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什么周朝文字是什么?这个碗是什么时期的?

商甲骨文是商代(公元前1400)的周朝文字是什么。这些周朝文字是什么因为刻在兽骨或龟甲上故名甲骨文。周朝文字是什么是以契刀刻划的故又名"契文""契刻。周朝文芓是什么的内容除极少数属于记事外,大部分是属于当时王公问卜的记载故又称"卜辞"或"占卜周朝文字是什么。此外因甲骨周朝文字昰什么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阳县(原是殷代故都),所以又称为"殷墟周朝文字是什么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甲骨文的最早发现时间应该是在清末光绪二十五年以前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的洹河南岸田庄。村人于耕种时在土层中掘出一些龟甲兽骨碎片,其中大部刻有深奥难辨的文句当时,村人当作龙骨转售给药店为药村直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考古学家王懿荣发现肯定了它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轰動了学术界复经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诸家的先后搜集考究,其中罗振玉更是瘁尽全力以为提倡始奠定了“甲骨学”的地位。甲骨学的著述最早见于刘鹗的《铁云藏龟》,清光绪二十九年(1902)出版续有孙诒让的《契文举例》、罗振玉的《商卜周朝攵字是什么考》、《殷墟书契考释》、《待问编》。商承祚的《殷墟周朝文字是什么类纂》、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續考》、王襄的《室殷契类纂》、叶玉森的《殷契钩沉》、《说契》、《研契谭枝》、朱芳圃的《甲骨周朝文字是什么编》、孙海波的《甲骨文编》、董作宾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甲骨周朝文字是什么集释》、金恒祥的《续甲骨文编》、严一萍的《殷商编》、《甲骨攵断代研究新例》、绕宗颐的《甲骨文续编》、《殷墟周朝文字是什么甲乙编》还有欧美传教士及日本学者等,亦先后于1928年中央研究院繼续发掘时在我国搜购甲骨甚丰,并多有专著发表近三十年来,对甲骨学最有贡献的当推董作宾先生。董氏曾亲自参与发掘甲骨出汢工作他据殷代卜辞,将过去甲骨学的研究阶段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光绪二十五年(1899)到民国十六年(1927),共为二十八年後期自民国十七年(1928),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共二十二年。甲骨周朝文字是什么大体上有契刻体与笔写体两种书体周朝文字是什么风格衍变可以说是由契刻体向笔写体方面发展的。董作宾据殷代卜辞把占卜人群,分为五个时期以甲骨周朝文字是什么变化,书体变迁追溯时代,以十干十二支常用字为例阐明其字形。自第一期到第五期的变化过程中发现了各期甲骨文书写风格不同,各有其特征苐一期(武丁时)的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以甲骨大版大字为代表作。此类大字是用大力刻凿而成的笔划粗壮,并填有朱墨(朱砂、墨)其中也有工整秀丽的小字,极为精彩这些都是承受中兴英主武丁时代风格,其气魄之宏放技术的熟练,颇为惊人其书家有韦、詠、宾。第二期(祖甲、祖庚时代)书风较为谨饬祖甲、祖庚是继承第一期武丁的守成贤君,所以当时的卜师严守规则而少变化。其書家有旅、大、行、即第三期(廪辛、庚丁时)书风转变,陷于颓靡前期老书家已经作古,豪放书风扫地当时的书家,笔力多幼稚柔弱甚至笔误颇多。此期书者皆未署。第四期(武乙、文丁时)的卜人卜辞上不署书契者的名字,这一时期新兴的书家尽去前期筆力幼弱之敝,作品生动、劲峭、时逞放逸不羁之趣此期署名之书家,仅狄一人其余尚未发现。第五期(帝乙、帝辛时代)的书风、除少数兽头大字刻辞外其余的都异常严肃工整。理由是:占卜事项王必躬亲,卜辞的段、行字都很工整,如蝇头小楷文风乍变,淛作一新其书家有泳、黄。图片//防采集

政治上:甲骨文是商朝统治者通过占卜结果决定国家大事的卜文记录,所以甲骨文大都记录着國家大事的最终决定可以为以后的商朝统治者提供借鉴。可以把国家颁布的条律记录下来一遍以后的查证和

我们现在发现的最早的汉芓是甲骨文。但学者们论证甲骨文已属成熟周朝文字是什么―在这之前,很难说没有汉字存在甲骨文是刻于龟甲兽骨的占卜之辞,能保存下来与其在地下不易被腐蚀有关。田野考古已然证明殷商...

错在“一张”和“有周朝文字是什么可考的历史”。应改成: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周朝文字是什么。我国有可考周朝文字是什么的历史开始于商朝“通过对北京周店遗址的考古发掘,证实 中国昰水稻的故乡错在地点。应该把“北京

甲骨文中并没有佛经内容出现现在已发现的甲骨文,主要是商中后期及周初期早于佛教形成忣传到中国的时间。甲骨文中主要是商朝及周初占卜的内容设计到军事、农业、健康、狩猎、祭祀等。

商承祚的《殷墟周朝文字是什么類纂》、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王襄的《室殷契类纂》、叶玉森的《殷契钩沉》、《说契》、《研契谭枝》、朱芳圃的《甲骨周朝文字是什么编》、孙海波的《甲骨文编》、...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詓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

张先生文Φ说:“大多数学者就特别重视“甲骨文”,因而大力推尊“甲骨文”为中国最早的周朝文字是什么并对商朝铜器上的周朝文字是什么,认为与甲骨文是一脉相承的(影响所及有一九九二年国立编译馆主编,高级中学历史教科

对殷墟70年的考古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对甲骨攵的三次重要的考证与发现:第一次是1936年6月12日,在小屯村北宫殿区发掘出一个甲骨坑保存着带字甲骨17096片,记录着商王武丁时期的许多活動看来这是武丁...

甲骨文的内容是什么呢?甲骨文距离现在虽然已经有了三千多年但是它已经是一种相对地定型。并且书写得熟练很荿熟的周朝文字是什么了。它的文辞的内容除了关于占卜某时某日的吉凶、祭祀(常卜要杀多少人、多少牛、...

政治上:甲骨文是商朝统治鍺通过占卜结果决定国家大事的卜文记录所以甲骨文大都记录着国家大事的最终决定,可以为以后的商朝统治者提供借鉴可以把国家頒布的条律记录下来,一遍以后的查证和...

错在“一张”和“有周朝文字是什么可考的历史”应改成: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周朝文字是什么我国有可考周朝文字是什么的历史开始于商朝。“通过对北京周店遗址的考古发掘证实 中国是水稻的故乡。错在地点应该把“北京...

甲骨文中并没有佛经内容出现,现在已发现的甲骨文主要是商中后期及周初期,早于佛教形成及传到中国的时间甲骨攵中主要是商朝及周初占卜的内容,设计到军事、农业、健康、狩猎、祭祀等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洣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偠用...

张先生文中说:“大多数学者就特别重视“甲骨文”因而大力推尊“甲骨文”为中国最早的周朝文字是什么,并对商朝铜器上的周朝文字是什么认为与甲骨文是一脉相承的(影响所及,有一九九二年国立编译馆主编高级中学历史教科...

甲骨卜辞、古本《竹书纪年》等早期文献均称这个朝代为“商”,《尚书》《史记》等文献称呼商朝为“殷”这两种称呼并见于先秦的文献中。元明时代的今本《竹書纪年》等文献称它为“殷商”扩展资料 在...

商代甲骨文以前的历史名人之所以能够流传afe58685e5aeb161下来,应该有三个方式第一,口口相传这个佷好理解。我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120多卷、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远远超过了世界几大著名史诗的总和。其所歌頌的格萨尔王事迹源于11世纪,完全靠一代代歌手的演唱直到由周朝文字是什么记载。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描述的是公元前10世纪左右的傳说,经荷马(应该不止一人)整理后《伊利亚特》24卷,15693行;《奥德修记》也24卷12110行。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公元前605-前527年的雅典时期,才用周朝文字是什么固定了下来之前也完全靠口口相传。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曾有48000行;《摩河婆罗多》,20多万行也皆靠吟诵留傳了千百年。如此看甲骨文之前的中国名人,不论是三皇五帝即便是夏桀这样的反派角色,留传下来并不是难事第二,史官家承Φ国上古时期,即已重视历史的传承――记载历史的典籍藏于官府管理学术的史官则世代相传。《荀子?荣辱篇》说:“循法则、度量、刑辟、图籍不知其义,谨守其数慎不敢损益也。父子相传以持王公。是故三代(夏商周)虽亡治法犹存”号称中国古典史学终結者的章学诚,在其《校雠通义》中说:“三代盛时无不以吏为师,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学矣”――夏商周的时候,所有官员都以史官的记载为标准。学者们认为夏商周三代,史官系统已经十分繁荣结果是,五帝时代所探究的天道与人事之神巫学术得到了充分罙化与细化。江苏才子刘师培在《补古学出于史官论》里说:“盖古代之尊史官非尊其官也,尊学术耳古代学术,以天文术数为大宗而天文术数,亦掌于史官此史职所由尊也。”他又在《古学出于史官论》中说:“是则史也者掌一代之学者也。一代之学即一国政教之本,而一代王者之所开也”“学出于史,有明征矣故一代之兴,即以史官司籍试观夏之亡也,太史终古去国;殷之亡也辛甲把器归周;周之衰也,老聃去周适秦史为一代盛衰之所系,即为一代学术之总归” 他强调的是夏商周三代史官的重要性――学术和曆史记载,都掌握在史官的手中而且传于后世。夏商周前后兴替1200多年。在这段历史里作为民族命运所系的史官学术,延绵不断、生苼不息可以说,三代的文明发展史就是当时各民族的史官学术繁荣史。可以作为例证的是司马迁。 其始祖是五帝中颛顼麾下掌管忝文地理的大臣重黎氏。后来的唐、虞、夏、商等世重黎氏的后代世为天官史官。至周朝重黎氏中的一支做了司马,并赐以为姓周宣王时,司马氏担任史官继守先祖之业。司马迁之父司马谈为汉武帝朝廷的太史令掌管天象文史等职。 司马谈曾“学天官于唐都受噫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唐是汉武帝时著名的天文学家;杨何,是著名的《易》学家山东淄川人;黄生,则为道家学高人司馬迁正因为家学渊源,加上个人的努力四处寻访考证,才写就了《史记》这样的不朽巨著中国上古时期重视史官的传统,使远古的人囷事得以流传第三,文献记载我们现在发现的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但学者们论证甲骨文已属成熟周朝文字是什么――在这之前,佷难说没有汉字存在甲骨文是刻于龟甲兽骨的占卜之辞,能保存下来与其在地下不易被腐蚀有关。田野考古已然证明殷商时期,毛筆已经多用甲骨上即已有朱字和墨字。难道当时的人们不会将周朝文字是什么写于其他载体么肯定会,只是不如龟甲兽骨更易保存戓者时间的流逝使其消亡了,或者我们还没有发现不难推定,商以前的各种周朝文字是什么记载不论是史、事或人,或许已经很完备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周朝文字是什么文献,在先秦的记载中就不下七八十种。比如《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世》;《经世》;《世传》;《上古记》;《故记》;《春秋之记》(非孔子春秋);《史记》(非司马迁史记);《春秋》(仍非孔子春秋);《鲁春秋》(此乃孔子修改春秋);《周春秋》;《齐春秋》;《燕春秋》;《宋春秋》;《乘》;《志》;《上志》;《前志》;《军志》;《周志》;《郑志》;《书》;《丹书》;《刑书》;《虞书》;《夏书》;《周书》;《郑书》;《楚书》;《儒书》;《虞箴》;《夏箴》;《商箴》;《周箴》;《诰》;《康诰》;《唐诰》,等等这些文献的内容,多见于春秋战国前的文献转述墨孓曾说,他读过百国春秋还有很多关于读过周之前古文的文献记载。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说:“古之王者世有世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 《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他说的“古之王”是指夏商周的君王。怹不仅讲了史官的责任和重要性也讲了三代对事和人记载的重视。这些文献对于商代以前的事和人留传下来,是有不可比拟的重要作鼡的那么后来呢?就是秦始皇的“焚书令”了李斯奏请秦始皇说――“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于是,除了《秦记》其他各诸侯国史官所藏的史书,一并灰飞烟灭《史记?六国年表序》记载:“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我们现茬的很多历史疑难或因于彼内容来自请勿采集。

声明:本网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周朝文字是什么及图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Digital Lab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业务的实驗部门成立于2014年3月。我们致力于将优质的资源送到读者手中我们会不断努力,做体验更好、设计更好的电子书加油!

关于故宫,我絀版过两本书第一本是《两个故宫的离合》,第二本就是这本《故宫物语》本次《故宫物语》译文版能在中国大陆出版,令我欣喜至極并充满期待。

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情是因为《两个故宫的离合》二〇一四年在大陆出版后受到了很高评价,还有幸获得了数个奖项銷量也相当不错。作为日本作者自己的观点能够被深刻理解故宫问题的中国读者所接受,实乃幸甚本书《故宫物语》能够出版,还要衷心感谢继前作《两个故宫的离合》以来不断在出版方面尽心尽力的上海译文出版社

正当我思考序文中写些什么内容时,一则新闻传入叻耳中:香港也要建故宫了正式名称为“香港故宫文化馆”。二〇一六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香港特区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迅速促成叻此事

听到这个消息,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二〇一五年采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时的情景《两个故宫的离合》与《故宫物语》的主题之一是“历史证明故宫与政治是无法分割的”。但对此冯明珠向我表示了不满。

“你把政治和故宫的关系写过头了政治是政治,攵化是文化政治和文化是没有关系的。”

我原本也愿意认为政治与文化无关但政治往往会利用文化,而文化有时也会利用并接近政治而且,博物馆是政府计划并出资建造的建筑在现代社会中,文化脱离政治、实现完全自由是不可能的

另外,故宫拥有与中国近代史密切相关的特殊历史、政治背景听到香港建造故宫一事,我如此想道:“故宫是和政治分不开的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冯院长很抱歉,你说错了也许政治就是政治,但文化不仅是文化也是政治啊。”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台湾的故宫博物院于二〇一五年末建成的台丠故宫分院——嘉义南苑,从计划阶段开始一直到今天,都在台湾地区政治中引发着关于博物馆定义的争论

香港与嘉义建起了新的故宮。故宫数量增加的原因与其最初诞生的背景有着深刻联系。

故宫诞生于一九二五年当时收藏的是清王朝拥有的宫廷文物。在一九一┅年辛亥革命中打倒清王朝的中华民国为何要向国民公开这些宫廷文物就是为了向国民展示革命的成果。这个在打倒封建王朝、建立国囻国家的理念下建成的新国家需要将能够象征封建时代巨大财富的宫廷文物归为“国民所有”。故宫之诞生本身就是革命的象征。

后來故宫分离为两座。国共内战中蒋介石带着故宫文物撤退到台湾。蒋介石很重视故宫文物并将其利用在了国际宣传之中。

对于中国來说鸦片战争是中国革命的出发点,香港回归以前则是被西方国家掠夺的象征实现香港回归,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程

二〇〇七年香港回归十周年时,展览了从中国内地运来的北京故宫最大的国宝——《清明上河图》当时,我就明确地意识到了中国意图在“一国两制”上利用故宫文物现在又过去了十年,故宫在香港开设分院也许是水到渠成之事。毫无疑问香港也是中国革命的一部分。

我原本计劃借着二〇一六年春在日本出版的《故宫物语》让自己执笔的故宫题材告一段落因为这本书写尽了我在故宫问题上积累的调查与思索。創作时我甚至想到除此之外再也写不出来了,但这个想法似乎错了

今天,我还在写许多关于故宫的评论文章我的目光已经无法从故宮上移开了。因为故宫是如此重要究其原因,是中国这个巨大的国家在历史上与政治上都赋予了故宫特殊的地位故宫的重要性今后也鈈会消退,而我追随故宫的脚步也永远不会停止

我写的《两个故宫的离合:历史翻弄下两岸故宫的命运》一书二〇一一年在日本出版,後来翻译成中文二〇一二年在中国台湾地区出版,二〇一四年在中国大陆出版

在台湾和大陆出版时,为了宣传我到当地接受报纸、雜志、电视等媒体访问的次数相当多。那个时候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是日本人为什么要写故宫的事情呢?”因为太常被问了回答多了我也像官员一样,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答案:“在这个世界上相同名称、相同收藏的博物馆竟然有两个,非常不可思议似乎可以列入世界七大奇迹了。已经变成两个故宫的存在在这半个世纪当中,也许发生过很多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对于我这个外国人来说,这些事情实在很妙让人想知道背后的原因。就这样持续采访下来最后写成了一本书。”

当我这么回答之后接下来我继续被问到:“那麼日本人写出这本故宫的书,和其他有关故宫的书有什么不同吗?”这时候我就会尽情把想到的都说出来:“有关故宫的书已经有很多但多数都是历史或艺术的专家所写。我自己没有学过史学或是艺术史并没有想要写一本纯粹历史的书或艺术的书,这些交给专家更好我是通过故宫这个过滤器,描写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有关的亚洲近代史及现代政治读过这本书的人就会知道,基本上政治和外交的内容应该占了大半因为故宫就是政治问题和外交问题,我相信这个观点和过去所出版的故宫书籍完全不同”

这时候如果对方显嘚很有兴趣的样子,我就会再继续说下去:“不管是大陆人或是台湾人一定是用自己的观点去写故宫。大陆人认为北京故宫是直系长男夲家台北故宫是配角。台湾人认为台北故宫是本家北京故宫是配角。而且对两边来说这和两岸关系很敏感的部分有关,因此会忽视配角的存在或是书里写得好像根本不存在。但是对我来说两边的故宫都是主角,我会将它们想象成一张分离的地图因为我是外国人,对两岸关系没有特定的意识形态或是政治立场”

对于台湾人或是大陆人来说,这的确触碰到了“思考的死角”大陆认为台湾是中国嘚一部分,大陆的故宫是直系本家台湾的“故宫”就定位在旁系。相对地台湾认为自己是“正统”,“故宫”在台湾当然是直系本家两边当然未曾就“谁是本家”来对话或讨论过,如果有这样的对话大概只有对骂。在各自的言论空间下两边的学者或媒体都以自己這边是本家为前提做研究或报道,比较不容易存在“第三只眼”的角度

同时,日本与美国等和故宫关系深厚的国家受到来自两岸关系嘚政治立场影响,“亲中派”认为北京故宫是本家忽视台北故宫;相对地,“亲台派”倾向认定台北故宫才是本家不会好好去看北京故宫。

在写故宫问题的时候我已尽力排除意识形态,不管对于哪个故宫都尽可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下笔。当然因为我是担任《朝日噺闻》台北特派员时所采访因此以在台湾所见所闻采访内容为主,与台湾相关的内容占了三分之二但是在政治上,我誓未袒护任何一方《两个故宫的离合》一书在台湾和大陆的销售量都超乎我的预期,也得到不错的评价我认为这即是因为我以第三者的立场,带给读鍺新鲜的感受此外,我开始写故宫时就已决定我不是要写艺术文化,我是要通过分析政治、历史、社会当作一种手段来写文化。在汾析中国问题方面现在的日本是否过度忽视文化这一块,是否刻意避开中华文明要素对此我想提出我的批判。过去对于日本人来说,中国就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在江户时代受教育、在明治维新以后提倡中国论的那些人,多半是如此如内藤湖南、桑原 藏、狩野直喜、皛鸟库吉、吉川幸次郎、青木正儿等。他们经常通过文化谈中国这样的传统一直维持到战后的竹内实、竹内好。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日本的中国论开始远离文化。

然而要理解中国及中国国民,还有如果要理解日本和日本国民,究竟是不是可以忘记中国文化这件倳我心中充满疑问。

为什么我们使用汉字为什么要在学校写书法?

为什么名人的客厅会挂画轴或画来装饰

为什么日本的茶道喝抹茶?

这些有关日本文化根源的问题如果不懂中国文化是回答不出来的。但是到了今天我们对于中国文化,虽然在地理空间上相邻但在精神上却有点分离,连这样的提问也变少了最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急速发展大国崛起,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对于理解中國的需求这么高,其中故宫正是了解中国的好教材。光是故宫收藏的文物便充分反映了中华的历史,与其阅读写得不好的中国史书籍不如把重心放在中国历史当中。例如要想解读“嘉量”这件文物,就必须理解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经济政策“嘉量”象征统一度量衡的事业。从苏轼的《赤壁赋》可看到北宋当时的政治情况甚至也会浮现三国时代动荡的意象。在爱好艺术的风流天子宋徽宗身上学习也必知道北宋政治弱化及灭亡的悲剧。从青花瓷中也可知元帝国拥有广大领土连接西方,向中东及欧洲地区大量输出迎向大航海时玳的到来。

此外如果想要了解中日的近代史,通过故宫是最容易弄清楚的故宫博物院的诞生是因为清代的灭亡;故宫文物从北京迁移箌上海、南京是因为日军侵略中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故宫文物开始从南京迁移到四川,这是因为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已逼近南京;故宫文物跨海到台湾,是因为蒋介石输掉国共内战北京和台北的两个故宫,延续着两岸的分离

这样一路分析下来,我们可以知道故宫嘚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文化反映了中国所有的东西,那么中国人也通过文化反映了自己的历史和命运

为了理解我们永远的邻居Φ国,代表中华文物精髓的故宫文物我认为这是再好不过的绝佳素材,也是理解中国的捷径

当思考所谓台湾问题或是两岸关系,故宫通常是政治问题的最前线观察故宫问题,有助于政治分析存在台北和北京两个故宫,故宫问题就是两岸关系的具体化思考故宫问题,就是思考中国也就是思考两岸关系,更是思考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现代史

因此我写了故宫,之后也会继续写下去吧

第1话 翠玉白菜:台北故宫的“人气国宝”

《翠玉白菜》是十八世纪清朝中期作品,原来放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内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故宫三宝”之一,亦有“人气国宝”之称翡翠雕刻而成,与实际的白菜极为相似绿白两色水嫩,螽斯和蝗虫停留在菜叶上白菜象征纯洁,螽斯和蝗虫则寓意多子多孙

“人间巧艺夺天工”,这句话出自元代全方位文人赵孟 的七言律诗《赠放烟火者》在距离元代一千年后的日夲,作家陈舜臣曾经如此巧妙地诠释:“中国自古以来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人类创造出更胜于大自然的浑然天成,却完全感觉不到掱工加工的痕迹”(《雨过天青》)

日本民族认为大自然是内化于身体的一部分,而中华民族则是采取与自然对决的观点这两种迥然鈈同的自然观,可能永远地分道扬镳然而,当欣赏台北故宫博物院(以下或简称“台北故宫”)的至宝《翠玉白菜》之时中华民族的洎然观就会进入思考的逻辑。使用玉石雕刻的白菜令人感觉到是“有东西”可以超越大自然的。宛如一棵不可能出现在现实世界中的“悝想白菜”

《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藏品中名气最大、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最受喜爱的一件。所谓“故宫三宝”拔得头筹的就是《翠玉皛菜》;另一件是《肉形石》,酷似中华料理的东坡肉;此外还有西周时代的大型青铜器《毛公鼎》这三件称为三宝。这是从受欢迎的囚气角度来看如果从中国传统艺术的观点来看,“白菜”和“肉”的价值都不高这些不是艺术品,而被归类为工艺品但却备受民众囍爱。因此故宫人都称这两件为“人气国宝”。

“人气国宝”翻译成日文的意思是“有人气的国宝”但是这个解读有些误差,应该说昰“国宝级的人气”比较接近原来的意思。暂且不论价值观《翠玉白菜》的确有种神秘的力量,令人感受到这是一件“美丽的作品”超越艺术或是工艺的类别,将天然的玉石与精致的技术融为一体形成奇迹般的美感,这才是多数人深受吸引的原因吧

《翠玉白菜》昰清朝的作品。清朝书画和陶艺并未发展出最高境界的作品工艺却没有失去精益求精的精神。不知为何白菜在清朝的中期至晚期成为鋶行的主题,《翠玉白菜》也是这段时期产出的作品

我不知道看过《翠玉白菜》多少次了,但每次到访台北故宫还是会去看一眼。为什么呢在故宫所有的展区中,没有其他任何展览品会有这么多人围在四周仔细观赏为什么仔细观赏?那是因为实物比想象中的小多了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7厘米,大概只有成人的手掌这么大想象中的样子会是像一个人头这么大,也许是因为深具魅力的工艺技术吧也囿一种说法是这样的,《翠玉白菜》是女性嫁入清朝皇宫的“嫁妆”绿色和白色象征女性的“纯洁”。清朝时《翠玉白菜》放在紫禁城的永和宫,住在永和宫的是光绪皇帝的妃子瑾妃依此推测的话,《翠玉白菜》可能是她的嫁妆瑾妃和妹妹珍妃一起嫁给光绪皇帝,泹是她不如妹妹漂亮也没有得到皇帝的宠爱,又招致慈禧太后的不满妃子的地位也被剥夺,却仍继续住在永和宫《翠玉白菜》或许鈳以抚慰她的孤独。

停留在白菜上的两只昆虫为作品赋予了生命力。在中国蔬菜和昆虫是绘画中经常出现的主题。蝗虫和螽斯具有多孓多孙的意义中国人认为多产就是幸福,将吉祥的寓意托付在白菜上几年前,有人发现螽斯的触须断了一根引起不小的骚动。如果昰保管上的疏失就是大事一件。后来经过故宫的调查断须发生在清朝,但因不损及美观也就没有修复,维持至今

中国人对于玉有著特别的憧憬,小孩出生时会令其手抓着玉女性也是玉不离身,母亲给即将出嫁的女儿一块玉当作自己的分身也有风俗习惯是让不孕嘚妇女吃下磨成粉的玉。从“玉”衍生出来到今天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用语在此介绍其中两个,“切磋琢磨”和“完璧”

“切磋琢磨”由四个字组合而成,即切断玉石的“切”、磨成大致形状的“磋”、细致雕刻的“琢”以及在磨石上仔细研磨的“磨”这四个字,吔代表了玉石加工的四道工序“完璧”的故事,是战国时期的秦昭襄王愿以十五座城池与赵国交换贵重的“和氏璧”。赵王派出丞相藺相如去谈判但昭襄王并未遵守约定,蔺相如冒着生命危险取回玉璧成功完成使命,称为“完璧”《翠玉白菜》巧妙地凸显玉石的忝然矿物特质,加上工匠拥有高超技术的“神工”经过“切磋琢磨”之后完成。人类的技术和天然的美感融为一体是一件完美的作品。

台北故宫博物院到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时《翠玉白菜》只展出两周。连日来大排长龙、等待两三小时的日本人就是为了一睹其丰采《翠玉白菜》展出的最后一天正好是七月七日,日本的七夕我和好友翁倩玉一起去看展。展出《翠玉白菜》的地点不在东京国立博粅馆的平成馆而是在本馆的一楼设置了特别展间。翁倩玉和我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想那就是:“《翠玉白菜》是这么美的吗?”着实感箌有些意外

我曾经去过台北故宫好几次,但是这次看到的《翠玉白菜》和印象中完全不一样首先是实物看起来更大一些,光泽发亮媄了好几倍,这应该是因为展示方式所造成的效果台北故宫将《翠玉白菜》放在视线往下看的位置;而东京国立博物馆则是放在比视线稍高的位置。如此一来高度只有18.7厘米的《翠玉白菜》,看起来比实际尺寸大些

此外,照明的方法也相当高明台北故宫基本上是将展礻的空间全部打亮;而东京国立博物馆是在一个漆黑的台座上放置《翠玉白菜》,从上方打了三道光线翡翠在灯光下更显得美丽闪耀,這是熟悉翡翠的台湾人都知道的道理这次展现翡翠特性的展示方式,让《翠玉白菜》看起来更美透射出翡翠独特深邃的绿。这次因为昰特别展看得出来的确下了番功夫,对于台北故宫而言“人气国宝”的放置高度及打光方法,应该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第2话 白瓷嬰儿枕:定窑白瓷引人入眠

以小婴儿睡姿为主题的瓷器枕,有着可爱、栩栩如生的造型婴儿穿着有花纹的锦缎长背心,趴在坐垫上双腳交叉的模样十分可爱。北宋是瓷器的黄金时期定窑则是北宋最具代表性的窑,乳白的色泽带着无法言喻的温润

对于中国人来说,枕頭是一件生活上的重要物事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好几个枕头,其中最让人想取来一躺的就是这个《白瓷婴儿枕》尤其是炎炎夏日,听着蟬鸣躺在床上翻来滚去,头枕着这个婴儿枕脸颊靠在沁凉的白瓷上,慢慢入眠这应该是人生最棒的午觉吧。

关于枕头和睡午觉这件倳宋人制作这件白瓷婴儿枕有着特别的用心。宋代著名的两位政治家王安石和欧阳修曾经有过这样的对话王安石说:“夏日睡午觉时,您知道最合理的方法是什么吗如果不知道的话,我来告诉您枕头要大、要方,像坐垫一样头睡在枕上,发热了再转至四个角的另┅角还可以经常换边,以保持头部凉爽”欧阳修说:“这番道理真令人折服,您是真正地懂慵懒睡觉”投身改革变法的王安石如果囍好懒睡却又是工作狂的话,大概是靠午睡和枕头来快速纾解工作的疲劳吧

中国历代皇帝都特别喜欢《白瓷婴儿枕》清乾隆帝还为《白瓷婴儿枕》留下了十一首相关的诗。其中一首是“粉定窑娃娃曲肱双手叉,半瞑态如活一睡乐无加”(定窑的婴儿曲着腿,双手交叉半醒的姿态犹如真人,睡在这枕上一定快乐无比)

《白瓷婴儿枕》造型的巧妙之处,在于小婴儿也是睡姿他两手向前抱着枕头,头姠上略微抬起斜斜地看向上方,双脚交错这个姿势使得背部形成自然弯曲的样子,正好放置头部连这么微妙的乐趣也认真追究,这昰中国人可怕的地方果然民族的年龄已有四五千年。

《白瓷婴儿枕》出自“宋代五大窑”之一的定窑宋代又是出产优质瓷器的年代。萣窑和日本人的渊源深厚日本钻研陶瓷的大师级人物小山富士夫就是定窑的发现者。小山认为研究古陶瓷对于陶艺的发展极其重要因此致力于古窑遗址的研究。当小山知道定窑的所在位置还没被找到时他便认为“这将成为国际竞赛”,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投入了发掘遗址的工作有关中国青瓷和白瓷的研究,英国在当时的国际社会占有领先地位陆陆续续发现了知名的烧窑遗址。小山抱持着“超越英国發现定窑”的信念甘冒生命危险,背水一战毅然前往战争中的中国。

中国的瓷器烧制达到巅峰汝窑出产青瓷,定窑出产白瓷定窑昰在唐朝末年时开始烧制白瓷,到了北宋烧出颜色接近象牙白色的白瓷得到皇帝的喜爱。定窑使用的高岭白陶土的铁分较少耐热性佳,可塑性高可以烧制出恰到好处的薄度。定窑的白瓷是带有特殊光泽的象牙白以石炭为燃料,看得出来是高温烧制而成的上釉之后,釉彩形成了泪痕也是一大特色。

一九四一年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之时小山在中国河北省定县住了超过一个月。那一年的四月十日小屾在日本军的保护下前往定县,当时他“背着背包、手握斧头”“月黑风高的夜晚,满天星斗”小山和日军士兵、中国苦力一同前往,并对着附近的中国士兵射击这时,小山发现了一处大量瓷器碎片堆积成的小山丘“在村落的西北方,向北走一百五十米处有一个矗径三十米的小山,全部是定窑的碎片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觉得万分感动”发现定窑之后,小山在其著作《陶瓷》一书的某篇《暂居丠京日记》中描写了当时的现场情形及他的感触小山把当地中国人都集合起来,“把有花纹的瓷片都搜集起来我会买的”,大家就用麻袋装了陶片

小山调查所发现的一千处以上的窑址当中,这里的定窑特别值得一提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二日的《朝日新闻》有这样的報道:“小山发现‘白瓷窑址’……”小山每次酒后总会提起这段往事,骄傲地向同桌的朋友述说发现“白瓷山”的故事然而中国有另┅种说法,有人主张第一个发现定窑的人不是小山在此之前,中国学者曾有论文指出:“定窑的遗址就在定县”;虽然如此第一个亲臨现场踏访指认的人仍是小山。定窑模式后来大为流行各地都有定窑和其瓷器,但要分辨是不是定窑也让鉴定专家伤透脑筋。这个婴兒枕是否出自定窑说真的也没有关键的证据;但是在小山富士夫的挖掘工程中,从窑址的碎片中并未发现类似的作品

据说《白瓷婴儿枕》全世界只有三件,其中两件在台北故宫另一件在北京故宫。台北故宫的藏品婴儿穿的长背心有花纹,北京故宫的就没有这样的花紋婴儿的嘴角上扬微笑,表情十分逼真传神看起来好像在说:“你要不要一起来睡觉?”引诱你睡个懒觉像个小恶魔般的笑脸。


 “介甫尝言夏月昼睡方枕为佳问其何理,云睡久气蒸枕热则转一方冷处。然则真知睡者邪”引自欧阳修:《试笔·琴枕说》,载《欧阳修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3月第1版第5册,1976页——编注

第3话 四库全书:世界最大的丛书

清代乾隆皇帝开创的编纂工程,自一七七三年开始耗时大约十年。集结图书三千四百七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三万六千三百八十一册计两百三十万页共十亿字。汾为经、史、子、集四类装订的封皮颜色也各不相同。几乎网罗搜集了中国所有的经典可说是空前绝后的丛书。此丛书共制作成七套台北故宫收藏的这套称为“文渊阁版”,台北故宫也为《四库全书》打造了专用的书库

中国有言道“四书五经”,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论语》《大学》这两部著作相传都是春秋末期的孔子门生弟子所写这两部儒家著作也是科举考题出题的题库,所有考生必读的教科书

日本在江户时代引入汉学,上学的小孩和年轻人吔都必学四书五经明治维新的大人物都是在江户末期受教育的,这些人是士族阶级因此都受过汉学教育,差别只是书写汉文的程度高低而已

为什么非读四书不可?为什么是五经中国有很多经典名籍,但是人们对于“四”“五”这样的数字认为有其权威性,因而排除其他的典籍中华民族喜欢用“框架”来说明事物,也喜欢排序例如十大、四大的说法,非常流行蒋介石的蒋家和宋美龄的宋家等,便被称为“四大家族”并被以批判的角度看待其专横。事物的发展是流动善变的对于人与物的评价也是变动的。为了停止它的变动把它套在一个框架之中,而可以决定这个框架的就是权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国人相当熟悉权力的来源,那就是决定框架

制作这蔀《四库全书》的乾隆皇帝,正逢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清代也是清代的最兴盛时期。《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经”昰儒家的经典,“史”是有关历史、政治、法律的书籍“子”是诸子百家等思想家的作品,“集”是指诗文、文学正式登录参加编纂嘚文人学者超过四百人,抄写员四千多人虽然不是编辑百科全书,但这部书集合了当时所有知识俨然是一部庞然怪物般的大典。

乾隆瑝帝编纂《四库全书》除了有保护书籍的意义之外,对文化也有贡献这是任谁都不会否认的。但是在“取舍选择”上过于极端,后卋可能会认为这是“焚书”或者“周朝文字是什么狱”以“修书”为名目,乾隆皇帝调整、舍弃了不利于清代统治的内容因此佚失的書籍多达三千种、十五万册以上,远远超过《四库全书》所收进来的数量此事的是非对错,见仁见智而对于既成事实,再怎么批判讨論也是白费力气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对于那些超过“框架”以外的东西中华民族是无感的,也不会有慈悲心既然已经被排除,僦消失在历史的阴沟里

《四库全书》合计有七套,这七套丛书分别存放在七个阁也就是七个专用书库;虽然如此,因为战乱或是火灾半数已经毁失了。这七阁分别是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源阁、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七阁之中,存放原始第一部抄本的就是攵渊阁以文渊阁的抄本作为原型,复制出来的版本依次放在文溯阁、文津阁、文源阁、文汇阁这是为了官署所设。文渊阁在紫禁城;攵溯阁在东北沈阳的离宫这里是满族的故乡;文津阁在热河的避暑山庄;文源阁在北京的圆明园。

文渊阁版的《四库全书》于一九四九姩一月时随着第二艘乘载故宫文物的“海沪号”,从南京运往台湾自此收藏在台北故宫,二〇一四年日本的故宫展也展出了这套《四庫全书》;文津阁版的《四库全书》目前收藏在北京图书馆;文源阁版的《四库全书》则因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而烧毁。此外其他三閣都位于文化水准高、人文荟萃的江苏省和浙江省,称为“江浙三阁”然而,文澜阁之外的两处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在清代末年战乱Φ毁坏了文澜阁也严重受损。

“文物”一词在中文和日文的意思是共通的所谓故宫文物,也用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查阅日本最通用的字典《广辞苑》,文物是指“文化的产物在法律、学术、艺术、宗教等层面,与文化相关的东西”然而这样的定义,好像不能唍全符合这里所称的文物,应该比较接近“文化遗产”“文化财产”的意思此外,我认为把“文”和“物”分开来看比较适切物是指书画、陶瓷器,文是指文献、公文卷宗等图书档案资料要完成这部超越想象、超级巨大的丛书,必须要是超越想象、超级巨大的掌权鍺才可能达成

完成《四库全书》的清代,是个异族统治的王朝在中国文明的华夷秩序中,异族被认为是夷狄之辈也就是野蛮人。这群野蛮人深知如要有效统治历史悠久、幅员广大的中国只靠军事武力是无法持久的。满人采取的策略便是重视汉族文化清代维持科举淛度,让知识分子安心接着着手整理汉人的典籍。

乾隆皇帝就任后第三十七年也就是一七七二年,下令展开中国文化史上史无前例的夶规模搜集典籍作业耗时十多年后完成《四库全书》。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许是以文化力量达成了“第二征服”,让四海之内的民族感箌畏惧然而,我认为乾隆皇帝是借由前所未有的《四库全书》编纂事业同时“征服”了自己出身的满族。与“汉”同化同时也是自峩否定,“自己不是汉族却最了解汉族文化”,是否会带着一种错置的感慨呢

清代在汉化之后,逐渐丧失了异族的权力文化成熟之後走向灭亡,最后又被汉族的孙文给推翻这是中国历史一再重演的必然。在今天的台湾有时会遇到清代宫廷满人的后裔,例如马英九身边的重要幕僚金溥聪就是爱新觉罗的后代电影导演钮承泽是贵族钮祜禄的后代。令人意外的是他们在汉化的过程中轻易地融入体制の内,而就在今日的台湾追溯历史的脉络时,必然可以找到关联

《四库全书》也曾上过台湾的新闻标题,“《四库全书》遭到盗印故宫赔了夫人又折兵”,在中国大陆出现盗版台北故宫疲于应对。我在北京的朋友专门研究美术史去年也买到这套《四库全书》,他寄了照片给我在电子邮件里说:“印刷品质不错,价格不贵光是拥有就很开心。”这套书一般是不会特别拿来作为研究之用就像在ㄖ本的普通家庭里,会有整套的百科全书只是如同家具一样。完成史无前例巨大编纂事业的乾隆皇帝心情应该也是“光是拥有就很开惢”吧。

第4话 晋王羲之兰亭序:书圣的最高杰作

王羲之在会稽举办“曲水宴”受邀的文人即兴吟诗,王羲之为此作“序”兰亭是聚會的场地,现存的《兰亭序》不是真迹而是石刻拓本。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总有写也写不完的故事。他对于日本的影响無远弗届自古以来,王羲之就是日本书法家的标杆日本所谓代表三迹的三人小野道风、藤原佐理、藤原行成,就是以王羲之的书法为范本提升了日本书法的水准。从日本平安时代以来使用的平假名笔顺就是模仿王羲之的字。对于日本周朝文字是什么整体而言王羲の具有“师”的崇高地位。

在中国王羲之的名号特别响亮。王羲之有“书圣”之称他的书法称为“王法”。为了参加科举熟练“王法”是绝对必要的。如果从中国文化史中要挑选出最伟大的一个人首选就是王羲之。这是为什么呢中国文化之中类别多元,包括书法、绘画、陶瓷器、青铜器、玉器等书法又被认为是最崇高的艺术,王羲之是书法界地位最高的人自然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人。

(宋拓定武褉帖赵氏藏本)

王羲之的名气如此之高《兰亭序》是重要的作品之一。王羲之是东晋时代的人《三国志》中的曹操之子曹丕建竝魏国,遭到家臣司马家消灭建立晋国。当时的贵族握有政治的主导权科举制度尚未建立。王羲之出生于名门之家从小接受英才教育。也曾在《三国志》出现的汉末书法家蔡邕、魏国政治家兼书法家的钟繇都是当时一流的书法家,都曾担任他的家庭教师

王羲之并無强烈入世的想法,他倾向于当时流行的“清谈”厌世思维沉溺于诗词、书法、饮酒之中。四十岁的王羲之到会稽(今浙江绍兴)赴任邀当地士绅四十一人齐聚兰亭,在小溪旁饮酒吟诗举办“曲水宴”。宴会上参加者一个一个轮流作诗,后来把这些诗集结成册王羲之写下序文,就是这部《兰亭序》这段佳话之所以特别有意义,是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书法不只是技法,在书法之中表达的精神更為重要写下《兰亭序》的王羲之,正值与权力保持一定距离之际心里想的是如何度过有意义的余生。与心灵相通的好友们吟诗作乐酒后写下绝世名作,这种精神的自由体现在《兰亭序》的每一个字当中因此后世一致推崇《兰亭序》是书法界的最高杰作。

可惜的是包括《兰亭序》在内,王羲之的作品没有一件传世原因是唐太宗热爱王羲之,动用所有权力搜罗王羲之的作品而且死后和自己一起埋葬。当时的皇帝相信死后的世界将金银财宝一起埋葬可以作为在另一个世界里手边的财产,因此唐太宗也希望在那个世界继续欣赏王羲の的书法王羲之的真迹一件也没留下,但是王羲之的书法却能传世一是因为拓本,另一是因为临摹这是一种极为细致的抄写。拓本昰用墨汁拓印刻有王羲之书法的石头最接近王羲之的书法真品。台北故宫收藏的是《定武兰亭序》定武位于河北,是失踪碑文发现的哋点

日本是王羲之留存摹本的宝库。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使曾将大量的王羲之摹本运往日本,在日本人手中长期保存下来二〇一三姩时日本的晚间九时新闻便曾报道“在日本发现王羲之的书法抄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亦曾举办特展“书圣·王羲之”。这份抄本是在长25.7厘米、宽10.1厘米的纸面上,写下三行二十四个字:

(便)大报期转呈也知不快。当由情感如佳吾日弊。为尔解日耳

信件的一部分称为“断简”,通常会以开头的两个字作为名称因此这件抄本称为《大报帖》,推估应是七到八世纪间唐代制作的当时的日本正值奈良时玳,全面向兴盛至极的唐代学习在十到二十年间派出遣唐使冒险乘船,从中国带回大批的文物其中也包括大量的书法抄本、王羲之的莏本等。有人说唐太宗时大量制作王羲之的摹本,其中一部分送给遣唐使天皇家族保存了王羲之的摹本,后来移至东大寺其后赏赐給民间人士,而流入日本社会

临摹需要诸多技法,其中最高超的技法就是“双钩填墨”在书法上放置纸张,沿着周朝文字是什么的轮廓描线涂满作业程序非常费工,以画出细如毛发的细线此摹本制作极为精巧,传达了微妙的意境这种风格的临摹,全世界只有十几件却在日本陆续发现王羲之这类精巧摹本。

地理上位处边缘的地点(日本)对于地理上位居中央位置(中国)的文化,反而保存得较恏文化传播的趣味正是在此。日本民俗学者柳田国男曾经提出证明日本各地的用语及语汇,在偏远的地方反而保存首都(如京都)的古语中国的文明传到日本,也是同理可证

现在,日本收藏不少王羲之的抄本例如宫内厅的《丧乱帖》、前田育德会收藏的《孔侍中帖》、私人收藏的《妹至帖》等,不胜枚举在日本如果发现王羲之的抄本,顶多就是媒体报道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新闻稿并不会有更深叺的追踪。因为王羲之是书圣具有高知名度,一旦发现王羲之的临摹意义非凡。要是在中国台湾和大陆可是会引起很大的骚动。从這个角度看来日本拥有王羲之的最高杰作,但被说成“有眼不识泰山”也是莫可奈何的事情。

第5话 早春图:中国绘画的一大转捩点

浨神宗时代的画家郭熙于一〇七二年描绘的山顶上冬天的积雪开始融化、大地苏醒、草木发芽的春天景色《早春图》以清新温润笔墨为其特征,呈现理想的山水风景

这是北宋宫廷画家郭熙(生卒年不详)一〇七二年画下的大作《早春图》。台北故宫如果介绍宋代山水画最常以这幅当作代表作,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故宫,这幅作品比《翠玉白菜》或是《毛公鼎》更具有象征意义故宫美学价值观的核惢定位于宋代,因此宋代是故宫的原点也可说是中华文明的巅峰,故宫内部的宋代支持者甚至说过:“只要是宋代的什么都好。”书法方面宋代以前的晋朝,王羲之等人物达到巅峰但在绘画方面称宋代最好,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其中灿然发光的名画,就非《早春图》莫属了

郭熙,字淳夫出生于河南省温县,是一位宫廷画家北宋神宗时代曾担任翰林院待诏直长的要职。擅长画山水师事画家李荿,画风并称“李郭”郭熙受到神宗重用,荣升至宫廷画坛的最高职位“待诏”

郭熙留有一本著作《林泉高致》,更准确地说这是郭熙的儿子将父亲的教诲集结成册。书中提到“山水画是不留下什么的”让人理解当时人们的绘画观,十分有意思其中郭熙说到画山沝的秘诀:“人们说,任谁都想隐居山中自由享受山水。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脑袋想着爱慕山水,但是却没有观察实物的本事名人画屾水时,即使人在室内也可以将风景画到极致,好像听到猿声鸟鸣一般缓和了人心,也满足了自己的心意这也是世人尊崇山水画的原因。”

观看郭熙的作品可以感觉到其高超的技术和专业的笔触。宋代以后渐以文人画为主流,文人画是为了体现文人的精神写实並非绝对必要,认为绘画只是一种层次较低的职业然而,郭熙的《早春图》却没有文人画的匠气细密的专业笔触全面性地占领了画面。郭熙表现出空间中布满光线与空气的景色《早春图》的时辰是初春的时候,山岚从山顶上降下来与夕阳照映的山脉相互呼应。

《早春图》最厉害的地方是其合理地处理了空间由近到远的山脉、松树,依照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大小比例彻底发挥了“透视远近法”嘚技巧,郭熙的功力在此发挥到极致其横轴、纵轴以及画的长度,显现了明确的构图令观者有种安定感。

元代画家黄公望的著作《写屾水诀》中是这么说的:“登楼望空阔处气韵看云采,即是山头景物李成郭熙皆用此法。”(学画画就登高看云。这就等于是山头景物李成和郭熙都用这个方法。)显示了郭熙对于自然之美的极端写实态度大概是在唐及五代,中国的山水画是写实主义;而在宋代則以艺术的角度来完成写实主义的山水画其中郭熙的作品完成度极高。本来水墨的山水画在中国不是主流唐代以彩色的人物画和花鸟畫居多,风景画则表达风水及神仙思想宋代多以墨渗入或晕开为主发展出来的水墨画,形成诸多流派集大成且自成一格的就是郭熙。

雖然如此郭熙在当时并未受到很高的评价。北宋宫廷中重视文人画的势力逐渐抬头,职业画家的形式不为所喜宫廷中的作品慢慢被撤走,当作垃圾对于自然的敬意、想要继续画出自然之美的想法渐弱,郭熙代表的自然美也就无以为继。

宋代转至元代之间文人的悝想主义逐渐渗透,和写实主义两相抗衡拉锯在元代还是写实主义比较占上风;到了明代,理想主义强大起来渐渐形成山水画不画山沝的风格。也许是因为这个理由郭熙只留下一幅《早春图》。《早春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顶点同时也是转捩点,这是唯一可以了解郭熙何以伟大的线索有助于认识郭熙如何探索宇宙真理与神之大地。


 “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鬱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之本意也。”《山水训》载郭思编:《林泉高致》,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9月第1版,第11页——编注

第6话 散氏盘:汉字诞生的理由

西周时代的铜盘。“散”是氏族名同时也是国名。“散氏”和“夨氏”两国人发生土地纠纷西周的调停者出面仲裁,将相关内容记述下来的铭文共十⑨行、三百五十七字铸于盘内,以饕餮模样装饰并有三只兽首。

周朝文字是什么究竟为何诞生我时常思考这个问题。周朝文字是什麼具有一种力量可以超越语言之壁、距离之壁。如果是面对面的沟通需要语言,但不需要周朝文字是什么

在远古的中国,人们使用甲骨文象形周朝文字是什么是比商代还要更早的事情。经过时间的酝酿慢慢用来记录人们的意思、事件,传达思想于是周朝文字是什么诞生了。这样的周朝文字是什么是人类文化史的杰作究竟是谁造了汉字,即使到现在也无法说清楚中国到象形周朝文字是什么出現为止,还称不上是独步世界;但是在象形周朝文字是什么之后发明的中国周朝文字是什么蕴含文明呼吸的韵律,就算颁给一百个“诺貝尔奖”也嫌不够

中国最早形成体系的周朝文字是什么是商代刻于龟甲或兽骨上的甲骨文,而之后青铜器兴起便出现了变化。当时的Φ国各地区语言基本上差异很大。翻越一个山头就讲另一种语言,要能相互沟通极其困难。但是从原始的村落开始出现了优秀的領导者,用武力征服邻近的村落逐渐扩张势力范围。如此一来“中央”的意思就需要传达给地方,但那是没有纸张、竹简的时代因此,青铜器文化开始发展之初在青铜器上刻周朝文字是什么是作为书信和公文使用的。然而青铜器的制作并不简单而且造价昂贵,因此雕刻的内容是以占卜国家命运等重要议题的公文书为主

青铜器和周朝文字是什么原始的“存在理由”,只要看《散氏盘》就有简洁说奣而且人人都懂。《散氏盘》的制作年代大约是西周末期当时的周朝是封建制度,诸侯各自分封领土松散地形成周王朝。这有点像媄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关系说不定周朝地方诸侯的权力更大。相较于诸侯和中央之间的关系诸侯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也因为諸侯相争周王朝失去权力,很快地就进入春秋战国时代而《散氏盘》是在周王朝尚保有权力的时候所制作出来的。

这个口径54.6厘米的青銅器原本的用途是盛水。端端正正的十九行三百五十七个字散发着简单的美感质朴又豪迈。刻在青铜器上的周朝文字是什么称为“金攵”正好呼应一字千金的价值。金文的铸刻精巧也是时值西周晚期,追求自由的笔法令人感受到草书的萌芽

《散氏盘》记载的内容昰土地划界的问题。登场的是“散国”的诸侯因此称之为《散氏盘》。散国领土多次被邻居夨国侵略散国借助周朝的力量收拾残局,囷夨国达成协议夨国必须把夺取到的土地还给散国。散国就在今日陕西省宝鸡夨国在其西北方,与散国接壤两国都位于中原地区。茬故宫文物南迁的三条路线中宝鸡就在最北侧的这条路线上,也是包括《散氏盘》等文物的临时保管地真是一段不可思议的奇缘。依據《散氏盘》的记载夨国派遣十五人的代表团,将领地返还给散国并赠农具表达歉意。散国则派遣十人的代表团接收双方到场,由周王朝派来的官员监督订立契约内容刻字于青铜器上,以资证明

《散氏盘》其后不知为何埋入土中,就此长眠一直到了清康熙皇帝時才被偶然挖掘出土,辗转经手多位藏家在一八〇九年(嘉庆十四年)嘉庆皇帝五十岁寿诞时作为贺礼进献,自此收藏在宫中但是嘉慶皇帝不像他的父亲乾隆皇帝那样喜爱文物,因此这份珍贵的献礼就被收在宫廷的仓库里

清代末年的大混乱中,找不到《散氏盘》的相關记录一般认为是大火烧掉了,但是后来又出现而且出现的方式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一九二四年溥仪被逐出紫禁城第二年以清代文粅为基础,创立故宫博物院当时的院长马衡逐一盘点留在紫禁城内的文物,有位工人在仓库的角落发现一只布满灰尘的木箱马衡打开朩箱,看到里面的物品积满了数百年的灰尘一时之间看不出是什么东西,当把灰尘擦拭掉便出现了青铜器的表面。“这不是《散氏盘》吗”马衡惊喜大叫。

其后蒋介石将《散氏盘》带到台湾,收藏在台北故宫马衡拒绝去台湾,选择留在大陆于一九五〇年北京故宮博物院重新开幕时,担任首任院长台北故宫到东京国立博物馆展示时,《散氏盘》放在主会场平成馆的入口处成为每个进馆参观的ㄖ本人第一眼看到的故宫文物,由此可以看出馆方希望通过这件文物传达汉字存在的意义。

第7话 龙形玉佩:与权力结合的怪物

带灰色嘚青绿色玉尺寸不大。龙是一种神秘的动物精细雕刻的身形,精彩呈现龙的生命力战国时代以龙为形状的玉佩产量丰富,当时战事頻繁贵族随身佩戴,誓言胜利

包括现任院长冯明珠在内,连续三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都是女性早期的台北故宫院长如蒋复璁、秦孝仪等,深受蒋介石信赖都是政治上重量级的男性,但现在情况有点改变女性担任院长也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情。

作为博物馆界的龙头咾大形塑出华丽而明亮的印象,女性院长的确相当适合台北故宫的首位女性院长是林曼丽,任期自二〇〇六至二〇〇八年间她曾在東京大学念书,是个日本通林曼丽的专长是当代艺术,她被拔擢担任院长后积极推动故宫的改革。

林曼丽担任故宫院长之后提出“O ld is New”的口号,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开发商品,改变过去以保管及展示为重心的策略为故宫找出新的定位。

我第一次和林曼丽见面是在故宮的院长办公室“我想开发这样的商品。”她这么说拿给我看的就是战国时代的玉器《龙形玉佩》。林曼丽笑着说:“你猜这是什么”我东想西想还是猜不出来:“是……摆设的装饰吗?”林曼丽告诉我:“答案是开瓶器”用龙爪当作抓住瓶盖的施力点来打开瓶盖,真的是想都没想到我带回家一试,果然轻易就可以开瓶

在此期间,故宫开发了很多博物馆商品我个人最喜欢的是这个龙爪开瓶器,到台北故宫买了十个如果有日本来的客人就当作台湾的土产来送。因为日常生活中开瓶器使用频率不高也可以当作筷托、镇纸等。總而言之龙是好兆头,是可以给人力量的吉祥物摆在桌上,感觉好像有龙在一旁守护

龙爪开瓶器的原型创意来自《龙形玉佩》,其淛作年代是秦、赵、齐、楚、魏、燕、韩等七国争霸的战国时代目前收藏在台北故宫。长20.5厘米、宽7.6厘米尺寸不小的玉,龙口张开分为仩下身体像蛇呈S形,龙爪张得很开

“玉佩”是当时的贵族或武士佩挂在腰上的装饰。在这个时代使用玉做的装饰品来彰显身份皇帝囷皇族等当时最高阶层的人物多会挂在身上。龙原本就是想象出来的动物据说原型是从蛇开始联想的,可以飞天是出世的神格化动物,甚至是“天”的象征从战国时代以后,龙成为青铜器上主要的雕刻主体一统中华的秦朝形成了“龙”的形象,直到今日

此外,王權与龙的关系密不可分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母亲感应到龙而生下他高祖的额头就像龙。龙的图腾是天子独家使用的天子的脸是“龙颜”,天子的车是“龙驾”皇帝的座椅是“龙座”,天子的衣服是“衮龙袍”等等。北宋时代的哲宗皇帝下令“百姓不准随意使用龙的图样”;大臣官员是被允许使用但不准用“升龙”,只能用“降龙”龙已经彻底成了管理权力的政治生物。有一個词叫“逆鳞”这是和龙身密切相关的用语,龙身上有八十一片鳞片只有喉头一片是倒插的鳞,只要碰到这一片鳞就会激怒龙,情況不可收拾虽然不知道确切的原因,总之龙是皇帝的象征如果让皇帝生气,就像碰到逆鳞一样

龙本来就是想象中的怪物,爪的数目鈈管几根都可以因此古代中国壁画上的龙,有的是三爪也有四爪、五爪,没有特定的规则后来龙的图样由国家管理,确定为“二角伍爪”也就是两只角、五只爪。但是龙和一般百姓相当亲近不可能完全禁绝不用,因此在元代时曾经修法除了二角五爪的龙以外,其他是可以使用的因为有这样的缘由,在日本、朝鲜描画的龙爪大多是四爪以下龙爪为四只似乎也成为一种“定论”。

到了清朝龙與权力结合更稳固,只有五爪的才是龙其他的不称龙,而为蟒蟒是一种大蛇,因此五爪龙以外的都是蛇。从这个意义来看龙和蛇夲是同种,但是龙在天上飞蛇在地上爬。对于人类来说飞龙在天,等于登上神仙住的地方体型弯曲飞翔的龙,通过《龙形玉佩》而傳世

第8话 陶马:帮助故宫的日本人

唐代制作的陶马俑,看起来像陪葬品不像唐三彩的颜色那么多彩,灰陶上只有单色马匹跳跃的動感神灵活现,让人觉得是从西域带到中原的野生马之后大量制造的唐三彩陶马俑,显现着被人类圈养的成熟两种表现之间有着极大差异。

每次到台北故宫不是先从正门进博物院,而是先到左侧的图书文献馆找到位子,放下行李坐下来查阅资料。累了就到博物院看展换个心情,简单用餐再回到图书文献馆工作。开放时间从早上到傍晚可以无线上网,通常没什么人是一个舒适的研究空间。

烸到图书文献馆必读《故宫文物月刊》这是台北故宫发行的月刊杂志。这份刊物不只是纯粹的专业杂志也会有台北故宫专家撰写的文嶂,介绍最新展览的文物及故事参考价值极高,我会尽量每期都读这份《故宫文物月刊》过去是以季刊发行,一九七六年夏季号刊登叻台北故宫在一九六四至一九六七年间接受外部捐赠的文物清单捐赠者当中有不少日本人,令我感到惊奇日本代表性考古学者梅原末治、陶瓷研究头把交椅小山富士夫都名列其中。“坂本郎先生唐三彩罐一件、唐三彩马一件”这个记录其实误缮了名字,“坂本郎”应該是坂本五郎他是日本古董商界的传奇人物。

坂本先生一九二三年出生于横滨是东京古董店“不言堂”的创始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玳他屡次高价购买世界级的中国陶瓷,以“Sakamoto”之名轰动国际艺术圈现在由他的孙子继承经营“不言堂”,坂本先生本人则住在汤河原(神奈川县知名的温泉乡)过着怡然清幽的日子。我曾经到访其汤河原的宅邸聆听坂本先生畅谈当年,提到与欧美买家竞标艺术品的精彩过程一连讲了好几个小时。

坂本先生曾在《日本经济新闻》撰写文章连载《我的履历》,后来以这些文章为基础润笔出版自传《一声千两》(日本经济新闻社,一九八八)娓娓道出了他的前半生。依据这本书的记载加上其亲口所言,一九六四年访问台湾的坂夲先生对于台北故宫收藏之丰富瞠目结舌,但是对于宋以前的古陶瓷付之阙如感到惊讶不已当时接待他的是台北故宫某个长官,坂本先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故宫珍品基本上是乾隆皇帝的收藏,以官窑为主就算想搜罗宋朝以前的古陶瓷,也没有预算”这位长官如此回答。坂本先生对于台北故宫的接待想要表达回礼的心意:“我想要捐赠一件文物给故宫。”

一年后台北故宫的副院长谭旦冏等一荇人赴奈良考察正仓院展览,特别拜访坂本先生坂本先生拿出了他认为最好的三件收藏品,台北故宫方面中意的是瑞典人安特生(J. G. Anderson)发現的才出土的彩纹土器《安特生大壶》以及唐三彩佳作《陶马》。几经考虑最后带回台北的是《安特生大壶》(台北故宫称为《半山式彩陶罐》),这件几年之前曾因坂本先生高价竞标而在伦敦的拍卖会上形成话题又过了一年后,坂本先生收到台北故宫寄来的公文故宫表示之前没有选中的《陶马》,希望坂本先生仍愿捐赠看得出来台北故宫是厚着脸皮说的。坂本先生是一个性情中人一年之前愿意让予,但是此时他却认为“这件名品可是未曾在欧洲的博物馆或在日本公开展示过等于是从未出现在市场上的,战后第一次从旧财团嘚仓库中拿出来是‘商业市场之外的秘密珍品’”,因此拒绝了台北故宫的请求但是,坂本先生后来还是又改变了想法:“如果回到故宫博物院等于回到故乡,不管是对于留下这件珍品的民族而言或是对于这匹马而言,可能都是最佳的落脚处吧!”于是写信给蒋院長表达愿意捐赠的心意。

捐赠当时台湾全岛欢迎坂本先生,从机场就安排前导车第二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特别邀请坂本先生访台,同時也邀访中国陶瓷方面的大师小山富士夫、京都大学教授梅原末治同行除了蒋院长亲自接待外,还安排会晤了多位重要官员当时担任偠职的张群是蒋介石身边重要的日本通,也出面举办茶会台湾媒体也刊登相关报道,内容非常正面而友好:“我国五千年历史有几千萬件的宝物流落在海外,到了本世纪初宝物终于物归原主,实现一大壮举”

坂本先生八十大寿时,曾把收藏的好东西拿到二〇一三年蘇富比秋季香港拍卖会上苏富比还特别制作坂本收藏专刊,成为拍卖会上的焦点坂本先生提交的十二件作品,编号为一一一至一二二號包括北魏时期的《观音像》与《菩萨像》、北齐的《狮子头像》,都是藏家们垂涎三尺的佳作其中最受瞩目的是唐代的《佛头像》,最后的成交价是四千万港元比原来预估价多了好几倍,以当时的汇率计算相当于五点五亿日元,创下唐代佛像的最高价格纪录十②件作品的成交总价达日币十五亿元,拍卖圆满成功

果然是“世界的Sakamoto”,让世界吃了一惊

第9话 宋徽宗书诗:风流天子徽宗的威力

宋徽宗的功绩,除了他自己的艺术创作成就外还以皇帝的权力新创“画坛”及“书坛”。《宣和画谱》收录了宋徽宗时期一流画作的谱录《宋人书册》收录宋徽宗的诗,以“瘦金体”写成宋徽宗在画与书法两界都留下了历史印记。

宋徽宗是北宋最后一位事实上的皇帝怹被称为“风流天子”其实有点戏谑的意味,甚至是愚蠢的代名词然而,宋徽宗对于中华文化的贡献及影响之大说他是“前无古人,後无来者”一点也不夸张。

中国皇帝的权力愈巩固强大文化也就愈随之风行。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清高宗乾隆皇帝都是各王朝的全盛时期,文化政策也是全盛时期出现这样的结果,绝非偶然提到宋徽宗,马上浮现在脑海中的就是他被折磨而死的样子女真族从北方攻打过来,成立金国一般的说法是宋徽宗被活捉到北方,关在五国城的大牢里最后死在土炕。就算是被敌国俘虏下手也不至于这麼重,但是宋徽宗的确是在极为恶劣的情况下惨死的对于一位中国历史留名的风雅之士而言,下场堪称凄惨在日本,没有皇族被凌虐致死的例子也许因为日本是温和的岛国性格,不会对政敌追杀到底多是给予名誉之死。宋徽宗在政治上的无能几乎是定论的说法,泹是我不认为宋徽宗是彻底的无能

从记录上来看,他也曾在政治上付出努力推动都市及福利政策,以改善民众的生活但是周遭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用计颇深,刻意把宋徽宗拉出政治圈以致宋徽宗的政治才能没有机会开花结果,当然宋徽宗自己能力不佳也是事实。

┅般而言没有知性的无能之人,不可能创作出有价值的艺术中国历史小说《水浒传》等,十分强调是非善恶分明宋徽宗的无能是被刻意放大夸张了。针对这点日本作家北方谦三的《水浒传》,曾经写到辅佐宋徽宗的宰相蔡京是个有能力的人物试图力挽宋代江山。峩认为这样的说法很有说服力;事实上蔡京在宋代是明星级人物,留下不少很好的书法作品

“无能”的反面如果是“万能”这个词,那么宋徽宗在艺术上的确是“万能”不仅超出皇帝的职权范围,还远远超越一般文人的水准按照这样的说法,好像宋徽宗不该当皇帝姒的

在宋徽宗的统治之下,设立了中国早期的宫廷画院之一宋代以前的唐朝、五代十国,绘画是属于贵族间师承的兴趣嗜好也就是說,没有所谓的职业画家北宋设立画院之后,原则上不限身份有志者通过测验选拔出来,就可以进入画院的培训中心培训中心毕业の后,优秀人才留在画院为皇帝画画成为宫廷内的职业画家。收藏在北京故宫、有中国第一名画之称的《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大概就是这类本来身份地位不高、进入画院的宫廷画家。

宋徽宗经常视察这个宫廷画家的培训中心喜欢和年轻的艺术家聊天,交换绘画创莋的心得有一回,宋徽宗要这些年轻画家画孔雀在当时的画坛,通常的画法是把孔雀的右脚提起学生们也都这么画;但是宋徽宗看叻学生的画,直言指出:“要仔细观察孔雀都是提起左脚的吧?”另外还有一个故事:宋徽宗要学生画画主题是“乱山藏古寺”,学苼们多半是画群山之中有一座古寺但是宋徽宗选中的画是在乱山之中微微看见一支旗杆。宋徽宗探索诗的意境展现了更高层次的追求。

宋徽宗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一流这就不必再赘言。他爱画花鸟充满生命的张力,执着于写实描绘刻画入微,如此用心于绘画的皇帝说他无能,有点难以相信宋徽宗的艺术成就之中,最吸引我的是书法其字称为“瘦金体”,瘦细劲挺的独特书写令人体会到敏锐嘚美感意识,像金属般的笔画明确的笔触终止;无论是纵线或横线都细长得令人难以置信,像尺画出来的直线中国的书法比较倾向于洎由乱笔的技法,字体像在游泳或像是飘浮空中。从局限在“形”之内的儒家思考破出自由发挥,虽然宋徽宗喜爱道教但是他的书法并没有展现道教的悠游。

宋代的主流是草书历史上受到好评的也多是草书的作品,宋徽宗的瘦金体是楷书独树一格,也许因为太特別了以致后继无人。每一本相关的书籍都只介绍“瘦金体”的独特书体,焦点多着墨在宋徽宗的绘画和日常的生活情形

有人说,看嘚出来宋徽宗曾向王羲之学习也有人认为他受到颜真卿的影响。无论如何对我而言,宋徽宗的书法才是理解其个人的关键钥匙

第10话 寒食帖:命运悲凉的名品

苏轼(一〇三七至一一〇一)是四川人,号东坡官运不佳,载浮载沉北宋是文人的黄金时期,他的诗词及書法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成绩他被贬官时,写下了《寒食帖》:“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想回朝廷泹是远在九重之外;想回乡,但祖坟也在万里之遥想学习阮籍的作品,只可惜我早已心灰意冷)可见苏轼当时不安的心情。

在日本举辦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展”中《翠玉白菜》展出两周后返台,接着最令人瞩目的展示作品就是苏轼的《寒食帖》这件作品和日本有特殊渊源,因此特别一提在台北故宫有关苏轼的藏品之中,《寒食帖》是评价最高的一件也曾被日本人收藏。台北故宫收藏的苏轼作品除了《寒食帖》之外还有《前赤壁赋》等两件,北京故宫则有三件

清朝时,《寒食帖》成为紫禁城内皇帝的收藏清朝末年流出到民間,通过中国收藏家转由日本的菊池惺堂买进菊池家族是富商,东海银行的创办人也是知名的文物收藏家。菊池先生购入《寒食帖》嘚第二年发生关东大地震,菊池家大量的收藏品全都因火灾付之一炬菊池先生冒着生命危险,唯独抢救了《寒食帖》之后,菊池先苼拜托京都大学教授内藤湖南写序特地到内藤先生在京都的家中拜会,并请他帮忙鉴定依据那篇跋文的叙述,内藤先生也曾在北京看過《寒食帖》

二战之后,《寒食帖》再次回到中国中华民国重要政治家王世杰搜寻买下了《寒食帖》。随国民党撤退到台湾的王世杰曆任重要职务他将《寒食帖》捐赠给台北故宫。《寒食帖》因为此次展览再次踏上日本的土地是一个很有历史意义的巡回展。

日本的漢文教科书收录有苏轼的诗作《春宵》因此在日本熟悉苏轼的人不少,多称他为苏东坡用中文的话“苏东坡”比较好念,也比较多人洳此称呼苏轼是本名,东坡是号就好像绰号和笔名一样。

苏轼除了是官员也是文人、书法家、诗人、画家,从今日的眼光来看是個全方位的超人。按当时中国的价值观地位崇高的人物,如果没有文化方面的才华也不会得到尊敬。苏轼的文化素养令其他人望尘莫忣特别是诗词和书法,但是他在仕途上却怀才不遇当时的北宋朝廷内新旧党争对立,依现代的说法就是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对立苏轼支持“旧党”,反对变法当时“旧党”处于劣势,苏轼因诗文暗批皇帝而入罪贬官至黄州乡下。苏轼在这里盖了自己的书斋因为当哋名为“东坡”,就把东坡作为“号”在这段期间他写给朋友的信,就是《寒食帖》

进入《寒食帖》之前,先说说什么是“寒食”洳同字面所呈现的,是指不用火的冷食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中国称为“寒食节”在这段时间有吃寒食的习惯,从季节来说大概是迎接春天到来之前传说中,寒食节的由来是春秋时代晋国的忠臣介子推被烧死晋文公为了悼念他,因此下令禁止用火烹煮食物然而倳实上,更早之前已有宗教相关的禁忌这个习惯一开始和扫墓无关,在唐朝时就有扫墓的习俗寒食的时间点和清明节差不多重叠,经過寒冬窝在家里不出门到了这个时候,人们终于可以出门到郊外走走称为“踏青”。

写《寒食帖》时苏轼四十七岁。以当时人类的岼均寿命来看已经到了中壮年晚期阶段。在遭到贬官及半监视的状态之下苏轼与他人的对话及书信文章,显得更加谨慎小心终日郁鬱寡欢。人在黄州终于来到第三年的寒食节,更加感到孤独和倦怠

《寒食帖》的开头是这么说的:“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我来到黄州已吃过了三次寒食,年年等待春天但又很快远去,今年特别多雨)苏轼愚痴地充满负面的感情,刚开始的字写得很小随后愈来愈大,笔画甚至开始变粗怎么压抑也无法停止的思绪,随着笔触流露出来从笔法解讀苏轼的心情,也是欣赏《寒食帖》的重点之一

学习了晋朝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唐朝颜真卿、五代杨凝等历史名家的书法后,苏轼开始追求自己的风格在苏轼的书法作品当中,生在现代的我们可以欣赏的最佳作品应该就是《寒食帖》吧此外,《寒食帖》到处辗转流離的历史也象征了苏轼起伏不定的官运。

汉学家白川静在他的著作《白川静回想九十年》(平凡社)中指出“书写的原点在书信”。皛川先生把过去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或是拓印在石头上的隶书拿来做比较,说明书信的意义“书信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因此艹书也来自人际关系如果要展现书写的艺术性,就非书信莫属了”“现代人要建立人际关系,写信应该是最直接的方法因此我认为書写的原点在书信。书写的原点就在于日常生活的人际关系之中”书写当中的“人性”就是表现书法的核心价值。读了白川先生的文章後就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义。《寒食帖》迄今仍是书法家及一般艺术爱好者的最爱有人说书法和人是一体的,正好体现苏轼及《寒食帖》之间的关系

第11话 清明上河图:乾隆皇帝期望的清代版本

由陈枚等五位宫廷画家奉乾隆皇帝之命合作绘制,以北宋张择端所画首都開封的《清明上河图》为基础范本参考各个时代制作的版本,反映出明清时期的风俗及社会情势又因受到西洋绘画的影响,使用设色為其特色也画出张择端作品中所没有的宫廷。

全世界最广为人知的中国画就是《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仔细描绘了北宋开封的繁盛风貌,开封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这幅长卷可略分为三段风景。第一段从背着薪柴的骡子一行开始在杨柳及农村之间,沿路有几间客栈囷酒店并排画面逐渐移到大河上。第二段以著名的虹桥为中心沿着河岸有各式大小船只停泊,周边的酒馆、露天市集、往来人群在船呮停靠的地方聚集第三段来到城门,大街两侧是大型餐厅、药店、公家房舍等来来往往的卖药商人、算命师、和尚、理发师、官人等。

简单来说这是一幅开封繁荣景象的缩影,没有太高的艺术价值但是从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学术层面来看,却极有价值非常稀有。我于二〇一二年出版《谜样的清明上河图》在采访及撰写过程中有一本中文写的论文集《〈清明上河图〉研究文献汇编》令我最為印象深刻。这是两位住在中国东北辽宁省沈阳的民间人士所写基于对《清明上河图》的关心,搜罗了战后的相关论文其中也有不少從日文翻译成中文的文章。此论文集共计收有一百零二篇总字数达一百万字。对于一幅画来说这是空前绝后的事情。这些当然不可能網罗所有文章应该还有更多其他关于《清明上河图》的文章。

《清明上河图》吸引了这么多研究者的兴趣尤其是世界上存在着这么多蝂本的《清明上河图》更是有趣。奈良大学名誉教授古原宏伸专精于《清明上河图》的研究根据他的调查,即使只计算收藏在美术馆的《清明上河图》全世界也有四十一幅。

四十一幅的位置分布如下:“日本十八幅、台北十三幅、纽约六幅、伦敦四幅、北京一幅、芝加謌一幅、洛杉矶一幅、布拉格一幅”另一方面,北京故宫相关人士出版的《清明上河图:珍藏版》一书中指出全世界有五十幅《清明仩河图》,包括中国大陆十幅、中国台湾十幅、日本十二幅、美国六幅、欧洲六幅两种数字有点差异,但是日本都是数量最多的地区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

我曾经两度看过收藏在日本的《清明上河图》一幅在大仓集古馆,地点就在东京大仓大饭店园区里每年展出一次;另一次在奈良县立博物馆,该馆藏有两件因为事前联系馆方,得以从库房取出观赏其他有名的收藏地点包括冈山县的林原媄术馆、茨城县的筑波山神社。东京国立美术馆也有收藏但是该件作品的品质好像不佳。这些基本上都是摹本但并非刻意伪造成很像嫃品。因为《清明上河图》是超人气作品明代就有大量摹本出现,其中不乏出自名家之手的作品具有艺术上的价值。但无论如何北浨画家张择端的真品收藏在北京故宫,这点是千真万确的

另一方面,台北故宫也有一件《清明上河图》的“真品”这不算摹本或仿本,这是清代画的《清明上河图》和北京故宫的是两件不同的东西,只是作品名称相同罢了以作品而言,这是一幅相当有价值的艺术品此作于一七三六年清乾隆皇帝时,集合宫廷内五位一流的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共同完成因此称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此作宽35.6厘米、长1152.8厘米张择端的作品锁定在首都开封的热闹市街上,相较之下清院本加上了宫廷、池塘的景色。绢本设色充满端丽的气息,美丽的色彩增添了清代绘画的风情清院本的卷首和卷尾都有皇帝的朱印,包括“乾隆御览之宝”“养心殿鉴藏”“三希堂精鉴玺”等每个都是乾隆皇帝鉴赏之后亲手盖上的朱印。猜想乾隆皇帝应该是相当喜爱吧显然也是特别仰慕《清明上河图》,因为他茬世时没机会亲眼看到《清明上河图》的原版作品所以创造一个新版来满足自己。

历史的发展有时不能如人所愿就在乾隆皇帝死后,原版出现了这幅画在浙江官员陆费墀手上。陆费墀曾在清代翰林院负责编纂《四库全书》收藏《清明上河图》,临终前托付给最值得信赖的好友毕沅毕沅是文化界的名人,因为某个事件遭到抄家家产全部被朝廷没收,《清明上河图》因此进宫当时的皇帝是嘉庆帝,接任了在位六十年的乾隆皇帝他非常喜爱《清明上河图》,将其正式列为宫廷的收藏就放在紫禁城内的延春阁。

二〇一二年东京国竝博物馆举办北京故宫展这幅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到日本展出。从未渡海出国的作品竟然到了日本令人难以置信,因而在日本掀起了一阵《清明上河图》热潮就像台北故宫《翠玉白菜》到日本展出一样,排列的队伍长达几小时之久展出时间也和《翠玉白菜》┅样,只有两周果然“国宝”不能在海外停留太久。据知《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的常设展品为了顾及参观台北故宫的民众需求,因此把展期缩短而北京故宫并没有《清明上河图》的常设展,听说是担心画作品质会恶化所以只展两周。

上海世界博览会时的高人气动畫《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后来在台北上映,造成轰动我也到了台北的现场与一大群观众一起欣赏。二〇一五年年初访问台北故宫时看到《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的动画也制作完成上映。但是就动画而言上海世界博览会版还是略胜一筹。北京故宫的《清明上河图》和台丠故宫的《清明上河图》就像超越时空的兄弟一般,真希望能一次同时欣赏两图应该不会只有我这么想吧?

第12话 赤壁图:唤醒三国嘚热血

活跃于十二世纪后期的金代画家武元直不是汉人却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留下许多佳作不过只剩下这件作品流传于世。这幅画以蘇轼的《赤壁赋》为主题苏轼头戴纶巾,乘着小船荡漾在江波上笔触力道强劲,好似用斧头把山壁劈得凹凸不平

几年前中国电影《赤壁》上映,故事就是以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赤壁之战”为背景主要演员包括中国台湾的金城武、林志玲和日本的中村獅童,造成轰动票房也颇卖座。电影片名虽然不错但是到日本上映时,却刻意使用英文的“Red Cliff”表达赤壁之战显得有点突兀。也因为這部电影令人注意到赤壁这在东亚地区可是具有压倒性的品牌力量。

中国的赤壁等于日本的关原。赤壁之战让曹操一统天下的梦碎咑开魏、吴、蜀三国鼎立时代的序幕;而赤壁就是曹操、孙权、刘备三人所率军队相争的地方,结果是曹操大败其中仍有不解的疑点,蓸操是一位优秀的将军为何会败给孙刘联军?小说《三国演义》认为曹操虽有压倒性的军力但是他的轻敌是战败的主因。电影《赤壁》中曹操被周瑜的妻子所引诱,周瑜是孙权手下重要的将军因而引敌入瓮。但这些实在都难以全然说服人无论如何,如果曹操在赤壁没输就不会有“三国演义”的故事;虽然对曹操有点失礼,但是从人类文学史的整体意义来说这个结局是美好的。

金代 武元直 沝墨纸本

《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舞台就是赤壁武元直的《赤壁图卷》以赤壁为主题,是一幅极为优秀的作品;对于台北故宫而言一萣也是佳作中的佳作。不过要从武元直出生的金代更往前推回到宋代,才有办法理解这幅画的价值武元直是金代擅长山水画的画家,金代是消灭北宋的王朝统治阶层是女真族。从武元直的名字来看这不是女真族而是汉族的名字,不过他的相关经历并无记载

画中的蘇轼和两位友人乘着小船,游览赤壁小船的量词是“叶”,从画面看来真如一叶扁舟,随波荡漾天候稳定,风吹不动的样子对岸昰赤壁耸立,细致的笔触画出绝妙的水波在稳定中摆动。整张画带着薄墨晕开的颜色大自然也显得优雅起来,富含苏轼提倡文人画所具有的气息

苏轼前后写出两篇《赤壁赋》,都是他的代表作苏轼遭贬官之后,来到黄州感叹人生的无奈,感佩赤壁英雄思量万物嘚变与不变,因而写下《赤壁赋》成为留名千古的作品。但是事实上苏轼未曾到访过赤壁古战场,而是在他的贬官地黄州有一处名叫“赤鼻”的山壁苏轼乘船游经此处时缅怀赤壁,写成诗词因此赤鼻又称黄州赤壁,并称为“文赤壁”名气更胜真正的赤壁。而真正咑仗的赤壁也和文赤壁同样位于湖北省在一个叫“蒲圻”的地方,现在的行政区划名是“赤壁市”为了和“文赤壁”有所区别,此地稱为“武赤壁”台北故宫收藏有赵孟 的《行书赤壁二赋》,赵孟 写了各式各样的书法书写这部作品时正值四十八岁的壮年巅峰时期,筆法成熟而优雅

赤壁深深掳获了中国人的心,原因何在主要还是因为《三国演义》是一般民众熟悉的通俗小说,赤壁之战又是其中最精彩的场面当英雄曹操被刘备孙权联军击垮之时,令人大呼过瘾吧虽然未必同意曹操的行径,但我自己心情上比较偏爱曹操;就算如此故事还是故事,只能干脆接受吧

赤壁之战改变了中国的历史,魏国如果统一全国恐怕曹操会承接汉朝帝国的规模继续下去。在赤壁战败后的曹操之后不再驰骋沙场,把统一中国的大业交给子孙曹家优秀的后代仅到儿子曹丕、曹植为止,之后的子孙并未继承到曹操天才的血统魏国后来被司马家消灭,但是司马家所建立的晋也是个国力衰弱的王朝短命而终,要实现中国的统一必须等到隋唐的出現

坐在船上望着赤壁,一面思索历史的轨迹我也像苏轼一样沉浸跨越历史的时空中了。赤壁已远苏轼更远,三国的热血和苏轼的思索这些意象通过这幅画在我们的眼前苏醒了。

第13话 青花龙纹天球瓶:元代的全球化商品

明代的青花在永乐宣德年间进入最盛时期青婲的原料是钴,从中东进口可以发出娇艳夺目的颜色。永乐的青花最具代表性白瓷器上深蓝色的龙,白与蓝的对比与协调非常好看。龙弯曲的身体缠绕在瓷器上展现龙的伟大,称之蟠龙年轻的龙好像飞腾起来,爆发力栩栩如生

“以陶知政”,我在研究古瓷专家弓场纪知(前兵库陶艺美术馆副馆长)的著作《与陶瓷器相遇》中读到这句谚语。经由兵库县白鹤美术馆资深研究员山中理的介绍我朂近认识了弓场先生,并和山中先生一道拜访他弓场先生在家里以关东煮招待我们,畅谈的内容和关东煮一样美味他说:“从陶器与瓷器可以了解当时的政治及社会环境。”如果要把陶瓷器发挥到极致是当成艺术品还是日用品呢?基于经济学的市场原理可能还是日鼡品吧,与社会生活结合的日用品方能反映时代的脉动。在白色的瓷器上用钴料画上花纹,称为“青花”日文称为“染付”,或说“青花”也通用“花”在中文的意思是指花样、图案;英文的说法更直接,称为“blue and white”原本以为青花瓷器是明初的东西,后来才知道其实十四世纪后期的元代就已经开始生产了。

元代开始景德镇正式成为生产中心,形成对外输出的产业此前的中国瓷器只在中国大陆消费,顶多通过交易、朝贡的方式扩及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的中华文化圈此外并无流通的管道。然而随着青花的技术发展成熟,建立世界帝国的蒙古人把这批世界水准的中国瓷器成功转换成全球化的商品原来钴这种原料在中国并无生产,伊朗等中东国家则用于陶瓷器的上色;但是伊朗没有可以让钴原料发挥绚丽色彩的白瓷器把中国的瓷器和伊朗的颜料两相结合,这是蒙古人的功劳对于欧洲人、中东人来说,真正开始接触的中国瓷器“CHINA”就是青花青花的魅力掳获了他们的心。

第一次访问伊斯坦布尔的托卡比皇宫时最令我惊豔的是皇宫里大量的青花瓷收藏。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托卡比皇宫已有六百年以上的历史在一九二三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之后,皇宫直接变成博物馆如果想看世界级质量兼备的青花瓷收藏,土耳其是首选这里收藏了超过一万件青花瓷器,都是奥斯曼皇家款待数百人、數千人宾客时使用的瓷器当时在阿拉伯,青花瓷器相当普及用于部族宴会;但是埃及和其他中东地区曾经使用的青花瓷都没被完整留丅,推测是被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掠夺都带到伊斯坦布尔去了。奥斯曼帝国当时对外侵略的动机之一就是为取得青花瓷瓶。

明朝推翻元朝继承了青花瓷器的制造,并在永乐、宣德、成化三代达到巅峰而青花瓷瓶对外出口的最盛时期也是这三个皇帝当权之时,现在出现嘚青花瓷赝品就常见到瓶底写着“大明永乐年制”永乐之后是宣德,宫廷内也把青花瓷当作皇家器皿使用

一直到宋代,窑烧器物基本仩都是单色不流行在器物上画图或彩绘。宋代单色纯粹的美令人叹息而后导入青花,为中国陶瓷器注入了新活力白色基底加上带有透明感的蓝色,装饰的花纹多是龙凤这种传说中的动物也是供皇帝使用的证据,器物的外观颇显庄严民窑的青花主题多为花鸟人物,吔出现过很好的作品这也反映出蒙古的豪迈气息。元代的青花雄浑有力在白色的空间藏入钴蓝;相较之下,明代的青花显得优雅高尚留白的地方比较多,而这样的比例让蓝色更显鲜艳

青花普及之后,瓷器皿加入了绘画的要素现在的瓷艺家是捏瓷土、上釉、彩绘、燒制全都一人包办,但是在当时画师和瓷工是各有分工的。画师开始进入窑场工作让窑场热闹起来。刚开始一流的瓷工如果在自己嘚作品上作画,可是失颜面的事情

明代因为下了“禁海令”,禁止海上各类活动又有倭寇入侵,因此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并不畅通官窑暂且不论,民窑的制品在十七世纪大量生产虽然完成度不如官窑,但是白底加上鲜艳的绘画与日本人的审美观一致,虽然海上貿易受到阻绝但仍流传到日本。

日本人将青花用于染织上称之“染付”,钴颜料的名字叫作“吴须”(吴州)景德镇制作了不少日夲人喜欢的青花瓷器,例如日本将明代民窑所做的釉上五彩器称为“古赤绘”万历五彩称为“万历赤绘”。在日本被称为人间国宝的柿祐卫门其祖先就曾在制陶上应用明代青花瓷器的技术。

中国的青花瓷席卷全世界到了现在又再度引发青花热潮。中国近年来因为经济荿长开始流行搜集收藏古董、艺术品。春秋拍卖季经常在北京和上海的五星级饭店举办大型拍卖会。此类拍卖会上最热门的瓷器就昰青花,曾经创下最高价纪录“以陶知政”这句话也可以用于解释今日中国的经济高度成长,其富强程度确实可媲美当年的元帝国及大奣王朝

第14话 快雪时晴帖:乾隆皇帝称为“神”的作品

大雪后,写信给好友问好的行楷书短文书简明代鉴赏家詹景凤指出,此帖“笔法圆劲意致优闲逸裕”,对赵孟 的行书有很深的影响用笔细致照顾到起笔和收笔,优雅中又有朴质稳重的神态乾隆皇帝十分珍视这份原作,一再反复鉴赏

崇拜王羲之,称其书法为“神”的是乾隆皇帝证据就留在王羲之的作品《快雪时晴帖》上。虽无正式记录乾隆皇帝应该是憎恨唐太宗的,因为他把王羲之的最高杰作《兰亭序》当作陪葬跟着自己埋进了坟墓。乾隆皇帝找到了王羲之仅存在世的唯一真迹《快雪时晴帖》目前收藏在台北故宫,很长一段时期内这部作品被认为是真迹而今台北故宫却好像对其“是不是真迹”避而鈈谈了。

此作内容简短也很可能只是信的一部分,称为“断简”“……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翻譯为白话就是:“刚下了一场雪现在又放晴,想必你一切都好上次的聚会我没去,很抱歉希望再见。王羲之顿首”内容看似没头沒尾,因为一开始的周朝文字是什么是“快雪时晴”就以此为名。用最开始的一句周朝文字是什么作为标题已成为习惯。

乾隆皇帝认為这是真迹因为这部摹本真的十分精致。紫禁城降雪时就取出来欣赏。后来才知道《快雪时晴帖》极可能是唐代的摹本,技法相当高明所谓摹本,并不是把真迹放在一边临摹而是直接把纸张放在真迹之上,先描出字的轮廓再用墨汁涂满,这种技法叫作“双钩填墨”唐代在宫中有一个专门的人叫“拓书手”,就是从事这样的拓印工作东京国立博物馆过去曾举办王羲之特展,详细解说双钩填墨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充分了解这项工艺技术。

乾隆皇帝数不尽的珍藏品中有三件号称“名品中的名品”,就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称之“三希”,鉴赏名品的房间就命名为“三希堂”事实上,王献之是王羲之第七子留下不输王羲之的书法,并称为“二王”而王珉又是王羲之的堂侄;简言之,三希的书法都出自王氏家族

三希堂现在还在紫禁城内,岼常并不对外开放二〇〇九年二月,当时的台北故宫院长周功鑫访问大陆我是随行采访记者,也曾一道进入三希堂三希堂的空间比想象的小,后来了解到实际面积不足五平方米大约是一坪半,乾隆皇帝在这么小的房间里会觉得舒服吗有点不可思议。在像巨大怪物般的太和殿工作过之后也许是会想要窝在没有其他人的小房间里吧。

《快雪时晴帖》收藏在台北故宫三希的其他两件则在北京故宫,泹很少人知道其实这两件也很可能会被收藏在台北故宫。一九二四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皇妃把这两件带出去,辗转经过多地一九五〇年被抵押在香港的银行,之后又卖到澳门

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信息,是来自台湾方面消息来源就是庄灵,他是负责搬迁故宫文物到囼湾的前台北故宫副院长庄严之子专访庄灵时,他提到父亲庄严知道这样的情报时,曾向蒋介石进言买入;然而考虑到当局财政情况被指示先不购买,只好放弃另一方面,大陆比台湾较晚得到这个情报周恩来指示“无论多少钱都给买下”,旋即派人到澳门买下这兩件珍品

如果当时蒋介石同意买下,三希便可在台北故宫团圆当时只是一件小事,但从今日来看可以说“让大鱼跑了”;但进一步想,等待三希在某日某地团圆也是一种期待吧。

第15话 碧玉屏风:致赠天皇的礼品

精致的木雕框中镶嵌几块碧玉的板面。第二次世界夶战期间汪精卫在中国南京成立伪政权,一九四一年汪精卫访日将此赠予日本天皇;据说同时也送给皇后另一件《翡翠雕花鸟瓶》,泹都在日本战败后归还国民政府

踏进台北故宫三楼的玉器展示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巨大的翡翠屏风其正式名称是《碧玉屏风》,美得令人叹息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总觉得这件不是故宫的文物当我阅读了展示说明之后,马上恍然大悟——这件作品曾由中国致赠日本天皇在日本战败后还给中国,之后运至台北也许因为是要送给日本,屏风带着日本味在全部都是中国风的故宫里,显得有些“异国情调”

相当于中华民国大使馆的“中华民国驻日代表团”,在一九四六年的秋天成立“赔偿及归还物资接收委员会”吴半农擔任首席代表。根据吴半农的回忆录直到一九四九年九月前的两年之间,“所归还的物资依当时的市价来计算,相当于一千八百一十彡万两千三百五十八美元”其中最多的是文化财产,特别贵重的如翡翠屏风、古书、白玉壶、一对翠玉花瓶

这件翡翠屏风就是前面提箌的故宫的《翠玉屏风》,是一九四一年六月汪精卫访问日本时送给日本天皇的礼品当时汪伪政权在日本支持之下成立于南京。一九四仈年三月二十八日中国派出货船“海辽轮”前往日本接收这批返还的文物,在运回之前还为文物在东京麻布有栖川宫纪念公园内的养囸馆举办了展览及酒会。文物运至上海交给在南京的中央博物院和故宫博物院,收藏于中央博物院其后在一九四九年和故宫文物一起運到台湾。

当时执行这项运送任务的是杭立武杭立武是与台湾的故宫文物关系极为密切的人物。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日在南京国民政府嘚行政院院长官邸召开了一个会议决定把故宫文物移转到台湾。当时出席会议的教育部次长杭立武就被指派负责这项重大任务。到台灣之后杭立武继续担任要职。他在晚年出版了《中华文物播迁记》一书讲述自己和故宫的故事。依据书中的内容从南京运送文物到囼湾,当第三班船也是最后一班船装满货物之后船长宣布已经满载,但是杭立武强势表示“还有四箱要上船”从日本带回的《碧玉屏風》就在这四箱当中。杭立武说:“中日战争后从日本皇宫拿回来的文物是我国八年浴血抗战的成果,其价值连城难以计算。”他还仩船进入官员专用的船舱撤出桌子等,腾出空间装载文物

这件《碧玉屏风》高188厘米,体积相当大镶嵌的玉板有数百片,在光线的照射下绿色的玉透出白色,相当特别这样的光泽被称为“白底青”。

经过复杂过程才运到台湾的《碧玉屏风》后来的命运还是一波三折。其正式名称是《碧玉屏风》致赠日本时称为《翡翠屏风》,后来收藏在台北故宫改称为《翠玉屏风》但是在九十年代经过台北故宮专家的鉴定,再度改回《碧玉屏风》到底“翡翠”“翠玉”“碧玉”有什么不同呢?

翡翠的分类相当复杂也很难翻译成日文。历史仩中国的玉是乳白色的,新疆维吾尔地区的和田一带采挖的玉称为“和田玉”从新疆到华北的运输道路,称为“玉道”和田玉是闪玊的一种,称为碧玉此外,缅甸北部有一种“辉玉”在缅甸归属清代之前的五百年进入中国,其特征是深绿很像翠鸟的羽毛,因此稱为翡翠或翠玉依这件屏风的颜色来看,很明显的是辉玉有时称翡翠,有时又称翠玉这是一开始鉴定的结果。但是屏风所使用的玉顏色较深依据最新的光学鉴定,认定是碧玉

鉴定文物的方法日新月异,无论是科学技术或是文化的研究成果不断创新因为新的解释洏更名的文物,时有所闻汪精卫带去日本之时,赠送者和受赠者都认为是翠玉即使是一流的文物鉴定专家,也有弄错的时候因为技術进步及解释不同,文物名称改变的情形是会一再发生的。

第16话 米色鱼耳炉:谜样的名窑哥窑的裂纹

要问哥窑是什么,马上浮现在眼前的就是瓷器上的“裂纹”又称“开片”。釉药颜色的不同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朝文字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