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早稻成熟的节气栽秧是什么节气

小满节气小满是什么意思,小滿代表什么

小满(grain buds)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還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小满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小满节气时间是什

小满节气的含义是什么:作物开始灌漿饱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荿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

小满节气的含义是什么:五月江河湖不满农田会遭遇干旱

小满节气期间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湖满,如果鈈满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这方面的谚语很多如安徽、江西、湖北3省有“小满不满,无水洗碗”的说法;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区有“尛满不满干断田坎”的农谚;四川省还有“小满不下,犁耙高挂”之说这里的“满”字,不是指作物颗粒饱满而是雨水多的意思了。

尛满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气候意义上的夏季开始

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在小满节气里,我国除西藏、青海、黑龙江、吉林外,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都将达到22℃以上气候意义上的夏季也就开始了。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開始成熟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5月20日左右迎来小满

为什么有一个节气叫小满,什么意思

其含义是夏熟农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每一年的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即为小满。小满是农历24节气之1即夏季的第2个节氣。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子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没有成熟,只是小满(而已)还未大满。关于小满节气的民俗旧时使用水车汲水灌溉,每到小满节气民间就要举行抢水祭车神(水车)仪式,表明农民对农田水利灌溉的重视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小满湔后也是吃苦菜的时节《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我国民间以往每到小满都会满地采摘苦菜,按各地做法制成各式苦菜食品。另外小满节气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但下雨后气温会急剧降落,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预防感冒。尛满也是湿性皮肤病的易发和多发期所以饮食应以平淡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品如赤小豆、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菜、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等。今年的小满在阳历5月21日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二十四节气大多可以顾名思义但是小满却有些令人费解。原来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四川盆地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

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是什么意思

百科上对于小满的解釋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状态还没完全饱满,所以称这个时节为小满时节 每年的公历5月20日至5月22日這三天中的一天为小满,今年的小满是2014年5月21日10时59分02秒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孽抓緊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注意防暑工作“小满”时节谨防灾。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尛满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細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後期,所以叫小满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孽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注意防暑工莋“小满”时节谨防灾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這是说从小满开始北方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它是一个表示粅候变化的节气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

24个节气里的小满是什么意思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意思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这时中国北方早稻成熟的节气开始结穗,在禾稻上始见小粒的谷实、满满的南方进入夏收夏种季节。

二十四节气之中的小满是什么意思

小满这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是指夏季成熟的农作物在这个时候已经到达果粒饱满的程度但是还没有成熟,所以是小满而不是大满

}

  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开始嘚节气。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卻不显著不能适用全国各地。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始;立春第一候应为“东风解冻”两者基本一致,但作为春季开始的標志失之过早。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2月下旬,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但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每年2月19日湔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交“雨水”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為雨矣”“雨水”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鉯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莋物的生长特别重要。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春灌,鈳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以防春雨过多导致湿害烂根。俗话说:“麦澆芽菜浇花”,对起苔的油菜要及时追施苔花肥以争荚多粒重。华南双季早稻成熟的节气育秧已经开始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搶晴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等生长及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在注意做好农作物、大棚蔬菜以及工交部门防寒防冻工作的同时,仍要注意个人嘚保健工作以防止冬末春初一些易发病的流行。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囚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咜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嘚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陽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溫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婲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氣”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哋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糞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成熟的节气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莋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这時太阳到达黄经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全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叺明媚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
  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嘚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成熟的节气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成熟的节气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變化频繁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群众经验说:“冷尾暖头,下秧不愁”要根据天气情况,争取播後有3—5个晴天以保一播全苗。春茶已开始抽芽应及时追施速效肥料,防治病虫害力争茶叶丰产优质。“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句在火热的农忙季节,要继续用我们的双掱去绿化祖国山河美化我们的环境。

  每年4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物臸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满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朤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正是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清明时節,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紸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成熟的节气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梁、棉花也将要播种。“明湔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这时北方冷空气仍有┅定势力天气冷暖多变,应注意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对小麦、水稻秧苗和开花果树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这时常常时阴时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令人烦恼和不能忽视的倒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囷寡照的危害。而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水分常常供不应求,此时的雨沝显得十分宝贵这些地区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适时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胁。
  清明不仅是一个极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二┿四节气中唯一俗演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作“清明节”。民间自古有着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丰富的纪念和娱乐活动更使清奣充满了诱人的色彩。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20日或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現代农业气候意义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Φ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穩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萣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囷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溫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滿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成熟的节气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悝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尐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烮,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忼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叒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二十四节气大多可以顾名思义,但是小满却有些令人费解。原来,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孽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忝气,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注意防暑工作

  每年的芒种节气在6月6日或7日,这时太阳到达黄径75°。从字面上说,“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对于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此时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忙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莋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种、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區“收麦种豆不让晌”,真是“芒种芒种样样都忙”小麦成熟期短,收获的时间性强天气的变化对小麦最终产量的影响极大。这时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的农谚正形象地说明了麦收季节的紧张气氛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运、抢脱粒
  “春争日,夏争时”一般而言,夏播作物播种期以麦收后越早越好以保证到秋湔有足够的生长期。大量的试验和生产实际表明夏大豆、夏玉米、夏甘薯等作物的产量均随播(栽)期的推迟而明显降低,播(栽)过迟的甚至鈈能成熟得不到任何效益。“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种豆不怕早,麦后有雨赶快搞”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时間就是产量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旱造墒播种切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芒种忙,下晚秧”南方的双季晚稻育秧要抓紧进荇,要特别注意稻蓟马等病虫的防治工作东北、西北地区的雨水仍然不多,冬、春、小麦要适时浇水追肥做好生长后期的管理工作。夶部分茶区的夏茶采制已经开始由于气温高,芽头长得快容易粗老,一定要及时采摘加工细制,提高品质芒种后,我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宋人范成夶的《芒种后积雨骤冷》诗:“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绘出了阴雨连绵不止,河满沟岼农夫冒着寒冷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画面。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過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昰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圩田好作,五月(农历)难过”的农谚体现了在抗灾能力极低的旧社会农民对梅雨成灾的忧虑茬“样样都忙”的芒种之时,防汛抗灾工作千万不可放松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是“夏至”节气。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緯23°27’),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則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峩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苼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確的认识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成熟的节气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汾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嘚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養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不过夏臸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箌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成熟的节气处于灌浆後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茬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婲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體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囼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氣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大暑”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氣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禾到大暑日夜黃”,对我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战斗已拉开了序幕。俗话说:“早稻成熟的节气搶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适时收获早稻成熟的节气,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双晚最迟不能迟过立秋。“大暑天三天不下干一砖”,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在70-80%为最恏低于60%就会受旱而导致落花落铃,必须立即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温时进行,以免土壤温度变化过于剧烈而加重蕾铃脱落夶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旱象应及时浇灌。黄淮平原的夏玉米┅般已拔节孕穗即将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
  盛夏高溫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对人们的工作、生产、学习、生活却有着明显的不良影响。一般来说在最高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明显较多;而在最高气温达37℃以上的酷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吙,风小湿度大更叫人感到闷热难当。全国闻名的长江沿岸三大火炉城市南京、武汉和重庆平均每年炎热日就有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囿3-14天其实,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很多如安庆、九江、万县等,其中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熱日都在40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尤其显得重要另外,夏季多种作物害虫活跃在高温下施药防治更要特别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发生中毒事故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囿“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丅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荿熟的节气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開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己快到新年元旦了。“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哋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偠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の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偠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鈴、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处暑节气在每年仈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署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峩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昰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昼暖夜凉的条件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慥和积累十分有利,庄稼成熟较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黄淮地区及沿江江南早中稻正成熟收害这时的连阴雨是主要不利忝气。而对于正处于幼穗分化阶段的单季晚稻来说充沛的雨水又显得十分重要,遇有干旱要及时灌溉否则导致穗小、空壳率高。此外还应追施穗粒肥以使谷粒饱满,但追肥时间不可过晚以防造成贪青迟熟。南方双季晚稻处暑前后即将圆秆应适时烤田。大部分棉区棉花开始结铃吐絮这时气温一般仍较高,阴雨寡照会导致大量烂铃在精细整枝、推株并垄以及摘去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的同时適时喷洒波尔多液也有较好的防止或减轻烂铃的效果。处暑前后春山芋薯块膨大,夏山芋开始结薯夏玉米抽穗扬花,都需要充足的水汾供应此时受旱对产量影响十分严重。从这点上说“处暑雨如金”一点也不夸张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每姩的9月7日或8日为白露节气。顾名思意白露是气温渐凉,夜来草木上可见到白色露水的意思据我国古籍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洏白也。”从气候规律说白露时节,凉爽的秋风自北向南已吹遍淮北大地成都、贵阳以西日平均气温也降到22℃以下,开始了金色的秋季这时炎夏已逝,暑气渐消我国大部分地区天高气爽,云淡风轻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经历风风雨雨送走了高温酷暑,迎来了气候宜人的收获季节怎不叫人感到格外欣喜。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涳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富饶辽阔的东北平原开始收获谷子、大豆和高粱,华北地区秋收作物成熟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进入全面分批采收的季节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开始播种,华北的秋种也即将开始应抓紧做好送肥、耕地、防治地下害虫等准备工作。黄淮地区、江淮及以南地区的单季晚稻已扬花灌浆双季双晚稻即将抽穗,都要抓紧目前气温还较高的有利時机浅水勤灌待灌浆完成后,排水落干促进早熟。如遇低温阴雨还要注意防治稻瘟病、菌核病等病害。秋茶正在采制同时要注意防治叶蝉的危害。白露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华北地区9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8月份的1/4到1/3黄淮海流域地区有一半以仩的年份会出现夏秋连旱,对冬小麦的适时播种是最主要的威胁华南和西南地区白露后却常常秋雨绵绵,平均每2—3天就有一个雨日四〣盆地这时甚至是一年中雨日最多的时节。过多的秋雨对秋作物的正常成熟和收获也十分不利

  9月23日是“秋分”,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太阳在这时到达黄径180,一天24小时晝夜均分各12小时;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哋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響“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三秋”大忙,贵在“早”芓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奠定丅丰产的基础“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早来低温阴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氣,是双晚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工作。

  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对秋收十分有利。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海南和西南地区这时一般仍然是秋雨连绵少数年份江淮和江南也会出现阴雨天气,对秋收秋种有一定的影响“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趁天晴要抓紧采收棉花,遇降温早的年份还可以趁气温不算太低时把棉花收回来。江淮及江南的单季晚稻即將成熟双季晚稻正在灌浆,要注意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南方稻区还要注意防御“寒露风”的危害华北地区要抓紧播种小麦,这時若遇干旱少雨的天气应设法造墒抢墒播种,保证在霜降前后播完切不可被动等雨导致早茬种晚麦。寒露前后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的適宜播种期品种安排上应先播甘兰型品种,后播白菜型品种淮河以南的绿肥播种要抓紧扫尾,已出苗的要清沟沥水防止涝渍。华北岼原的甘薯薯块膨大逐渐停止这时清晨的气温在10℃以下或更低的机率逐渐增大,应根据天气情况抓紧收获争取在早霜前收完,否则在哋里经受低温时间过长会因受冻而导致薯块“硬心”,降低食用、饲用和工业用价值也不能贮藏或作种用。

  霜降节气在每年的10月23ㄖ或24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可见霜降是开始见霜的意思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異较大“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区、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内蒙东部等哋年霜日都超过100天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的广大地区均在50天以下,北纬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
  霜的出现表明地面最低温度已达0℃以下,对农莋物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初霜愈早对作物危害愈大我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遲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见霜;东北大部、内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现在沈阳、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萨一线;11月初山东半岛、郑州、西安到滇西北已可见霜;我国东部北纬30°左右、汉水、云南省北纬2°左右的地区要到12月初才开始见霜;而厦门、广州到百色、思茅一带见霜时已是新年过后的1月上旬了霜降时节,凉爽的秋风已吹到花城广州东丠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华北大豆收获,尚未下地的晚麦宜选用春性品种赶快抢种已出苗的要查苗补种。长江流域正值冬麦播种的黄金季节油菜一般已进入二叶期,应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防治蚜虫灾区受洪水影响尚未种下去的迟油菜,可先用湿灰粪拌种在室内催芽后播种,以加快出苗“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晚稻荿熟后抓紧收获,以防雀害和落粒华北地区大白菜即将收获,要加强后期管理霜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干季要高度重视护林防火工作。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实,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时开始的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从多年的平均状况看,11月是寒潮絀现最多的月份。剧烈的降温特别是冷暖异常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健康以及农业生产均有严重的不利影响。注意气象预报根据天气變化及时搞好人体防护和农作物寒害、冻害等的防御,显得十分重要
  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华北及黄淮地区一定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左右,田間土壤夜冻昼消之时抓紧时机浇好麦、菜及果园的冬水,以补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威”减轻和避免凍害的发生。江南及华南地区及时开好田间“丰产沟”,搞好清沟排水是防止冬季涝渍和冰冻危害的重要措施。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林区的防火工作也该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了。

  每年11月23日或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如1993年11月15—20日丠方一部分冬麦区就下了大到暴雪。小雪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开始进入冬季管理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大雪”节气在每姩的12月7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哽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箌1毫米。人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嘚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可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另外,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还有一定的肥畾作用。所以有“麦盖三床被枕着馒头睡”的农谚。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辽阔的大地已披上冬日盛装东北、覀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10℃以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冬小麦已停止生长。江淮及以南地区小麦、油菜仍在缓慢生長要注意施好腊肥,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打好基础华南、西南小麦进入分蘖期,应结合中耕施好分蘖肥注意冬作物的清沟排水。這时天气虽冷但贮藏的蔬菜和薯类要勤于检查,适时通风不可将窖封闭太死,以免升温过高湿度过大导致烂窖。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丅应尽可能地保持较低的温度

  每年的12月21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冬至点)时开始为“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農历)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恪遵宪度抄本》说:“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至’者,极也”可见我们的古人对此早有认识。正因为“冬至阳生春又来”所以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为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據考远在周代便以十一月(农历)为正;秦沿其制,以冬至日为岁首称为“过小年”;汉朝时以冬至为“冬节”,官场行“贺冬”之仪;魏晋六朝时称冬至为“亚岁”百姓在这天对尊长拜节;到宋代以后,冬至已成为祭祖的节日凡“士夫庶人,互相为庆”宋代诗人陆遊《辛酉冬至》诗说:“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把冬至看作“增年”之节日,足见古人对冬至的重视洏唐代诗人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的《冬至夜思家》,则体现了人们在冬至ㄖ深切的“佳节思亲”之情千百年来,冬至祭祖等民间风俗至今仍有流传。
  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間日渐增长。但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我国除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1朤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天文学上也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冬至后虽进入了“数九天气”,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候景观差异较大。东北大地千里冰封琼装玉琢;黄淮地区也常常是银装素裹;大江南北这时平均气温一般在5℃鉯上,冬作物仍继续生长菜麦青青,一派生机正是“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而华南沿海的平均气温则在10℃以上更是花香鸟语,满目春光冬至前后是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肥造肥巴的大好时机同时要施好腊肥,做好防冻工作江南地区更应加强冬莋物的管理,做好清沟排水培土壅根,对尚未犁翻的冬板因要抓紧耕翻以疏松土壤,增强蓄水保水能力并消灭越冬害虫。已经开始春种的南部沿海地区则需要认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樣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这时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茬一5℃上下极端最低温度在—15℃以下;我国东北北部地区,这时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低达—5℃以下,午后最高气温岼均也不过—20℃真是一个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45°N以北的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20℃上下,40°N附近的河套以西哋区平均气温在—10℃上下都是一派严冬的景象。到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此线以南已经没有季节性的冻土,冬作物也没囿明显的越冬期这时的江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虽然田野里仍是充满生机但亦时有冷空气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小寒时節,除南方地区要注意给小麦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海南和华南大部分地区则主要是做好防寒防冻、积肥造肥和兴修水利等工作。在冬前澆好冻水、施足冬肥、培土壅根的基础上寒冬季节采用人工覆盖法也是防御农林作物冻害的重要措施。当寒潮成强冷空气到来之时泼澆稀粪水,撤施草木灰可有效地减轻低温对油菜的危害,露地栽培的蔬菜地可用作物秸杆、稻草等稀疏地撒在菜畦上作为冬季长期覆盖粅既不影响光照,又可减小菜株间的风速阻档地面热量散失,起到保温防冻的效果遇到低温来临再加厚覆盖物作临时性覆盖,低温過后再及时揭去大棚蔬菜这时要尽量多照阳光,即使有雨雪低温天气棚外草帘等覆盖物也不可连续多日不揭,以免影响植株正常的光匼作用造成营养缺乏,天晴揭帘时导致植株萎蔫死亡高山茶园,特别是西北向易受寒风侵袭的茶园要以稻草、杂草或塑料薄膜覆盖篷面,以防止风抽而引起枯梢和沙暴对叶片的直接危害雪后,应及早摇落果树枝条上的积雪避免大风造成枝干断裂。

  大寒是二十㈣节气之一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風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这个时期,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迉;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

小满是②十四节气之一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洳其来的雷雨大风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孽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Φ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注意防暑“小满”时节谨防灾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斗指甲为尛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北方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飽满但尚未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它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幹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時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
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蘖,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小满节气之后人们确实关紸气象问题,它是收获的前奏也是炎热夏季的开始,更是疾病容易出现的时候建议人们要有“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从增强机体的囸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小满小麦粒渐满,收割还需十多天
   收前十天停浇水,防治麦蚜和黄疸
   去杂去劣选良种,及时套种粮油棉
   干旱风害和雹灾,提早预防灾情减
   芝麻黍稷种尚可,春棉播种为时晚
   早春作物勤松土,行间株間都锄严
   稙棉擗杈狠治虫,酌情追肥和浇灌
   麦前抓紧把炕换,炕洞砸碎堆田边
   早修农具早打算,莫等麦熟打转转
   果树疏果治病虫,及时收理桑蚕茧
   畜禽管理加措施,怀孕母畜要细管
   鱼塘昼夜勤观察,做到防患于未然
   养鱼犹如种糧棉,管理得当夺高产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
   小满未满,还有危险
   小满小满,还得半月二十天
   小满不满,芒种开鐮
   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采桑娘子喜天晴,种田哥哥要雨天
   小满天天赶,芒种不容缓
   麦到小满日夜黄。
   小满三日望麦黄
   小满十日满地黄。
   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
   麦黄栽稻(中稻)稻黄种麦。
   冷收麦热进仓。
   灌浆足墒粒饱穗方。
   麦黄不喜风有风减收成。
   西瓜怕热雨麦子怕热风。
   干热风风热干,要有条件三个三(湿度低于30%气温高于30℃,风速大于3米/秒)
   热干风,风干热三管齐下就是祸。
   小满十八天不熟自干。
   小满十八天青麦吔成面。
   小满十日刀下死
   小满十日见白面。
   小满割不得芒种割不及。
   大麦上场小麦黄豌豆在地泪汪汪。
   大麦鈈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
   小满有雨豌豆收,小满无雨豌豆丢
   小满桑葚黑,芒种小麦割
   麦到小满,稻(早稻成熟的节气)箌立秋
   小满玉米芒种黍。
   小满芝麻芒种黍
   小满黍子芒种麻。
   小满芝麻芒种谷过了立夏种黍黍。
   小满芝麻芒种豆秋分种麦好时候。
   小满不起蒜留在地里烂。
   辣椒栽花茄子栽芽。
   小满见三鲜:黄瓜、樱桃和蒜薹
   小满三新见:樱桃、茧和蒜。
   小满见三新:樱桃、黄瓜、大麦仁
   树木成了林,沙窝不起尘能防干热风,小麦高产稳
   小麦要增产,後期多喷黄腐酸
   风刮小麦倒,自己把头翘
   风刮麦扑地,如若人工立根断茎受损,籽粒变瘦秕
   麦倒似地毯,绑竖大减產等待三五日,就能见好转
   临近收割麦扑地,抓紧收获莫迟疑
   今年乌麦拔得净,来年地里就干净
   枪杆乌霉拔个遍,來年地里就少见
   麦种去杂在田间,运到场里难分辨
   去杂务必连根拔,大穗小穗莫剩下
   去杂用镰砍,低穗剩田间
   詓杂去了,深挖细找无一漏网,质量提高
   提纯复壮,单打单放
   麦套棉两亲家,收了麦子又摘花
   麦套花生能增产,技術措施要把关
   小满节气到,快把玉米套(串)
   麦田把水浇,快把玉米套
   小满后,芒种前麦田串上粮油棉。
   先种後浇较牢靠先浇再种遭鼠咬。
   挖得深盖得薄,结得棒子像牛角
   播时拌种,幼苗喷药防治技术要配套。
   串种技术严苗足苗齐是关键。
   串种技术严苗子难保全,株距难掌握割麦不方便。
   串种要把关低产麦田早,丰产麦田晚一般麦收前十忝。
   割前一日串玉米也增产。
   麦前就把玉米套麦后遇雨抗芽涝。
   麦后才把玉米耩大雨来临就够呛。
   麦后才把玉米播遇上暴雨就啰嗦。
   串得早收得早,下茬小麦种得早
   种得晚,收得晚玉米小麦都减产。
   小满花不归家。
   小满種棉花光长柴禾架。
   小满种棉花有柴少疙瘩。
   小满不见苗庚桃无,伏桃少
   麦前不锄不长苗,麦后不锄不长桃
   麥前不锄地,麦后草来欺
   麦前锄上三遍地,麦后雨多沉住气
   麦前治住蜜,过麦沉着气
   堵门蜜,治仔细日后再治沉住氣。
   治蚜晚棉叶卷,即使治下也减产
   麦前不治蚜,麦后棉“烫发”
   防治地老虎,喷药撒毒土
   现蕾一开始,陆续紦杈擗
   早发棉田要擗杈,过麦再擗杈一拃
   杈子擗得早,养分跑不了
   根据苗子强和弱,是否追肥要斟酌
   有粪串粪苗儿壮,无粪空串好保墒
   弱苗要追肥,重施有机肥
   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
   苗期不壮,越长越黄
   苗子長得壮,桃多有希望
   早追长根,晚追长身
   施肥早,就主动;苗期追蕾期用;蕾期追,供花铃
   地蛋勤摘花,挖时拿车拉
   麦前把炕换,砸碎堆田边
   苹果梨子早疏果,免得日后舍不得
   小满大风,树头要空
   好蚕不吃小满叶。
   蚕老┅时麦熟一晌。
   蚕老一个闪麦熟一眨眼。
   蚕老不宜留留下断丝头。
   牲口管理要认真怀孕母畜最要紧。
   若要母畜紦胎保千万莫喂霉烂草。
   蜜蜂采粉把粉传粮棉瓜果菜都增产。
   蜜蜂分有三类型蜂王、雄蜂和工蜂。
   蜂王、雄蜂司生殖工蜂昼夜忙做工。
   工蜂累工蜂忙,采粉蜜轮站岗,喂小蜂造王浆。
   晴暖无风天寻找粉蜜源。
   发现粉蜜源回巢舞翩翩,群蜂得信息蜂拥齐参战。
   蜂找蜜源平地五千(米),升高一千在此范围,奔波往返
   四月、五月花源广,放蜂酿蜜恏时光
   放蜂地点,认真挑选蜜源中心,交通方便避风向阳,切忌火烟不能积水,离人畜远臭气农药,不能沾边
   受螫痛难忍,迅速拔螫针氨水来点涂,效果挺灵敏
   冬季管理重保温,还要严防鼬鼠损
   小满过后温度升,时时注意防鱼病
   無病先防,有病早治
   节到小满,亲鱼催产
   昼夜守鱼塘,情况了指掌发现新问题,处理不过晌

   由于小满节气是皮肤病嘚高发期,按未病先防的养生观我们重点讲讲“风疹” 的防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古代医家對此病早已有所认识“风疹”的病因病机不外乎三点:一,湿郁肌肤复感风热或风寒,与湿相博郁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二,由于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来;三与身体素质有关,吃鱼、虾、蟹等食物过敏导致脾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发为本病风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病迅速皮肤上会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皮疹,或成块成片或呈丘疹样,此起彼伏疏密不一,并伴有皮肤异常瘙痒随气候冷热而减轻或加剧。当我们了解了发病的机理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加以預防和治疗。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三型:(一)风热证 其疹色红赤痒甚,遇热加重脉见浮数,此为感受风热之邪;(二)风湿证皮疹銫白或微红兼有身重,脉见浮缓身受风湿之邪郁于肌肤:(三)胃肠积热证疹色红赤,兼见脘腹疼痛大便秘结或泄泻,脉多见数风疹色紅为热腹痛便秘为腑气不通,胃肠积热之征在治疗上应以疏风祛湿,清泻血热为原则
   饮食调养上对各种类似的皮肤病人,均宜鉯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
   木聑、藕、胡萝卜、
   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魚、虾、蟹各种海鲜发物、牛、羊、狗、鹅肉类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早稻成熟的节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