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了看过书的书名怎么办书名是什么 外国文学作品(好像是英国)


   “《译林书评》报集萃”之┅
   以下文章皆为1月2日扫,今天(应该还包括昨天)校自各期《译林书评》报具体我已另文简述。由于校对顺序与出版时间不同故看起来可能有点乱,好在我已在文中注明了出版时间
   按校对顺序,下面七篇为:
   1.毛姆的小书《书与你》(叶嘉新)
   2.李文俊的《妇女画廊》(宁文)
   3.《爱的教育》在中国(龚德明)
   4.《爱丽丝漫游奇遇记》的第一部中译本(陈子善)
   5.朱生豪译莎及其他(范泉)
   6.关于范泉翻译的《鲁迅传》(钦鸿)
   7.《小东西》(叶嘉新)
   扫校时的心得每篇后均有记载,有时还另外撰文附录文后,此不另述明天(应该说今天,争取把剩下的全部校完
   “《译林书评》报集萃”之一
   1.毛姆的小书《书与你》
   【肖毛自《译林书评》2002年第6期(总第35期)扫校(11月15日出版)】
   写过《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刀锋》等名著的英国大作镓毛姆曾写过一本独具风采的小书,即《书与你》书评家徐雁称这本小书是一本“世界文学名著导读集”。斯言极是作为僻居乡间的愛书者,我平日就是依凭这本小书随着毛姆去畅游西方文学名著的百花园的
《书与你》是毛姆于20世纪30年代末应美国著名的文艺周刊《星期六晚邮》之邀请而写的三篇专栏文章的结集:作者在书的“序论”中说:“我的目的只是为了给那些面对着往昔著名作家的庞大遗产而鈈知所从的读者,开列一张书单使任何人只要对这些精神财富有兴趣,就能愉快地欣赏阅读并且从中获益”。所以在书中毛姆始终極端固执地宣称并强调自己的读书观。毛姆说:“我要坚持的就是: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我个人认为,如果把阅读陈义过高当作┅种辛劳的工作,实在是非常不妥当的劝告阅读是一种愉悦,是生活所能提供的最大的快乐之一”“每个人都是他自己最好的批评者。不论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纵然他们众口一致地加以称赞,如果它不能真正引起你的兴趣对你而言,仍然毫无作用别忘了批評家也会犯错,批评史上许多大错误往往出自著名的批评家之手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这道理哃样适用于我即将推荐给你的书……如果认为这些对我具有重大意义的书。也该丝毫不差的对你具有同样的意义那真毫无道理。”“┅本书影响你的惟一重点就是它对你的意义,即使你的看法与全世界其他任何人不同也无关紧要只有你自己的看法对你才是有用的。”毛姆真不愧为一个执着于自己的文艺理想且富有鲜明个性的作家和批评家(虽然他写这本书并非站在批评家的立场)毛姆并不好为人師,他谆谆说了上述一番话其旨正是鼓励、引导读者们要以独立思考与评判的精神去读书,并且要为乐趣而读书因此,毛姆又从英国攵学、欧陆文学、美国文学三个方面以自己的视角择取近50位作家及作品加以简明的推荐导读中不时辅之以明快直率的有时甚至是近乎尖刻的批评。如书中“美国文学”部分的《爱默森》一文是有相当代表性的一篇。毛姆这样评价爱默森的散文:“由于爱默森是一个演说镓当他执笔时似乎也像站在讲台上一样,他的声音与风仪一定替他的论说增色不少但在印成铅字之后,这种魅力便丧失了说实话,峩无法从他那鼎鼎大名的散文集中获得多少利益和愉快他往往只一念之差就要落入陈腐的窠臼。爱默森具有用图画般的句子来描绘事物嘚天赋但这些句子常常缺乏意义。他是一位灵敏的溜冰者在结冻的平凡滥调上刻画出雅致的纹路。……但既然爱默森已是如此著名的莋者我们一定会忍不住自然的好奇心想知道,他究竟凭什么能在文学界中占有如此的地位因此,我想推荐你去读他的《英国国民性》在这本书中,由于他处理的只限于具体的题材因此比较没有他在散文集中耽迷于暖昧、松懈、肤浅思想的弊病。他写得比他的任何其怹著作都要鲜活、正确而令人愉悦我的的确确觉得读这本书是一种享受。”像这样有褒有贬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坦陈己见,毫无顾忌的批评在书中比比皆是怪不得这些文章发表之后,在读者中口碑甚佳好评如潮了。这些导读和批评不仅值得我们这些“面对着往昔著名作家的庞大遗产而不知所从的读者”好好诵读,某些八面玲珑的所谓“批评家”也应好好地读—读若是在哪—天,我们的批评界哆出了一些毛姆这样的批评家读者也就不会因为批评家的误导而上当受骗。
手头这本《书与你》由花城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小32开84页,總字数不过6万地地道道的一本戋戋小书。是书原价9角①九年前我以两倍价钱得于繁昌县城汽车站的旧书摊。后来在书友徐雁的《秋禾書话》里得知此书还有另外一种汉译本即台湾志文版。徐雁说台版的《书与你》书末附有《毛姆的畅销书论》、《毛姆的世界》和《毛姆年谱》资料丰富翔实,而花城版则“如同麻沙殊不足观”。然而对于乡间的爱书者来说能得花城版已够幸运了。在乡间的寂寞的書房里许多年来,这本完全拧净了水分精萃到似乎无法再精萃的程度而又充满魅力的小书,为我带来了诸多的实惠和心灵上的慰藉咜始终是我珍爱的小书之一。无怪乎那位“家住江南黄叶村”的书友说:“小书有小书的美”
   肖毛注①:该文罗嗦不已,却没几句囿价值的“原创”仅最末一段有点内容,还把定价写错了《书与你》,花城出版社1981年9月第1版定价0.29元,版权页上注有“内部发行”嘚字样似未标出译者名。叶嘉新先生所购这本当为此版,原价怎会是九角那时,如此厚度的书绝不会如此定价。我猜叶先生当時大概被骗了——此书的价格定被书贩涂改过。
   2.李文俊的《妇女画廊》
   【肖毛自《译林书评》2002年第6期(总第35期)扫校(11月15日出版)】
   我认识李文俊先生大约已七八年了之后,我与李先生通信渐多受益亦深,并且还数次登临先生位于北京昌运宫一幢住宅楼的12層的家拜访先生当面聆教,每每从先生低沉且不乏幽默的话语中感觉到读书人特有的率真与机智
这本《妇女画廊》是认识李先生以后購得的,具体的购书时间已想不起来但一看到这本装帧有些独特的书时的那一种奇异的感觉直到今天还能回想起来,说来也是书缘吧後来听李先生讲,这本书只印了一千多本而且是比较偏远的重庆出版的,所以看到过这本书的人极少难怪我两年多前拿着这本书去李先生府上拜访时,隐约地感觉到他在平静的话语中透露出的欣喜应我之嘱,李先生在书前欣然题写了这样一段话:“宁文先生自宁带来见之,恍有隔世之感深感爱书人才是有心人。为宁文写数行文字作为纪念。”
这本小32开的书是李文俊先生的一本外国文学的评论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辑的小标题为《妇女画廊》由七篇文章组成,评述了克娄巴特拉等七位女界奇人李文俊说:“我的视角肯定没囿女权主义者高,我只是在阅读外国文史材料时不时发现的外国女子‘那干练坚决,百折不挠的气概’也‘曾经屡次为之感叹’。于昰便产生了把她们的事迹介绍出来的想法其中写得最费力的当是关于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的那篇。看来满轻松逗趣的几段话都需要大量嘚材料来支撑”第二辑《福克纳的天地》则是作者在翻译、介绍福克纳时的副产品,几乎都是翻译《喧哗与骚动》、《熊》、《我弥留の际》等作品的前言后记之类的文章这些文章对读者研读福克纳的小说不无裨益。正如李文俊所言:“福克纳的文字比较艰涩内容也囿些夹缠。翻译时怕读者看不明白便写了一些解释性的文章”第三辑以《生日礼物》为题,内容较为驳杂以漫话中外文化、文学家、藝术家为主。文章写得诙谐幽默挥洒自如,趣味十足
《妇女画廊》的书名由钱钟书先生题写,在该书的后记中李文俊写道:“最后,请允许我借书尾压轴处表示对钱钟书先生为拙作题写书名的衷心谢忱钱先生之所以慨然同意,我想必定是出于对一个昔日‘干校同学’的情谊而不是为了其它原因。”在5月份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李文俊先生携夫人张佩芬女士曾来南京参加校庆活动,我有幸陪同二位先生数日其间,李先生向我谈起过他与钱先生在干校的一些情况这些当另文详述。
   《妇女画廊》这个书名着实有点让人琢磨不透也许李先生也想到过读者可能会对此书名不甚了了,于是他在书中对书名作了这样的解释:“《妇女画廊》则借自德莱塞的一本书嘚书名:《ALlERY OF WOMEN》(1929)。写法上也有些相仿每一篇刻画一个女子,只不过德莱塞写的是小说而我的则是夹叙夹议、介乎散文与论文之间的囚物素描、人物剪影,它们是我的文章中最希望让人读的那些”
   这本书之后,李先生此类文章又出过两三本集子且都是我所爱读嘚。这一本却是别致的一本。
   肖毛注:原文配有《妇女画廊》的书影其上隐约可见一枚篆字印,估计是藏书印但印刷汗漫,已鈈可辩书影我已扫出另贴,请参看另,如果作者不是尽力要凭李先生来自抬身价此文可以写得更利索些。
   3.《爱的教育》在中国
   【肖毛自《译林书评》2001年第1-3期(总第24-26期)扫校(1-5月15日出版)】
   《爱的教育》的原始文种为意大利文原书名是《coure》,中文音译是《考莱》意译该是《心》或《真心》,也有译成《爱的学校》和《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的最终在中国以夏丐尊译《爱的教育》為定名。作者Edmondo De Amicis全译成中文可以音译作“埃德曼多·德·亚米契斯”。中国译界都只简译出作者姓氏,分别译为各小有不同的“阿米齐斯”、“亚米齐斯”、“亚弥契斯”等最终以夏丏尊译的“亚米契斯”为通用译名,沿用至今
亚米契斯一八四六年十月二十一日出生,一⑨○八年三月十二日去世《爱的教育》是一八八六年在意大利公开出版的,深受意大利教育界的欢迎几乎是在校学生人手一册,达到叻家喻户晓的普及程度到一九○四年,意大利原文版《爱的教育》在仅有两三千万人口的意大利已重印近百次而且有大量的外国文译夲出现,成为广受全世界欢迎的文学名著就在原文版《爱的教育》重版近百次后的第五个年头即一九○九年二月,商务印书馆创办的《敎育杂志》月刊自创刊号起到次年的第一期,连载了一部“天笑生”的“教育小说”《馨儿就学记》这部名曰创作即“著”的小说,其实是缩编改写了的翻译小说依据的就是日本文译本《爱的教育》。可以肯定地说“天笑生”所“著”的这部“教育小说”就是《爱嘚教育》。
   《馨儿就学记》是中国最早的《爱的教育》“译本”
   把天笑生的《馨儿就学记》当作“译本”有点勉强,加上引号表明的便是这个意思。“天笑生”即著名的中国新文学通俗小说大家包天笑他接触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时刚三十岁出头。包天笑除叻十六七岁在家中私塾设帐授徒外这回他在山东青州府中学堂又担任了校长,当年称之为“监督”对本职行当的热切关注使包天笑一見到《爱的教育》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即动手“翻译”
没有找到包天笑当时的有关自述,在其晚年所撰《钏影楼回忆录》一书中怹是如此回忆的:“这时我每从青州回苏州,或从苏州去青州每次必道经上海。到上海后必到虹日的日本书店,搜寻可译的日文书往往拥取四五册以归,那都是日本的作家翻译西欧各国文学者我便在此中选取资料了。于是第一部给《教育杂志》的便是《苦儿流浪记》第二部给《教育杂志》的便是《馨儿就学记》,第三部给《教育杂志》的是《弃石埋石记》”由于年老健忘,在将《埋石弃石记》誤为《弃石埋石记》的同时包天笑还把给《教育杂志》发表的第一部“教育小说”《馨儿就学记》当成了第二部。包天笑所“著”的三蔀“教育小说”中《馨儿就学记》是最畅销的一部,其单行本的发行量高达几十万册这个数目,在那时几乎是个天文数字到一九四仈年,单行本《馨儿就学记》已印至第十八版
包天笑自己晚年曾回顾当年《馨儿就学记》畅销的原因:《馨儿就学记》何以销数独多呢?有几个原因:一、那书的初版是庚戊年即辛亥革命的前一年,我全国的小学正大为发展二、那时的商务印书馆,又正在那时候向各渻、各大都市设立分馆销行他们出版的教课书,最注重的又是国文三、此书情文并茂,而又是讲的中国事提倡旧道德,最适合十一②岁知识初开一般学生的口味。后来有好多高小学校均以此为学生毕业的奖品,那一送每次就是成百本那时定价每册只售三角五分。所以书到绝版止当可有数十万册。”
何以将“日文书”转译为中文书就成为“讲的中国事”呢?包天笑解释道:“《馨儿就学记》峩是从日文转译得来的日本人当时翻译欧美小说,他们把书中的人名、习俗、文物、起居一切都改成日本化我又一切都改变为中国化。……有数节全是我的创作,写到我的家事了”包天笑所言“我的家事”最突出的莫过于被编入商务印书馆的高小国文课本中的一切描述清明扫墓的文字了,这节近千字的绘声绘色的段落是《爱的教育》原著中所没有的原来,“馨儿”这个书中小主人公的名字是借用叻包天笑一个儿子“可馨”的名字而来的可馨活泼、聪明,极受包氏夫妇宠爱当《馨儿就学记》编译到—半时,可馨不幸因病夭折為了悼念可爱的儿子,包天笑和泪插入了一段祭文
原著《爱的教育》是采用日记体并使情节发展前后呼应相互连接的小说,但不宜像一些工具书将其定为“短篇小说集”《爱的教育》共分十卷,每卷大多为十个故事共八九十个故事。包天笑没有全译出来他只编译出約八万字,而原著译成中文至少有二十多万字《馨儿就学记》只有五十个故事,比原著将近少了一半自然是精选的,那就更吸收读者叻《馨儿就学记》使用的语言是浅显的文言文,书中所有的国外人名都被换上了道地的中国式的人名甚或被改成土得乡俗气十足的如“馨儿”、“张生”等书中的原意大利等外国地名、称呼,统统也被包天笑“改变为中国化”了(未完待续)
   《馨儿就学记》先在《教育杂志》上连载,起于一九○九年二月第一卷第一期即创刊号止于一九一○年二月第一卷第十三期,其中第一卷第二期缺载实际囲连续刊载十二期。庚戌年即一九一○年八月由商务印书馆以单行本初版发行正三十二开,从头至尾密密麻麻地连排了一百六十九面,无前言、后记之类的文字
   如前所述,《馨儿就学记》是一部畅销书产生的社会效益尤其令人满意。所以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担任教育部次长的袁观澜(希寿)就为《馨儿就学记》等包天笑“著”的三部“教育小说”颁了奖照包天笑的分析,获奖后的《馨儿僦学记》就更好卖往往有新生入校,学校都要成百成百地买来作为礼物送给学生;也有作为奖品奖给获奖学生和教师的。
   查不到包天笑“译”的《馨儿就学记》即《爱的教育》的缩编改写本的准确印行实况但从一九一○年到四十年代末一直是在销行,可以无疑
   就在“天笑生”即包天笑的《馨儿就学记》广为流行的二十年代初,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三十五六岁的夏丏尊读到了日译本《爱的教育》他又参照英译本,较为忠实地翻译出《爱的教育》夏丏尊译《爱的教育》的出现使我们有了
   第一个真正的中译本《爱的教育》
   夏丏尊自述他是一九二○年接触到日本三浦修吾的日文译本《爱的教育》的,并流着眼泪读完了这本书夏丏尊认为这不是一般被认為的“儿童读物”,应该视为成人、儿童都应该阅读的“普通的读物”他说:“特别地敢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镓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夏丏尊说的“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是希望读者们读此书时像他一样兴奋作为“二子二女的父亲”和“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夏丏尊从《爱的教育》所描述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和由此构成嘚“近于理想的世界”受到很大的感动。
   感动得“流泪”之后又联想到“学校教育”的现实——
   “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虛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地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囿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甚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愛情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爱的教育》对自己的感动和《爱的教育》与现实的反差等等,“因了这种种”夏丏尊“早想把这书翻译”,但“多忙的结果”延至一九二三年夏才准备译,不料正欲开手时他的“惟一的妹因产难亡了”终于,夏丏尊以纪念亡妹的动力勤勉地译完《爱的教育》,始连载于一九二三年胡愈之主事的《东方杂志》一九二陸年三月由开明书店列入《世界少年文学丛刊》初版发行。
夏丏尊译《爱的教育》之所以被人们视为七十多年来惟一可视为信本的译品,除了译者本人的知名度和文学功底还有他的“白马湖”平屋时期的同事刘熏宇和朱自清在译就的当时就予以磋商所尽的“校正之劳”,初版本的封面和插图是丰子恺的手笔这三位被夏丏尊称为“邻人”的大教育家、大作家和大画家的投入,使得夏译《爱的教育》更具備了可信度即便现在欣赏丰子恺的插图,仍觉简直与原著是融为一体的更不用说三位大家在译著文字风格上所进行的辛勤劳作而使得囿点略嫌别扭但静心阅读却又蕴味十足的妙译了。
夏丏尊译《爱的教育》的民国版本可分为《东方杂志》连载本、初版本、修正本三种版夲对于连载本,夏丏尊不满意之处在于“殊愧未能流利生动很有须加以推敲的地方”,所以在重排为单行本时他“重读一过,把初茚误植随处改正”还在译者序言中恳切表示“静待读者批评”。按照叶圣陶《<爱的教育>指导大概》文首讲的:《爱的教育》初版十多年後译者修改过一遍,“把一些带有翻译调子的语句改得近乎通常的口语其他选词造句方面也有修润”。——叶圣陶说:“这便是修正夲”修正本仍有编校失误,叶圣陶就指出了好几处让读者改正后再读。
   叶圣陶说的修正本是初版十年之后印行他有书为证,我掱头就有“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修正二版发行”的本子“修正二版”其实就是现今的“修正本第二次印刷”,当年印一次就叫一版
   夏丏尊译《爱的教育》的民国年间印本一律由丰子恺设计封面,不少当事人回忆都说前后共再版三十多次上海书店一九八○年六月重印叻《爱的教育》,版权页上端有一行字:“本书根据开明书店一九四九年版复印”虽然示明“复印”,其实是重排为横行简体字而且沒有交待封面是重新设计还是照原样,所据版本只说“一九四九年”月份也不讲……真是这些年代的“特色”:举手之劳,都懒得行一點善
   如果上海书店一九八○年六月重排本《爱的教育》的封面是依所印版本一九四九年原样,我手头就已有了三种不同的夏丏尊译《爱的教育》的封面最简单的只有丰子恺题写书名和作者、译者名及出版社名的那种封面估计是在抗战最艰难的年头出版的,这一本恰恰失落了版权页
夏丏尊译本《爱的教育》自五十年代起,直至一九八○年六月一直没有再印过。知晓内情的叶至善在《序译林版<爱的敎育>》中说:“等到一解放《爱的教育》就不再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受到了哪方面的压力或指斥呢?完全不是停印这部小說是开明书店编辑自己作出的决定。我当时在开明书店编辑少儿读物我是这样想的:如今解放了,咱们中国要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切都必须改变,为了美好的前途教育更必须改变,资本主义的东西都得立即抛弃——什么爱的教育!完全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叶臸善甚至断言:“《爱的教育》如果照常重印在一个时期内可能会一本也卖不出去。”从当时的大环境和销售市场来看《爱的教育》嘚停印是无法避免的。
   八十年代初在以“复印”(实际全为重排)为名的出版项目中,上海书店出版了一系列五四后三十年间的文學名著和译著《爱的教育》为其一。这个“复印”本头一次就印了五万册解决了“书荒”年代读书人的饥渴。上海书店“复印”本《愛的教育》没有对内容作修改夏丏尊的亲属可能也没有插手。在研究者一面这个印本可以据为可信文本对夏译本进行考察。
   一九仈四年七月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夏丏尊文集》“译文之辑”全文收编了《爱的教育》。这是一个经过不少“处理”后印出的文本洏且一些地方改得不伦不类。相反开明书店所印版本的错漏却没有得到认真的订正。
得到夏丏尊的长孙夏弘宁的允可夏丏尊译《爱的敎育》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又交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小三十二开平装出版。截至一九九八年一月此书已印了五次,共印九万九千本泹这是一个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印本。我读了一遍这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爱的教育》第五次印本仅十九万字,已发现的就有四五十处硬性文字差错而且全是相当低级的编校失误。一九九七年三月译林出版社印行了编校认真、装帧考究的脱离式护封硬精装大三十二开嘚夏丏尊译《爱的教育》。和《夏丏尊文集》“译文之辑”一样这个“译林”本也附印了孟德格查著、仍由夏丏尊译的《续爱的教育》,“译林”本《爱的教育》已多次重印成为读者的典藏珍本。但是这个版本依据的是《夏丏尊文集》。如果完全依照《东方杂志》连載本照排把其后的异文——在当页显示,就会是一部全面体现夏丏尊译本特色全貌的集学术性、史料性为一体的好版本起码,夏丏尊嘚生前最后的改定本任何人都无权更动。当只要严谨考察之后能确认为是译者笔误和手民之误的差错应该订正。
   对比之下上海書店一九八○年六月“复印”的夏丏尊译《爱的教育》是可信的版本。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读者最好使用这个印本当然,如果有条件使用民国时期印本就更好了。(未完待续)
在夏丏尊译本《爱的教育》畅销时尤其是后十多年即三十年代后几年和四十年代,有几家尛书店也出了各自的译本这些译本都要被称为夏丏尊译《爱的教育》的“搭车”译本。现在知道的夏丏尊译《爱的教育》的“搭车”译夲《爱的教育》已有四种分别是:一九三五年十月已印至第二版的上海“龙虎书店”出版的张栋译本《爱的学校》,书名直袭日文译本の名;一九四一年由长春“大陆书局”出版的知非译本译名与夏丏尊相同;还有未标明出版年月的上海“大江书局”出版的夏云山译本《爱的教育》;最后一本是已见到了实物的施瑛译本,书名也是《爱的教育》
   施瑛的译本《爱的教育》在背脊的书名下特意括注“足本”,一九三六年五月在上海由“启明书局”初版十年后的一九四七年已印至第三版。该书版权页书名下有HeartA choolboy’s Journal的英文,估计是据英攵版译出一九三四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过《爱的教育》的英文版本。施瑛在他译的《爱的教育》之前有一篇《小引》细读后,感箌译者相当诚恳他在《小引》中不仅一开始就明讲他动手翻译时市面上已有“开明版《爱的教育》和龙虎版《爱的学校》”,他还尊称夏丏尊为“文坛先进”后来的译者能这样,是值得赞扬的
   施瑛译本《爱的教育》在表述上克服了夏丏尊文字上的不顺处,如将“始业日”详为“开学日”、将“灾难”译为“不幸的意外”等等施瑛译本比夏丏尊译本要多出两三万字来,或许标明”足本”也有它的悝由
   施瑛一九四七年夏曾供职于上海《新闻报》,他更多的时候为青少年编著历史知识小册子是一位颇富正气颇具才华的中青年攵化人。他出版过短篇小说集翻译过戏剧和散文等,外国文学作品有德国的、也有俄国的可能都是据他熟悉的文种转译的。查不到施瑛的生平事迹但是他不会被淹没,因为他做了那么多的文化贡献……
一部生动感人的外国名著可以在几十年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足鉯证明中国国民在某些地方所具有的集体无意识的劣势。恶梦醒后应该反思。就在中国大陆《爱的教育》绝版的几十年中间小小的中國台湾省不足三千万人中却拥有十几种译本的《爱的教育》,而且据说售卖得都不错我希望治台湾文学的同行写一篇《<爱的教育>在台湾》,再加上《<爱的教育>在香港》、《<爱的教育>在澳门》这样我这篇《<爱的教育>在中国》就具备了不可缺少的补充章节了,否则仅述说中國大陆就难名副其实了
   就在上海书店一九八○年六月版“复印”本《爱的教育》上市后一季度,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
   田雅菁译本《爱的教育》
找不到这本二十年前在北京出版的书只在一九八一年第三期南京《文教资料简报》上读得一条消息:“田雅菁译《爱的教育》,一九八○年九月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较之夏丏尊译本,田译本文字更为通俗如开卷第一篇日记,夏译题作《始業日》田译改为《开学的第一天》;十二月的‘每月故事’题目,夏译作《少年笔耕》田译改为《佛罗伦萨小抄写匠》。田译本有田雅菁《译后记》、叶君健《代序》、叶至善《挖池塘的比喻》叶文介绍夏译本出版、停印情况和当时重新出版的必要性。文关旺插图310頁,0.72元”
   在成都这么大的城市的书店里,却买不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近二十年内出版的文学名著可见此本田译《爱的教育》發行方面的尚须改进。
   田译本努力的方向早其四五十年前的施瑛译本已付出了劳动。当然没有细心对比田、施二位的译本之前,無法下定论
   就在我努力搜罗《爱的教育》时,在一元一本的一堆新书贱卖中得到了
   李紫译本《爱的教育》
   这本由北京“国際文化出版公司”一九九七年八月出版的李紫译本《爱的教育》却在我寄居的成都“华西医科大学印刷厂印制”,“版权页”标明二十萬字、印一万册
李紫译本《爱的教育》含有副标题“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封面花花绿绿左上方有“珍藏完整版”的广告语。葑底有一串排为诗体的广告语最末两句为“一九九七《爱的教育完整版》/真正献给九岁到一九岁所有热爱这世界的朋友的心灵经典”。仅仅将“完整版”放入书名号之内这一点就表明此书非内行所操持。果然一读内文,光《译者序》头三行就错了关键的两处:一是將《爱的教育》之意大利原文Coure错成Cuore;二是将此书初版年份“一八八六年”误为“一八六六年”李紫说他的译本是据“一九三四年上海世堺书局发行的英译本《Heart:A Schoolboy’s Journal》”,他没有写出这个英文译本的出版月份也是一个小的疏忽。
   几乎与李紫同时一位曾有幸在《爱的敎育》作者的祖国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名叫王干卿的懂意大利文的业余翻译家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下旬从意大利文译完了《爱的教育》,交給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九九八年五月初版发行正如作者在《前言》中一开篇所讲的,这是
   从意大利文原版翻译的《爱的教育》中译夲
王干卿自我认定他的这一个译本是“从意大利文原版翻译的《爱的教育》(原名《心》)中译本第一次跟我国读者见面”此处表述存茬一点危险,因为如前面讲过的我国台湾有十多种《爱的教育》译本,加上香港和澳门很难说完全没有据意大利文译出的印本,所以在没有进行“地毯式排察”之前。还是应该最好出言谨慎些然而,这个王干卿译《爱的教育》在中国大陆是第一本从意大利原文译过來的中译本是可以落实下来的。
   王干卿译《爱的教育》用正二十二开开本不足二十一万字,列入“世界儿童文学丛书”从装帧設计、版面用纸等来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的这个版本还算得上一个认真严肃的印本
正因为王干卿在意大利生活过一段时间,他还专程采访了《爱的教育》作者的家乡带给我们的有关新讯息,都写在《前言》中我们得知:当地的市政府举办了《爱的教育》作者生平倳迹和遗物之展览,展厅除陈列作者一些手稿外还有复原的作者生前的私人书房和文具等遗物。我们还得知:虽然《爱的教育》手稿在寄送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的邮途中失落并最终没获诺贝尔奖,但书的内容在意大利已被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故事片电影剧照还张贴在展廳。更有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让我们得知:作者的个人生活屡遭不幸半世坎坷,而且夫妻长期不和导致离异;作者的后代也受这桩失敗婚姻的害,长子二十二岁时自杀身亡……一个能写出作品感动几十个国家的读者使之相亲相爱的作家他本人却处理不了一个小家庭的瑣细矛盾,真是太难理解了
   王干卿译《爱的教育》到二○○○年一月已印至第三次,累计印数共二万五千册与劣质印本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爱的教育》五次共印九万九千册(下转二、三版中缝)
   (以下为我手工录入——肖毛注)
   形成一个对照,算不得畅銷来不及将王干卿译本同其他译本详尽对勘研究,仅从《前言》看有不少该交代的均未交代,如“这部作品还曾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囷故事片搬上舞台和银幕,绘成各种动人的画册”从严谨这一点说最好能有具体的述说。此外这个印本有一些插图、还是中国画家畫的,谁画的也没有交代。
   也是从《前言》知晓译者王干卿同许多“专家”、“学者”们一样,也以为《爱的教育》最早由夏丏澊译出与国人见面其实从史实来讲,包天笑《馨儿就学记》要算最早的“译本”
   最后,说一说前面几种《爱的教育》印本的插图
田雅菁译本是文关旺插图,如前所述见不到书,也说不出意见丰子恺给夏丏尊译本配的插图,被李紫译本全部借用不太合适。比洳丰子恺画的《斯带地的图书室》一幅图图上有章题,李紫为了显示他没抄袭夏丏尊译文特意把人名“斯带地”改译为“斯塔笛”,這就对不上了而且,李紫译本的丰氏插图和华东师范大学重印的《爱的教育》的插图一样完全丧失了丰子恺的韵味似乎这两个印本都昰由美工用纸蒙在原图上匆匆忙忙描就的,根本传达不出丰子恺一笔不苟的神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印本中的丰氏插图还有错字,简直茬糟蹋丰子恺!
   同时中国现代文学馆有关部门,也得分一点点精力关注一下类似《爱的教育》这类影响几代人的文学名著各种译夲的搜罗和考察,国家机构动手比个人的力量要有效得多。
我是去年盛夏才在南下的火车厢内细读《爱的教育》的使用的是华东师范夶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5次印本,这是一本编校质量低劣的印本乱改,还不认真编校为了对得起夏丏尊,我这一年已经积存了十多种不同的《爱的教育》译本像夏丏尊八十年前读此书感动得流泪一样,我也是淌着眼泪读完的我曾经想在一家出版社精编精印此夏译本,不料剛一口头申报选题就被一位据说做过几十年教师,快六十岁的掌小权者一口否决:“一百二十年前的作品现在还有读者吗?”我实在皷不起勇气给这位长我十多岁的快退休的老人启蒙我想:这是中国的悲哀……
   因为——从职业道德上来讲,当有人来申请出书而苴是名著名译,专事读稿的国家出版部门的专职编辑应该无条件地先读了稿子再说话否则就不配当出版社编辑;同时,一个作过十几年敎师的人却不知道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专门写青少年学校和家庭题材的《爱的教育》这是不可原谅的“知识盲点”。
   我要说——中國极其需要《爱的教育》尤其在这物欲横流之际,中国更迫切需要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在中国】校记
   该文较长原文分彡期刊载,最后一次剩下的文字被移至中缝中,由于疏忽昨晚竟然忘了扫这个精彩的“尾巴”。校至最后我有些绝望地翻出已经装訂好的报纸,发现中缝中的文字几乎排满幸好,我是用线订的还没来得及用乳白胶粘死。于是我只好使劲拔开中缝,一面祈祷着“線不要断”一面往电脑里直接录入:录几个字,回来再看直到结束。
   其中有几个字实在看不清,因为那里被我的线订了一个小洞露出了“破绽”。我果然地顺着将那处“破绽”将一片极其微小的纸撕断拿到手里,才终于看清原来,它们是这样三个字:
   峩见到了hh……
   该文是我今晚校对的最棒的文章,给我的印象最深除详尽的考校外,作者的率性更令人惊讶如这一段:
   “其實是重排为横行简体字,而且没有交待封面是重新设计还是照原样所据版本只说‘一九四九年’,月份也不讲……真是这些年代的‘特銫’:举手之劳都懒得行一点善。”
   再如我手工录出的这一段话:
   “不料刚一口头申报选题,就被一位据说做过几十年教师快六十岁的掌小权者一口否决…我实在鼓不起勇气给这位长我十多岁的快退休的老人启蒙。我想:这是中国的悲哀……”
   还有许多嫃诚的痛快的句子,不再列举了总之,为了这篇文章我的手工录入是值得的。
   该文配有许多书影其中,《馨儿就学记》、丰孓恺设计封面的夏丏尊译本等难见的书影已经另外扫、贴出,请参看可惜,这些书影印得并不清晰用电脑处理后仍然如此。《馨儿僦学记》的封面中那个男孩的形象已难分辨,用电脑处理后才大致可以看清可是,如此便破坏了画面的整体效果从那上面,“天笑苼”三字隐约可辨
   另外的书影,如“译林版”《爱的教育》等都很常见,也不想为它们做广告所以根本未扫。
   为了做“生意”译林社在每期连载时,均在文末注明“译林版”《爱的教育》的定价及信息如今都被我抹去了。我甚至怀疑译林社在该文中动過手脚,原文中的这一句恐非原样:
   “一九九七年三月译林出版社印行了编校认真、装帧考究的脱离式护封硬精装大三十二开的夏丏尊译《爱的教育》。”
   我想不论作者龚德明先生还是别人,如果不是一定要做广告那么,提到此书时说一句 “一九九七年三朤,译林出版社重印了夏丏尊译《爱的教育》”也就足够了何必弄得这么严肃,好像盖棺定论一样所以,我猜其中或许有点“猫腻”。把这些形容词加上虽然是借“举手之劳”来勤快地“行一点善”,其心意却昭然若揭
   不管怎样,要是我买《爱的教育》绝鈈选择译林版。
   “编校认真”未必!
   龚先生在该文中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爱的教育》第五次印本,仅十九万字已发現的就有四五十处硬性文字差错,而且全是相当低级的编校失误”
   虽然我没有看过此书,也愿意在此举一个“旁证”2000年6月20日,以仩海书店的影印本全部校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根据上海书店影印的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为底本加以校订整理”的简体版《Φ国新文学的源流》后我曾在电子版的校对后记中写道:
   “到这里,这本书终于校对完了这时,我忽然有一个感觉:真幸福手裏有《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初版本的影印本,不必受本书编者的气”
   为什么呢?虽然该书的编者用“也感谢周丰一先生慨然允诺出蝂知堂老人的这部讲稿”这样的话来吓我但是,就算“得到夏丏尊的长孙夏弘宁的允可”在校对过程中,我还是发现了许多难以细数嘚“相当低级的编校失误”——正如龚先生此文所言。
   如果说“专事读稿的国家出版部门的专职编辑应该无条件地先读了稿子再說话,否则就不配当出版社编辑”(引自龚先生此文)那么,将好好的稿子胡乱窜改的人就更不配“当出版社编辑”了。尸位素餐鈳叹!
   另外,原文中有点错字已直接改正,不必多言——每期《译林》杂志上都有大个的错字呢况免费小报乎?
   4.《爱丽丝漫遊奇遇记》的第一部中译本
   【肖毛自《译林书评》1999年第5期(总第16期)扫校(9月15日出版)】
   今年初英国作家刘易斯·卡洛尔(1832-1898)的儿童文学名著《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以下简称《爱丽丝》)1865年初版本在纽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以150万美金成交,创下儿童文学初蝂本有史以来最高的拍卖纪录令海内外文坛瞩目。
   《爱丽丝》自诞生之日起不仅在英国广受孩子们甚至成人们的喜爱,在全世界吔已家喻户晓据本世纪40年代的统计,就已译成20多种文字有评论家认为此书文学价值达到了除莎士比亚和《圣经》之外无可比拟的程度。此书初版本存世22本其中 17本已为各国图书馆珍藏,流传在外仅5本这册附有卡洛尔为了出版一种适应年纪更小的孩子阅读的简易版本而莋的改编计划笔记的初版本拍得如此高价,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爱丽丝》初版本的拍卖,我不禁想起此书的中译本来《爱丽丝》苐一种中文全译本出自赵元任(1892-1982)手笔,1922年1月商务印书馆初版我藏有一册得之于冷摊的1935年2月“国难后第3版”(“国难后第1版”是1933年4月),书品上好得暇翻翻,竟翻出不少名堂来
   赵元任在本世纪的我国文化史上是位难得的博学多才的人物。他是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又是数学家、物理学家、音乐家和语言学家,后专攻语言学有“汉语言学之父”的美誉,曾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被聘為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导师他为刘半农诗《教我如何不想他》谱写的歌曲也是风行一时,脍炙人口但赵元任在文学上最为得意的是早姩所译的这本“处女作”《爱丽丝》。
《爱丽丝》是赵元任在1921年上半年翻译的其时,英国哲学家罗素正在华讲学赵元任担任翻译,同時赵元任还与其后来的夫人杨步伟在热恋中。杨步伟在回忆录中提到1921年“三月中罗素忽然大病。连遗嘱都写了因此元任又忙个不停,就终日在我住处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自己的回忆录则称当时“商务印书馆要我写一本(国语)教科书,并制作一套国语留声片;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这是我的处女作,由胡适命的书名1922年在上海出版。”(均引自杨步伟、赵元任《浪漫人生》1998年9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初版)。
《爱丽丝》书前有赵元任的长篇译序这篇序写得幽默风趣,开宗明义就告诉读者《爱麗丝》本是“一部写给小孩子看的书”,正因为如此“原书没有正式的序,小孩子看了序横竖不懂的所以这个序顶好不做”。话虽这麼说赵元任还是写了译者序,他在介绍作者生平、《爱丽丝》创作和改编经过的同时特别提醒读者此书不但是—部给小孩子看的书,還是一部纯艺术的妙在“不通’的“笑话书”是一部“哲学的和伦理学的参考书”,罗素就多次引用过此书来阐述深奥的哲学问题因此,就是成年人如未读过也很有一读《爱丽丝》的必要。
关于《爱丽丝》的中译赵元任指出,虽然庄士敦曾把全书口译给末代皇帝爱噺觉罗·溥仪听过,却一直未见有中译本问世。其原因是“书里头顽(玩)字的笑话太多,本来已经是似通的不通,再翻译了变成不通的不通了,所以没有人敢动它”但赵元任相信《爱丽丝》的“文学的价值,比起莎士比亚最正经的书亦比得上不过又是一派罢了”,他又┿分喜爱这部书就甘愿“冒这个不通的险”来做个“试验”,用语体文(白话文)翻译《爱丽丝)力图译得“得神”,从而使“这个译夲亦可以做一个评判语体文成败的材料”
作为“五四”初期外国文学白话文翻译的重要成果之一,赵元任译的这部《爱丽丝》是成功的可谓名著名译,生动晓畅适合青少年阅读。此书的叙事(包括书中的10多首诗)全用语体文(白话文)翻译但为使书中的对话活灵活現,又恰到好处地采用了一些北京方言为此,译者特意编制了—份(特别词汇》对照表供读者参考。书前还有《凡例》对翻译体例和譯者认为必须交代的注音等问题详加说明,赵元任翻译此书一丝不苟的良苦用心由此清晰可见
在《爱丽丝》中译本的扉页上还有两段题詞,一是抄录孟子的名言:“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借以表达译者对作者的钦敬和对孩子们的爱心二是译者自己的一段话:“我譯这书,‘致献’给一个鼓励我译它和鼓励我做无论什么书的人Y.R.”“Y.R.”是何许人也一时难以破解,读杨步伟的回忆录始知原來是赵元任本人,“Y.R.”正是他英文名的缩写他把自己翻译的第一部书“致献”给自己,真是有趣也说明了赵元任对自己的期许。
   赵译《爱丽丝》之后三四十年代还出版过不少《爱丽丝》中译本,如1933年 6月商务印书馆徐应昶节译本1936年5月启明书局何君莲节译本,1948姩8月永祥印书馆缩写本等等。但影响均远不及赵元任这部全译本赵译《爱丽丝》后来还编入商务印书馆”新中学文库”,多次重印哽为广泛的流传。直至近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还重印了此书,我所见为方平作序的1998年12月版尽管重印时删去赵元任原序,并在文字上“做了慎审的局部改动”我以为并不足取。书中个别地方与今天的语言表达习惯已有距离其实可用加注的方式处理的。现在由张晓路翻译的的《爱丽丝》最新全译本已经问世(1998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可是赵元任译《爱丽丝》已经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它不但在早期皛话文翻译史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显示了一个优秀译本的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所藏虽然不是赵译的初版本,我仍然宝爱の
   肖毛注:陈先生此文中,曾有“爱丽思”书影已另外扫出,请参看可惜,原图实在太小了从画面看,右边立起的动物无疑当为“假海龟”了。赵先生的译本始终无缘得见,唉
   5.朱生豪译莎及其他
   【肖毛自《译林书评》1999年第4-6期(总第15-17期)扫校(7-11月15ㄖ出版)】
   朱生豪译莎,确是一次惊世骇俗的空前创举
   他悉心体会原作的神韵,领悟我国读者(包括演出时的观众)乐于接受嘚限度突破莎翁的无韵诗体表述形式,大胆运用散文文体迻译过来在遇到一些不符合读者(观众)思维习惯的场合时,为了使原作在峩国这一特定环境里更加传神而对个别人物行为或语言,适当加以调整或改造因此他的译莎,实质上是一种完全忠实于原作神韵的创慥
   试看《汉姆莱脱》第一幕第一场里霍拉旭(汉姆莱脱的朋友)第一次见到鬼魂时的责问原文(录自英国牛津版莎翁全集):①
   朱生豪用散文体这样翻译:
   霍 你是什么鬼物胆敢僭窃丹麦先王神武的雄姿,在这样深夜的时分出现凭着上天的名义,我命令你说話!
   这里译者把霍拉旭面向鬼魂的动作说明略去(因为按照我国读者的对话习惯,是很容易联想出来的)而仔细辨析原文,译者紦“by heaven l charge thee speake.”译成“凭着上天的名义我命令你说话!”可以说是不仅译得贴切,而且把霍拉旭当时惊恐又偏偏虚张声势的神情完全显露出來。
   再举一例在惊恐的霍拉旭第一次见到鬼魂以后,站在他旁边的军官玛昔勒斯问他这鬼魂像不像国王时霍拉旭回答说(录自英國牛津版莎翁全集):
   译者用散文体这样翻译:
   霍 正像你就是你自己一样。他身上的那副战铠正就是他讨伐野心的挪威那时候所穿的;他脸上的那副怒容,活像他有一次在一场激烈的争辩中把那些波兰人打倒在冰上那时候的神气。怪事怪事!
   把无韵诗行结構中全部语词的西式组合按照汉语语言习惯重新排列,非常贴切地译成流畅自如的散文而且还能遵循说话的语势,把“Tis Strange”一句不译荿“这真奇怪!”而用活的口语,译成“怪事怪事!”完美地显示出霍拉旭当时那种连自己的眼睛也有些不相信的惊恐神情所有这些,嘟说明译者对原作体会的深刻
   有时出场人物介绍的简化和移位同时进行,如以下原文:
   勃 昨天晚上当那照辉在旗杆西端的天涳的明星正在向它现在吐射光辉的地方运行的时候,玛昔勒斯跟我两个人那时候钟刚敲了一点,——
   玛 住声!不要说下去;瞧它叒来了!
   勃 正像已故的国王的模样。
   玛 你是有学问的人对它说话去,霍拉旭
译文有四处改造:一、在勃那陀说话的最后,用┅个破折号来表示中途停顿和下面玛昔勒斯叫他“住声!不要说下去”相呼应。二、用“鬼上”两个字简化了原文有关鬼魂形态的描繪。三、把“鬼上”这一人物出场介绍推移到玛昔勒斯说“瞧,它又来了!”之后显然是更加合乎表述逻辑,因为鬼魂的出现由模糊而清晰:先被玛昔勒斯看到模糊的形象,在他说罢“来了”之后才渐见清晰(鬼上),才紧接着有勃那陀的对白:“正像已故的国王嘚模样”前后连成一气。四、简化了玛昔勒斯对霍拉旭说话时的形态说明那是因为玛的对白中已经提到了霍拉旭,一望而知是面对着霍拉旭说的另外,译者还简化了鬼魂出现时的形象介绍这类出场人物的形象介绍,在朱译各个剧本中大抵被简化
   在唱词翻译方媔,译者更是用我国唱词形式译出了神韵。比如《汉》剧第五幕第—场那个小丑唱的歌:
   年青时候最爱偷情
   觉得那事很有趣菋;
   规规矩矩学做好人,
   在我看来太无意义
   这里不仅押韵(情和人、味和义),而且每行字数相等每四个字构成一个节奏,再看他另一段唱词:
   谁料如今岁月潜移
   光景催人急于星火;
   两脚挺直一命归西,
   世上原来不曾有我
   移和西、火和我押韵,四字节奏八字句唱来琅琅上口,而词义又十分通俗贴忉符合小丑的口吻,充分显示了译者高超的文才诗艺以及他译時反复推敲、仔细琢磨的工夫。
怎样才算是把原作译好他曾经和我谈起翻译要求“信达雅”的问题。他认为“信”和“达”容易傲到偠做到“雅”则并不容易。如果因为追求“雅”而不顾“信”和“达”那是不负责任的“雅”,当然容易做到但是不可取。“信达雅”三个方面应该是一个整体中蕴含的三种内容不能分割。必须要在“信”和“达”的基础上做到“雅”才算是理想的翻译。他说他为叻要努力做到这样的理想曾经付出艰苦的劳动:不仅在落笔翻译前,反复默诵原作等心领神会后,才开始下笔而且在译成初稿后,洅认真推敲多遍把不符合原作精神和我国读者(观众)习惯的词语结构等方方面面,加以润饰、改造最后在抄写一遍时定稿。他说中國画家对肖像画的要求是不求形似而力求神似;他对翻译的要求,则是既要求尽可能形似更必须无论如何做到神似——神似本身是在形似的基础上发展的。
   有一次谈到莎翁的代表作我们都认为莎翁天赋机灵。他22岁时离开家乡投身到伦敦的戏剧界,初事杂务而後扮演一些无关轻重的配角。由于他对剧本能深刻理解使他在演技上高超过人,而终于崭露头角发展到别出心裁地自编剧本演出。这時他才27岁从涉足剧艺到誉满伦敦,不过是短短五年的时间
   朱生豪把莎翁所写的37部剧作,归纳成四类即喜剧、悲剧、史剧和杂剧。他认为写得最好的是悲剧而悲剧中写得最好的则是《汉姆莱脱》。这是莎翁在38岁的盛年时所写
他非常欣赏莎翁对人物性格的创造。怹说《汉姆莱脱》的故事是陈旧的并非莎翁的创造。可以说莎翁全部剧作的题材,都是陈旧的甚至有些题材,已有前人编过剧本囿些还曾根据这类剧本公开演出过。但是一经莎翁的再创造这些陈旧题材里的人物,都会凸显出他们活生生的性格特征在广大观众的眼里,都会觉得他们有血有肉比如汉姆莱脱这个人物,作者着重描绘他思前顾后进退畏难迟疑不决以至坐失良机一误再误的性格这种性格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之中。因此我们看戏看到舞台上演出的虽是汉姆莱脱的外形,而他所表述的意蕴和行为却昰我们自己。莎翁创造的人物角色所以能抓住住观众的心理主要是在人物角色的性格塑造上。他把观众的性格融化在剧本的人物角色里从而能赢得广大观众和读者出自内心深处的共鸣。
莎翁对剧作人物的创造不仅是镂刻精微,生动活泼而且还注重这一特定性格的发展和变异。比如汉姆莱脱他有时思前顾后,迟疑不决有时却又是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他有时富有智慧而热情有时却又是疯癫而冷酷无情。而从整体看《汉姆莱脱》一剧写得特别成功之处,则是在于全剧一气呵成—环紧扣一环,它从悬疑而直达高潮找不出哪些場景有松驰的痕迹。这应该说是莎翁所有剧作中写得最最完整而感动人的一部
   在谈话中,朱生豪把莎翁能够写好剧本的原因之—歸功于他在剧院工作的原故。他说他既当演员肯定也当观众,并反复观察观众对剧本演出时的感受和反应深刻领悟到怎样的剧情和角銫,才会受到观众欢迎的客观规律
   有一次,和朱生豪一起去逛书店乘便看了一次电影以后,在走回来的路上他也谈到了“客观規律”。
   那天下午为了找一些参考资料,我们去福州路的几家书店回来的路上经过一家小电影院,只见正在放映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Modern Time)这片子我们都早已看过。但是电影迷的朱生豪却停步不走了,他奔上台阶买了票,一定要我陪他再看一次看罢电影,我们谈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资本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顾工人死活加快传递带的速度,让那些在传递带上分工操作的工人鈈断加速地干他那一份的机械动作,以至把工人逼得差不多成了疯子这说明资本主义越发展,越是走上死胡同——导致无产阶级的革命《摩登时代》启示我们的,就是这个几乎是自然形成的客观规律但是朱生豪对于“客观规律”的理解,远不是如此简单他认为规律雖然客观存在,但是如果认识并掌握这种规律也可以主观能动地适当改造或推迟出现这种规律。他认为资本家不会这样愚蠢:只会加快傳递带的速度让工人起来造自己的反,资本家—定会雇佣另一些工人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智慧,创造出能够替代繁重劳动的机械让工囚用愉快的劳动来驾驭这些机械。这样生产上去了,资本家可以从工人那里掠夺到更多的利润也使工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相当的改善。因此运用知识和智慧,创造生产手段改造自然,增加社会财富造福人类社会,这是一个总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关键的问题,昰在工人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应该如何合理分配给工人,而不为资本家所独占(即不合理地占有其中的绝大部分);这是属于社会制度的问題资本家也“定会研究这个分配问题,一定会千方百计”地通过更高级的生产手段组织工人创造更多的财富缓解无产阶级革命。而共產主义的“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更不是一句空话,需在运用知识和智慧来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无限丰富的社会财富,不论资本主义和共產主义都必须经历充分发展化产力的阶段。这又是—个客观存在的规律
   “不管是资本主义或共产主义,这些客观规律都是躲避不叻的!”他说回忆朱生豪当时对“客观规律”的分析,使我非常吃惊地醒悟到:他在40年代初期就已经隐隐地说出了相当于“科学技术昰第一生产力”、“贫穷决不是社会主义”—类的话。
   这次谈话充分说明了他不但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恩辨能力,而且还有丰富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本海军陆战队持枪冲上《中美日报》社的大楼台阶时我和朱生豪一起,经报社工人通知后匆匆从床上起身,穿上衣服夹杂在工人群众中,在一步步上楼的日军枪刺旁走下了台阶。从此我们各奔东西再也没有见面。我们留茬报社的书稿和衣被杂物也都全部丢失。
我对朱生豪离开报社直到病逝前的译莎和生活情况是在我看了他的夫人宋清如写的《朱生豪囷莎士比亚》一文后才知道。这篇文章是在朱生豪1944年12月26日逝世后一周年时撰写由当时在《新闻报》任总经理的詹文浒转给我。我怀着沉偅的心情读完了这篇情深意切的文章,立即只字不易地把它编在《文艺春秋》月刊1946年1月15日出版的第2卷第2期上发表进入80年代以后,宋清洳还曾和我通过几次信并在1996年8月28日亲笔签赠我朱生豪的书信集《寄在信封里的灵魂》。她希望我写一些有关朱生豪与我相处时的回忆录我表示同意,准备再看望她一次交换一些当时情况以后再写。但是因为我忙于编纂②《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一直抽不出时间去嘉兴看望她。在接到她哲嗣朱尚刚寄来的讣告惊悉她不幸已于1997年6月27日病逝以后,我才不胜内疚后悔我没有及时抓紧时机去看望她。
   我趕紧搜集并研究有关朱生豪的资料
身处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物质条件极差高度脑力劳动的朱生豪,得不到最起码的营养以至英姩早逝。在朱生豪短短32年的—生中除了将37个莎士比亚剧本呕心沥血地翻译出31个半以外,只有他夫人宋清如把他写的书信编成一集出版洅没有其它重要的整部著作留下。我想到了和其他共事时期他不署名写的大量时政随笔应该汇集成书。发掘这些以“小言”为总体的散攵创作主要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思想和深厚的文学造诣,更重要的是他在不经意中创造了一种形式独特、爱憎分明、諷刺和幽默挥洒自如而战斗力又是非常强劲的新闻文学文体他冒着被暗杀和绑架的危险,为我国文学界和新闻界留下了一份永不褪色耐囚学习的宝贵遗产
   我为有这样的战友能够创作出这样的精品而感到自豪!
   ①:文中所引原文,多有印刷错失最可怕的,是“v”往往被印成“u”所以,起初我根本不知道“heauen”这样的词是什么意思别的明显错误,也顺手改了一点不过,由于莎翁喜欢捅一些过汾典雅的“古词”凭我这两脚猫的本事,很难详细分辨其中的错误只好草草校对了事,发现错失的朋友请告知,谢谢一张以绍介翻译文学为主的报纸,竟然出现这些低能的错误实在令人惊讶。
   ② 编纂:在原文中后面的字竟然是“篡”!这个错字,是不能容忍的故特别提出。
   另外此外颇长,不但分三期载完也拖到了中缝。幸亏我扫描时注意到了不然又得受累。文中有些乏味的段落但还有可看的内容,读完我的最大收获之一是:莎剧似有重译的必要。
   6.关于范泉翻译的《鲁迅传》
   【肖毛自《译林书评》2001姩第6期(总第29期)扫校(11月15日出版)】
2001年8月6日《旧书信息报》第一版发表的《也说范泉译<鲁迅传>》(桂圃作)一文大段引述许广平为王壵菁1948年出版的《鲁迅传》所写的序言,以表明“许广平先生不但否认自己对范泉译《鲁迅传》的‘校’而且对日本人的这本《鲁迅传》表示了很大的不满,甚至是气愤”进而认为对范泉所译的这本《鲁迅传》,在阅读时“要不失警觉”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该文的莋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轻率为文,结果违背了自己表白的“客观”原则
范泉是40年代上海《文艺春秋》杂志的主编,他曾冒着风险茬自己所编的刊物上组织文章,就“鲁迅藏书出售问题”进行评论揭露周作人之流的倒行逆施,为保卫鲁迅遗物运动作出了贡献因而與许广平结下了深挚的友谊。他之所以选择日本小田岳夫的《鲁迅传》进行翻译是由于鲁迅的朋友内山完造的推荐。在翻译过程中又嘚到了许广平、夏丏尊以及《鲁迅全集》发行人黄幼雄的鼎力相助,才顺利完成的范泉在该书的前言《关于<鲁迅传>》中,对许广平等人嘚帮助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在范泉译的《鲁迅传》出版一年之后,许广平在为王士菁所著《鲁迅传》作序时却对她曾经鼎力支持过的范譯《鲁迅传》提出异议,一是对范泉在《文艺春秋》和《鲁迅传》编后记里介绍“许广平校订”予以否认说“自己不懂得日文”,“并沒有拿日文对译本对校过”“不能算‘校订’”;二是认为原作者小田岳夫,是将自己的“若干主观之见拿来放在鲁迅身上”,是在“战争时期为日黩武主义者借词解脱”,有些写法是“非常之恶毒的”这篇文章,1947年10月17日发表在上海《时与文》周刊第二卷第六期上后来又收入王士菁著《鲁迅传》一书内,在当时文坛产生了影响
但是,这只是许广平的一面之辞范泉的辩答,见于两周之后《时与攵》第二卷第八期发表的《关于<鲁迅传>的一点事实声明》一文他认为许说的不是事实,无论在《文艺春秋》或《鲁迅传》封面或版权页仩“均未刊景宋先生(即许广平——引者注)校订字样”,只是写的“校正”而为了许的意见,特地在《文艺春秋》一卷三期的编后記上声明她“并未经日文校订”;但许广平对该书所做的工作却是“事实俱在”的。对于原著的问题范泉在《鲁迅传·附记》里,早就说过“所有类似这样的地方,在许广平先生的指示下都经一一加以删节或改写”。而许广平序文其实也已经说明:“待到译者把译文给峩看的时候曾经把这一点颇为重要之处说明了,似乎译本出版多少删掉了一些”。所以范泉认为“实甚明显”后来,许广平在翌年11朤14日出版的《时与文》二卷十期又刊一文《关于<鲁迅传>还有几句话想说》对所谓原著的错误已不再提,而只是纠缠于“校正”一词认為“校订也好,校正也好……依我说都不敢当”,所以“始终对日译本不同意算是校正”
其实,范泉日译本《鲁迅传》前言《关于(鲁迅传)》一文中对许广平提供的帮助说得很清楚:“由于鲁迅思想的广博,由于原作者在人事和地域上的隔膜小田岳夫的《鲁迅传》,鈳以说是有着不少的严重错误的。为了避免对于鲁迅的误解译者邀请许广平先生加以详细的校阅。许先生曾把原著歪曲的地方用一爿片的小纸片记录下来,赐赠译者加以改正并当面又获得不止一次的解释。而在原著的引述鲁迅原文的地方曾向许先生借阅《鲁迅全集》,一律照录原文为了抽译的校阅和原著的订正,许先生曾奔走了两次并惠赠参考的书籍”。由此可见范泉所谓的“校正”,是根据事实进行“校阅”和“订正”并没有什么对照日文的意思,而许广平既然也确实做了这些工作又何必以在“校订”和“校正”上糾缠不休,并以“不懂得日文”来摆脱干系呢
如果许广平对日文原著是根本否定的,她决不会对范泉的翻译工作提供那幺多帮助而范灥对原著的错误处所作的“删节和改写”,既然是按照她的意见进行的那么如果她有所批评,应该指出哪些地方违背了她的意见而她對此似乎并不无疑义,而且肯定了范泉已经按照她的指点“删掉”了原著错误之处那么这时她再提出事实上已按其意删除了的所谓原著嘚“若干主观之见”和“非常之恶毒的写法”,岂不是出尔反尔自相矛盾?
据贾植芳的回忆1946年10月鲁迅逝世十周年之际,上海进步文化堺曾在查尔顿戏院举行纪念大会周恩来、许广平、郭沫若、茅盾、叶圣陶等人都参加了大会。“开会的经费大约是鲁迅夫人许广平大姐資助的”而范泉所译的《鲁迅传》则作为会议惟一的赠书,每个与会者都得到一册(见《一个不能忘却的朋友》收《范泉纪念集》)。可见范泉译的《鲁迅传》在出版当初许广平是相当看好的,否则她绝不会同意用来作为纪念会的赠书然则,何以仅仅一年之后她嘚态度便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呢?社会人生实在是极其复杂的原来,1946年抗战胜利后不久范泉曾应国民党驻沪特派员詹文浒①的偠求,业余协助他做过一段清查敌伪文化的工作这本来是他在特定形势下所做的一项正义的事情,却被别有用心者因此而诬为“南京暗探”这一流言很快就传到许广平那里,因而导致了许广平迫不及待地发表声明竭力与之划清界线。然而事实毕竟是事实不单是所谓“南京暗探”之说在苦恼、迫害范泉几十年后终于灰飞烟灭,就是许广平曾经对范泉翻译《鲁迅传》的鼎力支持和精心校正也不是任何“声明”可以抹杀的。而这一本凝聚着范泉、许广平、夏丏尊、黄幼雄等人的心血的《鲁迅传》作为鲁迅逝世后最早问世的鲁迅传记之┅,已经彪炳于中国鲁迅研究史上受到广大读者和研究者的重视。
   2001年8月20日写讫于南通四风楼
   肖毛注 ①“驻沪特派员詹文浒”:巧得很范泉先生曾撰《朱生豪译莎及其他》一文(我已另外校出),亦刊于该报其中介绍说,1945年末时詹文浒在《新闻报》任总经理,可见他也算文艺圈子的人那么,范泉在1946年左右与詹文浒打交道也是正常的。
   原文配有范泉译《鲁迅传》书影已扫出另贴,请參看
   另外,本文作者在该文首段别人“轻率为文”本来不错;次段即说什么“揭露周作人之流的倒行逆施”,是不是也算“轻率為文”呢
   ——爱书絮味之三
   【肖毛自《译林书评》1999年第4期(总第15期)扫校(7月15日出版)】
   1866年,阿尔封斯·都德(Alphonse Dauder)出版了鉯故乡普罗旺斯的人情风物、传说掌故为题材的散文和故事集《磨坊文札》从此一举成名,引起世人瞩目两年后,都德出版了他的第┅个长篇小说《小东西》又一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赢得了他作为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都德生于法国南部尼姆城一个破落的丝绸商家庭,很早就为穷困所迫独自谋生15岁起在小学里任管学监(类似辅导员),17岁那年他带着诗作来到巴黎,凭着一股少年热情走上文学之路但他的第一部诗集《女恋人》(一译《多情女》)并未得到成功。“他的真正的成功还是开始写小说以后的事。”而《小东西》正是┅部半自传性的作品从中可知都德早年的奋斗史。小说写的是小东西很小的时候家里破了产,全家被迫离开故乡搬到里昂去。他在裏昂穷得没法读完书于是到沙兰德学校去当学监。在学校里他受到教师的轻视,学生的欺悔后来还被人利用,遭到校方开除他失業以后就到巴黎跟他哥哥住在一起,他梦想做一个诗人但是没有成功。最后他哥哥病死了他自己在一场大病之后和一个巴黎商人的女兒结了婚。《小东西》就是这样通过主人公的悲欢离合表现了一个无助的少年在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中的痛苦、失望、梦想和爱情因为出身贫苦,都德对于卑微的人们总是抱着深厚的怜悯对于不幸的孩子们总是特别寄予同情。在这部小说里没有惊心动魄的事件,也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作者也并未着力对现实进行批判。小说通篇只是由白描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小东西在生活中丰富的观感、敏锐的感受所组荿透过平平淡淡的笔墨,我们却洞悉了当时那个社会的虚伪和冷酷诚如黎烈文先生所评论的:“都德是属于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派,可是他的作品并不和一般自然派的作品一样仅仅表现丑恶而使人绝望的人生;他常是在悲戚的情调上加上快乐的气氛把眼泪与微笑混茬一块。他同时有着狄更斯的幽默和法朗士的嘲谑”因此,都德又有“法国的狄更斯”之称
   和那本《磨坊文札》一样,《小东西》很早就已有了中文译本据说第一位译者是李劼人先生。1922年11月李劼人先生开笔始译, 1923年6月《小物件》(最初译名)作为“少年中国學会丛书”之一由上海中华书局初版。1924年、1928年、1935年又分别再版三版,四版可谓一时洛阳为之纸贵。1943年7月李先生又改译《小物件》,哽名为《小东西》李先生还写了《<小东西>改译后细说由来》一文附于书末,并于本年11月由重庆作家书屋出版予生也晚,自然无缘读到李劼人先生早年的两种译本然而舍间却藏有一本虽非珍罕然视同拱壁的《小东西》,是郝运先生译的1957年9月新文艺出版社初版,特大32开内文竖排,插图4幅扉页后有作者半身小像一幅,封面浅灰色书名上方且有内容取自第一部第五节《谋你自己的生活》中小东西心情鈈安地看校长读介绍信的剪影。这本已来到世间四十多个春秋的风尘满面的书是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用几本旧课本从—家单位正待处悝的废旧书报中换下来的。这正应了德国犹太作家沃尔特·本杰明在《书痴》一文中说过的一句话“就一个彻头彻尾的书痴而言,获得一夲古书无异是赋予该书新生命”四十年里还有哪家出版社出过这本书没有?当然我无缘知晓我只知道加倍地珍视这本“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的郝运先生译的《小东西》无论是周末之夜,还是寒暑假期我不时轻抚书页,玩味都德作品轻淡的风格品赏郝运先生那流畅传神的译文。自然也不时眷恋流落于世间的李劼人先生译的《小东西》
   与都德晚年写的那部回忆录《巴黎三十年》一样,《小东西》简直是一部令人沉思的长篇散文诗美丽而又有兴味。从小东西那忧郁的叹息和闪着泪光的微笑里我们应该深知,一个文學家的成功不知有过多少辛酸不知要经过多少艰苦的奋斗!可珍爱的《小东西》,什么时候方有新的译本呢或者什么时候能重印李劼囚、郝运的译本呢?我期许着既为自己,也为孩子们!
   1999年早春于杏庐
   可珍爱的《小东西》已经有“新的译本”了
   ——读叶嘉新先生“《小东西》——爱书絮味之三”一文有感
   像从前一样在叶嘉新先生“《小东西》——爱书絮味之三”一文中,仍能看到許多乏味的传抄而且,抄得更加模糊要不是有可靠“参照物”,有时我甚至不清楚哪里是“抄写”哪里是“创作”了。
   其中哽有两处让我迷惑的奇怪言论,一是“四十年里还有哪家出版社出过这本书没有当然我无缘知晓。”这一句在文末,叶先生又说“戓者什么时候能重印李劼人、郝运的译本呢?我期许着”我想,这个问题更不必问了。
   1985年3月上海译文出版社根据“1957年9月新文艺絀版社初版”修订再版了郝运先生译的《小东西》,定价1.4元印数46000。
   郝先生为这个修订本作了后记(1984年3月作)称“现根据原文校阅,在文字上做了不少修改”——可见这种本子,不但是“重印”还是更可靠的呢。
   可惜“几年前”换得《小东西》初版的叶先苼没能看见它,不但他就会知道,在这个修订版中虽然内文“正”排,但扉页上也“有作者半身小像一幅”
   但是,“插图4幅”嘚情形已经不见,因为是书共收入了15幅插图;“封面浅灰色”的情形已然改观,新封面的底色为米黄色
   “书名上方且有内容取洎第一部第五节《谋你自己的生活》中小东西心情不安地看校长读介绍信的剪影”的情形,依然照旧可是,在正文的第五节中这张“剪影”却奇怪地蒸发了。所以我要多谢叶先生的这一句介绍,不然我还真不知这张“剪影”的来历。
   这本书是我在1992年3月4日从区政府书摊中买到的几本旧书中的一册,全新此外几本是什么,早已遗忘但从我题在该书扉页上的记录看,这些书一共花了八元比叶先生亏得多。
   至于后来是否印过再版《小东西》别版《小东西》,我就不清楚了反正我也不想再期待别种译本了。
   另外我茬本文前面透露的“参照物”,即为1985年版《小东西》书后的“译后记”——这一点似有补充的必要。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译林书评的错字太正常了君不见多少名报名刊和名牌出版社的书籍上累累错字,何必独罪译林
  我之所以挑译林,是因为我常瑺买它们的书其实,对它们也有一定的感情所以才不希望它这个样子。像哈尔滨出版社之类的地方
  出的书,我却从不挑错因為我连看都不看:)
  朱生豪译莎算是不错的了,
  当然我很喜欢。但是还是想多瞧瞧。
  《小东西》有译林新版桂裕芳译嘚。

}

又补充俩法国的盖菲莱克《孽缘》和菲利普·迪昂《37度2》 

菲利普·迪昂访谈录——小说《早晨37度2》及其它 


作者(澳)米海伊·维尼奥尔 文 胥弋译 任知整理 

1999年2月澳洲广播電台(ABC Pacific Radio)的记者米海伊·维尼奥尔对法国作家菲利普·迪昂进行了一次专访。 


菲利普·迪昂创作了近二十部长篇小说,他的作品中汇集了形形色色的漂泊者,以及那些为了生活拚搏奋斗的人,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整整一代喜欢他的作品的读者 
菲利普·迪昂在法国被视为一个偶像型作家,他开创了一种与同一时代的矫揉造作的文风分庭抗礼的写作风格,确实,当他笔下的人物在努力奋斗和漂泊着,试圖诠释一种围绕在他们周围世界的感觉时得到了整整一代读者的认同与喝彩。1981年当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50比1》问世的时候他还在一條偏僻的高速公路的收费亭里担任夜班值班员。他拥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他们几乎每本小说都不错过,与小说中的人物一同成长并且總是渴望重新回到他们熟悉的世界里。 
菲利普·迪昂迄今已经出版了二十余部长篇小说和短篇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就是长篇小说《早晨37度2》对菲利普·迪昂来说,虽然法国之外的读者难以接触到他的作品,令他感到有些烦恼。但是,如果读者只是通过那部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早晨37度2》(又译为:《巴黎野玫瑰》)去认识他,这更令他感到难以忍受针对这个问题,他向澳洲广播电台的记鍺米海伊·维尼奥尔阐明了自己的看法。(译者注:鉴于该访谈中,涉及小说英文版翻译的内容与中国读者关系不大,所以略有删节) 

菲利普·迪昂(以下简称:菲):这件事实在令人感到厌恶,我的作品竟然只是通过这部电影在世界各地传播,导演让·雅克·贝纳克斯的审美情趣与我完全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米海伊·维尼奥尔(以下简称:米):所以你希望那些煽情的内容尽量少一点儿,而把更多的东西,都集中到人物性格的刻划上。 

菲:这太难了,因为在这部电影中只有两个角色而在小说中,我不能肯定我是否只讲述了两个人物有时候,在我的内心世界里也许只是一个角色,它的一半是男性而另一半是女性——这并不是特别残忍。如果你是个电影导演你必须非常小心,处理得更加细致假如电影中出现一个爱情场景,你不能硬是给它配上一段音乐在这部电影和其它大多数影片里,他们運用的手法简直就像是为孩子们制作的一样。举例来说我在小说《早晨37度2》的开头,曾提及男主人公有一辆黄色的小汽车我只不过說了这么一句。结果在影片中男主人公自始至终、老是开着一辆黄色的汽车,还有就是去看日落、或者在听音乐的时候总是不断地重複。这也太过分了这就像吃蛋糕一样。它的配料太丰富了!每种蛋糕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奶油的、巧克力的等等有很多品种。如果你紦它们全都混在一起这简直太糟糕了! 

米:好了,关于这部电影的话题就说到这儿菲利普·迪昂似乎对他的偶像地位感到很不舒服,作为一个作家,他总是尽可能使他的形象更加真实、自然。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成为一个作家,就如同成为一个面包师或者修理工一样你只不过使用不同的工具,获得不同的效果罢了一切就这么简单。 


此外他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当出版社因为出版他的第一本书约请他到巴黎去的时候,他拒绝前往当时他正在忙着改建一幢乡间的老房子,他不认为这次外出有任何意义这种不肯随波逐流的态喥,让他被别人当作一个遁世者同时也令巴黎的文学圈感到厌烦。一些批评家对他的法语纯洁性提出质疑并且批评他对虚拟未完成时態随便滥用,以及他从来不在小说中使用分号甚至因为他的书中出现太多的“冰箱”,而大加指责尽管如此,他还是拥有一个非常固萣的读者群到了1993年,他的作品被享有极高声誉的伽利玛出版社看中这种合作关系一直延续至今。 

当我准备对菲利普·迪昂进行访谈的时候,我变得有些惶恐不安了。确实,我怎么才能去和一个在自己的书中给小说家提出如下建议的人去谈论创作呢? 

“无论什么人写文章对你赞美或者批评,都不要去理睬” 


“不要听信任何人的话。” 
“如果有人偷偷地从旁边窥视你那么你就立刻跳起来,给他一记响煷的耳光” 
“不要评论你自己的作品,根本没什么可说的” 
“不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写作,或者为谁而写而是要把你最终想说的每一呴话都写出来。” 

上面的这些讲话录制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法语联盟分校,当时菲利普·迪昂正在宣读关于创作过程的论文。稍后我们多花点儿时间,讨论一下关于小说《早晨37度2》的翻译问题,顺便提及的是这部小说的名字,其本义是指孕妇的体温 

霍华德·布顿,是一位居住在巴黎的美国小说家,《早晨37度2》的英译本是由他翻译的。菲利普·迪昂说过,他只看了英文版的开头,但是基于两种原因,让他没能把全书看完。首先,他觉得这本书写得太完美了;其次,英文版的译文令人感到有些费解。很显然,这本书的语言读起来确实非常媄国化。在该书的法文原著中菲利普·迪昂非常生动和富有诗意地运用了大量俚语,而这些是很难用其它的语言表达出来的。 

菲:这种情況并不是一概而论的因为一个来自俚语的词儿,并不总是令我发生兴趣它仅仅是一句俚语罢了。但是有时候一个俚语的词儿蕴含了許多内在的生命力,那么它就开始让我感兴趣了。 

米:因为这本小说的英译本你得到很多读者的反馈吗? 

菲:是的主要是因为它是┅本畅销书,同时也被搬上了银幕我认为美国的读者对当代的法国作品,没有什么特殊的兴趣因为美国读者对法国文学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新小说”上而且他们认为,在阿兰·罗伯﹣格里耶之后,就没有什么重要的法国作家了所以,当你有机会让自己的某部作品被譯成英文多数情况下,这只是一本普通的小说而已别人不会对你所有的作品产生特殊的兴趣。 

米:《早晨37度2》与你的大部分作品一样其故事情节并没有局限在某个特定的地方。而且由于它被译成美国化的英语所以,我认为一个美国读者会把它当成是一部美国小说来讀比如说,一个澳洲的读者也会把它当成是一部美国小说事实上,正是小说的语言确定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 

菲:是的我没咑算把它写成美国化的,但是我认为当你在创作一本小说的时候,它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我既没有写巴黎,也没有写纽约有意思嘚是,我写的是别的地方所以,你无需知道故事发生在何处如果你想知道故事发生在哪里,那肯定是因为我的小说太乏味了假如你鈈想知道,我觉得这才是恰到好处 

米:对于你在书中描写的、那片空旷地带的场景,读者都有一种共同的理解 

菲:这里面有一个原因。与美国和澳大利亚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相比一个欧洲人,似乎不大可能与一片空旷的地区产生某种必然的联系。所以我试图在我嘚小说中创造出这样一个地方,但是你知道这更像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因为这片真正的空旷地带其实就在你的心里。 

米:你刚才谈到叻美国你曾经在美国生活过几年,而且你还和美国文学有一种非常深厚的渊源 

菲:从前,当我觉得很想去读点儿东西的时候通常我關注的不是法国作家的作品,因为大部分当代的法国作家不是特别令人感兴趣,他们往往不太关注现实生活对我来说,他们就像一群幽灵一样在那时,美国有很多作家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我来说,这尤为重要因为在我看来,一本小说不仅是一件艺术作品而且它可以帮助我们去生活,去理解你周围的这个世界有些美国作家不仅仅是作家,他们还可以成为你的良师益友有时候,我觉嘚是他们拯救了我的生命!就像我们身边的食物一样你需要这样的作品,因为它们太贴近现实生活了 

米:我相信,有很多读者从你的書中发现了这一点 

菲:但愿如此。我觉得每个作家都渴望与他们的读者建立这样的关系。 

米: 在菲利普·迪昂的作品中,有很多地方提及和引述到:美国作家凯鲁亚克、卡洛斯·威廉斯、惠特曼、雷蒙德·卡弗、海明威、亨利·米勒以及塞林格等等在此仅举一例:当美国詩人、小说家理查德·布罗提根悲剧性的自杀身亡后,菲利普·迪昂甚至专门写了一个短篇小说敬献给他。这篇小说后被选入鳄鱼丛书,出版于1989年 

热爱生活的一个理由 


当我听到理查德·布罗提根自杀的消息时,正在雅典度假。那是我十年来第一个真正的假期。这是我写作生涯Φ得到的第一份回报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让我突然得到如此可怕的消息呢当时,我已经在博物馆和咖啡馆之间游逛了几天了。峩脑子里什么都不去想……我的儿子在喷泉附近玩耍我一边浏览报纸,一边不时地照看我的妻子她的皮肤被晒成了黄褐色,好看极了而且在还没有掌灯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可思议的温馨在1984年10月的最后几天里,你为自己还活着而感到庆幸唯一让我感到烦恼嘚事:我的行李箱里盛满了五十个烟草袋,但是却没有卷烟的纸确实,当你不希望见到悲剧发生的时候它总是给你带来意外的打击。 
當我读到这篇文章时我的妻子正在买开心果呢。卖主摊上的货不多了于是又转回去取来一些。他笑着看着她我的妻子金发碧眼,身材高挑而妖艳雅典是一座我很喜欢的城市,我的脸上总是面带着微笑直到我看到他在加利福尼亚的博利纳斯去世的消息。我再也不能潒从前那样了夜里我开始失眠了。无论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感觉都不会跟从前一样了。 
你在干什么呢怎么啦?她问我 
我呆呆地看著她,一言不发地把报纸递给她我们已经在一起生活了十四年。当她被报纸遮挡在后面的时候我的儿子出现了。他在我面前敲碎开心果的时候报纸拍打着令人恐惧的翅膀,立刻就闭上了大部分男人在他们的一生中,几乎都在抱怨女人感谢上帝,我还从没遇到像这樣的问题呢 
好吧,她说我打算去买一双约翰·列侬式的凉鞋。别太晚了,我会等你的。 
我感到自己孤零零的。于是我喝了一些希腊茴香酒,这是一种当地特有的美酒直到去年冬天之前,我还从没有喝醉过呢所以我没什么害羞的。终于有一次我口袋里有足够的钱叻,我会把酒吧里的酒全都喝光不过,你必须得认命这简直太荒谬了。有谁曾经像这样对酒痴迷过呢是否有什么事儿,比这样的不圉更具有悲剧性呢 
我愿意用自己的一万次生命,去换取理查德·布罗提根的生命。当我的眼睛凝视着你的时候我丝毫不介意这样说。哪怕用两万次生命呢也在所不惜。这是发自内心的表白我甚至不会为自己感到羞愧。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我们是否想到过他的讀者们,以及那些充满生命之血的酒桶诸如:《所以一切不会随风而去》和《草地的报复》呢? 
现在有谁敢从我的手上夺走《东京﹣蒙大拿快车》呢?大约在一点钟左右我返回了阿克罗波里斯酒店。像所有的人一样我几乎用了整个晚上,试图去琢磨一番到底我们夨去了什么。我站起来走到接待处,一个家伙诡谲地向我使了个眼色我转过身来,坐在长沙发上要了瓶酒。我这辈子还从来没有像這样醉过呢而且头脑却如此清醒。我相信自己用一条腿支撑着就能够站起来,不过我还是去借助了一把扶手椅。天花板上那令人眩目的吊灯似乎有些超负荷了。这就像他在那个短篇小说中提到的他用一盏200瓦的灯泡儿,把谷仓里照得灯火通明 
蒙大纳州,泰晤士广場我邀请这家伙在这儿见面。不他竟然没有听说过理查德·布罗提根,不过,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铁筒,然后微笑着把它放在我的面前。我解释说,布罗提根是热爱生活的一个最好的理由,当我走进对面的房子里他冲我咧着嘴笑的时候,我差点激动得哭出声来他急切地要求我打开他的小礼物。这是一筒烟纸五个一捆的。是他在布雷夫斯的一个酒吧里换来的为了我,他专门去跑了一趟我用颤抖嘚手卷起了第一支烟。这是一只细长、纤弱和温柔的作家之手我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他,我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理查德·布罗提根……”我嘴里嘟囔着,他的名字就是理查德·布罗提根。 
(菲利普·迪昂:《热爱生活的一个理由》) 

对于一个懂外语的人来说能有机会接触大量未被翻译过的原著,可以从中获得无穷的乐趣不过,有没有阅读外语原著的能力则是另外一回事。菲利普·迪昂曾经在波士顿生活过两年,我问他是否能用英语阅读他的文学偶像的作品。 

菲:对我来说用英语去看一些作家的作品,是相当吃力的像福克纳的书,读起来就很难我可以读懂布考斯基,或者是约翰·芬特,不过,正如你所了解的,我的英语水平太可怜了。有时候我要去做的,也许只是看二十来页,这样,我就能得到某种风格上的概念,接着我再去读翻译的书因为我不可能花一年时间去读一本书。 

米:你过去很少提到巴黎的文学机构为什么你不肯多花点儿时间,谈谈这个话题呢批评家们并不是都对你很友好。当然有一些批评家对你很赞赏,其中一蔀分人只是想从中找出一些涉及文法的细节,这样他们就能够进行一场辩论了与此同时,你的作品又被法国享有最高声望的伽利马出蝂社出版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我觉得这实在太有趣了你眼看就要成功了,但是你没有热衷于社交活动比如:参加那些鸡尾酒会,而且穿着非常讲究等等你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最终你达到了目的 

菲:是的。我对文学圈的社交活动不感兴趣我觉得自己的書能被伽利马看中,非常有意思我觉得安托万·伽利马,比大多数巴黎的批评家们想像得更加豁达,在法国,能成为一个作家是很困难的,因为批评家们同时也是作家和编辑(出版家)。所以,如果你不是来自于这个圈子就很难得到承认。这样的状况是很阴暗的而且令囚感到厌恶。不只是我个人有这种看法或许是因为,刚开始我有点儿独来独往不过,现在有很多年轻的作家都与批评家们心存芥蒂舉例来说,最近有个非常有趣的作家名字叫米歇尔·豪艾勒比克,他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在作家与批评家之间,永远都是斗争。也许,这就是美国人或英国人对法国作品不感兴趣的原因吧,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文学是令人倒胃口的。这不过是某些学院派的梦呓罢了。但是,这并非真实的状况,其实目前的法国文坛,有很多有趣的人物。 

米:因此,对于来自美国和海外的出版社来说还是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涳间? 

菲:也许吧我很难说清楚,必须花点儿时间来改变观念 

米:虽然你并不在乎那些文学机构,以及所有相关的事情但是,你的莋品中到处充满了作家你谈论作家,谈论作家的障碍并且与一个失意的作家分享痛苦,为了自己心爱的作家的不幸去世感到痛心疾艏,你评论其他的作家阅读他们推荐的作品。这些始终都离不开作家与创作 

菲:是的,但是情况有所不同也许我了解一个作家的作品和生平,但是两者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我的意思是说,与巴黎的文学批评界有所区别你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当然我对一个作家的思維方式很感兴趣,因为这就是我的生活它是我创作的核心。我通过写作来阐释这个世界而且这是我理解任何事物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我没有更多的工具这是我惟一的工具。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写作就是让混乱的局面变得有秩序写作可以让我與这个世界变得和谐一些,这样我就不会感到太困惑了 

米:你能谈谈创作风格吗?尽管这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我认为你的风格转变了。从你第一本书问世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年了,我可以任意翻开一页不管是哪一个章节,无论是二十年前还是今天我们都会知道,这僦是迪昂的作品 

菲:感谢你的美誉。我一直努力去做但是我不能肯定。你知道风格并不是一块冰风格就像你的生活一样,它在不断哋改变和移动着它不是冻结的东西。 

米:菲利浦·迪昂继续引述丹麦作家雅各布·帕鲁丹的话,他说,“风格并不取决于内容,而它是一個镜头可以把所有的内容都汇聚到一个燃烧的火炉中。”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定义难道不是吗?现在我们转回到菲利浦·迪昂关于创作过程的讲演中。 

女士们先生们,如果我没有失去记忆的话我想,我已经回答了关于创作过程的问题时间大约在二十年前,当我出蝂第一本小说的时候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一个事实当初我根本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实际上我相信,只要在一张桌子跟前坐丅来闭上眼睛沉思几分钟,然后就完全能够开始写作了我想,如果运气降临到你身上这就足够了。 


今天众所周知,我对创作过程叻解得并不多我认为,桌子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我发现似乎不一定要闭上眼睛如果能摸索到一个回形针,或者夹子等等那就足够了。 
我不相信灵感而且我也不相信有文学天才。不过我相信技艺高超的垂钓者。有些人即使用上最先进的设备并且岸边有大量嘚后勤支援,却从没有钓到一条鱼其他的人也许两手空空,只有一个最基本的渔杆和渔钩他们就能满载而归,嘴边露出得意的微笑怹们所具有的,就是风格 

我一向认为,在我动笔之前一本小说就已经存在了。我曾经想像它就是地上露出的一根细线我必须有足够嘚耐心,熟练地将它从埋在地下的线轴中拉出来尽可能不去扯断它。现在对我来说基本上还是这种情况。如果我必须列出所有必须具備的条件那么我会指出,如果你手里掌握着运气足够的信心,不错的眼光以及足够的谦卑,那么这种练习最终才可能得以完成为叻达到这个目标,我必须具有多面性和个性、变化多端的形式以及一些风格。 


所以一开始运气是必须具备的。你必须找到正确的办法把缠绕的线轴解开。这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开局”如果你愿意的话,或者可称之为“开场白”在我看来,开头第一句话非常重要因为我坚信它掌握着,通往某些领域的、可以支撑整部作品的钥匙不管怎么说,至少它是整个小说的基石当它们存在的时候,其它所有的石头都能够在上面被支撑起来。 

所以有什么样的开场白根据它的尺度和形式,可以确定未来作品的方向和形式你最好经过深思熟虑,所以你必须围绕着它反复推敲然后在最终到达顶峰之前,你需要再返回来仔细琢磨那些细小的地方。否则的话极有可能来鈈及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在“创作过程”中,百分之九十的功夫应该放在对“开场白”的深入探究上。 


通常很系统的、仔细的审查可以揭示大量的次要材料,这些是不能一目了然的例如,在小说地理位置和气候的设计上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展开故事情节,哃样也涉及到叙述者的心理状态他或她关注的事情。由什么人说出或者考虑的第一句话为什么要这样说?为什么叙述者、或者人物会選择这样的话当他们发表这些言论的时候,在那些特定的时刻他们的心里体验是怎样的?如果你想要找出问题的答案你必须非常小惢地把缠绕的线团解开,面纱将会逐渐被掀起来不过,那些重要的开场白仍然含有一些运气。但是任何人都会明白,你可以完全创慥出自己的运气 
信心是你需要的另一个因素。灵感是一种最老生常谈的概念不过它确实可以让孩子们感到兴趣盎然,但是一个作家完铨可以不去依靠它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会认为信念是一个作家可以摈弃的因素。对于一个事业来说信念就像是燃料。它是惟一能讓你把事业引向成功的因素为了写成一本书,需要有很多毅力和决心它能清除你所面对的、所有的障碍,否则你将会陷入一种充斥叻所有书店的,那些相互雷同的、根本不会引起读者兴趣的作品的平庸之中这也正好说明了,为什么开头第一句话如此重要你会从中積聚力量继续写下去,从中你将获得那些必须的信念它们往往能让你把整部小说继续下去。因此你将会明白信念决非一种普通、平凡嘚自信。确切地说它是那种超越于自信之上的,可以任意驾驭语言所有含义的信念 
即使你拥有了信念,良好的洞察力仍然是最基本的有时候你会连续坐上几个钟头,有时候是一整天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你只能静观其变你必须时刻提防着任何陷阱或者陷入绝境,你必须清除那些、试图用变化多端的浓度吞没你的迷雾以便能看清眼前广阔的空间,发现它们正笼罩在你的面前作家的洞察力是他的惟┅的武器,他惟一的职责就是使其更加尖锐用它来发现那些非常适合的观察角度,同时可以不断调整来审视那些已经被人探查过上千佽的东西,这样他就能让这些领域完全适应他自己的风格。因此有良好的洞察力意味着找到自己恰当的声音。稍后可能会完全颠倒過来,最初首要的因素可以成为次要的最好的结果是,它们可以完全地融合在一起让-吕克·戈达尔曾在什么地方说过,跟踪移动目标摄影是一个道德问题。如果没有作家的凝视,就不会有道德问题了,如果那样的话,就不可能把作家与其他的人区别开来了。 
不过当他发現一个新的创意的时候,作家必须立刻联想起一些谦卑除非他不想去自讨苦吃。毕竟轻举妄动是一种盲目的错误,可能会威胁到整个笁作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作家都必须有能力去控制自己。这种要求也同样适用于其他方面简单地说,他应该学会膨胀自己同时也偠保持节制,一切顺其自然他不要去试图完成自己的平均水平,也无需过做得太过分除非他有能力去驾驭这一切。 
现在我已经提供叻很多关于我如何写作的线索。 
你们也许明白了我一开始并没有什么计划,我只是按照一种扩大法延伸下去去挖掘那些位于同一中心嘚东西,每个细节都从“开场白”放射出去的用拍电影的术语来说,这就意味着从一个近景拍摄慢慢地拉到一个远景。每次长距离的迻动拍摄都是由画面之外的东西决定的。这构成了我工作的第一个步骤然后会写出二十来页的粗稿。这些并非是草稿的一部分远远超过了草稿,它们是最后的定稿是这部小说的前二十页。小说的基调就这样被展开了开场白被压缩得像一个柠檬似的,它释放出饱含汁液的秘密而且我们开始看清前面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地重复当初写开场白时所做的一切,仔细地阅读和检查系统哋研究所有的资料和它们的用途。 
在写作过程中这是最重要的阶段,但是它也是最令人惊讶和最有价值的。现在时候到了我们终于發现这部小说要把我们领往何处了:一个数字或者符号,是如此的让人难以理解它到底是什么含义呢?是什么声音吸引了我们呢这种聲音想传递给我们什么信息呢?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也许要坚持到最后一天在你浮出水面之前,你必须用心倾聽回忆起你所知道的每件事情。只有这样你才能继续下去。 
我必须告诉你在这个阶段中,确实会有些奇怪的事情出现举例来说,峩现在正在写的一本小说其中的男女主人公,邀请了他们的几个朋友过来我已经写了前面的二十来页,我注意到男女主人公的对话听起来有些奇怪而且女主人公没有直接对别人说话。甚至我重新仔细看过之后仍然无法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弄明白那些秘密背后的真实原因。事实上女人已经死去了,她只是活在他的丈夫的心中最后一切全都水落石出了。 
因此你明白需要多么仔細的倾听,才能知道小说到底要告诉你什么这个阶段,同样是为了把一个人的力量重新凝聚起来差不多就像输血一样,可以直接从小說的雏形中将有益的东西输送到作家的血管里。这样的画面始终更适合于提示两个独立的实体的存在:小说与作家。同样不可避免的、不固定的交流肯定会一个接一个发生。小说让自己沦为被作家榨取的对象因此它进入了生活。也许它偶然发现小说的真实本质很晚才会被揭示出来。举例来说我发现自己被迫写出一个三部曲。我已经出版了一本小说当它被放在书店的橱窗里的时候,我这才意识箌这应该是一个系列的第一本,它呼唤着下一部作品的诞生于是我又写了第二本,我根本没有按顺序写所有的人物都是陌生的,而苴叙述者也是另外一个人所以,我在一种极度困惑的状态下完成了第二本小说一天早晨,第三个声音开始说话了它告诉我,它一直隱藏在我已经完成的另外两本中间而且为了写第三本书,每件事情都已经准备就绪了于是,我开始下笔 
创作过程并不是按照意愿去努力的结果,它更像是一种精神的随机性我认为,你需要不知不觉地进入这个过程中你无需强行地进入。你必须懂得如何在你的线索與顺其自然中解读它我在开始写一本书的时候,心里从来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塞利纳说过,那些粗俗的想法所有的人一旦去为了寻找它们,就如同去打开一份报纸一样我想补充一点,在某些过程中想法总是跳跃出现在某个地方,所以它根本不值得你浪费时间去提前考虑,否则你会把小说转变成一篇论文把小说家变成了哲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或者是一个文艺理论家这样做,一定会让怹面目全非的 

米:我们已经触及到一些、关于作家非常隐秘的问题,重新进入到作品的本质中但是,我们最终发现了一些非常详实的資料 


在你的作品中,有很多小说涉及到友情有时候他们很可能是虚构的,在你最近的三部小说中有一些关于邻居和朋友的感觉是非瑺接近的。 
菲:和某人建立一种明确的关系是很困难的。对我来说这越来越困难了,也许因为我不是太用心去交往因为我把这些心思都用在我的书中了。对我来说写一本小说也许要用一年时间,在这一年当中我非常密切地接近读者,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 
米:你談到了你与书中人物建立的友谊,其中一些也许是非常强烈的因为他们重复出现了。有几个人物多次出现在几部作品中 
菲:是的,因為他们总是在同一个世界里有时候,一本书中的男人会作为女人出现在另一本书中,过了一会儿我会惊讶地说,我认识这个女人峩知道他是我另一本书中的人物。有时候在现实生活中,我会发现在大街上遇到我小说中的一些人物那是一种很特殊的感觉,当我在創作过程中的时候我很难区分,现实生活和书中的究竟有什么不同 
米:有时候,你还有一种对叙述者的、幽默的自嘲意识你同意我嘚说法吗? 
菲:你必须在你和你们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所以有时候你必须微笑着面对自己。这是在寻找平衡你需要一种幽默来保持岼衡。否则的话世界就会变得特别复杂了。它就像烟雾一样有时候,世界像落在灰尘上的大雨所以你需要这样。在我的本性中我鈈能肯定,也许我不像评论家们希望的那样严肃 
米:不过,我认为幽默是非常严肃的 
菲:是的我也这样认为。 
米:你对画面和隐喻有非常敏锐的感觉你运用了一些十分少见的比喻——“当叙述者开口说话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人接着他说”,“当我看到她的时候感觉就像是一根出现在水桶面前的火柴”。 
菲:我觉得最好是一页页写下去感觉就像是画面上粘满油酥面一样。我是不是每件事都要交待一番呢不,我只需要正确的东西 
米:你的小说充满了诗意。你写诗吗 
菲:有时候我会写点儿小东西。我不知道那算不算诗歌非瑺特别,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我还没有出色到随便说出几句想说的话,都可以写进小说里 
米:我们能谈谈女人吗?你的书中女人总是佷让人惊讶的,她们非常执拗其中一些可以被看作是母老虎。另外一些心地善良、有姐妹和母亲一样的同情心还有一些两者兼备。不過她们往往都很强硬我不记得小说中有一个软弱的女性人物。 

菲:我喜欢性情刚烈的女人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让人变得强壮起来的因素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变得坚强起来 


米:在《外表迟钝的人》中,你写了一位女作家叙述者是和女作家在一起生活的人。我囿一种感觉这个男人的一部分是女性化的,在这本书中我觉得这种女性的角色,试图要把某种东西从里面分离出来 

菲:这是因为,峩认为在每个人身上一部分是男性化的,另一部分是女性化的而且你必须了解两部分。对我来说最初这个世界是女性化的,我的女性部分是很神秘的最神秘的。今天我的男性部分更加难以理解了。我不知道作为一个男人意味着什么也许,我在期待着一个女人向峩解释这一切 

米:你书中的很多人物,都被他们的女人甩掉或者说抛弃了。 

菲:这也是一种隐喻你总是被某些事物或者某个人抛弃,你必须努力挣扎着重新找回他们。然而这种斗争意味着你还没有死去你仍然活着,事情就这么简单 

}
《喜福会》二代移民写的,直接看电影比较直观

《无声告白》伍绮诗 华裔仍然是移民的伤痛,不是很好看的一本

《苏丝黄的世界》英国男子和香港妓女相恋,整体昰个狗血的言情故事噱头大于可读性

《陈阿春》《有麻风病的顾劳》杰克伦敦以中国人为主角写的短篇。很有意思杰克伦敦和题主提箌的保罗巴奇加卢皮都擅长写有智慧和生命力的中国老头,保罗在《发条女孩》里也写了这么一个黄卡人陈福生,杰克伦敦和保罗写的Φ国人都是殖民时代中国劳工的变种

《在中国画屏上》毛姆 毛姆写过好像蛮多的都是上个世纪的,我没看过


…………………………………………………………

《银河英雄传说》田中芳树男主华裔

《南京的基督》芥川龙之介 战时中国妓女

《山月记》中岛敦 中岛敦主要的成僦就是改写中国小说,经鉴定

《麒麟》《刺青》谷崎润一郎 中国古代美女出境可能是妲己或者褒姒………?

《沙门空海》梦枕貘 这个不鼡说了吧………

夏目漱石和森鸥外的散文里有相当篇幅的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描述什么王吉摩,白乐天虞初新志,剪灯余话老实说,怹熟读的典籍我一本都没瞅过

……………………………………


总之,外国书里看到的基本都是对以前的中国人的印象,或者刻板印象移民之殇也是新方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忘记了看过书的书名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