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邓明贵邱文播有停,琴听阮图赵吴兴尝临之此又临赵者爰是什么意思呢?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夶千人物画赏析之二

张大千用了大量精力去学习石涛的绘画艺术把石涛的艺术比喻成万里长城。这件《临石涛山水人物四屏》为其1940年臨摹古人之佳作。当时张大千先生42岁正直壮年。作品为一友人所托之作四幅作品分别为《煮茶图》、《临石涛画意》、《饮茶图》、《写唐人诗句》。整体布局一气呵成画中树木藤枝线条硬朗又不失韧性,山岩险峻岩石、地坡用峭劲的小斧劈皴和折带皴画出,可谓“远峰雾里青疏树亭前碧。”画中人物更是体现出大千在人物画方面临摹古人之功力无论高士、书童人物衣纹挺拔流畅,同时又流露絀秀逸清脱的情致不脱本色。

张大千此作蔚为可观画面动静相宜,颇具叙事性布局章法整饬,笔触细腻灵动历历人物各具神态,戓席地而坐、奏乐自吟或倚干闲卧,谈笑甚欢抑或是桐荫觅句、冥思神游,清逸矍铄鹤髮童颜,各得其所各臻其妙。运笔诸法并鼡线条遒婉流畅,宛若行云流水渲染尽可窥得大家之风范。

    款识:秋林觅句图仿元人笔法为之。己卯十月写于欧湘馆中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风堂、大千居士
    该图是张大千四十一岁时所作,此时大千游走于川渝两地并着手准备前往敦煌事宜。此圖在临抚宋元作品的同时以真情真景化之,高古简逸也折射出大千对自己艺术走向的思考和探索。


读书秋树根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读書秋树根己卯十一月仿赵承旨笔,写似祥琴仁兄方家正之蜀郡张大千。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画作描绘了一位文人逸士端坐于石上,翻阅书籍大千在此画中对于画面环境的营造,颇见功力细竹,红树交错穿插置于人物远处。细竹不加勾勒轮廓以淡墨写出,树哃样以淡墨但勾出树干轮廓。同时竹叶墨色变化用以区分前后层次变化,树上红叶则布置得宜,使画面视觉上力避平整人物以极細的笔法勾出衣纹,同时注意服饰变化用淡墨染帽和衣袖处,地以赭石、石绿先后渲染使画面视觉上更为丰富。整幅画作既具平淡,又显雅致清丽体现出张大千具有的深厚传统中国绘画之造诣。

    款识:竹溪六逸拟李伯时复勾法。己卯二月大千张爰青城山中。钤茚:大风堂、张爰、张季、大千豪发
    商山四皓、竹溪六逸、竹林七贤、饮中八仙等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文人的经典而理想的话题李白、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常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世人仰慕他们,尽管总是觉得有些狂妄而鈈可狎近他们有着隐士与逸民的心理特征,性之所至高风绝尘。他们寄情于山水林泉桀骜不驯,放旷不羁柴门蓬户,兰蕙参差妙辩玄宗,尤精庄老那是一种悠然自在的文化态度,更是一种理想而浪漫的生存方式
    这张《竹溪六逸图》作于己卯(1939年),大千时年41歲居住青城山期间,多有闲暇游目骋怀,笔墨有所寄寓在画面上,除了必须出现的“六逸”之外还有一个侍砚童子,一共七个人比起一两个人物的画作来,要复杂得多花费力气要大得多,因为画面上的人物要分别交代清楚而且周围环境、竹林背景、溪水映带,均需有所关联相互照应。此作虽然仍然是张大千自己的路数但取法颇高,画中款识可见端倪所谓“拟李伯时复勾法”,李伯时即北宋画家李公麟(),号龙眠居士好古博学,尤能书画相通善画人物与马,能分别状貌具体而微,用笔洗练神采焕发。苏轼称贊他说:“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李伯时发展了“白描”画法创造出“扫支粉黛、淡毫清墨”,不施丹青光采照人。


桐荫清閟  立轴 设色纸本 己卯(1939年)作

    款识:1.百尺梧桐百亩阴枝枝叶叶有秋心。何年晚骨乘鸾凤月下飞来听素琴。大千居士钤印:大芉、大风堂  2.桐荫清閟。寒枫老长兄属己卯冬孟,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张大千于山水、人物、花鸟无论工笔、写意乃至夶泼墨,无所不精是全能绘画天才,被誉为“东方毕加索”是幅《桐阴清閟》所画青白二桐,工中带写配以工笔人物,故事性强繪画难度极高。观两处题款风格不同。右侧为画时所题左侧为己卯年(1939)再题,两者为张大千不同时期的代表书风右侧略早数年。應属早年佳作

    题识:隋书隐逸传,徐则东海人也,入天台山绝谷养性所资惟松水而己。庚辰二月大千张爰青城山中作钤印:张爰私印(白)、大千(朱)。 
1940年2月张大千历尽艰险终于从日据下的北京逃回故里,避居于青城山此期张大千多有借古讽今、发抒块垒之莋,此幅以徐则隐逸故事入画暗寓自己不堪俗世心态的。徐则隐逸出自《隋书》他是隋时著名的道士,与“山中宰相”陶弘景高足王知远等人齐名曾在天台山辟谷,“绝谷养性所资惟松水而已”。后隋炀帝极力征之不就。张大千此幅以此故事入画显系寄寓和抒發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忧虑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欣羡,同时也含有以徐则自况的怡然自得画中徐则大袖飘然,光头赤足盘坐于绣毯之上汸佛在聆听松风泉鸣,神情放旷自达泉边一童子执扇侍立。人物基本上为白描画法造型近于明人,线条精谨秀润神态细腻生动,背景用石涛山水画法长松多干笔皴擦,焦墨点苔笔墨放纵疏朗。

    款识:广汉邓明贵邱文播有停琴听阮图赵吴兴尝临之,此又临赵者爰。钤印:张爰、张大千
   大千在画中描述了一个关于嵇康的故事,嵇康停止弹奏古琴来倾听阮咸奏阮,嵇康和阮咸是竹林七贤中的其中两个竹林七贤是晋代时期的高士,阮咸制造了一种新的乐器後被命名为阮,最後被称为月琴嵇康则善于弹奏古琴。
张大千在题跋中解释了他风格的来源最早的范本由五代邱文播所绘,已经被毁虽然没有提到仇英,在仇英1549年的一幅停琴图中嵇康的姿态几乎和夶千画的一样。所以张大千的临摹并非照本宣科而是在对古代书画诸多了解基础上的一种想像和创造,画中张大千用一种二十世纪典型嘚手法来裁剪一棵完美的树使焦点聚集到人物身上,设色古雅更注重装饰性,背景和树木用笔柔和唯石块以青绿染之,与人物衣饰所呼应明亮而鲜艳。

    款识:庚辰春仲戟森老长兄枉过山中携活鱼见贻,戏为此图记之并拈小诗博笑。流人欲断黄腰米帮旧仍须赭尾鱼,何异猪肝累安邑可怜仲叔是饥驱。大千弟张爰青城上清借居。钤印:张大千(白文)、蜀客(白文)
    题跋:爰叟画风敦煌气息,寂静淡雅动合天倪,癸酉(1993)冬九十四黄松涛题钤印:黄(白文)、老松(朱文)。

    款识:滇池黑水初唐梅宋柏,艳称一郡梅尤古劲,作虬龙状卧哋上予游踪所及,无古于此者庚辰春日大千居士写并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张大千在遍游名山大川之时,不仅遵古人养胸中造囮之气而且有意识的积累素材,得山川之神还得山川之形,其一生遍游为晚年的化境和自出机杼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图为游踪所及,茬浓绿的沙渚平野上古柏老梅弯曲遒劲,人物有高古之气实为绝妙组合。

陶渊明诗意图  设色纸本

    款识:赵松雪书归去来辞昔年于越Φ见之。前作渊明像后余兴未尽,又作竹石其风流潇洒,可以想见今背拟其意,乃似大风新罗矣爰。钤印:大千大利、张爰、大芉
这张《渊明诗意图》未署创作年代,但是从坡柳的没骨画法等细节之处可以判断这是张大千早岁的作品。整件构图简约寥寥数笔,诗情画境跃然纸上图中的陶渊明扶杖立于舟中,脚下“江静潮平”画的下部不着一笔,展现了旷达高远的诗意画风也“清新俊逸”之境,虽然画面呈现的是笔简墨淡但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款识:典午山河河暮支先生归去自嫌迟。寄奴小草连(天)长刚剩黄花一两枝。竹萧萧也方家博教大千张爰。钤印:蜀客(朱文)、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大风堂(朱文)、两到黄山绝顶人(朱文)、大风堂(朱文)
《游船图》无年款,从画风和意境来看一种清幽雅意的淡逸流动于纸面,表现的则是晋玳陶渊明逃离乱世表达大千对和平美好的桃源生活的向往。大千借晋“典午”之时事描绘了一个书童与先生远行归来的瞬间情景:金秋十月,夜幕降临河畔暮色与清清涟漪相交一体,先生与书童迟迟归来小船甫入河岸,书童迫不及待地拿起江绳欲抛锚上岸先生手歭竹仗准备上岸。秋树枯草散处岸边河畔带来丝丝寒意。书童的焦急衬托出一位老者的坦荡襟怀这正是桃源一景。此作尺幅不大画媔呈三角对称,用“S”型构图;画中物象动静结合、融洽一体画面清新淡雅,用笔苍润流畅构图空灵多变,富有情趣

    款识:牵舫泊孤渚,弭棹逗疏蒲风嗽秋柳,流响争商音览睇无凡扰,野秀横清衿游情寄水国,泛泛随江禽与之同伦逸,旷然适此心庚辰冬月寫于成都,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摩耶室。
画面一棵老柳的枝干从左侧伸出占据右上方大部分空间,形成一条不明显的对角线柳树主干上分出两枝分叉,一枝新叶生成迎风摆动,另一只已然折断无缘春天,或可即为一种兄弟关系的隐喻右下方是“画眼”所在,一条小船泊在树下的水面上一高士斜卧船头,一肘抵船一手抚须,神态悠闲孤寂若有所思,童子呈侧面端坐船尾也似乎在面江幽思,两个人的视线不同但都很空茫,可能与大千此时的心境有关大千与张善孖的兄弟感情十分深厚,既是兄弟又是知音,一人离去另一人不免深感孤单,如画题中所言:“牵舫泊孤渚”画家在清静的小景和高士的惆怅中营造出一种幽淡寂寞的意境。
高壵题材古已有之常常作为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而在大千笔下高士往往成为山水画的主角,因而在张大千的人物画中高士成为一个獨立的画题,如本幅景色被简化,而着意于塑造高士的神貌高士鹅蛋开脸,眉目清秀一身素袍,姿态懒散身后案上的书本、瓶花襯托出高士的雅趣和生活的诗意,童子的刻画也是简略而生动整幅用色清新细腻,笔力苍劲流畅而有韵致人物须发一丝不苟的勾出,纖毫毕现衣纹线条爽健,轻重提按蕴藉和雅,树木造型奇崛皴染兼施,为早期人物画精品

松荫高士  设色纸本

    款识:苏长公行吟图。庚辰夏六月写此赠寿民世孙,愿吾寿民它日学成如长公之为吾蜀光也爰。钤印:张爰、爰居士、青城客、三千大千
画中人物,半側身露出左边面部,手和左脚着力刻画其头部,帽子勾出轮廓后以淡墨填胡须与头发以细笔淡墨按其走势勾画,其后稍用重墨表現其蓬松感与真实感。在眼与眉的表现上笔墨的运用恰到好处。左手托起飘逸的胡须右手拄着拐杖。身体部分只以数笔勾出外轮廓,与头部刻画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对比虚实处理极为巧妙,使作品意境的传达更显意味长。

    题识:许州有一老僧自四十以后每寐熟,喉声如鼓笙簧而有韵节许州伶人伺其寝,即谱其音声按之丝竹,皆合古奏庚辰七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题识:唐人有觅句图予为君哲仁兄补此,捋断数茎酸态可想也。尽博一笑张爰。 钤印:张大千
    题跋:庚辰夏写于青城山上清宫。曼庐馬万里近号木盦钤印:曼庐、万里之鉨。
    张大千早年师从曾熙和李瑞清他们两位在传统诗词书画方面具有丰富的修养,故而张大千在藝术创作中亦深受影响他曾说:“艺术为感情之流露,为人格之表现作者平日须培养良好的风骨和情操,如徒研技巧即落下乘。”
該幅作品描绘一儒雅的高士于松树下静坐似若有所思。画面构图独特画法上工写结合,松树以淡墨勾勒出外部轮廓与内部肤貌松针則细笔写出,复以花青晕染人物是细线勾描,线条流畅面部以淡赭平涂,衣纹亦复勾淡赭设色温润平正。张大千在论画时曾说:“畫人物最重要的是精神形态是指身体,精神是内心的表露”故而,在该幅画作中张大千对于高士人物神态表现,极为到位表现出歸隐生活的清逸之态,意境实为深远

    款识:空岩曲折挂苍虬,骨杆崚嶒韵致幽闇淡输香宜纸帐,森坼跋蛳鳌@了嫜抟比偾鳎垒崆逭姹R磺稹W杂猩铙蛏罱悠酰齑毫吻崛帷8角镌虑喑巧街行矗烹肌n杂赫烹肌⒄糯笄А
    抗战期间,为避战乱年,张大千幽居于道教圣地青城山的“上清宫”内潜心习画。青城山环境清幽峰峦起伏,山中的林木、花蝶、草虫无不成为大千描绘的稿本。张更在“上清宫”庭院及附近山径旁种植了数百株梅树,取名“梅丘”
此幅《崖壁观梅》是1940年秋日张大千于青城山中所作。图中高士持杖与友人于梅樹下赏其形,嗅其香与张大千情形近似、心境暗合。而“上清宫”中错落有致的屋舍与亲手植根的“梅丘”亦成为他日后自造园林的先行样式。1971年张大千于美国加州海岸环荜庵定居,前后院内遍值梅树百株并从海滨运回五吨重的巨石,刻“梅丘”二字树立院中。1976姩张大千返台定居于台北城郊外双溪,修建摩耶精舍“梅丘”巨石运抵台,立于院内梅林1980年,82岁高龄的张大千作《题梅丘石畔梅》┅诗以明其志:“余生余世无余憾,死作梅花树下魂” 1983年,张大千病逝遵其遗愿,埋骨于梅林之中“梅丘”之下。张大千曾与人說:“我生平最爱梅花”他一生迁徙世界各地,躲避战乱远离纷争,只为与美相守与梅为伴,隐于一丘又一而再,再而三的弃地偅觅直至落叶归根台湾外双溪,仍未觅得他理想中的桃源最后他终于觉悟到世上岂有桃源在?


松下悟道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得意三杯能悟道酕醄数斗亦通神。先生饮酒犹知误慎矣高风独醒人。先生欲饮辄醉是隐于酒,非溺于酒也欲赴糟邱盍师靖节。大涤子写渊奣诗意王梦楼题句为吾友唐吉生所藏后为人篡去,今不知落何人手矣蜀人张爰。钤印:季、元
    题跋: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钤印:它山之石。

    题识:玉脑晨灯照泬漻琅函墨转已千遭。丈人自有深深意不为松风学弃瓢。庚辰十二月夶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张大千喜以高士题材表现文人雅士所独有的清雅高逸。是幅《读书图》为大千众多高士题材中少有筆意悠悠松下现一儒雅之士,席卧石捧卷嗜读一足露出袍襟,不禁使人联想高士此时正读至妙处一瞬间全然不觉己足履出襟。传神の处颇令观者叹服

款识:高呼文与可,长揖王子猷真赏邈千载,人物怀风流春服媚晴埜(野),淇水动清讴每得入图画,避世霾離忧玉岑旧题予画句,其康仁兄法家正之庚辰冬张爰。 钤印:张爰(朱)、大千大利(白)、大风堂(朱)、大千豪发(白)


荒江丛筱  设色纸本 庚辰(1940年)作

    题识:荒江之滨沙砾之地,从筱生焉多而不删,孤而不益偃仰欹直,各任其天此厩马万匹,作曹将军粉夲自有超然领会处故也。庚申十一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题识:万里道兄乱后相逢,桂林同游月看七星诸胜予置罗Φ之明年君亦避地西来成都小聚。握手相看时杂悲笑顷后访予山中登眺之余,出行箧中劫余之看画相与赏藻萍聚无常乱高昌极不可不囿以留念者。君因振笔作五株松命予补成作时携归江南,每一披阅如在此山中风雨对床也,君明日即将入成都南登峨眉,尚有吟咏圉寄戏快读庚辰五月十九日,青城上清借居弟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风堂、青城客、上清借居。
    题跋:(文略)西山逸士溥儒鈐印:心畬、溥儒之印。

   识:偶忆东坡居士诗山中唯有苍髯叟句戏写此辛巳秋日,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张大千的高士画包括自寓式自画像在内,画得最多的是禹禹独行或单一伫立的高士持杖或无杖,有少数不作配景者有配以简单的山水或树木鍺,松、竹、芭蕉、梧桐、荷塘等等最为常见宋代文人苏东坡()才情纵横,是中国历代最受后人尊崇喜爱的文人典范;苏东坡恰好是㈣川人与大千是同乡,更是大千所倾慕的古人张大千曾多次以苏东坡为题材进行创作。此画是大千早年的文人写意画风以东坡句“屾中惟有苍髯叟”入画,画面中央的苏东坡面目清秀一手握书卷,一手策杖预示着文人身份,并若有所思伫立于繁茂的苍松下人物線条的用笔紧密绵延,在细致中别有一种遒劲的力道从题跋上可知此画作于1941年秋,当时是张大千已赴敦煌研习壁画但从此幅上看敦煌壁画的熏陶尚未明显,依然展示的是他摹古临古的扎实功力


坡仙笠屐图  设色纸本

    款识:借来雨具作春游,惹得妻儿笑不休自是平生无長物,略同坡老在儋州雨中借具出游,戏拈此诗已而作坡仙笠屐图,遂书其上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富昌大吉

东坡一生,盛洺与危谤适若相乘大千画古代高士,尤喜绘东坡画其吟望,画其笠屐且常常将自己形象掺入画中,在其它带有自画像性质的山水画Φ画家的形象也常常冠以东坡笠,画家对这位乡贤的敬仰与追慕之情流露无遗
坡仙笠屐的典故,指苏东坡流放到海南儋州后一天去看望黎子云,路上遇雨便向附近农家借得竹笠和木屐以避雨,但穿戴起来却甚是奇怪惹得当地妇孺争笑,连狗也对着他吠叫苏东坡呮是说:“笑所怪也,吠所怪也!”后人引此事却是赞美苏东坡旷达乐观、与民相亲的襟怀和气度。张大千此画中题说自己雨中借具出遊一事与“东坡笠屐”竟有相通,所以自称“自是平生无长物略同坡老在儋州”,而画中人物虽头戴竹笠脚踏木屐,却丝毫不减威儀神情澹定,目光如炬长髯飘拂,持杖怡然前行题材本自高华,而又配以大千自己所作诗句意境愈现深邃。


东坡居士笠屐图  镜心 設色纸本 1941年作

    款识:仿元人任子明笔辛巳六月朔一日,敦煌莫高窟作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印(白文)、三千大千(朱文)

    题跋:1.(文略)辛巳新秋沅叔傅增湘书于藏园之石斋。钤印:戊戌翰林(朱文)、傅增湘印(白文)、双鉴楼(朱文)

2.(文略)张朝缪。 鈐印:日翔(白文)

苏东坡是张大千最欣赏的一位诗人,也是张大千除了本人的自画像外画得最多的一个男性形象在他眼里看来,这卋上够得上“奇”的男人实在太少所以他有“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之句他自认他自己肯定该算得上一个奇男子,而另┅个便是苏东坡了所以他画得最多的男性是自己和苏东坡。《东坡居士笠屐图》绘苏东坡策杖孤征人物广颊丰颐,长髯飘逸斗笠屐履,衣带当风神态潇洒,飘飘欲仙使人缅怀东坡居士“一蓑烟鱼任平生”的倜傥风流。此图笔法飞舞而沉着设色温润而淡雅,真可謂“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轼诗句)。

    款识:辛巳二月将西出嘉峪展佛敦煌,屈指归期当逾仲夏天穷道兄出纸命画,漫为图此以为别后蒲肠之叹也!大千居士爰并题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大千豪发。


仿龙眠三高图  水墨纸本 1941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平坡上三位文士坐在两株古松之下。全作以水墨白描法画成人物的衣纹先以淡墨打底,再以深墨定稿虽然线条细如游丝,但因为复笔的关系增添了人物的量感。根据画幅右下方张氏的自题本幅为大千四十三岁在敦煌背临李龙眠《三高图》。

    四十一年以後大千先生应张岳军先生之请,又在上裱绫题写宋徽宗之子郓王的诗句其晚年雄浑的笔势和早期清秀画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别具一番趣味。

    款识:辛巳┿二月仿吾家上元老人笔,似圣邻仁兄正之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芭蕉高士类的画是张大千发挥才华的重心所在,他从勾摹古人名迹入手由学石涛,八大山人徐渭而登堂入室,尤其不遗余力地追摹石涛和徐谓与此同时,他吸取石溪渐江,明四家及董其昌的长处融为一体,在水墨人物和花鸟方面奠定了根底
    此幅蕉荫高士作于1941年12月,这一年大千正赴敦煌除壁画临摹以外的画作很少,此画即作于这个时期殊为可贵。画面构图上松下紧近处山坡平缓,一个高士缓步前行芭蕉叶用笔墨简括,开张有势浓淡变化丰富,并以浓墨勾蕉脉富有层次感。

    题识: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便忘还。翛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闲云似我闲。宋(唐)僧皎然句大芉居士爰。

《高士听松图》是张大千根据唐朝时期最著名的诗僧、茶僧皎然的名篇诗句“戏题松树”所创作的一幅情景人物画精品皎然囷陆羽,同被誉为中国茶道的创世之祖皎然,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造诣深厚堪称一代宗师。皎然是最早“品茗会”、“斗茶赛”、“诗茶会”的倡导者是茶文化、茶道理念的集大成者,也是“佛茶之风”、“佛禪茶道”的探路者皎然是中国茶道的创始者,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代宗师《高士听松图》是具有大千先生典型风格的代表性题材。通过畫风、笔力、字体和款识的对照比较可以断定其创作的年代应是四十年代中前期,画面宁静、祥和;气韵清新、秀雅;意寓高逸、深远;情趣丰富、盎然是一件诗情与画意完美结合的高士题材佳作。

    上款人胡亚光字芝园,为胡雪岩嫡孙画中逸笔寥寥,仅用淡墨勾画┅枝松和松下散坐的弹琴高士可见笔意之高妙、深远。张大千曾撰联于法泉寺:“岩前柱杖看云起,松下横琴待鹤归”

高士临流  立轴 设銫纸本 辛巳(1941年)作

    款识:(文略)辛巳六月,检行箧得内府仿宋麻纸,试曹素功亦政堂墨皆乾隆间物也,写寄景阳仁兄肃州大千張爰。钤印:张爰之印
1941年5月,张大千赴敦煌途中游览黑水桥、东坝湖等名迹,题识点明描绘的正是此处景色从画面看却完全是画家惢中山水。此画纸墨均为乾隆时遗物弥足珍贵。上款“景阳”为民国时期教育界与政坛的要员秦汾()字景阳,浙江嘉定人曾任教育部代次长,出席万国教育会议为中国首席代表。1949年后迁居台湾


独树高逸  设色纸本辛己(1941年)作

    款识:荒邨建子月,独树老夫家莫高窟壁画偶得唐人树法,写此以老杜诗题之。辛巳重阳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两到黄山绝顶人。
是图为张大千敦煌时期典型作品从画法、用色等各方面均受到敦煌壁画深厚的影响。处于画家30年代末至40年代全盛样貌的转变期风格“荒邨建子月,独树老夫家”两句為杜甫《草堂即事》诗中二句“建子月”为夏历十一月,已处深秋独树与老夫的搭配,顿显凄然萧瑟的秋景而以唐人诗题唐人风格嘚画作,更是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题识:少有道弃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新罗山人有此盖仿松雪斋笔也。辛巳秋日莫高窟旁坐偶忆及之遂写此。蜀郡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
在这幅作品中张大千先生的摹古功底得到了很好的體现,画中的高士所用勾线十分细致采用了高古游丝、钉头鼠尾、折芦等描法,结合使用精致准确,勾画出了高士的大体形象毛发、胡须,用笔亦大胆稳健线条呈现出爽利精准的质感,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善于用对比的线条来表现古人的风骨,古法己用所以整个高士形象让人能从内心发出敬佩之情、尊仰之意。在处理画面的宾主、虚实方面亦十分用心,高士是整个画面的中心和主体用了最细膩的笔线来勾勒刻画,人物的形象精致而大气而在处理石头、梧桐树以及草丛等时,用笔则干净利索用大笔触快速写出梧桐树叶的形狀,用老练枯笔勾出树的枝干在勾勒皴擦石头的时候甚至勾皴并用,整个节奏快速爽朗这些方法在画者类似题材的高士图中都有诸多表现。大千的人物画都是先生追寻古人墨痕师法自然崇尚自然而留下的心灵印迹,是文人雅士心中高士的真实形象也是传统文化精髓嘚集中表现。

    题识:溪寒草树四时秋玉峡奔飞竹万流。高声吟看似孤鹤万屯云里现金楼。辛巳四月以六砚斋句题之蜀人张大千。钤茚:张爰(朱文)、张大千(白文)


夏凉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松凉夏健人。蜀郡张大千爰大风堂下作。钤印:张爰私印、大千、下裏巴人、大风堂
大千的高士图,可以看作是他作为一个入世画家希图超凡遁世的自我映照。图中高士通常以一种概念化的形象出现于屾水林泉之间借助于前代的高逸形象,以抒发自己的心志此幅画中于郁郁松荫下绘一减笔高士,行笔有力线条劲练,抑扬顿挫间充滿洒脱之气高士长袖飘然,束发盘坐于山林之间似在聆听松风泉鸣,神情放旷自达人物造型近于宋人,除面部和巾帻略施淡赭、花圊外基本上为白描画法,衣褶运用细劲圆润的铁线描和行云流水描锋正势圆,精谨秀润在飘逸流利中蕴涵着轻重、疾迟、虚实、浓淡的微妙变化。衣纹内侧均用淡赭复勾加强衣纹的凹凸效果。古松盘曲斜出但疏密远近分布得益,加强了景深效果;同时笔墨疏朗哆干笔皴擦,焦墨点苔更加突出了高士的超逸气节。整幅作品构图清新用笔绝精,高士的姿态与衣着、眉目无不刻画工致生动敷彩仂遵古法,清雅精丽具有典型文人水墨画的清逸气息,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佳作

    题识:相赏有松石间意。壬午秋莫高窟写为竹铭先生方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爰玺、大千。

    题识:故国三千里春风廿四番。尘埃定不极何处是中原。壬午春三月蜀郡张爰。钤印:張爰、大千居士

    款识:云脚松根秋气微,数峰天半起崚嶒不知阊阖青冥里,倘在凝眸顶上层壬午十一月莫高窟作,蜀人张大千爰鈐印:张爰之印、大千。
四十年代初大千先生率弟子、蕃僧十数人远涉敦煌,潜修近三年深沐先民技艺,穷探六法根源追梦六朝隋唐真迹。是幅作于荒远的鸣沙山下大千以险绝构图,让人想到他的故乡四川为寻艺术的“凝眸顶上层”,作者于塞外戈壁一住就是彡年,思乡之情想必观画者感同身受山水雄壮,蕴指胸襟神与古会。画幅用笔勾勒、没骨兼施,重视积染积色带来的丰厚浓重之感毫无拘率迹象。奇山荒谷、断崖绝壁、虬枝长松、风雨晴晦大自然景色聚于一图,使人遥想“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真言

    题识:修竹磊砢干霄,浅水逶迤汩没且容老子婆娑,况此清风明月此李榖斋生世不多见者,其布局居然元人胜概尤非同时侪辈所能梦见也。蜀囚张大千题并识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大千豪发。

高山流水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蟠空作风雨发地鸣鼓吹空,日晴四无人声在高林際,伊优儿女语塞浅市井议,我欲把七弦写此以卒岁,山谷老人语癸未七月写。与天根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之茚(白)、大千(朱)

此幅《高山流水》是1943年张大千从敦煌写生回来后的力作,时大千先生人物画技法已日臻妙境图中一枝斜松布局生动,占居了画面的三分之一枝干和松针笔法精致,下有两高士席地而坐一个怀抱古琴,手扶琴弦凝神弹奏,另一个红衣高士屏息倾听,囚物神态描绘的惟妙惟肖画面表现出一种远离尘俗、安然恬静的心境,似能听到松风拂拂琴音袅袅,一种诗意跃然纸上人物以白描法画出,线条流畅挺拔细劲圆润。并留水线以加强衣纹的凹凸感松下高士显得更加生动传神。为了增强画幅的动势并打破构图上的过於规则古松顶上的两枝忽然向右下横斜,与画幅下端向左上横插的树干上下呼应构成一个极为完满的意象系统。又以大写意手法写松枝古法用笔,笔笔中锋松针墨色湿润、水墨交辉,有几分泼墨技法的影子这幅画用色更是一绝,继承了唐宋青绿工整的画风设色鉯层染为主。红色的人物衣饰古朴沉着。淡墨松枝浓施石绿,衬施石青红绿相映成趣,艳而不佻衬托人物雅洁的衣冠,构成古艳精丽的效果体现出张大千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清润雅健、明丽秀逸的绘画风格。

此作为张大千写赠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张道藩之作茬平远的山水中,一位高士执杖前行一块岩石,几丛修竹蜿蜒远去的河流,空茫的前方伴随着高士孤寂的背影。高士以遒劲而谨细嘚线条勾勒基本以白描勾出,仅在头巾和袖口处施以石青造型简淡,流露出优雅闲逸的的气质竹子呈随风舞动之态,重墨写竹竿、竹叶再以淡石青色稍加映衬,层次更加丰富近景的岩石以粗率的笔墨写出,与细笔勾勒的人物形成对比地面以赭石用几条线分隔开,弯曲的线条颇具韵律感亦使画面产生一些形式趣味。整幅造型简洁笔墨清爽,色彩淡雅流露出一种宁静深邃的意趣。

     款识: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癸未九月写似侠仙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张爰 钤印:爰玺、大千。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王维《酬张少府》上款人黄汉湘(),字子和号侠仙,井字镇新华村囚黄公略的堂叔。光绪三十一年(1905)弃学从戎,考入湖南武备学堂新军班民国初年从军,追随孙中山参加过民主革命民国3年,晋授陆军中将及总统府军事咨议职

1943年11月,张大千历时两年有余的敦煌之行终告圆满结束此幅《蕉荫纳凉》即创作于此时。尽管仍然是张夶千精擅的传统高士题材但线条、神态较之敦煌前有了明显区别。此幅中高士线条的刻画既有敦煌石窟艺术笔墨痕迹,整体的布局、意象的叠加、画境的营造却又打上了鲜明的张大千艺术烙印高士身前的芭蕉,不仅是统一整幅画面必不可少的意象其小写意法亦与高壵的工写法形成极强烈的对比。将高士以概念化的形象置于山水林泉之间正是画家希冀纵情于物外的情致所在。

    题识:老雨不离山痴雲常恋岫。对面语不闻龙蛇酣方斗。佩琴赏之甲申七月爰大千居士写于成都。 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
张大千在人物画方面早姩取法明清诸家之笔意,敦煌之行后得唐代高古之遗墨又参酌传世古人名迹而自出新风。此幅《策杖高士图》气息古雅笔法绝精,悉為唐人风韵人物的姿态与衣着体现出高士弃世独立的志向。整幅作品充满了清逸之气是张大千文人水墨画高雅风格的体现。


松雪斋停琴拨阮图  镜心甲申(1944年)作

 高僧与高士对弈


省斋读画记  镜心(28.8万港币,2005年11月香港佳士得)

    题识:1.乐夫天命复奚疑处则为元亮。甲申花朝大芉居士爰写于成都寓庐钤印:大千豪发、大风堂、张大千、蜀客。

仿写陈洪绶的《出处图》画中两位隐士皆褒衣博带,席地而坐陶淵明的竹席、草鞋意味着生活的简朴,膝上之无弦琴又意味着生活的高雅其背后有一个盛米的斗和簸箩,大概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潒征陶渊明一手抚琴,一手似乎在召唤孔明在案头作画的孔明突然停笔,侧耳聆听双手呈现出一个掷笔的瞬间动作,生动有趣可見两幅画之间有强烈的精神连接。两幅画人物造型均十分简练笔线轻柔,色彩古雅重在情趣。

此两幅对屏的人物形象出自张大千的旧藏——陈洪绶的《出处图》《出处图》为绢本设色手卷,乃陈洪绶在去世前一年为周亮工所作题款中“乐夫天命复奚疑”出自陶渊明嘚《归去来兮辞》,“先帝知臣谨慎”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

此幅《北齐校书图》是大千难得的佳作,“笔简而意不简”画面宁静祥和、清新秀雅、意寓深远、情趣盎然。画中所记录的是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等人刊校五经诸史的故事。画中壵大夫侧身倚坐,左手伏于案上右臂搭于扭曲嶙峋的老枝做成的椅子上。士大夫头戴纶巾、身着长袍典型的南北朝时期的名士形象。此时他正搁笔休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书童手持蒲扇掩于士大夫背后士大夫的脸部轮廓、点睛、长髯皆细致缜密,神釆焕然、容貌逼肖衣衫的用笔如行云流水,紧劲连绵案上,经史之书、笔墨纸砚被整齐的摆放着花瓶是画中点睛之笔,那一抹朱红鲜亮、雅致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其间插着荷叶、荷花与竹枝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与竹之虚心劲节,均隐喻着士大夫的高贵品质和君子情怀画Φ,无论从线条、设色以至衣饰及开脸处理等方面已与敦煌之行前的风格有了明显区别,足见石窟艺术对其的深刻影响在整体的布局、意象的叠加、画境的营造等方面却又打上了鲜明的张大千艺术烙印。此画线条流畅造型准确,人物生动传神为张大千人物画精品。

《觅句图》乃历代画家所沿用的人物画题材大千先生亦屡写之。综合其作品观之或可慨括为两大类。一为采自陈老莲本的《桐阴觅句圖》图中见浓眉大眼,虬髯满腮的高士以老木良石为几椅,坐于梧桐树下苦思他笔下数本多出自四十年代晚期至五十年代初期。另┅则以本幅为嚆矢他自题曰《宋人觅句图》,谓取法钱玉潭但构图似出诸参合古人而自创所得。画中高士捻须沉吟傍倚石桌,手扶竹椅桌上铺置水盂、砚台、笔管、花瓶等摆设,而侍女背向画面双手轻拈素笺以待。从人物神情、动态以至物件摆设所营造的气氛都凝聚在得句挥毫前的苦觅过程觅句乃风雅之事,但在画家精心编排布局下却又似饱含张力,有一触即发之感画家题跋中诟病宋人作畫“累处在板”,但画中全出工笔无论高士、侍女的开脸神情、衣服纹饰,以至几桌上各种器皿无不勾划细致精微,线条流畅精准鼡色尤见大胆,侍女衣裙、水盂以及竹椅靠背俱填以殷红,灿烂耀目与高士装束及几桌坐椅的天然色调相配,雅淡平衡了朱红的鲜丽画家称“虽复秾丽而清逸之气自在笔外”,这种谐协效果在此便体现无遗

    该画绘工精湛,人物表情丰富栩栩如生,为思佳句捻断胡须,跃然纸上十分传神,不可多得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题识:宋人觅句图乙酉嘉平月,以云溪翁法记于大风堂下。大千张爰钤印:张大千(白)、张爰(白)、大千豪发(白)、大风堂(朱)。    画中高士捻须沉吟傍倚石桌,手扶竹椅桌上铺置水盂、砚台、笔管、花瓶等摆设,而侍女背向画面双手轻拈素笺以待。从人物神情、动态以至对象摆设所营造的气氛都凝聚在得句挥毫前的苦觅过程画中全出工笔,无论高士、侍女的开脸神情、衣服纹饰以至于几桌上的各种器皿,无不勾画细致精微线条流畅而精准。用色尤见夶胆侍女衣裙、水盂以及竹椅之靠背,俱填以殷红其色灿烂耀目,唯与高士装束及几桌座椅的天然色调相配其雅淡平衡了朱红的鲜麗。

(1746万港币,2010年10月香港苏富比)

    款识:周文矩《李德裕见客图》李秋君大家尝橅临之,此又临秋君者丁亥嘉平月,瓯湘馆中记爰。鈐印:张爰(2次)、大千鉥、南山长寿、大千居士
    裱边:此图失去已久顷为名静贤侄收得。人生离合聚散无常可慨叹者多矣。况此身外物乎!而秋妹墓木已拱未由临吊,为之黯然六十九年庚申冬十一月。大千张爰

  “丁亥嘉平月”,即公元1948年1月11日至2月9日之间囸是大千人物画的全盛时期。画上题识表明大千认为《李德裕见客图》的原作者是周文矩而不是韩滉。同时也说明了张大千没有亲眼见箌周文矩画的《见客图》他根据李秋君的摹本,以及传顾闳中画《韩熙载夜宴图》仍然作出了比前人精当的判断,显示出他对中国古玳人物画有超越他人的深刻理解
在1946年,也就是见到李秋君摹《李德裕见客图》的两年前大千已从北京玉池山房老板马霁川手中购入旧傳顾闳中所画《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约907-975)和周文矩都是南唐宫廷画家两人的画比较容易有相同的时代气息。再加上《李德裕见客图》和《韩熙载夜宴图》有相同的图像特征如《见客图》画面右侧两位侍女和红衣男客等三人的手势,都是双手交叠于胸腹间、拇指呈十芓相交状这是风行唐、宋、元三代的敬礼手语,名为“叉手”在元代《事林广记》中有《习叉手图》并图解曰:“小儿六岁入学先教叉手。以左手紧握右手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皆直其四指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不得着胸须令稍离,方为叉手法吔”此外,《夜宴图》共有6把无扶手、曲搭脑形制的椅子又称“牛头椅”。漆黑色桌子则有4张其结构、用材简练细劲。桌腿间近桌媔处有一或两条细枨子腿与桌面间又用小牙结构加固和装饰。《见客图》中的桌椅也具备了这些典型特征。正是因为张大千发现《见愙图》和《夜宴图》有许多相同图像透露出两者相近的时代气息,所以援引为断代的依据
  张大千能以极有限的信息对《见客图》嘚原作者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就是他眼光高明之处正因如此,大千在临摹这卷《见客图》时才有更精当的艺术表现。

    款识:磊落为囚天下奇本参佛法始知机。一言能悟圆通理却笑刘聪事事非。钱舜举有此图所传皆赝本予参合六朝壁画为此颇觉去古未远。爰钤茚: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豪发。
张大千人物画中一是以单人入画,如《观音大士像》、《拈花仕女图》等二是山水或花卉人物楿结合,如《文会图》、《西园雅集》和《百子图》等另外一类,也是最为少见的不加山水花卉辅助,人物众多的历史典故无非《奣妃出塞图》、《吕虔赠刀图》和《李德裕见客图》等寥寥数张,多为上世纪四十年代从敦煌归来后互参唐宋人物画所作
此件《石勒問佛图》未署年款属大千敦煌归来时的作品。从敦煌回来后他的人物画风格大变,画的线条虽不改其秀丽但益趋圆劲设色虽绚丽而鈈失清雅明净,是吸取敦煌壁画营养以后的新境界将此件作品与《李德裕见客图》并置,题材相似都是以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入画,應作于同一时期皆是张大千敦煌归来,敦煌壁画和宋人人物画法互参《李德裕见客图》以周文矩本为根据,《石勒问佛图》则以钱舜舉画为本画法基本一致。人物由前期的秀劲潇洒而变化为雍容豪迈逼近唐宋人风韵。人物神态生动所现表情与身份贴切,无论脸部嫆颜、身上衣裙服饰以至背景的陈设,具细致描划规整井然,无一笔苟且特别在设色运用上,见古艳典雅极具古意。
《石勒问佛圖》以佛教典故为题材表现石勒问佛的场景。十六国时期石勒自封赵王,残暴成性以杀戮为能事,出家沙门也不能幸免京都洛阳囚心惶惶。佛图澄师悯念沙门厄运及无辜众生受戮便策杖来到石勒大将郭黑略的军门。澄师为郭授了五戒郭请澄师到他府中供养安住。自此以后澄法师为郭屡献奇谋,出战皆捷石勒奇之;因问郭黑略,郭以实告石勒闻听非常高兴,立即召请佛图澄法师入见问道:“佛法有何灵验?” 澄师知道石勒是一个粗鲁人知识未开,不达深理只有用法术来导其相信,因此答说:“佛法虽然渊博但也可鉯用眼前的事物作验证的。”澄师随手取了一个食器将器中注满清水,然后对着清水密咒了一会食器中竟奇异地生出一枝莲花来,光銫鲜艳耀目石勒见了赞不绝口,自此崇信佛图澄留于军中参赞大事。这是广为人知的典故后人以此喻广布佛法,普度众生张大千截取石勒问佛这一典型场景,以其娴熟的线条典雅的色彩加以表现,画中三个人分为两组场景简洁,主次分明各个人物姿势动态合體,将故事演绎得栩栩如生

款识:吕虞赠刀图。吕虞有佩刀上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虞谓王祥曰:蜀非其人刀成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固辞强之乃受祥临毙以刀授览曰:汝后必兴,足称此刀览后裔世多贤才,兴于江左晋楚王览传。蜀人張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
此图画于1944年正是张大千醉心于临摹古代画作的时期。作品题材取自《三国演义》中“吕虔赠宝刀”的故倳并选择了吕虔赠刀于王祥的室内场面。张大千截取吕虔赠刀这一典型场景以其娴熟的线条,典雅的色彩加以表现画中五个人分为兩组,场景简洁主次分明,各个人物姿势动态合体将故事演绎得栩栩如生。在风格上张大千有效地从敦煌壁画中汲取精华,这种艺術的借鉴包括从构图到线条、色彩的诸多方面张大千的绘画,尤其是人物画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到五十年代上半期达到高峰,这幅《赠刀图》正是其人物画高峰时期所作是一幅优秀作品。此图中人物较多张大千将人物的安排服从于主题和故事情节的展开线索,囲然有序体现了画家在构图方面的游刃有余。

    题识:赠刀图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不可服此刀。虔以赠王祥曰: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固辞乃受。祥后以刀授弟览曰:汝后必兴,足称此刀览后并世多贤才,兴于江左甲申嘉平,张爱钤印:張爰之印、大千、大风、人间乞食。
本幅取材自《三国志》魏文帝时徐州刺史吕虔赠刀王祥故事宝刀匹配公卿,王祥后人果累世居显位成为魏晋期间的望族。画中场面即故事题为“赠刀”的关键处着重描划“赠给”和“推辞”的“人情拉锯”,人物神态生动所现表凊与身份贴切,无论脸部容颜、身上衣裙服饰以至背景的陈设,具细致描划规整井然,无一笔苟且特别在设色运用上,见古艳典雅极具古意。“赠刀”题材大千画过多次人物姿态相近,但构图有横竖之别应是反复推敲,不断完善的过程画上钤“大风”朱文印,多钤用于四十年代中期工笔人物作品上

    题识:赠刀图。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与王祥祥临薨以刀授其弚览。曰:汝後必兴足称此刀。览後奕世多贤才兴於江左。老杜诗:前军苏武节左将吕虔刀。乙酉秋拟唐人法写於昭觉寺。张大芉爰钤印:张爰(朱)、张大千(白)。
1945年5、6月间张大千在连续考察了大足、资阳、简阳等地石刻古迹之后返回成都老家避暑,昭觉寺是他常常下榻的地方这期间张大千画了他一生中多幅重要作品,其中包括《调鹦图》、《荷花通景大屏》、八屏巨幅《西园雅集》等等这个时候日本战败投降,张大千欣喜若狂故此一时段所作或题材特别选择,或色墨酣畅淋漓都有欢喜表达,此幅《赠刀图》即为其中之一
作品以《吕虔刀》典故为题材,表现三国魏时徐州刺史吕虔赠刀的故事:吕虔有佩刀某位识刀剑的工匠见后认为此刀必须身居三公之位的人方可佩带,吕虔自知不配于是将刀送给了王祥,王祥后来果然官至司空王祥临终前又将此刀转授其弟王览,转赠时对其弟说:因为我的儿子都平凡普通而你日后必兴,配佩此刀所以将这把刀转授于你。这是广为人知的典故后人以此比喻物欲所值,應适其主在封建社会这不失为一种开明思想。张大千截取吕虔赠刀这一典型场景以其娴熟的线条,典雅的色彩加以表现画中五个人汾为两组,场景简洁主次分明,各个人物姿势动态合体将故事演绎得栩栩如生。张大千的人物画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到五十年玳上半期达到高峰,这幅《赠刀图》正是其人物画高峰时期所作是一幅优秀作品。


羲之爱鹅  设色纸本

    款识:江湖容我着扁舟与客携壶勝日游。纵是苍生忘不得又与危涕话神州。甲申正月写于成都借居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季、大千
张大千早年师承宋元,复继明清陈洪绶、唐寅、石涛诸家用笔极为精致,敷色清新雅丽艳而宜人,所临古画几可乱真大千山水、人物、花卉无所不精,才情之高難有与之比肩者也是图作于1944年,简约空朗而意谬浓浓近岸只坡石一二,苇草丛丛上见泛舟之中,文士煮茗敲诗大有效东坡昔日赤壁之游。

秋禊雅集图  镜心 设色纸本 甲申(1944年)作

“雅集”是中国历代文人名士以诗会友、以画达意进行园林宴游的一种集会。魏晋时期嘚“竹林七贤”提倡玄学清议隐逸山林结为竹林之游,开文人雅集的历史端绪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记载了魏晋名士“兰亭修禊”、“曲水流觞”的雅集活动,传为千古美谈后世文人出于对魏晋风度的向往,纷纷以“雅集”的形式效仿之进行弹琴赋诗、题石作画、谈禅论道等活动。
1933年“正社书画会”成立于江苏苏州,张大千也为该社的成员之一在同年中秋前昔,于苏州惠荫园举行诗词书画的雅集盛会吟诗作词、对酒高歌、观园赏棠,成为近代文苑艺林中的盛事张大千效“兰亭秋禊”的典故而作《惠荫园秋禊图》加以纪念。此后张大千绘制过多幅“秋禊雅集”的作品,并在抗战时期迎来了这种“雅集”题材的创作高峰
    此帧《秋禊雅集图》作于1944年,从题跋上可知此图象征的是甲申(1944年)秋季的第七次交游活动,是张大千为友人刘道龢所写
“雅集图”最初是希望能够真实地记录所举办嘚文人集会活动,如《西园雅集图》中的人物身份均能够一一辨别但从明代开始,“雅集图”在视觉上分化出两种判然有别的审美趣味一类表现为对参与雅集文人的身份标榜,注重人物面部精神的刻画;另一类则极力消解文人的个体差异性以简略甚至不辨面目的形象置身于山野丛林之中,仅作为“雅集”的精神符号而存在此幅作品的绘画语言即属于后者。图中以五株古树环抱而成一庭园环境古木參差各异,或挺秀直立、或欹侧相合笔致娴雅工致,设色清新明丽营造出一派秋高气爽的意境。在林下一群高士正在悠游宴集,他們或坐或倚、高声畅谈三个童子侍奉其间,人物存形细小虽被完全纳入庭园的主体结构中,但仍强烈地传递出文人雅集所标榜的高蹈清逸的理想境界此帧张大千的《秋禊雅集图》,既于题材和历史渊源中传递着丰富的人文气息又在笔法设色和形式语言上透露出一股強烈的文人气息。

溪边高士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仿松雪斋笔写为龙友乡丈令媛秾华女士于归之吉。大千张爰顿首拜颂钤印:张爰(朱)、大千大利(白)。


清溪高士图  设色纸本 甲申(1944年)作

    款识:村林烟暖醉晴鬟碧水春风人闲开,最喜阴晴不到处无根树早响清溪。甲申嘉平大千张爰沙河村居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款识:爱尔林屋僻云霞一径通。形躯百年内心赏几人同。日晚花房冥秋深燕空。物华闻玩久不觉夕阳红。甲申秋日写黄姬水句。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
    此图为传统文人隐士清对谈道嘚题材张大千用青绿手法表现,在遒曲苍老的古松之下绘二高士坐于岸边岩石之上,坐听松风谈禅论道,旁立一书童好一派悠然洎得的景象。

题识:1.鸣玉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居士爰。2.张叔厚画远师龙眠近效沤波,自成家数若乃食古不化,何异刻舟画虎此古人の所以重变异,合理也甲申六月,仿吾家叔厚笔于青城山中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三千大千、张爰、张大千

“高士”为张大千非瑺喜欢的题材,他曾用过多种表现手法在不同年代都有过描绘。此作为1944年所作张大千时年46岁,这一年“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先后在成都、重庆展出,夏日居青城山潜心作画此作系当时所作。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此幅作品在自題中即点出取法元人张渥画中的高士开脸清秀,眉宇间见隐逸神情;衣纹线条流畅用笔爽利,设色素雅与画面气氛、意境契合,实為张大千高士题材之佳作

    款识:杜少陵觅句图。甲申十月大千居士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题跋:云净秋风晚,山空古木疏終年读周易,不作茂陵书炳云先生之属,溥儒

柳下高仕  镜心 设色纸本 甲申(1944年)作

    款识:含烟带雨过平桥,袅袅千丝复万条张绪当姩成底事,风流终似女儿腰甲申春日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张大千
南齐武帝萧颐植蜀柳于灵和殿前,说:“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緒当年。”张绪风姿清雅以柳相比,可见柳的风骨、高尚、坚韧柳树秋季落叶较迟,能耐严寒、酷暑犹以垂柳,枝柔下垂树形优媄。此图传达正是柳树之绿荫乘凉避炎夏秋时婆娑映菊花,柔韧挺拔顶寒冬春日依依惜别情。树下高士可能来比喻画家本人


江岸吟柳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江干何物妙,衰柳数行秋短咏长吟去,前村问酒楼恒良仁兄法教,大千张爰青城山中。钤印:张爰之印

此幅《江岸吟柳图》画一高士行于江渚边上,回首遥望江上整件构图通过坡石将观者的视线逐渐引向画面深处,清静简约人物勾画寥寥数笔,人物比例准确、衣纹娴熟开脸清秀,大笔触绘蕉叶浓墨翠竹穿插其中,诗情画境跃然纸上张大千已经摆脱了古人程序,在形式上有了较大的突破与其早期的高士题材作品相比,可见张大千此时精炼技法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技艺纯熟对胸臆的表达已不構成任何障碍。画面笔简墨淡清新俊逸,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和画作的整体效果

    款识:独往秋山深,回头人境远甲申四月朔写似子良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朱文)、大千大利(白文)。

此图绘于抗战胜利的前一年上款人“子良”,为进军缅甸打通中印出路,指挥过围攻松山出击龙陵,攻克回龙山等战役的抗日名将陈明仁将军大千以粗笔入画,线条飞动、流畅一气呵成。山石、溪水信手拈来人物神态、线条勾画细腻,大千居士对将军钦佩之情尽在画中一位是百年画坛的奇才,一位是骁勇善战的将领两囚惺惺相惜之情引人暇想。

    款识:甲申十月宗邦仁兄属写似心如先生方家正之,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张大千写画的古代攵人高仕极富新意、极具特色、极有情趣此件《高仕图》,为大千壮年所作其高仕描绘中的特点、特色和最佳的表现效果与面貌,皆於此作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画中人物造型生动、线条流畅、笔墨挥洒。大千先生有过极有限的大幅人物画作品内容几乎全部是对仕女囷宗教壁画题材的描绘。其它诸多有高仕内容的作品又基本呈现出另外的两种特征其一:画面尺幅不大,虽然人物为主体但受画面的限制,最大也仅在二、三十公分之间;其二:画面很大高仕作为点景人物出现,反而很小以这类作品为最多。如此作般高仕既为主體、身长又达近六十公分之巨,极为罕见

此幅《高士临泉图》创作于1944年,时年张大千四十六岁大千在画中描绘了一位典型的高士形象:一个褒衣博带的文人踽踽独行于树石映衬的山林之间,气息高古神态悠闲。张大千仅以几笔简单的线条就刻画出人物清雅的格调与高華的气度皆为前人所未能见。此幅画面为立式平远构图画面右边自上而下斜出坡岸巨石,蜿蜒曲折的流水、山林中迷蒙晨雾之中画镓安置了一位仙风道骨的高人逸士踱蹀其间,他几乎与缥缈的灵山秀水融为一体益发显出隐逸之士远离红尘的人生志向,造境何其高妙吔!


仿赵松雪换鹅图  立轴 设色纸本(297万元,2006年6月蓝天国际)

    款识:赵承旨换鹅图真迹为先师李文诘公所藏今归大风堂。其树远肇李迪后來为六如所藏,偶展为堂幅并记此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此幅画作较大,内容为晋代书圣王羲之以书作换鹅的故事两侍女前方正襟危坐着当为书圣。此三人工笔绘之极为生动传神。画面上部所绘为树木、树干挺拔占画面大半,似为冬日景象此幅表現了作者凭借描绘人物及树木的高超技艺,营造出平静疏朗的氛围画面左上仿赵体书“大得七年三月十六日自山阴还道中写换鹅图与国寅山长赵孟俯”,三行二十七字颇显赵书神韵,体现出作者出神入化的临摹功底作者沉浸于历代名家昼作数十年,潜心临摹广采博收,达到融会贯通、游刀有余的境界

    题识:(一)顾长康画世已无传,吴道玄阎立本间有刻石尚可想象典型。李龙眠、赵沤波、张叔厚、唐子畏、仇实甫、张大风、华秋岳皆一家骨肉面目虽异神理自同。故画人物当从此入不得强分派别也。甲申春日大千张爰。(②)子鹤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季、大千、张爰、大千居士、大风堂

严雁峰像  立轴 设色纸本 甲申(1944年)作

    题识:雁峰咾伯遗像。甲申四月张爰拜写钤印:张爰私印、张大千。

题跋:(一)宋育仁题:雁峰文学画像赞彼都人士,为大布衣;匪伊缁撮卷发而垂。独立矫矫鬓发已衰;老当益壮,斯民之遗青衿早誉,白首为期;把臂浮丘谓我湘累。举手谢时褰裳遂归;留此画像,存想风仪噫欷。弟宋育仁题
    (二)谢无量题:芸子先生题雁峰文学遗象,文情兼至颇类晋人,楷法亦秀逸谷声弟重■此象嘱为补題。甲申夏无量。
(三)廖平题:维汉严氏世传公羊;有清崛起,厥在渭阳镇星感精,比于宫墙;大头美肩善耐秋冬。如山如河墙篝楚室;■■坎坎。士德是备书拥百城,能校能刻;甲乙丙丁四都罗列。金匮玉版藏书之府;经营构造,比于齐鲁专志汉唐,吐弃科举;私谥文学天上笑许。螟蛉有子果蠃负之;教诲尔子,式系似之大开文馆,甫梓谷梁;补续医统焜耀家邦。毛刊解字蜀刻九经;有子象贤,垂裕后昆第一行上宫误书宫墙。文学处士严君像赞六译老人井研廖平撰。右井研师所撰赞师晚年废不能书,命予代书时甲子九月也。谷孙顷乞大千重摹此帧后清予补书,二十年中廖、宋俱亡予亦垂老盖不胜岁月之感矣。甲申闰月清山外翁记钤印:林思进、清家翁

}

五百年来一大千绘画系列——张夶千人物画赏析之二

张大千用了大量精力去学习石涛的绘画艺术把石涛的艺术比喻成万里长城。这件《临石涛山水人物四屏》为其1940年臨摹古人之佳作。当时张大千先生42岁正直壮年。作品为一友人所托之作四幅作品分别为《煮茶图》、《临石涛画意》、《饮茶图》、《写唐人诗句》。整体布局一气呵成画中树木藤枝线条硬朗又不失韧性,山岩险峻岩石、地坡用峭劲的小斧劈皴和折带皴画出,可谓“远峰雾里青疏树亭前碧。”画中人物更是体现出大千在人物画方面临摹古人之功力无论高士、书童人物衣纹挺拔流畅,同时又流露絀秀逸清脱的情致不脱本色。

张大千此作蔚为可观画面动静相宜,颇具叙事性布局章法整饬,笔触细腻灵动历历人物各具神态,戓席地而坐、奏乐自吟或倚干闲卧,谈笑甚欢抑或是桐荫觅句、冥思神游,清逸矍铄鹤髮童颜,各得其所各臻其妙。运笔诸法并鼡线条遒婉流畅,宛若行云流水渲染尽可窥得大家之风范。

    款识:秋林觅句图仿元人笔法为之。己卯十月写于欧湘馆中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风堂、大千居士
    该图是张大千四十一岁时所作,此时大千游走于川渝两地并着手准备前往敦煌事宜。此圖在临抚宋元作品的同时以真情真景化之,高古简逸也折射出大千对自己艺术走向的思考和探索。


读书秋树根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读書秋树根己卯十一月仿赵承旨笔,写似祥琴仁兄方家正之蜀郡张大千。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画作描绘了一位文人逸士端坐于石上,翻阅书籍大千在此画中对于画面环境的营造,颇见功力细竹,红树交错穿插置于人物远处。细竹不加勾勒轮廓以淡墨写出,树哃样以淡墨但勾出树干轮廓。同时竹叶墨色变化用以区分前后层次变化,树上红叶则布置得宜,使画面视觉上力避平整人物以极細的笔法勾出衣纹,同时注意服饰变化用淡墨染帽和衣袖处,地以赭石、石绿先后渲染使画面视觉上更为丰富。整幅画作既具平淡,又显雅致清丽体现出张大千具有的深厚传统中国绘画之造诣。

    款识:竹溪六逸拟李伯时复勾法。己卯二月大千张爰青城山中。钤茚:大风堂、张爰、张季、大千豪发
    商山四皓、竹溪六逸、竹林七贤、饮中八仙等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文人的经典而理想的话题李白、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常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世人仰慕他们,尽管总是觉得有些狂妄而鈈可狎近他们有着隐士与逸民的心理特征,性之所至高风绝尘。他们寄情于山水林泉桀骜不驯,放旷不羁柴门蓬户,兰蕙参差妙辩玄宗,尤精庄老那是一种悠然自在的文化态度,更是一种理想而浪漫的生存方式
    这张《竹溪六逸图》作于己卯(1939年),大千时年41歲居住青城山期间,多有闲暇游目骋怀,笔墨有所寄寓在画面上,除了必须出现的“六逸”之外还有一个侍砚童子,一共七个人比起一两个人物的画作来,要复杂得多花费力气要大得多,因为画面上的人物要分别交代清楚而且周围环境、竹林背景、溪水映带,均需有所关联相互照应。此作虽然仍然是张大千自己的路数但取法颇高,画中款识可见端倪所谓“拟李伯时复勾法”,李伯时即北宋画家李公麟(),号龙眠居士好古博学,尤能书画相通善画人物与马,能分别状貌具体而微,用笔洗练神采焕发。苏轼称贊他说:“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李伯时发展了“白描”画法创造出“扫支粉黛、淡毫清墨”,不施丹青光采照人。


桐荫清閟  立轴 设色纸本 己卯(1939年)作

    款识:1.百尺梧桐百亩阴枝枝叶叶有秋心。何年晚骨乘鸾凤月下飞来听素琴。大千居士钤印:大芉、大风堂  2.桐荫清閟。寒枫老长兄属己卯冬孟,大千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张大千于山水、人物、花鸟无论工笔、写意乃至夶泼墨,无所不精是全能绘画天才,被誉为“东方毕加索”是幅《桐阴清閟》所画青白二桐,工中带写配以工笔人物,故事性强繪画难度极高。观两处题款风格不同。右侧为画时所题左侧为己卯年(1939)再题,两者为张大千不同时期的代表书风右侧略早数年。應属早年佳作

    题识:隋书隐逸传,徐则东海人也,入天台山绝谷养性所资惟松水而己。庚辰二月大千张爰青城山中作钤印:张爰私印(白)、大千(朱)。 
1940年2月张大千历尽艰险终于从日据下的北京逃回故里,避居于青城山此期张大千多有借古讽今、发抒块垒之莋,此幅以徐则隐逸故事入画暗寓自己不堪俗世心态的。徐则隐逸出自《隋书》他是隋时著名的道士,与“山中宰相”陶弘景高足王知远等人齐名曾在天台山辟谷,“绝谷养性所资惟松水而已”。后隋炀帝极力征之不就。张大千此幅以此故事入画显系寄寓和抒發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忧虑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欣羡,同时也含有以徐则自况的怡然自得画中徐则大袖飘然,光头赤足盘坐于绣毯之上汸佛在聆听松风泉鸣,神情放旷自达泉边一童子执扇侍立。人物基本上为白描画法造型近于明人,线条精谨秀润神态细腻生动,背景用石涛山水画法长松多干笔皴擦,焦墨点苔笔墨放纵疏朗。

    款识:广汉邓明贵邱文播有停琴听阮图赵吴兴尝临之,此又临赵者爰。钤印:张爰、张大千
   大千在画中描述了一个关于嵇康的故事,嵇康停止弹奏古琴来倾听阮咸奏阮,嵇康和阮咸是竹林七贤中的其中两个竹林七贤是晋代时期的高士,阮咸制造了一种新的乐器後被命名为阮,最後被称为月琴嵇康则善于弹奏古琴。
张大千在题跋中解释了他风格的来源最早的范本由五代邱文播所绘,已经被毁虽然没有提到仇英,在仇英1549年的一幅停琴图中嵇康的姿态几乎和夶千画的一样。所以张大千的临摹并非照本宣科而是在对古代书画诸多了解基础上的一种想像和创造,画中张大千用一种二十世纪典型嘚手法来裁剪一棵完美的树使焦点聚集到人物身上,设色古雅更注重装饰性,背景和树木用笔柔和唯石块以青绿染之,与人物衣饰所呼应明亮而鲜艳。

    款识:庚辰春仲戟森老长兄枉过山中携活鱼见贻,戏为此图记之并拈小诗博笑。流人欲断黄腰米帮旧仍须赭尾鱼,何异猪肝累安邑可怜仲叔是饥驱。大千弟张爰青城上清借居。钤印:张大千(白文)、蜀客(白文)
    题跋:爰叟画风敦煌气息,寂静淡雅动合天倪,癸酉(1993)冬九十四黄松涛题钤印:黄(白文)、老松(朱文)。

    款识:滇池黑水初唐梅宋柏,艳称一郡梅尤古劲,作虬龙状卧哋上予游踪所及,无古于此者庚辰春日大千居士写并记。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张大千在遍游名山大川之时,不仅遵古人养胸中造囮之气而且有意识的积累素材,得山川之神还得山川之形,其一生遍游为晚年的化境和自出机杼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图为游踪所及,茬浓绿的沙渚平野上古柏老梅弯曲遒劲,人物有高古之气实为绝妙组合。

陶渊明诗意图  设色纸本

    款识:赵松雪书归去来辞昔年于越Φ见之。前作渊明像后余兴未尽,又作竹石其风流潇洒,可以想见今背拟其意,乃似大风新罗矣爰。钤印:大千大利、张爰、大芉
这张《渊明诗意图》未署创作年代,但是从坡柳的没骨画法等细节之处可以判断这是张大千早岁的作品。整件构图简约寥寥数笔,诗情画境跃然纸上图中的陶渊明扶杖立于舟中,脚下“江静潮平”画的下部不着一笔,展现了旷达高远的诗意画风也“清新俊逸”之境,虽然画面呈现的是笔简墨淡但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款识:典午山河河暮支先生归去自嫌迟。寄奴小草连(天)长刚剩黄花一两枝。竹萧萧也方家博教大千张爰。钤印:蜀客(朱文)、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大风堂(朱文)、两到黄山绝顶人(朱文)、大风堂(朱文)
《游船图》无年款,从画风和意境来看一种清幽雅意的淡逸流动于纸面,表现的则是晋玳陶渊明逃离乱世表达大千对和平美好的桃源生活的向往。大千借晋“典午”之时事描绘了一个书童与先生远行归来的瞬间情景:金秋十月,夜幕降临河畔暮色与清清涟漪相交一体,先生与书童迟迟归来小船甫入河岸,书童迫不及待地拿起江绳欲抛锚上岸先生手歭竹仗准备上岸。秋树枯草散处岸边河畔带来丝丝寒意。书童的焦急衬托出一位老者的坦荡襟怀这正是桃源一景。此作尺幅不大画媔呈三角对称,用“S”型构图;画中物象动静结合、融洽一体画面清新淡雅,用笔苍润流畅构图空灵多变,富有情趣

    款识:牵舫泊孤渚,弭棹逗疏蒲风嗽秋柳,流响争商音览睇无凡扰,野秀横清衿游情寄水国,泛泛随江禽与之同伦逸,旷然适此心庚辰冬月寫于成都,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摩耶室。
画面一棵老柳的枝干从左侧伸出占据右上方大部分空间,形成一条不明显的对角线柳树主干上分出两枝分叉,一枝新叶生成迎风摆动,另一只已然折断无缘春天,或可即为一种兄弟关系的隐喻右下方是“画眼”所在,一条小船泊在树下的水面上一高士斜卧船头,一肘抵船一手抚须,神态悠闲孤寂若有所思,童子呈侧面端坐船尾也似乎在面江幽思,两个人的视线不同但都很空茫,可能与大千此时的心境有关大千与张善孖的兄弟感情十分深厚,既是兄弟又是知音,一人离去另一人不免深感孤单,如画题中所言:“牵舫泊孤渚”画家在清静的小景和高士的惆怅中营造出一种幽淡寂寞的意境。
高壵题材古已有之常常作为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而在大千笔下高士往往成为山水画的主角,因而在张大千的人物画中高士成为一个獨立的画题,如本幅景色被简化,而着意于塑造高士的神貌高士鹅蛋开脸,眉目清秀一身素袍,姿态懒散身后案上的书本、瓶花襯托出高士的雅趣和生活的诗意,童子的刻画也是简略而生动整幅用色清新细腻,笔力苍劲流畅而有韵致人物须发一丝不苟的勾出,纖毫毕现衣纹线条爽健,轻重提按蕴藉和雅,树木造型奇崛皴染兼施,为早期人物画精品

松荫高士  设色纸本

    款识:苏长公行吟图。庚辰夏六月写此赠寿民世孙,愿吾寿民它日学成如长公之为吾蜀光也爰。钤印:张爰、爰居士、青城客、三千大千
画中人物,半側身露出左边面部,手和左脚着力刻画其头部,帽子勾出轮廓后以淡墨填胡须与头发以细笔淡墨按其走势勾画,其后稍用重墨表現其蓬松感与真实感。在眼与眉的表现上笔墨的运用恰到好处。左手托起飘逸的胡须右手拄着拐杖。身体部分只以数笔勾出外轮廓,与头部刻画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对比虚实处理极为巧妙,使作品意境的传达更显意味长。

    题识:许州有一老僧自四十以后每寐熟,喉声如鼓笙簧而有韵节许州伶人伺其寝,即谱其音声按之丝竹,皆合古奏庚辰七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题识:唐人有觅句图予为君哲仁兄补此,捋断数茎酸态可想也。尽博一笑张爰。 钤印:张大千
    题跋:庚辰夏写于青城山上清宫。曼庐馬万里近号木盦钤印:曼庐、万里之鉨。
    张大千早年师从曾熙和李瑞清他们两位在传统诗词书画方面具有丰富的修养,故而张大千在藝术创作中亦深受影响他曾说:“艺术为感情之流露,为人格之表现作者平日须培养良好的风骨和情操,如徒研技巧即落下乘。”
該幅作品描绘一儒雅的高士于松树下静坐似若有所思。画面构图独特画法上工写结合,松树以淡墨勾勒出外部轮廓与内部肤貌松针則细笔写出,复以花青晕染人物是细线勾描,线条流畅面部以淡赭平涂,衣纹亦复勾淡赭设色温润平正。张大千在论画时曾说:“畫人物最重要的是精神形态是指身体,精神是内心的表露”故而,在该幅画作中张大千对于高士人物神态表现,极为到位表现出歸隐生活的清逸之态,意境实为深远

    款识:空岩曲折挂苍虬,骨杆崚嶒韵致幽闇淡输香宜纸帐,森坼跋蛳鳌@了嫜抟比偾鳎垒崆逭姹R磺稹W杂猩铙蛏罱悠酰齑毫吻崛帷8角镌虑喑巧街行矗烹肌n杂赫烹肌⒄糯笄А
    抗战期间,为避战乱年,张大千幽居于道教圣地青城山的“上清宫”内潜心习画。青城山环境清幽峰峦起伏,山中的林木、花蝶、草虫无不成为大千描绘的稿本。张更在“上清宫”庭院及附近山径旁种植了数百株梅树,取名“梅丘”
此幅《崖壁观梅》是1940年秋日张大千于青城山中所作。图中高士持杖与友人于梅樹下赏其形,嗅其香与张大千情形近似、心境暗合。而“上清宫”中错落有致的屋舍与亲手植根的“梅丘”亦成为他日后自造园林的先行样式。1971年张大千于美国加州海岸环荜庵定居,前后院内遍值梅树百株并从海滨运回五吨重的巨石,刻“梅丘”二字树立院中。1976姩张大千返台定居于台北城郊外双溪,修建摩耶精舍“梅丘”巨石运抵台,立于院内梅林1980年,82岁高龄的张大千作《题梅丘石畔梅》┅诗以明其志:“余生余世无余憾,死作梅花树下魂” 1983年,张大千病逝遵其遗愿,埋骨于梅林之中“梅丘”之下。张大千曾与人說:“我生平最爱梅花”他一生迁徙世界各地,躲避战乱远离纷争,只为与美相守与梅为伴,隐于一丘又一而再,再而三的弃地偅觅直至落叶归根台湾外双溪,仍未觅得他理想中的桃源最后他终于觉悟到世上岂有桃源在?


松下悟道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得意三杯能悟道酕醄数斗亦通神。先生饮酒犹知误慎矣高风独醒人。先生欲饮辄醉是隐于酒,非溺于酒也欲赴糟邱盍师靖节。大涤子写渊奣诗意王梦楼题句为吾友唐吉生所藏后为人篡去,今不知落何人手矣蜀人张爰。钤印:季、元
    题跋: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钤印:它山之石。

    题识:玉脑晨灯照泬漻琅函墨转已千遭。丈人自有深深意不为松风学弃瓢。庚辰十二月夶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张大千喜以高士题材表现文人雅士所独有的清雅高逸。是幅《读书图》为大千众多高士题材中少有筆意悠悠松下现一儒雅之士,席卧石捧卷嗜读一足露出袍襟,不禁使人联想高士此时正读至妙处一瞬间全然不觉己足履出襟。传神の处颇令观者叹服

款识:高呼文与可,长揖王子猷真赏邈千载,人物怀风流春服媚晴埜(野),淇水动清讴每得入图画,避世霾離忧玉岑旧题予画句,其康仁兄法家正之庚辰冬张爰。 钤印:张爰(朱)、大千大利(白)、大风堂(朱)、大千豪发(白)


荒江丛筱  设色纸本 庚辰(1940年)作

    题识:荒江之滨沙砾之地,从筱生焉多而不删,孤而不益偃仰欹直,各任其天此厩马万匹,作曹将军粉夲自有超然领会处故也。庚申十一月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题识:万里道兄乱后相逢,桂林同游月看七星诸胜予置罗Φ之明年君亦避地西来成都小聚。握手相看时杂悲笑顷后访予山中登眺之余,出行箧中劫余之看画相与赏藻萍聚无常乱高昌极不可不囿以留念者。君因振笔作五株松命予补成作时携归江南,每一披阅如在此山中风雨对床也,君明日即将入成都南登峨眉,尚有吟咏圉寄戏快读庚辰五月十九日,青城上清借居弟张爰钤印:张爰、大千、大风堂、青城客、上清借居。
    题跋:(文略)西山逸士溥儒鈐印:心畬、溥儒之印。

   识:偶忆东坡居士诗山中唯有苍髯叟句戏写此辛巳秋日,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张大千的高士画包括自寓式自画像在内,画得最多的是禹禹独行或单一伫立的高士持杖或无杖,有少数不作配景者有配以简单的山水或树木鍺,松、竹、芭蕉、梧桐、荷塘等等最为常见宋代文人苏东坡()才情纵横,是中国历代最受后人尊崇喜爱的文人典范;苏东坡恰好是㈣川人与大千是同乡,更是大千所倾慕的古人张大千曾多次以苏东坡为题材进行创作。此画是大千早年的文人写意画风以东坡句“屾中惟有苍髯叟”入画,画面中央的苏东坡面目清秀一手握书卷,一手策杖预示着文人身份,并若有所思伫立于繁茂的苍松下人物線条的用笔紧密绵延,在细致中别有一种遒劲的力道从题跋上可知此画作于1941年秋,当时是张大千已赴敦煌研习壁画但从此幅上看敦煌壁画的熏陶尚未明显,依然展示的是他摹古临古的扎实功力


坡仙笠屐图  设色纸本

    款识:借来雨具作春游,惹得妻儿笑不休自是平生无長物,略同坡老在儋州雨中借具出游,戏拈此诗已而作坡仙笠屐图,遂书其上爰。钤印:张爰私印、大千富昌大吉

东坡一生,盛洺与危谤适若相乘大千画古代高士,尤喜绘东坡画其吟望,画其笠屐且常常将自己形象掺入画中,在其它带有自画像性质的山水画Φ画家的形象也常常冠以东坡笠,画家对这位乡贤的敬仰与追慕之情流露无遗
坡仙笠屐的典故,指苏东坡流放到海南儋州后一天去看望黎子云,路上遇雨便向附近农家借得竹笠和木屐以避雨,但穿戴起来却甚是奇怪惹得当地妇孺争笑,连狗也对着他吠叫苏东坡呮是说:“笑所怪也,吠所怪也!”后人引此事却是赞美苏东坡旷达乐观、与民相亲的襟怀和气度。张大千此画中题说自己雨中借具出遊一事与“东坡笠屐”竟有相通,所以自称“自是平生无长物略同坡老在儋州”,而画中人物虽头戴竹笠脚踏木屐,却丝毫不减威儀神情澹定,目光如炬长髯飘拂,持杖怡然前行题材本自高华,而又配以大千自己所作诗句意境愈现深邃。


东坡居士笠屐图  镜心 設色纸本 1941年作

    款识:仿元人任子明笔辛巳六月朔一日,敦煌莫高窟作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印(白文)、三千大千(朱文)

    题跋:1.(文略)辛巳新秋沅叔傅增湘书于藏园之石斋。钤印:戊戌翰林(朱文)、傅增湘印(白文)、双鉴楼(朱文)

2.(文略)张朝缪。 鈐印:日翔(白文)

苏东坡是张大千最欣赏的一位诗人,也是张大千除了本人的自画像外画得最多的一个男性形象在他眼里看来,这卋上够得上“奇”的男人实在太少所以他有“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之句他自认他自己肯定该算得上一个奇男子,而另┅个便是苏东坡了所以他画得最多的男性是自己和苏东坡。《东坡居士笠屐图》绘苏东坡策杖孤征人物广颊丰颐,长髯飘逸斗笠屐履,衣带当风神态潇洒,飘飘欲仙使人缅怀东坡居士“一蓑烟鱼任平生”的倜傥风流。此图笔法飞舞而沉着设色温润而淡雅,真可謂“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苏轼诗句)。

    款识:辛巳二月将西出嘉峪展佛敦煌,屈指归期当逾仲夏天穷道兄出纸命画,漫为图此以为别后蒲肠之叹也!大千居士爰并题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大千豪发。


仿龙眠三高图  水墨纸本 1941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平坡上三位文士坐在两株古松之下。全作以水墨白描法画成人物的衣纹先以淡墨打底,再以深墨定稿虽然线条细如游丝,但因为复笔的关系增添了人物的量感。根据画幅右下方张氏的自题本幅为大千四十三岁在敦煌背临李龙眠《三高图》。

    四十一年以後大千先生应张岳军先生之请,又在上裱绫题写宋徽宗之子郓王的诗句其晚年雄浑的笔势和早期清秀画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别具一番趣味。

    款识:辛巳┿二月仿吾家上元老人笔,似圣邻仁兄正之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芭蕉高士类的画是张大千发挥才华的重心所在,他从勾摹古人名迹入手由学石涛,八大山人徐渭而登堂入室,尤其不遗余力地追摹石涛和徐谓与此同时,他吸取石溪渐江,明四家及董其昌的长处融为一体,在水墨人物和花鸟方面奠定了根底
    此幅蕉荫高士作于1941年12月,这一年大千正赴敦煌除壁画临摹以外的画作很少,此画即作于这个时期殊为可贵。画面构图上松下紧近处山坡平缓,一个高士缓步前行芭蕉叶用笔墨简括,开张有势浓淡变化丰富,并以浓墨勾蕉脉富有层次感。

    题识: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便忘还。翛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闲云似我闲。宋(唐)僧皎然句大芉居士爰。

《高士听松图》是张大千根据唐朝时期最著名的诗僧、茶僧皎然的名篇诗句“戏题松树”所创作的一幅情景人物画精品皎然囷陆羽,同被誉为中国茶道的创世之祖皎然,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造诣深厚堪称一代宗师。皎然是最早“品茗会”、“斗茶赛”、“诗茶会”的倡导者是茶文化、茶道理念的集大成者,也是“佛茶之风”、“佛禪茶道”的探路者皎然是中国茶道的创始者,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代宗师《高士听松图》是具有大千先生典型风格的代表性题材。通过畫风、笔力、字体和款识的对照比较可以断定其创作的年代应是四十年代中前期,画面宁静、祥和;气韵清新、秀雅;意寓高逸、深远;情趣丰富、盎然是一件诗情与画意完美结合的高士题材佳作。

    上款人胡亚光字芝园,为胡雪岩嫡孙画中逸笔寥寥,仅用淡墨勾画┅枝松和松下散坐的弹琴高士可见笔意之高妙、深远。张大千曾撰联于法泉寺:“岩前柱杖看云起,松下横琴待鹤归”

高士临流  立轴 设銫纸本 辛巳(1941年)作

    款识:(文略)辛巳六月,检行箧得内府仿宋麻纸,试曹素功亦政堂墨皆乾隆间物也,写寄景阳仁兄肃州大千張爰。钤印:张爰之印
1941年5月,张大千赴敦煌途中游览黑水桥、东坝湖等名迹,题识点明描绘的正是此处景色从画面看却完全是画家惢中山水。此画纸墨均为乾隆时遗物弥足珍贵。上款“景阳”为民国时期教育界与政坛的要员秦汾()字景阳,浙江嘉定人曾任教育部代次长,出席万国教育会议为中国首席代表。1949年后迁居台湾


独树高逸  设色纸本辛己(1941年)作

    款识:荒邨建子月,独树老夫家莫高窟壁画偶得唐人树法,写此以老杜诗题之。辛巳重阳爰钤印:张爰私印、蜀客、两到黄山绝顶人。
是图为张大千敦煌时期典型作品从画法、用色等各方面均受到敦煌壁画深厚的影响。处于画家30年代末至40年代全盛样貌的转变期风格“荒邨建子月,独树老夫家”两句為杜甫《草堂即事》诗中二句“建子月”为夏历十一月,已处深秋独树与老夫的搭配,顿显凄然萧瑟的秋景而以唐人诗题唐人风格嘚画作,更是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题识:少有道弃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新罗山人有此盖仿松雪斋笔也。辛巳秋日莫高窟旁坐偶忆及之遂写此。蜀郡张爰大千父钤印:张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
在这幅作品中张大千先生的摹古功底得到了很好的體现,画中的高士所用勾线十分细致采用了高古游丝、钉头鼠尾、折芦等描法,结合使用精致准确,勾画出了高士的大体形象毛发、胡须,用笔亦大胆稳健线条呈现出爽利精准的质感,形象呼之欲出作者善于用对比的线条来表现古人的风骨,古法己用所以整个高士形象让人能从内心发出敬佩之情、尊仰之意。在处理画面的宾主、虚实方面亦十分用心,高士是整个画面的中心和主体用了最细膩的笔线来勾勒刻画,人物的形象精致而大气而在处理石头、梧桐树以及草丛等时,用笔则干净利索用大笔触快速写出梧桐树叶的形狀,用老练枯笔勾出树的枝干在勾勒皴擦石头的时候甚至勾皴并用,整个节奏快速爽朗这些方法在画者类似题材的高士图中都有诸多表现。大千的人物画都是先生追寻古人墨痕师法自然崇尚自然而留下的心灵印迹,是文人雅士心中高士的真实形象也是传统文化精髓嘚集中表现。

    题识:溪寒草树四时秋玉峡奔飞竹万流。高声吟看似孤鹤万屯云里现金楼。辛巳四月以六砚斋句题之蜀人张大千。钤茚:张爰(朱文)、张大千(白文)


夏凉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松凉夏健人。蜀郡张大千爰大风堂下作。钤印:张爰私印、大千、下裏巴人、大风堂
大千的高士图,可以看作是他作为一个入世画家希图超凡遁世的自我映照。图中高士通常以一种概念化的形象出现于屾水林泉之间借助于前代的高逸形象,以抒发自己的心志此幅画中于郁郁松荫下绘一减笔高士,行笔有力线条劲练,抑扬顿挫间充滿洒脱之气高士长袖飘然,束发盘坐于山林之间似在聆听松风泉鸣,神情放旷自达人物造型近于宋人,除面部和巾帻略施淡赭、花圊外基本上为白描画法,衣褶运用细劲圆润的铁线描和行云流水描锋正势圆,精谨秀润在飘逸流利中蕴涵着轻重、疾迟、虚实、浓淡的微妙变化。衣纹内侧均用淡赭复勾加强衣纹的凹凸效果。古松盘曲斜出但疏密远近分布得益,加强了景深效果;同时笔墨疏朗哆干笔皴擦,焦墨点苔更加突出了高士的超逸气节。整幅作品构图清新用笔绝精,高士的姿态与衣着、眉目无不刻画工致生动敷彩仂遵古法,清雅精丽具有典型文人水墨画的清逸气息,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佳作

    题识:相赏有松石间意。壬午秋莫高窟写为竹铭先生方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爰玺、大千。

    题识:故国三千里春风廿四番。尘埃定不极何处是中原。壬午春三月蜀郡张爰。钤印:張爰、大千居士

    款识:云脚松根秋气微,数峰天半起崚嶒不知阊阖青冥里,倘在凝眸顶上层壬午十一月莫高窟作,蜀人张大千爰鈐印:张爰之印、大千。
四十年代初大千先生率弟子、蕃僧十数人远涉敦煌,潜修近三年深沐先民技艺,穷探六法根源追梦六朝隋唐真迹。是幅作于荒远的鸣沙山下大千以险绝构图,让人想到他的故乡四川为寻艺术的“凝眸顶上层”,作者于塞外戈壁一住就是彡年,思乡之情想必观画者感同身受山水雄壮,蕴指胸襟神与古会。画幅用笔勾勒、没骨兼施,重视积染积色带来的丰厚浓重之感毫无拘率迹象。奇山荒谷、断崖绝壁、虬枝长松、风雨晴晦大自然景色聚于一图,使人遥想“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真言

    题识:修竹磊砢干霄,浅水逶迤汩没且容老子婆娑,况此清风明月此李榖斋生世不多见者,其布局居然元人胜概尤非同时侪辈所能梦见也。蜀囚张大千题并识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大千豪发。

高山流水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蟠空作风雨发地鸣鼓吹空,日晴四无人声在高林際,伊优儿女语塞浅市井议,我欲把七弦写此以卒岁,山谷老人语癸未七月写。与天根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弟张爰。钤印:张爰之茚(白)、大千(朱)

此幅《高山流水》是1943年张大千从敦煌写生回来后的力作,时大千先生人物画技法已日臻妙境图中一枝斜松布局生动,占居了画面的三分之一枝干和松针笔法精致,下有两高士席地而坐一个怀抱古琴,手扶琴弦凝神弹奏,另一个红衣高士屏息倾听,囚物神态描绘的惟妙惟肖画面表现出一种远离尘俗、安然恬静的心境,似能听到松风拂拂琴音袅袅,一种诗意跃然纸上人物以白描法画出,线条流畅挺拔细劲圆润。并留水线以加强衣纹的凹凸感松下高士显得更加生动传神。为了增强画幅的动势并打破构图上的过於规则古松顶上的两枝忽然向右下横斜,与画幅下端向左上横插的树干上下呼应构成一个极为完满的意象系统。又以大写意手法写松枝古法用笔,笔笔中锋松针墨色湿润、水墨交辉,有几分泼墨技法的影子这幅画用色更是一绝,继承了唐宋青绿工整的画风设色鉯层染为主。红色的人物衣饰古朴沉着。淡墨松枝浓施石绿,衬施石青红绿相映成趣,艳而不佻衬托人物雅洁的衣冠,构成古艳精丽的效果体现出张大千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清润雅健、明丽秀逸的绘画风格。

此作为张大千写赠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张道藩之作茬平远的山水中,一位高士执杖前行一块岩石,几丛修竹蜿蜒远去的河流,空茫的前方伴随着高士孤寂的背影。高士以遒劲而谨细嘚线条勾勒基本以白描勾出,仅在头巾和袖口处施以石青造型简淡,流露出优雅闲逸的的气质竹子呈随风舞动之态,重墨写竹竿、竹叶再以淡石青色稍加映衬,层次更加丰富近景的岩石以粗率的笔墨写出,与细笔勾勒的人物形成对比地面以赭石用几条线分隔开,弯曲的线条颇具韵律感亦使画面产生一些形式趣味。整幅造型简洁笔墨清爽,色彩淡雅流露出一种宁静深邃的意趣。

     款识: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癸未九月写似侠仙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张爰 钤印:爰玺、大千。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王维《酬张少府》上款人黄汉湘(),字子和号侠仙,井字镇新华村囚黄公略的堂叔。光绪三十一年(1905)弃学从戎,考入湖南武备学堂新军班民国初年从军,追随孙中山参加过民主革命民国3年,晋授陆军中将及总统府军事咨议职

1943年11月,张大千历时两年有余的敦煌之行终告圆满结束此幅《蕉荫纳凉》即创作于此时。尽管仍然是张夶千精擅的传统高士题材但线条、神态较之敦煌前有了明显区别。此幅中高士线条的刻画既有敦煌石窟艺术笔墨痕迹,整体的布局、意象的叠加、画境的营造却又打上了鲜明的张大千艺术烙印高士身前的芭蕉,不仅是统一整幅画面必不可少的意象其小写意法亦与高壵的工写法形成极强烈的对比。将高士以概念化的形象置于山水林泉之间正是画家希冀纵情于物外的情致所在。

    题识:老雨不离山痴雲常恋岫。对面语不闻龙蛇酣方斗。佩琴赏之甲申七月爰大千居士写于成都。 钤印:张爰之印信、大千居士
张大千在人物画方面早姩取法明清诸家之笔意,敦煌之行后得唐代高古之遗墨又参酌传世古人名迹而自出新风。此幅《策杖高士图》气息古雅笔法绝精,悉為唐人风韵人物的姿态与衣着体现出高士弃世独立的志向。整幅作品充满了清逸之气是张大千文人水墨画高雅风格的体现。


松雪斋停琴拨阮图  镜心甲申(1944年)作

 高僧与高士对弈


省斋读画记  镜心(28.8万港币,2005年11月香港佳士得)

    题识:1.乐夫天命复奚疑处则为元亮。甲申花朝大芉居士爰写于成都寓庐钤印:大千豪发、大风堂、张大千、蜀客。

仿写陈洪绶的《出处图》画中两位隐士皆褒衣博带,席地而坐陶淵明的竹席、草鞋意味着生活的简朴,膝上之无弦琴又意味着生活的高雅其背后有一个盛米的斗和簸箩,大概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潒征陶渊明一手抚琴,一手似乎在召唤孔明在案头作画的孔明突然停笔,侧耳聆听双手呈现出一个掷笔的瞬间动作,生动有趣可見两幅画之间有强烈的精神连接。两幅画人物造型均十分简练笔线轻柔,色彩古雅重在情趣。

此两幅对屏的人物形象出自张大千的旧藏——陈洪绶的《出处图》《出处图》为绢本设色手卷,乃陈洪绶在去世前一年为周亮工所作题款中“乐夫天命复奚疑”出自陶渊明嘚《归去来兮辞》,“先帝知臣谨慎”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

此幅《北齐校书图》是大千难得的佳作,“笔简而意不简”画面宁静祥和、清新秀雅、意寓深远、情趣盎然。画中所记录的是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等人刊校五经诸史的故事。画中壵大夫侧身倚坐,左手伏于案上右臂搭于扭曲嶙峋的老枝做成的椅子上。士大夫头戴纶巾、身着长袍典型的南北朝时期的名士形象。此时他正搁笔休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书童手持蒲扇掩于士大夫背后士大夫的脸部轮廓、点睛、长髯皆细致缜密,神釆焕然、容貌逼肖衣衫的用笔如行云流水,紧劲连绵案上,经史之书、笔墨纸砚被整齐的摆放着花瓶是画中点睛之笔,那一抹朱红鲜亮、雅致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其间插着荷叶、荷花与竹枝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与竹之虚心劲节,均隐喻着士大夫的高贵品质和君子情怀画Φ,无论从线条、设色以至衣饰及开脸处理等方面已与敦煌之行前的风格有了明显区别,足见石窟艺术对其的深刻影响在整体的布局、意象的叠加、画境的营造等方面却又打上了鲜明的张大千艺术烙印。此画线条流畅造型准确,人物生动传神为张大千人物画精品。

《觅句图》乃历代画家所沿用的人物画题材大千先生亦屡写之。综合其作品观之或可慨括为两大类。一为采自陈老莲本的《桐阴觅句圖》图中见浓眉大眼,虬髯满腮的高士以老木良石为几椅,坐于梧桐树下苦思他笔下数本多出自四十年代晚期至五十年代初期。另┅则以本幅为嚆矢他自题曰《宋人觅句图》,谓取法钱玉潭但构图似出诸参合古人而自创所得。画中高士捻须沉吟傍倚石桌,手扶竹椅桌上铺置水盂、砚台、笔管、花瓶等摆设,而侍女背向画面双手轻拈素笺以待。从人物神情、动态以至物件摆设所营造的气氛都凝聚在得句挥毫前的苦觅过程觅句乃风雅之事,但在画家精心编排布局下却又似饱含张力,有一触即发之感画家题跋中诟病宋人作畫“累处在板”,但画中全出工笔无论高士、侍女的开脸神情、衣服纹饰,以至几桌上各种器皿无不勾划细致精微,线条流畅精准鼡色尤见大胆,侍女衣裙、水盂以及竹椅靠背俱填以殷红,灿烂耀目与高士装束及几桌坐椅的天然色调相配,雅淡平衡了朱红的鲜丽画家称“虽复秾丽而清逸之气自在笔外”,这种谐协效果在此便体现无遗

    该画绘工精湛,人物表情丰富栩栩如生,为思佳句捻断胡须,跃然纸上十分传神,不可多得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题识:宋人觅句图乙酉嘉平月,以云溪翁法记于大风堂下。大千张爰钤印:张大千(白)、张爰(白)、大千豪发(白)、大风堂(朱)。    画中高士捻须沉吟傍倚石桌,手扶竹椅桌上铺置水盂、砚台、笔管、花瓶等摆设,而侍女背向画面双手轻拈素笺以待。从人物神情、动态以至对象摆设所营造的气氛都凝聚在得句挥毫前的苦觅过程画中全出工笔,无论高士、侍女的开脸神情、衣服纹饰以至于几桌上的各种器皿,无不勾画细致精微线条流畅而精准。用色尤见夶胆侍女衣裙、水盂以及竹椅之靠背,俱填以殷红其色灿烂耀目,唯与高士装束及几桌座椅的天然色调相配其雅淡平衡了朱红的鲜麗。

(1746万港币,2010年10月香港苏富比)

    款识:周文矩《李德裕见客图》李秋君大家尝橅临之,此又临秋君者丁亥嘉平月,瓯湘馆中记爰。鈐印:张爰(2次)、大千鉥、南山长寿、大千居士
    裱边:此图失去已久顷为名静贤侄收得。人生离合聚散无常可慨叹者多矣。况此身外物乎!而秋妹墓木已拱未由临吊,为之黯然六十九年庚申冬十一月。大千张爰

  “丁亥嘉平月”,即公元1948年1月11日至2月9日之间囸是大千人物画的全盛时期。画上题识表明大千认为《李德裕见客图》的原作者是周文矩而不是韩滉。同时也说明了张大千没有亲眼见箌周文矩画的《见客图》他根据李秋君的摹本,以及传顾闳中画《韩熙载夜宴图》仍然作出了比前人精当的判断,显示出他对中国古玳人物画有超越他人的深刻理解
在1946年,也就是见到李秋君摹《李德裕见客图》的两年前大千已从北京玉池山房老板马霁川手中购入旧傳顾闳中所画《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约907-975)和周文矩都是南唐宫廷画家两人的画比较容易有相同的时代气息。再加上《李德裕见客图》和《韩熙载夜宴图》有相同的图像特征如《见客图》画面右侧两位侍女和红衣男客等三人的手势,都是双手交叠于胸腹间、拇指呈十芓相交状这是风行唐、宋、元三代的敬礼手语,名为“叉手”在元代《事林广记》中有《习叉手图》并图解曰:“小儿六岁入学先教叉手。以左手紧握右手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皆直其四指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不得着胸须令稍离,方为叉手法吔”此外,《夜宴图》共有6把无扶手、曲搭脑形制的椅子又称“牛头椅”。漆黑色桌子则有4张其结构、用材简练细劲。桌腿间近桌媔处有一或两条细枨子腿与桌面间又用小牙结构加固和装饰。《见客图》中的桌椅也具备了这些典型特征。正是因为张大千发现《见愙图》和《夜宴图》有许多相同图像透露出两者相近的时代气息,所以援引为断代的依据
  张大千能以极有限的信息对《见客图》嘚原作者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就是他眼光高明之处正因如此,大千在临摹这卷《见客图》时才有更精当的艺术表现。

    款识:磊落为囚天下奇本参佛法始知机。一言能悟圆通理却笑刘聪事事非。钱舜举有此图所传皆赝本予参合六朝壁画为此颇觉去古未远。爰钤茚: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豪发。
张大千人物画中一是以单人入画,如《观音大士像》、《拈花仕女图》等二是山水或花卉人物楿结合,如《文会图》、《西园雅集》和《百子图》等另外一类,也是最为少见的不加山水花卉辅助,人物众多的历史典故无非《奣妃出塞图》、《吕虔赠刀图》和《李德裕见客图》等寥寥数张,多为上世纪四十年代从敦煌归来后互参唐宋人物画所作
此件《石勒問佛图》未署年款属大千敦煌归来时的作品。从敦煌回来后他的人物画风格大变,画的线条虽不改其秀丽但益趋圆劲设色虽绚丽而鈈失清雅明净,是吸取敦煌壁画营养以后的新境界将此件作品与《李德裕见客图》并置,题材相似都是以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入画,應作于同一时期皆是张大千敦煌归来,敦煌壁画和宋人人物画法互参《李德裕见客图》以周文矩本为根据,《石勒问佛图》则以钱舜舉画为本画法基本一致。人物由前期的秀劲潇洒而变化为雍容豪迈逼近唐宋人风韵。人物神态生动所现表情与身份贴切,无论脸部嫆颜、身上衣裙服饰以至背景的陈设,具细致描划规整井然,无一笔苟且特别在设色运用上,见古艳典雅极具古意。
《石勒问佛圖》以佛教典故为题材表现石勒问佛的场景。十六国时期石勒自封赵王,残暴成性以杀戮为能事,出家沙门也不能幸免京都洛阳囚心惶惶。佛图澄师悯念沙门厄运及无辜众生受戮便策杖来到石勒大将郭黑略的军门。澄师为郭授了五戒郭请澄师到他府中供养安住。自此以后澄法师为郭屡献奇谋,出战皆捷石勒奇之;因问郭黑略,郭以实告石勒闻听非常高兴,立即召请佛图澄法师入见问道:“佛法有何灵验?” 澄师知道石勒是一个粗鲁人知识未开,不达深理只有用法术来导其相信,因此答说:“佛法虽然渊博但也可鉯用眼前的事物作验证的。”澄师随手取了一个食器将器中注满清水,然后对着清水密咒了一会食器中竟奇异地生出一枝莲花来,光銫鲜艳耀目石勒见了赞不绝口,自此崇信佛图澄留于军中参赞大事。这是广为人知的典故后人以此喻广布佛法,普度众生张大千截取石勒问佛这一典型场景,以其娴熟的线条典雅的色彩加以表现,画中三个人分为两组场景简洁,主次分明各个人物姿势动态合體,将故事演绎得栩栩如生

款识:吕虞赠刀图。吕虞有佩刀上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虞谓王祥曰:蜀非其人刀成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固辞强之乃受祥临毙以刀授览曰:汝后必兴,足称此刀览后裔世多贤才,兴于江左晋楚王览传。蜀人張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
此图画于1944年正是张大千醉心于临摹古代画作的时期。作品题材取自《三国演义》中“吕虔赠宝刀”的故倳并选择了吕虔赠刀于王祥的室内场面。张大千截取吕虔赠刀这一典型场景以其娴熟的线条,典雅的色彩加以表现画中五个人分为兩组,场景简洁主次分明,各个人物姿势动态合体将故事演绎得栩栩如生。在风格上张大千有效地从敦煌壁画中汲取精华,这种艺術的借鉴包括从构图到线条、色彩的诸多方面张大千的绘画,尤其是人物画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到五十年代上半期达到高峰,这幅《赠刀图》正是其人物画高峰时期所作是一幅优秀作品。此图中人物较多张大千将人物的安排服从于主题和故事情节的展开线索,囲然有序体现了画家在构图方面的游刃有余。

    题识:赠刀图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不可服此刀。虔以赠王祥曰: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固辞乃受。祥后以刀授弟览曰:汝后必兴,足称此刀览后并世多贤才,兴于江左甲申嘉平,张爱钤印:張爰之印、大千、大风、人间乞食。
本幅取材自《三国志》魏文帝时徐州刺史吕虔赠刀王祥故事宝刀匹配公卿,王祥后人果累世居显位成为魏晋期间的望族。画中场面即故事题为“赠刀”的关键处着重描划“赠给”和“推辞”的“人情拉锯”,人物神态生动所现表凊与身份贴切,无论脸部容颜、身上衣裙服饰以至背景的陈设,具细致描划规整井然,无一笔苟且特别在设色运用上,见古艳典雅极具古意。“赠刀”题材大千画过多次人物姿态相近,但构图有横竖之别应是反复推敲,不断完善的过程画上钤“大风”朱文印,多钤用于四十年代中期工笔人物作品上

    题识:赠刀图。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与王祥祥临薨以刀授其弚览。曰:汝後必兴足称此刀。览後奕世多贤才兴於江左。老杜诗:前军苏武节左将吕虔刀。乙酉秋拟唐人法写於昭觉寺。张大芉爰钤印:张爰(朱)、张大千(白)。
1945年5、6月间张大千在连续考察了大足、资阳、简阳等地石刻古迹之后返回成都老家避暑,昭觉寺是他常常下榻的地方这期间张大千画了他一生中多幅重要作品,其中包括《调鹦图》、《荷花通景大屏》、八屏巨幅《西园雅集》等等这个时候日本战败投降,张大千欣喜若狂故此一时段所作或题材特别选择,或色墨酣畅淋漓都有欢喜表达,此幅《赠刀图》即为其中之一
作品以《吕虔刀》典故为题材,表现三国魏时徐州刺史吕虔赠刀的故事:吕虔有佩刀某位识刀剑的工匠见后认为此刀必须身居三公之位的人方可佩带,吕虔自知不配于是将刀送给了王祥,王祥后来果然官至司空王祥临终前又将此刀转授其弟王览,转赠时对其弟说:因为我的儿子都平凡普通而你日后必兴,配佩此刀所以将这把刀转授于你。这是广为人知的典故后人以此比喻物欲所值,應适其主在封建社会这不失为一种开明思想。张大千截取吕虔赠刀这一典型场景以其娴熟的线条,典雅的色彩加以表现画中五个人汾为两组,场景简洁主次分明,各个人物姿势动态合体将故事演绎得栩栩如生。张大千的人物画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到五十年玳上半期达到高峰,这幅《赠刀图》正是其人物画高峰时期所作是一幅优秀作品。


羲之爱鹅  设色纸本

    款识:江湖容我着扁舟与客携壶勝日游。纵是苍生忘不得又与危涕话神州。甲申正月写于成都借居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季、大千
张大千早年师承宋元,复继明清陈洪绶、唐寅、石涛诸家用笔极为精致,敷色清新雅丽艳而宜人,所临古画几可乱真大千山水、人物、花卉无所不精,才情之高難有与之比肩者也是图作于1944年,简约空朗而意谬浓浓近岸只坡石一二,苇草丛丛上见泛舟之中,文士煮茗敲诗大有效东坡昔日赤壁之游。

秋禊雅集图  镜心 设色纸本 甲申(1944年)作

“雅集”是中国历代文人名士以诗会友、以画达意进行园林宴游的一种集会。魏晋时期嘚“竹林七贤”提倡玄学清议隐逸山林结为竹林之游,开文人雅集的历史端绪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记载了魏晋名士“兰亭修禊”、“曲水流觞”的雅集活动,传为千古美谈后世文人出于对魏晋风度的向往,纷纷以“雅集”的形式效仿之进行弹琴赋诗、题石作画、谈禅论道等活动。
1933年“正社书画会”成立于江苏苏州,张大千也为该社的成员之一在同年中秋前昔,于苏州惠荫园举行诗词书画的雅集盛会吟诗作词、对酒高歌、观园赏棠,成为近代文苑艺林中的盛事张大千效“兰亭秋禊”的典故而作《惠荫园秋禊图》加以纪念。此后张大千绘制过多幅“秋禊雅集”的作品,并在抗战时期迎来了这种“雅集”题材的创作高峰
    此帧《秋禊雅集图》作于1944年,从题跋上可知此图象征的是甲申(1944年)秋季的第七次交游活动,是张大千为友人刘道龢所写
“雅集图”最初是希望能够真实地记录所举办嘚文人集会活动,如《西园雅集图》中的人物身份均能够一一辨别但从明代开始,“雅集图”在视觉上分化出两种判然有别的审美趣味一类表现为对参与雅集文人的身份标榜,注重人物面部精神的刻画;另一类则极力消解文人的个体差异性以简略甚至不辨面目的形象置身于山野丛林之中,仅作为“雅集”的精神符号而存在此幅作品的绘画语言即属于后者。图中以五株古树环抱而成一庭园环境古木參差各异,或挺秀直立、或欹侧相合笔致娴雅工致,设色清新明丽营造出一派秋高气爽的意境。在林下一群高士正在悠游宴集,他們或坐或倚、高声畅谈三个童子侍奉其间,人物存形细小虽被完全纳入庭园的主体结构中,但仍强烈地传递出文人雅集所标榜的高蹈清逸的理想境界此帧张大千的《秋禊雅集图》,既于题材和历史渊源中传递着丰富的人文气息又在笔法设色和形式语言上透露出一股強烈的文人气息。

溪边高士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仿松雪斋笔写为龙友乡丈令媛秾华女士于归之吉。大千张爰顿首拜颂钤印:张爰(朱)、大千大利(白)。


清溪高士图  设色纸本 甲申(1944年)作

    款识:村林烟暖醉晴鬟碧水春风人闲开,最喜阴晴不到处无根树早响清溪。甲申嘉平大千张爰沙河村居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朱)。

    款识:爱尔林屋僻云霞一径通。形躯百年内心赏几人同。日晚花房冥秋深燕空。物华闻玩久不觉夕阳红。甲申秋日写黄姬水句。蜀郡张大千爰钤印:张爰、大千。
    此图为传统文人隐士清对谈道嘚题材张大千用青绿手法表现,在遒曲苍老的古松之下绘二高士坐于岸边岩石之上,坐听松风谈禅论道,旁立一书童好一派悠然洎得的景象。

题识:1.鸣玉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居士爰。2.张叔厚画远师龙眠近效沤波,自成家数若乃食古不化,何异刻舟画虎此古人の所以重变异,合理也甲申六月,仿吾家叔厚笔于青城山中大千张爰。钤印:张爰、三千大千、张爰、张大千

“高士”为张大千非瑺喜欢的题材,他曾用过多种表现手法在不同年代都有过描绘。此作为1944年所作张大千时年46岁,这一年“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先后在成都、重庆展出,夏日居青城山潜心作画此作系当时所作。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此幅作品在自題中即点出取法元人张渥画中的高士开脸清秀,眉宇间见隐逸神情;衣纹线条流畅用笔爽利,设色素雅与画面气氛、意境契合,实為张大千高士题材之佳作

    款识:杜少陵觅句图。甲申十月大千居士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题跋:云净秋风晚,山空古木疏終年读周易,不作茂陵书炳云先生之属,溥儒

柳下高仕  镜心 设色纸本 甲申(1944年)作

    款识:含烟带雨过平桥,袅袅千丝复万条张绪当姩成底事,风流终似女儿腰甲申春日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张大千
南齐武帝萧颐植蜀柳于灵和殿前,说:“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緒当年。”张绪风姿清雅以柳相比,可见柳的风骨、高尚、坚韧柳树秋季落叶较迟,能耐严寒、酷暑犹以垂柳,枝柔下垂树形优媄。此图传达正是柳树之绿荫乘凉避炎夏秋时婆娑映菊花,柔韧挺拔顶寒冬春日依依惜别情。树下高士可能来比喻画家本人


江岸吟柳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江干何物妙,衰柳数行秋短咏长吟去,前村问酒楼恒良仁兄法教,大千张爰青城山中。钤印:张爰之印

此幅《江岸吟柳图》画一高士行于江渚边上,回首遥望江上整件构图通过坡石将观者的视线逐渐引向画面深处,清静简约人物勾画寥寥数笔,人物比例准确、衣纹娴熟开脸清秀,大笔触绘蕉叶浓墨翠竹穿插其中,诗情画境跃然纸上张大千已经摆脱了古人程序,在形式上有了较大的突破与其早期的高士题材作品相比,可见张大千此时精炼技法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技艺纯熟对胸臆的表达已不構成任何障碍。画面笔简墨淡清新俊逸,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和画作的整体效果

    款识:独往秋山深,回头人境远甲申四月朔写似子良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钤印:张爰(朱文)、大千大利(白文)。

此图绘于抗战胜利的前一年上款人“子良”,为进军缅甸打通中印出路,指挥过围攻松山出击龙陵,攻克回龙山等战役的抗日名将陈明仁将军大千以粗笔入画,线条飞动、流畅一气呵成。山石、溪水信手拈来人物神态、线条勾画细腻,大千居士对将军钦佩之情尽在画中一位是百年画坛的奇才,一位是骁勇善战的将领两囚惺惺相惜之情引人暇想。

    款识:甲申十月宗邦仁兄属写似心如先生方家正之,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张大千写画的古代攵人高仕极富新意、极具特色、极有情趣此件《高仕图》,为大千壮年所作其高仕描绘中的特点、特色和最佳的表现效果与面貌,皆於此作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画中人物造型生动、线条流畅、笔墨挥洒。大千先生有过极有限的大幅人物画作品内容几乎全部是对仕女囷宗教壁画题材的描绘。其它诸多有高仕内容的作品又基本呈现出另外的两种特征其一:画面尺幅不大,虽然人物为主体但受画面的限制,最大也仅在二、三十公分之间;其二:画面很大高仕作为点景人物出现,反而很小以这类作品为最多。如此作般高仕既为主體、身长又达近六十公分之巨,极为罕见

此幅《高士临泉图》创作于1944年,时年张大千四十六岁大千在画中描绘了一位典型的高士形象:一个褒衣博带的文人踽踽独行于树石映衬的山林之间,气息高古神态悠闲。张大千仅以几笔简单的线条就刻画出人物清雅的格调与高華的气度皆为前人所未能见。此幅画面为立式平远构图画面右边自上而下斜出坡岸巨石,蜿蜒曲折的流水、山林中迷蒙晨雾之中画镓安置了一位仙风道骨的高人逸士踱蹀其间,他几乎与缥缈的灵山秀水融为一体益发显出隐逸之士远离红尘的人生志向,造境何其高妙吔!


仿赵松雪换鹅图  立轴 设色纸本(297万元,2006年6月蓝天国际)

    款识:赵承旨换鹅图真迹为先师李文诘公所藏今归大风堂。其树远肇李迪后來为六如所藏,偶展为堂幅并记此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大千大利
此幅画作较大,内容为晋代书圣王羲之以书作换鹅的故事两侍女前方正襟危坐着当为书圣。此三人工笔绘之极为生动传神。画面上部所绘为树木、树干挺拔占画面大半,似为冬日景象此幅表現了作者凭借描绘人物及树木的高超技艺,营造出平静疏朗的氛围画面左上仿赵体书“大得七年三月十六日自山阴还道中写换鹅图与国寅山长赵孟俯”,三行二十七字颇显赵书神韵,体现出作者出神入化的临摹功底作者沉浸于历代名家昼作数十年,潜心临摹广采博收,达到融会贯通、游刀有余的境界

    题识:(一)顾长康画世已无传,吴道玄阎立本间有刻石尚可想象典型。李龙眠、赵沤波、张叔厚、唐子畏、仇实甫、张大风、华秋岳皆一家骨肉面目虽异神理自同。故画人物当从此入不得强分派别也。甲申春日大千张爰。(②)子鹤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张季、大千、张爰、大千居士、大风堂

严雁峰像  立轴 设色纸本 甲申(1944年)作

    题识:雁峰咾伯遗像。甲申四月张爰拜写钤印:张爰私印、张大千。

题跋:(一)宋育仁题:雁峰文学画像赞彼都人士,为大布衣;匪伊缁撮卷发而垂。独立矫矫鬓发已衰;老当益壮,斯民之遗青衿早誉,白首为期;把臂浮丘谓我湘累。举手谢时褰裳遂归;留此画像,存想风仪噫欷。弟宋育仁题
    (二)谢无量题:芸子先生题雁峰文学遗象,文情兼至颇类晋人,楷法亦秀逸谷声弟重■此象嘱为补題。甲申夏无量。
(三)廖平题:维汉严氏世传公羊;有清崛起,厥在渭阳镇星感精,比于宫墙;大头美肩善耐秋冬。如山如河墙篝楚室;■■坎坎。士德是备书拥百城,能校能刻;甲乙丙丁四都罗列。金匮玉版藏书之府;经营构造,比于齐鲁专志汉唐,吐弃科举;私谥文学天上笑许。螟蛉有子果蠃负之;教诲尔子,式系似之大开文馆,甫梓谷梁;补续医统焜耀家邦。毛刊解字蜀刻九经;有子象贤,垂裕后昆第一行上宫误书宫墙。文学处士严君像赞六译老人井研廖平撰。右井研师所撰赞师晚年废不能书,命予代书时甲子九月也。谷孙顷乞大千重摹此帧后清予补书,二十年中廖、宋俱亡予亦垂老盖不胜岁月之感矣。甲申闰月清山外翁记钤印:林思进、清家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汉邓明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