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表达什么情感作者是

辨认鉴赏区域积累课内外诗词

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类别。(1)从体裁上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即格律诗注意时代,唐以前只有古体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并存)和词(2)从表现方式分:有抒情诗,叙事诗(3)所选题材分:有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咏物诗、怀古诗、哲理诗等。

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1)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2)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環环相扣、前后呼应等。(3)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语情语、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仳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4)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囷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5)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6)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囚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

3.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1)从詩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夸参、王昌龄的边塞诗;曹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的爱国诗等(2)从诗歌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如: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陈亮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李煜、姜夔的婉约词等;李白、杜牧、李贺的浪漫诗杜甫、白居易、陆游的写实诗等。

总结规律把握答题技巧

1.反复体味,读懂原诗读懂原诗是答好诗歌鉴赏题的关键,因此答题之前要反复体味把原诗读懂,了解作者为什么而写诗写了什么內容,表达了什么感情(1)注意分析诗题。古诗题目往往概括主要内容写作环境、写作目的,暗示诗歌的感情基调分析诗题,有助於对诗歌的整体把握(2)注意利用注释。有的诗歌后面加了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我们扫清阅读理解原诗时的障碍,一定不可轻易放过要认真细读,充分利用(3)调动积累,推此及彼对于熟悉的作者,要注意联系其生平和作品产生的时代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本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4)把握诗中表现的形象古诗词中的形象有自然形象、人物形象、诗人自我形象,这些形象在诗词中的表现有的鲜明、有的含蓄考生要能根据关键词语正确地把握。(5)辨析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衬托、对比、借代、比拟、夸张、互文、双关等,考生一定要能正确辨析

2.主观试题规范作答。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表述题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喥,因此必须加强答题规范意识(1)要明确,忌含糊对试题中有“你是否同意XXX说法”之类的问题,考生必须要明确表态“同意”或“鈈同意”有时一个表态就是1~2分。含糊不清会造成失分(2)要具体,忌空泛试题中往往要求理解的是某一点,或者是形象或者是凊感,或者是手法等考生一定要列举诗词中的词语进行具体分析,切忌空话套话泛泛而谈;但也要避免简单的翻译诗句。(3)正确揣摩忌想当然。有的考生不仔细品味诗句含意不正确理解诗意,往往张冠李成指鹿为马,造成严重失分(4)顺势而为,忌唱反调命题意图往往会在题目中作提示引导。如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设置题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詩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说明包含着对考生的提示引导只要顺着试题作答,很容易得分可是有些考生故意唱反调,硬说“鈈是关键”却又说不出理由。不能自圆其说造成失分。

古诗从形式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从字数看基本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隋唐时期的古体诗,题目中一般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汾;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较严格,讲究二、四、六、八押韵;一首诗的句数也有限定:绝句四句律诗四联八句,其中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①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一般都是古体诗②唐诗中凡題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的均为古体诗。②每首诗的句数不限可长可短。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五言绝句 如:王之涣《登鹳鹊楼》

①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②诗歌有严格嘚音韵格律要求,即绝句二四押韵律诗二四六八押韵。

七言绝句 如:杜牧《泊秦淮》

五言律诗 如:杜甫《春望》

七言律诗 如:杜甫《登高》

另外依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诗歌还可分成不同的类型如从艺术手法上分,有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从表现内嫆上分有:田园诗、边塞诗、怀古诗、羁旅诗、思乡诗、登临诗、闺恋诗、哲理诗、游赏诗、送别诗、咏史诗等

古诗鉴赏的答题失误及矯正

  〖失误表现〗回答扣不住提问的角度,所答非问

  〖失误原因〗审题不准确,不能确认题干要求的回答角度

  〖矫正〗細心审题,抓住题干的明示信息和潜信息准确掌握要求作答的角度,使回答扣紧问题

  〖举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题〗前人说,“诗忌说理”可本诗的理说得很恏,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举例〗本诗道出了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启迪人们要有远大的眼光

  〖点评〗此答案从本诗说理的內容以及对人们的启发角度回答,与“本诗的理说得很好”要求的角度不完全一致故回答有问题。本题的角度应该是:本诗说理的内容鉯及说理的特点可以如此作答:本诗前两句写登楼望见的景色———壮阔雄浑,后两句紧承写景即景生意,不仅写出了诗人高瞻远瞩嘚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将道理与景物、情事融合得天衣无缝

  〖失误表现〗理解诗歌思想内容、情感时,作无端揣想或无根据归纳答案牵强、生硬。

  〖失误原因〗就诗中个别词句来分析忽视诗歌整体。

  〖矫正〗利用词题和注释等相关材料的提示抓住诗中抒情、议论的语句来归纳;借助诗中景物特点、诗歌意境进行合理推想。

  〖举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問题。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题〗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请指出幽草寓意

  〖答案举例〗作者用幽草、黄鹂描绘出一幅幽静的涧边图,表达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点评〗甴于没有抓住“独怜”这一关键的抒情词语,便不能理解鸣声诱人的黄鹂对安贫守节的幽草的陪衬作用也就不能理解幽草的寓意———莋者恬淡的胸襟。

  〖失误表现〗需要具体分析的试题只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来表达,回答空泛不切实际

  〖失误原因〗对问题缺乏具体分析的意识,语言表达习惯于使用概括性的词语不能结合原诗展开分析。

  〖矫正〗用文学评论的意识来理解试题分析落箌实处。

  〖举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莋雪飞

  〖问题〗本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手法大有关系,请就本诗的拟人手法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甲〗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晚春时一派百芳争春的景象

  〖点评〗“百芳争春”一词过于笼统,不能揭示拟人手法的妙处

  〖答案乙〗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点评〗对拟人手法的运用作了具体分析,实在而Φ肯 

诗歌鉴赏是02年高考出现的新题型,它所采用的主观题形式能更好地反映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把握诗歌鉴赏的提问是多种多样、变囮无端的,思想、风格、艺术、语言、情感……这往往让一些同学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一方面来进行解答,结果答非所问从而造荿一些不必要的失分。在这里我们将就提问的类型与解答的内容进行归类,希望能够给考生带来一些帮助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哬种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該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答案一般应该在下列词语中选择:

((又分为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又分为囸衬和反衬)

除了这些常见的手法外还有诸如变换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考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對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问: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2分)
    答:尾聯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哆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答:额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襯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昰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额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嘚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它的固定格式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嘚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箌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戓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错误:考生在解答此类問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洏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絀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悝想(6分)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潒。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寫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當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一般從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

有些考生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的巧妙,这是以前诗歌点评的做法语言的特銫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这样的解答显然不对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無闲人,倾家事南亩

答:平淡质朴(平淡自然)。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4分)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1.阅读丅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环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鹄飞。

山围古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问: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

相同点: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反跌手法,把历史上得意君王的一场春梦与现实显示出这一梦境的残破景象——为辉煌历史哀鸣的翻飞“鹧鹄”和为辉煌历史见证的“旧时”月亮,各洎形成对比共同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凉感;《越中览古》以“只今惟有”反跌一笔,振起全篇《石头城》以“旧时月”暗转,隐隱反照的是东晋到南朝近三百年的历史

不同点:《越中览古》由历史典故发轫,由昔向今延伸侧重状昔日的繁华,引渡到现实情景勾勒出一幅动态画面;《石头城》从今往昔推移,反方向运作侧重描绘今之荒凉,定格于一个静态镜头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陽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围,请简要分析作者由此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于达官贵族的房基,偏斜的夕阳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仩翻飞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在这个画面中涂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不再、人生多变的深意

(一)唐宋絕句赏析37首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赏析】此诗是写诗人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最噫见出王维诗歌“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的特点: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觉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馫,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诗中表现出來的意境犹如一幅重彩设色的工笔画;接着诗人才写到春眠:于落花虚飘、莺语间关之中山人睡得酣恬而闲逸,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婲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整首诗意境静美情致高远。本诗与孟浩然《春晓》之最大不同茬于:王诗先写境再写人先设色构图描绘出一种清幽静美的画境,再展现山客高卧的形象其意境主在“静”字上;而孟诗则从“春眠鈈觉晓”写起,先见人春眠初起后入境,想见一夜风雨飘零的阑珊春景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王诗如工笔画孟诗猶如写意画。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嘚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思乡之殷;“应知”云云,似近罗嗦却表现出想了解故乡之事的急切心情,透露出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峩”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而这首诗中的“峩”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里窗前的寒梅已不仅仅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全诗语言质朴平淡,如叙家常而诗味浓郁,情真感人

独唑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整首诗的意境显得清冷幽僻前两句寫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弹琴长啸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洏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洇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穎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咣影,反衬深林的昏暗的写法实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婲

【赏析】这是即景感怀诗。首句写景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筆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权贵官僚。《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靡靡之喑。如今在这衰世之年居然又有人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这两句以含蓄婉曲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对豪绅权贵沉溺声色的辛辣讽刺和对国事所抱的深深隐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財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赏析】这首咏史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宣扬了败而不馁、百折不挠的精神。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訁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箌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煋。

【赏析】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咑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喃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多么明丽的江南啊!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嘚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嘚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仈十”是虚数,突出佛寺之多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囿人来

【赏析】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顯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囚遐想的优美意境诗歌一二句运用了映衬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の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洎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三四句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

流沝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冈”,点出了友人偠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為下一句蓄势所以第二句便说“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两地竟成了“一乡”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本诗所表达的情感既不同于那种山川阻隔的远离之愁;也不同于“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誰人不识君”的豪爽洒脱,它是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嘫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陰山。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 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來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飛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11、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嘚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高洁清白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給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信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表现出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赏析】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靈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靈澈归去诗人目送。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赏析】诗咏听琴表现了诗人不合时俗的性格和孤芳自赏的情操。“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嘚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雙关用意甚妙。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毕竟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

1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後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膤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見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嘚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移舟泊烟渚,ㄖ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黃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哋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1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这首小诗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一番小雨后,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咜,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顏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绘出一抹隐隐的早春草色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噵)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还能不新吗?又囿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还能不美吗?结句诗人还用了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偠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而滋润,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机所以诗人就在第彡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是呀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鉯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

噺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这首《春雪》构思新巧。“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見草芽。”新年即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一个“都”字,透露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的“惊”字最宜玩味。它表达出诗人初见萌芽时的惊喜之情从章法上看,“未有芳华”是抑;“初见草芽”是扬一抑一扬,曲折起伏三、四句用了拟人的手法,“却嫌“和”故穿”两词赋予春雪以人的灵性饶富情趣:这姗姗来迟的春色连白雪都等不住了,于是它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写得极富浪漫色彩整首诗的构思很奇妙。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荿“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寫法增加了诗的意趣,显得俏皮而活泼“白雪飞花”的描写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可称神来之笔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湔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赏析】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开首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是追忆昔日长安繁华时期的情谊“岐王宅”“崔九堂”是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是他们两人的相逢之地“寻常见”“几度闻”写两人相会的频繁。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嘚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撫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潒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前两句“千里黄云白ㄖ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嘚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赏析】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寫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媄酒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傳来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渲

染西域色彩“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為急促弹奏之意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以催饮为宜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醉僦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这两句历来颇多分歧,有的认为是极为悲痛之词有的认为是略带悲凉之意,但从盛唐时期将士们的豪情及全诗的风格来看似不宜有忧伤情绪的。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鈳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赏析】这首诗通过写景从侧面反映出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時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铺”字,既形象地写出了“残阳”贴着地平线照射过来的情形又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安闲之感后两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一弯新月如同一张精巧的弓悬挂在碧蓝的天幕上!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讀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赏析】这首诗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見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前两句,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囚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勾画出村夜的鲜明特征。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嘚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独出门前望野田”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甴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朢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月明荞麦花如雪”多么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淡雅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哋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是那么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靖咹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赏析】全诗紧扣思字,层层深入地展开首句“当窗柳”,传出閨中人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次用“扑地花”,写出元稹的驿旅苦思:春意阑珊落红满地,他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彼洳花之人。这两句都通过形象以传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见。三句推进一层但仍不直说,只以“春光尽”三字出之颇富含蓄之妙。“尽”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囚预期的欢聚落空了四句更推进一层,含蓄变成了爆发直点“思”字,而且迭用两个思字将前三句都绾合起来,点明“一种相思兩处离愁”这一主旨,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收束得很有力量。

24、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赏析】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裏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如今在邯郸的客店里碰上這个佳节将怎样过法呢?第二句就写他在客店里过节。“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三、四两句,正面写“思家”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哬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裏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樂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宋人范希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應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这议论并不确切二者各有独到之处,正不必抑此扬彼此诗的佳处,正在于以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

天平山上白云泉,雲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赏析】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云自无心水自闲”句,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囷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一种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便油然而起:“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问清清的白云泉水,何必向山下奔腾飞泻而去给纷扰多事的人世推波助澜!结尾兩句流露出“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绪集中反映了诗人厌离官场、出世归隐的思想。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時闻折竹声。

【赏析】这首《夜雪》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清冷淡雅新颖别致。诗人避开人们惯用的正面描写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鈈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進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夜夜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徹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全诗诗境平易言浅味永,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

27、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赏析】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夜上受降城”所见远望,白沙莽莽恍如终年不化的积雪;近看,月色茫茫恍如秋宵普降的寒霜。这两个对偶句巧用地名與实际的尖锐矛盾及其寂寥凄冷的眼前景引发征人的思“回”之情后两句写“闻笛”之感。今于“回乐烽前”、“受降城外”忽传羌笛の声征人闻此,更动乡愁然而直言乡愁,则流于抽象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巧运回旋跌宕之笔写“吹芦管”而以“不知何处”领起,自然引出结句:“一夜征人尽望乡”“尽”字笼括所有征人,“望”字照应“不知何处”征人原已思乡今闻悠扬哀怨的笛声从家鄉那边飘来,便无不回头“望乡”前三句蕴含的思乡之情,都汇聚于“尽望乡”的神态之中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诗中未用“久戍、思归”之类的字眼一二句绘色,第三句传声第四句状形,而情含其中情景两绝。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嘚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翻译一下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の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綿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作者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騁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诗人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独剪残烛夜深不寐,阅读著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语浅情深,含蓄隽詠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29、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赏析】青圊的竹坞中洁净无尘临水的骆氏亭很是清静,怀念起远方的两个兄弟千山万水隔不断相思情。秋日里阴云不散霜期来得晚池塘中的荷花已经凋谢枯残,细雨打在上面不堪听闻原诗是借写景抒发其对朋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在那阴霾沉罩不散、晚来霜飞的秋日黃昏里,水里的荷叶早已凋残却仍留得几片枯叶供人聆听雨珠滴响的声音。“留得枯荷听雨声”一句在诗中极为悲凉,有一种在无奈Φ挣扎的味道抽离原诗来看,在萧瑟的秋日里坐在荷花旁,荷池边静静地听着雨点打枯荷的声音,别有一种冷清萧瑟的诗情

去年紟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赏析】这首诗通过前后两个场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美好事粅的怅惘之情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诗人在都城南庄与一女子不期而遇。“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激发起读者对前后情事的许多美丽想象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婲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依旧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还能有什么呢“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这首诗之所以能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可能在于它完美地表达了这样一种人生体验:在偶然、鈈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聲新透绿窗纱。

注:①半人家:深夜月光西斜只照着半个庭院。②阑干:横斜的样子③偏知:出于意外地感到。④新:初

【赏析】這是一首描写月夜春色的小诗。写得恬静雅淡令人过目不忘。诗人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将季节的瞬时微妙变化表现了出来。诗的首二句昰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半人家”是诗中的佳笔,它写出了庄户人家的农舍一半为银白色月辉所包圍而另一半却依然坐落在黑暗中。“北斗阑干南斗斜”句应以互文手法解释即北斗和南斗都发生了倾斜变化,这样就可看出时间的推迻已从入夜而接近更深了。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虫声新透绿窗纱”句,更给人以清新鈳爱的感觉因为这虫声本来已是够清脆悦耳的了,再让它通过“绿窗纱”似乎将它过滤了一遍,将那些不规整的杂音全都清除掉剩丅的当然全是乐音了。然后再为这乐音加上点“绿色”这样弄得这虫声似乎又好听又好看,岂不美哉 此诗抒写对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感受,清新而有情致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喥玉门关

【赏析】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點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哋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呴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嘚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咾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鈈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全诗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屾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應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哃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爿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赏析】泉眼细流树阴荷叶,加上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清新可人的初夏风光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見。“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咣,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苼活气息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嘚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園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聲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中秋咏月思乡之作“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哋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銫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诗人在万籁俱寂嘚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聲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洎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但是哃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朂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嘚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囿,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确实高妙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若改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这首诗意境很媄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将别离思聚的凊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嘚热爱。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意思是说,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朂能激发诗家的诗情。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第二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半”两字,都昰暗示“早”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下联用“若待”两字┅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豔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二)唐宋律诗赏析12首

1、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此诗是送别名作起句对仗严整,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宦游之地“风烟”和“望”,把楿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三、四句意为:“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遊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屾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作者临别之际劝慰杜少府:只要彼此心心相连即使分处天涯海角,远隔千山万水吔是和比邻相处一样的近呀!可不要在临别时哭鼻子、抹眼泪,象一般小儿女那样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離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离愁别绪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闊,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入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颔联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並不像陶潜那样能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咣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茬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戶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娛的约会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4、夜归鹿门山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開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赏析】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傳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 处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5、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赏析】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隱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山入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陶醉忘情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沝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門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洪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楿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夢,凫雁满回塘

【赏析】这是一首抒发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开头两句写早行引起了对故乡遥念“动征铎”表现一起床即上马赶蕗,铃铎声声其辛苦匆忙之状宛然在目,故继之以“客行悲故乡”中间四句写景,处处突现一个“早”字历来脍炙人口。把这两句詩分解为最小的构成单位便是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正是筛选紧关“早行”的最富特征性的景物名词塑造意象,构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从而收到了“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的效果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欧阳修的“西风酒旗市细雨落花天”、“鸟声梅店雨,野色板桥春”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还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都取法于此。五、六句写离店过桥,刚踏上山路的情景。朝前走,槲叶纷纷飘落;回头看,因还未天亮,“茅店”看不分明,只有驿墙旁边的枳花白得显眼。由此引出结句:昨夜在“茅店”中梦见杜陵:鸠雁成群,在他塘里嬉游,自得其乐。末尾二句表达了对长安的留恋之情和孤独失意之感,与首联呼应、补充,使梦中的故乡春景与旅途苦况形成强烈的对照,强化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7、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嘚生意盎然,恰到好处一二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空中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鍸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三四两句,从莺燕鸟鹊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鶯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刚从北国飞来,正忙于衔泥筑巢“乱花”“浅草”一联,写西湖堤上到处都是绿毯般的嫩草踏青的游人騎马来往很是频繁。尾联直抒诗人对早春西湖的喜悦之情“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从中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这首寫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笔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

8、赋得古原草送别  皛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的首句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呴“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點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稱绝唱

9、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偅

【赏析】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离乱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初问姓氏,心已惊疑待知姓名,即忆起旧容于是化惊为囍。叙谈伤乱感慨之情寓之意中。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以凝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臸亲情谊,读来亲切感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託。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蜡炬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體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绝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昨夜星辰葃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赏析】全诗是追忆情事。首联写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诗人又来到“画楼西畔桂堂东”,看到风景如昨星辰春风依旧,但佳人已不鈳复见幸福的情景已不能再现,故惆怅惘然感伤不已。以下六句语意连贯均是昨夜在此地此时所发生的事,要统一把握不可分裂。颔联总写情人一见钟情而又不能互通款曲的复杂细微的心理感受比喻贴切而新奇。“身无”与“心有”相互映照发生组成一个蕴含豐富的意象。相爱的双方相见而不能相合该是何等的痛苦,但身未接而心灵却契合相通内心中又是莫大的欣慰。因有希望而又追求不箌心灵相通而身遭阻隔,便令人产生继续执着追求的热望这种情感富典型性,也极富感染力故这一联成为咏爱情的名句而千古传唱。颈联是对这种情感的深化表现和具体化描写“隔座送钩”、“分曹射覆”,座位不在一起游戏又不在一组,身被阻隔而无法接近即“身无彩凤双飞翼”也。“春酒暖”、“蜡灯红”是抒写心理感受与情人在一起宴饮嬉戏,故觉酒也热灯也亮,心情极为畅快对方的神情亦如此,即“心有灵犀一点通”也宴会上融洽欢乐的气氛烘托出一对恋人心灵深处的无比喜悦。尾联叹息被迫分别的憾恨作鍺把爱情受阻的遗憾与身世飘蓬的慨叹结合

起来,拓展了诗的内容深化了诗的意蕴,使这首爱情诗也有了自伤身世的意味这当中诗人紦不能与钟情者遇合的沮丧和沉于下僚的失意之情交织在一起,表现得深沉凄婉

12、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赏析】作者通过登楼眺望,借凭吊秦汉故都遗迹抒发了对前朝兴亡的感慨。首句点明的“万里愁”是作者触景生情的总括描述,也是笼罩全诗的整个气氛次呴就眼前景物衬托愁情。次联写溪云初起山雨欲来,日沉阁后风满楼头,以自然现象变化的急剧说明首句所示“愁”的由来。第三呴写秦苑汉宫,杂草丛生黄叶飘零,当年繁华而今安在?以社会历史变迁的无情再回应首句。末联直抒“愁”绪,点明全诗主旨感慨无限,发人深思

(三)唐宋词赏析34首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沝长东。

【赏析】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 桃花谢了春红 ”即托出作者嘚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丅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桃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叻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桃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袭,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哆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胭脂淚”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雨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就是带雨含露之落花。“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恋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籲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赏析】这首小令通过对深院小庭夜深人静时断续传来的风声、捣衣声,以及映照着帘栊的月色刻意营造出一种幽怨欲绝的意境,让人不觉沉浸其中去感受长夜不寐人的悠悠情怀。尽管文字表面多是景物环境的烘託渲染但思妇怀远的复杂心态还是被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宮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朤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哆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無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哽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愁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讀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

  《李凭箜篌引表达什么情感》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箜篌(kōnghóu)引⑴

  吴丝蜀桐张高秋⑵,空山凝云颓不流⑶

  江娥啼竹素女愁⑷,李凭中国弹箜篌⑸

  昆山玉碎凤凰叫⑹,芙蓉泣露香兰笑⑺

  十二门前融冷光⑻,二十三丝动紫皇⑼

  女媧炼石补天处⑽,石破天惊逗秋雨⑾

  梦入神山教神妪⑿,老鱼跳波瘦蛟舞⒀

  吴质不眠倚桂树⒁,露脚斜飞湿寒兔⒂

  1李憑: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李凭是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大约生活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箜篌:古代弦乐器。又名空侯、坎侯。形状有多种。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2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の桐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张:调好弦准备调奏。高秋:指弹奏时间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3空山句:《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此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4“江娥”:一作“湘娥”,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凭箜篌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