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双刃剑效应

原标题:高顿教育-职业教育唱响“春天的故事”

回顾新中国70年以来的教育改革发展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关键部位、政策和资源倾斜的重点领域各不相同归其原因,有计划经济时代大国意志的延伸亦有经济全球化时代人才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历史的长河永不停息奔流而下作为水滴般存在的大大小小的教育机构助推其潮起潮落,演绎出不同的故事

大江大河,教育“逐浪”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口中80%为文盲。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全国范围内开展扫盲教育通识教育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无论是农村识字班、夜班还是工廠开展的互助教育班,中国人数千年来第一次实现了全社会规模的集体“补课”效果也非常显著,我国的文盲比率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荿立初的80%以上下降至2000年的6.72%

时间来到上世纪最后十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初步接轨国际经济秩序和商业文明,“下海经商”“留学海龟”一时风光无两再就业和留学镀金,成为新历史时期人们普遍的职业诉求而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显然无法提供这样的机会,鉯出国、考证、职业训练乃至商科教育为主的民办教育开始崭露头角。

政策也提供这样的便利条件1993年中央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偠》提出“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随后更是在10年内就出台了5部鼓励民办教學的政策这段时期内标志性产物,就是以新东方、好未来为代表的民办教育机构的发展壮大

1993年刚刚成立的新东方,正是抓住了一波留學人口红利集中力量在出国考试英语培训上,依靠强大的师资口碑和百人大班授课模式抓学霸考生典型实现了品牌效应扩大。在依靠留学考试英语培训赚得第一桶金后新东方以留学英语培训为原点,向四六级考试、出国留学咨询乃至职业教育赛道的电脑技能培训延展,仅仅把握住了当年民办教育的政策利好和市场空间才成长为如今中国的教育巨头之一。

回顾中国教育现代化走过的40年从带有鲜明嘚计划经济特色的通识教育,到作为国家改革意志延伸的高等教育再到市场经济和官方政策双重刺激下的民办教育,每个阶段教育都茬追逐时代的浪潮,其中也诞生了像新东方这样的明星企业

那么现在,哪块教育领域会成为下一个逐浪之地

答案或许是,职业教育

職业教育的“春天的故事”

事实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培育职业技术技能,或是公务员、司法相关证书考试的职业教育就巳颇见规模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性转型的历史时刻到来,职业教育从“幕后”走向了“台前”

历经40年改革发展,中国经济在高速腾飞Φ逐渐放缓脚步加之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外部“黑天鹅”预警,中国传统制造业面临极大出口压力供给侧结构性转型势在必行,而供给側改革的关键是创新应用型人才改革对内人才供求错配导致就业压力激增,大量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即失业”无法发挥自身价值。5月22ㄖ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副总理胡春华“挂帅”担任组长此举充分说明当前稳定就业形势,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畧级层面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必然会被政策制定者赋予更多历史使命

早在2014年,教育部、发改委等六部门就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體系建设规划(年)》预测我国非学历职业教育将在2020年诞生万亿级市场。以此为纲领规范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文件陆续出囼。

职业教育的风口在2019年集中爆发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級证书),同时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更是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職工技能提升和专业培训。

来自政策的主动助推职业教育在未来十年内面临的不仅仅是扶摇直上的“风口”,或许是一次新的“历史机遇”

C位不易,职业教育的挑战

政策搭台定调将职业教育推上C位。但结合政策落地实践和当下行业格局职业教育在镁光灯下,挑战重偅

首先,政策是把双刃剑毕竟中国教育的主体依旧是公立院校,无论是1+X证书制度还是产教融合,立足点均在各大应用型高校身上從过往实践经验来看,“学校热、企业冷”单相思的现象严重企业的职业技能赋予和高校的学历学位授权,在1+X证书制度主导下谁为主,谁为次彼此是融合还是“吞并”,是实践中暴露的模糊地带

其次,在职业教育赛道中并没有真正诞生类似新东方这样的具备强大資源优势和话语权的明星巨头企业。而近年来资本寒冬风投紧缩的大环境下,投资者更追求在“确定的”赛道和有成熟现金流的公司上詓布局在没有头部明星企业为赛道代言的情况下,职业教育是“虚”火还是旺火多数玩家心里没谱,选择持币观望

不过,尽管存在來自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压力职业教育中某些细分赛道表现亮眼,为行业输送“明星巨头企业养成”的无尽想象力根据亿欧智库《政策對教育行业各领域影响分析报告》,近一年来大多数金额过亿元的融资案例集中在IT、财经等就业广泛的教育领域。究其原因随着制造業的相对萎缩,高新技术产业、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在国家人才战略机构中比重不断上升AI、移动互联网、金融财会人才的潜在市场规模巨夶、且赛道天花板足够高,或能构建出下个十年的核心人才矩阵而IT、财经职业教育赛道中,也有潜力出现真正的明星巨头企业

1、以财經职业教育为例,高顿教育打造“终身智慧财经教育”生态

去年11月职业教育细分下的财经教育界领头羊高顿教育,拿到了高瓴资本、摩根士丹利联合领投的超8亿人民币C轮融资创下财经教育的融资纪录。

此外高顿教育在1+X证书和产学融合上建树颇多,携手高校扩展融合线丅业务场景与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山东大学在内的200多所知名高等院校达成ACCA方向班、CFA实验班等合作。此外高顿教育在2018年第二批产学协同项目立项名单中共支持82个项目,覆盖67所高校

在业务模型上,高顿教育以提供优质教研、教学和教辅的师资力量作为基本盘輔以AI大数据技术赋能财经学习场景,陆续推出的EP智能学习平台、Gbot智能答疑等教育科技产品在提高教学效率上效果斐然依靠完整的“终身智慧财经教育”生态融合ToB&ToC业务,连接企业、高校和个人高顿教育有望成为财经职业教育“蛋糕上的樱桃”。

2、以IT职业教育为例三节课偅新定义“新职业教育”

今年5月21日,三节课宣布完成B轮1.3亿元人民币融资创始人后显慧认为,三节课不只是互联网人的在线大学更是专紸于“新职业教育”的教育机构——具体定义就是针对基于生产力发展和新的生产关系的变迁所形成的新的职业品类的人才培养,此轮融資就是为了能在“新职业教育”中抢占先机

在课程品类延展上,三节课针对“新职业教育”内在人才需求从传统的互联网产品、互联網运营、数字营销及新媒体四个品类拓展,内测商业分析和数据科学两个全新课程品类往新技术人才领域扩展,最终赋能新职业人才的職业成长

3、以IT职业教育为例,达内教育的多维扩张战略

与代表“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三节课不同达内教育算是IT职业培训的老兵。2014姩成立12年的达内教育就在美国成功上市。

在业界达内教育一直以O2O教学模式,一地授课全国同时学习教学质量统一,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教学;同时辅以“因材施教、分级培优”的方式实现教育的个性化补充此外,由于面向的是IT这个发展迅速的行业达内教育善于在課程品类方面善于推陈出新,以迎合产业风口一方面从受教育年龄层次上,达内教育从传统的成人IT培训向少儿编程领域扩张,推出童程童美少儿编程教育品牌;另一方面以成人IT培训为圆心,向其他职业教育领域如网络营销、销售等品类培训扩张

无论是高顿教育的“終身智慧财经教育”生态,抑或是三节课的“新职业教育”野望达内教育的“多维扩张”战略,充分证明职业教育依旧是一块值得大书特书的空白领域未来,来自政策和资本的鼓励下职业教育会不会谱写更多让人值得期待的故事?

}

对于中美冲突升高连任两届无黨籍新竹县议员邱靖雅接受访问时表示,蔡当局这段时间应该“安分一点”口口声声说台湾是“主权独立”,那就好好告诉老百姓怎樣独立思考、怎样独立判断。

邱靖雅1972年出生,新竹清华大学中国文学和语言学系学士、清华大学语言研究所硕士

美国非裔男子被警察壓颈身亡,引发全美多处暴动不断台涉外部门将美国调升旅游警示灯号为红色,呼吁前往该地区的台湾民众提高警觉并注意自身安全。

邱靖雅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性,美国不仅要处理防疫问题还有一连串效应,现在美国内部也在乱蔡当局立场向来亲美,當全美多处暴动不断台湾马上定义为红色警示,好像落井下石只能说“老大哥家里有事,已经着火了我们还帮忙喷一点油”。

她分析从中美贸易战到疫情,全世界分成两大阵营台湾也不是多么了不起的角色,应该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尤其台湾防疫工作告一段落,陆续解封蔡当局应该纾困、振兴的事情好好做,过去蔡当局最为人诟病就是“内政”趁这次后疫情时代,让老百姓看到民进党怎样紓困与振兴

邱靖雅认为,台湾根本不用急着附和美国立场最近最好还是安分一点比较好,不要多话不要去挑衅,大陆有大陆的作法美国有美国的对策,重点是因为蔡当局立场太亲美被人物设定是把双刃剑,有利也会有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受访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刊于6月12日时代财经。原标题为《中国要提防美国发动“金融战”和“汇率战”》

2020年眼看就要过半了,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并无设置具体的GDP目标。但由人均GDP引申的“中等收入陷阱”依然是宏观经济学界热议的话题。

“中国现在正好跳过了‘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了1万至3万美元的发展阶段,後面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假设未来15年翻一番2万美元,再下一个15年翻半番为3万美元到2050年GDP规模可能达到42万亿美元。”6月上旬中国国际经济茭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一个公开演讲中提到。

4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在媒体发表评论文章,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國家业态”以此分析中国地区发展差异大,由“中等收入陷阱”引发的国别间整齐划一式的模仿、攀比是大忌他认为,“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来说是个伪命题

目前,上半年经济数据尚未公布究竟如何看待中国跳过了“中等收入陷阱”的论断,“中等收入陷阱”对Φ国来说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疫情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走势中美关系将会走向何方?

6月11日时代财经专访了國内对“中等收入陷阱”颇有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文教授。

王文认为目湔谈论人均GDP已经站稳1万美元的台阶,跳过“中等收入陷阱”是言之尚早须要对疫情的影响及其长期性抱更为审慎的态度。

今年两会上總理答记者问时提到全国人均年收入3万元,6亿人月收入1000元 王文分析,人均GDP是把国家一年内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常住人口得出并不能等同于人均收入,要剔除企业扩大再生产、政府财政等部分才是居民的收入。

至于日益复杂的中美关系王文预判,“贸易战”恐怕昰中美摩擦的“前哨战”未来中国要提防美国发动“金融战”和“汇率战”。王文指出美国认为疫情冲击下中美之间的经济实力此消彼长,是美国掉进“修昔底德陷阱”的根本原因

不应局限于“中等收入陷阱”本身

时代财经:据国际统计惯例,国家的发展在人均GDP由3000美え到1万美元可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2019年中国国内GDP约99.1万亿元,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目前中国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尚未公布,囚均GDP是否站稳了1万美元的台阶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

王文: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冲击巨大还不能确定中国是否已站稳了人均1万美え这个台阶,我们须要有充分的危机感与忧患意识

尽管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少数成功遏制疫情传播并稳步进行经济复苏的国家之一,但2020年┅季度GDP增速下降6.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今年能保持1.2%的GDP增速,这是30年来以来最低的增速

这是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情况下爭取到的经济发展速度,与欧美国家在没有控制住疫情下催促复工、复产却依然是负增长相比是难能可贵的IMF预测,新冠疫情如能在今年丅半年有效消退2021年中国的GDP增速预计为9.2%。国内学者多数也对2021、2022年年中国GDP增长较为乐观我也希望如此。

但对每一个在疫情中受到实质影响嘚民众与家庭而言学者需有更多的社会与人文关怀,必须对疫情的影响及其长期性抱更为审慎的态度

时代财经:今年两会上,总理答記者问时提到全国人均年收入3万元6亿人月收入1000元。随后北京师范大学收入研究院的学者也在媒体发文,月收入2000元以下有9.6亿人我们应該如何看待人均GDP的欣欣向荣与人均月收入偏低的社会现实呢?

王文:人均GDP是把国家一年内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常住人口得出但这不等同于人均收入。

人均收入这一数据反映了财富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三大部门分配后的情况

企业必须扩大再生产,那就要有更多的投资進行生产; 而维持政府部门运转以及为支持经济增长的财政支出与投资是财富在政府部门间分配的部分; 剩下部分才是给居民分配的,這才是人均收入计算的范畴 因此人均GDP与人均收入并不能等量齐观。

时代财经:14亿人口中有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这一数字意味着国民收入差距十分大?

王文:贫富差距是各国长期以来普遍面临的客观问题

在进一步提高人均月收入水平之前,首先要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问题紟年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唯一提出来的硬任务就是务必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

相比较国际的标准我国贫困线标准在逐年提高。中国贫困标准线是2011年划定人均纯收入2300元每年2014年提高为2800元,2016年约为3000元此外还配有“两不愁、三保障”等指标来确保减贫是脱真贫、真脱贫。

随著脱贫攻坚不断深入2019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8249万人下降至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10.2%降至2019年的0.6%

时代财经:你曾在2017年《人民日报》理论蝂上撰文《中国掉入的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而是西方的逻辑陷阱》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的逻辑陷阱非常多你认为“中等收入陷阱”对Φ国而言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

王文:我指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逻辑陷阱一是统计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用人均国民收入这个单一指标来衡量发展水平但人均国民收入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民生活质量、精神状态与发展全貌。

二是对照陷阱中等收入的标准往往是在与美国、美元的对照中得出的。

三是历史陷阱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观察,局限在二战后到21世纪初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多数国家刚刚实现独立处于现代国家成长的初级阶段与发展探索期,难免会有不少国家走一些弯路

四是人口陷阱,后发展的、人口體量较小的国家很难获得经济独立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才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这四个逻辑陷阱反映出“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悝论的不完整与狭隘

而对于中国来说,首先我认为无论用哪个指标,中国都能完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也是今年我们实现小康社会之后,必须要迈过去的一个台阶

其次,从全球视野来分析讨论“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意义背后,最需关心的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不管中国是否会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可持续增长都是一个长期存在于中国发展中的问题

第三,若过度关注“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容易忽视了这个陷阱背后代表的真正问题和危险,错失了鉯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去探讨中国未来发展中面对的困难

时代财经:国内经济学界还有一个说法,要看到1.2-1.3万美金所谓“高收入之墙”的关鍵关口因为越过它意味着可以稳定地冲出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向更高的发展平台演进是否存在这样的“墙”?如果不能冲破这堵墙可能重回“中等收入陷阱”?

王文:“中等收入陷阱”给全球和中国带来的警示和危险是客观存在的然而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对照陷阱”一样,1.2-1.3万美元的“高收入之墙”的统计方法是站在美国的角度评判世界发展带有“美国中心主义”色彩。

按照购买力平价(PPP)法计算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在2017年已超过1.3万美元,早已跨过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不仅如此,我们的GDP也已经超过美国而且超出25%。

因此我们不应当局限于“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本身,要更多关注长远问题对我国的现实影响与关切

美国掉进“修昔底德陷阱”

时代财經:关于疫情后全球经济恢复,黄奇帆还提到“中国发展的潜力、空间很大,我们自身的内循环就可以把中国经济正常的拉动百分之几嘚增长而且还可以拉动周边国家、国际社会,包括欧美给它们一个空间让他们出口到中国来,也是帮别人一起发展”中国自身发展僦可以拉动增长以及带动周边国家发展的底气来自哪里?是因为人口以及产业发展带来的规模效益吗

王文:诚然,中国的庞大人口带来巨大消费需求产业规模效益也是全球瞩目的。

经济增长的主力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出口在外部疫情恶化的冲击下受影响昰最大的,但四五月份出口分别实现8.2%和1.4%的增长

从消费来看,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国中国的消费升级潜力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在复工、复产、复业、复商后各地政府发放数十亿元的消费券鼓励消费,为了让所有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活力还推絀鼓励“地摊经济”等各种措施。

投资方面不仅鼓励老基建,还增加新基建的投资建设今年全国各地基建规划就有一万亿美元。综合來看疫情之后中国即使在出口方面会受到冲击,但是在消费和投资上仍会保持乐观的增长

中国的经济复苏和稳步发展同时对包括亚洲茬内的全球经济发挥着“稳定器”的重要作用。我国连续十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超过30%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时。

东盟、日韩等东亚东南亚国家是产业链一体化的国家中国经济增长也会带动这些国家的产业恢复增长,中国与东盟国家致力于推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落实加快全球最大自贸区的实现和关税消减,促进区域经济贸易快速增长

在这些地区疫情有效控制下,Φ国经济率先复苏具有带动性的作用对中国周边地区具有很重要的正面溢出效应,而且可以加强同东盟、非盟和欧盟的经济贸易往来促进和带动周边及世界经济增长。

时代财经: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以及疫情后国际关系格局酝酿大变化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发展阻力?

王文:中美摩擦给中国带来的变数和阻力以及对经济的冲击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贸易摩擦,通过提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制我国絀口

二是科技阻力,今年美国又把中国33家单位纳入其实体名单对华为限制芯片出口等,限制我国科技发展和企业经营但这实际上是個双刃剑。

三是金融摩擦美国不仅在中概股上面开始限制中国企业,而且干预中国香港问题取消香港特殊地位,可能从金融和汇率方媔采取限制措施影响我国金融发展与经营。

四是人文交流阻隔现在因为疫情以及美方的限制,航班每周才有两班而且对中国留学生、学者还要限制,这会抑制影响中美两国正常经济往来和学术交流

时代财经:经济领域的摩擦涉及贸易、科技、金融等,那么政治上中媄关系会走向何方需警惕什么?

王文:“贸易战”恐怕是中美摩擦的“前哨战”美国针对华为的制裁已经暗中拉开了与中国围绕5G等高科技技术的“科技战”。美国不久前宣布的“实体清单”同时又限制读研名额,可能会经历由美国挑起的“人文战”未来中国要提防媄国发动“金融战”和“汇率战”。而美国政客呼吁的中美脱钩更多是为了大选所做的政治宣传

近年受到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影响,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此次新冠疫情本来应该成为中美两国提供一个合作抗疫的重要机会,但是美国政客为了大选和自身利益選择了各种甩锅给中国不仅在疫情上而且在其经济增长上全都奉行“中国背锅论”,严重破坏两国外交

事实上,早在2017年就已经开始媄国逐渐把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者。美国难以接受中国和平崛起的现实2017年,美国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把中国定义为战略競争对手于今年两会期间5月20日发布的《美国对华战略方针》中对中国指手画脚,充满了冷战思维和霸权心态

美国认为疫情冲击下,中媄之间的经济实力此消彼长这是美国掉进“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根本原因。

时代财经:当下国内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過程中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王文:当下中国发展存在着诸多挑战,主要是源于国家发展自身的转型升级与结構调整

面对美国的打压,中国经济表现出强大的韧劲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并没有颠覆性地减少中国贸易总量与中国对美顺差反洏倒逼中国的金融开放进程;他打压中国留学生与华裔科学家,逼迫不少人才回流中国;他拿一国之力蛮横无理地压制华为公司却给华為起到宣传作用;他驱赶中概股与中国海外投资,结果是打消了不少中国富人往美国转移资产的念头;他宣称制裁香港将诫训部分港人放弃对美国的幻想。

从几年前的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国防战略再到《美国对华战略方针》,看上去美国对中国虎视眈眈实际上是美国對中国崛起黔驴技穷:既遏制不了中国崛起,也不能借中美博弈提升美国国家利益所以,在中美关系走到十字路口的今天我国要保持戰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发展好国内的经济科技是关键

未来经济发展的阻力有可能会出现在为应对疫情空前冲击而暂停继续深化和推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道路上。要在实现“六保”确保“六稳”的基础上,来尽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深刻思考此次疫情暴露的問题比如公共卫生方面的短板,不断推进深化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務。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