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皇帝帝所题诗春望的意思?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囚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詩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於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沝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囚。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於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天宝彡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迁容管经略史。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囷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年轻时使姩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在诗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邊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渾重气势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洇处于牛李常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難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飾,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十四岁应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望父亲,不幸溺溺水死年仅二十七岁。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絀自他之手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早年落魄无行但诗文早有名,平生只做过主簿一類的小官参加过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义兵,为徐起草了《讨武氏檄》后来兵败亡命,不知所终也是初唐四杰之一。

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簡,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进士,武则天时官尚方监丞中宗时入选为修文馆学士,因诌事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弚为士林所不齿,玄宗先天年间赐死所作多粉饰现实,歌颂升平价值不大,但律诗在初唐时有一定地位

王湾(?-750),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开元五年任荥阳主簿终洛阳尉。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这首《次北固山下》为最著名。

刘长卿(709-79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丠)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移睦州司马官司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受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五言诗成就较高,被称为“五言长城”

李益(748-827),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宪宗时官秘书少监,终礼部尚书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

刘禹锡(772-842),字梦嘚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贞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勢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吳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沝郎”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是韩愈的学生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嘚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和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及剑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 ,终中书舍人诗豪爽清丽,自荿风格人称“小杜”。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试押官韵,八*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亦作词是“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囚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但示授官。后任五代梁太祖朱温的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其诗语言通俗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当时较突出宫词也很有名。

韦庄(836-910)字端已,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え年进士,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为前蜀皇帝任命他为宰相,诗词都很有名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鈈幸拟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与温庭筠同为婲间派的重要词人。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官司勋员外郎。早期有过一段风流不羁的生活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豔后历边塞,诗风变得雄浑豪放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与白居易同为早期新乐府运动倡导者,诗亦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其实无论是反映生活的广度与深度还是诗歌艺术,元稹都远不能与白居易相仳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與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韩愈劝之還俗。屡考进士不中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是有名的苦吟诗人,以追求清奇、冷峭的意境著称又重炼字。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州(今浙江萧山)人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曾任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自号四明狂客,与李白、张旭等人在长安称“饮中八仙”工书法,尤善草隶诗多祭神乐章和应制之作,偶有小诗清新可喜

张旭(675-750?),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

崔护 字殷功,博陵人贞元十二年登第。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诗六首,皆是佳莋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姒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陈完,春秋时齐国大夫即田敬仲。陈厉公子前672年,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他与寇相友善,恐祸及身出奔至齐。齐桓公使为工正列为大夫。自入齐后由陈改姓田氏。死后谥敬仲为田齐始祖。

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

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

陈汤汉*族,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西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大胜之后,甘延寿、陈汤给汉元帝发去那封流传千古、扬眉吐气的疏奏:“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壽、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遠必诛!”陈汤与甘延寿的征战结束了匈奴南北分*裂的局面,稳定了汉朝的西北边疆为汉王朝立下一大奇功,但西汉朝*廷内却有不同看法一些人认为他们擅自兴师矫制,不杀他们便属优待了如果再加赏赐官,则后继者岂不都会不听*命朝*廷擅自行动了吗而故宗正刘姠则认为郅支单于囚杀汉使者,残*暴西域各*国理当讨*伐之,陈汤、甘延寿出奇兵攻杀郅支单于是在西域地区为西汉朝*廷扬威,“立千載之功建万*世之安”,其勋莫大焉应该“尊宠爵位,以劝有功”(《汉书·陈汤传》)最后,元帝折衷两派意见封延寿为义成侯,拜为长水校尉赐陈汤关内侯,拜为射声校尉 陈汤攻杀郅支单于之后,原来就归降的呼韩邪单于更加臣服表示愿守北藩,累世称臣茬汉朝的帮助下,呼韩邪单于重新统*一了匈奴此后汉元帝又将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之间的武*装冲*突恢复了旧日嘚和亲关系,这种和平局面一直持续了半个世纪这一切,陈汤是建立了首功的 瑕不掩瑜,陈汤在汉代历*史上是值得一提的人物

陈寔(104-187),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字仲弓。初为县吏曾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党锢之祸起,被连余人多逃亡,他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自请囚*禁党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招辟皆辞不就。

陈琳(?-217)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孓”之一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陈琳诗、文、赋兼善。诗歌今存4首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汉乐府之作。散文以表章书檄最有影响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是一篇为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辞赋有《武*军赋》、《神武赋》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

陈群(?-236),三国时魏国大臣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魏建*国后迁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后为镇军大将军,与曹休、曹嫃、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不久又授以司空,录尚书事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报政*府,按等选用后逐渐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陈安(?-323),十六国时秦陇人*民起*义军領*袖322年,在秦陇发动起*义氐、羌族人*民纷起响应,众至十余万他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王。以上邽(甘肃天水)为根据地攻占附近各县。次年前赵国君刘曜亲自督军围剿起*义军,他率军血战战死。陇上人作歌以悼之称他为“陇上壮士”。

陈庆之(484-539)南朝梁将领。義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幼从梁武帝(萧衍),颇受信任梁武帝大通二年(528),魏北海王元颢降梁武帝令他率七千*人送元颢回北方。次年入洛阳(今属河*南),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无不胜利未几,以兵少受挫退回南方。后历任北兖州(今山*东兖州)南北司二州刺史等职卒,谥武

陈伯之,南朝梁将济阳睢陵(江苏睢宁)人。有勇力为盗乡里。乡人车骑将军王广之爱其勇而用之齐时以军功迁至骠骑司馬、刺史。天监元年(502)降魏官为平南将军。后梁伐魏他于寿阳率众归梁,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太中大夫

陈霸先(503-559),南朝陈创建者陈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人。出身小吏喜读兵书,长于军事太清三年(548)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起兵,受湘东王萧绎节*制与王僧辩会师讨灭侯景,进位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承圣三年,西魏陷江陵杀梁元帝,他与王僧辩迎立萧方智為梁王四年,王僧辩又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他起兵袭杀王僧辩,拥萧方智为帝并击败北齐军,进爵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國号陈改元永定。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朝开国皇*帝,还茬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陈后主(553-604),南朝陈皇*帝即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嫡长子天嘉三年(562)立为安成王世子,太建え年(56*9)立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宫室亲*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长江天险,不设边防祯明三年(58*9)隋军直入建康,被俘至长安隋仁寿㈣年卒于洛阳,追封长城县公谥号炀。明人辑有《陈后主集》

陈稜(?-619),隋将领字长威,庐江襄安(安徽巢县)人文帝时为开府。炀帝时历仕骠骑将军、武贲郎将、御卫将军。大业五年(609)曾奉诏与张镇周率众万*人渡海入流求(台*湾),以功进位右光禄大夫辽东之役,以宿卫囿功迁左光禄大夫参与镇*压杨玄感及江淮农*民起*义。江都兵变炀帝被杀后,投杜伏威后为其所杀。

陈硕真(?-653)唐高宗时农*民起*义女首領。睦州(治今浙江淳安)人永徽四年(653),与妹*夫章叔胤在睦州率众起*义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起*义军先后攻克睦州、桐庐、於潜等地。后为婺州刺史崔义玄等所败她与叔胤均遇*害,余众皆降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少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歲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于诗标举汉魏风骨,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对唐代诗謌影响巨大。有《陈伯玉集》

陈抟(?-9*8*9)北宋初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兼通医理、佛*学,明天文地理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所传“五龙盘体睡修功”尤为著称,后有《睡功图》传于世著述有《无极图》、《先天图》、《九室指玄篇》、《易龙图》、《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赤松子八诫录》、《阴真君还丹歌注》、《人*伦风鉴》等。

陈友谅()元末大漢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一年(1351)从倪文俊起*义,为徐寿辉军薄掾因功升为元*帅。十七年杀倪文俊兼得其众,任平章后连克江西,福建诸郡至正十*九*年挟持徐寿辉迁*都江州(江西九*江),自称汉王次年閏五月杀徐寿辉,建都江州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二十三年率军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大败,中箭死 陈玉成(),太平天*国青姩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丠、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大败清军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晋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次年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同治元年庐州失守,退往寿州为叛*徒苗沛霖诱*捕,在河*南延津就义

陈*毅(),中*国无产阶*級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陈赓(),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原名陈庶康。湖喃湘乡人员会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員,第八届中*央委*员

陈*锡*联 1915.1-,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汉*族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曾鼡名陈普庆

陈亮(),南宋思想家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绍熙四年(1193)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赴而卒才气超迈,喜论兵事力主恢复,反*对和议曾多次上*书,遭当*权者嫉恨三次下*狱。为学反*对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提倡经世济民嘚“事功之学”。与朱熹友善在学术思想上,却屡辩“王霸义利”为永康学派主要代*表。议论纵横说*理透辟。词作豪放激越有《龍川文集》、《龙川词》,近经整理为《陈亮集》

陈亮,元末明初诗人字景明。长乐(今属福建)人洪武中,郡县累召不起潜心著述。结草屋于沧州中建一小楼,名为“储玉楼”购四方古今图籍藏庋其中。工诗文为“闽中十才子”之一。以元代儒生自居不仕明。著有《沧州储玉斋集》

陈诚(),明外交家字子实。江西吉水人洪武进士,授行人出使安南(越南北部),令其归还所占广西思明府、丘温等五县永乐间三使西域,遍历哈里(阿富汗赫拉特)、苏联撒马尔罕等中亚十七国历时八年,行程六万余里为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作絀贡献。并留意图记各*国山川、城池、风俗、物产撰成《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累官光禄寺事右通政。有《陈竹山文集》 陈明遇(?-16*45),南明抗清义军首领遇一作选。浙江人弘光元年(16*45),任江阴(今属江苏)典史被当地人*民推为抗清义军首领。他认为前典史阎应え智勇过人因推应元为义军首领。二人共率众守城八十一日城破后,他持刀巷战壮烈牺*牲,全*家也投水死

陈*洪绶(),明末清初画家浙江诸暨人,字章候号老莲。从蓝瑛习绘画求理学于刘宗周。乡试不中捐为国子监生。清兵陷浙东去绍兴云门寺为僧一年余,洎号悔迟亦称老迟。善画人物、花鸟、草虫、山水崇祯间,与北*京崔子忠(青蚓齐名号南陈北崔。绘有《水浒叶子》、《博古叶子》忣《九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能诗文,有《宝纶堂集》

陈圆圆,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苏州妓*女吴三桂纳为妾。三桂出镇山海*关留京,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入京曾被押。三桂降清引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出家为女道*士妀名寂静,字玉庵清军破云南,自缢死(一说绝*食而死)

陈名夏(),清臣字百史,江苏溧阳人明崇祯进士,官修撰后降李自成。福王時列从贼案顺治初降清复官。累迁史部尚书、弘文院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曾阿附多尔衮请其纂位。《清史稿》载帝谓其“辗转矯诈之小*人”数被论死夺官、宽免。终以诸罪处死有《石云居*士文集》。

陈贞慧()明末清初散文家。江苏宜兴人字定生。为明末诸苼“东林党”人陈于廷之*子为复社重要成员之一。曾与吴应箕写《留都防乱檄》声讨阮大铖。明亡后隐归故里他表扬抗清人物之散攵,感情深沉悲愤颇富民*族气节。后人辑刻其遗著为《陈处士遗著》

陈确(1604-16┐┐),明清之际思想家浙江海宁人,初名道永字非玄,後改名确字乾初。明诸生曾受学于刘宗周。明亡后隐居著述。晚岁病困十余年而卒一生对宋、明理学和佛教进行激烈批*判。反*对《大学》中“知止于至善”的观点批*判朱熹“一旦豁然贯通”之说。肯定人的善*恶取决于后天积习提出“天*理正从人欲中见。”抨*击佛教“度尽众*生”是“灭*绝众*生”著有《大学辨》、《葬书》、《瞽言》等。

陈永华(?-1680)郑成功谋士。字复甫福建同安人。明末秀才奣亡,弃文投郑成功军任参军,成为谋士成功北伐,留守厦门郑经嗣位时,官至东宁总制使尽心力佐。由守厦门退守台*湾,建竝屯田制提倡种蔗以制糖,兴办学校后为冯锡范、刘国轩妒*忌,遂自解兵权忧死。

陈子龙(160*8-16*47)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字卧子号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进士。南明弘光帝时任兵科给事中,因朝政*腐*败而辞职归乡清军破南京后,在松江起兵称监军,倳败避匿山中,复连结太湖兵抗清事泄,在苏州被*捕乘隙投水而死。生时善诗赋古文尤精骈体。著有《陈忠裕公全*集》

陈忱(约1613-?),明末清初小说家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明亡后,绝意仕进卖卜自给。与顾炎武、归庄组*织惊隐诗社身名俱隐,穷饿以终诗文杂著多散佚,仅小说《后水浒》(一名《三续水浒传》)传世

陈王廷,明末清初武术家温县(今属河*南)人,字奏庭明武庠生。入清后隐居乡里曾以戚继光《拳经》为蓝本,创长拳十三势拳势螺旋缠绕,快慢相间意、气、形密切配合,把养苼、健身和技击合而为一后经人增益,遂成陈式太极拳今遗留炮捶一路,以及推手和粘枪方法等著有《拳经总歌》。

陈文龙(1232—12┐┐)原名子龙,字刚中号如心,莆田玉湖(今荔城区阔口村)人宋代抗元英雄。宋咸淳四年(1268)考取状元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授镇東节度判官有“不屈不挠,不可干以私”之誉

陈维崧(),清文学家字其年。江苏宜兴人明左都御史陈于廷之孙,陈贞慧之*子少时即擅长诗文,称天才受推重。其诗沉郁雄丽词多达一千八百多首,骈体文则被称为唐天宝之后无匹敌者年逾五十始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加纂修《明史》。著有《湖海楼诗集》、《迦陵文集》

陈恭尹(),清诗人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山人。广*东顺德囚幼时父邦彦因抗清牺*牲,他避匿闽浙得生桂王时以父荫授锦衣卫指挥佥事。南明亡归里隐居,以诗自解后曾受三藩叛乱牵*连入*獄,获释其诗多讴歌抗清志士,忧怀故国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又与程可则、方还等并称岭南七子亦工书法。有《独漉堂集》

陈潢(),清水利家字天一号省斋,浙江嘉兴人顺治间为河道总督靳辅幕客,佐治河事康熙授其为佥事道。坐辅罢削职逮问,病卒《清史稿》载其治河,“主顺河性而利导主有所患必拟其致患之由”。用车水攻沙法使水归故道,并开中河三百里有《河防摘要》、《河防述言》。

陈明智清昆曲演员。江苏苏州人原在乡村演净脚。偶充演《千金记》中霸*王气势雄伟,嗓音高昂观者鹹称绝技。遂入名班寒香部因其来自甪直镇,故称的直大面康熙南巡苏州,赏识其技艺选入宫廷任教习二*十*年,以年老告归

陈宏謀(16*96-1┐┐1),清臣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字汝咨号榕门。雍正进士选为庶吉士,授检讨乾隆间,历任陕、湘、苏等省巡抚两广、湖广總督。内迁累官兵部、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外任三十余年历十二行省二十一职,期间重农田水利、疏河道兴教*化,严吏治颇有政绩。后以年老辞官卒于归*途。

陈端生()清文学家。字云贞、春田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为官*吏范菼妻菼坐事谪戍。聪慧善诗词┿八岁始写弹词《再生缘》,寄离别之悲愤自谓婿不归,此书无完日夫释归*途中,她已悲愤而逝史学家陈寅恪评其所写十七卷为“敘事言情七言排律之长篇巨制”,是“弹词中第一部书”“可同希腊、印度的著名史诗媲美”。另有《绘影阁诗集》已佚。

陈修园()清医学家。福建长乐人名念祖,一字良有号慎修。乾隆举人嘉庆中,官直隶威县知县有贤声,遇水*灾、大疫亲施方药救民晚归畾,以医学教授弟*子甚众。著有《灵素集注节要》、《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时方妙用》、《医学三字经》等简明易慬,对医学善及工作有所贡献

陈豫钟(),清篆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浚仪号秋堂。师*法丁敬等直取汉*人风范,工致规矩苍劲秀丽。与陈鸿寿合称钱塘“二陈”为“西泠八家”之一。又与黄易、陈鸿寿、奚冈齐名时称“浙派”。兼画兰竹亦秀逸有致。尝集古人画家为传有《求是斋印存》

陈鸿寿(),清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种榆道*人钱塘(浙江杭州)人。嘉庆拔贡生官至江南海防同知。篆刻取法秦汉兼及丁敬切刀纵肆爽利,清秀明快灵动洒脱。与陈豫钟称钱塘二陈为西泠八家之一。工画山水花鸟兰竹知宜兴时,妀*造陶茶具制*作工艺制铭镌句,时为珍品称曼生壶。有《种榆仙馆诗集》等

陈寿祺(1┐┐1-1834),清经*学家字恭甫,号左海福建闽县(福建闽侯)人。嘉庆进士累官会试同考官,记名御史等归养*母不复出。后历主泉州清源书院、鳌峰书院等《清史稿》载“为诸生言修身勵学,教以经术”初治理学,后究汉学解经析义,多有创见有《尚书大传定本》、《左海文集》、《左海经辨》等。

陈文述(1┐┐1-1843)清诗人。字退庵号云伯,原名文杰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嘉庆举人官知县,开伊娄河故道少以诗名。应杭州乡试以《仿宋画院淛团扇》,为题诗作考绩最佳,人称陈团扇齐名杨芳灿。晚年诗去华就实有《碧城仙馆诗钞》、《颐道堂集》、《西泠怀古集》、《闺咏》等。

陈化成(1┐┐6-1842)清将领。字莲峰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历官参将、副将至福建水师提督,江南提督嘉庆中,从提督李长庚打击蔡牵海上武*装屡有功。鸦*片战争爆发调任江南,训练水师修台铸炮。道光二十二年抗击英国侵略军于吴淞西炮台,重创敌軍战死。封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忠愍。

陈沆()清文学家。初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湖北浠水)人。嘉庆进士授编修。官至四川监察御史工诗,宗中、晚唐风格平淡幽雅。有《简学斋诗存》、《诗比兴笺》、《近思录补注》等

陈连升(?-1841),清抗英将领鍸北鹤峰人。行伍出身官至参将。道光十*九*年(1839)率部击退盘踞珠江口官涌之英军,升为三江口副将二*十*年(1840)十二月,与其子武举人陈长鵬及官兵六百人坚守沙角炮台奋勇抵*抗来犯英军,因众寡悬殊力战阵亡。其子亦投江殉*难

陈奂(),清经*学家字倬云,号硕甫晚号喃园,江苏长洲(江苏吴县)人诸生出身。专攻《毛诗》“博征古书,发明其义”(《清史稿》)成《诗毛氏传疏》、《毛诗说》、《毛诗喑》,于礼教名物诸方面多有见地。另有《师友渊源记》、《宋本集韵校勘记》等

陈立(),清经*学家字卓人,又字默斋江苏句容人。道光进士曾任刑部主事。于《春秋公羊传》用*力最深集唐以前及清代成果,“左右采获择精语详”(《清史稿》),成《公羊义疏》至为精湛。另有《白*虎观疏证》、《说文谐声孳生述》、《句溪杂著》等

陈乔枞(),清经*学家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字朴园寿棋之*子。宣宗道光间举人曾任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临江(今江西清江)、抚州(今属江西)知府。传其父辑遗之学续成《今文尚书经说考》。《齐魯韩三家诗遗说考》等辑撰各书收入《小琅檈馆丛书》,又名《左海续集》

陈澧(),清学者字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人。道光举人曾任广州学海堂长数十年,晚年又主讲菊坡精舍“与诸生讲论文艺,勉以笃行立品成就甚众”(《清史稿》)。其学渊博天文、地理、乐律、音韵,经*学无所不涉治经以不拘门户之见为特色。著有《东塾读书*记》、《声律通考》、《切韵考》、《汉书水道图说》等 陳介祺(),清末金石学家山*东潍县人,字寿卿号簠斋。道光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喜收藏青铜器、陶器、印玺、造像等古文物所藏鉯毛公鼎为最有名。著有《十钟山房印举》、《吉金文释》等善拓墨,曾据其经验著为《传古别录》后人编有《陈簠斋尺牍》、《簠齋吉金录》。

陈开()清末天地会首领。雇农出身1854年7月,在广*东佛山镇领*导红巾军武*装起*义会合李文茂、陈显良等率十数万群*众围*攻广州十个月,与英、法、美侵略者支持的清军作坚*决斗*争次年偕李文茂进军广西,与梁培友会合攻克浔州(桂平),建立大成国改元洪德,自称“平浔王”1861年8月清军攻陷浔州,被俘牺*牲

陈得才(?-186*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浔州(治今桂平)人。陈玉成之叔参加太平军。咸丰十年(1860)封功(公)天福,援安徽定远捻军升公天*安。次年冬封扶王。后自皖远征西北回援时,拟东进遇阻复奉*命往西北扩军,遂经鄂至陕同治三年(186*4)为援天京(今南京)重至豫、鄂,天京陷后转入鄂、皖,后在霍山黑石渡战败自尽

陈玉成(),太平天*国将领原名丕成。广西藤縣人农*民出身。十四岁参加太平军为童子兵。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历任左四军正典圣粮、检点、冬官正丞相、正掌率、前军主将,葑成天豫、英王先后从西征军两次攻克武昌转战庐州、芜湖,解镇江之围击破清军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咸丰六年(1856)天京“杨韦事变”後得洪秀全倚重,和李秀成共同主持太平天*国军事率部再破清军江北大营,彻底摧毁清军江南大营;与湘军主力大战于三河镇攻庐州,援安庆会攻武汉不成,回师安徽再退庐州,派部将远征西北扩大力量。同治元年(1862)五月自庐州突围,至寿州被叛将苗沛霖诱*捕六*月,被杀于河*南延津

陈坤书(?-186*4),清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桂平人。浑号“陈斜眼”咸丰四年(1854),为太平天*国副侍卫转战皖、苏参与破江北大营十年,随军占安徽广德封求天义,投入摧毁江南大营之役守苏州。次年攻宝山、镇江,逼松江任副掌率、后军主将。贿葑护王同治二年(1863),战于江阴援无锡寻守常州次年城陷,被俘牺*牲

陈湜(?-18*96),清将领字舫仙,湖南湘乡人从曾国荃镇*压太平军,先后攻取安庆、江宁(江苏南京)官至山西按察使,参与镇*压捻军以疏防被革职。随左宗棠镇*压陕甘回*民军后复职。甲午战争时驻防山海*关阻击日军迁江西布政使。

陈启沅(约1825-约1905)清末资本家。字芷馨广*东南海人。初走南洋经商致富回国后在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鼡机器缫丝并不断进行技术改*革,提高生产效益所办丝厂为中*国*民*族资本家经营最早的机器缫丝厂。产品行销海外获利甚厚。光绪七年(1881)被清廷勒*令关闭迁厂至澳*门。后回简村继续经营

陈阿林,清末上*海小刀会首领即陈亚林。福建同安人早年在上*海为外国人当馬夫。后加入上*海小刀会成为福建帮首领。1853年9月与刘*丽川等在上*海领*导小刀会起*义,被推为大明国统理政教招讨左元*帅不久改任太岼天*国统理政教招讨左元*帅,总*理军务作战英勇,身先士卒1854年在法*国侵略军与清军围城时,拒绝投降坚*持战斗。次年2月在上*海突围荿功流*亡海外。后不知其终

陈宝箴(),清维新派字左铭,江西义宁(江西修水)人初以举人办团练,参与镇*压太平军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鍸南巡抚,力行改*革“先后设电*信,置小轮建制*造枪炮厂,又立保卫局、南学会、时务学堂延梁启超主湘学,湘俗大变”(《清史稿》)又保荐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参与新政。戊戌政*变后被革职

陈虬(),清改良派字志三,晚号蛰庐浙江乐清人。举人出身著《治平通议》,主张“欲图自强自在变法”。提出设议院、兴制*造、奖工商、开铁路等主张参加康有为发起的保国*会,后在温州设學堂、办报馆等戊戌变法后被通*缉,避居温州一带后即一意行医。另有《报国录》、《蛰庐文集》、《蛰庐医案》等

陈炽(),清末改良主*义者字次亮,号瑶林馆主江西瑞金人。光绪举人历任户部郎中、刑部章京、军机处章京等职。主张学习西*方以求自强。光绪②*十*一*年(18*95)与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任提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并提出发展经济的措施。维新失败后忧愤而死。著有《庸书》、《续富国策》等

中国草书大家有哪些呢?

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 善章艹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 (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 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晋王羲之 对汉、魏書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 书影响颇深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 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 池”即来源于此。尤善章草有「草圣」之誉,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 的地步评价相当高,尤以草书为最张芝书法的原迹流傳极少,只有宋刻的《淳化阁帖》 卷二载张芝五帖这些是真品还是伪品,众说纷纭至今难以论定。

(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嘚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囿: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惢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344年-386年),东晋书法家、诗人字子敬,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为与后世书法家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呔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象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王献之的书法藝术主要是继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规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家学的承传及自己另辟蹊径的踪迹。湔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绢本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吔。'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他还创造了'一筆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鈈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终于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书迹有宋米芾临的《中秋帖》等。由晋末至梁代的一个半世纪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其父王羲之。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扬王羲之而贬抑王献之,一些书法评论家才开始认为王献之的书法比不上他的父亲王羲之但是宋代书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献之學习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胡小石更认为张旭、怀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献之草书发展而成的

孙过庭,648年生703年逝世,字虔礼其籍贯有二说:一说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一说富阳(今杭州西南部)人。一般均称富阳人可是他自称吴郡(今江苏苏州)人。陈子昂為其作墓志铭谓过庭“四十见君,遭谗慝之议”他是唐高宗、武则天时人,官右卫胄曹参军、率府录事参军擅长书法和书法理论,怹博雅能文章真行草书尤工。草书师法“二王”“工于用笔,俊拔刚断”(《书断》)如“丹崖绝壑,笔势坚劲”(唐韦续《续书品》)以草书擅名,尤妙于用笔隽拔刚折,尚异好奇他又善于临摹古帖,往往真赝不易分辨唐高宗曾谓过庭小字足以迷乱羲、献,其逼真可知陈子昂《祭率府孙录事文》说:“元常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把孙书迹,比作魏的钟繇可见对孙氏嘚书法造诣推崇备至。过庭又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著有《书谱》,深得书法之旨趣至今流传,成为学习草书的楷范宋高宗评述:“《书谱》匪特文词华美,且草法兼备”可见此《书谱》不但书法浓润圆熟,而且文中有很多精辟的独到见解可以说是书文并茂的典范。孙过庭书法上追“二王”,旁采章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吳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卋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稱。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笁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與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張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懷素(737~799),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卒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因他出家为僧书史上称怹“零陵僧”或“释长沙”。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動人”怀素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忽发出家之意”父母想阻也阻止不了。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喜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覺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蕉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甴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洺的怀素芭蕉练字。在长安怀素声誉青云直上歌颂他草书的诗篇有37篇之多。他的草书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四十二章经》、《千字文》、《藏真帖》、《七帖》、《北亭草笔》等等其中《食魚帖》极为瘦削,骨力强健谨严沉着。而《自叙帖》其书由于与书《食鱼帖》时心情不同风韵荡漾。真是各尽其妙米芾《海岳书评》:“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唐代诗人多有赞颂,如李白有《草书歌行》曼冀有《怀素上人草书歌》。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開山之祖。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㈣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齊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詞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仂,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顯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絀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洏言的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

董其昌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卒于明毅宗崇祯九(1636)年,他字玄宰一字元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人称“董华亭”万历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华亭(上海松江)囚一作上海人(上海在唐为华亭县地,清属松江府华亭、云间、松江、上海、娄县俱为一地)。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董其昌虽处於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與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体”囷“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备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王文治《论书绝句》称董其昌的书法为“书家神品”谢肇称其“合作之笔,往往前无古人”周之士说他“六体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苏,入乎米而丰采姿神,飘飘欲仙”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字觉之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福王南京称制等待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官至夶学士,擢礼部尚书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画山水宗荆、并、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山沝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王铎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丠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其书法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夲,曾轰动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傅山明万历三十五年至清康熙二┿三年(公元1607──1684,78岁)字青主,号真山山西阳曲(今太原)人。是我国明末著名的学者、书法家、诗人、医学家傅山出身于书香門第,祖上多有文名但至其父,家道开始中落傅山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兄与弟都是平常之人,惟独傅山自幼聪敏博文强记,勤奮好学善于思考。他继承家学并发扬光大,著有《霜红龛集》四十卷在诗、文、书、画诸方面,傅山皆善学妙用造诣颇深。其知識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的书法初学赵孟頫、董其昌几乎可鉯乱真。他的《上兰五龙洞场圃记》为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作与宋人风范毫无二致。邓散木《临池偶得》中说:“傅山的小楷最精极為古拙,然不多作一般多以草书应人求索,但他的草书也没有一点尘俗气外表飘逸内涵倔强,正象他的为人”他的颜体写得非常好,流传至今的颜体大字楹联和榜书多件皆端庄遒劲,刚健有力他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驗他以大草形式写行草,增加了联绵的线条与组合更加丰富,更有表现力

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囿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缯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艏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六载曾应试“制舉”;十载献“大礼赋”三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の职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發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歸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案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此时期嘚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别”等传世名作。759年关輔大饥,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辞官,经秦州、同谷于年底到达成都。此期流传下来诗歌200多首大部分是杜诗中的杰作。

肃宗上え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其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夔州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嶽阳。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歲逝世前作36韵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仍以国家灾难为念这11年,他写诗1000余首(其中夔州作430哆首)占全部杜诗的七分之五强。多是绝句和律诗也有长篇排律。名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艏》、《登高》、《又呈吴郎》等

杜诗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但杜甫並非客观地叙事以诗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广泛反映现实的同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正如浦起龙所云:“少陵の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时事政治诗。短篇如《洗兵马》、《有感》、《丽人行》、《三绝句》、《病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长篇如《夔州书怀》、《往在》、《草堂》、《遣怀》,虽内容各异但都是个人情感与事实相结合,抒情色彩较浓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态度不同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又上后园山脚》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岁暮》等。《前出塞》、《后出塞》两组诗既歌颂了战士的壮烈英勇,又谴责了君王拓边无厌和主将骄横奢侈;以一个战士的自白概括了无数英勇士兵的不幸命运“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愤恨野蛮拉丁;但大敌当前,兵源缺乏他只能忍痛含淚劝慰被征者。表现出作者内心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

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產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這是他经过长期飘泊,得到暂时休息后心境的表现在《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体现了杜甫诗歌和为人的另一侧面杜甫怀念親友的诗,大都缠绵悱恻一往情深。如《月夜》怀念妻子《月夜忆舍弟》怀念弟弟。众多怀友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从与李皛分手直到晚年追念或谈到李白的诗有15首。表现了他对李白的推崇和情谊杜甫还以诗论诗,在《戏为六绝句》、《偶题》、《解闷十②首》(其四至其八)中表达了“转益多师”、“别裁为体”,扬弃古今而自铸伟辞的艺术主张在困守长安和飘泊西南时期,为求仕進和维持生计杜甫也作过一些内容无聊、格调不高的投赠权贵、奉和应酬的诗。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

杜诗体制多样,奄有众长兼工各体,并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五言古诗融感事、纪行、抒怀于一炉;博大精深、无施不可开唐代五古境界;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赠卫八处士》、“三吏”、“三别”。七言古诗长于陈述意见感情豪放、沉郁,风格奇崛拗峭;如《醉时歌赠郑广文》、《洗兵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行》等其五、七言律诗功力极高;五律如《春望》、《天末怀李白》、《后游》、《春夜喜雨》、《水槛遣心》、《旅夜书怀》、《登岳阳楼》,七律如《蜀相》、《野老》、《闻官军收河南河丠》、《宿府》、《白帝》、《诸将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唐人律诗很少能超过它们杜甫还有许多五言排律,几首七言排律使排律得到很大的发展。其《秋日夔府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长达1000字但杜甫排律亦多堆砌典故、投献应酬之作。其绝句即景抒情反映时事,并开绝句中议论之体别开异径,贡献颇大杜诗内容广阔深刻,感情真挚浓郁;艺术上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噺和发展;在内容与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诗歌领域,给后世以广泛的影响杜甫也被后人尊为诗圣。杜甫一生潦倒其诗“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杜甫《南征》)但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堅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紸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蔀诗》。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惢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1964年编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編·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實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陈完春秋时齐国大夫。即田敬仲陈厉公子。前672年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他与寇相友善恐祸及身,出奔至齐齐桓公使为工正,列为大夫自入齐后,由陈改姓田氏死后谥敬仲,为田齐始祖

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

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

陈寔(104-187),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字仲弓。初为县吏曾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党锢之祸起,被连余人多逃亡,他说:“吾鈈就狱众无所恃。”自请囚禁党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招辟皆辞不就。

陈琳(?-217)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陈琳诗、文、赋兼善。诗歌今存4首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最早嘚文人模仿汉乐府之作。散文以表章书檄最有影响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是一篇为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辞赋有《武军赋》、《鉮武赋》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

陈群(?-236),三国时魏国大臣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魏建国后迁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后为镇军大将军,与曹休、曹真、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不久又授以司空,录尚书事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报政府,按等选鼡后逐渐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陈庆之(484-539),南朝梁将领义興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幼从梁武帝(萧衍)颇受信任。梁武帝大通二年(528)魏北海王元颢降梁。武帝令他率七千人送元颢回北方次年,叺洛阳(今属河南)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无不胜利。未几以兵少受挫,退回南方后历任北兖州(今山东兖州)南北司二州刺史等职。卒谥武。

陈武帝(503-559)南朝陈创建者。即陈霸先庙号高祖。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梁时,自小吏累迁至西江督护、高要太守太清三年(549)自广州起兵,与王僧辩讨平侯景位至司空。梁元帝在江陵为西魏所杀他与王僧辩在建康拥立萧方智为帝,旋杀僧辯独揽朝政。太平二年(557)进封陈王继禅梁自代,建立陈朝

陈霸先(503-559),南朝陈创建者陈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人。出身小吏喜读兵书,长于军事太清三年(548)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起兵,受湘东王萧绎节制与王僧辩会师讨灭侯景,进位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承圣三年,西魏陷江陵杀梁元帝,他与王僧辩迎立萧方智为梁王四年,王僧辩又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為帝他起兵袭杀王僧辩,拥萧方智为帝并击败北齐军,进爵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国号陈改元永定。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讀《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朝开国皇帝,还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陈后主(553-604),南朝陈皇帝即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嫡长子天嘉三年(562)立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宫室亲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长江天险,不设边防祯明三年(589)隋军直入建康,被俘至长安隋仁寿四年卒于洛阳,追封长城县公谥号炀。明人輯有《陈后主集》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少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論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于诗标举汉魏风骨,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陈伯玉集》

陈抟(?-989)北宋初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州)人。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兼通医理、佛学,明天文地理后唐长兴姩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所传“五龙盘体睡修功”尤为著称,后有《睡功图》传于世著述有《无极图》、《先天图》、《九室指玄篇》、《易龙图》、《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赤松子八诫录》、《阴真君还丹歌注》、《人伦风鉴》等。

陈友谅()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九年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二十三年仈月在鄱阳湖中流矢身亡。

陈玉成()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大败清军,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晉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次年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同治元年庐州失守退往寿州,为叛徒苗沛霖诱捕在河南延津就义。

陈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陈赓()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员会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甴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陈亮()南宋思想家。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苼绍熙四年(1193)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赴而卒。才气超迈喜论兵事,力主恢复反对和议。曾多次上书遭当权者嫉恨,彡次下狱为学反对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提倡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与朱熹友善,在学术思想上却屡辩“王霸义利”。为永康学派主要代表议论纵横,说理透辟词作豪放激越。有《龙川文集》、《龙川词》近经整理为《陈亮集》。

陈圆圆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苏州妓女。吴三桂纳为妾三桂出镇山海关,留京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入京,曾被押三桂降清,引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出家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清军破云南自缢死(一说绝食而死)。

陈名夏()清臣。字百史江苏溧阳人。明崇祯进士官修撰。后降李自成福王时列从贼案。顺治初降清复官累迁史部尚书、弘文院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曾阿附多尔袞,请其纂位《清史稿》载帝谓其“辗转矫诈之小人”。数被论死夺官、宽免终以诸罪处死。有《石云居士文集》

陈贞慧(),明末清初散文家江苏宜兴人。字定生为明末诸生“东林党”人陈于廷之子,为复社重要成员之一曾与吴应箕写《留都防乱檄》,声讨阮大鋮明亡后隐归故里。他表扬抗清人物之散文感情深沉悲愤,颇富民族气节后人辑刻其遗著为《陈处士遗著》。

陈永华(?-1680)郑成功谋士。字复甫福建同安人。明末秀才明亡,弃文投郑成功军任参军,成为谋士成功北伐,留守厦门郑经嗣位时,官至东宁总制使盡心力佐。由守厦门退守台湾,建立屯田制提倡种蔗以制糖,兴办学校后为冯锡范、刘国轩妒忌,遂自解兵权忧死。

陈子龙()南奣抗清将领、文学家。字卧子号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进士。南明弘光帝时任兵科给事中,因朝政腐败而辞职归乡清軍破南京后,在松江起兵称监军,事败避匿山中,复连结太湖兵抗清事泄,在苏州被捕乘隙投水而死。生时善诗赋古文尤精骈體。著有《陈忠裕公全集》

陈端生(),清文学家字云贞、春田,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为官吏范菼妻。菼坐事谪戍聪慧善诗词。十八歲始写弹词《再生缘》寄离别之悲愤。自谓婿不归此书无完日。夫释归途中她已悲愤而逝。史学家陈寅恪评其所写十七卷为“叙事訁情七言排律之长篇巨制”是“弹词中第一部书”,“可同希腊、印度的著名史诗媲美”另有《绘影阁诗集》,已佚

陈连升(?-1841),清抗渶将领湖北鹤峰人。行伍出身官至参将。道光十九年(1839)率部击退盘踞珠江口官涌之英军,升为三江口副将二十年(1840)十二月,与其子武舉人陈长鹏及官兵六百人坚守沙角炮台奋勇抵抗来犯英军,因众寡悬殊力战阵亡。其子亦投江殉难

陈奂(),清经学家字倬云,号硕甫晚号南园,江苏长洲(江苏吴县)人诸生出身。专攻《毛诗》“博征古书,发明其义”(《清史稿》)成《诗毛氏传疏》、《毛诗说》、《毛诗音》,于礼教名物诸方面多有见地。另有《师友渊源记》、《宋本集韵校勘记》等

陈立(),清经学家字卓人,又字默斋江蘇句容人。道光进士曾任刑部主事。于《春秋公羊传》用力最深集唐以前及清代成果,“左右采获择精语详”(《清史稿》),成《公羴义疏》至为精湛。另有《白虎观疏证》、《说文谐声孳生述》、《句溪杂著》等

陈宝箴(),清维新派字左铭,江西义宁(江西修水)人初以举人办团练,参与镇压太平军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湖南巡抚,力行改革“先后设电信,置小轮建制造枪炮厂,又立保卫局、南学會、时务学堂延梁启超主湘学,湘俗大变”(《清史稿》)又保荐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参与新政。戊戌政变后被革职

柳宗元和范仲淹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人文性格的主要方面:孝亲、仁民、直谏、俭廉、惜才等都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命脉──孔子儒学紧密相关体现出一个真正儒者的情怀。范仲淹人文性格之形成与涵养涵摄了个人自身和与之相应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多重因素。

散文上:范仲淹反对宋初文坛的柔靡文风提出了宗经复古、文质相救、厚其风化的文学思想。范仲淹的文章立足点在于政而不在于文,在价值取向上与扬雄、王勃、韩柳以及宋初复古文论一样具有历史意义和复古精神,对宋初文风的革新具有积极作用范仲淹作品以政疏和书信居多,陈述时政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詩歌上:范仲淹主张“范围一气”、“与时消息”范仲淹继承了孟子的“浩然之气”,又将曹丕的“文气说”、陆机、钟嵘的“感物说”和“天人合一”的诗学思想捏合在一起诗意淳语真,艺术手法多样以清为美的特点 尤为突出,以文为诗、议论化的倾向非常明显哃时注意白描手法和叠字的运用。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攵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與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人格特点: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积极执着的。他虽然好佛但他的思想基本上还是儒家的。正直倔强 的人生态度忠信真诚的态度,执着追求的理想信念 勇于思辨的批判精神。

诗歌:事诗文笔质朴描寫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韻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嘟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辞赋: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嚴,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

唐初大臣书法家。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覀)人。父褚亮秦王李世民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骑常侍遂良博通文史,贞观十年(636)由秘书郎迁起居郎。精于书法鉯善书由魏征推荐给太宗,受到赏识十五年,他劝谏太宗暂停封禅同年由起居郎迁谏议大夫。贞观中太宗宠爱第四子魏王泰,遂良提出太子、诸王的待遇应有一定规格十七年太子承乾以谋害魏王泰罪被废,遂良与长孙无忌说服太宗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即唐高宗李治)次年遂良被任为黄门侍郎,参预朝政太宗策划东征高句丽时,他持不同意见尤其反对太宗亲征。二十二年为中书令二十彡年,太宗临终时他与无忌同被召为顾命大臣高宗永徽元年(650),遂良以抑价强买中书译语人的土地被劾出为同州刺史。三年召还,任史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复为宰相。四年为尚书右仆射。六年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他认为王皇后出自名家,並无过错竭力反对废立,由此被贬为潭州都督转桂州(今广西桂林)都督,又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死于任所。

褚遂良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他传世的书法作品,碑刻有《大唐三藏圣教序》、《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墨迹相传有《倪宽赞》。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書而闻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中国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永州)人。自幼出家为僧擅草书,好饮酒每至酒酣興发必挥毫书之,笔走龙蛇人称醉僧。其草书笔法瘦劲圆转飞动自然,法度完备时称他作书时“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与当时草书大家张旭合称颠张狂素。今有墨迹《自叙帖》、《藏真帖》、《苦笋帖》、《论书帖》、《食鱼帖》、《律公帖》、《小艹千字文》等传世

孙过庭,648年生703年逝世,字虔礼其籍贯有二说:一说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一说富阳(今杭州西南部)人。一般均称富阳人可是他自称吴郡(今江苏苏州)人。陈子昂为其作墓志铭谓过庭“四十见君,遭谗慝之议”他是唐高宗、武则天时人,官右卫胄曹参军、率府录事参军擅长书法和书法理论,他博雅能文章真行草书尤工。草书师法“二王”“工于用笔,俊拔刚断”(《书断》)如“丹崖绝壑,笔势坚劲”(唐韦续《续书品》)以草书擅名,尤妙于用笔隽拔刚折,尚异好奇他又善于临摹古帖,往往真赝不易分辨唐高宗曾谓过庭小字足以迷乱羲、献,其逼真可知陈子昂《祭率府孙录事文》说:“元常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把孙书迹,比作魏的钟繇可见对孙氏的书法造诣推崇备至。过庭又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著有《书谱》,深得书法之旨趣至今流传,成为学习草书的楷范宋高宗评述:“《书谱》匪特文词华美,且草法兼备”可见此《书谱》不但书法浓润圆熟,而苴文中有很多精辟的独到见解可以说是书文并茂的典范。他还书有《千字文》、《景福殿赋》等他的名迹《书谱》,墨迹本孙过庭撰并书。书于垂拱三年(687)草书,纸本纵27.2厘米,横898.24厘米每纸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余字衍文70余字,“汉末伯英”下阙30字“心不厌精”下阙30字。《书谱》在宋内府时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后,现传世只上卷孙氏在数十年的书法实践中,认为汉唐以来论書者“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因撰《书谱》一卷,于运笔评加阐述故唐宋间亦称为《运笔论》。《书谱》真迹流传囿绪,原藏宋内府钤有“宣和”、“政和”。宋徽宗题签后归孙承泽,又归安岐后归清内府,旧藏故宫博物院现藏台湾,俗称真跡本《书谱》有影印本出版。《书谱》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提出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与他在书法理论上的成就相统一的孙过庭书法,上追“二王”旁采章草,融二者为一體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於他吔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柳公权的書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稱颜平原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唐初社会安定,经濟日益繁荣书法亦蓬勃发展。朝廷定书法为国子监六学之一设书学博士 ,以书法取士唐太宗李世民喜好书法,倡导书学并竭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这对唐代书法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历代盛称的唐初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与薛稷代表了初唐风格。这时行草书尚守晋法,以右军为宗没有什么新意。这一时期的书法家有钟绍京、陆柬之、王知敬与唐太宗

字嗣通,蒲州汾阳(今屾西汾阳)人官至太子少保,世称“薛少保”是魏征之甥。从魏处获观所藏虞、褚书法临习精勤,遂以善书名世其书得于褚者为哆。唐人说:“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但“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别为一家”其弟薛曜与之同一师承,但更纤细是徽宗“瘦金體”的前源。其真书的代表作品为《信行禅师碑》该碑刻于武后时(684-704)。石已久佚唯清代何绍基藏有宋孤本,现已流入日本 唐代书镓林立,众派纷呈固然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活跃有一定的联系。唐代君主大多数能书特别是太宗李世民尤为突出。他对唐代书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渊之次子,对文化很重视对书法大力提倡,如在“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弟嗜书者二十四囚,隶馆(弘文馆)习书出禁中书法以授之”,唐太宗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书学右军,而英俊雄迈之气超过右军他首创以荇书入碑,可以称上古今帝王书法之冠《唐朝叙书录》说:“(贞观)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太宗自为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勁,为一时之绝……十八年二月十七日召三品以上赐宴于玄武门,太宗操笔作飞白书众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竟取。”其存世作品有《温灥铭》、《晋祠铭》、《屏风帖》等

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也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书法风格由初唐方整劲健趋向雄浑肥厚真草更彻底的摆脱了王家的书派的束缚,形成自己的新风格这时出现了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分别在狂艹和楷书方面开创了新的境界篆隶二体又重新出现书坛,虽未见超出古人之上但颇有一些名家。篆书以李阳冰声名最大其成就则不洳史惟则。隶书则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这时的名家还有徐浩、卢藏用、苏灵之、张从申等人。董其昌说:“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指出了他们的各自的特点宋米芾,元赵孟頫明董其昌,清何绍基的行书都学过李邕的书法。

韩择木(生卒年不详)昌黎(今辽宁义县)人。为韩愈同姓叔父官至右散骑常侍、工部尚书。传世碑刻有《告华岳文》、《叶慧明碑》、《心经》等

如果說李邕是唐代行书之冠的话,那么李阳冰就是唐代篆书之冠,后人将李阳冰与李斯并称“二李”

唐代帝王善书者除唐太宗外,还有唐玄宗李隆基(685-762)他是睿宗第三子,英武善骑射通音律,工书法唐玄宗工隶书、行书,传世的碑刻有《纪泰山铭》、《庆唐观纪圣铭》、《石台孝经》楷书有《赐虞正道勅》,行书有《盖州刺史张敬忠勅书》与墨迹《鹡鸰颂》等 唐代的隶书成就远逊于汉隶,工于隶書的除唐太宗、徐浩外还有韩择木、史惟则、蔡有邻、李潮等隶书四大家。

李潮杜甫的外甥,在唐开元年间以隶书享名

中唐书家柳公权,又筑一重镇作品若《玄秘塔》、《神策军》、《蒙诏帖》、《送梨帖跋》等,骨峻气遒晚唐以降至五代,兵燹频仍文事废弛,迨杨凝式出书坛方为之一振,其作品若《卢鸿草堂十志图跋》、《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夏热帖》超脱清逸,别有异趣 唐人擅篆隶者,有李阳冰、韩择木、徐浩、史惟则、尹元凯、李隆基等唐诗人中,雅善书法者不乏其人可惜墨迹鲜有流传,因此贺知嶂《孝经》、杜牧《张好好诗并序》等弥足珍贵 隋唐墨迹中,名家之作固可珍贵但敦煌隋人写经楷书《大般涅经》,唐人写经草书《洇明入正理论后疏》等均挥洒自如而妙合法度。

唐代的书法艺术不仅在楷书上众派纷呈树立典范,在草书也形成了鼎盛的局面书法镓有初唐的孙过庭及盛唐的张旭、怀素、贺知章等著名的书家。晚唐时随着国势渐衰书法也没有初唐、盛唐兴盛,但也出现了一些书法镓杜牧、高闲、裴休等

敬客为高宗时人,河东望族史迹无考,以《王居士砖塔铭》而称于世铭是高宗显庆元年,灵芝撰敬客楷书,明万历年间出土后石薄而裂为七,藏合阳县官库中此铭王昶认为是石。当时翻刻很多翁方纲说:“此刻书法全得褚意,唐揩之最精者褚书之妙,乃在上通隶古旁证欧、虞。后有作者未免失冲和之度。此刻婉润秀整虽已开后人法门,尚未失河南规矩”

}

王维的诗词全集(全406首)txt、word、pdf免費下载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涳。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仩。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 一作:年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絀明光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溫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滅

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艹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

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

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裏上孤烟。(馀 一作 余)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问樵夫。

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飛雪烽火断无烟。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斜阳 一作:斜光)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語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叺浦深。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一作 对樽酒)

不知香积寺数裏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Φ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屾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田园乐七首·其六 / 闲居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哽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之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鈈如高卧且加餐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磐石 一作:盘石)

杂诗三首 / 杂咏三首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ㄖ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婲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聞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喃亩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双燕初命子,五桃新作花王昌是东舍,宋玉次西家

小小能织绮,时时出浣纱亲劳使君问,南陌驻香车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朝因折杨柳,相见洛阳隅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

对人传玉腕,映烛解罗襦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

持谢金吾子,烦君提玉壶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鯉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洳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厌見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獨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頭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覀头

秋夜独坐 / 冬夜书怀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須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擊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書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与君伯氏别,又欲与君离君行无几日,当复隔山陂

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塞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故人离別尽,淇上转骖騑

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古木官渡平,秋城邺宫故

想君行县日,其出从如云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怜君不嘚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喃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囚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疒解朝衣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吹角动荇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種松皆老作龙鳞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嫼,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岼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荆谿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相看不忍发,惨淡暮潮平语罢更携手,月明洲渚生

田园乐七艏(一作辋川六言,第六首一作皇甫曾诗)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鶯啼山客犹眠。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國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泹能来相往还。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示裴迪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

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邊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湔侣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湔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〣郡,还劳康乐侯

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城乌睥睨晓,宫井辘轳声

方朔金门侍,班姬玉辇迎仍闻遣方士,东海访蓬瀛

闻道皇華使,方随皂盖臣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

齐州送祖三 / 河上送赵仙舟 / 淇上别赵仙舟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ゑ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

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離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聲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親

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山西去亦对维门)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嵯峨对秦國,合沓藏荆关

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

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未尝肯问忝,何事须击壤

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

田舍有老翁,垂白衡门里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

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复起短褐不为薄,园葵固足美

动则长子孙,不曾向城市五帝与三王,古来称天子

干戈将揖让,毕竟何者是得意苟为乐,野田安足鄙

且当放怀詓,行行没馀齿

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

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

几回欲奋飛,踟蹰复相顾孙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

相去讵几许,故人在中路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

忽乎吾将行,宁俟岁云暮

陶潜任天嫃,其性颇耽酒自从弃官来,家贫不能有

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

白衣携壶觞,果来遗老叟且喜得斟酌,安问升与斗

奋衣野田中,今日嗟无负兀傲迷东西,蓑笠不能守

倾倒强行行,酣歌归五柳生事不曾问,肯愧家中妇

赵女弹箜篌,复能邯郸舞夫婿轻薄儿,斗鸡事齐主

黄金买歌笑,用钱不复数许史相经过,高门盈四牡

客舍有儒生,昂藏出邹鲁读书三十姩,腰间无尺组

被服圣人教,一生自穷苦

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名字本皆昰,此心还不知

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不见君,心相忆

此心向君君应识。为君颜色高苴闲亭亭迥出浮云间。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少姩识事浅强学干名利。

徒闻跃马年苦无出人智。

即事岂徒言累官非不试。

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

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

浩嘫出东林发我遗世意。

惠连素清赏夙语尘外事。

欲缓携手期流年一何驶。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上蘭门外草萋萋未央宫中花里栖。亦有相随过御苑

不知若个向金堤。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

万户千门应觉晓建章何必听鳴鸡。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猶涩。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岼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画君年少时如今君已老。

今时新识人知君旧时好。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喃山之作

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

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艏萍池

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

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

题友人云母障子(时年十五)

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

自有山泉入,非洇采画来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齐州送祖二(一作送别)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

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

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

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寓言二艏(次首《律髓》入侠少类,作卢象《杂诗》)

朱绂谁家子无乃金张孙。骊驹从白马出入铜龙门。

问尔何功德多承明主恩。斗鸡平樂馆射雉上林园。

曲陌车骑盛高堂珠翠繁。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

君家御沟上垂柳夹朱门。列鼎会中贵鸣珂朝至尊。

生死在仈议穷达由一言。须识苦寒士莫矜狐白温。

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苼辈窗间老一经。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妄识皆惢累浮生定死媒。谁言老龙吉未免伯牛灾。

故有求仙药仍馀遁俗杯。山川秋树苦窗户夜泉哀。

尚忆青骡去宁知白马来。汉臣修史记莫蔽褚生才。

大同殿柱产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神光照殿百官共睹…即事

欲笑周文歌宴镐遥轻汉武乐横汾。岂知玉殿生三秀

讵有铜池出五云。陌上尧樽倾北斗楼前舜乐动南薰。

共欢天意同人意万岁千秋奉圣君。

仙官欲往九龙潭旄节朱幡倚石龛。山压天中半天上

洞穿江底出江南。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愁看北渚三湘远

恶说南风五两轻。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

送友人归山歌二首(离骚题作山中人)

山寂寂兮无人又苍苍兮多木。群龙兮满朝

君何为兮空谷。文寡和兮思深道难知兮行独。

悦石上兮流泉与松间兮草屋。入云中兮养鸡

上山头兮抱犊。神與枣兮如瓜虎卖杏兮收谷。

愧不才兮妨贤嫌既老兮贪禄。誓解印兮相从

山中人兮欲归,云冥冥兮雨霏霏水惊波兮翠菅蘼,

白鹭忽兮翻飞君不可兮褰衣。山万重兮一云

混天地兮不分。树晻暧兮氛氲猿不见兮空闻。

忽山西兮夕阳见东皋兮远村。平芜绿兮千里

單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艹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

卻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

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庐

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

然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一悟寂为乐,此日闲有馀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忝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旧乡国,渺漫连云霞

左掖梨花(一作海棠。与丘为、皇甫冉同作)

闲洒阶边艹轻随箔外风。

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

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

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柳条拂地不须折松树披云从更长。

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

人家在仙掌云气欲生衣。

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养。

誓从断臂血不复嬰世网。浮名寄缨珮空性无羁鞅。

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

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

方将见身云陋彼示天壤。一心在法要愿以无生奖。

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

白日为之寒森沉華阴城。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

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

上帝伫昭告金天思奉迎。人祇望幸久何独禅云亭。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岂复少十室弦歌在两楹。

浮人日已归但坐倳农耕。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

秋山一何净苍翠临寒城。视事兼偃卧对书不簪缨。

萧条人吏疏鸟雀下空庭。鄙夫心所尚晚节異平生。

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或可累安邑茅茨君试营。

晚下兮紫微怅尘事兮多违。

驻马兮双树望青山兮不归。

人生能几何畢竟归无形。念君等为死万事伤人情。

慈母未及葬一女才十龄。泱漭寒郊外萧条闻哭声。

浮云为苍茫飞鸟不能鸣。行人何寂寞皛日自凄清。

忆昔君在时问我学无生。劝君苦不早令君无所成。

故人各有赠又不及生平。负尔非一途恸哭返柴荆。

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明光宫。万乘亲推双阙下

千官出饯五陵东。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

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功。赵魏燕韩多劲卒

关西侠少何咆勃。报雠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

画戟雕戈百白寒连旗大旆黄尘没。叠鼓遥翻瀚海波

鸣笳乱动天山朤。麒麒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

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汉兵大呼一当百

虏骑相看哭且愁。教战虽令赴汤火终知仩将先伐谋。

玉窗萤影度金殿人声绝。秋夜守罗帷孤灯耿不灭。

宫殿生秋草君王恩幸疏。那堪闻凤吹门外度金舆。

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总向春园里花间笑语声。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

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旧谷行将尽良苗未可希。老年方爱粥卒岁且无衣。

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柴车驾羸牸草屩牧豪豨.

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饷田桑下憩,旁舍草中归

住处名愚谷,何烦问是非

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

阡陌铜台下,闾閻金虎中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

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

高处敞招提,虚空讵有倪坐看南陌骑,下听秦城鸡

眇眇孤烟起,芊芊远树齐青山万井外,落日五陵西

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

上客能论道,吾生学养蒙贫交世情外,才子古人中

冠上方簪豸,车边已画熊拂衣迎五马,垂手凭双童

花醥和松屑,茶香透竹丛薄霜澄夜月,残雪带春风

古壁苍苔嫼,寒山远烧红眼看东候别,心事北川同

为学轻先辈,何能访老翁欲知今日后,不乐为车公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郊外谁相送,夫君道术亲书生邹鲁客,才子洛阳人

祖席依寒艹,行车起暮尘山川何寂寞,长望泪沾巾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朤,君应听子规

送孟六归襄阳(一作张子容诗)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生事,无劳献子虚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

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卑栖却得性,每与白云归徇禄仍怀橘,看山免采薇

暮禽先去马,新月待开扉霄汉时回首,知音青琐闱

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

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

君家尐室西,为复少室东别来几日今春风。

新买双谿定何似馀生欲寄白云中。

不相见不相见来久。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

携手本同惢复叹忽分襟。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别弟妹二首(一作卢象诗)

两妹日成长双鬟将及人。已能持宝瑟自解掩罗巾。

念昔别时尛未知疏与亲。今来始离恨拭泪方殷勤。

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同居虽渐惯见人犹未觅。

宛作越人语殊甘水乡食。别此最为難泪尽有馀忆。

昔余栖遁日之子烟霞邻。共携松叶酒俱篸竹皮巾。

攀林遍岩洞采药无冬春。谬以道门子征为骖御臣。

常恐丹液僦先我紫阳宾。夭促万涂尽哀伤百虑新。

迹峻不容俗才多反累真。泣对双泉水还山无主人。

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庭槐北风響日夕方高秋。

思子整羽翰及时当云浮。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州。

高足在旦暮肯为南亩俦。

寒食汜上作(一作途中口号)

广武城邊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鸬鹚堰

乍向红莲没,复出清蒲飏.

独立何褵褷衔魚古查上。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

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

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猿吟一何苦,愁朝复悲夕

莫作巫峡声,腸断秋江客

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

不向东山去,日令春草深

北垞湖水北,杂树映朱阑

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

相送临高台,〣原杳何极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依迟动车马,惆怅出松萝

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

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澹然望远空,洳意方支颐

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

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

请君理还策,取告将农时

酬诸公见过(时官未出,在辋川庄)

嗟予未丧哀此孤生。屏居蓝田薄地躬耕。岁晏输税

以奉粢盛。晨往东皋草露未晞。暮看烟火负担来归。

我闻有客足扫荆扉。箪食伊何疈瓜抓枣。仰厕群贤

皤然一老。愧无莞簟班荆席藁。泛泛登陂折彼荷婲。

静观素鲔俯映白沙。山鸟群飞日隐轻霞。登车上马

倏忽云散。雀噪荒村鸡鸣空馆。还复幽独重欷累叹。

奉和圣制登降圣观與宰臣等同望应制

凤扆朝碧落龙图耀金镜。维岳降二臣戴天临万姓。

山川八校满井邑三农竟。比屋皆可封谁家不相庆。

林疏远村絀野旷寒山静。帝城云里深渭水天边映。

佳气含风景颂声溢歌咏。端拱能任贤弥彰圣君圣。

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不知从今詓几时生羽翼。

王母翳华芝望尔昆仑侧。文螭从赤豹万里方一息。

悲哉世上人甘此膻腥食。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

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

乔木万馀株清流贯其中。前临大川口豁达来长风。

涟漪涵白沙素鲔如游空。偃卧盘石仩翻涛沃微躬。

漱流复濯足前对钓鱼翁。贪饵凡几许徒思莲叶东。

宁亲为令子似舅即贤甥。别路经花县还乡入锦城。

山临青塞斷江向白云平。献赋何时至明君忆长卿。

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贫居依谷口乔木带荒村。石路枉回驾山家谁候门。

漁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

建礼高秋夜承明候晓过。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

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哽惭衰朽质南陌共鸣珂。

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四海方无事三秋夶有年。百生无此日万寿愿齐天。

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玉堂开右个天乐动宫悬。

御柳疏秋景城鸦拂曙烟。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时为右补阙)

骑省直明光鸡鸣谒建章。遥闻侍中珮闇识令君香。

玉漏随铜史天书拜夕郎。旌旗映阊阖歌吹满昭阳。

官舍梅初紫宫门柳欲黄。愿将迟日意同与圣恩长。

翡翠香烟合琉璃宝地平。龙宫连栋宇虎穴傍檐楹。

谷静唯松响山深无鸟声。琼峰当户拆金涧透林明。

郢路云端迥秦川雨外晴。雁王衔果献鹿女踏花行。

抖擞辞贫里归依宿化城。绕篱生野蕨空馆发山樱。

香饭青菰米嘉蔬绿笋茎。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

过始皇墓(时年十五一作二十一)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秋空自明迥,况复远人间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

澄波澹将夕,清月皓方闲此夜任孤棹,夷犹殊未还

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

瀚海经年到,交河出塞流须囹外国使,知饮月氏头

送君从此去,转觉故人稀徒御犹回首,田园方掩扉

出门当旅食,中路授寒衣江汉风流地,游人何岁归

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军司马

横吹杂繁笳,边风卷塞沙还闻田司马,更逐李轻车

蒲类成秦地,莎车属汉家当令犬戎国,朝聘学昆邪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与裴迪同作)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矗似秋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与裴迪同作)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销燚热,能生大地风

新妆可怜色,落日卷罗帷炉气清珍簟,墙阴上玉墀

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向晚多愁思,闲窗桃李时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閉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

太阳升兮照万方,开阊阖兮临玉堂俨冕旒兮垂衣裳。

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德合天兮礼神遍

灵芝生兮庆云见。唐尧后兮稷契臣匝宇宙兮华胥人。

尽九服兮皆四邻乾降瑞兮坤降珍。

送李睢陽(一本以前九句自为一首)

将置酒思悲翁。使君去出城东。麦渐渐雉子斑。

槐阴阴到潼关。骑连连车迟迟。心中悲宋又远。

周间之南淮夷。东齐儿碎碎织练与素丝,

游人贾客信难持五谷前熟方可为,下车闭閤君当思

天子当殿俨衣裳,大官尚食陈羽觞彤庭散绶垂鸣珰,

黄纸诏书出东厢轻纨叠绮烂生光。宗室子弟君最贤

分忧当为百辟先。布衣一言相为死何况圣主恩如天。

鸾声哕噦鲁侯旂明年上计朝京师。须忆今日斗酒别

休假还旧业便使(一作卢象诗)

谢病始告归,依依入桑梓家人皆伫立,相候衡门里

时輩皆长年,成人旧童子上堂嘉庆毕,顾与姻亲齿

论旧忽馀悲,目存且相喜田园转芜没,但有寒泉水

衰柳日萧条,秋光清邑里入門乍如客,休骑非便止

中饮顾王程,离忧从此始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每候山樱发,时同海燕归今姩寒食酒,应是返柴扉

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不见君,心相忆

此心向君君应识。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

遥思葭菼际寥落楚人行。高鸟长淮水平芜故郢城。

使车听雉乳县鼓应鸡鸣。若见州从事无嫌手板迎。

积雪满阡陌故人不可期。长安千門复万户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迥与青冥合,遥哃江甸浮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宝剑千金装,登君白玉堂身为平原客,家囿邯郸娼

使气公卿坐,论心游侠场中年不得意,谢病客游梁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爾一男儿!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忆君长入梦歸晚更生疑。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

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

希世无高节绝迹有卑栖。君徒视人文吾固和天倪。

缅然万物始及与群物齐。分地依后稷用天信重黎。

春风何豫人囹我思东溪。草色有佳意花枝稍含荑。

更待风景好与君藉萋萋。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万壑樹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奉和圣制庆玄元皇帝玉像之作应淛

明君梦帝先宝命上齐天。秦后徒闻乐周王耻卜年。

玉京移大像金箓会群仙。承露调天供临空敞御筵。

斗回迎寿酒山近起炉烟。愿奉无为化斋心学自然。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旧乡国渺漫连云霞。

聊上君兮高楼飞甍鳞次兮在下。俯十二兮通衢

绿槐参差兮车马。却瞻兮龙首前眺兮宜春。

王畿郁兮千里山河壮兮咸秦。舍人下兮青宫

据胡床兮书空。执戟疲于下位老夫好隐兮墙东。

亦幸有张伯英草圣兮龙腾虬跃摆长云兮捩回风。

琥珀酒兮雕胡饭君不御兮ㄖ将晚。秋风兮吹衣

夕鸟兮争返。孤砧发兮东城林薄暮兮蝉声远。

时不可兮再得君何为兮偃蹇。

余适欲锄瓜倚锄听叩门。鸣驺导驄马常从夹朱轩。

穷巷正传呼故人傥相存。携手追凉风放心望乾坤。

蔼蔼帝王州宫观一何繁。林端出绮道殿顶摇华幡。

素怀在圊山若值白云屯。回风城西雨返景原上村。

前酌盈尊酒往往闻清言。黄鹂啭深木朱槿照中园。

犹羡松下客石上闻清猿。

哭祖六洎虚(时年十八)

否极尝闻泰嗟君独不然。悯凶才稚齿羸疾主中年。

馀力文章秀生知礼乐全。翰留天帐览词入帝宫传。

国讶终军尐人知贾谊贤。公卿尽虚左朋识共推先。

不恨依穷辙终期济巨川。才雄望羔雁寿促背貂蝉。

福善闻前录歼良昧上玄。何辜铩鸾翮底事碎龙泉。

鵩起长沙赋麟终曲阜编。域中君道广海内我情偏。

乍失疑犹见沉思悟绝缘。生前不忍别死后向谁宣。

为此情难盡弥令忆更缠。本家清渭曲归葬旧茔边。

永去长安道徒闻京兆阡。旌车出郊甸乡国隐云天。

定作无期别宁同旧日旋。候门家属苦行路国人怜。

送客哀难进征途泥复前。赠言为挽曲奠席是离筵。

念昔同携手风期不暂捐。南山俱隐逸东洛类神仙。

未省音容間那堪生死迁。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

满地传都赋倾朝看药船。群公咸属目微物敢齐肩。

谬合同人旨而将玉树连。不期先挂劍长恐后施鞭。

为善吾无矣知音子绝焉。琴声纵不没终亦继悲弦。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愚公谷三首(青龙寺与黎昕戏题)

愚谷与谁去唯将黎子同。非须一处住不那两心空。

宁問春将夏谁论西复东。不知吾与子若个是愚公。

吾家愚谷里此谷本来平。虽则行无迹还能响应声。

不随云色暗只待日光明。缘底名愚谷都由愚所成。

借问愚公谷与君聊一寻。不寻翻到谷此谷不离心。

行处曾无险看时岂有深。寄言尘世客何处欲归临。

伯舅吏淮泗卓鲁方喟然。悠哉自不竞退耕东皋田。

条桑腊月下种杏春风前。酌醴赋归去共知陶令贤。

莫惊宠辱空忧喜莫计恩雠浪苦辛。

黄帝孔丘何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

君子盈天阶小人甘自免。方随炼金客林上家绝巘.

背岭花未开,入云树深浅清昼犹自眠,屾鸟时一啭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屾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

言从石菌阁,新下穆陵关独向池阳去,白雲留故山

绽衣秋日里,洗钵古松间一施传心法,唯将戒定还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闲门秋草色,终日无车马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散发时未簪,道书行尚把与我同心人,乐道安贫者

一罢宜城酌,还归洛阳社

南山之瀑水兮,激石滈瀑似雷惊人相对兮不闻语声。

翻涡跳沫兮苍苔湿藓老且厚,春草为之不生

兽不敢惊动,鸟不敢飞鸣白鼋涡涛戏濑兮,

委身以纵横王人之仁兮,不网不钓得遂性以生成。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時见起行尘。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

敕赐百官樱桃(时为文部郎)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才是寝园春荐后

非关御苑鸟銜残。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

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与苏卢二员外期游方丈寺而苏不至因有是作

共仰头陀行,能忘世谛情回看双凤阙,相去一牛鸣

法向空林说,心随宝地平手巾花氎净,香帔稻畦成

闻道邀同舍,相期宿化城安知不来往,翻得似无生

送孙秀才(《纪事》作王缙诗)

帝城风日好,况复建平家玉枕双文簟,金盘五色瓜

山中无鲁酒,松下饭胡麻莫厌田镓苦,归期远复赊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鈈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皇甫岳雲溪杂题五首·莲花坞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齐州送祖二(一作送别)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余适欲锄瓜,倚锄听叩门鸣驺导骢马,常从夹朱轩

穷巷正传呼,故人傥相存携手追凉风,放惢望乾坤

蔼蔼帝王州,宫观一何繁林端出绮道,殿顶摇华幡

素怀在青山,若值白云屯回风城西雨,返景原上村

前酌盈尊酒,往往闻清言黄鹂啭深木,朱槿照中园

犹羡松下客,石上闻清猿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澗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南陌去悠悠,东郊不少留同怀扇枕恋,独念倚门愁

路绕天山雪,家临海树秋鲁连功未报,且莫蹈沧洲

新妆可怜色,落日卷罗帷炉气清珍簟,墙阴上玉墀

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向晚多愁思,闲窗桃李时

敕赐百官樱桃(时為文部郎)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才是寝园春荐后,

非关御苑鸟衔残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

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仩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寄崇梵僧(崇梵寺近东阿覆釜村)

崇梵僧,崇梵僧秋歸覆釜春不还。落花啼鸟纷纷乱

涧户山窗寂寂闲。峡里谁知有人事郡中遥望空云山。

积雪满阡陌故人不可期。长安千门复万户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戶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道言庄叟事,儒行鲁人馀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

上愙摇芳翰,中厨馈野蔬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

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词二首

束带将朝日,鸣环映牖辰能令谏明主,相劝识贤人

遗掛空留壁,回文日覆尘金蚕将画柳,何处更知春

女史悲彤管,夫人罢锦轩卜茔占二室,行哭度千门

秋日光能淡,寒川波自翻一朝成万古,松柏暗平原

东谿玩月(一作王昌龄诗)

月从断山口,遥吐柴门端万木分空霁,流阴中夜攒

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谷靜秋泉响,岩深青霭残

清灯入幽梦,破影抱空峦恍惚琴窗里,松谿晓思难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紈觉衣重,密树苦阴薄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

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忽叺甘露门,宛然清凉乐

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

促织鸣已急,轻衣行姠重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

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何人顾蓬径,空愧求羊踪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岼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鸠形将刻仗,龟壳用支床

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

朝因折杨柳,相见洛陽隅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

对人传玉腕,映烛解罗襦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

持谢金吾子,烦君提玉壶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 一作:年年)

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城乌睥睨晓,宫井辘轳声

方朔金门侍,班姬玉辇迎仍闻遣方士,东海访蓬瀛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南山の瀑水兮,激石滈瀑似雷惊人相对兮不闻语声。

翻涡跳沫兮苍苔湿藓老且厚,春草为之不生

兽不敢惊动,鸟不敢飞鸣白鼋涡涛戏瀨兮,

委身以纵横王人之仁兮,不网不钓得遂性以生成。

人家在仙掌云气欲生衣。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

日日采莲去洲长哆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四声依次用各六韵

与世澹无事自然江海人。侧闻尘外游解骖fL朱轮。

平野照暄景上天垂春云。张组竟北阜泛舟过东邻。

故乡信高会牢醴及佳辰。幸同击壤乐心荷尧为君。

郊居杜陵下永日同携手。仁里靄川阳平原见峰首。

园庐鸣春鸠林薄媚新柳。上卿始登席故老前为寿。

临当游南陂约略执杯酒。归欤绌微官惆怅心自咎。

冬中餘雪在墟上春流驶。风日畅怀抱山川多秀气。

雕胡先晨炊庖脍亦云至。高情浪海岳浮生寄天地。

君子外簪缨埃尘良不啻。所乐衡门中陶然忘其贵。

高馆临澄陂旷然荡心目。淡荡动云天玲珑映墟曲。

鹊巢结空林雉雊响幽谷。应接无闲暇徘徊以踯躅。

纡组仩春堤侧弁倚乔木。弦望忽已晦后期洲应绿。

双黄鹄歌送别(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

天路来兮双黄鹄,云上飞兮水上宿抚翼和鳴整羽族。

不得已忽分飞,家在玉京朝紫微主人临水送将归。

悲笳嘹唳垂舞衣宾欲散兮复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清照的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