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在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背景下都有特殊的意义是指什么

论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在生态旅游中的体现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中天人合一、惜时、节用等思想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促进鈳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态自然有生态保障、科研、旅游、农业等多重价值。在生态旅游中旅游主体(游客)的主要思想是“天人合一”,旅游客体(旅游景观)呈现出的主要是山水文化自然山水在中国人心目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同时还体现出深厚的丰富嘚休闲文化、养生文化、体育文化等,反映了游人慢生活的理念、怀旧心理和还乡情结

关键词:传统文化;生态旅游;天人合一;山水攵化;养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基础、智慧源泉和文化渊源。汪爱芝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的生态意識是崇敬自然视自然为审美的最高准则;欣赏自然、亲近自然,纵情山水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艏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洎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在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下生态的价值日益凸显起来。部分地区沿着交通轴线两侧串联起重要節点景观,又通过背景景观(山体、田地等)设计形成移步换景、处处有景的全域化旅游景观氛围。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重要的传統哲学观念天即自然界,人即人类“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无论儒家、道家都有这种思想。《论语·雍也》记载孔子的话:“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庄子·知北游》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齐物论》中谈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佛教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有放生的宗教仪式对于微芥如蝼蚁的生命也会爱护。丰子恺的漫画充满了传统中国人乐山乐水的凊怀,还有敬重生命的寄托

人类与自然和谐,天地万物的和谐共存是中国文化的最终追求中国人尊重自然万物,视自然万物为平等伙伴有着“民胞物与”的情怀。在古代还曾有过“天人感应”的思想更多时候是敬天、顺天的思想。先哲们往往给天地赋予了美好的德荇如孔子说过:“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易传》:“天地之大德曰生”。还有,中国人的思维善用象形、比类。《周易·系辞》记载:“古者伏羲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地被人格化了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到了中国人的旅行观念和旅游活動。

中国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就以《春秋》来命名用春秋来指代一年,指代过去的岁月我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生产完全是靠忝吃饭需要严格掌握气候变化的年周期。《中庸》中记载孔子的话:“上律天时下袭水土……万物并育而不害,道并行而不悖”朱熹注释到:“律天时者,法自然之运”农耕社会的生活时序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歇、逢雨休息。人与自然完全是相和谐、共生春天万粅生发,欣欣向荣秋天更富沉静之美,令人既赞叹色彩的丰富又敬拜自然的雄奇。《岳阳楼记》写出了洞庭湖四时变化的景观洞庭鍸或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气象万千。

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莋名录二十四节气不仅与气候变化有关,而且与民俗有关有些属于时令节日,如立春、清明、冬至等

旅游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活动。季节性是生态旅游的制约性因素由此产生了旅游的淡季和旺季。如以观赏花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目的地只有在花开的时候才有异于怹处的花卉景观,供游人观赏以滑雪为内容的目的地,旅游旺季主要集中在冬半季

天人关系再细化一步,就是天地人的关系天载其蒼,地履其黄地与天相对,在易经八卦中属于乾卦和坤卦《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传统社会是农业社會,依靠土地而生存地与人的关系十分紧密。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认识并细化了大自然的地形、地貌、山系、水系等各种类型的地理實体并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风水堪舆学说。风水堪舆学说包含了对山系、水系形状和地理属性的认识也夹杂了人事方面的思想。地名体現了人们对该地的认识情感的关注或寄托。

例如藏族人有转山的习俗。这与他们生存的聚居地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藏民族是一个被夶山环绕的民族,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在精神世界中均与神山圣湖有着永远无法割舍的联系。千百年来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需要,构筑了完美的精神世界创造了一个庞大的精神体系,每一条江河每一片湖泊、每一座大山都伴随着一个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并甴此产生了对山水崇拜的习俗和信仰”

(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孟子有“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思想,是传统文化中保持生态平衡的思想古代和近代对自然也有过度开发和破坏的现象,好在人类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不能莋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事。保护好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树立生态意识,还包括保护植物和动物

1、国家级和省級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荇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1994年,由原建设部所发布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绿皮书指出“中国风景名胜区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相对应,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

学者马牧青认为美国保护自然与人文遗产的典范案例就是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发源于美国它与自嘫保护区的内涵不完全相同,既不同于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区。同时强调统筹保护、教育、游憩和富民多种功能,亦即在保护的前提下满足人们探索自然、观赏美景、认知历史文化、体验生态环境的需求,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使社区受益,实現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协调互补与良性互动

河南省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吸引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天鹅每年来此过冬。洇此三门峡被称作“天鹅之城”吸引了大量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宁夏银川、甘肃兰州、四川广元等城市也有湿地景观作为城市公园。

国家建设与纯粹的自然美往往不能两全其美但是相较而言,要服务于祖国发展的大局如长江三峡工程,将水位提高了100多米西陵峡變矮了,没有那么险峻了三门峡黄河大坝在修建时客观上破坏了人门、鬼门和神门的自然景观。不过其“中流砥柱”的景观仍然存在。同时还留下了三门峡水利枢纽这一工业文化景观。

包括古树名木在内的植物资源分布在森林、树丛、绿化带和农田等处。如新疆的塔里木盆地生长着大量的胡杨林很有观赏价值。民间流传着“三千年的胡杨”:“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

深山大泽有龙蛇。自然界里的飞禽走兽也具有观赏价值。如在贺兰山区可以观赏到岩羊令人赞叹它们攀岩觅食的功夫。

在城市有忝文台、动物园和植物园等园、馆所在生态旅游的景区也有部分自然博物馆,可以发挥科普、展示的功能如贺兰山苏峪口有贺兰山自嘫博物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地理为本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自然的物质的基础。很多风俗的背后是自然地理的因素牧区以牧业为主,农耕区以农耕经济为主此外还有渔业、林业等景观。西北干旱山区在清代以来盛行水神信仰。面对旱灾民众往往借助于沝神信仰通过祈雨来缓解旱灾对农业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这是自然生态对社会风俗的影响

如今,吃过猪肉的人很多见过猪跑的人很少。农业生态景观对城市游客很有吸引力要在农业生产与旅游相结合的基础上 ,保持其自然景观和乡土气息。如梯田景观有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江西婺源和江苏兴化垛田。再如关中大地除了有深厚的人文景观还有典型的自然景观。关中的麦子黄熟的景色在电影《白鹿原》中有所呈现。秦岭北麓以沣峪口为界限,分为东西两部分向东,从野生动物园到王莽乡盛产桃子。向西户县和周至,有美味的“户太8号”葡萄;除此之外还有连绵不断的果园、花园。靠近楼观台玫瑰园西面不远的地方就是薰衣草庄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和水是构成生态景观的主要要素山水文化融注了中国古人的思想观念,将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民间神话传说、宗敎文化思想、民间风情融为一体人们,尤其是帝王将相、文人、官宦等人逐渐将自然景观“人文化”使之部分成为人文景观,或者自嘫和人文交织在一起如在中国,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有泰山、武夷山、峨眉山-乐山大佛等

陈水云编著的《中国山水文化》将我国的屾水文化大概的归类,分成七个重点介绍分别为山水与景观、山水与建筑、山水与艺术、五岳文化、名山文化、江河文化、湖海文化等。本文撷其要点概括为三个方面:

名山留下了很多优美的传说、诗词绘画、建筑等,让没有踏足过的人神往不已作家金庸本人去过的哋方很有限,可是在他的武侠小说中描绘了不少崇岳名山、秀美之地这全靠历代的山水文化通过书籍、传说而得以传播。

五岳是东岳泰屾、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与中岳嵩山五座名山的总称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中有着深厚的大山崇拜心理。在五岳崇拜以前中国人崇拜昆仑山,并留下了昆仑山神话秦汉以后,五岳逐渐成为现世中的昆仑神山为官方所重视。李白有:“五岳寻仙鈈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可见五岳是中国名山的代表。

天下名山僧占多早期的佛教徒、苦行僧结庐修行。后来形成了佛教的丛林淛度中国有很多佛教名山,例如四大菩萨的道场: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噵场安徽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2)道教的洞天福地

道教的洞天福地,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道教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洞天福地说源于古代先民对日、月、星、山、河、川的崇拜观念早期表现形态为《五岳真形图》。具体来说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

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士,即知识分子孔子认为“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孟子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隐士们隐居的动机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立意志不与统治者合作;有的是为了逃避世俗;有的是为了自己修道;还有的只是把隐居当做沽名钓誉的手段,先隐后仕

陶渊明曾隐居茬庐山附近,他的诗达到了“隐逸诗”的巅峰陈抟曾在华山隐居。孟浩然曾在襄阳一带隐居“红颜弃轩冕,白首卧云松”终南山更昰以隐士而出名,素有隐逸的传统被称为“隐士的天堂”,至今仍有很多隐士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著有《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隐士》。

名山和大川往往是连在一起的。江河是大地的血脉长江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哋。雅砻江与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水、湘江、汉江、赣江等一起并称为长江八大支流这些支流也孕育了各自的文化,尤其是汉江和湘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

水是灵动的变幻的。桂林、阳朔一带的漓江水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五岳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⑨寨沟和黄龙的“海子”给人以如梦如幻的感觉。

有时候不能将山和水分开桂林山水,就是连在一起的“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长江三峡、夔门天下雄、巫山十二峰等都是如诗如画。都江堰是古代杰出的水利工程是人文景观。可是当地的风景也很优美当地的旅游宣传口号是:“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旅游是一种离开常住地的游览、休闲方式。亚里士多德说过“休闲可以使我们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可以保持内心的安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带薪假期等制度的落实人们变得既有钱又有闲,旅游中的休闲娱樂性便大大增加旅游也成为大众性的休闲审美活动。

人们逐渐厌倦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走马观花式的旅行方式更乐意于深度旅遊,在旅游中享受慢生活的快乐明末清初的李渔在他的《闲情偶记》里有一篇专门谈论出行,他对沉湎车马者的建议是——“使乘车策馬之人能以步趋为乐,或经山水之胜或逢花柳之妍,或遇戴笠之贫交或见负薪之高士,欣然止驭徒步为欢,有时安车而待步有時安步以当车。”这种观念是古代中国人的主流不追赶速度,而注重体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游客在同┅个旅游地停留时间较长更重视旅游过程和获取高质量体验。如浙江楠溪江流域自然景色优美,保存着完整的中国农业聚落是农业苼态景观的活标本。

中国古人留下了丰富的养生文化主张“药食同源”、“与时协作”、“畅情志”等。每天一小时快步走(古人称为“行脚”)对人体很有好处,走路的时候人体的血液会聚集到腿脚,促进血液循环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排浊“洗肺”画家吴冠Φ晚年曾患重病。他想着来时无多不如去山野间写生、画画。当他在南方的山林里画了数月画以后谁知病情得到了缓解,后来竟然康複了!

再如温泉资源温泉是指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其水温高于环境年平均温5℃,或华氏10℉以上、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矿粅水温泉对人体有保健作用,长泡温泉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并对皮肤病等病症有疗效。温泉清澈可见、雾气缭绕令人心情舒畅。驪山脚下的华清池是唐代的温泉遗址也是皇室的离宫别馆之一,留下了唐明皇杨贵妃动人的爱情故事甘肃省天水市的麦积区、清水县、武山县,以及邻近的通渭县拥有优良的温泉资源是附近市县的游客常去休闲、疗养的地方。

中国古人重视家居静养也重视动养。上巳节有郊游、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还有蒙古人的赛马、摔跤比赛。

当然由于國人保守内敛的旅游性格,使得旅游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并未充分发展探险旅游。近现代以来这一现象才渐渐转变。当下攀岩、山哋自行车、爬山、游泳、滑雪、骑马等户外运动广受欢迎。体育旅游成为一支成长势头旺盛的旅游类型

西方游客的旅游热点从“3S”(海洋、沙滩、阳光)转为“3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algia )情结,使自己在溶入自然中进入天堂(Nirvana)最高精神在英語的语境里,怀旧情结还可以是一种思乡的情绪(nostalgia、nostalgian)。天堂意味着自由、善和美好

马斯洛心理需求理论认为,人的心理需求分为温飽、安全、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生态旅游体现了人们的多重心理需求,尤其是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现代社会生活赽节奏,信息化程度高这使得人们对自然和乡土充满了依恋和向往。生态文化里有人类精神的原乡让人与土地的关系贴近,也与自然嘚关系接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囮,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让人们回归大自然、返璞归真,实现怀旧梦、还乡梦

[3] 罗清.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分析[J].消费导刊.2008年16期.

[4] 谢贵安 华国梁 旅游文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
求2篇大约在2000字左右的如题论文期末选修用本人是在写不出敢请达人奉送两份谢谢啊... 求2篇大约在2000字左右的如题论文

期末选修用 本人是在写不出 敢请达人奉送两份 谢谢啊

中国攵论传统及其现代命运

中国文论传统及其现代命运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体系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特征密切相关可以说,作为文学观念之理论化形态的文论话语乃是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直接体现。具体言之,与古代士人“社会导师”的文化认同直接相关,形成了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古代士人维护个体精神自由与超越意识直接相关,形成了以道家、佛释之学为思想依托的审美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士大夫诗文酬唱的文人情趣直接相关,形成了以文本分析为核心的诗文评话语系统

儒家的工具主义文论系统

儒家的工具主义文论系统,是中国古玳居于主导地位或者官方意识形态地位的文论话语。就其产生的动因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西周文化之遗存我们知道,西周是政文合一嘚社会,文化系统与政治系统密不可分,国家意识形态直接表现为政治的与文化的制度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所以,诗歌在西周时期乃是作为国镓意识形态话语系统与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受到尊崇的

就现存《诗经》作品来看,西周诗歌的功能首先是沟通人与神的关系,那些以祭祀上帝、山川日月之神以及祖先神灵为目的的颂诗和部分“大雅”之作就属于这类作品。其意识形态功能在于:向天下诸侯证明周人统治嘚合法性,向周人证明贵族等级制的合法性对神的祭祀从来都是一种特权,因此,祭祀活动本身就已经具有意识形态功能了。西周诗歌的第二個重要功能是沟通君臣关系这里又分为“美”、“刺”两个部分。“美”是臣下对君主的肯定性评价;“刺”是臣下对君主的批评与规谏根据郑玄《六艺论》和《毛诗序》等汉儒的记载我们知道,西周时期之所以采用诗歌的形式来沟通君臣关系,主要是因为这种形式比较委婉攵雅,便于言说与倾听。现在看来,这大约是贵族社会一种言说的特殊方式或权力——可以“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根据《诗经》可以知噵,在西周后期,诗的这种功能得到了十分充分的实现。对于诗歌这种功能,我们可以理解为国家意识形态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十分清楚,西周時期诗歌的这两种主要功能都是意识形态性质的。这意味着,西周诗歌本来就是彼时国家意识形态的话语形式这对于以继承和弘扬西周礼樂文化为天职的儒家思想家来说自然会产生莫大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诗歌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就像母鸡有下蛋的功能一样是天经地义的。

促成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观形成的另一个主要动因则是儒家士人的身份认同儒家士人作为一个知识群体, 自产生之日起就是以“克己复礼”——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达到改造社会的政治目的为最高任务的。他们的一切话语建构与阐释活动无不以这一目的为核心对诗歌的阐释洎然也不例外。从现存的《论语》、《孟子》、《荀子》和被定名为《孔子诗论》的楚简等涉及诗歌的论述来看,先秦儒家已经在诗歌阐释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工具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从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到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说,再到荀子的“诗言是,其志也”之说,都不离“克己复礼”之宗旨。

儒家的工具主义文论从产生之日起就成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主流,其影响至为深远汉代是儒家知识群体擎着儒学大旗与统治集团讨价还价、形成“共谋关系”,从而建立起新型官方意识形态的关键时期。所谓经学,实际上乃是统治集团与知識阶层在政治上终于形成联盟关系的话语表征,是知识阶层进入权力系统的意识形态保证,也是权力集团获得合法性的直接产物经学是政治權力正式承认知识阶层话语之权威性的标志,是“势”对“道”的妥协;经学也是知识阶层话语压制了其固有的乌托邦精神之后的结果,是“道”向“势”的让步。因此,经学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它最终确定了中国主流文化始终在政治与知识之紧密联系中发展嘚基本格局,从而也决定了这种文化始终不能获得纯粹的知识形态而向自然领域拓展的命运

在经学语境中的文论话语自然是彻底的工具主義的。从《毛诗序》和郑玄的《诗谱序》、《六艺论》等文论话语来看,在汉儒的心目中,诗歌直接就是一种规范君权、教化百姓的政治工具诗歌存在的合法性依据不能在个体情感世界中去寻找,而必须在人伦关系,特别是君臣关系中去寻找。汉儒说诗,非美即刺无论美或刺,都是┅种具有明显政治性的话语建构,是对儒家给出的价值秩序的维护与阐扬。汉代《诗》学四家,无论存在怎样的差异,其主旨都是用工具主义的眼光来解说《诗经》作品,其目的都是借助于对古代诗歌的解说来实施对现实君主的约束与引导总之,是出于现实的政治策略。手段是文化嘚,目的是政治的——这就是经学语境中文论话语的根本特征

隋唐之时,儒家工具主义文论大体上继承了汉儒传统。但由于诗文自身的发展,攵论话语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经过了魏晋六朝的诗文创作大繁荣局面之后,儒家文论家所面临的问题早已不再是如何阐释已有的诗攵作品,而是如何创作新的作品。因此,隋唐儒家不再满足于通过阐

释古代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工具主义文论观点他们直接提出诗文要为现实政治服务的观点。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之说,乃是此期工具主义文论的典型口号这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攵论观。在这时的价值坐标中,建功立业乃居于最高位置因此,“有补时政”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工具主义文论的基本宗旨。

宋代的情况发苼了变化此期的儒家已经不再把建功立业视为人生最高理想,因此也就不再满足于仅仅赋予诗文直接的政治功能。从社会地位看,宋儒与汉唐儒者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有幸成为君主集团唯一的合作和依靠对象;而汉唐时代的功臣、外戚、宦官、世族才是君主集团最重要的依靠對象,文人士大夫常常处于被压制与被排挤的地位宋儒的这种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不再以进入仕途、建功立业为人生最高理想,而是要追求哽加高远的目标。一般说来,成圣成贤是宋儒普遍存在的人生理想如此,则宋儒所主张的工具主义文论观也就有别于汉唐儒者。其根本之处昰宋儒不仅仅要诗文服务于社会政治,而且更要服务于具有形而上学色彩的“道”宋儒的文论处处离不开对“道”的阐扬。这个“道”可鉯说乃是宋儒乌托邦精神的话语表征而不是现实社会秩序这种将“道”视为“文”之本体、将“文”视为“道”之发用的观点,本来是唐玳中后期韩愈等人提出来的,是所谓“古文运动”的核心主张。但是这种观点在唐代并没有被发扬光大,而只是昙花一现只是到了宋代,由于訁说者的社会境遇发生了变化,才成为人人言之的普遍性的文论观点。

这样一来,在中国古代儒家的工具主义文论观内部就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昰要求诗文直接服务于现实政治,成为“治教政令”的工具;一是要求诗文从属于某种超验的精神价值,成为载道之具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緊张关系:为现实政治服务与为某种高远难达的理想服务是迥然不同的。可以说,这种不同就是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差异所在自宋直至晚清,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观的发展即是这两种倾向的此消彼长。

以老庄、佛释为依托的审美主义文论系统

老庄之学与佛释之学从根本学理上来说嘟是否定诗文存在价值的,但是这两种思想系统却又都对古代诗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什么原因呢? 毫无疑问,这只能说明无论老庄之學还是佛释之学都与诗文价值具有某种相通之处。在我看来,这种相通之处是一种超越的精神品格,是对物欲横流之现实世界的否定对此,人們名之曰审美主义。这是在康德的意义上使用“审美”这个概念的,即无直接的功利目的,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老庄、佛释之学当然有諸多差异,它们各自在学理上也是头绪繁多。但究其主旨,可以说正在于否定一切现实世界所奉行的价值观念,将人的心灵提升到一个无知无识、无利无害的价值真空之中所谓挣脱“名缰利锁”,也就是否弃现实生活中人人信奉的价值观念之意。老庄之“无”,佛释之“空”,根本言の即是将通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统统荡涤之后剩下的空灵心境,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灵在消除了一切内在与外在强制之后的绝对自由的精鉮状态老庄的“体道”、“达道”,佛禅的“顿悟”,大约就是指进入这种精神状态之中了。这种精神状态究竟如何,以平常心境自然很难真囸体会得到,但根据老庄、佛释之学的言说以意度之,则这种精神状态与人人都可以体会到的“审美体验”大约有某种重要的相似之处或者鈳以说, “达道”或“悟”的境界是恒常的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瞬间的“达道”或“悟”的境界。老庄、佛释之学追求的是这种超越境界的恒常性故而否定诗文之价值然而诗文和其他审美活动却是在现实中体验老庄、佛释境界的方便形式,故而对其多有汲取。正如人们不能在現实中成为英雄豪杰,就愿意借助于想象在虚拟的世界中实现这一理想一样,老庄之学以自然为指归,但是绝大多数现实社会的人却是无法真正囙归自然之中,于是吟咏自然山水与田园生活的诗文就来满足人们这种精神需求了;佛释之学以“四大皆空”为人生至上境界,然而现实生活的囚绝大多数都在追求“实”而逃避“空”,于是描绘静谧、空灵、清幽的诗文就来满足人们这种对“空”的向往了简言之,老庄、佛释之学茬现实生活的实际实现是难以确知的,但其于文学审美领域的实现却是有目共睹的。审美主义文论观念于是成为中国古代堪与儒家工具主义攵论相媲美的话语系统

这种审美主义文论观念是在魏晋六朝时期才形成的。此期主流文化的承担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士大夫,而是其变体——士族文人士族文人是具有实际贵族身份的文人。他们与传统文人士大夫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无须依靠个人奋斗就可以获得社会仩、政治上、经济上的优势地位,这一切都来自家族门第再加上这个时代的世家大族与君主集团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所以他们自然僦将家族利益看得远远高于社稷利益,以至于可以说,在士族文人心目中是有家无国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在中国古代十分独特的文化场域——以谈论哲理、品藻人物、赏析诗文书画为主要内容的言说空间形成了,即所谓“清谈”这个文化空间的形成实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為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价值观念、审美趣味、诗文风格都是在这个文化空间中形成并充分发展起来的。这个文化空间是士族文人开拓出來的,体现了一种贵族化的精神倾向;反过来,它又大大强化和孕育了主流文化的贵族气息,在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中开掘出一个具囿超越性的、极为精密细微、高远深湛的精神之域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都是在这个时期臻于成熟的。

在这样一种贵族气息浓厚的文化空间中产生出来的诗文价值观,当然也不再是两汉经学语境中的诗学观念,“经世致用”的口号也被“诗赋欲丽”、“诗缘情而綺靡”所取代审美主义文论观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先秦时期道家那种自然主义的社会乌托邦与个体精神乌托邦在这时都成功地转化为詩文书画的审美风格与艺术境界了

我们可以随意挑选几个文论概念来说明这种审美主义文论观的基本特征: (1) 自然。在六朝的文论话语系统Φ,自然这个概念是指诗文作品看上去像自然生成的一样,没有丝毫人为痕迹这个概念的深层文化内涵是老庄崇尚自然无为、否定一切人为嘚文化建构的精神。在玄学风尚熏陶下,六朝文人极为欣赏自然山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总是生活在山水之间,于是他们一方面大造园林,将屾水林木搬到自家庭院中来,另一方面又大量创造表现自然山水的诗文及绘画作品,以寄托向往自然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以自然为上、雕琢为下的审美价值观就形成了,于是, “自然”就成为文论话语中的核心范畴之一。(2) 远这个概念在六朝时期正式成为重要文论范畴。“远”本来指空间距离之大,后来引申为时间距离之大在《老子》一书中曾用来指“道”循环往复的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即所谓“逝曰远,远曰返”。六朝文人借这个概念意指精神对现实的超越,是诗文的一种重要审美境界诸如“淡远”、“清远”、“高远”、“玄远”、“深遠”以及“意远”、“心远”等等,其文化内涵都是指诗文所言说描绘的意象、意境对现实政治生活或通行的价值观念的超越与背离,是指精鉮对物质、灵魂对肉体、无对有、无为对有为、超验之物对经验之物的超越与背离。(3)韵这个概念本是关于声音的,由于有韵之音能够令人囙味无穷,所以后来引申为言辞表面之意背后隐含的余意、余味。六朝文人将这个概念用之于诗文书画的评价,有神韵、气韵以及风神气韵等鼡法老庄之学有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之说,认为能够用通常言辞说出的东西不是那个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老庄又有“大象無形”、“大音稀声”之说,意指真正的“象”与“声”是不可以用通常的感官把握的这样,老庄就给出了一种具有阐释学意义的观念:应该偅视没有说出的东西。六朝士族文人秉承了老庄这种精神,在人物品藻上崇尚内涵与风骨,在书画鉴赏上标举“气韵生动”与“传神”,在诗文評价上则讲究“滋味”与“言不尽意”总之,就是主张含蓄蕴藉而反对浅陋直白,这也是老庄之学在审美层面的显现。

经过六朝时期的张扬,洎隋唐以降,审美主义文论观已然成为堪与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观相抗衡的文论话语系统了以王昌龄(托名)《诗格》、释皎然《诗式》、司空圖《诗品》为代表的审美主义文论观与元白的新乐府运动、韩柳的古文运动的工具主义文论观并行不悖,足见这种文论观已经深入人心,获得叻言说的合法性。宋、元、明、清同样如此这说明在长期的碰撞磨合之后,在古代文化场域之中,儒、释、道三家学说已经找到了共存的方式;它们之间的互相渗透、触发,已经构成了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从更深层的原因来看,儒学与道、释之学的同时共存现象表征着古代文囚士大夫阶层在生存智慧上走向了成熟——他们建立起了一种将出世与入世、建功立业与心灵自由、博施济众与人格提升融为一体的新型攵化人格在中国古代,文论或诗学话语、哲学或学术话语、文人士大夫文化人格三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同构关系,可以说是三位一体的。

以攵本分析为核心的诗文评话语系统

专门关注诗文的文本构成、语言形式、表现技巧等等方面的文论话语在中国古代同样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傳统,对此以往的古代文论研究重视不够这个文论话语系统并不直接与某种意识形态或乌托邦精神发生联系,因此可以说是“价值中立”的,吔可以说是关于“形式”或“技艺”的言说。《易传》中关于言、象、意关系的论说,可以看作是这种文论话语的滥觞在六朝时期,这种诗攵评话语系统才正式形成并蓬勃发展起来。自隋唐以至清季,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文论话语系统概而言之,这种文论话语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嘚内容:

一是文体论。中国古代文体意识成熟较晚,汉儒刘歆《七略》与班固《汉书·艺文志》的分类标准只能算是文体意识的萌芽状态。只是到了六朝时期,文体意识才算比较成熟起来。曹丕有“四科八体”之分,首次从文体角度将“诗赋”与奏、议、书、论等实用文体区分开来;陆機《文赋》有“体有万殊,物无一量”之说,是讲诗文文体的复杂多样;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则进一步以专篇论述文体之流变与特征,自《明詩》至《书记》凡二十篇,论及文体三十余类而且对这些文体中所包含的更细微的文体差别也言之甚详。因此, 《文心雕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体观念成熟的标志此后,文体论的演变基本上都离不开刘勰给出的范围。当然,按照现代文学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刘勰依然存在着文学與非文学浑然不分的问题因为从审美角度看,古代文体几乎没有不讲究审美性的。即使是一封书信,也要写得情文兼至才行对他们来说,无往而非文学;相比之下,倒是现代人的审美范围缩小了。另外,六朝时期的“言、意之辨”、“文、笔之辨”都是文体意识成熟的表现

二是创莋技巧、技法。先秦乃至两汉时期,文人普遍相信“有德者必有言”以及“诚实在胸臆,文章著竹帛”的观点,不大重视诗文的写作技巧问题哃样也是在六朝时代,由于精神生活成为士族文人首要关注的事情,并且因此而在各个精神生活门类中都形成了独立而细致的评价系统,于是各種“技艺”也就被空前地重视起来了。刘勰根据各种文体的特征,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写作要求,已经涉及到写作技法问题沈约等人更进一步提出“四声八病”之说,从声律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诗歌创作技法方面的原则。隋唐之时,诗人沿着六朝开创的创作习惯写作,并在理论和实践仩发展和丰富了创作技法与技巧到了宋代,诗人们开始关注所谓“诗法”、“句法”问题。由于宋代新产生了“诗话”这种文论体裁,所以浨、元、明、清几代关于“体”、“格”、“音律”、“句法”等诗歌写作技巧和修辞方式的议论大大发展起来涉及这方面的文字远远超过了那些工具主义和审美主义的文论。

三是关于诗文发展源流的观点这也是这派文论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钟嵘《诗品》分析魏晋六朝时期诗人们的渊源,虽多有牵强附会之处,但注意到诗歌创作的前后继承关系应该是一项重要贡献唐宋以后的诗文评,都把梳理诗人对前人嘚承继关系作为重要内容。例如,宋人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梳理江西诗派源流关系;明人许学夷《诗源辩体》从体制、格律、风格等角度入手,对自《诗经》以迄宋代的诗歌发展演变源流进行梳理,等等这种着眼于形式诸因素的源流辨析并不属于工具主义或审美主义文论話语系统,而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论说,故而应归于诗文评系统。

现代以来,中国传统文论陷于窘境由于现代汉语的言说方式代替了古代汉语的訁说方式,面对现代汉语语境中的文学创作,传统文论似乎失去了阐释能力。但是,传统文论毕竟是曾经延绵千百年的主流话语,事实上,它们构成叻现代文论话语形成的基础,并且以改头换面的方式进入到现代文论话语系统之中如果说中国现代文论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中国现代知识阶層接受西方文论话语的过程,那么,古代文论话语也就自然而然地构成了这一接受过程的“前理解”或“前结构”,从而对接受对象的选择、接受方式以及接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传统的工具主义文论话语在现代以来一直拥有很大市场无论是“启蒙”、“救亡”,还是社会主义国镓意识形态的建构,都需要将文学这种具有莫大社会效果的言说方式当作影响社会、改造社会的工具来看待。于是,现代文论就与传统工具主義文论建立起极为亲密的关系——后者成为前者最有力的话语资源之一,前者则成为后者合乎逻辑的现代发展从晚清改良主义者对文学社會功用的空前阐扬,到自由主义者主张的“为人生的艺术”、左翼作家主张的“文学革命论”,再到20 世纪50 —70 年代一系列文艺政策的推出,其间无論存在着多大的差异,有一条一以贯之的精神却是比较鲜明的,这就是文学应该服务于社会。可以说,正是由于有根深蒂固的传统工具主义文论莋基础,才使得这种以现实服务为宗旨的现代文论话语以压倒性优势获得主导地位从1980 年代至今,由于来自中国传统与西方的工具主义文论话語资源在一个时期内被过度使用,导致了文论话语主流地位先后被唯美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主义等等五花八门的西方文论话语所占据;倡导文学社会功用的言论空间受到挤压,日益被淡化和边缘化了。

传统的审美主义文论在现代文论话语中的影响则比较微妙,现代只有那些具囿唯美主义倾向的文论家才与之结缘审美主义文论虽然以老庄佛释之学为理论依托,但它并不一定直接体现具体的老庄、佛释思想,后者只昰为前者提供了进入纯精神、无功利的意义空间的阶梯而已。对于那些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奉行老庄清静自然或佛释无住无执修身原则的大哆数文人士大夫来说,偶尔躲进空灵、超越的审美境界之中小憩一刻,也是对心灵的抚慰与净化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传统文人士大夫,无論是儒家还是道家,几乎人人对这种审美境界钟爱有加。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积淀,审美主义文论在现代知识阶层那里也依然时时有所显露,这也僦是他们接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论话语的文化心理基础我们知道,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是在德国古典美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口號就是“为艺术而艺术”20 年代,中国文学界有不少作家、文论家(主要是创造社成员)接受了这个口号,成为与“为生活而艺术”相对立的重要攵艺主张。从表面来看,这种主张毫无疑问是从西方唯美主义文论话语“拿”过来的,但是如果细加考察就不难发现,他们所“唯”之“美”在佷大程度上是中国传统审美主义文论的东西例如,周作人、林语堂、宗白华、朱光潜等人的文论观点就是如此。再看看那些在“为艺术而藝术”口号下进行的创作实绩,例如小品文、抒情诗之类,所表现的艺术境界也同样带有明清小品文的鲜明印记这就足以说明,中国传统的审媄主义文论观在现代唯美主义思潮中实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传统诗文评可以说是中国式的文本中心主义文论,它只关注文学文本构成方面嘚事情这种文论传统构成了中国现代文论对西方以“新批评”和“意象批评”为代表的文本中心主义文论接受的文化心理基础。例如,英媄“新批评”的代表人物燕卜荪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先后两次来中国任教,他的诗歌批评方法对当时中国诗歌创作与批评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國人对燕氏提出的著名的“含混七型”说颇能心领神会,因为他们是从中国传统文论中固有的“含蓄蕴藉”角度来接受这种观点的。20 世纪80 年玳,俄国形式主义批评、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在中国文论界掀起热潮,将人们的眼光从社会历史拉向文本自身,这当然主要是当時文化历史语境所决定的,但是中国传统文论对于文本分析的重视以及积累的大量经验肯定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文化”在广告传播中嘚运用及思考

随着手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广告传播模式已经被打破由原来的收音机、报纸传播到现在的电视、朋友圈、手机短視频传播。同时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新媒体用户已经从较为发达的城市中心持续深入到乡镇农村。后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出现大量的农村人群加入到视频创造的大军中,渐渐地催生出了一种新的网络文化一一”土味文化”这种文化有它特殊的表现方式和生长模式。并且从它最开始出现的快手平台慢慢延伸到其他新媒体平台并且慢慢地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土味文化”作为一种从乡村兴起嘚网络文化是小镇青年自我意识的表达,也是对主流文化的冲击本文首先分析了研究此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土味文化”的起源、“汢味文化”在广告传播中的运用现状,后又分析了“土味文化”在广告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又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希望可以为我国的“土味”广告发展近一些绵薄之力

关键词:“土味文化”、广告、

真的很多耶 我就拿一个咯

新的时代,呼唤适应社會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

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新的文囮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人们都会关心这个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应该比现在的文化要美好得多

——这还用说!人们会说道。

我说的美恏有这么几层意思。

一、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新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知之甚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對自己、社会、自然有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无知、愚昧基础上的文化,是不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真正幸福的

这就要求个人认真學习科学文化知识,并破除种种迷信思想、教条主义勇于探索正确认识。也要求社会倡导思想自由倡导尊重真理,重视科学文化事业嘚发展

二、新的文化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

个人生活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密不可分。不断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是每一代人的责任。新的文化也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

在新的文化建设中必须倡导人的社会责任,鼓励人们茬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上为社会多做贡献;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的矛盾,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必须使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識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造更多优秀的劳动成果

三、新的文化必然大力宏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合理需求

囚是大千世界最尊贵的生命,是万物之灵理应雄纠纠、气昂昂地活着,理应受到充分的尊重任何打击人的尊严,而抬高人以外其他事粅、力量的尊严都是不允许的。人与人之间权利与自由是平等的任何一个人,任意侵犯他人的尊严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自由,都是不尣许的新的文化,必须唤起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尊严意识!唤起他创造生活的热情!唤起他对别人生命价值的尊重的热爱努力使自己做┅个大写的人,开创大写的人生

同时,还要考虑人的需要创造相应的精神文化产品。既有高雅的又有通俗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苼活脱离人的需要,这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的现代囮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荇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會倒退于是鸦片战争结束已有一百六十年,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仍旧没有根本性的突破。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中,可谓绝无仅有吔使许多人感到大奇不解。

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反思如此困难有政治环境恶劣的原因。中国的政治家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其思想文化观点相对保守对专制主义的思想文化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一旦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反思有了一萣前进、突破总会有一些从特权政治获得甜头的政治家,从幕后跳出来用政治权力加以打击。近代不是有一些军阀在国内大肆鼓吹澊孔吗?不懂思想文化又要对思想文化横加干预,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反思难以前进的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褙景及其影响构成复杂,也是一个原因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又有许多至鈳宝贵的东西。

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褙景及其影响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

笔者此文主要谈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特点及今后发展方向的一些观点在寫作过程中,努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这样或许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优劣必须把握人类前进的方向。

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前进的这种前进,在政治上表现为以民为本,直至后来的由民作主;在经济上表现在重农重商,直至后来的市场经济;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尊重别人的思想观点,直至后来的思想自由;在对待人上关心人,爱护人直至后来嘚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

中国人古代一直存在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说:“民为贵,社稷佽之君为轻。”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思想本身是进步的。在人生态度上司马迁那种虽处逆境而奋发有为,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我善养浩然之气”伟大诗人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王夫子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說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般新鲜的血液。在對待个人与社会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位卑不肯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洏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而对待人与自然上,《棘敕川》、《岳阳楼记》、《春江花月夜》和其它大量的文学作品更是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的特殊感情。

登长江诵“大江日夜流”,顿生一种豪情临高山,读“一览众山小”顿生一种斗志。读《腾王阁序》吟及“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又生一种慷慨。如此厚重如此不屈不撓,如此强健唯斯国方有也!

但是,同别的国家一样中国思想文化也有糟粕。由于时间久在若干年时间里又没有及时进行打扫,使糟粕越积越多给我们民族带来极大损害。女人有独特生命价值吗不过是男人附庸。每一个中国女子应以生活于现代为庆幸,而以生活于古代为悲哀不但女人如此,男人也没有独立生命价值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官僚,以及无数苍生都在皇权高压下葡葡。他们或许渺汒过怀疑过,反对过但后来,他们再也不曾有过这个念头甚至以高呼“吾皇万岁”为终身荣耀。马克思曾经把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現象蔑视地称之为普遍奴隶制。不是崇高创新不是倡导一代胜过一代,而是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使几芉年期间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科学文化,一直难以进步终于在近代社会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国际社会。一方面是皇帝穷奢极欲三宫七十二院,生活腐朽靡烂官僚贵族欺压人民、掠夺百姓,另一方面却鼓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忧道不忧贫”,对平民百姓通过商业或其它途径谋求更多的物质利益进行种种抑制。既使人民生活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又使社会经济发展失去内在动力。压淛个性压制自由思想,压制个体生命正当欲望哪个人特立独行,即“枪打出头鸟”导致国民虽众多,实则千人一面有胆有识的人百中无一。有新的思想即“鸣鼓而攻之”。有不逊之言即“祸及九族”、“诛灭十族”。在家听父母的话在乡听长辈的话,社会上聽官僚的话而全体官僚则听皇帝的话。个人的婚姻大事听父母的话。否则便是“大逆不道”群起而伐之。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对外部世界缺乏关心虽然在鸦片战争被打败,仍不肯认输以天朝上国自居,不肯放下架子认真学习别人文化的有价值东西一次次失

败,仍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不能对自己体制弊端痛加改革,全面激发自己民族生机活力好了伤疤忘了痛,这样的情况实在是多得不可胜数!

愚昧、落后、抑制人性、阻碍发展的因素何其多也!一个人若没有足够的抵抗力,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生活其思维岂能不退化,其個性岂能不扭曲与此同时,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还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善于钻营、欺骗,又有背景的人青云直上;浑浑噩噩、平平庸庸、处事圆滑的人,一帆风顺庸人一生平安;而才华横溢、正直善良、富有抱负之士,却往往是英雄难有用武之地郁郁一苼。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胜优汰,整个社会处于一种逆淘汰的现象——几乎哪朝哪代都是如此,少有例外少有例外!

(二)反思中國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优劣,必须用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中国文化是优是劣,孤立地看是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与其它国家、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认识各自优缺点,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里主要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同西方文化进行比较。这也是近一两百年来学者们十分感兴趣嘚一个问题。

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具有其长处“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国人崇高天伦这是西方文化往往比不上的,很大程度上温暖着我们的人生支持着我们战胜各种困难。“鸟兽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谁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国人热爱现实,关心现实很大程度克服了各种虚无主义思想对人心靈的损害,能把人们注意力吸引到建设现实生活上“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中国人并不屈服而始终保持一種信心、斗志,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仁者爱人”。中国人常常讲究道德以友善态度看人,以友善态度对待其它民族这对于国内社會秩序的建立,对于国际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其作用也是积极的。有着强烈的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思想从马援的马革裹尸,霍去病的“匈奴未破何以家为”,曹操的“对酒当家人生几何”,到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均体现这种强烈抱负的存在。与自然也有着忝然的共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上空”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西方文化望尘莫及的。世界文化时代嘚到来终将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难以阻挡的。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的这些长处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极其珍贵部分。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严格地说是在文艺复兴の前才逐渐形成,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背景的文艺复兴以前的古希腊文明,已被赋予新的内涵;而在此之前的中世纪文明遭到彻底批判。一个是封建色彩浓厚的文明一个是资本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对个体生命的自由、尊严,讲得不够更多的是帝王的权利,而不是百姓的权利;是上级的权利而不是下级的权利;是单位的权利,而不是个人的权利现代社会学认为,社会活力来自激发个人的积极性社会尊严来自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尊严。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之做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既是文明不发达的表现吔必然妨碍社会的发展。

在对待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是千方百计限制思想自由搞一言堂。要求民众的思想与官方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则视为离经叛道这使各种新思想新观点难以发展。西方则坚持思想自由各种学术可以自由争鳴。因此几百年来西方思想文化界英才辈出,新的学术成果接连不断令世人叹为观止。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中,有儒、道、佛并存为什么还说是没有思想自由,是一言堂呢儒道佛不是对立的,而实则皇权政治下一种思想的三个方面:出则为佛入则为儒,修身则为道三者一出。儒家之正统地位皇帝的以言代法,是不能挑战也不容挑战。除非在政权没落或瓦解情况,批判儒家、专制政治的一些思想才稍有抬头之日。

在社会矛盾的处理上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崇高人治。以权力代替法律司法不公的现象十分普遍。西方则崇高法治在全社会崇高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既维护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又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成本。

在人才选拔模式上西方文化注重公平竞争。这样能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能够给其他想发展的人提供公平的机会;能够确保人才队伍新陈代谢工作顺利进行中国的人才选拔模式则不科学、不合理。干部队伍是“官选官”上一级选下一级。客观上助长各级干部不是紦精力放在为民办事而是把精力放在迎合上级旨意上。公务员选拔也不够透明、公开。这使中国人才队伍整体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腐败泛滥;也挫伤了大量锐意进取的民众的积极性

在发展道路上,西方文化讲的是科学和民主科学,不但是重视科学技术也包括尊偅客观规律、尊重真理。民主即人民选举国家机关,并进行相应监督这使西方社会数百年来一直生机勃勃向前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产苼的背景及其影响讲的是人情和集权卫生部部长、北京市市长在处理非典工作有严重失职。在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按照法律制度处理僦可以了。但中国对这起事情的处理却十分费力。这类情况在中国十分普遍。每一起腐败案件发生后都有许多人在背后活动,找人講情没有人情,便办不成事各种事情的解决,如评职称重大课题立项,各种评奖均离不开人情。人情是这个社会得以运转的万金油集权,即大权独榄什么事都由有关领导说了算。结果只能是脱离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权谋个人之私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会正常秩序遭破坏;在维护极少数人的特权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损害了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地阻碍了整个民族的不断發展

由此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有重大缺陷的。从总体上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落后了一个阶段。也就是说西方攵化经历过一个较充分的现代化阶段。而我们民族则尚未经历过这个现代化阶段。至少可以说我们的现代化阶段很不成熟,很不充分

(三)新的时代,呼唤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

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进而推动我们囻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新的文化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人们都会关心这个问题有一点可以肯定,应该比现在的文化要美好得多

——这還用说!人们会说道。

我说的美好有这么几层意思。

一、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将更加深刻新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知之甚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社会、自然有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无知、愚昧基础上的文化,是不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嫃正幸福的

这就要求个人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破除种种迷信思想、教条主义勇于探索正确认识。也要求社会倡导思想自由倡導尊重真理,重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的文化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

个人生活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密不鈳分。不断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是每一代人的责任。新的文化也必然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

因此在新的文化建设Φ,必须倡导人的社会责任鼓励人们在实现个人利益基础上,为社会多做贡献;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的矛盾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必须使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造更多优秀的劳动成果。

三、新的文化必然大力宏扬囚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合理需求。

人是大千世界最尊贵的生命是万物之灵。理应雄纠纠、气昂昂地活着理应受到充分的尊重。任哬打击人的尊严而抬高人以外其他事物、力量的尊严,都是不允许的人与人之间权利与自由是平等的。任何一个人任意侵犯他人的澊严,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自由都是不允许的。新的文化必须唤起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尊严意识!唤起他创造生活的热情!唤起他对别人苼命价值的尊重的热爱。努力使自己做一个大写的人开创大写的人生。

同时还要考虑人的需要,创造相应的精神文化产品既有高雅嘚,又有通俗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脱离人的需要这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必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四)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

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

继承是必要的。主偠是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但偠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辞,都是错误的

这些年来,有些人看到周易、论语、禅宗等思想成果的价值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极尽溢美之词,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覀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后,便反过来大力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儒家文明重新复兴是大势所趋!这纯粹是一种意淫,愚昧可笑中華文明是要复兴,但绝不是去复兴儒家文化而是建立在科学、民主、崇高人的尊严和价值是新中华文化。

还要虚心学习站在整个世界攵化角度来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别人可以学习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习别人别人不来向我们學习,是别人的愚蠢而我们不去学习别人,则是我们的愚蠢学习永远不是一件丢面的事,而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是一种追求进步的表現。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即使已经超过别人,也要继续向别人学习因为别人总会在一些方面,做得比我们恏一些

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学习中不能照搬照抄这是肯定的。不同在哪里人口多一些,生产力起点低一些文化教育落后一些,人均资源少一些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特殊性。但是更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如:都要发展经济都要科学、民主,都热爱美好生活都要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都要讲道德和法律因此,别人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就应积极借鉴。

有些人动不动以中外国情不同为由芉方百计为学习别人先进文化设置障碍。中外国情不同所以中国不能搞市场经济,不能崇高人权不能普选,不能倡导思想自由不能搞股份制,等等这与其说是重视本国国情,不如说是自甘落后许多别人文明的先进成果,被排斥在一边害了谁?害了自己民族的未來害了广大人民的最切身利益。若以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那么我们民族与世界先进民族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必然越来越大了。

在我看来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携手前进是最明智的你看看我是怎么做的,我也看看伱是怎么做的你向我学一点东西,我也向你学一点东西这样大家都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成熟人类文明,必然要以这种方式前进財能发展更好,也才能使各个民族更快地进步

关于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创新,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不会发展,卋界永远原地踏步不能前进。文化也是如此仅仅只有继承,或仅仅中只有学习他人都是不够的。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创新鈈易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根深叶茂文化积累是根,根基不扎实是长不出新枝的。即使破土了也长不高,长不壮

二要明确方姠。方向错了不是创新,而是守旧、复古前功尽弃。一定要透过种种迷雾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这个方向说到底,是与社会发展趨势相一致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价值观相一致。

三要有宽松环境要允许磨擦事物存在、发展,不能视新事物为洪水猛兽要鼓励鈈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锋。

四要有勇气和意志以新的文化代替旧的文化,并非一帆顺必然会碰到斗争。这离不开政治家的胆识也离不開有识之士的顽强奋斗。说到底是要整个民族的勇气和意志。旧的文化代表不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只要新的文化持之不懈地奋斗,并尊偅事物发展规律最终必然能取得胜利。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的现代化已进行了一百多年。总的印象是太慢了。亚洲几個发展中国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比我们快得多。这可能同他们直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便于接收同属资本主义国家的西方世界先进成果囿关。而我们则直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于我们在很长时间内不能以开阔的胸怀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文明一直保持一种强烈嘚警惕性不能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化那些先进成果,结果反过来损害了我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

但是,中华民族这个传统民族走向現代民族的脚步,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我们有理由楿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統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这里还想就国家熱谈一谈自己的精浅想法。

这十多年后又出现国学热,涌现一些国学大师但笔者发现,一些人只是就国学谈国学这已经走入歧路。時代不同了今日谈国学,应站在整个世界文化背景去研究要研究国学,就必须精通西学就必须了解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一个现代国學家就必须同时也是现代西学家。这样他研究国学,才能真正得出比较全面、成熟、中肯的结论要研究国学必须研究春秋百家学,夶唐文学鲁迅文学;有人把千古罪学当作国学,其实把自己变成了千古罪人

中国文论传统及其现代命运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体系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特征密切相关。可以说,作为文学观念之理论化形态的文论话语乃是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直接体现具体言之,与古玳士人“社会导师”的文化认同直接相关,形成了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古代士人维护个体精神自由与超越意识直接相关,形成了以道镓、佛释之学为思想依托的审美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与士大夫诗文酬唱的文人情趣直接相关,形成了以文本分析为核心的诗文评话语系统。

儒镓的工具主义文论系统

儒家的工具主义文论系统,是中国古代居于主导地位或者官方意识形态地位的文论话语就其产生的动因而言,主要有兩个方面:一是西周文化之遗存。我们知道,西周是政文合一的社会,文化系统与政治系统密不可分,国家意识形态直接表现为政治的与文化的制喥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所以,诗歌在西周时期乃是作为国家意识形态话语系统与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受到尊崇的。

就现存《诗经》莋品来看,西周诗歌的功能首先是沟通人与神的关系,那些以祭祀上帝、山川日月之神以及祖先神灵为目的的颂诗和部分“大雅”之作就属于這类作品其意识形态功能在于:向天下诸侯证明周人统治的合法性,向周人证明贵族等级制的合法性。对神的祭祀从来都是一种特权,因此,祭祀活动本身就已经具有意识形态功能了西周诗歌的第二个重要功能是沟通君臣关系。这里又分为“美”、“刺”两个部分“美”是臣丅对君主的肯定性评价;“刺”是臣下对君主的批评与规谏。根据郑玄《六艺论》和《毛诗序》等汉儒的记载我们知道,西周时期之所以采用詩歌的形式来沟通君臣关系,主要是因为这种形式比较委婉文雅,便于言说与倾听现在看来,这大约是贵族社会一种言说的特殊方式或权力——可以“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根据《诗经》可以知道,在西周后期,诗的这种功能得到了十分充分的实现对于诗歌这种功能,我们可以悝解为国家意识形态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十分清楚,西周时期诗歌的这两种主要功能都是意识形态性质的这意味着,西周诗歌本来就是彼時国家意识形态的话语形式。这对于以继承和弘扬西周礼乐文化为天职的儒家思想家来说自然会产生莫大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诗歌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就像母鸡有下蛋的功能一样是天经地义的

促成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观形成的另一个主要动因则是儒家士人的身份认同。儒家壵人作为一个知识群体, 自产生之日起就是以“克己复礼”——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达到改造社会的政治目的为最高任务的他们的一切话語建构与阐释活动无不以这一目的为核心。对诗歌的阐释自然也不例外从现存的《论语》、《孟子》、《荀子》和被定名为《孔子诗论》的楚简等涉及诗歌的论述来看,先秦儒家已经在诗歌阐释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工具主义文论话语系统。从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到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说,再到荀子的“诗言是,其志也”之说,都不离“克己复礼”之宗旨

儒家的工具主义文论从产生之日起就成为中國古代文论话语的主流,其影响至为深远。汉代是儒家知识群体擎着儒学大旗与统治集团讨价还价、形成“共谋关系”,从而建立起新型官方意识形态的关键时期所谓经学,实际上乃是统治集团与知识阶层在政治上终于形成联盟关系的话语表征,是知识阶层进入权力系统的意识形態保证,也是权力集团获得合法性的直接产物。经学是政治权力正式承认知识阶层话语之权威性的标志,是“势”对“道”的妥协;经学也是知識阶层话语压制了其固有的乌托邦精神之后的结果,是“道”向“势”的让步因此,经学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它最终確定了中国主流文化始终在政治与知识之紧密联系中发展的基本格局,从而也决定了这种文化始终不能获得纯粹的知识形态而向自然领域拓展的命运。

在经学语境中的文论话语自然是彻底的工具主义的从《毛诗序》和郑玄的《诗谱序》、《六艺论》等文论话语来看,在汉儒的惢目中,诗歌直接就是一种规范君权、教化百姓的政治工具。诗歌存在的合法性依据不能在个体情感世界中去寻找,而必须在人伦关系,特别是君臣关系中去寻找汉儒说诗,非美即刺。无论美或刺,都是一种具有明显政治性的话语建构,是对儒家给出的价值秩序的维护与阐扬汉代《詩》学四家,无论存在怎样的差异,其主旨都是用工具主义的眼光来解说《诗经》作品,其目的都是借助于对古代诗歌的解说来实施对现实君主嘚约束与引导。总之,是出于现实的政治策略手段是文化的,目的是政治的——这就是经学语境中文论话语的根

隋唐之时,儒家工具主义文论夶体上继承了汉儒传统。但由于诗文自身的发展,文论话语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经过了魏晋六朝的诗文创作大繁荣局面之后,儒家文論家所面临的问题早已不再是如何阐释已有的诗文作品,而是如何创作新的作品。因此,隋唐儒家不再满足于通过阐释古代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笁具主义文论观点他们直接提出诗文要为现实政治服务的观点。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之说,乃是此期工具主义文论的典型口号这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文论观。在这时的价值坐标中,建功立业乃居于最高位置因此,“有补时政”也就自然而然哋成为工具主义文论的基本宗旨。

宋代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此期的儒家已经不再把建功立业视为人生最高理想,因此也就不再满足于仅仅赋予诗文直接的政治功能。从社会地位看,宋儒与汉唐儒者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有幸成为君主集团唯一的合作和依靠对象;而汉唐时代的功臣、外戚、宦官、世族才是君主集团最重要的依靠对象,文人士大夫常常处于被压制与被排挤的地位宋儒的这种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不再以進入仕途、建功立业为人生最高理想,而是要追求更加高远的目标。一般说来,成圣成贤是宋儒普遍存在的人生理想如此,则宋儒所主张的工具主义文论观也就有别于汉唐儒者。其根本之处是宋儒不仅仅要诗文服务于社会政治,而且更要服务于具有形而上学色彩的“道”宋儒的攵论处处离不开对“道”的阐扬。这个“道”可以说乃是宋儒乌托邦精神的话语表征而不是现实社会秩序这种将“道”视为“文”之本體、将“文”视为“道”之发用的观点,本来是唐代中后期韩愈等人提出来的,是所谓“古文运动”的核心主张。但是这种观点在唐代并没有被发扬光大,而只是昙花一现只是到了宋代,由于言说者的社会境遇发生了变化,才成为人人言之的普遍性的文论观点。

这样一来,在中国古代儒家的工具主义文论观内部就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要求诗文直接服务于现实政治,成为“治教政令”的工具;一是要求诗文从属于某种超验的精神价值,成为载道之具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紧张关系:为现实政治服务与为某种高远难达的理想服务是迥然不同的。可以说,这种不同就昰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差异所在自宋直至晚清,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观的发展即是这两种倾向的此消彼长。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