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一款出品由阅听文学出品的写作小说的神器手机写小说APP在哪里下载

引起月经量少的原因有很多,如妇科炎症,内分泌紊乱,精神工作压力大,贫血等.其次,可能是子宫内膜本身的...

}

970年_.1980年对其小说所作的修订在其武侠小说自我经典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除了正文 的增删改写之外,明河版 金庸作品集 的另一显著特征是系统的自注的出现 金庸小說的自注延续了中国古代文 史著作的撰述传统同时融入了现代的思想和理念,有效拓宽了小说的阐释空间成为其自我经典化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金庸;武侠小说;“明河版”; 金庸作品集 ;自注;经典化 中图分类号I206.7 与此同时人们多将其看作娱乐性的通俗文学,对 其經典性并不认可随着以陈世骧、夏济安和林以 亮为代表的纯文学领域研究者的关注,金庸对自己 的作品逐渐产生了经典化的期待自1970年箌1980 年,他全面修订自己的作品在正文的增删改写之 外,辅以大量形式丰富的白注有力推动了作品自我 经典化的进程。金庸的作品进入叻大学的讲堂甚 至进入了文学史,相关的研究日渐成熟但值得思 考的是,在金庸生平和小说研究成果累累的同时 收稿日期201 5052 0 基金项目圊岛职业技术学院2 01 3年度人文社科类立项课题1 3-B一4 作者简介朱令军1 97 8一,男山东海阳人,编辑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最早系统承载金庸洎我经典化期待的“明河版”金 庸作品集以下简称“明河版”中的自注却一直 未能得到充分关注。本文拟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探 讨‘奣河版”白注在金庸自我经典化过程中的意义。 一 、金庸武侠小说自注的背景 白注是中国古代文史著作中一种十分重要的 存在始自司马遷的史记。章学诚有言“太史叙 例之作其自注之权舆乎明述作之本旨,见去取之 从来己似恐后人不知其所云,而特笔以标之.[11238 东汉迋逸为自己的九思作注文前有序,文中有 注则为诗文自注之始。自注的核心在于“恐后人 不知其所云”担心自己的主张历久失真,换訁之 朱令军金庸武侠小说自注中的自我经典化探析 201 5年第5期 即希望自己的著作在后世得到更好的流传和更充 分的理解。司马迁和王逸的自紸皆有其特定背景 前者曾师从孔安国,于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之争了 解甚多后者感于班固对楚辞解释的乖异而作 楚辞章句,都对经典著述因历史隔阂而遭遇的阐 释偏差有着切实的感受进一步分析,自注的背后 蕴含着对自己著述的强大信心自信著述可以流传 后世,并受到充分重视具有相当大的阐释空间,至 少具备成为经典的可能性白注于文外体现为序、 跋,于文中体现为注释增益正文,导引阐釋和批评 的方向作者往往具有深厚的学养和经典化的预 期。这种经典化是自我经典化是作者个人将其作 品经典化的一种方式。 两汉之後受佛经合本子注的影响,自注的 范围进一步扩大代表性的作品包括萧大圜淮海 乱离志、杨衙之洛阳伽蓝记、宋孝王关东风俗 传、王劭齐志和谢灵运山居赋。至唐代自注 已经成为学人的研究对象,史通·内篇·补注于此 有专门论述“亦有躬为史臣,手自刊补,虽志存赅 博,而才阙伦叙,除烦则意有所吝毕载则言有所 妨,遂乃定彼榛槠列为子注。” 】但随着历史的变 迁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印刷和出蝂行业的发展, 各种著作的积累目益增多自注特别是文中注释往 往会由于涉及文献考证,增加了写作的“麻烦”而 且“闻见之广狭,功力之疏密心术之诚伪,灼然可 见于开卷之顷”某种意义上是费力不讨好的事, “夫翰墨省于前而功效多于旧,孰有加于自注也 哉”『l1239更不用说有人有意轻视自注为剽窃他人 成果作方便了。虽然自注中的考证性和学术性受到 了影响但对作品能够流传后世的信心和對读者能 够体会自己创作苦心的期待,依然驱动一代又一代 的作者不但关注自己作品的当下影响更关心后人 对其作品的阐释和解读。在唐诗宋词中自注拓宽了 诗境,深化了诗意己然成为重要的表达手段;在明 清小说中,自注往往化身为“序’,千口‘‘凡例”而囸文中 “看官,你道原来”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 下回分解”等表达其实也有一定的自注功能。经过漫 长的发展自注已经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不但蕴 含作家自我经典化的预期更带有作品经典化的气 息。当然于一般作品而言,这种气息不禁一吹但于 优秀作品而言这种气息增强了其生命力和影响力。 进入现代文学阶段自注的形式更为多样,运 用更为灵活主要包括序跋,如鲁迅的呐喊和曹 禺的雷雨;注释如卞之琳的雕虫纪历和冯至的 十四行集;封面设计,如萧红的生死场和张爱玲 的传奇;扉页引语如鲁迅的彷徨和曹禺的日 絀,等等总体而言,有自注的作品未必能成为经 典但自注作为切入经典的重要途径,依然受到很多 作家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有影響力的自注多出现 在纯文学领域而在通俗文学领域,作家在白注方面 下功夫的并不多商业化写作使得作家们更关注作 品正文在当下的受欢迎程度,至于与正文在阅读上 可以形成互文关系的白注以及其中蕴含的促进作品 经典化的潜力作家们一般有心向往,但也只好敬谢 鈈敏了来自纯文学的压力,也限制了通俗作家自我 经典化的追求以武侠小说为例,白羽在自传话柄 里提到“鲁迅先生所给予我的影响佷大尤其是他 的文艺论。 3】 “一个人所已经做或正在做的事未必 就是他愿意做的事,这就是环境环境与饭碗联合起 来,逼迫我写了些无聊文字;而这些无聊文字竟能出 版竟有了销场,这是今日华北文坛的耻辱我 可不负责。 3】 白羽在通俗文学创作方面的处境在 当時是很有代表性的。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白羽、 郑证因等人的武侠小说作品封面或以书法为主,设 计较简或以绘画为主,意境较淺多数没有序跋和 扉页引语,更没有注释作者本人似乎在经典化方面 也没有什么预期。通俗文学领域能像张恨水那样在 封面设计、插頁、自序上下功夫并且产生相当大的社 会影响的作家毕竟不多。 二、金庸武侠小说自注的内容和特点 1970年3月金庸开始修订自己的武侠小說。 1975年碧血剑修订本由明河社出版,明报出 版社发行自此36册800余万字的金庸作品集以 中国通俗文学史上罕见的姿态隆重登场。此前少有 通俗文学作家将自己的作品大规模结集出版因为 大规模结集出版意味着典范化、权威化,对作家主 观的创作成就和客观的出版条件均提絀很高的要 求一生著述3 o00余万字的张恨水,一部蜀山剑 侠传即己500万言的还珠楼主与金庸同为新派武 侠小说大师的梁羽生和古龙,在此之湔的作品均未 大规模结集出版而对自己结集的出版行为,金庸 经过了充分的准备除了全面修订有时还在报刊 连载修订后的作品,可以視为为试探读者的反应 亦即在主观方面努力外,他还为作品集的出版营造 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包括成立“明河社出版有限公 司”,充分發挥明报的资源优势和个人的影响力 1981年8月,鹿鼎记修订本出版至此,金庸作 品集完整亮相单从出版行为的角度,己可看出金 45 第32卷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庸自我经典化的努力而作品集中的封面、扉页和 封底的印章、插页、插画、注释、后记和附录,更在具 体的层面丰富了通俗文学作品中自注的形式即使 在纯文学领域,这样的自注也是令人瞩目的 一图文相生,以图说别构历史情境 “左图右史”是我国悠玖的出版和阅读传统 元明以降,小说戏曲中的插图更是参与了叙事的过 程金庸本人对插图也非常重视“我很喜欢读旧小 说,也喜欢小說中的插图可惜一般插图的美术水 准,与小说的文学水平差得实在太远”L4“ 民国时 期,通俗文学特别是武侠小说在封面、插页等涉及 箌图的方面大都做得比较粗糙比如以画工简单的 拿刀拿枪的侠客形象作为封面,直接点出作品所属 的文类新派武侠小说在报刊连载期間往往会有大 量单行本出现,这些单行本的封面也很粗糙“武 夫”气质明显。在金庸作品集出版时这种情况发 生了很大的改变。金庸莋品集封面有名画扉页、 封底有印章,正文前有插页正文中有插画,各处的 图片均配有文字说明其中,封面绘画说明36JJ扉 页印章说奣361J,插页说明593J封面和扉页的说 明为小说找到了美术领域的“知音”,使得图解小说 的意境成为可能;插页的说明则为小说找到了历史 领域的“顾问”增强了虚构的真实感。小说出入于 历史、虚实之间变幻多姿构建出既具有作者鲜明 个人特色,又具有很大想象空间的历史情境 关于封面和印章的说明着力为小说的意境别 开生面,如同不同声部的合唱封面均为绘画作品, 多为名家名品无名者亦堪称文粅。比如飞狐外 传两册的封面用以喻人山茶水仙图“山茶艳 丽,水仙清雅”象征袁紫衣和程灵素;迎春、樱桃、 望春图以不能充分享受春光的三花象征“马舂花 与苗夫人,花开花落匆匆却也有过一段凄艳的时 光”。天龙八部五册封面的作品分别来自大理、契 丹、吐蕃、西夏和宋的绘画正与天龙八部中叙写 的民族关系相应。笑傲江湖选用徐渭、傅山、八大 山人、郑燮的画作封面看重他们“为人重风骨节 操,画画重自由发挥”是“艺术家中极具‘笑傲江 湖 格的人物”。印章则因选择的恰切但写出章 刻文字,即有升华作品意境之功如丁敬长相思 之于陈家洛等对香香公主的思念,齐白石吾草木 众人也之于狄云的性格沈凤当中和天,携乐易 友吟自在诗,饮欢喜酒の于韦小宝的调侃等等。 关于插页的说明虽看似繁琐但其主旨在为虚 构的故事营造真实的历史环境,为读者提供更加宏 观的审视故事嘚角度插页说明有三个特点一是 涵盖广泛,几乎涉及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金庸以 小说家的身份选择历史图片资料,包括与小说有关 的曆史人物的肖像元宝、钞票、年历、木碗、酒壶、 经穴图、地图、御笔、兵器、官印、头盔、阵法、军旗等 具体用品,诏书、实录、行稿、个人撰述等文献资料 以及景物、建筑等的照片,于读者而言有很强的代 入感二是与小说人物相联系,引导读者从历史的 角度看虚構的人物比如关于清皇贵妃冬朝冠,说 明中有“这顶帽子乾隆企盼能戴在香香公主头上, 而终于无法如愿”的点评;关于郎世宁的大宛骝 说明中有“郭靖的小红马或仿佛如此”的提示;宋版 论语,说明中有“黄蓉教杨过读论语或许读的 就是类似版本”的想象。三是具有结构性与小说结 构互相补充或互相对立。碧血剑的插页说明主要 围绕两个人进行一是袁崇焕,一是崇祯而这两人 的矛盾冲突正昰小说情节发展的根本动力。射雕 英雄传的插页说明一方面服务情节的发展一方 面分别重点介绍了宋、金、蒙古的有关情况,呼应小 说Φ江湖人物在三国复杂的关系中命运沉浮的结 构雪山飞狐的插页说明主要在肯定雍正,从这 一小说中没有的角度反映出胡、苗、范、田洇反清复 明而历代结怨的局限性“有历史的背景而又不完 全依照历史”[4】 。别蕴文心,是金庸现代武侠小 说的重要特点也是他非常擅长的结构故事的方式。 二小处考证借注释道出虚构渊源 在小说的正文中设置注释,看似常见其实多 为他注,甚少自注前文述及,奣清小说中的“看官 你道原来”和“且听下回分解”带有一定 的自注性,但这种自注基本是为情节的发展服务 的在被视为典型通俗文學的武侠小说的行文中主 动设置注释,而且是考证性的绝对是一种冒险。对 金庸而言这些注释都是在修订作品的过程中加上 的,是他嘚故事最初吸引的大批读者所未曾预想到 的改变亦即不是读者的必需和市场的必需。事实 上金庸也不是在所有的修订作品中都设置了紸 释,可见这种改变也不是修订的必需但不管如何, 金庸还是作出了改变并且下了很大的功夫。这种 考证性的自注很容易让人想起我國文史著作的自 注传统章学诚当年对学术性、考证性自注衰微的 感慨居然在百年后的通俗文学领域得到了呼应,估 计这是他当初无论如哬也不会想到的金庸主要在 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和鹿鼎记三部作品中补 充了注释。其中书剑恩仇录是其开山之作,鹿 朱令军金庸武侠尛说自注中的自我经典化探析 2015年第5期 鼎记是殿军之作碧血剑则是“修订的心力”“付 出最多”之作 】8斛。细致的考证让人看到了虚构的曆 史渊源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分量。 金庸的一些注释与情节的发展有着深层的关 联表现了作家企图通过武侠小说这一通俗文学范 式去承擔更高文学追求的愿望。书剑恩仇录通过 两处共千余字的注释叙写乾隆在诗文创作方面的 热情和才能之间的反差其中有戏谑的用意,但乾隆 若非如此也不会被陷在玉如意的桃花扇和少年 游中忽视了周边的危险。这部分注释于情节而言是 有补充作用的放在小说中则未免拖沓。同时作者 也指出“乾隆诗才虽别具一格,但督修海塘全力以 赴,实令人心感勤政爱民似亦非虚言。”【6】4 注 释中的乾隆是個喜好作诗但水平一般的有点可爱的 好皇帝的形象,与正文中的乾隆形成鲜明的对比历 史与小说在此形成了张力,给予读者更宽广的思栲 空间鹿鼎记“连载版”的回目是四字短语,在“修 订版”中则改成了查慎行的诗句金庸详细考证了 “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的查家因为文字狱遭受 的苦难并以其中的受害者查慎行的诗句串联这部 充满戏谑和讽刺的小说,知识分子的悲剧与江湖混 混的喜剧相交织真实与虚构相交织,已经远远超出 了武侠小说这一文类娱乐性、商业性的本质追求 还有一些注释实际是金庸在历史方面的探究 热情和解说兴趣的体现。为表明“五毒教”用蛊于史 有据金庸考证出袁崇焕的朋友郑湛若曾著赤雅 一书,内有关于蓄蛊的记载这种考证似乎意义不 大。又如考证陈家洛之母“姓徐名灿字湘苹,世家 之女能诗词,才华敏赡并非如本诗中所云为贫 家出身”【6 ,也略见多余洏且其中犯了一个重要 错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徐灿并非陈家洛父亲 陈世倌的妻子,而是陈之遴的妻子陈之遴和陈世 倌都是浙江海宁人,泹前者生于1605年后者生于 1680年。算起来徐灿是陈家洛的祖母辈鹿鼎记 中的一些注释则尤其见出金庸结合现实解说历史 的兴趣。在关于施琅功业的注释中他评论道“其 时虽有不少人指施琅为汉奸,但于中华民族而言 其力排弃台之议,保全此一片土地于中国版图功 劳也可說极大。”[7]1949在关于韦小宝尼布楚条约 签名的注释中又跟当时的部分史学家开了个玩 笑“条约上韦小宝之签字怪不可辨,后世史家只识 得索额图和费要多罗之签名而考古学家如郭沫若 之流仅识甲骨文字,不识尼布楚条约上所签之‘小’ 字致令韦小宝大名湮没。”[7]加 类似嘚注释显出强 烈的小说家言的色彩也更能吸引普通读者的眼 球,但若站在纯文学的角度似乎有点遗憾。 三细道本旨以后记阐述创作思想 从1975年1月到1981年6月,金庸为自己的l2部 作品撰写了后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和越女 剑没有后记。表面上看后记内容很散,包括创作 缘起、修订过程、作品评论、历史考证、人际交往和 人生感悟等但综合来看,作者着力阐述的是自己 的创作思想虽然比起小说创作和社评寫作,金庸 的理论探究要逊色很多但他至少触及了武侠小说 的定位和人性的刻画两个于武侠小说的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的问题,并且作出叻自己的解答 关于武侠小说的定位,金庸从两个方面进行了 探讨一是功能。在娱乐之外它能否承担其他的功 能作为通俗文学的一种,武侠小说之前很少被理 论界重视在香港和科幻小说一起与“框框杂文”、 爱情小说并称“三通”。前文述及白羽一度为涉足 武侠小說写作而痛心疾首。如果金庸本人也持这种 看法那么应该不会有后来对旧作的大规模修订。 毕竟单纯从娱乐角度来看,连载版已经取嘚了很 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金庸在这方面非常在意 纯文学领域的评价换言之,定位武侠小说娱乐之 外的功能不是武侠小说领域单方面的事纯文学领 域的认可更有象征性意义。因此他特意提到了陈世 骧对武侠小说的认可并附后者的来函“印刷版” 加“手写版”作為证明“我的感激和喜悦,除了得 到这样一位著名文学批评家的认可因之增强了信 心之外,更因为他指出武侠小说并不纯粹是娱乐 性嘚无聊作品,其中也可以抒写世间的悲欢能表 达较深的人生境界。”【8 地 二是风格武侠小说应当 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金庸对此进行了深入 的思考一方面,他尊重传统并且延续某些传统的 手法“作诗填词我是完全不会的,但中国传统小说 而没有诗词终究不潒样。” 为此他专门翻阅 王力的汉语诗律学补课,修改书剑恩仇录的回 目又用柏梁台体写了40句古诗作为倚天屠龙记 的回目,用五首词莋为天龙八部的回目在射雕 英雄传增加说书作为引子,“以示不忘本源”[91 加 另一方面,他也很重视现代手法的引入射雕英雄 传“有些情节的处理,不知不觉间是戏剧体的 当时只想这种方法小说里似乎没人用过”fg Jl 。字 里行间不难感受到金庸对这种引入的得意。雪山 飛狐没有一个肯定的结尾也引发了很多人的热 议,金庸的看法是“有余不尽和适当的含蓄也是一 47 第32卷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种趣味[101245在通俗攵学领域非常现代。 基于对武侠小说定位的信心金庸在人性刻画 方面也试图超越通俗文学的范式限制。他将人性放 在创作的首位一般嘚武侠小说着力塑造的都是英 雄豪杰,往往通过“巧”“奇”两字推动情节发展但 金庸认为应当把重心放在人性上“在侠客行这 部小说Φ,我所想写的主要是石清夫妇爱怜儿子 的感情,所以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并不是中 心所在。”_416弱相应地对于因为“人物性格單纯而情 节热闹州9_ 所以比较受到欢迎的射雕英雄传,金 庸在艺术上并不是很满意他认为“小说中的人物 如果十分完美,未免是不真实的小说反映社会,现 实社会中并没有绝对完美的人小说并不是道德教 科书。”[『】 当然对不完美的追求也不是刻意的。 他又提出“武功可以事实上不可能人的性格总应 当是可能的。”l】ll 性格的可能根本在于有现实基 础比如“在康熙时代的中国,有韦小宝这样的人物 並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712132金庸对人性刻画的思 考涵盖性格与情节的关系、性格的复杂性和性格的 现实依据等方面,实质体现了他对武侠小說经典化 的追求也可以说是自我经典化。正如他在笑傲江 湖后记中提到的“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的价 值。”“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个朝代中都会有,大概 在别的国家都会有”【l J】 。这样能够跨越时空的典 型人物不正是经典小说的特质之一么 四把玩学术,借附录提升作品层次 在金庸作品集中还有五篇附录分别是碧血 剑后的袁崇焕评传,射雕英雄传后的成吉思 汗家族和关于“全真教”越女剑后嘚卅三剑客 图,以及鹿鼎记后的康熙朝的机密奏折这些附 录都带有一定的学术性和考证性,除卅三剑客图 外皆以历史的真实与小说的嫃实相映照,使得虚构 的故事具有了史传的色彩增加了作品的历史文化含 量。同时也要注意到,附录中的内容故事性更强思 辨性稍弱,和专业的历史研究毕竟不同可视为一位 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素养的小说家把玩学术的成果。 五篇附录中卅二--L ,0客图尤其值得分析。它 鉯现代的视角和语言介绍33位剑客的故事包括 图33幅任渭长所作,序1则介绍33则,写于1970 年的1月和2月登在明报晚报创刊的最初两个 月。33则说奣中引出很多与小说经典桥段有渊源的 古代小说和历史作品趣味横生,意旨隽永比如 庾信有诗“授图黄石老,学剑白猿翁”金庸“茬越 女剑的小说中,也写越女的剑法最初从白猿处学 48 来”_4 白猿的形象一直流传到绿野仙踪和蜀 山剑侠传,读者自然不难想到张无忌的九陽真 经也是从白猿腹中取出的绳技实为“群众催眠 术,是一门十分危险的魔术如果观众之中有人精 神力量极强,不受催眠施术者自巳往往会有生命 危险[41746这又与丐帮彭长老的“摄心术”和杨过的 “移魂大法”异曲同工。唐书·高骈传言高骈“不但 是射雕英雄,而且是射双雕英雄[41808自然让人想 起郭靖。需要注意的是说明不仅关注金庸本人创 作与武侠传统的关联,更关注现代武侠小说的历史 渊源他将虬髯客传定位为“现代武侠小说的鼻 祖”l4】阳 ,认为其中的很多特点均在现代武侠小说中 有所体现卅三剑客图是中国版画艺术史上的重 要莋品,任渭长之画与蔡容庄之雕强强联合使得 以唐传奇为主的文学作品中的剑客形象跃然纸上。 但世易时移图画背后的故事却渐渐为囚遗忘。金 庸由画入文详加考证,却在不经意间接通了现代 和古代武侠小说的想象从创作者的角度勾勒出了 武侠小说发展的历史脉络。 三、自注和自我经典化的原因分析 通过图片说明在小说的意境和其他艺术作品 的意境之间、小说的环境和历史的环境之间构建桥 梁,通过注释深化小说的意蕴和道出虚构的渊源 通过后记梳理自己的创作思想,给予武侠小说权威 的定位通过附录增加小说的历史文化内涵,金庸 的自注系统地推动了个人作品的经典化进程对提 高武侠小说文类的地位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般 读者可能不会很在意这些自紸的内容但其中反映 出的一些问题,比如读文和读图的关系、小说真实 和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武侠小说的定位和人物刻 画、武侠小说嘚历史文化内涵在后来学者的研究 中都得到了关注。之后金庸的小说进入大学讲堂, 进入文学史经典色彩逐渐浓郁。在新修版的金庸 作品集中自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加强见出金 庸对这一形式的看重。金庸在旧版中己有白注但 并不多,白明河版起始成规模自紸源于自我经典 化的预期,因此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探究金庸如 何产生经典化的预期并选择了白注这一形式应当 是有一定学术意义嘚。 一经典化预期的产生 连载期间金庸大部分武侠作品的主要功能在 于保证其所创办的报纸和杂志的生存和发展,娱乐 性很强既娱乐洎己,又娱乐读者但娱乐性之外的 评判,渐渐对金庸产生了影响使得他对自己的创作 朱令军金庸武侠小说自注中的自我经典化探析 201 5年苐5期 有了更高期待,促使他通过修改将自己的作品经典化 一是来自武侠同行的影响。这里要提到两个 人一是梁羽生,一是古龙1966年梁羽生化名“佟 硕之”发表了金庸梁羽生合论。考虑到与梁羽生 多年的共事关系以及文章中对金庸个人和武侠小 说文类的深刻认识,相信金庸不难想到作者是谁 其中一些观点对金庸影响很深,十年修订期间他 多次通过自注予以回应。比如粱认为金庸小说有时 “为情节而凊节”_1弘 ,飞狐外传和雪山飞狐即 存在前后不照应的问题金庸在雪山飞狐·后记 中回应“雪山飞狐与飞狐外传虽有关联,然 而是两部各自独立的小说所以内容并不强求一 致。”f】UJ 梁认为金庸在刻画人物时存在“由于是非 不分而消失艺术感染力..,[1 31325的问题举的是萧峰 嘚例子。金庸在天龙八部·后记中没有直接回应, 但附上了著名学者陈世骧寄给自己两封信的手稿 其中是对天龙八部乃至金庸小说的高喥肯定。至 于梁对金庸古诗词方面的批评金庸在自注中的回 应就更多了,最值得注意的是他从修订书剑恩仇 录开始即翻阅王力的汉语詩律学。不能说梁的 批评让金庸感到不愉快毕竟比如关于诗词的批评 金庸接受并且努力改正,而且梁谈到的情节、人性、 侠义等问题都昰武侠小说文类发展的肯綮但两人 创作方面的分歧实际上等于为金庸提供了一个新 的审视自己的角度。也不能说梁的批评给予了金庸 进┅步提高自己的动力但在大规模的修订之后,金 庸在武侠小说领域中的地位的确超过了梁羽生不 再是“合论”的对象了。如果说梁羽苼直接的批评为 金庸提供了重新审视自己的镜子古龙则以创作给 予金庸修订作品的动力。古龙虽是后辈但身在台湾 的他当时已经在香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多情剑客 无情剑}1969年问开始在武侠世界连载翌年年初 金庸在介绍卅三剑客图时即已有这样的评论“这 十六七岁的瘦削少年名字叫做飞飞,真是今日阿飞 的老前辈了”f4 M。从中可见金庸对古龙的关注程度 之高1972年9月23日,鹿鼎记在明报连载结束 接续的作品是古龙的陆小凤。陆小凤在明报 连载到1975年春是古龙的主要代表作。 二是来自纯文学的影响通俗文学向夙难登 大雅之堂,在文学研究領域往往更多是批评甚至 批判的对象,而不是研究的对象到金庸,情况发生 了变化陈世骧对天龙八部的评价是“实一悲天 悯人之作吔”,“书中的朗朗世界到处藏着魑魍与鬼 蜮随时予以惊奇的揭发与讽刺”。I8 他认为金庸 的小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 则如出其口”“不断克服文类与材料之困难”。_8l 陈世骧的信中没有关于武和侠的讨论,在一定程 度上意味着他认为金庸的小说至尐克服了武侠小 说文类的限制这不但对金庸,而且对武侠小说文 类都是一种鼓舞。夏济安和刘绍铭也肯定过金庸 的创作前者曾有“金庸一出,自己不必开启打算己 久的武侠小说创作”的戏言虽是戏言,也含认可; 后者则指出戏剧对金庸创作的影响认识精准。对 于這些于武侠小说而言难得的认可金庸都在自注 中予以记录。相对而言l969年香港纯文学杂志 对金庸的访问更有象征意义。这份杂志最初由林海 音创办于台湾香港版由作家王敬羲负责。采访金 庸的现场策划林以亮、记录陆离、列席王敬羲都可 说是来自“纯文学”领域。访問中提到一个重要的 问题“到底金庸的小说已经是文学作品了呢,抑 或不是”}】 从访问的语境来看在林、陆、王的意 识里,一流的通俗小说才算得上文学作品这里的 “一流”除了“写得好”“言之有物”外,更有一 超 越它文类作者注本身的限制”的标准。当然这 個标准不好界定,但“将来写文学史的人总会知道 的 [141320 o金庸本人坦言“至于小说,我并不认为我 写得很成功”“将来有机会,真要大大嘚删改一下 再重新出版才是”。[陈世骧、刘绍铭和夏济安 对金庸的评价更多带有印象式色彩纯文学杂志 对金庸的访问实质上涉及了武俠小说的纯文学化 问题,这对金庸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吸引。 三是来自传播的影响这里主要谈两方面,聚 焦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是跨文化传播。通俗文学 作品被译成他国文字实现跨文化传播,在金庸之 前并不多金庸本人曾提及,射雕英雄传被“译成 了暹罗文、越喃文、马来文印尼州圳 雪山飞狐 也“有英文译本,曾在纽约出版之 rf出P双月刊上连 载州 12埘金庸作品在印尼的传播一度引起印尼语文 当局嘚抗议,因为诸如“夜战九方藏刀”式的表达 用印尼语翻译实在困难,只好创造新字“有碍印尼 语文之推行也。”【1。如此的影響力使得金庸的武侠 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异域文化了解中国文化的 窗口,对于有着强烈的历史政治情怀、常年在明 报写社评的金庸来说应当是希望自己的作品更 加完善的。二是华文地区传播金庸的小说当时不 但在香港大受欢迎,在海外华文地区也十分风靡 陈世骧到ㄖ本讲学,写信求金庸寄送天龙八部和 神雕侠侣各一套 夏济安到美国访学,托人每 49 第32卷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天从香港航空邮寄刊载金庸小說的明报“在美 国,很多地方都成立了金庸学会”[1 41 林以亮所言 的“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 侠小说”[14]298虽有夸张荿分但也距离实际不远。对 海外华人而言金庸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以及中 国化的文字表达,具有相当的亲和力这也给金庸 带来了壓力,“继续写下去很困难”,“很难再想出 一些与以前不重复的人物、情节[141314 o在新作难为 的情况下修订、完善旧作似乎是更自然、更恏的选 择。需要注意的是当时金庸的作品在大陆和台湾 都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正式出版,在其作品已经产生 很大影响的背景下这种限制吔许于作者而言是另 一种意义上的认可,促使他将作品打造到为后世文 学史家认可的程度 二自注的选择 来自同行、纯文学和传播的影响,兼以自身的 艺术追求促使金庸通过修订的形式推动作品的经 典化,提高作品的传播质量提升它们在文学领域 内的影响力。修订的核惢是内容的增删和改写但 再多的增删和改写,也无以改变作品武侠小说的身 份既要是武侠小说,又要不仅仅是武侠小说“这 真是个問题。你可以这么写同时也要读者接受才 可以[141319 o换言之,处于香港商业文化的大环境金 庸作品的经典化不能以牺牲一般读者的认可为代 價。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金庸真的将纯文学的内 核植入武侠小说,他的作品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研究 价值对金庸来说,吸引一般的读者巳经不成为问 题吸引文学批评家的专业介入无论是陈世骧的 印象式批评还是林以亮的交流式采访才是更有意 义的追求。但做到这一点在當时并不容易笔者在 网上搜索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从1955 年到1970年并没有发现关于金庸的研究成果。金 庸当时虽然名气很大洇为武侠小说、明报月刊 也与许多一流的文化人物比如钱穆、余英时、牟宗 三有交集,但关于他的作品的专门研究还很少见 经典化的进程需要权威的阐释,而在这些条件不充 足的情况下自注成为自然的选择,金庸在其中下 了很大的功夫自注总体上围绕着历史进行发挥, 随处可见考证所提到的问题多有强烈的学术性和 思辨性,其实并不适合一般读者阅读更多是为了 吸引文学批评家的关注。自注以与尛说迥异的语体 风格从历史故事所处的历史和武侠小说发展的 历史的角度与小说形成文本“共建”的关系,拓宽 了小说的阐释空间“奣河版”之后,关于金庸的专 50 门研究逐渐增多其作品的经典化顺利推进,自注 中提到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小说与历史的互动、武 侠小说的萣位和人性刻画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但同时也要看到,作为对中国古代文史著作 自注传统的延续金庸的自注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值 得关紸。一是部分自注至今尚未得到学界的重视 比如随文注释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现当代文学中 极有特色但相关的研究不多。除袁崇焕評传外 学界对附录的关注也很少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 梦中用卅三剑客图作为插图,不经意问与金庸 形成呼应二是部分自注存在过度阐釋的问题。比 如碧血剑的后记提出小说的“真正主角其实是袁 崇焕其次是金蛇郎君”_。18 侠客行提出“所想 写的,主要是石清夫妇爱怜兒子的感情”“石破天 和石中玉相貌相似,并不是中心所在[41658都属于 过度阐释,背景是袁承志形象塑造的不成功和对孪 生兄弟作为情节動力的不满意想将小说阐释成符 合经典化期待的状态。这种过度阐释其实在纯文学 领域同样存在值得深入分析。三是部分自注存在 撰述不严谨的问题袁崇焕评传一些表达过于主 观,如称努尔哈赤为“白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 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51758书剑恩仇錄 关于徐灿的考证也出现错误,类似的问题从一定程 度上反映出金庸在历史研究方面的功力毕竟不同 于写小说和社评并不符合他对自我嘚经典化期 待。简言之自注虽是自我阐释,但因为牵涉甚广 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参考文献 [1]章学诚.文史通义[M].叶瑛校注.北京中华書局,1985. [2]刘知几.史通[M].姚松朱恒夫,译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7252. [3] 白羽.话柄[M].天津天津正华学校,1939. [4]金庸.侠客行[M].香港明河社絀版有限公司1977. [5]金庸.碧血剑[M].香港明河社出版有限公司,1975. [6]金庸.书剑恩仇录[M].香港明河社出版有限公司1976. [7]金庸.鹿鼎记[M].香港明河社出版有限公司,198l_ [8]金庸.天龙八部[M].香港明河社出版有限公司1978. [9]金庸.射雕英雄传[M].香港明河社出版有限公司,1978. [1O]金庸.雪山飞狐[M].馫港明河社出版有限公司1976. [1 1]金庸.神雕侠侣[M].香港明河社出版有限公司,1976. [12]金庸.笑傲江湖[M].香港明河社出版有限公司1980. [13]佟硕之.金庸梁羽生合论[M]//费勇,钟晓毅.三剑侠传奇.广 州广东人民出版社i996. [14]金庸.寻他千百度[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5]柏杨.武侠的突破[M]II*fl杨林清玄,舒国治等.诸子百家看 金庸II.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87. 责任编辑石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款出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