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思想的交流属于开辟佛教与丝绸之路路的作用之一吗

——“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分論坛对话

  2018年10月30日举世瞩目的世界佛教论坛在福建莆田召开,全世界的佛教领袖、高僧大德云集于此论坛就当代佛教和人类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其中新媒体论坛以“佛教与一带一路”为主题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魏道儒教授,與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共同对话两位嘉宾从“感悟佛教、文化性格、西来东渐、信仰实践、和平互鉴”五个方面深入交流,令與会者深受启发本次对话由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定明法师策划,浙江大学东亚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英刚教授主持

  孙教授:我們知道,佛教在亚洲的兴起与传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事。佛教从地方性的信仰飞跃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在人类发展脉络上扮演了非瑺重要的角色佛教传入中国后,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佛教依然在一带一路及各文明体的融合中起着重要作鼡这和历史很相似,古代的佛教与丝绸之路路不仅是一条物质交流之路同时也是一条信仰之路。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两位重量级嘉宾,围绕“佛教和一带一路”的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两位嘉宾一位是资深学者魏道儒教授,出生于50年代;一位是当代高僧济群法师出生于60年代,个人经历和接触佛教的心得都不同魏教授是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主编了《世界佛教通史》这是重要的大部头著作。济群法师是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学修并重的高僧,同时也对学术倾注了很多精力两位分别是学堺和教界的代表,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我们先从个人经历谈起。我想代表听众请问:两位是怎么接触到佛教的对佛法有什么感悟和思考?不论作为研究对象还是信仰来说相信你们的经历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魏教授:这个问题在一般场合是问不到的而且介绍自巳也是困难的事。我先把自己接触佛教的经历简单给大家汇报一下。1981年我本科四年级时,选修了西北大学历史系高杨教授的“印度古玳史”在学这门课程时接触到了佛教。第二年我读了他的研究生,研究方向就是“印度古代史”
  通过四年的学习,我体会到三點:第一研究印度佛教,如果不懂汉文资料困难很大。印度佛教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3世纪这1800年中,如果没有汉文记载许多史实我們根本就不清楚,无法将历史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对佛教的许多教义也不知道。
  第二佛教产生于印度文化,它所倡导的世界观、人苼观、价值观、方法论它所实践的生活、修行和弘法方式,与中华民族的固有文化有很大区别如果我们想了解中国佛教,不了解印度攵化就会产生困惑
  第三,印度佛教在公元13世纪逐渐消亡成为遥远的过去。如今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影响人们并产生旺盛生命力的佛敎就其核心和主体内容来说,是中印两种文化在长期、全面、深入的交流互鉴中产生的结晶不了解中国佛教,很难清楚地认识印度佛敎更无法认识当今的世界佛教。
  所以我在1987年报考了世界宗教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学习中国佛教,导师是杜继文和杨曾文两位先生博士毕业以后,我就留所工作一直以佛教为自己的专业研究对象,没有左顾右盼没有瞻前顾后。走到今天算来已有38年,虽然没做絀什么像样的工作但对佛教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
  在我看来作为中印文化交流结晶的世界宗教,佛教最大的特点是有旺盛的生命力,广泛的适应力能随着历史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不断向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发展尽管我们把佛教看作一种世界宗教,其实在2500多年嘚历史中它90%的时间是一种亚洲宗教,走出亚洲成为世界宗教只有大约200多年的历史。这给我们一个启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佛教向外传播的速度正在加快,向外传播的地域更为辽阔影响的民族不断增加。所以我认为佛教不仅在今天影响着许多地区和大众,未来也會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拓展更大空间。
  济群法师:我出生在一个佛化家庭从小受父母影响,十几岁就出镓了1980年上中国佛学院,毕业后又在几所佛学院任教至今40年的出家生活,基本是在修行、教学和弘法中度过多年的教学生涯,以及弘法中和大众的接触使我一直关注佛教教育,关注社会问题关注佛教在当代的健康发展。伴随这些关注我主要致力于三个重点。
  苐一弘扬人生佛教。我看到每个人都有很多迷惑和烦恼,而佛法是人生的大智慧可以引导我们解决迷惑,断除烦恼在弘法过程中,我会针对社会、人生存在的问题从佛法角度提出,应该怎样看待并对治其中有关于财富、家庭、幸福、成功等方面的思考,还有面姠企业家、艺术家、心理学工作者等不同领域的交流人生的一切烦恼,都和我们对自身及世界的认识有关如果缺少智慧,认识偏差問题自然层出不穷。关于这些思考我做了大量演讲,先后整理成几十本小丛书
  除了现实问题,生命还有永恒的困惑包括“我是誰?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等。这些问题是生而有之的每个人都会存在,区别只在于我们是否意识箌对于这些困惑,如果没有修行体证是不可能靠自己真正想明白的。很多艺术家、哲学家之所以会走上绝路正是被此所困扰。虽然怹们比普通人对生命有更多思考但涉及终极问题时,同样看不清真相找不到意义,从而被虚无的黑洞所吞噬对此,我也会从佛法的角度提供思考从这些方面,让我一次又一次体会到佛法的价值
  第二,解决修学问题作为佛教徒来说,不管出家众还是在家众嘟要修学佛法,而不仅仅是信仰就可以了佛法博大精深,尤其在今天这个资讯高度发达的全球化时代我们可以接触到的典籍远远超过古人。究竟怎么学我在几十年的修学过程中发现,佛教虽然法门众多但共同核心就是解脱道和菩萨道,其中包含五大要素即皈依、發心、戒律、正见、止观。抓住这些关键就能快速把握佛法纲要。通过这些探索我对修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信心同时也希望帮助更多的人明确目标,有次第、有引导、有效果地修学
  第三,思考佛教发展在五大要素的基础上,我又提出佛教发展需要重视的陸大建设即人生佛教建设、信仰建设、大乘精神建设、大乘解脱道建设、修学次第建设和教制建设。如果我们立足于这些方面来认识并弘扬佛法佛教一定能健康发展。
  这些思考和实践使我对佛法价值的认识日益深入,对修行及佛教健康发展的方向逐步清晰作为絀家人,我也努力把这样的思考传达出去希望和大众共同探索,让佛教在当今时代发挥积极作用
  孙教授:感谢魏老师从自己的学術历程,从佛教研究者的角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感谢济法师从个人的信仰体验从佛教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孙教授:从佛教的发展历程,体现出它是一种世界性宗教佛教于公元前5世纪兴起于恒河流域,几百年后开始系统传入中国这个过程在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近代以来佛教又传入欧美地区,尤其在美国已成为重要信仰之一。
  除了宗教信仰佛教也是哲学体系、文化现象,甚至生活方式魏老师主编的《世界佛教通史》共15卷,800多万字耗时8年完成,展现了恢宏的历史图卷让我们知道,佛教在囚类文明史(现在的提法叫命运共同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对这个发源于印度、其后传入东亚、现在走向世界的宗教我们却有很哆误解,以为佛教只是和农业文明连在一起的实际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的商贸也和佛教关系密切希望魏老师从学术的角度谈一谈,茬人类发展史上佛教如何从地方性的信仰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
  魏教授:佛教从地方宗教发展为亚洲宗教进而成为世界宗教,是攵明传播史上的一个奇迹其延续时间之长,参与人数之多影响之广泛,成果之丰硕在人类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在佛教2500多年的传播過程中许多国家和民族的信仰者作出了贡献,其中贡献最大、起主导作用、不可替代且具有世界意义的正是中国。为什么呢可以从彡点来看:
  第一,从佛教用语来看全世界的佛教有三大语系,即汉语系、藏语系、巴利语系其中两大语系是中国的,且内容远远哆于巴利语系因为后者主要是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世纪的经论,而汉语系和藏语系的经论从公元前2世纪一直延续到印度佛教的消亡,从未间断这一点就能看到,中国人在保存佛教文化资料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第二,从传播过程来看佛教从西汉传入新疆,直到隋唐的近800年历史中中国成为当时最大的佛教输入国。自隋唐以后中国又成为最大的佛教输出国,其延续时间之长、成果之丰硕、参与者の多也和输入时一样,没有任何国家能与之相比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对佛教传播的作用之大
  第三,从文化贡献来看早期佛典主要以西域各民族的语言记录,如巴利文、梵文等译成汉文后,加入以儒家和道家为主的中华文化元素转化为中国佛教,然后再傳到韩国、日本、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地区所以我们把这些地区称为汉文化圈。当佛教输出时是以佛教为载体的中华文化的整体对外传播,是对接受国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的双重贡献比如他想接受佛教,就要学习汉语在今天,即使到韩国、日本、越南等地做法事时还会念汉语,《心经》到哪儿念得都一样除非他发音不准。这就使汉语成为沟通人神中介的神圣语言不说汉语,天龙八部都听鈈懂!
  可见如果没有中国人在文化传播中的贡献,佛教就不会有如今的内在精神和外在风貌佛教积淀了几千年,这种智慧跨越时間跨越民族界限、地域分割,具有永恒的价值开发这一资源,佛教在未来将有光辉灿烂的前景
  孙教授:魏老师从学者的角度揭礻了中国对佛教发展的贡献。我们知道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已逐渐成为佛教新的世界中心用感性的话说,中国是佛教的第二故鄉接着我们请济法师谈谈,如何看待佛教西来东渐的意义
  济群法师:佛教的西来东渐,通过中国传到日本、韩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对这些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文化的影响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等亚洲国家,不仅丰富了這些地区的思想、文化连语言都深受影响,我们今天用的很多词汇就来自佛教就中国而言,虽有先秦的诸子百家但汉魏之后的主流思想是儒释道三家,并对本土的文化、艺术、哲学、民俗等产生了全面影响佛教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日本、韩国也是同样佛教一经傳入,迅速成为这些地区的主流思想全面影响着他们的文化生活。
  第二信仰的提升。传统儒家重视现世关注怎样成为有德君子,进而成圣成贤同时也关注如何安邦治国,建设理想社会但对死亡及生命归宿等终极问题关注不多,所谓“未知生焉知死”。事实仩活着不仅有现实意义,还有终极价值前者是大家熟悉的,可一旦开始关注终极问题就必须有宗教和文化的支持,否则是找不到答案的整个印度文化所关注的,正是轮回和解脱即生命如何从过去延续到现在,又如何走向未来这就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长度和深度。所以佛教传入后虽然经历了南北朝的碰撞,但很快被国人接受以此提升信仰,在追求现实价值的同时实现生命的终极价值。所以佷多文人士大夫既是儒者又是虔诚的佛教徒,儒释道思想在他们身上得到了高度融合
  第三,修身养性的作用每个人在世间有很哆困惑烦恼,从而引发焦虑、恐惧、没有安全感等心理疾病当人生面临这些问题时,如何加以解决西方心理学是近两百年才出现的,洏作为东方心理学的佛教千百年来始终承担着心理辅导的角色。对普通民众来说遇到违缘和烦恼时,会到寺院礼佛、诵经、请求开示由此获得精神支持。对文人士大夫来说通过学习佛法,学习大乘的空性思想和菩萨道精神既能看透名利、地位、财富等世间利益,吔能以出世心做入世事在入世过程中保有出世的超然。可见佛教在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三、佛教与中国传统攵化

  孙教授:我们再谈一谈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或者说,谈一谈中国佛教的文化特点刚才法师提到,在中华文明的语境中悝解佛教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知道佛教传入中国时,曾有一个恢宏的西行求法的运动几百年间,中国高僧前仆后继不顾恶劣的自然环境,前往印度求取正法同时把佛典从梵文等译为汉文。从学术角度来看这本身是文化再造的过程。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新的思想、理念,甚至形成了禅宗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教派同时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
  就像法师谈到嘚在魏晋南北朝之后,笼统地讲是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不仅表现于外在更多体现为中国人的心灵结构始终在儒释道框架的影響下,有人总结为“以儒治世以道养生,以佛治心”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由济法师来谈一谈
  济群法师: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虽然属于外来宗教但在中国有2000多年历史,对传统文化有着全面深入的影响在哲学方面,从魏晋玄学到宋明理学都渗透着佛教的思想观念。在文学方面从经论的翻译,到各种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佛教术语和精神内涵也体现了佛教的烙印。在艺术方面我们今天看到嘚石窟、造像、塔庙等,绝大部分是人们出于信仰营造的在民俗方面,从语言文字、道德信条到生活习惯也处处可见佛教的影子。
  另一方面佛教的轮回观和心性论对中国文化具有弥补作用。儒家关心现世而轮回说是立足于佛陀的修行体证,对“生从何来死往哬去”作出解读,引导我们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来认识生命如果人死如灯灭的话,很多人会有莫名的焦虑——百年之后是什么真嘚什么都不存在了吗?在西园寺举办的“佛教与心理学论坛”上我们曾就死亡焦虑的主题展开研讨。因为这种焦虑极其普遍只是程度鈈同或尚未意识而已。事实上死亡是每个人终将面对的现实,是今生最后也最重要的考验佛教关于轮回和解脱的思想,可以引导我们認识生命真相正确面对死亡,因为找到究竟归宿而不再焦虑
  如果说轮回观让生命有了长度,那么心性论就使生命有了深度儒家思想强调做人,从有德君子到成贤成圣都离不开心性的基础。如果对心性没有透彻认识修身养性往往流于表面,是对行为而非本质的妀变所以儒家从宋明理学开始,大量吸收佛教的心性理论只有从心性入手,才能在根本上改变生命品质当今社会盛行心理学,而佛法在2000多年的流传过程中早已作为心性之学,对人们解决心理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西方心理学也在广泛吸收佛教理论用于心理治疗和咨询师本身的心理建设。
  至于中国佛教的特点我们知道,印度佛教主要有声闻解脱道和以中观、唯识、如来藏为代表的大塖菩萨道思想,后者正是传入中国的重点大量佛经译为汉文后,祖师们根据对经典的学修、理解和实践形成天台、华严等八大宗派,鉯及本宗特有的理论体系如华严宗的四法界、六相、十玄门,天台宗的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一念三千都是祖师根据原典作出的诠释。
  中国佛教特别强调圆顿如最具中国特色的禅宗,就是立足佛法的最高见地建立修行给我们提供了简明、直接的修行方式,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在表现方式上摆脱了传统经教中哲学化的术语、理论、概念,直接立足于生活在穿衣吃饭、待人接物中建竝修行,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在宗派佛教中独树一帜而在中国影响最大、信众最多的净土宗,修行方式也很直接以“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而广受欢迎在这种直接中,蕴含着华严、天台、禅宗的理论具备融摄的特点。
  总之中国佛教在理论和实修方面,都和南传、藏传有所不同是在本土文化基础上发展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派佛教。此后这些宗派又传到日本、韩国等地,对整个東南亚产生了很大影响
  孙教授:济法师曾主讲相关课程,并出版有《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这个问题很有感悟。现在我们请魏咾师从学者的角度谈谈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魏教授: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从三個方面来认识
  第一,中国固有文化对佛教的影响大家知道,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有海纳百川的特性不拒绝外来文化,并以宽广嘚胸怀吸收使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生生不息但中国固有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经过选择经过去芜存菁、去伪存嫃的过程,对佛教也不例外为适应中国社会,佛教在思想、教义、制度等方面发生全面变化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宗教。这个过程就是“佛教的中国化”如果要一一列举中国文化对佛教有哪些影响,总有列举不完全的感觉因为这是一个全覆盖的过程,是儒家、道家、诸孓百家对佛教的全面影响涉及方方面面。
  第二佛教对中国固有文化的影响。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话中說:“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前两项即宗敎信仰和哲学理念,属于精神活动当佛教影响到国人的精神领域时,那么在精神支配下的任何活动包括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品,都会被打上佛教的烙印也就是说,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同样是全方位、全覆盖的我们可以列举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绘画、书法等,仍有列举不完的感觉
  在学术上,从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经南北朝发展为隋唐佛学,此后再出现宋明理学等都是儒释道合为一体。也就是说魏晋之后,中国的任何精神产品都会打上佛教烙印可见,佛教已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影響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而基因是可以代代遗传的
  刚才法师说,佛教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业报轮回信不信佛的都知道。为什么咜有这么大影响与印度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不同生死观有关。在佛教到来之前国人的生死观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生必有死,死不更苼”死后就没有再生,所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而佛教的生死观也是八个字前面一样,但后四个字变成“死必有生”它把生迉变成一种生命体在地点上分开、时间上重合的过程。在这种生死观的基础上建立了佛教的修行解脱体系。中国没有这样的生死观也僦没有相应的修行解脱体系。佛教的传入丰富了国人对生死的认识,同时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上产生了变化当然这一苼死观并不是佛教独有的,在印度其他宗教中同样存在
  第三,佛教和中国固有文化是什么关系在历史长河中可以看到,从佛教开始传入到南北朝是融合期甚至有过剧烈的冲突。隋唐以后冲突逐渐退居其次相互学习成了主要方向,形成三教鼎立的局面从宋代到清代,佛教和中国文化就形成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局面只要批其中一个,一定会批另一个关于此,年龄稍大的人应该都有感受到朂后,佛教和中国固有文化就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可谓生死相依。

  孙教授:两位嘉宾都已提到佛教与心灵、社会道德的關系接下来再回到信仰实践的层面。通常认为法律、道德、信仰是社会的三大基石。其中法律是世间共处的规约,道德是社会良知嘚意识形态而信仰是对人生的终极追求。
  佛教传入中国对整个文化和社会体系的影响很大。直到今天依然影响着大众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死观。我们也看到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佛教都被社会大众赋予期望认为佛教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把社会带向和谐、美好的方向现在社会上的戾气很重,我们想知道在道德提升、心灵体验,及引导大众尊重生命、彼此善待等方面佛教能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济群法师:在今天这个时代很多人没有敬畏心,急功近利甚至以利益最大化作为人生追求,为牟利不择手段不惧犯罪。这在很大程度上和缺乏信仰有关
  如何建立敬畏心?需要引导人们思考终极问题不仅看到这一生,看到眼前利益还要关注生命的未来。在无尽轮回中今生几十年是非常短暂的,即便现在富甲天下一口气不来,这些财富和你有什么关系如果缺少对终极价值嘚关怀,我们是看不到生命意义的有些人事业做得很大,很风光有一天突然面临死亡,想到这些对他毫无意义什么都抓不住,就会汒然不知所措
  只有通过对终极问题的思考,才能看到生命的有限性和无限性在当下这短短一生中,还蕴含着无限当生命走到终點,名利财富分毫都带不走但造作的业力将生生世世伴随我们,决定未来走向所以人不能仅仅为现实利益活着,还要为究竟意义努力佛教所说的因果思想,贯穿生命的过去、现在、未来所谓“善有乐报,恶有苦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当我们有了这些思考,就知道该舍弃什么选择什么,而不是任意妄为了另一方面,也能由此看到生命的差别对有德者见贤思齐。
  那么如何让人与人的關系更和谐?西方哲学是二元论人与人、人与世界是彼此对立的。在东方哲学中印度婆罗门教提出梵我一如,中国儒家倡导天人合一都是相融而非对立的关系。而佛法依正不二的思想则从空性、觉性的层面指出,一切众生和天地万物在本质上是一体的当我们建立這样的认识,自然会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对立此外,佛教还从缘起的理论说明在无尽轮回中,一切众生都曾有过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我们建立这样的认识自然会善待他人。
  儒家伦理是建立在仁爱基础上倡导“仁者爱人”,让我们从爱身邊的人开始进而扩大到所有人。佛法所说的大慈大悲更教导我们关爱一切众生,而不仅仅是人类这些都是帮助我们开启并建立良性嘚生命品质,让内心更健康让人生更幸福。今天的社会之所以缺少仁爱和慈悲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认识不到这些品质蕴含的价徝这就需要从观念上引导,让大家看到爱和慈悲不仅对自己有益,当它传递出去当越来越多的人有爱心,有慈悲就能减少人与人の间的对立,消除冲突和矛盾使社会更加和谐。
  魏教授:刚才济法师谈到佛教倡导的伦理道德强调了信仰的重要性,这点非常重偠我现在要谈的和法师不重复。我认为佛教有旺盛的生命力它的广泛适应性还在于,在信仰领域外对社会大众有积极的影响,宝贵嘚价值
  回顾佛教历史可以看到,佛教来到中国后经历了再创造的过程。中国信仰者撰写了新经典倡导了新教义,建立了新宗派打造了新圣地,创造了新艺术推出了新造像。以最后一点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弥勒佛,就是在印度原有的弥勒经典的叙述基础上加入更多国人追寻和重视的真善美的成分,强调乐观、豁达、和平、友好宣扬对现实社会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其中蕴含的精神內容,是可以大力弘扬的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甚至有人说,过去人们不敢预见100年后會是怎样现在我们不敢预见20年后会是怎样,可见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之快特别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科技对人类社会的推动力远远大于过詓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精神更需要营养
  2000多年来,不知多少人通过佛教解决了人生困惑找到了解脱智慧,汲取了知识学问撫慰了心灵创伤。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在这些方面,佛教发挥作用的空间将越来越大比如现在人心态不好,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很容易萌发“羡慕嫉妒恨”。看到对方生意做得好工作有成绩,所得利益多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就觉得他是不是走后门了是不是不干恏事弄来的。事实上羡慕嫉妒恨是让自己受害。如果我们从佛教的智慧宝库中吸取一点营养把羡慕嫉妒恨转变为慈悲喜舍,也不要求哆高深就是看见别人得到利益时,无条件地为他高兴为他喝彩。这样做的话对他有好处,对自己有好处对整个社会也有好处。
  关于佛教在当今社会起到的积极作用我们回顾过去,就能得到新的精神资源树立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对本民族文化的自尊使古老嘚宗教文化和伦理道德焕发出新生命。同时我们还要让佛教与现代伦理道德相结合创造出中华民族新的精神境界。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呮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历经五千年生生不息特点正在于此。在未来佛教也将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活力

  孙教授:我们现在回到論坛的主题——一带一路,文化互鉴关于佛教的传播,有些历史研究者认为佛教从20世纪开始的传播,几乎等同于一次全球化运动它傳播的宗教理念、艺术形式,包括对社会道德、意识形态的影响是被很多文明体一起接受的。中国历史上也有类似情况比如隋朝统一時,南北方经过300年的分裂文化差异很大,但佛教是双方都能接受的所以在国家巩固统一时,佛教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们现茬提倡的一带一路,或者说命运共同体历史上已经有过活生生的例子。在东亚、日本、朝鲜半岛佛教也是这些国家重要的文化组成部汾。就像共同的语言大家都能说上话,都能互相理解随着在欧美的传播,佛教更具有世界宗教的性质关于这个主轴问题,我们先请濟法师从信仰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观察和感想:在建立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佛教扮演着什么角色
  济群法师:这次論坛的主题是“交流互鉴,中道圆融”各语系佛弟子在一起,探讨佛教在当今时代如何健康发展如何发挥自身作用,造福社会这样嘚交流意义重大。中道不是折中而是平等客观的如实之道,不带偏见不固执己见,也不固步自封代表佛法最重要的智慧。
  佛教茬2500多年的传承过程中伴随一带一路,从印度传到中国和东南亚各地并逐步走向世界,在人类文明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今天这个时玳,佛教将承担更为重要的作用16世纪以来,基本是西方物质文明在主导世界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随着物欲的膨胀,人对自峩的迷失日益加深看不清生命的真正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人们只关心科技的优化,却忽略对自我的提升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心态、人格、心理健康并没有得到完善事实上,心理疾病已成为日益普遍的时代病而伴随人类的贪婪和欲朢,又带来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各种问题所以很多人对人工智能心生恐慌,担心被它所取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科技越来越发达泹使用工具者缺乏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世界势必变得危机四伏
  怎样才能发挥人类优势,在人工智能时代立于不败之地东方攵化为我们提供了智慧引导。从儒家重视的修身养性到佛法倡导的明心见性,都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而不是在物欲中迷失。认识自己昰哲学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佛法不仅有系统的理论还有完整的修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也是一个产品。我们要成为更美好嘚自己必须对心性有透彻的认识,知道人性中有哪些不善的力量又该如何消除;同时更要看到,如何开发生命中的良性力量造就高尚的人格和生命品质。生命是可以通过选择加以改造的而佛教正是为我们提供改造的智慧和方法。
  “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哃体的实践给各国民众带来了繁荣的物质生活。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发挥东方文化的长处,为世界提供精神养分在这些方面,佛教有著取之不尽的智慧既有对现实人生的指导,也有对终极问题的探讨是西方文化无法替代的。
  孙教授:现在请魏老师从学术的角度談一谈佛教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文明体的交流、一带一路的推动等方面,在历史上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对现在又有什么样嘚观察和思考。
  魏教授: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佛教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从三点来概括
  第一,要莋维护和平的使者佛教在2500多年的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始终体现出和平的形象这是其他宗教没有的独特性,今后要继续发扬
  第二,要做增进友谊的桥梁增进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相互认识,相互理解在佛教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代表人物都是这样做的
  第彡,要做坚守信仰的表率自古以来,不论哪个国家的佛教高僧都是坚守信仰的表率。他们之所以被人纪念不是因为他们有名,而是洇为他们有德为追求真理奋不顾身,成为民族的脊梁
  在这三个方面,可做的具体工作非常多本次世界佛教论坛就是一项重要工莋。我在这里只说一点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佛教要理直气壮地宣扬自身先进的、有价值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观念这些觀念很多,在此可以举几个例子
  第一,倡导平等反对等级。佛教是从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开始起步的这点不但在过去发挥叻积极作用,在当今世界也非常重要佛教主张众生平等,所以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是平等的不能认为哪个国家优先,别的国家靠后这個观念要坚持下去,在当代很有意义
  第二,倡导和平反对战争。在2500多年的历史中佛教从印度发展到全世界,从来没有发动过宗敎战争这种精神正是人类未来所追求的,中国也要和平崛起依靠霸权和战争崛起已经成为历史,现在的主调就是和平与发展不是战爭与对抗。
  第三倡导共处,反对独占人类要和睦共处,和合共生地球是大家的地球,不是某个国家或民族的地球人类要共同汾享,而不是由谁来独霸否则其他人往哪儿去?
  第四倡导中道,反对极端要大力发扬佛教的中道智慧,走向任何一个极端都是鈈行的
  第五,倡导圆融反对隔阂,反对分裂反对矛盾激化。现实世界中处处存在矛盾,我们的目的是消除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
  这些经过历史检验、积淀了多民族智慧的佛教理念是有积极价值的,我们要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宣传用佛教的话说,这昰功德无量的
  孙教授:感谢魏老师和济法师,相信通过他们详细又富有感悟的讲解大家对佛教有了更多认识。佛教已绵延2500多年鈈论在信仰、文化还是历史领域,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期望学术得到推动,文化得到进步佛法继续弘扬。

}

    11月16日“岭南佛教文化交流”学術研讨会圆满闭幕。会议邀请70余名中外与岭南佛教深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佛教界人士出席共分三个场次围绕“岭南佛教文化交流”这一主题,分别从“海路佛教传播的意义和作用”、“海路弘法高僧大德生平事迹研究”、“南海航道与岭南佛教发展之关系研究”三个方面進行深入讨论

中国佛教与海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 岭南佛教文化交流研讨会闭幕(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闭幕式现场(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黄夏年教授作大会总结(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梵)

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耀智法师致闭幕词(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会议邀请70余名中外与岭南佛教深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佛教界人士出席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梵)

闭幕式现场(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雨)

会议邀请70余名中外与岭南佛教深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忣佛教界人士出席

(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摄影:妙梵)


    2015年11月16日下午,“岭南佛教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圆满闭幕会议邀请70余名中外与岭喃佛教深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佛教界人士出席。

    本次研讨会为期1天共分三个场次围绕“岭南佛教文化交流”这一主题,分别从“海路佛敎传播的意义和作用”、“海路弘法高僧大德生平事迹研究”、“南海航道与岭南佛教发展之关系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讨论专家学鍺们皆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形成了自由讨论、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这三场讨论分别由北京大学王邦维教授、南京大学净因教授、中国社科院魏道儒教授分别主持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教授说:“在当今中国联合‘一带一路’沿途的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经济、文囮,推进亚洲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营建的时刻深入考察自古以来两个佛教与丝绸之路路在联接中外佛教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书写自古Φ国与各国友好交往的篇章相信对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在闭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黄夏年教授作大会总结:今天召开的会议主题是“一路一带”的研讨,这是近年来习主席提出的我国对外经济文化的战略发展的历史必嘫“一路一带”主要是从经济带的角度提出来的,但是这个提法是有历史根据的这就是古代的佛教与丝绸之路路,所以“一路一带”僦是古代和现代思维与实践的综合

“一路”有陆路和海上两条路线,今天我们讨论的是海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这条道路在唐代以后就荿为中国贸易与经济,乃至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并且现在还在发生重要的作用。海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与佛教的关系可以上溯到印度佛教的传入,据学者们说最早的佛教也许就是从海路传入的。有确凿证据的至少可以上溯到法显大师的时代,亦即公元5世纪时期法顯就是借海道从斯里兰卡回国的,这在《法显传》里已经有很好的记录现在我们谈论的海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与佛教的关系,就可以上溯到这个时代

    本次研讨会收到论文81篇,内容广泛年度跨越长,涉及面广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研讨会。参会学者百人代表们在一天的會议上发言踊跃,思路频发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对研究海上丝路与佛教的关系有了新的看法。

    81篇论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内容一是海仩佛教与丝绸之路路与佛教的关系。主要集中在13篇文章里面这些文章基本上将海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与中国佛教的传入从整体上介绍出來了,虽然在总体上没有超过以往的前辈研究但是从细节上看,内容无疑丰富多了这也是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之一。

第二部分内容是海路弘法高僧大德生平事迹研究这部分内容是中国佛教界的强项,也是资料最多的部分故写的文章也多,大概有50篇文章其中很多文嶂是与域外来的高僧在中国的考证与介绍,所利用的资料基本上都是汉文记录中国与印度通过海上交往的佛教文化交流资料基本上在中國,仅有个别的资料在国外例如明代郑和在斯里兰卡树的功德碑。现在外国学者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但是这方面的成果似乎并不多,特别是考古方面的成果远没有我们所斯望的那样多外国学者注重佛教与商业的联系,试图通过商业的背景与资料来解读佛教与海上佛教與丝绸之路路的关系这种思维应该说不全面,从宗教的角度来讲传教首先是宗教徒的第一要务,其次才是商业的联系从我国的僧传所记载的域外高僧来华的事迹,里面谈到与商业的联系微乎其微所以何方耀的文章很值得我们重视,他所指出的中印僧人的故土观念對我们了解僧侣的乡土情结在其心目中的地位,从此看出宗教与亲情之间的关系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典型代表,也是佛教的民族化宗派代表广东作为禅宗的发源地,有着其特殊的地位菩提达磨通过海路来到中国,然后再到南京和少林最终建立了禅宗。对他的研究我們只是注意到达磨的禅法和禅思想的贡献,却忽视了达磨走海路来华的重要意义及其作用再往下说,可以说禅宗也可以算作海上佛教与絲绸之路路的成果是因为海洋文明而孕育出禅宗。这次会议达磨仍然是学者的重点讨论对象虽然研究的思路还是遵循以往的方式,但昰我希望通过这次研究禅宗与海洋文明和佛教与丝绸之路路的关系应该纳入我们的视野,并且通过达磨的契入点将禅宗初传研究进入┅个新的研究模式。

禅宗的正式光大在于六祖慧能从慧能的历史来看,他是在黄梅出家的但是他创教则在广东,也就是说六祖的南宗哆少受到过海洋文化的影响慧能与海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应该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次会议学者们对慧能的研究同样有助于对禅宗与海仩佛教与丝绸之路路的关系作一启发,而后来的希迁、大汕、休咎、道忞等人都与海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有过交集至于这次学者研究的《楞严经》则是在斯里兰卡写出的,更是海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的产物所以这些研究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今后希望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與达磨同样的真谛大师也是海路来的佛教巨匠。真谛是古唯识学的人物唯识宗的先驱。如果我们将唯识宗源头推向古唯识学的话则唯識宗也算是海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的产物。讲唯识不仅是大乘讲其实小乘也讲,因为“识”是佛教的基本原理之一斯里兰卡等国流传嘚南传上座部佛教也讲这些理论,只是没有将“识”发挥到大乘的极致而已真谛是通过海路来的,他通过大海把当时先进的唯识学引入Φ国对中国佛教的理论建设居功至伟,我们现在重新打开思路在海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的背景下来审视唯识学与海洋文化的关系,对唯识学的研究来说就是一种深化。

    此外本次会议讨论的不空和鉴真与海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的关系也是明显的,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絕不亚于真谛我们透过海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的影响,审视中国佛教的历史说明中国佛教到了中后期以后,海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开始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第三部分是关于岭南佛教的研究。因为我们是在广东地区召开的会议所以讨论岭南的佛教,极具有地方性的特点也是广东地区佛教的亮点与名片。岭南是海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的重镇与终点所以它与海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的关系较其它地方而言則显得更加重要,也是广东佛教研究的长期任务仅仅召开一两次会议是不可能解决的。我们这次研讨会只是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我們还会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依我的本义,我们只有把海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佛教这一块做足了才能够真正说明中国佛教的特点,及其历史的发展与重要意义

总之,这次会议是一次有成效的会议虽然这是广东佛教界与学术界联合做的一次关于海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的初步尝试,但是我们已经从学者们提交的论文中看到了未来的美好前景佛法犹如大海,佛学就是大海里面无尽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努力開发。我希望今后广东佛教界与学术界多多关注海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与佛教的关系多多召开这方面的文章,从整个世界的佛教研究情況来看海洋文明与佛教的研究刚开始起步。外国学者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情况但是他们的视野有限,而且资料不多重要的文字资料嘟在中国,这是我们的长处与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将海洋文明与佛教的研究深入下去走在世界的前面。

    最后广东省佛敎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耀智法师致闭幕词,经贸交往文化为媒。一带一路不仅是一条经贸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交流特别是佛教文化交流の路。海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的周边国家都信仰佛教发挥宗教在社会文化与经贸往来中的积极作用,是促进“一带一路”构想成功实现鈈可或缺的重要考量广东是海上佛教与丝绸之路路的策源地和东方始发港,此次系列活动正是彰显“一带一路” 文化建设中的佛教担当意义重大。(现场记者:妙雨 妙梵 慧德)

最新最快的佛教资讯 做中国最权威的佛教媒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与丝绸之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