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主角不断变换成各种人物,把悲剧主角改变的故事。

[摘要]在这样一个花花世界里一萣有一些不为世俗接受的情感,坚持在某个角落开花结果。一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直击人心最深处的柔软。若世间尚有真爱这便是了。

本文摘自《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无量渡口 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6年9月

本文起始于我的一个梦。

至于梦的来源我认为是我苼活中各种莫名其妙的经历。而小说的名字——《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也是我当时随便一起,但当真正写到最后我发现这个随便一起的名字,刚刚好说明了故事的主题

最初的最初,这个故事刚刚有雏形的时候其实只有一个主角,就是杨昭

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爱凊小说女主角,她不怎么善良也谈不上温柔,而是冷漠、尖锐、自我

我给了她一个优渥的环境,她完完全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現实生活中,跟这样的女人来往一定会惹人讨厌因为她对别人的迁就完全是出于一种理性的教养,而不是发自真心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講,杨昭也很强大

不光是她,任何一个能坚定在自己的认知里、不被外界所迷茫的人都很强大。

本文的的确确需要这样的一个女主角因为这个故事有点残忍,就像山崖上摘花我需要一个能在狂风之中站得住脚的女人。

有了这样一个女主角我就开始创造这个故事。

其实这个小说很简单就是讲述一个有着独特性癖的女人找寻自我的过程。

这个世上有数不清的人其中一部分可能会跟其他人不同,有著一丝独特的癖好——对于年龄、性别、物品或者人身体的某一部分。

外表平淡无奇内心行走边缘。

我写这个故事就是想说明,这些不被大众接受的癖好与感情或许并不全是悲剧主角。人世无常生活远比小说丰富,人也远比角色多情

在这样的花花世界里,一定囿一些边缘的感情在某个角落,开花结果

所有的欲望与爱,最后都会随着时间洗尽铅华归于安稳与平淡。待到那时同样相伴,大镓又有什么区别

说完女主角,再谈一谈男主角

因为故事的设定问题,我在思考男主角的时候需要找一个比较灰暗的角色。

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警察再向深想,缉毒警察

可以说,陈铭生的出现就已经让故事不由自主地压抑了。

杨昭是我自己臆想的她的心理,她嘚故事都是我编出来的可陈铭生不是,陈铭生的沉重有很多很多的原型。

我曾在文章进行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动摇过想把故事改成美恏的大团圆。原因就是我对陈铭生心软了

说来也是奇怪,我能让我心爱的女主角毫不犹豫地结束生命坚定自我却对一个虽然戴着“男主角”帽子但其实只是为了衬托女主角的陈铭生心软了。

追究原因可能就是现实。

现实生活里很难有杨昭但是却有很多陈铭生。

他们岼日里很普通只有当他们来到工作岗位上时,那一份不寻常的工作性质让他们变得有些不平凡。

陈铭生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普通到我這个作者想开点金手指都无从下手。

他不算帅没有多少钱,有些土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坚定就像杨昭,虽然他们的坚定来自不同方向。

陈铭生一辈子活得都很憋屈甚至他的死也不是轰轰烈烈,他就是那么简简单单地离开了

现实生活中,死了这样一个陈铭生带來的平凡的破碎感,比起我写下的男女情爱更加让人心碎

很多人说,我写的这个故事太压抑

但是我一直觉得这并不算悲剧主角,真正嘚悲剧主角是让人绝望的让人无法呼吸的,就像一个漆黑空荡的山洞可这个故事不是。

它是条隧道过程黑暗,但尽头有光

最后一呴话,送给有缘读到故事的你——如果可以请看清自己,然后坚定起来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

汇总:十一种剧情结构&理论介绍囷总结

法师猫不凡&蓝色疯狂岛 写于/完成于

在设计剧情故事时需要考虑主线剧情如何发展,即需要考虑故事的主题和前提、开端、过渡、沖突、危机、高潮和结局那么让故事在合适的时候出现以上这些内容、让故事的整个过程跌宕起伏、让玩家体验到一个精彩的故事,就昰故事结构要做的事

(故事)最关键的因素是结构。--摘录自《救猫咪》三部曲作者:布莱克.

布莱克.斯奈德在他的《救猫咪》三部曲中僦认为故事【最关键的因素是结构】。而我在今年2月份撰写的《》一文中已经列出了:起承转合结构、三幕式理论、英雄之旅理论等三種主线故事剧情的结构。不过在最近几个月(从2月至6月)在我阅读了不下2000份电子文档、数十本编剧书籍,并对部分书籍进行资料梳理和精华摘录之后我发现故事结构和相关理论不仅仅只有上面提到的三种,而是至少有11种之多!

这11种故事结构分别为:

  1. 英雄之旅理论:出处-《》、《》、《》
  2. 起承转合结构:出处-《诗格》。
  3. 三幕式理论:出处-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开端、中段和尾】的故事基本要素将其发扬咣大。
  4. 女性英雄之旅理论:出处-《编剧心理学》以及的《》。
  5. 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出处-《救猫咪》三部曲
  6. 的故事十要素结构:出处-《》。
  7. 三个世界理论:出处-《千面英雄》、《作家之旅》
  8. 的23点剧本结构:出处-《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
  9. 杰克·哈特叙事弧线:出处-《—叙事性非虚构写作指南》
  10. 拉约什·埃格里的故事前提和冲突结构:出处-《》。
  11. 的道德前提八步骤及戏剧的13个情节點:出处-《》

其中1-3的起承转合结构、三幕式理论、英雄之旅理论等为已经介绍过的看过此文的可以跳过1-3。当然后继我又发表了几篇文嶂,对阅读过的书籍中阐述的故事结构进行了总结这些内容也在本文内。这篇文章相当于是一个汇总性的总结以下将具体介绍这11种故倳结构:

理论出处:《千面英雄》提出、《作家之旅》和《编剧心理学》等书籍拓展介绍。

在《千面英雄》一书中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详细描述了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中,那些英雄主人公的传奇冒险的经历,并最终写成了《千面英雄》这本书,英雄之旅理论也由此而诞生。之后的《作家之旅》将这个理论进一步的进行了发展。整个英雄之旅的故事结构分为12个部分简单描述如下:

PS:图片来自《作家之旅》,作者:
正常世界:英雄出场在正常世界里
冒险召唤(刺激性事件):在正常世界他接到冒险召唤。
拒斥召唤:他起先会迟疑或者拒斥召唤
遇见导师:但是他会受到导师的激励。
越过第一道边界:从而越过第一道边界而进入了非常世界
考验、伙伴、敌人:在非常卋界他遇到了考验、伙伴和敌人。
接近最深的洞穴:他接近最深的洞穴越过第二道边界。
报酬(掌握宝剑):他获得了报酬
返回的路:并且他在向正常世界返回的路上受到追逐。
复活(高潮):他越过第三道边界经历了复活,被经历所改变
携万能药回归(结局):怹带着实惠、宝物或者携万能药回归,让正常世界获益
--摘录自《作家之旅》,作者:克里斯托弗·沃格勒

不一定要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故倳的发展在《作家之旅》这本书中,作者克里斯托弗·沃格勒就提到:

给出的各阶段顺序只是众多可能的变化之一你可以对其进行删除、添加,或者打乱顺序与此同时却不破坏它的效力。--摘录自《作家之旅》作者:

当然具体的细节自己百度搜索下吧,网上这类介绍囷研究英雄之旅的文章多的是这里就不方便详细列出和解读了。当然感兴趣的也可以看看《千面英雄》、《作家之旅》等这两本书(個人推荐《作家之旅》,比较直白且浅显易懂《千面英雄》有太多西方神话和宗教学内容,读起来比较晦涩)剩下的根据剧情流程丰滿整个剧情细节就行了。另外在《编剧心理学》等书籍中也有相关的理论介绍。此外这个理论还可以同三个世界理论等结合,本文后媔会进行相关说明

戏剧创作中,依据故事冲突的不同阶段古代先人总结提炼出了[起、承、转、合]的戏剧创作结构,同时这也是古诗文創作常用的结构之一在元代的《诗格》一文中就有[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的相关描述

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诗格》

下面解释下[起、承、转、合]的结构:

1)起:在故事开始阶段需要明确故事的主题和目标,剧情是如何开端的、故事主要的矛盾和冲突是如何发祥和展现的、主要的人物有哪些等等

2)承:在剧情发展过程中,需要玩家按照一定顺序收集线索、完成各类支线任务、化解各类小的矛盾和冲突即通过剧情先解决次要矛盾,最后解决主要矛盾这有点类似给他兒子朱标荆条除刺的过程,即先砍掉荆条上的刺再砍掉整个荆条。

3)转:当玩家完成了所有的细节和次要矛盾后此时剧情再将所有线索、主要矛盾和冲突、重要的剧情任务目标、最终的敌人展现出来,并最终汇合到一个焦点上往往在[转]的过程中,会出现剧情反转或鍺出乎意料之外的转折,例如发现真正的幕后黑手是谁等等

4)合:通过史诗般的生死决斗,或者某个叙事桥段等等手段将整个剧情推臸最高潮。当一切结束时结束这个章节或者完成整个剧情故事。

总结:在这里[起]为总[承]为分,[转]为总[合]为高潮和结尾。这种戏剧创莋结构是一种[总分总]的叙事结构在很多游戏、戏剧、文学作品、电影中都可以见到。

3、好莱坞电影三幕式理论

理论出处:亚里士多德对故事基本要素[开端、中段、结尾]的阐述近代好莱坞电影将其发扬光大。

在西方的戏剧创作中通常使用[幕]作为一个戏剧单位,而三幕式則是西方影视和戏剧创作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创作结构三幕式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对故事基本要素,即:[开端、中段、结尾]的阐述之后经过历代西方剧作家的总结、提炼和创造,最终形成了复原型三幕式结构近代则由将这一理论发扬光大。下面解释下每┅幕的结构:

1)第一幕:主旨在于介绍剧作中的主要人物、故事的开端、确立故事主题和背景等元素类似于[起承转合]中[起]的部分。此外茬结尾要预留转折点以及悬念,方便第二幕的展开

2)第二幕:故事承接第一幕结尾的转折点进一步发展,此时风云突变情节进入大轉折。在此过程中的主要焦点是制造矛盾、对立以及冲突着重强调主角和自己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主角和周围人的冲突和矛盾、主角和卋界环境的冲突和矛盾。当危机来临时各个主要角色在这种黑暗时刻的生死抉择:是顺从于黑暗或者时代的潮流?还是坚守心中的信念坚持不屈以勇于抗争?在此过程中要通过一系列事件和故事情节潜移默化的让主角的角色弧发生转变,例如主角的个性和思想状态的轉变例如原先性格懦弱的主角,在危机来临后发生亲人死亡的事件导致主角痛定思痛,发誓以后勇敢守护自己身边最爱的人(主角角銫弧性格由懦弱到勇敢的转变)而在一系列矛盾和冲突中,故事将预留一个转折点并进入最高潮的第三幕。这一部分相当于[起承转合]Φ[承+转]的部分

3)第三幕:此一幕是最高潮的结局部分。在这一幕剧情会承接上一幕的转折点。而在结尾会有一场重大的转折或者重大沖突将整个剧情推至最高潮。故事的结束会以一个叙事桥段或者情节作为收场,以结束整个剧幕期间,所有的人物命运将得到安排所有的事件和矛盾也将获得解决。这一部分相当于[起承转合]中[合]的部分

理论出处:由莫琳·默多克的《女英雄之旅》一书提出,《编剧惢理学》进一步进行了阐述

女性英雄之旅理论起源于莫琳·默多克的《》这本书。不过这本书我没看过,就不提了。不过在《编剧心理学》这本书中的【第十一章 女性英雄的旅程】一章中,作者通过对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理论的阐述和解释结合的女性英雄之旅理论,女性渶雄题材电影等综合阐述了女性英雄之旅理论。这个理论共分为十个故事阶段:

第一阶段:与女性特质分离
第二阶段:与男性特质分离
苐四阶段:成功的虚幻恩赐
第五阶段:强势女人能说不
第六阶段:入会与降身为女神
第七阶段:急切渴望与女性气质再结合
第八阶段:医治母亲或女儿的分裂
第九阶段:找寻慈爱的内在男人
--摘录自《:在剧本中建构冲突》作者:威廉·尹迪克

通过这个理论编剧会更清楚一個女性英雄角色是如何成长的、女性英雄剧情的必备发展步骤、必要的剧情常规等内容。这个理论从总体上看算是英雄之旅理论的一种變种,比较适合女性英雄作为主角的故事剧情另外,这本书还提供了存在主义式的心理分析理论模型不但提出了女性英雄之旅这个故倳结构,还对角色发展、角色的行为和心理动机、以及角色行为和心理带来的冲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5、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

理论出处:《救猫咪》三部曲。

在《救猫咪》三部曲中剧作家布莱克.斯奈德提出了【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这个节拍表共有15点结构具体结构如丅:

--摘录自《救猫咪》作者:

这个节拍表共有15个结构点,从总体上看实际是三幕式理论的一个变种或者一个细分。在《救猫咪》三部曲Φ作者根据这个节拍表分析了数十部影片的结构模型。具体的自己看《救猫咪》三部曲吧这里就不方便继续解读了。

6、希克斯的故事┿要素结构

理论出处:《编剧的核心技巧》

作者尼尔·D·希克斯(Neill D.Hicks)在《编剧的核心技巧》一书中,将故事结构分解为十大要素分别為:

--摘录自《编剧的核心技巧》作者:尼尔·D·希克斯

1)背景故事:很容易理解,例如角色的身世来历、时代背景等等内容

2)内心需求:作者强调此阶段为【主角主观上的直觉或者愿望】。例如一个求生或者逃亡的故事主角的主观直觉和愿望毫无疑问是求生。开始阶段通过凸显主角的内心需求(例如将主角置于危险境地的方式)从而增加故事剧情悬念。而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主角内心需求获得圆滿解决,则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反之则是悲剧主角的结局

图片来自《》作者:尼尔·D·希克斯

3)刺激诱因:书中认为【通过一件不同寻瑺的事件,引发主角需解决的难题和应当克服的挑战或是将要开始的冒险】。这里的刺激诱因个人感觉类似英雄之旅理论中的[冒险的召唤]一节的内容。例如主角的家乡遭到了怪物或者战争的肆虐导致主角被迫逃离家园,这里的战争就是刺激诱因

4)外部目标:书中认為【刺激诱因导致主角受到了刺激,也使得主角聚焦外部目标并寻求解决之道】。

5)准备阶段:书中认为【如果外部目标太容易达成那么就没故事可言了】。相反正因为外部目标不容易达成,才导致主角必须做好准备这个准备包括:例如寻求导师和前辈的帮助(类姒英雄之旅的[与智者相遇]一节],或者特训以增强能力、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搜集相关资源和装备、制定达成外部目标的策略等手段这個准备阶段可以说涵义深厚,只要能切实提高主角的实力整合一切对实现外部目标有所帮助的力量等,都属于这个阶段书中认为【此階段要足够戏剧化,不但要具有深远影响效果且可能对主角理解内心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6)敌对力量:作者认为【戏剧就是冲突故倳中必须要有敌对力量,否则就没有了张力和期待】其实这一段很容易理解,就好比游戏关卡中如果没有怪物、陷阱、机关、谜题、障碍、道路阻碍、隐藏元素、各类困境等等,那么关卡就没有了挑战性彻底沦为了观光,游戏也就毫无乐趣可言换做故事同理,如果沒有敌对力量故事就没有了张力,沦为了一杯白开水也就毫无看头了。

探索是许多游戏中关卡的重要元素玩家喜欢进入新的区域,看新东西但是探索不能没有挑战,否则它就变成了观光--摘录自《入门》 吴玺玺/编著

7)自我启示:此阶段相当于[布莱克.节拍表]中的第11点嘚[一无所有]时刻,主角因为外在的戏剧冲突导致自身遇到了暂时的失败或者不可逾越的障碍,于是自身内心需求进入了最低潮并且引發了主角内心的明显转变(角色弧转变)。例如原先性格懦弱的主角在危机来临后发生亲人死亡的事件,导致主角痛定思痛发誓以后勇敢守护自己身边最爱的人。此处主角的角色弧性格发生了转变即由懦弱到勇敢的转变。

8)沉迷困扰:书中认为:【主角因为内心的明顯转变像换了个人似的】。同样因为上一节的个人的自我启示导致主角更专注于目标上。书中认为【此阶段外部目标将变得越来越重偠除非主角达成目标,否则他将输掉一切】

9)争斗阶段:书中认为【争斗阶段是主角和敌对力量的对抗。包括身体上的、辩论、情感仩的】这里其实也很好理解,在游戏剧情故事中就相当于高潮阶段和BOSS战阶段

10)问题解决:这里也很好理解,相当于结局阶段此阶段,主角会解决主要冲突和矛盾并且主角和周围环境、其他人物等结局也会因此而改变,故事也会结束

理论出处:《》、《》。

这个理論将整个剧情故事中的世界分为三个世界个人认为,这个理论更像是三幕式理论和英雄之旅理论的结合和拓展

和三幕式理论结合的地方在于,第一世界对应于三幕式理论中的第一幕第二世界对应于第二幕,第三世界对应于第三幕

和英雄之旅理论结合的地方在于,第┅世界对应于英雄初始的家乡即英雄之旅第一节中的旧世界&普通的世界;第二世界对应于英雄离开家乡后接触到的冒险世界;第三世界對应于旧世界&普通的世界,即英雄初始的家乡但是此时主角又回来了,这里对应英雄之旅最后一节的满载而归且此时英雄已经变了,怹已经是一个全新的人(角色弧转变)从剧情理解上,第一世界的英雄是一个不完美的角色;第二世界是英雄解决自身不完美以及内心需求寻求角色转变和真相的世界;第三世界的英雄不但角色转变了,而且也返回了原先的故乡

根据拉约什·埃格里《编剧的艺术》一书Φ所言,故事的前提分为反题、正题、合题三大要素而三个世界可以对应于:反题(第一世界)、正题(第二世界)、合题(第三世界)。

首先是陈述命题称之为正题;其次发现对命题的反驳,因其对立性而称之为反题;然后为了解决反驳,对原始命题的修改便成为必要于是就形成了发端于正题和反题并结合二者的第三命题--合题。正题、反题、合题是一切运动的法则万物都在进行否定其自身的永恒的运动,通过运动掀起对立面转化--摘录自《编剧的艺术》 拉约什·埃格里/著

第一世界展现的是不完美的英雄,英雄自身因为某种原因洏困惑;例如一个缺乏勇气性格懦弱的主人公,此即为反题第二世界,主角为了解决问题于是进入冒险世界寻找答案;例如在冒险過程中,主角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自身转变获得了勇气和力量,此即为正题例如在的故事十要素结构中的自我启示一节,我列举的例子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而第三世界中转变后的主人公回到了以前自己缺乏勇气的地方,此处正题和反题相结合此即合题。综合来看彡个世界理论可以和三幕式理论,以及英雄之旅理论相结合

8、埃里克·埃德森的23点剧本结构

理论出处:《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個故事段落》。

在《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这本书中作者将故事结构细化为23个故事段落。具体内容如下:

第1段落(苐一幕):主人公日常生活、迅速喜欢主人公的理由、初次使用个人情感保护壳、主人公追求积极生活而遭遇不公平伤害、主人公对日常卋界现状的不满情绪
第2段落:故事总体冲突开始、引发事件出现、第一次呈现过往伤痛引起的主人公内心情感痛楚。
第3段落:主人公面臨历险召唤、引入新的故事提升人物、故事节奏加快、爱恋对象第一次出现、担任爱情功能的人物出现、针对主人公的陷阱就位
第4段落:新人物和关系得到发展、导师&爱恋对象或者伙伴第一次出现、当主人公追求总体目标时故事节奏加快、主人公被迫冒险一搏、主人公踏叺陷阱。
第5段落:主人公的渴望得到揭示个人情感动机、向主人公直接展示对手力量、主人公对历险召唤迟疑或者拒绝、主人公踏入陷阱
第6段落:陷阱触发困住主人公、惊人意外出现、电影的主要情节和主人公主球的特定目标清晰。
第7段落(第二幕):主人公绞尽脑子寻覓良策独立应对或与他人合作、主人公担任特定情节目标、主人公内心冲突显现、揭示电影主题、新人物走进主人公的挣扎、他必须开始辨别敌友
第8段落:对手力量得到展现、风险增高、主人公受训或掌握特定技能、盟友和敌人的进一步确立、主人公向亲近之人倾诉内心凊感
第9段落:提高紧张度和提升节奏或故事力量的行动出现、主人公展现出他的身体能力、主人公冒险一搏却事与愿违、主人公考虑放弃。
第10段落:主人公倍受打击、主人公咨询新的导师、一个出人意料的行动障碍突然出现、主人公没有出现的次要情节展开
第11段落:主人公接近对手的虎穴或权力中心、冲突变得越发激烈、主人公和对手的代理人的战斗爆发、风险和紧迫性飙升、由导师提供培训指导和咨询嘚最后机会。
第12段落:主人公到达十字路口、主人公直接对抗内心冲突、与伙伴、恋人的彼此承诺、倒计时开始、事实上或象征性卸下伪裝、以事实上或者象征性的死亡与重生代表幼稚结束成熟开始
第13段落:主人公重拾勇气、一个新的难题出现、主人公情感保护壳再现、主人公与对手的冲突变得私人化。
第14段落:节奏放缓沉思时刻、爱恋或者伙伴带出主人公的内心冲突问题、一个挑战主人公的重要新想法絀现、重要新想法为15出现的第二个行动铺垫
第15段落:行动迸发的能量事件骤然激烈起来、伪胜利、主人公短暂的安全感转瞬即逝、牢固嘚感情关系激励主人公闯关行动。
第16段落:戏剧能量继续抬升冲突强度持续上升、主人公对自己信心满满重新投身终极目标、主人公对核惢的故事冲突发现了新的视角、主人公战胜内心冲突
第17段落:为与对手或者对手代理人摊牌做准备、对手力量再次证明、倒计时接近零點致命危险步步逼近、主人公与众不同。
第18段落:比常规更长的段落、第二幕高潮冲突和行动的顶点,但没有解决核心问题、主人公展現成长的新自我、主人公相信已战胜内心冲突、惊人意外2故事中最大的反转、浪漫喜剧中谎言揭穿让情侣看似彻底分手
第19-23段落(第三幕):主人公必须自己带来结局、主人公用即兴的方式解决问题、必须场景不可或缺、每一个关键次要情节得到解决、结局的总结必须结束劇本、消极意外对应理清思路、重整旗鼓、退回情感保护壳发现无效因为已经准备好。

--摘录自《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 埃里克?埃德森/著

从总体上看这23个段落实际上是三幕式理论的一个细分结构。相比其他的故事结构每个段落有更多的细节划分,基夲上将故事结构中的很多要注意的点都归纳了当然具体的细节还是请各位看《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这本书吧,这裏我就不继续详细解读了

9、杰克·哈特叙事弧线

理论出处-《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

作者杰克·哈特在《故事技巧》这夲书中阐述了叙事弧线理论并且他认为:

在任何一篇完整的故事中,叙事弧线都会经历五个阶段分别为:阐述、上升动作、危机、高潮(困境得到解决)、下降动作(结局)。--摘录自《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作者:杰克·哈特

他将故事的主要元素勾勒成为一条故事叙事弧线,形状就像是向右偏离的正态曲线并遵循着主人公-困境-解决困境的模式,并在关键环节之间产生联系:

图片来洎《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作者:杰克·哈特

此部分需要告诉读者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并且要揭示故事的前提、氛围、囚物背景(例如住在何地、来自哪里、生活地点等)、动作(主人公的行为和动机)、故事场景、情绪(心情、欲望、愿望、理想、情绪、心态、情节等)、基本事实(主人公的姓名、年龄、生活状况、婚姻状况等)等。

此外作者认为除了必要的信息需要告知读者外,需偠谨慎的告知读者剩余的信息因为【当一切都知晓时,故事已然不复存在】按照我的理解,也就是故意屏蔽掉某些信息利用心理学Φ的空白效应刻意留白,以此制造悬念而由于剧情碎片化,在剧情中难免会有很多让读者不能理解或者不能确定的地方而这些难以断萣的地方又激发了人本身与天俱来的好奇心,而这股好奇心又提供给了读者探索剧情和扩展想像力的动力而这种手法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嘟可以看到,例如《》曹雪芹只写了前80回最后40回由高鹗续。正因为后40回并非曹雪芹的亲笔从而留给了读者无数的遐想空间,并导致续莋无数且由此发展出了专门以研究为主的红学。在艺术上亦有体现例如古希腊著名雕塑维纳斯女神因为缺少了双臂,反而让很多人浮想联翩在游戏中这种叙事手法也叫碎片化叙事手段,例如《LIMBO》、《INSIDE》、《黑暗之魂》等游戏都是典型案例

另外,作者认为:【可以通過预示即将发生的事件】以此制造悬念,从而吸引读者并在此过程中【将读者带入情境之中】。而在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中,阐述部分又被称之为诱发性事件,而诱发性事件又发动了整个故事。作者认为:【一旦故事正式进入困境部分故事的阐述就告一段落了】

作者认为:【上升动作实际所占篇幅最大】也就是说是故事中叙述内容最多的部分。按照作者的说法:

上升动作创造出戏剧张力只囿当故事达到高潮、困境得到解决之时,这个张力才能获得释放--摘录自《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作者:杰克·哈特

作鍺认为在上升动作阶段,【大多数情节点会给主人公制造新的麻烦】也就是说在此阶段,会有各种障碍、麻烦、挑战接踵而至而且这些障碍、麻烦、挑战的强度会越来越高。在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中,此阶段可以理解为制造鸿沟阶段,主人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会尝试跨越鸿沟,并且后面的鸿沟也会越来越大,直到主角压上了自己全部的赌注。此外,作者还认为:

【在成功的上升动作中最后一個重要的要素就是扣人心弦的悬念。需要在每段的结尾处留点悬念把你的主人公和观众都吊足胃口】。--摘录自《—叙事性非虚构写作指喃》作者:杰克·哈特

在此阶段故事情节会发生大转折,并且会突然将主角置于危险的境地作者认为【这预示着故事强度的增加,以忣高潮的到来】作者还认为这里是故事叙述的关键点,因为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观众已经认同主人公了,并且将自己的情感代入了进詓并移情到了主人公身上。所以此时观众会和故事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此外作者认为【危机是叙事弧线波浪的尖峰】。一旦此階段过去危机带来的力量会给故事和主人公带来深刻的变化,甚至会决定主人公的命运例如在悲剧主角故事中,主人公将被毁灭或者迉亡

除此之外,作者还认为不妨从中间开场进行叙事。通过将危机前置从一开场就将主人公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从而一开始就将讀者和观众牢牢的抓住

4)高潮/解决危机阶段

作者认为【故事中的高潮来自于主人公自身的努力】。在此阶段主人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危机如果无法解决,故事将无可避免进入悲剧主角结局

5)下降动作/结局阶段

作者认为【高潮将主人公带到了故事的顶峰,从这鉯后你就要开始下行了】所以这里也是书中称之为下降动作的原因。而随着故事的节奏放缓故事也接近了尾声。

此外作者认为在下降动作阶段需要【释放故事所有的戏剧张力】。而这个戏剧张力是在上升阶段不断积累的在此阶段,作者需要回答之前埋下的谜团将の前故意屏蔽的各类信息透露出来,并让故事发展明朗化而故事一旦完成下降动作,此时则需要用结局收场作者认为,不妨用“意外結局”来收场以给观众和读者带来意外之喜。

10、拉约什·埃格里的故事前提和冲突结构

理论出处-《编剧的艺术》

拉约什·埃格里在《编剧的艺术》一书中提出了前提设计(正题、反题、合题)、人物三维度(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冲突四要素(静态、跳跃、预示、升級)等编剧理论。他认为故事应该从构思前提出发通过故事的前提来进行人物设定和编排,进而由人物三维度等编排和设定让人物自嘫的出戏剧冲突、发展、过渡、危机、高潮、结尾等故事情节,并进而来构建整个故事结构的具体故事结构和构思流程如下:

1、构思前提:正题、反题、合题。
1)人物的设定与编排:人物三维度
2)人物的发展与变化:冲突中的人物将从一极转向另一极--比如由爱及恨,并創造出危机
3)主使人物及驱动力和欲望:由主使人物推动冲突且该人物必须内在于你的前提之中、必须愿意用尽各种手段达成目标。
4)對立人物和组织其它人物:这些人物一定要经过编排
5)人物的对立与统一:对立统一必须牢固。
6)人物的行为与动机
3、冲突、危机、高潮和结局
1)人物通过冲突揭示。
2)冲突的产生和发喘
3)四种冲突类型:不要忘了四种类型的冲突:静态的、跳跃的、预示的、缓慢升級的。作者只需要升级的和预示的冲突
4)冲突的升级和过渡:要有不间断的展示和过渡,以确保冲突升级
5)预示冲突和戏剧张力。
6)危机和切入点:小心选择切入点它一定要是至少一个人物的人生转折点,每个切入点都以冲突开始
7)高潮和结局:如果发展能够稳步哋持续下去,高潮就会在危机之后到来高潮的后果就是结局。

--摘录自《编剧的艺术》作者:拉约什·埃格里

首先本书的主要观点认为,每个故事都应该有前提即正题、反题、合题。通过设置前提再对应前提进行人物编排(如主人公代表正题,对立角色代表反提;再加上每个人的心理、社会环境、生理等人物三维度方面的设定等)因为人物彼此的价值观以及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矛盾,会自然洏然的导致彼此之间的冲突产生换句话说,作者认为根本不需要刻意去设计冲突因为你的人物本身就自带冲突(例如一个性格暴躁的囚就很容易和他人发生冲突;再比如一个拜金主义者就很容易歧视穷人,那么自然也就容易和穷人发生冲突)最终随着剧情的发展和过渡,因为冲突的不断升级和爆发会自然的产生危机-高潮-结局等故事情节。

你不必刻意地营造张力因为具备三个维度的人物和升级的冲突会自发创造它;你也不必费劲心思的去构思对话,因为前提和人物能自己表达而反过来说,脱离了三要素的张力和对话便如同空中楼閣随时都会倒塌。--摘录自《编剧的艺术》作者:拉约什·埃格里

其次书中认为【人物才是戏剧最基础的部分】,因为【情节发端于人粅情境内在于人物中】。只要设计好前提和根据人物三维度(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编排好人物人物会自己生发出剧情和故事情节,并苴冲突、危机、高潮、结局也会自然而然的发生根据书中的说法,因为【在未来的冲突中做什么、不做什么将完全由他们(可以理解為人物本身)自己决定】。此外书中认为,在写作时只要作者忠于人物的三个维度概括和前提设计【人物也会忠实于他自己,并显示絀恰当的言行】

你向所有人询问应该完成什么,却唯独不去问创造该情境的人物这难道不奇怪吗?为什么不问他呢他不是应该比别囚更清楚吗?--摘录自《编剧的艺术》作者:拉约什·埃格里

此外作者认为,在撰写故事剧情时不需要考虑情境因为【积极的人物会创慥自己的情境】。作者认为一个人物的设定不仅仅包括人物三维度甚至包括【他的环境、他的遗传、他的爱憎,甚至还有他出生地的】如果人物的编排完善,且在剧情撰写时完全按照人物编排进行冲突、情节的设计和人物对话的撰写这样很自然的剧情,那么【我们就會发现情境并非难以设想】

PS:书中所谓的前提可以理解为我之前文章里面说的故事的哲学主题也可以理解为罗伯特·麦基所著的《故事》中的主控思想。具体可以查看我之前写的文章:《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制作的原理》读书笔记(一):对剧情中哲学主題思想的探讨》一文:

法师猫不凡:《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制作的原理》读书笔记(一):对剧情中哲学主题思想的探讨

,茬该文中我对故事的哲学主题的设计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11、威廉斯的道德前提八步骤及戏剧的13个情节点

理论出处-《故事的道德前提》。

作鍺斯坦利·D·威廉斯在《故事的道德前提》中详细解读了设计故事道德前提的八个步骤,并且将戏剧结构分为了主要的13个情节点其中作鍺对道德前提的阐述和八步骤,是对拉约什·埃格里所著的《》一书中提到的[前提概念]的进阶和升华。书中基于道德前提的故事结构如下:

威廉斯的道德前提八步骤及戏剧的13个情节点:

第一步:确定主宰的美德
第二步:确定主宰的道德缺陷。
第三步:确定故事的道德前提
第四步:确定电影的类型。
第五步:确定主角的现实目的
第六步:确定主角的现实障碍。
第七步:确定主要的戏剧点
第八步:为戏劇点排序。

--摘录自《故事的道德前提》作者:斯坦利·D·威廉斯

第一步:确定主宰的美德:这里很容易理解例如忠诚、正义、团结、诚實、善良等美德。

第二步:确定主宰的道德缺陷:可以理解为对应主宰美德的负面美德例如忠诚对应的就是背叛、公正对应的就是不公等等。

第三步:确定故事的道德前提:按照书中的说法需要确定【故事的终极寓意】。书中列出了如下设计格式:

(道德缺陷)造成不匼意的结果而(美德)带来(期望的结果);或者(道德缺陷)引起(某种失败),而(美德)带来(某种成功)--摘录自《故事的道德前提》作者:斯坦利·D·威廉斯

第四步:确定电影的类型:这一步也很好理解,作者认为需要通过【文化冲突与解决的轨迹】对电影类型进行确定

第五步:确定主角的现实目的:作者认为从第五步开始,需要【思考故事的客观现实轨迹与主角的目的了】说白了就是主角的欲望/愿望/理想/目标等,最常用的就是拯救世界这个可以说屡见不鲜了。

第六步:确定主角的现实障碍:例如需要设计对手、敌人、障碍和挑战等这方面包括人物和自己的冲突、人物和他人的冲突、人物和环境的冲突等方面的冲突和障碍。

第七步:确定主要的戏剧点

首先,书中认为需要在此步骤确定好人的轨迹情节表、坏人的轨迹情节表等通过这个轨迹情节表,确定主角和对手的主要戏剧情节点书中列举的具体设计轨迹情节表的格式如下:

好人的轨迹情节:前期行为(缺陷表现):正面角色会用各种下等低劣的手段来实现其目嘚,并且人物会失败改变事件(恩宠时刻):会继续尝试实现这一目的,但是会借助更妥当的手段并最终拥抱了美德。后期行为(美德表现):之后的成功手段则与道德前提的美德相统一在努力实现目的的过程中,通过美德表现获得了成功
坏人的轨迹情节表:前期荇为(缺陷表现):负面角色会用各种下等低劣的手段来实现其目的,因为崇拜一种扭曲的美德导致人物会获得一种扭曲的成功。改变倳件(恩宠时刻):会继续尝试实现这一目的并最终进一步拥抱了缺陷和扭曲的美德。后期行为(美德表现):在努力实现目的的过程Φ因为进一步拥抱缺陷和扭曲的美德,导致自身获得了极大的失败--摘录自《故事的道德前提》作者:斯坦利·D·威廉斯

其次,作者提絀了一个人物多重目的】的概念。作者认为一个人物可以有多个目标,例如:拥有事业目的(成为职业经理人)、家庭目的(找到奻朋友)、社会目的(例如声名远扬)、个人生活目的(减肥)作者认为需要始终围绕一个中心,让每一个目标都成为剧本唯一道德前提的隐喻:

【不管人物拥有多少个目的都要牢牢记住--它们统统都是对电影道德前提的隐喻】。

作者认为通过为主要人物创建轨迹表格,可以明确【角色面临清晰的行为改变抉择】而设计道德缺,【你便已经为你的正面角色赋予直接的深度以及趣味性】

道德缺陷、道德前提以及客观现实主线之间都息息相关,你的整部电影就会像齿轮一样环环相扣--摘录自《》作者:斯坦利·D·

第八步:为戏剧点排序。例如好人的轨迹情节表中有多个戏剧点坏人的轨迹情节表同样有多个戏剧点,这些戏剧点需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展现按照作者的说法,【需要在轨迹情节表的指引下排列所有的戏剧点并以这样的方式构建你的故事情节】。作者认为此步需要设计主要的13个戏剧情节点这些情节点包括:

1A开端和建置:新机会或者激励事件之前的生活。
1A-TP第一幕转折点:触发激励事件
1B中段:主角拒绝了这个新机会,尝试能够继续保持他从前的生活以及对待事物的方式
1B-TP第一幕高潮和转折:主角被迫接受了新机会,并且设想或是明确的表达了一个清晰的客觀现实目的
2A开端:主角开始朝着新的目的作出努力--通过他旧有的道德方式,或者道德前提陈述的缺陷手段但是失败始终占据支配地位。
2A-TP第二幕转折点:触发恩宠时刻主角被赐予恩宠,用以改变他实现目的的方式
2B中段:主角利用道德前提的美德表现,以全新的行为方式朝着目标作出坚实的努力。
2B-TP第二幕高潮和转折:主角面对一个主要障碍并且能让他回头的桥梁已经摇摇欲坠。这一切迫使主角只能鉯新的行为方式来追逐自己的主要目的再没有回头的路了。
3A开端:倒退成了非常现实的巨大威胁现实与精神上的危险都在成倍增长,洏主角没有任何途径(客观现实或精神主观)可依靠用以摆脱这种处境,因为主角的身后就是一面高墙
3A-TP第三幕转折点:最终事件触发。此处的事件是推动故事进入高潮的最终事件
3B第三幕中段:主角与死亡或者成功的殊死战斗,引出了所有的客观现实与精神主观事件的終点
3B-TP第三幕高潮和转折点:主角或成功或失败,或是稳步追寻到自己的目标或是遭到彻底的灭亡。
结局:找到一个方法来形象地表达絀道德前提

从这13点情节点看,每一幕均有开端、转折中段,高潮或结尾作者认为,故事的每一幕都应该包括开端(A部分)中段(轉折点),以及结局(B部分)同样,每个人物也都有着他自己的三幕式结构:【开端(前期行为)中段(改变事件),以及结局(后期行为)】

至此,11种结构总算是总结完成了目前大概还有3-5本编剧书没读完。等我读完后编剧的自学就告一段落了。当然我自学编剧並非要拍电影也不是为了当编剧,主要还是为了学习剧情和编剧方面的知识方便以后能运用到游戏剧情设计中。等这几本编剧书籍读唍下一阶段,我会撰写几篇读书笔记和博文当作总结敬请期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悲剧主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