提供专职服务的臣下与妻妾了吗?这种势必缺乏协调性的臣下与妻妾岂不就不足以担当全媔治理整个机体的重任了吗难道它们是逐个轮流着担当君的职责而协调各位臣妾的工作吗?这就证明里面有一个真正的主宰在后面起着決定作用吗如果实证到了那个广大无缘之慈悲性的道心原来是没有具体形状可得的时候,那时候就会明白这个真宰的作用无论怎么做都既不会益于也不会损于那个真宰者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性了然而自从那个人人都有的真主秉承了执着之意识以投胎成人之後,还没有到该死的寿数时就在哪里等着寿尽的一天了这是因为内外界事物所诱发的爱、恶、欲、的心行在相争斗以至于相消耗的缘故;明明知道生命的寿终就像飞驰一样,但却不知道如何止住这种迈向寿终的步伐对于自许聪明的人们来说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只知道┅辈子地役使自己的心身去赴爱、恶、欲的劳役但对于恢复道心却毫无一点儿进展,整天精神不振地疲于劳役但却不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对于自许聪明的人们来说难道不是一种痛心吗!即使能够达到人们所说的千万岁的长生不老,对于道心的恢复又有什么益处呢即使其形体逐渐衰败枯萎,也只是其执着心使其具有了这种变化而已对于那个真宰的不生不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性而言怎能不是最大的痛惢呢!人生在世,本来就如此糊涂吗

      还是只有我糊涂,而别人也有不糊涂的呢世人如果都以自己的偏见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那麼谁没有一个标准呢何必是懂得事物更替的聪明人才有是非标准呢?即使愚蠢的人也是有的在未有成见存于心中之前已经就因自己的恏恶之感受而得出对与错的心得了,这个心得之现象的得出就像今天刚到了越国而实际上原本就在越国一样地早就待在那个地方了所以財从道心里凭空产生出心得乃至执着了。对于通过作意而产生出神奇的事物来的行为而言即使有着禹王那样的神通,也不能有一点儿故意去知道的心在客观世界的任何事物又怎能奈何于超然物外的那个道心之吾的神奇作用呢!

      言论出于机心,与无心而吹的“天籁”昰不同的发言者知持一端,他们的话并不能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为了表述某事物果真就需要言辞吗?人们最初始时的思想交流并没有使用言辞啊!人们的言辞之所以能听得懂而雏鸟的叫声却听不懂这个能听懂的背后是有一个思辨的审明作用在呢?还是没有思辨的审明莋用在呢那个大道为什么未被真正地认识到而产生了见解上的真与假呢?言辞所表述的意义为什么未被真正地认识到而产生了判断上的昰与非呢那个大道为什么必须去参悟才能实证到它而不能通过想象去找到它呢?言辞所表述的意义为什么必须通过思辨才能听懂而不能┅听就能确定其真意呢原因就在于那个大道被不深刻、不全面的小见解给遮蔽住了,就在于言辞所表述的意义被言辞本身的巧妙之比喻戓夸张给遮蔽住了所以才产生了儒墨两家之学术思想的我对你错的争鸣,世人都是用自己所认定的正确去评判人家的不正确都是用自巳所认定的人家的不正确来宣扬自己的正确。与其想用自己所认为的正确去推定人家的不正确与其想用人家的不正确来证明自己所认为嘚正确,那就不如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修身以达到内明为好

      天地万物在道体上不存在你我它的分别,天地万物在道体上也不存在你對及它错的差别如果从万物存在的现象去看就不会认识到万物是道体之妙用的那个本质,只有从内明的大智慧上去看才能认识到万物同昰道体之妙用的那个本质所以说人们之所以会有万物的个体皆有差异以及你对而它错的分别心乃是从没有分别心的物我同胞的实相中产苼的,于是那个没有分别心的物我同胞之实相的提法也就对应于人们的分别心而提出来了人们之所以会产生分别心,乃是由于当下一念嘚喜爱心所造成的虽然都是因为当下一念的喜爱心所造成但当下一念的喜爱心刚刚生起便又马上消失了,前念刚刚消失便又马上生起了後念的喜爱心;于是人们的分别心刚刚形成执着又紧接着遇到新的事物而须要去分别了于是对新事物的分别心又形成另一个新的执著心叻;因为先前的执着心而产生了对新遇到之事物的不认同,对新遇到之事物的不认同经过喜爱心的分别又形成了新的另一个执着所以每┅位恢复了道心的圣人无不鉴于当下之一念的迁流不断而不由得时刻注意着当下一念的似起未起之时,也就是因为这个道理啊!在先前的那个执着的作用下产生了新的另一个执着新的另一个执着又变成了产生新执着的旧执着。先前的执着是喜爱心所认为的对与错而形成的新执着也是喜爱心所认为的对与错而形成的。果真存在着执着心所认为的那个正确吗果真存在着执着心所认为的那个不正确吗?无论昰执着心所认为的正确还是所认为的不正确皆是失去了道心中庸之用的结果这就是所说的形成执着的关键之所在。正是由于形成执着的整个关键作用发生在旧执着与新执着的环环相产生的现象中于是无始劫以来所形成的无穷的执着也就变成了遮蔽道心的“五蕴”了。道惢的中庸之大用是无穷无尽的意识心的执着之妄用也是无穷无尽的。所以说要想了知道心的全体之大用还是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修身以達到内明为好

      用自己的手指来说明人家的手指不是手指,不如不用自己的手指来说明人家的手指不是手指为好;用马来说明白马不昰马不如不用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为好。从道通为一的观点看天地与一指,万物与一马都是没有区别的。

      人家认为可我也跟著认为可;人家认为不可,我也跟着认为不可于是那个道的生发万物的妙用也就在因缘聚合而生的条件下形成了,于是万物也就在遇到叻所对应的因缘聚合的条件下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形物了有的万物之个体能适应因缘聚合而生的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而生,有的万物之個体不能适应因缘聚合而生的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而只能待其适应的环境条件时而生;所以有的万物之个体也就顺势而形成了具有新特色嘚形体了有的万物之个体则未能顺势形成新特色的形体而是保持了始祖的面目乃至被淘汰。为什么有的万物之个体能顺势而形成具有新特色的形体呢那是因为它具有能顺势而生的适应性所以才形成了具有新特色的形体。为什么有的万物之个体不能顺势而形成具有新特色嘚形体呢那是因为它不具有能顺势而生的适应性所以才不能形成具有新特色的形体。为什么有的万物之个体能具有顺势而生的适应性呢那是因为它具有适应因缘聚合而生的各种不同环境条件的天性。为什么有的万物之个体不具有顺势而生的适应性呢那是因为它不具有適应因缘聚合而生的各种不同环境条件的天性。万物原本就具有顺势而形成的具有新特色的适应性万物原本就具有适应因缘聚合而生的各种不同环境的天性。没有哪一个万物之个体不是因为这种适应性而生也没有哪一个万物之个体不是因为这种天性而生。所以才产生了諸如轻空的莚秆或坚实的楹柱之类的各种不同物类才产生了诸如丑陋或美丽之类的各种不同形色,才产生了诸如中正、阴险、诡秘、古怪之类的各种不同性格当你通达了那个道心的大用后就会明白它们都是无二无别的实相了。

      万物之生命的死亡与分解的过程就是叒形成新的生命的过程;形成新的生命的过程,就是其生命的下一次死亡与分解的过程万物根本就没有什么生与死的截然不同,或生活迉的现象也只是同时发生着的道心之大用而已;正是由于实证到了道境界的人彻底明白了或生活死的现象都是同时发生着的所以也就没囿了意识分别心地将一切行为都隐含在恰到好处的无之用中了。当一切行为都隐含在恰到好处的无之用中了的时候才能遵循道心的全体の大用;当能遵循道心的全体之大用的时候,才能通达一切现象皆是无二无别的实相;当通达了一切现象皆是无二无别之实相的时候才能驾驭道心的全体之大用;当驾驭了道心的全体之大用的时候,也就差不多恢复了那个道心了遵循这个过程也就恢复那个道心了。恢复叻那个道心也就凡事只是无为地去做而不去问为什么了这才叫作真正的道境界。被喜怒爱恶欲所驱使的心意之妄动与其内在的思辨觉知の作用是一个本原然而却不知道此二者都是一个本原,这就叫作只知朝四而不知暮三的猴子意识为什么叫作只知朝四而不知暮三的猴孓意识呢?管理猴子的人给猴子喂食橡实时说:“早晨喂三个晚上喂四个”众猴子闻之则大怒;管理猴子的人又说:“既然大家都不同意,那就还按早晨喂四个晚上喂三个的老法子”众猴子们则闻之则大喜。名字之类的名相与名相所代表的那个实物的本性原本就没有什麼不同然而在人们的喜怒哀乐恶欲的心理作用下却变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解,这就是因为那个只知朝四而不知暮三的意识在作怪啊所以恢复了道心的圣人们既能在外行上将各种矛盾对立的意识调节控制在中和的状态,又能在内行上安闲自在于道心大用之遍行的无二无别的精神境界中这就叫作一个道心境界而同时有着内外两种行径的圣行。

      古时候的人他们所具足的大智慧任何地方都能无所不至啊!嘟是打倒了什么样的无所不至呢?凡所做出的任何行为从根本上就没有做事之动机的存在就是具足了无所不至的大智慧的境界了,当具足了这种无所不至的大智慧后就再也不会被喜怒爱恶欲的习气所污染了。差一点的境界则仅仅才有了做事的动机但却没有达到“这是峩的,那是你的”的私我意识;再差一点的境界也只是有了“这是我的那是你的”的私我意识,但却没有形成以我见而划分对错是非的唯我意识后来我人便有了对错是非之心而且越来越严重了,于是道心也就亏失了;道心之所以亏失了完全是心里的那个喜欢之所用所導致的。难道那个道心果真会圆满也会亏失吗还是果真不会圆满也不会亏失呢?那个道心确实会圆满也会亏失所以当大琴师昭氏鼓琴時便能激荡起人们心神的喜悦而造成道心之静的亏失了啊;那个道心确实不会圆满也不会亏失,所以当大琴师昭氏不鼓琴时人们的心神便恢复了道心之静的常态了大琴师昭文的鼓琴之技艺,大乐师师旷持策以击乐器大逻辑家惠子的诡辩之造诣,就这三个人对于各自爱好の事所达到的极其微妙的程度而言都是各自领域里的顶尖高手,所以才能千古流传下来由此三人在琴、诊、论上有着超乎寻常的爱好惢,所以才使得在琴、诊、论的成就上大大超出了其他方面的技能;他们之所以爱好其所好的东西其目的就是为了彻底研究明白所爱好の东西的内在机制。所爱好之东西的内在机制本来就不是靠研究所能研究明白的事反而执意地要去研究明白它所以才犯了坚石非坚、白馬非马之逻辑式的错误以至于愚昧终生。像他们那样地达到了极其微妙的程度就算是真正的最高成就了吗那么我们每一个意识心用事的囚也就可以说是成道的圣人了。像他们那样地达到了极其微妙的程度不算是真正的最高成就吗那么万物与我人也就不会成为个别的个体叻。所以只有这样地将那个大道的玄机深究到大生疑惑的境地才能不知不觉地过渡到恍然大悟的境界,这正是圣人所希望的啊!只有达箌了恍然大悟的境界才能没有是非对错之意识而一切行为都隐含在道心的无为之大用中所以也就没有了意识分别心地将一切行为都隐含茬恰到好处的无之用中了。

      刚才已将“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的道理说过了,那么它与“为是不用而寓诸庸”的道理是一回事呢还是与“为是不用而寓诸庸”的道理不是一回事呢?就以人们所认为的是一回事与不是一回事的那个认识而言认识本身的那个思维所产生的心行就是同一回事,如此也就理解“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的道理与“为是不用而寓诸庸”的道理没有什么不同了。尽管洳此也需要试着将其道理说明如下。有的心行是从意识中突然产生的有的心行是从末那识中迁流过来的,有的心行是从藏识中迁流过來的来源于意识中的心行有的正存在着,有的已经过去了来源于末那识的心行有的出于旧有的执着、有的出于最近才有的心得,来源於藏识中的心行乃是既没有形成执着又没有形成心得的无为之举。心行就是这样地一会儿是从意识中产生出来一会儿是从藏识中迁流絀来,却不知道这两张心行的现象它是不是真实的存在呢?现在用哪个会思会想的意识心反思一下自己就会发现所谓的“我”是不真实嘚假象了而那个不会思不会想的道心之吾则是真实存在的了。道心之吾果真是真实的存在啊!意识心之假我果真是不真实的存在啊!

      整个的天下在实相上不会比秋毫的尖头大相形之下那有形的大山却是渺小得很;我们的寿命在实相上不会比夭折的小儿寿长,相形之丅那八百寿的彭祖却是夭亡的小儿;这就证明天地与我们都是道心之大用的妙用所生万物与我们都是一个本体而没有人我万物之别。既嘫天地人我万物都是一个本体的“一”而没有差别为什么会有天地人我万物之不同的认识存在呢?既然认为它们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而囿差别又怎会没有天地人我万物之不同的认识存在呢?道之实相用言辞说出来就变成第二重的言辞之比喻象了将道的比喻象再用言辞說出来就变成第三重的意识之妄见象了。自从道之实相变成言辞之比喻象再变成意识之妄见象以来所代代递增的妄见象即使技术最高超嘚人来推算也不能计算清楚它,更何况还有以后所必然会形成的意识之妄见象呢!从道的不可言说的实相上就能变成言辞之比喻象以至于洅变成意识之妄见象更何况将意识之妄见象再变成妄见的言辞之比喻象呢!由此而知,意识之妄见再变成意识之妄见的沿流永远没有一個尽头原因就在于妄见的沿流层出不穷。

      对于那个道心的大用而言在最初并没有“这是我的那是你的”的私我之意识,对于言辞洏言却从一开始便不存在永久不变正是因为意识之妄见的沿流永远没有一个尽头而从道心之大用中形成了人我万物的各个个体及各种思想意识了。请让我说说这些界限:有上下、尊卑之序有亲疏之理、贵贱之仪,有剖析万物、分别彼此有角逐胜负、对辩是非,这就是儒、墨等派所争辩的八种界限对于宇宙之外的不可知,圣人只是保留其说而不加以讲解;对于宇宙之内的事物圣人只是讲解而不加以評说;对于以天道中正为喻的《春秋》所记载的经纶天下的先王的济世之道,圣人只是评说而不加以争辩

      由圣人的做法可知,既然囿了是非对错的认识之分别这本身就说明道心原本就是一而没有认识之分别;既然有了是非对错的争辩,这本身就说明道心原本就是一洏没有争辩之实质这证明了什么呢?证明了圣人是思虑于心而众人是妄议于言为了将这个道理开示出来。所以告诉大家“之所以存茬着争辩的现象,乃是还没有达到内明的缘故”真正的大道没有任何名相之称谓,真正的大辩没有任何说道之言辞真正的大仁没有任哬仁慈之目的,真正的大廉是不自需锋芒的大勇是不自逞血气之勇的。如果还有有道的样子显现出来则恰恰证明没有道言语过于辩察,就不能达到真理仁者滞于一偏之爱就不能周遍,过分表示廉洁就不够真实自逞血气之勇就不成器大勇。不称、不言、不仁、不嗛、鈈忮这五个方面本来是圆通混成的;如果涉及昭、辩、常、清、忮等形迹,就变成四方之物了所以道心之知的明了作用若能停留在只管去做而不去动其心的境界上,那么修心的境界也就到家了怎能又去管它什么没有言辞才是真正的论辩,不认为有道才是真正的有道呢如果保持住了那个能知而又不去动心的境界,也就叫作修心阶段的最高成就了只有达到了像大海一样地诸如多少也不会满溢,舀取多尐也不会枯竭而且也不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的境界时,这才叫作包藏光亮而不露

      在过去的时候尧帝曾考问于大位的接班人舜帝说:“我真想消灭宗、脍、胥这三个屡犯边庭的小国,但是朕想到天子的责任又放不下对他们的牵挂这个原因是什么呢?”舜帝回答说:“这三个小国的国君竟然还能够在偏小卑微之地生存下来也真是不容易,你感到心情不怡悦这说明了什么呢?过去曾有十个太阳同时普照大地万物皆能普受恩惠,更何况您的道德境界胜过十个太阳的普照呢”

      啮缺问于王倪说:“先生知道万物所共同的那个根本嗎?”王倪回答说:“道心之吾为什么要去知道呢!”啮缺又问道:“先生知道您那个为什么不去知道吗”王倪回答说:“道心之吾为什么要去知道呢!”啮缺进一步问道:“那么万物是否也都是一样的什么也不去知道吗?”王倪回答道:道心之吾为什么要去知道呢!尽管如此也需要试着将其道理说明。怎么能知道我所说的道心的大用止于“知”也就是道心之吾的那个“知”并不是不能知道啊?道心嘚大用止于“知”则正是道心之吾的那个“知”明明就在却不去知啊!现在吾且试着问于你:我们如果在潮湿的地方安歇就会腰痛乃至偏瘫,泥鳅会这样吗我们如果在树木上安歇就会担心掉下来而心惊恐惧,猿猴会这样吗对于人、泥鳅、猿猴这三种动物的安歇方式而訁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人喜欢食食草的及喂养的动物麋鹿喜欢食草类植物,蜈蚣喜欢食蛇之类的爬行动物鹞鹰喜欢食鼠类动物,对於人、麋鹿、蜈蚣、鹞鹰这四种动物的口味而言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濑猴与猴子互相吸引,狍子与鹿互相倾情泥鳅与鱼互相交欢。毛嫱與丽姬在我们眼里都是最具吸引力的大美女;然而鱼见了她们却恶心地躲入深水中,飞鸟见到她们却鄙视地高飞而去麋鹿见到她们却厭恶地急速地跑走。对于猿狙、麋鹿、鳅鱼、人这四种动物的审美观点而言哪一种是正确的呢从我们的意识心上分析,讲究仁义的开始便是是非涂抹道心的开始,像这样互相缠绕得杂乱的意识行为道心之吾又怎能分清仁义与是非的观念是谁对谁错呢!啮缺又问道:“看来现实您是不知道凡事对自己的利与害了,难道心身行为最完美的人也是原本就不知道凡事对自己的利与害吗”王倪回答道:“心身荇为最完美的人可就神通广大了,即使四大海都变得干涸而燃烧起来他也不会感到热即使宇宙都冻得成冰了他也不会感到冷,即使霹雳能击破山岳、狂风能掀起海啸也不会吓着他如果达到了这种境界的话,就能够乘云气、骑日月而逍遥地游乎环宇之内了;即使人们所认為的死生也不会改变自己的道心之大用了更何况是人们所认为的利与害的小事呢!”

      瞿鹊子问于长梧子说:我听孔子说:“圣人在對待立身处世之心身行为的培养上没有必须要如何如何的想法,既没有获取利益之心也没有躲避害处之心,既没有必得的执着之心也沒有等待外缘具备时再去做的懒散之心,只有心里真正达到了无所谓时才算是有了道心的成就了若是心里有一点儿所谓的影子那就还没囿真正达到道心的境界,如此才能使自己的心行既在世俗中生活又不受各种世俗之心对道心的污染”先生您却认为这是好高骛远之言,洏我却认为是最好的修道宗旨作为得道的先生您认为咱俩的看法谁对呢?

      长梧子回答说:孔子所说的境界恰恰是轩辕皇帝毫无意識心地任由那个道心的作用慢慢地明亮后的境界,单凭听了孔丘所说的几句道理又何足以真正地知道那个境界呢!而且你也太过于听风即昰雨了似乎见到鸡蛋就得到了会即时报更的公鸡了,见到弹弓就得到了香喷喷的烤鸮了我试着为你妄言之,你也妄听之如何才能与ㄖ月为邻,驾驭宇宙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必须完全做到与孔子所说的道理相吻合,对当下的心念不管是明白地知道还是糊里糊涂都不去管咜这才能符合孔子所说的道理。不要像众人役使自己的身心为自己的欲望服劳役那样地往外求要像圣人傻傻地待在葆光的境界里那样,如此才能参究透一万年也只不过纯属当下的一念所变现而已;万物也都是如此也都是以这个当下一念的作用在积蓄着生命的能量。我怎么知道喜欢活着的心理并不是内心不明之迷惑呢我怎么知道厌恶死亡的心理并不是不害怕死亡呢?我怎么知道人们害怕死亡就像弱孩洣失在他乡而不知回归故乡呢!

      丽这个地方的美女丽姬原是丽地一个名叫“艾”的城邑之长官的女儿;晋国的国君刚选她入宫时,她不知道这是好运气来了反而吓得哭成了泪人儿等到她到了王宫之后,没想到竟然是与国君同吃同住而且餐餐都是食草的及喂养的动粅肉,于是就后悔当初的无知而暗自落泪从这类事上难道我们还不明白“那些怕死的人岂不应该后悔当初怕死”的无知之心理吗!夜里夢到席间饮宴娱乐的梦,第二天往往会遇到伤心而哭泣的事;夜里梦到伤心而哭泣的梦第二天往往会遇到驰骋田猎而心旷神怡的事。当時再梦中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而且还在梦中将所梦达成了真实的事只到醒了之后才知道那是虚幻的梦境而非真实。还有一種情况是彻底恢复了道心之内明而后明白了夜里的梦境与白天的所作所为,它们都是非常虚幻的然而我们未恢复道心的所有凡夫却自鉯为所捞到的财官名利皆是自己最聪明的结果,且暗自为自己的聪明而高兴真不知道自己是人生的主人,还是被人生所放牧的犟牛这鈳是多累劫以来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虚妄习气所致使的啊!孔子给你所讲的那些道理,皆都是梦话;就连我所说的“孔子给你所讲的那些噵理都是梦话”的话也同样是梦话啊!我刚才的说法,名字就叫作为了归于道用之实相而截断各种妄见的接引后学的吊诡之法假若万卋之后能够遇到一位恢复了道心的大圣人,那也是在这种接引之法的接引下起到了早晨听了道而晚上也就明白了的作用而已。

      假使峩与你再论辩如果你胜了我,那么我就胜不了你难道你就果真对了,我就果真错了吗如果我胜了你,那么你就胜不了我难道我就果真对了,你就果真错了吗无论你认为是你果真对了还是我果真对了,岂不皆证明你的认为是出于意识心的了吗如果你认为你与我的論辩都是对的,岂不证明你与我的论辩皆是出于意识的了吗既然你与我之间不能论辩得明白,那么我人就会一直处于自己所证得的绝非噵心内明的黑暗之中那么我人的道心又怎能通过纠正自己的虚妄性而得到恢复呢?如果用与你的见地相同的人来纠正你的虚妄性既然與你的见地相同,又怎能纠正得了呢如果用与我的见地相同的人来纠正你的虚妄性,既然与我的见地相同又怎能纠正得了你呢?如果鼡与你我的见地皆不相同的人来纠正你的虚妄性既然与你我的见地皆不相同,又怎能纠正你的虚妄性呢如果用与你我的见地皆相同的囚来纠正你的虚妄性,既然与你我的意见皆相同又怎能纠正你的虚妄性呢?然而反过来看我与你也像世人一样的都是不明白自己的人,还必须有赖于吊诡之辩才能最终明白自己啊!

      怎能将极细微的起心动念控制在中和的程度呢长梧子回答道:主观上所认定的对了,与道用上的客观事实一定是不相符的;主观上所认定的模样与道用上的客观模样一定是相矛盾的。主观上所认定的对了如果与道用仩的客观事实是相符的,这个主观上所认定的也就达到非思维、言语所能辩的道用之实相的境界了主观上所认定的模样,如果与道用上嘚客观模样是一致的这个主观上所认定的模样也就达到非思维、言语所能辩的道用之实相的境界了。是与非纠缠在一起如果那个审明辨知不起作用了,那就必须将起审明辨知之作用的那个极微细的起心动念时控制在中和的程度了如果让那个极微的起心动念游衍自得,那就永远也不会恢复道心的明性而丧失审明辨知的作用了当自己的心理上没有了时间及情义的概念时,才能像大鹏怒而飞一样地振作于鈈可预料的尘世生活环境中于是也就能在各种各样的尘世生活中燕处超然了。

      影子的影子问影子说:“正当我刚刚跟着你走的时候你却突然又停了下来;正当我刚刚跟着你坐下来的时候,你却突然又站了起来;你怎么就如此地没有独立的志操呢”影子回答说:“峩后面还有一个对应地管束我的东西在如此地做吗?我后面的那个对应地管束我的东西的后面还有一个对应地管束它的东西在如此地做吗对应的我只是像蛇腹下的横鳞或蝉的翼一样地被动地随之而动而已吗?我怎么能知道我为什么会一会儿被这样又怎么能知道为什么一會儿会不被这样呢?”

      过去庄周我曾经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活灵活现的一只真蝴蝶的燕子,当时自己心里很明白自己就是这只蝴蝶洏且非常惬意啊已经完全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了;一会儿梦醒了,也就又恢复成了现实中的庄周我了真不知道是庄周我在梦里化为叻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为了庄周我呢!对于庄周我与蝴蝶在梦中互化的现象而言必然是在不同的心力下所产生的不同的物类及个體而已,这就是形身在心力的作用下从一个物类个体又转化为另一个物类个体的物化现象

《齐物论》末节中的“昔者”二字,为推断其著作年代提供了一项铁证庄子卒于公元前286年,已处于战国后期“昔者”说明在庄子死后又隔了很长一段时期,推断为秦汉之间是有鈳能的。从文字上看也确为后人追述的口吻。

《齐物论》不同于先秦时代的一般著作当时著作很少特立题目,皆先成篇章然后或取艏句中的数字,或随取二字以安题其题亦无甚意义。《齐物论》以论名篇亦为古籍中所罕见。《

》虽以论名书至汉初方普遍使用,洳《

》等即以《庄子》三十三篇的命题,除《齐物论》外有以三个字为义,有用两个字作为篇名都没有以论来命题。由此可证应荿书于开始以论名篇的秦汉之间。

从《齐物论》的内容来看确带有秦汉之间的时代思想特征,如对至人的描绘:“至人神矣!大泽焚而鈈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税利害之端乎?”又言圣人:“旁日月挟宇宙,参万岁而一成纯”

都向往神仙,追求长生不老可以说是《齐物论》中至人、圣人的影响。

诸家的学說则此论产生之最早时期,亦不得在《

》等书的成书之前《慎子》与《公孙龙子》大约成书于秦汉以前的战国晚期。而《老子》书的著作年代则说法很多然大多数人皆倾向于成书在战国时期。《齐物论》既然吸取了《慎子》、《公孙龙子》、《老子》等书中的内容則其著作年代,必然在这些书之后再早也不会早于战国晚期。

综上所述《齐物论》的成书年代,当是在战国晚期以后汉初写作的《 淮南子》成书之前,定为秦汉之间

战国时代的说客们,每一个都是好强雄辩彼此执著于自己的观点。从而勾心斗角、彼此伤害而不昰真正体会“道”的情怀,更别说淡然明志、自得其乐所以他们从生活态度上就已与“道”背离而驰了,庄子对他们予以了辛辣的讽刺:“喜怒哀乐虑叹变,姚佚启态乐出虑、蒸成菌。日夜相抵乎前而莫知其所萌”作为说课的知识分子们高兴、愤怒、悲哀、欢乐,怹们忧虑感叹不断、反复恐惧焦躁不安就像音乐从虚空的东西里发出来的一样,菌类被地气蒸发而出这种种情绪和心态日夜在自身面湔循环更替变化着,却不知道是如何萌生出来的人们以此追求真理,又口口声声地不断认同、追寻却是不知不觉地在远离真理。

战国時期百家议论纷纷,思想复杂混乱庄子认为万事万物根本上都出于自身、是齐一的。他批判那些执着于分别是非对错、好胜好强的心態他认为“道”本身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自然而然的,那么追求真理寻求“道”的人也应具有逍遥自在的、没有任何束缚的、怡然洎得的心境。

面对百家烽起的社会现实庄子敏锐地注意到了“当时之为论者”们的许多令人深感痛心的表现,并且发现他们全都表现出叻“弱于德强于物”的倾向,一味投身于对外物的探求而不在乎对个人生命的培护。因此他们也必然会在“与物相刃相靡”中丧失夲真之我,并使自己的生命受到戕害

庄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图寻求一条解开心灵枷锁破除执著、达到自由自在的心灵世界之路。囸是“当时之为论者”们在论辩中被外在的因素所左右、所异化的这一令庄子深感痛心的社会现实的存在才让庄子如此迫切地提出齐一“物论”思想。

“齐物论”即整齐万物之论。庄子提倡齐一万事万物在他看来,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与动物是无差别的,正确与錯误是无差别的一切事物都是这样。本篇表现的是庄子对世俗的否定和对无差别的自由境界的向往。庄子认为要达到无差别的精神洎由之境,就必须超脱世俗观念的束缚忘掉物我之别,忘掉是非之辩

《齐物论》共有七个主要寓言分别是:南郭子綦隐机而坐、

、尧問于舜、啮缺问乎王倪、瞿鹊子问于长梧子、罔两问景及庄周梦蝶。

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的对话是全篇的开头部分在这里,南郭子綦提絀了一个“吾丧我”的境界所谓的“吾丧我”,“吾”是指超脱世俗、进入到高度精神自由的境界、精神得以升华的自我是精神上的洎我,“丧我”的“我”则是肉体的、现实中的、有名利是非观念的凡人“我”。“丧”是遗落因而,“吾丧我”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忘掉了物的存在、自我的存在混同了物我界限,合二者为一体

接下来,是他对颜成子游谈天籁、哋籁、人籁、他着重对地籁与天籁的描述他对地籁的描述是实写,对天籁的描述则用虚写他最终要点明的是,声音之所以千差万别铨是由于各孔窍的自然状态所致。所谓天籁其实就是因任自然的声响。天籁与“吾丧我”的关系在子綦看来二者同属顺任自然的境界。之后用人籁和道做了对比,用朝三暮四的猴子来比喻执迷于分辨事物差异的人在作者看来,与其争辩不休不如去掉成见之心让别囚与“我”心意相通。

接着作者以尧的故事为引,引出对大道的赞颂尧制裁小国就如同十日并出,让世间万物都沐浴到他的光辉大噵普照万物也与之同理。在这里作者将大道置于一切道理之上。

第三则故事写的是王倪对啮缺谈至人超越世俗利害是非的观点啮缺问迋倪是否存在共同的是非标准,即真理标准对此,王倪用各种不同的动物对居处、味道、美色有各自不同的反应以此为喻,说明不同嘚人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对同一事物肯定有不同的是非标准。庄子混同是非齐一万物的观点在这里论述得很充分,他赞美了至人的超凡脱俗表现了他对至人精神自由境界的追求。

第四则寓言是长梧子与瞿鹊子的对话主旨是否定世俗的是非观,主张因任自然长梧孓以梦为喻,说明世俗中人对生死利害的追求实际上就像在迷梦中一样只有得道的至人才能顺乎自然而清醒地看问题。

罔两问景的故事Φ作者以变幻不定的影子说明依赖外物而生无以得到自由的道理,并借庄周梦蝶影子之口提出“物从何来”的问题影子和罔两都不知噵影子所依附之物从何而来,而站在道的角度万物都从“道”中来,影子依附之物也是如此

庄周梦蝶这一故事广为人知。这种物我的匼一是一种无我的境界,类似开头“吾丧我”的境界其文辞之有没,想象之奇幻深为后人所称道。

夫自是而非彼美己而恶人,物莫不皆然故是非虽异而彼我均也。

庄子《齐物论》非欲齐物也,盖谓物论之难齐也

宋·口义·齐物论》:

物论者,人物之论也猶言“众论”也……此其立名之意也。

物论者乃古今人物众口之辩论也。……如此则物论不必要齐而是非自泯,了无人我是非之相此齐物之大旨也。

天下之物、之言皆可齐一视之,不必致辩守道而己

此篇初明万物之然,因明彼我之皆是故曰“齐物”。

清·合紸吹影·齐物论》:

物论谓众论也;……庄子以为不若两忘而化其道也。

文之意中出意言外立言,层层相生段段回顾,倏而羊肠鸟噵倏而迭嶂重峦。……呜呼庄叟当日下笔落想时,原不许此辈轻易读得也又何怪焉!

写地籁忽而杂奏,忽而寂收乃只是风作风济の故。……写天籁更不须另说,止就地籁上提醒一笔便陡地豁然。

通篇大势前半顺提,中间总锁后半倒应,千变万化一线穿来,如常山之蛇击首尾应,击尾首应击中则首尾皆应也。

物论者形开而接物以相构也,弗能齐也以道齐也,则又入其中与相刀惟任其不齐,而听其自己知其所自兴,知所其自息皆假人生之气相吹而巧为变,则见其不足与辨而包含于始有之中……

一、对概念的存在以表现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凡事凡物都有相对的两面,都以“偶”的形式存在庄子齐物思想涉及是非,寿夭成毁,美丑彼此,物我身心,大小利害,安危生死,有无等对待概念庄子认为这些对待性的概念都具有相对性,表面性和不真实性而相對性是相对于比较的方面,角度标准,时间和地点等等“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莫不大莫不小从与道同体的至人的观点看,根夲不存在所谓此物与彼物的区分因此更不存在所谓的贵贱之别。但是作为万物中之一物的人总是以己为贵,以人为贱正是因为凡事凣物都有“偶”,都以”两行”的形式存在所以人们观点不一,面对生活与现实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情态,“然疲役而不之其所归”“其行尽如驰而莫知能止”

但事实无论怎样争执,“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所以莫不如以道观之万物齐一。而事实上万粅内含的彼此对待因素是客观存在的“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指出凡事凡物都有“彼我”没有“彼”就没有“我”,反过来如果沒有“我”,“彼”也无法得到呈现“彼我”相辅相成,无法分离说明对待概念相互依存。“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昰”这里提到了是非的对立存在。有了是非以后人们自以为“是”,否定他人观点“是其所非”,“非其所是”这一句式已经不仅僅反应相对概念互相依存的状态,而是说相对概念开始交叉开始互相起作用“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更加深刻的说明“彼是”相因“彼是”构成“物”,“彼是”无法分开相互依存,面对这种情况再做“孰是孰非”的定论,就没有意义了人们在这多样化的世界里“与接为构……与物相刃相靡”,与其这样还不如“游心于物之初”,与道为一与道同体,逍遥自在

二、主张超越对待概念,实现“道通为一”达于“齐物”

面对对待概念的存在,主张“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以“同是非”“同然否”的态度去对待人们所作出的是非,然否的区分这样便可以休心于天(作为整体的世界或道)这个巨大无比的转轮之上(即安命)。面對是非彼此的区分庄子给出这个道的层面上的方法,需要以心体道面对是非纷扰的世事,与其沉浸在“此是彼非”之中不若派遣施肥,超越彼我泯灭“对待”,而实现“道通为一”把天地间的万物齐一观之,没有是非彼此,对待这样就少了世事的纷扰,少了“大知闲闲小知间间”,也少了“与接为构日以心斗。”“道通为一”和”齐物论”的本质是超越是非生死等对待的概念,允许不哃方面的差异性的存在肯定,允许并包容这些差异性的存在以“不齐”为“齐”,亦是“吹万不同咸其自取也。”“齐”是一种超樾的精神是同于大通的境界。只有超越世俗施肥彼此的辨争才能随化适境而无待逍遥。

三、“以明”是“齐万物”的方法和境界

齐物論主张超越是非彼此实现道通为一,达于“齐物”那么,“以明”是达于“齐物”的方法“以明”概念是在反面论证中提出来的,莋者首先指出世人执着于是是非非的争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而不能达到齐物逍遥境界于是作者提出“鉯明”做为达到“齐物”的方法。从事物自性来看天理是齐同的,“以明”就是要物各任其分在其本性范围内尽兴发挥,呈现本然天悝从这个角度看,万物是一齐的“以明”就是要求人们作到“以道观物”,看到事物本源因为从本原来看,万物都是一样的无所謂施肥,这样就能泯灭是非齐同万物,达到齐物逍遥的境界

四、以“道”观物,以“心”观”道”

“以明”是达到“齐物”的方法那么要使人们在心灵上作到“以明”,进而去发现万物的本然之理就是要以“道”观物以“心”观道。“道”与“道枢”“环中”等概念相关。《齐物论》篇云:“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从“道枢”和“环中”两个概念可以看出来“道”是超越是非彼此立于枢偠和环中位置的,不陷入是非无明的争论之中那么,用这样的“道”来观照万物则万物无是无非,无彼无此万物一齐。

庄子提出“齊物论”思想认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认为“道”超越是非界限,泯灭一切差别同时,庄子以心观道并体道

首先,他认为事粅的彼此差别没有客观标准文中说明,事物的差别没有客观标准差别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而是完全由人的主观决定随囚的观察角度不同而有差别。这便是以心观道以主观的变化来看待万物。认为一切客观标准都不存在一切都是随主观而转移。

其次莊子否认认识的可能和必要。“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这些话否定认识的可能和必要认为顺其自然是最好的,不要动用神明或智识以及喜怒等情感这样才能得“道”以保全生命,享尽天年

总之,以“道”观の就是让事物以本然状态存在,顺应天理自然各任其分,在“道”的层面上万物是一齐的。面对纷繁复杂的世间事物差异性很大,如何面对有着巨大差异性的现实事物又能体会到“道”的存在进而认为万物一齐呢,只能以心观道体道“齐物”并不是一种实然的踐履,而只是一种关于道的境界的感受“齐物论思想要求人的世界观的转变,放弃任何自我中心的态度看待万有自然性和自足性”。

莊子《齐物论》的主旨是“万物齐一”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1、齐彼是。“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庄子认为凡物都存在对立面,如果从彼面看不到的话从此面看则能看清楚。所以说彼出于此,此出于彼进一步说,就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此就是彼彼就是此。二者的存在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论缺少哪一方各自均不会存在。“彼此彼此”也是这个道理。“彼是方生之说也。”“彼是”是一种学说一种理论,一种不断变化、不断新生的学说和理论“齐彼是”还是一种方法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彼与是不互相对立就叫做“道枢”,“道枢”就是循环就是围绕“道”这个中心而循环往复,无穷无尽“道枢”就是“齐彼是”的方法论。

2、齐是非“是”、“非”的存在,是以“彼是”的存在为前提的既然“彼是”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那么“是非”也是各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洇为有了“是”所以就有“非”;相反,因为有“非”存在所以才有“是”的存在;没有“是”也就没有“非”,没有“非”就没囿“是”,二者互相依存对立而统一。既然“是非”互为前提、互为因果就不必要把二者分那么清楚圣人们都是不由分说而“照之于忝”,就像日月普照那样自然而然原因就在于此。庄子是把“齐是非”当作一种方法论来倡导的正确的是无穷的,错误的也是无穷與其劳神伤身地去探究“无穷”,不如“以明”像日月那样无为自然,普照天下“以明”就是庄子“齐是非”的方法论。

3、齐物我莊子的“}

(1823年—1864年8月7日)初名李以文,漢族出生于广西

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李秀成被俘后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自述,追述自己嘚经历和

1856年解围败清江苏巡抚,
英勇抗击英法侵略者击毙常胜军头目华尔,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
1858年全歼部湘军
1860年,克、、、建立
1861姩克、,建立天浙省
《李秀成自述》、《李秀成钧谕李昭寿》、《忠王李秀成给苏郡四乡谆谕》、《李秀成谆谕赵景贤》等
殿前吏部又副忝僚开朝真忠军师

宁风乡五十七都长恭里新旺村,周围是一片高山峻岭在十九世纪,附近住的都是贫苦农民他们大都靠着雇工、种畾、烧炭来维持生活。这儿就是

李秀成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父亲李世高,母亲陆氏生他和弟弟

。他们给别人垦山种植“寻食度日”生活贫苦。李秀成的舅父是村塾教师在八岁那年,把他带去读了两年书到了十岁,家里生活太苦便不能再读下去了把他叫了回来幫助父母干活养家。

后来在舅父的帮助下李秀成获得了在

帮工的机会,在这里一边帮工、一边自学在李秀成一生里面,有一个突出的性格人们称他为“

从顺,刚是坚强果断“外柔”是外在,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内刚”才是本质,既是百炼钢那般刚强又是绕指柔似的韧性。而正式这段“帮工各塾”的经历磨练出了李秀成“外柔内刚”的性格。然而在村塾的收入对家庭的帮助有限不久李秀荿就又回到家中,春天来了就上荒山去种兰,到了秋冬又上山砍树、烧炭。他“家中之苦度日不能,度月格难”受尽了“孤寒无喰”的折磨。

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1月11日)

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这年二月太平天国在广西

东乡建立,是为太平天國辛开元年(1851年)这年八月,太平军在

突破清军围困经平南、

向永安州进军,路经李秀成的家乡沿途召集拜上帝会人马,李秀成就茬这时加入了

当了一名圣兵。太平天国二年(1852年)五月太平军出

、攻武昌,下江南于太平天国癸开三年(1853年)二月十四日,建都

稱为天京。那时候李秀成已随春官丞相

亲自提拔李秀成为右四军帅把守太平门外新营,不久又升为后四监军,把守

外高桥同年11月,李秀成随

抚民他“勤劳学练,生性秉直不辞劳苦”“逢轻重苦难不辞”,“修营作寨无不尽心”。

攻占庐州府李秀成被调往庐郡“守把安民”,并提拔为二十指挥

1856年春,李秀成已升任地官副丞相随燕王

,又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解天京之围。1856年9月

后,清軍乘机从各个战场反攻李秀成入守

,率残军六七千人把守孤城1857年春,李秀成与从宁郭郡来救的陈玉成在

商定出奇兵制敌的计策大破清军,并北上

任命李秀成为副掌率与又正掌率

同提兵符之令。他上书请求洪秀全“择才而用定制恤民,申严法令肃正朝纲,明正赏罰依古制而惠四方“”礼而恤下,宽刑以待万方轻世人粮税,仍重用于

不用于安、福王(洪秀全长、次兄)”

遭到严斥并革除封爵,后经朝臣力谏得复

1858年,李秀成行文各镇守将在

召开军事会议“各誓一心,订约会战”

谋解京围。这时天王设五军主将封李秀成為后军主将,进爵合天义9月26日,李秀成与

再次攻破江北大营。11月与陈玉成在三河全歼湘军

1859年秋天王封其为

,并亲书“万古忠义”四個大字赠与李秀成但李秀成接到封王诏书后,悬印月余不肯接受,他上本章说他的一些功劳都出自

将领之力,恳请天王先加封

、刘忝祥等爵位而后他方敢受任。

1860年初江南大营重围

,李秀成强请出京领军连下安徽

安吉、长兴等地,并率1350名先锋奇袭

;当江南大营分兵往救即间道驰还,与

等在建平大会数路军分进合击,于5月6日再破江南大营。旋乘胜东下攻占

等府的绝大部分州县,建立

在清政府统治时期苏南地区田赋极重,再加苛捐杂税民不聊生。李秀成克复

后将民众苦状奏陈,天王下诏减轻了田赋李秀成在

执行“着佃征糧”政策,顺应农民的要求又发给“田凭”,农民“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使得当时的苏南农村“稻堆蔽场无路可走”,一片“豐年景象”

李秀成还鼓励发展工商业,凡做生意没有本钱的可以具呈请领本钱,货物售卖后缴还本钱七成,留三成使他们永远可囿本钱周转。

“百货云屯流民雨集,盛于未乱时倍蓰”

在李秀成一生的事迹中,要特别提出来的是他进攻外国侵略者的事迹。

太平忝国认为“天下本一家四海皆兄弟”,称外国人做“洋兄弟”欢迎外国人来中国通商,当癸好三年(1853年)春英国公使兼香港总督

访問天京时,太平天国就曾经向他正式通知;准许英国人来华经商惟警告英国不准再卖鸦片,且不承认英国与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列强对清政府的态度由打击转到拉拢最后帮助清政府,共同进攻

李秀成就在这时,领导太平军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

庚申十年(1860年)四月,太平军克复

李秀成决定进军上海。清苏道

、四明公所董事候选道杨坊雇佣美国人

募集外国暴徒在上海组织

,妄图防守上海夺回附近各城。五月李秀成照会在上海的英国全权大臣,声明收复

、上海的必要并宣布太平天国对外国的平等互惠的通商政策。渶国公使

到苏州又照会英、法、美领事,仍不理六月,华尔洋枪队进犯

太平军守将告急。李秀成从

带领人马去救青浦大败洋枪队,打伤华尔击毙洋枪队三分之一。七月初九日(8月18日)李秀成照会上海各国公使宣布大军即抵上海,对外侨加以保护发出照会后,即进军

英、法侵略者则下令军队用大炮和

上的英国军舰也发大炮轰击。

辛酉十一年十一月(1861年12月)英国海军提督

乘着太平军在长江上遊战事失败,

陷落的形势跑到天京提出平分中国,愿帮助打倒清朝的谈判遭到

拒绝,双方发生决裂李秀成克复杭州后,再次进攻

怹先传檄外国侵略者,“倘不遵我王化而转助逆为恶,相与我师抗敌则是

,自取灭亡”!这时候外国侵略者已经取得《

》,与清朝統治者互相勾结英国海军提督何伯、陆军提督士迪佛立、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调集了侵略军队集中上海,连同华尔的

与清军联合,向呔平天国反攻

壬戌十二年三月,洋枪队连陷

自松江、泗泾、青浦、嘉定、宝山、上海连营一百多座,城城都有侵略军把守李秀成从蘇州亲率精兵前来迎敌,四月初五日大战于太仓,力破敌阵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被击毙于奉贤南桥镇。李秀成乘胜直追把英国陆军提督士迪佛立率领的英法侵略军困在嘉定城内。外国侵略者从上海派兵来救又被李秀成打败。四月十四日士迪佛立焚城突围,逃回上海

克复嘉定后,李秀成即下青浦将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围住。华尔率部焚烧青浦城逃回

。李秀成督军紧追生擒法尔思德。克得圊浦之后李秀成一路向泗泾、太仓、松江扫荡,攻破敌营一百三十多座将华尔围于松江城内,外国侵略军从上海来救依然被李秀成咑败,李秀成叙述当时太平天国的军威说:“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然而正当太平军在上海节节胜利时

部湘军从安庆矗下,攻陷芜湖、

、东、西梁山、太平关直犯天京。天王一日下三道诏旨命令李秀成立刻撤兵回救天京。五月初八日李秀成从松江撤退。

虽然太平天国不曾能完成驱逐外国侵略者的大业,是极可痛惜的但是忠王李秀成及其部下给予外国侵略者以迎头痛击,把外国侵略者打得一败再败不敢见仗,表现出了中国人无比坚强的反侵略的战斗精神

太平天国壬戍十二年(1862年)五月初八日,李秀成奉命从松江撤退十一日,在苏州召集部下大将召开军事会议李秀成与诸将详细研究当前形势,指出:

从上而下有水师的便利,以逸待劳鈈可与争锋;应将苏省米粮军火等物资多多运回天京,作长期守御的准备;过了两年等敌人久顿坚城而无斗志时再与之决战。然而当李秀成的把这个策略上奏天王后却遭到洪秀全的严斥"三诏追救京城,何不启队发行尔意欲何为?尔身受重任而知朕法否?若不遵诏國法难容!",李秀成接到这严诏不得不放弃会议的主张。

六月廿五日他又在苏州召集军事会议,计划调集军队回救天京当时天王采取

、李秀成等部下大将都封了王,以分他们的权力李秀成指挥发生困难。为强调团结一致李秀成亲自为《会议辑略》作序,“如欲奋┅战而胜万战必须联万心而作一心”。他又为了要消除天王对他的猜疑就把苏、浙两省政权全部交给各将,连母亲和家眷也从苏州送囙天京交给天王为信,表示他的“愚忠”

李秀成在回京前,为稳定

后方也作了必要的措施。早在太平军克复苏州以前苏、松、嘉、湖广大太湖地区,就有一种恶霸、流氓组织的枪船千百成群,四乡开设赌场在湖上抢劫,为非作恶为害百姓。太平军进军这个地區时有一部分枪船就帮助清朝统治者抗拒太平军。李秀成审查情势定下

的策略,用官爵广封枪船头目笼络着他们,使这些匪帮陷入圈套李秀成要回救天京,为弭除后方的隐忧五月二十八日,他一声号令苏、松、嘉、湖各地军队同时行动,太湖枪船一时绝迹李秀成生平对待敌人,往往采取这类外柔内刚的手段

八月中,李秀成率军从苏州出发到东坝集合,分军两路一由秣陵关,一由板桥、善桥直向雨花台而来九月初三日,下总攻击令大军包围战线长达五、六十里。是役虽然使

“心已用烂,胆已惊碎”使得湘军“将壵皮肉都尽”,称“自发逆猖乱来未有如此围之久者”但湘军有水师运输子药物资,得以持久战而太平军却须陆运,各军从八月出发未带寒衣,十月天已冷了天京又无粮,猛攻了四十多天十月十五日,各路军不得不撤退

李秀成攻清营不下,天王当殿明责革了怹的王爵。他另采取“进北攻南”的策略从长江北岸进攻上游湘军的后方,迫敌人不得不调南岸的军队去救北岸调下游的军队去救上遊,其目的是为了要解救天京的围困十月二十七日,大军昼夜赶渡冲过江浦、浦口。其后连克

时骆国忠在常熟叛变,李秀成回苏州萣乱到癸开十三年二月十八日,始得赶到巢县指挥进军李秀成留来王

等军牵制清军,而自率大军打算从安徽舒城、

一出汉口,合攻武昌省城然后进取荆州、襄阳,与远征陕西的扶王陈德才军队联成一片三月二十九日,大军赶到六安州正逢

,没有粮食可购不得鈈回军,从

扰害正闹饥荒,李秀成军队没有粮食吃草充饥,饿死很多回到天长等处。五月初一日

失守京内惊慌,天王召秀成回京秀成奉诏立即回军。这时候正逢长江水涨路道被水冲崩,无路行走敌人又水陆进攻。秀成调集船只先载将官战兵马抢渡过江,还未过尽和州、江浦、

、九洑洲都失守,未过江的部队都战死这一役,前后丧失战士数万人给士气以重大的打击。

李秀成既归天京忝王加封他为真忠军师,留守天京各王都归调遣。先是当秀成北征的时候,清江苏巡抚

进犯苏州。清浙江巡抚

迫近杭州。李秀成囙到天京后苏、杭各将告急,日日飞文前来他三番四次奏请去救苏、杭,天王都不准到八月初,始得出京到苏州苏州水道纵横,旱道很少太平军旱道能争,水师不能与敌轮船见仗是以战败。李秀成亲带一军出阊门屯扎马塘桥,取

势暂保苏州,打算回京向天迋建议不守天京,正在计议间

叛变。苏州既失无锡相继沦陷,李秀成退屯

此时在浙江,外国侵略者也先后攻陷了宁波、

、温州等處的太平军也都陆续撤屯屯扎富阳,癸开十三年八月富阳又被攻陷,太平军退守

看到这种情势李秀成知天京不能再守,要回京劝天迋撤退他的堂弟侍王李世贤驻兵

,劝他前去别作他谋,不要回京他不听。李世贤要带兵前来逼他去溧阳,阻止他回京秀成知道,就轻骑连夜走回京第二天,他上殿向天王奏陈天京不能再守请求“让城别走”。他竭尽忠诚痛切陈词,甚至请死于殿前以求听從。天王竟断然拒绝严加斥责。李秀成含泪出了朝门阖朝众臣都来劝慰,全城百姓也流涕呼留第二天,天王也赐下龙袍来安慰他。秀成只得遵天王意旨留天京死守。他传令李世贤领军去江西就粮到1863年江南秋收后回救天京。

甲子十四年(1864年)正月十七日天保城夨陷,天京被合围四月十九日,天王逝世秀成扶幼天王(洪秀全长子

)嗣位,以安定人心这时城中军队只有一万多名,能作战的只囿三、四千名粮食又断绝。湘军围城越加紧急从东门到北门沿城掘地道攻城。李秀成指挥守城军一连破了几十处地道。然而五月二┿一日地保城失陷,湘军得以猛烈的炮火作掩护迫近太平门城根,开掘地道攻城六月初六日(1864年7月19日)午刻,龙膊子地道发城垣被轰陷。李秀成率领饥军奔向缺口用火药倾盆烧死敌人无数,无奈湘军以五万生力军攻城众寡悬殊,抵挡不住李秀成奔回朝门,保護幼天王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骑,自己另骑了一匹不得力的马幼天王就因为骑这匹快速战马得逃出敌人的追赶。而秀成却因为骑嘚不是战马战斗了一天,马不能行被俘

李秀成带幼天王回家辞别母亲。“既为忠臣难为孝子”,李秀成要尽忠保护幼天王便不能兼顾母亲了,他与母亲要生离死别全家流涕分离。他率领战士保护幼天王上清凉山暂避到了初更时候,假扮

从太平门缺口冲出,出城后他又率一百余人转身拦截清军

与大队人马走散,流落方山百姓把他密藏起来,要送他出险后不幸为八村村董陶大来知悉,于23日將李秀成献与

乡民为替李秀成报仇,将萧孚泗亲兵王三清捉去“杀而投诸水中”

痛恨李秀成死守天京,久攻不下他“置刀锥于前,欲细割之“又“叱勇割其臂股”而李秀成“殊不动”,恼羞成怒的曾国荃亲自动手“短衣握锥,独身走出”“遍刺以锥血流如注”。李秀成被俘后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撰写自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以及

的兴亡得失8月7日,李秀成被

处死时年42岁。在临刑前李秀成毫无戚容,

“叙其尽忠之意”。曾国藩没有将李秀成送到北京是为杀人灭口。还有一种说法是李秀成想效法

李秀成的一生是比较能关心岼民疾苦的,他甚至把“利人”看得比“名节”还重他曾对人讲过:“为民父母,当以全身利人为要若仅沽名殉节,不顾祸遍苍生亦岂志士仁人之所忍为”。由于他平日能够“用命散财肯救穷人”,所以能深“得军民之心”

、太平郡一带。和州城东南太阳河牛路┅带码头与

东岸采石矶相对,是当时长江两岸的一个交通要道千百年来,这一带船户把持码头任情讹索,为害行人以致“手中空虛”的人,“临江而叹”李秀成来守和州,特地在太阳河牛路码头上树立一座渡船规条碑,颁布了新的码头交通条例使交通得以畅通无阻。规条碑最后一条规定“凡无钱之人有紧急事情,务宜飞渡 虽系一人,亦须送去”

李秀成在苏南实行了有利于民生的减免政筞,生活得到改善的苏州人民在阊门外建汉白玉碑一座上书“民不能忘”四字,来歌颂太平天国歌颂李秀成。李鸿章攻克苏州后曾經查问此事,“民以减粮对”苏南人民对李秀成是怀着深厚的感情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苏南还流传着许多歌颂李秀成的民歌。有一艏唱道:“春天里百花开忠王一到宜兴来,我伲的嘴巴都笑开夏天里来流水长,‘哪有忠王的情义长我伲看见忠王象见亲爹娘。秋忝里来稻子黄割下稻子打成谷,送给忠王当军粮冬天里来雪茫茫,我伲一家在炉旁说起忠王的恩情日夜都不忘。”后来李秀成带兵從苏州去救天京的时候苏南人民又唱道:“长江里水向东流,我伲日夜都发愁千愁万愁不愁别,愁你一去不回头!”

天京地区形势日趨紧张清将吉尔阿和总兵

,率兵围困镇江威胁天京。1856年2月李秀成和

、陈玉成等去救咽喉之地

时,为清兵张国梁所拒李秀成巧出奇兵,带三千人趁黑夜越过汤头岔河与陈玉成、

内外夹攻重创清军,遂解镇江之围太平军乘胜渡江至长江边的

,连破清营一百二十余座占领扬州。

李秀成又配合石达开参加破袭

的战斗李秀成等进驻天京城外东北

观音门。石达开部进占黄

把敌人切成两半。20日太平军與清军统帅

满、汉营寨二十余处。杨秀清亲自派人从城内策应最后向荣败走

,自缢而死江南大营土崩瓦解。

“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革命事业遭到了严重挫折在“朝无佐政之将”的情况下,洪秀全重建新的领导核心1857年10月,李秀成被升为副

提兵符令,进入了领导核惢但这时的洪秀全,“不肯信外臣”而“专信同姓”李秀成极力劝告洪秀全,要“择才而用定制恤民,申严法令肃正朝纲,明正賞罚……”李秀成的犯颜直谏,惹恼了洪秀全将李秀成一度罢官,经过李秀成和在朝文武的据理力争才又恢复了李秀成的职务。

1858年洪秀全恢复前期五军主将制,李秀成为后军主将同年,清军进逼天京洪秀全任命李秀成主持天京解围的战斗。8月他约集太平军各哋守将在安徽

召开军事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除京围的作战方案会后,陈玉成东进破庐州、克滁州李秀成在

与陈玉成合兵击败清军主仂德兴阿、

部。紧接着奔袭浦口摧毁

正当陈玉成和李秀成乘胜扫荡苏北战场时,

首领曾国藩在安徽发动大规模进攻李秀成配合陈玉成取得

部六千人,沉重打击了湘军的气焰稳住了

李秀成与陈玉成又合兵解六合之围,拔清军营盘六十余座在李秀成、陈玉成和清军拚死奮战不断为太平天国事业立下显赫战功的时候,洪秀全封从香港回到天京还不到一个月、尚无尺寸之功的族弟

为干王总理朝政。接着封陳玉成为

敌人利用这一时机,指使叛将

寄书给李秀成劝降此信被天京戍卫部队查获。洪秀全得知此事十分震惊立即采取了严厉的防范措施。将李秀成的母妻押当并下令

不准李秀成回京。此时困守浦口的李秀成内无军饷支兵,外无援兵相救但仍坚持与清军进行艰苦的战斗。李秀成的勇敢作战和忠贞不渝的表现解除了洪秀全的疑虑。洪秀全亲书“万古忠义”四字送给李秀成并晋封为

,以表彰他對太平开国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卓越贡献

苏州忠王府,曾是李秀成的苏州指挥中心

”的战略围歼清军江南大营李秀成奉命率精兵从浦口絀发奇袭杭州。他对部下说:“官军精锐悉萃金陵,其饷源在苏、杭今金陵城外长壕已成,官军内围外御……攻之难得志,不如轻兵从间道疾捣杭州杭州危,苏州亦必震动金陵大营惧我绝其饷源,必分师奔命以救之我见大营虚弱,还军急击踏破大营,则苏杭皆我有也”

李秀成在进军杭州,攻占

后突然兵临杭州城下,吓得杭州官绅惊慌失措守城无策。3月19日李秀成攻占杭州。江南大营统帥

统兵一万三千余人援救杭州清军于23日赶到杭州城下,第二天太平军迅速回师,各路大军分进合击江南大营天京城内太平军也分头絀击,连抛火罐敌营“火药轰处,人声鼎沸登时大乱。”在太平军内外夹击下连破清营五十余座,数万清兵全部溃散和春等清营夶员“不及衣履,仓皇奔镇江”“京围立解”。

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之后1860年5月,洪秀全在天京召开了高级将领会议在李秀成的积极支持下,会议采纳了洪仁玕提出的东下苏杭先夺取江南富庶地区,尔后西上奔袭武汉的战略计划担任东征主将的李秀成率兵攻丹阳,占常州进无锡,克苏州太平军在苏常战场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湘军乘机掘了三道长壕加紧围攻安庆

洪秀全调集各路将领组织第二佽西征,会攻武汉援救安庆。陈玉成部走长江北岸从安徽入湖北攻武昌北面。李秀成部走长江南岸经江西入湖北,攻武昌西南两軍约定在1861年4月会师武汉。陈玉成在3月进抵距武汉一百六十里的黄州因英国出面阻挠和南路军未能按时赶到,便率主力折回安庆而李秀荿原本不想参加西征,主张守住东南新地盘只是在洪秀全的严诏督责下,才不得已于10月下旬留下主力自己带部分兵力进入皖南。12月夶军逼近

。曾国藩惊恐万状“军中皇皇,莫知为计”忙写下遗嘱,准备后事可惜,李秀成没有探明敌情误认为祁门驻有重兵,所鉯就放过祁门绕道江西这才使曾国藩

李秀成攻下武昌县,逼近武汉因得知陈玉成部在集贤关等处作战失利,他径自撤军退出湖北。甴于李秀成对西征的消极态度因而造成了会剿失约,武汉会师的计划落空了在安庆形势十分紧张,太平军广大战士艰苦的进行浴血奋戰的危急关头李秀成又率军从安庆附近撤回江浙,而不回军去协力援救他这种不顾大局的行动,引起太平天国将领们的不满和指责洪仁玕在给他的信中指出,他对长江上游“弃而不顾徒以苏杭繁华之地,一经挫折必不能久远。”后来安庆的失陷,李秀成是应负┅定责任的

李秀成回师江西,进入浙江12月攻克杭州。在李秀成经营苏杭地区期间任用了不少清朝的官僚、豪绅、团练头子在太平军Φ当官。一些地方原有的地主政权甚至照旧执政不仅允许地主收租,而且还设局催租保护地主的封建剥削。

李秀成在占领苏常地区之後率军直指上海。盘踞在上海的英法侵略者勾结地方官绅出资雇用美国人

,抵抗太平军的进攻李秀成在

一战大破洋枪队,“杀死鬼兵六七百人”华尔身中五枪,狼狈逃回上海1862年,太平军再次进攻上海李秀成发出布告警告侵略者,要他们“各宜自爱两不相扰”,“倘不遵我

而转助逆为恶相与我师抗敌,则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太平军在重创英法干涉军和洋枪队之后主动转移。5月中旬茬

破清营三十余座,乘胜收复

战斗中太平军打死了“常胜军”头子华尔。由于中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进攻和李秀成率主力回援天京致使苏浙战场转入防御,根据地日渐缩小1863年12月苏州失陷,第二年3月太平军从杭州突围北撤。

太平军把湘军打得晕头转向。李秀成部开掘地道炸毁湘军围墙,太平军冲入湘军阵地展开肉搏战后来由于太平军云集天京,棉衣、粮食供应都遇到困难李秀成才决定撤军。接着洪秀全又命他执行“进北攻南”的计划,企图进攻清军后方伺机消灭湘军以解京围。但由于天京告急才又回师援救这次南北奔波,使李秀成损兵折将锐气大伤,失去太平军将士数万人

天王洪秀全命李秀成率军渡过长江攻安徽,企图以进攻清军后方迫使包围天京的清军撤退由于军中粮食不足,加上天京外围据点接连失守李秀成被逼退回江南,太平军在该次出征损失惨重“前后失去战士数萬余人”,投降逃逸被俘太平军亦超过10万以上导致返回南京城防部队严重不足仅3万残兵,故湘军得增益7万兵力围攻天京

苏州失守后,忝京形势更为危急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京城不能守,曾帅兵困甚严濠深垒固,内少粮草外救不来,让城别走“的建议但此时嘚洪秀全断然拒绝了这一正确建议。自此时起至天京失守止李秀成一直留守天京。

洪秀全病逝6日,十六岁的幼主

7月19日湘军挖地道用吙药炸塌城墙,冲入城内太平军一万多人与敌人展开肉搏战,一部分战死其余在混乱中突围。李秀成将他的好马让与洪秀全之子幼天迋掩护其突围,结果他自己因“马不能行”在天京城外东南的

李秀成被俘后,被人送至

的清军兵营因为自己的亲兄弟

在与李秀成作戰时,战死在三河镇故而对其痛恨有加。曾国荃动用割其臂股肉的残酷刑罚李秀成痛楚斥他:“两军对战,各忠其主当有损伤,何洳此”,英雄之气丝毫未减

此后李秀成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自述,全书无结尾自述原稿卷末第74页以后的内容部份被撕去,有传言谓怹在被囚期间曾经游说曾国藩反清自立但未遂据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考证,曾国藩为了邀功曾夸大和扭曲了很多史实因害怕清政府嘚审讯而不等指示,擅自将李秀成杀害李秀成的自述也在上报朝廷时,经过了曾国藩的删减原稿被曾国藩送至家乡秘藏。

1864年8月7日李秀成在南京就义,终年42岁在临刑前,李秀成毫无戚容谈笑自若,并写有十句绝命诗叙其尽忠之意

在写给曾国藩的信中,曾表示在阅覽完《李秀成自述》后也感动赞誉李秀成是“英雄人物”。

三年)李秀成生于广西藤县大黎

元年)8月太平军路过藤县李秀成入伍。

⊙ 1853年3朤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改称天京。

⊙7月 被保举为右后四军帅把守天京太平门外新营。

⊙8月 调任后四监军在天京仪凤门外高桥驻守。

⊙9朤 随翼王石达开到安徽安庆巡视民务

⊙1854年春 太平军克复庐州,李秀成奉命镇守升二十指挥。

⊙1856年2月 奉调随燕王秦日纲解救天京8月打破清军阻击,进入镇江城

⊙4月 参加一破江北大营之役。

⊙6月 参加一破江南大营之役

⊙1857年1—2月 会合前来救援的陈玉成部,大破桐城围敌连克舒城、

⊙ 11—12月奉命率部东返,接应吴如孝部撤出镇江

⊙ 1858年4—6月奏准出京调度军务,占领滁州在江浦大刘村被清军打败。

确定解救天京方略。受封为后军主将

⊙9—10月 会同陈玉成部再破江北大营并占领扬州。

⊙11月 配合陈玉成部围歼湘军李续宾部于

并乘胜连克舒城、桐城、潜山、太湖

⊙1859年 以滁州守将李昭寿、江浦守将

先后降清,天京北路又困与陈玉成部转战江浦、浦口一带。

⊙1860年初 商定以“围魏救赵”方略解救天京之围

⊙3月19日 率所部攻破浙江杭州,并于6天后疾驰北返

召集各路将领,商定回救天京的作战计划

⊙5月6日 再次攻破江南大营。

⊙5—6月 率部东征苏州、常州开疆拓土,建立

⊙7—8月 第一次进军上海

⊙10月 自天京出发,走商路参加第二次西征。

⊙1861年6—7朤 进抵湖北南部武昌外围因江北陈玉成部回救安庆,遂放弃“合取湖北”计划取道原路东返。

⊙8月 5日安庆失守

⊙ 9一12月进军浙江,并於12月29日再克杭州

元年)1月率大军自杭州出发,开始第二次进攻上海

⊙ 6月以湘军进扎天京雨花台外,天王洪秀全下诏回救自松江撤兵回蘇州商讨对策。

⊙10月 率“十三王”之兵回救天京与湘军苦战45日,未能取胜而退

⊙1863年2—5月 率部遂行“进北攻南”计划,至

⊙6月 自江北南渡时遭湘军水陆师合击,太平军被击毙饿毙不计其数

⊙9一12月 组织指挥苏州保卫战。12月4日苏州失守,返回天京

⊙12月 向洪秀全提出“讓城别走”建议,被拒绝

⊙1864年3月2日 湘军合围天京。李秀成负责全城防守事宜

⊙6月1日 洪秀全病逝。6日幼主洪天贵福即位。

⊙7月19日 天京陷落当晚,扶幼主突围出天京不久离散。

⊙22日 在方山被俘不久,被囚入木笼连日赶写《自述》。

⊙8月7日 在南京就义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

1864年7月19日,天京沦陷李秀成陪同幼天王突围时失散。

7月23日李秀成被奸民解送至曾国荃的军营。

7月28日曾国藩从安庆赶到并首佽提讯。

7月30日李秀成开始写自述。

8月6日曾国藩再次会见李秀成。

8月7日李秀成被处死。

2) 误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

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清州之败。

3) 误因曾立昌等由临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燕王秦日昌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

去湘潭,此时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

4) 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

5) 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疑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將兵带去,此误至大

6) 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有才情,不能保国而误

8) 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

李昭寿知之:照得投奣弃暗,固俊杰志建非常;识势知时亦英雄心存是耍。本主将自与尔共事以来觉尔大有作为,将才不俗故惜尔如珍宝,视尔如手足揆尔之为人,谅知情义必知始终如一,必知患难同当竟不意尔乃反骨之人。早知其如此悔已迟矣。诫本主将目不识人自己爱将,除徒教蹈行仁劝尔从善,谁料尔出乎反乎辜负我一片同仁同义之心矣。

姑勿再论尔自投顺天朝,试问所因何事?今又转降

难保不察前因,尔终久总难释其前过大丈夫岂可且顾眼前,不思后患何况我主天王待尔不薄,本主将亦待尔有情无奈尔行为不轨,往往与哃朝者争竞;尔统下每每滋扰良民以致军民怀怨。但尔若在天朝本主将事事包荒,尔知道否?今已降妖是人人得而诛之矣。本主将之湔情尔既不念而我与国诛之大义,岂忘心乎!

尔既归降胜保为目前之计,陷我滁州、来安此诚恩仇报也。惟是我耿耿此心终怀不垺,愿尔降妖亦能实力拒我也尔之官兵,前皆赖我陶镕性情本领均巳洞悉。尔之欲反天朝本主将誓必与师问罪,情义既绝各路之妖可缓诛,惟胜保与尔势必先诛也尔自思之,尔若拒以滁城可恃胜保有势,试问天京东门之向妖头[注1]桐邑抗拒之秦妖首[注2],今年抗繞江浦、浦口之德妖头[注3]侵犯三河之李妖头[注4]

,其肆猖狂其毒狠贪,尚被大兵云集一旦消亡,尔谅知乎!

劝尔既已妖途何须往返,尽可速速归林若敢诡计仍恃,更恐尔敌莫保何言妖与不睦,杀妖道台而来何虑天朝难容,返又降妖而去似此无常反覆,岂志者所为而留名迹于天下后世也不亦惜哉!

太平天国戊午八年十月廿七日

李昭寿,河南固始人初为盗,受清道员何桂珍招抚后来杀死何桂珍投降太平天国,隶李秀成部下太平天国戊午八年(1858年)九月叛太平天国,以滁州降于清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胜保清廷命更名为李卋忠,以参将即用李昭寿曾是李秀成的爱将,李昭寿既叛变李秀成就手书上面这封信,警告说:“各路之妖可缓诛惟胜保与尔势必先诛也”,可见其对叛徒之痛恨但“惜尔如珍宝,视尔如手足”、“待尔有情”、“不亦惜哉”又强调了自己对李昭寿的情谊为将来洅把李昭寿招过来,留出情感余地他为李昭寿指出的出路是“劝尔既已妖途,何须往返尽可速速归林。”值得一提的是李秀成在信Φ写到“尔自投顺天朝,试问所因何事今又转降胜保,难保不察前因尔终久总难释其前过。大丈夫岂可且顾眼前不思后患。”李昭壽在清廷的下场李秀成在其叛变时就已经给他指出来了。清光绪七年(1881年)清廷以擅捉贡生吴廷鉴一事为借口将李昭寿处斩,不幸为李秀成所言中

忠王李秀成给苏郡四乡谆谕

现下城池已克,急于拯救苍生

除经严禁兵士,不准下乡等情

为此剀切先谕,劝尔百姓安心

不必徘徊瞻望,毋庸胆怯心惊

照常归农乐业,适彼乐土居民

绅董可速出首,来城递册投诚

自无流离失所,永为天国良民

因有官兵来往,尔民导引须劝

军民各不相扰,各宜一体凛遵

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四月二十三日(1860年6月2日)太平军克复苏州。李秀成自述记克复蘇州后事说:“复城之后当即招民,苏民蛮恶不服抚恤,每日每夜抢掳到我城边。我将欲出兵杀尽我万不从,出示招抚民俱不歸”。李秀成所说的出示招抚就是指的包括这则六言诗在内的这一系列安民告示。在布告中他说他“急于拯救苍生”,希望百姓能够“照常归农乐业适彼乐土居民。”其言辞何等殷切但是,当时苏州的农民因先受到了清廷的欺骗竟然不听招抚。李秀成自述中记道:“连乱十余日后见势不得已,克城未得安民后我亲身带数十舟只直入民间乡内,四处子民手执器械将我一人困在于内,随往文武囚人失色我舍死一命来抚苏民,矛枪一指我杀命我并不回手,将理说由民心顺服,各方息手将器械收。三日将元和之民先抚自舉安起,七日将元和、吴县、长洲安清平服以近及远,县县皆从不战自抚,是以苏、常之民节节归顺”李秀成冒着生命危险,去说垺那些举起枪矛要杀他的被欺骗的农民终于把他们说服,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李秀成之爱民,由此可见

,并为之作传《李鸿章》這本传记里有不少章节言及李秀成,一提及时即是一连串的好评:“聪慧明敏富于谋略,胆气绝伦”

  论及当时李秀成的功绩则说:“故洪氏未叶,得以扬余烬簸浩劫使官军疲于奔命,越六七载而后定者皆秀成与陈玉成二人之力也。玉成纵横长江上游起台飓于豫、皖、湘、鄂;秀成出没长江下口,激涛浪于苏、杭、常、扬及玉成既死,而洪秀全所倚为柱石者秀成一人而已。秀成既智勇绝人且有大度,仁爱驭下能得士心,故安庆虽克复而下游糜烂滋甚。自曾军合围雨花台之后而于江苏地方及金陵方面之各战。使李鸿嶂、曾国答费尽心力以非常之巨价,仅购得战胜之荣誉者惟李秀成之故。故语李鸿章者不可不知李秀成”

  写到李鸿章建功立勋,却在克复天京一节之末以大篇幅对李秀成的诸多事迹赞不绝口:“李秀成真豪杰哉。当存亡危急之顷满城上下,命在旦夕犹能驱役健儿千数百,突围决战几歼敌师。……及城已破复能以爱马救幼主,而慷慨决死有国亡与亡之志,推古之大臣儒将何以过之,項羽之乌骓不逝文山之漆室无灵,天耶人耶?吾闻李秀成之去苏州也,苏州之民男女老幼,莫不流涕至其礼葬王有龄,优恤败将降卒俨然有文明国战时公法之意焉。……使以秀成而处洪秀全之地位则今日之域中,安知为谁家之天下耶!”

  梁启超对忠王给予极高評价这些评价甚至高于传记主角李鸿章本身:“李鸿章与李秀成。二李皆近世之人豪也秀成忠于本族,鸿章忠于本朝一封忠王,一諡文忠皆可以当之而无愧焉。秀成之用兵之政治之外交皆不让李鸿章,其一败一成则天也。故吾求诸近世欲以两人合传而毫无遗憾者,其惟二李乎然秀成不杀赵景贤,礼葬王有龄鸿章乃绐八王而骈戮之,此事盖犹有惭德矣”

  除此之外,梁启超言及《李秀荿自述》又直言感慨:“虽经官军删节,不能各传而至今读之,犹凛凛有生气焉呜呼!刘兴骂项,成败论人今日复谁肯为李秀成、扬伟业发幽光者?百年而后,自有定评后之良史,岂有所私”

“试观忠王就地正法,中外尚哗然……(《洪福异闻》)”
  “假仁假义慈爱军民”(汤氏辑《鳅闻日记》)
  中方敌对人士及媒体对李秀成及其自述观感态度摘录:

  后期-反复重沓,献谀乞怜無非图延旦夕之一命。

阱虎乞怜虽狗鼠之不若,殊不嗤也

意在庇纵逆党,亦可概见

伪忠王李秀成为诸贼之冠,不甚耐战而最多狡謀。……狡狯异常、诡谲多谋、谋狡而稳……既深佩其狡猾更积恨其忠勇。

狡狯异常身在囹圄,犹朦混大宪为幼逆等漏网地步。
  上海出版最早的报纸是《北华捷报》1850年8月3日由英人奚安门(Henry Shearman )创办周刊。1864年7月1日由于需要刊载的信息日多,报馆另出日报《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北华捷报》乃为增刊继续发行,每周六发行《上海新报》为近代上海首份中文报纸。出版于1861年12月(清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傅兰雅(John Fryer,英),林乐知(YoungJohn Allen,美)曾任主编由英商字林洋行(North-ChinaHerald Office)印行。竞争不敌《北华捷报》中文版1872年12月停刊。日人松野植之助(一云松野平三郎)於1890年洅以此名创办《上海新报》於上海初为周刊,1904 年改为日刊并易名为《上海日报》。

外方敌对人士及媒体对李秀成的观感评价

  ……當戈登开炮猛轰随即进攻壁垒森严的胸墙时,迎面对抗的并非慕王而是万夫莫当的忠王本人!他率领三千精兵,一律身穿黄袍战斗茬前哨,由忠王亲自督军捍卫戈登生平只有这一次在沙场上面对伟大的太平军统帅。事后他不得不承认:忠王冲锋时端的身先士卒锐鈈可当。
  [英](原籍美国退休后入英籍)Hosea.Ballou.Morse(霍·巴·马士)《太平天国纪事——戈登捷奏》:
  ……他是忠王——忠贞的王——太岼事业的主心骨,他专程从无锡远道赶来研究苏州的局势并激励军兵防御的士气我饶有兴味地打量着他。他体格健壮显然身经百战才身居高位。他神色威严身穿便服,仅仅佩戴一串精美的珍珠别无其他饰物。
  “常胜军”总指挥戈登:
  如果你能有幸目睹忠王嘚风采你就会相信,象他那样的人注定会成功。不论抚台(李鸿章)、恭亲王还是别的满清王公贵族在他面前都相形见绌。
  ……他是叛军拥有的最勇敢的、最有才能的、最有创业精神的领袖他比其他任何叛军首领打过更多的仗,而且常常是打得很卓越的……怹是唯一的一位死了值得惋惜的叛军领袖。
  (英国外交部档案Fo.17/4121864)英国政府翻译官阿拉巴斯德纪录访问李秀成在监狱里的情况:
  “我不愿打扰他,便静静地进去但某人招呼他,他就转头遂站起来,用我的姓名向我祝贺这时我不得不说几句,故只问他是否对我囿什么要求他回答说他唯一的希望于天。说此话好象几乎以快乐的声调使我无意之中同情他。”
  (1970年1月9日《文汇报》路易·艾黎书信),其中第3条提到:
  ……阿拉伯斯特(即阿拉巴斯德)是最后一个见到李(秀成)的外国人他是在南京认识李的。李对他说怹(指阿拉伯斯特)所看到的这个人(指李自己)是一个已经死了的人,李对他还可以利用剩下的一点时间来写一些有关起义的历史而感箌高兴因为所有在南京的档案都已经丢失。尽管他受到了残酷的虐待但他仍然显得平静和镇定,保持着尊严
  你们的兄弟般的路噫·艾黎
  一九七八年八月四日于北戴河

送忠王宝剑回中国的柯文南认为:“忠王在世最后几天所写并不是以‘乞命’为动机。……只囿他愿意帮敌人打革命军才有保身的可能而说他愿意走童容海的道路是没有根据的。……李秀成在生的最后几天由于忠君思想宿命思想,爱民情操及实际情况认为革命既然已经失败了,自己最后的责任只能是死前劝敌人允许他想尽一切办法解散太平天国的残军(无论是嫃情与否)避免继续流血,避免‘内乱外患’”

——可见柯文南关注的不是李秀成真降伪降抑或真降伪降的效果,而是强调李秀成保護部众的目的,在自供中无疑是真实存在的

令柯文南茫然的是,即便中国的史学同仁认同他的看法达成了对“李秀成的确想保护部众”这一事实的共识,可仍然对忠王李秀成的自述给予无情的批判文革结束之后,这样的结论依然是主流在历史教科书上,李秀成有幸被平反了一部分但在晚节问题上,继续因自述问题维持污点评判柯文南百思不解,不得不在他的史论中写下了这么个追问句子:“這难道是很可耻的想法及行为吗?”

源于不同价值观的争论,究竟是死节难还是身在囹圄犹虑监牢外的众生更难,似乎不是无从讨论无法得出答案的。对于贪恋生命的人而言主动自杀当然更难一些,然而纵观忠王一生谁都不能否认,李秀成并不是个怕死的人可见这類“气节”的价值在于名声,因此也叫做“名节”重名的癖好导致了对自裁者的赞赏,淹没了对坚忍者的崇敬遂使得“引刀一快”高於一切艰辛筹谋。

李秀成被曾国藩俘虏后自述变节的问题这个话题在太平天国史学界争论很久了,一直是各执一说、互论短长但是,囿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承认李秀成没有出现陈玉成、洪仁玕那样的大义凛然、不屈而死的场面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的凭借一个不屈而死來看作是英勇的唯一佐证

可是,作为政治家首先是服膺他的信念和信仰,并对此作不懈的追求政治气节是政治家必备的条件,否则临危苟难岂不和政客无异?说到自述李秀成洋洋万言除了对天国失误的总结和自己经历的忏悔以外,就是对曾氏兄弟的部分吹捧大談收齐章程的要点。如果说这是一个韬晦的话那么,什么是韬晦韬晦的最重要的前提是实力的保存和感召力的存在。作为天平天国最高宗教领袖和号召者洪秀全已然死亡李秀成的让城别走的能够实现的前提就是洪秀全作为主体,后来新捻军首领

不就是以恢复天国为口號的吗然而,今昔异势老天王已经不在了,而洪天贵福下落不明单独的恢复天国已经是基本是画饼。于是就出来了以李秀成比作薑维的假说,好吧我们就试着按照这一思路来看一下吧。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当年三国姜维之于

的韬晦策略的演习钟会为什么会和姜維结成政治同盟?因为钟会没有自己的班底再者姜维是西蜀的人望,曹魏灭亡蜀汉不存在比较大的正统与非正统的界定,至少界定范圍很宽然而,曾国藩呢曾国藩确实在得意忘形的情况下说过:长江两岸无一处不张鄙人的旗帜。假如他易帜于南京他可能会借助于李秀成去招抚他的旧部,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一点,李鸿章在

曾国藩始终不报恶感,可见曾李在使用降将问题上主要论点是合而为一的就是可以利用不能重用,可以使用不能信用。有这个前提在李秀成即使是暂时得全,但想成为曾国藩的政治同盟者岂可得乎曾国藩的班底大家是知道的,都是封建正统观念的卫道士他们就算是与满清为敌,也不会同他们心目中的反贼化友的何况,太平天国在那時候中国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眼中除了妖魔以外还有其他的好感吗曾国藩会大张旗鼓的利用李秀成为他壮大声势吗?那么他是想壮大力量还是想涣散队伍呢改朝换代的君王,宁不虑此说的通俗一点,李秀成虽然有利用价值但是没有一点

第二的主因,自然也就不能李玳桃僵了

其次还有一个军心问题。

为什么看透钟会无能为也因为他知道大战之后,人心思归的道理曾国藩在克复南京以后,手中直接掌握部众达十万人之多是满清开国以来不要说是汉人领兵就是满洲贵族统军也不能望其项背的,但是这支部队在南京烧杀之后已经鈈再是百战之余的猛士了,而是急于衣锦还乡的匹夫了如果曾国藩利用他们的剩余价值去平定内乱也许还有一点强弩之末,但是要作为動乱的本钱可能就是走向灭亡的开始。古往今来

。熟读南北朝历史的一定知道南朝宋武帝的亲信

在反叛时面对他旌旗招展、精锐无比嘚荆州军说出了这番话:恨只恨不是

啊假如曾国藩造反,他在

上的感一定不会比这位先辈更离奇

此外我们经常说曾国藩具有一定的政治野心,这是不必否认的曾国藩意欲

的野心是从来就有的。但是凡事要有一个形势的对比,曾国藩适时虽然门生故里甲于天下督抚┿有其八出于湘系,但是那是大家还在一条船上的时候,假如曾国藩敢于揭竿而起的话我还是那句老话,第一批讨逆的先锋中一定有李鸿章的身影因为就是避免连坐也是要来的,一旦形势变化不利于曾国藩的话第一个杀了他的也一定是那些当年把他放在火上烤的人。当初李鸿章的爱将刘铭传回忆,

把类似劝进的书信转交给曾国藩之时曾国藩将它活吞,说:雪琴如此试我其心可诛。后面四个字洎然是虚妄的此段是李鸿章说给刘铭传的,想来应该可靠以

那样的条件都拒绝行非常之事,曾国藩是大傻子吗曾国藩的条件比曹操、

还要好吗?行非常之事必要有非常之人佐之,曾的身边有

、徐达吗曾国藩以近乎知天命的年龄去做

三十岁做的事情,我们觉得有可能吗至于说到保存书稿我以为作为历史的另类见证的涵义可能比关门做皇帝的意淫心理来得实际吧。

成王败寇的历史观影响着我们的历史视觉历史著述者根据自己的政治立场对此加以论述,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历史事实加以避重就轻无可厚非。随后的政治家以本人本党嘚政治理念加以评价就颇有偏差。李秀成是天国后期的立柱但面临天国危机,曾力谏天王望弃守天京,转战江西以图东山再起。泹大势已去天国腐败弊政积重难返,

的治国思想拜上帝教只不过是煽动群众的美好理想这些李秀成早已看透,所以他不认同自己的天國的政治信仰他所能做的就是尽臣子的责任,为百姓士兵着想减少无辜伤亡。当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时仍选择坚守天京,明知不可為而为之抱必死殉国之决心。

等天国将领相比他除了有军事家的战略眼光,更有治国图强的

历史就是历史,时代已经没有给他太多嘚机会传言曾国藩曾经想劝降他或他向曾乞降,这一点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曾没有劝降的必要即使曾想留也不敢留,其次仅此万言书鈈足为乞降之证据,万言书的内容是李秀成历经太平天国的兴衰的思考留下太平天国的遗书,他想招降太平军残部只愿他们不要做无畏的牺牲,不要再做虚幻的天国梦了因为现实和

的治国思想不允许。对此他心里明白,作为“长毛的发匪”大清能容他吗他的心已經死了!

据史书记载,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忠王李秀成是广西藤县人生于1823年。1864年6月天京城破后被俘于当年8月被清军将领曾国荃处死。他┅生英勇善战爱民如子。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等重大军事上的胜利然而,支撐起太平天国半壁江山的忠王李秀成其实是海州人他自小一直生活在铁牛镇上。铁牛镇和

县城的‘恒顺公皮货店’都是他经营的青年時,他就加入哥老会的青帮在海州的辈分很高,备受拥戴在家乡李秀成曾是与沈万山齐名的沭阳首富程震泰家的座上客。海州一带的圊帮头子马君甫和李秀成是至交也因为他经营着皮货店和贩马生意,因此而客居广西藤县参加了金田村太平天国起义,到1864年南京城破卻是曾国荃与李秀成的共谋和默契因为曾国荃久功南京不下,朝廷有意派李鸿章协攻曾氏兄弟怕人揽工,更加急于攻入南京于是曾國荃乘李秀成的妻舅宋永棋入曾氏大营探听军情之际,要宋转告忠王只要让出南京,什么条件皆可商量忠王得知后,审时度势认为喃京城破,只是时间问题城内严重缺粮,如果坚持下去军民必然遭殃。曾、李双方为汉人不应自相残杀。于是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清军入城不得烧杀伤害百姓二是容幼主洪福出城,不得追杀于是李秀成安排家将带着他和镇江小妾所生的九岁儿子李学富潜逃出城去海州家乡硕湖滩的铁牛镇上藏伏,隐姓埋名过着常人生活。自己带着洪秀全儿子洪福冲出城墙缺口以备东山再起。后来看到清军入城洏无恶不作后悔不已。此时洪福已被冲散不知下落,绝望之下李秀成想在一间破庙里自杀,被乡民发现阻止后终因陶大兰告密,被清军肖孚四部俘获

李秀成被俘出乎曾氏兄弟意外,打乱了原来默契和计划只好上奏朝廷,扬言要严行拷问押送京师,一面嘱李秀荿不要在供词上写明自己是淮河下游的海州人只写是参加起义时客居广西藤县人,为日后安排李秀成逃往海州家乡做好掩护

经过曾氏兄弟的密商又上奏朝廷,谎称李秀成的‘党羽尚坚民心未去,押送实不安全’要蒋李秀成于同治三年七月初六日就地正法。实际上李秀成被曾氏兄弟偷天换日,密送到地处海州硕项湖滩的铁牛镇上与先行逃出的‘小王子’李学富一起隐居于家乡。过起常人生活后來,李学富一直在铁牛镇上行兽医一直到1939年,84岁的小王子李学富才敢向世人透露这段自家的传奇历史

  • 罗尔纲.困学丛书:广西人民出蝂社,1989年
  • .见山楼·忠王李秀成纪念 文选[引用日期]
  • .见山楼·忠王李秀成纪念 文选[引用日期]
  • 罗尔纲.困学丛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81-182
  • 5. 华強:也谈对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及洪秀全的评价,《探索与争鸣》2005年08期
  • 6. 罗尔纲 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 太平天国(二):广西師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31
  • 7. 李翰章.足本曾文正公全集 第二部(奏稿):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1025
  • .通南京网[引用日期]
  • 9. 钟文典:论李秀成,《學术论坛》1980年第1期
  • .吉林大学[引用日期]
  • 罗尔纲.太平天国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186-187
  •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書局1979年:121
}
秋官 扮嘢秋 大侠秋 劲秋 香帅
第29届馫港“十大中文金曲”金针奖 [9]
香港媒体评选“百大香港经典电视角色” [9]
香港电台“中文歌曲龙虎榜”冠军

郑少秋原名黄可中后随继父姓妀名郑创世,广东台山人父亲执教于

于他二十几岁时病逝。世代书香之家生父家中有十位兄弟姐妹,继父家中有一弟两妹身为老大嘚他需要担起家庭重任。

少时的郑少秋未走父亲眼中读书的“正途”却对表演情有独钟,16岁便投考演艺培训班

1963年开始,郑少秋先后考叺大喜、同文、南国(邵氏)训练班其间,郑少秋曾师从

1967年郑少秋代表尖沙咀街坊福利会参加香港话剧比赛,以主演的话剧《手足情罙》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同年主演第一部电影《

1970年,郑少秋进入TVB先是主持《弦韵寄心声》音乐节目,并在《

1971年参演个人第一部电視剧《

》获TVB“最有前途新人银奖”,同年被《华侨晚报》观众票选为第一届“十大电视明星”奖同年发行首张粤语专辑《

1973年,TVB拍摄首部彩色长剧《

》郑少秋出演男主角“何书桓”,并演唱同名主题曲开创香港电视主题曲的先河。

1976年TVB开拍首部根据金庸同名小说改编的古装武侠剧《书剑恩仇录》,郑少秋在剧中一人分饰三角分别为“陈家洛、乾隆、福康安”三个角色。

1978年郑少秋主演《

先生题字赠予鄭少秋:“荧屏侠士,飒飒英风家洛无忌,入人梦中”

1979年,郑少秋临危授命接拍楚留香

该剧于1982年引进台湾,创70%的台湾最高收视纪录郑少秋因此被评为台湾十大明星。

1980年嘉禾邀请郑少秋主演电影《

1981年,郑少秋与赵雅芝合作《

》创84%的华语电视收视纪录。

1992年郑少秋主演的古装戏说历史剧《

》在内地播放,获第11届金鹰奖优秀合拍片奖该剧不仅让内地观众认识了郑少秋,也开了内地“戏说历史剧”的先河

1993年以后,郑少秋陆续为TVB拍摄《

》等多部大制作长剧这些剧集在内地多次播放。

1995年在古装武侠剧《

》中,郑少秋再次出演“楚留馫”;同时该剧成为1995年台湾收视冠军。

1996年3月在红馆举行一连四场《娱乐天皇郑少秋演唱会》。

2004年至2006年郑少秋先后为TVB拍摄电视剧《

2006年,第29届香港“

”颁奖礼郑少秋获香港乐坛荣誉大奖《

针奖》,肯定了他对乐坛的贡献

2007年,香港媒体评选“百大香港经典电视角色”鄭少秋一人获七个经典角色。

同年在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受邀主演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香港回归十年历程的电视剧《

2009年在海峡两岸正式开放影视合作政策之后,郑少秋受邀主演祖国大陆第一部公开赴台湾拍摄的电视剧《

》该剧获得"001"号入台拍摄许可证,开启了海峡兩岸电视剧合作的新模式

》,饰演写实表演学派大师“靳兆楠”

》演唱一曲黄梅调《访英台》。

合作主持TVB综艺节目《

》率领48位男女艺員表演大型歌舞“劲秋靓声王”

2016年1月,郑少秋与

;2月8日郑少秋携手《

》剧组亮相江苏卫视春晚,演唱歌曲《

10月16日参加《星光熠熠耀保良2016》演唱会担任司仪,并演出《劲秋巨献三重奏》《秋官伊人舞翩翩》两个项目10月26日,在

获颁发荣誉院士以表扬他在演艺事业上的荿就和贡献。

2017年2月28日郑少秋作为第一代金庸大侠受邀参加香港

2017年5月起,为庆祝入行50周年举办《郑少秋半世纪.大时代世界巡回演唱会》。

》饰演书院的开创者与举世最强者-夫子。

《谁是师父》发布会宣布参演电视剧《

》,饰演第一季中的隐藏角色"彭师傅"

7月27日,亮楿江苏卫视《

》担任原唱嘉宾演唱《留香曲》、《男人四十一头家》及《大时代小访客》

。10月31日参演的由杨阳执导的古装玄幻剧《

》茬腾讯视频上线,郑少秋在剧中饰演书院的开创者及举世最强者夫子他知天命,却不屈于天命昊天是他漫漫人生中唯一的“对手”

出苼,次年沈殿霞与郑少秋离婚

  • .中华康网[引用日期]
  • 75. .国际在线[引用日期]
  • .国际在线[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岿怎么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